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专题片学习体会

2024-07-23

《杨善洲》专题片学习体会(通用14篇)

篇1:《杨善洲》专题片学习体会

近日,我观看了我台卫视频道播出的缅怀纪念杨善洲同志的四集同名专题片,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触十分深刻。

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60年如一日两袖清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为了履行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事实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详晚年的机会,义务反顾的扎进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党员、这样的干部,我们这个成立之初只有50多人的政党,才能在艰苦卓绝的历次斗争中发展壮大,先后带领全中国无产阶级推倒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也正是像老书记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党员时刻铭记着自己最初加入这个党派时所立的誓言,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筚路蓝缕,一路走来。如今的中国,已经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旅,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综合国力上,都在世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些90年来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先烈们,不惜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的前辈们,顶着巨大的压力践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完美结合的先行者们,看到中国今天的成绩,看到在物质条件和社会思潮极大改变的今天还有一批像老书记一样的党员在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地为中国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着的党员干部时,应该也会含笑九泉了。

作为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学习老书记的精神,要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牢记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我们必须怀着坚强的意志,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要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从方方面面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

一是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要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信仰印在心中、刻在骨上、融在血中,要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是学习他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时时刻刻以党员身份提醒自己,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在业务上、生活中、学习上做模范先锋,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三是学习他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更没有为家人办理一个“农转非”的指标,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四是学习他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篇2:《杨善洲》专题片学习体会

时间:2011年3月31日下午 地点:三号楼107教室

与会人员:09级党支部全体成员

国贸系09级党支部于今天下午召开了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先进事迹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和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国贸系09级党支部书记张芳老师出席并主持了会议。

会议上张芳老师首先说明了此次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同时介绍了杨善洲同志的个人情况并阐述了杨善洲同志的主要先进事迹。杨善洲,出生于1927年1月,于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近40年的他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曾经许下承诺“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而不求任何回报”的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而是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创造了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其无偿上缴给国家。他为改善家乡的环境和造福家乡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杨善洲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60年如一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深受人民的尊敬,去世后被追加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各位与会的同志听了杨善洲的事迹后,内心感触颇多,纷纷发言,表示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经过热烈讨论,与会的各位同志达成以下共识:

杨善洲同志就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应深入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这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加强党的建设,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位共产党员都应该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应当像他那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忠诚于党的事业,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做让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在会议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刻,张芳老师对此次会议做出深刻的总结。并对与会的同志提出以下三条殷切希望和要求:一,希望各位同志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积极参于社会实践工作,密切联系群众。二,希望大家继续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自身修养。三,要求大家认真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发扬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最后,此次会议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国贸系09级党支部

篇3:《杨善洲》专题片学习体会

3 月25日, 中国科协机关党委转发了中直工委《关于在中

央直属机关广泛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要求科协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作为纪念建党90周年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宗旨意识教育、优良作风教育和党史经验教育中, 增加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相关安排, 把学习活动与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结合起来, 引导广大党员围绕主题主线、立足本职工作, 积极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多做贡献。

3 月28日至4月1日, 中国科协机关和直属单位新任局处

级干部培训班, 组织学员专题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 并交流了学习体会。为提高学习效果, 机关党委编印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摘编》。

4 月2日,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

书记邓楠,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齐让及全体党组成员, 机关、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共70余人, 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4 月12日, 中国科协机关党委组织召开了学习杨善洲同志

先进事迹座谈会。齐让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机关党委书记、调研宣传部部长王春法主持座谈会。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人事部副部长王守东传达了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广泛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年轻干部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齐让在讲话中指出, 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实际上就是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 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对科协工作者来讲就是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我们要抓住契机, 把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活动做好、做扎实。

齐让要求,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活动要按照《通知》要求。重点把握“六个结合”。一是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结合起来。二是与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结合起来。三是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四是与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观念、群众路线教育结合起来。五是与做好老干部工作结合起来。六是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篇4:《杨善洲》专题片学习体会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入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的指示,总结交流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推进全省中职和中小学深入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3月9日下午,云南省中职和中小学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座谈会在省教育厅举行,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昆明市教育局及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和三个开发区教育局负责人,在昆省属中等专业学校校长,省属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昆明市属部分中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园(校)长和省教育厅基教处、德育处、报刊社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杨善洲系保山市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 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領导近20年。1986年6月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多个春秋。他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2010年10月因病逝世。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座谈会上,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云南省邮电学校等学校代表围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已经开展的工作、成效和下一步的打算,作了交流发言。

就如何弘扬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陶晴副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云南省中职和中小学在推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中,要做到“七个结合”:一是要把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二是要与全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三是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四是要与年度教育工作会议部署的任务结合起来;五是要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工作结合起来;六是要与创先争优活动和建党90周年结合起来;七是要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篇5:《杨善洲》专题片学习体会

最近xx公司党组和xx党委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系统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等要求,本人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深入了解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我结合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工作作风。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杨善洲同志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管理干部,我认为最须要学习的是杨善洲同志的“五种精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带好头,起好表率作用。活动开展以来,自己认真学习各级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资料,按照活动安排要求,认真回顾了自身工作,特别是对照“四优”党员要求、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和党的先模人物的表现、对照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照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查摆了自身问题,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制定了整改措施。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等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

2、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或本单位业务出发,对上级组织作出的一些关系企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3、创新意识不足,有自我满足情绪。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表现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4、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够策略,特别是对待同志的批评和同事正确的指导及批评,有时不够讲究方法,结果使同志们有时候出现比较勉强的现象。对工作方法,处事艺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认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好的,方法问题欠缺一些。

二、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开展“四强四优”活动,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学习,提高自己。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适应新的形势。

2、创优服务,改进作风。把为群众、为基层搞好服务视为自己的天职,发扬“认真负责、扎实苦干、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铺下身子,埋头实干,树好形象。

3、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善于总结工作的得与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出改进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努力推进工作再上新水平。

篇6:杨善洲专题讨论发言(模版)

Xxxxx

(2014年4月8日)

一、学习杨善洲、郑垧靖先进事迹认识暨学什么的问题体会感受

(一)学习郑垧靖先进事迹认识、体会

一是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思想境界。不计较个人得失,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小教初职、1600元月薪,比新参加工作公务员少460元,年龄超过35岁,提干无望。加班熬夜,无任何怨言,只把工作干完干好。识大体,顾大局,勇于担当的精神,处理好中心工作和部门工作的关系。不仅搞好宣传工作,融入到党委政中心工作中,发扬宣传政治促进中心工作,中心工作让宣传思想工作有血有肉。践行出门一把抓,进门才分家的合作共事理念,到各村开展工作,是否属于自己分管工作都积极主动的谋策划略解决。

二是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推诿,主动请缨挂帅出征(调解矛盾纠纷,2008年8月11日排查险情),勤奋钻研,不惧困难的吃苦精神服从岗位调整,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老师—师训员—教员—宣传委员、挂钩村调整等),坚持不会就学、工作需要就学的理念(现在普遍流行一句话:“我不会,就万事大吉”,郑垧靖

摄影摄像技术、光盘刻录技术、科技推广烤烟病虫害防治),领会政策精神到位,做到融会贯通。郑垧靖在学习白恩培书记的《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领导干部》文章,心得体会中写到:“领导干部要树立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信心,对分配和下达的任务要认真分析研究,多做几套广泛进行对比,做到心中有底”。

三是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事情不在大小,解决群众的事情就是大事。田间地头指挥生产,帮老年人义务照相为增加老百姓收入,大胆开展试验示范(平达坝子烤烟变化的状况:2008年动员平安村与共处的好的蒋朝周试验示范3.38亩旱植烟获得成功,亩均产值达1860元,为平达坝子的旱植烟推广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情愿给自己增加麻烦,也要尽量减少老百姓的麻烦。2005年黄连河采收山葵要到保山交售,郑垧靖押着载满老百姓希望的山葵到保山交售后,领着山葵款应逐家逐户进行兑付。

(二)学习杨善洲的认识、体会

一是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退休后大亮山22年的造林、价值3亿多元,生病住院后无偿捐献给国家,2009年4月,将义务领办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正式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不要一分报酬。

二是学习他攻坚克难,不屈不挠的干事创业精神。初进大亮山,没有住处,搭木杈杈房就安家,没有床订几根木桩,铺几根黄木就当床,住宿、取暖办公室就是在不足10平方米的地方,这就是他在打亮山上的第一个家,到有条件新房盖好了(两层砖木结构)他且说:“你们搬进去住吧,我有一个窝就行了”。选林买苗无资金,他就到街上捡果核,集攒到一定数量后用马匹驮上山,有人对他说:“你一个老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他且从容的回答:“等果子成熟,我就光彩了”。

三是学习他一心为民,践行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1985年,保山地委建盖办公大楼,刚好第一层已经建好,干部职工充满期待,可这事昌宁全华乡发生了水灾。杨书记到灾区指挥抢险救灾,看到老百姓受灾特别严重,回到保山后,他立即召开领导班子开会讨论解决办公大楼在建项目暂时停工,把资金拿来救灾,一名干部当面提出不同意:救灾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动资金,没有必要停工。杨书记且说:看着人民群众受苦,我们安逸的坐在办公楼里,不觉的有愧呀。1976年5月29日晚龙陵发生了7.4级地震,地委当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上,一天前刚从昆明住院返回的地委副书记杨善洲主动请缨到灾区救灾。有人问:“杨书记,你刚出院身体吃的消吗”?杨书记回答:“群众受灾我咋坐的住”。

四是学习他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老书记几乎把自己平生的积蓄和退休工资都投入到大亮山造林中,林场职工发工资唯独老书记一分不要。职工们看不过去说:“老书记,你不领工资,我们也不好意思领”。老书记说到:“那怎么行,我有退休工资,你们要养家糊口”。后来,在大家的坚持下,老书

记做了妥协。他说:“我每月最多领100元”,在林场22年间,工资每月100元,在他手上的各种差旅费票据几十万元,但他从未拿去报销过。老书记在林场期间,两人到县城办事,到了中午两人走进一家饭馆吃饭,点菜时老书记只点了两个菜:水淹菜炒豌豆尖和苦菜汤。服务员问:“够了吗”?“够了,一菜一汤能填饱肚子就行”。老书记说。

五是学习他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杨书记一生坚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要深入问题多,矛盾复杂的地方去,多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才能够做好工作。

三、对照先进典型,自身还存在一是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对问题研究不深,凭老经验老办法老思维研究解决问题。二是宗旨意识有些淡化。把岗位职责看成是一份工作,一项谋生的手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些淡化。三是攻坚克难的劲头不足。工作中,遇到矛盾和问题,满足于一般解决,对难于解决的难题调查不够、剖析不深、攻坚克难的劲头不足。四是厉行节约做的不够好。有时接待过程中有存在超标现象,还自以为根据接待对象的层次尽地主之谊,存在超标现象,吃不完所点菜存在浪费现象。五是学习意识不浓,强基固本基本功打得不牢。

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学深一步、自己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对面上要求的多,对自己的要求

有所放松。通过学习,强化宗旨意识,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素质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思考

(一)统筹兼顾。先抓好全局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又要严格要求,力争先学先行,立行立论、立论立见效。

(二)结合分管工作职责。以市级到勐糯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契机,调研掌握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情况,以试点工作中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开确权登记颁证加好基础。

篇7:《杨善洲》专题片学习体会

会上的发言提纲

尊敬的杨书记、各位常委: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由我发言。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今天,我们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结合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觉得,我们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追求。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杨善洲同志就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追求,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始终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杨善洲同志是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入党誓词的共产

1党人。

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工作作风。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杨善洲同志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杨善洲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所有党员干部留下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对照自己应该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我们都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无私奉献、创先争优,努力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干部。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正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深入发动、广泛宣传,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的热潮。当前,正值我市换届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杜绝跑官要官,贿选拉票等丑恶现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要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优点,学会包容,不争不抢,无论是进、是退、是留、是转,都要胸襟宽阔、宠辱不惊,正确对待组织的考验,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始终坚守岗位,确保工作有机衔接、顺利进行、不受影响,不管换届结果如何,不管所在岗位、职责、性质有什么变化,都要慎终如始、心态平和。在换届工作中,把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继续

传承和发扬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以自强、俭以养德、信以立业”的优秀品质,严守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

篇8:杨善洲精神的深刻启示

当官不摆谱树牢正确的地位观

杨善洲出身农家, 仅石匠就当过7年。虽然26岁担任了县级领导, 直到地委书记退休, 但他始终穿着朴素如农民、言行举止朴实如农民、待遇规格普通如农民。他很少呆在机关, 经常戴草帽, 穿草鞋, 随身带着锄头、镰刀等农具下乡, 遇着插秧就插秧, 碰到收稻就收稻, 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几把;看到年轻人做石活, 就去作示范;看到有人给牲口钉掌, 就去帮忙端马脚;每次回老家, 都下地干活。田间地头留下了他参加劳动、发展生产的串串足迹, 农舍庭院回荡着他访贫问苦、促膝谈心的亲切话语。当地流传着许多“地 (县) 委书记被当成农民”的故事, 群众亲切地称他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粮食书记、种树书记……

学习杨善洲, 一要破除“官本位”思想。所谓“官本位”, 就是以官为本, 一切以做官、升官、保官为人生信条, 以官为贵, 以官为尊, 以官职大小衡量人的价值、成就和地位, 认为有官就有了一切。“官本位”思想严重的人, 会把职务作为炫耀身份的黄金招牌, 把权力作为谋私的工具和资本, 把所在地区或单位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把自己当作主人, 视群众为呼来唤去的仆人;喜欢别人称呼领导职务, 喜欢高高在上作指示、发号令;自认为高人一等, 唯我独尊, 自以为是, 随便训人, 听不进不同意见。结果是群众从期望转为失望。二要树牢公仆意识。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认为, 所有公职人员都是“社会的负责的公仆”。恩格斯讲过, 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 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警告说, 如果有什么东西能把我们毁掉的话, 那就是官僚主义。我们党的领导干部, 都是人民的公仆, 只有职责为人民服务, 没有特权做官当老爷。把做群众的仆人视为人生准则, 俯首甘为孺子牛, 应成为全体干部的座右铭, 决不能颠倒主仆关系, 把自己变成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特殊人物。三要树牢群众观。领导都来自群众, 最终也将回归群众, 理应扎根群众, 以群众之心为心, 以群众之难为难, 围着群众转, 与群众保持零距离。领导者的主要职责, 在于把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力量发挥出来, 离开了群众的积极参与, 蓝图再美好、规划再科学, 到头来都是空谈。领导者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所以, 列宁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 能判断一切, 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 国家才有力量。”而要组织和发动群众, 就必须“甘为民仆耻为官” (董必武诗) , 放下官架子、改变官习气、克服官腔调、转变官作风, 把心永远贴在群众的脉搏上跳动, 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拥护, 才更加富有凝聚力和号召力。

掌权不谋私树牢正确的利益观

1980年, 粮食局试验用小麦酿出第一批酒, 送一些给地委领导试喝。杨善洲说:“白送的一口不尝, 付了钱的可以喝。”他从不利用职权揩国家的油, 占公家的便宜。有时因私事请假回家, 都是买客车票。为照顾他, 组织上几次决定把其老伴从原籍调来, 可他就是不同意。直到退休, 他一家人仍在农村, 他仍旧一人住在办公室。1964年, 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 他谢绝了。1978年, 上级通知家属可以农转非, 他再次拒绝了。3个女儿从未沾他的光白看过一场电影, 未坐过他的小车。一位亲戚找到他:“大哥, 把我爱人、小孩调进城吧, 只求你这一次。”他说:“我手中的权只能用来办公事。”他始终把后门关得紧紧的, 从未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 没打过一个后门电话。退休后办林场, 老伴看病坐过4次林场的车, 事后交了370元钱。他拒绝了绿化大亮山应得的高额引资提成和县里要奖励他的10万元, 把市里给他的20万元奖金捐出16万, 还把价值3.56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政府。他一生的积蓄不足1万元……

学习杨善洲, 一要秉持正确的权力观。要明确: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 只能用来为党增光彩、为民谋福利;正确用权才能造福人民, 滥用权力只会造祸百姓;权力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 权力越大、职位越高, 承担的责任也越大。有了这种认识, 才能谨慎用权、正确用权。必须秉持公权不私用、为官则为民的宗旨, 而不是去谋自家的蝇头微利, 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能一朝权在手、便把名利捞, 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二要秉持正确名利观。奉献与索取, 是人生无法回避的课题。要明白为官之道不同于经商之道, 领导活动不是个人赢利的经济活动, 领导职位不是个人的名利场, 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通途。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抉择上, 必须树立后者高于前者的理念, 金钱名利轻如浮云, 责任义务重如泰山, 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成为嘴不馋、心不贪、手不伸、眼不乱、耳不偏的“五官端正”的公仆;看别人享尽荣华, 不会思绪浮动;看别人富甲一方, 不会暗自神伤;面对白花花的银子, 不会灵机一动。翅膀系上金坠的雄鹰不可能搏击长空, 满脑子私欲的干部不可能履行好责任。当然, 领导干部也是人, 也要吃饭穿衣、养家糊口, 但领导者的个人利益, 只能获得政策范围内应得的报酬, 而不能谋取不义之财。要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 纠正把勤俭节约视为寒酸, 把艰苦朴素视为土气的误解。三要保持敬畏之心。法律是治国的根本, 制度是执政的准绳。家有常业, 虽饥不饿;国有常法, 虽危不亡。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驰则国乱。领导干部是担纲履责的领头雁, 应明白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崇敬榜样, 学习先进, 畏惧法律, 遵守制度。否则, 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个人也会身不能安、命不能保。要警醒和约束自己, 在学习和工作上, 永不满足;在职务、待遇和生活上, 不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职责不忘怀树牢正确的事业观

一次, 杨善洲到不通公路的安定公社搞调查, 从瓦罐里抓起一把干瘪的玉米粒说:“老乡, 对不起你们, 我没当好这个地委书记……我们带着三中全会的精神来了, 靠劳动致富, 越富越光荣!”他在大会上说:“我得先做检查。你们这里山是荒着的, 地是闲着的, 人是饿着的, 袋子是空着的, 我没尽到责任……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 铲除穷根……”他在保场乡种了半亩粳稻田, 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 亩产增400斤。为让群众掌握这一技术, 他常跑田间地头, 亲自示范推广。他写道:“领导亲自带着干, 是最有效的指挥。一天讲得磨破嘴, 不如自己流汗水;口号再好听, 领导不下去, 也是老和尚念经, 自己念给自己听。”他说:“我们干工作不是给上级看的, 是为了群众幸福, 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 就应一天也不安宁!”因为不安宁, 他掏心扒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把山区面积占92%、土壤贫瘠、种植方式落后、水利设施薄弱的保山, 建成了“滇西粮仓”。

学习杨善洲, 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建功立业的进取之心,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锐意进取激情, 珍惜岗位, 牢记责任, 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精神追求, 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 困难面前敢于开拓, 矛盾面前敢抓敢管, 风险面前敢担责任, 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倡导“充满激情、求真务实、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严谨细致”的良好作风, 大力整治乱作为和不作为现象。要与不思进取、精神萎靡、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在其位不谋其政等颓废现象作斗争。二要倾注真诚、奉献真情、真抓实干。经济欠发达地区, 要想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没有捷径可走, 唯一的办法就是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和群众同甘共苦, 以实干赢得人心, 以正气凝聚人心, 用甘愿吃苦的精神带领群众改变面貌。三是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改善民生, 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发展是硬道理, 富民是硬任务。坚持能力所及、群众所需、好事快办、特事特办, 铭记公仆职责, 兢兢业业工作, 踏踏实实干事。解决好群众迫切需要的实事难事, 最盼最急最有怨气的头疼事, 涉及生活的闹心事;“对群众实行正确的有远见的领导” (刘少奇语) , 解决好关系群众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大事、要事。不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 不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 不在升官发财中煞费苦心, 不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光阴。把服务人民作为人生目标, 追求工作范围最大化、工作效能最优化、工作成绩最佳化, 把心血投注在为民办实事上, 争创科学发展一流业绩。

退休不褪色树牢正确的信仰观

1986年春, 杨善洲退居二线, 谢绝了去昆明安享晚年的安排, 不顾亲友反对, 一头扎进荒无人烟的大亮山义务植树。22年间, 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 手多次划伤, 左腿摔成骨折, 顶住了“老家伙退休后还想捞一把”的误解, 像爱护孩子一样照顾林子, 终于建成了5.6万亩、价值3.56亿元的林场。还修通了18公里路, 接通了8个村的电。大炼钢铁时被伐成秃岭裸岩、山泉干涸的大亮山, 变得绿意盎然、泉水充沛, 光是修枝打杈就解决了3000多户农户的烧柴问题。有了水, 粮食单产翻了1.5倍, 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致富的绿色家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还叮嘱:“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 只要活着, 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帮群众办实事,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篇9:印象杨善洲

第一次见杨善洲,是在我当选为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市第一届人大第五次大会上。那是在2004年2月27日,当主持人宣布当选人名单后,一位身穿洗得发白的蓝布制服、脚穿一双解放鞋、头戴一顶也洗得发白的蓝布帽的老人走到我身旁,用粗糙的右手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好为人民服务。”说完,回到主席台中央位置坐下,并回头朝我笑了笑。我以为是从基层选上来的群众代表,在他的面前没摆名签,也朝他笑了笑,并点了下头:“我记住了!”

散会了,我上前要扶他下台阶,他推开我的手:“不用扶,我板扎(云南方言,意为结实)得很!”又对我说;“一会儿我去市政府,有事要麻烦你。”

我随人群走出市委党校礼堂,市委秘书长李志刚同志走上前来说:“刚才是老书记杨善洲,他曾在保山地委当了八年多书记。”我望着渐渐远去的老人的身影:“地委书记?哪儿像啊!”

回到办公室刚坐下,有人敲门,我一看是老书记,赶紧让坐端水,他一摆手说:“不用忙了,我跟你说完事就回施甸。”“你跟杨建洪副市长说一下,得空让林业局的同志去一趟林场,有一块阴坡地的树长得不旺,请他们帮忙选一点适合阴坡长的树种,今天没见到杨副市长,你给传个话。”我连声答应:“一定办到!一定办到!”说完,老人转身出了门。

送走老书记,我久久地沉思着,脑海里总想把“老地委书记”、“老农民”这两个鲜活的影像合二为一,但总是没法统一。说实在的,现实生活对我的教育太深太深了。

时隔不久,我去施甸县万兴乡调研,路上碰到一辆故障车在修理,一位老人在旁边递着工具。他一回脸,我认出是老书记,赶紧下车问要不要帮忙。他一边递扳手一边说:“换轮胎,弹石路不好走,费胎。”又冲我直摆手:“你去忙吧!我这儿不用你帮忙。”我让秘书送几瓶矿泉水,他摇了摇挎在肩上的军用水壶:“我喝不惯那个,有这个就行了。”

军用水壶,白开水。这在很多年前见过的物件,在影视片中表现党的干部艰苦朴素作风的物件,在解放军战士和野外作业人员中常备的物件,老书记今天仍在使用,而且十分喜爱。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自此,我的车中,不再放矿泉水箱,而改用热水瓶和水杯。下乡跑基层时心里踏实了许多。

也许是缘分吧!再一次见到老书记,是在隆阳区蒲缥镇,那边有个经济合作项目需要市里去协调。我们一行人从现场回到镇上,时近中午,就在路边找了家较干净的饭馆吃中午饭。正吃着,从外面进来一位老人,很熟悉地同老板打招呼,递过一个军用水壶让装开水。老板很热情地同老人攀谈,很亲热。我认出是老书记,忙上前问候。老书记也认出了我:“抓项目吧?可不能大意哟!”我说:“一定按规矩办!”老书记用嘴一指饭桌:“这顿饭谁掏钱?”没等我回答,同行的司法局长赵伟接上话:“老书记,是王副市长掏。”老书记笑了,一指我说:“你掏得起!”说完,冲我们摆摆手,提着水壶出了门。

我们送走老书记,沿着路边边走边聊。吃饭,这在当今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吃什么?怎么吃?却大有讲究。记得很早时跟随领导同志下基层,走到哪儿就把饭费缴到哪儿。接待的同志严肃认真地收费、开收据。我们回机关后一一向领导汇报,照样收缴领导的饭费。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后来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传统习惯改了。下面接待的规格、档次、水平不断上升,下去的同志心安理得地享用而且分文不掏。临走时还要带回一堆土特产。这股强大的惯性力量,让人无法抗拒。否则,就会成为“异类”。走着聊着,来到一个大山包前,市政府办公室王勇副秘书长指着山包上一棵突兀的攀枝花树告诉我:“这棵树是老书记当年种下的。他有个习惯,下乡时总带着树苗,走到哪儿种到哪儿。”我望着那棵在阳光下长势很旺的攀枝花树,心里涌出一种莫名的感慨。突然,我从山包的独立和攀枝花树的独立中感到一种悲凉,那山,那树,是那么独特,在平坦的坝子上和四周空无的环境中竟是那么高大而又不可及。是啊!像老书记这样的人,现实社会中还有吗?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始了。云南省委也推出建设“云岭先锋”工程。市委常委会研究树立一批全市共产党员先进性典型和模范人物时,一致同意将杨善洲老书记作为一面共产党员的旗帜在全市宣扬。云南省委也将老书记作为全省典型广泛宣传。渐渐地,我对老书记的了解更多更深入了。他26岁担任县级干部,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保山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多年,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他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太感人了!越听,越看,越学,越感到老书记真是共产党人的楷模。是个真正大写的人。

去年4月初,保山市委办公室来电话,让我去陪一下市里到北京组织宣传老书记先进事迹报道组的同志,我到了云腾宾馆,想不到竟见到了老书记的女儿。还是那么憨厚,那么朴实,那副农家妇女的装束。我想起老书记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当地委书记时,按规定家属可以“农转非”,但他对组织的照顾先人后己,把审批表放进了抽屉,一压就是30多年,妻子和女儿至今还是普通农民。

人,做到这份儿上,真是尽善尽美了!这在当今人们大多认为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在老书记身上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展现了。无论是聆听报告会的报告,还是看电视、电影,我都情不自禁地掉泪。杨善洲老书记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他是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市委李正阳书记告诉我:“市里已在老书记的大亮山林场为他塑像和立碑,作为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要让老书记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振奋起民族精神,建设更美好的家园。”我听后很感动,心想,有机会回保山,一定去拜谒!

篇10:学习杨善洲

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我市开展“三学习”之际,根据市委、县委及北辛堡镇党委、北辛堡镇“三学习”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深刻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不断发扬杨善洲同志的工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杨善洲同志杨善洲同志1953年入党,1988年4月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有句口头禅:“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给杨善洲当过11年秘书的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他常说,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学习杨善洲同志诚以修身、一心为民的探索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培育公仆情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胡总书记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

学习杨善洲,牢记宗旨;一辈子真情为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他作为一个出身贫寒农民的儿子,挨过饿,受过冻,所以知群众饥饱冷暖,懂群众疾苦,晓群众心声,因而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为他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和志向,有着踏实苦干的品行修养。作为一个革命建设年代成长起来的党的干部,他的思想深深的受到了党的先进文化的洗礼和时代潮流的影响,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负责成为他人生的崇高理想;跟着党走,一切听党指挥,成为他人生的永恒信条;努力干事业、求发展、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为他人生的执著追求。作为一个历经艰辛磨难考验的党员领导,他对己清正,对人公正,时时刻刻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的前面,随时随地忘我的工作,充分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公仆本色。公而忘私,一辈子淡泊名利,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

学习杨善洲同志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坚定政治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

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他60岁退休又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篇11:电影《杨善洲》体会

积极为殡葬事业科学发展做贡献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隆阳区殡仪馆党支部书记、馆长 赵德政

正当全国上下掀起贯彻落实胡总书记号召全国向杨善洲同

志学习之际,民政局党委组织观看了电影《杨善洲》,影片以歌颂云南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大爱无私的感人事迹为主题,在观看电影之时,感人场面博得多次掌声。

电影《杨善洲》以我们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为原型,讲述扎根大亮山,在艰苦条件下带头改造农民恶劣生活环境的事迹。影片分为工作和生活两条主线,从退休前和退休后两个方面刻画了这位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在职时的事迹,比如力保滇西粮仓、退职后再造大亮山青山绿水等,而杨善洲生活中的清廉简朴、活到老做到老的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李雪健的表演真实得令人揪心,此前就有影评人提到《杨善洲》的成功得益于李雪健对人物的塑造,“李雪建有人格魅力,往那儿一站就是天生的好人。电影里他做的那些事情,全都显得有内心的理由和内在的逻辑。杨善洲晚年得病后的沧桑,他更是表演得十分真切到位。”值得

一提的是,戏中扮演杨善洲女儿的陶虹成了一个“泪人”,和李雪健的对手戏每场都飙泪。父女之间因杨善洲不肯以公谋私而贯穿全片的纠葛也成为观众的“泪点”,尤其是在杨善洲临终前父女在病床前和好如初的一幕,更让现场观众纷纷掉泪。此外,影片的音乐也煽情得恰到好处,三次出现的主题曲分别应和了片中的三大转折点,略带忧伤而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谣契合了杨善洲扎根乡土的伟大和生活中不被人理解的落寞。

在看完电影《杨善洲》之后,我个人的感触很深。俗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都做好事。”而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特别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一生的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杨善洲同志当之无愧为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楷模。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昭示榜样、催人奋进的旗帜。电影中的两个情节使我对杨书记肃然起敬。

第一件事是杨书记的女儿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单位不同,两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儿是一名老师,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儿对他说:“你造林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造林是市里已经批准了的,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杨书记心平气和地说。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这,就是公私分明的好书记。

另一件事是在植树造林刚开始时,欠了政府几万元钱,杨书记为尽快还上这笔钱,就对一同上山的几位工友说:“咱们一起去大街上捡果核吧,卖了可以换些钱。”“啊!太丢人了,何况您还是老书记。”“我是书记那是我说的,如果我不说谁知道我是书记,一点都不丢人,这件事自愿。”杨书记说完便扭头走了。这,就是既平凡又伟大的好书记。

这部片子虽然有些幽默的情节,但在我们谈笑之余留给我们的却是深深地思考。试问:像杨善洲这样的好干部,在当前的中国又有多少?这部片子不只是值得领导、干部、共产党员深思,也值得我们深思。在杨善洲老人身上除了公私分明、是非分明、有创造力、一心为别人着想外,更重要的是他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做事从不半途而废,遇到困难沉着冷静地面对,使问题迎刃而解。对于电影《杨善洲》,我个人感触很深,我作为隆阳区殡仪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在今后将继续保持与时俱进、拼搏创新的高姿态,在严格要求好单位内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学习、努力探索的同时,也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工作及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工作中。力争为全区的殡葬事业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无私奉献。

篇12:杨善洲学习体会

杨善洲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名字,身为土生土长保山人的我,从小到大这个名字从长辈嘴里不知道听到过多少次。小时候觉得是个神话,貌似有很多的传说,比如说好大好大的官啊,两袖清风啊,子女无着落啊。。。等等等。儿时的我总是在长辈的絮叨下一笑而过。这次整个集团公司相应党和国家的要求学习杨善洲同志的事迹,这才让我真真明白了家里的长辈在我儿时为什么总是提起这个杨书记。

‚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这句朴实的话是‚草帽书记‛——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亲口许下的承诺,在他40多年的工作和22年的退休生活中,他用自己的行动真正的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杨老事迹广为传颂的今天,身为一个保山人,再次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心中的崇敬更是无以表达。

杨善洲同志在保山地、县担任主要领导长达三十多年,可谓位高权重,但他从未为自己谋过丝毫利益,到逝世也没有为妻子孩子捞上‚农转非‛的户口本;他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为了5万块的建房借款,硬生生的卖了那座一天没住过的房子;他对家里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而他也真的在林场搭个窝棚一住就是无数的寒暑,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大亮山在许多年前完完全全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它位于施甸县城西北边,距县城60多公里的,平均海拔2600多米。杨书记退休前见到的大亮山看不到一点树木的影子,只有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山里的老农告诉杨老书记,这里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你要种树去别的地方吧,然而他还是来了,他要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高原上,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建立一个5万亩的绿色王国。‚夕阳无限好,何谓近黄昏‛,杨老书记退休后,就在这个荒凉的大亮山义务植树5.6万亩,改变了整个大亮山区老百姓的生活和命运,他得到的是老百姓心中的感谢和那句饱含深情的赞扬——活着的孔繁森。

杨老书记很‚穷‛,身为地委书记的他‚穷‛的让我们这代人无法想象。从1951年工作到去世前,这位正厅级退休干部攒下的钱还不足1万元;一直到2006年,才在老家新盖了一栋砖瓦房。他的全部家当是一张简易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外加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还有有风烛残年的老伴、孙子们依旧在黄土地上劳作奔波。

而杨老书记却又最‚富‛。人们给杨老书记算了笔账:整个大亮山林场约有1120万棵树,按每株30元的最低价算,总价值也有3亿多元人民币!可就是这3亿多元人民币的林场,无偿移交给了施甸县人民政府。为此市委、市政府奖励的20万,可他又将这20万的绝大多数捐了出去。

如今,杨老书记走了,可大亮山成为了‚善洲林场‛,早已是一片绿海,他是两手空空的走的,但他却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下了身后悠长的思念和由衷的敬佩。

篇13:《杨善洲》专题片学习体会

关键词:杨善洲,“两学一做”,体会

1 引言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打牢“两学”学习基础,让思想生根。笔者认为,除了严格对照“两学一做”要求搞好学习,夯实理论根基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比照先进找差距,把功夫下在如何“做”上。关于“照谁做、怎么做”的问题上,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其事迹感人励志,杨善洲作为一名地委书记,退休不退志,坚持造福于人民思想没有放松,放弃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带领群众百姓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22年如一日艰苦创业办林场,育树成岭,柳绿成林,林场有了可观的收益后,他本人不要一分钱的工资,还将自己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地上交国家,胸怀天下,格高志远。而他本人,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最终也没给妻子转为城镇户口,没有安排女儿进城里工作,在他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还把家中的所有的积蓄和工资都投入林场建设中去,这就是共产党人。

2 学习体会

2.1 学习杨善洲,做一个有信仰、守承诺的人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每个人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是人们关于普遍、最高价值的信念,是在人类精神生活领域中占据核心位置的一种文化价值活动。在走进杨善洲精神家园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退休后本可以在省城安享晚年,却一头扎进荒凉的山沟里植树造林,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是什么力量让他废寝忘食地忘我劳作?支撑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我慢慢想通了,是信仰和承诺。在我看来,这个信仰和承诺又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个是,对党的坚定信仰和对党员身份的庄严承诺———共产党员就应该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另一个,则是他对人民群众的无私承诺。他曾经说:“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对杨善洲老人来说,作出了承诺,就必须践行。这看似简单,并但非人人都能做到。在诚信品质普遍缺失的今天,杨善洲老人用他22年的艰辛努力向我们诠释了,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向群众承诺什么,又该如何践行承诺。他的坦诚与坚定,无私与执着,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用心学习杨善洲老人这种“言必行、行必果”的崇高品质,始终不渝地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做一名忠于信仰、知行合一、勇于担当的共产党人。

2.2 学习杨善洲,做一个作风好、工作实的人

(1)作风务实首先体现在他的政绩观上。杨善洲担任县委、地委领导30多年,在其位、谋其政,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实干真干,不做表面文章,没有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也没有搞立竿见影的应景之作,而是把功夫下在了最不容易出政绩、但群众最期盼的民生民事上,求真务实,心系百姓,真正从实际出发为群众、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总是把群众最关心的民生民计问题举过头顶,只是民所愿众所望的事,就是书记心中天大的事,从不敷衍了事,他曾召集地委委员召开临时会议,现场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水井,为解决实际的民生问题,现场办公,避免了议而不决、执行缓慢等问题。

(2)作风务实还体现在他的工作姿态上。为了工作,他抛家舍业,扎根基层,家庭无法照顾,一门心思铺在工作上,殚精竭虑,从不懈怠,一把锄头闹革命,老牛拉车不回头。在林场建设初期,为了解决树苗来源匮乏和资金短缺问题,他集思广益,使出了各种办法和招数,他带头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毫无顾忌曾经的地委书记身份,能够真正的俯下身子,放低姿态,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对改善民生有利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老百姓戏称我们的书记“当官不像官”,是我们贴心的“草鞋书记”、“草帽书记”,是一位真正走进群众百姓心中的书记,为百姓实事的书记。

(3)作风务实还体现在他的亲民爱民上。书记是真正的践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核心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有困难请群众,问计于民而用于民,任何时候都不曾脱离群众。学习杨善洲的事迹,联系目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做“脚底沾泥”的实干者,而不是夸夸其谈的空想家,要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衙门官,这样能走进人民群众里去,了解群众需要和疾苦,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必须要深入了解情况,从实际出发,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畏艰难,只要是对百姓、群众有利的事,只要用功去做,就一定能做成做好。并且,要对每一项工作投入足够的热情,用“挖厕所也要挖出天下最好的厕所”的精神,精益求精,把工作当事业干。要创新发展理念,契合发展思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展工作。要摸准实情,搞好结合,提出具体措施,有的放矢做工作。写东西要让基层看得懂,提建议要让基层能落实,安排工作要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真正把反对“四空”(空文、空话、空会、空跑)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件具体事项上。搞好“两学一做”,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时一事上,也不能停留在对先进典型的无限敬仰上,而要对比典型找差距,一步一步去践行,哪怕对照先进做一件实事,也比讲十句空话管用。我们党是有着8700万党员的执政党,如果每一名党员分子都能脚踏实地抓落实,那将汇聚起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2.3 学习杨善洲,做一个轻名利、重奉献的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主要的意思是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因此,唯有胸怀天下、淡泊名利才能集中精力为人民服务,为百姓造福,杨善洲书记身上正是所有崇高品质的最集中体现,是“杨善洲精神”核心之所在,是大多数人学不来、做不到的,更是需要大家要反思和值得永远学习的。为官30多年,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妻女亲戚解决过什么困难,甚至连政策范围内的照顾都不给家人享受,有了好事总是先想到人民群众。他一辈子省吃俭用,却将价值数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当地政府,不当富翁,选择贫穷。共产党员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是吃苦在前,从不享受。他是一位真正靠人格魅力和自我牺牲精神服人的领导干部楷模。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种精神资源因为极其稀缺而弥足珍贵,理应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学习他不为名利所扰的精神境界,学习他知足、知责、知恩、知报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心态。党员干部不是不能比,关键是和谁比,比什么。如果待遇上总向高标准看齐,那只能越比越累,心胸宽广的人没有痛苦,欲望无穷的人没有快乐,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如果工作上能用先进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那得到的结果应该是工作上的不知足,是对党的培养、对组织的关怀知恩图报的欠缺。因此,在面对利益纠结乃至人生困惑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自我提醒,多想一想自己还能为组织做些什么,少问一问组织还欠自己什么,因为和杨善洲比起来,我们已经得到得太多、付出得太少,要时刻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宗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热情,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4:杨善洲与“三个谁”

【关键词】善洲精神;“三个谁”;一脉相承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①以上论断充分阐述了党员领导干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内在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杨善洲同志1951年5月参加工作,在职期间,先后在施甸县和保山地区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他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保山人民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而努力奋斗。1988年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省委安排他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带领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为子孙造福,一干就是20多年。他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如一地践行党的宗旨,用他一辈子的具体行动,生动回答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留给子孙什么的问题,树起了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的标杆,极大地丰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内涵。善洲精神和“三个谁”的本质要求一脉相承。

一、善洲精神与“为了谁”的本质要求一脉相承

“为了谁”的问题。它的实质是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与群众心连心,结成为民服务。

杨善洲同志把党和人民的事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作为终身的最高追求,始终充满激情,孜孜以求,从不懈怠。他用一生的行动圆满地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领导干部“为了谁”问题的内在要求,二者一脉相承。

他恪守信念,感恩图报,一心为民,用一生的心血践行入党誓言。他土地改革时期加入党组织,从自身经历中深刻领悟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这一真谛,他始终对党、对人民怀有感恩之心。土改前,他家是佃农,无地;土改后,他家分得10多亩地,他说“家里能从一个佃户变為有土地的农民,全是脱了共产党的福。”退休后有人问过他:“为什么你一辈子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一心为民,在怎么艰苦困难都一如既往?”杨善洲平静地说:“为了报恩。”他十六岁就参加滇西抗战担架队,和他一起抬担架的是40多岁的的农民刘贵,当时刘贵用绳索将他套在担架上,万一滑到,可以拽住他。上坡刘贵在前他在后,下坡刘贵在后他在前,随时关心照顾他。这件事第一次让杨善洲领悟劳动人民朴实、可爱可亲的本质。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每想到此事,更激起杨善洲同志一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家乡的父老乡亲给予的恩情,我一辈子都难以还清!不懂得报恩的人,简直不是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家乡有个小石匠,参加土改入了党,头戴竹叶帽,身穿中山装,穿起草鞋搞农业,开渠引水当龙王。一身泥一身汗,大官儿不当,当什么?当种田郎。”“家乡有个小石匠,当官退休福不享,栽树几十年,荒山披绿装,造福子孙千万代,为民服务永不忘。活到老干到老,大富翁不当,当什么?当共产党。”老百姓的两首民谣,见证了一个共产党员一生一心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 、与群众的鱼水之情,见证了一位党的干部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在群众心中树起的一尊丰碑,见证了为官造福群众呈现的一幅感人的画卷。是我们党员干部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的楷模。

二、善洲精神与“依靠谁” 的本质要求一脉相承

“依靠谁”的问题,其实质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自身工作的力量源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在自身工作实践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一心为民做公仆、俯首甘为孺子牛,工作中一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他得民心、取民信、知民意、权民利、谋民福的一生,有力地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领导干部“依靠谁”问题的内涵。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一心为民做公仆、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做人的原则。在他心里,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与敬重,人民群众是主人,他是公仆 。他说“我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为民务实的一生。他一辈子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力促植根于人民,为民排忧解难,心里装着群众的安危冷暖,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直到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杨善洲一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他在担任地、县领导干部期间,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到田间地头搞调研、察民情,做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了如指掌。下乡期间,经常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地里看过了,群众访问过了,才到乡县研究安排工作。

三、善洲精神与“我是谁”的本质要求一脉相承

“我是谁”的问题。它的本质是视群众为衣食父母,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主人、公仆关系。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为党、一生为民,认真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心里永远装着群众,一身群众情,一生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精神有效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领导干部“我是谁”问题的内涵及要求。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在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心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杨善洲一生得民心、取民信、知民意、权民利、谋民福,有效破译了党员干部正确的为官之道——做人是为官之德,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这是为官做人的官德所在。杨善洲得民心:“干任何事首先要赢得民心”,他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倡导新技术为群众谋福时,常以办样板树典型的工作方法来指导群众、带动群众、影响群众,赢得民心,再进行推广。杨善洲知民意:“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他的口头禅;他每次下乡都把锄头带在身边,他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他常说,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才最真实。杨善洲取民信:“共产党员说话算数,不能糊弄群众”, 他在位时没有利用职权为家乡办事,退休后回大亮山种树,用自己无私奉献兑现“给家乡办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权民利:他在生前的工作笔记上写到“滥用职权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他做到了,工作中不因自己是地委书记而有所特殊过。他是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典范。杨善洲谋民福:“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杨善洲老书记‘后门’上的那把锁是没有钥匙的,但是他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困难的钥匙却揣了一大串。杨善洲同志这种爱民至深、为民至诚的高尚情怀,是我们党员干部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标杆。

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得民心、取民信、知民意、权民利、谋民福,必须做到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工作中,一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牢记党的使命,尽职尽责,奋发有为,知难而进,锲而不舍,为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是学习和弘扬善洲爱民至深,为民至诚的高尚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做到扑下身子,沉到基层,真正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三是要像善洲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注重加强自我修养,管得住小节,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用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注 释】

①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社科联编.杨善洲精神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魏亲延(1961— ),男,云南保山人,中共保山市委党校党委委员,马列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行政管理。

上一篇:春的文字700字作文下一篇:工业煤气知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