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2024-07-13

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xx大 学

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xx学号:xxxxxxxxx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xxx

xxxx年 x 月 xx 日

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以xx县xx镇为例

调查人:xxx

调查时间:xxxx年x月xx日至xx日

调查地点:xx省xx县xx镇

调查对象:农民群众

调查目的:调查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情况并反映农民的看法和诉求。

引言

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扶持、推动农业的发展,农业补贴政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农业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本调查通过在农村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农民的受益情况及农民的看法和诉求从而反映出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情况。

一、基本情况和和相关政策

本次调查所选择的地区是xx省xx县xx镇。该地区位于太行东麓山前冲积扇上,地形上平原与山地兼具。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所经营土地绝大多数为自留地,经营项目以粮食种植为主,部分兼营其他农业项目。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涉足非农产业,如:外出务工和进入工厂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非农产业,其中的大部分人口却并未放弃经营农业。也就是说在务工农民中,大部分人仍在经营农业,这是由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经营自留地的收入仍是该地区农民的重要收入项目之一。

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通过一系列财政政策来推动农业的发展以及改善农民生活。尤其是在农业补贴政策方面,一直保持着强力的财政支出。2012至2013年,国家在农业财政补贴方面的政策包括:1.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即中央财政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农资综合补贴,即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3.良种补贴,即通过国家补贴降低种子资料的支出。4.农机购置补贴,即中央财政对农机购置实行定额补贴。5.动物防疫补助,即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以及对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还有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

进行补助政策,补助经费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劳务补助。6.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即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通过技术物资补贴方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7.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补助,即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对水稻重大病虫害、小麦条锈病、蝗虫、玉米粘虫防控进行补助。8.退耕还林补贴,即国家对退耕还林的土地进行补贴,包括还生态林和还经济林等。9.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即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以实现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3亿亩、免费为1.8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的目标。10.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国家安排畜牧良种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8个牧区省区的牛羊补贴,从而推动家畜品种改良,提高家畜生产水平,带动养殖户增收。

此外,国家还推行了渔业柴油补贴政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政策、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业资源的政策措施。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样本容量为50,调查结果经统计后总结如下:

1.在所有被调查者中,仅从事农业生产的占28%,务农兼打工者占68%,以打工谋生者仅占4%。

2.在所有被调查者所从事的农业活动中,仅经营粮食作物种植的占72%,兼营粮食种植与养殖业的占6%,经营经济作物的占4%,经营林业的占4%,兼营粮食种植与林业的占6%,兼营粮食种植与畜牧业的占8%。

3.在被调查农民中,8%总是主动关注与农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34%偶尔主动关注与农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52%几乎不主动关注与农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仅有6%从不主动关注与农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

4.在获取关于农业政策信息的渠道方面,被调查者中有10%仅通过电视节目获取关于农业政策的信息,6%通过电视节目和互联网获取农业政策的信息,有78%通过电视节目和政府的相关宣传获取关于农业政策的信息,另外有6%通过电视节目、互联网以及政府的相关宣传获取关于农业政策的信息。

5.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均享有国家的农业补贴,其中,享有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种粮直补的占28%,享有种粮直补的占44%,享有退耕还林补贴的占4%,享有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的占4%,享有有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和动物防疫补助的占6%,享有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直补以及退耕还林补贴的占6%,享有农机购置补贴、种粮直补和动物防疫补助补贴的占8%。

6.在所有被调查者所享受的农业补贴的补贴标准在近一两年基本上没有变化。

7.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14%的人认为国家的农业补贴项目对其生产生活的帮助非常大,有52%的人认为国家的农业补贴项目对其生产生活的帮助比较大,有26%的人认为国家的农业补贴项目对其生产生活的帮助比较小,仅有8%的人认为国家的农业补贴项目对其生产生活的帮助很小。

8.在关于对未来两年国家农业补贴政策走向的看法方面,被调查者中有54%的人认为国家的补贴项目或标准会有所增加,有40%的人认为国家的补贴项目或标准不会变,仅有6%的人对未来两年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走向表示不关心。

9.在对未来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期望方面,所有被调查农民都期望国家农业补贴的补贴项目或标准增加,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 以及国家出台更多的惠农强农政策。

10.在对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评价方面,有20%的人认为当前的国家农业补贴政策非常好,有48%的人对当前的国家农业补贴政策感觉比较满意,有26%的被调查者表示感觉当前的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很一般,仅有6%的人对当前的国家农业补贴政策感觉不满意。

(二)成绩与问题

通过抽样调查的统计结果大致可以看出,对于被调查地区的农民而言,种地务农已不再是其最主要的生产活动,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更多的是依赖于务工,但农业生产仍在农民的生活以及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该地区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粮食种植仍占据主导地位,此外该地区农民还经营有养殖业、立业和畜牧业等其他农业项目,但大多数都兼营有粮食种植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且由于地形的限制,尽管农业活动以粮食种植为主,但绝大多数农户土地都是小块分散经营,所收获粮食商品率不高,并且其他农业项目也很少实现专业化经营。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个人意识等各方面的原因,该地区农民对相关的国家农业政策信息的主动关注程度不高,获取相关农业政策信息的渠道有限,导致该地区农民对国家农业政策信息了解内容有限,了解范围不广,对国家农业政策信息的理

解与把握相对滞后。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该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国家相关的农业政策信息宣传比较积极,为该地区农民提供了及时、有效和权威的政策信息。

在该地区农民的国家补贴政策受益情况方面,基本上该地区所有农民都不同程度的享受到了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享受到了国家的良种补贴、种粮直接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补贴内容。从事有林业的农民还享受到了退耕还林的补贴。从事有养殖业、畜牧业的农民也也享有动物防疫补贴等补贴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在各级政府的努力推动和实施下有效的覆盖了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地惠及了各地农民。此外,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相对稳定,有力的保障了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效帮助,广大农民对当前的国家农业补贴政策感到满意。近年来的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并对推动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国家出台的众多农业补贴政策中,还有一部分农业补贴政策无法覆盖该地区农民,部分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范围仍有扩大和提升的空间空间。

在对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期望方面,该地区几乎所有农民都期望国家能继续增加补贴项目和补贴标准并进一步扩大农业补贴的范围以及出台更多惠农强农政策。绝大部分农民都对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的稳定性抱有信心,并对国家未来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持积极态度。而且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近年来的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并对推动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当前的国家农业补贴政策仍有进一步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三、建议

通过一番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是相当不错的,在惠及广大农民的同时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提升了农民对国家农业政策的信心。同在调查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农民对国家农业政策信息的把握不够迅速全面,农业补贴的标准和范围仍有提升的空间等。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及时发布国家农业政策信息并加大对国家农业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在努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加大农业投入,制定合理的农业扶持政策并积极创新;政府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支持和引导农民对农业经营模式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等等。

结语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带给了我很多收获,不仅锻炼了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了社会阅历还拓展了个人视野,增加了对社会的理解与认识。可以说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感谢所有对本调查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人们。

篇2: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连创新高,去年我国GDP世界第二,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质量也要求的越来越高,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精神上也有所需求.好的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且能够使国家快速繁荣健康的发展,能够让人民保持较高的幸福感,同时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但是国家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究竟如何呢?为了深入了解居民对国家政策落实情况的满意度,我利用寒假的机会对我家乡——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居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站街镇位于巩义市的北部,与焦作市临界,310国道贯穿其中,交通便利,主要以工业为主,近年来一系列的改革使本乡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二、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通过对农村医疗合作社,各种补贴,农村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历时7天,以站街镇柏茂村民为主体,对全村100户中的40户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以其他村民组为辅助调查对象,年龄层从12岁到72岁。主要通过以访谈和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展开,在被访问者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被访者的年龄、学历、职业以及家庭年收入等各项指标的分布基本符合宋集乡居民的总体状况,因此,这次调查的样本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人不愿参与,认为此类调查纯属浪费时间,并且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或者表现出不耐烦情绪,为此次调查增加了不少困难,尽管面对这些问题,但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使这次调查圆满成功。在本次调查中,实发调查问卷40份,实际收回30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生活满意度不是很高,幸福感指数偏低,国家政策基本落实,但各种设施政策还不是很健全,还没有到达想象中的那种高度。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在参加合作医疗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参与意愿不强,实际参加的人数没有达到所预期的理想状态。主要原因是农民健康投资观念、风险观念淡薄;农村医疗设施和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新农村合作医疗提供的保障程度低,补偿过程中手续繁琐,特别是报销过程难。

2.看病花钱成为农民最主要的负担之一,遇重病、大病,大多数农民缺钱医治,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在医药价格猛涨的情形下,农民医疗费用支出急剧上涨,医疗费用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了农民实际收入的增长幅度。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行到定点机构救治的规定, 对于非定点医疗机构不予以补偿,这些机构大多数是县级医院,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病人的可选择性较差,易造成误诊,从而耽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4.农村医疗机构服务监管不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农民在补贴收入中存在的问题

1.补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如粮食补贴,灾害补贴等,但在金钱数额上与实际不符。

2.通过家电下乡,农民能够得到了一些补贴,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但产品质量有待考究,大部分为城市所淘汰下来的产品。

3.补贴流程没有绝对的透明,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三)农民在孩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农民知识观念比较淡薄,并不认同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认为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收入水平并不比农民工高,让孩子早早辍学出去打工。

2.由于大部分父母为了生计出去打工,留守儿童较多,一些孩子缺乏学前教育,不能从心理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用功,导致赶不上而辍学。

3.教育体制不完善,师资力量有限,学校也比较欠缺,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死读书,读死书”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不能从“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四、解决的思路

(一)农民在参加合作医疗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1.要加强农民的思想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意识到这种制度既不是政府的一项恩惠,也不是农民的一项负担,而是在政府的帮助、主导下的一项农民互助共济保障制度。

2.改革缴费标准,适度参照已经较为完善的城镇职工医疗制度按工资收入缴费的方式,按照地区农民的收入差异分别制定不同的缴费率。

3.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设备,改善医疗环境,从硬件设施上保障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二)农民在补贴收入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1.整个补贴流程应该全面公开、公平、公正并且应该以宣传单、广播等形式进行公示。

2.家电下乡等电器应该在质量等方面做出保证,能切实为百姓省钱,做到买着放心,用着舒心。

(三)农民在孩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1.政府加强宣传教育,通过讲座,海报等形式,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和国家对教育实施的优惠政策,让人们从心里意识到知识能改变命运。

2.提高教师的从业标准,从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对老师进行培训,做到让家长放心,对学生充满爱心。

3.政府出资多兴建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增加学校的硬件设施,优雅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篇3: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一、中央“粮食直补”效果不容乐观

通过对绵阳7县3区的112个乡镇的领导和部分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中了解到, 98%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对中央粮食直补的惠农政策是非常满意和拥护的, 普遍反映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直接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绵阳地处四川丘陵山区, 农村人多地少, 土地面积少, 每个农户因家庭成员不等, 承包的土地面积也有多有少, 因此, 得到中央直补资金也不同, 多的农户可达100~600元, 少的农户只有0.5~2元左右, 这种情况不仅未能解决丘陵山区部分贫困农户的真正困难, 反而引起个别农户的报怨, 未能完全达到粮食直补政策所预期的效果, 这一现象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调查问卷中对中央“粮食直补”反映出如下情况:

1. 退耕还林政策在前, 优于“粮食直补”政策

绵阳市所辖的7县3区丘陵和山区面积占到81.6%。2001年以来, 全市广大农民在“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两大政策的激励下, 积极进行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 如平武县平通镇有耕地面积23 400亩, 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1 946亩, 占全乡耕地面积51.05%, 每亩获得退耕还林补贴260元。因此, 退耕还林政策大于“粮食直补”政策的刺激作用,

2. 产业结构调整挤占农田, 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 绵阳丘区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高山烟叶、茶叶、反季节蔬菜、魔芋、药材等种植比重逐年加大, 导致种粮面积锐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种植粮食带来的经济效益。

3. 人多地少补贴资金太少, 难显粮食直补政策之优

尽管国家对实施粮补政策投入巨大, 但全国平均每人不足20元。由于四川人均耕地较少, 粮食直补较多的农户在500元左右, 较少的农户只有1元左右。因此, 粮食直补政策对于仅基本满足自种自食的丘区农民来说, 无异于杯水车薪。

4. 粮补政策按田亩补贴, 难达促进粮食生产的效果

“粮食直补”都是以土地的数量为基数进行补贴, 与生不生产粮食无关。绵阳的丘陵山区许多乡镇外出务工的人员占到了40%~60%以上, 家里的承包地有的荒芜, 有的转包给别人耕种, 但照样领取“粮食直补”款。由于按耕地面积补贴, 不与生产粮食甚至是否耕种直接挂钩, 导致一些地方产生了“得而不种”的问题, 未能达到推动粮食生产的直接效果。

5. 粮食补贴被农产品涨价所抵消, 农民实际收益减少

粮价上涨后.化肥、农药、种子以及其它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也都大幅提价, 粮食补贴的收益已被农产品涨价全面抵消。农民们反映:“前几年1亩地投入100多元, 现在要投入200~300元左右, 国家给予的惠农补贴, 都让生产资料涨价给吃光了, 甚至还不够。”

此外, 我国现行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属于分项式补贴, 除粮食直补外, 还有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能沼气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2006年, 中央为了弥补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又增设农资综合直接补贴, 2007年在2006年120亿的基础上增加20个亿, 绵阳市补贴标准为每亩15元。农资综合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 主要目的是鼓励粮食主产区和农民多种粮、种优质粮,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许多农民对中央粮食补贴、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非常关注。从所调查的112个乡镇了解的情况均反映出2007年中央给于的各类农资补贴都有所增加。现列举个别乡镇的情况加以说明 (见表1) 。

从表1所列几个乡镇的情况来看, 各类农业补贴都比2006年增加了20%以上, 说明中央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加大, 但也反映出农业补贴种类多, 中央“粮食直补”及其他农资单项补贴分散发放, 一方面给乡镇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农民对发放情况的知晓度, 特别是长期在外务工的人员了解程度更低。

二、对“粮食直补”及其他农业直补政策的建议

1. 针对四川受灾情况, 适当提高“粮食直补”标准

绵阳补贴水平最高的平均每亩只有10元左右, 但农民种1亩地至少要投资200元左右, 如2008年遇到地震灾害投资成本会更高。补贴率如果低于农民预期, 就不足以调动种粮的积极性, 一户农户得到的粮食补贴, 只相当于一个农民外出务工两三天的收入, 年轻的农民仍然愿意外出务工。北川县漩坪乡4 100余个劳动力, 有60%以上外出务工和经商。所以, 粮食“直补”不宜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根据所调查的112个乡镇主要领导的共同意愿, 笔者建议, 对国家的粮食生产基地, 特别是自然生产条件恶劣、投入较大的西部种粮地区如四川绵阳 (许多乡镇都发展水稻制种) 进行直补并适当提高“粮食直补”标准。如果标准提高到大体能弥补种粮投入的水平, 对于种粮农民来讲, “粮食直补”就会很有吸引力, 从而真正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扩大种粮面积。

2. 将各单项补贴合并执行, 实行粮食综合直接补贴政策

由于绵阳农户数量多, 丘区田亩不大, 种植规模小, 每个农户种植种类繁多, 分项式补贴与之不相适应。为了提高粮食直接补贴的效果, 应将良种、农机、化肥、农药等单项补贴合并执行, 实行粮食综合直接补贴政策。粮食综合直接补贴政策的合理性在于:一是能够使有限的财政补贴资金相对集中使用, 从而提高政策的激励效果;二是可以减少矛盾, 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分项补贴会引发农户心理不平衡, 会引发攀比和矛盾, 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陷于两难境地;三是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和漏洞, 有效降低制度的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据调查, 粮食直补的行政成本约为补贴总额的5%~10%, 而且粮食直补项目中没有列支行政成本, 完全由地方政府自行承担。如果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单项补贴合并执行, 不仅可以解决我国五级政府“管理链”过长所导致的各种漏洞, 而且可减少执行成本过高的问题, 减少监督成本。

3. 可考虑在部分镇村试点, 将“粮食直补”资金集中使用

112个所调查的乡镇领导在对中央“粮食直补”的使用建议 (见表2) 中强烈反映:为了更好地发挥直补资金的作用, 建议将直补资金集中统一使用, 真正发挥直补资金的整体效应。调查中了解到各乡镇每年得到的各类补贴资金, 多的可上百万, 少的也有几十万, 建议可考虑在部分镇村试点, 将“粮食直补”和各单项农业补贴资金集中到镇村使用。

(1) 改革直补资金用途, 创造公平公正环境绵阳影响农村粮食产量的主要还是浇水灌溉, 农民为农业灌溉而支付的水费构成了农村共同生产费的最主要内容, 如果能把粮食直补资金直接用于解决农村共同生产费——水费和电费, 将有效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极大地缩小土地级差, 促进公平竞争, 农民从中受益会比粮食直补政策更大, 还可解决一些农户长期拖欠水费的问题和矛盾。

(2) 将直补资金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绵阳农村最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 一是道路交通建设, 改变“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脚泥”的状况;二是水利设施建设, 形成沟渠塘堰配套体系, 改变水利设施陈旧, 年久失修的状况。特别是5.12大地震, 对道路和水利设施的破坏非常大。虽然国家每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专门资金投入, 但对于绵阳偏远落后的丘区农村来说, 投入仍然不足, 大部分投入还是靠农民自己筹集, 这实际上是变相地增加了农民的支出。特别是武都引水工程灌区受益的农户, 在修建配套水利灌渠的集资中, 意见很大, 不愿出钱。所以, 建议在部分镇村试点, 将粮食直补资金集中用于农民直接受益的农村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公共设施投资上。当前四川绵阳农村在灾后重建中, 如北川、平武等县的群众在修建房屋的同时, 急切盼望恢复道路交通, 因为农产品运不出, 建筑材料运不进。如果能将粮食直补资金统一用于这类项目, 农民也一定会衷心拥护, 因为这样可以解决他们当前的实际问题。

单位 (万元)

(3) 变粮补为农业保险将粮食直补方式改为农业保险, 减少因为自然灾害等对农民造成的损失, 从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险体系。2006年重庆、四川等省市遭遇特大旱灾和今年5.12汶川特大地震, 使许多农户的庄稼颗粒无收, 受灾损失只有依靠国家给予部分解决。如果通过试点将有限的粮补资金集中用于给农民买农业保险, 虽然农业保险钱不多, 但可以解决农民的一些后顾之忧, 也可以减轻国家在农民受灾年的损失压力和负担。使农民丰年有收入, 灾年有保险。

篇4: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一、种粮“三项补贴”兑现情况

(一)政策执行和发放程序。

1.政策执行情况。赤壁市严把“三道关口”,确保将“三项补贴”发放到位。一是严把资金分配关。根据湖北省财政厅有关规定,会同乡镇、村组对受惠对象进行审核和公示确认后,再将资金按要求分配到人。二是严把资金审核关。乡镇财政所负责核对受惠对象户名账号等信息,市财政局对各项基础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进行审核后,委托银行将资金划入户主的“一折通”账户。三是严把资金监督关。构建了多层次的监督机制:资金发放前,乡镇财政所将受惠对象姓名、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在镇、村、组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资金发放后,市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每年对“三项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开展一次拉网式检查。

2.发放程序。按照“财政统发、国库集中支付、审核权不变、高效便捷”等原则和“资金一户管、资金一折发、服务一站办”的模式,对“三项补贴”资金实行市级统发,把资金拨付简化为“财政局~代理银行~受惠对象”3个环节。全市建立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依托、以监管制度和工作流程相配套的“一折通”发放系统,把“三项补贴”纳入“一折通”系统管理,减少了资金转拨程序,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二)面积核实、公示,统计上报情况。

1.面积核实情况。“三项补贴”资金是否发得准,关键是对种植面积的核定。近年来,赤壁市采取了惠农补贴面积审核责任制。“三项补贴”面积的核定,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经济发展办公室等机构分季节(早、中、晚)、逐户对农户种植面积进行登记、核实,汇总填写《粮食补贴面积农户分户登记表》后,经农户本人签字认可,由乡镇财政专管员签署初审意见,再由乡镇人民政府加盖公章上报市农业、财政部门,由农业部门负责全市粮食补贴面积的审核、汇总。

2.面积公示情况。各乡镇财政所对各农户申报的补贴面积对照二轮土地延包资料,做好审核工作。并对所有农户申报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通过《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生成每个村组的村民补贴情况公示表(包括补贴面积、补贴资金),加盖乡镇政府公章后,由财政所专管员在村(场)内公示7天,公示表不允许交村干部代为公示。

3.统计上报情况。各乡镇财政所按户填报相关数据表格,以村组为单位汇总,经组长、村主任、驻村乡镇干部审核签字,并加盖组、村公章,由乡镇财政所收集汇总,经财政所主任、主管农业乡镇长、乡镇长审核签字,汇总乡镇数据,加盖财政所、政府公章,将电子和纸质表格报市财政局相关股室审核。市局商贸股负责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农业股负责良种补贴的审核。审核无误后,再通过全省财政系统内网汇总上报省财政厅相关业务处室。

二、种粮“三项补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粮补贴变成了土地补贴。从调查情况看,各镇几乎是把种粮补贴按承包耕地面积平摊到户,种不种粮一样得补贴,耕不耕种一样得补贴,有承包地的农户一户不少地得补贴。一些乡镇把种粮补贴政策当成了国家对所有农民的定量补助,不种粮的农民把补贴政策当成了额外收入,种粮农民心里不平衡、不服气。

(二)种粮补贴赶不上农资上涨。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资金3项相加,每亩仅111余元,对人均耕地在1亩左右的赤壁市而言,农民年人均仅补助百元,根本起不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加上近年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快,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三项补贴”。

(三)补贴面积与实际面积之间有出入。在土地承包中,由于土地肥力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赤壁市部分乡镇的耕地面积是以耕地等级计算产量,以产量折算面积,农户承包面积少于实际面积。在征收农业税时是按面积计征,一些乡村为少交农业税,统计上报时进行了逐年下调,拉大了与实际面积的差距。同时,修建道路、农用设施、建设用地、退耕还林等占用了部分耕地,但没有在耕地面积中减出。

(四)政出多门,难以管理。目前,“三项补贴”因为管理单位不同,发放依据、要求不同,形成了“一补一发”的现象,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增加了监督检查的难度。

三、进一步完善种粮“三项补贴”的建议

(一)广泛深入宣传。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层层宣讲动员,把国家对种粮农民“三项补贴”的政策宣传到户,彻底纠正基层干部把种粮“三项补贴”当成“天上掉馅饼”、见者有份的观念,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国家实行种粮补贴是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多增收的政策措施。

(二)提高补贴标准。在国家不能大幅度提高粮价的客观条件下,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国家应对“三项补贴”的标准再提高,以解决农资价格涨幅大大超过国家对种粮农民补贴的问题。

(三)核实补贴对象。按照“谁种粮、谁得补贴,不种粮、不得补贴”的原则,对种粮补贴农户和种植面积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确认一次。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统计(农业普查办公室)、粮食等部门沟通核对,确保数据准确,使农民种粮补贴及相关信息数据得到农民认可。

(四)改进补贴方式。种粮补贴最好以种子、农膜、肥料等实物兑现到户,这样可避免得补贴不种粮,降低种粮成本,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利于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五)整合归并补贴。建议上级财政及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一种补贴,因为其操作程序都一样;将“粮食两补”、良种补贴归口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还可以减少差错。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篇5: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工作部门参考。

一、全旗惠农惠牧政策补贴资金落实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惠牧补贴资金逐年增加,2006年至2008年,**旗农牧民群众得到粮食直补,农资群众补贴,退耕还林补助,良种补助,农村低保,农机具补贴和社会事业发展补贴等专项资金共计:5908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8016万元,区级资金7790万元,市级资金9992万元,旗级匹配资金3290万元。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的原则;旗镇两级政府在惠农惠牧补贴资金的落实中,能够按上级政策要求组织落实和发放,确保了党和国家的惠农惠牧补贴政策落到了实处。

(一)惠民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使各项补助资金能够落到实处。为保证各项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旗财政、民政、农牧、林业等部门及农村合作银行、苏木镇政府、嘎查村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各项资金按照上级要求逐步落实到位,群众比较满意,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二)落实惠民资金制度比较健全。旗乡两级建立了完善的资金运行制度,基本做到了张榜公布到村,政策宣传到户,帐册编制到户,补贴通知到户,资金兑现到户。

(三)“一折通”兑现方式方便快捷。惠民资金发放形式较为简便,采用“一折通”的形式,将补贴资金发放至农牧民手中,农牧民兑现惠民补贴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四)领导重视,部门分工明确,密切协作。旗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惠民资金落实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严格执行政策。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惠民资金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一是有的苏木镇发放时间晚。资金由旗财政部门拨付各苏木镇,但个别苏木镇末能及时划拨到农牧民帐户。末能在春播之前发放到位,影响农牧民的备耕生产,有的农户因补贴款不到位,只好去贷款,增加生产成本;二是个别苏木镇违规扣留集资款。在调查中发现有的苏木镇为了完成某项公益事业,通过苏木镇人代会及采取村民“一事一议”的方法筹集资金。但是在操作中从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中直接扣留,违背资金发放规定。三是个别苏木镇以不同理由滞留资金未能及时发放;四是个别镇惠民资金在邮政储蓄开户,由于工作人员少,业务不熟,支取排队时间长,不能及时支取,群众意见很大。

(二)关于退耕还林、公益林、荒山造林补助资金。一是旗财政对2008年荒山造林补助资金拨付不及时;二是个别苏木镇对己到位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未能及时发放,有挤占挪用的现象,群众有意见;三是公益林补助资金发放难度大。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户的林地被确定为公益林是林业工作人员上报并代为签字的,农户本身并不知情,而按国家政策,确定为公益林后,规定年限内不能对树木进行采伐,公益林补助金远远低于采伐经济林所获经济收益,农户不接受。另外,有些公益林地块权属不清,四至不明,影响补助金的发放。此种情况在沙区较为突出。

(三)关于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部分镇嘎查村存在“拼户”现象。自2006年开始,当时部分嘎查村的运作模式是首先给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人员享受低保补贴,与国家规定的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整户推进要求不符。今年,低保金的发放将采取“一卡通”方式进行,“拼户”村低保金发放必将产生新的矛盾。

(四)良种补贴。2008年良种补贴采取直接发放种子的办法,存在着发放晚和种子质量不合格的问题,给群众造成损失。群众普遍要求良种补贴直接补贴现金,由农户自选自购良种。

(五)农机具补贴。此项惠民政策的落实,群众意见较为突出。一是补贴指标少与农牧民农机购置需求悬殊较大。二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农牧民对申请补贴不知情,不清楚办事流程。到农牧局统一申报,费用高,不便民,真正想购机户未能申请到指标让个别倒卖指标的人钻了空子;三是据享受补贴的农牧民反映,对同一产品,部分经销商存在农牧民支付现金购买价格低,享受补贴购买价格高的现象。定点经销商店出售机型落后等问题。使惠民政策落实大打折扣;四是农机补贴与家电下乡末能发挥苏木镇政府的作用,使此项补贴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党和国家对农村惠民政策工作的重视,各项惠民补助资金的投入会与日俱增。这些惠民资金的落实情况,是农民关注的热点、焦点。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应该引起旗、镇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落实。

(一)抓好宣传这一基础性工作。把宣传作为落实

惠民资金的切入点,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宣传。要通过制作惠民政策明白卡或惠民资金办事流程小册子等方式,将各种补贴资金的发放时间、标准、领取办法、补贴范围等向群众宣传,做到清楚明了,使用“一卡通”直接到户。

(二)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一是苏木镇在落实惠民补贴工作中,对补贴的依据、对象、标准、数额等要全部公开。二是要加大对村级发放

各项补贴的监督力度。解决公开程度不够,事后监督乏力问题。将纠偏查错的关口前移,凡惠民补贴的项目资金发放均应以村组为单位,进行上墙公布。苏木镇政府要运用政务公开网络等科技手段,提高公开的透明度,让农牧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

(三)充分发挥苏木镇政府的作用。对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专项不是所有群众都受益的惠民政策落实,要充分发挥苏木镇政府的作用,使国家的补贴政策落实的更合理。

(四)健立健全制度,加强对惠民资金落实的监督。惠民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涉及到民心、民意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要建立完善的各项工作制度,达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的目的。普惠惠民资金要建立规范的“一卡通”补助办法直接到户。同时要加大对惠民资金落实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一是强化组织监督。旗人民政府及相关监督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加强对各项惠民资金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二是强化民主监督。每个村都聘有2-3名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村干部或人大代表作为惠民资金义务监督员,重点对镇村干部惠民资金发放到位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强化群众监督。在旗监察局开通监督专线电话,苏木镇政府也要通过增设惠民补贴查询点和举报电话等方法,接受群众监督。

篇6: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各系、各班级:

为了降低当前物价上涨对广大学生和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做好学生食堂工作,确保学院稳定和谐,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召开全国高校加强学生食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学院决定在我院有限的收入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在校学生的伙食费,补贴时段为2008年3月至6月,按照每学生每月20元,共80元的标准一次性打入学生饭卡。请全院各班级以班为单位统一到综合楼二楼充卡房办理。具体程序如下:

1、各班用A4纸打印本班在校学生花名册,由班主任签名、系盖章确认有郊。

2、各班班长或生活委员收齐本班在校学生的饭卡和花名册(要求饭卡与花名册一致)在规定时间内到充卡房统一办理。没有饭卡的同学必须提前重新办理饭卡。各系办理时间分别为:

土木系—4月10、11日

建筑系—4月14、15、日

经管系—4月16、17、18日

计算机—4月21、22日 机电系—4月23、24日 具体时间为:上午8:00—11:00,下午14:00—15:30 对在校学生进行伙食补贴,充分体现了党和政策及学院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各系、各班级要教育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搞好学生。自觉维护学院正常的生活秩序,确保校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总务基建处、财务设备处、学生工作处

篇7: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自97年落实中央30年土地承包政策以来,我县又相继出台了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农业设施转制、平原林业转制等相关政策。三年来,县、乡、村在落实这些政策上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形势和环境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甚至矛盾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摸清这方面的情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党的农村政策能够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为此,农工委组织有关人员,从2000年12月开始,分别深入到韩庄、南独乐河、峪口、马昌营、马坊等14个平原乡镇及其34个村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与乡村干部座谈,入村入户走访,了解了在落实这些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与广大乡、村干部一起研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问题是当前广大乡村干部反映比较多而且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平原乡镇及半山区乡镇村由粮田该果树或蔬菜的过程中。由于这些粮田在1997年就已经承包给农民个人经营,承包期都已经延长到了30年。2000年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尽管乡村干部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有些农户就是不按照乡村干部的意图进行调整,依然是我行我素,就种粮田。因此,有些乡村干部感到这项工作没法进行,甚至认为中央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与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的政策相矛盾,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就必须将原承包地块打乱,必然影响到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要使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就不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致使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农民不愿意进行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村干部工作方法不妥当,不细致,致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进展不顺利;二是农民因资金、技术及农产品销售难等因素,对调整项目的前景不看好,不愿意进行结构调整;三是因缺少劳动力或承包地块狭窄不适宜栽植果树、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而不愿意进行结构调整。

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同一些乡村干部进行了研究、探讨,试图寻找到一条好的途径,达到既能调动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又能使结构调整顺利地进行,又没有打破原来的承包关系,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在这方面,有些乡、村的做法比较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好的借鉴。如:韩庄镇99年初共有粮田面积9000亩,分别承包给农民个人经营,承包期为30年。两年来,韩庄镇采取了积极稳妥的措施,大力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共调整粮田面积4800亩,占应调整粮田总面积的53%。不仅结构调整进展的比较顺利,而且保持了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没有出现因结构调整而引发农民上访事件的发生。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利用广播、板报、组织农民到先进地方参观学习等多种措施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增强农民对进行结构调整重要性的认识。胡庄、洙水、滑子等村在对粮田进行结构调整前,首先都多次组织农民到先进地方参观学习。仅滑子村组织每户出一名代表到我县果树发展先进乡村参观学习就达7次,参观人数600多人次。二是对调整的地块进行合理规划,规定种植品种,限定株距,不规定行距,由各承包户自由栽植。三是对结构调整农户购买树苗、挖树坑等进行一定程度的资金扶持。镇政府在为农户统一提供树苗的基础上,并对农户购买树苗的资金给予一半的补贴。在调动滑子村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上,镇政府又出资3.1万元雇了一辆挖掘机免费为这个村的农民挖树坑31000个,以使这个村的1000亩粮田顺利进行了结构调整。四是聘请大专院校及县果品办的专家、教授举办技术培训班,解决结构调整农户的技术难题。

马坊镇塔寺村有120户,446人。590亩粮田97年实行按人均分承包给农民个人经营,承包期为30年。98年村集体将一块200亩的白地租赁给北京增光绿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租赁期限为50年。99年北京增光绿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想扩大种植规模,建设一个高效葡萄园。并看中了离该公司不远的一块近400亩的粮田。由于这块地早已承包57户农民个人经营,而且村集体已经同他们签订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为了促成此事,村集体经过与承包农户和北京增光绿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反复协商,最后采取了让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将400亩土地租赁给该公司经营。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原57户农民土地承包的使用权不变,承包期限不变,承包合同不变,承包地块不变;二是让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入股,农民不直接参与该公司年终效益分红,但享受固定红利,由该公司每年替农户向集体上缴承包费每亩150元的同时再固定分红给农民每年每亩70元;三是允许这57户农民每户出一名劳力到该公司上班,以获取相应的工资报酬。据在该公司上班的农民讲,每年至少可获得6000元的工资报酬,群众对此做法都比较满意。

二、关于承包费收缴难问题

在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以前,土地基本上是一年一变,农民如果不交承包费,村集体就不给这些农民分地。承包费收缴难得问题并不突出。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以后,村集体再也不能以“不交钱就不给地”的方式收缴承包费,更不能采取违法的方式强行收取。而采取法律途径解决,因农民欠集体承包费的数量较多,涉及的农户也比较多,再加上法院收取起诉费,以及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村集体还要付一定数额的饭费。不仅问题解决的时间较长,而且总的费用也不低。这种方法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广大农村干部对这个问题比较头痛,承包费收缴难得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弄清楚农民不交承包费的原因,我们走访了一些农村干部和群众,并同他们一起认真地研究、分析,找到了农民不交承包费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村干部有意见,他们认为把承包费交给村集体,也会让村干部乱花掉,所以,干脆就不交;二是村集体在收取水费、电费等其它费用上,工作做的不彻底,对欠费的“钉子户”,村集体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收缴。致使有些农户产生了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对村集体收缴的承包费也进行抵制;三是有些农户与村集体有绞绕,村集体没能及时进行解决,致使这部分农户以村集体不给解决问题就不交承包费为由,而拒决交纳承包费;四是农民家庭确实有困难,暂时交不起;五是没有什么理由,村集体追缴的急就交,追缴的不急就不交。

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也同乡村两级干部进行了探讨,有些村的做法比较好,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如南独乐河镇张辛庄村在收取99年土地承包费时,欠交承包费的农户达到了农户总数的一半,他们经过认真地研究,采取了重点突破的方式,仅用一个多月就收齐了承包费,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用广播反复催收;二是村干部包户上门收取;三是与乡政府的有关人员共同研究印制了承包费收缴通知书。通知书上明确了交款期限,如无故拒交,将采取法律手段解决。并由乡政府工作人员与村干部一起送到个别重点户手中;四是对特别困难的农户,准许其缓交。

峪口镇西凡各庄村,因干旱等原因,1999年与2000年两年的承包费村集体都没能收上来。2000年底,为了将承包费全部收上来,以免因收缴工作进行的不彻底而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经过村领导班子反复研究,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一是印制承包费收缴方法征求意见表,下发到每户农民手中,以广泛听取农民群众在收缴承包费上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共下发承包费收缴方法征求意见表800多份。二是在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西凡各庄村关于收取承包费的实施意见,打印并下发到每户农民手中。三是明确承包费上缴的最后期限,对按时上缴承包费的农户给与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凡在2001年1月15日前交齐承包费的,每亩奖励100元,用于各户农民购买浇水管道的资金补贴上。截止到1月15日,有82%的农户主动将两年的承包费上交了村集体,还有18%的农户没有交。四是聘请镇司法助理和峪口法庭厅长给未交承包费的农户讲法律知识,使这些农民增强法律意识。五是对特别困难的农户,采取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是否缓交或少交。

三、关于农民退地问题

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后,有些平原乡镇出现了一部分农民不愿意继续承包经营土地的问题。有的是农户主动将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交回村集体,并明确表示今后30年内不再经营土地;有的是不交纳承包费,也没有将土地承包合同和经营权证书交回村集体;有的是农户不愿继续经营土地,但已通过转包、转让的形式将土地私下流转给其他农户。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农民退地的真正原因,我们走访了一些乡村干部和群众,基本找到了农民退地的主要原因:一是种地(粮田)赔钱。这是造成农民退地的最主要原因。由于近几年持续干旱,粮食减产幅度比较大,再加上粮食销售价格比较低,种粮食逐年效益下滑,甚至有的农户出现了亏损。据调查,每亩粮田要亏损100—200元左右。二是有的农户家中粮食储备有余,短期内不愿意再经营粮田。三是兼业经营户较多,种粮不是主要收入来源,一旦种粮赔钱,就不想再继续承包经营土地。四是一些群众对结构调整无所适从,他们认为“种什么都赚不了钱”,只有放弃土地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此外,造成农民退地还包括个别村土地承包费偏高、个别户承包的土地地力较差等原因,但这些都属于个别现象。造成农民退地原因往往是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乡镇和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能够在保持党的农村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把党的政策原则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理和解决了农民退地和在结构调整中随意动地的问题,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东高村镇崔庄子村采取主动降低承包费的办法,有效地防止了农民退地问题的发生。崔庄子村共有粮田535亩,全部实行的是均分到人,并签订了30年不变的承包合同。今年8月份,有些农民因秋粮大幅减产,产生了退地的想法,乡党委、政府发现这一苗头后,非常重视,责成乡有关部门和村干部及时进行了调查了解,根据大多数农户种粮赔钱的实际,该村在通过召开干部会、社员代表会认真讨论后,主动将粮田承包费标准每亩降低了60元,以让利于民,进一步减轻粮田承包户的损失,从而避免了农民退地问题的发生。

马坊镇西大街村采取协商转让的办法,稳妥地解决了社会法人占用农户承包土地的问题。今年7月份,北京谷丰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因事业发展的需要,需租用马坊镇西大街村南104亩粮田,建设高科技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由于这104亩地已承包给本村32户农民经营,并签订了30年合同。村集体没有简单地采取行政手段强行废除粮田承包合同,而是通过发包方、承包户和谷丰行公司共同协商,采取由谷丰行公司每年按现在的承包费标准和土地的收益分别给予村集体每年200元和农户每年100元补偿,并优先安排承包户的劳力到蔬菜基地务工的办法,由承包户自愿转让给谷丰行公司。这样做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既促进了本村农业结构的调整,又能起到试验示范的作用,也稳定了土地承包政策,保护了农民的正当利益。

农民退地问题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影响党的农村政策的稳定,增加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必须给与高度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一是要适当降低承包费标准,进一步减轻种粮户的经济负担。二是要改变承包费的收取办法,由上收款改为下收款。三是要鼓励农民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进行流转。四是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让农民通过经营土地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治本之策。

四、关于土地流转问题

我县土地流转产生的时间不长,土地流转的规模不大,土地流转的数量也不是很多。截止到目前,我县土地流转面积共5932亩,涉及农户766户,分别占我县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总面积和承包农户总数的1%和0.9%。其中,粮田流转面积358亩,涉及农户112户。果树流转面积2302亩,涉及农户636户。渔池流转面积409亩,涉及农户17户。三荒流转面积2863亩,涉及农户353户。

总的来看,土地流转进行的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农村干部对土地流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利于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二是农民之间私下流转的土地数量较多,况且大多数都没有正式的书面协议,容易产生纠纷。同时,因为没有正式的书面协议,往往也会给经管部门调解、仲裁带来一定的难度,使流转双方的利益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三是土地流转的范围较窄,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臵。由于我县的土地流转一般是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的,流转的范围相对较窄。况且有的亲朋好友不一定是种植能手,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懂种植技术。这种形式的流转不能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更不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臵。

尽管土地流转的数量较少,涉及的农户人数不多,但也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是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以后解决人口增减形成的人地矛盾突出问题以及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意识;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范围,使土地流转逐步市场化。三是要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管理;四是要坚持必要的程序,向本村以外流转的,必须经村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并鉴定正式的书面协议,报村集体备案;五是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领导。

五、关于农业设施转制问题

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以后,县委又出台了《关于深化集体农业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集体农业设施重组转制的意见》[1998]28号文件,以确保为农民提供的农机、水利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使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为此,各乡镇村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认真地贯彻与落实。两年来,这项政策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以及农村干部群众对这项政策的认识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一些农村干部和群众。他们的认识比较一致,都认为这项政策制定的比较及时、比较好,尤其是农业设施转给个人经营后,不仅为农民的服务质量没有降低,而且因承租农业设施的人相互竞争都采取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来扩大为农民的服务面积,为此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对这项政策都比较拥护。

农业设施转制后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条:一是减少了亏损,增加了集体收入。目前,全县已有193个村开展了农业设施转制工作,其中67个村的农机、水利设施全部进行了转制,126个村对部分农业设施进行了转制。这些村在对农机或水利设施进行转制后,全部转制的村从此摆脱了集体因经营农业设施而长期亏损的包袱;部分转制的村也因对部分农业设施的转制而减少了亏损。据统计,99年因开展了农业设施转制,全县有关村每年可收取租赁、承包费117万元,因此而减少亏损110多万元,而且各村因农业设施的转制还精简了电工、机手等后勤人员100多人,每年可减少工资支出50多万元。转制后的各村实际每年增收277万元。二是提高了生产服务质量,加快了作业进度。已开展农业设施转制工作的各村将农机、水利设施交给农民个人经营后,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农田服务质量,还加快了作业进度,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据统计,转制后每年的大麦二秋的农机作业进度比转制前平均提前了3—5天。已开展水利设施转制村的农民也普遍反映,水利设施转制后不仅转变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达到了节水增效的目的。三是使经营者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农业设施转给个人经营后,由于经营者服务热情,精心使用,积极开拓服务市场,在更加便农利农的同时,也为经营者个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其中99年经营转制农机的农民个人,最高的年获纯利在5万元以上,经营水利设施的收益虽然相对较少,但每人每季的收入也在1000元左右。

总的看,两年多来,我县农业设施转制工作进展的比较顺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村干部对农业设施转制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晚,动手比较慢,农业结构调整后因粮田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致使农机、水利设施转制困难;二是近几年新购臵的大型农机具,因价值较高、作业面积要求高、成本大等因素,转制比较困难;三是个别村对农业设施转制后的资金使用不当。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设施转制工作,使农业设施转制工作取得圆满成效,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是农业设施转制工作进展较慢的村,要在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将农业设施转制给本村农民个人经营;对于价值较高本村农民不愿意购买的大型农机具,可以向本村以外的外县、外省市农民出售。二是加强转之后经营者经营行为的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经营者对设施违规使用,搞掠夺式经营,靠拚设备来增加个人收入,同时要防止降低对农户的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市有关部门规定的统一收费标准,经营者不得随意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农民负担。三是加强对农业设施转制后收益资金的管理。集体农业设施转制获得的收益,要单独建帐,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能用于发放干部工资、购买小汽车等非生产性开支。使用贷款购臵农业设施的,其转制收益应首先用于还贷。

六、关于平原林业转制问题

从1999年9月开始,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平原林业转制工作,并下发了县委《关于转变平原林业经营机制,促进平原林业发展的意见》[1999]31号文件。截止到2000年4月底,全县有转制任务的村137个,应转制林网总长602、2千米,片林总面积15709亩,林木总株数94、53万株。其中,已有80个村完成了林业转制任务,达到了应转制村总数的58%;已转制林网总长239、2千米,占应转制林网总长的80%;已转制片林6867、4亩,占应转制片林总面积的40%;已转制林木37、93万株,占应转制林木总株数的40%。

由于林业转制的时间不长,短期内,不会发生非常大的作用,但它对于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管林的积极性,促进平原林业发展上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现阶段,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一是精简了村级后勤管理人员,减轻了集体工资负担。在开展平原林业转制前,村集体每年都得雇请1-2名护林员对集体的林木进行管护,并付给护林员一定数量的工资报酬。林业转制后,村集体就可以精简这些后勤管理人员,从而减少集体的非生产性开支。据调查,全县村集体每年因此而减少工资等非生产性支出就达40多万元。二是新栽植树木数量较多。将集体所有的林木转给农民个人经营后,农民造林、管林的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自觉利用冬季休闲时间对每株林木进行修枝抚育,对缺苗地段进行重新挖坑补植,转制后林地的树木较以前有了较大增长。据统计,农民个人在其承包经营的林地上新栽植林木就达20多万株;三是新栽植的树木成活率较高。农民个人承包经营林地后,为了提高树木栽植的成活率,都使用了比较粗壮苗木,并对其进行精心养护,使林木的成活率达到98%以上,比往年提高了30%。

目前,林业转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个别村干部对开展林业转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林业转制工作进展的比较慢;二是有的村林业转制后存在着“以包代管”的现象,有的承租人随意采伐尚未成才的林木。

篇8: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2008年, 全市推广各类补贴农机具达615台 (套) , 秧盘21.22万只, 农机购置总额达2 036.828 5万元, 财政补贴资金为865.465万, 其中:中央补贴资金481.098万元, 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7.682 4万元, 诸暨市财政补贴资金256.684 6万元;机插作业环节补贴资金240.99万元。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极大地增强了全市的农机综合实力,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2008年新推广的615台农业机械全年机械作业面积1.33万hm2, 其中机收水稻5 333 hm2, 机械插秧3 333 hm2, 机械耕作667 hm2, 机械植保4 000 hm2, 不仅增收节支明显, 而且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也为粮食稳产增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支农惠农政策, 也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促进政策, 对于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引导和改善农机装备结构, 加快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应用, 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事关政府部门的形象, 是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诸暨市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 严格按照补贴程序和补贴标准, 以公开透明的程序、公平公正的操作、严格规范的管理、热情周到的服务, 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几年来, 没有发现一台违规补贴机具, 没有出现一例应享受政策补贴而未享受的事件, 也没有发现一例享受补贴的农机具未到期即外流现象。

1. 抓政策制订

诸暨市领导高度重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工作, 成立了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市财政局、农业局联合出台《关于诸暨市2008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 市财政按购机补贴政策全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并加大扶持力度, 对水稻机插配套机械在省定补贴标准的基础上再给予购机额10%的补贴, 累计补贴额达到70%;对早稻机插作业每0.067 hm2补贴再增加20元, 累计补贴达到每0.067 hm260元, 单季晚稻机插每0.067 hm2补贴再增加10元, 累计补贴每0.067hm250元。各镇乡、街道也相应出台了扶持措施。店口镇对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具每台给予15%的补贴;陶朱街道对购买插秧机每台补10%, 购买育秧硬盘每只给予15%的补贴;暨阳街道对新购插秧机每台给予10%的补贴。

2. 抓政策宣传

为落实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一方面, 专门召开全市农机工作会议进行周密部署;另一方面,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 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咨询活动, 大力宣传购机补贴政策, 同时, 结合农业科技下乡活动,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 通过乡镇广播、在主要街道悬挂标语、张贴政策宣传资料等形式, 进村入户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宣传中, 重点是让购机农民更多地了解购机补贴中“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补给谁”、“谁来补”等问题, 明确地告诉农民“不是买什么机械都补”, “不是谁买都补”, “不是什么时候都补”, “也不是买多少都补”, 耐心接受农民群众的咨询, 尽可能消除农民群众的误解。

3. 抓政策落实

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 执行标准不走样, 履行程序不变通, 执行政策不放松。坚持做到“一方便、二到位、三严禁、四增强”:一方便是方便农民办理购机补贴手续;二到位是信息到位、咨询到位;三严禁是严禁暗箱操作, 严禁违程序运作, 严禁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四增强是增强以民为本意识, 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增强帮民解困意识, 增强助民增收意识。

(1) 引导农民购机。根据产品目录向农民详细介绍各类机型, 通过基地、合作社的实际使用, 让农民充分了解农机具的性能及优缺点, 让农民买到放心优质、适合当地作业的农机具。

(2) 帮助农民购买。指导购机农民填写申报材料和提供证明材料, 包括作业合同、种植面积、购机原始发票、身份证明材料、村委会意见等, 让购机农民能方便快捷地办理好购机手续。对农户和农机合作社购买插秧机等育插秧机具进行资金直补, 减轻农民购机的资金压力。

(3) 加强对购机农民的资格审查。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 根据各镇乡报名汇总情况, 按照优先条件、报名先后确定购机者, 对初选的购机者在其所在乡镇或村张榜公布, 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初选的购机者经公示无异后, 凭相关证明材料签订购机补贴协议。

(4) 做好补贴机具的登记工作。对已购买的机具及时进行登记、编号, 核发牌照, 对于享受财政补贴的机具, 在显著位置按要求喷漆做好标志。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购机档案实行一户 (机) 一档, 档案中包括购机者身份证明材料、购机补贴申请表、购机补贴协议、购机发票、合格证、行驶证、补贴机具核实登记表等内容。并按要求汇总及时上报到省市农机部门。

(5) 及时发放购机补贴资金。购机补贴资金专款专户, 在规定时限以前以银行存单的形式, 由市农机管理总站直接发放给购机农户, 决不截留和挪用。

4. 抓监管检查

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对购机对象实行公示制, 接受社会监督, 在《诸暨日报》上对农机购置补贴对象、补贴机具、补贴金额进行公示。将补贴政策实施的原则、目标、程序、要求等全部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市农业局、财政局形成既互相配合, 又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市财政局、监察局、农业局等部门专门开展联合检查, 加强对补贴机具的监督管理, 对补贴机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充分发挥诸暨市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站及补贴机具质量监督信息员的作用, 公布投诉电话, 为购机户排忧解难。同时, 还及时了解掌握购机农户是否存在有外销或转让动向, 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保证享受补贴的机具3年内不转让和买卖, 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得到落实。

5. 抓技术指导

从操作、维修、保养等3个环节入手, 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借用生产企业的技术力量, 努力抓好对购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服务, 充分发挥补贴机具的最大效能。

(1) 加强培训指导。2008年举办育秧插秧机技术培训班15期, 收割机操作手培训班5期, 培训人数达400多人次;组织不同规模的农机操作技术现场 (演示) 会20场, 现场观摩人员达500多人次。

(2) 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督促机具供应商做好机具的配件供应、“三包”维修等服务工作。与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生产厂家联系, 农忙期间在诸暨派驻专业维修人员。市农机管理总站建立农机110热线电话, 农忙时节实行24 h值班, 配备2辆农机抢修车辆, 及时抢修农机具, 确保购机户利益。

(3) 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 结合农机科技人员与农机户结对工作, 要求农机科技人员经常性地上门与购机户联系, 及时解决购机户在农机具使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为充分调动农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结对服务工作还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4) 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收割机及插秧机手参加跨区作业, 使购置补贴机具的用户的作业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上一篇:清理小广告新闻稿下一篇:安全知识:中小学生暑假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