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24-07-03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精选8篇)

篇1: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突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宁夏实际,总结既有的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提升我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水平。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贯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过程。突出抓好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问题,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运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要解决好100余万扶贫对象的脱贫致富问题,实施好35万贫困群众的生态移民攻坚计划,同时还要重视解决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要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从眼前的具体事情抓起,从最突出的、最紧迫的问题抓起,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解决。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处置方式和处理结果赢得群众的信任,防止矛盾升级、激化、转化。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对群众反映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立即办理,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做出安排,让群众理解,对于群众不合理的诉求,要耐心地做好解释、疏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大力推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依法清权确权,实行阳光作业,公开办事项目、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把抓好重点难点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以下重点难点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社会诚信教育,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宁夏上来。始终坚持党管媒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实现新闻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相协调。

篇2: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乡镇工作新机遇

当前基层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基层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将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工作新突破

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级来实施完成。转变职能后,当前工作的重点是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新型乡镇。

改革创新、科学施政,赢取乡镇工作新跨越

一、在队伍上致力激励约束,完善基层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负重奋进之路。

一是用考评与目标管理加压力。建立健全机关干职工个人效能考评体系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意

识,提高干部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村、社区“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社区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四是用选拔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五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走全民创业之路。

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乡镇工作的“牛鼻子”。为此,一要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二是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四要创造管理优势,增

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三、在管理上倾力保障服务,开创农村社会事业新局面,走和谐发展之路。

篇3: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创新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由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导致了不同的企业都有着不同的运营环境。所以在企业的管理上也各有不同。并且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的特殊, 这就存在很多能够影响企业运营因素的存在。在这种条件下, 市场环境变的越来越宽松, 而同样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要在经济管理上加强对于企业发展方向的掌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如何的进行经济管理的创新这是每一个领导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创新经济管理的概念是指运用新的科学手段从而改变企业的经济观念, 以公司的经济结构为支撑, 经济活动为体现的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然而对于企业来说, 利润最大化是其始终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就要对公司运营成本和收益比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公司要想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 就要将企业的创新经济管理运用到企业当中。努力实现创新, 发掘企业的自身潜力, 从而达成企业的存在目标。而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 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树立危机的意识, 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 而且在制定上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社会经济规律, 不能开历史倒车, 在执行上要严肃坚决, 不能遇难而退, 从而实现企业的顺利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晚, 这就导致了很多的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经济管理制度。有一些是有一套经济管理制度, 但是由于企业发展过快, 行政职能部门不齐全导致监管不到位。还有一些是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不相符, 也在村一少部分的企业制定了完善的制度, 但是由于企业发展不到位, 不能良好的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

2. 监管不到位。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很多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发展目标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发展时没有一个合理的衔接, 使很多的经济计划落空。在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中, 很多的企业通过财务审计来控制企业的成本和经济开销, 以防止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问题和浪费问题等。但是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中, 由于审计单位在对于公司的财务权限不够完整, 这就导致用审计等方法来控制企业的成本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在加盟公司中, 通常通过总公司来进行加盟公司和加盟店的管理控制, 而加盟公司的业务主管或者经理则需要对于加盟公司的经济进行转向的控制和监管, 从而保证公司财产的明确。

三、企业实行经济管理创新的步骤与办法

1. 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

首先, 提高对企业每个部门的掌控。企业的内部调控是经济管理中主要构成结构, 部分把财务作为支撑的企业适应不了市场经济进步的规则, 因此, 对应地, 就会把财务部门进行更改, 让财务管理向着全方位的进步形式发展下去。其次, 改进企业监测体制。伴随市场经济的进步, 改进一些财务内部监管项目, 对于快速进步的市场经济体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以财会调控为中心, 进行内控制度, 加强财务等各部门的谨慎、负责的心态。

2. 达到经济体制的创新和改善。

体制的全面和创新可以给经济管理的改变带来长久的影响力, 这是在探究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概括出的重要体会。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成绩要靠规章制度的构建来强化。改善与创新有关规则, 企业一定要学会经过构建约束性条例的方法来让企业自己与整体职工按有关准则主动实行, 且加深企业与全体职工之间的联系。为了激励企业潜在的创新水平, 就要建立起合理地、全面的鼓舞制度, 让职工的全部有助创新行为可以获得嘉奖, 作为效益的代表, 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气氛与创新活力。

3. 思维的创新, 营造一个经济管理创新的氛围。

在企业的整个部门内部营造一个经济管理创新好氛围, 创建一个经济管理创新的气氛, 改善企业本身的创新体制, 从而带来更好的创新力量。在一个企业实行思维的创新时, 面临现今世界新的经济状况, 要清楚危机管理和战术创新这两大概念。

战术的创新首先说的是一个企业战术策划的拟定和实行应有一定的全面性与进步性。在进行的详细步骤中, 企业要时常地对运作方法与竞争方法实行创新, 这样就可以较好地形成、培养中心的竞争力, 同时扩充、坚持竞争的优点, 让自身企业在竞争之中处在一个较好的地位。就一个企业来讲, 危机的管理是一定要学好的一个科目, 可以这样说, 企业的危机管理是存在于企业发展整个阶段的关键内容, 但是企业各个阶段的经济管理之中, 危机管理所占的比例都是不同的, 通常来讲, 可以进步到一定的阶段和规模的企业, 风险管理以及危机管理就会变成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总的来说, 在现今的历史趋势下, 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一定要跟随时代脚步, 不断跟随改变的客观环境, 适应企业新环境下的进步需要求。所以, 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制, 一定要严格符合企业的进步核心, 有清楚明白的经营目标与管理方法, 可以确保取得完成企业进步目标的各种必备资源。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并且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整合, 这就使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在日益强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自己的竞争力, 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在对于企业的管理上依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来制定管理措施, 并且敢于创新。而在企业管理中, 经济管理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每一个事件, 在文章中, 我们将结合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环境, 然后依据相关的社会问题从而提出一个企业经济管理的方式。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思考

参考文献

[1]林德新, 高萍.浅析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J].管理学家, 2010 (5) .

[2]王海强, 周俏亭.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 2011 (6) .

篇4: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检察机关;管理创新

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只要是促使执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确保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从而使得社会在稳定有序的状态中,获得不断发展,就是创新。而具体的手段,应从强化检察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创新意思、能力意识,同时深化管理机制,寻求执法手段的创新,提高办案效率,纠正违法行为,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不断深化机制改革,寻求司法理念转变和执法手段创新

1.进一步深化阳光检察服务新机制

要以便民、利民、安民、服务于民为主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竭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进一步加强检察长接访、案件查询、控告申诉举报受理、律师阅卷等综合性功能,努力为群众提供高效、快捷、舒心的服务。努力开通刑事、控申、民行案件实时查询、网上提交电子资料等功能,增设律师网上预约查询公开信息渠道,拓宽服务群众窗口。建立利民便民的举措和透明公信的机制。

2.要进一步强化风险评估措施,加强风险预警

要建立风险评估“三步走”机制:第一步,制度先行。对涉检信访案件全面实行风险评估,以“发现早,控制稳,处置妥”为目标,制定《涉检信访案件风险评估预警办法》;第二步,分级预警。把涉检信访案件按照风险评估情况分级预警,由控申信访案件评估小组第一时间形成风险评估意见,对案情先期研判、先期防范、先期化解,力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三步,跟踪走访。对可能发生涉检访的案件进行全程跟踪,必要时实行领导干部带案走访,从源头上消除涉检信访的苗头隐患,确保不发生新的涉检信访案件。

3.进一步落实办案风险评估机制

将犯罪主体、犯罪情节、社会危险性、能否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作为参数,对个案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一是确定风险评估重点。将涉少数民族案件、群体性事件引发的犯罪、涉众型犯罪以及双方当事人严重对立或网络媒体、社会各界关注的敏感案件作为风险评估重点,对该类案件一律启动案件风险评估程序,预测和防范办案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制定应对预案,防止因执法不当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二是对内加强捕诉衔接,对外加强部门沟通。对案情重大、社会反映强烈,而案件定性、管辖存在争议的案件,重视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对此类案件可能引起的信访、群体事件风险作出防范预案,从而妥善处理重大敏感案件,达到办案政治、社会、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4.进一步探索审前非羁押措施适用

一是建立审前调查机制。通过建立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品格证据的捕前审查制度,在审查逮捕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形成品格证据,为办案人员判断其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提供依据。二是建立刑事和解机制。制定《刑事和解实施细则》,对部分轻微刑事案件综合考虑案情等因素开展刑事和解,促使加害方与被害方重归和谐。三是建立帮教对接机制。通过外部加强与团委社工组织、司法行政矫正机构联系,内部加强公诉、批捕和监所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对犯罪嫌疑人不捕后的跟踪、考察和帮教工作,在保证监管到位的前提下,力求发挥教育、感化、改造功能,促进犯罪嫌疑人早日回归社会,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四是探索流动人口取保机制。实行品格证据调查,走访犯罪嫌疑人案发前所在单位,了解平时表现,由单位对其品格出具书面证明;约见犯罪嫌疑人家属,考察家属人品,确保是否具备监管条件。

5.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的介入机制

由防范性管理向服务性管理转变。切实抓好检察环节的综治维稳等工作。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深入企业、社区、学校、农村,开展法制宣讲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合理维权;结合执法办案工作,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及时分析社会治安动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的对策建议,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介入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做好参与调查、引导侦查取证、加强监督、责任倒查等工作,打消公众疑虑,争取社会信任。

二、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对维护稳定的创新作用1.协助做好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

结合平时办案,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和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殊利益群体、“维权”人士犯罪的调查分析,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完善教育管理措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安置政策,帮助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参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保护工作,与共青团、学校、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紧密配合,共同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犯罪情况的分析,深入研究案发原因、犯罪特点和规律,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协助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2.积极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

网络虚拟社会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领域,检察机关要坚决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在管理网络虚拟社会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工作机制与管理并重,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等整治活动,净化网络环境。根据网络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加强法律政策研究,及时提出建议,促进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

三、结语

社会管理需要创新,但社会管理更加需要一种正确的引导,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做好引导者,监督者的角色,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对基层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考[J].天津检察,2013(6):8-10.

[2]尹建中,肖鹤翔.基层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J].大观周刊,2013(9):33.

[3]任文松.民行检察工作如何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喆访谈录[J].检察纵横,2012(4):10-11.

[4]陈辐宽.检察视域中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考[J].政治与法律,2011(8):154-160.

篇5: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管理

深化加强和创新消防社会管理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信念,铸牢警魂”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一些“久治不愈、管理乏力”社会难题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文件精神,对于指导我们分析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消防社会化管理是国家消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民生,事关稳定,也事关发展。因此创新消防社会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消防社会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社会公共消防安全需求随之不断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不断推进,各类新的社会消防矛盾也在不断显现,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及群死群伤火灾的任务日趋艰巨和繁重,社会化消防管理工作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管理范围大,难度增加。新型行业不断增多,以餐饮、娱乐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空前发展,开放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明显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2、管理方式相对滞后。近年来,尽管消防部门在社会管理工作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管理与服务并重,但是多年沿袭的管理方法简单陈旧,管理过程不够透明,管理程

序繁琐、环节多的情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面对繁重的管理任务,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而新的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建立。

3、管理机制运行不畅。从外部看,消防部门在社会管理中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往往是消防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导致管不胜管、防不胜防。从内部看,消防机构自身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还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办事效率和质量不高、公信力下降。

4、公众对消防服务管理水平的期望值增高。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权观念、消防素质明显提升,对其生产、生活及消费环境的消防安全保障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对政府加强消防服务管理的愿望更加强烈、期望值更高。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必须借鉴国内、国际的先进消防管理理念、经验,深化社会消防管理创新,整合有效资源,提高消防执法的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

二、加强和创新消防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

1、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消防社会化管理带来新挑战、新问题,使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任务加重、难度增大。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加强和创新消防社会化管理。

2、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消防社会化管理,预防和减少各类火灾的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进而真正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要加强和创新消防社会化管理,提高执政能力,全面提升消防社会化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才能提高应对各种社会风险的能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三、创新消防社会化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对于消防社会化管理工作,只有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消防社会化管理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1、要推进消防社会管理思路的创新。创新思路,转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一项工作,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是前提,是关键,是保证。真正掌握消防社会管理工作的主动权,把消防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提升消防部门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助手。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摆到消防社会管理的首位,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

2、要推进消防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以有效解决影响全市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幸福安康、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理念、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树立公平对待的理念和依法办事的理念。

3、要推进消防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来支撑。当前,重点要建立健全以下工作机制:建立社会管理组织指挥机制,建立社会管理协调调度机制,建立社会管理规范引导机制,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保障机制,建立社会管理考核奖惩机制。

四、加强消防社会化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消防社会化管理的宣传工作,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切实提高社会防范抗御火灾的能力。具体实施如下:

1、高效服务,加强服务窗口主动宣传。消防机构要依据服务窗口直接接触办事人员的特点,紧紧抓住群众前来办理行政许可的机会,向办事群众讲解消防常识、指导建设单位超前采取防火措施,力求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火灾。

2、媒体效应,消防宣传辐射面逐步拓宽。利用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积极对消防工作进行报道,掀起消防安全宣传活动的高潮,努力营造消防安全宣传氛围。

3、广泛宣传,深入开展“六进”工作。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家庭,采取出动宣传车、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横幅、举办消防培训讲座、消防咨询点、灭火演练等方式最大限度开展地普及宣传,努力构建良好的消防安全工作新格局,把消防法宣传到每个家庭,每个角落,切实做到家喻户晓。

4、红门开放,消防宣传大放异彩。通过典型火灾案例向广大群众讲明火灾的危害性和预防火灾的重要性,详细讲授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等相关知识,使群众在学到防火、灭火、逃生等消防知识的同时,深刻地感受到做好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篇6: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内容提要】社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政府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我国政府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还比较薄弱.当前社会管理还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才能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社会管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分析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及成效

(一)注重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执政阶层或执政党,“民本”思想都是执政的首要理念。我们党作为没有的利益、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长期

执政的大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党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与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注重依法行政。随着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越来越不可回避。而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各行政管理机构的垂下管理人喘从事社会管理工作中,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前提。

(三)注重不断创新。胡锦涛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要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时代在变,环境也在变,工作的重心也在变,如果我们没有新思路,墨守成规,拿不出新办法,我们必然处处碰壁,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将理论实际相结合,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己,创新自己,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光明道路。

二.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还比较薄弱,当前的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造成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失衡。当前,我国政府仍然带有浓厚的生产投资型政府的特征,政府长期充当了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忽视了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导致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突出体现在我国社会安全网的建设缓慢.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公共卫生覆盖面较低。[3]

第二,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政府社会控制职能有待加强。一方面,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剧,科技的广泛运用,现代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步增多,我国的社会治安问题已经呈现突发、隐蔽、复杂等特点,跨地域、高科技犯罪更是加重了对社会的危害。另一方面,近几年在生产安全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以煤矿事故为代表的生产安全问题,以食品卫生质量引发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以及突发的疫情、经济安全等等,都要求政府加大相关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撑。

第三,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突出.要求强化政府社会保障职能。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伴随着社会利益的再分配,我国出现了城乡及地区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个人收入差距已经触动危险预警线;以农民工、下岗工人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基本权利受到不法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失衡的矛盾和冲突,这些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只有妥善处理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才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第四,我国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政府社会管理方式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全面转型,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在改革后迅速解体.国有企业承担的大量社会管理职能被剥离,以非公有制部门为代表的新生社会组织迅速成长;我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变化要求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同时,中国传统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分化,形成了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我国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迫切要求政府加大对社会利益结构的协调力度,建立有利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

第五,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要求尽快改变以政府为唯一中心的“单中心”治理结构,建立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共同管理社会事务的“多中

心”治理结构。但是,我国社会中介组织或第三部门还未真正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发育仍显迟缓,社会资本的开发利用不足,社会的自主性及自我组织能力不强。

三、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落实措施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因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规划项目,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在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上抓落实。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我们的各级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真抓实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在制订规划、强化责任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规划。同时,明确目标责任,把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讲评考核制度,确保每项工作的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要在以点带面、指导推动上抓落实。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抓出一批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区和示范点,以此把社会管理创新覆盖到全局,延伸到各个角落。

(四)要在深入调研、创新招法上抓落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因此,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同时,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好经验好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要在政策支持、工作保障上抓落实。社会管理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因此,各地各部门都应按照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状况,切实加大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力度

(六)要在解决问题、见到成效上抓落实。衡量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关键要看实践、看效果,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是否提高,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否增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之,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为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篇7: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是来自社区的??,今天很高兴能有幸参加这个会议,社会管理创新,事关社区和谐稳定,事关居民的切身利益,对于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我根据平时在社会管理工作中遇到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说的不到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

1、建立以支部书记为领头雁的四级网络矛盾化解排查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是我们维稳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社区,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楼院长、党员都是在居民当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大部分纠纷通过他们的劝说和调解,往往能化解在基层,所以建议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编织好“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楼院长——党员”四级网络组织。

2、加大县直单位帮扶工作机制的力度。目前社区所服务于的社会事务中都是关乎居民的民生事情,例如:城市低保、大病救助、廉租住房调查与申报、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计划生育等等,工作量大,鉴于目前社区的实际情况,是否可以建立“二至三个辖区内单位帮扶社区”制度,实行社区与共建单位联动共管。

3、建立从社区干部中优先考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制度。目前社区的干部均呈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到目前为止,社区工作人员中取得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的有7人,全国中级社会工作师1人,工作人员中是党员的比例在93%以上,所以是否可以参照“村官和三支一扶”人员制度,给社区干部优先考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机会,这样将更加提高社区干部干事的热情,更加激励年轻人不断前行,从而加强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4、建立党员民情服务机制。在社区党员中,挂起民情服务箱,建立民情收集服务队,设立民情服务热线和电子邮箱,主动去收集居民的意见和答疑,以“社区民情日记、社区恳谈会、社区微博”为平台,问居民所想所盼,看需要帮扶什么、问所诉所怨,看需要解决什么、问干部作风,看需要转变什么;党员与困难居民、空巢孤寡老人结对子,送温暖上门,送关爱回巢;干部帮扶下岗党员再就业,党员带领居民创业,使居民上岗成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篇8: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我国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 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等关系会继续发生深刻变革, 在此过程中, 社会管理理念、主体、方式、方法等也会随之变化。调整好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关系, 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人民法院的重大战略任务, 也是人民法院应当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笔者认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必须正确认识职能定位, 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

一、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眼点

作为政法系统中的基层法院, 在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全社会性的系统体系中, 既是被管理者, 又是社会管理秩序和稳定的捍卫者。这需要基层法院牢牢把握司法审判工作这个着眼点, 立足于矛盾纠纷解决, 通过立案、审判、执行等审判活动全过程来完善社会法则, 规范社会行为, 引导各种社会活动朝着正常、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 从而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基层法院, 要立足自身职能特点和优势, 以执法办案为重点, 提高司法水平, 通过对司法事务的不断创新管理, 通过民商事审判、刑事审判、行政审判及执行工作来调整和规范影响社会管理的行为。

(一) 用刑事打击依法惩处影响社会管理的犯罪行为

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方针, 维护法律权威, 依法打击涉黑涉恶性质的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管理秩序。对惯犯、累犯、主犯以及主观恶性大, 危害性大,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犯罪分子依法给予严厉打击;对于偶犯、过失犯等则以教育、挽救为主, 减少社会对立面;对有自首、立功、积极赔偿、退赔、退赃等悔罪实际表现的, 依法予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创造性地适用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和刑事和解工作, 减少此类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 通过民商事案件的案结事了来调解社会关系

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原则, 用精调、快审、速判、强制执行的审判方法, 纠正民商事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中违法、违规、过错行为, 平息和化解各种利益纠纷和冲突, 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基层法院的各项审判职能中, 商事审判直接处理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 与经济社会建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联系最为紧密, 也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 需要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充分地考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各利益主体平衡之间的关系,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 不断加强司法审查力度来监督社会管理

坚持抓好矛盾纠纷的协调化解工作, 积极探索把行政案件纳入“三调联动”工作格局和多元化解行政争议的方式方法, 努力化解矛盾, 促进和谐。针对行政争议成因复杂的特点, 努力创新行政审判协调机制, 实现诉前引导、诉中指导、诉后疏导的全程协调。通过采取主动向上级汇报案情、与各部门有效协调、针对性司法建议等方法, 宣传相关法律规定, 把审判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来, 引导国家行政机关、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等组织进行不断纠错、整改、完善, 从而推进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优化创新。

二、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

王胜俊院长曾指出, “人民法院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 也是群众工作者”, 可见, 司法为民是法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法院在积极应对辖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的过程中,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积极探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举措, 建立建全诉求表达、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机制, 以优质的司法保障, 为辖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依法审判执行, 化解矛盾纠纷, 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完善司法便民和司法救助机制, 依法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理念, 在落实司法为民中提高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

(一) 以服务大局为使命, 增强群众意识

主动能动司法,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组织开展法官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活动, 通过释法宣传, 达到审理一件案、教育一大片的效果。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规范经济建设秩序, 不断总结经验, 妥善审理涉政涉企案件, 保证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 进一步密切基层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在立案、审判、执行环节开辟“绿色通道”, 对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当事人, 采取上门立案、上门谈话、上门开庭、上门回访的法律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专题调研和维权宣传教育, 对进入执行程序的涉及弱势群体的案件, 成立专门执行小组优先执行。

(二) 以司法便民为核心, 完善惠民措施

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 始终把热情服务与严格执法结合起来。实行立案、导诉、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探索建立网上立案、预约立案、电话立案等便民立案方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司法需求, 推行巡回法庭制度, 做到审判服务的“三个延伸”, 即诉讼案件发生在哪里, 巡回法庭就延伸到哪里;法律热点集中在哪里, 普法宣传就延伸到哪里;矛盾纠纷出现在哪里, 联动调解就延伸到哪里。通过送法下乡、普法进村屯, 加强法制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坚持院领导接访制度, 院长定期接访, 主管副院长全天接访, 建立健全带案下访、领导约访、相关部门共同接访机制, 畅通信访渠道, 积极争取各级行政机关的支持, 妥善解决群众合法诉求。

(三) 以执行联动为统领, 攻克执行难题

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攻克执行难题, 发挥“三调联动”在矛盾纠纷处理中的有效作用, 加强与公安、工商、银行、税务、房地产、出入境管理及车辆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对被执行人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 定期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予以曝光, 增强执行威慑机制实效, 同时利用网络媒体加大对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 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清理执行积案。严厉打击拒执罪, 审慎运用反规避执行措施, 扭转被执行人规避执行、严重影响执行秩序的现状, 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三、基层法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

基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不是盲目的跟从者, 而是其中的“领头羊”。这个过程中要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 能动司法正是基层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高级形态, 是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良性延伸。在司法审判过程中, 基层法院要切实增强能动司法意识, 了解辖区的社会民情, 通过源头防治、诉调对接、司法建议等途径, 有效规范新形势下各类社会活动、排查重大社会矛盾, 使审判执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在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利益, 使司法审判的过程与效果更加符合社会情理和人们群众的意愿。

(一) 加强源头防治, 完善社会帮扶教育机制建设

通过在村镇建立人民法庭, 法官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 参与社会帮扶教育, 了解辖区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状况, 加强对社会矛盾的预警能力和化解力度。通过回访、帮教等方式, 努力使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非监刑犯改过自新;通过审理减刑、假释案件, 对少年犯定期回访等方式, 协助做好监禁教育工作, 促使其早日改过自新、回归社会;通过加强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开设法制教育讲座、发放联系卡等方式, 帮助未成年人增强法制意识。

(二) 加强诉调对接,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机制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与县委政府、企业、各类民间组织加强联系, 针对群发事件、易发矛盾, 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出台前的风险预测等问题, 定期分析排查通报情况。加强诉前引导, 将各种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分流, 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当地, 遏制在萌芽状态。广泛借助社会力量, 共同探索新型调解机制, 在立案阶段严把立案关, 加强与上级院行政庭、立案庭及政府信访办、法制办的有效沟通、相互配合, 把不应立案的争议转化到其他行政部门解决, 从根源上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带动相关部门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 不断增强社会管理水平。

(三) 重视司法建议, 促进审判职能延伸

基层法院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工作, 注重总结审判经验, 将切实优质的司法建议作为服务县政府决策部署、经济建设的有力措施。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和人大对司法建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为党委、政府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提供法律依据, 在推进涉及社会稳定的重点项目时, 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同时建立司法建议回访制度, 与政府法制部门建立司法建议监督落实制度, 对建议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 保证司法建议发挥最大的效果, 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方式方法。

(四)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司法队伍质量

随着新形式的发展、新问题的产生, 而不断完善和更新法院内部管理制度, 形成以制度管院的格局, 强化责任落实, 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水平。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以与高院、中院的三级联网为契机, 不断加强与上级院、同级院的经验交流学习, 并建好用好管好法院内外网, 不断加强司法公开力度。积极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布, 提高阳光司法透明执法水平。加强正反两方面的司法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法院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理解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考评制度, 并严格兑现奖惩, 推动法院的创新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生活和矛盾纠纷的多元化形势日益严峻, 作为社会创新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 基层人民法院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这个时代命题既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也是人民法院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核心,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维护和谐稳定大局的重要职能。

上一篇:上海合作组织总下一篇:为加强消防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