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

2024-07-12

国家利益(精选6篇)

篇1: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烟草营销管理中心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XXXXXXXXXXX.前些天,在和一个退休职工的聊天中,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年轻人啊,你们可是赶上了烟草行业发展的好时代啊,现在国家局正在大力‘提倡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我坚信只要我们切实把握好‘两个利益至上’价值观,烟草行业的明天就会更加美好,我们这些退休职工也可以心安理得的安度晚年啦!”是啊!应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行业像烟草行业一样,自从诞生以来就倍受争议,烟草行业以其特殊性承担起了沉重的社会责任。特别是烟草专卖制度确立的那一天起,烟草人就成为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守护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就成为烟草人生命的全部。山雨欲来风满楼!正是在风云际会的今天,国家局为了做精、做大、做强中国烟草,审时度势,提出了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的共同价值观。我认为,维护了国家利益,就是奠定了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维护了消费者利益,一句话,得消费者得天下!维护国家利益是我们烟草专卖法的立法宗旨,是我们烟草人在新的形势下的指路明灯!她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那就一切要以国家利益的大局为重!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只有维护了国家利益,烟草行业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维护了消费者利益,就能够鼎定天下。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决战终端市场时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工作中,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烟草专卖了,烟草公司可发财了,烟草公司的`职工太‘牛’了”。面对这些,我们烟草人总是坦然一笑,一般人很难理解我们烟草职工为了维护烟草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和烟农利益付出了多少。甚至有人说,烟草公司是一个清闲的单位,坐在那里数钱就可以了。对这样的人,我想请问,面对成千上万户的零售户要检查管理,面对上万户的烟农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督促和指导,难道这样是清闲吗?要冒着被违法分子伤害的危险,清缴假烟、私烟,难道这也是清闲吗?在寂寞寒冷的深夜里,我们在街头、在路旁、在山地守点,去查处那些贩运假烟、私烟的车辆和窝点,难道这还是清闲吗?有的职工家人有病,却不能守在他们身边,哪怕是一句安慰的话和一点点体贴的照顾,他们都不能做到;有的甚至是父母病危,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说上最后一句话。带病上班,带伤工作更是家常便饭。他们都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烟草市场的纯净和安宁,为了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不受侵犯!作为烟草业的守护神,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他们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当受到委屈的时候,他们总是将泪水咽到肚子里,当他们面对客户的无理指责和蛮横对待时,他们什么都不说,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代表的是国家利益,每收回一分钱,就是为国库充盈做了一份贡献。他们严于律已,他们秉公执法,面对违法分子的拉拢和威胁,他们挺起胸膛,义正辞严,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筑起坚固的防线,带给广大消费者的就是放心和公平。他们乐于奉献,他们英勇顽强。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他们的苦和累,就没有烟草市场的纯净和安宁,就没有消费者对烟草行业的信任。作为消费者,当您悠然点起一支香烟的时候,您会想到,我们烟草人为您做了多少吗?我是一名烟草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职业,在我的心中将永远会有一个深深的情结,我不会忘记,我们曾经为了国家利益奋斗过,我们曾经为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付出过。不管人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中国烟草事业的大厦都有我们的一砖一瓦,国家利益的海洋中都有我们的一点一滴。作为烟草人,我有一个希望,希望烟草行业的每一分税收都能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作为烟草人,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祖国大地的烟草市场象天空一样纯净,广大烟民再不受假冒伪劣的侵扰。朋友们,让你、让我、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牢固树立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观,立足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用青春和热血谱写XX烟草事业的辉煌!谢谢大家!

《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

篇2:国家利益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国际关系的含义,国际关系的内容,国际关系的形式,国际交往的主要方式,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明确我国在国家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能够列举当前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联系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的重大政治经济活动的实际,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知识。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国际重大的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其本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正确认识中美、中日等国家关系,树立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增强国家力量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

国家利益为什么及如何决定国际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分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国际和我国的重大事件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中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它们之间必然发生广泛而复杂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以什么为原则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呢?下面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二、进行新课

(一)国际交往剪影

国际社会的交往是广泛而复杂的,我选取了一部分照片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国际交往。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一组照片,第一幅为2001年的APEC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身穿唐装的所拍的合照,从这个时候起,我们的唐装就在全世界流行起来。第二幅为20国集团在伦敦举行的峰会。第三幅为世博会中国馆,这是各国人民都很喜欢的场馆哦!大家应该都很想去世博会参观一下吧,这可是难得的盛会哦!有打算去世博会的同学请举手!第四幅为天安舰残骸。天安号事件是朝韩关系紧张的一个顶峰。第五幅为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第六幅为巴以冲突。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一“以上图片反应了国际交往的哪些内容?国家间交往的内容和形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略)

师:国家间交往的内容有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军事交往。第一、四幅为政治交往,二幅为经济交往,四幅为文化和经济交往,五、六幅为军事交往。国家交往形式有合作、竞争、冲突。

问题二“你能列举出国际关系的其它材料吗”学生回答略。

(二)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在我们对国家交往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来看一下究竟什么是国际关系。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之间如美中关系,国际组织之间如联合国与奥运会,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如中国与奥运会。

2、在前面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国际关系的内容包括:政治关系(最活跃最重要)、经济关系(最基本)、文化关系、军事关系、宗教关系等。(讲解图片中所代表的国际关系)

3、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它包括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关系。其中竞争、合作、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探究活动二: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那国家之间出现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展示中法关系变化的视频材料,深度分析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及其表现。)

视频内容介绍: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1日在伦敦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就中法双边关系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强调全面恢复中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都知道,在最近这两年,我们与法国之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有很多伤害到两国人民的感情。接下来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两年来中法两国之间的一些重大事件。

2008年4月7日,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遭遇干扰。4月21日,巴黎市议会通过决议,授予**“巴黎荣誉市民”称号。2008年6月,萨科齐表态将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会见**。8月8日,萨科齐出席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

2008年11月,萨科齐高调宣布将于中欧领导人会晤后会见**,中方随即宣布推迟第11次中欧峰会。12月6日,萨科齐执意以欧盟轮值主席国元首身份在波兰会见**。2009年1月27日至2月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4国和欧盟总部,行程中没有法国,媒体称为“环法之行”。随后,中国商务部部长率团进行“环法采购”,签下巨额订单。

2009年春节,萨科齐通过当地华文媒体向旅法华人拜年,并写下“法中友谊万岁”。中国驻法使馆随即与法国参议院联合举办纪念中法建交45周年图片展。

2009年2月10日,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高调访华,试图修补中法关系。4月1日,中法两国外交部发表新闻公报,双方重申高度重视中法关系,法方拒绝支持藏独。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G20峰会期间会见了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问题:

问题一:中法关系跌宕起伏,你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吗?如何表现的呢?(教师提问学生并总结。)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国际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法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中法之间在西藏问题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分歧是中法之间冲突的根源,而中法之间经济贸易的共同利益,又迫使萨科奇不得不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因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分歧、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

问题二:萨科奇的行为都是正义的吗?主权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教师提问学生并总结)师:萨科奇高调接见**的行为是错误的,西藏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涉及到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萨科奇的行为损害了我国的核心利益,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理应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主权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补充一下,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利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层次上划分,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

一是主权利益,即涉及国家的独立、生存和安全的利益,这是国家最基本的利益;

二是发展利益,即发展国内经济和加强对外的政治、经济等联系,增强对外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等;

三是参与的利益,即塑造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增强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

因此,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是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

从领域上划分,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文化、安全等诸领域。

国家利益的内容是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阶级性质的国家和不同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家利益的内容和目标有所不同。

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政策,如独立自主政策、对外合作政策、结盟政策、军备政策、战争政策等等。每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执行过程,就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说,国家利益在对外政策实施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正如我国在台湾问题上所一贯坚持的政策,解决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不容许外国干涉,我们不希望外国干涉,也不怕外国干涉。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也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名言,“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三)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大家都知道,二战时期,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并爆发了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着,中日之间由冰冻——融冰——暖春之旅的变化过程,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组材料:

2001年以来,小泉首相每年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进入“冰冻状态” 2006年10月8日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

2007年4月10日至13日,温家宝时隔7年之后首次访问日本,此行称为“融冰之旅”。2007年12月27日福田康夫访华,此行因此被誉为“迎春之旅”。2008年5月6日胡锦涛访日,此行称为“暖春之旅” 问题:

(1)从中日关系中,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还有哪些?(学生回答略)

师:国际关系还受国家性质、国家力量和外交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际关系瞬息万变,这不仅仅是国家利益来决定的,国家力量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具体表现:

①国家力量的大小强弱,影响着国家之间是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还是妥协、退让、冲突、对抗的关系。

②国家力量的变化,往往引起原来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③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别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如美苏关系

国家力量亦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是决定因素。

我们必须认识到捍卫国家利益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后盾——国家力量!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中国得到的血的教训。

(2)中日关系是不是一成不变呢?为什么?国际关系复杂多变,难道国际关系就没有规律可循吗?(教师提问学生并总结。)

师:国际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会导致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必然使原来的国家关系产生相应的变化。国际关系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但国际关系再怎么变化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只要紧紧抓住国家利益这个中心,就能寻求国际关系变化的足迹。

(四)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探究活动三:观看视频—中美贸易战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中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贸易战,并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的汇率,这使得我国的外贸形势越来越严峻。那么,同学们在看完这段视频之后,请回答以下的问题。

(1)中美之间的问题仅仅是经济利益的问题吗?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呢?

(教师提问学生并总结)师:中美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主权问题、民族感情问题等各种问题。国家利益的内容包括: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2)我们为什么要坚定的维护国家利益呢?(教师提问学生并总结)师:同学们可以根据书上的内容,总结一下。我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因有: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根本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3)我国在维护国家利益时应注意些什么?(教师提问学生并总结)师:我国必须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但也要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要发展增强国家力量。这是我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

(4)请大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师:①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努力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③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④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

课堂活动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坚定地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这不仅能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采。请大家认真研读邓小平关于维护国家利益的精辟论断,互相讨论,选出你最欣赏的一条,并深度分析其理论依据。(教师提问学生并总结。)师:让我们齐声朗读邓小平的精辟论断和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感悟我国的外交艺术。生:(齐声朗读)“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中国人吓不倒,也不怕制裁,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我们的内政。” 生:(齐声朗读)“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国际关系的知识,包括什么是国际关系,其内容,形式,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力量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等知识。国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中国处在一个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时期,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社会中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我们中学生必须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希望大家下课之后能够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这个问题。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四、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5年1月6日,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会议中心开幕,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特别会议的议题主要包括:协商建立地区性预防机制,加强区域信息交流,以预防未来类似悲剧的发生等。这次特别会议能够举行的政治学道理是()

A、国家力量是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 B、国家性质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存在

2、中国政府多次声明,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这是因为

()

①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②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等基本权利

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他国内政是主权国家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

④平等协商是国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A.① ②

B.② ③

C.① ③

D.② ④

3、小布什上台之初,曾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而今又把中美关系定性为“建设性合作关系”。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转变和调整表明

()A、美国政府对我国奉行遏制加接触的基本战略已改变 B、国家利益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 C、中美关系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D、中美之间的基本矛盾和分歧已得到解决 2004年11月2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军向记者透露:经过长期的准备,我国多项航天工程下蓄势待发,“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在明年秋季进行“大考”。二名航天员将进行5天的“太空旅行”;“嫦娥一号”第一期目标是要在2007年实现绕月飞行,目前方案设计阶段已进入尾声,部分系统已开始进入到工程实施阶段。据此回答4——5题:

4、“神舟六号”明秋“大考”和“嫦娥一号”2007年绕月飞行,这表明()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②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③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④我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原因是()A国家的科技实力是当代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B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C发展科学技术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D凡富裕国家都是科技发达国家

6、日韩两国曾密切合作,联合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近来又因为“独岛”领土之争,使两国关系趋于紧张。这说明

①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国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

③国家间利益的对立则往往会引起摩擦和冲突

④国家间无法真正进行合作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兴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屡见诸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为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

7、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兴起的这股温和之风

A.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已经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因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出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二)问答题:

美国总统布什在访俄期间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美俄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美俄新战略关系宣言,使美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由“潜在对手”转向“伙伴”。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是两国互有需求的结果。然而,美俄两国的战略目标和利益是大相径庭的,双方有合作也有分歧。

运用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的知识回答:(1)美俄双方在签署条约和宣言的目的是什么?(2)美俄由“潜在对手”转向“伙伴”表明什么?(3)怎样理解双方既有合作又有分歧?

参考答案:(1)目的在于增进了解,达成共识,加强交流与合作,谋求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双方共同利益。

(2)表明国际关系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篇3:国家利益

一、企业要正确认识税务筹划

(一) 税务筹划与偷税、逃税、欠税有本质的不同

人们对税务筹划有“野蛮者抗税、愚昧者偷税、糊涂者漏税、精明者进行税收筹划”的说法, 令人们对税收筹划产生诸多遐想。税收筹划目前并没有被我国企业所普遍接受, 许多企业不理解税务筹划的真正意义, 认为税务筹划就是偷税、漏税。除此之外, 理论界对税务筹划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制约我国税务筹划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税务筹划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合法性, 即税务筹划方案不能违反现行的税收制度, 不能违背立法意图。但节税、避税与逃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 有时界限不明, 或者一种方案在一个国家是合法的, 而在另一个国家可能是违法的。这就要求税务筹划人员在设计税务筹划方案时, 要充分了解本国的税收制度以及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 了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使税务筹划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否则, 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此需明确的是税务筹划与偷逃税款相比是有本质区别的, 偷逃税款是非法情况下进行的侵占国家财政收入行为;而税务筹划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认真执行税法, 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 合理、合法、诚信、纳税的一种行为。

(二) 企业税务筹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当企业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 税后利润与应纳税额此消彼长。在利润总额一定的情况下, 应纳所得税超多, 税后利润超少, 反之, 税款缴纳愈少, 税后利润愈多。这就导致纳税人自觉不自觉地寻求一种办法, 即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 尽可能缩小税基或减少应税行为, 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可见, 税务筹划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经营行为自主化和利益独立化后, 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纳税人认真研究政府的税收政策及立法精神, 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 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 找到能够为自己所利用的途径, 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 减轻税收负担, 故通过税务筹划, 降低税收成本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 即:必须进行税务筹划。

(三) 企业税务筹划着眼于税法, 但不局限于税法

笔者认为“诚信纳税是对征纳主体在税收方面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在国家税收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一切优惠条件, 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的安排和筹划, 在诸多可选的方案中择其最优, 以减轻税负, 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这里所指的税务筹划虽着眼于税法, 但不局限于税法, 税务筹划应与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结合起来, 实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 从而谋求纳税人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要正确树立税收筹划意识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的税务筹划意识淡薄, 尤其是国有企业更是如此。只要谈到税收问题, 便认为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与企业领导人及其他部门不相关, 这样使得国有企业在重大改革和经营决策等问题上往往不考虑税收问题, 没有很好地研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为了完成经营责任制而忽略税务筹划, 导致事后工作的被动, 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使我国企业领导习惯于在对外关系上听命于人, 对税务活动也是如此。由于其对财务、税收知识缺乏了解, 加上社会上偷逃税款成风, 因此涉及到企业税务时, 脑子里想到的就是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情关系网, 如找政府、找税务局长、找熟人,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根本就不具备自身进行税收筹划的意识。对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来讲, 限于税法知识的了解, 往往以为领导在税务问题上神通广大, 不仅在财务决策之前难以想到节税筹划, 而且碰到税务事情就找领导, 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发挥决策筹划作用。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 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 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总体来讲税务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资金、成本、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要素, 税务筹划就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利润的最优效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依法治税各项政策的出台, 企业必须彻底改掉那些只想通过人情关系解决纳税问题的做法。作为领导不仅要学习税收政策法规, 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理财观念, 而且要积极关注企业税务筹划, 从组织、人员以及经费上为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提供支持。作为财务人员不仅要把自身核算工作做好, 向管理决策者角色转变, 而且应加紧税法知识的学习, 培养筹划节税的意识, 并将其运用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 通过为企业开展税务筹划, 赢得更高的职业地位和领导的重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应用税务筹划方法来减轻企业的税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没有通用的法则。相比之下, 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要树立税务筹划意识并把它融入到企业经营决策的始终, 要比机械地学习, 运用几个具体方法更为重要;毕竟意识是行为的先导, 没有税务筹划意识, 也就不可能有税务筹划行为, 因此, 企业要树立税务筹划意识。

三、做好税务筹划准备工作

(一) 正确认识税务筹划, 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企业经营决策层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 这是成功开展税务筹划的前提: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册、凭证、报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基本前提。税务筹划基础是指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务筹划的认识程度,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涉税诚信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假如, 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税务筹划不了解、不重视, 甚至认为税务筹划就是搞关系、找路子、钻空子少纳税或是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 账证不完整,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造成税务筹划基础极不稳固, 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税务筹划, 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也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 税务筹划首先必须通过纳税检查, 而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因此, 企业应依法取得和保全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为提高企业税务筹划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 贯彻成本效益原则, 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企业在选择税务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才能保证税务筹划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 纳税人在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 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税务筹划成本, 只有在充分考虑筹划方案中的隐含成本的条件下, 且当税务筹划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 该项税务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 在筹划税收方案时, 过分地强调税收成本的降低, 而忽略了因该方案的实施会带来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益的减少, 使纳税人的绝对收益减少。比如说, 企业准备投资一个项目, 在税务筹划时, 只考虑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 选择在某一个所得税税率较低的地区。但该项目所需材料要从外地购入, 使整体成本加大。该方案的实施可能使税收降低的数额小于其他费用增加的数额。显然, 这种方案不是令人满意的筹划方案。采取以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来换取税收负担降低的筹划方案是不可取的, 其中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是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 不能仅盯住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 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一项成功的税务筹划方案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优化选择的结果, 优化选择的标准不是税收负担最小而是在税收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 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另外, 在选择税务筹划方案时, 不能把眼光仅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 而应考虑服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选择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税务筹划方案。

四、税务筹划的策略选择

(一) 企业筹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

不论是新设立企业还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都需要一定量的资金。可以说, 筹资是企业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筹资, 如企业内部积累、企业职工投资入股、向银行借款、企业间相互拆借、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等, 而不同筹资渠道的税收负担也不一样。因此, 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 应对不同的筹资组合进行比较、分析, 确定一个能提高经济效益, 达到减少税收目的筹资组合。

(二) 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

1. 组织形式的选择。

企业在设立时都会涉及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 而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可供企业选择的企业组织形式很多, 不同的组织形式税收负担不同。企业可以通过税务筹划, 选择税收负担较轻的组织形式。

2. 投资时间的选择。

在特殊情况下, 固定资产投资时间的选择对纳税会有一定影响, 如, 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25%的税率, 对于原执行33%税率、27%和18%税率的企业就会考虑折旧成本费用对净利润的影响, 而选择不同的投资年份。

3. 投资行业的选择。

在我国税法对不同的行业给予不同的税收优惠, 企业在进行投资时, 要予以充分的考虑, 结合实际情况, 精心筹划投资行业。

4. 投资地区的选择。

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税法对投资者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投资时, 也给予了不同的税收优惠, 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西部地区等的税收政策比较优惠。因此, 投资者要根据需要, 向这些地区进行投资, 可以减轻税收负担。

5. 对于应否投资的选择。

2008年我国对于有些特殊地区购入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可抵扣政策的实施, 将影响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是否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选择。

(三)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务筹划

利润不仅是反映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 也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税额的主要依据。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一定时期的利润进行控制, 达到减少税收负担的目的, 实现企业净利润最大化。

1.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企业存货计价的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企业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 直接影响企业期末存货的价值以及利润总额, 从而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应根据当年的物价水平选择计价方法来减轻税收负担。

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 而折旧额的大小与企业采取的折旧方法有关。根据现行制度的规定,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企业可以根据税率的类型、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

3. 费用分摊方法的选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必然发生如管理费、福利费等费用支出, 而这些费用大多要分摊到各期的产品成本中, 费用的分摊可以采取实际发生分摊法、平均分摊法、不规则分摊法等, 而不同的分摊方法直接影响各期的利润、税收负担。因此, 企业要对费用分摊方法认真筹划。

除此之外, 企业还可以对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无形资产的分摊年限等内容进行筹划。

税务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极广, 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门领域。税务筹划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繁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能引起企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企业会在正确引导、正确使用这项经济手段的过程中健康发展。

摘要:税务筹划是在遵守税法、诚信纳税的前提下进行筹划, 税务筹划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繁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企业应在正确引导、正确使用这项经济手段的过程中健康发展。国家税收部门不仅应当允许企业开展税收筹划, 而且应当对这种国家与企业利益双赢的做法给予鼓励。

关键词:税务筹划,准备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莉.试析企业设立之初的税务筹划[J].时代经贸, 2007 (8) .

[2]叶宝忠, 张占平.企筹资中的税收筹划[J].经济论坛, 2002 (16) .

[3]康会英.税务筹划在企业投资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06 (10) .

篇4:真相就是国家利益

《举报者》像近年来大部分社会议题的韩国电影一样,改编自真实事件。2006年,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博士干细胞造假风波一度沸沸扬扬,这部电影就取材于此。扮演科学家李章焕的演员李璟荣,演技确实出众,他太适合出演这种道貌岸然的形象,无论之前的电影《柏林》中内心复杂外表儒雅的政客,还是本片中忧国忧民却弄虚作假的明星科学家,都能从沉稳中透露出冰冷的一面。

《举报者》设置了双雄对决的传统叙述套路,一边是被视为国家英雄的科学家李章焕,一边是电视台记者尹敏哲。前者努力维护着自己虚构出来的民族英雄形象,后者则在一名举报者的帮助下,努力探究真相。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的主角是“曝光者”,而真正的“举报者”被配角化了。这个举报者是李章焕的前团队成员,实在无法忍受良心的谴责,才选择了举报。为了增强戏剧冲突,电影设定了一些人性困境的戏码,比如举报者的女儿患重症,李章焕出资将其送入最好的医院,而这一次举报则将葬送自己的女儿。当然,这部电影最值得观看的并非这些常见的催泪设定,而是它提出问题的意识。

《举报者》剧照。

比如,电影借电视台内部进行选题讨论时大家的发言问道,“真相和国家利益哪一个更重要?”这成为了整部电影中最重要的、贯穿始终的追问。最终,他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真相就是国家利益。一个国家的成长与发展,取决于真正的成绩,而绝非虚构出来的幻象。那样的幻象只能蛊惑人心,最终被戳破时会跌落得更惨。这就引发了又一个问题。关于爱国者和群众力量。电影中那些听李章焕演讲听得如痴如醉的人们都是善良而单纯的爱国者,他们的民族情绪被点燃,找到了可输出崇拜感的偶像,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精神寄托。当这一切要被一个举报者所戳破,他们变得愤怒,在电视台前的蜡烛示威,给记者贴上卖国贼的标签,都变成了一种“乌合之众”的情绪。有时,人们宁愿沉溺于有慰藉感的幻象之中,也不愿让自己清醒地面对真相。就如同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的出租车司机形象,第一次,司机痛斥记者的“卖国”行为,第二次却又抱怨科学家造假祸国殃民,这两次不动声色的言说,两次犹如变色龙般的情绪转变确实就是普通底层民众的样貌,更何况,后来那位司机还抱怨了一句,“要是有钱早就移民了。”这种情绪是不是更加耳熟呢?对于民众的情绪,导演并未有任何指摘的态度,而是平静地叙述与面对。这就是真实的现状,你无处可逃也无可指责。当然,导演也会借片中记者的角色发出一些牢骚,“我们的努力就为了这样一群人吗?”这是符合人物心境的小发泄,最终,尽管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举报者和曝光者仍然坚定着方向,他们的努力就是为了让社会一点点走向更好。

篇5:《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反思

我所讲的《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作为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开门课,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衔接过渡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设计时,在拓展学生价值认知、知识构建和能力提升都需要和前三个单元相映衬,如在讲解维护国家利益需要理性、务实、文明、守法有序,还要遵守道德与法律,要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就是对前面三单元知识点的汇总与延展,就是要告诉学生爱国就是要做好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努力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也就是对国家负责。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有一点认知基础的问题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领悟、去反思,从而达到学生学科素养提高的目的。通过观看钱伟长的视频,让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大爱、大德与大情怀,学会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优点:1、备课认真,仔细,环节设计有新意,努力优化课堂资源,做到前后衔接,物尽其用。

2、充分挖掘利用好课本内容,做到有效的剪裁,既利用了课本内容,又能加以创新如把文字改成视频,同时添加改进问题,增加课本内容的厚度。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可以做到有话可说。

3、充分利用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基本上不管是小组合作还是创设情景,都能做到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让课堂回归学生。

缺点:1、课标研究不到位,教材的外延延展性不强,具有局限性。

2、课堂笔记做得不够好,学生批注没做好要求,板书不规范,没有及时让学生对核心知识点加以强化。有点空。

3、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篇6:意识形态还是国家利益?

——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有感

读罢杨奎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最大的感触是: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总是摇摆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我将其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石二鸟”和“顾此失彼”。“一石二鸟”指的是对外政策有两个出发点,既从意识形态出发,又可以满足国家利益的考虑。“顾此失彼”则是指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即意识形态或国家利益,二者不并存,且往往发生冲突。事实上,这两种类型也可以分为不同的情况,下面将详细论述。

一、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并重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派出志愿兵的做法最能体现这一情况的对外政策。一方面,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毛泽东的设想是“首先解放台湾,在此之后再解决朝鲜问题”①。但斯大林同意了金日成发动战争,毛泽东也只好把设想作罢。这明显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中、苏、朝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应站在同一战线,互相帮助,实现国家统一、民族解放。另一方面,中国援助朝鲜,也是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美国的介入使得朝鲜战争没有预想中的顺利,甚至接近败兵的边缘,毛泽东此时最担心的是:一旦美国赢得战争,占领了整个朝鲜,“以后中国东北这一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就再无宁日了”②。出于这种考虑,毛泽东果断出兵,力图帮助朝鲜扭转逆势,同时也是为保住中国东北的安宁。

显然,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派兵援助朝鲜这一对外政策是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两方面出发而制定的。

二、以意识形态为主,兼顾国家利益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是这种情况的代表。一边倒,指新中国在国际斗争中,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如周恩来所说,这是一个“认清敌友的问题”③。在此种认识下,毛泽东提出不急于与美国和英国建交,而希望与苏联订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实,“一边倒”政策的提出,也兼顾了国家利益。当时,美国政府不承认共产党政府,试图利用民主人士抵抗共产党的执政,在毛泽东看来,这是美国队中国内政的干涉,是“反对和颠覆共产党政权的帝国主义阴谋”④。因此,出于对新中国稳定的考虑,毛泽东决定实行“一边倒”政策。

①②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04页。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15页。③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75页。④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71页。

三、以国家利益为主,兼顾意识形态

在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事上,中国的对苏政策是以国家利益出发为主的。苏联坚持租用旅顺港和继续管理中东铁路,这在毛泽东看来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出于恢复我国主权,真正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毛泽东亲自到苏联与斯大林会谈。最终经过多次周旋,中国全面收回了在东北的权益。在这一事件上,毛泽东显然更关注的是国家利益的问题,而非意识形态的问题。但对于苏联提出的补充协定,“为了照顾中苏团结的大局,只好让步”①的做法,则又兼顾了意识形态。

以上三种情况均属于“一石二鸟”类,区别在于对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侧重程度不同。下面的两种情况,则属于“顾此失彼”类。

四、只重意识形态,忽视国家利益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对外政策不乏只从意识形态出发,而忽视国家利益的。最典型的是毛泽东批判苏联是修正主义,声明要坚持经典马列主义,倡导世界革命主张,大力援助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如在援越抗法战争中,尽管中国当时面临着诸如国内回复经济、巩固政权、国外援助朝鲜战争等一系列事关国家利益的问题,但毛泽东依然给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枪炮、弹药和各种物资,还帮其训练部队。还有在1960—1969年间,由于中国的输出革命和激进宣传,大量国家与中国发生外交纠纷,影响中国国家利益。

五、只重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

在对待印度支那战争上,可以看出中国对外政策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淡化意识形态。在当时,国际共产主义的任务是解放印度支那。但中国更多的从国家利益出发,提出了划界停战的和平主张,这明显跟以意识形态为出发点的要求相冲突。

还有,与美国的关系也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对外政策有淡化意识形态的情况。由于中美意识形态的相对立,中国理应跟美国划清界限,坚决以反美作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但事实上,中国在制定对外政策的时候,多次考虑到是否会影响中美关系,并一直抱有与美国建交的希望,这种考虑与希望显然是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之上而做出的。

综上所述,毛泽东时代中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出发点虽是摇摆不定,在总体上(除一种情况外)还是对国家利益有利的。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制定对外政策的灵活性。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面对的道德困境:当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二者应如何取舍。

上一篇:六年级看书观后感下一篇:《公共政策分析》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