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报告书

2024-08-26

图书管理系统报告书(共9篇)

篇1:图书管理系统报告书

一、Web应用程序设计名称、开发者、开发日期、摘要、关键字等

程序设计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开发者:罗生存,李建武,何月甫

开发日期:2011-12-30

摘要:

关键字:

二、实训项目说明:包括问题定义、使用环境、开发方法、设计思路等

三、可行性分析:包括系统的逻辑模型、新系统目标、开发计划、进度表等

四、需求分析: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定义、模块结构等

五、总体设计:包括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网络环境、系统运行环境等

六、详细设计:包括算法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界面设计等

七、程序设计:选择ASP.NET编写程序

八、综合测试: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用例、测试结果、出现错误的修改等

九、设计小结:总结实训过程的体会有存在的问题

ASP.NET课程结束了,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我们小组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由于老师已经把任务拆分到前面的小实验里,课程设计的难度下降了不少,前期实验代码的重用降低了很多劳动强度。课程结束了,现在把ASP.NET课程设计小结一下。

第一设计文档的重要性。在系统开发之前一定要把系统的设计做好,包括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的架构、业务逻辑分析、抽象出基本类和他们的关系、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等。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前期设计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开发工程中重复修改,系统代码有点冗余,部分代码没有有效重用。

第二,测试的尴尬。我们三人在做完每个功能块后,一定测试一下,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后来的部分代码没来得及测试,由于我们前期设计方面的工作没做到位,竟然发现有的功能还没有实现,比如为老师分配课程和某些验证。痛定思痛,一是由于前期系统设计考虑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自己没有做好测试,没有对系统的设计做测试,对于系统的测试有惯性思维,用自己的开发思路测试,结果发现不了一些bug。测试最好还是让别人来做,这就是旁观者清吧。应该对自己的整体设计做好测试之后再进行开发,尽量避免后期因为系统设计的不足带来的bug。

十、其他方面:包括参考文献等

篇2:图书管理系统报告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

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2014 年 7 月 1 日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1.任务描述

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手工管理书籍过程繁琐且易出错,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些流程无疑会极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处理能力。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添加书目信息、删除书目信息、根据指定书号查询书目信息、查询馆藏数量最多的书目信息和查询借出数最少的书目信息等功能。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有:

(1)添加书目信息。添加有关书目的ISBN书号、书名、单价、馆藏数量和馆藏余数信息。

(2)删除书目信息。通过删除指定书目的ISBN书号,删除书目的有关信息。

(3)查询书目信息。通过检索指定书目的ISBN书号,查找书目的有关信息。

(4)查询馆藏数量最多的书目信息。

(5)查找借出数最少的书目信息。

(6)退出程序。

2.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2.1 设计思路

(1)利用MFC的应用程序向导建立程序框架,增加了开发程序的灵活性,方便用户操作。

(2)设计程序的界面,在界面上添加控件(文本框、命令按钮、等),得到具体程序的个性化界面。

(3)利用系统自动生成了关联成员函数的框架代码,在相应函数体内填写所需要的程序代码;同时在源文件以及头文件中补充完善代码。

2.2 具体步骤

(1)利用静态文本”控件(Static)、编辑框(EDIT)和命令按钮(BUTTON)完成程序界面,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中指定各个控件的ID和标题。

(2)设置成员变量和消息映射。为每个编辑框指定一个关联变量,为每个命令按钮(Button)设置消息映射(Message Maps)。

(3)编写程序代码。利用系统自动生成了每个消息的关联成员函数的框架代码,在相应函数体内填写所需要的程序代码;同时为整个程序的源文件以及头文件补充完善代码。

(4)在头文件中建立类,数据成员变量的访问权限设置为保护型,类外不能直接访问;成员函数的访问权限设置为公开型,类外可以调用它们。并设置设置成员变量值的函数以及读取成员变量值的函数。

(5)利用系统自动生成了每个消息的关联成员函数的框架代码,在相应函数体内填写所需要的程序代码。

2.3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

(1)未设置全局变量,变量名称繁琐,易出错。

(2)变量类型错误。书名对应变量应为字符串型。

(3)字符串不能直接赋值,要调用C++库函数strcpy()进行复制。

(4)设置设置成员变量值的函数以及读取成员变量值的函数。

(5)查找借出数最少的书目信息不能直接通过馆藏数量和馆藏余数的设置成员变量值相减得到,需要设置借出书目的成员变量值函数,然后通过赋值馆藏数量和馆藏余数的设置成员变量值的差。从而得到借出数最少的有关书目信息。

3.总结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让我们学以致用,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学校特安排我们进行为期二周的Visual C++课程设计实习,并安排了指导老师帮助辅导,让我们在规范化、严谨化、实用化上面有了很大进展。

开发过程大体可分为思考总体设计方案、编辑程序、代码的调试三个步骤。通过对图书馆系统的了解和运用,深刻认识到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对概念设计的步骤掌握的更加清晰,促进了对分析过程中的原则要求及所得到的数据结果的原因认识。

两个星期的C++课程设计实践终于顺利完成,在这期间真正的学到了一些经验,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些C++的编程思路,能够熟练的运用学到的函数,意识到编程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知道学习编程必须亲自动手去做,只有自己做的程序才能找出错误,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目的。当程序编写完成而且能够正常运行心里非常高兴。对我来说,如果要想在编程方面能够有所发展的话,我面临的困难还很多,要继续加强,努力,达到一种较高的水平。

篇3:中职学校图书借阅调研报告

关键词:中职学生,图书借阅,调研报告

1 研究背景及方法

随着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 使得图书馆这个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个平台, 其中的库藏容量也在与日俱增。面对日益扩大的借阅师生, 作为学校图书馆方面应该如何根据新的形势更好的开展工作, 以提高图书馆借阅效率。因此, 有必要对图书馆借阅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调查分析, 探索学生借阅的特点和规律, 提出改善图馆的借阅效率的建议。

我们首先确定有关在校中职学生图书借阅情况调查的内容, 并设计了25项问答题目。然后, 以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在校生为调查对象, 采取以下三种调查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封闭和开放式的问题提问, 里面涉及学生所在年级、专业、性别、借书次数、借书类别等问题, 问题的设计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地反映中职学生的借阅情况。根据抽样原理,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一至二年级学生中选取受试者, 共选取300名学生做被试。本次调查通过集中学生自填问卷的方式, 当场回收问卷300份, 回收率为100%, 剔除其中不合格的5份, 得到有效问卷295份, 有效回收率为98.33%。在实际有效回收的问卷中:男生160人、女生140人;一年级162人、二年级138人。

1.2 个案访谈法

本次采用的个案主要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从一至二年级中选取2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为了更客观、详细地了解他们在图书馆的借阅情况, 访谈是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详细了解这20名学生的个人借阅情况、学习情况等。

1.3 系统分析法

通过分析图书馆一学期借阅分类统计表, 客观、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借阅情况。

2 中职学生借阅图书调查结果统计

根据中职学生借阅图书情况调查的内容,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如下:

1) 在校中职生图书借阅情况调查结果:其中文学类占53%, 艺术类占12%, 工业技术类占6%, 语言、文字占6%等。如图1所示。

2) 在校中职生各年级借阅情况分类统计如下:其中一年级占46%, 二年级占54%。如图2所示。

3) 在校中职生一学期借阅次数统计如下:其中0次占6%, 1-3次占26%, 4-6次占48%, 7-8次占18%, 10次以上占2%。如图3所示。

4) 在校中职生各专业借阅百分比统计如下:其中会计占54.12%, 商务英语占11.37%, 学前教育占9.53%, 室内装饰占7.24%等。如图4所示。

3 中职图书馆图书借阅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 经过严格的数据对比、分析, 并根据数据呈现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 对以确定切实存在的问题综合进行分析研究, 中职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缺乏宣传

据调查结果显示, 30%以上的学生一学期只去过1-3次图书馆, 有的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图书馆, 这对提高中职图书馆借阅量带来极大的阻力。

3.2 图书摆置混乱

据调查结果显示, 82.8%的学生认为, 图书馆图书摆放混乱, 甚至有的书籍无顺序可言, 根据电脑引擎搜索的位置难于找到读者所需要的图书, 并且图书分类过于粗略, 给读者借书找书带来极大的不便。

3.3 学生选择单一

据调查结果显示, 53%的学生借阅文学类的书, 而思想政治类, 专业技能类书籍受到冷落。这也体现出中职学生对专业技能类书籍不感兴趣, 必须改进教学, 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3.4 各专业对图书借阅呈现两极化

据调查结果显示, 会计专业学生占总借书量的54.12%, 而游戏动画、数控专业则不足2%, 反映出游戏动画、数控等专业学生对图书借阅存在盲区, 需要教师及学校的宣传及教育。

4 提高中职图书馆图书借阅量的建议

为了能够提高中职图书馆图书借阅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组织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宣传图书馆

利用相关节日和活动宣传校图书馆, 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书馆, 而且也是图书馆的一种工作展示和形象宣传。其形式可以有各类型的展览、讲座、辅导、演讲、征文、知识竞赛、咨询等。

4.2 利用校内传播媒介加大对新书的宣传力度

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图书馆一直以来的入藏新书情况, 图书馆可广泛利用校内传播媒介, 如图书馆网站、学校论坛、图书馆宣传栏、海报、展板等, 加大对新书的宣传, 包括那些热门书和畅销书。

4.3 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提高借阅效率

面对日益众多的学生借阅, 应该改变过去那种手动记录借阅的形式, 取而代之的是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来提高借阅效率。面对海量书籍, 虽然前期工作量比较大, 但对于后期学生的查询、借阅等活动变得更为简便轻松。从而大大提高借阅效率。

4.4 注重学生的反馈, 调整工作方法

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建议, 及时调整自己的服务, 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可以通过召开读者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广泛听取师生对图书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

篇4:规范审读报告 提高图书质量

本次活动旨在响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的“出版质量专项年”活动,促进精品创作生产,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举办,由总局出版管理司、中国编辑学会、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指导和支持。本次评选活动在全国尚属首次,受到各出版单位的肯定与好评。经过严格的评审环节,本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以及优秀奖37名,涉及社科、科技、文学、少儿四个门类。

中国版协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张福海、副巡视员袁越伦,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版协科技委秘书长张敬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党委书记黄晓新、副院长范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张兴野、社长沈元勤、总编辑咸大庆等出席颁奖仪式,将近70家出版集团、出版社的相关领导、获奖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颁奖仪式之后,活动主办方举办了“规范审读报告 提高图书质量”研讨会。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岩交流了中国出版集团在加强图书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杜贤围绕全面提升出版质量,介绍了人卫社的“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林清发介绍了集团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三个转变”;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耿相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也结合本单位实践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与措施。出版人一致认为,当前产业在聚合、媒介在融合,新产业快速发展,新业态不断出现。但不管出版市场如何变化、业态如何融合、模式如何创新,质量的要求不会变,出版的使命不会变,文化的责任不会变,而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的质量理念,需要提升的是我们的管控方式。

2014年是“出版物质量专项年”,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出版业从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而实施的。总局决定将紧紧抓住质量管理这个核心,强化出版管理各项环节。为了配合总局的这一项举措,促进精品创作生产,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积极策划了“2014年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并由出版参考杂志社具体承办。

评选活动于5月初启动,截至6月底,征集活动结束,共收到来自82家出版社符合参评条件的图书审读报告共计216份,其中社科类130份,科技类32份,文学类21份,少儿类33份(在资料录入时,已经把没有注册编辑资格证的和图书出版时间未在评选时间内的资料排除)。

专家评委严格遵守《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评审标准》来打分、投票,同时,评审规则、评议过程,以及评审结果也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37名。详细获奖名单见附表。

评选活动呈现出的特点

审读报告是图书生产过程中最前端的质量把关口,也是直接反映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方面。它不仅体现了编辑的甄别选择能力和文字功底,也能体现编辑为他人做嫁衣的价值,更能体现编辑的水准与责任。专家评委认为,审读报告评选为出版企业从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一个工作抓手。

本次评选活动突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各出版单位高度重视。在2014年全国优秀审读报告活动征集过程中,一些出版集团表现得极为踊跃,组织规范,先遴选出内部的优秀作品,再提交上来。如安徽时代出版集团,他们接到通知后,为了组织好这项活动,还专门召集旗下各出版单位负责人召开了动员大会,所以他们这次的报送材料特别集中,每家社都按要求提供了5份参选报告,而且报送的各份评选材料都非常规范。还有中国出版集团,集团出版部收到通知后,为了做好各出版单位的组织动员工作,积极主动与我们沟通交流评选相关事宜,并把旗下所有出版单位负责相关活动人员的信息整理成文档提供给我们。

二是大学高校类出版单位表现踊跃。转企改制后,大学社在转型发展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立足自己的专业做深做专出版业,并将学术精神贯穿到出版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对于审读报告评选活动,他们释放出了自信,积极踊跃参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都精心准备,积极迅速地选送了高品质的优秀审读报告,这些审读报告受到各评委专家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并在评选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三是获奖人员责编的图书均能反映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建设成就和学术成果等。如广东教育出版社靳淑敏、周莉责编的《最好的教育是无痕教育:一位妈妈老师17年无痕教育的实践》,安徽教育出版社王冰平责编的图书《安徽好人》均弘扬了真善美,传递了正能量,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东人民出版社张贤明、陈其伟、林冕等责编的图书《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吴远琴责编的图书《儒藏(精华编一三一)》,黄山书社欧阳慧娟责编的图书《明别集丛刊·第一辑》等均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潘蔚琳责编的厉以宁先生著作《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瑞霞责编的《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理解与应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赵嫄责编的图书《周一良批校十九史》等都代表了当代中国的学术成果。

四是获奖人员多为出版社业务骨干,既有从业达33年的资深编辑,又有从业刚刚5年的青年编辑。他们撰写的审读报告均能反映出其所具备的编辑素养、专业知识、职业精神和职业敏感。如中华书局俞国林等对其责编的《全元诗》一书的审读报告,在评审过程中受到各评审专家的好评,强烈建议将其撰写的审读报告文本作为范例进行宣传推广。此外,有些编辑不仅仅是图书的责任编辑,负责稿件的编校工作,更充分发挥了其策划功能,对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如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周蓉责编的《中华经典诵读·一年级(秋季版)》,这也为未来的编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借鉴。

评选活动反映出的问题

在2014年度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方面有些出版社因为评选活动是第一届,对于评选标准与规则有所顾虑与观望,实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没有特别有底气的图书产品可以报送;另一方面,一些出版社总编室虽然对评选活动在社内进行了动员推广,但编辑们因为出版社内出版任务考核压力大,手头活比较多,对于这种无关紧要的评选活动无暇或不屑顾及。与之相对照的是,一些大社品牌社,之所以能形成品牌并长久保持下去,是因为他们保留继承了老一辈出版人对图书质量精雕细琢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从收集到的资料我们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与问题:

1.报送图书结构不均衡,社科类比较集中,少儿类科技类难出彩

此届活动报送材料有216份,社科类就占了一半多的份额,为130份,而之前寄于厚望的文学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数量,少儿类、科技类则因为太简单(少儿类中的儿童文学占比较少,而图画书则相对简单)或太专业,审读报告比较难以写得特别有新意有内容。或许也正是出于对这个问题的顾虑与担忧,出版社报送的少儿类、科技类审读报告资料相对比较少。

2.报送材料中,市场畅销产品缺乏

此届活动报送的材料中,有影响力的图书比较少,虽然是评选审读报告,但曾在市场上热销图书的审校稿件却很缺失,真正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其中,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关注:在此次选送的审读报告中,教材教辅类图书的审读报告占到了十分之一左右,受到政府各种资助的重点项目占到了七分之一。

3.审读报告流于形式,多为编辑加工记录

篇5:图书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以其作为数据库开发的示例不仅是因为他的开放性,而且还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比较成熟,这个系统是毕业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模拟,对毕业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有很大帮助。

而今,这类相关的管理系统已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成为各行业提高相关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也在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图书馆的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的相关管理效率,其在图书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社会上信息管理系统发展飞快,各个企事业单位都引入了信息管理软件来管理自己日益增长的各种信息,图书管理系统也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化的图书信息管理软件也不少.但本系统完全独立开发,力求使系统功能简洁明了,但功能齐全且易于操作。

2.调研情况总结

本系统主要实现对图书馆信息的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图书信息的服务系统和图书的综合管理系统。图书的使用对象是借阅者,例如学生,教师;管理者是图书馆的管理员。因此根据这些信息,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图书馆图书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如用户信息管理,图书馆规则维护,新书入库,整理图书,修改图书信息和进行查询等;以及服务系统的图书信息查询,图书的借出和归还等功能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图书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用计算机制作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功能强大的Internet网及时的向读者发布图书的最新动态,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包含图书基本信息和图书借阅系统,能进行图书信息的录入、读者登记、查询等功能。该项目开发的软件为学校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是鉴于目前学校图书数剧增,图书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的前提下,图书馆对图书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与准确化的要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构思出来的,该软件设计完成后可用于所有中小型图书馆的图书信息的管理.。本次毕业设计通过对管理系统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一套构造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模型的方法,提出了图书管理系统的一般建立方法,并且利用数据库、信息系统分析所学知识,结合其它相关管理常识,通过对某图书馆图书流通过程的分析,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利用面向对象开发工具对其进行设计与开发。

系统主要由两大子系统组成:图书管理和维护子系统以及图书信息服务子系统。系统主要有四个数据库表:图书信息表,用户信息表,学生信息表和借出信息表3.研究路线

(1).以现代软件工程原理和思想指导整个课题的开发过程,要经过系统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试维护和安装实施等步骤。

(2).要有详细的设计说明书;

(3).每一模块的流程图要很清晰;

(4).本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能较好得完成预定的功能;

(5).系统要有完整的帮助文件,供前台操作员能方便的操作本系统。4.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 收集和阅读关于数据库及程序设计的相关资料

第二周~第三周 学习掌握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方法。

第四周~第五周 根据在前两周收集的相关资料及掌握的相关知识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第六周~第七周 完成数据库的设计

篇6:图书管理系统项目个人总结报告

一、项目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推动了图书馆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已成为图书馆进行图书管理的主要设备和系统。虽然目前很多大型的图书馆已经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但是在一些中小型的图书馆中,大部分工作仍需手工完成,工作起来效率比较低,不便于动态、及时地调整图书结构。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图书馆的管理需求,解决手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图书馆正在逐步向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转变。

高校拥有一个小型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阅读、学习的空间。近年来,随着生源不断扩大,图书馆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图书数量也相应地大量增加,有关图书的各种信息成倍增加。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校领导决定使用一套合理、有效、规范、实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校内图书资料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

受高校的委托,开发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其开发宗旨是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达成图书资料集中、统一管理的目标。

二、个人在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1.GUI设计和用户使用手册 2.GUI设计图如下: 用户使用手册部分内容: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于图书馆的管理者和使用者都非常重要,所以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为管理者与读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数据处理手段,但长期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或性能较低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管理图书馆的日常事务,操作流程比较繁琐。一个成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应提供快速的图书信息检索功能、快捷的图书借阅、归还流程。从读者与图书馆管理员的角度出发,本着以读者借书、还书快捷、方便的原则,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 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能,友好的用户界面。

 较高的处理效率,便于使用和维护。

 采用成熟技术开发,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 系统尽可能简化图书馆管理员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简化数据查询、统计难度。

三、收获和体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对数据库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网络系统都是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的。数据库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数据库理论对于实际应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的名称是图书管理系统,由于我能力有限,加之近期课程任务比较紧迫,所以我负责的GUI图和使用说明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次项目设计的所有源代码,都是王生玲和周霞录入的,我也在旁观。总的来说还是收获很大的,因为通过这次的团队合作,我首先对Java知识有了很深的了解,就是对数据库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也有了很深的体会,虽然我们设计的数据库系统可能很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我们却很有收获。可以说我们的这次系统是做的比较丑陋,功能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可以说我们从收获很多。

本次的图书管理系统,在功能上仅实现了图书,用户,图书类别和订单信息的管理,只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功能,没有设计添加图书的功能。此外,该系统原先计划设计的一些功能也没有实现。系统完全实现的功能实现图书信息的删除、更改和查看等。

篇7: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摘要: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管理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而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的管理包括:用户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借阅管理。图书管理系统的查询包括:图书查询、读者查询、借阅查询。该系统可以查询图书的基本信息、读者的基本信息;可以查询某种图书的借阅情况;也可以查询某读者的借阅情况;也可以统计某种图书的在库数量和借出数量,还有能保存图书的流动记录等功能。该系统可以在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上运行。

关键字:

图书信息管理、读者信息管理、信息检索

参考资料:

[1]曾强聪.软件工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微软公司.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程序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

系统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我国各类高等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图书资料管理还停留在人工管理的基础上。这样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其管理方法将浪费许多人力和物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必然被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方法所取代。图书管理是高校必须切实面对的工作。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面对大量书籍、读者信息以及两者间相互联系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现有的人工记录方法既效率低又错误过多,大大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管理工作。人工系统是不符合标准化协议、通用性不强、不实用的系统,不能提高图书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人工方式管理系统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且较为繁琐,图书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另外,随着图书资料数量的增加,其工作量也将大大增加,这必将增加图书资料管理者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这将给图书资料信息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很多困难。不能对书籍资源、读者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及时管理,不能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不能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处理时间赶不上需要,响应不及时,数据存储能力不足,处理功能 不够等。人工系统不能使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系统、高效的实施。基于人工系统的这些缺点和不足,我们有开发新的管理系统的需求。

解决方案及方案对比:

为了满足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馆书籍,读者资料,借还书等进行高效的管理,并结合图书馆管理现状,在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前提下,希望建立图书管理系统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图书管理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分支,有着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因此,开发一套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的图书管理系统,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及时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建成无疑会为管理者对图书管理系统提供很大的帮助。

1.整个图书管理的业务流程抽象描述如下:

①新的图书购进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归并并汇总,加以编号。

②新书编号后,上到书架以备学生借阅。

③如某学生需要借阅图书,则在其本人的借阅登记表上进行登记,记录相关借

阅信息与借阅日期。

④学生借阅图书后,应及时归还图书,并在本人的借阅登记表上注明还书日期

和时间。

2.使用范围

所有读者、图书管理人员。在学校局域网的网络环境下,信息由各用户在规定的权限下录入、修改、查询、调用

达到信息的共享。

3.功能分析

(1)读者信息的制定、录入、修改、查询,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借书数量、借书起始

日期、借书种类,续借情况、备注等等信息。

(2)书籍信息制定、录入、修改、查询,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分类、关键字、续借情况、备注等等。

(3)借书信息制定、录入、修改、查询,包括书籍的编号、读者编号、借书日期、借书期

限,续借情况、日志

维护、备注等等。

(4)还书信息制定、录入、修改、查询,包括书籍编号、读者编号、还书日期、还书期限、超期自动提醒,日志维护、备注等等。

(5)新旧读者的信息的删除和添加。限定条件的查询。

(6)图书证信息的办理,挂失,补办等等。

读者(借书者):借书,还书,续借,支付欠费

前景展望:

本系统通过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给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借、还书带来便利。减

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读者借阅书更加方便。本系统除了图书馆内管理的一

般功能还外,还包括网上在线查询图书信息、查询本人的借阅情况和续借等功能。

篇8:图书管理系统报告书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现状,利用水平,建议报告

图书馆是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和读者教育的中心, 它是全体师生获取教学和科研信息情报的资源库。高校图书馆应该有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是广大学生向往的学习之地。然而, 当前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平时的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 文献利用不足;学生上图书馆的次数极少;只对诸如阅览室、流通书库、电子室、自习室等固定地点感兴趣;面对图书馆内庞大的英文报纸、杂志和诸多历史文献资料显得很茫然, 更不用说目录查阅的方法了;对图书馆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资源更是置之不理。这种现象与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极度不平衡, 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度浪费, 对日新月异的科学知识的传播也非常不利, 严重影响了大学教育的质量水平。

一、高校图书馆利用的现状

图书馆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图书馆中的所有资源是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拓宽知识面, 改变知识结构的源泉。然而现实中的图书馆利用现状却差强人意。

有人曾对复旦一所高校图书馆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显示:整体场馆的利用率为88.62%, 其中电子阅览室网络的利用率为83.74%。也就是说, 图书馆对于将近12%的学生来说是没用的, 差不多20%的学生没有把网络资源利用起来。全国范围内图书馆的平均利用率实际上还要低于这个值。由此可看出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现状。

而对于图书馆更为深度的应用, 调查数据则更让人大跌眼镜。调查结果显示:借、还书是学生利用图书馆比例最高的, 约占18%, 而利用电子网络查找资料的比率只有借、还书的三分之一左右, 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科技查寻的比率反而低至0.45%。因此, 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深度迫在眉睫。

二、利用图书馆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滞后, 无针对性

对于一般学生而言, 如何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内的分类条目、摆放规律、检索方法是怎样的, 如何更快地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等都是他们比较茫然的问题。现行的图书馆资源利用在教育方面针对性不强,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没有设计特定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阅读资料, 而且有关信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专题讲座也相对匮乏。此外, 诸如开展热点搜索的创意性活动也相对较少。

2. 教学方式单一, 手段跟不上

目前, 高校图书馆的利用教育模式主要有:实地考察法、网上浏览法、册式发派法、专栏宣传法和文检课教学法五种。其中, 实地考察法是通过组织学生到图书馆的借书处、阅览室、自习室等地方实地参观, 了解图书的借阅方法、阅览室的书籍种类以及图书馆的有关规章制度;网上浏览法则是通过网站上的网页介绍图书馆概况、远程服务、馆内导航、读者信箱等多元化功能;册式发派法是通过编印《图书馆读者手册》或《图书馆读者指南》分发给学生进行图书馆利用教育的方法。手册内容包括图书馆概况、各部门职能介绍、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等;专栏宣传法是在图书馆内设立橱窗展位和宣传专栏快速反应馆内动态、读书排行和最新通知的方式。文检课教学法是通过开设文献检索专题讲座的方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来检索有关专业文献的能力。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除网上介绍法以外, 其他的教学方式都以讲授为主, 信息量大, 讲授范围也有限。现在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各种非纸质出版物也都成了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因此,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开展图书馆的利用教育, 从而实现获取信息的方式由传统化向现代化的转变。

三、提高高校图书馆利用水平的建议

1. 加强图书馆利用教育力度

从知识普及着手, 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普及化教育并宣传高校图书馆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重要性。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设有关图书馆利用的专题讲座, 让新生明白设立图书馆的意义, 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以及利用图书馆的程序、方法和功能等服务项目, 引导他们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方法的过渡。

利用丰富的馆藏, 组织读书活动, 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多样式的活动, 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组织能力, 使其全面发展, 指导他们利用大学图书馆学好专业知识。在许多高校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利用图书馆, 导致他们毕业离校时交上的借书卡上也看不到借书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研究的意识相当缺乏, 这与当今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背道而驰。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吗?

2. 积极推动文献检索教育的普及化

在高等教育中, 应当逐步普及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当前很多高校都需要用信息检索技术来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便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献信息的检索技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利用。所以, 高校图书馆更应该加强文献检索知识的教学, 积极开设文献检索课程, 让大学生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的技术。其中, 文献检索的课程内容应当包括文献检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常用中外文检索工具的使用、机检理论和技巧、情报分析和研究、专科文献学理论和本专业文献情况等。高校在大学教育中应当重视学习本身的技能训练, 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使大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文献的查询方法和各类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一个大学生在图书馆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正常情况下要比在课堂学习上的时间要多好几倍。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完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其他部门无法代替的作用。图书馆在推动文献检索教育的普及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方面作为图书馆资源的服务者, 另一方面又作为图书馆教育的执行者。只有通过普及化, 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明白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 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 科学、高效地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这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强化信息检索技术的实践

利用图书馆最为关键的一环, 即信息检索技术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熟练掌握了信息检索技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方法。信息检索技术不仅是图书馆利用教育的一部分, 更应当融合到新生所学课程中。由于课程不同、检索目的不同, 对应的检索方法也就不同。因此, 在所有课程的学习中, 都应当强调利用检索技术来达到学习效果, 而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

教育的“三个方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大量知识,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素质, 才能造就出大批基础知识扎实、思想积极活跃、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因此, 通过强化信息检索技术的实践, 转变当前高校图书馆利用率低下的局面, 大力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睿杰.关于复旦大学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4 (3) :31-32.

[2]李继宏.高校图书馆利用教育研究.情报探索, 2005 (3) :16-18.

篇9:2013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

地面图书零售再次表现为负增长,线上线下渠道格局基本稳定

近年来,我国地面渠道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长速度表现为逐渐放缓的趋势,2008~2010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地面书店渠道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低于5%,2011年回升到6%左右,不过在2012年整体增速变为-1.05%;2013年度同比增长率继续表现为负增长,为-1.39%。与此同时,网上书店渠道借助服务、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快速扩张,多年来一直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尽管增速比前几年有所回落,但是从年度增幅来看仍旧远高于地面书店渠道。

按照销售观测和行业整体分析的结果,目前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总体码洋接近500亿元,其中线上线下的比例分布大致为1︰2。在市场增长率方面,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存在巨大的成长性差异,如果将网店渠道合并计算,其实整体图书零售仍旧实现了接近10%的增长速度。

地面书店出现持续负增长,与近几年网店渠道快速增长对地面零售带来的分流有一定关系,这一点在不同类型书店的增长性差异方面也得到了体现。开卷将观测书店按照所在城市划分出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书店”,以其他直辖市及部分计划单列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书店”以及其他重点城市构成的“三线城市书店”,来分别统计不同类型书店的增速,也可以看出网店分流对不同该类型书店影响的差异。2013年,“一线城市书店”年度同比增长率为-6.46%,“二线城市书店”和“三线城市书店”则分别实现了0.02%和2.54%的年度增长。可见越是网店配送体系成熟的区域地面书店增速越慢,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网店分流对地面店的影响。

总的来说,线上线下两种零售渠道经过几年的竞争与发展之后,不同的读者、不同类型的图书各自形成了特色化的渠道分布,我国的图书零售格局已经基本稳定。

新书品种数首次出现下降,上下游经营理性加强

201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数达到126万种,市场上在销的图书品种规模依然巨大。庞大的在销图书品种,一方面显示了出版业创造力的旺盛以及读者购书时面临的广泛选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整个图书市场供应旺盛、供大于求的局面。如果关注更加具体的图书品种,则将进一步发现图书市场存在“品种质量良莠不齐”“同类品种数量众多”等现象。诚然,在众多出版机构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扩大品种规模无疑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途径,包括“做好书、出精品”的策略也需要一定的品种规模的支撑。但是,在走过了初步品种积累的阶段以后,仍旧是单纯依靠图书品种来支持发展则可能导致“事倍功半”的非理性循环——所以,减少年度新书品种数,放缓动销品种数增长速度不失为市场理性的一种体现。

201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数仅增长一万种左右,新书品种数也比上一年度有所下降。这一现象的出现,其实是上下游经营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几年来,众多下游书店强化对于坪效的关注,控制在架品种总量、压缩同类书版本的做法开始普遍,这就使得单一卖场里的在架品种数下降,继而动销品种数的快速增长也被抑制。另一方面,上游出版单位当中对于提高图书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粗放式增长和精细化增长的选择当中更多人倾向后者。下表显示,近年来图书零售市场的动销品种年增长十万种的状况已有所调整。

附表:近5年图书零售市场品种规模回顾

市场热点延续,少儿图书增长速度依旧领衔各个细分板块

最近几年,在地面书店图书零售分流效应的背景下,地面渠道多个分类市场增长速度受到影响。不过以少儿、教辅教材、文艺为代表的多个分类一直是支持零售市场保持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3年,少儿类图书实现了6.65%的年度增长率,继续在增长速度方面超过其他细分类;传记类图书受畅销书带动,也实现了3.01%的年度增长率;文学类图书因为上一年度小说类快速增长的影响,2013年表现为小幅负增长;艺术类和语言类也出现了负增长,不过降幅不大;而社科、生活休闲和科技类在2013年的整体成长性仍旧不太理想。从更加具体的分类来看,少儿卡通、少儿科普、散杂文等细分类都是2013年度的热点类别,而学术文化、心理自助类尽管未能恢复负增长,但是相比上一年的状况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2012-2013年全国主要分类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率比较

总体而言,各个细分类在地面书店的增速表现是市场自然发展和网店分流两个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地面书店和网店的畅销热点是共通的,文学、少儿、生活等大众阅读类别受网店分流的影响较小,而语言、社科、科技等具备一定专业性和功能性的图书受网店分流、渠道变化的影响更大一些。

畅销热点文学、少儿最多,《看见》成为年度最畅销图书

历史数据表明,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存在典型的“80~20效应”,即占市场在销品种比例不高的畅销书却能够为整个图书零售市场贡献高比例的码洋。2013年动销的126万种图书当中,监控销量排名前5%的图书品种为零售市场贡献了超过59%的市场码洋。畅销书无疑已经成为拉动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缺乏畅销书或者畅销书表现不足的年份,市场表现往往比较乏力,而在畅销书表现优秀的年份,市场发展形势和增长速度就会非常可观。

从年度整体畅销话题分布来看,2013年的大众畅销书还是以青春小说、名家散文、学术文化、名人传记、心理自助、少儿文学为主,虚构和非虚构板块都有一些新的畅销书出现,不过在畅销话题上变化不是很大,少儿类则继续以知名童书系列为主。新书对畅销榜单的贡献比以往有所加强。

对线上和线下畅销书榜单对比分析后发现,无论是在地面书店渠道还是网上书店渠道,文学类图书和少儿类图书都是最畅销的图书类型,不过地面书店渠道的少儿类畅销书以少儿文学和少儿卡通为主,而网上书店的少儿类畅销书则是以面向低龄阅读的卡通绘本为主。如果排除少儿阅读对大众阅读畅销书榜单的影响,会发现,尽管文学类图书在地面书店和网上书店的畅销类型非常类似、畅销书也大量重合,但是文学图书在地面书店当中的上榜数量明显高于网上书店,文学图书在地面渠道中相对更加畅销一些。而在网上书店中,心理自助类和经管类图书的上榜数量则要高于地面书店,而学术文化、传记、生活、教育则在两个渠道的畅销表现差别不大。

从年度大众畅销书榜单分布来看,少儿类和非虚构类上榜品种最多,这与往年表现类似。少儿类图书上榜数量多以少儿类畅销书多位系列图书群体上榜有直接关系。不过全年榜首书则被来自于媒体人柴静的传记《看见》所占据。《看见》从媒体人的视角解读中国过去的十年,也是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十年,这类题材以往就有深厚的读者基础并曾经出现过不少畅销书,而柴静本人在观众当中的认同度更为这部图书上市一年多以来的持续热销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上榜的畅销书当中,当年新书为数不少,这也是2013年度畅销书表现的一个亮点。

(作者系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首席产业研究员)

上一篇:智慧教育的意义下一篇:我是文明好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