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反思周记

2024-08-05

初中数学反思周记(通用12篇)

篇1:初中数学反思周记

文秘助手()之初中周记范文:反思

这次语文考试,我们班不只我一个人考得不好,全班的同学都考得不好。我班的平均成绩也大大下降,甚至比考题更难的“四科联赛”考得还糟糕。

考试成绩刚下来我就拿着卷子看。一看,自己本以为很简单,只要会背课文,会写课文就能做对的考卷竟然只考了八十几!我再仔细看一道自己认为比较简单题目,那道我特别熟悉的题,却写错了。

说自己粗心大意,马虎不认真了吧,但考试时我一直都把自己正在做的,或是正准备做的题目在心里默读三遍,基本明白题是什么意思才去写。仔仔细细,认认真真,找没考好的原因的话肯定不是这个毛病造成的。

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自己做错题的原因:虽然会流利地读背课文了,但还没有深入底层去真正的了解课文,真正的去明白课文中包含的人生哲理。这次语文考试正好考得全都是课文的内容,课文的道理。还考了课文中最底层,最需要去探究的真理。说到这个知识,我就应付不了了。所以我一定要把握住探究真理的机会,这次考试的考题就对我来说“小菜一碟”了。

除了这个大问题以外,我还应该多下多点功夫在语文上,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通过这次考试,我找到了自己的弱点。下次语文考试的时候,我一定会克服弱点的!

篇2:初中数学反思周记

这周我们考了一张第三单元的试卷,我的成绩下降了,老师感到很惊讶,妈妈也很不能理解,很失望,晚上睡觉前我回想着原因,是因为粗心,经常做错题目并不是自己不会。比如说:“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要想知道能不能到达,要看从8点走到12点可以走多远,在进行比较,明明会的题总是要等老师指出来才细心去做,所以我们做作业的时候不能粗心。

篇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 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它是以教材为中心, 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 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培养创新意识, 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 学生是主体。同时, 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 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 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 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一、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 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 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 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 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 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 有策略的主体行为, 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 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 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 如, 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 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 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 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 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 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 此外学生的反思还可以是阶段性的, 如:一节课尾声时, 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 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 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 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 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 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 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 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篇4: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总觉得在总复习环节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将反思中得到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复习前的准备

每次初三数学总复习前都要做这样那样的准备工作,并写出详细复习计划,但基本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多大意义,等到真正开始复习时,往往又觉得准备很不充分,给复习工作带来很多障碍,所以复习前一定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1.分析学生。复习前对每个学生都要做全面的分析了解,包括学习状况,如以往学习的基础好不好(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好、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学习习惯是否好、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解决中等以上难度题的能力)如何等,还要对可能影响复习效果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了解,如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力争做到对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这样在以后的复习工作中辅导学生时才会做到有的放矢。

2.深入系统研究《课程标准》、历年本市的考试说明及各册教材。《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明确了关于考试的知识和能力等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一般性的规定,而考试说明则明确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和要求。通过研究,力争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及考试要求都心中有数,这样复习时,就能增强复习的目的性,从而对知识点进行合理取舍,以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3.研究中考题,把握考试热点、考试趋势。复习开始前,通过做近几年各地(尤其是本省市)的中考题,研究考试热点,把握考试趋势,这样在复习过程中,选择练习题、出模拟题时更有针对性,更贴近中考。当然也要注意题型的创新,跟上考试“潮流”。

4.选择好复习资料。任何复习资料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有的偏重于基础的练习,有的偏重于学生能力的训练,有的题型新颖,紧跟热点,有的题型老旧,但经典,举一反三。所以在选择复习资料时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本市考试趋势,选择一本适合的复习资料,并提前对资料中的练习题进行研究,合理取舍,使复习时的练习更有实效性。同时一定要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才是学生最好的资料,近几年很多地方的考题都是出自教材或将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改编而来,尤其是初三教材,因为考试说明中的重点知识绝大部分落在了初三的课本中。

5.高度重视师生的心理调适工作。由于数学是一门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基础性学科,需要复习的内容非常多,这就使初中数学总复习变成一个漫长、甚至有些“痛苦”的过程。所以在复习前教师要首先做好身体和心理的准备,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心态是做不好复习工作的。同时引导学生除了做好身体的、物质的准备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的准备。在总复习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使学生对复习过程及复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一个全面了解,鼓励学生坚定信心,消除骄傲自满、依赖懒惰、厌学等不良心理因素,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浓厚的兴趣,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投身于迎考复习。

二、复习中策略的调整

1.复习过程中学生心理的疏导。虽然复习前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动员,学生也了解了复习过程的漫长而“艰辛”,但在实际复习过程中,一般到4月底,学生就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的疲乏。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放平心态,不能急燥,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比如稍微放慢一点复习节奏,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能放松身心的文体活动,同时结合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逐渐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对于那些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整个复习过程中都要格外关注,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身体状态,及时施以援手,使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在复习过程中不至于掉队。

2.复习过程中要及时反思。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例如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然后记录下来,指导自己接下来的复习,这样就会不断提升复习的合理性,提高复习效率,以确保复习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3.提高检测的有效性。每次检测,尤其是阶段测试或诊断性测试前教师都应做精心准备,首先教师要明白这次检测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精心编制测试试卷。测试后,教师还应对测试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好细致到每个人、每道题的失分情况都了如指掌),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每个学生分析自己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达到通过测试指导、改进自己的复习工作,帮助、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的目的,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切忌为测试而测试,盲目测试。

篇5:数学周记反思

当我遇到这题时,考虑到一天有24小时,先写的算式是:整点时敲---1+2+3+4+5+6+7+8+9+10+11+12=78(下);一天整点敲---78*2=156(下),因每天有24小时,以上才算12小时整的敲响数,所以在此要乘2才能算出一天所敲响的数;题中所讲每半点敲1下,可算出12*1=12(下)12*2=24(下);一天所敲响----156+24=180(下)

妈妈见我写的算式后对我说:“不光有这个方法,还有一简单的算法。”于是我开动小脑筋,还是想不出比此更简单的方法,无奈之下我只以能求助妈妈。

妈妈对我讲简单的方法从这12个小小数字中找规律:1、2、3、4、5、6、7、8、9、10、11、12,在此这12个数字帮它们找朋友,每两个数字为一组,每组得数一样多。在妈妈的提醒下我想到:这六组朋友:第一组--1+12=13、第二组—2+11=13、第三组—3+10=13……第六组—6+7=13。每12个数中有6个13个,一天整天中还有个12时,可列出:(6*13)*2=156(下)①;每半点敲一下,一天中有24小时,可得出:24*1=24(下)②。一整天时钟敲多少下,用①+②=156+24=180(下)。

篇6:小学数学考试反思周记

考试那天,严老师通知我们的时候,我还没复习过,想道,唉,没复习过,考得很差怎么办?

但是,做题时我发现题目非常简单,我没一会儿就做完了。

我检查的时候,检查出错了两道口算、一道递等式计算和一道动脑筋。我把错题改过来以后,我算了一下又多了多少分:口算两道2分,递等式计算一道3分,动脑筋一道2分。2加3加2等于7!多了7分!如果没检查出这几道错的题,即使其他题目都对,也只有93分了!幸亏我认真检查了。

今天爸爸妈妈到家后,知道了我的分数,不知道有多开心呢!

爸爸妈妈都说我开头开得好!耶!

篇7:小学数学老师反思周记

让学生把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事例、感受或自己的独特想法记录下来,让他们体验到生活须臾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并且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否则,那样的教学必然是呆板而肤浅的。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这些数学题材哪里来呢?通过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记录下来,教师则对这些素材加以梳理、提炼,就可以成为通俗易懂而又鲜活的例题,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活动,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数学思想家”。

通常我感到语文老师通过让学生写日记、作文,和学生的情感沟通是比较多的,那么数学老师如何实现和学生的沟通呢?我觉得除了找学生谈心,找家长了解情况之外,通过文字沟通也许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哪个同学有难题?哪个同学跟不上?哪个同学最近有心事?抑或老师哪里讲得不清楚?……都可以从日记中反馈得到并及时处理解决。

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学要因人而异,这是对的,但是我觉得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因人而异是很难的,讲快了,学习底子差的同学跟不上,讲慢了,思维快的同学“吃不饱”。怎么办?通过让学生写数学生活日记,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每次搜索一道趣味题、思考题做做,给老师批改,我想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

篇8: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一、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 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 “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 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 但在实际教学中, 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 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 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 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 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 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 “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 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 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 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 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 展开研究活动, 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 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 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 不断反思,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三、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 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 收集各种教学“病历”, 然后归类分析, 找出典型“病历”, 并对“病理”进行分析, 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交流对话

师生间充分的对话交流, 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中, 学生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 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力量, 他们不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图案, 还创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悯农》、《百花齐放》等美丽的图案.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 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五、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 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 在此基础上, 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 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 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 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生解“梯形ABCD中, 点E是腰AB上一点, 在腰CD上求作一点F, 使CF∶FD=BE∶EA”时, 有学生提出:“老师, 如果E点在底边上, 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点, 我有一种方法, 不知对否?作法:假设E点在上底ADH, 1.连接AC;2.作EO∥DC交AC于O;3.作OF∥AB交BC于F.AE∶ED=BF∶FC.”这位同学虽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 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 良好地运用了直觉思维,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 我及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 同学们反映强烈, 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 问题得到引申, 方法也出现了多种, 很快有一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 接着有同学将此问题又作了进一步引申:“任意多边形, 知道一边上一点, 就可以用狄峰那种方法, 在其他任一边上找到一点, 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 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我回答道:“你已推广了狄峰提出的命题, 很好, 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 提出问题, 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 主体的凸现, 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 教师们认识到, 教学中应不断激励学生发现问题, 及时反思, 调整教学模式, 从而使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 从中得到发展.

六、观摩分析

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 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 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 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 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 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 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 得到教益.

七、总结记录

篇9: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关键词:情感;艺术;质量

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已经18年了,我本身一直都比较热爱我的这份工作,因为这是我儿时的梦想。在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也得到了我的领导、同事、家长的认可。什么优秀、先进之类的称誉,少不了我。因此,我自认为在教学工作中也是小有所成的。

可今天的这一次考试让我惊呆了,我班的数学成绩平均分在全校同级居了个第二,关键是比第一名人平差了2.5分。我的个天,那个第一名的对手还算个“毛头小子”,以前我比他们好的时候,常常是超他们几到十几个大分。这不是让我难堪之极吗?我好纳闷,我上的是住校生班,从初一到现在的初三,我比他们多用了好多时间,多花好多心血。关键是我对工作从来没怠慢过,我上课一直都注重激情,我也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孩子们都会在课下亲切的叫我“大王”(因为曾经我班的英语老师、物理老师都姓王)。我再分析了我班的其他科成绩,又让我吃惊了,英语考了年级第一,而且比第二要多几个大分呢!这个英语这一科这期是最让我担心的,英语老师这期的事太多了,如参加健美操训练比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外出听课,前前后后至少也耽搁了十几二十天,这是毕业班,还要赶进度。再说,我还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我应该还有班主任效应呢!

我为这事反思了好久,我才想起平时与学生交流中,学生不都很喜欢Miss Hu吗?因为她年轻,特别漂亮,上课又激情洋溢。我才恍然大悟:不都是情感惹的祸吗?

我们的工作与其他行业不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情感。有句古话不是说“亲其师,信其道吗?”可见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情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情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

一、加强数学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在新课改的今天,要让学生的情感的健康发展,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注意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加强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教师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化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激励。另一方面数学课改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比如学了“概率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近几年收入与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两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二、加强情感投资,贵有爱心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积极健康的情感的核心是爱,爱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的基石。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爱,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和风细雨,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老师的爱是催化剂,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爱学生,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关心、信任、欣赏、宽容、尊重和严格要求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爱心,爱得自然,爱的真切,爱得投入,爱得心甘情愿。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三、控制好每一个环节,运用好情感教学艺术

首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需要

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赞可夫说:”教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这一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其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一个班级中有好多孩子,每个孩子,相貌有美丑,智商有高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在教育过程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彼此之间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依赖性。教师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偏心”,教师应是一位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更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公平的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全体学生最重要的是差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差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激励。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一声,信任的一点头,爱抚的一摸、轻声的询问都是师爱情感的流露。教师学生双方处于积极情感状态时候,便会产生感情上的合流、课堂上将会出现一种协调、自然、宽松的气氛。对差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完全而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差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一个教师若能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愿和老师心心相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学生感到自已被老师尊重、欣赏、理解时,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教师,从而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采用灵活多样方法,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

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只有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改的标准,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崔慧敏。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学交流。

篇10:初中数学反思周记

首先,我的失误就是错别字,错别字在卷子上“遍地开花”。

犯了很多不该犯得错误。看拼音写词语,我居然把“覆盖”写成“附盖”,看到诸如此类的错误,我恨不得给自己一个耳光。其次,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作文也扣了2分,这次作文的题目是“一个我最喜欢的课间游戏”,我把大量的笔墨放在游戏的介绍上,而只字未提自己如何去玩,余老师点评的很深刻“虽然把游戏介绍的很清楚,但无法让别人知道游戏有多有趣”,整个作文缺乏生动性,让看得人觉得很乏味。究其原因是审题不清,提笔过于急躁。哎,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篇11:初中数学的反思

函数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描述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概念,是从数学角度反映千变万化的世界的重要模型。

从数学科学本身看,函数概念的产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分界是:前者基本上是常量数学,而后者则主要是变量数学,而变量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基本上都是以函数形式呈现的。综观今日的数学,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分支数学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函数,其余众多分支中哪一个又不是以相关函数作为重要内容呢?函数已成为整个数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从数学教育角度看,函数无疑也是中学数学课程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学习函数概念之前,数学课程中基本是讨论静态的数学问题,教学中引入函数概念,不仅使讨论内容增加了运动变化的问题,而且提供了居高临下重新认识已学内容的观点,使得中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得到扩大与提升;对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使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为活跃;函数图象是使中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典型范例;三角函数成为中学生研究三角形以及周期变化的重要工具;解析几何中曲线的方程f(x,y)=0实际上是隐函数,它使中学生看到解析式与几何图形的密切联系;以讨论函数变化率为基础的初等微积分使学生初步掀开高等数学的面纱;概率密度等使中学生见识到函数在研究或然性问题时的作用……综观中学数学内容,一个显然的结论是:函数是个纲,纲举目张。

学生第一次学习函数在初中阶段。初中数学中要学习函数的概念、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等,这些内容在初中数学中无论数量还是影响力都居于重要地位,函数概念是其中的基础。

回顾函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函数的产生来自研究变量的需要。早在17世纪,伽利略、笛卡尔等科学巨匠已注意到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牛顿、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时虽未给函数下明确的定义,但实际上已形成对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关注。18世纪时函数被认为是由变量x和常量构成的式子。约翰?贝努利对函数概念进行了定义:“由任一变量和常数的任一形式所构成的量。” 欧拉把约翰?贝努利给出的函数定义称为解析函数,并进一步把它按照式子中含有的运算种类区分为代数函数和超越函数。19世纪时人们对函数的认识发展到强调对应关系。柯西给函数的定义是:“在某些变数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一经给定其中某一变数的值,其他变数的值可随着而确定时,则将最初的变数叫自变量,其他各变数叫做函数。”傅里叶发现函数也可以用曲线表示,也可以用式子表示,使对函数的认识跳出式子的限制。狄里克雷指出:“对于在某区间上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y都有确定的值,那么y叫做x的函数。”当集合论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之后,维布伦用“集合”之间的“对应”给出了近代函数定义,使得函数概念具有三个要素即对应关系、定义域及值域。20世纪后,现代函数概念──“集合之间的映射”方式定义形成,即“若存在集合M到N的一个影射f,则称在集合M上定义一个函数,记为y=f(x),其中x 是M的任一元素,y是x在N中的像。”在古典分析中的函数概念是指两个数集之间所建立的一种对应关系。现代数学的发展却要求建立两个任意集合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

现在初中所学的函数定义为:“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则称x为自变量,y为x的函数。”分析这个定义对函数概念内涵的文字描述,可以发现它强调了近代函数定义中的“对应”,并且明确是“y对x是单值对应”,这又是吸收了现代函数概念中对“映射”的要求 ,但是没有从“集合”角度描述函数,因而未明确涉及定义域及值域。由此可知,现在初中数学中的函数定义的核心,是函数概念三个要素中的对应关系,并且明确其为“单值对应”关系。

函数是一个抽象概括程度很高的概念,学习它需要一个逐步深入的理解过程,初中阶段对它的认识是初步的。在没有“集合”“映射”这些知识基础时,对于函数的认识应该是通过一些具体例子,重点体会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例如,使用y=2x,y=3x+1,y=x2等正例,以及如这样的反例。要以正例为主,反例是少量而典型的,起对比反衬作用。对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定义域)、值域等应先不作过多讨论,以免分散对概念的核心的认识。由于初步学习函数概念时强调的是变化中的对应,所以对于常值函数y=f(x)=c(常数),似也不必过早涉及,因为学生刚接触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常值函数y是特殊的变量,更不可能在映射的高度上认识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可以是“多对一”的形式(这时并不强调y一定是变量)。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陆续解决,不宜操之过急。追求一步到位,反而会干扰本阶段的主攻方向,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本次研讨活动中,与会者对“函数是中学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和“初中数学中函数概念的核心是‘单值对应’”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至于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好函数概念,则需要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案,这将是不拘一格、见仁见智的。

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提高函数图象的教学效果

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认识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函数的一种途径,它体现了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是中学生正式学习的第一类具体函数,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图象呢?人教版教科书的做法是;先用描点法画函数y=2x和y=-2x的图象,再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即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从左向右经过第三、一象限;当k<0时,直线从左向右经过第二、四象限。这个规律中包含了两个内容:①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一条直线);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经过原点和两个象限)。

描点法作函数y=kx的图象的步骤是:先描出若干个点;再将描出的点连成平滑曲线。实际作图中,无论描出多少个点,点的个数都是有限多的。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仅由有限多个描出的点在同一直线上,就能确定所有点都在这一直线上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显然不能靠实际画图,而要靠逻辑推理。推理的过程大体为:先过点O(0,0)和P(l,k)作直线l,再进行两方面的推导,即①l上的任意一点Q的坐标(x,y)满足关系y=kx;②坐标满足关系y=kx的任意一点M(x,y)在l上。

为什么人教版教科书没有对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进行严格的推理呢?可以看出:第一,这样的推理涉及曲线与方程关系中的纯粹性和完备性两个方面,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较难理解;第二,这样的推理要利用相似形的知识,而相似形是初中几何中靠后面的内容,如把正比例函数安排在相似形后面,则在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函数内容的出现有些过迟。因此,教科书采用了前面所说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引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这种不完全归纳法包括两重意思:①由描出的满足y=2x(或y=-2x)的某些(特殊)点在同一直线上,引出满足y=2x(或y=-2x)的所有(一般)点在同一直线上;②由y=2x和y=-2x这些的具体(特殊)的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直线,引出抽象(一般)的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直线。很明显,这种归纳虽是一种认识方式,但不是严谨的推理方式。在当前的初中实际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直线的信度,就要增加所观察的特殊对象的数量,即对具体函数y=2x(或y=-2x)要尽可能多描出一些点,对y=kx中的k要尽可能多取一些具体值并作相应函数的图象。但是,这样做无疑在教学过程中又会占用较多时间和精力,影响教学效率。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本次课题研究活动中,授课教师的做法启发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和作图功能,不占用很多时间就可以做到:①描出很多满足某个正比例函数的离散的点,使这些点排列得很稠密,从而提高对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信度;②对变换多个具体取值,得出多条直线,从而提高对每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的信度。借助计算机提高学生认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效果,这种做法又一次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进教学手段,更快、更多、更活、更好地展示课程学习内容,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此,我们还需要结合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对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加强了直观性,这对于学习抽象内容有很大帮助。然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也是数学学习的一项任务。数学教学中并非只要直观,不要抽象。虽然,利用计算机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及位置,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具体的正比例函数图象;但是,教学中不应让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观察、猜想阶段,还应适当上升到推理的层次,当然这种推理必须是学生可接受的。例如,关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虽然可以从具体函数的图象中观察,但是仍有必要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当k>0时,为什么函数y=kx的图象只经过第三、一象限?当k<0时,为什么函数y=kx的图象只经过第二、四象限?……这样的思考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而且会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

篇12:初中数学反思日志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使自己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岗位竞聘的需要。

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深刻剖析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间的差距,写出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同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所以,本学期,除了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外,我还积极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教师工作。结合课程改革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也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要努力的方向。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我明白,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能落后,应该尽力去作好本职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

材,找准重点、难点。课堂上,我努力将所学的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 源,运用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力求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辅导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与素质为目标,力求让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我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收集起来,并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了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并积极与其他教师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数学教学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需要进行反思,教学水平提高速度缓慢。

2、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数学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自己在数学教学的特色点。

4、工作的积极性不够高,主动性不够强,有惰性思想。这也有待于今后工作中的进一步改正和加强。五、继往开来,开创新的天地。 鉴于自己在本学期的各方面表现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后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能严格约束自己。

上一篇:课改心得--新课改音乐教学体会下一篇:十二月励志正能量早安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