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乡愁》

2024-07-12

我教《乡愁》(精选6篇)

篇1:我教《乡愁》

《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暑假中,我认真的拜读了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它让我经历的是教育灵魂的洗礼,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先进的教育科研论、科学有效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再次输入。

“我教小学数学”与我们的工作很贴近。我手捧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很快就读完了,还意犹未尽,一点一滴,好像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亲切自然,她犹如一杯好茶,品一口,浓香四溢,回味无穷。掩卷凝思,只觉得思绪万千,获益非浅,让我深知要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刻苦研究与数学学科有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孩子,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找到了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符合的要求。

一、以爱育爱,爱如土壤

尊重与爱护学生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这本书贯穿“以爱育爱”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良好的范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朋友般地与学生交流,促进孩子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所以,在李老师看来,“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神圣无暇的爱;而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与宽容上。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学论教,因材施教。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儿童观,使李老师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创设儿童成长的宽松环境,尊重儿童的个体发展差异等,从而真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生命体验过程。读了这本书,对李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会震撼人的心灵,会激起一种强烈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真挚的爱,而这份爱,又将化做巨大的工作热情,促使你为了学生的发展去努力、去奋斗。是啊,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孩子,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李老师在“以爱育爱”这部分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对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她不仅有爱的情感,更有爱的行动和爱的能力,书中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让我深深赞叹。读了这本书,才更加明白:“爱”,不是空口号,“爱”就是自然真诚的行动,“爱”中融会着的教师的责任与技巧。向李老师学习,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二、以会教会,会似明镜

以会教会的核心是教师的会,这就是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自觉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会。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识水平和教育素养等,对每一个孩子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每点每滴都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一来,我们教师的工作便显得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古语说“有其师必有其徒。”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有怎样的老师就教出怎样的学生,不防我们今天也可以反过来看,知其徒略知其师,就是说知道学生怎样也略知学生的老师如何。正因为学生的会就像一面明镜,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全部或某个方面。为此,我们都必须先达到“会”,所指的“会”,不仅是文化知识和各种学习能力,还包括会合作、会关心、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创造、会生活、会做人等。这样才能使孩子从小打好做人的基础,使他们将来成为真正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老师没有对孩子、对学科、对事业的爱,是不会努力提高自己,高标准的去“教会”学生的。学生如果不是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之中,也就不能很好的去思考,去“学会”的。同时,老师的爱是通过教学生“学会”来体现的,而学生是通过“学会”来回报老师的爱。“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也是互动的,老师通过对学生的“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的“爱”;学生对学科的“爱”,又激起学生“学会”的积极性,而学生在学习上的成果,更进一步激起对学科的“爱”,同时也更进一步激起对老师的爱。“亲其师,信其道”,在“爱”和“会”的良性循环中,老师和学生得到了同步提高。“爱”和“会”也需要在创新中求得发展。只有创新,才会不断有新的体验,才会有所进取,有所发展。

三、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促我成长

看到一篇篇精彩的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让我犹如身临其境,让我看到了真实、具体的课堂,让我有了学习的参照。细细研读李烈老师的每一篇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使我了解到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每一个练习,尽心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必要准备。在教学中,又不断运用问题、探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书中的这些儿童观、教育观、教学观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实在的事例体现的,有血有肉,亲切自然,首先小标题就富有个性,就能激起你读的欲望,如“第一印象不可忽视”、“站到学生中来”、“低起点,高终点”、“我也有生气的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每一条经验,李老师不仅论述了其理论依据,而且还非常具体地介绍了具体做法及感受,操作性、可读性都很强。感受很深的是李老师很关注细节,比如:作业设计:书写格式要求写上“日期”、“作业出处”,划上边线,左边写题号,右边写题,要求有写草稿纸的地方(草稿和正文往往把作业一分为二),没有草稿的题重做一遍,养成边列式,边在旁边计算的习惯,对学生作业要求分等级,对有错题的作业只写批改日期,把修改的权利留给孩子„„ 我想:这就是具体,这就是细节,细微处才能看出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有多深,情有多专?可以看出,李老师具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将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正如李烈老师说:“这是严格要求也是爱。”是啊,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在小学,关键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关注个体差异,要把再次学习的权利给学生,要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读了这本书,我在想:在自己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思考的东西„„进一步将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为,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习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篇2:我教《乡愁》

随后我又让学生做一组练习:选字填空。

辛、幸

(   )亏  (  )福  (  )运  千(  )万苦   (  )勤

篇3:我教《兰亭集序》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语文教育教学观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活泼生动的个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理所当然的课堂表演的驾驭者, 如何当好这一“驾驭者”呢?我想只有钻研教材, 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 以学生为主体, 精心组织, 设计和引导, 才能使课堂中的对话、活动、交流达到最高境界, 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在《兰亭集序》一文的教学中, 适时设计了一些对话问题, 引导学生去主动求知, 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教材分析

《兰亭集序》是鲁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一篇文言散文, 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作的序文。这篇文章是一篇传统经典文章, 单从文字看, 篇幅不长, 只有391字, 内容也并不难懂。文章从兰亭集会的盛况到抒发悲感情怀再到作序目的, 由叙到议, 一气呵成, 浑然天成;但从思想内容看, 文章涉及东晋“崇尚虚无”的玄学之风、社会习俗及作者缘何抒“死生”之悲等问题, 并不简单。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 值得我们广大同学积极探究。

三.方法阐述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地积累。通过本课的教学也想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一个积累知识的习惯。本课的学习应该在积极准备中进行, 首先我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 要求大家必须要充分地预习课本, 尤其是对教材内容要大致清楚。其次, 我要求学生对书下面的注释认真阅读, 为课堂上师生互动打下坚实基础。最后, 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 与老师形成合力。要敢于向老师发问, 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做学习的主人。目标定位

1.学习常用文言词的用法。

2.指导学生多诵读多品味本文优美清新的语言。

3.通过对王羲之的广泛了解, 体会中国书法艺术的知识, 欣赏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

4.指导学生通过探究, 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教学环节]

一、基础环节 (作者、诵读、字词障碍、全文把握)

二、学习第一段:叙宴集盛况——乐

三、学习第二段:发人生感慨——痛

四、学习第三段:明作序要旨——悲

五、总结

教有所思

《兰亭集序》是一篇传统篇目, 对我这个在教学上还没有多少经验的教师来说, 想教好确实很困难。为了教好这一课, 我做了几个方面的准备——

1. 思想上的准备。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因此, 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也应该有一种创新的思想。具备了创新思想, 也就有了改变自我的动力。这是我上好这一课的关键。

2. 知识上的储备。

为了上好这一课, 我认真研读了课文, 做到教材烂熟于心。我研读有关本课的资料, 占有了较丰富的讲课素材。我又认真研读了有关本课的经典课例, 汲取养料。

3. 精心做好设计。

为了上好这一课, 我对我的课堂进行多角度的设想, 设计了多套教学方案。当然, 在课堂上, 我基本上能够按照我的预想方案进行教学, 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 我有很多收获, 这里确实难以尽述。但我明显感觉自己在语文教学上慢慢成长了起来。我相信我的语文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

教学链接

一个偶然的原因, 我看到安徽语文名师薛业忠老师给这一课拟写的一副对联, 我想, 运用这副对联作引子来引发我的学生拟写对联不是一个很好的语文活动吗?想到这里, 我很激动, 立即准备本活动的有关材料, 尤其是对联创作的一般原则必须要教给学生。于是我从有关对联书上整理了“对联创作四原则”。这样我的活动课就成形了。没想到我的学生都很争气, 上了一堂很活跃的语文活动课。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 (边说边展示对联)

群贤毕至, 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 信可乐也;

少长咸集, 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 岂不悲哉?

——薛业忠

这副对联上联很好地概括了一二两段的内容, 下联又揭示了三四两段的思想精华, 应该说很精当。

览昔人之佳作, 临文嗟悼;

感斯文之所述, 世殊事异。

——闫文珂

品山林趣味;

叹人生喜悲。

篇4:家长请我教孩子 我教家长当老师

2005年元旦前夕,浙江籍17岁高中男生小成在父亲的陪同下不远万里前来,希望治好心理障碍。半年前的一天,小成冲服一大包食盐,报告班主任声称自杀。老师高度紧张,立即通报学校和家长,与家长一起送小成前往医院抢救。校领导与家长协商,鉴于小成上学感觉痛苦,建议休学,待精神状态调整好了再复学,家长无奈同意。

小成在家天天上网,什么事也不做。一段时间后,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抵御不了网络的诱惑,一离开电脑就烦躁不安;另一方面焦虑和孤独感越来越强,自责情绪越来越重,觉得这样很堕落。于是在网上寻找心理咨询师,打电话求助,最后选择前来做系统心理治疗。孩子期望改变,家长当然乐意支持。

小成智力优良,初中时成绩不错,就读于重点高中。从高二开始,出现人际交往不良,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有轻微社交恐惧。上网主要是聊天和玩网络游戏,感觉舒畅。上课时老是记挂上网的事情,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精神萎靡不振,不想上学。因为担心直接提出退学会遭到批评,而且也不会得逞,所以采取激烈手段来达到目的。

我的结论是:上网成瘾。

矫治:分析小成求治的动机,我肯定了其不甘堕落;强调人生意义,诱发其行动激情;重点培养对前途负责的态度,小成开始产生紧迫感,表示回去以后立即与学校联系复学。进行情绪辅助治疗,使其养成轻松情绪模式,增强情绪控制能力,消减人际交往焦虑状态。进行记忆训练,帮助其提高学习成效。进行家庭治疗,与家长达成监督协议,以实际措施限制上网。

反馈:小成顺利复学,情绪虽有反复,但坚持在校,精神状态在波动中好转,成绩有所提高,后来考入北京某高校。

看了案例网友感觉不错:“孩子父母没法与小孩沟通,带他去见心理医生恐怕不可能,您能上门服务吗?”

我坚持:“我要先了解情况才能决定,不打无准备之战。让家长给我打电话吧,摸清敌情再说,你说对吗战友?”这位网友和我一样是退役军官,所以我称他“战友”。

我把一般程序告知网友:第一步家长先来,我要了解孩子的生活背景和现状,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查清问题性质,做工作方案。第二步以恰当的方式与孩子接触,避免强烈抵触情绪产生,协调师生关系,关系建立后才进入正式交流和训练。

网友对我的说明表示理解。

孩子的母亲涵燕前来,向我介绍孩子小颉的情况。小颉幼年生活在粤东城市潮州,在粤东,人们家族观念浓厚,孩子父亲徐楚是长子,有两个弟弟,兄弟三人至今未分家。涵燕是长媳,承担主要家庭内务,每天忙碌无暇管照孩子,小颉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小颉与爷爷奶奶关系亲切而与父母比较疏远。近年徐楚夫妇来广西创业,小颉才单独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小颉与父母很少感情交流,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其要求,小颉马上打电话向爷爷报告,给父母施加压力。随着年龄长大,这个伎俩越来越难以得逞,小颉的火气越来越大了,父母对此很苦恼。比如这次,小颉嫌家里的电脑旧,要求父母给他买台新的,不买电脑就不上学。因为小颉迷恋网络游戏,父母担心买回新电脑小颉更没心思读书,所以一直拒绝。

父母不懂怎么教育孩子,根据这样的情况,我对涵燕进行情绪控制的训练,涵燕的领悟能力很强,大半天训练,放松、协调和稳定情绪等环节都顺利过关。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涵燕发现了以往在管教孩子方面态度和行为的错误,认识有所提高。

因为孩子不可能前来,所以当天晚上我随涵燕到了她家。我看到,小颉稳稳地坐在电脑前,叫他过来吃饭他动也不动,还凶恶地骂人,我听不懂他用潮州话骂的是什么。徐楚夫妇告诉我,这段时间都这样,小颉根本就不和父母一起吃饭,肚子饿就胡乱找点东西吃。

吃完饭后我跟徐楚夫妇喝茶聊天,小颉在一边玩电脑。我不时提醒涵燕问候小颉,还几次让她去摸一下小颉的脑袋。只要涵燕碰到小颉的身体,小颉立即破口大骂,要母亲“走开”。涵燕告诉我,小颉一直不许妈妈碰他。后来,涵燕热了饭叫小颉吃,还担心小颉不肯吃,谁知道这回小颉一反常态过来吃饭了。这天晚上我在小颉家里呆了几个小时,只两次跟他简短讨论游戏问题,他对我不反感。

第二天晚饭后我按计划来到小颉家,小颉正在闹腾,乒乒乓乓在楼上踢墙踢凳,我继续在楼下与徐楚夫妇聊天,主题还是孩子教育问题。徐楚夫妇告诉我,小颉发脾气是因为父母仍然没答应给他买电脑,白天已经闹很久了。我向徐楚夫妇指出,他们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孩子上学问题,而是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情绪不稳定就算上学也学不了东西,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了他们家的电脑,确实老旧了点,家庭经济又没有问题,于是建议先答应买电脑。涵燕把这个消息带给小颉,让小颉下来向老师请教学习问题,家长一直跟孩子说我是他们请的家庭教师。过了一会小颉下楼来了,我跟他讨论学习计划,小颉答应回校上课。我提出帮助他提高学习能力,要求他第二天到我的办公室训练,小颉答应了。我顺势跟小颉讨论与父母关系及前途等问题,指出他诸多行为不当的地方。据后来徐楚告诉我,这些谈话击中了小颉的要害,尽管当时他好像不放在心上,但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走了以后小颉的态度和缓很多。

次日小颉由涵燕领着到来,我让小颉玩我开发的书写和电脑游戏,做智力潜能训练。小颉开头有兴趣,到了难处就不耐烦了,坚持不下去,他又想起买电脑的事情。我看见小颉跟他妈妈用潮州话叨叨地不知说了什么,还翻他妈妈的钱包,不一会小颉独自走了。涵燕告诉我,小颉说我们骗了他,说他已经约好朋友去电脑城,却发现妈妈没带买电脑的钱。这一次,小颉的情绪不错,虽然最后不高兴而走,但没有发脾气。

晚上徐楚打电话告诉我,小颉正坐在房顶声称要跳楼。徐家住的是独栋别墅,我去了以后看到,房顶有一处是斜坡瓦面,小颉就坐在瓦面上,样子很恐怖,但脚下有支撑,只要不主动跳下去就没有危险。我向小颉解释白天训练的目的,批评他没有耐心。我叫他不要闹了,即使买电脑也要先确定配置和价格,让他下楼来商量,我们在楼下等他。说完我就和徐楚走了,留下涵燕跟他纠缠。

我告诉徐楚不用担心,小颉不会自杀,答应了买电脑他的情绪会慢慢缓和,涵燕能控制局面。我们听到有人敲门,出来看是一群警察。原来是楼顶的吵闹聲引起路人注意,有人报警了。徐楚向警察解释是小孩闹着买电脑,警察才放心离开。

约一小时后楼上吵闹声停止,又过约一小时涵燕下楼。涵燕下楼时一副笑眯眯得意的样子,她告诉我们“没事了”。原来刚才的吵闹是涵燕“控诉”小颉折磨父母,妈妈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干脆死掉算了,如果儿子也觉得痛苦就母子俩抱着一起跳楼。这次轮到小颉紧张了,他紧紧抱着妈妈大喊:“爸爸救命!”隔了几个楼层,我和徐楚在楼下没听见。涵燕还说,她刚才在楼上帮儿子洗头和按摩,感觉很幸福。

亲子感情恢复正常,这是一个巨大进步。我夸赞涵燕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超水平发挥,涵燕和徐楚称是老师安排巧妙和指导得当。他们都认为最大的困扰已经解决,心里石头落地了。对于功课问题,徐楚夫妇表示顺其自然。

(编辑:唐棣)

篇5:我教《钓鱼的启示》

课正式开始了。没有课件中的图片导入,我便用语言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小猫钓鱼》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由于在备课时,发现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对“放鱼”和“启示”这两部分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便将文中“父亲让儿子放鱼”时对话的这几段做成课件,打算让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现在怎么办?我边上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方案,干脆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先抛出来,再相机引导。“为什么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父亲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才对我说?”“我为什么不想把鱼放回湖里去?”“父亲为什么说还会钓到别的鱼?”“钓鱼这件事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我在黑板上简单地板书着,同时脑中飞快地转动,下面该从哪个问题解决起。

我舍不得放鱼的原因,不就是回到课文钓鱼这一部分,而父亲让我放鱼的原因不正得联系课文“启示”这一部分。我便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钓鱼”的内容,找出我舍不得放鱼的几个原因(鱼很大、很漂亮、很不容易钓到),再联系下文,知道此刻还“无人知道”。我还通过师生合作读,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我的“舍不得”。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感悟父亲让我放鱼的原因,很多学生在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得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感到困难,我便引导学生联系钓鱼这件事来体会,学生很快明白了捕捞鲈鱼的时间没有到,把鱼放回湖里就是“是”,而留下鱼就是“非”。再联系父亲和我对鱼的喜爱,我舍不得放鱼,最终放掉大鲈鱼时的沮丧,来感悟“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样便化难为易了。至于那个加引号的鱼,我既联系课文,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这一问题孩子们也很快迎刃而解了。

篇6:你教我,我教他

四年级时, 我们被老师选去参加“鼓号队”, 和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训练, 我们既紧张又兴奋。大哥哥、大姐姐们以前多次排练, 技术已经很到位。为了让我们尽快学会, 提高效率, 老师特意让他们每人收几个“徒弟”, 当我们的“师傅”。“师傅”们走马上任, 便耐心地指导起来。如何拿乐器, 怎样按键, 如何控制气息, 就连我们的站姿也毫不马虎。他们认真地教着, 还编了生动有趣的口诀。看到“师傅”们这么敬业, 我们也没偷懒, 有模有样、认真地学着。过了不到一两个星期, 我们就熟练地掌握了节奏和敲打的顺序。我们都很兴奋!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我们五年级了, 老师又选了一批四年级的, 我们就成了“师傅”, 我把“师傅”教给我的, 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徒弟们”, 他们学得开心, 我也教得开心, 而且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真是一举两得啊!

我想这就是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吧!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品德, 世界该有多么美好啊!

点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我教《乡愁》】相关文章:

乡愁创意06-26

乡愁赏析07-06

乡愁全文07-08

留住乡愁08-13

集体乡愁范文05-16

诗歌乡愁范文05-17

乡愁优秀范文05-17

乡愁地图范文05-17

乡愁创意范文05-17

乡愁诗歌范文05-17

上一篇:外架工承包合同下一篇: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