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小故事拒绝完美

2024-09-02

哲理小故事拒绝完美(精选16篇)

篇1:哲理小故事拒绝完美

哲理小故事:拒绝完美

问/卢化南

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到处寻找自己的碎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滚动得非常慢,从而领略了沿途美丽的景色,它和虫子们聊天,充分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它找到许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原来的那一块,于是它坚持着寻找――直到有一天,它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然而,作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它滚动得太快了,错过了花开的时节,忽略了虫子。当它意识到这一切时,它毅然舍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碎片。

这个哲理故事告诉你:正视放弃,拒绝完美,才令我们完整。

人生没有完美可言的,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处处都有遗憾,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因而人不能苦闷于那种“完美”的追求之中,这样可能会留给我们更多的遗憾。其实,人生太多的遗憾是由于人们过分的追求造成的。

人在大的得意中常会遭遇小的失意,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却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意,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意。

秦王嬴政统一七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再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惜,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始呢?

更深一层想,我们人生最大的得意与失意,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左右。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吗?因为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便须交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呢?

你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永远无法做到完美。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没有人会从不犯错。所以我绝对不会要求你做一个完人,况且这样的人也根本不存在。

有一个富翁因为实在太富有了,所以凡事都要求最好的。

有一天他喉咙发炎,这不过是一个小毛病,任何一位大夫都可以看得好,但是由于他求好心切,他一定要找到一个最好的医生来为他诊治。

他花费了无数的金钱,走遍各地寻找医病高手,他一地一区地走,每个地方都告诉他当地有名医,但是他认为别的地方一定还有更好的医生,所以他又继续再找。

直到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扁桃腺早已恶化成脓,病情变得非常的严重,必须马上开刀,否则性命难保。但是当地却没有一个医生,这个富有的人,居然因为一个小小的扁桃腺发炎而一命呜呼!

然而,有时人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很多人期望别人完美无瑕,常常念叨别人的缺点,因为他们希望别人能够改正,而他们难以谅解的是因为别人的过失总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触痛他们的心。

如果事情是这样的,当然你会感到负疚。但在承担过错之前,你必须问问自己,那是否真的是你应该背负的包袱。

一个完美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永远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望的感受;他永远无法体会别人带给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的喜悦。

一个有勇气放弃他无法实现的梦想的人是完整的;一个能坚强地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的人完整的――因为他们经历了最坏的遭遇,却成功地抵御了这种打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爱不释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于是,它就用刀子把黑点刮掉。可是,刮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刮一层,黑点还在,刮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

人们往往坚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们原本可以拥有的东西,但他们是不可能拥有完美的,虽然他们还在永远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处搜寻。想追求完美无缺的事物,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种愿望落空也是经常发生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相比较而存在,即便是最好的,也不等于是最完美的。

生命不是上帝用于捕捉你的成熟的陷阱。你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刻。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人生感悟:

当你接受的现实不完美时,当你为生命的继续心存感激时,你就能成就完整;而别的人却渴求完美――当你们为完美而困惑的时候。

篇2:哲理小故事拒绝完美

有一位富翁,整日闷闷不乐,愁眉不展。

一天,富翁贴出告示:谁能够给「完美人生」一个准确答案,将会得到他的巨额奖赏。

要求就是:这个答案必须能够适用在任何一种情况,包括示意、得意、快乐、烦恼、成功、失败……

几天里来了许多人,也给出了许多答案,但没有一个答案令富翁满意。

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位尼姑。她对富翁说:“三天后,我会给你一个完美而又令你满意的答案。”

三天后,尼姑献给富翁一张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一切都会过去。」

禅中道义:人生本来就有起有落,有得有失、有好有坏,这原本是生命的常态,然而这一切终将都会成为过去。面对生活,待机而动是虚掷光阴、是不可取的`行为。生活是不能等待的,随时随地都要随着因缘际遇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顺逆成败,都能让人得到新的经验和成长,那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篇3:哲理性小故事

二十世纪初期, 维也纳有一位极负盛名的钢琴家———维特史坦, 他在二次世界大战中, 被炮弹炸断了右手;当时, 他原来用来弹奏钢琴的右手, 血流如注, 自己也被吓得哭喊大叫!

可是, 尽管维特史坦如何大吼哭叫, 都无法改变他右手被炸断的事实!怎么办没右手, 怎么弹钢琴钢琴家的生命就此打住吗不!不!绝不!维特史坦大声地向命运恶神发出怒吼:“我绝对不低头!即使只剩下左手, 我也要继续弹钢琴, 永远不停歇地弹下去!”后来, 维特史坦到处恳求作曲家, 特别为他剩下的左手谱写乐曲, 而他仍然可以弹奏出优美的乐章。

感悟:痛苦的人, 没有悲观的权利!人必须在苦难中, 勇敢向命运挑战, 努力寻找“绝处逢生”的契机。

篇4:哲理故事:不完美的完美

不知道是不是话传到了他耳里。有一天,他跟我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开奔驰车,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了辆三手车。”

他开的确实是辆老奔驰。我左右看着说:“三手?看来很好哇!马力也足。”

“是啊!”他大笑了起来,“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面嫁个四川人,又嫁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了以前的娇气、浮华气,却做得一手四川菜、上海菜,又懂得布置家,

讲句实在话,她真正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

我说:“别人不说,我真看不出她竟然是当年的那位艳星。”

“是啊!”他拍着方向盘,“其实想想我自己,我又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有过许多往事,许多荒唐。正因为我们都

篇5:超越完美的哲理故事

有的`完美主义者有一个完美主义父亲或母亲,他们根据孩子的表现和成就给予赞许。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观念:他们被爱,是因为他们的所为,而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对于完美主义的父母,无论什么事你永远做得不够好,稍微努力一点儿你就可能做到更好。孩子们的生活,就是不断为赢得赞许而努力。然而真正的爱是主动给予的,永远不是赢得的。需要我们赢得的不会是爱,只能是赞许。很少有完美主义者能分辨爱与赞许的区别。在我们的文化中,完美主义者是如此常见,以至于我们必须为爱另造一个字眼,比如说“无条件的爱”。但是所有的爱都应该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爱只不过是赞许。

对完美的追求深植于各种专业训练中。但是远在我进入医学院前,我已经被训练成为完美主义者。小时候,每当我把98分的考试成绩带回家,父亲总会问:“那两分是怎么回事?”

我崇拜父亲,因此我整个童年的中心就是追求那两分。到20岁时,我已经成为毫不逊色于他的完美主义者,不再需要他来过问我那两分,我自己担任了这个角色。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分数并不重要,精彩生活的奥秘并不在于那两分。分数并不能使你可爱,也不能使你完整。

生活给了我们很多老师,教给我们很多东西。戴维就是我的老师之一,他是一个艺术家,也是我的初恋,生活证明性格互补的人相互吸引。那时我们还在一起,我的驾驶证到期更换,需要通过交通法规的笔试。

交管部门寄来一本小册子,我一连学了好几天,终日背诵白色和黄色路边石的意义之类的东西。戴维试图说服我和他出去散步或聚会、外出吃饭、跳舞,哪怕只是聊一聊,我告诉他我没时间。当然,我以满分通过了笔试,我以胜利者的姿态冲进他的工作室大喊:“我的交规考试得了满分!”戴维从画作上抬起头,异常温柔地看着我。“亲爱的,”他说,“你为什么要考满分?”

篇6:哲理小故事拒绝完美

1999年的某天深夜,我驾驶着10轮平板大卡车行驶在漫长、笔直的27号高速公路上,已经穿过了佛罗里达的狭长地带。运送我上车拖货,晚上时间是再好不过的了。装在长长的平板上的是250个蜂箱,里面挤满了蜜蜂。

我从14岁开始就从事养蜂工作,当时父亲从邻居家带了些蜂箱回来。养蜂对我来说即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爱好,而且它还有另外意义。在我眼里,不起眼的蜜蜂是上帝赋予我们地球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从导航到给无数水果和鲜花授粉,蜜蜂的世界充满了神秘。我喜欢和它们打交道,它们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那天深夜,公路上特别空寂。如果一切正常,我将在清晨卸下这批蜜蜂,回家与妻子达伦和我们的小儿子朱斯丁共度假日。我低头看了一眼路面情况,只见一辆汽车迎面驶来。它突然驶进了我的车道,我竭力避免与之相撞,脚猛踩下刹车,并朝右方迅速打方向盘。

800万只毒蜂向我袭来

我的卡车来了个空翻,车顶撞了个粉碎,挡风玻璃爆裂开了,路面腾起的灰尘从玻璃的裂缝吹了进来。卡车终于停住时,我已经头朝下,身体被卡在座位上,周围是压扁的驾驶舱,将我封闭在了里面。车顶距我的脸只有几英寸,撞击将我的一条腿紧紧地夹住,方向盘死死地抵住我的胸腔。我能活动双臂,但于事无补。

篇7:哲理性小故事

一个向他报告:“那个地方种的全是活不了的树, 溪流窄到几乎可让人一步跨过, 那儿的野草还有一人高哩!”

另一个人却评论说:“那片土地上的柴火, 够你烧一辈子;溪边有一处宽到足以挖个小游泳池;从野草的面积大小来看, 这是那地区中最丰饶, 最肥沃的土地。”

这位先生采纳了第二个报告, 开辟成令人喜悦的休闲农庄。

篇8:哲理小故事拒绝完美

2004年底,国际航空联盟决定在亚洲遴选一座有超级吞吐能力,且在软硬件上都过得硬的机场,作为国际客运及货运的航空枢纽,成为各个国际航班的中转站。

选定后的这一航空枢纽预计年乘客运输量将在3000万人次以上,货物吞吐量达200万吨。如果哪家机场能幸运地最终入选,那么每年在收取停机费以及提供其他机场服务等方面,就将会有近2亿美元的收入。

此消息一出,亚洲各国机场纷纷摩拳擦掌,积极申报参与竞争。凭借机场现有的吞吐能力和未来已定下的扩建规模,中国的浦东机场和地处东北亚交通网中心的仁川机场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圈。决赛争夺得尤为激烈,因为在各项硬件条件上,浦东和仁川不相上下。现在就看谁的软件服务更胜一筹了。

国际航空联盟的几个官员们将自己乔装成一个个普通的乘客,开始偷偷地到两家机场“明察暗访”。在登机以及乘坐的过程中,两家机场上都给予了同样的规范化服务,难分伯仲。接下来,等暗访的官员们下了飞机,来到行李区取自己的行李箱时,却发现仁川机场拿过的箱子非常干净,几乎是一尘不染。但在浦东机场取到的行李却显得有些脏兮兮的,有一个官员的箱子甚至无缘无故地新增了一道裂纹,好像是被摔过似的。国际航空联盟的官员们开始了现场调查,他们发现在下行李时,当行李箱从滑梯上滑下来后,仁川的机场地勤工作人员面带微笑,小心翼翼地接过行李箱,然后用一块抹布将整个箱子从头到尾地认真擦了一遍,然后再将其小心地摆放到行李车上,等着乘客来取。整个过程,仁川机场的地勤工作人员们不仅是全身心一丝不苟的投入,而且还是发自内心的对工作的喜爱和热爱。而在浦东机场,官员们却发现了另一番景象——当行李箱滑下来后,地勤工作人员随意地使劲将行李朝放在一旁的行李车上一扔,发出“轰”的一声响。有时没扔准,掉了出来,他们则显得很是不耐烦,恨不得上前踹上一脚。工作中,地勤工作人员脸上的表情麻木,感受不出一点对这份工作的喜欢和享受。

3个月后,结果出来了,浦东输给了仁川。

为何是仁川而不是浦东,国际航空联盟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我们不能把每年200万吨乘客携带的货物交给一群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来随心所欲地处理,这不符合亚洲中心空港的气质,也不符合每年近3000万次乘客的心愿!

当浦东机场得知自己败给对手的真正原因时,追悔莫及。虽然他们表示一定会立即整改,然而一切都晚了,不仅没能拿到每年近2亿美元的收入,而且为迎接检查所做的一切投入和努力也都付之东流。

篇9:道德哲理小故事

古时候,有两个商人,他们多年经商成功,一帆风顺,但都不知道狗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个商人胆子十分小。一天,他在街上看到有人卖“挫折”,就跑去问:“这小东西蛮可爱的,叫什么呀?”卖狗的人说:“它叫‘挫折’,你要吗?”商人迫不及待地回答:“要、要、要!”他付了钱,并要求卖狗的人把“挫折”送到家里去。卖狗的人走了,他上前抚摩挫折,而挫折凶狠地叫了一声:“汪!”吓得他浑身发抖。他以为自己太高,令挫折不满意,便伏下身子爬到挫折面前,刚伸出手要抚摩它,挫折便咬断了他两根手指头,商人跑出房屋,满山坡奔跑,挫折追在后面,商人慌忙中坠落进河沟。挫折还不依不饶地叫了数声,才离开。商人被救上岸时,差点儿断了气。

另一个商人在路上碰见了挫折,他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动物。便小心翼翼地上前,想抚摩它那光滑的皮毛,可挫折凶狠地叫了一声:“汪!”还要扑上来撕咬他,勇敢的商人拿起马鞭向它狠狠地抽了两下,它便老实了,从此对商人服服帖帖。

一天,这两个商人一同去庙里进香拜佛,他们要告辞时,商人问老和尚:“老师傅,拴在树边的那个小动物叫‘挫折’,它到底是什么动物啊?”老和尚笑了笑,说:“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挫折,其实,挫折是一条狗!你要怕它,它就凶狠;你要不怕它,它就驯服!”

道德哲理故事三:数学王子高斯解难题

篇10:小故事,大哲理

一个学生考入了市里一所重点高中,在高手云集的新学校,第一次“摸底”考试,他只排到了第15名,习惯了做尖子生的他非常焦急,暗下决心,一定要进入班级前3名。

从 此,他成了班级里最用功的学生,除了吃饭和睡觉,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可是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名次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落了好几名。于是,他又开始不断地给自己“加压”,谁知高二第一学期结束了,他的考试成绩竟一下子落到了第30名,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有了退学的想法。

班 主任发现了他的这种情绪,把他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杯水,问道“你知道这杯水有多重吗?”他不解其意,如实回答:“大概有200克吧!"老师又问:“这杯 水在你手上能端多久?”“一个小时没有问题。”他回答。“这样端一天行吗?”他摇了摇头。老师说:“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没有变,但是,你端得越久,就觉得 它越来越沉重,直到无力承担。如果你能聪明一些,感觉累了,就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端起来,这样,你就可以想端多久就端多久。”

从那以后,他不再一直把学习压力装在脑子里,累了,就看看报纸和课外书,或者找同学打篮球。果然,他的成绩开始有了提高,学习也不象以前那样感觉太累。高中毕业时,顺利考入一所不错的大学。

启示:

人生就是一次负重旅行,无论你肩上所担负的压力有多重,哪怕只有一杯水的重量,一直扛在肩上,你也会感觉肩上的压力越来越沉重,最终被它压垮。累了,就放下来休息一下,这样才会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踏实、走得更远。

欣赏别人,庄严自己

一位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

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老人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观的人觉得很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回答道:“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启示:

在不同人的眼中,总是有着不同的世界。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很多美丽的风景;当你带着满腹怨气去看,你就会觉得世界一无是处。只有包容和欣赏,才可能使平庸变得优秀,使自卑变得自强,使消沉变得进取,使自满变得谦逊。

一把米是恩人,一斗米是仇人

古时候,有两户人家是邻居。两家平日里相处得不错,关系很融洽。两家都以种田为生,其中一家人更勤奋一些,家中条件也更宽裕。

有一年遇上旱灾,两家都颗粒无收。穷家每年都没有多少富余,就指望着田里的收成过活,今年眼看着一家人就要饿肚子了,而富家因为往年有结余,家里有不少储备的粮食。看到邻居家有困难,富家送去了一升米,解了穷家的燃眉之急。

因为这一升米,穷家才没有在灾年饿死。度过灾年后,穷家家长专门去富家拜谢。交谈之中,又提到穷家现在连吃饭都很困难,下一年的种子更没有着落。于是,富家再一次表现慷慨,又拿出一斗粮食给穷家。

回家后,穷家一家人商量这一斗粮食应该怎么分配。分来分去,最后发现,除了吃以外,这斗粮食根本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于是,穷家开始抱怨起来,觉得富家太过分了,既然有富余,就该多给他们一些粮食,心里有了怨气,就到处说富家的坏话。

没过多久,富家也知道了穷家的抱怨。富家人非常生气,心想:“我白送你们这么多的粮食,不仅不感谢我,还到处说我坏话,太不像话了。”于是,断绝了和穷家的来往。

本来关系挺好的两家人,却因为由一升米提高到一斗米而成为仇人。

启示:

生 活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当第一次帮助了某人,他会对你心存感激,而第二次帮助他的时候,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数次之后,别人甚至将你的付出当成是 理所当然的。一旦他所期望的帮助没有出现,反而会对你心存怨恨。施恩不图报,这是很多人帮助他人的初衷。然而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走向了“理所当然,恩而不谢”,就应该反思了。所以对人好也要分人,感恩的就给她更多,不感恩的就离她更远。

农夫卖驴

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第一个小偷在道路的转弯处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铃铛解了下来,拴到了驴尾巴上,然后把羊牵走了。农夫四处环顾了一下,发现山羊不见了,就开始寻找。

这时第二个小偷走到农夫面前,问他在找什么,农夫说他丢了一只山羊。小偷说:“我见到你的山羊了,刚才有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向这片树林里走去了,现在还能抓住他。”农夫恳求小偷帮他牵着驴,自己去追山羊。第二个小偷趁机把驴牵走了。

农夫从树林里回来一看,驴子也不见了,就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哭。走着走着,他看见池塘边坐着一个人,也在哭。农夫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说:“人家让我把一口袋金子送到城里去,实在是太累了,我在池塘边坐着休息,睡着了,睡梦中把那口袋推到水里去了。”农夫问他为什么不下去把口袋捞上来。那人说:“我怕水,因为我不会游泳,谁要把这一口袋金子捞上来。我就送他二十锭金子。”

农夫大喜,心想:“正因为别人偷走了我的山羊和驴子,上帝才赐给我幸福。”于是,他脱下衣服,潜到水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一口袋金子。当他从水里爬上来时,发现衣服不见了。原来是第三个小偷把他的衣服偷走了。

启示:

这就是人生三大陷阱:大意、轻信、贪婪。既然叫做“陷阱”,就有隐蔽性,就有伪装,就有诱惑力。然而大意、轻信往往就是人们的致命弱点,容易出现,上当受骗最容易的原因;贪婪则是好多人的贪欲,人家就必然会利用人们的贪婪让你就范,掉入陷阱。

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

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物,并提出做三个小时工作可以给一张外场的票,做六个小时就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111.jpg

有一对穷人家的小兄弟愿意干一整天,换一张最前排的票。于是,他们开始了辛苦的工作。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他们一刻不停地干活,中间只分吃了一个馒头。到下午的时候,兄弟俩都十分疲惫,但是看马戏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最后还是得到了最前排最中间的位置。

到了晚上,兄弟俩终于在艰辛的劳动后迎来了马戏团的演出。他们筋疲力尽地坐在第一排,满身尘土,还有手上豆子一样大的水泡。主持人出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地鼓掌,精彩的演出马上就要上演了,然而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却在这掌声里,沉沉地睡去。

启示:

篇11:警惕学生身边的哲理小故事

通过这次调查, 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们拥有的已不再是单一的为学科考试服务的作文类或竞赛类的书籍,而是很多文学类的书籍。不过,笔者也意外地发现这些学生拥有的书中诸如《小故事大智慧》之类的书籍尤其多,甚至有的人还是整套一起买的。我想,这与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善良而睿智的品格。那么,这些看似充满着“智慧”的书籍,是不是真的能使学生在阅读的体验中受到爱的引领与智的熏陶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书中的小故事:

故事一

失去了什么

夏天的傍晚,一个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白胡子老艄公救起。

“你年纪轻轻的,为何寻短见啊? ”艄公问。

“我结婚两年 ,丈夫就遗弃了我 ,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少妇哭诉道。

“两年前你是怎么过的? ”艄公又问。

少妇的眼睛亮了:“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

“当然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了两年前 ,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吧。”

少妇回到岸上,艄公摇船远走。自此,她再也没有寻过短见。

这是一个劝人豁达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因为是一个凡人,必定会被一些凡间的悲伤事缠绕,因而伤心欲绝,想要轻生。在老艄公的劝说下,她终于放弃了自尽的念头,继续快乐地活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原来,它想说的是:失去了亲人,可以找知己;失去了钱财,可以努力挣;失去了朋友,可以重新找……人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下,都应学会乐观地考虑问题,有时一次痛惜不已的失去,反而会变成另一段快乐的开始。

[思考]人生 ,什么都可以淡忘吗 ?

这则故事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豁达自然是一种胸襟,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气度,也才能够比较淡然地面对很多所谓的俗事。但《失去了什么》这个故事想传达的意思似乎又有些绝对。故事中的少妇失去的是人生里最重要的两个人, 但有人却偏偏告诉她,她什么也没有失去。少妇厌世想要自尽,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做法,她的内心在逃避现实。而老艄公的建议是忘却,假装生活还和以前一样,让痛苦的人活在假想的世界里,这其实只是逃避现实的另一种做法。

既然这样的故事出现在很多孩子的书上,这说明它的读者中有一大部分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而童年时代读的书籍也必将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生活态度与处世方式。

还处在童年时期的孩子们对自己的未来是一无所知的,他们将来能够过上怎样的生活都应由他们来创造,世界到底是多彩的, 还是黑暗的, 也都应由他们自己来体验,这是他们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他们的权利。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的悲剧似乎很难让常人接受, 因为里面蕴含了太重太重的悲伤和痛苦。人类就是这样,往往越是痛苦的东西,就越想要逃避,所以故事教给了大家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忘却,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对于那些人生尚未起步的孩子, 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教导他们呢? 忘记,当你认为可能悲伤将要来袭时,就转过身,回过头,再从原点开始。可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我们,真的会为他们感到高兴吗?

那么,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我们要鼓励孩子去勇敢地尝试生活,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应持有的态度是正视与合理地解决,教孩子学会坚强。正是因为生活充满了各种不同的体验才变得异常多彩, 而孩子们的生活也理所当然地由他们自己去经历。当他们遇到艰难坎坷时,要学会思考积极地解决的方法,找到能够让自己继续走下去的路。

故事二

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 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

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慈爱地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故事中的女孩开错了窗,看到了一件令她伤心的事,很自然地悲痛起来, 慈爱的外祖父急忙为她打开另一个窗口,让小女孩欣赏美丽的玫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小女孩的心情。故事认为小女孩开错了“窗”,使本来美好的事物变得黯淡无光。而外祖父的善举才挽救了她心中美好世界的形象。

[思考]这扇窗真的开错了吗 ?

我们知道,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对人不知尊重,对己不知要求,对事不知负责,对物不知珍惜……

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家庭孩子少,个个是宝,很多家长宁可自己苦点,也不愿让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如同故事中的外祖父,当他的外孙女打开窗看到小狗死去时,这位长辈就迫不及待地关上了那扇名为“挫折”的窗户,快速地打开了另外一扇,说:瞧,窗外很美,鲜花开放,世界是这样的。刚才你开错了。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就如同小女孩看到的景象一般,它让小女孩难以接受甚至痛苦,但这是真实的,对于小女孩的小小心灵来说,这也是一种挫折,一种体验。在这个故事中,小女孩主动打开窗户这一动作非常重要,这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开始想要自己了解外面的世界, 对于这个对她来说还稍显陌生的世界,她勇敢地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幸的是,她首先看到的便是痛苦。她真的开错了吗? 不,她用自己的眼睛捕捉到了身边最真实的信息, 而且这一信息对她的冲击非常大。相信即使后来外祖父给她看美丽的玫瑰园, 她也一定不会忘记邻居悲痛的眼神和小狗孤单的身躯,因为那是她亲眼所见。如果故事中的外祖父能够让小女孩下楼安慰一下她的邻居, 直面她看到的痛苦,而不是一味地回避,那么小女孩会不会从此就明白了生活本来就是有不幸的,懂得关爱也很重要呢?

未来的社会充满了风险和挑战, 当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希望提高孩子的耐挫和承受力的时候,或许需要更进一步地想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哪些事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不要回避,不要隐瞒,告诉我们的孩子:人生的路上有风也有雨,不要害怕,勇敢地走过去,你才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故事三

随时随地随便随缘

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俩和尚。

小和尚化缘得到一大包种子,问老和尚:师傅,什么时候种啊?

老和尚闭眼答道:随时。

小和尚转一圈又回来:师傅,种哪里啊?

老和尚不动声色:随地。

小和尚一会儿慌慌张张跑过来:师傅,鸟乱吃,轰不走。

老和尚微微笑道:随便好了。

过不几天,下场大雨,小和尚坐不住,看看外面焦急地说:师傅,水把种子都冲跑了。

老和尚继续打坐:随缘。

来年春天,漫山遍野都是鲜花。

这是一个十分超脱的故事, 故事中的老和尚肯定是一个大彻大悟之人。当小和尚因为种子的流失而感到无措时,老和尚的话总是那样轻描淡写:随时、随地、随便、随缘。而编故事的人也总是能让故事按他的意愿发展,你看,第二年春天,漫山遍野不是开满鲜花了吗? 所以,凡事不必太过认真,一切随性,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可以了。

[思考]一切随性就能有所收获吗 ?

很多故事之所以能够启迪人们, 让大家都照着它所引导的那样去做,是因为它给出了具体的做法,并且十分明确地告诉了这一做法可能带来的结果。在这个故事中,结果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漫山遍野开满了鲜花”,这是多么迷人的景象。于是, 读了这个故事的人们便都认为,放开手去,什么都不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再思考一下, 故事的结尾一定会是这样的吗? 似乎并不是,种子们有可能掉进了水沟,腐烂死亡;有可能受到阳光的炙烤,干枯消失……更有可能第二年春天,寺庙周围只是稀稀拉拉地长出了几株并不显得娇艳欲滴的花朵。这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而故事中出现的场景只是一种偶然。就是这样一种偶然,却成了教导人们随意处事的真理。

不过,话又说回来,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大彻大悟的老和尚,相信即使是看不到漫山遍野的鲜花,他也不会在乎、不会动容。

但是,这些故事都印在给孩子们看的书里,他们不是对俗事看淡看远的高人,他们还在成长,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还要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播种。播种过后是什么,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都无所谓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现在,孩子们所面对的最现实的挑战就是学习,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克服困难,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不断认识了解事物的过程。因此,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是绝对重要的。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动机。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归因风格。因为当学生关注自己的努力时,他成功了,归因于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归因于努力与否是一种可控的、内部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动机、形成认识失败、应对失败, 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马斯洛还告诉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孩子们而言,就体现在他们在学习中对成功的需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孩子们通过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拼搏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他们的情绪必定是积极的、愉悦的,具有满足感,这也必定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乐意在学习方面去探索,而且不畏困难,有毅力坚持和克服,所有这些由于成功而继续得到强化,从而形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这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说十分重要。

试想: 如果故事中的小和尚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去问老和尚,而是自己努力地开辟一块地,精心地种好这些花草。等到来年,看到自己挥汗种下的花儿都绽开了美丽的笑脸,他内心的喜悦,想必也一定与故事中的会有所不同吧。

篇12:哲理幽默小故事

老板陈强呢,也有毛病,就是坐车从来不坐前排,上车后喜欢躺到后排的座位上,一边听小刘拉呱,一边闭目养神。

这不这天早晨陈老板要到外地去谈个买卖,他刚钻进车躺到后排的座位上,就听小刘说:“坏了,驾驶执照忘办公室里了。”小刘赶紧下车跑到办公室里去拿执照。

等小刘急急忙忙的跑回来以后,他怕老板熊他,二话不说,立马发动起汽车来就走。他一边开车,一边还自言自语的给老板解释为什么忘了带驾驶执照呢。等小刘解释完了的时候,汽车已经出去二十里地了。

“老板肯定还在生我的气,这不已经半天没说话了。”小刘这么想着。

可是老不说话,小刘也实在是沉不住气了。待他偷偷的抬起头往后瞅的时候,他可就感到不对劲了,车后排的座位上哪里还有老板的身影呢?

篇13:经典哲理小故事

择偶观

美国有位经济学家发表了篇论文,从交易学角度分析择偶观。假如把男人、女人分为ABCD四种优秀程度,那现在的现状就是,A男想找B女,B男想找C女,C男找D女,所以D男就剩了。反之,女人方面却不同,即是,ABCD女都想找A男。最后结果是剩下A女和D男。经济学里有个案例: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那么对手不会是熊!只要比另一个人快一步就胜利。

篇14:儿童哲理小故事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小猪变了

今天,小猪考了双百分,它高高兴兴地走在公园里,吃着妈妈从超市里给它买的香蕉。这里的景色十分美丽,有雪白的梨花,黄灿灿的迎春花,粉红的荷花,还有正在打哈欠的睡莲呢!它们绚丽多姿,光彩夺目,淡淡的花香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五颜六色的蝴蝶姑娘。嫩绿的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茂密的大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那么葱绿,充满生机。这里的景色如同仙境一般。

“这里的景色真美!”小猪高兴地说着,随手把香蕉皮一扔。

正在一旁散步的大象伯伯看见了,很生气,严肃地说:“小猪,你应该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看到垃圾应该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就把香蕉皮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

小猪很不服气,心里想:“乱扔香蕉皮又怎样?好好的心情被你这么一说,就全坏了。”想着,小猪继续向前走。

小猪的好朋友小熊猫在田径比赛中得了全校第一名。它很得意,唱着歌,头朝着天,一不小心,踩到了地上的西瓜皮,摔了个四脚朝天。正从旁边走过的小猪看见了,很惭愧,心想:“大象伯伯说得对,我不应该乱扔垃圾,如果乱扔垃圾,就会有更多的受害者。”想着,他赶紧扶起小熊猫,捡起地上的西瓜皮,扔到垃圾桶里。

大家夸他爱护环境,夸他的行为和这里的环境一样美,他的心里乐开了花。

篇15:课堂,拒绝完美无缺

关键词:课堂,拒绝,完美

新课程进行到今天, 的确让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心追求教学内容的完美。为了使课堂达到激情澎湃的效果, 每节课的开头怎么导入, 中间怎么过渡, 亮点安排在什么地方, 结尾如何掀起一个高潮, 每个环节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在备课时都精心设计。课堂上师生之间短平快问答, 一切顺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推进, 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这是因为我们一心想把语文课上出彩, 在我们的意识中, 课堂拒绝失败, 回避错误。

我们追求公开课的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有时表演成分太浓。这样的课只注重花样, 不注重学生的吸收, 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发现真理、探究知识的真实体验, 致使其只能气喘吁吁地跟在教师后面跑。

其实课堂并不能一味追求完美。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曾经说过:“教室, 是出错的地方。”真实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真实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那种虚假热闹的教学, 看似完美无缺、顺顺当当, 其实掩盖了学习中的困惑与问题, 中看不中用, 学生怎能收益呢?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 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 有对有错, 甚至有意外, 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 课堂才能活起来。我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 授课教师的一个环节处理得很出彩。在教学《看菊花》时, 教师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读, 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教师进行“开火车”读, 学生一个个读得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读生字词时停顿了, 其他学生顿时喧闹起来, 这位教师有些措手不及, 学生也是满脸通红。但教师及时做了一个“嘘”的动作, 让全班学生安静下来, 而后一遍又一遍地很耐心地教他, 花了一定的时间直到这位学生学会。虽然这节课因为这个意外的小插曲而不完美, 但是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堂构思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 不完美甚至有错, 才是它的真实存在。

我们也许会在课堂上遇到面对学生提的问题而回答不上来的尴尬, 也许会遇到学生对问题回答得离谱, 对未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遗憾, 这都是正常的。教学《墨梅》这首诗时, 有学生介绍前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时说:“画中小池边的梅树, 花朵盛开, 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在我与其他学生颔首赞同, 觉得达到教学预设之际, 有一位学生举手表示有补充。他说:“我觉得诗中写的梅花不是画中的梅花。”当时我很愕然, 因为教学参考书上介绍这是一首作者为自己所画梅花而题的诗, 而此处正是在直接描写画中的墨梅, 我有点想否定这个学生的说法, 但是看到他很认真的样子, 我请他讲讲理由。他认为因为梅花长在了洗砚池边, 而洗砚池因为诗人经常洗砚, 池水被染黑了, 池中的墨水渗透到了梅花的花瓣中, 致使“朵朵花开淡墨痕”。学生的回答超乎我的预料, 但是我还是肯定了他的思考。很多学生听了这位学生的辩说, 也表示赞同, 甚至又有学生发言说:“生长在诗人院中洗砚池边的梅花, 倒映在被墨水染过的池水中, 也是‘朵朵花开淡墨痕’。”当时, 我发现学生的眼睛都是亮亮的, 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生成要顺应学生的需求, 生成可以让错误变得美丽, 使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 把一个个富有个性但又不乏创造性的答案扼杀在萌芽状态, 于是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 看到一种答案, 如此课堂怎能活呢?

其实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资源与财富。学生答错了问题, 教师不应轻易地否定或批评学生, 而应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资源与财富, 既不要忙于请其他学生代答, 也不包办代替, 自己直接说出正确的答案, 而应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 并抓住时机, 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使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多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 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 感受到语言表达的妙处及遣词造句的方法, 并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才能成为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下面是我听《秦兵马俑》一课的片段。

师:“有的凝视远方, 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话中有省略号, 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兵马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师:谁能用“有的……好像……”的句式替换一下? (生思考, 举手)

师:周洁, 你来说一说。

生:有的微闭上眼, 好像在打瞌睡。 (生笑)

师:大家笑什么?

生:秦兵马俑是模仿秦始皇率领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排列的, 兵俑怎么能打瞌睡呢?

师:恩, 大家说的有道理, 那怎么修改呢?周洁, 你想好了没有?

周洁:有的微闭双目, 好像在思考对敌之计。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上文作者由“颌首低垂”已经联想到对敌之计了。

师:你想得真周到, 那如何改?

生:有的微闭双目, 好象在养精蓄锐, 做好下一场战斗准备。

师:你真棒!

你看, 这一环节是不是成为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由于受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条件的限制, 学生答错题、做错题是正常的现象, 如果教师处理不当、操之过急, 不仅不利于学生准确及时地掌握知识技能, 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会让他们轻灵善飞的翅膀, 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下, 失去翱翔的自由。

课堂教学是师生精神的旅游和探险, 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它随时会遇到曲折和阻隔, 也随时会发现通道和亮光, 并不是一帆风顺航行的。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应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 在思考中探究, 在探究中生成, 学会正确面对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篇16:经典哲理小故事

锥刺股

战国时辩士苏秦,游说(Shuì,劝说)秦王失败后,形容憔悴地回到洛阳家中,遭家里人的冷遇。为此苏秦发愤苦读,夜以继日。每当晚间读书睏了,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警醒。他就这样努力学习,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纵横家,《战国策》残卷中收有他的游说辞和书信16篇。

上一篇:一级建造师考试《工程经济》冲刺试题下一篇:促销方案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