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之星模范材料

2024-07-17

孝亲敬老之星模范材料(共13篇)

篇1:孝亲敬老之星模范材料

赵永环同志是汶上县白石镇中学一名普通教师。她用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媳的高贵品质。用她的话说:“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自己再苦再难也要孝敬父母,让老人舒心。”

她坚持利用工作之余看望父母。2004年,母亲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经常不吃饭,她借用了邻居的三轮车,将母亲推到医院求医,医生说“准备后事吧”!她坚持日日夜夜照顾,一日六餐,像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一般,细心制作饭食,夜间陪在床旁,翻身端屎端尿,母亲又吃饭了,她却瘦了十几斤。2005年母亲又得了高血压,尿道感染,不能走,不能动发低烧,连话都不会说。赵老师再次将母亲背到医院,楼上楼下挂号,就诊,检查。得到医生的建议仍是“准备后事吧”!但她从没想过放弃。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她将母亲接到了自己家中。阳光灿烂的日子,她会推着母亲到街上散步,给母亲讲周围的大事小事,小雨飘飘的日子她会陪着母亲在屋檐下说说话,看看雨。在她的细心照料下,母亲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如今老人已度过了76岁生日。

2009年暑假,她听父亲说浑身乏力,立即带老人去检查,后诊

断为糖尿病及并发症——脑梗。她直接把父亲接到自己家,早晚替父

亲熬汤喂药,陪打点滴,帮擦身按摩,伴老人散步锻炼,亲眼看着老

人的病情好转,直到生活能够自理。父亲生病的几年里,她一天也

没停止为父亲寻医问药:还多次去济宁听糖尿病专题讲座,冒雪为

父亲去济宁买药,现在她终于找到合适的药,父亲身体也恢复了健

康。

在赵老师的心里,孝敬老人不只停留在衣食住行和床头床尾,更重要的是要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2011年春自己出钱,为公婆翻新了原本潮湿漏雨的老房子,几个兄弟想凑点钱给她,她就一句话:你们条件也不好,我自己来就行。

她积极参与所有的公益活动,尤其关心老人的生活,她一有机会就帮助老人,嘘寒问暖,搀扶前行。她说:“我是教师,不但我自己,还要教我的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

篇2:孝亲敬老之星模范材料

关于表彰垦利县模范老人和

孝亲敬老之星的通报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推动老有所为工作的开展,引导老年人发挥所长,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为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垦利贡献力量。县老龄委决定,授予许文礼等44名同志“模范老人”荣誉称号;授予赵然等15名同志“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同时,对受到市以上表彰的同志,在此一并通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成绩。各级要以评选表彰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通过扩大评选表彰工作的社会影响,动员广大老年人为建设新垦利作贡献,使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敬老爱老的行列,以营造浓厚的孝亲敬老氛围,努力开创我县老龄工作新局面,为推动老龄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附1:

东营市“十佳模范老人”(1名)宋希敏

东营市“模范老人”名单(17名)

董忠兴 袁兰英 马守忠 张学信 周增华

车西柱 赵玉宪 郝新民 胡振伦 盖相友

曹维周 于明珠 尹河清 于桂相 李峻三

胡振兴 王长法 附2: 垦利县“模范老人”名单(44名)

许文礼 姜登科 魏作彬 黄振伍 王济清 耿钦明 许廷仁 缪学舜 樊吉汉 程连科 秦玉木 宋增祥 张金云 周象伍 宋爱兰 张希英 张茂林 崔友柱 丁道文 徐代元 田桂荣 苏爱萍 张同英 国朋洲 薛洪财 宋庆美 王田玉 王学忠 刘子祯、郭同庆 张大顺 马志山 翟安平孙贵亮 纪善亭 王延民 王守德 刘金春 张梅山 王守增 张西春 路光训 郭树荣 孙福寿

附3:

垦利县“孝亲敬老之星”名单(15名)

篇3:孝亲敬老之星模范材料

这位来自四川省自贡市的老人从1987年至今,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不但自己从不间断地向敬老院和困难户捐钱捐物献爱心,还把他的妻子和儿子也引上了爰心之路,前后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20余万元。因此,这位老人在全国敬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

袁子明怎能忘记,在旧社会里自己这个无依无靠的苦命孤儿生活是何等的凄惨,是新中国让自己这个苦孩子分得了田地和房子,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袁子明怎能忘记,是新中国让自己这个从未读过书的农村青年圆了读书梦,并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先后被推选为生产队队长、大队副业会计等职,并具体负责房屋修缮工作,为日后进军建筑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袁子明怎能忘记,是改革开放让已近天命之年的自己走上了建筑承包商的道路。

富裕后的袁子明怀里装的依然是—颗感恩的心,他无法忘记那些帮助自己长大成人的乡亲们,他更无法忘记社会给予自己的无私帮助。吃井不忘挖井人,再富裕也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这就是做一个好人的良心!

1987年,袁子明为永安镇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买了一套衣服。一位老人抓住袁子明的手动情地说:“你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为我们买东西,你真是个大好人啊!好人一生都会幸福的!”年逾五旬的袁子明拉着老人的手动情地说:“想当初,我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助,我早就饿死了,养育之恩子明永生难忘!我父母走的早,你们就是我的亲爹娘。孝敬老人,是我们做小辈的做人之本啊,连这都做不到,我就是赚再多的钱又有啥用?”

1989年,他在修建自贡市十六中学的教师宿舍楼时,工地上有来自与他邻村的林姓兄弟俩,一个做石匠,一个看工棚。林姓兄弟俩有个妹妹叫林桂芬,因丈夫好逸恶劳,经常打她而离家出走闹离婚,迫不得已来到哥哥所在的工地。袁子明拿出一些钱来,劝林桂芬回家,好好把孩子带大,可是从当天晚上一直劝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林桂芬都不愿回到那个令她失望而心寒的家。

在法庭,负责这个离婚案的法官对袁子明说:“老袁呀,干脆你就收留了林桂芬吧,她真的是太可怜了!”看着有家不能回的林桂芬,袁子明的心软了,将她收留在工地上煮饭。袁子明诚实能干,勤俭节约,平易近人,总爱帮助穷苦的人。林桂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好男人呀!1990年初,56岁的袁子明与35岁的林桂芬喜结良缘,两个苦命人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这年春耕大忙前夕,袁子明回到乡下老家永安,发现当地出现了严重的旱情,田里干得裂了口子。袁子明回到家里,焦急地对新婚妻子说:“老家出现了干旱,咱们拿点钱出来帮帮他们吧?”妻子听了不情愿地说:“现在我们并不富裕,你挣点钱也不容易啊!还不是从嘴里省下来的,你看你,在外面吃的是豆花饭,回家都不舍得花钱乘公车,你这是何苦呢?”

袁子明动情地说:“我是苦惯了的人,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老家田里干了,如果不及时抽水抗旱,今年就没有收成,老乡就没粮食吃啊!”经过好一番言语,袁子明终于说服了妻子,当天就高高兴兴地给老家受灾最严重的三个村送去了2100元钱,买来了抽水机,解了燃眉之急。

有一次,袁子明在双林村看到了这样凄惨的一幕:一个精神失常的老人在数九寒天里到处捡破烂。袁子明站在那里望着可怜的老人,伤心地留下了泪水。当地人介绍说:“这个老人叫唐永福,妻子嫌家里穷离开了他。不久,相依为命的老母亲也去世了,唐永福经受不住这一连串的打击,神经失常。他把房屋给烧了,自己住进了潮湿的山洞,靠拣破烂维持生计。”

袁子明伤心不已,他说,这个老人我们得管啊,如果不能老有所养,我们还叫什么社会主义?袁子明掏出钱来给这位老人买来了被褥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又把钱和粮交给同村一个村民,委托他解决唐永福的吃穿问题。

有一年春节,袁子明回乡下老家,看见大冷的天,唐永福竟在田里抠泥鳅黄鳝。由于没人尽心照顾,唐永福得了重病,一身浮肿。袁子明把老人送进医院,每天不离左右地照顾,老人出院后,袁子明多方奔走,最后每月交两百元的人院费,把唐永福送进了敬老院,这才安心地离开。

1994年,袁子明检查完工程,乘公共汽车从乐山返回自贡的途中不幸发生了车祸。得知袁子明受重伤住院,上至市长、区委书记,下至建筑工人、乡邻乡亲及敬老院的老人们,纷纷前往医院看望。护士长见衰子明的病房里整天挤满了人,就出来干涉。袁子明生气地说:“敬老院的老人们,这么大年纪了,还从那么远的地方乘几个小时的车来看我,你怎么能吼他们呢!”医生护士感动了,他们说:“老袁啊,您真是太幸福了,连市长住院也没这么多人来看望呀!”那些日子,到医院看望袁子明的人络绎不绝,林桂芬忙得头昏眼花,可她心里却很高兴:正是因为老袁平时做了那么多好事,才会有这么多人来关心他,看望他,真是好人有好报啊!从此,每当袁子明献爱心时,她便跟随左右,夫唱妇随。

袁子明57岁那年得了一个宝贝儿子,取名袁家建。孩子大了,袁子明每次去献爱心,都会把孩子带上,让他从小受到熏陶,希望他长大后做一个孝敬老人、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袁子明对儿子的苦心栽培没有白费,上学以后,袁家建经常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帮助班上有困难的同学。

袁子明用自己朴实的言行,营造了一个充满爱心的家,他和爱人及孩子为许许多多的人送去温暖和幸福。2000年11月1日,袁子明一家为永安、仲权、富全三镇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棉被、衣服、帽子和鞋袜,让老人们从头到脚焕然一新。91岁高龄的陈富友老人,这辈子没穿过皮鞋,他把新皮鞋紧紧地抱在怀里,不停地抚摩着,兴奋得老泪纵横。

2003年,是袁子明一家继续他们“爱心”历程的第17个年头,11月17日又恰好是袁子明老人七十岁大寿。袁子明和妻子、儿子一商量,决定不摆寿宴,将这部分钱拿出来,买衣物、学习用品,捐赠给边远乡镇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于是,袁子明拿出6500元,再加上儿子袁家建平时积存的1500元零花钱,为舒平镇、漆树乡和农团乡敬老院和院外五保老人购买了64套衣物和128斤白糖,为三个乡镇的中心小学购买了3000只铅笔、3000个作业本和300只钢笔。

2004年大年三十,在合家欢乐的日子里,袁子明却挂念着家乡的贫困老人,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专门从城里乘了几十公里的车来到永安镇双林村,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逐—走进困难老人的家,为每位老人送去30元钱。一个姓杨的老人眼里滚动着泪花,激动地握着袁子明的手说:“大年三十了,你也是这么大的年纪了,还想着我们,专门从城里给我们送钱来,你真是个大好人呀!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你!”袁子明笑着说:“我就是你们的儿子,自己的父母挨饿受冻,我们这些当儿女的能安心去过年吗?再说我也会老的,我如果不孝敬老人,我就没有资格让我的儿子来孝敬我啊!”

袁子明致富后,把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得到的是人们的尊敬和社会的赞许。金钱可以给人带来物质的享受,然而做—个好人所带来的回报确是一生也享受不完的幸福。

编辑陈霖

篇4:孝亲敬老十佳之星事迹材料

安定区南鹰学校

六年级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要是你在柳堡提到一个人,我想没有人会不知道,此人曾多次荣获宝应县慈善之星、宝应县十佳青年创业之星、宝应县十佳纳税之星、宝应县十大青年兴业领头人等荣誉称号,不仅如此,此人所创办的企业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和各类诚信企业。他这些年来用于扶困、修路、建学、捐助等资金总额多达60多万元,他就是:宝应县华东滑线吊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华鹤章

华鹤章,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从小看惯了父母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他从小立志一定要让自己的父母过上好日子,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没钱,他早早的就怀着梦想踏入了社会,经过多年的奋斗努力,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随着地位的改变,他思想境界的提高,他所“行孝敬老”的人群也发生了变化,从对自己父母行孝升华到了员工和社会,下面就具体谈谈华鹤章“孝亲敬老”的事迹:

一、1983年,高中毕业的华鹤章,一直在家里务农,激情满怀的他实在不想就这样一直穷下去,他觉得如果自己不能够尽快摆脱贫困,以后怎样才能有个幸福的家,怎样才能够孝敬二老,想想二老这些年省吃俭用借钱为自己读完了高中,这种情感不断的转变成为他一种创业的动力,终于有一次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镇上一家企业做营销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的营销之路,华鹤章跑遍了全国,吃尽了苦头。每每有点收获总是第一个写信或打电话给父母,每次拿到钱后的华鹤章,在回来之前总在要带上很多二老没吃过的东西来孝敬一下,回到家后给父母讲在外工作中的开心事和看到的发生的有趣事情,但华鹤章从不在父母面前讲一句在外的辛酸和艰苦。他在父母眼中始终是一张笑脸,是父母心中坚强和乐观的一个儿子。其实销售之路,充满艰辛,但他从不让父母去为他担心的。

二、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华鹤章在跑业务的时候,每次到同事家中串门都能够做到非常尊敬朋友的父母,还常常带上些礼品,他成了很多朋友家中的上客,每个人都很高兴与其相处,正因为如此,华鹤章自己创业后,企业很快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和朋友。

父母对儿子的那种关爱,儿子对父母的那份情感,使做了老板后的华鹤章更深明白,一个儿子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因此他从对自己父母的孝敬升华到了对所有员工父母的孝敬了。

一次晚饭后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得知业务员董强的母亲身体突然不适,而董强正在宁夏商谈一笔重要的合同不能回来,他立刻带上驾驶员送婆婆连夜赶到医院,是急性胆结石,如果不是及时赶到,老人家性命就能不保,手术一直进行到第二天早上,华鹤章也一直在手术室门口等到了第二天早晨。当得知手术成功后顾不得休息一下,又为老人把一切安排妥当,为确保董强在外不分心谈合同,他告诉他旁边的人暂时不要通知董强。老人手术后非常想念自己的儿子能够到身边陪她说说话。华鹤章就天天抽时间去医院或打电话陪老人说会话并让自己的母亲去陪老人家说话。一个星期之后,业务员董强回来了,当他得知这一具体情况之后,当场拉着华鹤章的手就哭了下来。三、五年前村里的老干部姜承富的儿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当病情报告送到老人手中时,年迈的姜承富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可怜这位老干部一辈子兢兢业业却没什么积蓄,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噩耗,以及将需承担的巨额医疗费用,老人不到一周头发就全白了,姜承富的老伴也是终日以泪洗面。

正所谓“疾病无情人有情”,当华鹤章从和家人电话聊天中得知姜承富家中情况,原计划准备停在青海陪客户再考察两天,便匆匆和客户打了个招呼就赶了回来,华鹤章感到非常痛惜,老人家辛苦一辈子,本来可以安享晚年的,不幸的是儿子患上了这种不治之病,当华鹤章到了姜承富家中后当即从包中拿出了自己所带的合同金6000元交给了姜承富,老人当场泪流满面,华鹤章不但给老人送钱送物,在老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还多次登门慰问,看望病人,每次姜承富老人看到华鹤章都比自己亲人还亲。

四、村里有个老人,老伴去得早,一个人很艰苦的拉扯两个儿子长大并双双结婚生子,本来老人以为可以安享晚年,却不料两个媳妇之间常有矛盾,对婆婆不闻不问,不履行赡养义务,华鹤章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多次找到了她的两个儿子进行沟通。了解到两个儿子家中经济条件确实都十分困难,两个媳妇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弄出很多矛盾,以至于都不肯赡养老人。了解了情况后的华鹤章想“要想彻底的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为两个儿子解决就业,拥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于是将其兄弟二人招进自己的公司。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解决后,华鹤章还不时的去看望老人并常悄悄的背后给老人点零用钱。五、十几年企业不断发展,从一个家庭小作坊到如今的亿元企业,华鹤章深知企业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更少不了社会给予的帮助。华鹤章在富了个人的同时不断回报社会,华鹤章看到了村里的老人院破旧的很,于是就出资对老人院进行装修,并且还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老人院的活动经费,叫老人家们自娱自乐,多组织活动。华鹤章每年都要定期几次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将村里的老党员和孤寡老人召集到一起,开个茶话会,了解一下老人们的生活、健康情况。这么多年以来华鹤章对建设村的孤寡老人、老党员、老干部每年年底都要发放400到600多元不等的慰问金。不仅如此,华鹤章还常常对社会进行扶困、资助贫困大学生和失学儿童、给村里修桥铺路、给孤寡老人修房子、还积极为学校的建设捐献资金。华鹤章说:“自己的进步和社会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是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使我们的企业得到发展,关心爱护和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社会要和谐、企业要和谐、家庭更要和谐,用我们的言行去感染身边的人和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创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我还要继续努力

篇5:AAA同志敬老孝亲模范事迹材料

------AAA同志敬老孝亲模范事迹材料

“父爱似针,母爱似线,一针针、一线线把亲情相连……”,每当听到《孝心到永远》这首歌,就会热泪盈眶,就会想起一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仅带领大家战斗在质监食品一线而且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侍奉肢体瘫痪、意识模糊的母亲的伟大女性。她,就是DDD分局副局长,中共党员-----AAA同志,现年52岁。这位时常面带笑容,精神奕奕的中年女性,竭力奉养老人,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称赞。

八年前,AAA的母亲突发脑干梗被送入医院抢救,在重症监护室一住就是一个月。由于梗死面积较大,且老人还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很快又因合并重症肺炎难以控制而进行了气管切开。AAA和弟弟、弟媳白天一直在狭小的病房陪伴和照顾母亲,晚上又轮流整夜陪护。劳累、担忧将这个才刚刚把女儿供到大学以为能暂时休整片刻的中年人折磨得憔悴不堪。

由于老人有着严重的基础疾病,因脑梗导致呛食引发的肺炎始终难以控制,一种又一种的昂贵抗生素陆续被使用,可病危通知书仍就常常被送到这个平时温和而又内敛的女人手上。最终,中风导致绝大部分肢体瘫痪的母亲病情稳定了下来,出院回家。

八年来,AAA在兢兢业业带领同事完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和弟弟、弟媳分担了瘫痪母亲的全部日常护理工作。为了照顾好母亲,但又不耽误工作,AAA的生活严格地执行着一套精确的时间表:不陪夜的日子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后便赶到母亲家做早饭,喂饭、喂水,拍背、擦脸;七点半赶到单位,为一天忙碌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十二点下班回家,跟弟媳“接班”,然后给母亲打胰岛素、喂饭,吸痰、雾化以及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在家里散步,中午就在忙碌中度过;下午准时上班,一丝不苟在开会、下乡各种工作中度过,六点下班回家,继续照顾母亲,重复着一系列复杂的护理步骤,九点,则给母亲擦身、拍背,把她搬到卧室,伺候她就寝。

由于老人气管是切开的,所以排痰完全要靠人工吸引,否则就有窒息的危险。所以轮到AAA守夜的时候,她没有办法连续睡眠超过半小时,每隔一段时间,就得给老人吸痰。在母亲闹脾气不肯睡觉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AAA就整晚不睡觉,陪着母亲聊天,帮她翻身,第二天,AAA仍就按时按点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一天迟到。

3000多个日日夜夜,她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用实际行动知孝、行孝、弘孝,让母亲在天伦之乐中,幸福而简单地生活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说到自己的工作,AAA总是显得神采奕奕,八年来,尽管生活异常辛苦,她仍就出色得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百善孝为先,母亲就是我的生命。”提起自己的母亲,AAA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辛苦,“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母亲好好活着,就是我和家人最大的幸福。”八年来,患病的母亲体重一点儿都没有掉,身上的皮肤光洁、完好,没有一处褥疮。连医生都感叹我们的护理工作做得特别专业。抚摸着八年写满的几大本厚厚的护理日志,AAA从未如此平静和安详。

篇6:孝亲敬老之星---刘丽娟

孝亲敬老之星

-----刘丽娟

她是居住在新城街道七社区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工,她憨厚朴实,脸上深陷的皱纹印记着她饱经风霜的艰辛人生历程。她就是刘丽娟,在三十载如一日的道路中她无微不至照顾婆婆的事迹在街道社区内妇孺皆知,传为美谈。

刘丽娟的婆婆名叫张贵兰,现年82岁。耄耄之年的张贵兰老人常常表现出挑剔,易怒,不听话,爱耍脾气特点,有时嫌饭食不合口味,有时抱怨照顾不周,有时心事窝在肚子里不说让你猜,一不如意,就爱发脾气。每遇到这种情形,刘丽娟从不嫌弃,总是笑着向婆婆解释、认错。一次,婆婆嫌刘丽娟给她洗脚的水太烫,就踢倒水盆,骂刘丽娟不孝敬,可刘丽娟一点也不恼火,反而陪着笑脸向婆婆承认自己侍候不周到,请她原谅,并重新打好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张贵兰老人还怕寂寞,有时候也像小孩一样要这要那。为此,刘丽娟隔一两天就去婆婆家陪老人聊天、谈心,这种感觉就像女儿依偎在母亲身边,用爱心、孝心去抚慰母亲一颗寂寞的心。同时,刘丽娟每到婆婆家都要买上好多东西,有吃的、穿的、用的,为的就是满足老年人随口一说的需要。刘丽娟曾说:“我工资不高,我的两个子女也是低收入,在周济他们的同

会孝敬你呢?“羊有诡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禽畜都懂这样的道理,都能做得到,何况人呢?在她的教育下,儿子、女儿纷纷加入照顾奶奶行列,一有空,他们就为奶奶梳头、洗脚、端水送饭,家里有点好吃的总要留给奶奶吃,每顿饭总要亲自端来让奶奶先吃,现在刘丽娟为治疗自己的糖尿病也经常去住院,当她不在家的时候,婆婆就由就儿子、女儿来侍候。奶奶怕孤独,他们就常和老人聊天,左邻右舍,家长里短,谁家发生什么事,谁家婚娶出嫁,社区新鲜的事情他们都要向奶奶说说,两个孩子还经常逗得老人合不拢嘴。通过对奶奶的照顾使他们懂得了孝敬老人是一种美德,自然而然养成了孝敬老人的习惯。

今年二月,张贵兰老人过82岁大寿,由刘丽娟发起,家庭成员共同出资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在酒店为张贵兰老人庆贺生日,寿宴上刘丽娟把一枚金戒指戴在婆婆手上,“妈妈,这是儿子、儿媳送您的生日礼物,您辛苦了一生,从没摸过金戴过银,今天请您收下这件礼物,真心祝福您老如青松,寿比南山”。刘丽娟感情至深的说道。

“不,不,不,这太贵重了,我现在要它也没用,把它卖了周济家用” 张贵兰老人推托中说道。

“您就戴着吧,这是我们心意,您老再推托我做儿媳妇的就不高兴了” ……

篇7:孝亲敬老之星模范材料

她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婆婆

“在农村,能有曾端祥这样的媳妇,真的是做婆婆的一大福气,她像亲生女儿一样地对待自己的婆婆,还要支撑起一个没有男人的家庭,真的是不容易。17年来,我们从来没有见到婆媳俩吵过架、红过脸……”中洲村妇女主任聂检梅面对笔者如是说。

在村民的带领下,七拐八转,在村里一所简陋的房子里,笔者终于见到了曾端祥,一副黝黑的脸庞,敦实的身材。听说笔者是来采访的,她一脸憨厚的笑容:“孝敬婆婆是应该的,人都会老,到了要人孝敬的时候总要有人伺候,我只不过是把她照顾好而已。”说着,她不时地去帮坐在厅堂里木椅上的婆婆整理被子。“这几天,婆婆看上去气色还蛮好,只是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太清楚,身体右偏瘫,行动不便。这些年来我一个人照顾她虽然苦点,但是心里过得去,对得起她。”说到自己,曾端祥显得很平淡。“我已经把自己当做是她的亲生女儿了,现在婆婆没有了老公和儿子在身边,只有我做她最亲的人了。”原来,曾端祥是童养媳,她嫁过来时,公公已病逝,留下一大堆的债,1993年,婆婆唯一的儿子曾端祥的丈夫又不幸患上肾炎,抛下全家老小离开了人世。

她像男人一样撑起一个家

丈夫病逝的那一年,曾端祥才45岁。由于年轻能干,待人真诚,曾端祥在村里口碑很好。看到曾端祥屡遭不幸,一些好心的村民便劝曾端祥再嫁,过几年好日子。有一次,她坐车去县城,热心的媒婆还追到了车上。面对媒人的好意,曾端祥却婉转地拒绝了。她对媒人说:“这个家,老的老,小的小。如果只顾寻求自己的幸福,这个家就散了。”她一门子心思扑在家庭生产生活上。然而世事难料,2002年冬天,婆婆突发脑血栓,经过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是造成右偏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看到自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废人,想到过世的丈夫和儿子,老人的情绪一落千丈,每天以泪洗面,长吁短叹。特别是看到曾端祥为治她的病奔波劳累,家里为治她的病再次陷入贫困的境地,她觉得拖累了全家,便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有一天,婆婆趁家里没人,扯下床头灯的开关拉线勒住脖子,用手绢塞住嘴巴,准备悬梁自尽。幸好这时曾端祥从地里回来,一下将婆婆抱下来,又赶快叫来医生,才使婆婆幸免于难。事后,她跪在婆婆面前说:“妈,您以后可千万别再这样了,要是您对我有什么不满意您尽管说呀,您都八十多岁的人了,您不能不善终呀。妈,您一定要答应我好好治病,好好活着。”老人也泣不成声说:“儿媳啊!不是你不好,你看我现在都成这个样子,而且还让你整天为我这个老婆子操心,拖累着你和孩子们,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曾端祥痛哭着对婆婆说:“妈,您可千万不能这样想,您这病能治好,即使不能治好,我也不会不管您呀!有我一口吃就不会让你饿着。”在曾端祥的苦苦央求下,老人暂时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并积极配合着治病。为彻底打消婆婆轻生的念头,白天,曾端祥每隔二三个钟头就会到婆婆房间里陪婆婆说说话,晚上,还搬到婆婆房间里陪婆婆睡。每当预感婆婆会出事时,曾端祥即使在田里干活,不管离家多远,她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跑到家里看看婆婆是不是很好。曾端祥说:“每次看到婆婆在家好好的,不管有多苦多累,我的心里都很高兴。”在曾端祥无微不至地照料下,刘细妹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影,抛弃了轻生的念头。

她像护士一样伺候婆婆

在替婆婆治病的过程中,医生告诉她,老年人中风后需要好好的治疗,如果照顾不好,以后可能终身瘫痪;如果受到较好的照顾,以后就有好起来的希望。为了治婆婆的病,曾端祥像护士一样伺候婆婆。每天早上,她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婆婆房里扶她下床,帮她洗脸、端茶、喂饭。为防止婆婆患褥疮,曾端祥每天要为她擦洗三次身体,细心的照顾,使老人至今从未生过褥疮。婆婆中风后,大小便成了老大难问题,可曾端祥从没有丝毫厌烦之心,在婆婆解手的时候,她自始至终地搀扶着婆婆。有时婆婆因消化不好,排便困难,曾端祥不顾脏臭,用手指轻轻地为老人抠大便。白天天气好的时候,她还将婆婆背出房间,让她晒晒太阳,晚上天气凉时,她把婆婆冰凉的脚揣在怀里,替她的脚取暖。有时自己事忙走开,曾端祥就请邻居代劳看护。为更好的照顾婆婆,曾端祥干脆把被子搬进婆婆房间,一住就是八年。在曾端祥的精心护理下,现年91岁的刘细妹,除了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见,不能自己活动外,思维清晰,说话流畅;全身上下干净清爽。每当亲戚和邻里来看望她,婆婆总是抹着眼泪说:“没有我媳妇,我这把老骨头就算不病死,也早烂死在床上了。”

她像老师一样言传身教孝道美德

曾端祥不但把全部精力放在照料婆婆的身上,还抽出时间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她常对孩子们说:“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没有了孝道,就像树空了心,是长不高、长不大的。”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曾端祥的儿女一个个都十分孝顺。他们每次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奶奶,陪奶奶聊天,讲外面发生的新鲜事。看到妈妈日夜守护在奶奶的床边,孩子们就会悄悄做好可口的饭菜,有时还会帮助曾端祥一起为奶奶洗澡擦身。有一天深夜,奶奶突发高烧,孩子们都主动起来,和妈妈一起护送奶奶去医院。曾端祥,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言传身教,向自己的儿女传教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还用自己最平常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岁月无声,曾端祥默默地用自己的孝心在大力提倡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今天,谱写了一首感人的孝之歌,她已成為全县妇女争相学习的楷模。

篇8:余田乡孝亲敬老模范事迹

背着瘫痪老母亲外出打工

在余田乡有这样一位人人称赞、敬佩的大孝子,他与妻子阳满英一起带着86岁高龄的瘫痪老母亲谢柏花外出打工3年,在外无论风吹雨打一心一意、无怨无悔地照顾老人已达3年,他就是余田乡马头村1组村民欧阳忠文。

欧阳忠文,男,1953年生,生有四个小孩,上有86岁的高龄老母亲,一家人生活在余田乡偏僻的马头山村。2007年其母亲因病眼睛失明,此后便一直瘫痪在床,为生活所迫一家人于2008年3月一家人到余田圩打工,为一建筑老板做木工,妻子为了照顾老人,只得做一点临时事情,一家人就靠阳忠文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房东有感于其精神,每年收阳忠文夫妇房租1000元,可幸的是儿女都在外打工或成家能独立生活,不需他们负担,可如何照顾家里的老母亲却是一个大难题,要是其他人可能把老人放在老家不闻不问了,可阳忠文夫妇却坚持把老母亲接到余田圩,并把老人家的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

老母亲瘫痪在床,一天两餐,阳忠文夫妇每餐都要为老人家单独准备饭菜,夫妻俩谁有时间谁服侍,饭菜大多要搞让老人家吃得下,每餐都为老人准备了一瓶太子奶,每餐都要亲手将饭菜送到老人嘴边一口一口地喂,一边趁此时间陪老人聊天嘘寒问暖,老人耳朵又聋,了解老人的心思确实不易,服侍一个瘫痪老人也确实是一件难事,每天为老人倒屎倒尿,洗衣洗澡,烦事脏事一大堆,但面对这些脏活夫 妻俩没有一句怨言,别人问他俩那来这么大耐心,他俩总笑着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子女服侍好老人是我们的义务,是应该做的。”俗话说老来病多,今年年初和端午期间老人曾两度突发疾病,夫妻俩心急如焚,及时找赤脚医生来家为老人治好病,医生也为他俩的精神感动,每次都只收取部分药费。

夏天来了,天气炎热,夫妻俩为老人买了风扇、蚊香,把老人住的房间打扫干净,驱除蚊虫,尽量为老人安排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让老人安度晚年。同村人都为他俩的孝敬关爱老人精神所感动,每年许多从外回乡的同村人提着礼物来看望老人、祝福老人,为老人有这样的好儿子儿媳而骄傲。去年村里新建礼堂,村里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为村里树立了孝敬父母的良好榜样,全体村民一致同意免除他家的筹款,只要他为村礼堂做了一案桌。

篇9:孝亲敬老之星模范材料

今天,我们班观看了一个令人深有感触的视频,这个视频的名字叫做孝“孝亲敬老模范教师和十大小孝星”。

在这个简短的视频里,我们目睹了与多感人肺腑的事迹,尤其是那十大小孝星,他们大多都像我们这么大,但他们却做出了我很少做过或我们没有做过或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当我看到这些小孝星们为他们的父母端水洗脚的`时候,我的感触尤为强烈,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怀抱下长大,而我们为何没有做出像他们那样,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呢?

我思考了很久,直到最后视频说的一句话:贫困是最好的老师。我才恍然大悟,他们的有人的共同家境就是:贫困。因为他们只有亲情,没有钱,是父母把他们十分辛苦的拉扯到大,如果他们不感恩父母,那他们感谢谁?还有的是失去了亲人,经历了一场人生悲剧,知道了亲情的难能可贵。但无论怎么样,他们的精神都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篇10:孝亲之星事迹材料

小张是缙云县新建镇凝碧村人,出生于1962年,1983年与村民张福琴结为夫妇,之后育有一女两子,全家人均靠种田为生。在她看似寻常的的`外表之下,却掩藏了太多的“不寻常”——如一日伺候患“老年痴呆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婆婆,一日三餐、扫洒洗漱、端屎端尿……事无巨细、无微不至。

在这6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不知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精力,受了多少苦和累,流了多少汗和泪,她始终如一,从未放弃。如今,这种坚持,这种爱,还在继续。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久病床前有孝媳”。她的孝德精神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好评和称赞。

篇11:孝亲敬老之星模范材料

银杏老人院地处西咸一体化战略中科技、文化、教育板块绿色、低碳规划之一隅,与陕西商贸学院、镐京学院等高等院校毗邻。在银杏老人院王俊发院长干净整洁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各级政府相关领导对老人院的关心、褒奖的珍贵照片。陕西省老龄办高度赞扬:“选择银杏。选择快乐,入住银杏,幸福一生。”

银杏老人院是2001年经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2007年7月被全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确定为陕西省首批、咸阳市首家“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2007年10月被咸阳市老龄办授予“爱心养老示范单位”。2009年10月,又一次被全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2010年被陕西省民政厅确定为陕西省社会化养老示范单位。而王俊发院长对刚刚获得由陕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和陕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授予的“陕西省孝亲敬老之星”的荣誉称号也颇为自豪。

“如果没有外出,王院長经常是一大早就到施工现场检查去了。”在新址建设现场,不少人都为王院长醉心于老人事业的点点滴滴所感动。由于王院长有过多年的养老慈善行业的创业经历,深知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加之他见多识广、勤于动脑,所以总能从他身上感受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作风。从老人院的整体规划布局,到装饰瓷砖颜色的遴选;从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到软件服务的培训与提升;从对慕名而来者的咨询解答与接待,到对社会化养老机构规范管理的建章立制;从对老人24d'时的衣食起居安排,到对特殊关照需求者的心灵理疗——王院长总是以老人的感受、接受程度为出发点和着眼点,亲力亲为。

他说,不是“不放心”别人,而是为了“心里踏实”;他说,要对得起老人事业,对得起自己钟爱和选择的这份事业,对得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和褒奖,真真正正做到“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忱”。

王院长说,银杏老人院迁建以来,得到省、市、区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现在新址的土地是以出让方式购买的,已经取得“咸国用2010第139号”国有土地使用证。在老人院新址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期工程项目14000平方米主体已经全部封顶,部分工程进入内装修阶段。他指着即将投入使用的建筑介绍说,目前的建设都是按照建设部、民政部联合颁布的《老人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建设的,建设内容包括老人附属接待楼、介助老人公寓楼、自理老人公寓楼、介护老人公寓楼、老干部公寓楼、老人服务楼、诊疗大楼、老人会所楼、老人餐厅、老人活动中心楼、福寿镇、大家院、感恩塔。建筑密度为29.8%,绿化率48.8%,容积率1.6。设置标准床位850余张,其中特护床位160张,20张床位专为免费接待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功臣。

王院长说,根据《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自助老人是指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介助老人是指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帮助的老年人;介护老人是指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养老院可为这些人的生活提供尽可能的便利。

申某曾是陕西有名的书法家,咸阳市某部门离休干部,患有多种病症。入院后,老人院的护理员精心护理,每天推心置腹地陪老人聊天、散步,了解他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需要,掌握心理特征,一周后,老人就自己走出房门和周围人聊天,到餐厅吃饭。在老人院搬迁时,其他老人都回家了,可申老人说什么也不回去,并对来看望他的女儿说,“银杏搬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银杏老人院就是我的家。”

西安市安仁坊的王某是抗美援朝功臣,为了不影响子女工作,他在老伴去世后慕名孤身一人来到老人院。入院登记时,老人院发现这天恰逢老人生日,于是专门定做生日蛋糕,安排生日庆祝,并组织工作人员为老人祝寿,唱生日快乐歌。老人非常感动,高兴地说:“我们在繁华闹市住惯了,原以为住在老人院孤独、寂寞、不适应,谁知,你们的热情胜似亲情,你们的爱心,使我忘掉了失去老伴的痛苦,解除了我的矛盾心理,真是不简单呀!”老人的儿子王志华得知后连声感谢,并为银杏老人院赠送锦旗一面。

老人院有一位百岁老奶奶,除耳朵有点背外,思维很清晰。当她看到王院长进来后,欠起身,拉着王院长的手,一行清泪悄然流下她的面颊。王院长说:“我每次看老人时,老人都是这样落泪,我知道,这是老人在用热泪表达着感激。”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老人院的一日三餐是稳定老人入住的重要环节。为此,银杏老人院成立了膳食管理委员会,做到每周有食谱,注意营养合理搭配,根据老人的需要或医嘱制作普食、软食、流食。厨师和炊事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清洗消毒餐具,严防食物中毒,把好病从口入关,切实保证入院老人的膳食安全。

老人院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注意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老人院的制度有:老人院章程、服务规范、门卫制度、护理人员职责、家属探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洗浴管理制度、医疗卫生制度,入住老人登记制度等。

“现在新建的公寓楼都是中央空调。”不少人给王院长算了笔账,按照现在的护工工资和物价水平,原来的收费标准是有点低了。王院长说:“老人院以社会效益为主,附以适当的经济效益,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那么,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银杏老人院的投资运营经费从哪里来?王院长说出了他的成阳博兰顿养殖有限公司和博兰顿化妆品有限公司。这些特种动物具备的经济价值不仅可以支持公司和老人院运营,而且可供老龄朋友观赏。博兰顿化妆品有限公司利用养殖的特禽动物自身原油,作为生产化妆品原料,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

“硬件具备了,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加强软件建设,包括老人院‘以人为本’的管理和对护工的职业化培训。”王院长说着,拿出了他出任主编的陕西省银杏老人院管理委员会编印的《社会化养老机构规范管理日常服务实用手册》,里面有“老年护理工作管理”和“员工管理制度”等详实内容。王院长在册子的前言中写到:为了加强对爱心护理工作的指导,完善管理和护理的规范化建设,帮助广大爱心护理工作者提高责任心,建立集中托养和屑家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根据我院2007年~2010年开展试点以来的实际情况,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看到这些,记者深深感到,王院长实实在在是以谦逊质朴的品质、低调踏实的作风、悲天悯人的情怀,专注地谋划着他所醉心的老人事业!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王院长说,他还有好多关于老人事业的故事没有讲完。他希望社会各界携手合作,为建设国际化的养老院,为人类崇高的养老事业,为社会的和谐、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篇12:孝亲之星事迹材料

小陈,女,46岁,中共党员,家住缙云县溶江乡山坑村,自20xx年起担任山坑村女村委,妇女主任,思想积极上进,工作认真负责,服从村主要干部的领导,热心于村里集体事业,做好本职工作,能出色完成文化、老龄、宣传、卫生等工作,是一名优秀的女村委。

小陈同志不仅孝敬父母长辈,而且对村里老龄工作高度重视、身体力行,而且每日的重点工作也是重视老人、孝敬老人,围着老人转。她自愿为山坑村老龄工作做了大量贡献,工作中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始终把老人的.幸福感放在第一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孝亲敬老之星,是全体山坑村老少们学习的榜样。

篇13:孝亲敬老先进材料

——记---镇孝亲敬老先进个人同志的先进材料

-----,---镇一位纯朴的农村女教师,现在----学校工作。提起她,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张平凡而祥和的脸。

----自幼生长在大山深处一个贫困的教师家庭。她的身上流淌着祖辈父辈们淳朴善良的血液。母亲是教师,也是她人生的榜样。工作任劳任怨的母亲也是一个孝顺的好媳妇,祖父祖母都活到八十多岁,父母再辛苦也没有让老人受罪。,一家人很清苦,但在善良的气氛中让---学会了爱和感恩。

-----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敬老爱幼,屡次被评为县、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等。不求名名自扬,她成长为中村镇颇有名声的骨干教师。

她,不仅是深受---人民喜爱的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更是一位广博人们敬佩和称扬的孝亲敬老的模范。

---的公公婆婆膝下儿女成群,但二老却一直生活在晓溪夫妻身边。婆婆患有脑血管病,多年行动不灵便。她总是在忙碌了一个星期后,还要为全家人改善伙食,洗大堆大堆的衣服,收拾凌乱的屋子。很多人说不知道她瘦弱的身体里哪来的那么大的劲,都有点同情她了。可她这样咯咯笑着说:“我嫁给老公时,就是看上了他家的两位老人,他们真的很好。”的确是这样的,他对老人好,老人对他也很疼爱,好多次她感冒有病,两个老人比自己得了病还着急,抢着去街上诊所为她买药。她以心换心也换来“幸福”。

婆婆终于瘫痪在床了,一睡就是四年。这对她来说是灾难性的四年。孩子在读书,她在学校又挑着重担,自己和丈夫的身体都不好。公公一夜之间头发全变白了,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怎么办呢?再难也不能让老人受罪啊!儿女虽多,但各有各的困难,与其为了老人兄弟间矛盾重重,不如一个人负担算了。吃亏是福,别让老人作难,再说老人习惯了也愿意跟着他们啊。

起初,摸不准病人拉屎拉尿的信息,病人常常弄脏衣服和被褥,满屋子的怪味令人作呕,处理赃物时,他和丈夫不禁呕吐半天。后来还好,可以用便盆接屎接尿,但也免不了意外。

这不是长法。不能弄垮了身体影响了工作啊。经多次和家人亲朋商量,还是请个人照顾老人吧。照顾病人的事不好干啊,中间换了三个人,都因为受不了病人折腾走了。她也很能理解人家的难处,一有空就接替保姆为婆婆端水喂饭、接屎倒尿、擦洗收拾,连保姆也很佩服她、喜欢她,最后一个保姆就这样留了下来,直到病人终老归山。

公公现已八十多岁,双耳很聋。按亲朋帮忙拟定的合约,婆婆由陈老师夫妇养老送终,公公就理当归其他的儿子管。但老人看了合约就当场撕掉了合约,流着泪说他绝不离开这个家。善良的----也舍不得像亲生父亲一般的老人啊。还像以前一样过吧。

----更加关心这个孤单的老人了。老人爱吃什么,她就常常为他老人家做,顾不上做就帮他买或给钱让他自己去买。老人牙不好,咬不动硬食,她就老把菜炒得很烂。老人孤单,她常常提醒丈夫早点回来,多陪陪他,哪怕坐在一起看电视也好。她常常打电话提醒上县中的女儿,多给爷爷打电话,说话时找个没人的地方声音高点,要不爷爷听不见。

可怜的老人对这个好儿媳产生了深深的依赖,他像个老小孩般离不开自己的孩子们了。有时他们夫妇出门去,老人就会焦躁不安,要不给他老人家打个电话,回来他一定会埋怨个不停。

有一次,--老师正在学校上课,有老师说:“你公公来了。”她上完课来到办公室,见公公垂头丧气的坐在那儿等她。见到儿媳,他几乎眼泪汪汪,“家里忽然停电了,电视也没法看……我也没报纸看了,不见你捎,我来取……我还没吃饭……”老人真个像个孩子。同事大姐朱老师倒惹笑了:“---媳妇当成妈了呵,看你爸像个孩子。你真是了不起啊!孝顺!”晓溪也笑了,无语,但很开心。她倒不是因为别人的赞誉,而是因为老人对自己这颗依赖的心很温暖。

----老师不仅对自家老人好,她对所有的老人小孩都有一副慈悲心肠。在学

校,老少同事都很喜欢她的勤劳善良和热情。她很尊敬老年教师,他总说老年教师是宝,身上有我们少走弯路的宝贵经验,要虚心学习才对。她善解人意,总能体察老年人的难处,总是热情的帮老年教师做很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打印、抄写,跑路等,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感动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老师在邻里之间影响也极好。她为人和气,又尊老爱幼,乡亲们都称赞她。老院子里有两位大妈,都是孤单一人住着,儿女们另住也不常来。----上下班老遇到她们,总是老远又说又笑和老人打招呼。有时去地里摘菜,回来就顺手给老人抓点。买了好吃的东西就顺手赛一点在她们手里让尝尝。中秋节,学校发月饼,她给邻居家每人尝一点,等拿回家已所剩无几了,但她比自己吃了乐意。

她在院子里还是个和事佬。婆婆媳妇有时间喜欢和她诉苦,婆婆说媳妇不好。媳妇说婆婆不好。不管谁说什么,陈老师从不过话扯是非,而是从中调解,想方设法说出对方的好。她的道理总是让人信服,那是因为她就是大家的榜样啊。

----不仅是一位好老师、好媳妇、好邻居,她还是一位还妻子、好妈妈。她的丈夫多年带高中,任务重,工作忙,而且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有时脾气也比较躁。她能理解丈夫的难处,所以家里的小事她一般不去烦劳丈夫,只要丈夫有个好心情,她便就有好心情。丈夫对她躁,她反又说又笑,一团乌云就散了。所以他们夫妻关系和睦,她,是丈夫及全家人的开心果。对于她的宝贝女儿,她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她能吃苦、爱读书爱学习、尊老爱幼。因此,陈老师有一个温馨的,和谐的,安详的家。

上一篇:成为一个顶级设计师的八大秘诀交互设计下一篇:乡村荷塘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