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让音乐课更闪亮

2024-07-19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让音乐课更闪亮(共9篇)

篇1: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让音乐课更闪亮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音乐课因“多媒体辅助教学”而闪亮

新密市实验小学 龙建敏 【摘要】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要主动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会运用网上最新的资料来辅助教学,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来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不足,使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更乐意进入“音乐王国”。【关键词】

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优化新课程 利用多媒体,激趣引情,体验音乐美 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

【正文】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CAI引入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是势在必行。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这种观念,同时还应主动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会运用网上最新的资料来辅助教学,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来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 弥补传统音乐教学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不足,使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更乐意进入“音乐王国”,从而开发学生的智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让音乐课堂更闪亮。

一、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优化新课程

音乐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整合,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欣赏课《渔歌》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巴乌、筝、笙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 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渔歌》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 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 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多媒体课件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我放慢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又如,欣赏《彼得与狼》时,轮到哪种乐器吹奏,就在屏幕上出现这种乐器,如单簧管、圆号等,既让学生欣赏了乐曲,又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了不少乐器,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在视、听中进入一个具有美感的理想教学环境。

二、利用多媒体,激趣引情,体验音乐美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善学,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亮点问题。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音乐、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授唱游课《我的家在日喀则》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西藏,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我将歌曲与有关西藏风土人情和美丽风光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课堂。欢快的音乐和美丽的风光立刻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学会唱后,出示新密风光图片让学生用《我的家在日喀则》的音调创编歌曲并演唱,然后我利用电脑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 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又如《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网络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制成课件,再配上二胡独奏曲《赛马》,在导入时,先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正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感观上吸引学生的眼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

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它是根据作曲家的感受及理解,通过音高、速度、节奏等专业术语创作而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理解深刻的艺术形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网络则能缓解这个难度,通过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更深的理解。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印象更加深刻,很快把学生带入到音乐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有很多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从抽象到直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授“八分音符”时,我通过“小兔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又如在学习音乐知识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的区别时,我制作了一个动画,首先制作了八个台阶,并在每一个台阶上写上与其相对应的八个音阶(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再制作一个小圆球,并对小球进行了动画设置,当鼠标点击小球时,小球会自动由低到高跳上去,同时奏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这八个音来,再配上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音是有高有低的,如果音的排列就向小球上楼梯一样,由低到高的排起来,就叫音的上行。”然后再次点击小球,小球就会从高音do一直跳回中音do。“这就是音的下行。”通过演示,学生从无形到有形直观了解了音的“上行”与“下行”有何区别,很快掌握了这一乐理知识的学习。

《冬夜静悄悄》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我用多媒体网络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 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意。再如,教学《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中的难点节奏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大鹿》中的后十六节奏以及表现小兔求救心切的乐句;《两只小象》中的四分休止符、《小小摇篮曲》的衬词等,我在电脑上用闪现、移动、颜色变换、放大显示等方法来教学,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大都喜欢动画片以及各种小动物。在欣赏管弦乐《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时,我播放了一段《狮子王》的动画视频,那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每个孩子都深深被视频中情节所吸引,通过动画情节的直观教学,使学生过渡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表演出色,讨论激烈,整堂课处在兴奋、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少儿歌曲,几乎从五六十岁老人到十来岁的红领巾都能唱出那熟悉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我借助多媒体,首先是迷人的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一只小船满载红领巾,轻巧荡着的双桨,湖面上荡漾的微微波纹,优美的歌声扬起来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大家的情绪激发起来了,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分析歌曲,第一段为副歌,第二段为二部合唱,全曲用错落有致的节奏,悠扬起伏的旋律,淋漓尽致地从一个侧面表现生活美,表现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从情感上产生共鸣,真正达到了音乐教学中“以言育情,以情传情,以情感情”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音乐的美是思维丰富的源泉。”小学生朴实、纯洁、天真、活泼,充满好奇与幻想,喜欢在欢乐的气氛中求知。多媒体辅助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正好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极大,它能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引起他们的好奇与联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每位音乐教师从现在起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力,鉴赏力,拓宽视野,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它前所没有的课堂效应。

篇2: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让音乐课更闪亮

【摘要】:多媒体教育,正出现在音乐教学课堂,现代化教学设备给我们敞开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信息技术进入音乐课堂,助音乐教学,使乏味的音乐理论知识形象化、简单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实现了音响与画面的动态结合,充分发挥音乐形象的感染作用,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关键词】:兴趣

理解和鉴赏

优化

有效性

多媒体教育,正出现在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教以来,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尝试着将现代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生动而富有活力的音乐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引起好奇。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尽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

观的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了蒙古人民生活的美好画卷: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宛如白云一般、一顶顶蒙古包洒落在草原上、“那达慕大会”上蒙古人民载歌载舞、进行摔跤、射箭、****比赛等场景。极具异乡情调的生活环境、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场景是那样新颖,激发了学生对草原生活的向往,产生进一步了解蒙古人民及其生活的兴趣。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必然乐此不疲。再比如:我在上三年级的《只怕不抵抗》这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看几首抗日歌曲视频,然后结合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我把难点节奏设计成闯关入敌营的游戏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使学生能很快地掌握难点节奏,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愿意学,实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有机整合,使学生们能够用心的上好每一堂课。

二.在音乐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音乐学科中,要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音乐教学中,除了要使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又要使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要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美,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单单一味地给他们听音乐是很难做到的。纯粹听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不明显。而如果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加上动态的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学生便会更感兴趣,同时也对音乐能有更主观的理解。如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一课,如何让学生从众多的音乐片段中分辨出乌龟与兔子的音乐形象是教学的重难点。我制作了乌龟和兔子跑步的动画,分别配上大管、单簧管的乐曲。通过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单簧管音域宽、高音优美动人,善于演奏快速的曲调,好像小兔子活泼轻巧、蹦蹦跳跳的样子,情绪是欢快的;大管音色低沉、浑厚,音乐速度慢,适于表现乌龟的沉稳笨重。学生们对大管、单簧管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两种音乐形象也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随着音乐童话故事的发展,准确地判断并做出乌龟及兔子跑步等不同动作。只有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来,才能更好的发掘学生们的艺术潜质。

三.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如:教学《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利用电脑动画,将月色朦胧安静的的夜晚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了安逸的情境;又如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通过现场录音对比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得有趣,学得扎实了。集音、形、色、像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乐理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而且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乐理教学省时增效。

四.在音乐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环境和手段上怎么让学生来爱上你的课呢?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自身首先要对教材有全面而充分的了解、掌握,然后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启迪学生欣赏美。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较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帮助、促进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新年》一课时,我让学生带着“我国各个地方是怎样欢度新年的?各国人民在过新年时有些什么不同的习俗呢?庆祝新年的歌曲还有哪些?”等问题,上网自主查找资料。学生们学习气氛高涨,积极探寻^解答。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了解了不同地方、民族的文化。这种网络环境下由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式”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我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牵手”,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更加的迷人,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形态美和情感美。

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更灵动

阜新市清河门区实验小学

篇3: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更美好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类已经正式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冲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课堂教学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因此, 如何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已经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音乐课课前导入的质量

课前导入是初中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直接影响到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总体上说, 当前的初中教育仍旧受到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 学生长期处于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很难直接从压抑的学习气氛中进入到音乐课堂氛围中。因此, 教师就只能通过课前导入来缓和学生的情绪, 营造更适宜的教学氛围, 进而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但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能利用录音机等较为落后的设备给学生播放音乐。这就导致教师所播放的曲目种类较为单一, 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就无法提高音乐课的融入感, 进而导致课前导入的效果并不理想。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就可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课前导入环节中提高质量和效率。首先,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 在课前为学生播放更具有吸引力、种类更丰富的音乐。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就能够被教师所播放的音乐吸引, 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调节情绪和心情。基于此, 学生就能够很快从学习压力中摆脱出来, 受到音乐的感染, 尽早进入到学习音乐的状态中。

其次, 通过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 教师就能够增加音乐课课前导入的多样性, 摆脱单纯地使用音乐进行课前导入的方式。例如, 在音乐课前, 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话剧, 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优美的视频并搭配适宜的背景音乐。

3 信息技术能够增强初中音乐课的生动性

初中音乐课应该是一门轻松、活泼的课程, 学生应该能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舒缓心情、净化心灵。

但在实践教学中, 部分学生却认为音乐课相对无聊, 无法投入精神学习音乐和感受音乐。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学生认为音乐课的重要性不强, 无法有效提高自己的文化课成绩, 也就从主观上没有重视音乐课;另一方面,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无法将音乐与画面充分结合, 也就导致学生无法在聆听音乐时, 欣赏音乐想要描绘的画面, 也就无法进一步领悟到音乐的美。这就直接导致学生无法深刻认识到音乐的内在美, 无法领悟到音乐的内涵与灵魂, 进而导致学生感到音乐的空虚和抽象。

但通过信息技术, 教师就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例如, 在以琵琶独奏《阳春白雪》为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就能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音乐与对应的情境展示给学生。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就能够在聆听《阳春白雪》的旋律时看到具体的图像, 进而深刻感受到春季时节白雪纷飞的美丽景象。通过聆听与观赏, 学生就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更具体的聆听感悟, 进而增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又如, 在《小小少年》的音乐教学中, 学生很难直接通过聆听音乐来了解主人翁的人生经历, 也就无法体会音乐想要表达的真实情境。而通过信息技术, 教师就能够利用具体的课件, 将音乐的背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进而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4 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重要任务。但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众多教师头疼的问题。

首先,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学生往往认为音乐太过抽象, 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具体的图像, 也就无法进行感悟;其次, 没有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有力支撑, 教师能够在音乐鉴赏课中使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相对单一, 就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但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 教师就可以改变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针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方面, 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 教师就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所描绘的图像进行更直观的感受和观赏, 进而对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更深刻的领悟, 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质量。

另一方面, 利用信息技术,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到其他人对某首乐曲的鉴赏, 从而引导学生观察他人的音乐鉴赏角度, 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音乐鉴赏课中将学生的观点与鉴赏结果公布在相关的网页或论坛上引起其他人的关注。这就能够让学生的鉴赏结果得到更多人的点评, 进而指出其中的不足, 引导学生进行改正, 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结语

总的来说, 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进现代教育领域, 并且已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变得更美好,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进现代社会各个领域, 对现代教育造成极大冲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初中音乐课堂, 信息技术能够提高音乐课课前导入的质量、能够增强音乐课堂的生动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本文通过相关研究, 旨在让初中音乐课堂更美好。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课堂,提效

参考文献

篇4: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让音乐课更闪亮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6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多媒体技术作为全新的教学手段,在现代小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图文更加形象,而且通过音视和动画的方式,使其更加栩栩如生,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推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采用与其他文化课相同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不仅抹杀了小学生们喜爱音乐的兴趣萌芽、淡化了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而且还偏离了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文字、动画以及图形和视频等教学资源统一起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优化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抽象教学形式。通过采用动静、虚实结合的模式,使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声音、图像以及动画和视频等,巧妙地组织起来,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不仅能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藩篱,打破空间、时间上的限制,激发教师们的积极主动性,将原本比较枯燥的音乐课堂变成生活化、趣味性的活动场所,为学生们创造时尚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辅助教学知识的重整。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无论唱歌、欣赏还是唱游,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儿童特色,为配合教学内容的全面开展,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显而易见。比如音乐教学中的电子教材应用,主要依靠校园网络所提供相应的素材,根据具体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网上材料。通过这种方式,还可将网上的素材进行重整,从而拓宽学生们的视野。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一般而言,一首歌曲旋律的形成,既要求音符上的组合,又是乐曲思想的表现和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年龄问题决定了孩子们对声音、色彩的敏感性非常的强,可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而且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艺术形象。多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将音、画结合在一起对音乐进行欣赏,或者在音乐课件中展示出相应的意境,并利用多媒体美化画面、清晰声音情景设置,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从中体会高低、快慢以及长短和顿连音乐之美,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深化美育与德育。音乐作为一门融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现代学科,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要融入思想品德、审美教育。比如,唱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直观、生动地表现出美丽的风光或者多彩的场景,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以歌词内容为基础,采取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素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现音乐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行为。

二、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种方式

多媒体技术设备在现代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非常的显著,因此应当不断创新多媒体技术形式和手段,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音乐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技术设备的应用,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以此来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小学音乐教学起始、结束阶段,可唤起审美兴趣,从而激发审美渴望。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各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此来培育新审美心境,从而唤起新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渴望。实践证明,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意识。

2、利用启发性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本质上来讲,音乐极富创造性,而且情感与创造是关注学生能力、情感的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以及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教学活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其课堂教学是美妙、享受的课堂,同时也是与创作语言以及思想紧密结合起来的课堂,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孩子们审美情感、创造思维能力的启发。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活跃学生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和积极性,使他们领略到创造成功以及创造过程的愉悦之感。比如,同一首乐曲聆听过程中,有些学生觉得是春天小草破土发芽;有些学生则觉得像是小河边有恋人在轻声的呢喃。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体现。基于这一调整,音乐教学在对孩子们想象力培养层面的独特优势才得以显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避免学生给出整齐划一的“答案”,应当用多元化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对音乐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3、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与其他基本的学科教学之间存在着相似性,比如板书设计、适量的习题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将教学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写在PPT上,则可以有效减少课堂教学实践,尤其是板书过程中的耗费时间,从而增大教学信息量,以此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笔者认为老师在应用电教媒体设备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从不同的侧面、视角,灵活运用投影、幻灯以及录音录像。通过利用这些先进的媒体技术设备(或单一应用,或二者兼用,或三者共用),设计好媒体的顺序、时间以及次数,确保应用时间合理,与实际教学内容有效的衔接。尤其是录像的放映,可以使孩子们产生一种“人在画中游” 的体验效果,也可使学生们获得层次分明以及生动完整的音乐印象,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增强实际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宁伟杰.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3(11):119.

篇5: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让音乐课更闪亮

一、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识字教学实效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也是最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 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抽象的符号, “按部就班”和“死记硬抄”是行不通的, 只有注重识字教学中的规律性、情趣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生活性, 才能有利于学生真正地、有效地掌握汉字。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从音、形、义三方面理解汉字, 做到识用结合, 我尝试着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

1. 运用多媒体, 激发识字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 运用信息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等多种感官刺激, 激起学生对所学生字的“兴奋点”, 实现“课伊始, 趣亦生;课进行, 趣渐浓;课结束, 趣犹存”的境界。

信息技术有着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 让学生在这些所造成的氛围中识字, 定能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

2. 运用多媒体, 帮助感悟字意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任务很重, 运用什么方法使他们既能学得高兴, 又能装下更多的字呢?于是, 我想到了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字意, 提高识字的效率, 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

二、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潜能, 有效解决当前新教材容量大、知识点多、要求高的难题, 从而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充分地调动孩子们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切实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

1. 运用多媒体, 引领阅读理解

由于信息技术形象具体, 动静结合, 声色兼备,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所以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 拟人化,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 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 使得在运用信息技术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 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小学阅读教学中, 我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取得一定的效果。

2. 运用多媒体, 扩充阅读信息量

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解决了常规教学中信息量不足的问题, 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因为网络教学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 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阅读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 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 实现课内外的沟通, 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写作教学实效

在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 我认识到: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鉴赏力及遣词造句的能力, 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 使其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1. 运用多媒体, 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情境是学生练笔的源泉, 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练笔兴趣的原动力。因此, 情境导入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其通过情境画面, 以情激趣, 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运用声像媒体, 还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 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新颖、可视性强的特点, 能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 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以参与习作为乐事。这样, 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 而且会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

2. 运用多媒体, 拓展写作视野

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 加上生活环境的限制, 视野还不够开阔。再说, 人不可能事事都直接经验, 都亲目能睹、亲耳能闻、亲身实践。我在作文教学中, 利用课前收集到的图片、影像资料, 展现给学生,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又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自从把多媒体引入作文课堂, 课堂便活跃起来。“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揽胜”、“名山大川”等片断, 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

篇6: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让音乐课更闪亮

一、信息技术的优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辅助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形、声、色、光的效果的有机整合,具有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直观鲜明的特点,而且展示得清楚明白。同时,还可以为幼儿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直观鲜明、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习惯。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借以提高教学效果,是很多老师都在尝试运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人机交互行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静止的图文生动化,晦涩难懂的知识简明化,抽象的思维直观化,知识的发生明晰化。总之,信息技术带给教育和教学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延长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喜欢新奇,信息技术的动画效果、丰富多彩的图像,都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刺激,能将教师不容易讲明白的事物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出来,给幼儿以直观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1.创设有趣的导入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班幼儿刚进入课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时往往有的看着窗外,有的与同伴交流课间的游戏等。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有时会束手无策,往往只能借助提高嗓门唤回幼儿的注意力,但结果通常是事倍功半。实践证明:这时如果我们运用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课件导入音乐活动,不但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可有效地开启幼儿思维的闸门,创设一个游戏化的教学氛围,为幼儿学习新的内容作铺垫。课件中优美的音乐、不断更换的动画形象、明亮色彩的视觉刺激很快就能吸引孩子自然地进入上课的状态。

如信息技术课件中的音阶练习就能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愉快地学习,使音乐活动游戏化。比如参照《音乐之声》的主题曲《哆来咪》制作一个音阶练习的信息技术课件,在活动一开始教师点击鼠标进行播放,当课件中唱到“fa”幼儿就跟着一起唱“fa”,这样依次练习幼儿十分感兴趣。他们一边做游戏一边练习音阶,不但培养了乐感,还养成了安静学习的好习惯。

以往的导入活动教师都以“说”为主,有的是朗读歌词,有的是讲述故事等,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通过参与课件中有趣的音阶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音阶中七个音符之间的关系,仿佛歌曲中的每个音符都具有了表情,惟妙惟肖,生动之极,既训练了音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有趣”为前提,幼儿“乐”在其中。

2.提供生动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幼儿期思维的典型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恰好能满足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促进幼儿形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在未使用信息技术课件之前,教师总是根据歌词绘制几幅挂图,然后边指着挂图边讲解,最后再朗读歌词。这样的教学形式单调、枯燥,往往是老师声情并茂地讲,小朋友却低着头玩,效果并不理想。而把歌曲制作成信息技术课件,通过拟人化的形象演绎诠释歌曲内容,更能激发幼儿歌唱的欲望。

例如,在学唱歌曲《春天》时教师改变了以往先朗读歌词再示范演唱的形式,而是先请幼儿欣赏课件,引导他们观察画面,感受歌曲意境,体验春天的美好。幼儿个个聚精会神地看着不时变换的动画,他们被画面中美丽的景色所吸引,随着画面的切换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还会跟着画面一起做动作,如唱到“地上长出小青草”时幼儿就会跟着课件里面的小青草一起从地面上慢慢地“长”出来。

将音乐、画面综合在一起让幼儿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画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同时图、文、声融于一体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提供了特定的情境。我想这时教师不用再反复强调春天是多么多么的美,也不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记忆歌词,幼儿已经深深地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美好情感。

3.播放优美的音乐旋律感受歌曲意境。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通常是用录音机来播放音乐。当欣赏一些比较简单的旋律时我们会觉得十分方便。但如果是一些多段体的音乐如ABA形式的或ABCA形式的音乐用录音机进行播放就比较麻烦。不仅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欣赏分辨每一段音乐,还会因为倒带等情况而浪费时间,也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和情绪。

因此我们就可以大胆地运用信息技术课件将复杂的音乐简单化,让幼儿清楚地分辨出每一段音乐。例如在组织韵律活动“可爱的虫虫”时,我根据音乐性质和动作表演进行分段录音,将整个音乐分成“虫虫出来”、“虫虫找朋友”、“虫虫飞舞”和“虫虫回家”四段以A、B、C、D的音乐段落形式制作成课件。当播放A段音乐时幼儿就能很快表演“虫虫出来”的动作。如果这个动作不能很好地完成,我只要再点击屏幕上的“A”,A段音乐就会再次播放,幼儿可以重新听着音乐练习动作。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意境,发展音乐欣赏水平,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节奏感、肢体协调能力以及与人配合的能力,使幼儿在愉悦的体验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4.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游戏功能,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智力类型和学习风格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并教给幼儿获取信息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我们除了引导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还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体验游戏的快乐。例如当幼儿已经学会了《老狼下山》这首歌曲,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课件组织游戏,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游戏要求幼儿点击鼠标看看老狼下山遇到了什么东西并创编歌词。幼儿十分喜欢这个游戏,当他们看到老狼遇见了什么就会兴奋地喊“老师你看,老狼看见了一只羊。”我顺势引导他们说:“那你会编一个好听的歌曲吗?”幼儿想了想马上唱:“看见了,一只羊……”

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音乐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幼儿持续学习和创造想象的动力,使其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感受。这样的信息技术音乐游戏更有助于表达幼儿的独创性并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使课堂焕发活力。如今的信息社会已呈现出开放教育的情境,幼儿面临的学习渠道与以往相比会更加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已经不再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如果继续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会禁锢幼儿的头脑和思维,限制幼儿对外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妨碍幼儿更全面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学已经逐步运用到各个幼儿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运用较多。在音乐欣赏、歌曲演唱、韵律活动或是打击乐演奏等活动中,它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能够使幼儿充分感受到音乐之美,体验到无穷的音乐之趣。

篇7: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让音乐课更闪亮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激发学趣唤起学习热情

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 初中学生对老师经常采用演奏 (演唱) 或通过磁带播放录音的方式进行教学, 往往因为感到单调枯燥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致使他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思想尚不够成熟, 还缺乏较强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意识, 能够保持长期吸引他们的唯一因素只有“兴趣和爱好”。对此, 初中音乐教师要想扭转这种不良的教学现状, 在实践中应当借助多媒体之类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中那充满美感、动态十足的MIDI音乐, 那音、形、像、文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 能全面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从而有效作用于学生的内在心理, 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积极性, 促使他们变“厌学”为“乐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笔者曾经就《春江花月夜》这一首歌曲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结果发现, 采用传统教学法, 无论怎样调控都难以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而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 首先展示了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图片, 然后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的MIDI的音乐片段, 让学生充分感受其音色和形状, 从而促进他们能够有效地感受到乐曲及其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本文所说的情境教学法, 就是教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充分借助于形象手段为教学需要创设典型性的活动场景, 以感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 从而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需要, 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情景教学, 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把课堂教学调整到较佳状态, 而且能够发挥引人入胜、推波助澜的功用, 把课堂教学的主导权紧紧掌控在执教者的手里, 并能从中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譬如在教学《伏尔加船夫曲》这首世界名曲过程中, 笔者通过多媒体下载了俄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最杰出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作为相应的背景画面。这幅比较狭长的著名油画向学生充分展现了令人动容、为之震撼的画面。学生们面对着眼前直观演示的多媒体画面, 他们的脸部和眼神中不禁显现出发自内心的同情与怜悯。待学生们完全融入画中情景之中的一段时间后, 笔者让他们轻轻地闭上自己的眼睛, 认真地聆听作品音乐, 并自由放开想象的翅膀, 尽力感悟纤夫们步履蹒跚、亦步亦趋、渐行渐远, 直至消失在远方的河岸沙滩上。通过多媒体再现这样的画面, 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而且能够有效增进学生的想象和理解, 从而增强音乐作品和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发掘潜质促进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明确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 首先必须生成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 把它作为思维活动甚至创新活动的开始阶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形成的综合效果, 能有效感染学生的心境, 激活学生的身心细胞, 进而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 从而使得他们的内在潜质得到爆发性的挖掘和开发。因此,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执教者要尽可能地加大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 让初具创造能力的初中学生在心境感染中思绪膨化, 在思绪膨化中激活灵感, 在灵感激活中尽显创新能力。如在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欣赏教学过程中, 某位教师首先自己制作与之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夕阳西照着一片平静的湖面, 一群男女老少的渔民们, 一边驾着片片白帆, 一边情不自禁地唱起欢快的歌曲, 怀着难以抑制的心情满载而归的热烈画面。在课堂上适时演示了这样动人的画面, 再和着古筝演奏而来的悠幽曲调, 使人犹如置身于微风拂面、湖面尽染、碧波涟漪和扁舟慢行的诗意之中。沉浸在如此身心俱佳的场景里, 一些生性活泼的学生不由得随意而发, 竟当堂手足自舞起来。在老师的默许和支持下, 越来越多的学生无声无息地投入其中, 对初中生来说, 虽然不能用“完美”二字予以评价, 还勉强算得上是舞曲比较和谐吧。课堂上能够如此互动, 应该说是一次相对成功的教学了。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 它以现代信息传播为主要特征, 以创造革新决定先后成败, 谁能优先获得信息并合理利用信息, 谁就赢得进步的主动权。本文认为, 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音乐教师, 应当主动去拥抱科技、学用科技, 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激发音乐形式, 去丰富音乐教学内涵, 去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音乐明天, 同时用科技音乐努力打造一代代具有科技素质和现代气息的学生群体。这是每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

篇8: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让音乐课更闪亮

关键词:小学美术 信息技术

一、美术欣赏课直观生动

过去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或录像带,并且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因此,不少教师把上好美术欣赏课视为畏途,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就很容易了。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欣赏建筑艺术作品时,借助电脑多媒体,不但可以用常规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态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演示,让建筑作品旋转活动起来,让学生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比如:使用这种手段在中年级的《立体构成》与高年级的《组合形体写生》一课中,可以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学生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浏览路线,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浏览一座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又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欣赏课《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不同类别的电子图片和指导性的网页浏览路径,深刻理解到了建筑的不同种类和功能,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这种效果是一页美术建筑图片,无法比拟的,也是空洞的理论所无法达到的。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伊始,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在欣赏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时,如雕塑,工艺美术等,教学效果同样是显而易见的,概而言之,美术欣赏课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如下优越性:

1.光盘资料信息容量大,选择性强,学校可以用有限的空间建立一个美术欣赏电子图书室。

2.电脑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有机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

二、工艺设计方便快捷

小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欣赏课、工艺课、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电脑软件中提供了许多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学生在电脑中可以进行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作业。

又如传统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利用绘画工具呈现出来。以重复构成为例,在电脑中用绘图工具如(直线工具,曲线工具,圆形工具等)绘出一个基本形后,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选择某些编辑命令,都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避免了徒手制作中枯燥的重复劳动。

三、绘画教学的多样化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是另外一种艺术创作手段,手工绘画和电脑绘画两种形式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脑绘画有很大优势。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他们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我们的美术教育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如下积极意义:

1.教学观念更新,既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又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人才,创造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环境。

2.手段先进,为美术课实现高层次电化教学提供了方向与方法。

3.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对培养实用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4.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有利于身心发展。

篇9:巧用多媒体,让音乐课更灵动

关键词:多媒体 音乐课 灵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巧用多媒体,可以欣赏到音乐作品的演唱和演奏姿势等形式内容,让学生获得更为清晰和直观的音乐形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能深刻地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使学生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满足,审美能力得到升华。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音乐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的爱好。特别是对刚入学的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合理利用多媒体,配合多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能力,从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行为美的教育。

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音乐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传授和培养,是音乐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训练,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逐步引导学生在“听”中欣赏音乐

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 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所以,通过听可以帮助学生欣赏音乐。

在教学中,首先,我选择他们在幼儿园最喜欢唱得歌曲通过多媒体播放给他们听,使他们对过去的生活产生美好的回忆。其次,选择他们喜欢听的耳熟能详的歌曲,使他们对小学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让他们在每节课剩余时间欣赏一首儿童动画片的音乐画面,使他们感觉到没上够音乐课,盼望下节音乐课早日到来。

二、巧用多媒体,逐步帮助学生在“想”中理解音乐

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后,就要引导他们动脑思考,这是一首什么情绪的乐曲?什么节拍?什么速度?歌中唱出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准确的节奏,音高的组合,没有正确、敏锐的听觉,就不可能理解音乐。

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通过欣赏音乐画面,听歌曲或乐曲,一要想曲子的速度是快是慢,二要想曲子的力度是强是弱,三要想曲子的情绪是欢快、优美,还是深沉、悲伤。每首歌曲产生音响效果不一样,反应的情绪不一样。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听、多看, 听后要多联想,在头脑中要有故事情节,要有音乐画面。在想中感知歌曲美的蕴含;在想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想中引发心灵的火花;在想中充分理解音乐。

三、巧用多媒体,逐步培养学生在“唱”中感受音乐

喜欢唱歌是儿童的天性,唱歌是小学音乐课中的重要内容。怎样能让刚入学的小学生会唱歌、唱好歌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为适应低年级儿童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打开网络资源中儿童合唱及儿童表演的音乐画面进行唱歌教学的讲解。我把发声练习的形式 加以变化,力求用饶有趣味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选择一些他们喜爱的歌曲进行教授,演唱欢快的歌曲,感受到小朋友在校园里嬉戏玩耍,歌唱幸福的童年;演唱抒情的歌曲,感受到儿童们在翩翩起舞,赞美我们亲愛的祖国;演唱雄壮的歌曲,感受到解放军叔叔雄赳赳、气昂昂,保卫祖国放哨站岗等等。只有正确的理解歌曲,才能充分地有感情的表现歌曲。

四、巧用多媒体,逐步培养学生在“做”中表现音乐

音乐中的“做”包括做游戏、做律动、做表演及节奏乐器训练等。目的是让低年级小朋友对音乐的内在理解,通过外在的各种手段加以表现,使学生的内心溢于言表。

在教学中,我根据刚入学小朋友的年龄的特点,让他们在多媒体音乐画面中去模仿、 去表演。一种是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如: “小鸟飞”、“小鱼游”等表现抒情的三拍子音乐;“大象走”、“狮子走”等表现四拍子低沉缓慢的音乐; “小兔跳” 、 “青蛙跳”等表现二拍子活泼欢快的音乐。另一种是有节奏的表演小朋友们生活、学习、行为的律动模仿。如: “刷牙洗脸”、 “梳头” 、 “系鞋带” 、 “穿衣” 、 “叠被” 、 “洗手绢” 、 “擦玻璃” 、 “扫地” 、 “拍球”等动作。再一种是模仿生活中的音响节奏动作。 ;如:火车开动—咔嚓;钟摆声—滴答,滴答;鼓声—咚咚,咚咚咚;知了叫—知—了;马蹄声—哒,哒哒;汽车喇叭声—嘟嘟,嘟嘟等等。

上一篇:销售技巧之成交篇下一篇:感谢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