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小学发展规划

2024-08-02

沙坪小学发展规划(精选8篇)

篇1:沙坪小学发展规划

沙溪镇沙坪小学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沙坪小学位于沙溪镇沙坪背靠石宝山,东临黑潓江。学校创办于1956年,历经多次搬迁,于1992年迁至现址。沙坪村下沙登、黄花、新联、西麦场和白汉场五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人,年人均纯收入元,是一个白族、汉族、傈僳族聚居的行政村。沙坪小学服务半径约为千米,主要招收沙登、黄花、新联、西麦场和白汉场五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学校占地面积3706.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56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2人,教职工8人。1996年通过了省政府“普六”验收,2000年通过省政府“普九”验收。

根据国家、省、州、县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按照沙溪镇教育实际和发展规划,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将接纳甸头小学、四联小学五、六年级到沙坪完小就读,而现有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资源均难以满足未来教育教学的需求。

二、布局调整规划

为了适应未来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契合云南省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云教财【2009】45号文件的要求,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统筹安排的原则,我校的学校发展规划如下:

(一)规划建设目标

1、学校现有教学楼使用年限较短,学风优良,质量优异,有扩展空间,学校在原校址扩建。

2、扩建后,学校服务半径增加千米,可以延伸至千米,除招收沙登、黄花、新联、西麦场和白汉场五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外,可容纳甸头小学、四联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到校就读,覆盖人口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3、建成后,学校在校学生可达人以上,开设6个教学班,教职工人,寄宿制学生约人。

4、学校图书藏量达册,计算机台。

(二)、建设规划内容

学校扩建后,应占地面积方米,需征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平方米,添置图书册,计算机台,购置课桌椅、学生用床、教学设备等。

(三)、实施规划

根据沙溪镇整体规划方案,我校于2010年完成规划项目的实施。

(四)资金来源

实现规划应投资万元,其来源为中央资金50%,计万元,省级财政资金50%,计万元。

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深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变成现实!

沙溪镇沙坪小学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篇2:沙坪小学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继续紧紧围绕上级艺术教育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以特色艺术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挖掘学校艺术工作,认真实施艺术工作的改革,统筹安排各级各类艺术活动,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突出学校特色努力开发剪纸校本课程,使学校的艺术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具体目标:

1、学校成立艺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音美教研组长和各年级组长组成,指导督促学校艺术工作的开展。组长:黄治国

副组长:柳五美周伟志

组员:全体教职工

2、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开齐上足上好音乐课、美术课,提升音乐、美术等各方面素养。

3、如今的沙坪小学已经努力把“传承中华文化”作为学校特色之一,并逐渐形成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与众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本学期继续以“诵读国学经典”为本,把特色校本课程做扎实,并力争本学期发展“传承经典”创特色学校——凸显特色树品牌。

4、培养音乐、美术艺术特长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推动我校艺术的蓬勃发展。

三、重点工作:

1、制定音乐、美术各科教学计划;做好新学期的“六个一”工作,规范音乐、美术各科课堂教学常规;整理音乐、美术室,增添教具、器材;组织有音乐、美术特长的学生开始训练。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有落实。

2、策划排练质量优秀的文艺节目参加文艺汇演,开展少儿手工、“赛读经典”、书画大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全面提高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3、组织制定艺术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全校师生人人参与,扎实训练(定时间或定数量),形成一个积极的创建氛围。

4、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美术学科的期末考试;举行各科总结及有关资料的归档;整理各功能室。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抓普及,促提高。我们将特色建设集学校、班级、学生于一体,学校开设特长班课程,开展第二课堂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以点带面,推向全校,以形成学校的特色项目。

2、抓训练,提高艺术水平。

a、学校特长班,全体教师每星期安排集中学习。b、学生成立书画兴趣小组,每周下午放学后是兴趣活动时间。c、举行各种形式的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器乐教学进课堂。针对器乐教学加强教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段目标,通过器乐(电子琴、笛子)教学,使每个学生学有特长,音乐素养得以提高。

4、认真抓好学生唱歌活动,达到“班班有歌声、路队有歌声、集会有歌声”。音乐教师新学期要抓好第一课:唱响红歌、校歌,训练好小指挥。

5、期末做好艺术评定工作

五、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教研组会议,明确学校对各教研活动开展的要求,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各项工作安排落实。

2、制定本学期艺术计划

3、开展各兴趣小组活动,组建校舞蹈队、合唱队。

三月份:

1、有效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2、舞蹈队、合唱队、及绘画、书法、加强训练。

3、常规管理,保质保量地利用好白板上好每堂课。

4、教研听课,加强学科间的交流。

5、各班为“六一”联欢准备节目。

四月份:

1、按计划上好教研课。

2、协助各班排练“六一” 节目

3、积极排练舞蹈、训练合唱、辅导艺术作品。

五月份:

1、继续做好各项常规管理工作。

2、按计划上好教研课、汇报课等,及时进行评课。

3、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4、协助各年级挑选各班精品节目参加学校“六一” 汇演。

5、组织排练学校舞蹈队、合唱队参加校“六一”文艺活动。六月份:

1、参加“六一”庆典与演出活动。

2、做好班级期末艺术成绩考核评定工作

3、撰写学科论文、教学心得等。

篇3:沙坪小学发展规划

调研情况概述

在本次调研工作中, 主要工具有: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现状调查统计表、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队伍现状调查统计表和沙坪坝区中小学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在调研中重视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通过数据, 分析本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本研修中存在问题, 并提出解决策略。

调研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工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 师资配置情况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队伍现状调查表从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队伍和学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 结合研究前期和后期进行对比, 进行了如下分析:

1.学校学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

从教师的基本配置上看:大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师人数有所提高。学科专职教师人数增加, 兼职教师人数减少, 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

从教师的学历结构上来看, 各学科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所提高, 我校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

2.学校管理队伍能力强。目前我校管理队伍共14人, 其中校级4人, 中层干部10人, 本科学历占92%;中高1人, 小高9人, 中高级职称占92%;1人是国培对象, 5人是市级骨干, 1人是区级骨干。

可以看出, 我校的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高, 是各学科中的骨干力量, 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科研中, 都起着良好的带头和指导作用。

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自从进行课题研究以来, 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从数据上能看出, 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教师的配置上, 从原来的大多数教师兼职其它学科到无一人兼职,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性;在教师的引进上注重了学历层次, 第一次出现了硕士学历的教师, 本科学历大大增加, 教师的学历结构得到提高;在职称上来看, 中高职称由1个增加到3个;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 注重了校级骨干的培养。整体上来看, 教师更加专业, 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 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1.严格按照规定开设课程。我校按照规定开设了相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各个课程的课时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确保课程的执行, 用科学管理扎实推进课程的开展。

2.坚持开发特色课程。我校长期坚持有特色校本课程, 每周开展活动, 课时为2课时, 约80个组, 分为校级组和年级组, 其中铜管乐团、古筝队、艺术体操、民乐队等多个校级组外聘了优秀的指导教师, 年级组由具有特长的校内教师悉心指导, 学生们自主选择课程, 充分激了兴趣, 培养了特长, 获得了发展。多个活动组代表学校参加了各级比赛和活动, 得到广泛好评和肯定, 特别是钢管乐团远赴奥地利, 参加“相约维也纳—奥地利中国艺术节”大型国际交流活动, 并在著名的金色大厅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学生能在其中培养兴趣, 发挥特长, 展示自我, 这正是特色课程的目的和成功之处。

(三) 校本研修情况分析

本次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 共发出40份, 回收40份, 其中领导问卷5份, 教师问卷35份 (含5份教研组长问卷) , 教师问卷的调查注重了老、中、青的比例和各学科教师的参与, 充分注重了调的全面性。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 总结如下:

1.教师眼中的校本研修。35%的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持“满意”的态度, 60%的教师“比较满意”, 5%的教师认为“能够接受”。

57.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很有特色和成效, 完全满意”;40%的教师认为“有一点特色, 比较满意”;2.5%的教师认为“多是形式主义”。

8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氛围浓厚, 7.5%的教师认为缺乏教研氛围, 7.5%的教师认为除了组织的听、评课, 较少走进别人课堂。

综上看出:大部分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效果持肯定态度, 校本研修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但也存在部分教师没能参与其中, 对校本研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研修中教师的需求。在“您认为现在教师专业成长最缺乏的是什么?”调查中, 有40%的教师选择“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的构建”, 45%的教师选择“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掌握和运用”, 42.5%的教师选择“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培训因素的调查中, 95%的教师看重培训的实用程度。

在“您最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别是什么?”调查中, 95%的教师希望“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在“您觉得参加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更有效果?”的调查中, 四种活动:“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研究课与集体研讨”、“有专家指导的研讨”和“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对四种活动的看重程度基本一样, 认为都有价值。

从这几个调查结果中, 我们可以看出, 教师们在研修活动中, 更倾向于研修的实用性, 倾向于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内容。

3.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自我选择。在“您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 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调查中, 80%的教师选择了“与同事讨论”, 还有部分选择了“翻阅书籍或上网查找”。

在“你经常采取什么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查中, 有87.5%的教师选择“和同事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有50%的教师选择了“在脑中回顾一下”。

在“你阅读教育类书籍的情况”调查中, 32.5%的教师“经常阅读”, 67.5%的教师“有时阅读”。

在“你是否愿意承担各项工作, 是否愿意自我加压”调查中, 25%的教师“非常愿意”, 52.5%的教师“比较愿意”, 22.5%的教师“不太愿意”。

从调查结果中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教学的反思, 与同事进行交流方便又及时, 自然成为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但当问题需要得到更专业的帮助时, 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成为更佳的选择。从对自主发展和加压的态度上看, 一部分教师主动性较高, 大部分教师愿意发展但主动性不高, 少部分教师持排斥的态度。

调研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 提出以下对师资配置、优化课程设置和深化校本研修的对策:

(一) 优化师资配置的建议

1.深入推行学科教师专职化。学科教师专职化, 有利于教师对本学科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虽然目前我校教师都是学科专职的, 但由于实际需要, 有些教师实际是才开始接触到某一新的学科, 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 需要得到学校的关注和帮助, 促进他们尽快地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所以, 我们要继续维持学科教师专职的师资配置, 同时要加强学科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培训, 让专职教师更专业。

2.进一步优化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加强人才培训,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的学历结构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还有提升的空间, 因此, 应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的引导, 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

推出优秀教师, 提高职称结构。我校的职称结构中, 小学高级职称以上的比例不高, 应着力提升。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推行科学的评价机制, 给优秀教师提高职称的机会。

3.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 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引导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形成有良好竞争机制和学习氛围的团队, 共同进步。市、区级骨干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给予中青年教师更多的观摩和学习机会, 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 优化课程设置的建议

1.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有好的课程设置, 必须要有好的教师去实施。因此, 有必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学习, 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从而达到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2.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颇具特色, 尤其是校级组, 无论师资还是生源都有良好的保证, 这一点应继续保持。而年级组课程的开发, 对于一部分并不专业的普通教师而言, 显得有点勉为其难。我校在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上, 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发, 但这个特长精通到什么程度, 如何去教学给学生, 学生有无基础等因素, 都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呢?学校可以精选几个课程, 自主开发教材, 制定教学计划, 对课程实施教师进行的培训, 从而让校本课程更规范、落实。

(三) 深化校本研修的建议

1.营造良好研修氛围。研修活动要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心理, 如果一味地让教师觉得是负担, 被动地学习, 取得的效果会减弱, 久而久之对研修活动会产生厌烦情绪。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让教师主动参与研修是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为了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应注重业务领导与教师的平等关系, 这是沟通的前提;注重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注重实事求是的研讨风格;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等。

2.改良校本研修模式, 提高校本研修实效。坚持我校以往优秀的教研模式, 同时, 更多地将专家请到课堂中、活动中,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研修活动中, 忌形式化, 要注重对教学有实际作用、便于操作实践的内容, 将校本研修更加落在实处。

篇4:沙坪小学发展规划

调研情况概述

在本次调研工作中,主要工具有: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现状调查统计表、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队伍现状调查统计表和沙坪坝区中小学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在调研中重视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通过数据,分析本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本研修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调研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工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师资配置情况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队伍现状调查表从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队伍和学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结合研究前期和后期进行对比,进行了如下分析:

1.学校学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

从教师的基本配置上看:大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师人数有所提高。学科专职教师人数增加,兼职教师人数减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

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前期)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后期)

从教师的学历结构上来看,各学科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所提高,我校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

2.学校管理队伍能力强。目前我校管理队伍共14人,其中校级4人,中层干部10人,本科学历占92%;中高1人,小高9人,中高级职称占92%;1人是国培对象,5人是市级骨干,1人是区级骨干。

可以看出,我校的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高,是各学科中的骨干力量,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科研中,都起着良好的带头和指导作用。

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自从进行课题研究以来,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数据上能看出,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师的配置上,从原来的大多数教师兼职其它学科到无一人兼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性;在教师的引进上注重了学历层次,第一次出现了硕士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大大增加,教师的学历结构得到提高;在职称上来看,中高职称由1个增加到3个;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注重了校级骨干的培养。整体上来看,教师更加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1.严格按照规定开设课程。我校按照规定开设了相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各个课程的课时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确保课程的执行,用科学管理扎实推进课程的开展。

2.坚持开发特色课程。我校长期坚持有特色校本课程,每周开展活动,课时为2课时,约80个组,分为校级组和年级组,其中铜管乐团、古筝队、艺术体操、民乐队等多个校级组外聘了优秀的指导教师,年级组由具有特长的校内教师悉心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课程,充分激了兴趣,培养了特长,获得了发展。多个活动组代表学校参加了各级比赛和活动,得到广泛好评和肯定,特别是钢管乐团远赴奥地利,参加“相约维也纳一奥地利中國艺术节”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并在著名的金色大厅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学生能在其中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展示自我,这正是特色课程的目的和成功之处。

(三)校本研修情况分析

本次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共发出40份,回收40份,其中领导问卷5份,教师问卷35份(含5份教研组长问卷),教师问卷的调查注重了老、中、青的比例和各学科教师的参与,充分注重了调的全面性。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教师眼中的校本研修。35%的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持“满意”的态度,60%的教师“比较满意”,5%的教师认为“能够接受”。

57.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很有特色和成效,完全满意”;40%的教师认为“有一点特色,比较满意”;2.5%的教师认为“多是形式主义”。

8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氛围浓厚,7.5%的教师认为缺乏教研氛围,7.5%的教师认为除了组织的听、评课,较少走进别人课堂。

综上看出:大部分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效果持肯定态度,校本研修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教师没能参与其中,对校本研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研修中教师的需求。在“您认为现在教师专业成长最缺乏的是什么?”调查中,有40%的教师选择“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的构建”,45%的教师选择“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掌握和运用”,42.5%的教师选择“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培训因素的调查中,95%的教师看重培训的实用程度。

在“您最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别是什么?”调查中,95%的教师希望“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在“您觉得参加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更有效果?”的调查中,四种活动:

“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研究课与集体研讨”、“有专家指导的研讨”和“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对四种活动的看重程度基本一样,认为都有价值。

从这几个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在研修活动中,更倾向于研修的实用性,倾向于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内容。

3.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自我选择。在“您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调查中,80%的教师选择了“与同事讨论”,还有部分选择了“翻阅书籍或上网查找”。

在“你经常采取什么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查中,有87.5%的教师选择“和同事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有50%的教师选择了“在脑中回顾一下”。

在“你阅读教育类书籍的情况”调查中,32.5%的教师“经常阅读”,67.5%的教师“有时阅读”。

在“你是否愿意承担各项工作,是否愿意自我加压”调查中,25%的教师“非常愿意”,52.5%的教师“比较愿意”,22.5%的教师“不太愿意”。

从调查结果中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教学的反思,与同事进行交流方便又及时,自然成为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当问题需要得到更专业的帮助时,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成为更佳的选择。从对自主发展和加压的态度上看,一部分教师主动性较高,大部分教师愿意发展但主动性不高,少部分教师持排斥的态度。

调研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对师资配置、优化课程设置和深化校本研修的对策:

(一)优化师资配置的建议

1.深入推行学科教师专职化。学科教师专职化,有利于教师对本学科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能更好地傳授知识和技能。虽然目前我校教师都是学科专职的,但由于实际需要,有些教师实际是才开始接触到某一新的学科,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得到学校的关注和帮助,促进他们尽快地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所以,我们要继续维持学科教师专职的师资配置,同时要加强学科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培训,让专职教师更专业。

2.进一步优化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的学历结构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应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的引导,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

推出优秀教师,提高职称结构。我校的职称结构中,小学高级职称以上的比例不高,应着力提升。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推行科学的评价机制,给优秀教师提高职称的机会。

3.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引导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形成有良好竞争机制和学习氛围的团队,共同进步。市、区级骨干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给予中青年教师更多的观摩和学习机会,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课程设置的建议

1.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有好的课程设置,必须要有好的教师去实施。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从而达到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2.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颇具特色,尤其是校级组,无论师资还是生源都有良好的保证,这一点应继续保持。而年级组课程的开发,对于一部分并不专业的普通教师而言,显得有点勉为其难。我校在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发,但这个特长精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教学给学生,学生有无基础等因素,都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呢?学校可以精选几个课程,自主开发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对课程实施教师进行的培训,从而让校本课程更规范、落实。

(三)深化校本研修的建议

1.营造良好研修氛围。研修活动要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心理,如果一味地让教师觉得是负担,被动地学习,取得的效果会减弱,久而久之对研修活动会产生厌烦情绪。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让教师主动参与研修是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为了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应注重业务领导与教师的平等关系,这是沟通的前提;注重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注重实事求是的研讨风格;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等。

2.改良校本研修模式,提高校本研修实效。坚持我校以往优秀的教研模式,同时,更多地将专家请到课堂中、活动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研修活动中,忌形式化,要注重对教学有实际作用、便于操作实践的内容,将校本研修更加落在实处。

3.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通过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实施,在校本研修中重视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学习、教学的研讨和自我的反思,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

篇5:沙坪小学安全卫士工作责任状

此责任条款自签定之日起施行。

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全体师生的校园安全责任意识,提责任人签名:

高学校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

制,学校成产安全卫士小组,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安全卫士工作责任状:

1.值日期间,按时到岗。因未到岗或到岗后未尽责任

造成的事故要承担全部责任。(有事可请他人代班,如代班

人不在岗未尽责,责任归原值日老师)。

2.上课及学生活动期间,值日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离开

学校。因值日教师失职造成事故的将按相关规定处理。

3、值日教师在值日期间不得抹牌赌博。

4、值日行政人员、值日教师要定期巡查重点地段:校

门口、学生寝室、教师走廊、操场,看到安全隐患要及时消

除或上报。

5、值日行政人员和值日教师每天上午、下午放学要准

确记载路队护送教师到岗及学生路队违纪情况。

6、值日行政人员和教师全天候严密监视进入校园的可

疑陌生人员。

7.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发现学生闹矛盾

要做细致的教育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并及时上报班主任。

8、高度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对不文明言行、危险性

游戏、不良行为等及时劝阻、制止。

篇6:沙坪小学发展规划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本区公办小学招生工作,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小学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重庆市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重庆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政策,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区户籍适龄儿童按照免试、划片就近原则入学。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按照统筹安排、指定学校原则入学。

第二条 招收年满6周岁(盲、聋、哑等残疾儿童可推迟至7周岁)的适龄儿童。

第三条本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原则上根据区教委划分的各小学校义务教育服务区按“三对口”(即适龄儿童与父亲或母亲的户口、房屋产权证、实际居住地一致)报名登记入学。

对部分学位紧张的学校服务区内有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由区教委调配到非紧张区域学校(学位紧张学校名单由区教委提前一年另行公布):

(一)同一住房对应户籍已有适龄儿童对口入学且未满六年的(其中适龄儿童监护人若合法生育多个子女的以最后一个适龄儿童入学时间计算);

(二)入学前一年9月1日后取得房屋产权证及对应户籍的。第四条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主要根据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居住、职业量化积分情况安排学校入学(实施办法由区教委另行制定)。

第五条 本《办法》由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2014年6月5日

沙坪坝区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学位安排

实施办法

(试行)

适龄儿童因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区工作或者居住,需要在本区申请学位接受义务教育的,区教委为有利于适龄儿童稳定生活和健康成长,将根据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区稳定住所和稳定职业(简称“两稳定”)量化积分安排适龄儿童入学。

一、积分办法

(一)基本项目量化积分

适龄儿童与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拥有稳定住所是适龄儿童入学的基本条件。稳定住所量化积分办法:以适龄儿童与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区公安部门办理的连续居住且按期审核的居住(暂住)证为依据,1个月积1分,积分不封顶。其中起始月不规定具体办理时间,均认定为1个月;结束月为招生当年5月(含5月)。

(二)激励项目量化积分

1.适龄儿童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拥有稳定职业是适龄儿童入学及入学后正常生活学习的重要条件。稳定职业量化积分办法:以适龄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区人力社保部门缴纳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时间或在本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的工商营业执照时间计算积分(父母双方均在本区经商或务工的以时间长的一方为准),1个月积0.5分,积分不封顶。其中起始月不规定具体办理时间,均认定为1个月;结束月为招生当年5月(含5月)。

2.适龄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区经商办企业并依法纳税应予以激励。在本区纳税量化积分办法:以招生当年前三个自然年度累计纳税计算积分(适龄儿童父母双方均纳税的可以合并计算),纳税1万元(含)—2万元(不含)积0.5分,纳税2万元(含)—3万元(不含)积1分,以此类推,每达到一个更高的万元单位增加0.5分,积15分封顶。

二、学位安排办法

适龄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按区教委要求持相关材料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申请学位,区教委根据适龄儿童居住地位臵、量化积分、招生学校学位数安排学位,招生学校于招生当年7月20日前向适龄儿童寄发义务教育新生入学通知书。

三、本《办法》由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2014年6月5日

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确定2015年小学招生学位紧张学校的

根据《沙坪坝区义务教育公办小学招生办法(试行)》,经测算确定下列学校为沙坪坝区2015年小学招生学位紧张学校:树人小学、沙坪坝小学、第一实验小学、育英小学、南开小学。

特此通告。

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2014年6月5日

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2015年一年级适龄儿童信息采集通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重庆市义务教育实施条例》、《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沙坪坝区义务教育公办小学招生办法》(试行)、《沙坪坝区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学位安排办法》、《沙坪坝区2015年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现将我区2015年一年级适龄儿童信息采集工作通告如下:

一、适龄儿童年龄

2015年小学一年级招收2009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未入学适龄儿童(因全国已统一学籍,未到年龄的儿童无法取得学籍,学校不招收未到年龄的适龄儿童)。

二、信息采集及报名办法

(一)本区户籍适龄儿童信息采集及报名 信息采集时监护人须提供下列材料:

1.《沙坪坝区2015年本区户籍适龄儿童信息采集表》1份,监护人可于报名前登陆报名系统(http://xxzsbm.cqedu.net)下载表格填写,也可现场领取表格填写。

2.适龄儿童与父(母)的户口原件及复印件1份。3.对应的房管证(房屋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4.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证》原件、《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完成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请未开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完成证明书》的适龄儿童监护人带孩子凭《预防接种证》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

信息采集时间:2015年5月4日(周一)至5月6日(周三)工作时间。

信息采集地点:在对口划片学校参加信息采集(划片安排见各校张贴的《XXX学校2015年招生服务区安排表》)。

报名:适龄儿童监护人在学校完成信息采集后应登陆“重庆市义务教育入学信息采集系统”完成信息采集(该系统将控制跨区县多校报名,即适龄儿童在全市只能报一所学校)。通过学校审核后的适龄儿童监护人应于2015年6月22日(周一)至6月24日(周三)登录报名系统(用户名:适龄儿童身份证号,密码:适龄儿童身份证号码后6位,第一次登陆后可修改密码),完整填报适龄儿童基本信息,确无条件完成网上报名的应联系就读学校由学校帮助其填报。

(二)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信息采集及报名 信息采集时监护人须提供下列材料:

1.《沙坪坝区2015年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信息采集表》一式2份,监护人可于报名前登陆报名系统(http://xxzsbm.cqedu.net)下载表格填写,也可现场领取表格填写。2.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和原籍户口原件及复印件1份。

3.沙坪坝区公安分局签发的适龄儿童监护人(适龄儿童父或母)的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4.沙坪坝区工商分局签发的适龄儿童监护人(适龄儿童父或母)持有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1份、或在沙坪坝区人力社保局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证明原件1份(有即提供)。

5.适龄儿童监护人在沙坪坝区纳税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份(有即提供)。

6.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证》原件、《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完成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请未开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完成证明书》的适龄儿童监护人带孩子凭《预防接种证》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

信息采集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信息采集:采集对象为监护人积分达到12分以上(井双片区除莲光小学以外的学校达到6分以上)的适龄儿童。时间为2015年5月12日(周二)至5月15日(周五)工作时间,超过时间不再进行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地点及范围见附表。适龄儿童监护人应于2015年5月20日(周三)登录报名系统(用户名:适龄儿童身份证号,密码:适龄儿童身份证号码后6位,已安排学位的在第一次登陆后应修改密码)查询学位安排结果。

第二次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信息采集:采集对象为第一次未能参加信息采集或参加了信息采集但未能安排学位的适龄儿童。时间:2015年5月25日(周一)至5月27日(周三)工作时间。地点:区教委将通过报名系统于2015年5月22日(周五)公布信息采集地点及积分区间。采集办法:监护人应根据自己居住情况、积分情况以及公布的有关学校积分区间等信息自行选择学校提交材料参加信息采集,全区不再划分范围。学位安排:信息采集结束后由学校按照“积分从高到低、额满为止”的办法安排学位,安排结果由信息采集学校于2015年5月29日前通知适龄儿童监护人。

报名:适龄儿童监护人在安排到学位后应登陆“重庆市义务教育入学信息采集系统”完成有关信息采集(该系统将控制跨区县多校报名,即适龄儿童在全市只能报一所学校)。凡已安排学位的适龄儿童监护人应于2015年6月22日(周一)至6月24日(周三)登录报名系统报名,填报适龄儿童基本信息,确无条件完成网上报名的应联系已安排学位的学校帮助报名。

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信息采集预警信息。预计2015年下列学校招生区域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入学为最紧张区域:三峡广场及周边区域、联芳园区、杨公桥烈士墓地区、天星桥梨树湾地区、凤天路沿线及新桥地区、山洞地区、大学城地区、青木关地区。预计井双地区学位相对充足。从2013年开始,沙区能够提供的小学学位数已无法满足大量的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入学需求,预计2015年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申请学位人数将大大超过提供的学位数,建议在沙区暂住时间和工作时间较短的适龄儿童监护人提前另行作好安排。

三、说明

1.各校张贴的《XXX学校2015年招生服务区》仅适用于2015年,今后每年适龄儿童信息采集时由信息采集学校公布当年划片信息。同时公告2016年学位紧张学校为树人小学、沙坪坝小学、第一实验小学、育英小学、南开小学。

2.非沙区户籍适龄儿童按积分制入学,与信息采集的时间先后无关,请家长合理安排时间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到指定地点采集信息,无需提前排队。

3.有关信息采集和招生信息请登陆http://xxzsbm.cqedu.net 网站查询。

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2015年4月14日

沙坪坝区关于2015年小学招生工作

问 答

为了让广大家长了解沙坪坝区2015年小学一年级招生有关要求,现就有关事宜宣传如下: 1.2015年小学一年级招生年龄是怎样规定的?

答:2015年招收年满6周岁,即2009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

特别提醒:因全国已统一学籍,未到年龄的儿童无法取得学籍,所以学校不招收未到年龄的适龄儿童。

2.从哪些途径可以知晓沙坪坝区的招生信息?

答:一是可以进入沙坪坝区的门户网站通过链接查阅沙坪坝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招生办法、2015年适龄儿童信息采集通告和其他有关材料。网址是http://xxzsbm.cqedu.net。二是四月中下旬可以到学校、社区、幼儿园查阅信息采集通告和其他有关信息。三是各大媒体去年8月7日和今年4月15日均进行了广泛宣传。四是可到沙区教委和沙坪坝区的小学咨询。

3.沙坪坝区户籍的学生怎样报名入学?

答:本区户籍适龄儿童按“三对口”(即适龄儿童与父亲或母亲的户口、房屋产权证、实际居住地一致)划片就近入学,划片安排已于2015年4月下旬张贴在各小学门口,今后每年4月公布当年各校招生划片区域。5月4号到6号请孩子监护人按学校要求到学校去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后监护人应于6月20号以后在网上完成正式报名,之后学校会按要求发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给家长。

4.听说沙坪坝区中心片区五所小学对购买二手房入学有新规定,是怎样规定的?

答:由于沙坪坝区中心区域学校学位非常紧张,因此去年已经提前向社会公告了树人小学、沙坪坝小学、第一实验小学、育英小学、南开小学为2015年学位紧张学校。这5所小学在严格执行“三对口”的同时,还将执行以下两条规定:一是同一套房屋已有适龄儿童于2014年在上述学校入学的,该适龄儿童小学毕业前其他户籍上在该套住房的适龄儿童(不包括原房主合法养育的多个子女)不安排在上述五所小学入学(简称“六年读1个”);二是2015年入学的适龄儿童监护人提交的通过二手房交易取得的房屋产权必须提前一年于2014年8月31日前完成交易交并取得房产证(简称“提前1年购房”)。不符合规定的适龄儿童对口学校为上述五所小学周边学校。同时确定上述五所小学为2016年招生紧张区域学校,还是要执行上述两条规定。

5.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怎样在沙坪坝报名就读小学? 答:沙坪坝区去年已经发布并执行了非本区户籍学生积分安排学位的办法,今年仍将执行这个办法:非沙区户籍适龄儿童按其法定监护人“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情况积分安排学位。积分办法是:以在沙区办理的暂住(居住)证为依据,1个月积1分;以在沙区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或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依据,1个月积0.5分;以2012、2013、2014三个自然年度纳税为依据,1万元开始,每一万元单位积0.5分(15分封顶)。

今年信息采集及学位安排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全区确定9个点采集监护人积分达到12分以上适龄儿童信息(井双区域除莲光小学外达到6分以上),按积分高低安排学位,安排规则是对口学校优先安排、其次是分区域按志愿依次安排。采集时间是5月12号到15号。具体地点可查阅信息采集通告。

第二次由信息采集还有空余学位的学校按学校确定的积分区间采集信息,再按积分“从高到低、额满为止”的原则安排学位。时间是5月25号到27号。请大家到时留意网上的公告信息。

7.怎样知晓沙坪坝区哪些地方入学学位比较紧张? 答:沙坪坝区今年将发布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登记预警信息。预计2015年下列学校招生区域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入学为最紧张区域:三峡广场及周边区域、联芳园区、杨公桥烈士墓地区、天星桥梨树湾地区、凤天路沿线及新桥地区、山洞地区、大学城地区、青木关地区。预计井双地区学位相对充足。从2013年开始,沙区能够提供的小学学位数已无法满足大量的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入学需求,预计2015年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申请学位人数将大大超过提供的学位数,建议在沙区暂住时间和工作时间较短的适龄儿童监护人提前另行作好安排。

8.是不是可以在重庆市多所学校报名?

按照重庆市义务教育实施条例及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只能在一所学校取得学籍,因此市教委今年研制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入学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将控制跨区县多校报名,即适龄儿童在全市只能报一所学校。所以请适龄儿童监护人要按有关规定和自己实际情况确定在什么地方参加信息采集和报名入学,同时提醒适龄儿童监护人在信息采集点或有关学校完成信息采集后也要登陆这个系统完成信息采集。

9.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区域买房迁移户口后怎样报名入学? 答:由于西部新城正在建设过程中,配套的一批小学也正在建设,因此这个区域前几年、今年和明年都是采取指定入学的办法安排适龄儿童入学。即由入住高校、微电园和物流园企业、新建楼盘开发商或物管方按要求统一登记,再由区教委根据各单位和项目报来的适龄儿童数统一安排学位。预计到2017年该区域将实现划片招生入学。

10在哪里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完成证明书》? 答:若本区户籍和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还未开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完成证明书》的,请监护人带孩子凭《预防接种证》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

发布单位: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发布人:陈翅 发布时间:2015-04-14 23:44 共访问 421 次

第一次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信息采集点安排表

序号

采集点名称

地 址

采集范围(以暂住或居住证为准)

上桥采集点

新桥街道煤园社区(上桥小学对面)

上新红学区覃家岗小学、高滩岩小学、凤鸣山小学、新桥小学、上桥小学、五星小学、华新小学招生范围

土湾采集点

汇育学校(土湾车站旁边)

红糟房小学、天星小学、森林小学、实验一小、树人小学、沙坪坝小学、汉渝路小学、滨江小学、土湾小学、汇育学校招生范围

烈士墓采集点

童家桥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红岩广场陈列馆旁)

南开小学、树人景瑞小学、融汇沙坪坝小学招生范围,沙磁学区除沙坪坝小学以外的小学招生范围

井口采集点

井口镇南溪村村委会

井双片区所有小学

中梁采集点

中梁镇新店子社区(中梁镇名都小区)

新发小学、中梁镇小学招生范围

歌乐山采集点

歌乐山镇文化服务中心(高店子社区旁)

歌乐山学区除新发小学、中梁镇小学以外的小学招生范围

陈家桥采集点

陈家桥学府广场舞台

陈家桥学区所有小学招生范围

青木关采集点

青木关镇文化服务中心(滴翠广场)

青木关镇小、巴师附小、凤凰镇小学招生范围

回龙坝采集点

回龙坝镇社区居委会

回龙坝镇小学、三桥小学招生范围

1.输入用户名(已登记儿童身份证号),密码(该身份证号后6位),验证码,即可登录系统。2.查询基础信息,非辖区适龄儿童还可查询自己的积分情况和录取情况

篇7:沙坪小学发展规划

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沙坪坝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夯实基础、增强后劲、加速发展的时期,是基础建设和功能完善并重的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于扎实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稳固、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指导和推动我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和《沙坪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沙坪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

一、“十五”时期主要成效

“十五”时期,我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再就业工程顺利推进,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十五”期间,顺利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累计帮助和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 1 — 再就业4.3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6%。社会保障工作机构达到街、镇(园区)全覆盖,基本形成就业和社会保障区、街(镇、园区)、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建成区级就业服务大厅,构筑“1+X”就业大市场,与全市所有区县实现网络联通,创办“天天职介超市”,为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培训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就业训练、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大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推行力度,为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平稳过渡,企业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达到11万人,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达8.4万人,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1.8亿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达8万余人;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参保职工13.5万人,较好地发挥了其“社会减震器”作用,确保了失业职工基本生活;基本医疗保险积极实施,参保人数达19.1万人,初步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以大额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工伤保险发展良好,1100家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职工达10.5万人;生育保险顺利启动和实施,参保人数达到5.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顺利推进,参保单位154家,参保人数3000人;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业务,2742农村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积累保险

— 2 — 基金800多万元,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的模式和实现途径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取得实效。全面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协调劳动关系机制逐步向基层延伸,在街、镇(园区)和部分企业工会聘任38名兼职监察员和11名法律监督员,构建新的执法网络。清理整顿了劳动力市场秩序,大力开展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执法检查,主动检查企业1600多户,受理举报投诉2000多件,为劳动者追回工资报酬2100多万元。实施了建筑企业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有效地维护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深入了开展劳动保障法制宣传,广大职工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指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臵富余人员,切实做好国有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职工安臵工作,妥善处理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十五”期间,累计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4000多件,结案率保持在98%以上,工伤性质认定2300多件,劳动能力鉴定6100多人次,劳动合同鉴证4万余份。逐步推行企业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形成了企业与职工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一区两高地”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完善我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有利条件

— 3 — 一是从中央到市、区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为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政治保证。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前提下,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各级将更加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其社会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为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十五”时期,我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企业改革得到深化,经济增速大幅提升,经济的发展为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区坚持把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重要举措,把科教文卫资源优势转化为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这就为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创造更为有利的经济基础。

三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框架初步形成,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打下基础。“十五”期间,市、区相继出台了包括税费减免、财政投入、信贷支持、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的积极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在解决国有企业下岗

— 4 — 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新增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基本制度已经确立,这就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了条件。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矛盾较突出,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一个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十五”期间,我区常住人口从“九五”末期的66.44万人增加到2005年底的85.53万人,净增19.0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82万人。加之外来劳动力进入,劳动人口增幅较大。相反,随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增长,就业弹性值相应下降,就业岗位增长赶不上劳动人口增长。据预测,“十一五”我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约1.1万个,而需要解决就业达2.5万人,岗位需求缺口达1.4万个。与此同时,下岗失业人员结构较过去几年发生了变化,年龄偏大、技能单

一、文化偏低,劳动者的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工作难度大。二个是在国有企业“并轨”,大规模下岗分流告一段落的同时,国有、集体企业关闭破产、改制重组、主辅分离的任务繁重,2005年末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结存1.6万人,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十分突出。三个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传统农业的改造,农村劳动力流动量加大,在推进重庆大学城建设过程中,有大批“农转非”人员需要

— 5 — 转移就业。“十五”末,全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达15万人,“十一五”时期,这种劳动力流动规模将呈扩大趋势,预计每年将以1万人左右的速度增长。加之,高校多、部队多,由此带来的就业压力也相当大。

二是社会保障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特别是对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压力在迅速增大。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破产、关闭、解体企业进一步增多,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下降,基金征缴困难,企业欠费问题严重(据统计,我区历年累计欠缴达2.04亿元),结构调整导致的提前退休人员的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不断加大,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保障资金需求增大,确保发放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退休人员比例高,给基金支付造成压力,当期收支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已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平稳运行带来了影响。失业保险基金出现当期收不抵支(2004、2005年缺口分别为910万元和352万元),解决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偏弱的问题将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生育保险启动实施不久,工伤保险扩面推进难度大。“大学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显现,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

三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任重道远。“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和社会结构仍然处于较大变动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用工主体将日趋多元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在“十一五”时期,一

— 6 — 些深层次矛盾将逐步显现,其遗留的劳动关系问题突出。非国有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较为普遍,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上升态势,且变得日益复杂,仲裁诉讼比例增大,自1998年以来,我区劳动争议案件年均增幅达40%以上。非公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违反劳动者意愿安排超时加班,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无故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让职工超强度劳动以及劳动卫生环境差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依然存在。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服务,努力扩大就业,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体系,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努力朝着“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分配格局比较合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发展目标迈进,为我区经济社会

— 7 — 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城镇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万人,力争达到6万人。其中,“农转非”人员1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到“十一五”期末,力争全区充分就业社区达到90%,基本解决体制转轨时期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2、职业培训

——就业再就业培训2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1.2万人,创业培训500人);高技能人才培训1000人;持证上岗人数达到职工总数的80%,就业准入工种持证上岗率力争达到100%。

——技能人才总数达到9万人(其中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增加到1.8万人左右,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0%);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2万人。

3、社会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万人、23万人、14万人、13万人和10万人以上。

4、劳动关系

——城镇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1、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

— 8 — 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关注新生劳动力、“4050”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抓好再就业重点企业、再就业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等项工作。同时,适应新的形势,适当扩大政策扶持对象的范围,加大政策扶持“低保”人员就业的步伐,逐步建立起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2、协调推进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改善,努力扩大就业容量

加大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都市工业,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继续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有较大幅度增长。在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中,通过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臵富余人员,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增强经济增长对扩大就业的作用。

3、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实施城乡统筹就业

适应劳动力供求结构的新变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城乡统筹劳动力市场,将东部(天星桥)原来城乡分割的共计2200平方米劳动力市场从组织和形式上统一整合,调整市场布局,完善市场功能。在西部(陈家桥)再建一个区域性劳动力市场,集中为大学城征地拆迁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逐步形成区级劳动力市场与

— 9 — 区域性劳动力市场和街、镇(园区)社保平台信息共享,城乡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按照就业工作重心下移,管理服务进社区、到乡镇的思路,重点强化街镇(园区)和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库,统一失业登记和统计制度,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和困难群体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认真施行企业用工备案和空岗申报制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招用本地和外来城乡劳动者及空岗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及时提供信息引导。

4、加快培育市场就业机制,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建立劳动者平等就业机制,打破城乡劳动者的身份界限,在签订劳动合同和工资分配等方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面向城乡劳动者开放,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基本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规范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工和职业中介等行为。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行为的监管,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规范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

5、建立就业援助机制,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把建立和完善城市低保和就业的联动机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继续推行ABCDE分类指导就业模式,提供个性

— 10 — 化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引导、鼓励和帮助更多有就业能力的低保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制定特殊的扶持措施,实行推荐就业承诺服务,努力缓解困难地区、困难家庭、困难人员就业难题。积极推动三峡库区劳动力转移和移民就业,开展劳务对接,共同解决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问题。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逐步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到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加大对被征地农民就业的扶持,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6、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创业促进就业

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把促进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全社会营造创业文化,培养创业精神,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培养、锻炼学生的创业技能,促进更多的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把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结合起来,引导劳动者通过创办小企业实现自我就业,并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就业。

7、加强失业调控

建立劳动力供求模式和失业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失业统计制度,建立劳动力抽样调查制度,实行动态分析监测,实现应用失业预测预警系统调控失业人群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缩短失业周期,减少长期失业人员数量,合理分散失业压力,防止失业过于集中,把失业登记率控制4%以内。统筹

— 11 — 规划、分步实施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和改制改组,把握破产关闭工作力度,鼓励企业破产重组吸纳失业人员,做好改制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职工身份转变工作。合理引导和规范企业规模性裁员,加强对正常生产经营企业裁员的指导。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臵富余人员,避免大量推向社会。

(二)加快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

1、建立培训网络

从全区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成教中心、农广校、农机培训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中招标认定一批优质培训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区职业培训骨干网点。力争在2009年底,在陈家桥建立综合性培训基地,并积极引导井口特色工业基地、西永科技产业基地、覃家岗摩托车工业基地、青凤机械工业基地、回龙坝纺织工业基地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各具特色的实训基地。在有条件的街、镇设立培训网点,加大投入,配臵教学设施设备,形成以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成教中心劳动就业实训基地为主体,区、镇(街道)城乡一体的培训网络。

2、建立开放式职业培训体系

逐步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联动机制,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参与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倡导和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培训制度,创新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工作模式。建立由“企业

— 12 — 下单、劳动者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培训机制,遵循“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农民需要”的原则,购买认定一批家政服务、餐饮、建筑、制造等培训专业,对参加培训合格的农村劳动力给予培训补贴,调动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3、实施分类培训

充分发挥区域内培训网点的作用,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差的劳动力,重点开展以社区服务业及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年轻的农村劳动力重点开展以机械加工业、电子电器专业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能力;对本区农村应届高中毕(结)业生,鼓励引导进入技工学校或职业学校接受以素质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对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组织开展以扩大就业为目的创业培训。组建创业培训专家志愿团,把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结合起来,引导劳动者通过创办小企业实现自我就业,并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就业。积极为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提供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帮助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开展“订单型” 培训、“储备型”培训、“输出型”培训。

4、发展职业教育

充分利用科教文化名区的优势,鼓励区域内大专院校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

— 13 — 争能力;按照协调发展、提高层次、优化结构、促进就业的要求,动员和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投入职业教育,支持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重点培养数控、模具、电子、通信、交通、石化、装备制造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于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和职工,资金来源多元化、缴费基数程序统一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

以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保险、服务行业以及一些新兴行业作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重点,强化基金征收力度,做大基金收入总量,缴费人员参缴比达到90%以上,基金征收率达到95%以上,逐步缩小基金支出缺口。继续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逐步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到2010年初步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有效分解老龄化的风险和压力。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探索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及编制外人员养老保险办法。

适应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要求,积极探索解决进城务

— 14 — 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逐步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方式灵活、可随参保人员转移、适应性和可推广性强的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扶持和激励失地农民参保,逐步形成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对拟被征地和已被征地的农民按照“土地换社保,退费进社保,政府给补贴”的工作思路,按不同年龄段实行分类保障办法,使他们长远生计有保障。积极探索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让农民工既能参加得了,又能享受得到。

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享受到医疗保障。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医疗保险服务行为的监督,促使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规范化。按照“低缴费、广覆盖、保基本”的思路,探索建立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重点解决农民工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强化征收手段和宣传力度,增强参保单位和职工缴费意识,稳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

加大工伤保险扩面力度,推进采石、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全员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工伤认定制度和劳动能力鉴定制度。建立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调整工伤待遇水平的机制,扩展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的促进作用,建立起预防优先的工作机制。

— 15 — 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积极探索生育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同步推进、统一管理的运行模式。探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生育保险办法,使生育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城镇所有职工。

2、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机制

强化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规范征收流程,各项保险费实现统一依法规范征收。建立健全基金预决算制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支持,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通过适当调整筹资标准和资金渠道对困难国有企业给予帮助,进一步妥善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费来源。

3、强化基金监管,构建完善监管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强化社会保险监督职能,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维护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加强社会保障监督人员队伍建设,规范监督人员的岗位业务培训,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努力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信息化水平,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的制度化。加大对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核查力度,堵塞基金流失漏洞。进一步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切实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2006年建立和完善全区社会保险稽核和经办业务监督工作体系;2007年—2008年建立劳动、地税、工商等多部门联动的稽核检查机制,加强稽核工作手段,形成对基金支出环节的监督检查业务规范;2009年—2010年制定并推行社保费申报缴纳诚信制度,使稽核工作

— 16 — 全面实现日常化、法制化、科学化。

4、全面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到2010年,力争全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100%,社区管理率达到95%。指导各街镇(园区)、社区不断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职能,大力发展老年社会服务。同时按照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探索老年服务体系,满足退休人员社会养老需求。

(四)努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1、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充分发挥劳动合同制度在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基础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推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继续改进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特别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国有重组改制企业、服务及加工企业、建筑领域等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的指导,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台帐,逐步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规范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中的劳动关系,加强对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中职工安臵方案的事前指导、事中监督和事后督查。认真贯彻《重庆市集体合同条例》,进一步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指导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广泛建立平等协商机制和签订集体合同,逐步将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进

— 17 — 一步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三方协调机制的职能和创新运做模式,积极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依法在企业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推进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全面提高仲裁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2、继续改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保持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

加强和完善政府对社会各类企业工资分配的规范、指导和监督,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缓解行业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切实发挥工资指导线和人工成本信息对企业工资增长的引导作用,发挥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对企业确定不同岗位、职工工资水平的指导作用,使劳动力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格相适应。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工资平等协商制度,使工资平等协商逐步成为多数企业决定工资分配的主要方式,保障劳动者参与企业工资分配决策的应有权利,扭转和抑制部分企业人为压低职工工资水平的现象。加强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监督管理,改进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控,抑制部分垄断行业、企业工资水平的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执行《最低工资规定》等工资分配法规规章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并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长效机制的建立,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收入权益。

3、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全面贯彻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加强日常主动监察和举报投诉专查,逐步扩大监察覆盖面。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开展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打击非法使用童工、清理用人单位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等专项执法检查,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劳动监察网络。与建委、交委、总工会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劳资纠纷区内联动应急机制,实行案件先导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制度、劳动监察分类监控制度、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将现有在建筑行业实行的工资保证金制度向摩配、纺织等重点存在欠薪问题的行业延伸,在企业申请工商营业执照时,按企业注册资金的相应比例提取工资保证金,解决老的拖欠,防止新的拖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福。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摆到政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臵,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有关方面,形成合力,抓出成效。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入手点,切实抓好区委、区政府决策的贯彻落实,并立

— 19 — 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广泛宣传并认真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全面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对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对用工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的基础信息和信用进行记录登记,实行动态评价、分级管理,督促用工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行业自律。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配合完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实现我区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机构与市级主管部门联网。通过网络系统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全面促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监察、基金监管、公共服务和宏观决策的信息化应用,提高我区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整体管理水平,并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四)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

健全街镇(园区)、村(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失业人员就业、扶助困难群体再就业、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的基础作用。

(五)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着眼于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定和施行工作领域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通过业务素质考核等措施,逐步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专业化。

(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

篇8:沙坪小学发展规划

一、内陆开放及人才小高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我国提出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要求。一些学者和地方政府因此相应的提出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概念, 并从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角度出发, 探索我国内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问题。新世纪, 内陆开放的发展思路不断的被应用于实践。当前, 在以上海为先导的人才高地建设的带动下, 全国各大地区都在进行人才高地的建设和发展, 人才资源的区域竞争态势已经显现。内陆地区如何在开放的思路下实现对人才的高质培养、对人才的最大吸引、对人才的高效使用, 并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值得深入探讨。

1. 内陆开放

内陆开放, 是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 以全国统一市场为基础, 通过持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不断深化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开放发展战略。简言之, 内陆开放型经济就是要深入发掘内陆地区的比较优势, 通过市场一体化进程, 逐步融入国家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 建立内外对接、内部整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区际协调机制。因此,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实质上就是要在具有世界眼光的基础上, 立足区域, 放眼国内外。以重庆为例, 一方面要“站在世界看重庆, 站在重庆看世界”;另一方面则要“站在中国看重庆, 站在重庆看中国”。

2. 人才小高地

在所有的市场资源当中, 人才无疑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而且是决定一个地区甚至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美国的洛杉矶、硅谷和我国的上海、深圳等地的发展无不印证了人才的重要性。

(1) 人才高地概述。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而人才高地, 就是人才数量多、素质优、结构好、效益高的区域。著名人才学学者叶忠海在《人才资源优化策略》一书中认为, 人才高地即为人才发展的极核区、高势能区。目前国内主要城市和地区均提出或正在进行人才高地建设。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国际型, 以上海和北京为代表;上海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最先提出建设人才高地以后, 人才的质量、数量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显著提高, 近年来又提出了建设国际人才高地的战略;北京在2008年的《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成为世界创新型的人才高地。二是区域型, 以西安、成都和厦门等地为代表;西安早在2004年就提出要建设西部人才高地的战略, 成都则提出了要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的人才高地, 厦门以其火炬高新区为基础, 力图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服务东南发展。三是创新型, 以广州、武汉等地为代表, 即提出要建设创新型的人才高地。四是以重庆为代表, 提出要建设内陆开放型的人才高地, 打造西部的人力和人才中心。

(2) 人才小高地。所谓人才小高地, 就是以重点产业、项目、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为依托, 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 搭建一流舞台, 营造一流环境, 提高一流服务, 帮助人才创造一流业绩, 构筑具有层次高、专业化、环境好等特点的人才聚集地。国内以广西自治区为代表。广西针对自己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等现状, 通过产业依托, 发挥比较优势, 大力进行人才小高地的建设, 集中有限人力、财力、物力, 在局部地区、部分领域建设人才小高地, 从而带来人才的大量集聚、产业的升级以及科研水平的明显提高。广西模式的成功为人才高地的建设提供了一条合适的路径选择, 为其他地区人才高地的建设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上述理论启示我们:一个地区人才高地的建立与发展必然伴随着人才的大量吸引、大量积聚、大量的培养, 作为一种途径和方式, 人才小高地的建设为人才高地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支撑体系;各个小区域、行业、产业等人才小高地的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 将是整个人才高地体系的主要框架。重庆内陆开放型的人才高地建设也不例外。沙坪坝区是重庆市重要的科教文化名区, 人力和人才资源丰富, 在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的建立中必将发挥关键作用。

二、沙区建设人才小高地的优势与机遇

1. 人才小高地建设的优势

(1) 独特的教育优势和文化优势。沙坪坝区教育资源丰富。全区拥有重庆大学等大专院校19所, 中小学89所, 且重庆大学城已具规模, 为建设科教人才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沙坪坝区集红岩文化、抗战文化、校园文化、沙磁文化、都市文化和群众文化于一身, 是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和吸引人才的理想场所;而且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文化工作先进区”。

(2) 人才的集聚优势和素质优势。全区人才总量约有18万人, 具有本科 (含双学位, 不含在校本科生) 及其以上学历的约有7.2万人, 大专及以下学历10.8万人。全区有各类专家级人才930人, 其中两院院士6人 (重庆市共9人)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9人 (重庆市共60人)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21人 (重庆市共2340人) 。

(3) 人才的结构优势与产业优势。近年来, 沙区抓住资源优势转化的中心环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巩固科教文卫资源的核心优势;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 第一产业人才数量偏低的局面有所改善, 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4) 发达的交通优势和经济优势。铁路、高速等纵横域内, 为建设人才集聚高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土主物流园、大学城及西永微电子园区正在成为沙坪坝区新兴的产业支撑点, 以三峡广场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及商业中心发展迅速, 为人才的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 人才小高地建设的机遇

(1) 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为人才小高地建设创造了外部条件。国际上, 世界各国都存在人才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国内, 部门和地区间的人才资源争夺战也已全面展开。国内外人才资源竞争的新形势, 既给沙坪坝区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更为我们发挥区域人才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 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人才竞争, 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新条件。

(2) 重庆在全国战略地位的提升给沙区人才发展提供新的机遇。2007年, 重庆又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区;2009年, 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3号文件, 将重庆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层面。作为重庆市主城核心区, 为沙区以强劲的态势参与新一轮的人才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沙区在重庆战略地位的提升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 沙坪坝区形成“一区三高地”总目标的基本形态, 基本实现“一城三中心三基地”阶段性建设目标, 需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作支撑, 这对沙区的人才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必须不断加大人才发展力度, 提高人才发展速度, 适应经济迅猛发展的新需要。

(4) 沙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小高地的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直辖以后, 沙区政府一手抓存量经济的优化升级, 一手为扩大增量经济奠定基础, 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经济运行稳步迈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沙区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而产业高水平的发展又为人才高地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人才成长的空间和舞台。

三、沙区人才小高地发展的战略定位及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 沙区优势特色明显, 但也应注意到, 沙区在开放意识、吸引人才等方面仍存不足。放眼未来, 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稳步发展很有必要。

1. 沙区人才小高地发展的战略定位

以西部新城为依托, 打造“一区三高地”, 形成内陆开放的格局;以建设人才集聚高地为契机, 坚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合理利用人才的方针, 进而吸引对沙区有用的国内外高精尖人才;全面开发和使用各方面、各个层次的人力资源, 努力把沙区打造成为本区乃至重庆、西南地区社会综合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坚强后盾;争取做到人尽其才、才有所用。

2. 实施人才小高地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 是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沙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在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把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作为推动沙区政治社会经济以展的第一要务, 通过政策引导, 使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等与本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考虑人才培养, 引进和使用。

(2) 创新人才利用模式。要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产学研结合, 关键是促进高校和企业间的真正融合, 围绕重大核心技术, 实现“三类人才” (学校教授队伍、高层次人才队伍和企业技术专家队伍) 的集聚, 推动技术创新, 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产学研的无缝联接, 从而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3) 创新人才利用的市场机制, 加强引进高精尖人才。构筑人才高地, 必须依赖人才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而人才市场机制的作用的发挥, 则要依赖于行之有效的政策为支撑。通过建立人才市场的价格导向机制, 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 建立人才市场运作的会计与审计制度等各种有效措施以加快建立和推出人才市场的发展。

(4) 引导高层次人才带动、培养低层次人才的发展。充分利用本地的人才资源优势, 采用良好的形式促进各层次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政府为主导, 利用培训机构、中介组织等第三部门营造全民互助的机制与气氛, 进而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提高区域人员的素质。

(5) 调整产业及行业结构, 为人才的使用和引进创建良好的平台。实现“一城三中心三基地”的目标, 人才的使用至关重要;要加强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衔接力度, 通过重点项目策划, 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 在联合研发中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以及形象。

四、结语

内陆地区的发展在当前的国际国内背景下, 走开放的道路是最佳的选择之一。通过资源的整合, 使有利于自己的人才及其他市场要素快速的在自己的市场上得到应用和发展, 进而产生效益, 是实现快速甚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步骤。人才高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而通过一个个小高地的建设来支撑整个高地, 不失为一种思路;因此, 就重庆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的建设而言, 不仅仅是通过沙区人才小高地的建设, 还需要诸如汽摩人才小高地、装备制造人才小高地、石油天然气化工人才小高地、材料工业人才小高地、电子信息人才小高地、现代物流人才小高地、金融服务人才小高地、三峡库区人才小高地等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 2007-10-15.[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 2007-10-15.

[2]薄熙来:在扩大开放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讲话.重庆日报, 2008-07-25.[2]薄熙来:在扩大开放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讲话.重庆日报, 2008-07-25.

[3]牟丰京张雪峰薄熙来王鸿举等市领导出席经济形势分析会.重庆日报, 2009-07-17.[3]牟丰京张雪峰薄熙来王鸿举等市领导出席经济形势分析会.重庆日报, 2009-07-17.

[4]隋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思考.光明日报, 2009-05-11.[4]隋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思考.光明日报, 2009-05-11.

[5]刘昆李静:人才小高地:西部人才建设新模式.广西人事人才网, 2007-01-05.[5]刘昆李静:人才小高地:西部人才建设新模式.广西人事人才网, 2007-01-05.

上一篇:古诗二首2教学反思下一篇:向你一本书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