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艺术论文

2024-05-01

谈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艺术论文(精选9篇)

篇1:谈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艺术论文

古希腊艺术发展背景探析

古希腊艺术被马克思称之为最具儿童天真的艺术。这种气质,18世纪的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将之赞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古希腊艺术的形成与其社会历史、民族特点及宗教信仰等有密切的关系:城邦国家的奴隶制民主制要求希腊“自由民”有健全的身心,体现在希腊艺术的理想形象上,便是既有宁静典雅的气质,又有运动员的体魄;希腊地理位置优越,贸易航海业发达,“海上民族”所特有的勇敢、机智和浪漫,也使希腊艺术善于吸取其它文化并有所创造;温润的地中海气候,一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裸体竞技,也使体育和美育结合在一起;希腊哲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作为希腊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的希腊神话,使人与神的关系也十分亲密„„这些都为希腊艺术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古希腊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下面仅就其作简要阐释。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之一,古希腊同古代的东方各国密切联系,这些文明古国的文化对古希腊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古希腊的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时期、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

古希腊戏剧。戏剧艺术起源于原始初民的祭祀仪式和庆典活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是流传最广、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类型之一。古希腊戏剧与印度梵剧、中国戏曲、日本能乐被称为世界四大古老戏剧。欧洲戏剧史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古希腊戏剧时代是西方文明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戏剧时代。古希腊戏剧的繁荣与当时政治的民主和经济的稳定密切相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战胜了海上强国波斯,进入了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的伯里克利的“黄金时代”。当时古希腊的航海与贸易日益发展起来,为古希腊人带来了物质财富,日益形成发展的奴隶制,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解放了大量人力,这一切都为古希腊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与喜剧更是创造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甚至成为后世人们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峰。

古希腊音乐。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可以上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希腊音乐的最早历史,是与神的崇拜、神的传说交织在一起的。古希腊神话认为音乐起源于神,希腊神话中的安菲翁和奥菲翁等神或是半神,被认为是音乐的发明者或是最初的实践者。同样,古希腊音乐在实际应用上也很广泛,在宗教礼仪、大众娱乐和戏剧配乐等方面都有体现。随着音乐实践活动的繁荣,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也并行发展,包含有音程和音阶的理论和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论两个方面,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一直保存至今。

古希腊美术。作为支配希腊文化的基本观念的人文主义、理想主义、理性主义,对希腊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理想主义支配下,希腊艺术呈现出永恒感、稳固感。古希腊建筑的严整性反映了和谐的宇宙形象,并在“自由”与“秩序”中取得了平衡。同样,希腊人也在数学关系中获得了人体比例。人本主义精神作为希腊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人始终是美术创作的出发点和主要表现对象,理性主义使建筑呈现出明朗合理的艺术品质,雕塑家追求完美肉体与高尚灵魂的统一。希腊艺术强调共性与民族精神,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在表现上,古希腊艺术家注重典型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所描绘的对象总是超然于瞬间的感觉,而去捕捉持久的、本质的、完整的东西。

篇2:谈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艺术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析

周斌

(浙江万但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艺术设计人才的支撑。培养艺术人才的策略有: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大设计理念,构建以实训为主线的创新型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建立以工作室制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建立一支具有创意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

关键词:创意产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091-02

随着我国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创意产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创意产业发展在人才和智力资源方面的重要支撑,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一、艺术设计人才对创意产业的作用

1.创意产业发展需要艺术设计人才的支撑

创意产业是一种基于人的创意型经济增长模式,人才战略是保证创意产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创意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缺口依然严重,与蓬勃兴起的创意产业不相适应。同时,艺术设计不同方向的人才结构也存在不平衡。创意产业发展就是要将创意、创新出来的文化作品加工出来加以推广传播,而这些完全依赖创意能力强的人才来完成。符合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是指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以头脑服务为特征的、以专业或特殊技能为手段的精英人才,他们对创意产业有深入的了解,能够结合实际并不断创新。目前,在艺术设计领域里,需要大量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综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因此,培养既懂创意设计、又了解市场运作的综合性人才,是我们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新课题。

2.艺术设计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艺术设计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保证。创意就是以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在文化消费不断增加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向时,创意无疑成为产业不断挖掘和创造需求的最大卖点,创意人才更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保证。发达国家之所以创意人才辈出,创意产业欣欣向荣,与他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调整有关。我们应该在“求新求变”中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充满挑战性、新奇性、多样性及前瞻性的需求。

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

艺术设计学科融汇了科学、艺术和技术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技术工具上的变化,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能力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当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虽都提倡人才培养目标要依据社会需求制定,但具体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流于形式。由于对社会需求的真实状况缺少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少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较模糊,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第二,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传统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不仅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而且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在各门课程之间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融会贯通,从而最终影响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课程教学模式还较传统。现在许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仅仅存在于图纸上,失去了实践意义,对材料、市场、设计的功能性和价值性的调查也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与时俱进。第四,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校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众多,但优秀师资匮乏,大多数教师是艺术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的,缺乏实践经验,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又很少能够为老师创造到设计机构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在产学研脱节环境下培养的学生,进入到创意产业中必然出现与创意人才标准要求脱节的问题。第五,学生评价方法单一。传统学生评价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不注意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效果上,这种评价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严重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无法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大设计教育理念

文化创意产业要求创意设计与经济发展同步,与技术、产品、市场实现有机结合。这样,艺术设计教育也必须要树立市场意识,通过研究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不断与市场接轨,转变艺术设计教育过于注重自我感觉和个性张扬的理念,重视引导学生研究消费者心理需求、审美品位,将市场需求和艺术表现联系起来,并在创意作品中予以表达,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更广泛的受众心中形成共鸣,占据文化市场,产生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市场的信息反馈,更新教学内容,梳理、整合、重构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创意设计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做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当然,研究消费者、研究市场并不意味着艺术设计教育完全依附于市场,只是更强调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既要遵循艺术教育规律,也要注重市场对艺术以及艺术设计教育的要求与期望,使得艺术设计教育坚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寻找其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切入点,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适应。

2.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实训教学为主线的创新型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应深化教学改革,把对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加快从技能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换。知识创斯型教育是新的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它是一种发展性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自我决策的能力和独立分析的能力;创新型设计教育体系更加强调学生对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的掌握和思想的应用,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和进行创造。

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从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设计出贯穿整个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实现实训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的紧密结合,并以明确的能力指向、完整的体系架构保障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以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纵向发展,这是培育个性特征并形成创新型艺术设计类人才特色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

艺术设计教育还应着重培养设计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围绕“培养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改革目标,在当前的现状下做出新的转变,以适应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3.探索机制创新,建立以工作室制为依托的教学模式

当前,二L作室制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主流趋势。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要求为标准、以课程模块为内容的工作室制,在对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培养的同时,要特别注重设计意识和刨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低年级学习美术与艺术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通识教育,拓宽基础;在二年级自主选择设计模块,有平面、环艺、产品等;在高年级建立以工作室为基础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灵活的教训运行机制,各工作室有明确的专业主攻方向和风格特点,专业导师对工作室负责,学生可以自主地、有选择地进入工作室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学有专攻”。

同时要将工作室制延伸到校外实习基地,在巩固已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提供“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扩大工作室和企业的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形成工作室制与校外实习基地有效合作的长效机制,充分满足课堂教学和设计实践的需要。

4.加强师资培养,建设一支具有创意教育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创新离不开创新型的教师,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学校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考核机制,落实配套经费;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教师和管理队伍在质和量上有明显的提高;鼓励部分教师申报和参与实践性课题,到相关企业调研或参写艺术类开发规划等项目,提升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包括到文化创意产业一线去兼职挂职,参加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从而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熟悉具体领域岗位的操作能力,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对部分有潜力的教师甚至可以鼓励其自办设计公司,进行创新实践,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又可以服务于社会,同时也可以用于回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国际师资和国外经验的引进,注重培养跨领域的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创意人才。

5.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需要充分考虑在具体艺术设计教育情境中设计发展性学生评价,需要基于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和标准来确定学生评价的方案,真正实现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成才。只有对艺术没计类学生的评价是真正根据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予以清晰表述,使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而是能够主动地在评价过程中进行主体的自我建构,充分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为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做出较为合理的定位。

篇3:谈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艺术论文

一、文化创意的背景在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文化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艺术教育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如今, 艺术教育就已经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 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艺术产业与艺术奇葩。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是由一些发达国家所提出并兴起。早在1948年, 文化创意产业就在应该得到推广, 最先是根据人的天分产生的, 以后推广到了知识产权, 将人的知识产权, 能力财富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也是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 以文化创意作为重要思想的产业。文化创意人才不仅要要专业的艺术技能, 还要拥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因此高校艺术教育是培养文化创意人才重要基地。

(一) 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创意的活动, 同样也能对新的事物及形象进行创作, 这同样也是在不断出艺术品的关键, 往往由许多艺术品所决定的, 将艺术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这同样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传授艺术的知识技能及精神就是艺术教育, 它是一种能够充分启迪对人艺术的智慧的教育。所以说在学理背景和人才基础的层面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是有着传承相依的关系。从一篇名为创意的崛起文章中得到:艺术产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 就必须将大量的人力资本投入到艺术文化设计过程中, 这也是对文化创意的主旨。由此可见, 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基层所兴起的基础艺术教育。

(二) 艺术教育提供智力与人才的支持

艺术教育的魅力所在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我国著名学术认为, 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是将人们的感知力, 创造力, 想象力等多种不同的思维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多种思考方式, 是通过知觉的选择而后培养教育所生成。艺术教育承担了输送人才的职能, 是在人类文化艺术生活中的重要思想, 通过长期的艺术教育, 使艺术教育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样也使得人才能接轨社会文化生活及文化创意产业。

二、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 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将艺术教育与创作性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原有的艺术教育模式很容易忽视了人文素质, 一旦忽视了人文素质, 那么就会与所提出的中心内容与思想相反, 这同样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高校艺术教育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本, 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创新硬件支持, 通过营造一个利于文化创新的人文环境来熏陶学生的情智。

(二) 将技能与艺术培训等方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同样也突出了创新型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

美国教育学家曾经指出, 学生对艺术品的掌握应当聚焦于对艺术品的鉴赏, 由此可以更好的发挥艺术的创造性, 这样能够更好使学生融入艺术创造中, 在资本家看来, 艺术和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挥点, 由此, 在文化创意以及文创意中的重要要求, 并不断的转移至艺术教育中。从此使文化产业中的核心要求转化至艺术教育体系中, 并将其转换, 将体验性的艺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模式做出转换, 在体系中做出转变, 这并不意味着摒弃了传统的技能型教育。创新的艺术教育,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自我的决策, 学习独立分析能力, 它的方向是创新和创造力的意义。

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有一个“综合性”。高校艺术教育应要主重教学环节中的实践。同时, 高校艺术教育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中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三) 与文化产业市场紧密联系, 突现高校艺术教育多种经营模式的发展理念

创新型的教育模式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相互适应的, 尤其是在市场发展方面, 将不断地使艺术教育的优势得到发挥, 同时也要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教育内容。

高校艺术教育要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高校艺术教育应紧密连接艺术创作的本质, 并让产、学、研的更好的结合起来。高校艺术教育与市场接轨的实践基地, 积极融入产业市场。

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多个角度的, 并且在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但是艺术教育发展急需加大步伐, 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并高度结合文化产业的市场,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艺术教育能够具有新鲜的生机与活力, 培养具有高文化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 (1) .

[2]庄永成.艺术概念与设计教育[J].关术研究, 2005 (1) .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7.

[5]约翰·马赫尔曼, 刘沛译.关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附录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篇4:谈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艺术论文

[关键字]岭南 表演艺术 保护与发展 传承与创新 汉调音乐剧

正在笔者思考如何论述“城镇化建设中岭南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这一议题的阶段,恰逢梁群导演新作——广东汉剧院新创汉调音乐剧《梦@时代》(以下简称《梦》剧)在梅州市亮胜艺术中心首次与观众亮相。该剧对岭南传统艺术——广东汉剧——发展的思考与笔者对民间表演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要“两条腿走路”的观念有着相似之处,因此便想从”汉调音乐剧“这一新的表演形式说起,谈谈我的对民间表演艺术传承和创新的看法。

“两条腿走路”,这个见解在文艺发展史上存在已久,指的是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传统原汁原味的表演形式的保护,也要注重新时代文艺作品在形式、内容、手段等诸多方面的创作与革新。

一、新创汉调音乐剧《梦@时代》与广东汉剧院

《梦》剧整部剧在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面对广东汉剧第一代人对汉剧忠诚的坚持和第二代人无奈地弃演从商,以及面临传统戏剧失去活力、流失年轻观众的现实,作为第三代人的年轻台柱,是应该安安分分在汉剧表演的舞台上恪守本分,还是应该利用现代化的包装手段,将汉剧表演艺术打造成时尚、靓丽的表演新形式,通过当代火热的选秀节目让更多的观众认识?除此之外,导演梁群还在剧中设置了多种对立的冲突矛盾,将许多意想不到或者格格不同的古今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没有使人觉得突兀,反而让该剧更有时代感,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剧中所包涵的矛盾冲突有以下几点:1、采用汉调音乐剧的舞台表演形式,传统汉剧折子戏的片段穿插其中;2、古典汉调与民族音调、通俗音调的互融混搭;3、复排的经典剧目与歌手参赛节目的现代歌舞同时在舞台上呈现;4、谨慎严谨的戏曲学徒与大胆潮流的行当新人对戏曲传承发扬手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激烈的争论;5、现代包装与古典美感的审美差异。

武汉市艺术学校校长,国家一级编剧沈承宙看完之后是这样评价《梦》剧的:

“《梦@时代》是一部讴歌自己的家乡,讴歌自己的剧院,讴歌自己的事业,讴歌自己的梦想的戏曲音乐剧。

《梦@时代》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坦诚对话与碰撞,是一场憋在心里的念想痛痛快快的当众论争。没有谁对谁错,不需你死我活。年长的一辈逐渐理解,年轻的一代终于懂得,继承传统不因袭,与时俱进向未来。

中华文化已经经历过三次与外域文化的激烈冲突与碰撞,最终都是中华文化敞开自己博大的胸怀,消融了外域文化,变为壮大自身的营养,中华文化又以崭新的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梦》剧的结尾并没有对争论的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种引发无限反思的留白,我想或许是导演因为每个人对传承与创新的标准和态度都不一样而故意不做解答吧。我国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戏剧、戏曲、舞蹈、音乐等,其唱、念、做、打、把式、风格、动律等都有不同的讲究,历时越悠久,其中的“规矩”就越复杂,因此现代的改良和创新就有种步步为营的谨慎,方恐一不小心就背上“弃旧图新”的评价。

广东汉剧正是同处于“新旧选择”阶段的剧种之一。相较于建国后的繁荣时期,当今的广东汉剧正面临着发展创作的瓶颈:无论经典剧目还是新创作的剧目,都因遵循传统表演形式的限制,不受年轻观众群的喜爱。加之新生的山歌剧不断蓬勃、成熟壮大,在梅州市的艺术舞台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故广东汉剧迎来了新的考验。

“京汉合流”的训练与表演理念,正是这种情形下不得已而开辟的发展之路。这是因为京剧原是从汉剧中分化发展出来的剧种,二者之间有非常多相似、可取之处,剧团领导试图将京剧的精华与理念吸收进汉剧的表演中,对汉剧进行刺激和革新。但京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演变,在声腔、剧目、舞台语言、表演风格等方面都进行过改革和发展,这一手段不可不谓是个冒险之举。

二、保护和发展“两条腿走路“的必要性

相对于这种不同剧种的互融互补,《梦》剧的编导将汉剧与音乐剧、歌舞等跨行当的交织更为高明的多。不仅不存在被京剧同化、渗透影响的可能,更是强调了汉调演唱、汉剧表演的属性,使之成为表演独特的“腔调”,让老观众觉得熟悉亲切,又让年轻的观众发觉汉调的美。

所以在“两条腿走路”的发展论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就是“保护”。只有将传统的、完整的表演形式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不要用现代的眼光和标准去判断其是否过时、“土”不“土”,尽可能不被相似的艺术种类所同化,保持该艺术种类最初的面貌,才能为后来所有艺术创作提供最原始、特色最鲜明的艺术形态,才有资格谈发展。而传统民间表演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不应仅仅依靠剧团的表演,更要在博物馆、传承中心等机构中,通过挖掘、抢救、保护并且持续的收集新时代的讯息等手段,将其运作模式、表演形式、生存环境、发展轨迹完整收藏和展示。

另一方面,无论在任何时代,民间表演艺术的发展,单单依靠保护是不够的。这些被司空见惯、略显单调的艺术形态在现代艺术舞台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当代花多眼乱的艺术市场而言,更是显得缺乏吸引力和活力。可以说,越是传统的民间表演,越需要发展,越要依靠层出不穷的创意和突破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重新被大众所认识接受,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每一个经典种类的出现初期都是一个“另类”,是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完善、饱满,实现成型,进而达到巅峰。例如我国戏曲的出现,就是起源于古代社会歌舞这类表演艺术形式。从单一的歌、舞、歌伴舞表演中,融入叙事、表演的手段,从傩戏、社火、秧歌小戏一点点向戏曲迈进,经过历史漫漫长河的发展,逐步成熟完善,形成独立表演艺术。流派的出现和形成更是戏曲艺术发展新的高度。这个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人类的“突发奇想”和“尝试与实验”,就没有艺术形式的突破和发展。

在舞台艺术的创作、革新之路上,作品本身不需要承担知识普及、科教的责任,而是呈现编导在某个时期的思考和想法,因此难免会出现偏颇、失衡、极端的思维和理解。因此在进行民间表演艺术的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求编导既要大胆有创意、不拘一格,更要有相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融合借鉴的过程中应确立主次、分清本末,不以哗众取宠、吸引眼球为目的,不能一味追求革新。

在前不久热播的综艺节目中,作曲新秀霍尊与中国歌剧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合作表演了一个京剧版的《Time to say goodbye》(《离别时刻》),就是一次京剧与美声的撞击。节目中,先是霍尊着京剧扮相,女扮男装,京腔京韵唱出《Time to say goodbye》,歌词中中英文混搭,歌声婉转缠绵悠扬;后是莫华伦用意大利语唱出原版歌曲;合唱中美声的浑厚与京剧咿呀的婉转重合,音色对比鲜明却又和谐悦耳。作品中一男一女以芭蕾伴舞,男的身着西装,女的穿简便的青衣服装头饰,脚下立着足尖;伴奏是以吉他、键盘、打击乐这类西方乐器与京胡、三弦、琵琶、铙钹等中国民间乐器和谐共奏。或许,表演上的中外结合的形式会让一些行内人一时不容易接受,但是光从编曲上来说,还是可以感受到编曲者的诚意和新意,而非单纯的恶搞。像是这一类的表演,或许不要急于去批判,感受一下改编者的用心,也会让人有新鲜愉悦的艺术体验。

三、保护和发展“两条腿走路”应遵循的原则

(一) 保护传统民间表演艺术,还是要在民间。除了建立健全而系统的传承中心,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民间百姓的力量,让这些文化和艺术形式在日常的生活中流动、应用、实践,才是民间(民俗)文化与艺术得以保持活力和根源的保障。

(二) 艺术家的创作、革新应当遵循历史的发展和符合原型当下的背景和心态,有相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作应当尊重素材原型,创新和改革的内容可以是大胆、奇特、天马行空的。

需要强调的是,大胆创新和改革,并不是低级趣味的恶搞和与传统的反其道而行,不是刻意的扭曲和“乱来”,而是指编导经过深思熟虑,将自己当下的认识和理念以新的表达方式融入到传统艺术的表演中,进行新的阐释和表达。另一方面,对新作品优劣的判断与鉴赏者本身的喜恶、阅历、身份、心态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只要是在该原则下创作的,能够体现编导思维、理解和认识的作品,就值得肯定和鼓励。

(三)保护与创新二者同样重要,要同时进行。单纯依靠保护或者革新,都不能让民间表演艺术得到完整全面的发展。保护与创新要“两条腿走路”,应该得到同样的重视。

结 语

要说成功秉承“两条腿走路”的观念具代表性的国家,就不得不提到韩国。说起韩国的文化与艺术,肯定不是最古老、最有历史的,但国际上却有着独具魅力、显著的特色。这不仅包括首先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出穿着韩国传统服饰《阿里郎》那一类的表演,还包括有“韩流”之称时尚潮流音乐。在韩国,你可以看到它的艺术、文化可以是引领潮流、追求个性的年轻时尚,其综艺的火热和成熟促使了“韩流”的形成;又可以是保存得相当完整传统、经典的,体现韩国古老历史背景的文化艺术;更可贵的是,新旧两个艺术种类结合产生的新作品让韩国传统的、陈旧的艺术形式散发出年轻的气息,让韩国的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景象。

我国的历史、人文、艺术远远比韩国源远流长、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得多,单单是岭南这片土地上存在的艺术形式标就已如繁花似景般丰富。如果得到恰当的保护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会瞩目得多。我相信,在广大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岭南文化艺术的艺术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下,岭南文化艺术将会得到最快的挖掘和保护,并且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征,以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再次呈现岭南人文艺术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徐慕云.中国戏剧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

[2] 宋生贵.传承与超越:当代民族艺术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8);

[3]董尚德.古代戏曲的叙事特色.笔者根据讲座录音整理.2010;

[4]笔者采访《梦》剧的编导梁群,根据录音整理.2014年8月。

篇5:探析现代大众传媒音乐艺术论文

摘 要:一、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影响形式 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将音乐艺术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我们通过对大众调查表明,受访者中一半以上的人群喜欢通过网络欣赏音乐,很多我们熟知的音乐都是通过网络和影视进行传播。 (一)广告音乐的传播形式分析:……

关键词:音乐艺术论文发表,发表音乐发展论文,音乐发展史论文投稿

一、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影响形式

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将音乐艺术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我们通过对大众调查表明,受访者中一半以上的人群喜欢通过网络欣赏音乐,很多我们熟知的音乐都是通过网络和影视进行传播。

(一)广告音乐的传播形式分析:在现代大众传媒中广告音乐属于投入高、收益高的传播形式。在企业广告宣传中,好的广告宣传作品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大众形象,在企业广告宣传片中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告的背景音乐风格能够首先从大众的听觉让客户主动了解企业的产品,通过音乐艺术以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

(二)影视音乐的传播形式分析:很多影视音乐在我们身边一直传唱,优秀的影视作品离不开音乐的“保驾护航”,很多影视产品都是通过音乐的传播被大众熟知。中国1990年出品的电视连续剧《渴望》里面毛阿敏演唱的主题曲《渴望》一直让大众难以忘怀,影视影视的`发展离不开音乐的相伴。影视音乐能够烘托影视情节,加上影视原声出版物的发行,让大众逐步对影视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数字的传播形式分析:随着网络技术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为数字音乐的创作与流通提供了技术支撑。大众通过手机音乐播放器软件了解最近流行的音乐,使音乐艺术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得到广泛传播。

二、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正负效应分析

(一)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负面效应

任何事物的都具有两面性,音乐艺术的传播也不例外。音乐艺术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商业属性,音乐艺术属于人们的精神产品。因此,在现代大众传媒发展中音乐艺术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1.现代的音乐从创作开始需要经历重重“关卡”的运作才能被大众听到。音乐作品要经过层层筛选以及精美的包装才能呈现到大众的眼前。音乐商品化的包装成为了最近乐坛上经常使用的一个代名词。在现代商品营销学中我们了解到商品在进入市场之前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包装设计,通过宣传进入大众的视野里。但这种包装对于音乐创作来说违背了原有的音乐内涵以及创作者要传达的精神。现在很多唱片公司与经纪人为了盈利夸大宣传,使很多好音乐缺乏原有的韵味,因此失去了原有的音乐价值。

2.我国的唱片业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那时候很多不法商贩为了高额的回报,无视法律制作出大量的盗版音乐产品,影响了音乐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近年来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很多原创音乐被电视广告所使用,对于滥用他人音乐作品的现象逐渐减少,但是依然需要相关媒体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进行长期报道,因为很多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还缺乏了解。

3.创作行为在人类活动中属于一种精神活动,音乐的创作者通过创作的过程来体现作品中蕴含的意义,用音乐与大众进行有效互动给与大众精神享受。但是如果创作行为与金钱挂钩,这样使音乐艺术失去可原本的精神享受,音乐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就会失去了原本的光彩。

(二)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正面效应

音乐艺术逐步商品化是社会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对于人类的物质文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音乐艺术商品化的同事不能失去期其精神价值。

1.音乐艺术能够推动创作的发展

音乐艺术在影视音乐的创作中,在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音乐家如:中国的聂耳、冼星海;美国的伦纳德·伯恩斯坦、艾伦·科普兰;法国的达利乌斯·米约;苏联的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肖斯塔科维奇等都曾经为电影作品进行音乐创作。这些音乐作曲家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艺术创作也为影视作品提供了内,为大众创造除了精神财富,给影视作品的投资者创造了经济效益。上世纪50年代以后音乐剧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这极大地推动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在现代大众媒体的不断发展,使音乐艺术创作得到了更加快速地发展。

2.音乐艺术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展离不开大众的传播,音乐艺术能满足大众的精神与物质需要。音乐的商品化主要来源于人自身对于音乐的需求,而这种生活需要音乐。因此,人们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来满足对于音乐的需求。音乐艺术具有稍纵即逝的抽象特点,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将声音记录成为了科学家研究的重点,所以研究出了留声机、胶木唱片、录音机、磁带、MP3、MP4、Hi-Fi音响等等;我们从如何记录音乐逐步发展成如何听到好音质的音乐,音乐一方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逐步提高了大众的精神与物质需求。

3.音乐艺术能够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随着经济与科技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音乐这一精神商品要求的越来越高,这个音乐商品市场在为社会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很多有音乐才能的人提供了让大众熟知的机会。因此,音乐艺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视角下,对于音乐发展带来的很多正面效应。

三、结语

篇6:谈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艺术论文

广东省第五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教学评比刚刚落下帷幕,本次比赛给人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规模宏大,单是来自全省各地观摩的教师就达到一千多人;二是整体水平较上届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相当一批教师的教学让人倍感精彩。比赛中,课与课一旦进行对比就会产生差别与差距。这些所谓的差别与差距除了临场发挥因素外,也体现了教师在备课上的不同功力。

无论是在教改之前还是现阶段,备课的核心内容无外乎三个方面――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如何做好“三备”是广大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备教材”要以文化为主线,深掘教材的音乐内涵

1. 把握课程标准,确立教材文化主题

音乐课程标准决定了当前音乐教育教学的核心是体验音乐和了解音乐文化。因此,我们在梳理教材时应该首先确立当前内容(本单元、本课时)是什么样的音乐文化主题。然后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考虑好教学时将以什么样的线索让学生去了解和体验这种音乐文化。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教学时主题明确,线索清晰。例如这次比赛中的《滇蠡民歌》一课,无论是民族风情介绍,民歌、器乐曲欣赏,还是舞蹈律动都是紧扣着滇蠡音乐和滇蠡文化这一主题,所以虽然内容繁多但不会让人有杂乱感。

2. 体验音乐文化,合理筛选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某种音乐或某种音乐文化,有时我们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新排序;有时也可以把教材中并非重点的内容作为重点来教;有时甚至可以删去教材中的某些内容选择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卡门序曲》一课,教师只把这首音乐作为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体验。既让学生对音乐有了较深的熟悉度,又不会让人感到重复、呆板。另如《茉莉花》一课教师把大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音乐汇集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一场茉莉花的盛宴。这些都是合理筛选教学内容的成功案例。

3. 注重音乐感受,深掘教材的音乐内涵

音乐学科的特点就是通过音乐审美和情感感染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熟知教材的音乐元素,深掘教材的音乐内涵。我们在备课时不但对所教作品达到精熟的程度,还要找出和本作品能产生情感共鸣的东西。只有让学生真正被音乐或音乐文化打动了、感染了,音乐课才能变得有声有情。例如《春江花月夜》一课教师通过想象、律动、模仿乐器演奏等不同的手段让学生体验乐曲各段所表现的优美画面。每种手段设计得都很贴切,学生活动得也很自然。这都得利于教师对这首乐曲各部分的精准理解。

二、“备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1. 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设定教学难度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清楚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合理设定教学的难度。例如本次比赛中《认识复调音乐》一课,教师把专业的复调音乐概念定位在认识这个层面上,从对比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开始,让学生从音乐上感受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特点,然后再通过乐曲介绍复调音乐的种类,然后再欣赏经典复调作品――《马太受难曲》,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小段复调音乐。教学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没有丝毫枯燥和繁难感,让人印象深刻。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据实计划教学容量

合理加大教学容量可以使教学活动显得更充实,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然而,不是一味求大就可以让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效益,如果教学容量让学生感到非常紧张甚至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教学的效果将和教学设计产生严重背离。例如:本次比赛中一堂高中的欣赏课,教学内容囊括了三个民族的音乐介绍和体验,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的确很强,可一节课下来却把学生拖得“连滚带爬”,最后的问答好几个学生都出现了答非所问的情况(这说明学生已经很疲惫了)。表面上教学显得很紧凑,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也显得很强,可作为欣赏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多少,值得商榷。相比之下,《卡门序曲》一课,学生整节课就围绕《卡门序曲》这个主题活动,既让学生对音乐有了较深的熟悉度,又不会让学生感到很紧张。

3. 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力优化教学方式

在备课时,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活动的直观性、多样性和实践性,还要关注学生的年段心理特征。例如本次小学课中《动物说话》一课,教师把节奏训练巧妙地融入到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让节奏训练变得不再枯燥,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三、“备教法”要以音乐为中心,体现师生的协同效应

1. 教法的选择要能充分体现音乐本位

在选择教法时我们应该充分关注音乐的本位性,要尽量用音乐手段去让学生体验音乐及音乐文化,尽量避免非音乐内容喧宾夺主。例如,在这次的教学比赛中很多教师在音乐欣赏时都运用了律动,但效果却参差不齐。有的律动使用少而精,有助于学生在欣赏时更好的体会音乐的意境;而有的律动运用太多或太难,学生单是完成律动就很花心事了哪还有心真正注意和欣赏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律动可以让教学场面好看些,但如果因为使用律动而影响了音乐的欣赏,那么律动便成了仅是粉饰门面的空摆设。

2. 过程的设计要能适时切入教师专长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大胆切入自己的专长,适时的在学生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专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这种教师专长的表现应该是适时的、自然的,生拉硬拽表演反而适得其反。本次赛中教师大都很注重自身专长与能力的展示,有的教师展示得非常好,而有的教师展示得却十分生硬。其中有一节初中的欣赏课,前面内容上得都很不错,教学最后教师和少数几个学生一起演奏了一段乐曲中的片段。教师的器乐水平本身就不好,临时搭建的演奏组合配合也很不默契,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呆呆地看他们的生硬演奏。这种展示成了本节课最大的败笔,着实让人感到遗憾。

3. 活动的安排要能充分体现师生共舞

篇7:谈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艺术论文

来自[沈阳今报」2005年11月28日的报道说,在不久前举办的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沈阳女孩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可是谈到女儿的成才经历,胡丁琦的父亲却说:如果能重新选择,他不会再逼女儿学钢琴。为了逼孩子学琴,他三年打了女儿400个耳光。

想起了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傅雷先生的儿子傅聪是一位国际级的钢琴大师,傅聪幼年也是被父亲逼迫着学习钢琴的。傅雷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厉,他在楼上翻译作品,孩子在楼下练琴,中间稍有停顿,他就下来抓住儿子的头往墙上撞。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受到摧残,也使傅聪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刺激。

其实,傅雷对于自己的教育方式有过深刻反省,晚年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我也知道从小受些挫折对你的将来多少有些帮助。然而,爸爸毕竟犯了很多很大的错误。自问人生对朋友无愧,惟独对你和你母亲感到有愧良心,这是我近年来的心病。这些天他一直像噩梦一样在我脑海里徘徊。可怜我过了45年,父性才真正觉醒。

现在一些喜欢读《傅雷家书》的家长们,除了盲目模仿其中“不打不成才”的教育方式外,又有多少人体味过傅雷先生的忏悔呢?

艺术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教育家苏霍林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教育思想无疑是科学的真知灼见。

回归到学校艺术教育这个范畴来,不难发现我们整体性落后、观念落后的当代教育,及一些积淀甚深的心理心性,已严重地左右了艺术教育改革的突破。它的某些模式、某些功利主义、某些带着对优秀中华文化蔑视的观念和行为,如重视艺术尖子人才,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而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这些都偏离了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艺术教育。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音乐教改的关键,我们努力使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达到育人的目的,又通过教人的过程更好地学习音乐。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为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完善、心灵的健康成长、智橄的启迪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是确定无疑的,是实践检验得出的结论。实践表明,学校音乐教育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第一,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在学生亲身参与的艺术审美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塑造完善人格;第二,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作品,使他们具有艺术审美的基本能力;第三,通过欣赏和表演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四,音乐教育以其特有的方式,开发学生潜能,展示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在国外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并且已发展到运用音乐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康复已为人们重视。美国、英国、荷兰、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全国性的音乐治疗协会(NAMT)。遗憾的是我们的音乐教育,长期忽视了音乐对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和美的心灵的塑造功能,甚至看成可有可无。

二、音乐是感情的艺术,是培养爱心的温床。

审美教育学认为,美育的实质是感情教育。匈牙利钢琴王子李斯特曾说过:“音乐表达感情比用其他方法优越,通过音乐人可以传达自己心灵所体验的印象,表达出任何内心运动来。”的确,音乐教育的特点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所以,对音乐教育的改进,应从“情”和“美”的视角契人,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音乐想象的情感性则表现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想象是与本人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古代《乐记》中就提出了“凡音之起,由人生心也”的观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操琴者的精彩表演作了详尽的描述,诗中写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川、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用极其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他在欣赏乐曲时的感受,在听完演奏后又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正是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引发了作者内心的强烈共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佳句都印证了“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黑格尔语〕

三、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马克思把想象称为“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历史上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音乐教育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它与科学创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说:“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因此深人破析音乐教育对想象的作用,将有助于人类想象力的培养,将更有力地促进科技经济进步。

音乐之所以能发展人的想象,是由于音乐的特殊功能和它的美学特征所决定。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人的智慧掌握三把钥匙:一把开启学、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音乐家在创作中往往冲破普通人常规的思维式、从人们想不到的新角度发挥想象,创造出惊人杰作。当这些作品的潜在意境通过演奏(唱)大师的二度创作的音响传达给欣赏者时,便触动了欣赏者运动着的感情波澜。随着乐曲的展现,把人的内心世界引人无拘无束的想象活动的高峰,并产生形形色色经历过的再现和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与渴求,欣赏者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养成想象和创新的习惯,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在此方面,爱因斯坦的切身感受是“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教学结构的改革,教材多元化的组合,教学方法的独创,成绩的评定等都提倡破格。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教师应率先发展想象创造思维。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是值得研究的。

现代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儿童阶段就已萌动,成长着创造思维。尽管这种潜在的心理过程还处于萌发时期,但是,起强大的生命力和蕴藏

[1]

随着教改的不断发展,不少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传人我国,如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等,无疑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音乐教育的实践,使我们看到了音乐的特殊功能,音乐能使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愉快地成长,音乐能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更丰富的想象力,更敏锐的观察力,牢固的记忆力,活跃的创造力和更强的意志力等。音乐能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一颗美好的爱心。所以音乐教育实质上是爱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崇高的理想教育。让我们的下一代在音乐世界中遨游起飞吧!

篇8:谈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艺术论文

(1)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调查显示,该艺术院校35岁以下的辅导员占到整体学院学生工作人员的60%以上。虽然拥有一支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在艺术院校学生工作开展上有便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年轻化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缺乏,应对学生青春期种种复杂的行为经验不足;其次,人生经历较浅,在艺术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能力不足,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就会显得较为薄弱,从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最后,在难以获得家长的信任,由于年龄的差距,在沟通与互动的过程中,很难赢得家长他们的信任与配合,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利。

(2)学历层次不高。从学历结构来看,该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大多是大学本科生留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辅导员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小。虽然学历高低不能说明工作能力强弱,但是在艺术高等院校的工作环境中,具备较高的学历则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和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学生是经历了十几年学习,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并具有较高的智商水平,如果辅导员不具备广阔的知识、渊博的学术视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学历背景,就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交流,也无法站以一定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更无法赢得学生尊重。

(3)职称和专业职务偏低。该艺术院校辅导员的职称往往依据教学系列职称评定办法执行,没有设定独立的职称系列,而做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大多年轻,还无法满足晋升职称专业职务的工作年限要求,所以辅导员的职称大多数都只是助教;同时,由于受课时、科研方面的局限性影响,辅导员想提高职称很难。所以,辅导员队伍中,初、中级职称和专业职务者占到绝大多数。这不仅严重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使辅导员感到心灰意冷,而且会使得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低下,职业归属感缺失。由此可见,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应该具有专业的职称晋升制度,以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要创新解决。

(4)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该艺术院校的辅导员很多是留校本专业的本科生为主,缺少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心理学、社会学等与学生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学科背景,对于学生工作不够专业,不能系统、专业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例如,在思想教育方面,辅导员由于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正确的引导方式,总是刻板说教,不能以理服人;在心理辅导方面,辅导员缺少专业识别和解决学生心理方面问题的专业技能;在就业规划指导方面,辅导员缺乏掌握职场发展趋势、指导学生职场竞争的本领,只能处于在为学生提供少量求职信息、组织参加校园招聘会、办理毕业手续等较低层次的就业指导水平上。

2 辅导员人员配备不足,后备人才培养专业缺失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不低于1:200配备辅导员,该艺术院校目前应该配备72名辅导员。而事实上目前该艺术院校辅导员数量是按接近1:300配备的,目前还比较大。由于辅导员带的学生数量多,日常性工作也就较多,工作压力大,学生工作的难以深入开展。另外,由于辅导员的培训学习机会很少,一般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便匆匆上岗,参加工作后绝大多数人未能接受专门系统的训练,许多辅导员缺乏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较难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要求。目前,艺术院校辅导员后备人员主要由艺术教育专业来培养,但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能完全满足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整体要求。

3 工作与待遇的反差导致队伍不稳定

辅导员工作地位低、待遇水平低、职业认同感差是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普遍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有28.6%的人不满意自己的经济待遇,有19.1%的人不满意自己的政治地位,另外33.3%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辅导员作为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最为广泛的接触学生,做最为细致辛苦的工作,但却难以获得相应的让其满意的社会肯定,个人的社会价值难以实现,致使其心理失衡,较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些辅导员就有了离开工作岗位的想法。调研中我们发现,只有33%的辅导员准备走职业化之路,其他大部分都希望转教学岗位或从事其他管理工作。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学生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工作的质量,而待遇、收入和职称方面的问题则是造成该艺术院校内辅导员队伍人员留不下、稳不住的主要原因。

4 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艺术院校辅导员从业人员有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而艺术院校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问题上则存在着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现为职务晋升空间狭窄、后续发展空间不足。调研中发现,目前艺术院校的辅导员主要有三条出路:一是转岗成为专任教师;二是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成为职业化的辅导员;三是应聘学校管理岗位。但从现实情况看,这三条道路都很难走。首先,辅导员转为专业教师有困难。目前,艺术院校在选聘教师时,学历基本上都要求专业研究生,同时,由于辅导员平时要用大量的时间从事学生事务,缺少时间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致使专业的退步。因此,辅导员是进入专业教师队伍是困难的。其次,艺术院校专职辅导员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成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职业就业规划、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专才也存在较大难度。因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职业就业规划、教学管理等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必须经过长时期专业的学习与培训。而艺术院校绝大多数辅导员缺少相关学科背景,又缺乏相关学科系统的培训和进修,使得专业化程度受阻。最后,辅导员向管理岗位发展也存在困难。由于学校行政管理机制等原因,岗位流动较少,在职务晋升空间上也比较拥挤。这些因素都造成辅导员队伍很难由较好的职业发展,职业发展的后续空间有限,流动机制缺失。因此,要把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看作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过程,具体研究在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辅导员队伍应该“如何加强”和“怎样建设”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摘要: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是持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本文对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因素加以具体系统的分析,深化艺术院校学生管理方式,扩展艺术院校辅导员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音乐院校,辅导员,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王芬.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08(12).

[2]陈会羽.新时期高校建设中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7).

篇9:谈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艺术论文

关键词:枣庄;鼓儿词;艺术价值;发展前景

鼓儿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曲艺。它起源于枣庄市市中区一带,流行于山东南部邹县、滕县等周边地区。鼓儿词音乐的伴奏乐器是一面扁形书鼓和木质手板,由一人演唱,演唱者左手持手板,右手用一顶端弯曲的竹条敲击鼓面,左右手相互配合进行说唱,鼓儿词音乐在语言上主要是以鲁南地区的方言为基础,曲目内容多为惩恶扬善、褒忠贬奸的忠烈传统故事或历史传说等。枣庄地区鼓儿词的唱腔音乐,是以吟咏诗词的腔调与当地流行的《李翠莲宝卷》的[翠莲调]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来,同时又吸收了渔鼓、花鼓、拉魂腔等某些民间音乐的旋律和润腔方法而逐渐形成的。鼓儿词的唱腔音乐结构属于板腔体,主要有[起板]、[平腔]、[杨腔]、[快扎板]等。在演唱时先由[起腔]以散板或中慢速无眼板起唱,下接平腔,有时在其中插入[扬腔]或[快扎板],最后以[落腔]结束。①鼓儿词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曲艺形式,其艺术价值自然丰富和广泛,笔者主要从鼓儿词的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入手,对枣庄地区鼓儿词音乐的艺术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1 鼓儿词的音乐价值

(1)对当地传统曲艺研究的价值。鼓儿词作为枣庄地区富有特色的民间曲艺,无疑是对当地传统曲艺的一个重要分支。对鼓儿词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分析当地传统曲艺的历史发展脉络,风格特点,语言特色,为研究当地传统曲艺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对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民族音乐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证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需要我们进行实地采风和丰富的现场资料和现场经验。鼓儿词同时也为广大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者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研究鼓儿词的曲种,名称及名称来源,剧目曲目、唱腔、伴奏、演唱风格、艺术流派等,对于丰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理论,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3)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丰富的营养。现代音乐的许多音乐作品都不是架空而来的,而是充分的吸收了许多地方和不同民族的富有特色的音乐素材。如王建民教授创作的系列二胡狂想曲,借鉴吸收了云南多个少数民族、湖南花鼓戏,内蒙古少数民族音乐的素材。鼓儿词同样也可以为现代创作提供音乐素材,将鼓儿词的音乐特色经过提取和创新,使现代音乐作品更加多姿多彩。

(4)有利于建设具有特色性的音乐学学科。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在有特色民间音乐的地方高校建立起学习了解鼓儿词的课程。笔者认为可以在枣庄学院、菏泽学院等一些鲁西南地区的高校内的音乐系建立起一些地方特色音乐专业课程,利用学生们的专业优势进行认识和学习,让鼓儿词进入高校课堂,也让未来的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好的认识这种民间传统乐曲艺,逐步建立起具有地方品牌的音乐学科,这也更加有利于发挥不同高校的区域文化优势。重视民间音乐教育,让音乐从民间到课堂,这种音乐研究的方式的也会带来积极地成果。

2 鼓儿词的社会价值

音乐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在新时代文化繁荣的背景下,各种不同音乐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我们更加应该注重深入挖掘枣庄鼓儿词音乐的社会价值,充分思考鼓儿词音乐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掘工作。政府可以将鼓儿词这样的优秀民间曲艺或音乐、美术等资源整合起来,积极向外推广。我国每两年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正是许多像鼓儿词的优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他们各自社会价值的最好展示。枣庄地区的鼓儿词音乐同样也可以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鼓儿词音乐在地方旅游产业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开发、利用和合理的配置后,用鼓儿词音乐打造旅游城市的独特形象,形成像“苏州弹词”“京韵大鼓”一样的品牌效应,枣庄市一方面深入挖掘鼓儿词这样的传统文化,形成旅游产品上的卖点,同时也提升了旅游城市的文化内涵。文化方面,鼓儿词音乐也有其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注重鼓儿词音乐的传承,实际上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民族精神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建设作用。正如吴文科先生所说:“曲艺有着融涵万象,吐纳百川的艺术传统。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于正史歪曲,在曲艺一人的口头和曲本的故事中得到矫正和传扬;而许多古老的音乐曲牌和曲调,也籍唱曲艺术的世代流传而得以保存,深入人心。”鼓儿词音乐是鲁南地区人民在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演唱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更容易激起老百姓的共鸣,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同时鼓儿词音乐也能为当地的民俗学、语言学、社会学等社会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佐证。鼓儿词在说唱时所用的唱腔,语言,说唱内容等都与当地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息息相关。民俗学从广义上讲,是研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人民大众生活、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的科学。②鼓儿词这种民间曲艺的产生,必然和人民大众的生活、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紧密结合。同时,鼓儿词音乐必然要依靠具体的语言和文字进行记载和传播,其说唱过程中的“声”、“韵”也与语言学直接发生联系。而鼓儿词音乐的不断发展和传承,必然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的社会体制产生密切联系,在研究当地社会学的过程中,鼓儿词也能够为其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3 鼓儿词的发展

鼓儿词音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我们思考其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应当的认真思考鼓儿词音乐如何要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表现新的生活,满足新的受众激起审美需求的问题。鼓儿词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一种挑战。政府文化部门依然要重视传统鼓儿词音乐的发掘、整理工作。同时,艺术创作者也可以将鼓儿词的內容加以改编,积极反映新时代和新生活,可以在诸如节奏、语言等方面进行革新,运用现在人所喜闻乐见的说唱语言,表现和反映现当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并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传播手段进行传播。积极培养鼓儿词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确保文化记忆和技艺的传承以及延续。鼓儿词这样的传统曲艺,许多艺人年事已高,鼓儿词音乐不能人去艺亡,要做好鼓儿词音乐的传承工作,传统音乐只有传承下来,才能发展出去。

4 结语

总之,思考鼓儿词音乐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都是我们弘扬曲艺文化,发展曲艺艺术的重要体现。对我们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丰富民族音乐教育内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只有认真思考鼓儿词音乐的艺术价值和发展前景,找出最有效的保护地方民间音乐的手段和方法,宝贵的民间音乐才能代代相传下去。

注释:①李群.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曲艺[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

②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

[1]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 刘明澜.论昆曲的艺术价值[J].中国音乐学,1988(04).

[3] 李群.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曲艺[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

上一篇:初心作文高二下一篇:政协委员履职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