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大国际MBA面试经验系列

2024-07-02

2011年北大国际MBA面试经验系列(共7篇)

篇1:2011年北大国际MBA面试经验系列

下午2点,面试正式开始。

面试的老师是校内的,两位女老师,英文非常好,人也非常的nice。整个过程,我稍微有点紧张,但是想要表达的都有机会说了出来。首先让我做了下self introduction.我说我喜欢读the book of Changes,老师还专门问了下是什么书。然后问我为什么why mba, why BIMBA,你未来的计划是什么,我说我先要make money for my tution,他们就笑。然后问到你怎么样看待你自己,who am I,其实这是个大问题。那生活当中的一些困惑或者迷茫往往根源于这个问题,而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可能是个渐进了解的过程。那我的优势在于对自我很了解,知道自己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自己的行为模式是怎么样形成的,所以我能侃侃而谈。同样他们问到了我的弱点是什么,那我想我不够变通,我也如实讲到了。全部过程都是英文。

接着是的问题是中国世界工厂的问题,用中文做的陈述。我谈到这个是没有未来的,因此是不可能持续的。那我从深层次角度谈了下为什么的。即使是现在一些人提的方法,比如把工厂迁移到西部内地,也是头疼医脚,治标不治本的。不解决根本问题,仅仅是变通之法。也从我的专业角度谈到了如何从法律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我是做律师的。

篇2:2011年北大国际MBA面试经验系列

华章组织的面试我也当过面试官。我发现面试的过程中有一些共同的问题,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面试的时候有几个主考官还有几个副考官,所以你们的表情他们是会看到的,也许主考官在跟你交流、说话,但是你的反应别人会看到。我现在看大家都比较投入,大家已经在这儿坐一天了,刚刚吴老师提到了一个特点,一个非常好的管理者有一个必要的素质,就是他有强烈的成就的欲望,如果一个管理者没有成就的欲望他是不会花大力气很投入的、不惜代价的去做一些事情,包括咱们备考MBA。所以我想如果大家到最后这个环节了,应该说成败在此一举,笔试然后就是面试,笔试更多的取决于你的基本功,面试有很多技巧。所以一定要抓住最后的环节,把这个事很快过去,要不然好多人有家不能回,搞的还挺辛苦的。我就看有很多外地过来的考生确实很辛苦,条件也比较简陋。

面试过程中我发现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

第一个字“怕”。很多人没有经历过这种场合,有一种本能的惧怕。我觉得怕不是坏事,表明你这方面可能需要加强,会给你一种压力,但同时也是一种动力。所以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战必胜。最好的方法我觉得就是参加面试的培训班,亲身去感受感受,让大家给你挑挑毛病,当时我也是这么做的。有了这个场景的训练以后,你会觉得你跨入面试考场的时候你心里已经很从容、很坦然了。

第二个字“慌”。像我碰到的有些考生一进考场几个人往那儿一坐,主考官几双眼睛同时盯着你的时候,他会变得脸红,有的人连脖子都红了,像喝了酒一样,说话结巴,说话没有条理,还所答非所问,手不知道往哪儿放,目光不知道往哪儿停留。这些不适当的反应表明了大家心里慌,这种慌对我们管理者来讲是不应该的,但即使你是处于刚刚吴暑老师说的最有潜质的那种类型,但是这些基本的心理素质还是应该有的,所以这是一种锻炼,没有什么良好的方法,只有锻炼,通过这种场合的历练使你逐渐的在那种场合下适应,能把自己调试到比较好的心态。

第三个字“懵”。他不知道主考官到底要考察他什么东西,主考官的问题是有目的的,他提出问题以后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考察我什么东西。比如问的问题是为了验证你的材料中是不是有虚假成份,如果老师觉得你这么几年的工作经历就能干这么大业绩出来他可能不相信,不相信他在个人面试中可能会找问题问你一下,这是有目的的。

还有就是,这个业绩是你公司本身在行业中的第一位造成的,还是你个人的成就,这是两码事。如果的公司本来就有很成熟的渠道,你在不在或者换一个别人也能作出同样的业绩出来,那你在其中的分量就小了,所以老师会从这个角度问你一下。

老师还会问你是不是具备一些基本的领导能力,比如这个活干得非常漂亮,但是是你一个人干,你一个人干的那因为你是专业人员,你不是管理人员,你只能把自己管理得非常好,人家不能说你什么,但是你不能有效的组织你的团队、你的下属,发动他们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这个中间你另有作用,那么你就不是成功的管理者,你充其量就是非常好的专业人员。这样的状况下你就没有必要读MBA,你还是做技术工作比较好,就别做管理了。

所以我觉得懵可能有的时候找不到重点、找不到方向,一般我们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有针对性的讲出来,每一轮培训都会让你有所收获,就是你能暴露出一些缺点。

第四个字“虚”。因为我当时是工作6年的,应该说有一定的工作资力,有的考生实际上就是三年、四年,不满足现状,出来改变一下,考一个北大MBA,拿一个北大的学历,有的还能转北京户口。有的学生可能出于整个综合的考虑来报MBA了,所以他的材料里面有很多不实的成份,片面的夸大自己的业绩、夸大自己的成就,这个我觉得是很有风险的。所以咱们提交材料里面一定要实事求是,你真的要做假也不能太明显,一定要讲技术。所以我的观点、我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因为这些问题一旦露出马脚了,有的老师在反复研究你的材料的,原来我们的办公室主任同时也是招生经理叫汪小霞,现在已经调走了,她当时就跟我们说,她说你们的材料我每个人看了不止十遍,你说你的那些材料中他们反复的研究过了,所以你们的一些数据、你们的一些经历、你们的业绩、你们的表述一定要严谨。没准从你同一篇表述中能发现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那就麻烦了,表面的东西都没有摆明,这样在你面试过程中很容易给你加深一下,那你就完蛋了,这样性质就不一样了。

第五个字“忙”。现在大家好多人还有工作,非常忙。我发现很多考生慌慌张张的进来,衣服说是刚买的西服,大了,领带配的也不合适,也不是白衬衫,所以觉得很不严肃。我说为什么呢?他说我很忙,我就瞎凑合。但是这种是要不得的,因为咱们既然狠下心来牺牲这么多时间、浪费这么大的精力,告别家人来备考MBA,一定不能在最后这个关头忽略了,工作能放的就放下、能请假的就请假,甚至不惜把工辞掉。应该有这个勇气,因为管理者在关键的时候总能作出一个合适的决策、正确的决策。什么叫管理?我现在读完了两年的MBA以后,实际上我觉得我们老师说的一句话比较好,就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管理好别人的同时一定要管理好自己,这是基本的要求。

所以我想大家只要平时把本来的自我完完整整的、不打折扣的表现在主考官面前,不要慌,这就可以了。同时加上心理素质的这种锻炼,加上老师可能会对你提问的那些应答技巧方面的锻炼,还有加强你基本的职业素养、专业素质、管理理论这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所以我想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篇3:2011年北大国际MBA面试经验系列

两年一度的供电领域国际盛会——国际供电会议(CIRED)于2011年6月6—9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球64个国家的电网公司、供电企业、电力监管机构、电力设备厂商、研究机构等的1 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内容包括主题报告、技术讲座、技术交流和设备展览4部分。会上,EON公司电网部高级副总裁Egon Westphal博士、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Achim Zerres先生、BMW汽车与环境部主席Sandra Krommes博士、Rhein-Main供电公司总裁Andreas Rob博士、T&D Europe市场与通信部主席Guillermo Amann博士分别作了题为 “德国在电力供应方面面临的挑战”、“欧洲能源监管在德国方面的问题”、“电动汽车的计费、充电、接入等技术与示范项目”、“本地化、可再生和智能的未来能源供给模式”、“技术创新与实践的结合”的主题报告。

大会安排了“IEC 61850在配电网的应用”、“低碳能源的智能配电系统”、“欧洲配电运营商的监管模式”、“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的标准化工作”、“基于概率法的负载和分布式电源的中低压配电馈线设计”、“低于2 kHz谐波的研究方向”等6个技术讲座。大会技术交流部分分为大会主会场、圆桌会议、创新论坛和论文张贴4个部分,并分为电网设备,电能质量和电磁兼容,运行、控制和保护,分布式能源和电能有效利用,配电网规划和发展,配供电行业及电力监管6个专业组。

本文介绍了CIRED技术讲座4——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的标准化工作,以及技术交流第一专业组——电网设备组的讨论情况。

1 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及相关标准

1.1 德国电网的概况

德国电网的总装机容量为160 GW,年输送电力194 TW·h,共有4家电网公司和957家供电公司。德国有多个核电站,但在2019年到2023年期间,这些核电站都将到达寿命期限。在日本核危机后,德国政府讨论于2022年之前全面关闭在德国的核电站。而在此前后,德国电网将会面临大量的可再生能源接入。自1990年以来,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的比例快速上升,其中以风电所占比例最大。在整个欧洲的风电总量中,德国所占的比例最大,为34.2%,其次为西班牙,为27.9%。到2020年,德国风电占其总装机容量的比例预计要达到47%。德国电网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①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②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③新的电力市场规则要求更频繁地输送电力;④新的电源点远离负荷中心。所以,德国对于发展智能电网的需求十分迫切,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力供应和提高电能质量。

1.2 智能电网及其相关标准

国际标准组织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它们通过维也纳协议、Dresden和MoU等协议与欧洲标准化组织——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等沟通。各个国家委员会,如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等,向欧洲标准化组织提交标准建议。各国家委员会组织电力系统运行单位、制造商、咨询机构、高校、电监会、研究院等单位组成各个工作组,进行标准编制工作。

1)光伏发电和风电系列标准

由IEC光伏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82负责起草,已颁布的光伏发电系列标准如下。

测试方面标准:IEC 60904-1至IEC 60904-10,IEC 60891,IEC 61725,IEC 61829。一般性标准:IEC 61724,IEC 60364,IEC 62446,CLC/TS 61836,EN 62305。不并网系统方面的标准:IEC 61194,IEC 62124,IEC 61702,IEC 62257。光伏硅晶板及其特殊试验方面的标准:IEC 61215,IEC 61345,IEC 61646,IEC 61701,IEC 61730,EN 50380,EN 50461,IEC 62108。光伏逆变器方面的标准:IEC 61683,IEC 61727,IEC 62116,IEC 62109,IEC 62093,EN 50524,EN 50530。其他配件方面的标准:IEC 61427,IEC 62109,IEC 60296,IEC 60904,IEC 62253。

风电系列标准由IEC协调风能行业标准的分委会TC88负责起草,已颁布的标准有IEC 81400和IEC 61400-1至IEC 61400-25,正在编制的标准有IEC 61400-26。

2)智能电表和需求侧管理

智能电表起源于欧盟协议。德国正在开发真正的智能电表:第1步是将数据传输和可视化用电融合在一起;第2步是实现电价的真正浮动;第3步是实现智能家居、智能电表和智能电网的融合。同时,智能用电设备技术正在突飞猛进,可望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然而,给全部用户更换智能电表的费用不菲。据估计,在英国给全部用户更换智能电表的费用为120亿英镑。因此,智能电表是用于每家每户还是特殊用户,仍需要在开展性价比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用户对智能电表的认知度也需要提高。

负责智能电表的是IEC TC13,其下分4个工作组(WG)。WG11主要负责计量设备、WG13主要负责可靠性、WG14主要负责数据交换、WG15主要负责付费系统。

3)智能电网

传统输电网目前已经相当智能,主要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完善。对配电网来说,为了满足符合可再生能源法案(EEG)的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势必要对中低压配电网进行传统改造(增加线路和变压器)。在调度运行和监控方面需要一些创新性的技术以提高现有线路和容量的利用率,以便接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负责智能配电网的是IEC TC57,颁布的标准有IEC 61850,IEC 61970,IEC 62325,IEC 62351,IEC 62325,IEC 62488等。

1.3 电动汽车及其相关标准

1)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

如果将德国的4 650万辆汽车全部改为电动,则每年的用电量会增加88 TW·h。而且大量的电动汽车充电会给现有的电网增加不少负担。在一个城市住宅区域,如果通过一台容量为630 kVA的共用配电变压器给25辆汽车充电,充电功率为22 kW,则总充电功率为550 kW,接近容量的极限,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很有可能超出容量范围。在一个有6 000个停车位的公共停车场,如以22 kW的功率充电,需要的配电容量高达132 MW。所以在大型停车场不可控充电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智能的充电设施来控制用电负荷。如果用太阳能电池板给电动汽车充电,则一辆15 kW·h的汽车需要27 m2的太阳能电池板。

2)充电设施的标准

IEC的充电站技术委员会分为2个工作组:负责连接器、充电电缆、安全标准、车载非车载充电的WG1;负责通信标准和其他的WG2。已颁布的标准有:在安全方面的标准IEC 61851;连接器标准IEC 62196;通信标准ISO 15118。

3)通信、计量和智能电网的结合

电动汽车接入网络(V2G)技术是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融合的最重要一步。V2G通信接口的标准工作正在进行中。

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的计量与居民用电的计量不一样。居民用电是一表对应一家用户,电动汽车充电可能一天有好几个用户。一个电动汽车用户会在不同电表、不同地点多次充电。对此类用电的计量类似于手机通信网络的“E-Roaming”,在电力市场化的背景下,这一过程会更加复杂化,牵涉到多家单位。

4)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

交流慢充的充电时间通常为几个小时,对电网友好,充电通常在低谷时间,电池寿命较长。直流快充的充电时间通常以分钟计,对电网要求较高,充电通常在高峰时间,充电电价较高,电池寿命缩短。所以交流充电站(小于44 kW)通常位于单位、住宅、路边和停车场,直流充电站(100 kW以上)通常位于高速公路的服务区。

5)德国莱茵集团的示范项目

德国莱茵集团开发的公共充电桩为44 kW,可供2辆汽车同时充电,充电功率为22 kW、充电电流为32 A、三相。连接器采用IEC 62196类型2的连接器,保护满足IP44等级。家用充电桩为22 kW、充电电流为32A、三相,采用IEC 62196类型2的连接器,内置智能电表。

2 电网设备专业的研究进展

智能电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电网设备和新的解决方案。CIRED电网设备专业的讨论为电网运行单位、设备生产商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此次会议的电网设备组共录取了134篇论文,其中有22篇在主会场交流。

2.1 资产管理

文献[1]指出,不管是目前老旧的设备还是将来智能电网的新设备都需要有一套资产优化管理网络,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设备老化机理、设备状态评价方法和状态检修策略的坚实基础上。要达到这一目的,现场试验和在线监测是必备的技术手段,而且电网运营商之间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测试手段上,阻尼振荡波电压试验、局部放电和介质损耗测试是常用的设备检测方法。以局部放电试验为例,会议讨论的热点在于如何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共享来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文献[2,3]提出几种统计学方法结合局部放电试验在设备风险评估方面的应用。文献[4]提出了健康指数的概念,可能在设备管理和投资决策方面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文献[5,6]讨论了局部放电试验在在线监测中的作用。随着将来局部放电试验设备价格的下降以及准确性的提高,这种手段在将来地埋式中压设备的管理上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智能电网的创新设备和解决方案

未来智能电网需要能够接纳高密度的分布式电源而且运行灵活。变电站是电网中的关键节点。文献[7]等讨论了智能变电站的功能,其中包括新型带电压控制功能的配电变压器等。文献[8]讨论了新型传感器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必然给电网带来更多的电力电子装置。在整流逆变过程中产生的谐波污染同样需要电力电子设备进行治理。文献[9]等介绍了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方面的研究。

超导可以应用在大容量城市输电线路上,但是目前更多的是应用在故障限流器上。文献[10]等分别在主会场和创新论坛上介绍了对超导故障限流器的研究及示范应用。

此次会议的一个新热点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充放电对电网影响的研究。文献[11]介绍了葡萄牙配电公司在电动汽车接入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12]以意大利米兰地区为例,探讨了大量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的冲击。文献[13]研究了电动汽车电池作为移动式储能在需求侧管理方面的作用。文献[14]则从经济性方面考虑,在满足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求、配电网增容改造、分时电价等几个方面寻求一个优化的解决方案。会议代表也对电动汽车插充模式和换电模式的路线进行了讨论。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推行的“换电为主、插充为辅”的模式被认为在提高电池寿命和电池储能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2.3 架空线路和电缆的研究趋势

欧洲架空线路和电缆技术的发展主要是由欧盟和IEC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所驱动。目前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也对这一领域提出了新要求。该部分的论文介绍了在设备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电缆方面,荷兰电工材料协会(KEMA)介绍了在将现有的10 kV电缆升级改造为20 kV电缆方面所做的调查研究,并且对设备承受更高电压等级情况下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文献[15]发表了对交联聚乙烯(XLPE)中压电缆热塑性绝缘材料方面的研究。这种材料的可靠性除了源于设计方面的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电网的运行状况。

在架空线领域,聚合物越来越多地替代瓷制材料作为绝缘体,它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较低,可以用于重污染地区和海边的架空线路上。对于杆塔材料,此次大会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更多取决于材料获得的难易程度。在欧洲不少地区,木结构杆塔的应用相当普遍。文献[16]介绍了瑞典目前木结构杆塔的现状;文献[17]介绍了一种非破坏性的木结构杆塔的探伤方法。

2.4 变电站设备的研究趋势

该方面研究的主要趋势是环境友好型设备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讨论的一个热点是占地面积和噪声都比较小的紧凑型变电站在城网中的应用。

在变压器方面,研究的趋势是进一步降低损耗和新式变压器油的应用。文献[18]汇报了植物性的变压器油在高温下的老化性能比传统变压器油有着跨越式的提高。在降低空载损耗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应用(尽管目前其价格还较高)。在中压开关方面,为了节约空间和安装方便,固体绝缘中压开关的应用越来越多。另一个趋势是中压断路器替代负荷隔离开关,以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缩短系统故障后恢复供电的时间。中压开关还可以用于电缆试验,而不必将电缆断开。文献[19]回顾了这方面的工作,以及IEC相关标准的调整。

3 结语

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环境友好是2011年CIRED电网设备专业组讨论的三大关键词,结合本次会议论文和会上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可得出以下结论。

1)基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接入到配电系统基础设施中,这就需要新的运行控制手段、新技术和新设备。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包括固态开关、故障限流器等柔性配电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提高了配电网的灵活性和可控性[20]。

2)近20年来,通信和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配电网方面,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相对落后。智能电网需要具有实时监视和分析系统目前状态的能力[21],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配电网中安装大量的监视传感器以加强对配电网系统的实时监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篇4:2011年北大国际MBA面试经验系列

抱着早死早超生的心态,有幸参加了南京大学2014年MBA第一批的提前面试。本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良好美德,写下此文,共勉。(在此不对面试前需要准备的进行赘述,具体可参照南大官网的通知。)

面试通知:第一批面试是在9月7号的时候发短信通知的,11、12号两天。我被分到了11日下午,要求13:30前抵达。(第二批南京面试时间是10月8日、9日)

面试流程:P1签到-

P2组面-

P3个面

P1签到:

抵达后到安中楼4楼的一个大教室,凭身份证签到、上缴手机、看宣传片、交面试费80元、听面试流程宣讲(和南大官网上的面试流程是一样的)。另外南大还是很人性化的,提供了茶歇、免费赠送《商业评论》。

抽签分组,当天下午预估在60人左右,每6个人一组。因为有事,所以和美女老师套近乎后要求参加了第一轮组面。

P2组面:

组面六人按右图座次坐好,桌面上有笔、纸、案例,三个老师、一个计时员。

S1、阅读材料、准备发言提纲(5分钟)

S2、无领导小组讨论(15分钟)

S3、轮流发言(2分钟/人*6人=12分钟)

S4、小组汇报发言(3分钟)

S1:阅读的材料很短,大约在1000字左右,我们的案例主要概要(具体细节就不说了,主要是让大家了解案例方向):张三有家公司,但年老力衰,故外聘一经理,内部提拔三个经理,然后说放权,但又没有彻底放下。就这么个事让我们讨论。阅读量虽然不大,但是时间很紧,所以拿到材料后大家要第一时间就开始看(材料就在桌子上,在草稿纸下面),边看边做记号,以便读完后迅速列出发言提纲。

S2:讨论环节前每个人有个小的自我介绍,通过个人介绍初步判定每人的性格,这与组面中处理团队协作息息相关。讨论环节我们组还是很有节奏的,一个很有风度的总监很自然的做了leader,一起分工后开始讨论,过程中没有碰到极品,所以很顺畅。

小组讨论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依次轮流发言”的方式进行讨论。Leader要选出,其次,选出writer进行演示文稿书写,至关重要,时间不够,必须逐条讨论确认并书写。最后,每人要控制发言次数,虽然有15分,但除去自我介绍和最后书写的过程,均摊下来时间真的很少。作为leader一定要控制场面,遇到极品滔滔不绝时一定要适时友善的打断,还有时间的话请确定reporter(不一定是leader,其作用是掌控过程中的节奏)。此时,时间还有剩余,请本组成员逐

条帮助reporter进行核查。

S3:把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别人优秀的经验借鉴时,请一定记得说“正如**所说”、“我也非常赞同**的观点”类似的话,因为这是别人的观点,不是你的,老师都看得到。另外记住队友名字很重要,桌子上是没有铭牌的!

S4:个人觉得,以SWOT形式或思维导图形式进行结论汇报会有较好的效果。最后我们预留了三分钟时间writer把大家的观点copy到了一张纸上,并由他进行了汇报。整体上看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但也没有大的纰漏,属于求稳的一组。

P3个面:

组面结束后到另一间教室抽取个面顺序。桌面上有笔、纸、案例、水。两个老师,一个计时员。

S1、个人题目陈述(5分钟)

S2、职业生涯背景陈述与互动交流(10分钟)

S1:先看桌上的小案例,大约500字,我的是关于美国金融危机时物价上涨,让谈一下个人想法,我从经济学角度、法律角度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做了阐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S2:话锋一转,要求自我介绍。然后就是针对个人的职业背景和职业规划进行交流了。整体上看,我的个面非常糟糕,老师会经常打断我的回答,可能是压力面试,不过整场都保持微笑和眼神的交流非常重要,同时不能忽视计时员,小角色也很重要。具体问题上来看,没有固定形式,也没有特别专业的问题,主要还是根据你的阐述和经

历来提问的,所以切记不要胡编自己的工作经历,同时如果面对专业类的问题不懂就直接说,千万别生拉硬扯。

出来后到大厅领手机、领小礼品,和其他同仁交换名片,当然要是能要到李晶老师(中心主任)的名片更好了。

预祝参加下批次面试的同仁,战过组面、闯过个面,不论成功与否都是人生的一次机遇,Fighting!

篇5:2011年北大国际MBA面试经验系列

一、报考资格

1.报考条件中要求的工作经历的年限是如何计算的?

答:报考条件中对不同学历者所要求的工作经历的年限,是指从获得毕业证书(一般指每年的7月份)到被录取入学(一般指每年的9月1日前)时间的全职工作经历。

2.本科毕业证(无学位)可否报考?

答:只要有教育部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并且毕业后够3年以上工作经验即可报考,不要求一定有学位。

3、专科毕业生是否可以报考?大专生在报考过程中是否有附加要求,比如英语四级证书,发表论文,加试课程等?

答:可以,需符合专科毕业后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北大没有对大专毕业生报考附加任何条件。

.专科毕业后,又通过高教自考或成人教育(专升本)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以何种身份报考?

:专升本的考生,获得本科毕业证后工作经验够3年以本科身份报考;本科毕业后工作经验不够3年的,仍然要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

:党校系列中参加全国成人教育考试获得的学历才可承认。

.有硕士学位的考生能否报考工商管理硕士?

答:已获硕士学位且有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者可以报考。如果获得硕士学位后的工作经历不满两年,只能以本科身份报考且需要本科毕业后3年以上工作经验。

6.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吗? 答: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MBA招生不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

7.获得双学士学位可否按照硕士学位报考MBA?

答:不可以。获得双学士学位也要按本科学历身份报考。

8.持本科肄业证书或本科结业证书可以报考北大MBA吗?

答:只有本科肄业证书不能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9.已获得国外本科学历学位的考生,可以报考吗?

答:在国外取得本科学历学位的考生须到教育部相关部门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方可以本科学历报考,且本科毕业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10.对现役军人报考有何限制条件?

答:现役军人与其他人员报考资格要求相同,但录取后不转户档。

二、报考手续(全国MBA联考报名、申请材料填写、提交等)

1.申请2011年北大MBA项目可以采取几种方式?均需要通过MBA联考吗?

答:申请2011年北大MBA项目,考生可以选择提前面试或常规报考,具体请按照《2011年北大MBA报考流程图》和《2011年北大MBA报考流程表》完成所有报考的步骤。但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所有考生必须参加全国MBA联考。

2.2011年招生是完全采用提前面试吗?

答:2011年招生是部分采用提前面试。今年我们的录取名额共计400人,其中320人采用提前面试,另外有80人的名额采用常规报考程序。其中,国际班、在职国际班和普通在职班全部通过提前面试条件录取,全日制班和在职班则部分通过提前面试录取。

3.今年提前面试的时间安排如何?

答:今年提前面试分为两批。第一批申请人需要在9月13日以前递交书面申请材料,9月27日公布提前面试名单,10月9日和10日进行提前面试,10月18日公布第一批提前面试结果。第二批申请人在10月22日以前递交书面申请材料,11月5日公布提前面试名单,11月13日和14日进行提前面试,11月22日公布提前面试结果。

对于深圳及周边地区申请人,光华管理学院在深圳设立面试点进行提前面试。申请人需要在10月3日以前递交书面申请材料,10月10日公布提前面试名单,10月16日和17日进行提前面试,10月25日公布提前面试结果。

获得条件录取资格的申请者只要达到全国MBA联考A类线(东部线)即可录取。

4.如果申请第一批提前面试没有获得面试资格或条件录取资格,还可以申请第二批提前面试吗?

答:不可以,每位考生只能申请一次提前面试。如果第一次申请没有获得面试资格或条件录取资格,考生还可以按常规报考程序申请。但需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通过常规报考录取的考生限报全日制班和在职班两类,录取名额为80人。

5.希望按照常规程序报考的申请人怎么安排时间?

答:按照常规程序报考的申请人可在10月份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在2011年1月份参加全国MBA联考,同时参加北京大学政治考试和英语听力水平测试。书面申请材料需要在2011年2月28日以前递交到光华。3月上旬公布联考成绩后,光华会划定正常面试分数线,在3月中上旬公布正常面试名单,在3月下旬进行正常面试。光华会在4月中上旬公布初录取名单。

6.全国MBA联考的报名时间及报名网址?外地考生能否在当地报名点报名?

答:考生须在2010年10月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公众网)http://yz.chsi.cn(教育网)进行网上报名。网报结束后还须登录“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admission.pku.edu.cn进行网上确认,并上传电子照片。外地考生也必须按照以上要求报名,网报时需选择“北京”,“北京大学”报考点,不能在当地报名点报名考试。

7.全国MBA联考网上报名后需要到现场确认吗?

答:需要。如外地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无法进行现场确认,可以先采取网上提交电子照片的方式(具体要求见北大研http://admission.pku.edu.cn网上通知),在提交合格电子照片的基础上于MBA联考前来北大光华MBA办公室领取准考证。

8.报名需要单位介绍信吗?

答:不需要单位介绍信。

9.全国MBA联考报名还用在线填写申请表和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吗?

答:全国MBA联考网上报名是教育部统一要求的。无论报考哪所学校,哪个专业,都必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在线填写申请表和提交书面申请材料是报考北大光华MBA必须的,主要作为资格审查、综合背景评定、面试参考材料用,为此,请各位考生认真对待,并保证所填内容的真实性。与往年不同的是,提前面试和常规报考的考生提交书面申请材料的时间不同,详见《2011年北大MBA报考流程表》。

10.全国MBA联考报名时就必须选择班级类别吗?是否有不同的录取标准?

答:全国MBA联考报名时不需要选择班级,但北大光华要求考生在线填写申请表时初选班级(即第一志愿,第二志愿),详见申请表填写说明。

国际班(包括在职国际班)要在中文面试通过的基础上加试英文面试,国际班落选的考生仍有机会再选择全日制MBA或在职MBA。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选择常规报考流程只能选择全日制MBA和在职项目MBA。

1.在线填写申请表和提交书面申请材料的时限要求?

答:2011年北大光华采取提前面试和常规报考两种申请方式,在线填写申请表开始时间均为2010年8月25日;提交书面的申请材料(打印在线填写的申请表并连同相关附件)的截止日期详见《2011年北大MBA报考流程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于申请常规报考的B线考生,光华管理学院MBA指导委员会将会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择扰给予复试机会。故B线考生如未按要求在线填写申请表和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将会由此失去复试机会。

12.申请材料中需要提交什么样的大学或研究生成绩单?

答:申请材料中需要的大学或研究生成绩单,必须是大学或研究生期间完整的成绩单,复印件必须加盖毕业院校教务章(红章)或档案保管部门公章(红章)。大学或研究生成绩单是一份法律文件,考生要对本人成绩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13.今年申请材料中推荐信不是必须的?

答:是的,今年申请材料中必需包括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大学期间或者研究生成绩单(需加盖档案所在地人事章或毕业院校教务章)、身份证复印件、名片和个人简历。可选择的材料包括推荐信、GMAT成绩和托福或者雅思成绩以及申请人获得过的荣誉证书或职称证书。请注意,务必在指定位置上贴上照片,否则视为材料不全,不予受理申请。此外,递交到光华的申请材料不予退还,请申请人备份重要材料。

14.可选择性递交的材料在评审中有多大用处?

答:光华希望从材料中尽可能多的了解你的个人特质和潜质。因此材料越充分越有助于我们对你做出准确的判断。

15.报考MBA国际项目(英文)要求国外考试成绩(如TOELF、IELTS、GMAT)吗?

答:不要求。如果本人有这些考试的成绩且在有效期内,应在《申请材料》中提供以便参考。另外,我们鼓励希望参加国外交换项目或者双学位项目的考生提前准备好英语成绩(关于双学位项目及交换项目的具体要求请参看网页有关内容),特别提高英语运用的能力。

三、项目选择

.外地考生可以报考MBA在职项目吗?

答:MBA在职项目的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周六、周日和平时晚上(根据当年课程安排及学生选课情况,可能有1-3个晚上)。考虑到实际情况,该项目较适合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工作的考生报考。

2. MBA在职班和MBA全日制班在课程设置和其它资源配置上有差别吗?

答:课程设置方面:两个项目在培养方案和师资方面是一样的。主要的区别是上课时间:一个是完全的校园生活方式,全日制学习;一个是兼顾学习和工作的在职学习方式。

3.只有MBA国际项目(英文)的学生才能申请双学位和海外交换机会吗?

答:不是。双学位项目和交换项目面向所有北大光华MBA学生开放。英语成绩在申请双学位项目和海外交换项目中非常重要。在此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是:因入学后课程学习任务较重,故请入学前做好英语考试(GMAT、TOEFL、IELTS)相关准备。

4.双学位项目的申请基本资格是什么?大专或自考本科学历者可否申请双学位项目?

答:双学位项目仅对北大光华在校MBA学生(含全日制及在职班)开放,即考生需要被北大光华录取为MBA学生后,才有资格申请双学位MBA项目。

关于大专或自考本科学历是否可以参加双学位MBA项目,有些项目明确规定必须是本科学历,有些没有提及。大专或自考本科学历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提交申请,但是否能被录取则完全取决于对方院校的决定。影响录取的因素包括GMAT、TOEFL/IELTS成绩、工作背景、面试情况等。

5.双学位项目的语言成绩及学费要求如何?

答:由于合作院校在相应招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包括奖学金及费用减免,欲获取最新资讯,请咨询MBA办公室或在双学位项目网站查询:http://mba.pku.edu.cn/101805/101852/10080.html

6.北大MBA有哪些交换合作院校? 如何申请?

答:光华管理学院与81所世界知名大学或商学院签署了学生交换协议,这些大学或学院均衡的分布在北美、欧洲、亚洲以及澳洲(北美29所,欧洲30所,澳洲6所,亚洲16所),每年为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提供充裕的交换学习名额。具体事宜请查看院国际合作部网页http://(教育网)及北大MBA项目网站http://mba.pku.edu.cn查看相关信息,并保持与北大MBA中心招生推广部的联系。为了保证及时沟通有关信息,考生在报名时应留下准确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相关信息。

七、新生入学

1. 北大光华MBA的学费是多少?

答:2010级MBA学费标准(2011级MBA学费标准待定):

国际班12.8万元、全日制班10.8万元、在职班12.8万元;分学年缴纳。

参加双学位国际MBA项目,在海外就读期间,免交北大学费,国外一年学费标准请查看网站有关内容。

.学费是一次交清吗?

答:学费不是一次交清,是分交。全日制班、全日制国际班分2年交,在职类班别分3年。、入学后还能不能调换班别?

答:录取新生在确认班别后,学校一律不接受调换,请同学权衡自己职业选择和学业计划审慎做出决定。

.请问北大光华MBA的专业方向有哪些?

答:北大光华MBA设有7个专业方向,有会计与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决策与信息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战略与国际企业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等。

5.光华的大师们会给学生上课吗?

答:光华MBA开设一门必修课《经济、管理与社会》,是由厉以宁教授、张维迎教授等著名教授主讲,大家习惯称之为“教授课”,是光华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除此之外大师们还会给同学作讲座,把他最新的研究成果给学生和教师分享。

北大是否解决住宿问题?

:不承诺解决住宿,但在学校当年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会尽量解决全日制外地生源同学(户口不在北京)的住宿问题。、北大是否可以给MBA学生调户口档案?

答:MBA学生提出申请,户口和档案可转入北京大学,毕业后按我校有关规定择业。

更多问题,请通过以下途径了解:

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页(http://)

3)北大光华MBA综合服务管理系统(http://mba.gsm.pku.edu.cn)

篇6:mba小组面试经验

刚面试完没多久,心得还记得不少,赶紧总结出来,以示后人:

1。小组讨论每组大约8-10人(岭院今年是6人),分组情况应该是在面试前贴出,所以有一定的时间联系沟通一下。(建议可以把自己的电话迅速写在面试小组名单上,以便迅速组织小组同学协商,一个小组有一个同学写就行,其他人给他打电话)。进场后每个同学有一个编号,按号码就座,每人一个档案袋,里面有案例和一张白纸,自己别忘了带笔。考官坐在前方,小组同学・围坐成半椭圆形。

2。在进场前最好协商好默认的leader和reporter,如果小组有认识的人,并且适合做以上角色,立即推荐,有实力的同学和模拟时做过的同学可以自告奋勇。对于不熟悉流程和注意事项的同学一定给予讲解。整个时间规定为1小时,但听师兄说一共大概为45分钟,所以每位同学控制好时间自己的发言时间,每人一共大约4分钟。

3。首先有3分钟左右的看案例时间,然后考官会示意开始,第一轮为每个人轮流表述时间,这时leader或编号为1的同学首先发言,先大概说一下案例的大概内容,视案例的长短,太长就概括说。然后,说一下下面这个案例的讨论思路,从那几方面入手讨论,注意此人不能将自己想的案例结论说出,(比如,让你讨论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你不能直接就说我支持正的方面),第一个发言是引出讨论,而不是直接给定结论。然后一般是再按照编号顺序依次发言。注意不要抢着回答。这一轮发言中一定注意时间,除leader或第一个人每个人控制在一分半钟左右,第一轮只是抛观点就行,不要详细的说论据怎么做等等,这些都留在free talk中再说。

3。第二轮是free talk ,发言之前举手示意,然后考官会示意让你说,而不是由leader决定谁来说。(注:如果考官不示意谁说的话,有多人同时举手,这时最好由leader眼神示意哪位举手的同学说,是由考官来示意这些,今年不清楚,做好两手准备)当第一轮最后一个同学发言完了之后,这时leader可以先示意第一个发言,这时leader就要综合前面同学所说的,给出一个确定的方向,以大多数同学得为主,是要正还是反。下面其他同学发言时要根据此方向论述,(举一个今天师兄说得例子,比如一个坏人,我们讨论怎么处置他,第一轮中,leader就是引出话题,让大家讨论应该怎么处置这个人,其他人发言可以说,应该杀死,或着打残,或者判刑等等,但不用说怎么处死,是放血还是枪毙,枪毙的话是打哪,判几年这些。在free talk 中,leader首先说的就是是杀死还是打残,确定方向,比如leader说应该杀死,这时后面发言的其他同学就要按照这个思路说怎么是枪毙还是吊死等,在后面的讨论中,leader可以再次提示方向是枪毙,那后面的同学就说打哪,在哪打,打几枪等等。),面试中案例讨论没有谁对谁错,记住核心是要给出一个结论,所以在free talk 中一定不要争论。而是互相支持性的得出结论,放下自己观点,紧跟leader的观点。在这轮讨论中每人至少发言一次,每次时间不要太长,最好每人轮上两三次发言,free talk 发言没有顺序,举手发言,发言之后要说”谢谢,我得发言结束“这类话。在讨论中多用”几号同学说得很好,我做点补充。。“等这类话。认识的千万不要提名子,就说几号同学・。

4。大概还有5分钟时,考官会提示还有多长时间,这时,在free talk 中没发过言的同学,可以用20秒时间简单说几句,千万不要长篇大论。留出至少3分钟给reporter,这时reporter就要总结大家的结论论等,得出一个小组结论,而不是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说得时候最好加上一些”正如几号同学说得。。“等这些话,要让考官知道你是在总结,最后一定要有一个结论,比如上例”结论是枪毙,打头,打两枪,在白云山打等,这么打有什么好处等也可说“,总结结束时可以说”我得总结结束,看看其他同学还有无补充,谢谢“。然后其他同学就不要说了,这时考官会示意讨论结束。流程大概如上。如果小组到最后还是存在分歧,那么在做结论是也只能按一个结论,千万不要说,我们结论不统一,有两种,一种结论是。。,另一种是。。。那么你这个小组就完了。

5。leader是小组的协调者,也是讨论思路方向的指定者,但是在讨论中,绝对不能明示自己就是leader,千万别说”作为小组leader。。。“,或者”下面由某某说一下。。。“r之类的话,这样会让考官觉得你们都是协商好的。其他同学也绝对不能说”正如我们的leader之类的话“,leader是一个默认的角色,他只是在讨论中以表明自己的观点暗示小组后面讨论的方向,缓和争论,其他的同学应该将自己的观点向leader的思路上*,最后是要得出一个结论,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这个讨论的过程。leader可以不是固定的,定好的leader没能缓解争论或没有指明方向,这时要有同学主动承担,不要在哪看着别人在哪各说各的互相争论。同样reporter也不能被明示为reporter。

6。最后说一下评分,基本上考官给这个小组会有一个大体的分数,如果这组表现好,leader和reporter分会比其他同学高一些,如果小组较差,那么这两人得分会比小组分底一些。在讨论中会有记分员记录每个同学发言次数时间,以及所说的观点为个人分数标准,以小组分为基准。所以在free talk 中一定至少说一次,千万注意一个人不要说得太多,首先会害了其他同学,其次,考官会觉得你没有团队精神,你的分也会很低,不要过于表现自己,考官也会反感的。在模拟中有这样的情况,所以面试当天一定要让不知道流程的人了解这点。

最后再简单强调一下:在面试时一定要细读案例,不要浮于表面,再者一定掌控好自己的时间,懂得谦让,避免争论,最后还要得出统一结论。在面试期间可以和组员多互相眼神交流,不要一直埋头写东西,对同伴应该鼓励,特别注意避免绝对用词。

篇7:2011年北大国际MBA面试经验系列

第21届国际供电会议(CIRED 2011)于2011年6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本届会议共有来自全球64个国家的1 2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是历史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技术的全球视野与商业驱动(a global insight on the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drivers)”,同时在专题内容设置方面基本沿用了前几届国际供电会议的6个专题,即电网部件,电能质量与电磁兼容,运行、控制与保护,分布式能源(DER)与高效用能,规划和系统开发,配电业务与管制影响等专题。其中作为供配电领域较晚形成的研究专题,分布式能源与高效用能专题无疑是最有活力和最受关注的,大会的4个主旨报告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储能及智能配电网等相关技术在未来欧洲(德国)能源供应、智能电网建设、电动汽车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相对于上届会议,本届会议在该领域无论是论文数量还是涵盖的内容范围都得到进一步拓展,涉及了各种DER(包括分布式电源(DG)、储能系统、响应负荷、电动汽车等)在配电网的接入问题,更加高效、低碳的配用电终端面临的机遇问题,另外还包括了DER接入配电网的实际经验(包括技术、商业运营、规范条例等方面),低碳发电技术的发展,提高配用电系统效率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本届会议在该专题方向上共收录论文135篇,主要分为4个部分。

1)DG/DER规划及研究:重点是DG/DER分析和规划技术相关研究成果。

2)含DG/DER的配电网控制:重点包括DG/DER运行控制、有源网络管理、新型智能电网概念及示范工程项目等。

3)用户侧发展:主要包括需求响应、智能表计和自动读表(AMR)/高级量测体系(AMI)、能效管理、负荷建模、电动汽车的接入技术等。

4)DG/DER技术:包括DG/DER技术发展、DG/DER系统测试、电动汽车技术、储能技术、电网接入以及其他可用技术等。

1 DG/DER规划及研究

1.1 主要内容

DG/DER规划及研究主要涉及含DER的配电网分析,如无功与电压控制、潮流管理、能量损耗、电网可靠性、保护、稳定性、故障等。

在DG接入后对配电网运行特性影响方面,重点关注了稳定性、保护、电能质量与可靠性等问题。首先,对于含DG的配电网稳定性方面,随着配电网类型的不同,关心的主要问题也不尽一致,如对于独立运行的配电系统,DG的种类与容量对系统的电压稳定裕度和无功支撑能力有较大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与故障穿越要求限制了DG的接入容量[1];而对于常规配电系统则更关心DG并网时对电源本身产生的冲击与影响,特别是对采用电机与电网接口的DG,在重合闸作用下与配电系统非同期并列时由于过电流产生的电动力与热应力可能对设备造成严重危害[2]。在含DG的配电网保护方面,除了要求保护装置能够实现在双向潮流下的正确可靠动作,同时对保护动作的快速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时快速的故障清除过程可以使系统中多数DG具有故障穿越能力[3],在此基础上可实现故障后的系统自治运行。在含DG的配电网电能质量方面,电动汽车及其充放电装置作为配电网中的新元件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已引起关注[4];同时系统中新出现的各种单相电源及负荷加剧了配电网的不对称度,并将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与功率损耗产生较大影响[5]。在含DG的配电网可靠性方面,重点关注了DG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以及面向可靠性的规划技术,并通过DG降低停电风险。

将含DG及储能装置的配电网作为一个整体,即有源网络(active network)进行管理可以获得更多收益,如增加DG的接纳能力,降低损耗,提高负荷容量等[6];与有源网络的潮流控制功能相类似,从电源的角度看则提出了虚拟电厂(VPP)的概念。有源网络与VPP的概念代表了未来含DG配电网研究与应用的主要方向。如果从用能效率考虑,利用热泵及热电联产(CHP)系统实现用户负荷特性的转移以及多种能源的综合优化是目前多能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文献[7]提出了能源集中器(energy hub)的概念。

在先进的软硬件工具方面,介绍了有关智能配电网运行仿真、智能电网研发示范平台构建、功率型硬件在环(power hardware-in-the-loop)[8]仿真在DG试验测试中的应用等内容。在配电网实践经验方面,介绍了意大利、爱尔兰、美国等国家在含DG的配电网规划、设计与评估方面的一些经验,如围绕配电网规划中DG容量极限问题,通过比较不同约束条件(如电压波动、电压升高、短路电流)下确定的DG容量极限,提出相关的规划评估方法[9]。最后,从技术、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有关支持有源网络商业运营的相关理念与技术,而这与市场环境又是密不可分的。

1.2 问题与思考

1)含DG/DER的配电网稳定性、保护和电能质量问题。为了提高配电网接纳DG的能力,究竟多大程度需要借助通信实现保护系统的协调配合。在低压配电网中,各相间负荷不平衡问题对电压和损耗的影响似乎很关键,有何新技术或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2)有源网络管理的机遇和优点,以及有助于这种新型运行模式应用的软硬件技术。有源网络管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关键技术壁垒是什么,是否会对供电可靠性及服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目前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否恰当有待研究。

3)不同能源间的交互作用。在多能系统间实现协调的收益究竟有多大,当多能系统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不同并考虑到能源与能源网络功能的差异时,这种协调在实际中如何实现。

4)配电网控制、运行与规划设计面临的挑战、技术上的解决方案及实践经验。建立同未来配电网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和规范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值得思考。

2 含DG/DER的配电网控制

2.1 主要内容

含DG/DER的配电网控制重点是讨论含DG/DER配电网电压控制以及智能电网示范项目中的控制问题,但也介绍了包括DG/DER运行控制在内的其他方面的问题。

含DG的配电网电压与无功控制问题是当前配电网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一问题源于DG接入后引起的电压升高限制了其接入容量[9],并在DER与高效用能领域的其他部分也多有涉及。由于低压配电线路通常具有较小的电抗,而并网的DG本身对并网点电压也不进行控制,因此,当配电网中大容量DG(如大型光伏发电)产生较大的有功注入时会引起部分节点的电压越限,从而限制了DG的接入容量,这使得配电网的电压控制成为提高DG渗透率的关键。很多论文介绍了不同的电压控制手段,包括: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头调节、DG控制、电容器投切、电压调节器以及基于上述各种方法的集中控制等手段[10,11,12,13]。初步比较分析了各种电压控制的方法[14],但更为深入的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

在微电网技术方面,主要基于仿真建模等手段介绍了微电网中的储能装置在需求侧响应、独立运行时的电压与频率控制等方面的作用,指出未来能源系统具有自治、分散、可再生的特征[15],微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一部分将可以自治独立运行。基于微电网中下垂控制(droop control)提出的虚拟同步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VSM)的概念[16]使得DG在电压与频率调节方面更接近传统同步电机,相对于元件级的VSM,VPP涵盖的范围更广,也更侧重于电网调度与能量管理方面,但其核心是依靠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DEMS)及通信来实现的[17],为此需要在VPP中配置较多的CHP系统以实现VPP的能量管理与调度能力。VSM与VPP的提出使得未来电力系统在输配电的各个层面上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自相似性。

在智能电网示范工程方面,介绍了英国、意大利、丹麦等国家在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例如:低碳伦敦项目[18]主要是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探索配电网运营商在整个低碳供应链的利益获取和分配中的角色,并将于2011—2014年在伦敦实际社区和企业中进行新型的智能电网技术的实验及一些相应的商业应用;由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领导的国际智能电网合作示范项目[19]将在未来重点关注节能降压(conservation voltage reduction,CVR)与电压无功优化、配电管理系统(DMS)集成与可视化、储能定价、用户行为及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2.2 问题与思考

1)含DG/DER的配电网的电压控制问题。该问题目前还没有给出确定性的结论,针对各种不同方法的观点还不一致,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究竟哪种电压控制方法更合适还有待研究。

2)部分论文关注了微电网的概念并提出了在微电网控制方面有价值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如何、微电网概念及相关技术是否可以融入到智能电网的主流技术中还在争论中。

3)很多论文介绍了智能电网示范工程,那么什么是可应用于这些智能电网工程评价工作的性能测度,如何从这些不同的示范工程中提炼出被多数人认可、成为共识的东西,以及什么是最具价值的智能电网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4)VPP概念是否可以被广为接受,现有的很多支持VPP功能的不同技术和最适合VPP应用的支持技术是什么仍需探讨。

3 用户侧发展

3.1 主要内容

用户侧发展主要针对用户侧技术的发展,围绕智能表计、需求响应、用能效率和电动汽车等问题进行讨论。许多概念、计算分析和建模方法来自于现场测试结果和实际设计经验的结合。

智能表计是智能配电网中的基础设施,文献[20]着重分析了高级量测体系(AMI)及量测数据管理系统(MDM)在需求响应、配电网优化运行、电能质量检测和停电管理等方面的应用[20]。其中,需求响应方面主要是通过实时负荷信息及负荷曲线,实现负荷转移以减小峰值负荷需求,减小同类负荷在恢复供电时对电网的冲击;通过智能表计记录负荷类型、电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在内的节点负荷数据,利用负荷转移技术来提高负荷侧功率因数可以有效降低网损并制定无功优化及电压控制策略;记录负荷的总谐波畸变率(THD)信息用以检测负荷侧电能质量。此外,也有研究将智能电表用于家庭能量控制并作为与智能电网的接口;同时大量配置智能电表也可实现对低压配电网的精确建模[21]。

在需求响应方面,首先需要对包括家庭、商业、服务业及工业负荷在内的各种用户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与分析[22],而空调、家庭热泵及电动汽车作为电力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能特征与负荷调节潜力受到广泛关注,而负荷响应策略的实现需要配合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需要注意保证用户的舒适度和用能效率,此时储热技术为负荷调节功能的实现提供了相当大的灵活性[23]。在用户的参与性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的负荷参与机制,使得负荷能够自动、合理地参与到电力市场中,从而解决了用户因为缺乏兴趣或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不愿意参与到电力市场中的问题[24]。为了检验主动负荷响应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西班牙电力企业ENENESA和TECNALIA积极着力于OPTIGES研究项目[25],研发完成的控制模块可根据需求定制不同的主动负荷响应策略,并由安装在用户侧的控制器发送本地负荷信息的同时接受远程负荷响应策略的调控。

在未来,电动汽车的大量接入使其对配电网的各个环节与功能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从用户侧角度考虑它将首先影响配电网的负荷特性、网损与需求响应。因此,重点关注了配电网中电动汽车影响的评估方法[26],基于代理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建模,在考虑时空耦合的基础上模拟了交通潮流和电网互动的场景,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分析对电网的影响并进行优化。在优化目标方面,一方面将电动汽车作为响应负荷参与电网的需求管理、降低用户费用;另一方面则关注其充放电策略对网损的影响以实现电力企业的经营收益。

3.2 问题与思考

1)配电系统和电力用户的智能电表数据的获取及分析问题。在数据容量、所有权、隐私保护和分析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以便开展在配电系统规划和运行、用电能效及需求响应方面的应用。有关智能电表结构标准化、装置功能和数据处理过程、相关数据的应用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大量的智能电表在许多国家正在安装和使用,现阶段开展这些问题的讨论是有价值的。

2)需求响应。通过对用户热、冷、湿度相关负荷设施的调节可能带来最具潜力的益处,结合储热技术则会有更大的收益。但相关的定价机制、激励机制等虽有所提及但仍需进一步讨论。

3)电动汽车充放电管理。对于其前景以及充放电管理智能化方法的评价比较正面,但相关建模方法比较复杂。目前关于电动汽车充放电管理的实际经验相对较少,智能充放电管理技术距离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而基于模型所获得的收益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4 DG/DER技术

4.1 主要内容

DG/DER技术重点关注提高系统接纳DG能力及系统供电能力的方法,同时也涉及一些DG/DER自身技术的发展等问题。

在分布式发电技术方面,有关光伏发电(光伏电站)的接入使得电压升高、限制接入容量的问题仍是关心的焦点,讨论了网络参数、接入位置与接入方式(多点分散或集中接入)对于配电网的影响,利用无功功率控制可以抑制电压升高以提高光伏系统的最大准入容量[27]。在风力发电技术方面,介绍了新型风力发电设备和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在实践经验方面,介绍了光伏电站接入西班牙中压电网和高压电网后,在电网维护或电网故障时产生的孤岛行为,并分析了产生孤岛的原因,提出接于中压和高压电网的DG可优先考虑输电需要以及低电压穿越能力,因此可使用被动式孤岛检测方法以及基于远程操作通信的保护;接于低压电网的DG可使用快速主动式检测并优先考虑安全性[28]。

在储能系统方面,蓄电池储能系统(BESS)将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ESS产品应用之前,需要有一套标准的测试认证程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有的BESS出厂测试与电网应用的BESS典型充放电模式不同,因此需要强调符合BESS产品目标市场的充放电模式测试体系[29]。在其他形式储能技术方面,介绍了利用飞轮储能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功率输出以提高电能质量。在系统设计方面,介绍了新的储能系统优化设计软件———PLATOS[30],可实现包括放置位置、型号以及数量等参数在内的系统优化设计。在工程实践方面,介绍了首个接入英国11kV配电网的储能示范工程,包括储能系统的构成形式、接入位置、测量和通信系统、系统测试和评估流程[31]。

在试验技术方面,DG的引入使得低电压穿越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在实验室中搭建硬件测试系统并模拟低电压穿越时的电压准则曲线,提出了测试DG低电压穿越能力的一种新方法[32]。

4.2 问题与思考

1)含光伏发电系统的低压配电网电压与无功控制问题。在不同的低压配电网中无功控制究竟对电压上升问题的解决效果如何,实际现场经验又是如何仍需研究。

2)储能在未来配电网中扮演的角色。在什么条件下配电网中储能技术的应用在商业上具有可行性,目前的商业机制又是否恰当仍在探讨中。

3)将技术应用于输配电层面以提供系统管理服务的经验是否足够,目前的商业机制是否恰当。

4)建立使采用不同技术的DG接入配电网的系统协议的关键障碍是什么,在实验室层面如何推动。

5 结语

本文详细归纳并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在分布式能源与高效用能领域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重点难点与进展情况。除了上述会议论文外,在该领域还包括2个专题讨论会:需求侧对配电网络管理与能效的贡献、智能电网中的智能电表、工业与商业领域的需求响应,以及来自主要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的经验。尽管从研究内容的划分上,各部分关注的问题可能存在交叉和重叠,但可以看到的是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关注是高度一致的,如DG接入后配电网中的电压越限、需求响应的技术实现等问题。

上一篇:河南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下一篇:小学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