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误差分析总结

2024-07-31

分析化学误差分析总结(共11篇)

篇1:分析化学误差分析总结

高中化学 高二第一学期

第十章 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 关于实验误差方面的总结

10.1 测定1mol气体体积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1.装置漏气

2.镁带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3.称量后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膜 4.反应结束后,未用针筒抽气

5.硫酸注入量不足10ml,使镁带有剩余 6.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体积偏小的误差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1.最后计算氢气体积时没有扣去硫酸的体积 2.反应放热,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较大

3.镁带中含有产生气体比等质量的镁产生气体多的杂质(如Al等)

4.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偏大的误差

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1.加热不彻底造成硫酸铜晶体未失去全部结晶水

2.失去全部结晶水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在空气中冷却)3.取用的样品中混有前面同学操作后的无水硫酸铜 4.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杂质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1.加热时有晶体溅出(用玻璃棒搅拌时被沾去一点硫酸铜)2.坩埚不干燥 3.晶体表面有水

4.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5.晶体中含有受热易分解的杂质

6.为了测定一包白色粉末的质量,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需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测得药品的质量为m(砝码)和m(游码的移动)

10.3酸碱滴定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1.用以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2.滴定时,摇动锥形瓶不慎溅出几滴溶液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1.锥形瓶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2.装酸液的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3.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装入标准溶液 4.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一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滴定结束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值比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大,结果造成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大

若同一次读数采用俯视,则使测得待测液浓度偏小。

篇2:分析化学误差分析总结

捷联惯导误差分析与误差补偿

通过误差分析,讨论了各种误差源对捷联惯导系统的影响.根据惯导系统精度要求,确定了惯性测量元件最大允许误差,从而为选择合理的传感器确定了理论依据.这些传感器组成的惯性测量元件需要经过标定实验来确定系统误差补偿模型中的系数.误差补偿后,通过均匀设计法得到系统精度,满足了精度要求.

作 者:刘勤 刘莉 祁载康 LIU Qin LIU Li QI Zai-kang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100081刊 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 EI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11(2)分类号:V249.32关键词:误差分析 捷联惯导 均匀设计方法 标定实验 error analysis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uniform design method calibration test

篇3:化学分析中的误差分析

关键词:化学分析,分类,误差,分析

化学分析是利用化学方法测定物质化学成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分析人员通过仪器、量器、容器等工具, 使用有关化学试剂,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步骤而得到化学分析测试数据。由于仪器漂移, 量器、容器、试剂纯度等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即使是技术很熟练的人, 用同一方法, 对同一样品仔细地进行多次分析, 也不能得到完全一致的分析结果, 也就是说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不可避免的。尽管这样, 如果对误差来源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 就会借以减小分析误差, 提高分析数据的准确度。

1 分类及性质

在定量分析中, 对于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误差, 根据其性质可区分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和过失惧差。

1.1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某些恒定因素造成的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朝一个方向的偏离, 即偏高或偏低, 它最重要的特性是“单向性”。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方法误差、仪器误差、量器和容器误差、试剂和水的误差、操作误差和主观误差。方法误差主要是指由于分析方法事身造成的误差, 它是由化学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 体系中混有其它干扰离子的消除。指示剂的选择等因素造成的;仪器误差是指仪器读值的漂移;量器和容器误差是指天平砝码不准确, 容量器皿刻度不准确;试剂和水的误差是指其纯度不够, 其中会有干扰元素;操作误差是指分析人员的操作与正确的操作之间存在差异;主观误差是由分析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的, 比如:滴定分析时滴定管的读值, 终点颜色的判断。

1.2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各种随机变动的因素造成的, 有些因素中的某些微小变化综合起来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就表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具有统计性规律, 其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 也就是说它具有如下特点, 即有异性、单峰性、对称性、抵偿性。所谓有界性是在一定测量条件下的有限测得值中, 其误差绝对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单峰性是指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次数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对称性是指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抵偿性是指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测量次数n的无限增加而趋于零, 即误差平均值的极限为零;随机误差产生的因素是无法控制的, 因此随机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1.3 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有的也称为粗大误差, 它是超出正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它是由分析人员在工作中的失误或粗枝大叶, 不按操作规程办事造成的。

2 误差的表示方法

一提到误差, 人们也许会想到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那么这个误差值究竟是由什么误差引起的?还是由两者共同引起的?为了明确回答这一问题, 人们引入了正确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

2.1 正确度。

正确度表示测定结果中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 是指在规定条件下, 所有系统误差的综合, 对已定系统误差可用修正值来消除, 对未定系统误差用系统的不确定度来估计。

2.2 准确度。

准确度是测定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 表示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值或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人们在评价某一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时, 往往将测得值与标准物质的标准值, 或与用其他分析方法的测得值进行比较, 有的也采用加入标准物测定的办法进行评价, 我们常说的误差和相对误差是与准确度相关的两个量, 误差值越大, 准确度越低;误差越低, 反之准确度越高。

2.3 精密度。

精密度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 所得数据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它只表示数据之间的精密程度, 而不考虑所测数据与真假之间的差别, 用统计方法处理数据时, 广泛采用标准偏差来衡量数据之间的精密程度。人们在考察仪器的稳定性或方法的稳定性时, 往往用到精密度这一术语, 它也是衡量准确度的先决条件。极差, 双差, 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是与精密度有关的几个值。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越大, 反之精密度就高。

2.4 不确定性。由于测定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元素结果量值不能肯

定的程度称为不确定度, 也叫测定值的置信区间, 样品的真值就在其中, 它是用误差限定的各测定值的分散特性。

3 提高化学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要提高化学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必须考虑在分析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 采取有效的措施, 将这些误差减少到最小。

3.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各种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是不相同的, 化学分析对高含量组分的测定, 能获得准确和较满意的结果, 相对误差一般在千分之几。而对低含量组分的测定, 化学分析法就达不到这个要求。仪器分析法, 虽然误差较大, 但是由于灵敏度高, 可以测出低含量组分。在选择分析方法时, 主要根据组分含量及对准确度的要求, 在可能的条件下选择最佳的分析方法。

3.2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增加试验的测定次数, 可以减少偶然误差。在一般分析测定中, 测定次数为3~5次, 如果没有意外误差发生, 基本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3.3 减少测量误差

尽管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天平和滴定管已校正过, 但在使用中仍然会引入一定的误差。例如使用分析天平称取一份试样, 就会引入±0.00029的绝对误差, 使用滴定管完成一次滴定, 会引入±0.02m L的绝对误差。为了使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 应确定试样的最低称样量。试样的最低称样量=绝对误差/相对误差=0.00029/0.00lg=0.29。滴定剂的最少消耗体积为:V=绝对误差/相对误差=0.02m L/0.001m L=20m L。

3.4 消除测定中的系统误差消除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4.1 空白试验。

由试剂和器皿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一般可作空白试验来加以校正。空白试验是指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 按试样分析规程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进行的测定。空白试验所得结果的数值称为空白值。从试样的测定值中扣除空白值, 就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3.4.2 校正仪器。

分析测定中, 具有准确体积和质量的仪器, 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和分析天平砝码, 都应进行校正, 以消除仪器不准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因为这些测量数据都是参加分析结果计算的。

3.4.3 对照试验

常用的对照试验有3种:

(1) 用组成与待测试样相近, 已知准确含量的标准样品, 按所选定的测定方法, 将对照试验的测定结果与标样的已知含量相比, 其比值即为校正系数。

校正系数=标准试样组分的标准含量/标准试样测得的含量则试样中被测组分含量的计算为:

被测试样组分含量=测得含量×校正系数

(2) 用标准方法与所选用的方法测定同一试样, 若测定结果符合公差要求, 说明所选方法可靠。

(3) 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检验, 即取2等份试样, 在一份中加入一定量待测组分的纯物质, 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计算测定结果和加人纯物质的回收率, 以检验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3.5 正确记录有效数字

为了取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不仅要准确进行测量, 而且还要正确记录与计算。所谓正确记录是指正确记录数字的位数, 因为数据的位数不仅表示数字的大小, 也反映测量的准确程度。例如在分析天平上称取试样0.50009, 这不仅表明试样的质量是0.50009, 还表示称量的误差在±0.00029以内, 如将其质量记录成0.509, 则表示该试样是在台称上称量的, 其称量误差为±0.029, 因此说明有效数字是和仪器的准确程度有关, 只有正确运用有效数字进行运算, 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 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李金萍.提高高聚物化学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M].化学分析与计量出版社, 2005, 14 (3) :42.[1]李金萍.提高高聚物化学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M].化学分析与计量出版社, 2005, 14 (3) :42.

篇4:临床检验结果误差分析

例2:患者,男,38岁,于2004年来我科做肝功和乙肝二对半,当时所做的结果是两对半五项指标均显示阴性。大约过了1个月的时间,患者拿着另外一家医院最近所做三对化验单,化验单上HBsAg阳性,并要讨说法,说我们误诊,延误了治疗,而引发纠纷。

讨 论

所谓的误差,是指检测结果与所测样本的实际指标(又称真值)的接近程度。越接近真值的误差越小,其结果的准确性越高。总体来说误差包括允许误差和非允许误差。在实验室里误差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产生误差的常见原因:①生理性变化:例如一个人1天内血细胞计數上下午的数值不同,血液浓缩和血液稀释后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大汗后和大量输液后血液浓度变化的差异;尿液中成分的浓度常随尿量和膳食情况而改变,不同时间内所采集的尿液其检验结果常不一致,清晨第1次尿液作试验,其结果较恒定可靠。②实验人员操作上的误差:包括操作者视觉上的误差,如吸管吸取血清或试剂时液平面刻度的判定,移液器的精确度等。③检验仪器设备的误差:仪器的灵敏度,吸针及吸头的洁净度,机器的认读错误。本文例1即是机器认读错误而引起。④试剂造成的误差:不同生产商或同一生产商不同批号的试剂,都可造成检验结果出现一定的差别。就乙肝两对半试剂来说,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灵敏度与特异性存在一定的差别。据广东张氏报道资料显示,不同厂家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89.4%~99.3%、78%~89%,存在较大差异。煤炭总医院秦氏也有同样的报道,以HBsAg(1nm/ml)检出为例,有的试剂100%可检出,有的试剂检出率仅70%。此外,实验试剂变质、污染也可造成检验结果的不准。⑤过失误差与恶意误差:过失误差是人为的责任误差,主要表现样本采集不当或不合乎要求,标本采集时标签、标号错位或摆放运送发生错误;恶意误差是个别工作人员出具假报告、患者找人冒名顶替采集标本以及标本替代所出现的主观故意,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这种误差可出现在同一医院,也可出现院际之间。⑥院际间的误差:目前我国区域医院的差距很大。经济发达的省份医疗条件、医院设备都比较先进,即使同一城区不同等级医院设备配备、试验方法,乃至技术人员的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就长春市区来讲,省、部、市三级医院设备先进,多为进口设备,化学试剂也多为进口;中小型二级医院多数装备较差,再加上技术人员专业水平间的差距,更主要的是患者在不同日期、不同时间内,由于病情及生理变化,院际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不可避免,正是由于这种误差,常常导致低等级医院所做出的检验结果即使正确也常常遭受患者的质疑,一旦出现差异,常常引起纠纷。

篇5: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油及其液体产品在贸易计量交接过程中,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并在分析各种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计量误差的办法。

关键词:计量 误差 原因 分析

目前在国内石油产品的贸易计量中,油罐通常是主要的计量器具。但在计量交接过程中,计量误差不可避免,并因此给贸易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影响。

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分析 1 油罐容积标定误差

根据JJG168—87《立式金属罐容量》试行检定规程规定,容量为100~700m3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2%;容量为700m3以上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1%,置信度为95%。卧式金属罐和铁路油罐车在依据JJG266-81《卧式金属罐容积》检定规程和JJG140-76《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规程所标定的容积,与实际容积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5%。这说明在进行油罐容积标定时就已经存在了误差。

此外,由于油罐罐底按照设计均有一个斜度约0.15%,由于施工质量、地质、实际储油量等因素的影响,在负重后油罐底板会产生可恢复的弹性变形(这尚不包括因施工及材质因素引起的不可恢复变形),这一弹性变形对计量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有关文献介绍,这一未经计算的底量误差接近于可用容量的0.3%。这严重影响着油品计量的准确性。2 计量器具误差

在石油及其液态产品贸易计量交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计量器具有测深量油尺、密度计、和温度计;另外还有自动计量装置,如流量计等,这些计量器具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检定,给出正确的修正值,否则会严重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并因此引起计量纠纷。2.1 量油尺

量油尺在进行检定过程中,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加于尺带的实际拉力与规定值(10N)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标定时就已产生了误差;另外,贸易交接用量油尺的检定周期为半年,由于量油尺本身由薄钢带制成,频繁使用,即使在检定周期内,尺带也会产生打卷或变形,从而使测量油高值往往大于实际值,这对收油方来说,必然会造成亏损。2.2 密度计

GB1884-80《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计测定法》规定,连续测定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即SY-Ⅰ型石油密度计允许差数为±0.0005g/cm3;SY-Ⅱ型石油密度计允许差数为±0.001g/cm3。目前我公司使用的密度计型号为SY-05型,该密度计弯月面的修正值为0.0007g/cm3,这一数值对贸易交接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2.3 温度计

测量石油液体使用的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为0.2℃。如果检定时不给出修正值或给出错误的修正值,使用时就会造成测量温度的误差。2.4 流量计

由于设计、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流量计本身就存在一定误差,另外,流量计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流体性质(粘度、比热等)和流体状态(温度、压力、流量等)的影响时,其流量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因而也会影响该流量计的计量精度。这就需要定期对流量计进行校验。

流量计的检定方法通常有四种,即用标准体积管检定流量计、用小体积管检定流量计、用标准罐检定流量计、用标准流量计检定工作流量计。无论使用哪种检定方法,都会因为检定系统本身的误差而使检定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一差值对计量结果的影响也不应忽视。3 计量操作误差

在油品计量的整个环节中,大部分需要人工操作(流量计量除外),只要有一处发生误操作或计算错误,就会造成油品计量结果误差。3.1 油高测量

油高是直接反映罐内储液容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如果计量不准,就会产生人为误差。在油品高度计量时,油罐内径越大,产生的误差就越大。正确的测量应该在达到一定的稳油时间后进行:即进油终止,液面已趋向稳定或泡沫消失时进行。液面的稳定时间,罐车、卧式油罐:轻质油不少于15分钟,重质油不少于30分钟;立式油罐:轻质油不少于30分钟,重质油不少于3小时。未达到稳油时间即进行测量操作,其测量值于真实值之间势必会存在一定误差。通过对润滑油泡沫影响铁路油罐装油数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误差在±0.1%左右。因此,这就要求计量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排除计量时可能出现的虚假性。此外,油罐检尺一般在检尺孔的检尺管内下尺,检尺管的位置一般设在靠近关闭附近500-1000mm,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大,使管内油品温度偏低,密度增大,形成检尺管内液面低于罐内液面的现象,从而使实际测得的容积数小于罐内油品的真实容积,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油高通常要连续测量两次,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值不得大于1mm,如果大于1mm要重复进行,直到两次测量结果相差不大于1mm为止,取第一次测量结果作为油高。3.2 密度计量

油品密度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二个重要参数。严格说来,密度计量必须在室内、油品静止状态下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做不到,受稳油时间以及室外温度(在冬季尤为明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测定结果与真实密度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油品长时间静止有分层现象,而化验密度用的样品通常是上、中、下分层采取后混合而成,这本身就是一个近似值,与真实值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误差。3.3 温度计量

油温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三个重要参数。在计算油品的标准体积时,需测量油品的实际温度;在计算油品的标准密度时,需测量油品的视温度,因此实际温度测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在测量过程中,受测温位置、测温时间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会存在一定误差。3.4 修正值 计量器具在制造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使所标刻度线达不到精度要求。所以必须用实测方法予以修正。只有正确使用修正值,才能消除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必须对修正值予以重视,以降低油品计量的误差。石油计量换算表的误差

在GB1885-83《石油计量换算表》中,包括视密度换算为标准密度、任意温度的体积换算为标准体积以及计算油品在空气中的质量三个部分,其中任一部分换算时出现错误,都会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4.1 视密度换算

标准密度是由视密度和观温度通过GB1885-83石油计量换算表换算得到,计算时按线性内插法计算即可。此种计算结果仍有误差,但最大不会超过标准石油密度的准确度±0.0005g/cm3。4.2 标准体积换算

国家标准给出两种计算方法,即用石油体积系数(R值)计算和用石油体积温度系数(f值)计算,两者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只是计算结果在进位和小数修约上稍有差别。4.3 油品质量计算

GB1885-83标准给出了两个计算公式,即

m=ρ20.V20.F m=(ρ20-0.0011)×V20

式中m——石油在空气中的质量,g;ρ20——石油20℃时的密度,g/cm3;V20——石油20℃时的体积,L;F——真空中质量换算到空气中质量的换算系数。

总之,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原因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克服人为误差,提高计量精确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篇6:震级误差成因的初步分析

关于震级误差成因的初步分析

就地震观测工作中的震级误差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分析,指出影响震级误差的原因,不仅与地震观测仪器的频谱特性有关,还与震源辐射的.能量谱、震源的应力状态和震源深度的不同以及地震波震相、频率等有关,并对如何减少震级误差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作 者:李惠智 LI Huizhi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750001 刊 名:高原地震 英文刊名:PLATEAU EARTHQUAKE RESEARCH 年,卷(期):2009 21(2) 分类号:P315.63 关键词:震级   误差分析   地震观测  

篇7: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的`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84例患者,女患者人数为16,男患者为68;年龄范围在23岁至65岁之间。

1.2 方法。首先要搜集相关资料,不仅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还包括出现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医生的陈述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总结出产生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最主要几种原因。

2 原因

2.1 样本采集。引发分析前误差的最关键因素是采集样本,在本文中,由于采集样本时出现意外引发的分析前误差人数为76,占据90%以上的比重。多种具体因素导致分析前误差的出现,其中包括:第一,在采集样本之前患者自身因素,如情绪紧张、服用导致误差的药物、吸烟、酗酒、偏爱脂肪较高的食物等,此外,还包括技术性因素的影响,如核对检验单时出现问题等。本文中,采集样本前出现意外引发分析前误差的患者人数为48,患者情绪差的人数为8、误食药物人数为16、不健康饮食人数为18、核对检验单时出现差错的人数为6。第二,采集样本时的部位、时间和步骤不恰当,假如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任何一个意外,都不能够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在本文中,采集样本问题引发分析前误差人数为18,包括6例不当采样部位、8例不当的采样时间、4例不规范的采样步骤。第三,采集样本之后的运送和储存。不少医院的检验人员越来越重视这一点。在本文中,采集样本之后的意外引发分析前误差人数为10,其中包括4例运送样本和6例样本储存。

2.2 仪器试剂问题。①仪器方面:检验人员没有充分了解仪器的构造、特点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或者检验试剂更替之后,检验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调整试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导致出现不准确的实验结果。②试剂方面:个别国外生产的检验设备不适应某些国产试剂,引发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在本文中,由于检验试剂和检验仪器引发的分析前误差人数为8。

3 对策

3.1 加强管理采集样本的全过程。在本文中,采集样本之前的准备阶段引发分析前误差的比重为57.14%,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管理这一过程。采集样本之前需要让患者提前知晓饮食、情绪和药物等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求患者将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做好。记录信息的操作也存在一些漏洞,重点体现在核对方面,所以,除了要求医师提高化验单填写的规范化程度之外,还要严格核对相关流程。在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部位不准确、时间不适宜以及操作欠规范,所以在开始采集时,首先让患者保持空腹,然后要求患者以坐位姿势保持0.5h,采集血液时要使用未输液侧坐位,严格规范采集过程的步骤以及数量,杜绝出现凝血和溶血现象。样本采集完毕之后面临着运送问题和储存问题,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样本运送管理制度,只接收合格的样本,确立储存样本的注意事项,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3.2 加强管理检验设备。由于试剂和设备问题引发的分析前误差也占据一定的比重,所以,可以依靠规范化管理检验试剂与设备来杜绝这类误差。比如,医院必须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来使用和维护检验仪器,而那些检验试剂一定要做好储存工作,并以书面的形式做好详细记录。

总结以上论述,加强管理采集样本的准备过程、实施过程和运送、储存过程能够有效减少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发生,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 宿振国,周玉明,彭新国,安新业.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验诊断学.(04)

[2] 李晓洲,王永杰,陈复兴,骆晓梅,高惠.浅析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J].东南国防医药.(01)

[3] 杨志伟,王萍,贾翠兰.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实验误差[J].中国当代医药.2011(08)

[4] 杜贤.医学检验工作中分析前与分析后质量管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8)

篇8:分析化学误差分析总结

导弹系统在现代战争的地位日益重要,要提高导弹的精确打击能力,就必须提高惯导系统的工作精度。导弹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是影响导弹命中精度和制导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导弹发射前要先进行初始对准,而惯性制导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始对准的精度。初始对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平台坐标系”调整到给定的导航坐标系方向上,一旦初始对准存在误差,惯导系统进行惯性导航时,坐标系不精确引入的测量误差就会在导航计算中,向下传播而不断积累。本文主要分析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初始对准误差对导弹位置误差的影响。

1 导弹位置误差模型

惯性导航最基本的理解是把测量的飞行器加速度信息,在某种选定的导航坐标系上,按照牛顿定律计算飞行器速度和飞行器的位置。通常,导航坐标系选取地理坐标系,由于初始对准误差角φ的存在,平台坐标系不能无误差地复现导航坐标系,记平台系p,导航系为np=n^,n^表示对n系的估计,是带有误差的导航坐标系。

因为平台坐标系与导航坐标系的误差角φ=[φxφyφz]Τ为小角度,且两个坐标系共原点,可以通过若干次坐标系旋转互相转换[1],则有:

[n^xn^yn^z]=(Ι-ψ)[nxnynz](1)

式中ψ为误差角φ的反对称矩阵:

ψ=[0-φzφyφz0-φx-φyφx0](2)

惯性导航基本方程[1,2]为式(3):

v˙ep=f-(2ωie+ωep)×vep+g(3)

式中:f为非引力加速度,表示单位质量块所承受的弹簧拉力;vep为平台坐标系原点相对地球坐标系的速度,也是导弹导航计算时所需要的测量值;ωie为地球坐标系相对于地心坐标系转动角速度向量;ωep为导弹重心相对于地球坐标系转动角速度向量;g为重力加速度向量。

当不存在初始对准误差时,将惯导方程在平台坐标系投影。导航计算得到的导弹位置信息不存在误差,而实际飞行中由于初始对准的不精确,平台坐标系与地理坐标系并不重合,这时进行导航飞行计算,导弹的位置信息存在偏差。

惯导方程在地理坐标系投影的方程见式(4):

v˙epn=Cbnfb-(2ωien+ωepn)×vepn+gn(4)

惯导方程在平台坐标系的投影方程见式(5):

v˙epn^=Cbn^fb-(2ωien^+ωepn^)×vepn^+gn^(5)

惯导系统工作时,惯导计算机会把地速向量在估计地理坐标系下的投影v˙epn^“当作”地理坐标系投影v˙epn进行导航计算,导致导弹飞行的位置信息与真实的位置信息存在误差。

因为导弹的飞行高度与地球半径相比可很小,可以认为导弹在飞行过程中重力g保持不变,导弹飞行时间比较短,地球坐标系相对于地心坐标系旋转及平台坐标系相对于地球坐标系的旋转对导弹飞行的影响可以忽略[2,3],可得导弹飞行加速度误差向量:

δan=ψfn+ψgn(6)

对加速度误差向量δa积分可以计算导弹的位置误差:

δrn=0t0tδandtdt=0t0t(ψfn+ψgn)dtdt(7)

2 仿真分析

仿真条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导弹弹道仿真框图,Target movement模块产生目标的运动信息;Proportion guidance law根据目标的飞行信息,按照比例导引律,计算导弹的需用过载向量;Missile movement模块在导弹初始速度、位置信息给定的条件下,根据过载向量控制导弹的飞向目标;Track模块是将弹目飞行数据以simout为变量名输出至工作空间,用于绘制弹目飞行图;f模块实现惯导系统比力F的计算;out t模块将仿真的时间向量输出到工作空间,用于计算导弹位置误差;out f模块将比力信息以simout1为变量名输出至工作空间,用来计算导弹位置误差。

导弹车初始位于坐标原点(0,0,0),目标自东向西朝着导弹车方向,在高度12 km平行水平面,以速度250 m/s匀速直线飞行,当距离导弹车水平距离80 km时,导弹以初速度400 m/s、比例导引系数K=5、初始25°发射角发射追踪目标,参考导弹相关原理[3],通过M语言产生三组初始对准的角度误差随机数[4],产生95%的随机数分别不超过4个密位、5个密位、6个密位,计算导弹位置偏差。Simulink仿真框图如图1所示。

2.1 仿真结果

仿真弹道图如图2所示,误差计算结果如图3~图5所示。

2.2 结 论

通过图2可以看出导弹弹道平直,证明了比例导引律的可行性与优越性。通过图3、图4、图5表明:对于每一组随机数,北向误差、天向误差、东向误差随着飞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初始对准误差角的增加,北向误差、东向误差、天向误差也随之增大,初始对准而引起的天向误差值相比北向误差、东向误差要小很多,北向误差和东向误差在同一量级。

3 结 语

本文为导弹武器系统设计、武器系统误差分析提供帮助,也能给导弹武器系统的中末制导交班时刻的误差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在进行武器系统设计中,为了达到系统精度指标,依据仿真分析结果,合理分配各个单体的精度指标要求,从而减少对硬件的过高要求,降低武器系统的成本。

参考文献

[1]陈哲.捷联惯导系统原理[M].北京:宇航出版社,1986.

[2]秦永元.惯性导航[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杨建军.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陈杰.Matlab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刘毅,刘志减,吕新广.初始对准误差对惯性制导误差影响的简化算法[J].航天控制,2006,24(2):30-33.

[6]张宾,刘藻珍.捷联式惯导系统误差解析解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5,22(11):42-45.

[7]MACFADZEAN R H M.Surfaced-based air defence system analysis[M].Boston:Artech House,1992.

[8]钱杏芳,林瑞雄,赵亚男.导弹飞行力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9]练军想,杨壮志,胡小平.基于Matlab/Simulink的捷联惯性导航仿真[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2,16(4):82-83.

[10]毕开波.飞行器制导与控制及其Matlab仿真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11]刘智平,邵小兵.基于Matlab的低成本捷联惯导的仿真系统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2):78-80.

篇9:中和滴定常见误差分析

c(待)·V(待)·x(待),其中c、V、x分别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因此,c(待)=[c(标)⋅x(标)V(待)⋅x(待)⋅V(标)] 。因c(标)、V(待)、x(标)、x(待)均为定值,所以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下面就以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配成的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为例,分析造成误差的常见因素,并判断其对待测酸浓度的影响。

1. 配制标准液时产生误差

(1)称量时产生误差

错误操作① 左码右物,则m(物品)=m(砝码)-m(游码)

分析 左码右物会使实际称取NaOH的质量偏小,所配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小,滴定定量的酸时所耗V(碱)偏大,导致所测c(酸)偏大。

错误操作② 砝码有油污

分析 砝码有油污,会使实际称取NaOH的质量偏大,所配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大,滴定定量的酸时所耗V(碱)偏小,导致所测c(酸)偏小。

(2)NaOH已部分潮解

分析 NaOH易潮解,称量时间过长,NaOH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所称NaOH的实际质量偏小,所配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小,滴定定量的酸时所耗V(碱)偏大,导致所测c(酸)偏大。

(3)NaOH固体含有杂质,以Na2CO3为例

分析 NaOH固体 → HCl溶液

40 g 1 mol

Na2CO3固体 → 2HCl溶液

106 g 2 mol

53 g 1 mol

由数据可知,称取的NaOH固体含有杂质Na2CO3时,中和酸的能力减弱,滴定定量的酸时所耗V(碱)偏大,导致所测c(酸)偏大。

小结 ①杂质不与盐酸反应,c(酸)偏大;②所含杂质消耗1 mol盐酸的质量大于40 g(如Na2CO3、NaHCO3), c(酸)偏大;③所含杂质消耗1 mol盐酸的质量小于40 g(如Na2O),c(酸)偏小。

2. 仪器洗涤引起误差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错误操作①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碱液润洗

分析 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碱液润洗,附着在滴定管内壁上的水会稀释标准液,使标准液的浓度偏小,滴定定量的酸时所耗V(碱)偏大,导致所测c(酸)偏大。

错误操作②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酸液润洗

分析 滴定管未用待测酸液润洗,附着在内壁上的水会稀释待测液,使待测液的浓度偏小,滴定时所耗V(碱)偏小,导致所测c(酸)偏小。

错误操作③ 装标准碱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误用酸液润洗了

分析 装标准碱液的滴定管误用酸液润洗,残留酸液附着在内壁上,消耗标准液,使标准液浓度偏小,滴定定量的酸时所耗V(碱)偏大,导致所测c(酸)偏大。

(2)来自锥形瓶产生的误差

错误操作 锥形瓶用待测酸液润洗了

分析 锥形瓶用待测酸液润洗,部分酸液附着在内壁上,再盛入量取的酸液,使实际所取酸液多于应取量。滴定时所耗V(碱)偏大,导致所测c(酸)偏大。

小结 二管二洗——滴定管和移液管先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再用待装液润洗几次。一瓶一洗——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注意:一般滴定管装标准液,锥形瓶里装待测液。

3. 操作不当产生的误差

(1)指示剂局部变色时就停止了滴定

分析 局部变色就停止滴定,说明未滴定完全,所耗V(碱)偏小,导致所测c(酸)偏小。

(2)振荡时不小心将待测酸液溅出

分析 将待测酸液溅出,使所耗V(碱)偏小,导致所测c(酸)偏小。

(3)滴定过程中,活塞处漏液

分析 活塞处漏液,使所滴V(碱)偏大,导致c(酸)偏大。

(4)滴定过程中的气泡问题

错误操作① 取待测液时有气泡,取液后无气泡

分析 取待测液时有气泡,所量取待测液有一部分用来填充气泡,会使取到锥形瓶中的待测液偏少,所耗V(碱)偏小,导致所测c(酸)偏小。

错误操作② 取待测液时无气泡,取液后有气泡

分析 取待测液之后有气泡,气泡被当作待测液,会使取到锥形瓶中的待测液偏多,所耗V(碱)偏大,导致所测c(酸)偏大。

错误操作③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分析 滴定前有气泡,所滴碱液除了用来中和定量的待测酸液,还需有一部分用来填充气泡,使所测V(碱)偏大,导致c(酸)偏大。

错误操作④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过程中进入气泡

分析 滴定过程中进入气泡,气泡被当作标准液,使所测V(碱)偏小,导致所测c(酸)偏小。

4. 读数错误引起的误差

(1)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

错误操作 先平后仰

分析 取待测酸液时先平视后仰视,使实际所取酸液偏少,所耗V(碱)偏小,导致所测c(酸)偏小。

(2)用标准液滴定时

错误操作① 先俯后仰

分析 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仰视,使所读V(碱)偏大,导致c(酸)偏大。

错误操作② 先仰后俯

分析 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使所读V(碱)偏小,导致c(酸)偏小。

错误操作③ 达滴定终点后,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标准碱液

分析 悬挂的液体也包含在了V(碱)中,使所读V(碱)偏大,导致c(酸)偏大。

除上述因素外,还可能存在指示剂选择不当引起的误差。

(1)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分析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恰好反应时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若选用甲基橙(在酸性环境中变色)会导致酸液滴定不完全,所耗V(碱)偏小,导致所测c(酸)偏小。

(2)如用盐酸滴定氨水,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分析 用盐酸滴定氨水,恰好反应时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应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若选用酚酞(在碱性环境中变色)会导致碱液滴定不完全,所耗V(酸)偏小,导致所测c(碱)偏小。

小结 (1)指示剂的选择:①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②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③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滴定指示剂。

篇10: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习题

1、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是()

A、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B、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2、从精密度好就可以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标准偏差小

3、偏差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B、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C、真实值与平均值之差C、平均值间的差值

4、下列各项定义不正确的是()

A、绝对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例

C、偏差是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5、四位同学读同一滴定管,读得合理的是()

A、21mLB、21.1mLC、21.100mLD、22.10mL6、包含两位有效数字的是()

A、2.0×10-5B、pH=6.5C、8.10×105D、-5.307、可减小随机误差的是()

A、进行仪器校准B、做对照试验C、增加平行测定次数D、做空白试验

8、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时,应采用()

A、F检验法B、t检验法C、μ检验D、Q检验

9、有两组分析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A、可疑值的取舍→精密度检测→准确度检测

B、可疑值的取舍→准确度检测→精密度检测

C、精密度检测→准确度检测→可疑值的取舍

10、对置信区间的概念应理解为()

A、以真值为中性的某一区间内包含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概率

B、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含真值的范围

C、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

D、在一定置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11、准确度的高低用来衡量,它表示。

12、通常标准偏差的数值比平均偏差要,少次测量数据结果的随机误差遵循测量次数趋于无限次时,随机误差遵循分布; 在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时,当测定次数相同时,置信水平越高,则显著性水平愈,置信区间愈,所估计得区间包括真值的可能性,一般置信度定在和;在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时,当在相同的置信度下,精密度越高,标准偏差s,实验次数增加,置信区间会。

13、用分度值为0.1mg的天平准确称取5g试样,记录为10ml的量筒量取5ml溶液,记录为,25ml滴定管滴定了22.4ml的溶液,记录为。

14、滴定分析中,应使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尽量,终点误差or偶然误差),是(可避免or不可避免)

篇11:测量密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密度”这一知识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社会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中密度知识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对未知物质密度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为物理的探究式教学,自主参与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和挖掘。

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下面就从误差的分类和来源两各方面来分析常见的几种实验方法中的误差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一、误差及其种类和产生原因:

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 是不可能准确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

测量误差主要分为两大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一)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较低;

2、实验原理和方法不完善等。

(二)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1、环境因素的影响;

2、实验者自身条件等。

二、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

2、完善实验原理和方法;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测量固体密度

(一)测量规则固体的密度: 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刻度尺、圆柱体铝块。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圆柱体铝块的质量m;

2、根据固体的形状测出相关长度(横截面圆的直径:D、高:h),由相应公式(V=Sh=πDh/4)计算出体积V。

3、根据公式ρ=m/V计算出铝块密度。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刻度尺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的影响;

(4)测量长度时估读和测量方法环节;

(5)计算时常数“π”的取值等。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刻度尺进行测量;

(2)如果可以选择其他测量工具,则在测量体积时可以选 择量筒来测量体积。

(3)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热

胀冷缩”对不同材料的体积影响。

(4)对于同一长度的测量,要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读数

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且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 值。

(5)常数“π”的取值要尽量准确等。

(二)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量筒、小石块、水、细线。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内V1;

3、用细线系住小石块,使小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测出总体积V2;

4、根据公式计算出固体密度。ρ=m/V=m/(V2-V1)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量筒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步骤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刻度尺进行测量;

(2)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的顺序不能颠倒;

(3)选择较细的细线;

(4)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

(5)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步骤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进行测量;

(2)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的顺序不颠倒;

(3)选择较细的细线;

(4)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水质(选用纯净水)” 因素对水的密度的影响等。

(5)测量质量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四、测量液体密度

原理:ρ=m/V 方法一: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盐。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制出待测量的盐水,用用天平测出烧 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导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4、根据公式ρ=m/V=(m2-m1)/V计算出固体密度。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量筒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步骤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2)尽量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3)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

(4)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说明:该试验方法中因为无法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在烧杯内壁上或多或少会残留一些水,还有不好控制水的多少,所以实验误差较大,建议一般不选择此方法测量液体密度。

方法二: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盐。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制出待测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

和盐水的总质量

2、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

3、用天平测出剩余的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4、根据公式ρ=m/V=(m2-m1)/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量筒的选取不够精确;(2)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2)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

(3)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上一篇:小学毕业会上的演讲稿下一篇:鲁滨逊漂流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