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给予树》

2024-07-22

31《给予树》(精选12篇)

篇1:31《给予树》

31《给予树》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

《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设计思路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抓住妈妈情感变化这一主线,引领学生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在创设情境、自读自悟、交流互动中感悟金吉娅那颗金子般的心。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大意。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重点:

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

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板书

教学小结

篇2:31《给予树》

大家好!

我说的课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31课《给予树》。

一、说教材:

第八单元有四篇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每篇课文都是写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

《给予树》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用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二、说“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模仿,因而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通过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还初步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目标”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根据课文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语言。

四、说“重难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因此我把通过金吉娅的语言、神态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作为教学的重点。

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离孩子的生活有一点距离,在理解上有点难度,于是把它作为了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读思议结合法:采用读思议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

2、重点语句感悟法: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1、圈点勾划法:让学生在课文中划记号,如给重点内容进行圈圈、点点,对生字词、段落等进行勾勾、划划,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资料搜集法: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其他方法,由于时间原因,不再展开细说。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主要是细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这里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以爱为主线,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圣诞节。

大屏幕播放挂满礼物的圣诞树,快乐的孩子们等以及《铃儿响叮当》这首大家熟悉的圣诞音乐,欣赏后,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板书:“给予树”

3、回顾故事内容。

之所以这样导入,是因为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这样能缩小文化差距,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之所以这样导入,是因为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这样能缩小文化差距,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第二个环节: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1、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圈画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担心、生气、激动。

2、再针对板书启发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担心?为什么生气?为什么激动?

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中妈妈“我”的情感变化,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三个环节是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的。

(三)第三个环节: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感受金吉娅的诚挚爱心。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妈妈担心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妈妈担心什么呢?

交流,屏幕出示句子:“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好的礼物?”

(2)然后再问:尽管家里并不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却这样做,如果你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一语言训练,让学生走入故事情节中,容易与主人公产生共鸣,感受到妈妈给予孩子们的爱。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体会妈妈为什么生气。

(1)读课文后,问:孩子们采购圣诞礼物了后,表现得怎样?

(2)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3)问: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引起了妈妈的注意,发现了什么?(交流出示句子: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4)问:妈妈非常生气,心里想什么?

(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从“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3、学习课文4、5自然段,体会妈妈为何激动。

(1)、屏幕出示句子,学生读课文,口头填空:

金吉娅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了其中的一张卡片,看到卡片上写着:我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想到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于是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2)、问:金吉娅在说这番话时心情会是怎样?(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挖掘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指导朗读)

(3)、问: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板书),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体会句子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可贵的品质

(四)第四个环节:点击“给予”,感受“爱”。

1、课文不仅仅写出了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课文的字里行间还能找到一些不一样的爱,你能发现那些不一样的爱吗?

如:a、妈妈给予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b、孩子们给予对方圣诞礼物。——手足之爱等

小结:这些举动都是对亲人的爱,相信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有很大的关系。

2、看板书小结:给予树是一棵(同情、体贴、善良、仁爱之树)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

(五)第五个环节:拓展写话、情感升华:

老师:

1、圣诞的乐章敲响了,给予树上有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一个只有八岁的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背景音乐响起)想象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时幸福的笑脸。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请你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2、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七、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提炼,所以几乎所有精心设计的板书都能辐射出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里,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借助“给予树”的丰满形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让学生一目了然: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同情、体贴、善良、仁爱”的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

谢谢大家!

《给予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圣诞节。大屏幕播放挂满礼物的圣诞树,快乐的孩子们等以及《铃儿响叮当》这首大家熟悉的圣诞音乐,欣赏后,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板书:“给予树”

5、回顾故事内容。

之所以这样导入,是因为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这样能缩小文化差距,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1、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圈画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担心、生气、激动。

2、再针对板书启发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担心?为什么生气?为什么激动?

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中妈妈“我”的情感变化,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三个环节是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的。

(三)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感受金吉娅的诚挚爱心。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妈妈担心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妈妈担心什么呢?

交流,屏幕出示句子:“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好的礼物?”

(2)然后再问:尽管家里并不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却这样做,如果你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一语言训练,让学生走入故事情节中,容易与主人公产生共鸣,感受到妈妈给予孩子们的爱。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体会妈妈为什么生气。

(1)读课文后,问:孩子们采购圣诞礼物了后,表现得怎样?

(2)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3)问: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引起了妈妈的注意,发现了什么?(交流出示句子: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4)问:妈妈非常生气,心里想什么?

(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从“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3、学习课文4、5自然段,体会妈妈为何激动。

(1)、屏幕出示句子,学生读课文,口头填空:

金吉娅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了其中的一张卡片,看到卡片上写着:我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想到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于是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2)、问:金吉娅在说这番话时心情会是怎样?(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挖掘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指导朗读)

(3)、问: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板书),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体会句子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可贵的品质

(四)第四个环节:点击“给予”,感受“爱”。

1、课文不仅仅写出了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课文的字里行间还能找到一些不一样的爱,你能发现那些不一样的爱吗?

如:a、妈妈给予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b、孩子们给予对方圣诞礼物。——手足之爱等

小结:这些举动都是对亲人的爱,相信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有很大的关系。

2、看板书小结:给予树是一棵(同情、体贴、善良、仁爱之树)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

(五)拓展写话、情感升华:

老师:

1、圣诞的乐章敲响了,给予树上有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一个只有八岁的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背景音乐响起)想象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时幸福的笑脸。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请你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篇3:《给予树》问题设计思路剖析

一.分析人物关系, 质疑切入点

这篇文章出现人物比较多, 特别是主要人物有两个, 一个是妈妈, 一个是金吉娅。从作者表达看, 文章是以妈妈的口吻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行文的, 这个人物无疑是文章的重要人物之一, 金吉娅是事件的当事者, 整个事件由她起, 发展和最终的结果都跟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 她也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在这课教学中, 大多数老师是没有做严格区分的, 呈现的结果是主次不分, 一边讲妈妈, 一边讲金吉娅, 特别是在角色体验上, 一会儿让学生当妈妈, 一会儿让学生扮演金吉娅, 学生的情感总是飘忽不定, 出来进去, 造成课堂中学生无法在一个角色中深层理解。既然要确定一个主要人物作为切入点, 我们做了这样的分析:选择妈妈作为切入点的主要理由来源于课后的思考题;另外大部分老师认为跟随妈妈心情的变化可以串联全篇。但问题却是以妈妈心情变化并不能统领全篇, 妈妈心情几次变化的原因在文中显而易见, 三句话就能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不论在信息提取还是理解上都不用“跳起来”就能解决。当然还有一个关键问题, 就是让一八、九岁的孩子体会一个母亲的情感, 还是非常有难度的。因此, 我们改变策略, 转向金吉娅, 金吉娅跟学生年龄相仿, 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另外, 文章所述事件虽然以妈妈的口吻表述, 但实施者是金吉娅, 品文章情感还要从她的所作所为、所说所感中体会。那妈妈呢, 妈妈是不是就放弃了, 并不是, 我们进一步分析金吉娅和妈妈的关系。在金吉娅的成长中, 妈妈起着重要作用, 这从金吉娅对妈妈的态度以及妈妈心情变化都能看得出来, 这种影响, 我们把它单独拿出来处理, 在对金吉娅这条线索进行阅读后, 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把妈妈这条线拿出来, 发挥其作用。在人物线索上我们设计了金吉娅的品质同妈妈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二.探寻事情发展线索, 质疑转折点

确定了切入点后, 我们就先顺着金吉娅这个人物看事情的发展, 事情的开始部分, 金吉娅和哥哥姐姐一样都沉浸在圣诞节的欢愉中, 在购买礼物的喜悦中, 但事情在金吉娅发现援助中心, 并看到给予树上的卡片而发生了转变, 而这个转变我们通过上下文的联系看到是代价极高的。首先金吉娅要放弃自己期盼一年的梦想;其次要背负有可能发生的哥哥姐姐的失望和妈妈的不理解的负担;第三家庭不宽裕;第四, 这样的付出仅仅是给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女孩。在事件的发展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边倒的情况, 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并没有战胜金吉娅给小女孩的给予, 事件最终的发展结果从表面看是对金吉娅是极为不利的, 但金吉娅还是选择了给陌生女孩买礼物。她究竟看到了什么?被什么所触动?怎样做出的决定?这都是在事件发展中我们的疑问。

三.理清情感线索, 质疑动机点

在文章中妈妈的心情变化比较明显, 而其实金吉娅也有着丰富的情感的变化, 文中直接描写的有三处:一处是圣诞节将至,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讨论这个话题, 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一处是回家的途中, 八岁的金吉娅沉默不语;还有一处是金吉娅跟妈妈讲述买礼物过程时表现出来的“难过”。也就是全文我们看到的金吉娅高兴的只有一处, 就是圣诞节之前, 而自从金吉娅给陌生女孩买了礼物后就没有高兴起来。这不仅让我们产生疑问:金吉娅做了一件好事, 为什么会“沉默不语”、“难过”呢?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又做了学情的调研, 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文本基本主旨“赞扬金吉娅的善良”在第一课时就能解决, 但对文章人物的关系、事件发展的过程以及表达特点都没有更深的认识, 因此, 在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了解的基础上, 我们在本课设计了如下问题:

1.结合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提出:金吉娅做了一件好事, 她的心情却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2.金吉娅明知会有这样的后果, 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在文章中找依据。

3.金吉娅的作为跟妈妈有什么关系?

4.课文为什么不按事情发展顺序直接写金吉亚是怎么做的?

篇4:《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快到来的时候,小女儿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从妈妈的角度来叙述这个感人的故事,赞扬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能透过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目标,以“思”为核心,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知道如何去关爱别人。

教学流程预设(第2课时):

一、谈话导入,走进文本。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外国小女孩,她的名字叫金吉娅。想一想她在选购圣诞礼物时做了件什么不寻常的事,妈妈如何看待这件事。自由读全文,勾画出描写金吉娅购买圣诞礼物时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全文的切入口,让学生勾勾画画,初步感知妈妈纯洁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潜心品读,感悟文本。

1 品读“担心”。思考:妈妈担心什么?

(1)指名读句子:“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2)抓住“并不、只攒了、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仁慈、关爱、奉献)

(4)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关爱子女是母亲的天性。由于家里不宽裕,母亲“担心”没有更多的钱给孩子买圣诞礼物,谁能把母亲“担心”的心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紧扣“担心”一词,品读课文的关键词句,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进而真切地感受“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好的品质。)

2.品读“生气”。思考: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买了礼物,在回家的途中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抓住“兴高彩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2)引读:孩子们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妈妈,你会怎么想?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妈妈生气的话:“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给予”一词所赋予的新的生命。)

3.品读“激动”。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后讨论:此时此刻,你最想问的是什么?着重思考“我”为什么紧紧地拥抱金吉娅?为什么说金吉娅送给我们的是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学生回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金吉娅那颗金子般的心。

(设计意图:要用心读书,要在读中学会理解,学会质疑。指导读书时,启发学生思考:此时你最想问的是什么?培养学生读思结合、质疑问难的能力。)

4.品读重点句。

(1)“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她可能没有什么?

(2)“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当你看到这个小女孩写的这张卡片时,你会怎样想?

(3)深化“给予”的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还有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同情、体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品读,能从不同角度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悟教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努力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加深情感,赋予“给予”一词新的生命。)

三、自由读写,升华情感。

1.入情入境,倾吐情感。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或者你就是那个可怜的小女孩,你会怎样说?请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最想说的、最想写的一两句话写下来。(写后交流。)

2.分享小诗,升华情感。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样一首诗(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并呈现感人的图片):

给予/一束花/一句话/送去的是温暖/表达的是关爱/伸出你的手/别人握住的就是力量/露出你的笑/别人感受到的就是阳光/给予你的爱/我们得到的是快乐

(设计意图:拓展文本内容,让学生以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或得礼物的小女孩的身份说几句话。这是学生将自己对文本及文中角色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书之于笔下,宣之于口中,实现“给予”的内化与迁移。借助“小诗”的真情诵读,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

篇5:课文《给予树》教案

⑴ 掌握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⑵ 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⑶ 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了解母亲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2、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学生交流汇报所收集到的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2、了解圣诞节,学生看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录像(或图片)。

3、谈话:

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4、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给予树”)

5、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字音。

⑵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抽读,正音。

⑵ 出示词语读词。

⑶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如:

援助中心、沉默不语、仁爱、如愿以偿。

3、学生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生汇报,师点拨。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

1、指名分节读文,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等会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字。

2、先读读,再组词。

3、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写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4、指导写字。

5、评议: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生展示)

6、学生练写: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上节课你们读了课文,那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三、学课文1到3自然段

1、指读1、2段后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2、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 圣诞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为什么不是五份呢?

3、指导朗读,体会盼望圣诞节的心情。

4、指读第3段,学生边听边评议:读得有感情吗?为什么?

5、指名再读,再评议,再指导朗读。

四、学习4、5段

1、齐读第4段,讨论: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第4段中金吉娅说的话。

3、用横线划出金吉娅买洋娃娃送给女孩的句子。

4、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5、指读第5段:

⑴ 讨论:金吉娅给家人的圣诞礼物只是50美分一大把棒棒糖吗?为什么?

⑵ 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心情的变化。

⑶ 齐读,让学生充分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篇6:读《给予树》有感

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呀!当小男孩缺钱用时,树让他把果子采下来,到城里去卖钱;当小男孩缺屋时,树让他把树枝砍下来,做间屋子;小男孩想离开这儿时,树让他把树干砍下来,做成船离开这儿;当小男孩想要休息时,树又让他坐在树墩上。

其实,在我的身边也长着这样的“大树”――我的亲人。他们无私地给予我一切:生命、关爱……吃鱼时,爸爸把最好的鱼肉夹给我,自己却吃着多刺的鱼尾;下雨时,妈妈总把伞往我身边移,我的身上总是滴雨未沾,可妈妈身上总是湿漉漉的;过年时,父母宁可自己不穿新衣服,总为我买上最漂亮的新衣……这些小事不都证明亲人对我的爱了吗?在他们的眼里,我是无价之宝,他们可以为我们做任何事,甚至献出生命。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

作为孩子的我,千万不能像小男孩一样,只知道索取,却不愿付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常怀一颗感恩心:在父母劳累时,为他们捶捶背;在父母烦恼时,为他们解解忧……

篇7:给予树作文

圣诞节到了,孩子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迈克拿出吸引人的遥控赛车,黄中带黑的赛车开得飞快,一眨眼,便不见了。托西不服,说:“我的比你好!”说着,从塑料袋里取出一只棕色的玩具熊,它的胸口别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脚上穿着一双白色的袜子。玛莉皱起眉头,撅起嘴,嘀咕着:“我的比你好,我的还会唱歌呢!"话音刚落,就拿出电子圣诞树,按了下按钮,一首欢快的升档歌在欢笑中响起。艾迪不甘示弱,立刻抽出一个玩具,那是升档老人坐在训鹿雪撬车上。升档老人身穿大红的衣服,带着大红的手套,连帽子也是大红的……总之,它全身通红,相个"升档老人"。而那些训鹿跨着大步,在天空中狂奔。

现在,轮到金吉娅了。她打开袋子,从里面取出一个棒棒糖,大伙儿都吃惊地张大了嘴。有的说:"她怎么一点也不关心家人啊,只买了那么一把棒棒糖……"有的说:"她用这20美分去干嘛了?"还有的说:"怎么有这种没孝心的人呢?"金吉娅突然说话了,把自己在妈妈房间里说的话全班一字不落地说了。兄弟姐妹被金吉娅这种体贴,善良的心所深深地感动了。

妈妈笑着说:"我们家金吉娅终于长大了!"这个圣诞节,他们一起愉快地度过了,而且还知道了:想要帮助他人,不能只靠心去想,我们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同时,还要用自己的仁爱,同情和关心来帮助别人,让别人在生活中懂得更好地爱其他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

篇8:读《给予树》有感

原来,商场里的给予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愿望卡片。卡片上写满了愿望。小女孩碰巧看到了其中一张卡片。卡片上面写着:我想在圣诞节那天得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因为我家一个洋娃娃也没有。于是,善良的小女孩便用身上仅有的二十美元满足了她的愿望。

看到这里,我心里突然一震,脑海中不断闪现出我平时的生活场景父母爷爷奶奶平时也会给我许多的零花钱,但我都把这些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有时甚至去买玩游戏的卡。相比晚辈,我真的应该感到惭愧。(小学生作文大全.com)

合上书,闭上眼,我仿佛看见了小女孩的摸样。虽然我不能真正地看到这个小女孩,但我相信,她一定很可爱。因为它有一个纯洁、善良的一颗心

篇9:《给予树》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美好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圣诞节卡片

2.课前学生搜集圣诞节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圣诞节场景,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2.从预习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

【课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学生不太熟悉,因此要尽可能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的方式了解圣诞节,并播放圣诞节的音乐,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理解“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1.默读课文,个人自主探究,在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它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1.出示插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2.品读金吉娅的话。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金吉娅说的话。

(3)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再读金吉娅的话,注意读出金吉娅因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的语气。

(5)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再次看图,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替陌生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回复给金吉娅姐姐。

2.生生交流,互评。

六、作业超市

1.我要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听。

2.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

3.自制贺卡,为亲人送上祝福。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同桌互相读读生字、新词。

2.检测:字词巩固游戏:“你指我猜、开火车、生字开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金亚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二、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重点区分“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

2.师范写“矛、卡、仁”。

3、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紧紧地拥抱”。

3.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学生自自悟,把这句话多读两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引导学生理解“善良”、“仁爱”。

(这两个词语本身有很深的含义,不宜做太深的解释,引导学生体会如下就可以了:)

善良──心地纯洁。

仁爱──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

6.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在本文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

7.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

教师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8.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四、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母亲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1)首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妈妈为什么很生气?

(2)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妈妈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教师小结:妈妈的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我们可以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五、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包括母子之爱、手足之爱、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

六、作业设计

元旦节快到了,让我们给亲人、朋友送上我们心中的爱吧。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祝福。

篇10:《给予树》课堂实录

师:宁镇路小学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我姓叶,所以你们应该叫我——

生:叶老师

师:真聪明!聪明的孩子们,看,这张图片,是什么节日呢?

生:圣诞节

师:你了解圣诞节吗?

生:圣诞节在12月25日

生:圣诞节可以收到礼物

生:圣诞节里有圣诞树,有许多礼物,还有许多人去教堂过节日。

师:“有。。。有。。。还有。。。”说得真好

师:圣诞节是西方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那天,孩子们可以收到许许多多的礼物,所以可高兴了!然而,贫困人家的孩子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没有礼物,许多愿望都无法实现。于是,一些慈善机构、援助中心就让这些贫困孩子把愿望写在卡片上,插在圣诞树上,让好心人看了以后,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板画)

我们把这样的圣诞树叫做“给予树”。(板书:给予树)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31 、给予树。

齐读题目。

师:大家发现了吗?这两个括号为什么不一样啊?

生:给是多音字 这里念ji 还有个读音是gei

师:31课《给予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叶老师读了,深受感动,大家想读吗?那我们打开课本,把书翻到123页,自由地、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正确,遇到生字,请大家借助拼音这个工具把它读正确。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

师:过渡:刚才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认真,叶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圣诞树,想得到树上的糖果礼物吗?

指名读——齐读。

师:昨天有个办公室的老师让我猜了本课的2个字谜,我想来想去想不出,同学们那么聪明,能帮助我吗?

生:可以

师:“丰衣足食”打一个字

生:裕

师:上下共用一横

生:立

师:“上下共用一横”再思考下

众生:卡

师:举起右手写写这2个字,翻开课堂作业本,请把这课中最难写的字各写3个,字要写好,姿势也很重要。

师:同桌写对了打一颗星星,又对又漂亮,打两颗星星。

师:大家合上作业本,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和难写的字。请同学们再轻轻地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填空:——前夕,——用20美员买了——,送给——,买了——送给————。

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用20美员买了洋娃娃,送给小女孩,买了棒棒糖送给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师: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师:有哪些句子,请同学来说一说。

生:“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议长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去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生:“我的钱就......只够买这写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

师:读读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好好地体会。

生:我感到很高兴。

师:替谁高兴?

生:小女孩。

师:你就是小女孩,这话怎么说?

生:我一直……洋娃娃。

齐说这个小女孩的愿望。

师:当金在圣诞树上看到了卡片的时候,当她在为小女孩买卡片的时候,她心里会怎么想?

生:小女孩,我希望你能喜欢洋娃娃。

生:小女孩,我希望你能喜欢我买的洋娃娃。因为我没买礼物,是给你买的。

生:小女孩,你别再盼望圣诞礼物了,我已经给你买好礼物了。

师:金买了洋娃娃,还把它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当她把礼物递给那个阿姨时,阿姨会怎么说呢?

(师当阿姨,生当金吉娅)

师:小朋友,你要把礼物送给谁呀?

生:我要送给一个小女孩。

师:你真善良

师:你要寄到哪里呀?

生:我要送给一个小女孩

师:你送给别人礼物,你也会得到礼物的。

师: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上面这段话。小女孩的心愿金帮她实现了。

师:你从金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大家细细慢慢地读。

生读,师师范读

师:像老师一样来读好吗?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金吉娅很同情贫困人家的孩子。

师: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

生:很有爱心。

师: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

生:金吉娅很关心人。

四、初步体会心情变化

师:但金吉娅还是为没有买到好的礼物而感到难过,听完金的讲述,妈妈怎么做?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师: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

生:激动

生:开心

生:快乐

生:自豪

生:骄傲

生:感动

生:好奇

师:之前,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妈妈心情的词语。

生:担心,生气

师:老师要问,妈妈为什么担心,又为什么生气,后来又为什么激动,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

师:最后,同学们看,黑板上的给予树上还有几张卡片,小朋友愿意像金吉娅一样,拿下来看看吗?

指名上来读卡片。

师:如果咱们班同学也能像金吉娅一样,课余能主动地去认识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杨科等人,能主动地读读相应的文章,那今天叶老师来给大家上课,也就如愿以偿了。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于

篇11:给予树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尽量围绕“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中心展开,所有环节的设计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字词,自主质疑,个性化地理解,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具体的教学中,我从金吉娅入手直奔重点段,抓住一个关键词“沉默不语”,一个重点句,深刻体会出了金吉娅的美好品质。这是我尝试对教材大胆取舍,从中选取了能体现金吉娅美好品质的三个关键点,引导学生上下联系,通过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在学生理解、感悟和体验的过程中,发展了语文素养。

课文一开始,我抓住金吉娅给家人和陌生小女孩所送礼物的强烈反差,引发学生思考并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这也是触摸人物心灵的重点和关键问题。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了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思维有了方向,思维也就更加活跃,思考也会更加深入,理解也自然就更加深刻、富有个性了。随后抓重点词“沉默不语”——精选训练点,在训练中促进发展,实现个性阅读。既引导学生理解了词语,又学习了理解词语的方法,还透过神情想象了人物内心,体会了情感。从词入手,引导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读出词语背后的内容。落实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课标要求。最后运用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感情朗读,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这节课的教学,我还有很多不足,如抓重点句“可是……什么都没有。”的理解时,我意在挖掘学生的动情点,在体验中受到熏。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学生只是停留在文字浅层次的理解,缺乏感性认识。课后的反思中,我想到,抓住这一动情点,还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口、动脑、动心、诵读,联想、想象,凭借直观直觉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想象内心,才能全身心投入文本之中,走进作品的生命。如果能够创设情境,在引导学生从重点句入手的同时,就能帮助学生理解了金吉娅要送洋娃娃的原因,触摸到了她善良的心灵。

篇12:《给予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上了之后我有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

本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文体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对“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这四个词便有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本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情感主线,引领学生走进妈妈和金吉娅的精神世界。然后围绕学生找出的感受最深的句子,通过导语、图片、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由浅入深积极引导,召唤学生心中那份纯朴的人性,使学生受到浓郁的人文熏陶。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上一篇:五年级期末测试卷2份下一篇:班组长建设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