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

2024-07-10

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精选13篇)

篇1: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

1.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41人,约占33%(其中68%为理科生,32%为文科生)。在开学初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对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制度的不满与厌恶,“应试教育受到高考的制约,偏重于提高语文的解题能力,印象中的语文就是汉字、拼音、改病句、做阅读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他们发现学习语文原来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大学语文科学地整合了语言文学与文化的知识,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化和文学素养,接受到了一种语文教学的高级形态,领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的语文并不是死抠字眼与归纳中心思想,而是用心去解读作品,从中感悟人生。一名理科生明确指出:“最大收获———失而复得,我找回了曾经拥有过的、但又失去了的兴趣———对语文的兴趣。”

2.开拓眼界,提高人文素养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97人,约占77%(其中理科生、文科生各占50%)。高等语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颇富系统性与学术性,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展示文学新视点的窗户,让他们接触到一个更纷繁多姿的世界。

3.教师的风采与信念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63人,占50%(其中理科生占65%,文科生占35%)。授课的五位优秀教师,以他们丰富的学识、诙谐流畅的语言,站在较高的视点为学生剖析文学作品,处处展示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他们为学生讲解古人精妙的章句,透析今人深邃的思想,引导学生直面人生。从各位大师身上,学生们还看到了作学问的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找出问题,如何提炼观点,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我们将受益终生”。

4.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76人,约占60%(其中理科生占53%,文科生占47%)。高等语文丰富了学生的感悟力、想像力和思考力,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养成独立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对文化精品学习的兴趣和继续深入探索的潜力。在这里,学生们纠正了以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和认识,“破除了对权威的迷信”,敢于质疑思辨的能力得到肯定,“真正学会欣赏文学、品味文学”。他们学会了一种学习或思考的方法,开始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意识到“名家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人。人无完人,白璧也有微瑕”。还有学生指出,最大收获是由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作业方式———论文带来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锻炼了自己查找、筛选及综合资料的能力,提升了语言文字功底,形成了自己的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吃掉’并‘消化掉’的满足感,一笔挥就的酣畅感,令我乐于接受知识。”

2007-1-1 13:17 回复

紫约师耘 4位粉丝 2楼

5.传承民族文化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8人,约占6%(其中理科生占62%,文科生占38%)。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大任,理应比较熟悉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在对古代经典文学名著的赏析中,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美的感悟中,“我们更深刻地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植根于我们的灵魂、支撑我们的精神的文化,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你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你对这门课程有何建议?

1.整体感受

总的来说,这是充满趣味的课程,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课程内容涵盖面广。课堂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没有任何限制思想的框架。“课程内容更专题化,学习更自主化,课堂更开放化。”带给学生的是欣赏、激动与智慧,“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语文课,所愿意上的语文课”。在126份问卷中,持上述观点的学生有125人(余下一人为理科生,觉得语文课闷),约占99%,由此可见,《高等语文》这门课程的开设与讲授效果是相当显著的、令人振奋的。与开学初的调查结果作比较,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对语文课的态度上,还是在欣赏

篇2: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

在大学里,为了考八级英语而日夜熬外国文学,而遗忘带我们学会文学欣赏的大学语文、为了考研而苦研高数,而把大学语文丢在一边,这些功利性浓厚的现象随处可见。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下滑,不少学生连最基本的古典文献的一般常识都知道得很少;更有学生读了很多文学作品之后在社交场合依然不善于表达;在写文章的时候依然写出语法不准、逻辑不通的句子。

这又都反映了什么呢?我们大学生是否也应该充分重视起语文教育呢?不,应该说,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否应该提高语文的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一个外国文学爱好者,我读过很多外国小说。我曾经多少次迷失在那十九世纪的英国街头,寻觅着那《茶花女》中描述的凄冷;迷失在那《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里,仰望着巨大的天空,感叹我们的渺小;迷失在那荒芜的山庄,倾听着山中呼啸而过的仇恨与苍白。

可是,我却不曾真正体会过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未曾领悟过陶渊明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静谧恬静;未曾感受过《雷雨》给人带来的震撼与矛盾。

但是,在大学的语文课堂里,通过对古文的学习,我似乎阅读到了我国细长悠游的历史长河,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内涵。

大学语文就是思想碰撞的地方,在教授讲解古文的同时,他似乎也打开了那历史的画卷,激发了无数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大学语文就是那个使我们思想升华的地方,学会如何把国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品味生活。

大学语文就是那个教会我们阅读新闻、写演讲稿、读懂科学小品的草原,让我们畅游在蓝天白云下。

那么,我们的语文在哪里呢?属于我们大学生的语文在哪里呢?是在那一本本厚厚的古典文献里吗?还是在那首首朗诵的诗歌里呢?

不,它应该存在于一个开放的思想平台,在我们的大学语文课堂里,让我们能在共同的语文研究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篇3: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

近几年, 许多院校正在将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与教学类各主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研究与实践能力。

一、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数学建模没有统一的方法, 但是针对实际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过程大体相同, 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模型准备: 认真分析所给实际问题, 查找相关资料, 收集相关数据。2模型假设: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及实际背景, 抓住问题的本质, 忽略次要因素, 对问题做出必要的、合理的假设。3模型建立: 根据做出的假设, 以数学为工具, 建立能够反映实际问题内在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4模型求解与分析: 把实际问题归结为一定的数学模型后, 就要对模型进行求解与分析。在求解时, 尽量采用各种现成的计算方法及各种计算工具, 特别是数学软件与计算机技术。5模型检验与修改: 将求解结果和分析结果反馈到实际问题中, 并与问题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 如果吻合较好, 则模型及其结果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 如果吻合不好, 则需对模型进行修正, 经过不断地修改和检验, 直至得到合理的结论为止。因此, 数学建模是“学数学”与“用数学”的统一, 是一种微型科研的过程, 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二、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有的高等数学课程只重视理论, 忽视应用的教学内容安排。在整个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数学, 同时也全面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 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 而且增长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1. 对教师的意义

( 1) 课堂上: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同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高等数学课的中心内容并不是要建立数学模型, 我们只是通过数学建模强化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 在编选教学案例时应从结合教学实际入手, 达到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又可以使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 2) 习题上: 下表中的推广模型可以作为习题,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完成的形式可灵活处理, 这样就可以通过习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比如, 房贷的问题, 学生就比较感兴趣, 房子总价是A, 首付了B, 需贷款C, 贷款的月利率D, 每月都还, 25年内还清, 那么每月最少要还多少? 通过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后, 学生发现最后是用极限的知识求解的, 当中还涉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而且, 我们还发现现在房价是稳中有降, 有更多的现实因素, 如刚需、商家促销活动、政府救市等措施, 由此展开出去, 我们可以得到更复杂的模型, 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 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小论文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 3) 由于数学建模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体系较多、范围较广, 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中知识理论的讲解, 更要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 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熟练操作数学软件, 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科研能力, 从而为提高学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对学生的意义

( 1)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计算的能力。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反复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与计算, 以得出实际问题的最佳数学模型及模型最优解的过程, 因而学生明显感到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建模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 2)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和文字语言、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因为数学建模竞赛最终要以论文的形式交卷, 能否在论文中将建模的思想与结果清晰地表述出来, 将影响到参赛成绩的好坏。通过建模竞赛, 学生们普遍感到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的重要。

(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联想力与洞察力。建模题材有较大的灵活性, 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学生可针对统一问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 因而有利于学生发挥其创新能力。此外, 对于很多不同的实际问题, 尽管其专业背景不同, 在一定的简化层次下, 它们的数学模型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 这就要求学生在建模时触类旁通, 发挥其联想能力, 挖掘不同事物间本质、相似的关系, 从而用熟知、已有的数学知识及方法去建立模型。

( 4) 培养学生对已有科技理论及成果的应用能力。建模问题来源于社会的众多领域, 但学生不可能熟知每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建模过程中, 他们需独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进行针对性阅读并及时消化, 将其应用到建模中来。此外, 模型的求解往往需要用数值计算来实现, 这样可促使学生为完成建模去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及数学软件。

( 5)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能力。要较好地完成任务, 离不开良好的组织与管理、分工与协作; 面对问题, 要求队员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共同探讨, 彼此协调以求共识,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集体的知识容量、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因而在建模过程中, 学生必须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以谋求最大成功, 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何接纳别人的见解以发挥整体的作用。

现在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 学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的实践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这也说明了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数学教学中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

摘要:文章介绍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提出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的意义, 也说明了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数学教学中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作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启源, 谢金星, 叶俊编.数学模型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篇4:谈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看法

首先,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紧扣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时间要用在刀口上。“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的话,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还有就是,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最后,工夫要下在备课上。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清楚了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篇5: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

作为一名女生,我深知在这个问题上男生女生是不平等的。婚前性行为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女生来讲。首先,提前尝试婚后的事情,偷食禁果,女生答应男生肯定是出于对对方的爱,想把对方牢牢拴住,却不知不合时宜的性行为会让双方的新鲜感逐渐消失,这样反而不利于两人爱情的发展。其次,大学生情侣一旦有了性行为,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小则女生会染上妇科疾病,大则女生有可能会怀孕。大学生情侣没有经济基础,如果流产时没有去正规医院,甚至会导致不孕不育。这对女生的生理上的伤害是巨大的,是难以弥补的。再次,虽然现在是21世纪,人们的思想都逐渐开放,但是一切保守思想还是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中。大多数男人都有“处女情结”,他们表示,不愿意将来自己的结婚对象是非处女,然而他们却愿意和女朋友发生性关系。这种矛盾的调查结果无疑让人为女生感到可悲。女生义无反顾地为这个以后不一定是自己丈夫的男人奉献出了一切,但是却有可能遭受着周围同学的议论和嘲讽,这种心理上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并且绝大多数女生和男生交往,是奔着以后的婚姻去的,而大多数男生却不一定想和自己的女朋友们结婚。

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这一代人特立独行,追求个性,藐视世俗。加上已经成年,正是风华正茂,春心萌动的年纪,有性需求也是无可厚非。两个人情到浓时,偷食禁果,也许更有利于情感的交流和升华。现在的年轻人对一些传统观念看的比较开,他们也能接受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上海交通大学早在前几年便向在校大学生们免费发放了安全套,这中现象虽然不能理解成对大学生性行为的一种支持,但是可以看出是对大学生的一种保护。既然这种现象无法禁止,高校只能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这样才能把伤害和弊端降到最小。

篇6:我对大学体育课的认识和看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进入大学已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大学体育课也伴随着我一年之久了。我大一上学期学习的太极拳,下学期我学习的是排球。学习排球,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能让自己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使身心得到放松。每次上排球课都和姐妹们高兴地打成一片,不管有多累、汗水怎样肆意地流,心情都会非常的舒畅。而且我觉得大学开展体育课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健康问题已经成了现今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职业也从原先的体力劳动大多转变为脑力劳动,随着脑力劳动者在职业选择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几乎没有自主锻炼的时间和精力,这直接导致了当代人体质健康水平下滑。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显得分外重要,因为他们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于是如何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并使得这些同学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时候上体育课就成了一个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体育课的教育,学习到如何正确的锻炼身体,并可以通过每周的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增强大学生体质的目的。因此大学生上体育课是关系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一步,只有坚持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课的教育,才能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如何正确锻炼身体,以养成一个长期的良好的锻炼习惯,只有这样在我们未来步入社会,当我们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和社会竞争时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也才能担负的起国家的未来

篇7:对大学宽松式管理利大于弊的看法

先看事例!

蔡元培在一九一七年出任北大校长,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把北大改造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现代大学,使北大正式成为在中国引进和发扬自由主义的基地。正是在这个方针指导下,北大出现了中国学术史上自稷下学宫以后从来没有过的百家争呜的局面,而且超越这个传统,使学术得以脱离政治权力而具有完全独立的品格。以后在一九一九年形成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

思想指导!

自由主义者认为:人人都有追求自己的快乐和幸福的自由,都有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的自由,只要不损害他人的自由。

事实证明,只有自由的人才最能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

在人认为有价值的各种价值中,自由是最有价值的一种价值。

自由是每一个人天赋的权利。

自由主义者最懂得一个人必须自尊、自强、自律、自胜,最懂得对他人要尊重、要宽容。

自由主义者不但乐于听取各种各样的反对意见,而且保护反对意见。他的信条是:“我虽然反对你的意见,但坚决认为你有发表你的意见的权利。”

他只是决不宽容扼杀别人的自由的专制者和独裁者。

古有北大玩三年,清华做三年之说!

但是北大出鬼才而清华出人才!

继蔡元培自一九二三年起任北大校长十五年的蒋梦麟也把“大度

包容”作为办校的方针。继续为北大、也为中国培养自由主义的元气。蒋梦麟宣告“我们当继续不断的向„容‟字一方面努力。„宰相肚里

好撑船‟,本校肚里眼看驶飞艇才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学问做人放宽松了空间才会无限好啊!

至于利弊来说当然是要对比!站在不同的角度看自然就不同!

既然我方可以说出这么许多好处对方一样也会说!那么好处说点到为止!真正下力气的在于咱们利大于弊!

首先既然时代需要这样的自由和宽容,我们顺应时代何以不是利在前来?

其二,时代需要创新和创造,事实证明,只有自由的人才最能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你不能让一个自由受到约束的人高高兴兴做到最大产出吧?

其三,做学问不等同与当兵!也不等同于执法!更不等同与工作!既然是在做学问的地方讨论,那么有的就是自由和宽容!

篇8:诵读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诵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已经具备了使用母语的能力, 所以我们已经无需再利用语文课来讲字教词。然而, 汉语作为一种特殊又复杂的语言, 它的变化多端和奥妙无穷使得我们要做终生的研究。所以到了大学阶段, 我们的语文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会用汉语, 而是要让他们更好地利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实现这一目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就是诵读。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 了解和掌握语言规律, 进而养成属于自己的良好语言习惯。叶志认为“吟诵的时候, 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礼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 可以从中感悟别人千锤百炼过的语言并与自己日常使用的语言形成链接, 丰富自己的语汇,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虽然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是直到大学阶段, 写作仍然是学生们头痛的问题, 有些学生甚至连一篇表词达意准确的日常应用文都写不出来。所以, 大学语文仍然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任。而诵读在这方面也担任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文章尤为如此。也就是说素材是写作的前提, 而素材来源于日积月累。诵读便是积累素材的钥匙。叶圣陶说:“有些人把阅读与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 而且特别看重写作, 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 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 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朱自清说:“要增进学生了解和写作白话文的能力, 则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

当然我们诵读的目的并不在于简单的模仿, 而是通过诵读丰富自己的词汇、充实写作的素材、激发创作的热情。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能读千赋, 则能为之”,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等这些说法, 都是说明多读对写作的作用。蔡文姬正是由于背诵了她父亲的400多篇佳作, 而后产生了《胡笳十八拍》。可见诵读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形成系统、连贯的语言思维, 从而增强我们的写作能力。

三.诵读有助于增强语言的感悟能力

大学生是具备了一定语言基础的群体, 所以, 大学阶段, 我们的语文已经不能再像对小学生一样的去逐字逐句的解释了。更多的时候老师要点到为止, 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课外自己阅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吕叔湘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志说:“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认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 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

但这种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来自广博的知识积累和真切的生活体验。诵读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在诵读优美的文学作品过程中, 反复咀嚼语言的精华, 体会文章的趣味, 用心去感知作品的真谛, 从而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作品。叶圣陶先生说:“惟有不忽略讨究, 也不忽略吟诵, 那才全面不偏。吟诵的时候, 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解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

古人云“学贵有悟”, “识文章当如禅家有悟门”都强调了“悟”的作用。张志公先生说:“一篇文章, 读出声音来, 读出抑扬顿挫来, 读出语调神情来, 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 领会得要透彻得多, 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正是在这样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用心灵去感受作品所构筑的形象世界, 久而久之形成对语言文字快速的反应和独特的直觉理解, 养就独立的阅读能力。

四.诵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大学生不同于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机械记忆能力下降, 理解记忆能力上升。所以单纯的死记硬背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而诵读则是理解的基础。正如古语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 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朱熹说:“大抵观书, 先须熟读, 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得尔。”巴金曾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 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又说过:“读多了, 读熟了, 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 也就能慢慢地体味到它们的好处。”可见诵读是促进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通过诵读感知教材、获取文章内容、反复玩味咀嚼,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记忆能力。

五.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的:“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光有丰富的语言词汇, 更浸透着作者高尚的人格情操。诵读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 体会文中的情感, 激起感情上的共鸣。学生通过诵读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又通过诵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投注于作品, 又收获作者的情感, 进而形成一个双向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学生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 受到作品高尚情操的熏陶感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 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诵读教学作为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结晶, 散发着中华民族教育固有的魅力。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她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经验证明, 诵读是走进文本的必经之路, 只有多读才能正确的领悟作品、进入情境, 才能使读者与作者更好地协调起来。所以我们要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 在“多读”的总原则下来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能取得较大进步, 并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升华, 增强他们对美的感悟力, 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学科, 在对学生的语言、写作以及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者、教师也都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着不同的方法。然而诵读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大学语文的课堂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其实, 诵读是促进学生提高口语表达、文字写作、课文阅读等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诵读,大学语文,重要

参考文献

[1]李瑞生:《试论诵读教学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2]周永华:《对诵读教学的再认识》, 《宁波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篇9:对大学语文课程功能的重新审视

一、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

大学不同于中学的根本属性,在于其知识的高深性和专门性,大学语文身在其中,其高深性和专门性不言而喻。但有学者认为大学语文具有基础性,笔者认为这是无稽之谈。首先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基础性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从中国人牙牙学语开始就已经开始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这四项练习,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十二年正规的语文学习,如果都不能提升学生基础的话,笔者认为,一年的大学语文学习能起到提升基础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当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掌握语文基础的时候,你再强调基础不免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

(一)大学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

大学语文课程性质有学者提出,除了基础性以外还要强调其工具性。笔者认为这与基础性一样,根本不属于大学语文的性质范畴。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说和写两个方面,一个学生身体健康但不能正常的说话和写作一般不会进入高校学习,因为高考具有一定的考查意义。当然不排除有表达和写作障碍的学生,但这只是极少部分,至于表达不好和写作不好的学生不能统统交给大学语文解决,也很难解决。笔者认为,语文的工具性功能应在中学时期完成,在中学进入大学的选拔性考试中,应着力考查学生其语文工具性的掌握情况。到了大学,如果开设一门课程教学生如何写请假条、如何正常说话,这样的大学课堂简直难以想象。

(二)大学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

大学语文课程应具有人文性。这是学者普遍认可的观点。人文可以看作是人类文化的简称,而人类文化恰是具有普遍意义和普世价值的。所以大学语文课程发挥其人文功能是再合适不过了。大学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人格的完善。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在于人有人性,兽有兽性。人性的完整即是人格的完善,从古代先哲到现今才子,无数英雄、诗人和学者等为后人的人格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活生生的原材料。关注人,关注人格,这是人文性的首要体现。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洗礼。作为中国人,必须对中国文化有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大学语文学习,还可以从历史等学科的角度进行探索,但大学语文与其他课程的侧重点不同。大学语文重在洗礼。从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诗句中沐浴民族精神,从字字珠玑的散文中重温古典文明,这是一种体悟,更多的是让学生依靠文字进行充分的想象,语言之美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三)大学语文课程具有生活性

大学语文课程应具有生活性,这是笔者的观点。生活的定义在各时期有所差异,《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这是将生活定义为生存;杨万里《春晓》诗:“一年生活是三春,二月春光尽十分。”这是指美好的时光;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我想下去再多经验些群众斗争,来补我生活和小说中的不够。”这是指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经验。笔者认为生活应该定义为美好的时光,大学语文课程必须要有促使学生追求、喜爱生活的属性。首先,大学语文不是教学生不食人间烟火,不尝世间百味,而是真正在生活中感受美,真正享受美好的生活,即使是苦难,也许也是另一种美好。其次,人文性的最好载体就是生活,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空谈,要在生活中实际联系,没有了生活,不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生活性,就很难将人文性的功能发挥出来。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国忧民的思想,如果不在生活中体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见到课文才想起其人、才想起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效果违背了大学语文教育的初衷。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

1978年在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二位教授的极力推动下,大学语文课程在全国大学悄然兴起。二位教授在谈到大学语文的功能时,提出了四点要求:(1)提升大学生汉语水平和应用能力;(2)传承传统文化精髓;(3)提升精神文明;(4)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2]今天我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再来关注这四点要求,有些当然要继续坚持,而有些不得不说真的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

(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常言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细细想来,何谓中华文化?贾莹在硕士论文《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和目标研究》中也谈到大学语文课程要起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但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有值得流传千古的真理,也有荼毒生灵的毒药。如果一味传承中华文化,试问,毒药也要传吗?所以首先要对中华文化有所警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儒、释、道三家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三根擎天柱。儒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浩然正气,安邦定国,民族精神,中国优秀文化。佛家,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红尘看破,万元放下,成佛作祖,中国优秀文化。道家,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和而不同,中庸为道,辩证统一,中国优秀文化。笔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万变不离其三宗。一方面,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如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文化,这是一个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中追名逐利的不良风气影响下,学习这三家的优秀文化对当今社会和现代人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功利风气在大学也十分盛行,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中华优秀文化,可以起到排毒驱风的作用。endprint

(二)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能力

美,存在于任何时间和空间内;美,任何人都可以简单说上几句。但事实上美是一门学问,在大学里有专门的美学课程,有专门的美学教育,简称美育。关于大学语文课程中的美有很多,如语言的美,思想的美,精神的美等。但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领悟到这些美,文学史没有了解,情感上的不认同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对美的欣赏。刘汉波主编的大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片段,湘西唯美的自然景色和安静恬淡的人文情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笔者认为,这些美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但欣赏美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上世纪30年代已经距离白话文运动十几年时间,十几年间,用白话文写作的作家越来越多,白话文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沈从文的《边城》可以看作是白话文写作的一个高峰。如果通过大学语文培养学生对白话文美的欣赏,也许我们大学生在平时的日常交流中就不会出现骂人、说脏字的情况,因为白话文很美。白话文美的理解难度相较于文言文来说,可能稍微简单一点,但要有这种意识。文言文之美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苏轼、李清照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但语言上的美只是大学语文想让大家欣赏的较低层次的美;较高层次的美莫过于思想之美、精神之美。无论是精忠报国的豪情,还是你侬我侬的柔情,都是思想之美,懂了其美,再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追求其美,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国仇家恨,山河破碎,表面上看,应该无美了,但实际上美在其中,无数仁人志士屹立在凋零的山河岁月中,壮士满腔热血,拯救家国,不愿做亡国奴,不美吗?如果大家都能追求这种美,若十年后,百年后,此种场景亲临,我们也像先辈一样,吃胡肉,饮匈血,美在自己。

(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生活的态度

笔者之前提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有生活性,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上,依然强调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更好生活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无论是哪种观点和看法,都不能阻碍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世界上热爱生活、更好生活的自由。生活,一般意义上指生物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3]大学语文中的人物热爱生活、懂得生活,也许会对大学生或者对大学生群体中的某一个人都影响,促使他积极面对生活;大学语文中的人物在生活中以苦作乐,这更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激励和暗示。榜样的力量往往是强大的,且不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就是司马迁遭受奇耻大辱后毅然完成巨制《史记》难道不值得大学生反思吗?热爱生活、更好生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强调以人为本,学校也在强调以学生为本,笔者认为,学生掌握未来生存发展的技能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热爱生活、积极生活。

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偏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审美和生活,这是未来大学语文课程功能发展的方向,没有赘述其功能的工具性是笔者认为这种功能应在中学阶段就该完成,不应在大学课程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3

[2]徐中玉.大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8

[3]李森,王银飞.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3).

篇10:谈谈你对大学足球课的认识

大二这一年,我很荣幸地选到了李老师的足球课。通过一个年的学习,增长了我的足球知识和技能,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足球的乐趣。

足球是一项需要配合的运动,个人技术固然要过关,但更要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会配合才是最重要的。踢足球还可以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干任何事都需要健康的身体,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钱都没了,你还想要啥?足球是全方面的运动,在踢足球时可以把一个人的风采完全展示出来,所以说,你想展现出你最真实的一面吗?你想展现出你最阳光的一面吗?那么好吧!加入到足球的队伍中去吧!当然,收获固然很多,但也要认识到,足球是一项十分耗体力的运动。里面充满激情的对抗,所以每次踢球之前要做好准备运动,注意保护自己,准备好云南白药等应急用品,因为危险是未知的,我们要做好一切防护工作。

没上足球选修的时候,我还天真的认为,足球技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是第一的,但是后来我才知道,团队的力量是可怕的,只有团队默契了,我们的比赛才会赢,才会胜利,我真的很感谢足球选修让我知道了这么多的东西,但最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对任何事情都不要放弃,只有努力,拼搏,即使输掉了比赛,但是我们还是享受了这个过程,这个经验,我觉得,在大学,足球选修课是我上过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一课!

这个学期我们原计划先进行一部分技术课的指导,然后进行两次课的考试,紧接着是一次理论课,最后,我们将进行教学比赛。按照计划我们已经完成了技术课的教学,并进行了考试。技术课我们首先讲了如何踢球: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背外侧踢球。如何接球:脚内侧接球(地滚、反弹、空中)、脚背外侧(地滚、反弹)、胸部接球(挺胸式)。其次是如何运球: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外侧运球、脚内侧运球。我自我认为在我们这学期的课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球性的熟悉,而最好的熟悉球性的方法就是颠球。我们这个学期重点考察的项目就是踢球。

踢球时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我们踢足球最注重的就是这个“踢”字。踢得远近可以决定是否能够进行长传,踢得准确性决定我们长传的精度,也就是我们能不能精准的把球传到自己队友的脚下。踢球也是射门的必需。我们射门的距离影响我们射门的力道和精度。能够踢得远无论对我们的传球和射门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我们的足球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这可能与这学期假期比较多有关吧!我希望我们的足球课能够多一些技术课的教学,我也希望我们的足球课也能够介绍一些世界上先进的足球战术,毕竟足球是11个人的运动,我们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获得胜利!才能充分的体会到足球的乐趣与激情!才能真正的享受足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我希望我们的足球课可以教一些头顶球,包括:前额正面顶球,前额侧面顶球、跳起顶球;抢截球,包括:正面抢球(正面跨步抢球)、侧面抢球(合理冲撞抢球);掷界外球,包括:原地掷界外球、助跑掷界外球;还有一些守门员技术和假动作;个人战术:传球跑位;二过一配合:传切直插二过

一、踢墙式二过

一、交叉掩护二过

一、回传反切二过一;选位与盯人;保护与补位;中路进攻、边路进攻、混合防守;定位球战术:任意球攻防战术、角球攻防战术;等等。我们想学的不仅仅是这么一点点,还有很多很多。希望老师能够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多教一些。

以前没有接触过足球,认为足球是一项极为野蛮的运动。我的心理承受着一点点恐惧。但是经过将近一个学年的足球课,看着这么多热爱足球的同学们在我们新建成的体育场上飞奔,我的心也被那种激情燃烧。足球从不缺少激情!足球要的就是激情!

虽然我对中国足球伤心了那么多年,但是我还是期盼有一天中国足球可以强大起来。看到我们的每一个同学都真真正正的投入到足球之中,就看到了我们中国足球的未来:随着足球在我国的普及,中国足球的现状一定能得到解决!

篇11:谈谈自己的看法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分辨是非。

2、使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如何做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切入话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事情让你最难忘呢?

二、展开讨论,明确话题

1、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遇到过那些事情?

2、学生搜集话题。

3、出示四幅图

师:看看图中的人物谁的做法好,看谁的做法不好,他们的心灵美不美。

三、扮演角色,小组练习

1、学生自由选择做法好的进行表演。

2、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体验性”演练。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选出三组进行全班表演。

2、引导学生从请教的内容、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篇12:谈谈对大学语文的看法

关键词:师生互动,大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随着大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推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完成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反思精神、创新意识十分突出, 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学的革新。大学语文教学强调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其教学本质是“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所谓“互动式教学”, 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一种交往、沟通, 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充满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优化教与学互动, 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的氛围, 以产生教学共振, 达到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教师巧妙设疑, 引导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引人入胜的导语、特点鲜明的问题, 巧妙设疑, 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引起学生们的思考。这是上好大学语文的前提, 也是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全过程参与的标志。在教师的引导下, 大学生自身所潜在的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的体验认知慢慢显露出来, 课堂气氛就会好起来。教师适度点拨, 能为学生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大学语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此时对老师所言的观点大胆质疑、反思, 提出深层次的认识, 新时代大学生的求真、求实、自主、创新的精神品格在师生情感氛围中得到强化和升华。

二、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不是简单的以活动的频繁为标志, 也不是简单的以课堂气氛活跃为尺度。而是将大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重要、互为主体;师生间互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师生互动的内容、形式都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在师生互动中, 一方面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很大影响, 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 学生又有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行为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很大的影响, 构成师生影响的双向交互性。而且, 这种影响是连续的、循环的过程。师生互动是可控的、可调的, 教师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的调整彼此、特别是自己的行为, 从而有意识的营造与构建积极、合适的师生互动, 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设计多样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

在设计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时, 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社会认知来设计互动活动。组织能力差的学生适用于设计小范围的合作学习活动, 如协作操作活动、角色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间有效互动, 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学习和感情交流, 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组织能力强的学生适用多人小组学习, 增大互动领域和空间。在设计多人合作学习活动时, 要兼顾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影响、教师与小组的影响、小组对成员个人的影响, 以此开发多种互动渠道。

四、设计生活化、情景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主体的师生双方, 交流的话题较多, 情感体验丰富, 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 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感情上也容易产生沟通。所以, 在课堂上除了教师要准备丰富的资料、设计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外, 还应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碰撞、增加互动内容、提高教学容量。

五、重视师生交流协作, 及时予以鼓励, 提高课堂质量, 激发创造力。

合作型的教学模式带有积极自主学习的乐趣, 每当学生找到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或自己发现新的思路, 并在课堂教学中提出, 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自豪感, 因而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外师生之间的交流, 使学生能及时获得指导和信息, 也使教学效果得以体现, 丰富教学过程。由教师提供相关信息, 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及学习对知识进行升华,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六、开展有利于增加情谊的交往互动。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认知互动, 而且要情谊互动。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情谊交流, 要和学生交朋友、换思想达到情感交融;要善于察言观色, 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和他们交心,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是他们放下包袱, 轻装上阵, 进行学习和活动。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共鸣、优化师生互动,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篇13:对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语文; 不足; 现状;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解放前,大学语文也是许多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课,诸如朱自清、闻一多等大家都曾亲自讲授此门课程。但建国后,大学语文逐渐被边缘化,许多学校甚至取消了大学语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提高,大学语文课逐步恢复。时至今日,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非常普遍,但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首先,课程定位的模糊,导致许多高校的语文课程成为“鸡肋”

很多学生反映大学语文枯燥无味,讲授内容就是中学知识的另类重复,导致学生不想学、不愿学。“大学语文不是给中学语文补课的课程,这是文理科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首先是要让大学生有一个人文修养上的跨越。”①这可谓一语点中要害。大学语文到底应该怎样定位,是遵照中学的老套,还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亮点,尚需好好斟酌。

二、其次,大学语文教材五花八门,讲授水平、讲授方法都有不足。给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均带来一定困难

1.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教材编纂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我国各个朝代、各个时期,好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从中挑选出一批符合教学标准,适合学生口味的作品并不困难。但大部分教材重古轻今,选文绝大部分集中在古代文学部分,现当代所占比重较低。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审美倾向,应调整“古”、“今”文学各自的比重。同时,由于备选文章有许多都已脍炙人口,导致编者为了回避中学阶段学习过的篇目而另择他文,使得一些不是太适宜的篇目入选教材。所以,选择文章时,要严格把关,力推精品,观点要严谨。对于为大家烂熟的选文,通过寻找新的切入点,同样能够讲出新意。切忌泛泛而谈,流于肤浅;也不要故弄玄虚,而要通过深入剖析,在解读高度上进行提高,才能够讲出新的特色。

2.目前,高校普遍采取自编教材的方式编纂大学语文课本

好处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较为方便。但各高校中文专业的水准不甚相同,学术体系互有千秋。你专工魏晋,我独尊唐宋,从一开始,教材的选篇就已经打上了各自的烙印。须知,大学语文不单是展示自身学术价值的阵地,其首要任务是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母语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利用选文弘扬中华民族之真精神,提高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等价值是其最终目的。因此,在教材编写方面要求编者们时刻牢记,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是大学高级母语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起点,它绝不同于中文专业的教材,应更易普及,更易推广,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执著精神和超越意识应予特别关注。有基于此,编写大学语文教材应首先考虑到:“对大学生性情的涵泳作用,应有助于大学生性情和人格的塑造。应有助于高雅审美趣味的陶冶和审美能力的形成。”②

3.高校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

由于大学语文在一些高校倍受冷落,导致老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听。因此许多院校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也不愿将最优秀的一部分师资投放到这门课程上。就任课教师而言,因为不被重视,因此,在讲授方面往往是照本宣科,好像是继续在为中学补课;要么就是图省事,把给中文系学生的讲义全盘照搬,不顾及听课对象的接受情况。这都进一步导致了课程质量和课程魅力的下滑。因此应选择知识结构宽泛,讲课特色鲜明,比较有感染力的教师担任授课。讲授过程中,应善于深入浅出,突出时代感,让学生真正感到高中到大学的一种飞跃。此外,在教学中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多加关注:

第一,教师的讲授应与学生讨论有机结合。教学中力争改变教师一个人满堂灌,唱独角戏的局面,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通过讨论,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索。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多组织专题讨论,也可鼓励学生在授课过程中随时发言,对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及观点进行提问、质疑、反驳。

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的方式。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应借助多媒体手段,制作各种教学课件。同时可以利用网络,成立网络课堂,同学们在网络上既可搜索各类参考文献、补充资料,还能在网上进行讨论,发表意见。这样不仅能及时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结合。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我们应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阅读文学原典,提交读书心得等。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学生要求和意见,对讲授内容和形式做出相应调整。课程结束时,最好让学生写出对课程的建议。

四、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多管齐下,搞好课程建设

通过大学语文这扇窗,我们可以由小见大,从文本的知识跨越到文化历史的精神之中,吸取到更宝贵的精神营养。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做一门公共课,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对它的重视程度。要想更好地提升大学语文的魅力,不能仅凭高校一己之力,我们“应大力纠正中小学中的‘唯智教育’和‘唯理教育’倾向,大力加强学生的母语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③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在已有的教学基础上,继续深入调查和研究,精心组织这门课,确保其质量和魅力。让大学语文对培养自觉学习、自觉鉴赏、自觉体验、自觉奉行的有修养的中国人,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宁.《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4

[2]詹福瑞主编.《大学语文》,河北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新人优秀转正申请书下一篇:介绍猎豹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