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勤奋学习的故事

2024-07-23

诸葛亮勤奋学习的故事(精选16篇)

篇1:诸葛亮勤奋学习的故事

诸葛亮勤奋学习的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映雪夜读—孙康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 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匡衡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毛泽东怎样读书?

一、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几十年来,毛泽东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泽东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泽东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泽东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二、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泽东从来反对那种只图书、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

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三、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泽东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是整本书上几乎没有一点儿空白,全写满了他的体会及观点。

篇2:诸葛亮勤奋学习的故事

二、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三、囊(náng)萤映雪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ì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四、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五、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孙敬悬梁与苏秦刺股合称悬梁刺股,比喻刻苦学习。

六、划粥断齑jǐ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丧父,母亲由于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带着他改嫁别处。范仲淹寄住在寺庙里,昼夜苦读。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用什么菜蔬佐餐呢?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生长着十几种可食的野菜。范仲淹拔几种野菜回来,吃饭时,把野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 菜便成了。这就是“断齑”,既简约又清淡,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随着范仲淹在北宋历史舞台上光辉业绩的展现,“划粥断齑”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专用成语。

篇3:你是个能够勤奋学习的人吗?

A.咬着牙写完再睡觉

B.明天再说,每天还有时间

C.写一半,留一半明天写

2.看到自己书桌抽屉里的东西乱七八糟,你会:

A.马上收拾整齐

B.随便整理下,丢掉不要的垃圾

C.随它去,反正关在抽屉里没人知道

3.如果你正写作业,可是同学喊你去吃你最喜欢的冰激凌,并且是他请客,你会:

A.马上丢下笔,兴奋地去吃冰激凌

B.内心挣扎后,让对方等自己片刻,抓紧时间写一半作业,然后去吃冰激凌

C.告诉对方,自己在写作业,不去了

4.今天,你从补习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你会:

A.熬夜完成补习班的作业

B.马上睡觉

C.打着哈欠把补习班的内容草草看一遍后睡觉

5.外面下着大雨,可上午还要去学校参加书法班的活动,你会:

A.找个借口不去学校,趁机玩一天

B.在家练习书法,明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

C.坚持去学校,不受大雨的影响

6.你每天坚持:

A.背诵英文单词或课文

B.大人监督,才会背诵英文单词或课文

C.考试前才突击背诵英文单词和课文

7.同学拿出一道数学难题,你会:

A.帮同学一起研究

B.迅速走开

C.试着做做看,太难就放弃

8.今天是周末,爸爸妈妈不在家,你会:

A.趁机上网玩游戏

B.按计划温习功课

C.边温习边看电视

9.马上要考试了,你会:

A.放弃所有娱乐,全心全意复习功课

B.继续玩,不受考试影响

C.在家长的逼迫下复习功课

10.考试的时候,考卷上有附加题,你会:

A.如果很容易,就做

B.如果很难,试着做做看

C.看都不看一眼,自动放弃

评分标准:

1.A:1 B:3 C:2

2.A:1 B:2 C:3

3.A:3 B:2 C:1

4.A:1 B:3 C:2

5.A:3 B:2 C:1

6.A:1 B:3 C:2

7.A:1 B:3 C:2

8.A:3 B:1 C;2

9.A:1 B:3 C:2

10.A:2 B:1 C:3

测试结果:

分数3~12分勤奋度:强

你知道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和热情的一项事,所以在学习中你能全心投入进去。在一些学科上,你虽然没有很好的天赋,但是因为你的勤奋,你的成绩会领先别人。

注意:勤奋是好事情,可以帮你获取好成绩,但是要注意适当休息。因为你在某些时候,放弃了基本的娱乐,这未免有些过了哦!所以,在勤奋学习的时候,给自己喘气的空间,多和大家一起玩玩吧!

分数13~21分勤奋度:中

你知道学习需要勤奋和努力,大多数情况下,你也做到了。可是因为你偶尔会懒惰,想小小放纵一下,所以你会错过一些本属于你的成绩。当然,这没什么可难过的,因为你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勤奋地学习。

注意:你对学习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冲劲,所以很多时候让人感觉有些得过且过。如果你想让自己更优秀,可以在想玩的时候告诫自己,这样你会赢得更多掌声哦!

分数22~30分勤奋度:弱

你对学习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情,所以很多时候,你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被动学习。你对学习没有什么热情,当然也毫无勤奋可言。也许你会说,我现在还不是班里最差的,可是你知道吗?你这样很容易一落千丈而无法跟上大家的步伐哦!

篇4:诸葛亮气死周瑜背后的故事

说气小量狭,实在冤枉了历史上的周瑜,《三国志》反而特别赞许过他的“性度恢宏,大率得人”,“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註《三国志》引《江表传》则补充说:“(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可见历史上的周瑜和小说戏剧中的周瑜差别之大,远胜于曹操。奇怪的是却没有热心人替他翻案,后人作翻案文章,说不定也有势利心作祟。

唐宋以前,历史上认定赤壁之战的主帅是周瑜,如李白的《赤壁歌送别》诗就说“二龙相争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还特别强调“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两位都是川人,却都没有提到诸葛亮什么事,就是明证。北宋以后理学提倡尊王学说,朱熹在《通鉴纲目》中首先遡刘备为正统,诸葛亮地位也大幅上升,说话戏剧艺人讲述三分故事,东吴患得患失的私心被张扬出来,尤其是他们趁关羽北上宛洛,威震华夏之机偷袭荆州,致使诸葛亮《隆中对》恢复中原的策划功亏一篑,尤其为南宋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士民所痛诟。主题一经确立,元人《隔江斗智》杂剧描写诸葛与周瑜间争斗,周的形象因之被改塑。

这也有艺术上的需要,否则就衬托不出诸葛亮的智谋气度的高超。衬托人物一般都以常人常态为基准,如《福尔摩斯探案》中的华生,《堂吉诃德》中的潘,以及《西游记》中猴哥儿的兄弟猪八戒的设置,都使主人公或因智谋之高妙出人意表,或因理想之虚幻令人回味。《三国演义》情况略有不同,它先用才智相若的周瑜,后以韬略相捋的司马懿来衬托、突出诸葛亮,以使诸葛亮一线贯穿。以至有读者认为《三国》自五丈原后可以不读,《红楼梦》自焚稿后不忍卒读的感慨来。周瑜不幸被选来担任这种尴尬角色,自然要写成嫉贤妒能,偏狭忌刻的人物了。

篇5: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母亲的话,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矿物标本,居里夫妇和贝可勒耳共同获得了19诺贝尔物理学奖,全部交给了镭学研究所,1812月。

从那以后,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培养青年学者,不适应普通学校的灌注式知识训练,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19,比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

居里夫妇亲自体验了镭的生理效应。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她为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和第二祖国法国,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母亲的榜样作用。她断定。

居里夫妇一生淡泊,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居里夫人在无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从事了35年的镭元素研究。在将镭用于治疗癌症时,妈妈只要一有空。由于发现放射性,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对他们花费十几年制备出来的。在一个破棚子里,也不据为私有,性格上好个人沉思。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还用镭来治疗伤兵? 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1934年5月她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实验室,又荣获19诺贝尔化学奖,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沉默寡言。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她想,进入巴黎大学后两年。她想.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建立了居里定律,年仅47岁,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战胜残疾的巴雷尼(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坚持

篇6: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精选

• 剑客编辑

•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 悬梁刺股(晋代孙敬和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 凿壁借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程门立雪(杨时求学的故事)

• 王冕苦读(王冕“长明灯”下苦读的故事)

囊萤映雪

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头悬梁

晋朝有一个叫孙敬的人,每天读书到深夜,经常怕打瞌睡,就用绳子系住头发拴在房梁上,如果头昏要打瞌睡,头往下坠,绳子就会将他扯醒。他就用这种方法防止自己打瞌睡。

锥刺股

• 战国时,有一个叫苏秦的人,因为在秦国求官不成,回家后被家人看不起,就将太公《六韬》、《阴符》等兵法书藉,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奋苦读。每当到了夜深人静,头昏脑涨,眼睛发涩,总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自自己刺自己的大腿,自己清醒后又读书。

凿壁借光

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

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 画荻教子: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欧阳修就这样在母亲的教导下在地上用荻草秆在地上写字,终于学有所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长明灯”下苦读的王冕

篇7:诸葛亮勤奋学习的故事

读《最勤奋的102个学习故事》有感作文

。书里既有名人在学校学习的事例,也有名人自学成材的典范;既有名人学习外语等人文学科的

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善于思考――王戎巧识路苦李和戒骄戒躁――王献之锲而不舍学书法。

王戎对树上鲜润的李子竟然知道它是苦的,而没有尝过,也能准确推断出来,是因为善于

王献之锲而不舍地练书法,用完了院子里的18大缸水,把字写得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站得直立得稳,达到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让我知道只要下工夫练习,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

篇8:向诸葛亮学习如何成功应聘

《隆中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教师讲过很多次,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可谓是驾轻就熟。可是我发现老师熟并不代表着学生能会。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一直在强调,但老师们心知肚明,学生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阅读这些古典。前几年电视剧《三国演义》还在上映,有学生零零星星地看了一点,有点大概的印象。这几年讲《隆中对》时,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学生大多不知,老师讲起来费尽心力,学生还是听得一头雾水,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就不是老师所愿望的那样了。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今年讲这一课时,我对课文重新定位思考,设计新教学思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指导学生把握了《隆中对》一课的字音和朗读结束后,我对学生说:“这篇课文其实就是讲诸葛亮如何成功应聘的故事。我们知道,现在工作都得自己找,想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诸葛亮成功的例子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大家自己翻译课文,理解内容,查找资料,然后自愿结成小组交流探讨。我们的目标就是:破解诸葛亮应聘成功的秘诀,为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应聘成功积累一些知识!”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是人之常情,这么一说,同学们都兴奋了,翻译课文不再像以前那样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了。看着学生纷纷忙碌的样子,我心中暗喜,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充足准备,我把展示课往后推了两天。学生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在展示课上的精彩发言真令我耳目一新:

一个学生说:“‘(亮)身长八尺,这说明诸葛亮外在条件好,有颜值,是个帅哥,能给主考官一个好印象。”

一个学生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诸葛亮志向远大。”

一个学生则慧眼独具:“老师,我觉得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不仅说明他志向远大,还是他为自己做的广告。”

“哦?”亮点来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中的‘每字表明诸葛亮经常说这句话,他既然隐居在隆中,为什么又常自比为名相和名将呢?还是想让人知道他有这方面的愿望:做名相、当名将。所以这是他在为自己打广告。”

“可是,从‘时人莫之许也这句话来看,这个广告效应不太好啊!”我故意为难他。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时人虽然‘莫之许,但是说明他们知道了隆中有这样的一个人,自大,自傲,他们就会口口相传,就会被真正愿意招揽人才的人知道。这样,诸葛亮的目的就达到了。”

“好!”我不由得击掌而赞,同学们也都纷纷鼓掌。

“所以我觉得要想应聘成功,要宣传好自己。”学生总结后坐下。

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交到好朋友也是应聘成功的重要因素。”

“何以见得?”

“因为诸葛亮就是因为好友徐庶向刘备推荐,刘备才会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的。”

“有理有据。”我向他伸出大拇指,“平时老师经常对你们讲,要结交那些心态阳光、积极向上的朋友,有些同学总有些不以为然。今天你可有更深的感悟?假如徐庶到刘备那里,表现得一塌糊涂,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能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吗?肯定不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朋友一定要慎重,否则会影响你人生目标的实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班主任当久了,自然时刻不忘德育教育,难得这么一个好机会,不多啰嗦两句怎么行?

“隆中对答”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自然要着重分析。在赏析这一段前,我就对学生说,这一段其实就是诸葛亮的面试答辩。在我们应聘时,往往将面试答辩放在最后。为什么?因为最显示个人素质的就是面试。笔试的时候还有时间从容思考,面试的时候必须要头脑反映敏捷,语言组织到位准确,逻辑性强,有说服力,还有你的表情和体态语言,每一样都在主考官的眼里,个人素质的瑕疵之处无所遁形。人们在赏析这一段的时候称赞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从哪里看出来?

经过同学们的多次讨论,从诸葛亮身上得出这样的面试成功经验:一、要有对目前市场的精准把握和妥当对策。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诸葛亮准确地为刘备找到主要对手并精准分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二、要为公司找到拓宽未来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占领荆州的必要性:“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占领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准确分析本公司的优胜之处,增强自信心。“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四、制定出公司切实可行的中长远目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五、描绘出公司的宏伟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以前学生在背诵这一段时,总是背了前句忘了后句,为何?理解不到位。这次在和学生分析完这一段后,我又怂恿善于表演的学生即兴演了一场诸葛亮的面试场景。学生理解了这一段的内容,对这一段的顺序自然记得很清楚,加上排演面试场景,印象深刻,不用多长时间,就会背诵了。

课文快结束的时候,我抛出了自己考虑很久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在下面思考:“按理说,曹操也重用人才,爱惜人才,并且当时声势如日中天。孙权占据江东半壁江山,势力也不小,也重用人才,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就在孙权手下办事。诸葛亮投奔曹操和孙权,待遇都不会差,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也不去投奔孙权,却愿意跟着一个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刘备打天下?这对你应聘公司有何启示?”考虑到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提示学生,可以纵观《三国演义》全书来考虑回答,我给了学生一周的时间。

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势必要翻开《三国演义》浏览一遍。这样一来,有兴趣的同学就会继续看下去,没兴趣的同学多少也会有一个了解。一周以后,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我引导着学生思考:假如诸葛亮投奔了曹操或者孙权,结果会怎么样?有没有跟着刘备的结果好?两下一比较,很容易得出,投奔了曹操或孙权,最初的待遇一定会比在刘备那里强,但做事情会受到限制和同事的嫉妒,最多也只能是个中层干部。在刘备这里,更容易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最终登堂拜相,名垂青史。再领着同学回顾了一下那些当初跟着马云、任正非创业的人现在的收获,让学生们明白:投资一支“潜力股”,收益远大于投资一支“绩优股”。当然,要有像诸葛亮那样惊人才能和的预见才行。看准了一家有潜力的公司,自信自己有才华,跟着这家公司,你就会有惊人的收获!并且,目前国际上有很多投资公司,他们不缺钱,缺的是创意,只要你有好的创意,能够说服他们相信你是一支“潜力股”,那么,你就不愁自己的创意得不到实现!

篇9:诸葛亮的故事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从这庵前经过。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动:庵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子呀!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来歇息用茶。”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篇10: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随叔父逃乱来到襄阳,结草庐而居,躬耕苦读。孤独的诸葛亮游走襄阳,结交朋友,拜见师长,见识和学业大长。诸葛亮偶然听说黄家湾有一位才女黄月英,就想求见结交。

不料被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挡在门外。诸葛亮被黄承彦考来考去,显示出学识才华,但他曝出自己女儿非常丑。诸葛亮若想娶一个漂亮媳妇的话,就另请高就。

诸葛亮下定决定,再次登门求婚,黄月英提出一系列难题难住了诸葛亮。为了和才女黄月英成婚,诸葛亮用毅力、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势,终于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最终赢得美人心。

篇11:诸葛亮的故事

卧龙岗上卧龙起,旷世奇才一布衣。巧借东风烧赤壁,尤凭妙策解重围。三分天下终如愿,六出祁山竟不归。长恨鞠躬空尽瘁,中原未换帝王旗。

———题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诸葛亮于博望坡一战成名,从此,诸葛亮在帮刘备一统天下的道路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东汉末年,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在这时,南蛮孟获举兵犯蜀,于是诸葛亮带兵踏上讨伐南蛮之路。为使孟获服输、不再为敌,孔明七擒七纵,使得孟获发誓:以后绝不再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态势,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但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

篇12:勤奋学习才是硬道理

成骁,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2009年江苏省职业学校艺术类技能大赛美术基础一等奖。

2009年对口单招专业技能考试紧张激烈的脚步还没走远,2009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帷幕又悄然拉开。

记得那天周怡老师把我喊到办公室,说:“根据市教育局的文件通知,作为南通市技能大赛艺术类美术基础的一等奖获得者,你已经获得了参加省技能大赛的资格,你准备一下,参加3月28日的技能大赛。”顿时,兴奋又略带紧张的心情包围了我。

起步:努力积极备战

为了准备参加这次大赛,学校专门组织全体选手召开了动员大会,指导老师为我量身定制了集训计划,我也铆足了劲,下定了决心,争取赛出自己的最佳成绩。训练中,学校的领导也不时地来看看我,询问我训练的近况,鼓励我积极准备。集训期间,我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只要一有时间就拼命地练习,因为全校就我一个人参加艺术专业美术基础的比赛,肩上的这份压力一直是我不能懈怠的理由。白天,我总是孤身一人在学校的画室里不断练习,因为需要大量的重复,在加上越发明显的压力,几天下来我便感到特别烦躁,心情也坏了下来。为了调整心态和情绪,我便不时去运动场打打球,放松一下,之后继续练习。夜晚,我继续到校外的育才画室自费聘请画师辅导,加班加点,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在这样的劳逸结合与慢慢调整中,我迅速的适应了赛前的紧张训练,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

踏上旅途:紧张又兴奋

3月27日早晨,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同去比赛的学生一起,登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车。看着车窗外远处倒逝的建筑和天地,我不禁感叹着,两年前的春天我何曾想到会有机会参加如此盛大的比赛。我不禁想起出发前同学和老师们祝福的画面,不禁想起曾和我同在育才画室一起画画的高级二班的“佬秋”“老蒋”“娇儿”……想着想着,我的思绪不知不觉地飞向了远方。时间老人总像个孩子,在数不清的岁月中依旧健步如飞。将近三年的中专学习生活已近尾声,秉承着学校“会做人,会技能,会创新”的成功教育理念,我牢记学校“立于德,成于勤”的校训,践行着“弘德、厚学、砺能”的校风和“笃学、勤习、敏求、活用”的学风。火车抵达南京晚饭后,月挂雨后晴空,一切清新,可是我的心却似那月一般高高悬挂,一夜难眠。

厚积薄发:轻松夺冠

第二天上午,我一进赛场,那悬挂一夜的心便开始不安地跳动起来,这时我想到了母亲临别的嘱咐——只要努力了,就无需后悔。我的心慢慢平静了,虽然上午的比赛发挥依旧使我不满,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安慰,我又鼓足了勇气。下午的比赛,我一扫上午因成绩不理想带来的懊恼,手执羊毫软笔立定,“唰唰唰”快刀斩乱麻般铺完色调,再用小号笔细致刻画,心随光影之物形,忘之外物,举手画纸间,光阴悄然飞逝,笔停画毕,比赛结束的铃声正好敲响……

由于比赛中的那几天学校参加今年对口单招高考的同学还在上课,在回校后的日子中,我只得立即投入到高考复习中,拼命追赶所丢掉的课程,以致没有时间来回味比赛的激烈,忘记了去打听自己比赛的成绩。

4月9日早晨到校,校门口张贴着一张大红的喜报,在二十五名获奖师生中,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上,而且是获得了艺术类基础美术中职学生组的一等奖。惊喜兴奋中我立刻打电话给母亲,告知我成功的喜讯,让母亲分享我的喜悦。电话里,母亲对我说:“骁,这次比赛的成绩是对你的一种肯定,技术好固然好,可是不要忘了文化,不要忘了虚心,不要忘了做人和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篇13:诸葛亮的简短故事

诸葛亮的鹅毛扇被誉为千古智慧的象征,可是你知道这把鹅毛扇是怎么来的吗?关于鹅毛扇的来历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当年诸葛亮拜黄承彦为师学习治国良策,黄承彦看诸葛亮是一个可塑之才,于是打算把自己的女儿黄月英许配给他。

可是黄承彦担心诸葛亮有眼不识金镶玉吗,于是骗诸葛亮说自己的女儿奇丑无比问他愿意吗?诸葛亮表示说非常愿意,自己不会以相貌来看人的。听到这样的话黄承彦非常高兴,黄承彦把所有的学问都写在了鹅毛扇上,让自己的女儿黄月英在大婚的时候交给诸葛亮。结婚以后诸葛亮靠鹅毛扇上兵法学问帮助刘备打下了蜀汉江山

篇14: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 三顾茅庐

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

篇15:诸葛亮的的故事

在读私塾时,学校养了一只公鸡,是先生用来报时的。先生讲课很精彩,深入浅出,牢牢抓住了弟子们的心。小诸葛亮听得入了迷,多么希望先生能多讲一会儿啊。可讨厌的公鸡一到中午下课时就叫起来了,天天如此,非常准时。只要它一叫,先生就宣布下课,让大家放学回家。小诸葛亮恨死了这只公鸡。

回到家里,小诸葛亮还在恨那只可恶的公鸡。正在厨房里做饭的母亲发现儿子闷闷不乐,就关心地问:“儿子,你怎么啦?”

小诸葛亮便把公鸡的事讲了一遍。然后他问:“娘,先生的那只大公鸡真讨厌,我想多学一会儿,它都不让。它为什么一到时间就叫呢?怎么才能让它晚点叫呢?”

母亲听后说:“这好办啊。先生的公鸡一到时间就叫,那是人调教的结果。要想让它听你的,你也可以调教它呀!”

“怎样调教呢?

“那就看你怎么动脑子了。”母亲一边淘米一边说,“只要肯动脑子,任何事都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你好好想一想,也许就能把办法想出来。”

小诸葛亮眨巴着眼睛,看到母亲手中的大米,忽然眼前一亮,一个“收买”公鸡的方法就产生了。”

第二天,小诸葛亮用小布袋装了一点米就出门了。从这天开始,先生的公鸡就叫得不按时了,越叫越晚,没有规律。甚至中午时间早过了,先生还在滔滔不绝地给弟子们讲课呢。

为了弄个水落石出,先生开始留心他的鸡。他发现一到以前报时的时间,那只鸡就站到窗前做出准备叫的姿势,但这时有个学生悄悄向窗外撒了一把米,鸡一见到米,忘了报时的事,跑去吃米了,而撒米的那个学生就是诸葛亮。先生大怒,训斥道:“你小小年纪敢戏弄先生?”

小诸葛亮连忙向先生道歉:“对不起,先生。你讲的课非常好,我害怕公鸡叫起来打扰你,才故意让它晚叫一会儿。”

“哦,你原来是为了想多学一会儿?”先生原谅了他,“好吧,你愿意的话,放学后可以来我家里,我会给你讲习功课的。”

篇16:诸葛亮勤奋学习的故事

□专家说法?

主动学习更为重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目前,很多学生对教育体制的感受都是盲人摸象,都不是对整体的了解。他认为,现在公众对国外教育体制的看法都不完整。在中国教育中,最被关注的是高考,从老师、家长、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高考的准备中。进入大学后,不免有“要歇一歇”的情况。

在国外的教育方式中,除了考试还有很多其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多样性的,因此,学生无须跟风应试。对于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常高,因此,在外国人看来,国外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但是对学生本人来说却未必会觉得格外痛苦。

目前我国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因此,学生学习依然是被动的成分较多,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有一些自主空间,对自己的爱好兴趣有整体的了解。很多人认为学习苦是因为自主学习不够,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

精英教育中外均需辛苦付出

面对目前国内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国外学习相对于国内的学习更加轻松的问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则明确表示,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有清楚的期望和定位,如果选择精英教育,则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需要格外辛苦的付出。

此前,陈志文在一场论坛的演讲中表示,美国的公立教育相对宽松,但是私立学校格外严格,对学习的强度丝毫不逊于国内学生,甚至还有合理的体罚措施。因为如果学生想进入精英阶层,进入顶尖的学校,必须辛苦地付出,这样的要求无论在美国、中国、英国都是一样的。同时,学生还需要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对纪律的遵守、对老师的尊重、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均是学校对精英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他认为,家长如果为了避免高考选择国际教育,而对国外的教育抱有幻想,则会失望的。如果希望进入精英阶层,刻苦的学习绝对是必不可少的。美国的顶尖中学和大学中,不乏成绩优秀,品行优秀的刻苦学生。

□新闻背景?

留美学生吐槽美国教育更应试

近日,一篇“美国人远比我们想象的勤奋”的帖子在网上流传。故事中,这位中国研究生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

在他的求学过程中,每周的作业都需计入总成绩,因此完全不能拿在国内时对待作业的态度对待美国的作业。作为学经济的学生,一个学期修了3门课令他的生活排得满满当当,并时刻担心成绩得C被学校劝退。特别是老师讲课速度快,他还需要拿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消化,甚至会熬夜到凌晨5点。一门计量经济学,老师讲了一个月的时间,一本近1?000页的书已经讲了快一半。这位研究生修的3门课每门课看书的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个小时,一周学习要120小时,一周7天每天24小时总共是168小时,因此完全没有休息时间。

在这位研究生的校园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来去匆匆,在咖啡馆或是休息的地方,都能看到很多美国学生在看书或写作业,以至于他在公共汽车上玩游戏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这与中国多数高校中学生打游戏,迷茫的状态大不相同。

那么,美国各个阶段的学生到底是如何学习的呢?是否真的如中国家长想的那么轻松呢?几位不同学段的中国学生还原了他们的学习经历。

□中国学生眼中的美国教育?

私立初中

初中毕业前已自学微积分

美国的学校非常多元,有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教会学校等。每个类型的学校都有不同的要求,每所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因此,每位留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体验。

王丰源是一个小小留学生,小学六年级毕业后来到美国读The?Fessenden?School。这所创立于1903年的寄宿制私立中学是一所排名极为靠前的男校。每年国际学生的数量非常少,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只有几个人,人人皆是精英。对于这样的学校,王丰源的妈妈说,他们对这所“top?school”的准备严重不足。入学测试时,孩子的英文水平只相当于美国小学三年级的水平,但他读的却是七年级的课程。而班里的很多学生完全不需要语言过渡期,可以直接跟上老师的授课。

在这样的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极为努力。为了冲击顶级高中,每逢学校放假,学生们都会自发地各自回家进行补习。

尽管是初中生,有的学生已经学习完高中数学课程,进入微积分的学习。美国同学的语言天赋也非常明显,有很多人能够说流利的中文。

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经历3次考试,最初,王丰源妈妈收到孩子的成绩都是B,但是很快他就收到了儿子全A的考试成绩。生物老师写评语说,他甚至会为了证明一个物理现象而创造性地使用动画的形式去描述。这是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的。

在这样的私立学校中,优异的成绩只是基本要求,校园文化也对每个学生要求极高。学校也格外关注学生的品行、体育等。无论中美学生,平时都需要穿西装打领带,绅士精神处处可见。王丰源的妈妈说,有一次,孩子在学校吃早餐时,因为面包离自己很远,他就对同学说“麻烦帮我把面包递过来”,结果没有人理他,直到他说第二遍,同学才勉强将面包递给他。后来,老师告诉他,在这所学校里,寻求帮助有着固定的句式,必须说“Could?you? please…”同学帮忙后也要用“我非常感谢你帮忙”这样的句式。尽管在很多公立学校中并不需要这样,这便是这所传统私立初中的校园文化。

尽管语言没有完全过关,但是王丰源在他的体育项目中选择了美式摔跤,在这项亚洲人并不擅长的运动中,他是唯一的中国面孔。令人没想到的是,经历了很多次的鼻青脸肿,他很快在校际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第二年还成为摔跤队的队长。经过学校3年的比赛锻炼,他已经内心足够强大到对输赢都看得非常淡定。到了初三时,他的语言能力已经可以站到舞台上对全校的学生说脱口秀。在去年的托福考试中,王丰源只复习了10多天,托福成绩达到了101分,在SSAT的考试中,裸考成绩也达到了2?200分。目前他已经拿到了顶级高中的录取通知,并取得了全额奖学金。

公立高中

下午2:30放学比想象中轻松

与私立高中比,美国的公立高中要相对宽松一些。

Ray就读的学校名为Sammamish?high?school。他从初三移民到美国读书,现在已经进入十一年级就读。作为一名公立学校的高二学生,他觉得现在的学习“简直太轻松了”,以至于让他有了退步的感觉。

美国的公立学校在大学之前都相对宽松。Ray每天6∶50起床,7∶10出门去学校,步行20分钟就能到校。学校从7∶30开始第一节课,一节课的时长为50分钟,每节课课间休息5分钟。一天7节课,下午2∶30就放学了。因此,他也和大部分美国学生一样,放学后就直接回家,还会玩玩游戏。Ray说,如果任课老师没有离开校园,同学也会找老师进行答疑,但是同学中并没有“哈利·波特”中赫敏那样的学霸。对于国内高二的学生来说,美国公立高中学生的作息时间足以让他们觉得羡慕。

Ray说,美国学校的成绩分为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对于老师留的作业来说,也非常容易,“作业跟课上讲的几乎相同”。对于一些研究性的论文,老师留的还是很少的。老师还会在课堂上专门留出时间给学生写作业。也正因如此,Ray的同学们的学习强度基本都不大,成绩也都差不多。Ray说,通常直到进入大学后,学业才会变得更加严格和紧张。

从中国的教育模式到美国的教育模式,不可避免地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令Ray首先感到不适应的是全英文的语言环境。最初,每次课上只能听懂一小部分,所以老师会对跟不上的学生格外关注,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他才慢慢能听懂不少,大概半年多才跟上进度。高中每天大量的业余时间,他会用来做义工,按照规定,学生在高中毕业时需要做满60小时的义工,因此他还规划在下个学期继续安排义工的工作。谈到与同学的相处,Ray认为美国同学对学习也都很认真,但是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学霸。在与同学相处中,他认为高中生彼此成为朋友还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同学间的确存在非常鲜明的文化差异。

Ray对学校最大的感受是,在班级中同学之间的讨论空间变得更大,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就某一问题更多地陈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在做题时,老师也会走到学生们中间,发现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便会有针对性地讲解。同时,由于高中生都是走班选课制,因此,他们也更容易和更多的同学成为朋友。

记者了解到,美国的公立高中一般只会对国际学生提供一年的交流时间,而更多的中国学生会选择私立高中,美国的顶尖私立高中更是培养精英学生的地方,对学生的要求会严苛很多。

本科生

工作日私人时间不足5小时

张云倩是美国罗格斯大学大四学生,专业是会计、金融和商业分析信息技术。谈起在美国读本科,她认为学习一点都不轻松,“想得全A会非常难”。

张云倩给自己算了一笔时间账。尽管已经是大四了,但是周一到周五一共120个小时,张云倩的学习、活动、工作、讨论加上必需的吃饭睡觉时间就达到了115个小时。这也意味着在工作日她的私人时间不足5个小时。

张云倩现在一个学期修6门课,18到19个学分。她的6门课每门课课前准备按一小时计算,一周要花去36小时。同时,她还需要筹划校园活动,平均每天2小时,一周也需要10小时。每天吃饭、睡觉,5天大约需要55小时。此外,她每周用在交通上的时间为5小时。每天还有1小时时间指导低年级学生,一周下来为5小时,加上小组会议讨论的4小时,可以看出,除了吃饭和睡觉的55小时外,会有65小时在学习或是与学习相关的事情。而她的周末也主要用来处理作业、复习,计划下周的工作上。

尽管是毕业年级,张云倩这学期的六门课,每门课都有两到三门考试,每门课还有一次演讲,做不等数量的作文。在一个学期的三个半月中,平均一个月要经历4次考试,但主要的考试都会集中在两个月当中。这样的学习强度张云倩认为和国内高一、高二时的学习时间差不多。但不同的是,这里没有老师、父母的外力逼迫学习,完全是依靠个人自己去划分自己的时间。

张云倩认为,想过怎样的大学生活,完全取决于自己想上怎样的大学。在她的身边,也有同学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一学期修完12个学分。在美国如果想做一个全A的学生会非常累。如果这个全A的学生还有其他很多活动,则会让生活变得非常满。反而是成绩中等的学生没有那么多大的压力。

对美国同学的尊重除了学业压力,张云倩认为还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她所就读的学校是州立大学,美国同学多是本州的学生。相比私立大学,他们家长的家庭收入要低很多。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贷款或者资助来就读。因此,很多同学需要打工来支付学费。而国际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通常都是家长来负担。因此,国际学生最关注的便是学习和活动。很多美国同学则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打工,她的美国同学就有每周需要工作10到20个小时,然后来学校上课参加活动,非常辛苦和勤奋。中国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工作则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难以用打工的收入负担生活费。张云倩说,自己一周要指导低年级学生4个小时,有些像助教,收入也仅可以作为零花钱。

在大学校园中,没有中学老师和家长的逼迫,学习的自主性反而更大了。张云倩说,如果成绩低于C+,学院会要求退学,如果低于C学校会让人退学。上个学期的高级会计课是张云倩专业课的最后一门课。她第一次考试得了73分,比平均分略高,但第二次只得了53分。张云倩说,其实她一直都有复习,但是那个成绩对她的压力非常大,她非常想按时毕业,只能自己逼自己,之后期末复习要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期末考试才拿到了80+。

回顾在美国的四年大学,张云倩说,四年来也成就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很多在高中没有被发现和承认的价值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得到了肯定,从而令她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她说,自己在初中高中喜欢参加演讲、朗诵比赛,但是老师不认为这是重要的能力,但是,在大学中她的这个能力就受到了认可。在国内时,如果英语语法不过关难以获得高分,但是出国读大学时才发现,大家并不以口语来衡量英语水平。

对于在国内读大学的同学,张云倩说,她发现很多国内同学的课也非常多,特别是大一到大三期间,很多同学是从早上8点学到晚上8点。一周中四五天都是这样的状态,因此学习也并不轻松。

研究生

读研比国内更难见教授

徐涛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会计专业。经历了在中国16年的初等和高等教育,他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读了两年研究生。两年的经历让他感受到美国的精英阶层的确非常勤奋。他原本以为中国学生愿意了解美国,但他发现美国同学愿意了解中国的意愿更为强烈。

初到美国,由于语言问题,徐涛的第一个学期过得并不轻松。一堂课下来,往往只能听懂20%,剩下的内容全部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在最初,他好不容易听懂了教授的问题,举手回答后,教授和班上的同学都一脸惊讶地看着他,教授告诉徐涛,“你回答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完了,现在正在讨论另一个问题”。

适应了学习后,徐涛也看到了中美学生不同的地方。在课上,教授常常要求国际学生和美国学生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中国学生往往只会做好自己的部分,并不会关注美国同学的报告,但是美国学生往往会细致地看完中国同学的报告,并且提出改进的建议。在休息的间隙,他们也喜欢听中国的故事。“他们比中国人了解美国更愿意了解中国。”有一次,他的朋友在图书馆用上海话讨论作业,一位美国同学就拍着他们的肩膀用上海话说“你们能不能小点声”,这令中国学生们非常惊讶。每到周末时间,中国学生会在图书馆里每天复习4到5个小时,但是美国学生则会带着笔记本电脑和书一坐就是一天。因此,他认为,在刻苦程度上并不比中国学生差。

徐涛也提到,研究生的功课是非常紧张的,与国内的本科阶段相比,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更强。由于还需要留出时间进行实习,徐涛利用一年半的时间修完了两年的学分,因此,他每周都有课。教授的课程安排都在很早之前在网上公布,但是老师会留大量的阅读材料,这些都需要凭借个人的自学能力来完成。有人上课前可能只读了2到3篇,但是,也有很多美国学生会全部阅读完。因此,他也经常会熬夜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入睡,“有一种生怕跟不上的内在压力”。

与国内大学老师经常出现在办公室相比,美国的研究生们在课后更难见到教授。大部分的时间与教授通过邮件进行沟通。教授进行答疑的时间也更少,通常一周有一个半天,只有临近期末考试才会将答疑时间增加到一周两到三次,每次不超过两小时。

徐涛说,对于研究生来说,他们的很多课程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因为美国同学中,有很多是已经工作多年,结婚成家,读研是为了人生进阶,为了照顾他们的时间,课程通常安排在下午和晚上。这部分同学在班里大约占到了3成。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乡镇干部的能力建设下一篇:建党95周年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