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的论文

2024-08-22

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的论文(精选8篇)

篇1: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的论文

论文摘要:网络教育质量是网络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对网络教育质量的监控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手段。本文从网络教育的理念出发,结合网络教育的实践情况,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进行探讨,并提出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对策,希望能对有效监控网络教育、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有所帮助。

一、引言

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工作发展至今,试点院校逐渐增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形式。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效益提高,也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伴随着网络教育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开始受到普遍关注,有迹象表明,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并需加以监控。

二、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内涵和意义

网络教育也称为网络远程教育或远程教育,它是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网络教育形式不同于传统教育形式,在网络远程教育形式下,学生与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信息网络成为传输的主要媒介,多媒体教学是主要的授课方式;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讯和反馈机制,但并不直接和及时;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质量的网络教育需要丰富和完善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管理、应用到位的技术、全面的服务和充分满足和体现用户需要这五个方面。要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就需要对网络教育进行质量管理,明确教育质量的目标,实施质量监控。网络教育质量监控主要是指通过控制各种相关因素和行为使网络教育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预期目标。

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主体是办学机构,对网络教育的质量监控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各个学校都不注意对网络教育的质量监督管理,势必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不利于网络教育的持续和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质量监控是网络教育发展的根本。

三、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策略

我国网络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还比较缺乏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教育部网络教育年检内容显示,各试点学校缺乏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制约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务人员的服务管理等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效及时的反馈信息。因此,在现阶段质量监控对于网络教育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加强网络教育质量监控,需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并建立相关机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质量监控。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是网络教育的宏观指导,其内容质量是网络教育取得有效成果的前提保证。由于网络教育的培养对象比较大众化,其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网络教育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开设课程、选择教学内容,在分析每个专业的现状基础上建立起符合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才能形成让制定的培养方案真正具有现实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其次,网络教育要保证高质量,就需要有适合其特点的教材和网络课件。因此,对网络教育教材和网络课件质量的监控就比不可少。由于网络教育的学生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教育的学生,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材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所以网络教育所选用的教材需要有别于传统面授课程选用的教材,而且这样的教材应该浅显易懂、细致深入。另外,对网络课件质量的监控则主要体现在:课件内容是否科学、完整并具新颖性,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否方便学生学习、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制作的多媒体图片、声音等是否清晰明了;文字是否容易读懂、方便理解,是否能充分发挥出各种媒介的作用;学习者是否容易获取课件并方便使用等等。对这些内容的监控是保证网络教学内容质量的有利措施。

第三,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习服务系统的监控。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主要是通过媒体来获得教学内容和信息。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需要具备丰富的可供选择的网络课程、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并且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服务系统的帮助下实现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习服务系统是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加强对这它们的管理和监控,采取措施确保教学资料的丰富和服务系统的流畅与稳定。

另外,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校外学习中心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具有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检查和监督学生到校外学习中心上机学习的情况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并对学校在学习中心的答疑和课程考试等进行安排管理。网络教育环境下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就要充分调动校外学习中心的积极性,规范管理,实施相应的奖惩,以促进校外学习中心的工作,保障网络教育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网络教育的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进程,而社会对网络教育质量的关注也给网络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因此,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需要不断加强质量监控、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许晓东,冯向东.重点大学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4).

[2]苏文胜.对网络教育质量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1).

篇2: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的论文

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近年,全市大力推进教育内部管理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负责制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但在关键环节还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选拔校长的机制不活,选拔形式和渠道单一;二是校长责权不对称,无限的责任,有限的权利,班子怎么配,教师怎么管,这些事关教育质量的大事,往往不是校长说了算;三是各类学校校长任职条件、任职资格不确定;四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校长该谁管?校长该对谁负责?是对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党组织或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模糊。五是外部环境不宽松,校长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协调外面部门和单位的关系,办事难的问题也很突出。六是考核评判校长机制不健全,管理的目标责任也不明确。往往是良莠不分,优劣不分,能上不能下。与此同时,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教育局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未理顺管理的职能,人权、财权、事权相对分离,无法正常行使本应履行的职责。

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教育大业教师为本,教师质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却不健全,突出表现在:分配机制不活、教师队伍正常流通渠道不畅通、农村学校生活条件和教师待遇差,缺乏吸引力等几方面。绝大多数学校基本上沿袭计划经济分配模式,干多干少,干坏干好基本一样。工资能多不能少,职称能高不能低,教师能进不能出。教育人员缺乏与社会互动式交流,外界优秀人才进不了,素质差的教师又不能淘汰出,构不成真正有效的竞争态势。同时,绝大多数村小无教师基本生活设施,而且代课教师待遇极差,使这些学校根本留不住优秀教师。全市代课教师的平均工资只在160元-300元之间,有的学校只能请不合格代课教师,甚至有小学或初中毕业生代课的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偏远学校,新分进的正式教师,由于待遇太差,宁肯辞职外出打工也不愿留下任教。绝大多数学校教师呈现年龄老化,学历低,教学能力差的特点。全市有村小教师9418人,其中40岁以上的4214人,占教师总数的44.7%,大专以上学历2320人,仅占24.6%,小高以上职称1754人,仅占18.6%。目前全市尚有代课教师5306人,其中小学4750人,初中556人,2004年-2007年普通高中将缺1100人。教师问题直接影响了全市质量的提高。

三是管理监控不到位。一方面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充分有效发挥管理职能。如在干部任用,教师选择、分配、调动,资金的分配、划拨等方面外界干扰过多,使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按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行使管理职权,削弱了对学校的监督、调控力度。这种现状还造成个别地方出现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对立的现象,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或建议听之任之,不落实,不执行。二方面是学校内部执行力度不够,制度建设多,落实少,说得多,做得少。学校对教师的行为、教学效果和过程监控不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生行为指导和帮助不够。三方面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监督管理、奖惩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旧的质量评价体系已不适应课改要求,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造成质量评价与督导评估工作无法有效实施。

四是办学投入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后,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在相当的贫困山区县,县级财政只能保吃饭,有的连吃饭都不能保,更不用说有多余的经费来发展教育事业。据最近测算,全市普高负债2.3亿余元,“普九”负债2.97亿元,“排危”负债6623.2万余元,县级财政欠拨教育累计已达6885.19万元,学校为学生垫书杂费达1438.5万元。近年来,高中事业规模发展极快,部分县为了解决高中规模不足的问题,挤占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将部分初中合并后增招普高班,使原本办学条件就紧张的义务教育学校又承担了更重的任务,而高中的办学条件和规模也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最终造成义务教育和高中办学条件都不能满足提高质量需要的结果。

办学条件不够,使农村部分学生无法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入学,每天起早摸黑、步行四、五个小时上学,使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近两年来的学校布局调整加大了这一趋势,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节省开支,大量撤并偏远、规模较小的学校,使更多中小学的学生奔波在上学路上。

教育的办学条件不足,还造成大量超大班,部分地区中小学班平上百人。在这种条件下,教师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精力去研究质量问题。

针对当前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一、强化教育质量意识,为“质量”提供思想保障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到民族前途命运。而检验教育标准核心就是教育质量。当前,教育已经发展到从全民教育概念向受教育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阶段。各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开放的、新型的教育管理和质量意识,围绕质量抓教育,增强抓好“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抓龙头、抓名校,推动教育全面发展的意识,全面实施“三名”工程,即学校建名校,教师评名师,学生考名校,带动教育全面发展。把教育质量纳入对下级的目标考核中,严格考评,奖惩逗硬兑现。

二、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在学校班子建设方面,首先要简政放权,取消校长职级制,认真落实校长负责制,把校长的考核、任命、奖惩权下放给政府的职能部门,班子怎么配主要由校长说了算,主管部门审查把关即可,教师怎么管由校长说了算,避免对校长行使职权的不正当干预。其次,要制定各类学校校长的任职资格和任聘条件。再次,在校长的选拔、任用上要走民主道路,拓宽渠道,打破地域和传统思维限制,采取公开方式选拔,让肯干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人走上校长岗位。第四,建立健全对校长考评机制和评判体系,奖优惩劣,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第五,要在切实保障校长职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职代会的监督作用,确保校长权利的正常运行。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牢固树立“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观念,要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建立合理的流动、激励机制。一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凡执教教师必须首先取得教师资格证,反之,一律解聘。二要完善中小学教师评聘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评聘剥离,形成竞争氛围。建立与考核、聘任制度相适应的激励机制,逐步扩大学校在教师报酬分配上的自主权,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以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待遇、奖惩的重要依据。三要通过调整岗位、进修培训、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员到中小学任教等途径,逐步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加大教职工考核、聘任(用)力度,清退不合格教师,辞退代课教师。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名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制度,实行定期双向交流。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的工作。在偏避的农村要建立“学校联舍,教师走教”制度,实行人事、经费、教师待遇、教学统一管理的四统一体制,让偏避的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四要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作用,实行名师跨校服务制度。对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名师在晋职、调资、评优、奖励、福利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五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师素质。

--在行政班子建设方面,各级教育局班子建设好坏,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好坏,首先要建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一要思想解放,观念新。二要思路清晰,方向明。三要团结协调,齐心干。四要措施得当,抓落实。五要人民满意,成效显。用好的机制、好方法,选好配强班子就是抓住了党和政府抓教育的“牛鼻子”。其次要放权,把教育的事权和人权、财权有机的统一,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行使管理职能,统筹考虑教育全部工作,下好一盘棋。再次,党和政府要建立对教育局的目标考核评估机制,奖惩逗硬兑现。

总之,要在队伍建设上实行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职称能升能降的竞争机制。

三、加大投入,为“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有人民满意的投入”。对教育的投入首先必须确保政府的主渠道作用,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在义务教育上,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转移支付45%以上的经费用于农村教育,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做到“三个增长”,确保学校的“三保”经费落实。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大力发展。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广纳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学校债务,为学校解除发展的后顾之忧。

要以创建示范学校为载体,各类学校要通过创“国示”“省示”“市示”工作,大力加强合格学校建设。重点解决好高中扩招校舍严重不足问题,义务教育超大班和学生生活用房、村小教师生活设施问题,完善教学设备设施,搞好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好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强化管理,为“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和完善督导评估制度。督导评估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形式,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督导评估制度要做到“与时俱进”,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相适应,要构建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的督导评估制度,把单纯的鉴定性评估模式与发展性评估模式相结合,区域性督导评估与对学校的督导评估相结合的评估制度,形成综合性督导检查与专项督导检查、随机督查相结合的督导方式。

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学校在制度建设上要构建和完善两大保障体系,一是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和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即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二是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引导教职工将目标落到实处,落到管理的全过程。在过程管理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度上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全面保障;对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作全面质量监控,紧扣教育教学中心开展工作,以阶段性目标的完成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结果。

健全和完善对三支队伍的考评制度。完善考评制度是强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教育和学校内部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有力措施。在教师的考评上,要从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全面综合考评,要将自评、互评、听取学生意见、学校考评组考核的方式结合进行 ;对校长的考评,重点应看其是否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务实、民主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工作实效;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考评,重点应突出其是否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学校,是否健全了有效的、对学校的管理、指导制度,是否以质量为中心开展工作,是否当好了党政的参谋助手,是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考评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教职工的考评必须与聘任、职称晋升、评优、奖金发放等密切挂钩;对校长的考评,要将考评结果与校长的任免挂钩;对教育行政的考评要与其政绩挂钩。要通过科学考评,真正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不一样的原则。

五、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为“质量”提供政策保障

规范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教育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学校的人、财都应有调控权,以便更合理、科学的分配和分布教育资源。在用人方面,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校长的任命和教师调动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在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上,应以教育的意见为主,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审查。只有将人、财、事权统一起来,才能做到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才能对学校工作进行有效调控,行政调控才能产生作用和效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不得对学校随便检查,确需要检查的,必须经相关党政领导同意。禁止向学校或学生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对学校发生的乱收费事件,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调查处理,若涉及重大问题,可提请纪检、监察和纠风部门共同处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强令学校停课,让学生从事社会公益劳动和参加社会活动。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切实保障民办教育的合法权益,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任何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机构不得违法收取费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民办教育机构摊派各种费用。

对各级各类学校在征地和新建、改建教学用房、教职工和学生生活用房及其附属建筑设施时,要从简从速为学校办理有关征地、建设施工等手续,坚决制止在学校建设中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行为。

篇3: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的论文

随着Internet的进入, 科学技术的讯猛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风靡全球, 影响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它可以让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来交换信息, 并肩工作的同事们都是分布在各个不同地方无需奔走, 它使人们的信息资源和信息产业以及信息化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不断增加, 很显然, 这是一种信息革命。

Internet是一种自由形式的互联网聚集, 有多种可供用户使用的信息资源, 用户也能构添加自已的软件和资源进行推广。它不是一个统一的用户管理和信息流量控制的主机, 而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都是用路由器和线路来连结。如开放共享的信息传播是互联网的成功之道。也是一个社会各界各行业高度利用和高效运转的信息快车。在这里, 质量监测设备状态也受到冲击, 封闭和传统的管理显然不适应现代的新形势。搭乘Internet“快车”势在必行。对诊断分析和管理等方面获得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 运用互联网技术来选择合适的网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 实现分布式监测与诊断和网上服务等。

2 现代新形势下的设备管理

现代新形势下的设备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

2.1 设备在管理方面的信息化

信息化的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先进设备, 开发了一套全面的MI B, 利用该系统和信息服务为设备管理服务。对设备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 它表现在:

1) 评价设备投资的信息化。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获取更多的技术分析信息, 提供全方位的基础设备投资, 以确保科研设备的投资决策更科学。2) 设备的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评价。构建的信息系统设备, 可以收集设备经过使用后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方面的信息, 然后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的处理来提高设备效益的率度, 为设备提供了高效运行和科学的监测工具和手段。3) 使用设备信息化的管理。因为它很容易完成记录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当制造厂家获得这些信息, 会使设备的实用性, 经济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使用设备的用户通过共享系统来交换这些信息也有助于加强使用和管理。

2.2 设备在维修方面的社会化, 网络化, 专业化

这样的设备管理就是建立一条设备维修的供应链, 改变了过去旧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向为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它使越来越复杂的设备系统和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在维护和管理方面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和高效的运行。旧的服务机构已不能满足现时代的生产要求, 必须创建一个新的维护体系, 它具有:社会化, 专业化和网络化。这样可以增强投资和维护设备的效率。减少维修人员和备件存储, 这样才能做到降低成本提高了设备的有效率。

2.3 设备管理中应用趋势的可靠性工程

集成化和自动化是现代设备的发展模式。现实中许多复杂的装备系统, 对设备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对设备的可靠性提出必要的要求。可靠性主要是研究技术设备和系统的质量指标和它的规律性。在确保使用寿命的零故障率基础上来制定最少的时间和费用。选择要建立在国家和行业的理论预测系统的科学依据的可靠性最佳解决方案。以确保所要求可靠性的级别。标志着保持在其生命周期可靠性性能指标的质量要求, 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避免意外停工和灾难性的事故发生。

2.4 应用程序的发展趋势是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在设备状态监测技术中的温度监测设备或系统、压力、流量、振动、噪音和油消耗获得粘度等各种指标参数, 与制造商的仪器分析数据和操作好坏来比较, 为故障的排除和早期的诊断和分析预测, 消除在初始阶段。为了避免设备在使用中停机以及提高设备运行周期的延长的可靠性能。该设备诊断故障技术是主控器件使用的全过程的状态, 以确认它正常与否, 和早期检测故障及原因与故障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这项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事后维修”为“事前维修”变“计划维修”为“预知维修”。要想提前发现故障, 免除巨大的事故和经济损失, 只有在设备监测下才能避免。

2.5 将过去的定期维修转为现在的预测维护倾向

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发展趋势是设备的预知维维护, 这相减少了设备故障也降低了成本, 还保护投备受到损失, 只有通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技术, 在生产的过程中, 全面展开设备保养和维护。这是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 根据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这是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预测性维护是和信息技术, 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等技术是与设备管理的发展密切相联的, 预测性的维护需要大量信息是通过设备管理系统中产生的, 压力、流量、噪音、消费的润滑济和其他参数, 通过专家的分析才能达到预知维修的目的[2]。

以上关于设备管理方面的五种发展趋势是互相依存, 互相促进而不是孤立的, 信息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专业化与社会化的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和可靠性工程的研究与预测性维护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章尧东.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演进与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4 (34) :143-144.

篇4: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的论文

【关键词】导师建设  研究生  研究生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受南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JG033)及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湘教通〔2014〕101号-218】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84-01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却在日益下滑。而在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发挥着巨大作用,因为在大多数高校中实行的是导师责任制。本文从导师制的历史演进出发,剖析研究生培养机制中导师的功能及其缺陷,探讨如何发挥导师在提高研究生质量中的作用。

一、导师制的历史演变

导师制是伴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我国导师制借鉴了西方研究生培养模式,经历了单一导师制向一主多辅导师制为主的发展历程。根据指导人数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将导师制划分为单一导师制、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和联合导师制三种类型[1]。此外,导师不但要承担培养研究生的任务,还要承担部分资助的责任。

二、旧研究生培养体制的弊端

1.导师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一方面,导师职责中包含了研究生的招生与录取。然而实际操作中,研究生的录取基本由研究生处和学院负责人统一包办,导师没有发言权;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奖学金、助学金都由学院和学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决定,导师也无权过问。事实上,赋予导师的只有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和义务,却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力。根据管理学原理,权力与责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应该匹配,因此无权力的责任是不能被很好地履行的。

2.导师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培养出的研究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科研能力不强和创新能力缺乏的状况。原因有二:(1)部分导师知识结构老化,外语水平不高,不能及时汲取国内外新知识和接受新理念,从而无法跟踪学术前沿。(2)部分导师缺乏追求科学、追求创新的学术理念,缺乏将发现、培养和扶植优秀学生视为教师天职的教师职业道德[2]。

三、如何充分发挥导师在提高研究生质量中的作用

(一)导师应加强自我反思

1.对教育理念的反思

要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导师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实现转换和提升。导师需要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其中包括吸收后现代教学理念中的有益成分[3]。作为导师,在“传道”、“授业”和“解惑”的过程中,还要时刻警惕自己、反省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真诚。真诚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所应备的品质,更是教师应有的美德。作为研究生导师,也不应把自己看作是真理的化身,而将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仓库。

2.对知识更新的反思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知识不断产生并迅速传播,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不断更新。在研究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一定需要内容的前沿性来保证。如果教学内容陈旧,就必然使他们感到教学索然无味,并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师应该及时“充电”,补充新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将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融入课程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充实。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这容易使教学失去生机与活力,同时还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和研究生都是课堂教学言说的主体,都具有支配课程教学话语的权力。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享教学话语权力的、平等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建构个人知识的过程。导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他们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力,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使研究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4.对师生关系的反思

“平等民主、情感交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我们向往追求的理想。一般来讲,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及研究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为改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导师业绩制度

目前,高校对导师业绩的审核评定已经到了非常细化、量化的程度。但是,这种评审制度忽视了两个问题:学术科研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能。前者过于强调产出而创新乏力,容易使得高校的教师成为科学管理下的高效率生产工人;后者使得教育在导师心目中的地位每况愈下,而长期使用的按研究生数量而非质量计算的绩效制度更加剧了这一趋势。因此,在导师业绩评定制度上,应该将其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作为最主要的指标之一[4]。这样,导师才能更加关注导学关系。优秀的导师不仅自己要成为大师级人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大师级的学生。

(三)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两者缺乏应有的沟通与交流。一些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工作过程中,总感到导师对自己不了解、不理解,与导师有一种隔阂感,感到来自导师的压力比较大。而实际上,导师的有些语言和行为是无意的。只要研究生多与导师沟通和交流,在熟悉导师的同时让导师尽快地了解自己,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就能够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5]。而实际上研究生与导师的每一次接触,都是一次很好的交流过程。只有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交流顺畅,师生之间的指导与学习关系才能融洽和发展。

四、结论

学生是学习新知识的人,研究生是研究新知识的人。既然研究生是有别于本科生的群体,无论是研究生管理部门,还是导师和研究生这两个群体都应当走出本科教育教学的框架。彻底转变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作为导师,应该深刻认识其与教师的区别,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并正确处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逐步推行自学答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研究生是国家科研事业的后备力量,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应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导师责任制下,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研究生遵守科研道德,保持科研动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武毅英.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现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9):65-70.

[2]夏士雄,王志晓. 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65-67.

[3]周晓芳.现代中外研究生导师制度比较——兼论对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度的启示[J].当代经济论坛,2010(3):117-119.

[4]夏玉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28-31.

[5]雷世富.研究生社会实践中参与各方的利益冲突与协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13-16.

作者简介:

覃丽(1977-),汉族,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留美归国学者。主要从事药理学本科及研究生教研和管理。

(1.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8  2.南华大学药物药理研究所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随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 30 余年不平凡历程,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和长足进步。但是我们近来发现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却越来越少,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是导师自身的原因决不可忽略。因此,我们必须从导师自身做出改变,才能提高研究生质量,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作出贡献。

【关键词】导师建设  研究生  研究生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受南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JG033)及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湘教通〔2014〕101号-218】资助。

篇5: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的论文

随着高职高专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竞争日趋激烈。实现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以“质量求生存”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根本目的。

一、国外职业技术教育质,监控和评价对我国商职高专学院的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的专业技能教育的质量监控一般都是遵从技能等级考核体系,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进行监控,较多地表现为一种依靠教育体系的非学历教育。如被誉为“灰领”摇篮的TA量E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是靠获得行业和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来监控和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中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目前更多的是靠学历证书来监控,其监控和评价更多依靠政府的学历证书控制,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的技能教育特性,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监控与评价,一般由教育主办方和投资方进行监管,遵循“谁出钱、谁负责”的原则,聘请专门评估机构定期评价。如德国职业教育投资的主体是雇主,则由雇主集团委托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澳洲的TAFE是由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共同投资的,TAFE系统大约有127万学生,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的1.7倍,其监控与评价则直接由政府通过技能等级认证来进行。目前,我国高职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学生学费举办和运转,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实质上是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还没有面向市场,很多方面未能真正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我院作为一所公有民办的高职高专院校,国外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原则对我们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二、学院教育质t监控与评价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其中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是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两种主要形式。

1.听课制度

由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开展开课资格认定、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

2.督导制度

学院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外聘专家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

3.教学检查制度

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期中或期末进行,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

4.学生评教制度

由教务处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

5.迎接评估工作的质量评价

为迎接教育部即将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的评估,学院评估办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自检,包括对教育总体建设规划、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质量的自我评价。

三、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监控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作用,但是存在问题的还很多。

1.质量监控和评价观念落后

(1)对评价工作认识不深,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匹配度不够。

(2)缺乏监控意识。

(3)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的认识和适用上还存在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不能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进行监控和评价,指标面面俱到,但专业内涵和高职特色不够突出。

2.监控和评价机制的功能不全、科学性不够

(1)监控和评价的功能不全。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有五项功能:一是说明功能;二是奖惩功能;三是改善功能;四是激励功能;五是导向功能。目前,我院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直接体现的是说明性功能和奖惩功能,其他功能则是由这两项功能间接来体现。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主要是为了持续改善教学质量,可是在评价中,由于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被评价的教师不能在评价结论形成时发表自己任何看法,导致教师大都是被动参与,影响了该机制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善。

(2)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科学性不够。往往以一两节课来评价一位教师,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评价时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一言概之,就是客观性不够,从而导致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科学性不够。(3)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目前,学院参与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人员,由于受人数和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难以做到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都是专业化的。换言之,评价时可能是看热闹式,而不是看门道式的评价。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注意发挥各专业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功能的作用。

(4)缺乏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我院长期有着“升本”的情节,目前缺乏按照高职教学要求建立起来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监控和评价的范围不广

我院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目前主要局限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对办学条件和设施等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的监控和评价还几乎是空白,导致教育质量的评价范围不够深人和全面。

四、构建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两点思考

1.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原则

(1)导向性

注意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根据市场对人才技能方面的需求来构建学院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所构建的体系应具有促使学院人才培养由“学科式”向“技能式”迅速转向的功能。

(2)科学性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目标的匹配性。监控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与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相匹配,要注意与学科式教学相区别,突出技能方面的权重要求。二是过程的可控性。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但实践教学往往是分散的,不能像课堂教学那样集中,所以,应注意全面监控与重点监控的取舍,一般评价和特色评价、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的互补。避免由于只强调结果控制,而忽视过程监控,造成结果的不可达性。三是评价的合理性。对结果的评价如果缺乏合理性,监控过程就会失去意义。过去的教学质量评价,基本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如何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非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教学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矛盾。因为过去那种听课—评课式的评价模式将很难应用到实践实训项目中去。同时合理确定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权重,仍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3)专业性

随着学院专业设置的增多,如果仅靠少数专家或督导来完成对全院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由于专家自身专业知识的有限性,将影响评价结果的专业性,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可信度和有效性。我认为提高专业教研室的参与度,发挥专业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4)动态性

人才培养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其质量监控和评价也应是动态的,应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

2.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高专教学质童监控和评价中的作用

篇6: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的论文

一、现行高教评估存在的问题

1.评估对象内容不够全面

从评估的目的来看,评估重在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监控,就像产品质量提高的受益者是广大的消费者一样,高校的教育教学评估最终受益者也应是最广大的大学生,因此,高校的评估应更多地反映学生的发展。但现行的教育评估体系多集中于对高校领导和教师提出要求,涉及教学基本设施、基础条件、生活条件、体锻场地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而对有关受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活动的产品―学生发展状况却很少列人评估内容,即使列入评估内容,也仅是评估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或参加各类知识竞赛的获奖情况等,对学生在校时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其它方面的发展关注不够,对学生离校后对社会的贡献大小等少有涉及,亦即对高等教育的近期和远期结果的评价有所忽略。

2.评估依据存在缺陷

现行的评估方案对高校提供的诸如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方法,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科研成果的利用率和推广率等评估证据并未进行有效的甄别,不能确定其是否为当前最好的评价证据,导致证据的作用在传统评价模式中未得到最有效发挥。对教育过程的评估仍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主,对管理决策的评估也可能为一些表面的评估数据所左右,评估给人以“重过程轻结果、重表象轻实质”的感觉。

3.评估结果与管理决策存在时效差

高教管理部门组织的大规模评估,一般3至5年进行一次。评估结果的整理、总结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基于评估结果为参考的管理决策的形成和落实,又要耗费一定的时间。高校的发展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评估的结果信息不能全面、及时反馈于高校,使评估的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评估的结果滞后于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因此,与其等待新一轮评估结果为参考,不如建立动态的评估证据搜集、评价体系,以及时获取当前最佳证据,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

二、高教评估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高教评估体系的构建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原有评估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完善,使之更哆地关注与学生发展有关的新证据,把评估的过程与评估的结果统一起来,形成更完善的高教管理和监控体系,效评价机制。

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高等教育评佑新理念

传统高等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价值观和需求的变化,这样虽然教育费用在不断增加,而学生被动学习和厌学现象却未受到有效的遏制,这无疑是对有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要改变这种“学生适应教育的`状况”,就要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核心,转变教育观念和模式,重视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变死板的被动学习为积极的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评价高校教育质量不可忽视寻找有关学生的证据。建立以学生为本的高等教育评估新理念,就要推动高校教育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模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建立动态的证据系统,有利于改善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提高高教评估实效和高校管理水平。

2.充分重视和发挥高质量证据的作用,通过“证据一决策一评价一更新一提高”良吐循环,提高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效率一种教育手段或管理措施是否有效,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是高或低,其判断标准毫无疑问不能只凭主观经验,还要根据客观证据来评价分析。评价证据的真实性、科学性是保证管理决策正确性的重要条件。

在进行高教教学质量评判之前,若先判断所使用证据的质量,将是弥补传统高教评价体系不足的一个重要方法改进,也是两种评价体系的重大区别所在。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传统评价体系不使用和不重视证据的使用,关键是证据本身的质量和可信度的判断,是否能够确定为当前最好的证据。

如果首先将证据利用分级标准,分类评级,即将证据经评价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如系统评价是公认的最佳证据,为i级;ii级证据则为试验性研究后获得的证据;iii级证据是通过观察性研究获得;iv级证据为综述、评论;v级证据则是专家意见等。证据的级别越高,其质量和可信性及参考价值越高。教育质量评价时再优先选择和考察最高级别的证据,若不可得,则选取当前可得的,最佳证据,从而尽量避免主观证据或不良证据可能引起的误导。这种评价模式强调高级别证据的使用效能,使得高教管理的决策过程能够采纳当前的最佳证据,并通过不断补充新证据,对决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成本效果。注重证据的基础作用,评价决策后的实践效果体现了后效评价的思想,有助于发现问题,并设计新方法和思路,以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证据一决策一评价一更新一提高”循环,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三、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思路与举措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是衡量和评价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而此环节因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故虽重要却未被充分重视。如果说以往调研手段的缺陷和不足限制了高教管理决策水平的发挥,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则给这些难题的解决、并给管理科学化提供了新契机。对于新的评价系统的建立,它的主要功能是:便于寻找文献;能够及时地修正和更新证据;既可公开交流、争论,也可讨论隐密性的问题。信息存储量大,速度快,范围广;不但提供知识,也促进行动和互动。因此,通过互联网既可及时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的受教育状况与质量,又可对高校教育的中期和长期效果进行后效评价(如学生的创造力,回报社会能力等),这对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和管理新模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其总体思路如图所示。

为了对上述图示的总体思路有一个具体了解,本文针对以往评价侧重学生理论考试,而忽略实验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察这一不足,拟就如何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并最终培养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设计考评指标,实施评估,进行简要的介绍。

众所周知,实验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教育教学评估需要对此进行考察。为了考察学生这方面的发展情况,评估体系应包含下面一些基本的内容:学校设立本科学生专项科研基金的情况;让学生参与科研,培养学习主动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情况;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评价考试情况等。并在此过程中,获取有关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的证据,如评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数目,方案创新性,方案合理性,实验效率,目标物获得率,仪器使用率,损耗率,安全防护意识与技能等,以这些证据来综合考察学生实践能力。整个过程的评估证据应是动态补充和不断完善的。

目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在增大,焦虑情绪不断增加。我们通过学生参与科研,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克服实验中的困难,来间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通过比较判断,发现该措施对心理素质的提高有所改善。而通过收集学生实验失败的次数,面对失败的态度,应变措施制定,克服困难后结果评价等评价证据,可进一步测评学生心理素质。

篇7: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的论文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类三种较高级的情感为理智感、道德感、美感。情感教育是以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感、深厚的理智感、丰富而深刻的美感为目标,以提高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积极行动为最终目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者的正面引导和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它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的相对概念是“唯理智教育”。唯理智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而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况,并把尊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基本原则。情感教育的特征包括兴趣性、成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情感教育的成功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情感教育的审美性是指情感教育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情感教育的创造性:一是指情感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式可以遵循,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

二、情感教育的国内外现状

英国开展的情感教育包括体谅教育、夏山快乐教育等。美国开展的情感教育则以职业指导与咨询为主,其特点是利用专家的力量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服务。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丹麦、荷兰等等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情感教育。

我国目前开展的情感教育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愉快教育等。情境教学讲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认识世界。愉快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具体目标的个性化与总体目标一致性: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样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评价上注重激励性评价。

三、情感教育的教学实践与成效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创新教学方法,变学生的机械学习为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建者之一罗杰斯主张学生的学习必须是意义学习,即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学习者的个人意义。意义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具有自觉性的学习,因而学生易于领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裨益。因此,教师在备课与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思考他们容易接受哪类知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对高职学生最有效、最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机械学习为意义学习。

高职教育强调要教给学生实用技术,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也不能忽视,也就是说还必须让高职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可是,部分高职学生(尤其是男生)一旦遇到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畏难情绪不由而生。那么如何激发高职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该理论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来进行备课与讲课。在授课前,就将那些与即将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向学生提问:如果让他们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他们将采取何种措施?此时,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听课,听课就会较投入,这样定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前面几个章节都涉及到理论基础知识,初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生(尤其是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常常会感觉到很抽象而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激发他们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教师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哪类知识最容易接受,以此作为备课的原则和出发点,并在授课时采取“先设置悬念(即;提出网络实际应用中待解决的问题),再讲授可以解决此问题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述“网络拓扑结构”时,由于学生刚接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如果让他们机械地掌握这几种拓扑结构的特点以及优缺点的知识,他们会感到枯燥,学习兴趣不浓。考虑到高职学生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当他们知道某些知识对他们将来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有用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因此,在讲课之初,可以先提这样的问题:某公司有一个销售部,销售部共有6台计算机,6台计算机通过一个集线器连接在一起。如果某一天发现6台计算机中只有一台计算机不能正常上网,应该如何定位故障并进行故障排除?而如果某一天发现6台计算机都不能正常上网,应该如何定位故障并进行故障排除?这个问题对于刚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不能作出任何回答的,而他们又很想知道到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通过提问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随后,开始讲解6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相关知识,当讲解结束时,学生已经能说出解决办法了。

因此,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并创新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种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的教学方式应贯穿于整个课程中。

(二)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部分高职学生之所以到高职院校来学习,并不完全是出于其自身的意愿,可能有些在更大程度上由受其父母的安排而来到学校学习的,即表现为外部学习动机。布鲁纳所提出的“教与学基本原则”的动机原则认为。内部学习动机比外部学习动机更强烈而持久,学习效果更好。那么,如何将这部分高职学习的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高职学生都处于年轻气盛的年龄段,对于许多说教式的大道理,一说他们就明白,但很难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有时还会引起他们的厌烦甚至反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浅显的、旁敲侧击的、活生生的事例来感化他们的心灵,可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在给一个高职班学生讲课时发现:该班的学习风气不好、学习自觉性较差、课堂纪律有待改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种情况给该班学生讲了2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讲一个人花了8000元钱在一家高级酒店订了一桌饭,订好以后他不吃,而是坐在餐桌旁看,看了一段时间后他就走了。就此故事向学生提问,如果换了他们,他们会怎样做以及他们对这个学生的行为作何评价。被叫到的2位学生,一位回答说:“这学生真傻,我是不会这样做的”:另一位学生说:“这个人可能大脑不正常”。紧接着,又讲了第2个故事:有一位在长跑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买了一张车票准备回到几百里之外的家乡,临上车时他不上车了,他把车票揣在裤袋里,然后跟着汽车跑。就此故事我提了与第一个故事相同的问题。被叫到的2位学生的回答与上面差不多,也认为这个学生傻,要是换了他们,他们绝对不会这样做。随后转换话题,如果有些学生每年交了学费给学校,学校给他们配备了实训设备让他们学技术,安排了老师给他们传授知识,可他们却不认真学习,有时候还逃课,即使来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不努力掌握知识和技术,他们对这样的学生作何评价?那些自知做得不好的学生心灵受到了震憾,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惭愧,后来转变了学习态度,将学习当作自己的事,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该班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学习都很认真。学期结束时,教学考核效果很好。

(三)适当转换教师角色,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积累与智慧形成的指导者、引路者、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从“权威依从”关系变为“尊重合作”的新型民主关系,要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进行教学,要适当进行角色的转换,要培养出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成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保证。

在给某一个班级的学生讲课时发现,有几个男生经常不做笔记,只是将教材放在课桌上,坐在那里无所事事。第一次询问他们为何不做笔记时,他们回答说忘记带笔和笔记本了,当时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叮嘱他们下一次课别忘了带。可在一下次上课时。他们仍然不作笔记,回答的理由同上次一样,而且丝毫不感到内疚。对于年轻气盛的大学生来说,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以后的授课期间,给每一位没带笔和笔记本的学生都发一支笔、一张纸,这种细微的举动感动了这些学生,以后他们每次上课都认真听讲、作笔记,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作业。学期结束时,这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转换自身角色,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树立教师的人格威信和职业威信,提高教学效果

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满激情,以饱满的精神出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带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人格威信和职业威信,这种魅力一旦形成,将会对教育、教学成效产生巨大的作用,将会使学生有兴趣学习你所讲授的课程。如果在进行教学时没有激情、知识单薄、声音细小、毫无生趣的话,学生也就会精神萎靡、昏昏欲睡,课堂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教师授课时,高昂的授课激情、洪亮的声音、流利的表达、渊博的学识会营造一种强烈的气场,吸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向知识的殿堂迈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好奇心,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就会导致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篇8: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的论文

1 Virtools工作环境

Virtools是由一系列预先已设定好的组件构成组件数据库。其中,每种组件都具有一个相应的Setup面板供用户做进一步的设定动作。Virtools里的每个组件都可以被指定独立的行为交互模块与属性。

对于3D Entities组件,每一个Virtools里的3D组件都以一个数学数组的形式存储其在三维空间坐标里的位置、方向和大小等资料。3D Objects、Cameras、Lights等等都属于3D组件。

2 网络化系统功能及流程

所涉及的网络监控是指由一台监控机通过网络观察另外一台或两台操作机实时操作情况的情况。操作机可以将本地操作环境和操作动作实时地传送到监控机,监控机可以根据操作机数量的多少为每个操作机分配相应的窗口,使监控机可以看到操作机的操作情况,从而实现网络监控,其实现的过程如图1所示。

3 关键技术

3.1 Virtools与VC++6.0通信接口设置

为了进行实现监控功能,VC++需要知道操作零件的名称、零部件的坐标值和方向值,然后传递给监控机,针对同一零件进行同样的操作。而Virtools中包含相应的信息,这就需要Virtools留出通信接口,以方便VC++读取相关信息。

Virtools中的阵列用于建立数据、时间变量控制等等,它由Column(列)和Row(行)组成,在程序中可以通过Set Cell行为交互模块对阵列的每一个元素及相应参数进行设置,通过Test和2D Picking行为交互模块判断此时被用户操作的零部件,再用Set Cell模块把操作零部件的名称写到规定的阵列中[1]。在VC++中,利用Virtools SDK中相应的读取函数来读取阵列中不同属性的对象。将阵列命名为“out”,由于在场景中应能随时切换摄像机,这里将第一列设定为摄像机;第二列设定为3D物体,表示用户同一时刻操作或点选的物体;第三列设定为String型变量number,用于判断监控机是否已经装载相应场景。其具体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

3.2 数据的读取

数据的读取包括对文件和操作部件名称的读取以及对操作部件坐标和方向的读取。读取文件名称的语句如下:

其中,Get Module File Name(NULL,sz Path,_MAX_PATH)将文件全路径放在sz Path中,_splitpath(sz Path,drive,dir,filename,ext)将路径分离为四个部分,filename是没有扩展名的文件名,ext是文件的扩展名,于是得到了文件的名称[2]。

读取操作部件的名称及坐标方位信息的主要实现语句如下:

同理可获得物体的坐标值及方向值。

3.3 监控的实现

要实现监控,必须首先实现数据的实时发送和接收,本文即是数据结构体的传输。在两端用Create()函数为套接字对象创建Windows套接字,调用Bind()函数将此套接字绑定到指定的地址,初始化设置如下[4]:

首先判断是否第一次接收本文件,若标志位飞flag=0,则是,此时利用Load()函数加载文件,改变标志位,并将标志位传递给发送端;若flag=1,则不是第一次传送,则不需要加载。

装载文件之后,对被操作零部件坐标值和方向值进行解析,将其各个参数值赋予监控机的同一零部件,进而使监控机零部件产生同被监控机一样的改变,进而实现监控,其主要实现语句如下:

同理,可获取物体的相关信息并赋予监控机的同一零部件,使其进行相应的动作。

4监控界面

如图4、图5所示。

5结语

利用强大交互功能的VC++软件对Virtool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虚拟维修的网络化监控,对于教员实时地观察和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利用VC++6.0对Virtool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网络监控功能,即一台监控机通过网络对另一台或两台操作机操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采用阵列作为两款软件通信的接口,Virtools将每个文件的名称、零件的名称、零件的位置和方位等参数写到阵列中;在VC++6.0中,利用相应的SDK函数进行读取阵列中的参数,通过Windows Socket将相应文件和零件的参数传递到监控机,在监控机上通过界面编程实现网络监控。

关键词:网络监控,阵列,二次开发,界面编程

参考文献

[1]王丹东,徐英新,胥林.三维游戏设计师宝典—Virtools行为模块词典大全[M].电脑报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

[2]罗虹,王士勇.基于Virtools技术的虚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M].现代教育技术,2007,10.

[3]罗斌,等.Visual C++编程技术精选500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上一篇:智能家居市场研究报告下一篇: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2011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