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国学教学设计

2024-05-31

一年级国学教学设计(共12篇)

篇1:一年级国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国学教学活动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每节课学习八句。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复习

第二周至三周:学习《弟子规》“出则悌” 第四周至八周:学习“谨” 第九周至十二周:学习“信” 第十三至十六周:学习“亲仁” 第十七至十九周:学习“余力学文” 第二十周:复习

篇2:一年级国学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 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难度。

四、诵读内容:《三字经》

五、教学方法

1.加强背诵。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 背,背不出来再看书,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 兴趣、有信心。

2.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六、具体措施:

1.每星期二读40分钟。在学校里由老师利用每周二一节的诵读课进行背诵。并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3.熟读成诵;讲求鼓励,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诵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4.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利用诵读课的一部分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总之,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国学教学计划

篇3:一年级国学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中语文,国学教育,语文教学

一、高中语文国学教育的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由此可知,这里的传统文化与国学教育密不可分。国学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诵读中华古代文化经典作品,通过诵读学习古代经典,理解、内化其思想内涵与情感,吸取其中丰富的人文精神,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教育。

二、高一语文国学教育的现状与必要性

高一是上承初中,下接高考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国学教育就尤为重要。然而现在刚刚结束中考的学生,有明显的功利倾向。虽然最近的北京高考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但是学生越来越学会“走捷径”,例如不去读书而是笼统的阅读全文简介,参加各种课外班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读书的时间少得可怜,在语文课上即使遇到国学经典篇章,也常常因为教师的肢解和课时的要求不能够痛快淋漓的揣摩品味。总之,现阶段的高一国学教育现状,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在高一语文教学中,国学的学习是打开语文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在高一阶段开展国学教育,不仅可以促进语文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更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安身立命。因此,我们不能以狭隘的功利主义来看待事物,更应该看到其隐含的深层的无用之大用的价值。

三、高一语文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一阶段涉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1—3册,这三册书有很多国学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具体内容见下表。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古代文体:从《诗经》《离骚》为代表的先秦文学,再到唐宋时期的散文,包罗了文学史中的经典篇目。另外还有《左传》《史记》中的古代记叙文,还有《劝学》这样的经典议论文。可谓包罗万象,集合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目。

(2)强调传统文化:梳理探究中的汉字、对联、成语、姓氏等内容,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经典书籍的阅读:通过阅读《论语》《红楼梦》,学生可以了解到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观,以及红楼梦这部经典小说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和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

四、高一语文国学教育的途径

经过在高一年级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在高一阶段开展国学教育的一些有效途径:

(一)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而且“诵读”自古以来就是备受推崇的读书和教学的方法。诵读方式有多种,例如吟诵、朗诵、记诵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选择与文章相适合的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情境,吸引学生入境,使学生在诵读中体味经典的内在意蕴。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唱诵经典诗文,例如唱诵《蜀道难》,不仅有利于记忆,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还有学生自己编曲唱诵《锦瑟》。这些诵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国学经典

阅读经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一这一学年,主要带领学生阅读了《红楼梦》前30回和《论语》前五章,另外还辅以《古文观止》经典篇目的延伸性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阅读《红楼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我采取了多种方式促进阅读,除了观看电视剧以外,还在课堂、作业中不时地渗透。另外,还指导学生制作读书卡,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阅读经典的收获,同时制作经典阅读积分卡,利用自评、师评、家长评价以及积分奖励来督促和激励学生每日阅读。当然,最能激励学生的就是考试,结合海淀区的“名著阅读”活动,将《红楼梦》《论语》名著阅读加入到重要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去,试题涉及名著中的诸多细节,占考试中1/10的分值。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学生的阅读。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篇4:国学这么Cool,一起来分享

@董平(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今天的年轻人往往有一种想法——时代不断进步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中国古典的“国学”呢?打一个比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青年”是因为有“童年”“少年”才成为“青年”的,生命的历史不可以割断。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也是如此。现实永远是历史的现实,历史也总是体现于现实之中,所以只有理解民族文化的过去历史,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当代状况,并为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建立起深厚的历史根基。对民族文化的历史理解愈是深刻、全面,也就愈能为文化的传承发展开创出新的局面。在这一意义上,学习“国学”就是每一位有志于开创出中国文化之新局面,把握文化之未来发展的当代青年的必要任务。

@顾大朋(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博士):国学是中华民族存在发展的思想基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学习国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继承民族精神,并且具体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它内足以安顿心灵,外足以酬酢接世,小到个人立身,大至成就事业,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用心学习。

@钱伟强(中国美术学院教师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正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国学者,六艺之学也。”六经之学作为国学的基本内核,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源头。举凡哲学、史学、宗教、文学、中医学以及书画、音乐等学问皆从中衍生而来。因此学好六经之学便能从根本上把握住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高屋建瓴,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学好中国学问。读圣贤之书,学中国学问,可以明事物之理,修身立己,砥砺品学,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学英雄”。

@寿婷尔(杭州高级中学养正国学社指导老师):在“看颜值,主要看气质”的时代,国学能够让你“岩岩若孤松之独立,肃肃如松下之清风”,何乐而不为?

篇5: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在幼儿园时已经接触过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但仅限于诵背,没有品尝,感悟的过程,本学期《地方课程》的学习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去感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涉及广泛,节选的都是接近学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经典诗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篇目涉及到《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等,还有部分绕口令,格言警句等。

三、教学目标:

1、懂得做事说话要从容、镇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容。

2、爱惜粮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从小处做起。

4、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5、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会做人。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诵读、熟背、品尝、感悟。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3、结合生活实际,谈处理方法。

4、搜集优美词句。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篇2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特制定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组织机构

成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组长:马继武

副组长:朱元海

成员:赵彬

主要实施成员:各班语文教师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声律启蒙》、《论语》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1、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以校本课程课时为主,每周一课时,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由语文教师、思品教师具体负责。

2、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3、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4、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5、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6、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

7、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8、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9、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会”、“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情景剧表演”等。将经典诵读活动科学的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

五、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研究

1、开展听评课活动和专题教研,及时发现、传播好的经验和方法。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指导学生诵读的能力。

六、检查评比

学校将不定期对各校、各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形成特色和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1.国学教学计划

2.学校国学教学计划

3.小学国学教学计划

4.国学课的教学计划

5.国学课教学计划

6.书法与国学教学计划

7.国学班教学计划

篇6:一年级国学教学设计

——2016年秋季万安学校一年级2班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本学期主要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主。做了一些具体的如下工作:

一、班级基本情况:

我担任了一年级2班的国学教学任务。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而且活泼好动,纪律观念弱,使得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我也曾不知所措过。但经过我的仔细观察,他们上课都比较活跃,喜欢老师的表扬以及小小的奖励。结合这一特点,我便对他们进行了多一些的表扬,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条不紊,课堂纪律也有很大的改善。由此可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授课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教育学里提到的“备教法的时候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点在之后的教学工作里我深有体会。

二、主要成绩:

1.通过诵读,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2.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理解经典,陶冶了学生的高雅情趣,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了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良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掌握诵读技巧,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满的校园文化。

三、具体做法:

(一)培养欣赏、诵读国学经典的能力

我们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学生能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并从时间和分工上进行了详细安排,规定每个周每个班都有一节课为诵读时间,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这一学期,我校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一至六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一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一年级2班做的比较好,我会在一边指导一边讲解,还不时的变换着角色,学生讲解,老师和别的小朋友倾听,学生就这样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当然,读书成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成效的,需要在时间上有所保证,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下去,要养成习惯。为了让读书的时间专时专用,每次都有校领导巡视检查。可是,还是有个别班级做的还不好,比如:国学经典诵读时间,前半个小时,孩子们在自由的读书,老师却坐在那里批改作业;一旦检查过后,老师马上让学生拿出作业来做作业,甚至立马讲课;还有甚者是老师根本不到场,却让班长在管理班级等等现象。

(二)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在自己弄懂的基础上再向学生传授。

1.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非常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2.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的同时老师给予适当适时的点拔。3.分小组检查了“经典诵读”的朗读情况,整体效果较好。总之,学生在学习了经典的同时,又受到了品德的熏陶,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问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组织课堂不到位,授课时重点突出不够明确,平时对于学生整体照顾不够等。

五、改进措施:

小学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我可以在班上对个别后进生进行辅导,有一定的效果。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中华文化,获得经典文化的熏染,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师生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经典诵读和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为目标,做到读书明理,知行合一。这是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与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我们亟需这无价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国学光辉的普照下携手共进,一路前行。

执笔人:魏宇欢

篇7:一年级国学分解

国学经典初识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

(二)范读课本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全文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教案评价:本篇教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编排合理、内容适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认识国学知识的启蒙水准,起到了为小学生提供学习的基本素材,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学后记: 1

第二课

曰水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属相,平时爱吃的零食,爱听的音乐.(二)范读,带读《曰水火》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识记

1、分组读,比一比.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教学后记:

第三课

高曾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教学重、难点

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家庭结构,平时所知道的亲戚称谓,对家人的评价.(二)识字诵读,带读《高曾祖》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教学后记:

第四课

为政之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的为政主张.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举出几个孔子为政的主张,理解“欲速则不达”“身正,不令而行”包含的道理.3、知道“千乘之国”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感受孔子的为政主张.2、简单了解孔子为政的主张、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辅助模块“日积月累”中讲解的“千乘之国”的文化知识的讲解,引入对第一则的讲解.(二)识字诵读,带读《为政之法》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教学后记:

第五课

圣人之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孔子对圣王的赞扬和推崇.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知道尧舜禹的故事和孔子对他们的评价.3、能简单讲解禅让制.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知道学习《诗经》的意义.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利用“日积月累”部分“诗三百”的知识作为课文的导入.(二)识字诵读,带读《论<诗>》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文章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教学后记:

第七课

子以四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育读中感受文言文简洁、精当的特征.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提倡的几项学习内容.3、对古代“六艺”有初步认识,能说出“功亏一篑”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体会孔子的教学特征.2、了解孔子要求弟子学习的内容,熟悉“六艺”知识.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利用“日积月累”部分“六艺”的知识作为课文的导入.(二)识字诵读,带读《子以四教》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带情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教学后记:

第八课

学而不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对于学的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几种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指出这些内容对自己的启发.3、能简单讲出孔子学琴的故事.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朴素、言近旨远的特征.2、体悟孔子对于学的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习的态度,然后开始讲解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引出新课.(二)识字诵读,带读《学而不厌》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教学后记:

第九课

学而时习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背诵课文后的古诗.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温习之间的关系.3、能简单讲述“推敲”的故事.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感.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新课

用奥运会开幕式“有朋自远方来”的歌舞视频引出新课.(二)识字诵读,带读《学而时习之》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10、有教无类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读准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2、能根据教师讲解和课文注释说出课文大概意思,能列举出孔子的几种教学精神.3、能说出至少一点读书的乐趣,简单了解周代送礼的风俗.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熟练诵读加深对课文的感悟.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孔子的教学精神.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本课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如果你们是教师,你们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教导自己的学生呢?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问题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由此进入今天的主题.(二)识字诵读,带读《有教无类》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11、立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人物的特征.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知道孔子、子路、颜渊的理想,能说一说自己理想.3、知道几种年龄称谓.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人物的特征.2、了解孔子和弟子们的志向,知道几种年龄称谓.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作为本课的导入.(二)识字诵读,带读《立志》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12、侍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人物的特征.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简单说出文中不同人物的志向及孔子对不同志向的态度.3、知道古代宗庙的意义,能简单说出吴钩、凌烟阁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把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2、了解孔子和弟子们的志向.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作为本课的导入.(二)识字诵读,带读《侍坐》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13、子之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加强对夫子语言的感悟.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概括孔子的特点.3、能说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叶公好龙、勇者不惧、怨天尤人、上学上达等成语的意思.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把握夫子的语言含义.2、从本课孔子言语中初步体会孔子的为人.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展示孔子画像,讲述孔子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出课文.(二)识字诵读,带读《子之言》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2.学生一起说文意.(四)朗读.1、分组读

篇8:一年级国学教学设计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三字一句, 共一千多字, 易于背诵、理解, 它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是启蒙教育的最佳读物。

一、解析教材, 在反复研读中把握精神核心

《弟子规》堪称童蒙养正的范本, 因此在解读教材过程中, 笔者除了诵读正确、熟练, 理解文本含义, 了解典故出处之外, 还对其中的人格养成教育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提炼, 以便在教学中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1. 孝悌意识

古人倡导“孝道”, 《论语》《道德经》等都有关于孝义的内容, 而《弟子规》中则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展开, 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应该体现在下面的行为中:敬重父母, 就要对父母恭敬有礼;对待亲人过错, 要真诚谏劝;关爱父母, 要珍惜自己身体;孝敬父母, 还应友爱兄弟。如今的孩子在长辈的溺爱中成长,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使得他们树立孝亲意识, 又有了具体实践向导, 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2. 诚实守信

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的世界是黑暗而可怕的, 面对如今社会形形色色的欺诈虚伪现象, 迫切需要诚信的复苏。“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 要求言以信为先, 实事求是, 不要夸夸其谈。“事非宜, 勿轻诺。苟轻诺, 进退错。……”这些语句更是具体指出在日常生活中, 怎样做才能做到诚实守信。此外还关注了人们行为的动机, 强调从内在起步改造人, 这种直指心灵的教化, 对诚信的养成意义重大。

3. 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 我们要培养学生文明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态度。古人重仪表言谈举止, 《弟子规》具体阐述了以下方面的行为习惯要求:一是珍惜时间, 生活有规律, 如“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二是讲究卫生, 衣着整齐, 饮食有度, 如“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三是坐立行走, 出入进退有规范, 如“步从容, 立端正。揖深圆, 拜恭敬”。四是稳健的处事作风, 如“事勿忙,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古为今用”, 遵照以上要求行事, 定能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

4. 良好人际关系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中, 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必备能力中的重中之重。《弟子规》对人生态度和人际关系提出了具体的指导:人与人之间要遵守平等仁爱相处的原则;人们要真诚合作、友好竞争, 不揭短, 不随意散布别人私事;跟别人交往要文明有礼, 尊重别人, 多为别人着想, 要懂得感恩等。虽是三百多年前的经典, 却历久弥新。

二、设计多样, 在趣味盎然中感受人生真谛

对《弟子规》教材深入解读, 对学情充分把握, 心中有“本”, 目中有“人”, 才能设计出既有趣, 又富有实效的教学过程。

1. 朗朗诵读, 感受韵律美

《弟子规》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读起来朗朗上口, 充满了韵律美。初学阶段, 笔者每天带领学生诵读四句, 开始先范读或者播放录音, 让学生边听边给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 然后自己练读, 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接着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打着拍子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 在熟读中成诵。在学完一个主题的内容后, 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诵读汇报活动, 有的小组采用打节奏诵读法, 有的采用男女生合作诵读法, 有的配乐诵读, 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受经典的节奏美、韵律美。

2. 讲述故事, 品味内涵美

小学生最喜欢故事, 本来深奥难懂的韵文, 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 他们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情境, 理解了其内涵。如教学“冬则温, 夏则清”, 先出示一幅黄香孝亲的图片, 再讲述其中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黄香, 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 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 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然后再与《三字经》中的“香九龄, 能温席”相勾连, 告诉学生黄香侍奉父母用心体贴, 实在值得我们学习。结合现实生活, 启发学生, 在炎热的夏季, 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有的学生说:“父母从外面回来, 为他们递上一杯凉开水。”有的说:“父母工作到家, 给他们送上清凉的问候。”在寒冷的冬季, 又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有的说:“妈妈怕冷, 我想为她充一个热水袋。”有的说:“我想给妈妈买一副皮手套, 洗碗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冷了。”又如教学“亲爱我, 孝何难。亲憎我, 孝方贤。”, 讲述闵子骞和大舜的故事, 这样从故事入手, 从明理到导行, 真正把《弟子规》的精髓内化到学生们的血脉之中。

3. 创设情境, 增添趣味美

国学经典内容比较生僻难懂, 时间一长, 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 为了增添趣味, 提高实效, 在教学中可创设相关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1) 巧设闯关情境。

所谓“温故而知新”, 在复习旧知阶段, 可设计一个闯关游戏, 让学生在竞赛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达到对知识检测巩固的目的。如复习“入则孝”时,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第一关是:我会背, 两组同时背诵;第二关是:接龙轮背, 一组一句, 轮流接力背诵;第三关是:快速抢答, 根据内容提示说出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所有的闯关游戏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 配上声乐,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趣味盎然, 在玩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 借用动画情境。

在教学《弟子规》时, 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画面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谨”这部分内容时, 我播放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一段录像, 然后引导学习:每天, 懒洋洋要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床, 你想用《弟子规》中的哪句话教育他?学生说:“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美羊羊嫌弃妈妈买的衣服不够漂亮, 又在发脾气了, 你能用《弟子规》中的话语劝劝她吗?学生立刻想到:“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

(3) 优化评价情境。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起着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贯穿课堂始终的小组竞赛评价法, 在“诵、说、讲、演、背”中展开竞赛, 争夺优胜小组, 唤起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优胜小组的奖品是写上《弟子规》后续内容的书签, 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活动, 在拓展延伸中传承经典文化

1. 诵读展示

学完《弟子规》的全部内容后, 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一次诵读展示活动, 分成8个板块, 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活动时, 精心布置诵读场地, 学生穿上统一的服装, 邀请家长、老师和其他班级学生观摩, 让大家充分感受仪式的隆重, 从而更增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主题活动

《弟子规》倡导“仁义礼智信”, 我们可以结合相关内容开展主题活动, 例如, 学习了“信”这部分内容后, 开展“诚信, 让世界更美好”讲故事比赛, 寻找评选“身边诚信使者”活动, 让诚信教育在一系列活动中深植学生心中, 也使得经典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3. 文体活动

《弟子规》有诵的方式, 还有人创作了歌曲, 编排了韵律操, 以现代的方式赋予它崭新的内涵。每天早晨带领学生吟诵、歌唱《弟子规》, 课间带领学生做一做《弟子规》韵律操, 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的声音打开了, 身体打开了, 心灵也为之打开了。

篇9: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女:转眼间,冬爷爷走了,春姑娘悄悄来到人间。男: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女: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你听: 男齐:《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男: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你听: 女齐:《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篇10: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笠翁对韵》节选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一(1)班《弟子规》节选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一(2)班《小儿语》四言

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 快休使气 性躁心粗 一生不济 能有几句 见人胡讲 洪钟无声 满瓶不响 一(3)班《弟子规》节选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一(4)班《三字经》节选

篇11:小学一年级国学启蒙测试题

姓名班级分数

三、蚕食桑,善吃者长精神。

小娃撑小艇,而所吐者丝也。

把下面的诗句用横线连起来

一、山花对海树,当思来之不易。

一粥一饭,赤日对苍穹。

解落三秋叶,何必远烧香在家敬父母,能开二月花。

二、由俭入奢易,一日之计在于晨。

知己知彼,有三到。一年之计在于春,由奢入俭难。读书法,将心比心。

青春对白昼,读书如吃饭,四、三人同行,功夫到,蜂采花,过江千尺浪,五、晨对午,半丝半缕,人无远虑,少成若天性,偷采白莲回。古柏对苍松。入竹万竿斜。

必有我师。

滞塞通而所酿者蜜也。习惯成自然。

篇12:国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激发兴趣, 让国学浸润心灵

国学课程对于学生、老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 老师不知怎样教, 学生不知怎样学。因为意思难懂, 生僻字较多, 学生很难对此有兴趣。刚一开始, 老师们怕学生不知道意思, 不好记忆和背诵, 就在课上把意思讲解得很明白, 再让学生记忆和背诵。这样做虽然学会了一些东西, 但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 时间长了就会惧怕国学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 故事引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都特别喜欢听故事, 根据这一特点, 在教学时用故事情节激励学生, 抓住那些表现人物美德的情节, 进行朗读、分析, 让学生激动、向往, 从而情动于中, 深受感染。在学习笠翁对韵时, 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 兴趣广泛。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私塾, 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 将砖墙挖一深洞, 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 堵上砖头, 以防飞走。后来, 被石先生发现, 便把家雀摔死, 仍旧送回洞内堵好, 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 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 忽见墙上有一对联, 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 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 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 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 有‘羽’必有‘毛’, 有‘家’必有‘野’, 有‘禽’必有‘兽’, 有‘砖’必有‘石’, 有‘后’必有‘先’, 有‘死’必有‘生’。所以, 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 如不应这样写, 请先生改写一下吧。”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 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 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扔下教鞭, 拂袖而去。 (相机出示这幅对联) 齐读对联。这就是一幅对联, 对联也叫对子。对对子很有趣, 也很简单,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对对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喜欢上国学课了, 因此故事成了孩子最容易接受的学习国学方法之一。

(二) 表演发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表演欲极强。如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编成小剧本, 指定几名学生上课时演出, 一下子活跃了气氛, 进而又结合表演的情景分析人物,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教学环节, 比如学习了“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我让学生说说平时闯了祸该怎么办?并演一演这样的表现,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有事做, 他们在上课时发言踊跃, 积极表现, 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 也促使孩子把所学到的国学内容牢记在心, 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三) 游戏生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词语接龙”“跟我学”“开火车”“看动作说诗词”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游戏。例如学完一课《三字经》内容后, 我经常会跟同学们“开火车”, 如我说前一句子不教, 学生接父之过。如学习了笠翁对韵中的内容后, 让学生找对子:海内存知己、路遥知马力、明月松间照、生当作人杰、白日依山尽、远看山有色。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 加深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理解, 让美德入耳、入脑、入心。

二、注重积累, 夯实国学功底

儿童时期, 正是一生记忆的黄金期, 有着超强的吸纳力, 好像四个胃的牛一样。教师要帮助孩子们进行有效的积累, 夯实国学功底。

(一) 字词的积累

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 国学经典中一些字词学生是不认识的。在学习时, 老师要引导学生查字典, 保证所学经典无生字, 生字能识能写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在《笠翁对韵》《弟子规》的学习中还会经常遇到多音字, 如:“见人恶、即内省”中就有两个多音字“恶”“省”, 在教学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 并单独写出来学习, 强化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 为学生学习理解教学内容扫除了一些障碍。古文中有很多通假字, 例如:“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髭》) 句中“女”就代表“汝”。教师要着重提醒学生注意, 并在记录本中记录。这样才能驾驭好文字。

(二) 常识的积累

每本经典中都含有大量的常识, 典故需让学生会说。如《三字经》中的香九龄, 能温席就是讲了黄香温席的故事;头悬梁, 锥刺股讲了孙敬悬梁苏秦刺股的故事。通过长期的积累, 学生就能明白我们传统文化的深厚底韵。

三、训练能力, 在国学中实现自我

上一篇:高校生营销实习报告下一篇:班级简报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