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读书笔记

2024-08-27

《三个代表思想》读书笔记(精选6篇)

篇1:《三个代表思想》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读书报告

题 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书笔记 姓 名: 杨红丽 学 号: 201240305 院 系: 法政学院 专 业: 历史系 年 级: 2012级 指导教师: 李肖峰

二 〇 一 三 年 十 月

河北北方学院读书报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读书笔记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一个重要思想:”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名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并带领人们不断前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三个代表”的要求,等等。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与历史相呼应。指导我们正确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本书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共产主义,这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深化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传,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创新,突出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继梦中的水手,邓小平理论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达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新世纪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党在十六大召开后,为了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任务而编写的。在本书中,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他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党的执政经验。对如何执政,如何长期执政,如何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形成比较系统的科学认识,深化了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在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上,本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这一思想是我们党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经验,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准确把握现实国情的科学论断,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诠释了”三个代表”深厚的科学内涵,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必须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必须办人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开阔的胸襟和自觉坚韧的历史主动性,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来势汹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置身于世界的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经济,文化,社会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变化。跨入新时代,我国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经受着严峻的的挑战。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去观察世界,把握世界和中国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矛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担当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时代使命,在实践中坚持并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了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一种社会制度能够引领世界政治舞台,必然在经济,文化上占极大优势,我国从辛亥革命开始有政党执政,期间在政治舞台引领风骚的人大有人在,但从1949年以后唯有中国共产党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了唯一的合法政党,其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可以说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考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是忧国,忧民,忧党的大局意识的集中体现,又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根本出路。如果党处于执政地位而不能加强自身建设,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能始终成为“三个代表”,就有可能丧失执政资格。将坚持党的先进性之所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因为他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的总结了我们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深化了对党先进性的认识。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想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就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学习先进文化,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批判的吸收古代遗产,择优传播西方文化。自觉摒弃颓废,庸俗的各种腐朽文化,勇于与大学腐朽精神,演变大学信仰,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各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做坚决的斗争。另外,还要有集体主义感,有团队精神,严格遵守各项校规校纪,国家的各项法规,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文明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

周振国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梅荣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本》 湖北出版社

篇2:《三个代表思想》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个和尚》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个和尚》读书笔记1

今天,我坐在书桌前一口气把《三个和尚》这本书都读完了。这是一本生动有趣而具有很大的道理的书。

文章的开头是一句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吃呢从前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和尚,每天他都要去挑水,后来,苗里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俩天天争吵,就害怕有谁占了便宜,于是,他们两个人就去抬水;当又来了一个和尚时,他们三个人更是相互依赖、相互推让,宁可坐着,谁都不肯去挑水。因为没有水喝,连吃东西时都打嗝。这三个和尚真是又可笑有可怜。有一天,老鼠把放在桌子上的蜡烛给咬翻了,这时,寺庙里起了大火,这下,三个和尚都惊慌了,要救火,缸里没水,于是,他们再也顾不上谁占便宜,谁吃亏了,都争着抢着去挑水。他们齐心协力,终于把大火给扑灭了。这回他们得到了启发,开始合作想出了个好办法:用滑轮提水,这下,他们再也不用愁没有水喝了。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一个关于合作的事情。

那天,学校要求各班出新一期的板报,我们班的老师就开始选,出黑板报的人,我真不敢相信,老婆竟然点到了我的名字。从来没有出过黑板报的我害怕做不好,下课时,我向老师说,可老师说:“做什么事都要有第一次,你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我们几个出黑板报的人,一到下课就都忙开了,有的去找材料、有的负责画画、有的负责抄写、还有的负责上色,通过几个课余时间,我们终于把黑板报出好了,我们看着合作出来的成果,高兴的跳了起来。

通过《三个和尚》这本书,我明白了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做出成功的事。

《三个和尚》读书笔记2

《三个和尚》真是一部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好影片。

影片一开头就把我吸引着了:伴着清脆而有节奏的木鱼声,银幕上映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字样,当映出:“三个和尚”四个大字时,木鱼声戛然而止。我很纳闷:“三个和尚怎么样呢?”看下去才知道,原来三个和尚反倒没水吃了。为什么呢?瞧,一个小和尚,没什么依靠;自然得自己去挑水;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两开始斤斤计较,只好两个人去抬水,谁也不肯多出力,都想沾点小便宜;当又来个老和尚时,三个人更互相依赖,互相推诿,宁肯坐着,谁也不去挑水,吃东西时不断打嗝,因为缸里没有水。我们看了。真觉得又可笑,又可怜!

后来,老鼠咬坏了蜡烛,寺庙起了大火。这下,三个和尚都慌了神儿,要救火,缸里没有水。他们再也顾不得谁吃亏谁占便宜了,都争抢着去挑水。由于他们齐心协力,扑灭了大火。这回他们受到了教育,开始共同合作,并且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滑轮提水,结果再也不愁没水吃了!看到这里我真为三个和尚的友好合作、创造性劳动而高兴!

这部影片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从小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的好思想。

《三个和尚》读书笔记3

《三个和尚》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说的就是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故事虽小,道理颇深。

我本人认为这里有两个道理。第一就是一个人要有足够的本领才不会被渴死,在这个故事里就是你自己得会担水。第二就是要有与人相处的本领,不管是两个人相处,还是三个人或者是与更多的人相处。这个时候你就得以诚待人,别人才会和你肝胆相照团结一致,这样才能和睦相处。才不会出现无水喝的局面。

我们不管是在学校还是以后走向社会,这两种本领缺一不可。如果你自己没有本领,你就什么也干不成,就连自己的生存也会非常的困难;如果只是你自己的本领很强,却不会与人相处,那么你就会变得孤单无助,没有真正的朋友帮你,那也是不行的,因为你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

说以我说:两种本领一定要具备:一个是自身的本领,另一个就是与人和睦相处的本领。

《三个和尚》读书笔记4

今天,我看了一本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三个和尚》,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很多次了,但你们真正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含义了吗?这一次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三个和尚》讲的是:有一座庙里住着一个和尚,他每天自己挑水喝,接着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两人每天抬水喝,后来,又来了一位老和尚,大家更是互相依赖,互相推诿,宁肯吃东西时噎着,也不愿去挑水。

终于有一天,老鼠咬坏了蜡烛,寺庙里起了大火。这下,三个和尚都抢着去挑水,最后他们齐心协力灭了火。这回他们受了教育,开始共同合作并发明了滑轮提水。唐代大诗人李白从小就十分调皮捣蛋,有一天,李白逃学出来,在小河边遇到一位老奶奶在磨铁棒,李白好奇地跑上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老奶奶说:“我在把铁棒磨成针呀!”李白吃惊地说:“那要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奶奶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听后大受启发,从此认真学习,还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总是知错不改,每次都画前面那位同学的衣服,还总是用笔捅前面的同学,尽管老师每次都批评,但他每次都不改,十分淘气,结果他在班里失去了朋友,再也没人跟他玩了,老师们提起他也摇头。

为什么三个怕吃亏的和尚变得勤快了,争着挑水了呢?一场大火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要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成功。我真为三个和尚知错就改而高兴。

以后我们遇事要知错就改,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就是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三个和尚》读书笔记5

今天,我读了一本生动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书,叫《三个和尚》。我深深地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故事是这样的:寺院里只有一个小和尚时,他自己挑水喝。等又来了一个和尚,只好抬水喝。当又来了一个老和尚时相互依赖,谁也不去挑水。一夭夜里,老鼠把蜡烛咬断使寺庙起火了,缸里没有水,他们争先恐后地去挑水了,他们同心协力,共同扑灭了这场大火。

读了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能自私自利,就像那三个和尚一样,不肯挑水,相互依赖,都想占便宜,宁肯坐着,也不愿去挑水。我们应该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要为他人着想,不能为着自己的利益而贪便宜。应该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有一次,同桌向我借一下练习册,我不借给他,我心里想,你没有练习册关我什么事,我凭什么借给你。我美滋滋地想着。突然,老师叫我们把语文书拿出来抄生字,我可慌了,我的语文书没有带来,同桌带了,我想,刚才我没有借给他,这下他不会借给我了。他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把语文书递过来,我十分的.感动,可见一个人不能自私自利。

我第二个体会是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正像三个和尚那样,他们齐心协力扑灭那场大火。世界上有许多的事,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你自己的力量是很小的,虽然你觉得自己的力量十分大,但是只要你和别人合作起来,力量就会无穷无尽了。有一次,我们班举行篮球比赛,比赛开始时,我们这队伍一点儿也不团结,一个球也没有进,这时老师叫他们团结一致,配合默契,到最后终于胜利了。可见,齐心协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军队里,光靠你一个人是不能够保卫袓国的;在工地上,你一个人无法建起摩夭大厦。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无穷,告诉我们不能自私自利,要团结一致去面对困难。从今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无私的人。我还要多读很多的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懂得更多的道理。

《三个和尚》读书笔记6

故事是这样的,庙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反倒没水吃。因为一个和尚 没依靠,只能自己条水吃,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和尚斤斤计较,只好两人抬水喝,这样才公平。三个和尚更加自私自利,都不去挑水,后来庙里起了火,这时为时已晚,无水灭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庙化为灰烬。读到这里,我想起一次在做课堂作业时,有位同学有道题不知道做,来问我,是因为他上课玩没有认真。这时我想:你这题不知道做,就是不告诉你,我让你永远也搞不懂这个知识。我撒慌地说:“我也不知道做“。至现在我想起来觉得自己太自私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埃

还有一次,全校进行卫生大扫除,老师吩咐我们几个同学拖一片地,都互相依赖,谁也不想先动手,老师来了后看我们还没把地拖干净,气得臭骂了我们一吨,我们几个才乖乖地把地打扫干净了。由此我想到同学们之间要互相帮助,向雷锋学习,只有心灵宽敞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而心胸狭窄的人往往会吃亏。

读了三个和尚的故事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们从小要养成助人为勤劳的习惯,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为建设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篇3:《三个代表思想》读书笔记

读懂这本书,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两个理论体系的准备:哲学中认识论的部分;另一部分是对于人类发展的历史要有一个轮廓,最重要的是了解解读历史的角度,例如:政治经济学的、文化史的、技术发展史的,等等。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学者对于国外的大众传播研究,无论是来自实证派的还是批判派的,都贯彻“拿来主义”,到现在已经硕果累累。中国学者对于大众传播研究的基本路径,总体上看来,是依循着经典的哲学认识论的思路:从古希腊时开始哲学家无条件确认的人与动物的绝对的区别,在认识领域里则明确表现为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本质与表象的毅然对立。这些思路不仅体现在新闻理论研究中,例如对新闻的真实性的界定上,而且体现在对于电子媒介这样的以技术手段取胜的媒介的批评中,工具理性主义占据着人们的头脑,人似乎毫无例外地与其所处环境对立起来。人们沿着实证派的道路在对一个个孤零零的个别的媒介事实进行无休止的调查与实验的同时,又用批判的怀疑精神去质疑前者所谓的“客观性”原则究竟能否带来经验的可靠与确定。而《思想无羁》中所讲的媒介环境学与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哲学的思辨和人类历史的脉络作为其思想的起点和最终的归宿。人与技术、人与由技术所构成的环境之间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辩证一体的。

而另一个对理解该书极有帮助的是另一本同样来自媒介环境学派学人的书,即林文刚编辑的《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对于这门学科来说,该书无疑是最具有引领意义的入门必读书。笔者正是寻着该书的思想轨迹一点一点认识媒介环境学并领略该世界的精彩的。至于书中介绍的这门学科的缘起、发展,学派之间的影响等等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按照该书的说法,它旨在对“文化、技术和传播关系的各种解释”。(Lum, 2007, p.5)这反映在以下几位学者的学术成就里,他们是伊丽莎白·爱森斯坦、雅克·艾吕尔、詹姆斯·凯利、埃里克·哈弗洛克、哈罗德·伊尼斯、苏珊·朗格、麦克卢汉、路易斯·芒福德、沃尔特·翁、尼尔·波兹曼和本杰明·沃尔夫。其中没有保罗·莱文森这个名字,但他是该学派第三代的核心领导学者,在他的文章中到处可见他受到上述学者的深刻影响。麦克卢汉被尊为媒介环境学的开山学者;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尼尔·波兹曼则被看作是该学派的精神领袖;到了90年代,保罗·莱文森———这位既擅长写科幻小说,又创办网络远程教育的才子———成为该学科的领军人物。而就是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全面而快速地发展起来,电视依然占有不可动摇的传媒霸主地位,报纸等纸质媒体继续保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比之前的伊尼斯、麦克卢汉等人都有机会接触并受用了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传播工具,领略了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历程。因此,他对于当今大众传播媒介的发现与体会应该是与我们的体会最有可能最为接近的。

在大家都纷纷畅言媒体如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下,笔者试图从西方传播理论论著关于媒介生态的篇章、段落中寻找一些论证的灵感。在媒介之于我们已经难舍难分的今天,看看究竟是否还有从哲学的意义去理解媒介的必要以及究竟如何在哲学的观照下继续发展媒介技术。换句话说,媒介环境学究其根本是在讨论媒介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了人类思维(思想认知),知识的进化是如何在媒介技术的进步中实现的,它背后的哲学及历史意义何在。再确切一些说,就是在粗览了伊尼斯的《帝国与传播》、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等论著之后,笔者突然意识到,这一系列的对于媒介理解的思想的轨迹正是西方哲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的转型并发展的折射。从这一系列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学者或哲学家对于时代的那种共同的关注和体恤。这个时代的哲学观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被称为美国当今最主要的哲学家之一的理查德·罗蒂的哲学思想就是这个变革的先驱与代表,同时他对时代的回应与当时的学者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碰撞并擦出了火花。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将人们从愚昧无知中解放出来,而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磨练,它又带领着或者说推动着人们朝另一个被奴役的目标走去,重新回到了一种思想统治之中———科学、理性。这科学与理性的终极代表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真理”。而真理真的能够解释人的所有经验,救人于选择的徘徊和决策的苦难吗?人类自身的经历已经明白无误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罗蒂真正做的事情是将哲学从科学的确定性中拉出来,哲学不再是科学实验工厂里的在被反复证明与论证的因果关系的代名词。

因此,与其说《思想无羁》是一部关于媒介理论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以哲学的终极价值来观照现实的著作。媒介以及由它引发的关于技术、科学、理性的种种认知是这本书要解读的对象。对于这个问题,作者自己讲得更为具体:

“《思想无羁》把知识作为技术产品来研究。检查的主题是,人脑如何通过技术生成去把握世界的准确知识———如此产生的知识成为技术改造世界的基础,世界的改造又按照人的具体要求来进行。人的知识增长,人对环境的重新塑造,和有机体的进化有关系,和人的进化也有关系。”

进化论的核心意义“选择功能”被用来作为作者论述最为有利的武器,“有了技术之后,人就变了,人就从进化的产物变成了进化和变革的生成者,就从现存世界的理解者变成了新世界的创造者。技术的故事实际上是三个主人公———进化、思想和技术———的故事。”人再次被肯定,人的思想被肯定。这样的论述是将人从绝对理性主义中、人已被工具化被异化的窘境中拉回来。“本书主要是把知识当作个体大脑的产物。每一个大脑都是悠远漫长的宇宙进化和生物进化的产物,每一个大脑都有潜力用技术来体现思想,并以此改变宇宙和进化的进程。”而其实更为精彩的论述在这段话的后面,大意是:个体之所以被强调,是因为每一点知识、每一个念头都刹那间源于一个大脑;而正是因为每个大脑产生知识的社会条件各有不同,其中有促进、有阻碍、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从个体到群体,知识的批评和传播成为必然,这也就成为了人之所以进化的可能的条件之一。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人文精神转向是“人活得更丰富而不是更正确”,保罗·莱文森正是以对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的研究为此作着说明。

知识的来源也许并不是《思想无羁》中最为精彩的论述,但“技术”的出场与被高度肯定则是这本书的精华之一。作者在整理了前人如康德、马克思、杜威、波普尔等人对于“技术进化论”和“认识论”的论述之后,认为“他们的思想里面还缺乏一个关键的技术图像。”对于知识的生成、批判和传播的三阶段:生成、淘汰和繁育来说,技术———即传播媒介在其中扮演着角色。一切技术都体现知识,这就是书中提到的从树到牙签或纸张的过程表明纸张既非纯粹的物质又非纯粹的思想,而是思想化的物质和物质化的思想。

许多哲学家曾经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去认识宇宙和人自身,而保罗·莱文森的论证也绝不繁琐,他只不过是适时地为技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落脚点。人类在宇宙的进化究竟需仰仗什么?保罗·莱文森的答案很明白———技术,而技术的进步又是依靠人自己。因此,这已经非常清楚了,理性,从来都不等同于去追求绝对的那个大写的“真理”,人不能成为自己想象和用语言逻辑推理出来的那个绝对的偶像的奴隶。

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对大众传播媒介所塑造的“景观社会”进行批判,当然还有很多学者在做类似的批评研究,批判人类正在被大众传播媒介所塑造的社会所奴役,从此受制于媒介而无从选择;这种批判工作恰恰证明了人类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大脑有思想的能力。如果真的有一个完美无暇的“真理”在前方等待着我们,那么,我们哪里还会有选择的痛苦,我们只需朝最正确的方向走去即可。而这是不可能的,这恰恰是与人的理性的本质相背离的。因此,当笔者读到该书最后的时候突然想到:只要有人不断地叫喊着例如“电视会让人们越来越笨”时,即使人类不可能走向超级智慧物种但也绝不可能走向弱智。

参考文献

[1]、[美]林文刚编, 何道宽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美]保罗·莱文森著, 何道宽译:《思想无羁:技术时代的认识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南京

[3]、[美]保罗·莱文森著, 何道宽译:《手机:挡不住的呼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北京

[4]、[美]保罗·莱文森著, 熊澄宇译:《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北京

[5]、[美]保罗·莱文森著, 何道宽译:《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北京

[6]、[加]哈罗德·伊尼斯著, 何道宽译:《帝国与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北京

[7]、[加]哈罗德·伊尼斯著, 何道宽译:《传播的偏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北京

[8]、[美]詹姆斯·W·凯瑞著, 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 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北京

[9]、[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 何道宽译:《人的延伸:媒介通论》,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成都

篇4:读书,请做读书笔记

钱钟书真是一个狂人,但他的“狂”绝不是轻狂,他敢睥睨天下,是因为他学问非凡,又性情率真,固守“文章之德,真理之勇”的学人信念,不惺惺作态。

钱钟书被誉为中国20世纪的“文化昆仑”,他的学识都是读书做笔记得来的。他离世后,夫人杨绛整理他的笔记,仅外文笔记就有34000多页,“日札”(随意写的读书心得)也有23册2000多页。

对照钱钟书,我以为,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如果真想学习,做到学业有成,进而做学问,还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静下心,认真读书;二是不怕烦,扎扎实实做读书笔记。

有的同学说,现在是网络时代,资讯检索很容易,哪里还需做读书笔记!这是不对的。网络检索得到的信息,一般只能停留在“了解”“知道”这一低级层面,往往转瞬即逝,不会产生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很难积淀深化为思想和智慧,不是真正的学问。做笔记会迫使我们深度阅读、感悟,这样,我们就有了深刻的体验。如果能再不断回顾、更新,融会贯通,便会积淀成为学问。

我曾教过一位小卢同学,女孩子,个子不高,小小的年纪,性格沉静得像一湖水。我很惊异地发现,她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显得是那样的出类拔萃。原因很简单,她从小学就开始坚持做读书笔记。她有三本并不太厚的笔记本,内容大多是摘抄的优美词句,间或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甚至还记录了对文章中人物、事件、思想的思考、评判。她的很多思想都是通过读书获得的,都可以在笔记上找到痕迹。

朱永新说,阅读和思考是达到精神高峰的唯一途径。撇开有些功利色彩的“学习”“做学问”,毫无疑问,读书有益于人的成长,而做读书笔记则使我们在成长的“途径”上走得更加坚实,更快更好。

所以,读书,请认真做读书笔记。

篇5:《三个和尚》读书笔记

文章的开头是一句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吃呢从前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和尚,每天他都要去挑水,后来,苗里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俩天天争吵,就害怕有谁占了便宜,于是,他们两个人就去抬水;当又来了一个和尚时,他们三个人更是相互依赖、相互推让,宁可坐着,谁都不肯去挑水。因为没有水喝,连吃东西时都打嗝。这三个和尚真是又可笑有可怜。有一天,老鼠把放在桌子上的蜡烛给咬翻了,这时,寺庙里起了大火,这下,三个和尚都惊慌了,要救火,缸里没水,于是,他们再也顾不上谁占便宜,谁吃亏了,都争着抢着去挑水。他们齐心协力,终于把大火给扑灭了。这回他们得到了启发,开始合作想出了个好办法:用滑轮提水,这下,他们再也不用愁没有水喝了。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一个关于合作的事情。

那天,学校要求各班出新一期的板报,我们班的老师就开始选,出黑板报的人,我真不敢相信,老婆竟然点到了我的名字。从来没有出过黑板报的我害怕做不好,下课时,我向老师说,可老师说:“做什么事都要有第一次,你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我们几个出黑板报的人,一到下课就都忙开了,有的去找材料、有的负责画画、有的负责抄写、还有的负责上色,通过几个课余时间,我们终于把黑板报出好了,我们看着合作出来的成果,高兴的跳了起来。

篇6:三个强盗读书笔记

今天我和妈妈读了三个强盗,这个故事讲了有三个强盗晚上经常去抢劫东西,他们把抢来的财物放在一个高高的山洞里。在一个寒冷的晚上,三个强盗又拦住了一辆马车,那个马车里没有财宝,只有一个小女孩,三个强盗就把小女孩抱回山洞里,把她放到床上,她一躺在床上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小女孩睡醒后看见好多金银财宝,小女孩问这些金银财宝有什么用,三个强盗没话说,他们从来没想过用这些财宝干什么。后来他们买了一座城堡,让那些走丢的、不快乐孩子住在城堡。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那些孩子长大了,他们建造了许多楼房,为了纪念三个强盗他们盖了三座高塔。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每个人都要有爱心,帮助他人,并懂得感恩。

上一篇:彩虹鸽读后感优秀500字下一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