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网购消费心理研究报告调查

2024-09-10

学生网购消费心理研究报告调查(精选6篇)

篇1:学生网购消费心理研究报告调查

学生网购消费心理研究报告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这是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情况而做的相关调查,谢谢你花几分钟时间填写有关信息,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认真回答问题,谢谢!

1、性别()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一个月的生活费是()

A.500元以下B.500—800C.800-1000D.1000以上

4、是否有过网购()

A.是B.否

5、您每月网购的经费是()

A.100以下B.100-200C.200-300D.300以上

6、您网购的频率()

A.很少B.一般C.经常

7、您主要网购类型(多选)()

A.食品B.电子产品C.话费等虚拟产品

D.化妆品E.服装F.其他

8、您经常购物的网站有(多选)()

A.淘宝B.京东C.天猫D.当当

E.苏宁易购F.亚马逊G.ebuyH.其他

9、网购的原因(多选)()

A.商品便宜B.节约时间C.种类齐全D.支付环境很放心E.习惯网上购物F.身边人都在网购G.其他

10、您在网购的时候最看重什么(多选)()

A.售后B.品牌C.价格D.质量E.包装F.服务态度G.销售信誉H.其他 11、您是否会因为秒杀、限时限购优惠产生网购行为()A.经常会B.偶尔会C.从不会

12、以下哪种情况会影响你不去实体店而选择网购(多选)()A.周围无商圈B.交通不方便C.天气不佳D.其他 13、您不网购原因(多选)()

A.网上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B.担心支付环境不安全

C.网上购物程序太麻烦

D.不信任卖家,怕受骗

E.售后服务跟不上

F.其他

篇2:学生网购消费心理研究报告调查

摘 要:本文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利用互联网“问卷星”平台向南京理工大学的化工学院、电光学院、机械学院、外语学院、人文学院等学院的同学发放问卷,实际发放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3份,有效回收率高达90%以上,具有统计意义。回收问卷后,笔者对数据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并从具体到抽象分析当下大学生网购的现状、心理特征及消费行为,并对其网购行为提出规范化、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心理;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153-02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网民的数量呈“雪崩式”增长,网络媒介和网络营销手段不断地发展和成熟,人们的消费行为模式也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网络购物已然成为当今社会购物的一种时尚。相比较中国的网民年龄分布,网购用户相对较为年轻,30岁及以下的网民约占59%,而各网购网站的用户中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超过近60%~70%。根据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在这组数据构成中,18岁至24岁的网购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8.4%。这充分说明,大学生群体将成为未来网购最具潜力的消费主体,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网络购物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一、大学生网购的现状

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使得网络购物这种兼具实用型和时尚型的购物方式迅速被其所接受并风靡校园。

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发布的《2014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较2013年底增加5 953万人,增长率为19.7%;与2013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5.7%。通过对网购用户的学历调查,本科学历者占有率达35.9%,大专学历和大专以下学历者的占有率分别为25.7%和23.7%。

通过对南京理工大学各学院22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经常网购的学生比率达73%之高(详见表1),且许多没有网购经历的学生表示其今后很有可能会尝试网络购物这一新型快捷的购物方式,该比例在近几年应呈上升趋势。

二、大学生网购的心理和动机

(一)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1.求廉求便的心理

无论是传统购物还是网络购物,商品价格都是影响消费者购物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虽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其消费来源还主要在于父母,这就决定了其消费水平不会很高。所以,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相对实惠的消费方式是其首要选择。图1的结果显示,有网购经历的被调查学生中有68.1%是受到了价格的影响。网络购物在总体上比传统购物更具有实惠廉价的优势,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

除了价格这一影响因素以外,购买的便利性对于大学生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地域发展来看,许多校园新区大都建立在远离城市中心商业区的靠近农村的较偏远地带,而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在一般的校园范围之内。相对于去城市商业区购买所花费的成本,大学生们更青睐于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网络消费平台。

2.个性、追求品质的心理

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正处于个性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年龄成长阶段,在心理意识上逐渐走向独立,他们有着较强的求胜心理和表现心理,渴望做人群之中的焦点,形成优越感,以获得周围人的尊重和羡慕。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更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会选购一些具有鲜明奇特特点的商品。

不仅如此,如今的大学校园早已告别了“寒窗时代”,许多大学生表现出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的生活的强烈需要。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其余的生活费用的支出则会表现在对于服装、零食、娱乐、休闲、旅游等享受层次的消费购物上。而且,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更多的是在考虑这件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商品形式。

3.从众、求乐趣心理

消费者的从众行为在现实生活消费的过程中较为普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很难摆脱从众心理因素的影响,他们经常会受到网站广告、网上搜索、同学朋友介绍等信息的影响而做出从众的网上购物行为。此外,大学校园人口相对密集,使得大学生易受消费趋同心理的影响。

其次,网络上所陈列的商品的多样化、全面化给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信息,几乎能够涵盖各个领域,从新产品到二手产品的信息应有尽有,而且提供了多种比较和选择的方式。在这种环境之下,消费者购物的多重选择性和乐趣性得以满足和体现。在许多大学生的眼里,网购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购买行为,它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充满乐趣的享受方式。

(二)没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在被调查的223名学生中,大多数学生参与过网购且有较大部分表示自己经常网购,而4%的同学则表示其从未进行过网购。在这其中,因为不熟悉操作流程而不愿网购的比例极少,恰恰相反,大多数人是因为“担心”而不愿网购。这在不信任问卷调查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如图2所示,高达95.7%的学生担心商品质量问题;有37%的人表现出对商家的不信任,害怕上当受骗;33.3%的人担心售后服务不完善,缺乏保障;14.8%的人担心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害怕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不少大学生为了规避上述风险,放弃了网络购物的方式。尽管这其中有绝大多数人仍然有网购愿望,但仍心存顾虑。

三、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一)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但具有一定倾向性

大学生本身具有的鲜明个性和广泛的爱好使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购买需求和欲望。经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商品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例如服装饰品、电子科技、生活用品、皮具箱包、美容护肤、虚拟产品、教辅书籍、美食旅游等。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消费结构仍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以购买服装饰品、教辅书籍为主。服装饰品是生活的必需品,且网络上的服装紧跟潮流,价格往往比实体店优惠许多,这对于追求时尚但消费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网购书籍也占较大的比重。许多学生想在大学毕业后进行考研或考取工作单位,他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大且类别不一,网购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而食品类在网购中却得到了较少人的关注,因为一般食品类在价格与及时性上与传统购物相比优势相对不明显,甚至没有优势。

另外,大学生对于网站品牌的选择也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其一般倾向于知名度高、商品质量好的专业购物网站进行网购。从图3看出,接受调查的90%以上的有网购经历的人表示曾在淘宝网上购物,因为它知名度较高且商品质量相对较好,售后服务有保障。

(二)消费频率高,但多为小额商品

由于大学生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他们热爱科技,善于通过网络获取资讯,利用网络给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网购的频率相对较高。图4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网购的次数在增加,37%的学生没有变化,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年网购次数在减少。这说明了网络购物这种购物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同程度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并没有步入社会,大多数没有独立赚钱的能力,部分学生虽在课余从事兼职,但收入毕竟有限。大学生群体的该特点决定了其很少有一次性的大的消费支出,恰恰相反,他们所购买的商品多局限于价格便宜、物美价廉的小额商品。并且,由于其充裕的课余时间和购物习惯,他们对小额商品重复购买的概率较大。从图5可以看出,大学生一次性购物选择的商品价格区间,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其选择的商品一般不是很贵,基本在200元以下,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的商品价格在100元以内,只有7%左右的学生选择产品较贵。

(三)感性消费多于理性消费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而90后有着与70后、80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消费方式。虽说到了独立的年龄,但没有正式步入社会的他们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自身性情不稳定,消费行为更易于受到情感的支配,更注重感官的满足。较强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于各类感兴趣的商品保持高度的关注,自制力较差,进而盲目地进行购买决策。在许多情况下,他们购买的商品是可有可无甚至是根本不需要的,购买之后便束之高阁。这也体现出大学生相对于其他较成熟的消费群体来说,目的性不强且更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

四、对大学生网购行为的规范性建议

现如今,网购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未健全。对于民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提出的可行性较强的建议,有关部门应虚心听取,加以分析研究,并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进行适应性、科学性的修正。可考虑制定并出台专门的电子商务法,有针对性地对网购行为做出调整,从而引导大学生更好、更健康地网络购物。

从家庭的角度来讲,父母对儿女的良好消费观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引导子女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需关注子女的消费状况,了解子女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性,并通过定期沟通与交流,分析其存在的消费问题,及时指出与纠正其中不良的消费行为。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知识的普及和培训,结合实际情况,除了开设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网络购物的知识,提高网络购物的技能和抵御网络购物风险能力,做到能并且会保护自己网络购物的权益外,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专题讲座,指导学生们进行理性的网络购物。当然校园网络视频、校内网络电视、校刊校报、校园宣传栏等媒介等都是很好的引导平台。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讲,网络购物也是大学生群体中时尚、流行的一种生活本领。因此,如何学会理性购物,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以及培养一定的理财观念,对“90后”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要求。这就要求他们能树立正确的消费动机,在面对各种网络促销的诱惑时,能加强自我约束能力,提升自控能力,掌握好网购频率和次数,减少冲动购买。

五、结束语

篇3:学生网购消费心理研究报告调查

1. 本研究的思路

大学生群体作为富有创新性、接受能力强、年轻、学历高的网上购物消费群体, 具有很强的研究代表性。而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大学生购物的影响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选择西宁地区的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三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 运用EXCEL、SPASS软件对其网络购物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2. 抽样调查方式及问卷回收情况

从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中各随机抽取80名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3.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回收问卷234份, 回收率约为97.5%。其中有效问卷232分, 有效率为96.67%。

二、西部大学生网购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特征

1. 网购消费资金来源单一, 消费有度, 呈一定的保守性, 并趋向成熟。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较为落后,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月可支配金额不多, 主要集中在401元至500元之间;网络购物的频率不高, 半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网购的比例为74.62%, 而“中国调查网”的同项调查结果为24.7%;消费金额也不大, 一年内每次购物平均消费金额不多于200元的比例为76.38%, 而“中国调查网”的同项调查结果为65.3%。可见, 他们大多养成了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 在网购消费频率和消费金额上落后于全国水平。同时, 由于经济、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网购支付方式上很少选择分期付款或信用卡透支支付, 采用过这两种方式付款的仅占33.66%, 基本上仍是先积累后消费, 消费习惯上呈现显著的保守性和低风险性。可见, 绝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财意识, 消费意识开始趋向成熟。

2. 追求个性时尚, 突出自我

处于青春活跃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 追求个性的形象, 力求在消费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的与众不同, 希望成为同龄人的焦点。因此十分渴望拥有个性化的商品, 这也成为大学生网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鉴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限制, 商品丰富程度低, 更新换代的速度慢, 个性创意化产品稀缺的现实, 西部大学生对个性、新颖、有创意的产品的渴望程度更强, 消费需求更为迫切。表6就反映出西部大学生网购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服装、数码、礼品饰品这些与时尚、个性、创意相关程度较高的商品种类上。表七反映出个性时尚是驱动他们网络购物的主要商品因素之一。

3. 思想活跃, 易于接受新事物

思维敏捷、思想活跃, 对未来充满希望并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是青年人典型的心理特征。即使是身处欠发达地区的西部, 大学生也表现出了这一心理特质, 他们对任何新事物、新知识都会感到新奇、渴望并大胆追求。面对网络购物, 这一非传统的新颖的消费方式, 他们敢于体验, 敢于尝试。虽然西部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人数比例还没有占到绝大多数, 仅占38.92%, 远远低于“中国调查网”对全国大学生网购的调查结果64.0%, 网购的消费金额还没达到较为可观的数量, 但是基于青年人的心理特质, 西部大学生网购的消费规模无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 情绪化消费, 从众消费明显

一方面,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 思想倾向、志趣爱好、人生追求等方面还不完全稳定, 消费行为易受情绪及情感的支配。另一方面, 由于西部地区信息传播水平、教育资源数量、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限制, 大学生很难了解到权威真实的最新产品信息, 接触到新产品的样品;学校也很少开设理财、消费方面的课程, 大学生很难对产品是否具有适合价值作出准确的判断。由于这两方面原因的存在, 相当一部分西部大学生在网购消费时, 一方面以自己的个人喜好、好奇、莫名的感觉等因素作为购物驱动因素, 另一方面以周围的人的消费行为和广告作为驱动因素, 别人网购自己也跟着网购, 广告作的越多越想买, 盲目参与。表9反映出喜欢和好奇是驱动西部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重要情绪因素。表十反映出朋友同学的推荐和网络购物广告是驱动西部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

西部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受同龄人的影响较大, 比较在意同龄人对自己所购商品的评价和看法, 这就使自己的购买需求要去迎合他人的眼光, 但是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一致性。

5. 追求性价比, 初步产生了理性消费的意识

表7还反映出西部大学生网购时价格是其最为关心的因素, 然后在考虑个性和质量因素。

表11反映出产品对比快速是西部大学生网购时挑选商品较为重视的功能。

由于经济因素的存在, 西部大学生在网购时首先关注价格, 然后是质量和个性因素, 他们既要物美价廉的商品, 又要个性时尚的心理满足。因此, 他们十分喜爱购物网站提供的产品搜索和对比功能, 在综合价格、质量、个性化程度等因素后, 作出购买决定。这些行为使他们在选择与购买商品过程中, 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和理性。

6. 有一定的风险感知能力, 并自觉规避风险。

西部大学生可支配的消费金额少, 每一笔消费在其眼中都很重要, 更加注重消费安全, 这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风险感知能力, 特别是对经济风险、产品风险、服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最为强烈。在网购中, 他们绝大多数都采用现今最为安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商品的对价支付, 而且具有更大的维权决心, 更坚定的维权立场。

本文中的经济风险主要是指网上交易的资金是否安全;产品风险主要是指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服务风险主要是指购物网站的功能是否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客户服务特别是售后服务是否及时有效;隐私风险主要是指个人的信息在网络传输中是否安全;心理风险主要是指个人是否会出现网购成瘾、上网成瘾等相关心理问题。

7. 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

我国大多数的工业商品产地都集中在东部地区, 特别是以数码产品、流行服饰、个性创意产品、高科技产品等为代表。处于西部地区的大学生, 缺乏等待新商品进入西部市场的耐心, 要想快速的购买和接触这些产品, 成本最低, 最为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网购。网购与传统的购物方式相比, 可以更快的接触最新产品, 降低物流成本, 时间成本, 导购成本, 大大节约了消费者的金钱和时间。表11就反映出西部大学生把送货上门视为最重要的效率因素。

8. 追求自由、轻松、独立的购物乐趣

大学生消费者文化水平高, 在生活中重视精神的愉悦、自我的实现、情感的满足等高层次的需求和满足, 希望在购物中随便看、随便选、保持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 最大程度得到内心的满足。但是传统的购物方式中, 消费者往往受到商家销售服务的干扰或妨碍, 影响消费者独立选购的乐趣。身处西部的大学生平时在商场超市接触的商品种类有限, 个性时尚的商品少, 当他们在网络中浏览、挑选丰富个性的商品时, 更想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更渴望体验购物的乐趣。

三、西部大学生网购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特征的经济启示

1. 针对西部大学生的经济现状和追求时尚的心理特征, 企业应注重开发低价、个性、时尚的产品

西部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高, 但是对个性和时尚有着强烈的追求。企业应当在其所属消费层次的范围内开发各类时尚、个性、富有创意的产品, 适应其消费需求和心理特征。虽然西部大学生较难接受较高的价位, 但是再适合其经济状况的前提下, 可以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 销售量的增长同样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对西部大学生这一细分市场的放弃, 必定会是企业的一大损失。

2. 商家和物流企业应当增加西部地区物流投入, 建立高效的西部物流网络

大多数商家和物流企业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对西部物流的投入并不积极, 认为西部地区市场小, 经济发达程度不高, 对物流的需求不大。其实, 正是由于物流水平较低的发展层次才限制了西部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西部物流网络不完善才使商品的流通不便, 消费者难以买到自己想买的产品, 限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西部大学生在网购过程中要等待更长的送货时间, 特别是青海、西藏、新建三个地区要等待更长的时间, 这样就会给其带来不便和时间成本, 打击其网购的积极性。因此, 西部物流网络的完善必然会成为西部大学生网购消费和西部消费快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3. 企业应尽量采用体验式营销, 关注西部大学生的消费体验

由于西部大学生的经济状况较差, 很难承受不必要的消费损失, 更加关注消费风险, 在购物和消费时往往谨慎小心, 注重消费安全。商家采用体验式营销, 会使他们更近更好的接触和了解产品, 使其对产品有更清楚更全面的了解, 放心购买。因此, 商家应该将实体体验店和网络销售相结合, 并开展试用推广活动, 让西部大学生了解产品的优势和特质, 安心购买。

4. 企业应注重口碑营销, 扩大群体效应

好产品和好口碑是相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 不可偏废。好的口碑对产品的销售有时会起到关键作用。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信息传播水平和物流水平的限制, 西部大学生对很多新兴产品难以做到快速准确的了解, 而他们对广告又并不完全信任;另一方面, 他们又很在乎同龄人的意见和看法。因此, 企业应注重口碑营销, 在西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赢取好口碑, 这样便能在他们心中形成忠诚度, 牢牢抓住这一细分市场。

5. 企业应在网络销售中大量推广个性定制营销, 针对西部大学生的需求销售产品。

西部大学生的多数时间花费在学习上, 并且西部各高校的网络设施比不完善, 上网不便是普遍现象, 因此他们没有大量的时间和较好的条件去经常关注所需商品的行情。这就使得个性化营销的存在有了很大的必要性。在网络环境下, 消费者将自己所关注的产品种类、型号、价格、产地等信息进行设定, 当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出现或行情变化时, 商家就通过电子邮件或其它通信方式通知消费者。这种个性定制营销打破了传统的被动营销的模式, 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内容, 通过高效快速的信息整合方式, 向消费者推销他所需要的产品。个性定制营销作为新颖的营销方式, 更易被西部大学生这样的年轻群体所接受, 更易在网购中发挥巨大作用。

6. 企业应做好售后服务, 真诚的与消费者沟通

西部大学生的可支配消费金额较少, 每次消费都对他们有着他人无法理解的重要性。所以, 他们对所购产品的合理要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 所购不合格产品应及时得到更换。良好的售后服务和真诚的沟通方式是一个企业重要的软实力。西部大学生面对不合格的产品和敷衍的售后服务往往更为反感和厌恶, 他们坚定的维权立场, 往往会对企业的声誉带来巨大的打击。因此, 做好售后服务, 客户服务, 既是对消费者的尊重, 也是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保障。

7. 企业应当根据西部大学生这一细分市场, 建立和推广特定品牌

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对维持消费者的忠实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没有适合西部大学生的品牌定位, 所以他们在网购过程中不那么考虑品牌因素。他们最为看重的是商品的物美价廉, 以此为首要标准对大量的商品进行比较选择, 最终确定购买对象。如果有适合品牌的存在, 他们在网购时就可以直接选购这一品牌, 方便快捷, 这样就逐渐培养出了品牌忠实度, 产生了较为固定的消费群体。因此, 企业根据西部大学生这一细分市场, 建立和推广适合品牌, 是占有这一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闫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 (社会综合版) , 2005, (1) .

[2]杨云峰:网络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08

[3]孙明遐:大学生消费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篇4:学生网购消费心理研究报告调查

摘 要:本文通过对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在校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及消费心理的问卷调研,发现部分大学生网购时存在攀比、盲目、从众等不良消费心理。故从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等角度探索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网上购物 大学生 消费心理 调查分析

课 题:2014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4-2051;郑州市2014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立项,项目编号:ZSLX20145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关注。而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起,国内互联网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已达5.64亿,网络购物人数达到2.1亿,而且,18~25岁的用户一直稳占总用户的75%以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行为会代表未来几年的社会的消费趋势。

一、有网购经历学生的特征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网购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我们对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相关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财经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高校。

1.存在网购经历的大学生比例特征(表1)

表1 有过网购经历的大学生比例情况

是否有网购经历 人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是 1069 1582 67.6%

否 513 1582 32.4%

合计 1582 1582 100.0%

本次,小组共调查了1582人,其中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有106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7.6%。可见大学生网购比例已经远远高于国内网购普及率(20%),说明网购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这种潮流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对于网购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部分大学生存在网购过度花费的问题(表2)

表2 网购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分布情况

网购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 符合人数(人) 总人数(人) 有效百分比

0~10.0% 322 1069 30.1%

10.0%~20.0% 226 1069 21.1%

20.0%~30.0% 336 1069 31.4%

30.0%~45.0% 115 1069 10.8%

﹥45.0% 70 1069 6.6%

合计 1069 -- 100.0%

由数据可知,有17.4%的学生网购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已超过30.0%,其中,有6.6%的学生网购消费已超过生活费的45.0%。而根据我们调查,大部分在校学生每月伙食消费占生活费比例为70%左右。部分学生存在网购过度消费的问题。

3.部分大学生对网购产生了依赖倾向(表3)

表3 大学生网购行为情况

网购行为情况 符合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时常去淘宝店里转一转 333 1069 31.1%

缺东西时首先想到网购 379 1069 35.5%

实体店不满意时,想到网购 357 1069 33.4%

合计 1069 -- 100.0%

根据数据显示,有31.1%的学生时常去淘宝网店逛一下,有35.5%的学生缺东西时首先想到网购。可以说明,网购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网购产生了依赖倾向,过多地选择网购。

4.部分大学生网购物品存在浪费现象(表4)

表 4 大学生网购物品使用情况

物品使用情况 符合人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全部满意,都能物尽其用 141 1069 13.2%

大部分都能物尽其用 709 1069 66.3%

只有少部分能够物尽其用 184 1069 17.2%

买回来大多数物品都不满意,极少使用 35 1069 3.3%

合计 1069 -- 100.0%

由数据表明,有66.3%的学生认为网购回来的物品大部分能用;有17.2%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物品能够物尽其用;有3.3%的学生网购回来的物品,大多都不满意,极少使用;只有13.2%的学生对网购回来的物品都很满意。由此可知,部分大学生网购时容易受周围因素影响,买回的物品存在不能物尽其用的浪费现象。

5.部分大学生网购的维权意识较弱(表5)

表5 大学生网购维权意识情况

维权意识情况 符合人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找商家退货 734 1069 68.7%

不知所措 77 1069 7.1%

自认倒霉 174 1069 16.3%

这次不管,再也不网购了 84 1069 7.9%

合计 1069 -- 100.0%

由数据显示,有68.7%的大学生在遇到物品不满意时,会选择退货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31.3%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维护自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遇到物品不满意,只会不知所措,自认倒霉,放任不管。数据表明,有大约1/3的大学生网购时维权意识较弱,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网购视域下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的探析

1.加强社会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导向作用

网络媒体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消费观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理念。网络媒体在日益强调消费对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前提下,也要大力提倡大学生适度消费观念,通过广泛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行为,寻找大学生应有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政府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在消费领域有效促进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消费热点的实证调研,对超越本人消费能力的奢侈风气坚决不能视而不见,要旗帜鲜明、意志坚决地反对拜金主义,反对奢靡之风,有效抵制腐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2.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指导作用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网络知识的建设和普及,加强新时期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开展多方面有益的网络消费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网络购物知识竞赛或者有奖问答、网络消费问题交流会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网络消费风险意识,提高他们的网络消费能力,以此降低网络交易中的风险。同时,进一步加强网络知识的系统化培训教育,时刻关注大学生网络消费理念,及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促使大学生学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形成合理的消费理念、健康的消费行为。

3.推动大学生对自身消费教育的养成作用

大学生在网购的过程中,时常因为网购便利快捷,而经常性地忽视商品本身质量等问题,比如在消费过程中因为耐用性、实用性,而忽略了网上消费支出占月支出的比例,这样的消费是否会影响月消费结构,从而影响生活。消除这种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的前提条件是大学生本身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遵守。在网购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家里经济条件的承受能力;要学会正确的理财习惯,进而做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网上合理、正当消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在心中应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践行科学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孙建海,李艳,郭巧,汪朝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研究[J].科学大众,2010(5).

[2]茶利强,杨学,王玺.80、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现状[J].科教导刊,2010(10).

[3]李晓军.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对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在校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及消费心理的问卷调研,发现部分大学生网购时存在攀比、盲目、从众等不良消费心理。故从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等角度探索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网上购物 大学生 消费心理 调查分析

课 题:2014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4-2051;郑州市2014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立项,项目编号:ZSLX20145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关注。而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起,国内互联网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已达5.64亿,网络购物人数达到2.1亿,而且,18~25岁的用户一直稳占总用户的75%以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行为会代表未来几年的社会的消费趋势。

一、有网购经历学生的特征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网购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我们对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相关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财经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高校。

1.存在网购经历的大学生比例特征(表1)

表1 有过网购经历的大学生比例情况

是否有网购经历 人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是 1069 1582 67.6%

否 513 1582 32.4%

合计 1582 1582 100.0%

本次,小组共调查了1582人,其中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有106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7.6%。可见大学生网购比例已经远远高于国内网购普及率(20%),说明网购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这种潮流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对于网购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部分大学生存在网购过度花费的问题(表2)

表2 网购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分布情况

网购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 符合人数(人) 总人数(人) 有效百分比

0~10.0% 322 1069 30.1%

10.0%~20.0% 226 1069 21.1%

20.0%~30.0% 336 1069 31.4%

30.0%~45.0% 115 1069 10.8%

﹥45.0% 70 1069 6.6%

合计 1069 -- 100.0%

由数据可知,有17.4%的学生网购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已超过30.0%,其中,有6.6%的学生网购消费已超过生活费的45.0%。而根据我们调查,大部分在校学生每月伙食消费占生活费比例为70%左右。部分学生存在网购过度消费的问题。

3.部分大学生对网购产生了依赖倾向(表3)

表3 大学生网购行为情况

网购行为情况 符合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时常去淘宝店里转一转 333 1069 31.1%

缺东西时首先想到网购 379 1069 35.5%

实体店不满意时,想到网购 357 1069 33.4%

合计 1069 -- 100.0%

根据数据显示,有31.1%的学生时常去淘宝网店逛一下,有35.5%的学生缺东西时首先想到网购。可以说明,网购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网购产生了依赖倾向,过多地选择网购。

4.部分大学生网购物品存在浪费现象(表4)

表 4 大学生网购物品使用情况

物品使用情况 符合人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全部满意,都能物尽其用 141 1069 13.2%

大部分都能物尽其用 709 1069 66.3%

只有少部分能够物尽其用 184 1069 17.2%

买回来大多数物品都不满意,极少使用 35 1069 3.3%

合计 1069 -- 100.0%

由数据表明,有66.3%的学生认为网购回来的物品大部分能用;有17.2%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物品能够物尽其用;有3.3%的学生网购回来的物品,大多都不满意,极少使用;只有13.2%的学生对网购回来的物品都很满意。由此可知,部分大学生网购时容易受周围因素影响,买回的物品存在不能物尽其用的浪费现象。

5.部分大学生网购的维权意识较弱(表5)

表5 大学生网购维权意识情况

维权意识情况 符合人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找商家退货 734 1069 68.7%

不知所措 77 1069 7.1%

自认倒霉 174 1069 16.3%

这次不管,再也不网购了 84 1069 7.9%

合计 1069 -- 100.0%

由数据显示,有68.7%的大学生在遇到物品不满意时,会选择退货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31.3%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维护自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遇到物品不满意,只会不知所措,自认倒霉,放任不管。数据表明,有大约1/3的大学生网购时维权意识较弱,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网购视域下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的探析

1.加强社会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导向作用

网络媒体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消费观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理念。网络媒体在日益强调消费对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前提下,也要大力提倡大学生适度消费观念,通过广泛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行为,寻找大学生应有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政府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在消费领域有效促进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消费热点的实证调研,对超越本人消费能力的奢侈风气坚决不能视而不见,要旗帜鲜明、意志坚决地反对拜金主义,反对奢靡之风,有效抵制腐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2.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指导作用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网络知识的建设和普及,加强新时期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开展多方面有益的网络消费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网络购物知识竞赛或者有奖问答、网络消费问题交流会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网络消费风险意识,提高他们的网络消费能力,以此降低网络交易中的风险。同时,进一步加强网络知识的系统化培训教育,时刻关注大学生网络消费理念,及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促使大学生学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形成合理的消费理念、健康的消费行为。

3.推动大学生对自身消费教育的养成作用

大学生在网购的过程中,时常因为网购便利快捷,而经常性地忽视商品本身质量等问题,比如在消费过程中因为耐用性、实用性,而忽略了网上消费支出占月支出的比例,这样的消费是否会影响月消费结构,从而影响生活。消除这种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的前提条件是大学生本身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遵守。在网购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家里经济条件的承受能力;要学会正确的理财习惯,进而做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网上合理、正当消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在心中应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践行科学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孙建海,李艳,郭巧,汪朝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研究[J].科学大众,2010(5).

[2]茶利强,杨学,王玺.80、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现状[J].科教导刊,2010(10).

[3]李晓军.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对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在校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及消费心理的问卷调研,发现部分大学生网购时存在攀比、盲目、从众等不良消费心理。故从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等角度探索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网上购物 大学生 消费心理 调查分析

课 题:2014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4-2051;郑州市2014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立项,项目编号:ZSLX20145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关注。而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起,国内互联网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已达5.64亿,网络购物人数达到2.1亿,而且,18~25岁的用户一直稳占总用户的75%以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行为会代表未来几年的社会的消费趋势。

一、有网购经历学生的特征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网购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我们对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相关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财经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高校。

1.存在网购经历的大学生比例特征(表1)

表1 有过网购经历的大学生比例情况

是否有网购经历 人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是 1069 1582 67.6%

否 513 1582 32.4%

合计 1582 1582 100.0%

本次,小组共调查了1582人,其中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有106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7.6%。可见大学生网购比例已经远远高于国内网购普及率(20%),说明网购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这种潮流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对于网购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部分大学生存在网购过度花费的问题(表2)

表2 网购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分布情况

网购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 符合人数(人) 总人数(人) 有效百分比

0~10.0% 322 1069 30.1%

10.0%~20.0% 226 1069 21.1%

20.0%~30.0% 336 1069 31.4%

30.0%~45.0% 115 1069 10.8%

﹥45.0% 70 1069 6.6%

合计 1069 -- 100.0%

由数据可知,有17.4%的学生网购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已超过30.0%,其中,有6.6%的学生网购消费已超过生活费的45.0%。而根据我们调查,大部分在校学生每月伙食消费占生活费比例为70%左右。部分学生存在网购过度消费的问题。

3.部分大学生对网购产生了依赖倾向(表3)

表3 大学生网购行为情况

网购行为情况 符合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时常去淘宝店里转一转 333 1069 31.1%

缺东西时首先想到网购 379 1069 35.5%

实体店不满意时,想到网购 357 1069 33.4%

合计 1069 -- 100.0%

根据数据显示,有31.1%的学生时常去淘宝网店逛一下,有35.5%的学生缺东西时首先想到网购。可以说明,网购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网购产生了依赖倾向,过多地选择网购。

4.部分大学生网购物品存在浪费现象(表4)

表 4 大学生网购物品使用情况

物品使用情况 符合人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全部满意,都能物尽其用 141 1069 13.2%

大部分都能物尽其用 709 1069 66.3%

只有少部分能够物尽其用 184 1069 17.2%

买回来大多数物品都不满意,极少使用 35 1069 3.3%

合计 1069 -- 100.0%

由数据表明,有66.3%的学生认为网购回来的物品大部分能用;有17.2%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物品能够物尽其用;有3.3%的学生网购回来的物品,大多都不满意,极少使用;只有13.2%的学生对网购回来的物品都很满意。由此可知,部分大学生网购时容易受周围因素影响,买回的物品存在不能物尽其用的浪费现象。

5.部分大学生网购的维权意识较弱(表5)

表5 大学生网购维权意识情况

维权意识情况 符合人数(人) 总人数(人) 百分比

找商家退货 734 1069 68.7%

不知所措 77 1069 7.1%

自认倒霉 174 1069 16.3%

这次不管,再也不网购了 84 1069 7.9%

合计 1069 -- 100.0%

由数据显示,有68.7%的大学生在遇到物品不满意时,会选择退货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31.3%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维护自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遇到物品不满意,只会不知所措,自认倒霉,放任不管。数据表明,有大约1/3的大学生网购时维权意识较弱,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网购视域下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的探析

1.加强社会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导向作用

网络媒体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消费观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理念。网络媒体在日益强调消费对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前提下,也要大力提倡大学生适度消费观念,通过广泛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行为,寻找大学生应有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政府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在消费领域有效促进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消费热点的实证调研,对超越本人消费能力的奢侈风气坚决不能视而不见,要旗帜鲜明、意志坚决地反对拜金主义,反对奢靡之风,有效抵制腐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2.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指导作用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网络知识的建设和普及,加强新时期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开展多方面有益的网络消费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网络购物知识竞赛或者有奖问答、网络消费问题交流会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网络消费风险意识,提高他们的网络消费能力,以此降低网络交易中的风险。同时,进一步加强网络知识的系统化培训教育,时刻关注大学生网络消费理念,及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促使大学生学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形成合理的消费理念、健康的消费行为。

3.推动大学生对自身消费教育的养成作用

大学生在网购的过程中,时常因为网购便利快捷,而经常性地忽视商品本身质量等问题,比如在消费过程中因为耐用性、实用性,而忽略了网上消费支出占月支出的比例,这样的消费是否会影响月消费结构,从而影响生活。消除这种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的前提条件是大学生本身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遵守。在网购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家里经济条件的承受能力;要学会正确的理财习惯,进而做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网上合理、正当消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在心中应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践行科学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孙建海,李艳,郭巧,汪朝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研究[J].科学大众,2010(5).

[2]茶利强,杨学,王玺.80、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现状[J].科教导刊,2010(10).

[3]李晓军.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篇5:网购消费者心理研究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的产生给企业的营销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挑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本文着重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变化趋势及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消费心理因素,为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电子商务是依托于因特网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营销方式,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而被各行业广泛运用。目前,以因特网为基础的贸易活动/额正在以每年翻番的速度不断增长。预计在不远的未来, 这种贸易活动/额将在工业化国家贸易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今年(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数据表明, 我国网上购物大军达到2000万人,网上支付的比例增长至近半数。网上购物市场巨大,网上购物者半年内累计购物金额达到100亿元,而就手机一项而言,半年内的网络购买力达在300万部以上。由此可见,中国1亿网民的背后蕴涵着怎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抓住网民需求的互联网商业应用,将能产生怎样的经济效益啊!“钱”景无限的商业网络应用, 吸引着众多的现代企业,把企业自身的发展与个体消费者的需求联系在一起,把凌驾于二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新型商务模式加以研究和开发。个体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成为了企业制定经营策略特别是制定营销策略的起点和基础。电子商务这种特殊的消费形式, 而又面对非特定的消费群体,个体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有别于传统消费方式下的个体消费心理,而且表现得更加复杂和微妙。新营销模式要求企业采取新的营销手段,企业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参与者——个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研究程度,不仅对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具有重要意义,更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的经营效果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

在电子商务这种彼此互不见面的特殊消费环境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充满不确定性,其表现更为复杂和微妙,商家对于消费者心理状态的把握更加困难,而这种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经营效果和发展空间。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企业良好地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改革开放使得产品种类和形式日趋多样化,消费者可挑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市场也由最初产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消费者掌握主动的买方市场转化。在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卖方市场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模式中这些特点和趋势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追求便捷。现代社会将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对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模式,而传统的购物模式通常需要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到达购物场所、挑选购买产品,整个过程繁琐、复杂、耗时长,再加上往返路途上的时间,通常会消耗掉消费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购物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其方便、快捷、高效、24 小时不间断服务等特征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

1.2 追求物美价廉。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余地变大,因而价格就成为消费者较为敏感的因素之一。互联网上的网店相对于传统商店而言,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网页轻松地浏览商品、比较不同卖家的商品,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模式提供了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这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的网上直销模式可以节省成本,最终降低产品价格,因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选择价廉物美产品的心理需要。

1.3 追求个性化。买方市场中消费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极为丰富,现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往往想象力丰富、喜欢展示自我个性,通常希望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独一无二,这种心理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只看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更重要的是看商品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充分体现个体的特性,这也已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一项重要指标。

1.4 追求独立思考。在消费品种类及数量急速增长的现代社会,随着消费者选择范围的扩大,消费者独立思考的意识也在加强。面对传统模式下商家的各种宣传消费者会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消费者通常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产品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消费者会从自身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从而降低购买产品特别是贵重产品的风险感,增强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满意度。期刊之家——论文快速发表的绿色通道,有需要的扣我:2863623720

1.5 追求表现自我。电子商务购物环境中往往消费者会占据主导地位,通常消费者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到虚拟网店中浏览、对比并选择产品。在买卖双方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购物环境中,消费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行事,这种思想会使得消费者在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中表现自我的心理体现的愈加明显。

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个体心理因素分析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营销方式,虽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具有形式方便、信息快捷、节省时间等诸多优势, 但就其本身特点和发展状况而言,它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个体消费者对网上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 使之对这种新的购物方式敬而远之或望而生畏,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购物观念受到束缚

长期以来,个体消费者形成的“眼看、手摸、耳听”的传统购物习惯在网上受到束缚,消费者对接触不到实际的产品往往会心存疑虑;网上消费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些特定心理需要, 网上购物可替代部分人际互动关系,但不可能满足消费者在这方面的个人社交动机;虚拟商店也无法使消费者因购物而受到注意和尊重。

(二)价格预期心理得不到满足

一般来说,个体消费者对网上商品的预期心理比商场的价格便宜20 % —30 % , 但目前网上商品仅比商场便宜4 % —10 % , 再加上配送费用, 消费者所享受到的价格优惠往往是有限的。而且网络商品的价格欠缺灵活性会令某些喜欢在现场讨价还价的消费者大失所望,失去获得优惠产品的满足感。另一方面, 由于电信行业的长期垄断,我国的电信费和网络使用费较高, 并且有些网上数据传输速度慢导致网络购物变为高额交易,使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可望而不可及。

(三)个人隐私权受到威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商家不仅要抢夺已有的客户, 还要挖掘潜在的客户, 而现有技术不能保障网上购物的安全性、保密性。网上隐私权不能得到保障, 一些个人信息有可能泄漏,使许多消费者产生后顾之忧不愿参与网上购物。

(四)对网上支付机制缺乏信任感

1.1现阶段,电子商务缺乏网上有效的支付手段和信用保障体系, 在支付过程中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和信用卡密码有可能会被窃取盗用, 另外网上黑客的破坏也令消费者望而生畏。有时还会遇到虚假订单, 没有订货却被要求支付货款或返还货款的情况, 使消费者无可奈何。

1.2价格达不到消费者预期。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通常期望能够得到质量相同但价格比传统商场中低很多的产品,据统计显示,目前的网上商品仅比商场中便宜 4%-10%,再加上网购环节中的物流、配送费用,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实际享受到的价格优惠是十分有限的。价格上达不到消费者预期会使部分消费者宁可多花时间和精力采用传统购物模式,也不愿选择电子商务模式。

1.3配送体系效率较低。电子商务模式中有形产品的运输无法通过互联网直接实现,必须借助物流配送体系才能完成,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商品的配送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

分之一,而差错率却近乎于发达国家的三倍。更多论文参考资料,请登录期刊之家网查询,或扣扣在线咨询。低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感知,进而导致部分消费者不愿接触电子商务。

三、电子商务中现代企业的应对策略

现代企业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能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向消费者传达快速、准确、全面的信息,能使个体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减少不确定性、失误和风险,所以现代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参考文献

[1] 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 冯丽云,孟繁荣等.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3] 马翠华.击中消费者———消费者心理及行为透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4] 许雄奇,赖景生.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 ,(6).[5] 谢鹏.论网络客户与网络营销[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 ,(6).[7] 常相全.网络营销中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2002 ,(12).[8]樊春阳,葛新旗。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27)。

[9]江霞,谌洪茂。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消费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优化[J].中国商贸,2010,(4)。

[10] 刘潇,向爱华。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 B2C 电子商务满意度研究[J].电子商务,2010,(6)。

篇6: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1

【摘要】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完善、网络营销手段的不断充足和成熟,网络购物已成为当今社会购物的一种时尚,并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走入寻常百姓家。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极为活跃的一个群体,更是带来和促进了网购的热潮。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成功收集了198位同学网购的状况和态度,分析当下大学生网购的现状和网购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合理消费。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消费;心理

大学生思维活跃、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加上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网络普及、电子商务急速发展的时代,网购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购物的主流形式,在其中,必然也会存在和产生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网购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发布的《20××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较20xx年底增加2962万人,半增长率为9.8%。与20xx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2.5%。与此同时,手机购物在移动商务市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05亿,半增长率为42%,是网络购物市场整体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4.3倍,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由28.9%提升至38.9%。网购用户中大学本科学历者占比较高,为35.9%。其次是大专学历和高中/中专/技校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25.7%和23.7%。大学生已经成为网上购物的主要力量。在接受调查的名学生中76.5%的同学表示经常或偶尔进行网购,极少和没有参与过网购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7.3%和6.2%。

二、大学生网购的动机和心理

(一)内在因素:求廉、求便心理。在接受调查的位学生中,绝大多数表示廉价、打折、方便促使他们更倾向于网络购物。据数据显示,由于网店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在巨大竞争下,网络的商品价格比在实体店购物消费的金额要低20%一30%,在生活费用并不高的学生群体中,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学生拥有手机和电脑的比例巨大,在信息如此通畅的背景下,学生们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就可以一览当下低价且不失时尚的物品。同时,如网上购票、网上订餐等更是给学生群体带来了诸多便捷和闲适。洒脱而无约束、简单而便捷正是学生群体所追求的。

(二)外在因素:商品多样、商家营销策略的驱动。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网络购物平台拥有全国各地商家的店铺,商品种类多样、形式多变,更有平时市场上所不常见的新奇物品,在商家的相机下,这些商品显得格外诱人,激发了人们的购买兴趣。同时商家店铺别具一格的装扮、温和亲切的沟通、以及承诺的七天无条件退货退款、包邮、注册会员送优惠券、好评返现等营销策略让学生倍感可信,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三、大学生网购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虽然都到了独立的年龄,但容易人云亦云,辨别和独立能力还相对较差。在选择商品时,容易被商家的巧语所打动、被买家所谓的“好评”所蒙骗,购物渠道选择缺乏多样性、购物结构不尽合理。在购物遇到欺骗和不合意时不善于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权利,容易造成利益受损。

在接受调查的198位学生中,网购月消费在300元及以上的达到了13.2%,据了解,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大多在1000元左右,300元以上的月网购消费很明显较大的限制了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花费支出。这可能影响到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和交往。

同时,66.5%的学生经常网购的物品为服装、鞋子、化妆品上,花在购买书籍上的只有13.5%,出于某些诸于担心食物变质和质量的原因,只有1.1%的学生选择经常在网上购买食品;有18.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可见衣着服饰在学生群体当中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据20xx年2月27日淘宝数据盛典显示“每分钟卖2358件衣服,全年出售衣服连起来的长度可以往返月球两次”。

可见在对网购前景的预测中,有52.3%的同学认为网购的发展空间很大,会被人们所接受;35.5%的人认为网购发展前景不好说,毕竟存在很多问题;4.7%的同学认为网购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发展;还有7.5%的同学表示并不关心。如此显示,在多数学生学生看来,网购拥有很好的未来,从心理层面讲,他们对网购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认可,甚至走向依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网购时考虑的多是购物的便捷性和求廉、享受的心理,其在购物结构和花费上需要做些调整。同时,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在网购时要摆好心态,不能一味的求廉,要增强辨别能力,在权利受侵害时要有维权的行动,才能更好的进行网购活动。从社会来说,要加强网络监管,保证网购的交易安全和及时处理网购中的纠纷,保障物流的安全和速度,服务好网购人群,推动网购健康发展。同时,从学校和家长而言,要加强对学生消费的指导和理财教育,让学生知道钱来之不易,理性合理消费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服务社会。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2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他们的视野比父辈们更为开阔,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他们的消费更为超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社会对教育投资的重视,使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了某些偏差。针对就中学生消费情况随机调查了100名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6岁。本文就调查的情况对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初步对策。

一、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心理

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在某些商品的消费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他们虽然没有工资收入,但已经是有一定经济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大多数中学生在消费上倾向于追求知识、追求科学、追求文明、追求自然、追求美感,体现出健康积极的消费心态,但是不可否认,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亟待疏导。

1.追星心理。和成年消费者不一样,中学生特别崇拜偶像和明星,具有从名的消费心理特征,这时期他们对影视歌星、运动员、探险家、社会上层极为关注,尤其是对前卫名人更是趋之若鹜,因而便有了大批的“哈韩”、“哈日”族。

2.求新心理。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好奇心的成长岁月,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中学生,心智、生理尚不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求新求异猎奇的消费心理非常普遍。

3.攀比心理。中学生本是纯消费者,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中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攀比。在这种心态引导下,表现出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好的我还要更好的攀比消费心理倾向。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与尚未独立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经常表现在个人的欲望和受到限制的心理矛盾冲突。

4.虚荣心理。部分中学生怀有自我价值显示消费心理,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支付、审美等能力称赞,以得到高档、名贵商品为荣耀,显示其生活的优越感,表现为名望型消费。有些中学生非常崇拜影视明星的消费方式,以获得“明星风采”之满足感,其实都是虚荣心作怪的结果。

5.宣泄心理。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由于心理尚未成熟,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诸如成绩不理想或是遭同学误解,无法消除人际冲突等,都会引起焦虑、空虚等情绪。此时,有的学生进网吧上网聊天,在网上寻找安慰;有的学生吸烟解闷,借酒浇愁,进歌舞厅求解脱。他们通过这些不正常消费来宣泄心中的失意、愤懑、烦躁。

二、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行为调查表明

中学生消费总的趋势是:消费观念多样化,消费手段成人化,消费水平超前化。

1.时尚性消费。毋庸置疑,生理的渐趋成熟使得中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中学生想引起他人特别是异性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特别符合中学生的消费需求。构成中学生高消费的又一个层面是娱乐消费,不仅娱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消费数额相当可观。

2.新奇性消费。中学生消费行为常常受猎奇心理影响,往往会被一些新产品、新食品,商店及摊头上五光十色的小玩意儿、图片、图书、服饰所吸引,总会不知不觉地“掏口袋”。追求个性化、新奇性,已经成为一些中学生消费的一大特点。调查发现,如今中学生消费的新三样分别是——手机、文曲星、mp3。

3.超前性消费。如今的中学生已开始有独立的消费行为,有了经常性地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他们从父母那里得来大把大把的钞票,又毫不吝惜地掷向商店、酒楼、网吧。他们对品牌特别重视,表现出强烈的超前消费。被调查的121名中学生有82人对名牌持肯定态度。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

4.模仿性消费。中学生是注重自我形象和最具摹仿力的群体,他们往往依照自己崇拜的形象来塑造自己。当今社会传播媒介对中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尤其是一些影视片中有意无意的错误导向,使学生极易产生盲从的言行。一些影视明星的举止、服饰等,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导致一些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模仿大款讲排场摆阔气。

三、矫正中学生不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对策

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教养程度。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反映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欲望,而当这种不健康的欲望无法满足时,往往会诱使其误人歧途。我们要重视和引导中学生认识物质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利与弊的两重性,使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和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1.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社会都要把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引导到合乎社会文明风貌的方向上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消费分为生存性、享受性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

2.把对中学生开展勤俭节约、正常消费的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消费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要形成制度并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一要选编传统美德故事进课堂,教育中学生俭以养德。二要教育中学生树立适度消费观。学校德育的目标,应该考虑适度消费思想教育在学生品德结构中的深层效应。适度,就是适应家庭经济条件的度,适合中学生正常需求的度。三要对中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防止盲目消费。要大力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在消费中要引导中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鉴别、自我评价、自我完善,从而促使他们对消费教育内容的自觉内化。要让中学生懂得流行的不一定是美的、好的,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误入消费歧途。

3.对中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要拒绝、要批评、要引导。高消费、超前消费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里的奢侈风。拜金思潮的泛滥,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此外,高消费、超前消费也极易诱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这类事件并不鲜见。因此,建议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花钱,少领孩子到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为了防止中学生追求奢侈、怕吃苦,父母要正确引导中学生适当地利用假期到工厂、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吃苦”实践,让中学生了解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勤劳俭朴的品质,使中学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况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不大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尤为显著。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份,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研究一番。人要生存,就要通过吃、穿、住、行等消费行为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旦人们满足生存上的需要,就会对精神上的要求更高。这样就会进行消费,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至关重要。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3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习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②媒体的不良诱导。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轻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③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4

一、主题: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查

二、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相关的消费心理及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三、方法:问卷调查

四、对象: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所受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

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象

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消费的主要项目中,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就每月花在娱乐方面的费用而言,13%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元以下,30%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100元,24%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00—150元,15%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50—200元,18%的大学生的花费在200元以上。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中,花费在100元以下占10%,花费在100—200元的占9%,花费在200—400元的占4%,花费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大学生占74%。大学生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中,花费在200元以下占47%,花费在200—300元的占20%,花费在300—400元的占13%,花费在400—600元的占11%,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还是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费(伙食、交通、通讯),购物(服装、饰品)消费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其次是娱乐、学习的消费,最后才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购买的商品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对自己的需要定会做出满足相应需要的行为。但仍有小部分的大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盲目

而就购买商品时注重的问题而言,大学生重视质量与功能的占调查人数的46%,重视实用性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重视美观别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重视价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重视新鲜感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重视品牌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据此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他们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出合理的消费行为,大部分的大学生购物时都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实用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虽仍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会更看重品牌新鲜感,外观,但质量还是最关键因素。

就在物品选择的标准上,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的态度中,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48%,持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29%,认为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当代大学生热衷,只爱名牌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6%,可以看出对于名牌,很少有大学生会刻意追求,很多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高兴或不高兴的心理体验,构成有特色的对商品或劳务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充满激情,热情奔放,道德感也比较完善,拥有较高的审美观。感情力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薄弱。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调节自己的冲动,理性地消费。

意志过程: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有目的,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过程。

(1)消费的不平衡性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由于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对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行为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家庭收入。据调查研究显示,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会有不同的消费水平。其调查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城乡结合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2%,其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地位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较为发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较为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

(2)消费的主导性针对是否有记账这个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

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还有学习、娱乐方面的支出。学习支出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娱乐的支出是为了放松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需要通常包括要求别人承认自己,得到他人的好评、尊重,渴望得到相应名声和地位的成就感等。而要获得这种尊重就有许多条件,其中漂亮、美貌、健康和年轻是重要条件之一。这点对女性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女性获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一些必要条件。因此女大学生也开始注重美容包装,这也就增加了美容方面的消费。

(3)消费的合理性对于选择购买商品的直接因素,大多数人会先考虑价格,其次是朋友或家人的推荐,再次是商品的品牌,最后是商场的火爆、促销活动、明星代言。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的冲动性就购物时是否会有快感这个问题中,57%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快感,43%的大学生认为不会产生快感。对于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以购物、大消费来发泄这个问题,7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1%的大学生表示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据此显示,大学生在购物时会存在一些冲动,会有部分同学通过购物来调节心情,享受消费带来的快感。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有些超前消费的意识。也有些同学会通过找兼职来缓解消费带来的压力。

(2)消费的盲目性就大学生消费时是否有记账的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而大学生对于生活水平满意度,60%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正好够用,27%的大学生很满意,还有少许盈余,12%的大学生认为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1%的大学生。不满意,总是在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并就认为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而言,81%的大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消费观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10%是理性的,7%是相对淡薄的,2%的大学生是虚荣攀比的。同时据调查,5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理性的,1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观念是相对淡薄的,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虚荣攀比的。对于自己的消费情况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消费很少甚至不会有记账的习惯,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的消费都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他们对自己的消费也认识的并不清晰,有时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3)消费的不均衡性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据此来看,大学生还是以生活所需为主,但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的投入远远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缩减饮食支出却用于娱乐购物方面,其结构更为不合理。

(四)、建议及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

大学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讲座、课程来进行财商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理财,加强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优化消费环境

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3)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大学生注重精神建设方面的消费,在物质消费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4)大学生加强自身消费教育

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平。提高文化底蕴,知识水平的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作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习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5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6

大学生是大众文化及消费的排头兵,研究和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拥有着先进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受家庭因素、地方习俗、知识构成、学校环境以及同辈群体的影响,会形成一定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消费心理特征。积极向上的理性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极其重要的,其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而青年时期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将对人的一生的品德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本研究小组针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这一课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影响消费现状的因素和现有的消费行为,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山东省青岛市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且均为介于1825岁的在读大学生,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强烈的消费需求。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方式采取的随机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密集处发放问卷,如图书馆、自习室、教室、学院商场等地,采用发卷填写后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问

卷100份。

(四)调查内容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包括消费来源、消费方式、消费能力;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现有的消费心理导致的消费行为;问卷共设置了20个题目,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与简单题三类题型。(详见附件一)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小组问卷于20xx年11月发放,当时回收完毕。用时一周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图见附件二),结果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大学生消费中的农村城镇的地域性差异逐步淡化,基本上无明显差别。男女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也各有特色例如女性大学生偏重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消费而男性大学生则偏重与恋爱人情、电子产品的消费。总观,大学生消费中70%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方面,20%用于休闲娱乐方面,10%用于学习方面。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用途多种多样,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消费的能力,用于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学习方面所占的比重过小,基本生活方面和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远远超过了学习方面。这是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严进宽出政策所导致的一个普遍问题,某些大学生将大学看成了一个混文凭,玩乐享受的场所,将学习排到了最后一位,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没有为学习提供很好的支撑,过于注重物质和精神享受。

大学生消费总额中有80%来自于父母,仅20%来自于勤工俭学,奖学金或其他,其中月消费总额300-400的占16%,400-500的占33%,500-600的占28%,600以上的占13%。就大学生现有的消费能力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偏高。主要可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在校大学生较多为独生子女又远离父母,家长为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往往在生活费方面有求必应,即使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也正是由于经济来源的稳定性,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养成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甚至举债消费等不良习惯,追求名牌、追求潮流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

1、家庭因素。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重点对象,父母总是会尽力满足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他们的高额消费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了误导作用,易引起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和交差的同学的攀比。

2、地方习俗。通过调查,我们会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消费习惯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表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消费时更加理性,他们相对于城市学生更懂得合理消费,而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城市的学生消费比较随意,用现在的流行词汇解释就是不差钱。

3、知识构成。大学生的知识构成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知识的积累愈多,消费的时候就会愈加趋于理性,这一类学生善于在消费时精打细算,让自己的消费更加合理。相比之下,其他大学生的消费就相对随性。

4、学校环境。现如今的大学校园相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环境,因而当代大学生会容易受到社会上流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品消费等的不良影响。而学校内部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又会造成攀比消费的大趋势,与此同时,团购群体也渐渐形成,由此学校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5、同辈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往往会形成自己的朋友圈,平日中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同班同学,通过各种社交活动也可以结识自己的同学。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和家庭,有着自己的消费观念,他们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通过调查个别小宿舍群体发现,宿舍购买东西时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当宿舍80%的同学买了笔记本时,剩余同学往往也会积极购买,而忽略了自身的经济条件。

(三)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导致的消费行为分析

1、炫耀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即由于对自尊的需要,过分地注重自身的形象,过分表现自己而引发的消费。主要表现为通过

购买名牌、奢侈品、贵重商品来达到宣传自己、夸耀自我的目的。如部分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国内外知名品牌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提升自我价值和自我满足感。据调查,在消费品选择方面,34.4%的大学生注重商品是否为品牌,21.7%的大学生注重商品是否符合流行趋势。另外,30.3%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名牌服装、箱包,2.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电脑,55.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手机甚至还有1.7%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所有以上列举的较为贵重的物品。大学生自我意识渐以成熟,对自身形象的关注美化无可厚非,但过度且盲目则是不可取的。许多大学生不顾及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惜举债消费,甘做月光族也要跟随潮流,追求一身名牌,这给自己和家庭都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出于群体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希望融入到大的集体当中,其消费心理便会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而与群体的消费习惯一致。如男生为了装出自己有男子气质,随波逐流,抽烟喝酒,女生则表现为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过度消费。这种群体模仿性消费在大学中也相当普遍。据调查,如果有90%的舍友都购买了某商品,那么有52.3%的大学生会选择购买,不会购买的人数仅占10.7%。大学校园中形成的生日热、旅游热、追星热、哈韩流哈日流考试热等现象都与从众心理有密切关系。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即在群体活动中,总是想超过

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引发的消费行为。在群体模仿消费中出现的压倒对方以,是大学生强烈好胜心的副产品。反映在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力争主宰校园消费文化。过分重视名牌效应而不顾自己的人格塑造。据调查,有75%的大学生有过用于恋爱及人情方面的消费,有52.3%的大学生会选择购买大多数同学都有的商品,不会购买的人数仅占10.7%。在青岛的各大高校,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都要请客,可以说是5天一小庆,10天一大庆,此种你来我往的人情风的蔓延,80%的大学生认为已经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但85.4%的大学生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必要的,有利社交的消费形式而且大家都在请客自己不请会便被视为不够交情,。此种畸形心理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结论与建议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社会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环境。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大学生对消费的认识及消费行为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片面性、极端性等特点。大学生阶段正是增长知识和养成良好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倡导文明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等等。通过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2、学校要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观的内容,普遍缺少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学校首先要注重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对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全面、客观。要加强基本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的形成,另外,可开设理财相关课程和讲座,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学校应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开展消费道德及理财教育,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环境,帮助引导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在学生自制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性消费的氛围。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导他们走向合理、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

3、家庭要为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心理打好基础。家庭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心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父母日常生活中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少家长自己节衣缩食,却给孩子设计了吃的讲营养,穿的要漂亮,玩的要高档,用的要排场的理想模式。孩子们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成了家中的太阳,以超前消费为特色的生活方式误导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助长了大学生不良的消费行为。作为父母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正确消费观念,坚持正面教育,科学引导,懂得合理消费的重要性,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自主权的同时要注意家情的教育,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4、大学生自身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消费技巧。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大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会对超前消费说不。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客观地自我评价,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提高文化底蕴,提高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做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习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从表面上看,大学生的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当代大学生得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是一种现代社会精神文化的体现。

作为一个决定国家未来的社会群体,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推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民族文明进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7

调查者:

学号:

班级:

报告日期:

一、调查背景

为了更好的让在校学生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知道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使用的信息来源和对废旧品的处理方式,进一步规范学生们的消费习惯,所以展开此次调查。

我们受相关单位委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关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信息来源和对废旧商品的处理的调查,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有了更多消费自由的

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将影响整个大学生活。消费的安排直接影响生活的质量,毕竟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长,基本都是限定的。不合理的消费会打乱个人的生活秩序,影响学习生活。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体现了其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展开此项调查尤为重要。

二、调查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基本消费情况,通过调查他们购物的主要信息来源来大致了解影响他们购物的因素,通过对废旧品的处理情况的调查来了解他们对日常废旧用品是否能合理的利用,减少浪费。通过这项调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消费建议,帮助他们更好的规划日常的消费习惯。

三、调查内容

该项调查主要设有如下问题:性别,购买洗发水的来源,到餐厅吃饭的信息来源,理发的信息来源,购买运动鞋的信息来源,对于旧书籍是怎么处理的,对于不穿的衣服是怎么处理的,对于喝完的易拉罐是怎么处理的,对于用过的手机怎么样处理,一共9题此次调查将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此次一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通过调查的结果来全面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针对他们的一些消费习惯来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日常消费建议。

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性别:男性占59%;女性占41%

2、购买日用品的基本信息来源,主要的来源分为报刊杂志、广告广播、随意购买、推销员介绍、亲朋好友介绍,看环境购买,其他等。

3、对废旧品的处理方式,主要的处理途径有:当垃圾丢掉、赠送他人,留起备用、当废品利用、不管不顾、其他等。

四、调查方法

(1)调查类型:展开此次项目的调查类型是属于描述性调查,在调查中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消费习惯。

(2)资料采集的方法:此次调查是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一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调查问卷已被编入附录。

(3)抽样方法:属于随即抽样,在网上发布问卷,让被调查者随机填写。

(4)实地工作。在网上发布调查问卷的按时回收,进行准确的分析整理。

五、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在网上一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率为百分百之百。此次调查的主要问题有:性别,姓名,购买洗发水的来源,到餐厅吃饭的信息来源,理发的信息来源,购买运动鞋的信息来源,旧书籍、不穿的衣服喝完的易拉罐、用过的手机怎么样处理。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

(1)性别的调查结果中,男生占59%,女生占41%,被调查的男生人数稍多于女生,

(2)你购买洗发水的信息来源哪里?

由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广告广播来购买洗发水的学生人数最多,占到了54%,在校大学生受广告广播的影响较大。通过其他人员介绍、受报刊杂志等的影响也较大。

(3)你到餐厅吃饭的信息来源哪里?

从调查结果统计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受广告广播影响的比例占到了61%,而视环境选择,亲朋好友介绍等的影响影视相对来说较少。

(4)你理发的信息来源哪里?

理发的信息来源受广告广播的影响人数也是最多的,占到了51%,受报刊杂志影响的人数较少,只占了18%。

(5)你在购买运动鞋的信息来源哪里?

从统计结果来看,受广告广播影响买运动鞋的人数仍然是最多的,占到了55%,然后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占到了41%,随意购买和经推销员介绍的都占到了30%以上。

(6)对于你的旧书籍你是怎么处理的?

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将旧书籍当废旧品买掉和自己保留的人数是最多的,分别占到了34%和36%,赠送他人的人数占到了17%

(7)对于你不穿的衣服你是怎么处理的?

将不穿的衣服捐赠他人的人数较多,放起备用的人数也比较多,其他选项的人数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少。

(8)对于你喝完了的易拉罐你是怎么处理的?

通过卖掉的方式来处理废旧的易拉罐的人数是最多的循环利用的人数也较多,占到了33%,其次是随手丢掉的人数占到了16%

(9)对于你用过的手机你是怎么处理的?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将废旧手机留起备用的人数较多,占到了总人数的44%

2、分析总结

通过对所购物的信息来源的调查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很多消费习惯受广告广播的影响是最大的。在废旧物品的处理方式是属于节约型的人数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多的。

六、调查的局限性

此次调查采取的是网上发布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这种调查的方式所获取的结果本身就有很多局限性。而且这次问卷调查的人数比较少,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的也比较少,可能导致调查问卷的结果不够全面,调查问卷所获取的信息也不全面。另外就是此次调查的对象都是本校的学生,代表性可能不是很强。还有一点就是此次问卷统计分析的方式没有用到交互分析的方法,在结果分析上以及建议上也存在局限性。

七、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所购物的信息来源的调查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购物信息来源受广告广播的影响是最大的,受身边人的影响也相对较大。由于现在的电视媒体越来越强大,各种信息传播得越来越迅速,大学生们对广告广播越来越关注,因而很多的消费来源都是受广告广播的影响。

对于废旧物品的处理方式,大部分的学生都做得比较好,知道要尽量减少浪费,很多学生都知道要变废为宝,将废旧物品变卖或留起备用,再或是赠送他人,这种做法既节约自己的财务也节约资源。

2、战略性建议

针对于在校大学生比较喜欢关注广告广播这一媒体获取新闻信息,我们可以加强对广告广播媒体的管理,投入一些公益性广告,引导在校大学生理性消费,也可以在学校开设理性消费、合理理财的讲座,正确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消费习惯。借助校广播台来播放一些引导性合理消费的短文。

八、附录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更好的让在校学生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知道消费者购买商品是时所使用的信息来源和对废旧物品的处理,所以开展本次调查。衷心的希望你真诚的配合,你的信息将会为你保密。谢谢!

关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信息和对废旧商品的处理

1.您的性别: [单选题] [必答题]

A、男 B、女

2.你购买洗发水的信息来源哪里? [多选题] [必答题]关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学调查问卷

A、报刊杂志 D、推销员介绍 B、广告广播 E、亲朋好友 C、随意购买 F、其他

3.你到餐厅吃饭的信息来源于哪里? [多选题] [必答题]

A、报刊杂志 B、广告广播

D、哪里方便选哪里 E、看环境选择

C、亲朋好友介绍 F、其他

4.你理发的信息来源于哪里? [多选题] [必答题]

A、报刊杂志 B、广告广播 C、亲朋好友介绍

D、随意 E、看环境选择 F、其他

5.你在购买运动鞋的信息来源于哪里? [多选题] [必答题]

A、报刊杂志 B、广告广播 C、随意购买

D、亲朋好友介绍 E、推销员介绍 F、其他

6.对于你的旧书籍你是怎么处理的? [单选题] [必答题]

A、当垃圾丢掉 B、当废品卖掉 C、赠送他人

D、自己保留 E、不管不顾 F、其它

7.对于你不穿的衣服你是怎么处理的? [单选题] [必答题]

A、当废品丢掉 B、捐赠他人 C、放起备用

D、当废品利用 E、烧掉 F、其他

8.对于你喝完了的易拉罐你是怎么处理的? [单选题] [必答题]

A、随手丢掉 B、卖掉 C、循环利用

D、创意制作 E、其他

9.对于你用过的手机你是怎么处理的? [单选题] [必答题]

A、丢掉 D、留起备用 B、卖掉 E、不管不顾 C、赠送他人 F、其它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8

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小学就开始有独立消费的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花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例如购买衣物:饰品、音像制品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上网交友娱乐等方面,虽然高消费的学生并不多,但是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迹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因此,良好的消费观念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上一篇:经营权承包协议书下一篇:垃圾分类我先行倡议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