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外国经险打造我国车险特色

2024-09-03

借鉴外国经险打造我国车险特色(通用3篇)

篇1:借鉴外国经险打造我国车险特色

借鉴外国经险打造我国车险特色

(2008-06-18)

转载

我国现行机动车辆保险在市场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粗放式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对受害人的保障性不足、机动车辆保险运作的法律基础薄弱、保险公司预付肇事逃逸案件有关费用力不从心等不足之处。保险业发达国家的机动车辆保险都较为成熟和完善,相比之下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在保险制度、精算水平、客户细分、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存在差距。面对全新的经济环境,为尽快与国际接轨,我国应该借鉴、吸收保险业发达国家机动车辆保险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建立机动车辆强制责任保险;制定相应的费率和核保政策;细分客户需求,创新车险品种;成立汽车保险协会,实行汽车保险“一卡通”;与品牌汽车经销商结盟,构建车险大超市;创新车险营销模式,降低竞争成本。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形成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鲜明特色。

一、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机动车辆保险是我国保险市场上财产保险的主要险种,近年来其保险费收入一直位居财产保险业务的首位。但机动车辆保险经营长期以来一直执行的是全国统一的条款费率。由于起步晚、起点低、经验不足,无论在保险条款制定、费率厘定,还是经营管理方面均需改进。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全新的经济环境,保险业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随着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保险市场的逐步成熟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机动车辆保险将面临重大的变革。2003年4月1日,机动车辆保险旧条款完全退出市场,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完全市场化,监管部门不再制订条款费率,而由保险公司依照一定原则和程序自订条款费率,自己承担经营风险,自主改变机动车辆保险费率体系单

一、险种要素不合理、缺乏个性化的弊端。由于我国的法律体制以及相配套的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现行机动车辆保险在市场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粗放式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

现行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没有针对各种车型的具体需要加以设计,单一条款适用于所有车种和使用性质;在交通事故中,除突发性机械故障,车辆仅是工具而已,人的因素才是肇事最主要的原因,以致风险保费和承担风险的配比严重不合理,保险费率缺乏科学性。我国车险中作为主险的车辆损失险,保障内容不充分,保险费率太高,而附加险内容单一,未能形成特色。

(二)对受害人的保障性不足

现行第三者责任保险赔偿以每次事故为基础,而投保人往往从缴纳保险费多少考虑选择赔偿限额,并非从保障角度去考虑,总体赔偿限额确定都相对较低,绝大部分为5万元,以致一旦遇到多人伤亡的交通事故,保障不充分也就随之显现出来。

(三)机动车辆保险运作的法律基础薄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务院尚未作出任何强制责任保险的规定。尽管不少省市都规定了机动车辆上牌、年检都必须先办第三者责任保险,但从法律意义上说第三者责任保险还不属于强制责任保险,保险监管机关也将机动车辆保险定位于商业保险,因此实施过程中仍遇有较大阻力。

(四)保险公司预付肇事逃逸案件有关费用力不从心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有预付伤者抢救期间的医疗费、死者丧葬费的义务。1998年,全年共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11499起,而机动车辆投保率仅为34.08%,面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大量出现,保险公司却要承担所有的肇事逃逸车辆预付资金的义务,不仅力不从心,而且也损害了广大机动车辆保险投保人的利益。

二、外国机动车辆保险的现状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要从容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深入了解和借鉴国外机动车辆保险的经营管理经验,从而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体系。

在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车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家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都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体系。英国是汽车保险的发源地,美国和日本是汽车生产和汽车保险大国,机动车辆保险都较为发达和成熟。

(一)可借鉴的英国的机动车辆保险

英国是汽车保险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第一张汽车保险单便诞生于此,同时英国也是汽车保险非常发达的国家。据英国承保人协会统计,1998年在普通保险业务中,汽车保险业务首次超过了财产保险业务,保险费达到了81亿英镑,汽车保险费占每个家庭支出的9%,足见其重要地位。

1、防灾防损意识强。早在1906年,英国就成立了汽车保险有限公司,每年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免费检查保险车辆一次,防灾防损意识领先于其他保险大国。

2、实施强制责任保险。1931年,英国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任何车辆如果没有有效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单或保险凭证,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或转借给他人使用。1989年将第三者财物损失责任险列入强制汽车责任险范围内,保险限额为25万英镑。

3、成立了汽车保险局。1945年,英国成立了汽车保险局,汽车保险局依协议运作,其基金由各保险人按年度汽车保费收入的比例分担。当肇事者没有依法投保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或保单失效,受害者无法获得赔偿时,由汽车保险局承担保险责任,该局支付赔偿后,可依法向肇事者追偿。

4、欧共体建立了绿卡制度。在欧洲,人们驾驶汽车穿越国境到另一国家旅游十分频繁,这同时也带来了汽车发生意外造成他人伤害的赔偿处理问题。为此,1951年,欧洲经济理事会及后来的欧共体所属成员国又建立了类似英国的汽车保险局,凡持有汽车保险局所属会员公司签发的绿卡者,在国外肇事造成赔偿责任时,可以通知当地汽车保险局根据强制保险内容支付赔款,而后再由该保险局向肇事汽车所属的汽车保险局追偿,此举大大减少了纠纷,同时使受害者的经济利益得到了保障。

(二)形形色色的美国机动车辆保险

在美国,汽车保险五花八门,同样的汽车保险,费率及其服务可能有天壤之别。

1、身体伤害保险。是强制保险,几乎各州都有此规定。主要承保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医疗费用。

2、财产损害保险。主要承保车祸造成对方的车辆损失,包括修理及更换费用,还有其它财物损失,购买此保险,赔偿限额从5000美金(最低标准)到10万美金。

3、租车补偿。承保因汽车不能使用时的租车费用。

4、撞车。不管汽车因任何原因造成车祸,给付因撞车所引起的损失,保额至少250美元。

5、综合性保险。不管汽车因任何原因造成损失,皆可获得赔偿。

6、玻璃破损。承保汽车的玻璃破碎损失。

7、特惠汽车保险单(SAP)。SAP保单采取一揽子的承保方式,其承保内容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医疗费用、意外死亡给付等。

8、车行责任保险单(GAP)。CAP保单是应汽车经销代理商、汽车零件经销商、汽车修理厂、汽车制造商等投保人的特殊需求而设计的保险。

美国强制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责任限额由各州规定,多数州规定,人身伤害的法定限额在2000-4000美元之间,财产损失限额在5000-10000美元之间。美国各州实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初期采取的是过失责任制,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这一制度并不能完全保障受害人的经济利益。汽车肇事为突发性事件,举证困难,准确判定当事人之间的过失责任并非易事,往往要通过繁琐复杂的诉讼来解决赔偿问题。鉴于此,1971年之后,美国大部分州开始实施无过失责任保险制度。美国保险业不受联邦反托拉斯法的管辖,各州可设立保险监管部门,但全国有一个保险监督官协会,协调50个州的保险立法工作。

(三)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日本机动车辆保险

日本的汽车保险产生于1914年。日本汽车保险分为两大体系,一类是自愿保险体系,1947年开始使用,另一类是强制责任保险体系,1956年开始实施。

1、日本现行的自愿保险

(1)基本汽车保险(BAP)。BAP保单包括第三者财产损失责任保险、第三者人身伤害责任保险、车辆损失险、驾驶员及乘客伤害险、自损事故保险等。BAP保单承保各类汽车。

(2)私人汽车保险(PAP)。PAP保单将原有的家庭用汽车保险单(FAP)和商业用汽车保险单(CAP)合并改造成私人汽车综合险保单。PAP保单包括第三者人身伤害责任保险、第三者财产损失保险、自损事故保险、未保险车辆伤害保险、驾驶员及乘客伤害保险。PAP保单在投保时不得删除其中任何一项,车辆损失险为其附加险。PAP保单承保所有自用汽车。

(3)私人汽车综合保险(SAP)。SAP在PAP保单的基础上,将车辆损失险作为独立的一个险别,由投保人自由选择,而其他5个险别则必须一并投保。

(4)汽车驾驶员第三者责任保险(ADLP)。该险种包括第三者人身伤害责任保险、第三者财产损失保险。自损事故保险是第三者责任保险的附加险。

2、日本现行的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

1956年日本通过立法实施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该强制保险仅以汽车第三者伤害责任为限,不包括第三者财物损失。该强制保险的唯一除外责任是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不参加保险者,不得驾驶汽车,否则,处以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或5万日元以下罚金。日本强制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理赔由调查事务所处理。

三、中外机动车辆保险的差距

从以上发达国家的保险产品来看,国外车险做得更细,更多样化,我国车险改革后,主险基本没有改变,只是附加险增加了,但还不够完善,还要借鉴国外汽车保险的经验,取长补短,找出中外车险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提高国内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水平。

(一)汽车保险制度的差距

国外对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实行“无损失、无利润”原则。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是强制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社会保险性质,如日本法律规定其保险费率厘定采用“成本价主义”,不允许有盈利目的的个人,其费率由政府指定的专门委员会制定,由大藏大臣审批。费率的制定主要参考投保汽车数量、事故率、每件事故平均赔偿金额等情况。为了保证保险公司不亏损,规定另征收附加保险费作为手续费,对死亡事故车主还要追加保险费。第三者责任险只赔付人员伤害损失,不对物赔偿。

(二)精算水平的差距

精算水平高是保险公司做好客户细分的必备条件。在精算系统的支持下,各个公司就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不问和自身优势,设计出能为目标客户提供最好服务,又能够给公司带来最大效益的产品。风险评估能力越强,在险种定位、服务方式创新方面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也就越强。我国现在虽然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完全市场化了,但各家公司通过精算进行成本分析和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多元化的能力还有待于逐步增强。

我国在车险改革中,平安保险公司制订出了国内第一份关于广东地区完整的、具备国际专业水准的车险费率表和精算报告,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在费率测算中引人了“地域系数”。有些城市因为拥挤,车多路窄,修理费又昂贵,车险费率就高。这在精算中称为车险的“地域系数”。

(三)客户细分的差距

在国外,保险公司会根据投保人的年龄、性别、驾驶经验等记录设计不同的保险产品,人们会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驾驶技术等因素,来选择免赔额。现在平安保险公司引进免赔额条款,平安保险公司客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比方说,一位车龄较长,驾驶技术好的客户,经常发生小危险造成小程度伤害的可能性较小;一位客户的经济情况很好,能够自己承担一定数额的损失,那他们都可以选择2000元的免赌额,在2000元内的损失,保险公司不赔偿,但这份车险的价格就大大降低丁。这样,客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把风险交给保险公司,还是自己承担。

(四)售后服务的差距

在美国,汽车出险了,只要打个电话,保险公司就会负责开来吊车,把车送人修车行,保修保质,车主特别省心省事。我国的机动车辆保险的售后服务因种种原因还落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服务水平。消费者在选择车险时日趋理性化,购买车险已不仅停留在价格的高低上,公司的资质、服务网络、服务水平对于消费者的选择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竞争的最终结果仍将是服务的竞争。

四、国外机动车辆保险对我国的启示

(一)建立机动车辆强制责任保险

车险费率自由化有利于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市场培育;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优质服务;有利于促进保险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顺应了国际保险惯例,符合合同公平原则,可以加速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t

(二)制定相应的费率和核保政策

我国车险费率改革应分阶段逐步推进。韩国曾分阶段地引入了折扣贴现率、投保人特定费率,并在基本保费的基础上适用浮动费率。直到1998年才废除了浮动费率制度,引进了根据保险公司各自特点自行制定的自由费率制度。先实行附加保险费率的自由化,再等时机成熟时实行纯保费的差别化。为了缓和对汽车保险市场的冲击,确保车险消费者认同费率自由化,应对车险费率分阶段逐步实行自由化。

(三)细分客户需求,创新车险品种

各保险公司应加强独自开发新的车险产品及相关服务,使费率竞争和产品及服务竞争并驾齐驱。可以参照美国、日本、韩国机动车辆保险的险种构成,根据保险条件调整保险费,在传统汽车保险产品的基础上,开发长期储蓄型产品。这对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后新产品开发及服务竞争很有参考价值。

(四)成立汽车保险协会,实行汽车保险“一卡通”

参照英国汽车保险局的做法,成立汽车保险协会或汽车保险互联网,依协议运作,其基金由各保险人按年度汽车保费收入的比例分担。当肇事者没有依法投保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或保单失效,受害者无法获得赔偿时,由汽车保险局承担保险责任,该局支付赔偿后,可依法向肇事者迫偿。

参照欧共体机动车辆保险“绿卡制”,实行机动车辆保险全国范围内的通保通赔。凡持有汽车保险协会所属会员公司签发的保险卡者,在外地肇事造成赔偿责任时,可以通知当地汽车保险协会会员公司根据保险内容支付赔款,而后再由该保险协会向肇事汽车所属保险公司追偿,“一卡通”可以大大减少纠纷,同时使受害者的经济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五)与品牌汽车经销商结盟,构建车险大超市

汽车保险协会成员公司可以与晶牌汽车经销商结盟,构建车险大超市。协会各成员将各自公司开办的险种、保障范围、费率、售后服务等个性化的保险产(上接第42页)品通过互联网展现给消费者,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适合的险种及喜欢的保险公司。各成员公司根据以往的车险赔付情况,通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定期公布机动车辆保险车险折扣系数(或车型安全系数),保险人根据不同车型的保险费率系数收取保险费,消费者也可以此作为选车参考。汽车保险协会对保险公司的营销进行监督,禁止指定交易和强制交易。同时提供与车险理赔相关的公估、仲裁、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售后服务咨询,以及接受被保险人的投诉、调解新车保险合同纠纷,协商解决合同争议等。

(六)创新车险营销模式,降低竞争成本

车险费率市场化后,为降低业务成本,各保险公司应创新销售渠道,大力发展车险营销的电子化及银行保险。由于车险的被保险人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代理制度成为我国现行车险市场营销模式的主流。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将引发保险领域的一场新的竞争。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机动车辆保险是最适合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经营的业务之一。另外,开展银行保险业务,有利于利用银行覆盖面广泛的营业网点及其客户资源,有利于降低业务成本,为在费率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创造条件。

此外,国内保险公司还要简化理赔程序,宽松理赔环境。端正服务理念,扩大服务途径。同时各保险公司还要在服务上推陈出新,遵循“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市场原则,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与服务的竞争,车险在迎接挑战的同时,车险服务也应逐步走向成熟。《保险研究》2004/10/12

篇2:外国行政法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行政法概况

行政法即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 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从发展的角度看, 我国的行政法在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建国至改革开放阶段, 在这将近30年中, 我国完成了对行政法的构建工作, 行政法同我国社会行政体系的构建一同经过多次修订, 最终形成了一部相对完整的行政法。这个阶段的行政法以控制作为主要思路, 其重点在于保护我国政权的安全和革命成果的稳固。在这个阶段, 我国对于苏联路线的认同和模仿,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的执政态度, 并且进一步影响到了行政法的制定和实施, 同时文化大革命又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一定消极趋势, 都成为行政法建立的一种时代风格。其次是从改革开放一直到1989年的10年, 1989年3月底的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 进一步通过并完善了行政法的相关法规, 这成为我国构建行政法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在这十年中, 我国将战略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并且做出了很多积极有益的尝试, 也正因为如此, 作为重要上层建筑的行政法也跟随着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这个阶段, 经济的发展开始得到重视, 经济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行政法存在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这种转变主要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退让到来, 行政法开始放弃一贯以来对于社会的控制态度。最后则是从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至今, 由于一直以来对于经济建设的注重, 行政法的职责也进一步向服务特征转变。这种转变取决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将发展经济作为强国的首要任务的这种态度, 直接影响行政法必须彻底改变以往对于社会的控制以及管理的态度, 并且向一种服务的态度进行转变, 唯有如此, 才能协助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共同进步。

二、外国行政法对于我国行政法的借鉴

对于我国的行政法而言, 其建立发展的时间并不长, 之前单纯对前苏联发展模式进行模仿, 之后又遭遇倒退的十年, 因此一直以来都过于关注政权稳固的行政法, 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多不适。而外国的一些相对成熟的法律体制, 则应当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加以参考借鉴, 汲取其积极向上的方面, 辅助我国行政法的进一步成熟。

综合看来, 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注意和借鉴:

(一) 公共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

我国从建国开始, 一直到改革开放的30年中, 一直都专注于政权的保护和社会秩序的维持, 在经济领域, 所采取的一直都是计划经济的整体方针。所有这一切, 都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控制的态度, 来实现对于社会的管理, 其主要目标在于稳定政权和社会秩序。这种管理的态度在改革开放之后有所改变, 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以及之前管理态度的影响, 我国的行政法一直都未彻底转变。相对于我国的这种情况, 西方国家就有很大不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西方行政法的价值取向就明显转变为“以满足人们需求为中心”的公共服务态度。这种思路, 本身是允许社会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准绳向前推进发展, 是放开了对社会的控制, 允许其以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发展。这种思路, 从根本上看, 同我国宪法系统的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路保持一致, 因此必将成为行政法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从这一角度看, 行政法在未来必将持续深入发展期服务理念, 并且更加注重公民的民主参与一级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

(二) 追求程序向追求效率转变

在我国的司法和行政实践过程中, 对程序的追求一直都是一大重点。对于程序的重视和追求, 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程序的建立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 同时规范操作对于约束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有着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对程序的追求逐渐显现出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 对于程序的追求会要求法官在进行裁定的时候, 只要行政行为有违程序, 都会认定为违法。这种做法在英国这样的国家也曾一度出现, 但是从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实践看, 大多在对程序充分重视的同时开始对效率有所追求, 这种对效率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行政执法人员进一步明确行为目标, 使得政府行政价值能够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基本观念, 同时对于减少机构层级有着积极意义, 并且在整个行政机构的管理和人员系统的建立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对于效率的追求, 其最终意义在于保持行政机构的行为步伐和经济社会相一致, 促使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 结构主义向平等主义过渡

通常而言法学界认为行政法的核心任务在于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 在我国尤其强调行政权对于社会的多方面干预。然后经过了之前相对僵化的社会管理阶段之后, 我国的行政行为出现了行政权力溢出, 公民行为受到一些不必要限制等多方面问题, 这种状况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言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制体系中, 民主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种以公民的平等和全力作为根基的民主, 有利于反向对行政机构的行为形成约束, 进一步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就目前的状况看, 从结构主义向平等主义过渡已经成为我国行政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结论

行政法作为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 首先应当以社会的发展作为其行为的衡量准绳和根本依据, 同时也应当注意到行政法作为一个客观存在, 也有着属于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只有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才能准确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3:借鉴外国经险打造我国车险特色

【关 键 词】教科书;审定制度;审定程序;建议

教育是关系人的发展和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事业,基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基础教育所用教科书对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为了贯彻国家意志,确保教科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政府必须对教科书的质量予以严格监督,对教科书的使用予以正确导向。由权威部门通常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教科书进行价值判断,对其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教科书市场,这是保障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概述我国现行的教科书审定制度

国定制、审定制和自由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教科书管理模式。我国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教科书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国定制是完全由政府部门统一对教科书进行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86年,我国是实行教科书国定制的,完全没有审定制的存在。1985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了要改革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加之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为了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地区需要的教材,国家教委1986年9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改革教材的编审制度,把教材的编和审分开,标志着我国教科书开始实行审定制。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教材的编写、审定,实行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国家课程教材编写的核准管理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地方课程教材编写的核准管理工作。

教科书的审定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审定主体、审定客体、审定活动。我国审定制度中审定主体指的是教材审定委员会,其成员构成为各学科专家、课程专家、教学法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教学一线教师等,审定委员会要建立委員库,当要进行某项审定工作时,随机从委员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委员来完成。审定客体是指中小学课程计划中必修课教材和教学用书、教辅材料等。审定活动就是指教材审定的一系列相关过程,包括召集审定人员、专家初审、审定委员会会议、确定审定结果等。

中小学教科书的审定要遵循依法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教科书审定工作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改变过去教材“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倾向;要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趋势,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和加强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科书也要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我国的教科书审定程序包括申请立项、送审、审定和审定通过几个阶段。编写教科书要先报中央或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然后才能立项,申请立项的时间国家规定是每年的3月和9月。送审是指经过一轮以上的实验的教科书可以报审定部门进行审定,每年10月要先向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申报,批准后要在12月底之前送审。审定阶段是指学科审查委员会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等先认真审定送审教材,填好审阅表,做出综合评价,然后举办审查会议,通过集体讨论,投票结果超过2/3以上委员同意视为有效,形成意见,起草成文,最后得出审查结论:审查通过、复审、重新审定、停止使用。

教科书审定制度实施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实现了多样化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确保了国家意志的体现和传承。

二、美国、日本教科书审定制度概述

(一)美国教科书审定制度概述

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地方分权制,所有美国教材的审查和选用是由各州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大约有21个州采取自由选定制,教材由学区和学校自行选择,给学区以最大的灵活性选择合适的教材。还有大约20个州采取州审批制度,由各州的教材审查委员会为每个学科挑选一种或几种教材,供学区选择。例如加利福尼亚州采用的就是州审批制度,即对申报的教材进行审查之后,为全州学校开具书单,供学校选择。在对教材的审查方面,值得借鉴的是教材审查委员会的组成更加全面。分为三类审查群体:一是社会意义的审查小组。要求有不同年龄、性别、种族,还有残疾人士加入。二是教育意义的审查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和我国的审查委员会构成比较相似,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和课程专家等。三是公众评价。申请审定的教材要在全州30个专门的教材陈列中心展出,听取公众意见。这个小组的审查结果要呈报给州的课程委员会,然后推荐得出教材清单,提供给各学区使用。

(二)日本教科书审定制度概述

日本按照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规定,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日本中小学教科书由出版单位组织著作者编写,然后由出版单位或著作者本人向文部省提出申请,予以审定,通过后由文部省授予教科书资格。目前日本中小学以及高中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审定教科书”。一本教科书从申请审定到完成审定,需要经过原稿本的审查、内阅本的审查和样书本的审查三次严格审查。文部大臣接到申请后,会命令教科书调查官对该书进行有否错印的审查,然后向教学用书审查调查委员会提出审查咨询。审议会根据法定的审查标准对图书进行审查后,再向文部省提交意见。最后,文部省根据意见得出该教科书是否合格的结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教科书制度从编写、审定到选用、刊行都是有法律条文作为依据的,包括《发行法》《无偿法》《无偿措施法》《无偿措施法执行令》《地教行法》《独占禁止法》等诸多法律。

三、深化我国教科书审定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教科书审定制度必须有法可依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体制转型期,法律、法规的制定还不完善,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教科书的审定过程中很多情况下还要以发文、决定、指示、意见、办法、通知等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手段,而要想教科书审定制度更加科学和完善,则必须依靠法律手段,依法办事才能有利于我国教科书审定制度的完善,也能令基层的教材管理部门及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法可依,工作上更有抓手。要组织法律、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尽快研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实行科学的教科书审定制度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教科书审定必须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

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负责教科书审定的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必须接受独立第三方的监督。审定委员会的委员组成要更加多元化,更多地吸纳来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和教材管理人员加入。审定环节中可以引入类似美国的在教科书陈列中心展出样书并听取公共意见等做法,把有效的监督机制纳入到教科书审定的法定程序里,是我国教科书审定工作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政府应持续增加对免费教科书的投入

目前,我国在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由政府购买并免费提供,建议尽快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教科书由政府购买并免费提供,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图书市场利益分离,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有责任做好教科书的审定工作,从而真正促进教育成为国家的公共事业。以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可以实行彻底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特别是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占国家GDP的比例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下,呼吁有关部门真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资金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谭赟.美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及选用特点分析——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0).

[2]艾琼.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缺陷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3]司淼.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制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4]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上一篇:关于公选课《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暨GBT 50430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选课通知下一篇:成长中的什么作文范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