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教案

2024-07-08

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教案(精选2篇)

篇1: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教案

九年级第一轮复习

八、《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复习课教案

农二师八一中学九年级思品老师:赵显如

一、课程标准

使学生体会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特别重视公民的人身权利,从人权的视角增进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既要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既要维护个人隐私权,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这不仅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个人有文明修养的表现。我们在努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隐私权利的同时,还要遵法守法,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初中学业考试复习学与练指导丛书思想品德》(2011版)根据这一目标设计了《

八、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的内容。由三个主题组成:“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维护做人的尊严”、“我们也有隐私权”,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看,按照“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尊重生命的健康权这一基本的权利、维护做人的尊严、维护自身的隐私权”来组织教材的。我们的教学目的立足于使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隐私权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引导他们能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以及提升对知识在材料分析题中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对《

八、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所涵盖的知识点的记忆。

2、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脉络,通过选择题的练习,检测知识点的记忆,总结选择题做题经验。

3、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升利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汇总做题的规律及方法。

三、学情分析

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学生所有课程知识业已学完,五册书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但知识内在的逻辑及联系还不够清楚,脑海中知识脉络还不够清晰,必须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点的基础上加入对知识脉络的梳理,同时在脑海中形成对知识的总的认识。(下图为本节课复习的知识脉络)尊

重人

权利

感受

法律

四、授课时数

1课时

五、授课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2012年春节人们比较关注的热点新闻——龙江河镉污染事件,激发学生对其所涉及到的相关法律知识的探讨,引发对所学法律知识的回顾,并进一步复习回顾利用完成表格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梳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决定下一个环节用时的多少。)

(二)巩固原有基础知识

1、以知识点的汇编方式,发给学生(或者以框架形式发给学生),利用5分钟时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记忆基础知识。

2、以填空的形式予以检测,看学生是否真正记牢了这些知识点。(设计目的:很多学生以为开卷就可以不记忆知识点,等到考试的时候,只要拿上中考必备就可以应付一切,实际考试时间一定,在有限的时间内,想要拿到高分,必须把一些琐细的知识点熟记,牢固掌握的好处就是节约时间,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更需要时间的试题上了。同样,如果连知识点都记不住,如果有材料用到这些知识点,那么脑海中一点印象都没有,翻书都无从找起。所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意在加强学生对琐碎知识点的识记。每节复习课都可以找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进行加强记忆。)

3、同桌互改,有错的互相指出。(不过关的将作为日清的对象。)

(三)进行针对性的选择题练习

1、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选择题进行当堂训练。

2、出示选择题答案,让学生进行互改、互教,互教后仍不懂的全班解

决。

3、进行选择题做题经验的梳理和总结。(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互相探讨做题的技巧,提供做题经验让大家共享,以提升选择题的做题的正确率。)

4、老师总结。(把从网上找到的中考思想品德选择题做题技巧的“五选八不选”公示在屏幕上,以备学生记忆。)

(四)、出示材料分析题

1、学生自我分析,同桌互相探讨。(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同桌相互探讨,找到一个接近的答案。)

2、出示答案,对照答案找出不足,进行总结。

3、老师总结:材料分析题的做题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五)板书设计

八、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

篇2: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教案

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重点:

法律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这个小游戏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过组织,使乒乓球能够逐一通过,所以五个人应该经过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

教师活动: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这个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2、红灯停绿灯行。

教师播放有关闯红灯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资料。

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你碰到过类似的情景吗?(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浙江省交通事故的数字或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事故”做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充满现实感,并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供了条件,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充分认识到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3、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三、规则之美

1、感受规则之美。

学生想象:有一组数字任意排列着出现,你能看到什么?分小组合作讨论。

合作探究:将这组数字经过排列组合,发现它是一组很有规律的数字,从而让我们感到了数学之美。

用音乐简谱把这些数字串连之后,我们发现它又变成了一段简短而优美的音乐。播放音乐(或演唱)

2、寻找规则之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数字中存在的规律,真实地去体会规则带给我们的美丽,而寻找规则之美,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3、“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四、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法律的三个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讨论,明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体会中成长,并解决教学难点: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则,有什么特征。

五、课后延伸活动

制定规则:现在老师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去?但老师又很为难,怕出去碰到安全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定一些规则,使春游能够安全进行。

上一篇:电子课文·雨说下一篇:关于暑假的日记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