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企业主要二次经营手段与应对方法

2024-07-15

不锈钢企业主要二次经营手段与应对方法(共6篇)

篇1:不锈钢企业主要二次经营手段与应对方法

不锈钢企业主要二次经营手段与应对方法

由于不锈钢制品工艺相对复杂,材料品种繁多,企业入门等级较低,因此产品价格层次较多,现将不锈钢企业常用二次经营手段总结下发,以便于项目部了解并做好预防工作。

1、材质替换

公司在没有明确提出材质要求的情况下都是以304材质计算。供应商常常以201(易生锈)、202(含4个镍)、304J1(不容易生锈)等材质替换304材质。其中材料单价以吨计算

201比304便宜7500左右一吨

202比304便宜6000左右一吨

304J1比304便宜3000左右一吨

注意:镀钛后201、202等材质也不易生锈,干燥环境下201、202材质表面抗氧化周期也比较长一般2年内不会生锈。另外供应商也会在材质表面油漆处理以延长抗氧化时间。

应对方案:项目部在生产制作前或招标时应明确材质要求,并要求供应商书面承诺如出现替换要明确处罚条例。材供中心引进相关设备定期检查,对相关责任企业予以处罚。

2、材料品牌的运用

不锈钢原材料厂家是有差异的,一般市面上流通的品牌主要有张浦、宝新、联众、酒钢等,还有很多是没有品牌的小厂生产出来的板材价格是比价便宜的。高中档品牌相差6-8元/㎡(以1.2厚板为标准),优质与杂牌相差12-15元/㎡(以

1.2厚板为标准)。

应对方案:项目部如果对品牌没有明确指定,可以规定几个常规品牌供厂家挑选或者应用质量在同等档次的品牌。

3、材质厚度负公差

一般我们在材质厚度要求上是按足厚板计算的而供应商真正提供的成品是按负公差材料制作的。装饰行业中用得最多的是1.2-1.5厚度的板材,这个厚度范围内,国家标准允许的公差是在0.11之内。

按304材质计算0.11厚不锈钢板价格在17.446元一平方(2012年4月价格)

应对方案:项目部在招标和合同规范中可以注明允许的公差范围。加强现场检查力度,不合格退货处理。

4、深化方案

一、厚度标注故意提高

装饰工程中500宽幅左右的不锈钢门套一般用1.2mm厚,供应商深化时故意把图纸标注1.5mm或2.0mm;展开面不超过100mm的小线条,实际厚度1.0mm能满足质量要求,供应商深化时也会把图纸标注1.2mm或1.5mm厚。不锈钢深化厚度提高会导致价格的大幅增加。

二、简单工艺复杂化

有些蓝图中不锈钢只是简单的尺寸标注,没有详细节点,供应商深化时会故意增加工艺难度,工艺要求复杂后,造成价格的提高。

应对方案:项目部应该严格审查深化方案,在业主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把厚度按照质量要求规范掉。或有公司统一深化,确保招标时供应商是在统一标准下。而不能依赖供应商深化,从而有空子可钻。加强项目专业深化人员能力培训,或者利用不锈钢小组把关,保障深化的合理性。

5、制作工艺描述复杂

一、工艺程序复杂化

制作工艺的等级影响不锈钢造价。如焊接打磨,供应商会找理由增加工艺程序。直接焊接容易变形,因而采用分段冷却方式处理,先打磨再补焊再用80号、120号、240号、320号砂轮依次处理,处理完成后打麻轮、布轮、白色灰粉擦亮。如果真按上述工序制作那造出的不锈钢制品将会是天价,因为它完全是按照不锈钢雕塑工艺品制作的,装饰中是不会用到这么复杂的流程的。

应对方案:项目部对自己所用不锈钢制品要有等级规范,相应等级对应相对的工艺。而且对使用部位可以做好归类,并不是整个工地的不锈钢钢制品都要在同一工艺标准上,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

二、耗材成本夸大

胶水、磨片、抛光轮这种常规用到的耗材,供应商会以进口材料为由而增加成本。

6、表面处理复杂化

一、镀钛

像门套、踢脚线、U型条这类简单的材料,加工只需要直接采用镀钛板材作为原材料。而供应商会以二次镀钛、成品镀钛这类名词来忽悠我们,板材镀钛只需要50-80一平方,成品镀钛展开后要划到120-200无意中增加了成本。真正需要成品镀钛的是装饰面需要焊接打磨的,如果不成品镀钛就会影响效果,像花格、屏风等。

应对方案:项目部对所用不锈钢制品按制作要求进行归纳。把需要二次镀钛的另列开来,同时把异形、常规形状的也要进行细分。只有异形才会价格出入较大,常规尺寸的价格偏差也不会太大。

二、拉丝

拉丝分长拉丝、断拉丝、油墨拉丝等,各类等级价格不一。从10元到20元不等。有的说为了达到效果拿镜面板拉丝这纯粹是玩概念的,因为拉丝板是有成品板卖的不需要自己加工。自己加工只是局部拉丝,如焊好的拼角需要自己拉丝来保证纹理顺畅。

应对方案:表面处理这一块我们小组是有价格指导的,所以在供应商报价过程中可以参考我们给出的指导。

7、报价采用工艺、材料分开报价后期再经营

很多工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价格都是以暂定的方式处理,供应商为了拿到工程而故意在材料费上做了调整,造成便宜的假象,决算时再提高工艺费用单价。由于这种不平衡造成了总价的提高。

应对方案:对暂定价的材料要进行工艺标准统一,报价采用规范组价表,细致到刨槽折弯等费用。

二、公司在不锈钢制品上的经营策略

1、投标报价阶段

材质厚度规范调整

投标报价时对图纸中的门套、踢脚线等常规材料可以做最小厚度允许值规范。这样图纸标注的厚度我们在实际施工中可以调整到最小

厚度允许值,报价工程中会占有价格优势。

材质替换

投标时把使用环境不会有潮气、表面镀钛的不锈钢制品进行归纳。为以后施工过程采用201或202材质替换做好准备;对于分割线条特别是应用在触摸不到的部位的不锈钢线条,完全可以替换成铝制线条,价格可以大大降低。

不平衡报价

常规工程中收口线条、压线条等装饰线条,后期增补较大。建议应采用合理利润报价;门套等面板,后期增补较少可以采用相对低价进入。这样在总价中会有优势,又便于后期经营。

2、项目施工阶段

深化设计方案优化

把节点优化,方便施工减少成本。

厚度适当调整

对我们前期不平衡报价的不锈钢线条,项目部同样需要加强与业主沟通,让业主同意项目部降低厚度的使用,同时强调不会影响效果。

材质变更

A需要二次镀钛时,相关材质可降低等级。

B相对干燥的地区,可以考虑材质更换

C小线条尤其是拉丝金、拉丝黑等有颜色的线条可以采用铝型材替换掉。

需要注意的是不锈钢镜面薄板,如果对镜面亮度要求很高,无论

镀钛与否建议不要使用201材质的不锈钢。

201材质不锈钢镜面亮度达不到8K标准。

201材质不锈钢表面会起橘皮纹,达不到304不锈钢的镜面8K效果。

铝型材做镜面效果不好。

新工艺推荐

在表面处理上项目部可以尽量向业主方推荐新工艺,如镀钛、蚀刻、抗指纹、和纹、雾面喷砂、激光切割等等。通过功能提高增效。提高使用厚度,增加工艺难度及步续。提高签价,获取更高利润。、不锈钢招标阶段

1、材质、技术规范

项目施工在40-50阶段时,不锈钢就要进行招标,招标前项目部要对不锈钢图纸进行审核,规范其中的厚度、制作工艺、节点、表面处理等。这里需要结合前期的深化指导来规范要求,同时对材质要进行指定,替换方案要拿到台面上研究。并要求供应商对技术参数签字承诺,以备后期作为更改依据。

2、组价分析模板

不锈钢招标时,需要对供应商报价做细致分析,供应商适当的利润要求是可以的,要杜绝超额甚至暴利利润的发生。所以把组价分析模板固定格式,拆分细致、周密。

总之,不锈钢的经营贯穿项目从投标到竣工结束的整个过程,每一阶段我们都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来对不锈钢进行经营,以达到项目利润最大化,为公司创造价值。

篇2:不锈钢企业主要二次经营手段与应对方法

1“营改增”企业要对其是否属于一般纳税人进行身份确定

若试点实施前企业的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不含税) 不低于500万元的,则符合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否则,除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正确反映收入、成本费用,并且及时客观提供税务资料的, 可以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提出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申请外,一般被确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是指企业试点前连续12个月提供的部分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累计销售额,不扣除减免税额和提供境外服务额,也不扣除原营业税时从营业额中扣除的部分。

2“营改增”企业对混业经营、兼营和税收优惠必须分别核算

企业提供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项目属于混业经营, 其应税服务的销售额应当根据税率或者征收率的不同分别核算,否则从高税率计算增值税;企业兼营营业税应税项目的,应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和应征营业税的营业额应当分别核算, 否则由主管国税地税分别核定; 企业如果有免税项目又兼营减税项目的,应当就免减税项目的销售额分别进行核算;否则不得享受免税、减税优惠待遇。

3“营改增”企业必须依法索取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企业发生经营劳务, 应当主动向服务接受方依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并将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分别填列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栏内。 根据规定,适用免征且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的应税服务、向个人消费者提供应税服务,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不应也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若企业接受了其提供的应税服务, 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并转交给接受方。

4“营改增”企业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合理界定

“营改增”企业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提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若在境内提供应税服务的是境外单位或者个人,以境内所设经营机构为扣缴义务人,或者以其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若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或者以接受方为扣缴义务人(若境内没有代理人)。 这里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符合代扣代缴纳税人的前提条件是境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内未设经营机构和在境内提供应税服务; 二是扣缴义务人的首选顺序是境外纳税人的境内代理人,其次是应税服务接受方。

5“营改增”企业境内提供应税服务的确认原则

在境内提供应税服务所强调的“境内”,是指无论是应税服务的提供方或者是接受方,在境内是必要条件,这里既有属人原则,也有收入来源地原则。 属人原则是说,只要提供方在境内,无论应税服务是发生在境内还是境外,都属于“应税服务提供方在境内”的情形。 收入来源地原则是说,境外单位或个人是应税服务提供方,只要应税服务接受方在境内消费应税服务,无论应税服务发生地是否在境内, 也无论应税服务接受方是境内的还是境外的单位和个人,都属于“应税服务接受方在境内”的情形。 但不包括境外单位或个人向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完全在境外消费的服务, 以及境外单位或个人向境内单位或个人出租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动产的情形。

6“营改增”企业特殊业务适用的税率和征收率

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发生远洋运输的光租业务和航空运输的干租业务,适用税率为17%。 交通运输服务、远洋运输企业从事程租、期租业务,航空运输企业从事湿租业务,适用税率为11%。 提供文化创意、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鉴证咨询、物流辅助和广播影视等现代服务,税率为6%。 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的征收率为3%;提供轮客渡、公交客运、轨道交通、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的一般纳税人, 可以选择简易方法按征收率3%计税,但为了防止企业借此避税,政策规定企业一经选择简易方法计税,在未来的3年(36个月)内不得变更。

7“营改增”企业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计算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即一般计税方法的销售额是不含销项税额的。“营改增”试点企业取得的合法凭证在试点前是不能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的,试点后变成了允许抵扣增值税的扣税凭证,这是“营改增”的最大变化。因此,“营改增”企业依法及时索取合法有效增值税扣税凭证,并在180天内认证抵扣是办税会计的职责。 根据规定,下列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从“营改增”试点企业接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从海关部门出具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税额;按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扣除率计算的税额; 按铁路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费和扣除率7% 计算的税额; 从税务机关或者境内代理人取得的税收缴款书上注明的税额。

8“营改增”企业简易计税方法下应纳税额的确定

按简易计税方法的“营改增”企业,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不得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3%。 其中,若销售额包括其应纳税额,应将其换算为不含税的销售额,换算公式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 需要指出的是,“营改增”企业提供的应税服务适用简易方法计税的,出现下列情况时允许从企业当期销售额中减除: 若减除后仍然有余额造成多缴的税款,可以从企业以后的应纳税额中扣减;因为服务中止或者折让而退还给接受方的销售额。

9“营改增”企业需要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形

“营改增”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未按照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得扣减销项税额或者销售额。 对需要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营改增”企业,开具方必须按照国税发[2006]156号和国税发[2007] 18号的规定,遵循相关审批程序后才能开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利益,即只有在出现了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时开具,才能规避税务风险。

10主管税务机关对“营改增”企业核定应税销售额的情形

对提供应税服务价格明显偏低且没有正当理由的,或者发生向他人提供视同应税服务而无销售额的(如无偿提供交通运输服务或者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照“营改增” 企业或者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提供同类应税服务的平均价格确定,或者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税成本×(1+成本利润率)” 的方式计算确定。 一般认为,属于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主观故意行为是指:“营改增”企业想获得某种税收优惠,或者希望减少、免除税款或推迟税款缴纳时间,或者试图获得退税、返税等额外收入。

11 “营改增”企业纳税义务时点、扣缴税款时间和纳税地点

“营改增” 企业提供应税服务并收讫款项或者取得索取款项凭据的当日,或者开票在先服务在后的以开票的当日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收到预收款的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发生视同提供应税服务的,应税服务完成的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扣缴义务发生时间是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日。固定业户以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为纳税地点(非固定业户以应税服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为纳税地点); 合并纳税的以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为纳税地点。

摘要:营改增试点工作于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由于增值税在计税依据、适用税率、计算方法、纳税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与营业税存在很大措施差异,许多试点企业财会人员对“营改增”相关问题存在许多疑惑或认识误区,因此研究营改增企业主要涉税风险与积极应对十分重要。

篇3:不锈钢企业主要二次经营手段与应对方法

1993年中国石油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几大石油公司相继踏上了海外寻找油气资源的征程。伴随着此过程,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也在海外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海外业务发展的初期,由于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经济效益上,对法律风险的防范重视不够,因此遭受了一些损失。

本文归纳总结了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所面对的主要法律风险,并总结了一些应对方法,希望对国际石油工程技术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特点

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是指为实现油公司的石油开发、生产、储运和炼化目的,为油公司提供相关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其主要业务范围是寻找、勘察油气资源,建立从地下几千米到地面的地下油气资源通道,建设油气资源储运、炼化的地面通道和设施。目前国际上大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基本上可以分为物探服务、井筒服务和地面工程建设三大类。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具有以下较为明显的特点:

其一,在国内已经拥有先进的、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实施跨国经营的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要以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为先导开拓国际市场,则至少在本国已经拥有了较为先进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作业经验,并且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技术服务团队。如果在国内都没有技术服务的优势,过硬的本领,很难开拓国际市场,即使打开市场,也很难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其二,项目运作资金投入较大。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时都必须投入大量的设备、资金,作为提供技术服务的工具。目前我国钻井公司为国际项目配备的一台7000米电动钻机,总价都在一亿人民币以上,还不包含项目启动的前期资金,动员费等等。

其三,劳动密集程度高,人员流动性较大。工程技术服务的实施,除了上述的设备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劳务人员。有的物探项目在作业高峰时期雇佣当地劳力就超过1000人;地面工程建设涉及专业更多,大一些的项目仅中方人员就超过500,有的甚至超过1000。同时,国际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人员来自母公司或者其它国家,这部分人员在一个国家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可能调回母公司或者调到其他国家,因此人员流动性较大。

其四,国际后勤支持难度大。

由于远离祖国,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后勤支持难度较大,所需技术支持、材料、备件因路途遥远、手续复杂,较难及时到达,容易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我国的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材料、备件主要是国产的,与大部分国际厂商生产的不匹配,只能从国内购买之后再发运到资源国。

其五,持续经营时间长,竞争压力大。一般来说,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资源国开展业务时,不会执行完一个项目或合同就撤走,从生产运作、资金回收、市场占有的角度出发,都要在资源国进行公司注册,进行持续经营。同时,在这个服务领域的竞争对手较多,有来自国内或国际的同业竞争者,也有东道国的竞争者。

其六,很难享受国民待遇。资源国为保护和支持本国企业,往往在政策上对本国企业予以支持,给予一定的优惠,即使是相同的政策,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对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一般趋向于严格监管。如有的资源国石油部门就规定,在质量、安全、工期有保障的情况下,本国企业报价如不高出外国企业报价的10%,就应由本国企业中标;在当地工人的雇佣、薪酬支付、辞退中,劳工部门对外国企业监管相对严格,只要有当地工人投诉,劳工部就会进行审查。

二、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海外经营主要法律风险

根据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特征和运营实际,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主要面临以下的法律风险:

(一)企业注册风险

1.不同注册形式风险。选择不同的注册形式,企业在合同的签订权限,资产、费用的财务处理方式,公司税种税率,进出口手续、纳税种类,工程款回款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采用独资形式,企业将面对资源国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严格监控,同时因为是外资企业,虽然注册的是当地企业,仍然可能得不到与资源国企业平等的待遇;采用分支机构企业形式,企业缺乏自主经营决策权,国际竞争力较弱,并且如果发生较大的法律、经济纠纷时,要由母公司承担责任,风险很大。采用合资企业形式,因为由不同的出资方共同管理,在设备产权、知识产权、商业机密保护上存在较大风险,而且由于文化差异较大,沟通交流非常困难,往往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

2.注册地优惠限制风险。有的国家为了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对在某些特定地区注册的企业,比如在经济特区、免税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注册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支持政策。政府为鼓励企业在这些地方注册,一般会给予政策、税收上的优惠条件,但是这些优惠在另一方面也会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在这些区域注册的企业不能到其它一些区域开展作业,报税等。比如,伊朗在Kish岛设立了免税区,很多中资石油技术服务企业都选择在那里注册,之后到伊朗内陆提供工程技术服务,但2006年伊朗议会部分为保护伊朗本国石油技术服务的议员指出,在该岛注册的企业在内陆是没有权力作业的,是违法的,要求取消所有合同。给所有中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作业设备风险

1.作业设备产权风险。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设备一般采取临时进口的方式入关,以避免缴纳高额关税,同时也便于设备的再出口。根据不同国家海关法的规定,有的国家允许把临时进口设备再转到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名下(仍然是临时进口);有的国家海关法不允许;还有的国家海关法允许直接临时进口到当地作业的石油公司名下。将设备进口到不同的企业名下,所面临的产权风险完全不一样。比如,2009年我国一家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南美开展业务时,因找不到合适的进口方式,只好将设备进口在当地合作伙伴的名下,该合作伙伴因为经营不善,项目执行中拿了工程款跑了,既没有给中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结算,也没有给当地其他一些分包服务公司结算,结果当地其他分包服务公司就把设备扣押了,理由就是这台设备是这家公司名下的。虽然这些分包服务公司也清楚知道设备只是进口在当地合作伙伴名下,但是在收不到款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扣留在当地合作伙伴名下的设备,最终给中资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设备报关与清关风险。曾有一家中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在中东地区就发生了因为设备进口文件被当地清关公司扣留,设备无法出关的情况。该公司在几年的经营中,临时进口了很多设备,几年后,因为工作量减少,计划把一部分设备运到别的国家。一方面没有认识到进口报关文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轻信了合作多年的清关公司,把设备进口报关文件交给了清关公司,该清关公司拿到文件后,对几年来在清关服务中提供的一些本应免费的细小服务提出了大额索赔,导致该公司设备迟迟不能出关,出现了漫长的纠纷过程,不仅影响了后续市场的开拓,还带来了大量的仓储、看护费用。

3.设备不当使用风险。比如大多数国家海关法规定,产品分成协议或风险勘探协议下临时进口的设备、材料只能服务于产品分成协议或风险勘探协议项目,只能在该项目的合同区域内(海关临时监管区)作业、使用;材料也不能卖给其它企业,如果要卖,需补缴入关时的关税、增值税。我国一家境外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就曾出现过类似的风险,该中资企业所在国的一家当地技术服务企业与执行PSA协议的油公司签了一个主合同,为了承揽工作量,该中资企业与当地技术服务企业签订了分包合同,分包部分工作量,认为都是在为执行PSA协议的油公司服务,税收等各种政策应该不变。但是根据该国海关法的规定,该中资企业设备为临时进口,设备、材料、备件等都享受免税政策,因此只能直接服务于执行产品分成协议的油公司项目,采取分包的形式相当于是直接为当地公司服务,因此违反了海关法的相关规定,最后被海关勒令停止作业,同时要求对以免税名义进口使用的材料、备件等补缴关税,并对该中资企业擅自变更海关监管区域的行为处以重罚。

(三)劳资纠纷风险

1.不熟悉当地劳工法的风险。

各国劳工法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及解除条件、执行工资标准、最长工作时间、加班工资标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很多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国际化经营初期由于不重视对资源国劳工法的研究,往往因为在雇员管理方面一个很小的疏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中国一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委内瑞拉作业时,临时雇用了当地一名工人,工作一段时间后辞退了该工人,但是没有履行正常的合同解除手续,两年后,这名工人将该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告上法庭,要求支付这两年的工资。虽然这两年这名工人并没有在企业工作,但是根据当地法律规定,没有解除合同相当于该工人还是企业员工,最终法院判这家石油技术服务企业支付这名工人两年的工资。

2.不重视劳务合同管理的风险。一家国际知名的西方公司在伊朗作业时,雇佣了四名当地工人,合同到期后,因为管理人员的疏忽,没有及时通知解除这四人的合同,也没有与这四人续签合同,这四人在没有合同的状况下继续在该公司工作。最后该公司发现了这个情况,想要与这四人解除合同时,这四人告到法院,提出根据伊朗法律规定,合同到期之后,没有终止或者续签,继续让员工工作超过一个月的,该雇员即成为公司的永久雇员。结果法院判定这四人为该公司永久雇员,该公司只能永久聘用这四名员工。

三、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避免法律风险的主要对策

(一)熟悉当地法律,咨询或者聘用当地专业的服务人员

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国外开展业务,很难全面、透彻的掌握所在国的各种法律、法规,尤其是海关法、税法和劳工法。因此,企业在选择设备进口方式之前,一定要征求当地律师、清关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认真研究海关法的相关规定,并对准备将设备进口在其名下的企业的声誉进行考察,综合考虑设备进口的产权保护风险,审慎的选择设备进口方式,不要只考虑进口的便利,一定要将产权风险放在第一位,同时考虑设备出口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劳资纠纷比较多,雇佣关系复杂的国家,国际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应当聘用人力资源顾问,负责对雇员合同签订、薪酬发放、合同解除等事务。

(二)选择合适的企业注册形式和地点

选择何种形式在何地进行注册,对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非常重要,因为这与企业今后运作的效率,可能出现的经济、法律风险息息相关。因而国际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应该针对资源国公司法、外国投资法、税法等对外资企业经营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税收政策,回款政策,享受的两国间或地区间经济贸易保护条款,以及公司业务性质、业务量、资金投入、回款的大小等等,选择合适的注册形式和地点,在实现公司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三)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

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普遍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流动比较大的特点,因此造成了企业内部部分规章制度缺乏,或者即使有制度也因为人员的不足或流动性大而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很多法律风险因此而产生。为有效避免由于机构不健全和人员流动等特点带来的法律风险,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内控部制度的建设,规范管理和决策流程,以规范的制度和决策程序来弥补机构和人员方面存在的不足。

(四)加强法律风险意识培训,全员防范法律风险

篇4:不锈钢企业主要二次经营手段与应对方法

1 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二次经营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国内公路工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之施工企业的利润也越来越不可观,我们不仅要有工程做,还要做“有利可图”的工程。合理低价中标将会使施工企业在竞争中占据较有利的地位。同时,施工企业还应做好变更策划,将可以作为变更签证的部分进行详细记录,为日后施工留存必要的参考依据,并为二次经营工作打好基础。

工程项目中标后,便开始了二次经营工作,二次经营主要是对施工组织和成本进行管理,在保障项目生产力的同时提高施工管理能力和工程技术水平,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实施精细化管理,使施工管理质量整体得以提升,实现项目施工消耗最小化,功能发挥最大化,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二次经营在工作策略上,对外要做好变更索赔方面的工作,对内要做好工程项目成本方面的管理工作。

(1)应协助工程项目经理(或施工企业授权代理人)和建设单位进行谈判,协商项目的承包合同并进行签署。其中,根据前期同类的中标工程项目的有关文件为参考,来仔细梳理和认真研读要准备的招标文件的内容,针对不利于施工企业的条件,将以书面形式给建设单位发送过去,通过与建设方的频繁沟通和谈判,最后制订出一份对双方都有利的工程承包合同。

(2)施工企业通过工程中标之后,仔细探讨投标文件的内容,找出文件内容与设计施工图纸、拦标价及有关技术规范等文件的不同之处,没有按照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的规定进行工程量的清单上限控制价编制、存在比较大的量差清单子目工程量、对名称描述有误的清单子目等情况,做到早发现早策划,及时以书面形式发给现场施工管理者,在工程操作方面以起到参考的作用,进而有利于做好二次经营工作。

2 施工企业二次经营中成本管控的有效途径

施工企业二次经营中成本管控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是两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可实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标。

2.1 对工程直接成本的合理控制

工程直接成本就是指在工程施工能直接构成工程项目的实体以及有助于项目工程的每一项的费用花销,主要有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的使用费及其他费用。

2.1.1 人工费的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

第一,通过劳动定额计算的方法算出定额用工的数量,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通常为5%~10%)把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和零散用工一起承包给作业班组或者给领工人员,实施包干控制;第二,以提高施工工人的职业技能和集体组织管理水平为目的进行培训,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人做无用功,尽可能以最少的劳动力发挥工程的最大功能;第三,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程,且为非关键性工程或非主体工程,则可采取包干模式,将工程直接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合格劳务分包商,从而节约人工费的投入。

2.1.2 材料费的管控

在整个工程成本中材料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也更有利于节约控制。可以通过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工程其他方面的亏损。因此,在公路工程中控制好材料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工程材料成本控制又分为材料价格控制和材料用量控制。

材料价格控制措施包括买价和运费控制。买价控制就是通过仔细调查市场的行情,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择优选购;运费控制就是就近购买,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以降低材料的运输成本;根据资金的时间价值,做好材料的进货数量和批次,只要能保障现场正常施工,尽可能减少材料储备。

材料用量的控制措施包括合理确定材料消耗数量,严格制定材料领取制度,所有外购材料都必须有收料或库管人员进行监管,并不定期进行盘点,如果发生材料亏损,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纠偏;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使用能够降低材料消耗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结合公路工程的使用功能和重要性,在对材料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将高价的材料用低价的材料来替换;仔细进行检测验收,为减少料耗需要对余料进行回收;对材料进行合理堆放,避免二次搬运,减少因为堆放和搬运等造成的损耗。

2.1.3 机械费的控制

工程项目物设部应以工程进度、质量和机械设备产能为参考依据,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应用。对于外租机械设备,可采取按台、量或时间等不同方式进行租赁。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调度,使机械设备充分利用,减少怠速或闲置,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对自有机械设备也应充分使用,避免有任何设备闲置。

2.2 对工程间接成本进行合理地控制

2.2.1 精简工程项目组织机构,合理配置项目管理人员,降低间接成本

结合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及难易程度等因素对项目组织机构进行优化,按施工组织设计原则,合理定岗。尽量选择多能型人员,降低管理人员的雇佣费用,间接降低工程成本。另外,对项目招待费进行有效的控制也不容小觑,可参照企业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招待的有关规定,从企业内部开始对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

2.2.2 加强质量、工期和安全方面的管理,严格控制质量成本

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施工企业的生命线,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所以,施工过程中应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不仅要降低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事故成本,还应维护施工企业的形象,为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果工程施工的工期较为合理,工程成本就会相应的降低。但若实际施工进度和计划的工期相差较大,那么工程成本就会增加。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施工工期和工程成本的控制,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对所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与利用,达到保证工期和降低成本的双重目标。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还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每个施工企业都应有属于自己的、稳定的、能力较强的索赔管理部门。通过对合同的深入研究,提升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一旦有索赔事件发生,就应及时与项目领导沟通、研究并向有关单位或部门提出索赔。索赔报告编写前,应把所有有力证据以及资料进行汇总,然后与索赔费用及申请同时进行上报。特别需注意的是索赔的额度和时间问题,按照合同内的相关规定及时进行索赔,一般情况下,索赔的额度以分散的方式提出较好,如果提出索赔的额度相对较大时,可将小额度的索赔作为商务谈判时的砝码。实施索赔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态度端正、认真严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谈判技巧,保证索赔的成功率,从而为施工企业挽回一定的经济损失。

3 结束语

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二次经营与成本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成本管理作为工程项目造价的核心内容,同时它也是施工企业二次经营的基础,对工程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二次经营又可为施工企业增创效益,通过在项目工程施工中严格要求、层层落实,挖掘施工企业最大潜能,即可做好二次经营与成本管理工作,确保施工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充分结合一次经营和二次经营,才能将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经营方式充分体现出来,并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高赢利的目标。

摘要:施工企业的在建项目是其成本控制的中心,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地。施工企业获取的利润随着我国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而越来越少,促使施工企业更加重视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并把成本控制作为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就二次经营与成本管理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二次经营,成本管理,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仲崇辉.大连力和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案例研究[D].大连:大连坪工大学,2014.

篇5:不锈钢企业主要二次经营手段与应对方法

1 企业类型避税法

1.1 利用企业分立节税

企业分立是指将一个企业依照法律规定, 分成2个或者2个以上的新企业的法律行为。这种行为, 为合理避税提供了可能。企业分立的筹划思想和利用两档优惠税率筹划的思想类似, 就是把较大税率的企业分成2个或更多的较小税率企业, 从而从总量上减少纳税数额, 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1.2 企业联合避税

几个企业之间组成经济组织, 企业内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可以避免交易行为, 消除税负;同时经济组织对利润采用“先分后税”的方法, 各企业拿回各自利润后, 再并入企业利润一并征收所得税, 可以起到一定的避税作用。

2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避税

2.1 进入特殊地区

在我国, 一些特殊地带开设企业和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企业可以享受较大的税收优惠, 如经济特区、沿海城市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区。中小企业如选择在此类地区从事合适的行业, 可以起到较好的避税效果。

2.2 进入到特殊行业

在我国, 国家为鼓励从事特殊行业加强社会保障, 针对一些行业实施了一些特殊的税负减免制度, 我国税法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养育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 一律免交营业税;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业, 其经营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范围内的企业, 免交营业税。

2.3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税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投产起免征2年所得税, 利用“三废”作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 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与其相关的咨询、服务、培训等, 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等。

3 利用成本费用避税法

1) 利用“预提费用”账户。我国会计制度规定:预提费用账户核算企业预先提取、计入现期成本费用中, 而在以后可能发生的大额费用, 如预提的修理费等, 预提费用预提时, 直接加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但不需要以正式支付凭证为依据入账, 待实际发生费用时再从预提费用中列支。中小企业可利用预提费用账户, 在合理的范围内, 尽可能扩大预提费用的计提范围, 提高计提标准。

2) 在“管理费用”上下工夫。企业可以提高坏账准备的提取比率, 坏账准备金要进入管理费用, 这样就减少了当年的利润, 就可以少交所得税。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 折旧的计提会影响到所得税, 企业可尽量缩短折旧年限, 这样折旧额增加, 企业所得减少, 缴纳的所得税也会减少。

3) 缩短摊销期限。新会计准则规定, 待摊费用账户核算为企业已经支出, 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的费用, 如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 预付保险费, 固定资产修理费, 以及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印花税较大需摊销的费用等。

4) 合理提高职工福利。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可以考虑在不超过计税工资的范畴内适当提高员工工资, 为员工办理医疗保险, 建立职工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职工教育基金等统筹基金, 进行企业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等等。这些费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 同时也能够帮助私营业主调动员工积极性, 既能减少税负, 又能降低经营风险和福利负担。

5) 利用租赁避税。企业的经营性租赁无论对于承租人还是对于出租人来说都可以起到减少所得税的作用。对承租人来说, 他在经营活动中要支付租金, 从而冲减其利润;对于出租人而言, 租金收入要比一般经营收入有较优惠的税收待遇, 有利于减少税负。

4 违规避税方法

在实际中, 有些纳税人在会计处理上利用多种违规手法, 减少上缴税收, 规避、偷逃国家税收。其手段随经营方式、结算方式的不同, 使会计处理方法各异, 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4.1 销售收入方面

1) 产品销售收入入账时间不正确。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货物, 发出商品时, 不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时记销售收入, 而是以收到货款为实现销售的依据。其表现为发出商品时, 仓库保管员记账, 会计不记账。人为地改变入账时间, 改变当期计税基数, 少计增值税销项税额。

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 产品 (商品) 发出时不按时转记销售收入, 长期挂账, 造成产品销售收入虚减, 当期销项税额减少。

2) 向预付款单位发出商品时, 不作销售处理。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货款后, 应当在发出产品时, 作实现销售的账务处理。但企业通常在预收购货单位的货款, 向购货单位发出商品时, 为了调整当期损益, 不作销售处理, 直接记入“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而不记入“产品销售收入”, 从而不计当期销项税额。

3) 产品销售收入的入账金额不实。某些企业销售商品时以“应收账款”直接冲减“库存商品”“产成品”从而随意变动入账的销售额, 造成当期销项税额减少。

4) 价外收入不记销售收入, 不计提销项税额。我国税法规定, 增值税的应税销售额, 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而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所称价外费用, 即为价外收入, 是指价款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的价外收费。凡价外收入, 无论会计上如何核算, 均应并入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如托收承付违约金, 大部分企业收到违约金后, 增加银行存款, 冲减财务费用。

5) 包装物押金逾期不转记收入, 不计提销项税额。我国税法规定, 包装物押金收入单独记账核算的, 时间在1年以内又未逾期的, 不并入销售额征税, 但对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 应按规定计算征收增值税。逾期是指超过合同约定的期限或超过1年的期限, 对收取一年以上的押金, 无论是否退还均应并入销售额征税。

6) 采用折扣方式销售, 随意减少收入, 少计销项税额。销售折扣是企业销售货物时, 给予购货方价格上的优惠。按照税法规定, 在发票上注明折扣数额的, 按实际收款记收入。另外开具红票的, 不允许冲减收入。在实际工作中, 纳税人往往是用红票冲减收入, 并少计销项税额。

7) 视同销售不记收入。企业用原材料、产成品等进行长期投资, 将产品 (商品) 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或赞助、送礼等, 还有将产品当作样品进行展销, 却不视同销售记收入, 不计提销项税额。

4.2 进项税额方面

1) 不按规定, 随意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购进货物时, 工业企业没有验收入库, 或者利用发料单代替入库单, 申报抵扣。商业企业没有付完款, 自行抵扣, 或者先虚开一张大额现金收据, 先增加“现金”后, 以坐支现金的方式让对方开一张现金收据回来办理抵扣, 这些业务没有大量的外调取证很难查清楚。

2) 不按规定进行进项税额转出。企业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或者用作本单位的职工福利等非应税项目, 购进原材料时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应当从进项税额中转出;企业库存商品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毁损等损失, 库存商品耗用的购进原材料已抵扣的进项税额, 也应当从进项税额中转出, 而有些纳税人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3) 进项发票丢失, 仍然抵扣进项税额。纳税人购买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如未按规定保管专用发票的,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而有些纳税人丢失了取得的专用发票, 仍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4) 补缴的增值税不做账务调整。税务稽查查补的增值税补缴后, 不做账务调整, 该作进项转出的不转出, 造成明征暗退。有的把补缴的增值税再记入进项税额。

4.3 企业所得税方面

1) 虚增成本、费用来调整利润。有的企业管理混乱, 财务部门受领导指意, 人为地增加各种成本或期间费用, 造成企业利润减少或亏损, 从而少交或不交所得税。

如企业将应入库后作销售的半成品, 在未入库之前直接从车间发给客户, 并将取得的销售收入直接冲减生产成本。又如企业不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采用加速折旧法, 造成当期费用增加, 利润减少或为零, 少交或不交所得税。

2) 股票收益, 用于职工福利。企业出售股票取得的高于股票账面价值的数额, 应作为投资收益处理。有的企业为了弥补职工福利费的不足, 便转作职工福利费, 以致于将出售股票收益予以截留。

如某企业将出售股票收益20万元, 直接记入了“其他应付款”账户, 然后将“其他应付款”账户转入“应付福利费”账户, 而不通过“投资收益”来处理。这样企业既虚减了利润, 同时又少交了所得税6万元。

3) 提前报废固定资产, 调整当年利润。企业财务制度规定, 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 均应列作营业外支出。有些企业为了调整当年利润和少交所得税, 将部分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处理。

如某企业于年底更新了几台正常运作的设备, 原值100万元, 已提折旧60万元。财务部门作出清理处理, 于年末结转清理净损失, 计入营业外支出, 结果导致企业虚减利润40万元, 少交所得税10万元。

4) 没收财产损失, 直接在税前扣除。税法规定,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投资亏损等准予从收入中扣除。而企业被没收的财物损失, 支付的各种罚没资金, 不得在税前扣除。有的企业为了少交所得税, 将被没收的财物损失直接在税前扣除。

如某企业非法经营, 被没收价值200万元的物品。企业将此损失从收入中扣除, 使当年虚减利润200万元, 少交所得税50万元。

篇6:不锈钢企业主要二次经营手段与应对方法

一、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特点

所谓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是指为了使相关公司能够达到国际石油开发、石油生产、石油储运以及石油炼化的目的, 给该公司提供一系列的与此相关的工程技术支持的服务企业。这种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范畴包括, 在国外寻找石油资源、建立地下到地上的资源传输管道、准备储运和炼化石油的相关地面建筑和设施等。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几大特点如下。

(一) 自身拥有先进完善的技术服务能力

能够有能力为在国外经营的石油企业提供相关的工程技术服务, 其自身必定已经拥有了先进完善的服务技术、丰富的工作经验、雄厚的资金储备量以及绝对优秀的运营服务团队, 才能够有实力去开拓国外的石油资源市场。如若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任何一条, 就失去了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就算当时侥幸开拓了市场资源也没有能力进行长期持续、稳定、有效地发展。

(二) 石油项目的运营资金投入量较大

凡是能够进行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 都必定拥有大量的资金储备和相关的设备支持。如, 我国一家提供国际工程技术服务的钻井公司, 在其众多的设备中, 仅一台可钻入地下7000米的电动钻机总价值就要高达1亿元人民币左右, 这其中还没有将该公司在前期项目启动时已经投入的其他资金包括在内。

(三) 企业的人员流动性较大, 劳动密集度较高

对于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来说, 除了需要庞大的资金储备和价值连城的设备资源这两个必备条件以外, 人力资源也同样至关重要。这里的人力资源包括相关工程的技术人员、一线的劳务人员以及其他与之有关的人员配备。有时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在启动后光是雇佣当地劳务人员的数量就要达到, 1000人之多。而一些专业涉及面更加广泛的地面建筑工程建设, 从国内派遣去的各种技术人员数量在高峰时期的数量也与当地雇佣人员的数量不相上下。对于国内派遣去的工作人员, 在完成与其专业相应的技术工作之后, 就会被调回总部或者派遣到其他国家, 因此这类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国际项目中的人员流动性是非常大的。

(四) 企业的后勤服务难度系数较大

这里的后勤支持主要包括, 材料配件以及技术支持等工作。由于国外路途遥远、材料运输困难、政府审批文件繁杂、时间周期较长等原因,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后勤支持一般很难一次性到位, 这就给企业的如期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地阻碍。如, 我国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所拥有的设备和材料大多来自于国内生产制造, 与国际上所生产的备件很难完全匹配, 如果全部从国内运过去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还缺乏时效性。因此这类企业后勤服务方面的难题长期处于无法解决的状态。

(五) 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 经营时间较长

在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的领域, 来自于国内、国际和资源国的三方竞争形势一直存在并日趋激烈。而且由于生产周期较长, 这类企业一般都会在资源的拥有国注册公司以便进行长期的经营。这样做一是为了长期占有市场;二是为了保证生产运作的质量;三是为了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回收。

(六) 企业员工无法享受国民待遇

在拥有石油资源的国家, 在相同的政策前提下, 资源拥有国政府对于其本国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和国外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监管力度必定是不一样的。甚至有时还会额外给予本国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诸多政策上的优惠条件, 因为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其必须要保护和支持本国企业的稳定和优先发展。

二、我国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国外经营过程中需要承担的主要法律风险

(一) 公司注册上的风险

在国外, 一个非本国企业想要注册公司必定需要满足很多的条件, 但在无法确定该国的政策和法律长期稳定的基础上, 注册公司总是会额外承担很多的风险。

1. 不同注册形式造成的风险

国内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国外注册公司时, 如果注册的形式不同, 对于公司合同的签订权限、财务的处理手段、公司的税率、进出口手续的办理、工程回款的方法、纳税的形式等各个方面所要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应该承担的权利责任也都是不一样的。主要的几种常见注册形式包括:企业独资形式, 其特点是政府监控十分严格, 政策待遇不平等;分支机构企业形式, 其特点是企业竞争力不强, 经营风险较大;合资企业形式, 其特点是商业机密容易遭到泄露, 工作效率低下。

2. 公司注册地区优惠限制风险

部分石油资源拥有国为了使某个地区 (如经济不是很发达地区等) 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地发展。就会给选择在这个地区注册公司的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条件, 如税收方面的优惠等。但是这种优惠政策往往是把双刃剑, 优惠的同时必定存在着另一方面的限制。非本国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这类地区进行注册, 稍有不慎就会给整个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重创。

(二) 公司操作设备上的相关风险

1. 产权风险

为了能够方便高额高端设备的多次进出口和避免缴纳金额庞大的关税,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一般都是将这些设备采用临时进口的方式进入到石油资源的拥有国。但是每一个国家各自的海关法规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企业在这是所要面临的产权风险也有高有低各不相同。

2. 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风险

大部分国家的海关法规都会规定, 产品采用风险勘探协议或者分成协议临时进口的所有设备和材料只能服务于风险勘探协议或者分成协议里的相关工程项目, 也只允许在该项目的海关临时监管区内进行作业。对于企业剩余的材料设备绝不允许转卖给其他的国家和企业。如需转卖, 企业只有将此设备在入关时的关税和增值税全部如数缴清, 材料才会被允许转卖。

(三) 企业在海外的劳资纠纷造成的风险

通常企业在国外造成劳资纠纷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因为不熟悉石油资源国当地的劳动法造成的。在我国有很多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就是因为没有熟读资源国当地的劳动法规, 以至于在对本地雇员的管理政策方面没有针对性, 有时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是因为企业忽视了对劳务合同的管理造成的。我国的很多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 在跟资源国当地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之后, 对于临时雇佣的当地员工不注重合同到期后的及时解约和续签, 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三、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国外经营时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一) 聘用当地专业的服务人员, 熟读资源国当地的法律法规

由于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资源国当地的所有法律和法规,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聘用当地的专业人员 (如律师、会计师、人力资源师等) 进行工作或者管理。以便降低产权风险、避免劳资纠纷等。

(二) 选择最合适的公司注册形式

上文中提到, 企业在国外采取不同的注册形式, 其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因此, 企业在国外注册时, 一定要先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和前提, 并参考石油资源国当地的税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然后选择合适的形式和地点进行注册, 争取将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三) 加强企业员工法律风险意识的培训

为了加强企业员工法律风险意识的培训,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培训。在工作之余或者派遣出国之前, 企业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石油资源国法律法规常识的培训, 以便加强管理人员出国后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找出各种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为了能够使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层都能够准确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法律风险。企业应该针对不同岗位上的不同工作找出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 以便从服务的一开始就能够准确把握风险的所在。

四、结论

综上所述, 石油资源作为必不可少的战略发展资源, 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我国这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国家, 它是保证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只有认真做好在国外经营项目中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 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最终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英话, 范江.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海外经营主要法律风险及其应对[J].对外经贸实务, 2012, (11) :86-88.

[2]徐英话, 范江.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海外经营法律风险[J].国际经济合作, 2013, (05) :82-86.

上一篇: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论文下一篇:党性分析材料(黄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