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指南

2024-07-28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指南(精选8篇)

篇1: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指南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指南

2007-05-21 13:17:19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频道职场·创业分类

生产型企业最常见的出口方式有两种:

一是,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二是,自营出口。值得注意的是贸易公司的出口和生产型的企业的自营出口,在退税方式上并不完全一样。下面是生产型的企业退税方面的一些问题。

第一章 相关的政策规定

一、什么是“免、抵、退”税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二、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条件

对出口的凡属于已征或应征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除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免)税的货物外,都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退(免)税。可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一般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2、必须是报关离境的货物,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货物,4、必须是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货物。

三、实行“免、抵、退”税货物范围

1、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

2、生产企业承接国外修理修配业务以及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或外国企业中标后分包给国内企业的机电产品;

3、生产企业出口视同自产产品的外购货物;

4、国内航空供应公司生产并销售给国外航空公司的航空食品

5、国内生产企业与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签署的购销合同所涉及的海洋工程结构物产品。

四、“免、抵、退”税的基本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抵减额

免抵退税抵减额=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退税率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抵减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

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抵减额=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

1、应退税额的计算

⑴如当期应纳税额≧0,则:当期应退税额=0 ⑵如当期应纳税额﹤0,且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⑶如当期应纳税额﹤0,且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是指一个纳税申报期;征税率和退税率是指复出口货物的征税率和退税率。

五、企业的分类管理

1、根据国税发(1998)9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按企业分类管理的通知》,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对本地区所辖出口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划分为C、E、F三类。

C类企业:注册开业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内外销销售额之和超过500万元(含)人民币,且外销销售额占其全部销售额的比例超过50%(含)的生产企业,经地市税务机关核实确有生产能力并无偷税行为及走私、逃套汇等违法行为的,由E或F类企业转为C类企业,可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税的办法。新成立的内外销销售额之和超过500万元(含)人民币,且外销销售额占其全部销售额的比例超过50%(含)的生产企业,如在自成立之日起12个月内不办理退税确有困难的,在从严掌握的基础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可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税的办法。

2、E类企业:属小型出口企业,根据企业上一个纳税的内外销销售之和在200万元(含)人民币以上,500万元(含)人民币以下的,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发生的应退税额,采取结转下期继续抵顶其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年底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一次性办理退税的办法。

3、F类企业:新办企业为F类企业,满一年后自动转为E类企业。一年内既不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税的办法,也不按小型出口企业退税办法办理。若达到C类企业标准的,由企业书面申请,经主管出口退税部门调查核实后可转为C类企业。

第二章 出口货物的申报

一、出口退税的申报时限

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并收齐出口凭证以后,应按月向国税机关办理退(免)税申报手续。

出口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90天内,收齐出口货物退(免)税所需的有关单证,使用国家税务总局认可的出口货物退(免)税电子申报系统生成电子申报数据,如实填写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表,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手续。逾期申报的,除另有规定者外,税务机关不再受理该笔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申报,该补税的应按有关规定补征税款。对出口企业出口货物纸质退税凭证丢失或内容填写有误,按有关规定可以补办或更改的,出口企业可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退税部门提出延期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的申请,填写《出口企业退(免)税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经批准后,可延期3个月申报。出口企业应在批准的延期内申报退(免)税,并在申报时附送《出口企业退(免)税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

二、出口货物免税申报

免税申报须提供下列资料及电子数据: 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⑵《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及电子数据,内附《出口商品专用发票》,按此申报表序号装订成册

⑶《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及电子数据。

内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和《视同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按此申报序号装订成册

⑷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征免税申报资料《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作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附表,其表式和电子数据,可以通过“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产生

三、出口货物退税申报

生产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财务上作销售后,按月依据外销发票、003出口信息和增值税纳税信息申报办理“免、抵、退”税。

生产企业每月向退税部门进行退(免)税申报时,须提供下列资料及电子数据:

⑴《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及电子数据; ⑵《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明细申报表》及电子数据。内附出口退税凭证(主要指出口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按此申报表序号装订成册。如属委托代理出口的,需提供受托方主管退税的国税机关出具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⑶《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 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及电子数据,内附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按明细申报表序号装订成册;

⑸《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及电子信息,内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复印件。

⑹《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汇总表》即电子数据; ⑺退税部门要求报送的其他退免税申报资料。

四、退税单证基本要求

退税单证是申报出口退税的法定凭证,退税单证的开具及配单是否正确、规范,直接关系到申报出口退税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也直接关系到退税机关退税审核审批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在办理退税申报中要对照基本规定、核单要求认真、仔细、规范操作。

1、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企业申报用于出口退税专用的核销单必须是经国家外汇管理局监制的。在出口单位及单位代码栏中必须填写全名。在货物名称、数量、币种总价必须与对应的报关单相符,报关单编号栏应填写海关报关单位编号全码。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应盖有外管局出口收汇核销章、海关骑缝验讫章、出口单位公章。

2、出口货物报关单。海关出具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准确、完整、清晰填写,不得涂改。出口报关单必须有申报、出口、签发日期,除专门列出外应以出口日期为准。批准文号栏中填写的收汇核销单号应与《出口收汇核销单 》编号相符。出口货物报关单必须盖有海关验讫章。

3、出口商品专用发票。出口商品专用发票是出口方开具的出口货物价格清单,是装运货物的总说明,是销货的凭证,是买卖双方的记账依据,出口商品专用发票中的“出口数量”、“计量单位”、“销售金额”应与申报数据一致,发票内容不得涂改,并且加盖发票专用章。

第三章 生产企业的单证办理

一、进料加工贸易备案登记

生产企业应在向海关申请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免税前到退税机关申报办理备案签章手续。企业申请的资料包括:

⑴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及有 关清单原件;

⑵海关签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原件及复印件; ⑶《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请表》; ⑷进料加工登记电子数据。

二、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生产企业在进行退税申报的同时,对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应当向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开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企业申请的资料包括:

⑴《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及电子数据。⑵退(免)税申报相关出口单证。

三、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

生产企业在一本《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上计划进口和计划出口的货物全部进口出口完毕后,在向海关申请核销前,应将《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上的全部进口出口明细记录进行复印,海关将手册核销后,到主管退税机关办理手册核销手续。企业申请的资料包括:

⑴向海关办理核销的记有全部记录的《进料加工登记手 册》复印件;

⑵间接出口货物的报关单复印件; ⑶向海关补税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

⑷海关签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通知书》及复印 件;

⑸《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及电 子数据;

⑹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及电子数 据。

四、办理《生产企业视同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根据现行规定,实行“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购买某些材料用于出口的,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应当比照进料加工贸易的管理规定,计算“免抵退税抵减额”和“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企业申请的资料包括:

⑴生产企业购进的用于出口货物的国内免税原材料,附 发票复印件。

⑵出口加工企业购买列明钢铁企业销售的国家下达计

划内的“以产顶进”国产钢材,附“以产顶进”国产钢材的监管证书和发票复印件。

⑶采取进料加工复出口双代理的方式,生产企业委托代

理进口的免税进口料件,附委托代理进口免税料件证明,买卖或委托代理进口合同。

⑷《视同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申请表》。

五、办理《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生产企业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贸易方式免税进口的原材料、原部件、元器件,向主管退税机关办理《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企业申请的资料包括: ⑴《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及电子数据; ⑵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及有 关清单;

⑶海关签发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

六、办理《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

生产企业必须在《来料加工登记手册》的核销期限内,根据来料加工业务实际进口的料件明细数据和实际出口货物的明细数据,按规定填报《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明细申请表》及电子数据和相关资料报主管退税机关核实,办理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货物核销申请。企业申请的资料包括:

⑴相对应的《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复印件; ⑵来料加工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 ⑶出口货物的收汇核销单原件; ⑷出口发票原件; ⑸出口合同原件;

⑹来料加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

⑺海关已核销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复印件; ⑻海关签发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通知单》。

七、办理《生产企业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

出口企业遗失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可以向海关申请补办,但必须在货物出口后6个月内向海关退出补办申请,逾期海关不予受理。出口企业在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遗失后,必须在货物出口后6个月内,向海关申请补办之前,向主管退税国税机关申请出具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企业申请的资料包括:

⑴《关于申请出具〈补办出口报关单证明〉的报告》及电子数据; ⑵出口货物报关单联次未全丢失的,应提供其他联次的出口货物报关单;

⑶出口收汇核销单;

⑷运单或提货单及出口发票;

⑸主管退税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八、办理《生产企业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

出口企业发现出口收汇核销单遗失后,在规定时间内,应向主管退税国税机关申请出具《生产企业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企业申请的资料包括:

⑴《关于申请出具〈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的报告》; ⑵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 ⑶运单或提货单及出口外销发票;

⑷主管退税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九、办理《生产企业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 委托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遗失受托方(外贸企业)主管退税国税机关出具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其主管退税国税机关申请出具《生产企业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企业申请的资料包括:

⑴《关于申请出具〈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的报告》;

⑵受托方主管退税国税机关已加盖“已办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戳记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

⑶协议规定由委托方收汇的《出口外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原件;

⑷代理出口协议(合同)副本及复印件; ⑸主管退税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十、办理出口货物退运税收调整证明规程

生产企业已申报办理过退税的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时,可以向主管退税国税机关申请出具《出口货物退运税收调整证明》。企业申请的资料包括:

⑴《出口货物退运税收调整证明的申请》及电子数据;⑵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B类企业提供);⑶出口货物的运单或提货单及外销发票;⑷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四章 相关业务提示

1、新办工业企业在首笔报关出口前必须到国税,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后出口的货物可按规定办理退(免)税。办理出口退税认定手续前的出口货物,进出口退税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业务,同时企业应将该笔出口业务作为内销,计算增值税。

2、出口企业应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加快出口货物退税单证的收集及内部流转,及时收齐退税单证;

3、货物报关出口后,应及时结清相关报关、运输等费用,取得出口货物报关单,并及时通过海关“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对出口货物报关单进行信息(001信息)确认,并及时提交国税部门,以免影响审核; 4、货物出口后,出口企业应注意及时收汇,并及时办理外汇核销手续;

5、2005年5月1日起,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90日内,应及时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退(免)税手续;逾期申报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办理延期申报手续,否则按有关规定计提销项税金;

6、不是零申报的企业请于月底前到我处来拿《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核审批表》,以便及时做账务处理。最近更新时间:2007-06-05 12:35:18 下一篇: 报FOB价格可以多退税吗?

篇2: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指南

一、“免、抵、退”税对凭证、信息的管理

二、“免、抵、退”税的申报流程

三、“免、抵、退”税的计算

四、“免、抵、退”税的年终清算

---------

“免、抵、退”税对凭证、信息的管理

企业申报免抵退税必须提供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收汇核销单(已核销)、代理出口证明,且申报的出口数据必须同税务机关从海关、外管局、国家税务总局取得的报关单、核销单、代理出口证明电子信息对审通过后,方能办理出口退税。

企业发生出口时若未及时取得上述凭证,在申报出口时需作出相应标志,已注明何种单证还没有收到。待单证收齐后再取消该标志。

根据企业分类管理代码的不同,对缺少必备凭证及电子信息的出口货物不能参与当期的免抵退税计算,待凭证收齐时才能参与计算。

财税[2002]7号文件规定:

生产企业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超过6个月未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或未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手续的,主管国税机关视同内销货物计算征税;对已征税的货物,生产企业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后,应在规定的出口退税清算期内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经主管国税机关审核无误的,办理免抵退税手续。逾期未申报或已申报但审核未通过的,主管国税机关不再办理退税。

国税函[上]95号文件规定:

对生产企业申报的没有电子数据(有纸质报关单的除外)的”免、抵、退”税出口额,和有电子数据但企业未在当月申报的出口额,应按企业申报的相对应的出口额或电子数据中的离岸价等计算销项税额,并在当月底前通知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须按对应的实际出口额,在次月视同内销缴纳消费税,并按计算的销项税额申报缴纳增值税。计算销项税额的公式为:

没有电子信息(有纸质报关单除外)出口额的销项税额=没有电子信息(有纸质报关单除外)的实际出口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征税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已转入成本数额)

有电子信息企业未申报出口额的销项税额=企业未申报的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的实际出口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征税税率

“免、抵、退”税的申报流程

1、免抵退税预申报

时间:本月免抵退税正式申报之前

资料:本月免抵退税明细申报电子数据。

后续处理:到税务机关进行预审后,将预审反馈信息读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并根据反馈疑点调整申报数据。

2、增值税纳税申报

时间:法定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

资料:

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⑵ 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汇总表》(经退税部门签字盖章)

⑶ 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后续处理:

将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数据录入到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然后填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汇总表》。

3、免抵退税正式申报

时间:次月1日至15日,逢节假日顺延。

资料: ⑴ 免抵退税申报电子数据

⑵ 外汇核销单(退税专用联)或远期收汇证明单

⑶ 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

⑷ 代理出口证明

⑸ 出口发票

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明细表》

⑺《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汇总表》

⑻《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经征税部门签字盖章)

有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业务的,还须报送以下资料:

⑼ 新办的来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原件

⑽ 新办的或要核销的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原件

⑾《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申报明细表》

⑿《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

⒀《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

⒁《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

⒂ 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须按照退税部门的规定要求装订成册。

后续处理:

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生成正式反馈信息。企业将正式反馈信息读入至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并更新原申报数据。

“免、抵、退”税的计算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免、抵、退”税的年终清算

什么是年终清算?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年终清算,是税务机关在一个公历终了后按照出口退(免)税政策和出口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出口企业在上一已申报办理的退(免)税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重新审核、计算、清理和检查。这项工作,既是出口退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对全年出口退税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年终清算,不但是监督和检查出口企业对出口退税的执行和管理情况,而且也是对税务机关日常工作质量、效率高低、办法措施是否得当的一次重要检验。因此年终清算,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正确贯彻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使多退的税款及时追回,少退的税款及时补足,还可以促使税企双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更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管理的水平。

清算时间:

终了后三个月内。

清算范围:

出口企业在上一个内当年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出口货物的退(免)税款,以及以前应退未退结转至上年办理的退(免)税款。

“出口企业”指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的所有企业。

特殊情况:

出口企业发生下列情况时,退税机关须在内进行及时清算。1.出口企业经营发生变化,如出口企业因某种原因停业、歇业、破产、迁移、转业、合并、分设等;

2.出口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被国家有关部门停止或暂停一定时期出口退税权、出口经营权的。

清算核查重点:

1、出口企业(包括外贸、工贸企业和自营、委托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下同)有无从事”四自三不见”业务涉嫌骗取出口退税的问题。如存在涉嫌骗税问题,要一查到底,不受清算时间的限制。有重大涉嫌骗税问题的,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所提供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专用税票、出口收汇核销单是否规范、真实有效,有无伪造、涂改、非法购买、虚开代开和其他弄虚作假的问题;在具体办理退(免)税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单证相符、单证和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专用税票等电子信息相符;

3、出口货物退税率适用是否准确,是否严格按照总局下发的退税率文库审核审批办理退税。对调整出口退税率的货物,是否严格按照出口货物的报关离境日期执行。对多退的税款,要依法扣回,少退的税款予以补退;

4、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的计算是否准确;其计税离岸价格是否正确;

5、生产企业是否存在已出口但不申报””免、抵、退””税的情况;

6、对生产企业超过规定期限仍未取得有关单证的出口是否按规定补税;

7、对借权、挂靠企业已办理的退税,是否按规定全部追缴入库;

8、对出口卷烟有无超免税计划办理免税的问题;

9、对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内企业中标的机电产品,其申报办理退税所附送的凭证是否齐全、完整;其贷款性质是否属于限定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10、实行A、B类退税管理的出口企业是否将出口收汇核销单等退税凭证收齐;清算时对未收齐出口收汇核销单等退税凭证的已退税款,是否已予以扣回;

11、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税依据适用是否准确;

12、外贸出口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转售给其他企业加工时,对这部分销售材料的应交税款是否在出口企业当期办理的出口退税款中予以抵扣,是否存在漏扣、少扣等问题;

13、有无非指定外贸出口企业出口贵重货物而办理退税的问题;

14、有无出口不允许退税货物或免税货物办理退税的问题;

15、出口企业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后,发生退关、国外退货时,企业是否向退税机关办理了申报手续并补交或抵扣税款;

16、出口企业是否按期结汇,远期结汇(180天以上)的出口货物,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是否附送了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的远期结汇证明;

篇3: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指南

1 我国企业出口退税实务操作介绍

1.1 出口货物退税的原则和范围

我国出口货物退税的原则主要有四个, 分别是公平税负原则、属地原则、零税率原则和宏观调控原则。其中, 公平税负原则是指出口退税为了保证我国企业出口的货物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公平贸易。属地原则是指因为出口税费为流转税, 而流转税多采用属地原则, 所以出口税费采用属地管理原则。零税率原则也称“挣多少、退多少”原则, 是指将销售货物过程中已缴纳和应缴纳的间接税费全部退回, 保证相关税费为零。宏观调控原则说明出口退税不仅仅是和国际税收惯例的结合, 而且必须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 即出口退税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工具, 应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我国出口退税货物的范围主要有两类。常见的是一般出口退税货物, 指的是在出口退税之前已经按时交纳流转税并报关离境作为销售处理的货物。此外就是不予退税的货物, 是因为受到国家政策调节而限制出口的或者在一定时期不予退税的货物。

1.2 出口退 (免) 税操作步骤

在整个出口退 (免) 税申报操作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首先, 进行企业端的退 (免) 税数据生成。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分为三类, 有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和小规模企业的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企业根据自身企业性质, 选择合适的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向主管税务机关 (通常为当地海关) 进行预申报。

其次, 进行外贸交易的企业进行预申报。此步骤和第一步骤操作基本相似, 但是外贸企业是依托于生产企业进行业务活动的, 所以出口企业应在对应企业进行预申报之后进行出口企业的预申报。

再次, 出口企业进行正式申报。此步骤主要由出口企业操作, 具体是出口企业在核定申报数据无误之后, 在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将申报文件整理之后向税务机关进行正式申请。需要注意的是, 因为出口退免税的主要税种就是增值税, 所以应在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期进行申报, 相关期限规定随增值税规定。

最后, 相关主管税务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对于确定无误的申报材料进行税务上的免抵退, 对于材料有误、不齐全的申报将不予受理。

2 我国企业出口退税实务操作的变化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自面世以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发展影响重大, 其政策本身也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2012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公告》, 对出口退税政策影响重大, 企业的实务操作也随之改变。总的来说, 我国企业出口退 (免) 税的实务操作变化如下。

2.1 退 (免) 税范围的扩大及退税率的调整

在退免税范围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退免税范围的扩大, 国家主要新纳入退免税范围的有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相关出口货物, 由航空供应公司销售给国内航空公司用于国际航班的航空食品等。除此之外, 对于生产企业外购非自产货物的可免税货物范围增大, 还有在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地区同时实行应税服务的免抵税服务, 外贸企业的进口货物可以直接进行免抵退。

在出口退免税税率方面, 为了应对企业出口货物与服务的种类增多而适当增加了税率的档数。国家税务总局将我国出口退税四挡税率调整成五档税率, 即增加了8%的退税率档。至此, 我国实行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分为五档, 分别为17%、13%、11%、8%、5%五档。

2.2 退 (免) 税申报流程简化

在之前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中, 外贸企业取得的普通发票、农产品收购凭证和政府的相关票据是不可以纳入免税核算范围的, 但是本次政策改革将这一部分的税收从征税变成免税。对于没有按期纳税申报退免税的货物, 在此之前进行正常的征税, 经过调整, 虽然这一逾期未申报部分不能进行免抵退, 但是可以免税, 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除此之外, 由征税变为免税的还有旅游贸易方式出口的货物、非出口企业委托出口企业出口额货物等。

2.3 出口货物退 (免) 税的申报期限延长

在政策调整前, 企业进行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的期限主要和增值税相关期限雷同, 但是考虑到出口货物销售周期长, 国家将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申报期限延长。自2013年4月1日开始, 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次月起至次年4月15日前的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 收齐有关凭证, 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免退税申报。

2.4 退税资金到账时限缩短

为了缓解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这些年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另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缩短退税资金到账时间。虽然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各地税务机关90~120天办理退税手续并完成退税款的发放, 但是各地纷纷在缩短办理时长。从30天缩短时间至20天、15天, 至今许多企业的出口退税程序只需7天就可完成, 甚至大连市打出24小时退税的高速口号。虽然各地的政策不同, 但企业感受到的是退税办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资金到账时间的缩短。

3 企业出口退税实务操作中面临的风险

3.1 出口退 (免) 税政策复杂多变, 企业难以把握

国家出口退税政策不断变化, 但是其变化趋势总体来说是扩大出口退税范围, 简化出口退税申报流程。即便如此, 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 可能会大力鼓励企业进行出口贸易, 但是也有可能因为调节因素对出口企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无论怎样, 相关企业, 尤其是出口企业, 应当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变化, 做好企业应对措施。

3.2 企业内控体系不健全

总体来说,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更不用说企业关于出口退税的内部控制了。内控体系的缺失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但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认为内部控制体系花费大、见效慢, 没有积极性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如此, 很多企业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简单地认为是财务的相关控制, 并没有全面内控的意识, 造成企业内控体系的不完善、不合理。

3.3 企业财务人员对业务不熟悉、管控不到位

如上文所说, 我国出口退税的政策不断变化, 虽然政策一直在致力于减少申报程序, 但是总体而言出口退免税仍然是一个繁琐的流程。企业财务人员对于出口退税的申报流程不熟悉, 可能会导致公司因为流程上的问题丧失税收优惠。例如, 在次年的4月15日之前进行纳税申报, 可能因为单据不齐全等原因错过最后期限。除此之外, 企业财务人员还应对本企业的经营活动熟悉, 了解公司的每种业务应适用什么准则, 有效地进行业务管控。

3.4 企业基础退税工作不够扎实

企业出口退税申报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企业退免税申报是否能顺利执行, 依托于基础退税会计工作。我国退税申报审核严格, 在开具报关单时需要核对货品的代码、货源地、数量、金额、单位, 要做到单单相符, 对企业的增值税单也是同样要求。因此可以看出, 企业需要在申报退税前做好自身的基础会计核算工作, 这样才能避免因为单据不符造成申报滞后, 或者是退税不足。

4 企业出口退税实务操作的风险应对

4.1 关注国家政策变化, 积极做好应对措施

国家出口退税政策不断变化, 但是其变化趋势总体来说是扩大出口退税范围, 简化出口退税申报流程。即便如此, 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 可能会大力鼓励企业进行出口贸易, 但是也有可能因为调节因素对出口企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无论怎样, 相关企业, 尤其是出口企业, 应当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变化, 做好企业应对措施。无论怎样, 打铁还需自身硬, 企业通过加强自身内部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能力, 多元化自身产业结果, 总是可以从容应对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的。

4.2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防范体系风险

加强出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需要的是企业全面内部控制的意识, 着力建设以出口退税流程为主线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可以以出口退税报关单、增值税发票和退税票据为出发点, 对出口退税各个时点、各项单据进行内部控制, 尤其是各个流程的时限控制。同时结合企业ERP等管理软件, 既能提高企业退税效率, 也能满足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要求。此外, 企业还应建立出口退税相关文件档案归档管理制度, 出口退税内部考核制度等, 全面提高企业内控体系, 防范相关危险。

4.3 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培养, 严格企业申报程序管控

大型的出口贸易企业通常有专门的退税财务人员负责本企业的出口退税。相较于企业其他的财务人员, 企业对负责出口退税的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专门负责出口退税的人员不但要具备财务知识、对企业财务业务的掌控能力较强, 而且要求财务人员有一定的跨行业专业知识, 对国家政策的风向变动较为敏感。因此, 为了提高企业的出口退免税财务工作, 企业应积极培养相关人才, 为出口退税财务工作储备力量。

因为出口退税的业务流程涉及到多个部门, 从企业采购合同的签订开始, 直到开具增值税发票、在出口退免税系统中进行预申报, 各个流程都应当在负责出口退税部门的管控之中。只有让每一个与出口退免税相关的业务及流程都处于管控状态, 企业才能全面了解业务的所属状态, 避免因为不能及时申报造成企业退税不足的损失。

4.4 做好企业基础退税工作

做好企业基础退税工作要求企业整个财务活动严谨进行, 尽量避免差错, 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更要注意。首先是严格核对企业出口退税申报需要的凭证, 尤其是增值税发票和报关单, 要核对货品的代码、货源地、数量、金额、单位等信息, 做到单单相符。其次要提高企业各个部门的办事效率, 对相关凭证的交付应当及时, 以免因为凭证滞后而无法按时申报。最后在税务局、海关进行退税时要积极办理结汇手续, 及时退税, 保证企业的资金快速回流, 降低资金成本。

参考文献

[1]孙志奇.浅议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实务管控风险及对策[J].标准科学, 2014 (11) .

[2]许志明, 王文清.出口退税申报调整后的实务操作与注意事项[J].财务与会计, 2013 (05) .

篇4: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指南

财务账中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核算

“应交增值税”指标在《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中解释为:“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活动本期应缴纳的税金,不含期初未抵扣税额。根据会计相关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计算公式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笔者认为,该公式设置的本意应该是以财务账中应交增值税的各个明细科目的核算为基础的。那我们就来看看在出口型生产企业财务账中,应交增值税涉及哪些明细科目。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表1汇总了应交增值税在财务账中各明细科目的意义及记账方向。

从表1可以看到,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发生额,包含计算公式中的“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三项;贷方发生额包含“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三项。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应交增值税指标计算公式涉及的六个项目在应交增值税财务账中都是可以找到的,但是不是从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直接取数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

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生产企业应交增值税账务处理方法

在执法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不涉及货物出口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大多设置进项税额借方专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贷方专栏。对于享受税收减免的企业,还需要在借方增设“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专栏,反映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款。只有对于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生产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才需要增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借方专栏和“出口退税”贷方专栏。这两个专栏的设置及其账务处理方法也正是我们研究出口型生产企业填报应交增值税指标的关键之处。

下面就对这两个关键项目进行一个简单的解释。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应设置明细科目“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进行核算。

出口退税: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在增值税中出口退税即为企业核算期内已取得海关相关单据的出口商品对应的应退税额。企业应设置“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下面举例说明会计处理方法:

例:某企业外销产品离岸价 20000元,退税率13%,请按下面三种情况分别作会计处理。

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为借方2800元;

②“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为借方2000元;

③“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为贷方1000元。

处理思路:

1.先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20000×13%=2600元

2. 分别根据三种情况确定“当期应退税额”

(1)当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余额为2800元时,2800元大于计算出的“当期免抵退税额”2600元,按“谁小取谁”的原则,故取2600元,即“当期应退税额”为2600元,那么计算出的“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2600-26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2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600

(2)当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余额为2000元时,2000元小于计算出的“当期免抵退税额”2600元,按“谁小取谁”的原则,故取2000元,即“当期应退税额”为2000元,那么计算出的“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2600-2000=600元 。

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600

(3)当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余额为1000元时,因为是贷方余额,说明企业本月还需要缴税,“当期应退税额”等于零,那么计算出的“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2600-0=26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600

由此可见,按照正规的记账方法,“当期应退税额”才是真正的退税,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进项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借方核算的是“当期免抵税额”,“出口退税”贷方核算的是“当期免抵税额”与“当期应退税额”之和,即税法中规定的“当期免抵退税额”(即出口单据销售额×退税率)。

在与众多出口型生产企业财务人员交流统计报表中增值税指标的填报方法、查看财务账和增值税纳税套表后,我们发现财务账的科目设置和记账方式往往形式各异。比如很多出口型生产企业并未设置“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这个借方专栏,相应地,在出口退税贷方专栏也只核算了当期应退税额,即在财务账中少记了一笔分录,借记“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记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绝大部分企业出口退税科目是压月记账,比如本期财务账“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贷方记录的是上期实际发生的出口退税,本期实际发生的出口退税则在下月记账。我们认为,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数据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当年应交增值税的各项数据,企业使用表中数据计算填报应交增值税指标应该是最准确的。

实际工作中增值税公式各因素与税务报表的对应关系

为了方便该指标填报,笔者通过分析企业上报税务机关的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表间关系,理清两表与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关系,从中归纳出计算应交增值税指标的直接依据(见表2)。希望上述分析对出口型生产企业准确填报应交增值税指标有所启示和帮助。

编辑:单之卉 / 邮箱:szh@bjstats.gov.cn

篇5:最新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流程

2016-03-10 09:39:56来源:中国会计视野作者:【 大 中 小 】添加收藏

1、电子口岸操作:现在电子口岸不用自己交单了,主要用来查询出口报关单

2、出口收汇操作:出口收汇申报,上报贸易数据接受外汇管理部门监管。

(1)国际业务收支申报系统操作: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及时性原则,发生涉外收入的申报主体,应在解付银行为其解付之日(T)或结汇中转行为其结汇之日(T)后五个工作日内,通过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企业版)完成涉外收入申报。有的企业没有操作过这个系统是因为银行帮你申报了。

(2)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的操作:A类企业先收到外汇后30天内未出口货物、BC类企业分类监管有效期内发生全部预收货款的要做预收货款报告;A类企业先出口货物后90天内未收到货款、BC类企业30天以上,90天(含)以内延期收款要做延期收款报告。

3、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操作:操作退税申报系统,导出并上报税局退税申报数据

4、纳税申报操作:衔接退税申报系统,在纳税申报系统填报关联数据进行日常申报

5、单证备案:将所申报退税的购货合同、出口货物装货单、出口货物运输单据等单据按税务机关要求装订成册以备核查

每个地方的税务机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附上我司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所需资料: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申报所须资料及装订顺序

1、免抵退税申报资料情况表(加盖企业公章);

2、《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4份及其附表(加盖企业公章,其中附表仅在有上申报数据时才需要报送);

3、上期《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加盖企业公章)

4、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打印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加盖企业公章);

5、《增值税日常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手工填写版(加盖企业公章)

6、增值税日常申报的《增值税日常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

7、《出口销售收入确认表及报关单与账面差异说明》(合计数据处盖章,其它页盖骑缝章)

8、《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合计数据处盖章,其它页盖骑缝章);

9、《出口发票与出口报关单对应关系表》(合计数据处盖章,其它页盖骑缝章);

10、出口发票(加盖发票章);

11、代理出口货物证明;

12、九类企业出口收汇相关资料(加盖企业公章);

13、免抵退税企业增值税进项发票抵扣情况表(加盖企业公章);

篇6: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指南

用户名:Sa密码为空

退税向导

一:读入上期正式反馈数据,去中国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下载。

二:进入本期

免抵退明细数据的采集(第一步)申报当月单证收齐

1、出口货物明细录入(原币币种为报关单上报关币种)

注:出口报关单号要凑够12位不足者+001、002、….出口商品代码要凑够10位不足者+002、生成出口货物冲减明细

注:核对单证收齐的“海关编号”“出口日期”“核销单号”

三:免抵退税预申报(第五步)

1、数据一致性检查(系统可能会出现遗留问题,当月的数据没有问题就不用管它)

注:要确保当期输入信息无误,再进行下一步

2、生成明细数据→确定→选择“远程申报”(系统自动备份到C盘下“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12.0版→OUT-PORT),不选备份

a登陆网站(需复制网址再登录)

b退税申报明细上传→浏览→上传(自动存入C盘的压缩文件)→提示上传成功

c查询(看上传的数据是否存在,存在即可)

d下载(存放到C盘以外的其他盘下)

四:预审核反馈疑点调整(第六步)

1、税务机关反馈信息接收(将下载的压缩包直接导入)

2、税务机关反馈信息处理

3、撤销已申报数据

4、税务机关反馈信息处理

五:生成申报明细数据(第七步)

1、数据一致性检查

2、生成明细申报数据→插入U盘:文件名:如201402MX(明细)选择“本地申报”

(要选择系统备份)

六:纳税申报表数据采集(第九步)

增值税申报表录入→增加→填入相关内容→保存

七:免抵退汇总数据采集(第十步)

1、免抵退申报汇总表录入按Enter键→保存

2、免抵退汇总表附表(每年申报一月份才做)

3、免抵退申报资料录入

八:免抵退税正式申报(第十一步)

1、一致性检查

2、生成汇总申报数据→对话框系统备份插U盘→文件名:如201402HZ(汇总)

九:打印汇总表(第十一步→打印申报报表)

需打印的表有如下:

汇总表4份(其中,交税局3份)附表(1月要)2份(其中,交税局1份)免抵退明细申报数据2份(其中,交税局1份)

当期单证收齐明细数据2份(其中,交税局1份)

若有当期冲减明细的也要打印,交税局1张零申报只交汇总表

篇7: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指南

(征求意见稿)

第一部分 系统设置

一、申报系统的安装和系统设置

(一)数据备份

原来已有申报免抵退税的企业应在原11.2版申报系统中“系统维护”“系统数据备份”模块进行数据备份。数据量大的企业建议采用“系统数据备份”。(新办企业不用操作此步骤)

(二)申报系统的安装

在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或深圳国税局网站下载最新的“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12.0版)。企业应先安装前置插件:申报系统插件安装包Setup.exe,再安装申报系统。申报系统用户名“sa”,无密码。

(三)系统配置与修改

1、导入备份数据。安装V12.0系统后,原来已有申报免抵退 税的企业将备份数据导入新系统。在“系统维护”“系统备份数据导入”,选择备份数据路径,并选择“导入前清空数据库”和“同时更新企业配置”,选择后企业不需要重新修改系统的企业配置信息。

2、系统配置与修改

(1)在“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修改企业配置信息。

(2)在“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

在“业务方式中”将18位报关单执行日期改为“2011-07-01”

第二部分 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与变更

一、新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的申请

已在审核系统中办理出口退(免)税认定的企业,不需要再办理退(免)税认定申请。

(一)退(免)税认定申请录入

在“基础数据采集”“资格认定相关申请录入”“退(免)税认定申请录入”中,点击“增加”,按《出口退税登记表》的内容录入信息后点击“保存”。

(二)生成资格认定数据。在“免抵退税申报”“生成资格认定相关数据”生成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信息。

(三)打印《退(免)税资格认定申请表》

在“免抵退税申报”“打印资格认定相关报表”打印认定申请表。

二、其它资格认定申请

(一)三项资格认定申请。

“基础数据采集”—“资格认定相关申请录入”下其它三项资格认定申请:“退(免)税资格变更录入”、“出口退税业务提醒申请录入”、“放弃适用零税率声明录入”以及生成数据、打印表格等操作与第一条的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申请的操作相同。

(二)放弃适用零税率声明 “放弃适用零税率声明录入”录入申报数据,并“生成资格认定相关数据”后,申报系统将自动在“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修改企业配置信息。

在放弃适用零税率的起止期间内,进行零税率应税服务免抵退税申报,税务机关在预审时,审核系统会自动提示:“该企业已经放弃适用增值税零税率,不允许读入”。但是,放弃适用增值税零税率仅适用于国际运输、对外研发、对外设计服务放弃适用免抵退税政策。对于兼营出口货物劳务与零税率应税服务的企业,并不影响出口货物劳务出口退(免)税申报审核。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放弃全部适用退(免)税政策出口货物劳务的退(免)税,并选择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或征税政策,应按照国

第三部分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申报

一、出口报关单查询与确认

企业可在“系统维护”“代码配置”“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的“功能配置I”中设置电子口岸IC卡信息,即可读入电子口岸中的报关单数据,读入数据后与纸质出口货物报关单核对,进行数据的删改。

二、免抵退税申报数据录入

(一)出口货物劳务明细录入

1、录入当期出口货物劳务明细数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1号规定,企业自2014年2月1日(申报日期)起应根据单证齐全、信息齐全的出口销售额进行免抵退税正式申报。

在“基础数据采集”“出口货物劳务明细录入”“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录入数据时,“单证不齐标志”栏不允许录入任 6 何标志,否则无法保存。

2、生成出口货物冲减明细

在“基础数据采集”“出口货物劳务明细录入”“生成出口货物冲减明细”。对于前期单证不齐、信息不齐申报的,须先收齐再冲减,即红字冲减必须为“收齐冲减”。如果收齐前期虚拟报关单再冲减的,在审核时由于虚拟报关单号无对应电子信息产生的 7 疑点予以人工挑过处理。

(二)免税出口明细录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5号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出口企业不再向税务机关报送《免税出口货物劳务明细表》及其电子数据。因此,V12.0系统取消了出口免税货物的明细录入功能。但是,企业需按照增值税管理的规定,进行增值税、消费税减免税备案、增值税日常申报等涉税业务办理。

同时,对于进料加工业务,免税申报的相关规定将在深圳市进料加工核销办法中明确。

三、出口收汇情况申报录入(此类企业以税务机关通知为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30号规定,被认定为需提供 收汇资料的企业,在申报免抵退时应提供出口收汇情况申报资料及电子信息。

(一)申报出口收汇企业的认定

退税部门在免抵退税审核过程中进行生产企业申报收汇九类企业认定,并通过预审信息的反馈,将企业配置的修改记录反馈企业后,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会自动在“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修改企业配置信息。

被认定为申报出口收汇九类企业后,企业在申报收汇起止期间内申报免抵退税出口销售额时,应根据30号公告的规定,已收汇并向税务机关提供收汇申报资料及电子信息后,才能进行免抵退税正式申报。

(二)九类企业出口收汇情况录入

1、出口收汇情况申报录入(已认定)

“基础数据采集”“出口收汇情况申报录入”“出口货物 收汇申报录入(已认定)”

2、出口不能收汇申报录入(已认定)

由于系统设置的原因,“出口不能收汇申报录入(已认定)”模块“已收汇金额”栏不能为0。如果整笔报关单金额不能收汇,可在“已收汇金额”录入0.01,这样就能保存成功。

3、非九类企业出口收汇情况录入

非九类企业在“出口收汇申报录入(未认定)”和“出口不能收汇申报录入(未认定)”中录入数据,操作步骤和九类企业录入一样。

四、生成免抵退税明细申报数据

企业在“免抵退税申报”“生成明细申报数据”中生成免抵退税申报数据,明细申报数据中包括免抵退税明细申报数据以及九类企业出口收汇申报数据。数据存放“路径”可按“浏览”选择相 应的存放路径和驱动器,修改文件名(如XX公司201201明细)。

非九类企业出口收汇申报数据在“生成收汇申报数据(未认定)”中生成

五、汇总申报数据录入

(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录入

在“基础数据采集”“免抵退税汇总数据录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录入”中生成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数据。其中,“免抵退税销售额”应为当期参与免抵退税正式申报的单证齐全、信息齐全、收汇九类企业收汇信息齐全的出口发票上的FOB 价。

(二)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录入

在“基础数据采集”“免抵退税汇总数据录入”“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录入”中生成免抵退税汇总表数据。

六、生成汇总申报数据及打印申报报表

(一)生成汇总申报数据

在“免抵退税申报”“生成汇总申报数据”中生成免抵退税 汇总申报数据。

(二)打印申报报表

在“免抵退税申报”“打印申报报表”中打印申报报表。

第四部分 免抵退税预审反馈信息处理

企业在正式申报出口退(免)税之前,应按现行申报办法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预申报。税务机关受理企业出口退(免)税预申报后,应及时审核并向企业反馈审核结果。在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申报凭证的内容与对应的管理部门电子信息无误后,方可提供规定的申报退(免)税凭证、资料及正式申报电子数据,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正式申报。如果预审发现申报退(免)税的凭证没有对应的管理部门电子信息或凭证的内容与电子信息不符的,企业应对预审结果处理后,再按规定进行免抵退税预申报、正式申报。

一、预申报反馈信息读入及处理

(一)撤消明细申报 在“申报数据处理” “撤销已申报数据”中撤销“申报明细表数据”。其中,已认定为收汇九类企业的,出口货物收汇数据(已认定)和出口不能收汇的数据(已认定)合并在“明细申报数据”中申报和撤销。

(二)税务机关预审反馈信息读入

在“反馈信息处理”“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读入税务机关预审信息。

(三)税务机关预审反馈信息处理

在“反馈信息处理”“税务机关反馈信息处理”中进行税务机关预审信息的处理。

反馈信息处理后,系统会自动在出口货物劳务明细申报录入在“信息不齐标志”栏添加相应的信息不齐标识。

二、预申报反馈疑点调整

打开反馈的疑点文件fshyd(打开方式EXCEL),对有疑点的数 据进行修改:如出口日期、商品代码、报关单号码录入错误,修改后需再次进行预审。

(一)出口信息不齐数据调整

在“基础数据采集”“出口货物劳务明细录入”“出口信息收齐数据调整”模块对当期申报的出口货物劳务明细数据进行调整。可将当期申报的信息不齐的单证“所属期”更改为下个所属期,涉及多份关单可选择“当前筛选条件下所有记录”。

(二)取消信息不齐标志

读入反馈数据后系统对于信息不齐的单证自动添加“信息不齐标志”,如果属于出口货物报关单号录入错误造成的信息不齐,则 可以修改为正确的报关单号后,将“申报数据处理” “设置出口信息不齐标志”的“信息不齐标志”栏设置为“空”。

第四部分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电子信息查询及备案申报

一、出口信息查询申请录入

企业可按照61号公告的规定,在“基础数据采集”“出口信息情况申报录入”“出口信息查询申报录入”中录入《出口企业信息查询申请表》数据,并将缺失对应凭证管理部门电子信息或凭证的内容与电子信息不符的数据和原始凭证报送至主管税务机 18 关,由主管税务机关协助查找相关信息。

二、出口无电子信息申报录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1号规定,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前,如果企业出口的货物劳务及服务申报退(免)税的凭证仍没有对应管理部门电子信息或凭证的内容与电子信息比对不符,无法完成预申报的,企业应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资料及电子数据进行备案申报。税务税务审核通过的备案申报单证,退(免)税正式申报时间不受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限制。

企业在“基础数据采集”“出口信息情况申报录入”“出口无电子信息申报录入”中录入备案申报数据。出口退税申报、审 19 核系统设置备案申报的时间为每年3月15日至4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

三、生成信息申报数据及打印报表

(一)生成信息申报数据

在“免抵退税申报”“生成信息申报数据”中生成数据

(二)打印报表

在“免抵退税申报”“打印其他申报报表”中打印报表

四、撤销信息申报数据

在“申报数据处理”“撤销信息申报数据”中撤销信息申报数据。

第五部分 免抵退税单证申报

一、免抵退税单证申报录入

有关单证包括:补办报关单、放弃免税权等11类13项。在“基础数据采集”“免抵退税单证申报录入”选择相应的申报项目进行录入,确定申报时需“设置标志”。

二、生成及打印单证申报报表

在“免抵退税申报打印单证申报报表”打印单证申请表,进入“免抵退税申报生成单证申报数据”生成数据,将申请表和申报数据报送税务机关申请开具相应单证。

篇8: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指南

我国现行的《出口货物退 (免) 税管理办法》规定了两种退税计算方法:第一种是“免、抵、退”办法, 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第二种办法是“先征后退”办法, 主要适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 (工) 贸企业。笔者认为, 国家之所以对这两种企业采取不同的退税政策, 原因是便于税务机关的监督管理。出口退税, 核心是退进项税, 也就是采购时支付给卖方的价款中的增值税。这部分增值税已经在采购时由卖方代为上交, 在商品出口时, 为保持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公平性, 国家税务机关应给予退回。

外贸企业采购产成品直接出口, 不需要加工或者只进行简单的包装处理, 税务机关很容易区分采购的产成品的内外销比例, 所以使用出口货物的不含税收购金额作为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生产企业进货为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 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加工才能成为最终出售的产成品, 这就使得在实际工作中, 税务机关很难核查企业有多少比例的原材料用于外销产品的生产, 也就很难确定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所以税法规定生产企业使用“免、抵、退”税政策, 使用出口货物的卖价为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可见, 影响增值税出口退税的因素较多, 涉及“原辅材料的进项税额”, “内销产品的销项税额”, “出口产品的售价”, “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以及“内外销产品占用原材料的比例”等内容。如此多的变数造成了实际工作中核算的难度, 所以详细地研究增值税出口退税部分的核算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外贸企业和生产型企业一般纳税人在增值税出口退税方面的核算进行研究。

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核算

(一) 先征后退政策解读

外贸企业以及实行外贸企业财务制度的工贸企业收购货物出口, 其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免征;购进货物时, 按财政部 (93) 财会字第83号《关于印发企业执行新税收条例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即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按照购进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增值税额与按照《国务院关于调低出口退税率加强出口退税管理的通知》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出口后, 按购进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收购成本与退税率计算退还税款。应退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如下:

应退税额=当期外销不含增值税收购金额×退税税率

进项税转出=当期外销不含增值税收购金额× (征税率-退税率)

(二) 会计处理

(1) 取得货物时, 外贸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借记“库存商品”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贷记“银行存款”。 (2) 国内销售货物时, 外贸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3) 申请退税根据计算的“进项税转出”时, 外贸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转出) ”, (4) 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时, 外贸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借记“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

从上述核算方法可以看出“先征后退”的含义为存货的进项税额在购进时先行征收;外销免税;进项一分为二, 分别进入“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出口退税”为实际收到退税额, 若外贸企业存在内销, “出口退税”减去内销应纳税为实际退税额。

[例1]外贸企业ABC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本月购进A原材, 增值税率17%,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注明的价款40000元, 增值税6800元, 将该批产品出口, 出口退税率9%, 本月A材料内销占20%, 收入10000元, 增值税1700外销占80%, 收入40000元。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先征后退”税额。

(1) 计算不予退回的税金。

进项税额转出=当期外销不含增值税收购金额× (征税率-退税率) =40000×80%× (17%-9%) =2560 (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256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转出) 2560

(2) 计算应退税额。

应退税额=当期外销不含增值税收购金额×退税税率=40000×80%×9%=2880 (元)

(3) 计算实际收到的退税额。

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进项=1700-6800×20%=340 (元)

实际应退税额=2880-340=2540 (元)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254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2540

三、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核算

(一) 免抵退税政策解读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 (2002年1月23日财税[2002]7号) 规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 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 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 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 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 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 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在这里, 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 才需要退税, 即下文“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中“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

(2) 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其中:出口货物离岸价 (FOB) 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离岸价的, 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国税机关进行申报, 同时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而出口货物退税率是根据税务机关规定的各种出口货物适用退税率。

(3) 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二) 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

(1) 当期购进存货时, 生产企业会计处理为:借记“原材料”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贷记“银行存款”。 (2) 当期出售商品时, 生产企业会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3) 根据“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进项税额转出, 生产企业会计处理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 (4) 根据“当期免抵税额”计算出口抵减内销税额, 生产企业会计处理为: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根据“当期应退税额”计算可以收到的出口退税, 生产企业会计处理为:借记“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

从上述核算方法可以看出, “免、抵、退”的含义为外销免税, 进项税被一分为三, 分别进入“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其中的出口退税又被一分为二, 一部分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借方,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另一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为实际收到的退税金额, 即“当期应退税额”。当然只有在“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才收到退税。当“当期应纳税额”为正数时, 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额”全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科目。

[例2]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年6月外购原材料取得防伪税控机开具的进项税额专用发票, 注明进项税额140万元并通过主管税务机关认证。另免税购进原材料价值20万。当月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150万元, 外销货物取得收入115万美元 (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为1:8) , 该企业适用增值税税率17%, 出口退税率为13%。上期留抵税额5万。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1) 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15×8× (17%-13%) -20× (17%-13%) =36 (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3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36

(2) 计算当期应纳税额=150×17%- (140-36) -5=-83.5 (万元)

(3)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115×8×13%=119.6 (万元)

(4) 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此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即当期应退税额=83.5 (万元)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83.5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83.5

(5) 计算当期免抵税额, 此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19.6-83.5=36.1 (万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6.1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36.1

参考文献

[1]陈伟:《外贸企业出口视同内销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09年第3期。

上一篇:各类媒体优劣势分析下一篇:创先争优品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