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

2024-04-14

新诗(共10篇)

篇1:新诗

梦得得新诗,梦得得新诗白居易,梦得得新诗的意思,梦得得新诗赏析 -白居易的诗

梦得得新诗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池上今宵风月凉,闲教少乐理霓裳。

集仙殿里新词到,便播笙歌作乐章。

篇2:新诗

谢虚中寄新诗

作者:齐己朝代:唐体裁:五律 旧友一千里,新诗五十篇。此文经大匠,不见已多年。

篇3:新诗学习“五步”法

第一步:读。读是通过文字材料获取信息的方法之一。面对一首诗, 我们要理解它, 首先就必须读。而且要会读、读会。怎样才能会读、读会呢?第一, 要读出正确的停顿, 例如席慕容的《乡愁》, 其停顿应是: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了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只有这样读, 即不读破词, 才能真正读出诗人悠长悠长的“乡愁”。

第二, 要读出诗的感情内涵, 注意不同的诗歌的不同的感情基调。基调高昂的诗要读的有气势, 犹如大浪东奔, 号呼千里。而基调低沉的诗, 一定要读的低悠绵长, 如山泉呜咽, 似溪水潺潺。例如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歌唱>, 就要读出决堤之水的爆发之势, 读出春草初生的生命力。而对于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 则要读出春雨润物的细腻, 海棠含露的娇羞。只有读准了诗的感情基调, 才能更好地去解读诗, 理解诗。

第二步:思。思是每一个有大脑的动物的“特权”。人作为高等动物, 思考更是他的“专利”。面对一首诗, 我们读了几遍, 也读出了感情、读出了句读, 但是否真正的理解, 那还要看“思”的程度。有的人读上一遍, 诗意便“水落石出”。而有的人读上十遍, 也只能“镜里看花”、“水中望月”, 模模糊糊, 朦朦胧胧。那如何才能很快将自己的思维与诗人的思维连起来呢 (即明晰诗人的意图) ?这就要用到联想、迁移、想象的思维方式。例如“月亮”, 在许多人的诗里, 都与离愁别绪有关, 如果我们在一首新诗里读到了“月亮”、“月光”, 那我们便可以根据素有的经验来推断:这首诗一定含有某中相思之愁。这就是联想, 迁移。

通过联想、迁移, 我们的大脑中会出现一幅幅与诗境相似的诗象, 经“蒙太奇”式的切割组合, 我们的大脑中便有了诗的意境。想象越丰富, 意境就越清晰, 理解就越容易。通过这样的方式, 我们就可以很快的把握诗的意象内容了。

第三步:联。即把自己从诗中获得的信息与诗人的写作时代、身世紧密结合起来。

任何一位诗人, 他所创作出来的诗, 都不是搜肠刮肚而来, 往往是碰到一种事物, 使诗人受到深深的触动, 这种触动和诗人长期的生活积累联系到一起, 把诗人酝酿已久的, 但还没有抓住要领的东西, 一下子照亮了, 触动了。于是便有了诗。

因此, 我们读诗时, 除了读、思之外, 我们还要“联”, 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 诗人的身世生平, 从而解读诗的意象。

第四步:品。茶品了, 才知其味;诗也只有品了, 才能知其“余香”。

通读了诗, 了解了诗人, 把握了诗的主题, 看似对诗的学习、欣赏已经完成, 其实这一工作才刚刚开始。读、思、联, 其实这只是品诗前的一个前奏罢了。正如品茶前的洗茶、煮水、蒸泡一样, 真正有味的还在后面。

品诗, 也要像吃茶一样, 一小口一小口的去“吃”, 去嚼, 去品。先抓诗的诗象, 再看诗的意象, 再通诗的主旨, 再论诗的写法, 再品诗的妙处。只有循序渐进, 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下去, 诗的甘味才能回肠荡气, 久转不绝。

第五步:论。即评诗, 就是将自己品诗的心得、方法, 以及对诗的评价, 形成文字性的东西, 拿来与人交流。

常言说“你一个苹果, 我一个苹果, 咱俩互换, 还是一个人一个苹果;但是, 你有一个观点, 我有一个观点, 咱俩交换, 每个人便有两个观点”。其实“论”诗, 也就是为了获得“两个观点”, 以期共乐, 共赏。

篇4:新诗

一、从结构上看,诗歌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大致相同,只有第一小节的第四句“我希望逢着”变成了末诗节同一位置的“我希望飘过”。回环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有了整体性,显得自足而圆满。这种结构在《再别康桥》中也是如此。这和古代的律诗、绝句讲究引议联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新诗一般分为若干个行数大致相当的诗节,而诗节的个数则视情感抒发的需要而定,这就扩展了诗的表达空间。

二、从句式上看,每一个诗行从意思上看并不是完整的。诗行字数的多少取决于新诗内在的节奏。《雨巷》往往整个诗节才表达出完整的一句话的含义。这样,每一个诗行的后面的词语就会得到一种强调和凸显。比如“撑着油纸伞,独自”中的“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中的“悠长”,“独自”一词能尽显抒情主人公的孤独愁苦之状,“悠长”一词则更著幽深不尽之貌。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诗行安排的秘密其实就是节奏的秘密。

三、从用字上看,新诗像古典诗歌一样,也很讲究炼字。《雨巷》一诗中炼字最为精妙之处当在于“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和“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两句,一个“近”,一个“尽”,细细品味,慢慢感受,渐觉情思悠悠,意味深长。她来得无声,走得无息,由“近”到“尽”,穷尽视线的无限拉长和一种渐渐模糊的消逝感,就像电影中有意慢放的特写镜头,让人心酸,令人感叹。

四、从意象上看,新诗的意象与古典意象之间有一定的血脉联系,但已明显有着自己的艺术旨趣。《雨巷》中的意象有油纸伞、姑娘、丁香、雨巷等,这四个意象之间构成一种凝聚式意象关系,一层一层,逐渐收拢。古人有诗“强登曹亭要远望,纸伞挚手不可操”,油纸伞的意象是早已有之的,有伞必因有雨,但《雨巷》的雨必不能太大,否则诗的整个凄迷、朦胧的意境定会遭到破坏。油纸伞的轻盈、秀美在娉娉婷婷的姑娘手上才能更美,“姑娘”是虚化的意象,是美的实体化,“丁香”是姑娘的特征,是愁怨的化身,“雨巷”则是“姑娘”所在的一种情境,是诗人感知的整体象征。对新诗意象的解读,不仅要注重其个体性,还要注重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五、从情感表达上看,侧重于情绪的一种即时性和暗示性。《雨巷》第一诗节“我希望逢着”到最后一诗节的“我希望飘过”中都有“希望”一词,可见诗中表达的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场景,虽美但并不落在实处。其实,《雨巷》全诗表达的只是一种诗人希望与失望相交织的即时性的情绪,不甘心如此却又不知如何摆脱。但这种情绪的表达不是直接的倾吐,而是深藏在意象的精心选择之下。施蛰存曾说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戴望舒的这首《雨巷》正是现代诗定义的一个绝好注脚。

以上五点是对《雨巷》形式和内容上呈现的艺术特征做出的初步整理,只有我们明白了新诗是什么,具有什么特征,才能在新诗教学中不出现问题,才能在根本上避免“教教材”“教教参”情况的出现,我们也才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更有效地完成新诗的教学任务。

我们再来看一下,关于新诗我们到底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只有“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和“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等等寥寥数语,与散文并提且主要针对中国古典诗歌。新诗没有被单列出来。课程标准缺少对新诗教学的原则性指导和要求,加之不是高考考查的内容,新诗的教学渐渐走向了随意、散乱甚至缺失。

既然缺少大方向的指导,我们无妨借助一下新诗的单元教学目标。在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单元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简单地说,学习新诗,一要反复朗读感受诗歌,二要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以理解诗歌。学习层级都属于基础性层级,只要我们对新诗有了整体的理解和感悟,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就容易落实,教学就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回到教材实例,《雨巷》的教学设计就不妨以“意象”为主问题点,串连起整个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并从中找到全诗所使用的重要意象,然后再分析意象所具有的独特含义,接着探讨各个意象之间的关联,最后再由意象自然地归纳出诗歌所表达出的情感,整个过程就会重心得以突出,脉络显得清晰,单元教学目标得到认真地落实。

教学设计当以教学目标为旨归,设计的路径会有多条,《雨巷》《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设计路径当有所区别,但要殊途同归。比如《雨巷》以意象为抓手,《再别康桥》当以表达的情感为抓手,《大堰河,我的保姆》当以“诗歌的语势与情感的力量”为抓手,着手点虽各不相同,但都能更好地理解新诗中情感的表达。方法为异,终点为同,只有更好地理解了新诗要教些什么,才能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当然,教师本身对新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层体悟更是一切教学的前提。所以,新诗教学的路途该是这样的:新诗有什么(把握艺术特征)——新诗教什么(明确教学任务)——新诗怎么教(寻找一个抓手)。三者之间,环环相扣,只有明确了此间的层递关系,新诗的教学才能回归到理性,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新诗的美,触碰到新诗的魂。

篇5:新诗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

作者:权德舆朝代:唐 晓开阊阖出丝言,共喜全才镇北门。职重油幢推上略,

荣兼革履见深恩。昔岁经过同二仲,登朝并命惭无用。

曲台分季奉斋祠,直笔系年陪侍从。芬芳鸡舌向南宫,

伏奏丹墀迹又同。公望数承黄纸诏,虚怀自号白云翁。

戎装躞蹀纷出祖,金印煌煌宠司武。时看介士阅犀渠,

每狎儒生冠章甫。晋祠汾水古并州,千骑双旌居上头。

新握兵符应感激,远缄诗句更风流。缁衣诸侯谅称美,

篇6:新诗

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

作者:崔峒朝代:唐体裁:七律 梅花岭里见新诗,感激情深过楚词。平子四愁今莫比,

休文八咏自同时。萍乡露冕真堪惜,凤沼鸣珂已讶迟。

篇7:小学新春新诗会

金子美玲 梦想篇诗歌会串词

主持人: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渐强音)

女:向着明亮那方 男:向着明亮那方。女: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男: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男:向着明亮那方 女:向着明亮那方 男: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女:夜里的飞虫啊。

女:向着明亮那方 全:向着明亮那方。

全:哪怕只有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住在都会的孩子们啊!

(金子美玲歌曲“向着明亮那方”中间串词:灌木丛中小草上的一片叶子,是多么弱小啊,但你伸直的腰板,依然渴望阳光的普照。“飞蛾扑火”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人,她明知会死亡,依然拼尽全力,点燃短暂的生命。)家长: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家长: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女学生:向着明亮那方 全:向着明亮那方。全:哪怕只有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家长:生活在新港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家长:生活在新教育阳光下的孩子们!

女:向着明亮那方 全:向着明亮那方。

全:哪怕只有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女:住在乡村的孩子们啊!男: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啊!

全体:住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孩子们啊!

师:一首向着明亮那方,让我们与这位年轻的童谣诗人相遇,开启了一段唯美的诗歌旅程。有人这样评价:她生活清贫,却有着高贵的心灵;她清新明澈的诗歌,微照的是对人及自然的感动之声。此刻,就让我们用最真诚地心,轻轻的呼唤出她的名字。(金子美玲 金子美玲 金子美玲)

金子美玲

(出示图片)

翻开金子美玲的诗集,透过一首首清新的小诗,我们似乎能触摸到她那颗金子般的童心,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伟大诗人的诗歌,去汲取力量。

主持词:

男:你觉得国王的宫殿美吗?

女:嗯,很美,我在童话故事里见过。女:那你觉得女王的衣裙漂亮吗? 男:很美,很漂亮。(美丽一万倍)

女:比全世界所有的

国王的宫殿加起来,还要美丽一万倍。

——那是繁星点点的夜空。

男:比全世界所有的

女王的衣裙加起来,还要美丽一万倍。

——那是清晨倒映水中的彩虹。

全:比繁星点缀的夜空

和清晨倒映水中的彩虹

全部加起来,还要美丽一万倍。

——那是天外的神的国度。主持人:神的国度是什么啊? 生

1、妈妈的怀抱 生

2、老师的关爱 生

3、美好的地方 生

4、知识的海洋 生

5、美好的愿望 „„

主持人:比繁星点缀的夜空

和清晨倒映水中的彩虹,以及天外的神的国度,全部加起来,还要美丽一万倍。

——那是二年级所有孩子明亮的眼睛,求知的欲望

善良的心灵

主持词:小鸟拥有翅膀,可以在天空只有在在的飞翔,铃铛摇晃起来,便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我可以唱歌,可以奔跑,我们都不一样,请欣赏: 《我和小鸟,还有铃铛》 我伸展双臂,也不能在天空飞翔,会飞的小鸟却不能像我,在地上快快地奔跑。

我摇晃身体,也摇不出好听的声响,会响的铃铛却不能像我,会唱好多好多的歌。

铃铛、小鸟、还有我,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家长送诗: 你伸展双臂,也不能在天空飞翔,会飞的小鸟却不能像你,在地上快快地奔跑。

你摇晃身体,也摇不出好听的声响,会响的铃铛却不能像你,会唱好多好多的歌。

(针对自己的孩子送给孩子贴切的话语)

铃铛、小鸟、还有你们,你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学生作品:

我和雄鹰,还有钟表 我挥动双臂,也不能在蓝天翱翔,展翅的雄鹰却不能像我,在大地自由的舞蹈。

我按停钟表

也拦不住时间的飞逝

转动不停的钟表却不能像我 保温没好的童年时代。

钟表,雄鹰,还有我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我和孔雀,还有书籍 我张开五指

也不能开出妖艳的屏,开屏的孔雀却不能像我,拥有美丽的心灵。

我拼命学习

也记不住所有知识

拥有许多知识的书籍却不能像我,有智慧的思想。

书籍,孔雀还有我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奇迹,都能书写自己的传奇故事,因为,我们都是最棒的!这一首首纯真的诗歌,这一首首触动心灵的诗歌,让我们充满了感动,充满了力量。此刻,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金子美玲的另外一首诗歌,《星星和蒲公英》,让我们一起感受她诗歌中散发的生命力

星星和蒲公英

蓝蓝的天空深不见底

星星就像海里的小石头,沉静着直到夜晚来临,白天的星星 我们用眼睛看不见。

干枯散落的蒲公英,默默躲在瓦缝里,直到春天来临,它那强健的根 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看不见它却在那里,有的东西我们看不见。

老师:

孩子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东西看不见,却存在着。学生1:空气 学生2:风 学生3

其实,世间还有好多事物我们看不见,但它却存在着。像每天陪伴在你身边的妈妈对你浓浓的关爱,课间和你玩耍的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这些都是看不见,却存在着。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熬不过等待的人是得不到幸福的。所以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学会等待,不要害怕别人看不见,只要你努力过,相信总有一个时刻,能让大家看见你的美丽!

主持人:读着她的诗,我们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纯洁,主持人:念着她的诗,我们的脑海里也闪烁着同样的问题,主持人:诵着她的诗,我们领略到她那特别的发现。主持人:回味着她的诗,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主持人:走在这条晨诵之路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沿途美丽的风景,而且在这条路的尽头一定会有美好的东西等待着我们。

齐诵诗歌《这条路》 这条路

女:这条路的尽头

会有大片的森林吧? 男:大片的森林

主持人:孤单的朴树啊,合:孤单的朴树啊,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女:这条路的尽头,会有广阔的大海吧? 男:广阔的大海

女:荷塘里的青蛙啊,合:荷塘里的青蛙啊,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女:这条路的尽头,会有繁华的都市吧?

男:繁华的都市 繁华的都市 女主持人:寂寞的稻草人啊,合:寂寞的稻草人啊,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男:这条路的尽头,女:一定会有什么吧? 合:大伙儿一块儿去吧,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新诗会年级串词:七七:一丛迎春花在春阳中驻足,掀开了春天的日记。老师:一支野茎在细风中张望,拉响了春天的短篇。七七: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老师:亲爱的孩子们 合:大家上午好。

老师:迎着和煦的春天,我们迎来了新港第一届新春新诗会。老师:在这个美丽的早晨,让我们用诗歌唤醒黎明

七七:在这个美丽的早晨,让我们用诗歌吻醒我们自己 老师:诗歌,像清澈的泉水从心中涌出 七七:诗歌,像涌出的泉水在心中流淌 老师:泉水滋润幼苗 七七:诗歌瑞泽生命

合:二年级金子美玲诗歌会现在开始

七七:首先请欣赏二年级1、2、3班带来金子美玲梦想篇。

七七:这条路的尽头,会有大片的森林、广阔的大海,繁华的都市。老师:这条路的尽头,还会有宽敞的教室,知识的海洋,美好的希望。七七: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二年4、5、6班带来的金子美玲感怀篇

老师:一花一世界,七七:一草一天堂。

老师:金子美玲笔下对大自然的特殊情愫,七七:对宇宙万物的情有独钟,合:无不让每个人感动。

老师:在他的诗中,孩子们的心变得柔软了,情变得真切了。七七:请欣赏二年级7、8、9班带来金子美玲自然篇。

老师:经历了金子美玲的诗歌之旅 老师:诗歌和我们的生命相互编制

老师:你们在整体的感知中,在浪漫的辨析中,在自由的仿写中。七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心灵,激发了我们丰富的想象。

老师:在诗歌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可爱的心灵,自由的童心。七七:在诗歌中,我们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篇8:新诗——《雨巷》诵读教学

师:上课, 同学们好!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戴望舒的《雨巷》。《雨巷》是诗人的成名之作, 因为这首诗, 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同时这首诗也被奉为新诗中的经典。那么, 这首诗的魅力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打着油纸伞, 走近戴望舒, 走进雨巷, 领略一下《雨巷》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自由诵读诗歌, 谈谈读后的感受。

生:感受到忧伤、伤感、哀伤……失落和惆怅。

三、内容分析

师:老师也有同样忧伤、惆怅、迷惘的感受, 带着这种感受, 我们再一起诵读一下诗歌, 老师大声诵读, 同学们可以小声诵读, 也可以闭上眼睛, 静静地听。同时思考一下, 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让我们感到如此惆怅失落?

师:诗歌诵读完了, 大家能看出诗的内容是什么吗?

生:这首诗好像写了一名男子希望在巷子里遇上他的心上人, 但是, 最终还是与他的心上人擦肩而过。

生:这首诗虽然写得很凄苦, 但感觉很优美, 尤其是那个丁香般的姑娘, 美丽而不可及, 令人伤感。

生:这首诗写“我”在苦苦地追寻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梦幻般的事物。

师:有些笼统, 大家能否具体地概括一下诗歌的内容呢?提示:可以依据诗节的顺序, 再加上丰富的想象。

师: (点拨) 学习诗歌, 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想象, 通过想象填补诗歌的空白, 从而较全面地把握诗歌。

生:诗一开篇, 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雨季小巷的图景:小巷曲折而悠长, 天空阴沉沉的,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小巷里空荡荡的, 只有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 透露出孤寂和苦闷之情。他希望碰上一个丁香一样姑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这样一个宛如丁香魂魄所化的“姑娘”, 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她终于向诗人走近了, 可是, 她却没有向诗人打招呼, 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 然后, 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去了!当她从诗人身边飘过去的时候, 诗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脸的凄婉迷茫。诗人目送着“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渐行渐远, 等到姑娘走过“颓圮的篱墙”, 终于消失在雨巷的尽头。这时只剩诗人一个人呆立在雨巷中, 独自彷徨, 苦闷、哀怨而又无奈, 脑海中似乎还有着姑娘的颜色与芬芳, 在彷徨中还期待着哪怕姑娘能够从身旁飘过, 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

师:想象可以填补诗歌的空白, 是鉴赏诗歌的重要的方法。

师:通过你的解读, 我们知道了《雨巷》的忧伤, 知道了作者的无奈。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忧伤无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 或许会有些启发。 (显示:戴望舒 (1905—1950) 浙江杭县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曾与施蛰存、刘呐鸥等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大革命失败后, 他遭通缉避难江苏松江, 虽精神彷徨迷惘, 但不甘消沉, 仍执著地探求真理。避难期间结识了施蛰存的妹妹, 诗人心里又暗生爱意, 但终以失败告终。) 《雨巷》就是在如此心境下创作的。

四、情感分析

师:大革命的失败, 自身的逃难, 情感上的失意, 难免会产生一种忧伤、迷惘和苦闷的情感。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这种凄美哀伤的情感的?

生:我, 姑娘, 雨巷……

师:我们分析几个典型意象:我, 姑娘, 雨巷。

师:在描写这些意象时, 作者使用了哪些典型的词语?

生:诗人在描写“我”时, 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生:在描写“姑娘”时, 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生:在描写雨巷时, 用了“悠长”“颓圮”“寂寥”两个词, 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师:除此之外, 还运用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意象“丁香”“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忧愁”……那么, 丁香是什么?

生:谈论…… (显示: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煜《洗溪沙》

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 花白色或紫色。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丁香花虽美, 但容易凋谢。所以, 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师:在古诗词中, 诗人往往以丁香喻愁。所以, 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师:诗中, 丁香一样的姑娘也与诗人擦肩而过。

师:这些意象具有典型的伤感色彩, 请一位同学诵读一下诗歌, 能否根据我们的分析诵读出伤感苦闷又无奈的感情。 (配乐诵读)

师:读得太精彩了, 简直是戴望舒的知音啊!

师:大家也产生了“读”的欲望吧, 请大家在音乐声中忘情陶醉地诵读吧。

五、主题分析

师:现代诗歌中的意象除了表达强烈的情感以外, 还往往具有象征意义, 现在请同学们展开联想, 诗中的“雨巷”“我“和“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什么?

生:“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生:“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 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生:“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生:“我”代表了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生:“我”代表了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生:“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 这是一首爱情诗, 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生:“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生:“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生:“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 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师:请同学们以这三个意象为依托, 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组合概括三者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归纳诗歌的主题。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生: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 找不到出路, 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生: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生:……

师: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 诗歌的鉴赏就是我们读者再创造的过程。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因此, 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我认为这样理解更合理一些。

当然, 把丁香一般的姑娘理解成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也未尝不可。每位同学的心中都有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但她不是彳亍在悠长的雨巷, 而是行走在亮丽的教室, 美丽的校园, 宽广的蓝天下。

师:同学们, 一位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静默地远了, 远了, 一条寂寥又颓圮的雨巷留在我们心里, 一位诗坛上的“雨巷诗人”诞生了。让我们在朦胧的忧伤中再次一起赏读《雨巷》, 体悟作者忧伤哀怨。 (配乐诵读)

六、结语

师:同学们, 丁香一样的姑娘离作者远去了, 但愿我们在人生中能够遇到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下课!同学们再见!

篇9:古诗与新诗

不能责怪这位同志对新诗有偏见,其实他的话不无道理。不仅诗,一切艺术作品都一样,读者的喜爱不喜爱,完全决定于有味与无味。

以胡云翼编选的《唐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例,这里面有多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啊!如温庭筠的《忆江南》“梳洗罢”,李的《南乡子》“乘彩舫”,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且不说李煜、李清照、苏轼、辛弃疾诸大家的那些力作。这些词的共同特点是状景画意清晰,写人情态百出。它们各以其抒情的深切,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凝炼,韵律的优美和谐而新人耳目,沁人心脾。

自然,应加说明,也绝不是古诗就一概都有味。其实,现在人人共赏的古典诗歌,乃是时间老人在古代诗歌的汪洋大海里为后人寻获的珍珠。如果你有耐心读完卷帙浩繁的《全唐诗》,那么你将发现,作为古诗的黄金时代的唐代诗歌,其脍炙人口之作也是如同沙里淘金,不是俯拾皆是的。因此,如果把经过千多年选了又选的古典诗歌的‘尖子”,与只有六十多年的新诗的‘大面积”比高低,显然有失公允;或者简直可以说它们之间没有对等的可比性。

然而,我们可不可以从这些禁得住时间检验的古典诗歌里得到启发,使新诗能尽快摆脱平直浅露的现状,使人能读之津津有味呢?完全应该这样。要言之,古典诗歌的艺术力量,主要来自抒情味浓,来自对生活的真有所闻、实有所感,来自它艺术表现上的意境美、凝炼美和音乐美。而这些,正是时下新诗中一些平庸之作所缺少的。

这里,我之所以要特别指明新诗中的一些平庸之作,因为新诗不是全都不可读。其实,只要不是怀有成见,只要肯化些沙里淘金的工夫,新诗中同样有短小精美之作。且随手摘抄下面这首题为《回赠》(组诗《海浪溅湿的诗笺》之一,作者汤世杰,载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人民日报》)的小诗:

迎接曙光月色,

海用妩媚的笑;

回答狂风骤雨,

海以骇浪惊涛。

是的,海呀——

告訴那些小小的溪流吧:

不要廉价地出售歌声,

不要没日没夜地喧闹……

这不是写得很有水平吗?第一,它有深切的寄意;第二,它的形象既清新又饱和着感情;第三,它的语言也凝炼优美。虽然作者是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但我却觉得近年来一些闪烁着生活的露珠的晶莹有味之作,多半乃出自活跃在生活第一线的无名小辈之手。

篇10:新诗(1927——1937)

中国一直是一个诗的国度,传统诗歌为格律诗,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出现了与格律诗歌不同的诗歌,称之为新诗。上一个十年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诗、自由诗以及新月派所出现的新格律诗。早期新月派提出节奏美、建筑美和画面美。代表作有闻一多的《死水》,他们特别强调每一句话要出现的画面与色彩,注重二者所构成的和谐美。

第二个十年最重要的是在新诗浪漫主义与新月派、左翼诗歌之外出现了“现代派诗歌”,这是本章重点,代表诗人是戴望舒,作品少且艺术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1、以殷夫、蒲风为代表的革命现实主义诗歌(又称为“普罗诗歌”)

2、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浪漫主义诗歌

3、以戴望舒、“汉园三诗人”为代表的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

中国诗歌会

成立于1932年9月,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鈞等,办有刊物《新诗歌》。属于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针对新月派和现代诗派而成立的,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1937年4月解体。诗歌会的诗歌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新世纪的意识的立场上去把握与反映现实,也即实现诗的意识形态化;二是要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的格调,我们自己也成为大众中的一个。(穆木天《新诗歌》发刊词)他们的创作特点:

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社会主题。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臧克家

出身于农村破落的封建家庭,对农民生活有较多的了解,使他成为30年代以诗会议农村生活,描写农民苦难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创作上,他得到了闻一多的帮助和鼓励,由于他喜爱古典诗歌和民歌,又受益于新诗,在艺术上显示出朴实、真切、含蓄、凝炼的特点。

第一部诗集《烙印》是臧克家最具影响的作品。

臧克家的诗歌以其对农民生活执着的关注和诗中散发出来的浓厚的泥土气息,在20诗集中国诗坛享有“农民诗人”、“泥土是人”的赞誉,对于扭转30年代中国诗坛萎靡、浮躁的诗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

在艺术方面臧克家的诗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术构思上,有的是人是把情绪往外铺张,臧克家则是往紧里收缩,力求凝炼、集中、精辟。

我用一直淡漠笔 速写乡村 一笔自然的风景 一笔农民生活的缩影 有愁苦,有悲愤,有希望,有新生,我给了它一个或栩栩的生命 连带着我湛深的感情。

——臧克家《泥土的歌·序句》

《村夜》 太阳刚落

大人用恐怖的故事把孩子关进了被窝(那个小心,正梦想着 外面朦胧的树影和无边的明月)

《三代》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葬埋再捻小了灯

强撑住万斤的眼皮 把心和耳朵连起 机警的听狗的动静

臧克家在三十年代中国诗坛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表现内容看,他的诗接近于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创作,但没有了他们那种宣泄式的歌唱;

从语言的精炼和诗形的整齐看,又接近于新月派的诗,但明显摆脱了形式主义的倾向

现代派诗歌

三十年代的诗歌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的(吸收了象征派的象征手法,去掉了新月派的音乐美,吸收其抒写苦闷、哀叹和意境创造的特点)。现代派的代表人物有戴望舒、何其芳、施蛰存、废名等

1932年,施蛰存创办《现代》:《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的现代诗形。

现代派诗歌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纯诗的艺术馆,他们主张写纯然的现代诗。

其次是病态心灵和虚无的观念,写出了中国现代诗人深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挣扎的无奈与哀伤,对人的孤独、感伤、异化、丑恶的复杂表现,以及对繁复意象所产生的朦胧性的追求。三是诗艺的突破与创新。艺术上以象征主义为中心,努力追求象征派的形式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完美结合,突破了新格律诗的局限,使新诗真正进入了现代自由诗的发展阶段

四是对诗的散文化追求。

现代派诗歌在中外诗歌艺术的融汇点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是个美学。

卞之琳

属于后期新月派诗人,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卞之琳的诗歌是他人生体验与陈思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同意,在技巧上,融汇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按时,构成了隐晦的艺术世界;诗歌讲求格律形式,用韵追求复杂,诗体形式繁复。

《鱼化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熔化于谁都线条 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他所呈现的很多东西是我们能够察觉到的,但是又不是那么清晰。

《无题三》

我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的踩踩 不带路上的尘土来早她

卞之琳原受新月派的影响,但其很快就走向了现代诗风

戴望舒

早期诗歌创作是忠于自我,后期创作是忠于自我和人民的结合,具有革命的进步性,其诗歌体现了20—40年代的历史风云,也包含着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记载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道路。

他的诗歌多写爱情苦闷和个人忧郁;苦闷的孤独者和飘忽的少女是他诗歌中重要形象;忧郁感伤的情绪是主要的精神状态;诗歌忧伤的律动中适中徘徊着一个寻梦者倔强的灵魂。

特点:对个人忧郁与爱情苦闷的书写 音韵美、散文美、戴望舒的诗歌中多种手法的运用也是重要特点。如痛感、比喻、顶针、拟人、象征、重叠等

戴望舒的诗,是近年来新诗坛的尤物。凡读过他的诗的人,都能感到一种非凡的魅惑。这魅惑,不是文字的,也不是音节的,而是一种诗的情绪的魅惑。

——施蛰存

散文(1927-1937)

第二个十年的散文创作在第一个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和二十年代相比,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呈现形式

政治化的分野。这是三十年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后,受政治形势的影响,30年代的散文创作派系,通常都以政治倾向来划分,即属于左翼作家的散文;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散文;以及政治态度比较超越的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散文等。

文体意识比以前大大增强。这是三十年代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不同创作风格的追求在更大程度上还体现为对散文的社会功能和文体要求的不同理解,30年代的散文并没有因为政治化合诸多论争而走向危机,相反,却因为多方面的艺术探求而获得了生机,杂文、小品文和抒情性散文都有各自长足的发展。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它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毛泽东 一般情况下,我们称鲁迅最后在上海的十年的生活和创作为鲁迅后期的生活和创作。1926年三一八惨案之后,鲁迅因为支持进步学生的正义斗争收到北洋军阀的通缉而离开北京。

他与许广平的爱情是广受质疑的,他自己曾在《两地书·序言》中就说到“环绕我们的**也可谓不少了,在不断地挣扎中,相助的也有,下石的也有,笑骂诬蔑的也由,但我们紧咬了牙关,却也已经挣扎着生活了六七年。”鲁迅的杂文精神在他日后的杂文《死》中有所体现,即“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也不宽恕”。

阅读林语堂所做《鲁迅之死》

鲁迅在生命最后十年,他开始逐渐向新“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从进化论最终走到了阶级论,实现了从彻底的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但是他始终是中国近代革命以来的最激进的民主斗士,须臾没有离开五四那个巨大的精神尸体,他的战斗始终 原因如下: 1.中国社会的现实变动,对鲁迅原来所持有的进化论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冲击。2.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证,促使鲁迅系统地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文艺论著。

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925年,他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出版之后,鲁迅的主要精力就倾注在了杂文方面,鲁迅的杂文都是编年出版的。

杂文这种问题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中国现代杂文却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个名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是鲁迅独创的新文体

鲁迅杂文的分期:

鲁迅的杂文最早可以追随到日本留学是用文言写的《文化偏至论》等长篇论文,这是他开始形成自己文章路数的关键时期,他后来所挂心的问题和运用的手法已经多有展露。

1918年,和《狂人日记》同时,鲁迅在《新青年》随感录和栏用现代白话文正式开始杂文创作。

1.前期。(1918-1925)

从1918年鲁迅《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开始,到1925年“女师大风潮”发生之前属于鲁迅杂文创作的前期,这一时期的杂文大都收入《热风》、《坟》两个杂文集中。特点是:还带着无私初期热忱健朗的特点,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影响,偏重于探究文化思想和社会现象的本质问题,是对民主和科学、个性自由解放的大声疾呼,没有很具体的人与事件的针对性,却能够就一些分散的题材解剖或者针砭带有高度普遍性的思想观念。代表作如《我之节烈观》。这一时期在艺术上已经

2.发展期(1925-1927)

作品多数收在《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两个杂文集中。这一时期,鲁迅开始在原有的姿态上,建立起为现在抗争的姿态,这一时期,由北京到厦门到广州,最后定居于上海,生活动荡,思想也极为复杂。先是因为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和现代评论拍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之流决裂,又在号称革命的策源地的广州看到国民党疯狂屠杀共产党和进步青年,中国社会现实斗争激化的过程中,他变成了一个真正挣了眼看时事的正直而勇猛的精神斗士。这医师亲的笔下开始出现具有高度典型意义和象征意义的类型形象,形式多样化,笔法具有参差变化。3.成熟期(1930-1934)

到上海之后鲁迅遭到了“太阳社”、“创造社”等的攻击。这一时期杂文集主要有《而已集》、《三闲集》等

特点:炫彩广泛、内容丰富、视点集中、几乎参与了同当时社会各种任务的思想交锋,从而也把社会思想的百态反映在了自己的杂文创作中。

4、后期(1934-1936)

这一时期主要收录在《且介亭文集》 特点历史感强

鲁迅杂文主要的思想内容。

1、抨击时弊。如《友邦惊诧论》

2、关注农民、妇女和儿童的命运

这些人出自中国式的奴役关系的最底层,命运最悲惨,也是最无力述说的一群人。鲁迅对他们的处境给予了深厚的同情。

3、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无情解剖

鲁迅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主要着眼于他们的源于传统的奴隶性。知识分子所代表的的是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民族的启蒙者,分析知识分子的心理就是鉴别民族的灵魂,目的是促其最后的觉悟。

4、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对于这种关系的思考终其鲁迅的一生也未尝间断。著名的《拿来主义》就是这种思考宣言式的总结,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是在抱着为民族寻找出路的苦心来创作杂文的。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教材(P291)

1、具有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这是他最显著的特色。

2、切近现实人生。具体的只会使得鲁迅得以推开种种障碍眼目的悬浮性观念、名词、学说、主义、口号等,而深深地扎根于生活大地,成为了现代中国的卓越而忠实的代言人。

3、形象的类型化,鲁迅杂文的美学价值和无可争辩的文学性,就在于他塑造了一些列“个”与“类”统一的中国“社会相”类型形象。

4、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他的语言是自由无拘,具有创造力。口语与文言,长句与短句,散文与骈文相互交错,声情并茂,同时还夹杂着大量的饭规范语言。

5、体裁形式的多样化。

鲁迅的杂文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现代中国人痛苦的人手挣扎于热情的寻求创造相交织的心灵轨迹,称得上是经纬现代中国人思想生活的大典。和其他作家相比,鲁迅的杂文比较能够注重文章的内涵,能够遵从个体心灵的召唤。

《故事新编》

是鲁迅的第三本小说集,在取材和写法上不同于呐喊与彷徨,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在1936年出版时,鲁迅曾在《序言》中回顾了它的成书过程。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运用强大的艺术创造力和活跃的想象力,打破了他在《呐喊》、《彷徨》中为中国现代小说所建立的规范,有意识地在这部作品中系统地整理了他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思考。艺术特色:

一、融今人今事于历史故事中,以达到社会批判的目的。

二、将古人写活。在《故事新编》中庄严与荒诞的两种色彩

四、风格从容、充裕、幽默与洒脱

林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和发明家,曾获得三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的文学主张主要就是幽默和闲适。

林语堂和潘光旦、李青崖、邵洵美、章克彪创办《论语》 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单、隽永、甘美,要求作品具有灵性、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格小品散文流派“论语派”

论语派拥有三个刊物《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代表人物是林语堂和周作人。主张保持冷静而超远的旁观者态度。

论语派提倡的无所为的幽默小品文,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实际上起了麻痹人民群众,导致青年逃避现实斗争的不良作用。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阵营发起了围攻。

30年代是林语堂散文创作的高峰期,散文题材非常庞杂,几乎无所不谈,他西学和国学弟子非常深厚。他把谈话艺术引进散文创作,幽默从容睿智,行文轻松自然,从另一方面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

代表作《吾国与吾民》呈现他对中国国民性的思考。林语堂在该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丑陋的中国人》

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自斗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的太久,思想和批判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都难跳出酱缸的范畴。——柏杨 他的另一部小说《河殇》仍未解禁。

《生活的艺术》(1937)

林语堂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工人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不想发表客观的意见„„(序言)

《京华烟云》

这个是林语堂写的长篇小说《Moment in Peking》,前面的献词为: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于奸倭抗日人。与《风声鹤唳》、《朱门》合称林语堂三部曲。

周作人 周作人是论语派实际上的精神领袖。他和林语堂一样,都是现代散文闲话一派的宗师。这一时期出版的杂文集有《看云集》、《书房一角》。人生态度明显走向了消极,1934年发表《五十自寿诗》之后,已经彻底地从早期的新文化运动的战士蜕变为一名隐士,作品总体倾向消极避世。丰子恺

开明派大都是上海立达学院的同事,30年代又聚集在开明书店周围,代表作家又丰子恺、夏绵尊、叶圣陶等人,他们都是积极的人生派,热切的爱国者,讲求品格、气节和操守。

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大致分为四类:

探究人生和自然的奥秘,带有玄思的色彩 描写儿童的情趣 回忆自己的创作力撑 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细小片段

丰子恺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是典型的的随笔体散文。抗战前,丰子恺的作品转而接触社会,开始写社会的苦难。

何其芳

她的散文常采用“独语”的调式,爱在黄昏的灯光下吟哦孤独与寂寞,探索内心的矛盾冲突。这种独语又多表现为一种感觉结构,并浸透着感觉汁液的朦胧的意象拼贴组合,组成魅力的心灵感验世界,所写散文意象扑朔迷离,想象奇特,诗情洋溢。

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我企图以很少的文字创造出一种情调:忧世叙述着一个可以引起许多想象的小故事,有时是一阵伴着深思的情感波动。典型作品《黄昏》

《画梦录》

1、追求纯粹的糅合、纯粹的美丽。

2、善于运用绚丽精致的语言、繁复优美的意象、奇特的想象、轻灵的毙掉,来委婉地传达内心的复杂情愫,事情洋溢,而文字充满了纤弱的感情和雾般的朦胧。

上一篇:只不过又是一个黄昏散文下一篇:要想养生切莫待老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