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勤工俭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4-07-09

大学生的勤工俭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大学生的勤工俭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调查时间:2013年1月20日——2013年2月28日 调查地点:河南**市

调查主题: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情况

【摘要】

近几年来,大学生勤工俭学日益普及,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勤工俭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方式。2012年9月—2013年2月我曾经在学校附近某人力资源公司兼职客服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自己本身作为一名勤工俭学的学生并结合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对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整理。

【关键词】:高校、勤工俭学

2012年9月开学之后我在学校附近某人力资源公司兼职客服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勤工俭学情况进行过系统的分析,在寒假期间又对一些在兼职过程中认识的同学进行了沟通,综合以上种种,我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提出了一些有关勤工助学的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勤工俭学已被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认可并火速发展

在调查中,虽然还有部分大学生持反对或无所谓的态度,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已接受并赞同勤工俭学,愿意加入勤工俭学的队伍。并且伴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勤工助学的途径已经由单一的老师及学校相关部门介绍转到通过兼职网站或者中介机构等方式来兼职。我在公司工作时遇到许多对勤工俭学有需求的大学生,虽然现在中介费用比较高,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选择中介,竟学校的工作工资相对较低,而网络上的也不太安全,所以大部分学生宁愿去一些中介公司买一份保障。从中介公司的发展速度不难看出勤工俭学的前景宽广,并且以后中介服务应该会被更多的人员接受。

2、大学生勤工俭学目的不再单一,工作内容向脑力化方向发展 在勤工俭学目的方面,大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勤工俭学来补贴学杂费,生活费,解决经济问题,减轻家庭负担,他们更多的是想抓住勤工俭学的机会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勤工俭学时更侧重知识性或能力性工作,比如家教,设计,主持人等工作,当然一些传统工种比如发DM单,促销,服务员仍然占据一大部分,毕竟僧多肉少,但是未来和专业接近的一些兼职会更加受到青睐,比如师范专业的学生愿意去一些辅导班甚至参加支教来锻炼自己,平面设计的同学也更愿意去广告公司里打一些下手,这些对于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3、勤工俭学工作地点由校内向校外转变,时间也多集中于寒暑假 在调查中不少大学生表示,虽然校内的岗位较安全,较固定,也较有保障且收入稳定,但校外的工作更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更有挑战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也更能锻炼人。而且鉴于平时课业繁重,不少同学选择了在寒暑假假期外出打工以补贴学费,减轻家长负担,但是由于寒暑假学生工市场的扩大,里面暴利现象严重,在外出务工的同时也提醒各位同学安全第一,谨防上当受骗。

二、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在勤工俭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遇到最多的困难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尤其是与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发生矛盾、冲突,被人怀疑;在工作中不能被人理解,工作成绩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在家教中与家长发生纠纷等等。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要慢慢学会如何去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也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其次便是交通问题,如果所选择的校外勤工俭学的地点离学校较近,则不用每天在路上来回奔波,既省体力上的消耗也省乘车费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并不多。也有不少同学说有的家教安排在晚上,且路程较远,考虑到晚上太迟便没有公共汽车回学校(坐出租车费用太高),所以只好放弃。还有其他方面的困难,如时间问题、经验不足、专业不对口等等。

另外除了这些困难之外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勤工俭学内容庞杂,档次高低不一。

从服务类型看涉及家教、卖报、散发宣传资料、送货、营销、广告企划、设计、学校流动教室清扫、食堂清洁工、图书馆管理员、厕所保洁员等,最多的为家教,占申请人数的 66%。另外,从事单纯体力打工的比例有 43%。从参与面看,有 52%的学生正在参加勤工俭学,其中大一年级的学生占了 53%,勤工俭学的即有特困生,也有家境富裕的学生。但在特困生中,中差生、中等生比例偏高,多达 64%。

2、勤工俭学的体制不健全和不规范。

各高校的勤工俭学中心,一般为设在学生处或团委的下属职能部门,并制订有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但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多是由团委或学生处的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而当前社会用人需求量较小,相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很多,供需矛盾突出,这就更需要有效的管理。这种因体制的不健全和不规范,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均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俭学发展缓慢。

3、勤工俭学的秩序混乱。

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利用大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的心态,往往以押金或服务费的名义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钱到手后马上销声匿迹;另外,一些雇佣者利用大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的不熟悉,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报酬;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学校统一组织的重要性,私自从事一些活动,也容易出现问题,校方又很难进行有效干预,不少的纠纷很难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学生只得自认倒霉吃亏。

三、对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应持的几点建议

1.端正勤工俭学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工种

勤工俭学首先要端正目的,那种把赚钱作为勤工俭学首要目的的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作怪。当代大学生生存意识明显增强,适当地追求合理的经济利益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功利化的心态过于严重便会扭曲大学生的人格,腐蚀大学生的心灵,影响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不把赚钱作为首要目的,也有助于我们在勤工俭学中坦然地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应选择合适的、真正能锻炼自己的工种。勤工俭学还是要尽可能找与专业相近或自己有兴趣的工种,这样才能缩短自己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努力进取,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2.坚持适度原则,正确处理好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

其实,做到勤工俭学与学习两不误是完全可以的,关键在于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安排、协调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当代大学生还是应以学业为主,为勤工俭学而荒废了学业而变成了兼职的学生便得不偿失了。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常常上当受骗,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分辨,建立起自我防备的心理体系,防止上当受骗。要选择那

些信用度比较高的中介机构,主要看它有无营业执照,是否在工商部门注册等。根据劳动部有关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依据此项规定,学生勤工俭学,要不要签订劳动合同是由双方自愿协商的,可以签订,也可以不签订。但从保护学生的利益来说,学生勤工俭学,应尽量与用人单位签订简单的劳动合同,就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内容等问题达成协议,那么就能较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成立更多的专供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实践机构或场所。这样做一方面能提供更多的岗位,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利益不轻易受到损害。机构有了保障,有助于勤工俭学市场更加规范,使其朝着健康,安全的轨道发展,让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放心。

【结语】

大学生勤工俭学,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使他们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这也会促使大学生在自我完善方面更有动力,更加积极努力;另一方面,勤工俭学是大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的途径,可以在工作中锻炼自己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和指导,拓宽兼职的渠道,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一种正确的方法去勤工俭学,使大学生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工作。

篇2:大学生的勤工俭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研究课题:湖北师范学院学生勤工俭学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0年11月20日

三、调查地点:湖北师范学院

四、研究目的:(1)了解我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

(2)分享同学们对勤工俭学的心得体会和所思所感

(3)展现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

五、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

(2)上网查找资料

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考虑到要适应社会,很多大学生在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的相关问题,我于近日对我校大学生就勤工俭学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湖北师范学院位于湖北黄石,我校学生多来自湖北本地。此次我采取调查了300名在校学生,涉及各个年级,各个专业。我主要针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基本情况和在勤工俭学中遇到的困难展开调查,并就此访问了部分同学以作更深层的了解。

(一)勤工俭学意义不菲,大学生看法多多

勤工俭学是指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促进自己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增强才干,并取得一定的报酬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行为。近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勤工俭学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吃苦耐劳、自信、交际、动手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其中,30%的同学认为最能锻炼的能力是吃苦耐劳。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勤工俭学对自己的交际帮助最大。谈及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生活的变化,同学们各执一词。总结起来为以下四个方面:生活更加充实、消费水平提高、更理性地看待社会以及更大胆地与人交流。被调查者中只有8位同学认为勤工俭学对自己没有帮助。由此可见,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勤工俭学的意义是不菲的。它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适应能力,丰富大学生的大学生活。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意识明确,苦言无门路

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今天,我校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也逐步提高。但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学生中来自乡镇的学生高达65%,其中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有85人。同时20%的学生采取全部贷款的形式交纳学费。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人们都感到经济的压力,同在一片土地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勤工俭学的必要性方面,只有25%的学生认为勤工俭学没有必要。但只有一半的人表示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问及为何有勤工俭学意愿却没有进行行动的原因时,我了解到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学生担心勤工俭学影响学习;另一方面,同学们无法及时获得适合的兼职岗位。此外,也有部分同学担心自己被骗。

一位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大二女生坦言,自己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很希望能够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人的负担,也希望借此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本以为来到大学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找一份兼职提高自己,也借机会为父母分担经济压力。但却发现自己的渴望无结而终。自己平时在学校很难得到相关的职位需求信息,而符合自己意愿的更是少之甚少。

学生寻找信息的途径多为到处张贴的招聘广告。但这些广告可信性并不高,很多人不感轻易相信。也有少数人借助社会上的中介机构以获取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但这种途径的前提是要缴纳一定的中介费。在调查中,有5位同学称自己通过学校团委和老师获得勤工俭学的机会。这也是大多数人所羡慕的。但由于勤工俭学岗位有限,目前学校仅对贫困生给予争取机会,很多家庭在水平中下等的学生只能摇首叹息。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踏入社会呈弱态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调查对象中几乎没有人从事职业之前会与对方签订合同。甚至大多数均为根本没有想过签订合同这个问题。问及(假如)被骗后会如何处理,80%的学生选择了自认倒霉。仅有27位学生表示会与当事人或领导交涉。选择向相关部门投诉的只有5位。显然,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在自身的合法劳动权益收到侵害时,很难适当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300名被调查者中近乎三分之一的认为勤工俭学中最令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和工资保障,也有部分人考虑到对日常学习的影响。在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被调查学生中,有15%的学生都有过被骗或者自己劳动权益被侵害的经历。在社会秩序还不够完善的今天,大学生很难避免自己不会跳进陷阱。而社会经验欠缺和法律意识空白更是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

二、建议与措施

面临大学生对于勤工俭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在学生、学校以及用人单位等各方面都应采取措施改善现状,以满足学生自身的提高和学校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愿,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各方面的需求。

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能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平时生活中多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我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同学是通过朋友获取勤工俭学的职位信息。在上网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多留意一些人才网和兼职网的招聘信息。如今,信息时代高速发展,我们也应充分借助网络平台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为了改善自己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大学生要养成为人谨慎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成为具备劳动法中劳动者的主体资格,我们要借此保护自己,防止自身利益收到非法侵犯。

作为学校,普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容客缓。学校是大学生在异乡依靠的港湾,因此对大学生有保护的责任。学校有必要建立勤工俭学信息平台,让更多的招聘信息汇聚,让大学生勤工俭学有路可寻。同时学校出台的勤工俭学平台,可为学生踏入社会提供了安全的通道,保障大学生的利益安全。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发布招聘信息,维护学生利益。另一方面,学校可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作为用人单位,应该本着依法行事的原则,聘请大学生。不得依着大学生社会经验的缺陷侵犯大学生的利益。此外,用人单位可通过网络和学校等途径,拓展信息发布的渠道,让单位找到更适合的人选,也让更多的大学生有实践的机会。

篇3: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调查

一、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分类

比尔盖茨曾说过“我喜欢学校, 但我却在教室外追求我最感兴趣的事业”。[1]教育的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一纸文凭, 而是为了终身教育。在传统的定义上,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赚取报酬维持生计”, 生活费用的赚取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历史上长期居于主要位置的目的。[2]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勤工俭学, 这一大学生传统社会实践活动, 在主体上更广泛、方式更丰富、途径更自由、目的更多样以及报酬的使用等方面也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更多的是以锻炼能力、 积累经验为目的。

( 一) 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调查中, 其中超过56. 8% 的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能力、积累经验而主动参加勤工俭学。通过勤工俭学这个平台, 有的学生锻炼了自己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的能力; 有的学会了自食其力, 培养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和待人接物能力; 有的是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使自己尝试到了多种多样的人生, 增加了一些社会阅历。

( 二) 为了提高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在调查中, 18. 7% 的同学想通过勤工俭学学习到自己的专业知识。 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政策以来, 全国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仅仅从课堂上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从当前社会中的许多招聘会上可以看到, 大多数的企业注重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通过勤工俭学参加到具有专业性的工作中去, 不仅学习到了工作经验, 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理论实际结合的能力。

( 三) 盲从周边的同学

在参与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有27. 2% 的学生出于客观因素被动参加勤工俭学, 有部分大学生会觉得自己周围的同学都有勤工俭学的经历, 再有同学的引导就参加了勤工俭学。这部分同学主要出于从众心理。 部分大学生由于父母的要求, 被动的参加勤工俭学。这部分大学生大多数由于单纯的想要勤学检工, 对其他的方面没有过多的考虑, 导致这部分勤工俭学的学生既耽搁了学业, 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 四) 通过勤工俭学补贴生活、学习

在调查中12. 6% 的学生想通过勤工俭学补贴生活、学习, 这些大学生想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 五) 其他目的

少数大学生把勤工俭学看做课余生活、打发无聊时间的一种方式, 这部分占4. 4% 。或者是想要依靠自己双手,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二、相对传统的勤工俭学目的的差异

( 一) 传统和当代大学生的差异性

在参加勤工俭学的调查中, 其中72. 8% 的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是出于主观原因, 27. 2% 的学生出于客观原因。传统的勤工俭学岗位设置的目的是帮助贫困大学生, 随着勤工俭学的深入发展, 相对于之前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进行勤工俭学不再以单纯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更多的是为了以锻炼自己能力, 增加自己的交际圈, 缓解毕业后就业的压力为主要目的。

( 二) 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途径更加自由

通过调查表明,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劳动力配置的方式更加自由化和多样化, 当代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途径也不再单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 1) 通过学校、政府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是传统的勤工俭学途径, 但是随着其他途径的多样化, 这种途径在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途径总比例中的份额正在迅速减少, 通过这个途径获得勤工俭学的学生占22. 4% ; ( 2) 目前高校的学生组织和社团也慢慢成为勤工俭学重要选择途径, 通过这个途径获得勤工俭学的学生占9. 5% 。 企业和商家为了降低招聘的费用, 减少中间费用, 很多愿意通过在高校张贴小广告来进行招工宣传, 这种方式降低了商家的招聘成本, 通过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直接对口较受大学生的青睐, 这个途径获得勤工俭学的学生占7. 5% , 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这种形式可能存在虚假情况。劳务中介利用高校劳动力资源充足的特点, 在高校和企业间进行劳务中介, 并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但对于刚尝试踏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 其劳务中介的服务存在一定的警惕态度, 在其他勤工俭学途径充足的情况下, 这种付费的中介服务并不太能吸引大学生。另外, 还有33. 7% 的学生通过网络途径 ( 兼职网站、兼职APP) 获得, 20. 0% 学生的从朋友推荐获得, 3. 8% 的学生通过自己实地去寻找除上述途径以外, 还有3. 2% 的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途径则带有较多的个人色彩, 部分是家人的内部安排和外部关系, 部分是通过朋友或学生的介绍, 还有部分是自己寻找勤工俭学岗位。

( 三) 当代大学生对待勤工俭学的收益更加注重于享受型消费

由于网络时代的普及, 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方面更加广泛, 在网络获得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的同时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对勤工俭学获得的收益使用比例更加注重于享受型消费, 大学生的攀比心理有一定增强趋势。

三、传统型的勤工俭学和现代勤工俭学目的变化产生原因分析

目前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 对大学生自身素质要求也不断在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追求。“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式不再适用于当代社会的主流发展, 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加追求自身的独立, 更加充实的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勤工俭学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一) 阶段性收益成为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主要关注点

相对比参加勤工俭学对毕业后就业的帮助, 阶段性收益成为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主要关注点。85% 以上的大学生并不在乎自己所选择的勤工俭学岗位是否对自己专业提升和创业就业有帮助。古人云“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勤工俭学是大学生在校接触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在当代大学生中, 大学生应该更多的关注一些可以学习专业技能和获得工作经验的岗位, 学生应怀着锻炼自己的心态来进行勤工俭学, 在进行勤工俭学中获得自己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经验的丰富, 同时为了以后毕业面临的就业做铺垫。

( 二) 当代大学生个性化思维成为选择岗位的标准之一

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勤工俭学岗位的时候, 更加关注可以学习专业技能和符合自己喜好的岗位。选择自己喜爱的岗位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选择勤工俭学的标准之一, 利用自己的特长优势选择的适合自己一些岗位。

( 三) 勤工俭学的主体越来越广泛

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 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不再只是家庭贫困生, 其主体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非贫困生开始参与到勤工俭学活动中, 且所占比例不断扩大, 并超过传统的贫困生逐渐成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主体。

( 四) 高校教育理念的改变

随着高校逐渐认识到勤工俭学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 慢慢认识到勤工俭学的双重作用。一层面是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的沟通, 另一层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树立自强的人格。

四、对高校勤工俭学目的优化的一些建议

( 一) 目标的优化

1. 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目的要从思想层面上加以重视, 重视思想方面要从学校和社会两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激励措施, 从而让大学生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勤工俭学的意义。学校应进一步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 积极宣传勤工俭学的相关政策并且增加校园内勤工俭学的岗位, 定期组织召开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交流会, 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勤工俭学的本质, 并从思想上重视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意义。

2. 保证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质量需要专业对口。大学生之所以会选择自己的专业, 极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想从事自己专业方面的工作。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对能够把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操作上的大学生备加青睐。而要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通过大学生不断的积累经验并且从中获得知识, 所以首先要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估并且端正勤工俭学的态度, 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第一目的, 选择适合自己并且能够发挥其潜力的岗位, 以达到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秀人才。

( 二) 达到目的优化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1. 学校层面

完善课程的设置, 优化学生勤工俭学的形式。加大完善大学生有关就业的生涯规划和指导课程的开展, 并且在教学中适当提高兼职建议和实例分析的比例, 要求科任老师在教学中理论实践相结合, 校方也要积极的和企业建立必要的联系, 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机会, 并且对学生的实践进行定期的考核。同时科任老师需建立新的教学形式, 鼓励勤工俭学的学生与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经历。校方也应定期开展讲座, 邀请优秀的创业家和从事招聘方面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讲座, 增强学习的效果。设立勤工俭学中心, 为大学生提供可靠工作选择平台。设立勤工俭学中心, 同时配备专门的专业老师, 让其全面跟踪管理勤工俭学工作的一整套流程。并让其不断更新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 方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及时的相互了解对方。除此之外, 勤工俭学中心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适配挑选岗位, 给他们推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学生上岗之前给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 加强对外界的联系, 扩宽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就业渠道。

2. 学生层面

学会鉴别勤工俭学岗位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大学生不要盲目选择用人单位, 学会利用学校的培训和网络层面上学习权益保护, 加强自己的维权意识, 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伤害, 要及时联系学校的相关负责部门反映情况。另外, 既然学校设立了勤工俭学中心, 就应该在专门的老师指导下确定劳动关系, 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应该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作为一名大学生, 如果因为勤工俭学而耽误学业, 那就本末倒置了。虽然说勤工俭学可以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 但也不能因为勤工俭学而耽误了学业。

参考文献

[1]李霞, 舒永久.大学生兼职风险研究[J].管理观察, 2014 (5) .

篇4:大学生的勤工俭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键词:勤工俭学;实践;思考

勤工俭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形势下被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以获得或改善学习条件为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有偿的实践活动”[1]。《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 “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高等学校应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 并进行引导和管理”。勤工俭学因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及高等院校的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勤工俭学将逐步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目前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途径主要是家教、兼职、零工等几种类型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模式,具体因人而异,各有所长。近几年,我系组织学生利用每年暑假约2个月时间,集体到广东东莞、深圳和江门等地的电子企业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均取得了成功,这是一种新型多边合作的产教结合的勤工俭学途径和模式。

一、组织大学生暑假到企业勤工俭学的实践

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生产不平稳。一年之中,有淡旺季之分。相应地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淡旺季之别。一些企业在每年6-8月需要特别多的劳动力;而由于自立意识增强或家庭贫困,许多大学生希望通过勤工俭学活动来锻炼自己并获取劳动报酬。这二者相辅相成,为暑假组织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创造了客观条件。

1.与企业签订协议是前提

学校既是勤工俭学活动劳动力的供应方,又是勤工俭学活动的组织者,学校与作为劳动力需求方的企业签订一份合情合理、符合实际、不违犯法律的协议,是确保学生与企业双方利益、确保勤工俭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为此,我系成立了勤工俭学办公室。系党总之书记任办公室主任,下设干事一名,秘书一名,以及带队老师若干名。办公室主任总管全局。在每次组织学生到企业勤工俭学之前,通过劳务中介获得用人企业的信息,了解其基本情况,从中筛选出拟勤工俭学企业。系部派人亲临这些企业调查、考察,了解它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信誉程度等等。然后选取符合条件的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协议对勤工俭学学生人数及工作岗位、工资及发放方式、食宿、作业时间及加班、厂证、工伤事故处理等细节作了详细的约定,同时规定了厂方不能安排学生从事险、毒性质的工作,为学生争取合法的经济权益和人身安全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协议双方只能是学校和企业,而不是中介公司与企业,也不是中介公司与学校。一定要让准备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看到学校与企业所签订的协议书的原件或复印件,让学生心中有数,自觉自愿报名。

2.组织好学生报名是基础

我系自2005年开始组织大学生暑期到企业勤工俭学活动以来,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参加该活动的大学生由2005年的280人,增加到2006年的800人,今年又进一步增加到2000余人。其中既有本系的,也有其他系的,甚至还有其它高校的学生。这一成果的取得除了与我们确保组织勤工俭学中介费透明、确保学生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以及前两次勤工俭学学生获得可观的工资性收入的带动效应以外,作为勤工俭学的组织方,最基础的工作是要组织好学生报名。在与企业签订协议之后,办公室干事或秘书就通过网络、海报等形式发布勤工俭学时间、勤工俭学企业、提供的岗位数、从事的工作性质、工资的计算方式和有关注意事项等信息,组织学生自愿申请、报名。以班为单位,班中的主要学生干部负责本班报名。对于外系或外校学生,采取“连带关系报名法”,即通过其在我系的同学到该同学所在班报名。这样便于勤工俭学过程的管理。报名汇总后,再根据与各企业所签协议的岗位数作适当调整。

3.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是关键

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工作过程和旅途过程。至于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由带队老师通过监督企业按协议不安排学生从事有安全隐患的工作来解决。因此,旅途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最令人担心的,如掉队等。为防止该类情况发生,除了要求大学生在报名时即与系部签订《勤工俭学安全协议》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每10人编一组,每10组编一队。每组选定一个组长;每队指派一个老师负责,并指定两个得力学生干部协助。第二、要求提前一个半小时到站乘车,人员先到齐的组先上车;下车后人数不缺的组先出站。第三、每队队首高举队旗,队旗上有醒目的标志。另外,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还统一着装,便于识别。

4.做好思想工作是保证

虽然勤工俭学活动完全是大学生自愿而为,他们也作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但是到了企业后,天天面对同样的环境、重复的工作,三四天下来,感觉又累又困,枯燥乏味;加上住宿条件、饭菜口味、工作时间等或多或少地与他们原来想像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企业急于交货的时候,每人都必须加较长时间班,一些没吃过苦的大学生,易产生烦躁情绪和思想动摇,因而可能会产生中途退厂念头。在勤工俭学期间,大学生与公司之间建立了“准雇佣”的劳动关系,大量学生中途辞工,将违反协议。此时就需要带队老师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给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关心、爱护。特别是要找有问题的学生谈心,正是这极少数学生的动摇,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勤工俭学队伍的稳定。要和他们多交流思想,分析原因,要多引导少强求、多理解少责备、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明白,有这种反应是正常的;也要让他们明白,艰苦的环境可以培养人的毅力、磨练人的意志,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还要让他们明白,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要明确告诉学生,提前返回是违反学校与企业所签协议的。一般而言,大学生只要坚持五、六天时间,就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同时对个别实在坚持不了的,要尊重他们的选择,设法让他们安全返回。

二、对组织大学生暑假到企业勤工俭学的思考

大学生为何愿意放弃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尤其是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而偏偏选择到企业勤工俭学,且参加的人数逐年迅速上升。作为每年勤工俭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对这三年来勤工俭学活动进行了剖析,引发了许多思考。组织大学生暑假到企业勤工俭学有如下意义:

1.勤工俭学的普遍意义

如同其它勤工俭学模式一样,大学生暑假到企业勤工俭学不仅具有解困助学的经济作用, 也扩展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空间,是当代高等教育中一条育人的新途径,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自立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的思想素质有很大提高。另外还增强了他们的节俭意识,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后都体会到赚钱的艰辛, 开始体谅父母,不乱花钱, 而是把劳动所得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实践证明,目的明确管理完善的勤工俭学,通过“工”“学”结合、实现“教”“劳”结合,是新时期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实践。

2.到企业勤工俭学的意义

到企业勤工俭学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因为该活动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零距离接触机会,让大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企业,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到企业勤工俭学有利于企业人才的招聘,因为勤工俭学结束后,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直接留用毕业生,获得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从而节约人力工资成本和教育培训成本。大大缩短了企业与大学生双向选择的时间,提高了就业和招聘的效率。

3.暑假勤工俭学的意义

大学生平时勤工俭学如家教、兼职、零工等,常常与学习发生矛盾,此时许多学生都选择兼职上班,由于耽误了上课和自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克服兼职对学业带来的冲击,不会出现“勤工逃学”和“打工误学”的现象;更不会为了赚钱而参与非法传销、在歌厅陪酒陪舞等活动,因而可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学业。尤其是暑假勤工俭学活动返校后,上课迟到、早退现象减少了,遵守纪律的意识增强了;上网聊天、睡懒觉的减少了,到图书馆、教室自习的增多了。

4.学校统一组织的勤工俭学的意义

学生个人利用假期到社会勤工俭学,因阅历浅,容易上当受骗,如一些中介机构或个人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取押金、信息费等;一些雇佣者把大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报酬,使大学生应得利益得不到保障,身心也受到伤害。由学校统一组织大学生到企业的勤工俭学,具有团队优势和规模效应,可以有效管理和沟通。由于校企双方签有协议对各方利益进行保障,且有经验丰富的带队老师监督执行,因而可以防止上当受骗,确保学生利益。前两年,我系利用每年约2个月的暑假时间,组织大学生到广东企业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生们共创造了约4000万元的生产总值,带回了约400万元的工资收入。

大学生暑假到企业勤工俭学组织工作可从一下两方面进一步完善[2]:第一、设置勤工俭学管理部门。建议高校安排主抓勤工俭学的校领导,每个系部配置单独的场地,由专职老师负责;教育部门或其它政府机关要成立勤工俭学指导委员会。第二、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勤工俭学信息反馈制度;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在学生完成工作时要及时检查、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对工作表现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给予表扬, 同时将勤工俭学情况作为参加社会实践和思想品德考核的内容之一,以增加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主人翁精神。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阙小梅.论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影响[J].西江教育论丛,2007,1:19-23.

篇5: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社会调查

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社会调查

摘要 :在新形势下,勤工俭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参与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有积极的影响,但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下 ,部分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倾向。于是, 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引导 , 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 勤工俭学;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扩大, 相应地大学生对自身

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点已成明日黄花。当代大学生成才意识日益增强, 他们不再囿于象牙塔内狭小的空间 , 他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 不只停留于校园中的所学, 他们更愿意主动、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中的事物, 为的是经济上的独立、生活上的充实和素质上的提高。勤工俭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新形势下被赋予新的内涵 :“大学生以获得或改善学习条件为目的 , 将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 , 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有偿的实践活动”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特别是非贫困生也加入这一行列。毋庸置疑 , 勤工俭学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然而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 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出现了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倾向 , 这与社会生活要求人们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是背道而驰的, 如何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他们更多地关心他人、关注社会, 并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 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积极影响。“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 , 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中的情况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其核心是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安定与变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 , 并将自己的存在与活动同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只有在实践中 , 正确对待各种困难和不良诱惑 , 形成坚强意志和优良品质, 才能实现知行统一。社会责任感不是天生就有的, 它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教育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 勤工俭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 增强社会责任感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早就提出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之者不如行之者。对于任何事情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 , 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实行它为快乐的人不如亲自实践它的人。由此可见古人早就明白通过亲自参加实践活动而获得知识的重要性。当今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 , 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真实体验, 从而影响了他们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与掌握, 使他们认识问题多浮浅、片面 , 分析问题易于绝对化 , 对个人前途或者理想化或者悲观化。而参与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在走校园、深入社会与更多的人接触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个体与他人、社会、外在世界的真实存在 , 感受到个体与外在世界息相关的联系 , 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自我、国情及社会 , 并判断、选择、承担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再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亲感,身体验和感受 , 增强社会责任感。所以, 勤工俭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

实践活动 , 让大学生有意识地去认识社会 ,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树立自强、自立意识。中国古籍《周易》中就提出了“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

息”。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在走出“象牙塔”、走入社会、深入实践的过程中 , 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真正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培养了劳动观念, 增强了节俭意识。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己劳动后认识到赚钱的艰辛 , 开始体谅父母 , 也开始珍惜来之不易的辛苦钱 , 不乱花钱, 而是把劳动所得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有调查表明 , 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都比较成熟 , 大多能够体谅父母, 想利用勤工俭学等途径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同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社会、锻炼能力, 为以后建功立业做准备。参与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用辛勤的劳动换取报酬 , 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 对此收入有自主的支配权 , 消费结构也有所改变 , 不再局限于购

买饭票和一些生活必需品等简单消费 , 开始有了文化娱乐等方面较高层次的消费;不再是依靠父母或他人资助上学, 经济上一定的独立性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切身体会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 有助于增强主人翁

意识, 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有调查表明: 大多数学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 所以他们把所得报酬的大部分用于交纳学费和生活费, 购买书籍、学习资料;部分大学生是为了购买自己想要的手机、电脑、MP 3 等;部分学生将其用作旅游费用。

(三)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能力, 为社会服务古人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和课堂学习, 学生往往只

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 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坏习惯 , 不能够正确评价自己 , 准确为自己定位, 而勤工俭学弥补了这一缺陷。首先 , 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 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不仅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而且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其次 , 参与勤工俭学, 走进社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人才

智能结构的要求, 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适合从事的工作 , 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不足之处 ,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避免学习上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 在知识快速更新和人类社会急剧变化的信息时代, 最新知识难以及时编入教材 ,勤工俭学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去认识。这就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 ,学到了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知识, 延伸了知识领域,而这些知识都将成为将来工作中的一笔财富。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把用人单位的门槛越抬越高。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时往往提出要有工作经验的要求, 这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 勤工俭学弥补了这一点 , 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勤工俭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 , 社会成员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职业道德等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心“社会实践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 将所接受到的信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相比较, 并作出选择。正确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选择”③。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加深对国情、民情和社情认识 , 并根据社会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目的、生活方式进行选择, 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以及应负的各种责任。同时社会要求走出校门的学生遵守社会规则 , 履行工作职责 , 接受社会监

督 , 在岗时要做到恪尽职守 , 认真做好份内的工作。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此外 , 面对社会大染缸里各种不良风气和习俗 , 加强自身免疫力、抵制不良风气侵蚀的过程也是培养社会责任心的过程 , 做到爱岗敬业、诚实信用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勤工俭学中出现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因素

在社会、家庭、市场经济中的负面效应以及大学生心理等因素的综合响下 , 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倾向。“许多调查数据表明 , 社会转型期 , 大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作用和受益程度 , 关注自身发展与

社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但是他们对个人责任 , 特别是如何实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等方面 , 表现出明显的知行分离特征, 即能认识到但往往做不到, 产生知行脱节、学而不思、述而不作、知而不行等, 责任意识不强, 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没有达到和谐与统一”④。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出现的与社会责任感相违背的情形是不容忽视的 ,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产生了不利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功利主义倾向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 不同价值体系和道德标20准的碰撞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 , 不少人的思想行为变得更具有功利性 , 对金钱和物质财富占有的多少往往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当代大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时期成长起来的 , 他们深受这些观念的影响。根据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目的的调显示, 很多大学生认为赚钱是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 至于其他方面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比如有的学生在选择勤工俭学活动时 , 只以有形的报酬为衡量尺度 , 而并不看重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增加社会能力等这些无形价值 ,甚至有些学生为了眼前的个人利益 , 不顾自己所学的专业 , 哪里利益多就往那里跑, 为此放弃了专业的学习, 荒废了学业。此外,功利主义还表现在学习过程中, 大学生对将来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能力加倍学习训练 , 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则敷衍了事。

(二)出现个人意识增强而社会意识淡漠的倾向在知识经济时代里 , 人的个性独立程度不断增强, 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也发生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 , 社会意识较弱 , 过多地注重个性独立 , 而忽视社会的需要 , 他们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发展前途及眼前利益 , 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家庭和现在负责, 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实惠、优越、丰富的生活。勤工俭学的学生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条件、丰富生活是很好的 , 但是随之而来的漠视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大多数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在于获取一定经济报酬的同时 , 能更多地接触社会、体验社会, 在岗位上能勤勤恳恳工作, 但也有些学生缺乏实干精神 , 重视自我需求 , 哪里钱多舒服就往哪里跑, 在工作中出现责任心不强、服

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 甚至有一小部分敷衍了事。此外, 因为勤工俭学不得不到处奔波,势必引起对集体事务的关注不够, 较少参与集体活动, 不利于集体协作观念的培养。(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毕竟比较单纯 , 涉世经验不足 , 容易为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所侵蚀。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甚至以伤害他人健康或者生命为代价, 抬高物价, 扰乱市场秩序, 进行不正当竞争 , 偷税漏税 , 权钱交易 , 甚至组织卖淫 ,只要哪种形式使金钱来得轻松, 哪种手段就会被人们优先地使用。少数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可能还会不顾社会规范体系 , 铤而走险 , 以至于用暴力手段、恐吓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观念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⑤。此外, 在工作中确实也存在少部分人敬业精神较差、责任心不强, 拿了相当的酬劳却没有付出相应的劳动等现象。对于以上社会上某些消极腐败现象 , 有的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他们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 又注重现实, 讲求实惠和实际,如若没有构筑坚固的道德城墙 , 容易被误导。所以从未涉足社会的大学生须有一双洞察社会的慧眼 , 在思想上多一道防线 , 提防一些居心险恶 的人, 以免深受其害。

(四)重自我价值, 轻社会价社会价值取向的特点是以爱护他人、关怀他人为高尚的职责, 以奉献社会为最大的乐趣 , 而自我价值是与此相反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不仅为个人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而且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感到危机感, 意识到唯有靠个人奋斗才能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 , 把目标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 , 导致凡事从“我”出发 , 以“我”为中心 , 崇尚“追求自我实现 , 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 只强调个体 , 并以“我”为主 , 当

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 , 则以个人利益为重 , 即为了自身利益或自我价值的实现 , 淡漠国家和集体利益 , 甚至逃避或放弃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有效途径;(一)加强“三观”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需要适度灌输与正确引导 , 可利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 不仅要有理论深度, 而且要体现时代意识、国情意识,使敏感的大学生能够把握时代脉搏 , 把“自我成才、自我实现”的人生理想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有机统一起来 , 不断激发他们求知、创新的内在动力 , 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 , 能经受得住磨炼, 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对于参与勤工俭学的大学生, 要正确引导他们将勤工俭学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实现自我发展结合起来 , 在勤工俭学的实践过程中, 努力实现助学与成才的统一;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 明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认真自觉地去完成自21己应当承担的任务, 这样才能将个人成才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 自觉地把社会需要,时代需求内化为个人的成才目标 , 逐步建立起社会责任感。德育工作者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 , 理解社会的主导价值观 , 认识到暂时存在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 , 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 , 使大学生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二)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责任感反映个体的内在倾向 , 使得个体的情感与责任感的倾向性大体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道德情感是一个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 去处理各种关系和评

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情感 , 它是道德行为产生的重要助力或激发力 , 也是维持人们自觉行为的重要力量”⑥。同时还是使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心道德需要的必要条件。一个有良好的、积极健康的人格的人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积极的情感 , 并自觉地反映到个人行为上 , 促进其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反之则不然因此, 教师要善于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 , 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 , 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完善自己。调查表明部分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因为勤工俭学的岗位有些工作比较累、脏 , 有些工作是在大众场合劳作 , 这就难免出现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压力和不平衡 , 工作时觉得面子上过不去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指导, 注重心理关怀, 消除他们在勤工俭学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 , 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和奋发的学习精神 , 激发大学生以健康向上的心理情感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 心情舒畅地去接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使他们融进社会 , 并懂得要对家庭尽义务负责任 , 要对所处的集体负责任, 将来步入社会才能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 对社会负责任。

(三)营造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良好氛围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建立从学习到生活 , 从教育到教学, 从管理到服务的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 , 并实行‘责任追究’制”③, 充分发挥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正所谓“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学识、言行、情操等人格形象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 如果教师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率先垂范 , 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高度责任感, 就会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使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促其以学高为师 , 身正为范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人、鼓舞人。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 ,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子女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对子女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父母应让子女从家务劳动做起 , 从点点滴滴抓起 , 逐步增强子女负责的意识和能力。总而言之 , 家庭教育要突出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培养 , 家长应改变一切包办代替的做法,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引导他们做有责任感的人。对于社会而言 , 除了通过制定公正、合理的赏罚制度外, 还需要一定的社会制度作保障。大学生责任感的养成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 因此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崇尚美德、人人讲求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的、是非分明的社会氛围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对负责任的行为给予广泛宣传和表彰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感化作用 , 引导和激励人们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 , 对不负责任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批评和谴责, 以至处分。此外, 若要使人们自觉自愿地尽职尽责 , 则必须与人们的实际利益相挂钩。在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 绝大多数大学生会自觉自愿地履行社会责任 , 从而避免知而不行现象的发生 , 达到知行统一 , 使人们真正在心理、情感和行动上同社会的责任要求保持一致 , 从而在无形中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四)完善高校勤工俭学的管理制度, 健全组织机构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或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重视不够等因素的影响, 不少高校对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 这种管理体制极不健全、不规范 , 从而导致勤工俭学发展缓慢。在新形势下 , 用于规范勤工俭学的各种规章、条例的内容显得陈旧落后 , 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规范作用;大多数学校对参与勤工俭学的学生没有进行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 , 部分22学生在工作中出现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高等学校应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 ,并进行引导和管理”。“大学生勤工俭学是高校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其管理理所当然应纳入学校学生工作处的范畴”⑦。首先, 应把高校勤工俭学活动作为校园生活的常规建设来抓 ,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 成立专门的勤工俭学小组, 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 对勤工俭学工作进行指导。其次, 设立“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 并制定与新情况、新问题相适应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 配以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 ,负责管理勤工俭学的具体筹划、岗位安排和设置、培训、考核等相关工作 , 使其指导工作专业

化、专人化。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 切实做好对参与勤工俭学学生的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岗前培训不仅能使学生熟悉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 ,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 , 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和巩固。最后 , 建立行之有效的勤工俭学信息反馈制度 , 使勤工俭学工作有所监督;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 对那些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品学兼优且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学生进行奖励 , 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 ,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为广大学生树立优秀的典型榜样。同时, 对在勤工俭学活动中拖拉推诿、不负责任、工作不力而造成恶劣影响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甚至处分 , 为大学生勤工俭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实践证明 , 一个受到良好责任教育并有责任意识的人比没有责任意识的人成长要快些 , 而且进入社会后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所以 , 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衡量现代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 , 全社会应当从各个方面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

篇6: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尤其是招生比例的扩大,高校相继推出勤工助学的策略。旨在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相应的劳动报酬,维持在校所需部分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保障大学教育的完成。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同学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品尝了劳动的成果。开展勤工助学从长远意义讲对提高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勤工助学活动是一项经历时间长,内容比较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使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劳动。直接为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在服务中得到提高,得到锻炼,并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收益。勤工助学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不仅锻炼人的毅力,磨炼人的意志,更能激发起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

大学生的可支配时间较充足,学业压力不是很大,但是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日益提升,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同时大学期间繁重的花销给有些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部分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了一些勤工助学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丰富了课余生活,减轻了家庭负担,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但是,校内为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许多高校勤工助学体系有待完善,社会上一些岗位的需求不能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会成为制约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一大瓶颈。

二、调查概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引导大学生以平衡的心态和正确的途径进行勤工俭学;更多的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促进学校和社会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以北京各大高校大学生,分别采取随机抽样法和分群抽样法进行两方面不同的调查。对大学生有意从事勤工俭学的比例;

勤工俭学工种的构成比例;勤工俭学的目的;对工作报酬的期望值等;商户使用大学生兼职的优缺点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日后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调查问卷主观题的调查,勤工俭学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更加清醒的认知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交到更多朋友,充实自己的生活;培养艰苦奋斗的意识;自己培养独立意识和自力更生能力,补助日常生活费用等。同学们对日薪报酬的期望值大多在30-50元/天,少部分同学的日薪期望在30元以下和50元以上。同学们最希望做的工作非常广泛,包括营销、家教、临时促销、校园代理,学校各类助理、幼师、网吧管理员等。虽然同学们期望工作的面非常宽泛,但是大多数同学勤工俭学中最想做的工作主要分布在销售方面和家教这两大领域。

三、主要观点及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和商户的调查,我们可以直观的对统计数据和结果进行方向性的了解和判断。

大学生中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占到68%,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另外通过和没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交谈得知,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未来从事勤工俭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只是现在还没有抓住过一些机会。

在对勤工俭学工作时限的调查中,短期工占到了92.5%的绝对大的比例,长期工仅占到了总数的7.5%。这说明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连续性相当不好,大学生只能把握很少的机会来进行勤工俭学,缺乏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在对勤工助学日薪报酬的调查中,我们通过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20-40元每天这一区间所占到的比例超过了70%以上。这一区间上下之外的高工资和低工资都不构成工资报酬分类的主流。

对勤工助学目的的调查中,增加生活费,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所占比例为60.6%,提升自身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所占比例为77%,打发课余时间,使大学生活更充实所占比例为30.7%。积累经验成为进行勤工俭学的首要目标,另外增加生活费,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是重要目的之一。

在对是否有必要进行勤工俭学进行调查时,86.3%的大学生认为进行勤工俭学很有必要,13.7%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同学认为进行勤工俭学没有必要。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勤工助学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发展前进过程中,已露出一些拌脚石。毕竟,勤工助学是一条正在探索的路子,只能边走边瞧,出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如何引导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目前,勤工助学范围偏窄,岗位较少,稳定性差。勤工助学活动局限于家教、直销、做点小生意,学校提供的岗位如图书馆管理、卫生区清洁、助管教室等,从整体状况上存在范围窄、岗位少、稳定性差等特点。扩大勤工助学活动范围,尤其是得到企业界的帮助,有待急需解决。我校在将勤工助学推向校外之际,团委也可组织这样的“人才招聘会”,大多数同学希望学校组织。勤工助学活动使得少数同学被盈利冲昏头脑,学习与打工主次不分,更有甚者弃学从商,防患于未然也该做。当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及时发现解决。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主要是,旧体制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勤工助学,学校、学生、社会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做法;我国现在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许多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劳动技能的欠缺,在某种程度上参与社会竞争尚感力不从心;社会还没有形成大量使用钟点工的习惯。勤工助学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有些大学虽已成立了勤工助学指导委员会,但尚处于起步之初,真正面向社会,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担任中介角色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寥若晨星。这样使学生与企业之间联系不够,信息不畅,直接导致大学生找工作难,报酬高低不便协调。这是造成大学生不愿参加勤工助学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直接原因。

五、发展方向

推进高校勤工助学的改革和发展是整个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近十年勤工助学的发展进程及教改形势,可以肯定地说勤工助学活动实现健康、稳步发展,基本解决大学生顾虑有望实现。但是,作为一项新兴事业,针对在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想“脱困”就得有新的思路:

(一)、正确理解勤工助学。

“助学”是“勤工”的直接目地,通过“勤工”所得劳动报酬帮助完成学业。二者相互影响,过份强调任一方面都不能达到目地。因此,正确理解勤工助学是走好这条路的关键。理解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涉及勤工助学活动的领导及参予这一活动的同学的正确理解。前者是基石。领导注意勤工助学活动发展的新动向,确定正确的方向,制定适时的政策,在他们的指引与策划下,勤工助学活动及其同学才能踏实地迈出每一步。同时,后者更不可忽视,他们是直接受益者,是主体,有了他们的正确理解才可达到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地,不然只能是前功尽弃。另外,还包括社会人士对勤工助学活动的理解。勤工助学活动的拓宽、健康稳步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以保障大学生心灵没有创伤,利益不受损害。加强宣传,转变观念,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勤工助学不仅仅是一个组织问题,更是一个大学生通过服务于社会、增长才干,培养自主意识的过程。因此,学校、社会要加强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学生转变观念,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勇敢地走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二)、国家、社会、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庞大的大学生人群,解决他们所需的,我认为在所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能够承受的情况下为大学生多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只要鼓励与约束适度,其实带来的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对学生不言而喻,对企业聘用学生比正式职工的成本低,从而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国家或社会多创造多少打工机会能减少多少可能的人才夭折,以较低的代价为未来投下巨资。国家应该与企业界配合,创造良好的打工环境;同时国家还应该制定学生勤工助学相应的政策,以约束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想打工的心里坑害、欺骗这些同学。社会及学校需依照法律积极规范勤工助学“人才市场”,规定学生打工最低小时工资。学校应加快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例如积极推行实际意义的学分制,改革教学行政管理方式和学籍管理制度。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大大有利于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处理学习与勤工助学关系上将有更大的自由度,也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从而使勤工助学的资助学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作用得以充分、全面发挥。提倡学生免修部分课程。应尽快设立勤工助学指导组织,完善有关制度,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起到沟通信息、协调二者之间利益关系的作用,使勤工助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创造条件,扩大范围,面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为了扩大勤工助学的影响及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学校也可做一些宣传工作,让学生“打工”的重要性在学生、学校、社会各界之间达到共识,联合起来寻求发展、构筑人才大厦。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在世界发达国家充满争一流意识和站在发展前列的精神之际,我国也迈着改革的步伐跑步向前,转换教育体制。大学贫困生人群庞大,捐资助学、贷款已不能满足其求学所需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解开这道难题,只有凭借教改的东风,在国家、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勤工助学。当然,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包括前面提到的已暴露的问题。尤其是引导学生避开学习与打工的歧途。

上一篇:浅谈父母怎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下一篇:美丽的芝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