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教学设计

2024-07-05

继续教育教学设计(共6篇)

篇1:继续教育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瓮舍教学点:赵毅

2011年4月

教学内容:认识年、月、日

教材P17——18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2005年全年有365天。

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一张大的2005年的年历卡。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05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出示2005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05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

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

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

2、认识大月和小月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从一张年历卡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怎样把我们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信息整理出来,以便我们进一步研究呢?先在小组内议一议。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中。反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方法。

问: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都是可以的,请大家再比较,在这些方法中,用哪种方法来整理最合适?

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书上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表格,下面请同学们在2005年的年历卡上,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P17页的表格里。填好后,再读一读表格下面的一段话,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后反馈:先说一说填表的结果,再说一说从表格下面一段话里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05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记住大月和小月。谈话:请同学们再看自己填好的表格,在一年的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样排列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在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再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组织交流:学生带着涂上色的表格到台上去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则组织如下活动:

讲解:老师也有一种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可以吗?老师是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4、计算全年的天数。

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05年全年的天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

三、应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年历里圈出来。组织交流,并适时地进行一些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反馈。

四、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谈话: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好吗?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认识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月)一年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月)28或29天:2月

三年级下数学:认识年、月、日说课材料

瓮舍教学点:赵毅

2011年4月

一、说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难点: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1)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2)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篇2:继续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号:105

学校:乌鲁木齐市第97中

姓名:曲蕾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97中

曲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

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2、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联想比较

【教学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搜集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交流有关“人生之路”的感想,谈一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2、提出问题: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习,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明确:

1、读懂大意;

2、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3、领悟情感;

4、赏析技巧

一、读懂大意

要求:明确体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读懂大意之体裁:联想比较学过的诗歌体裁和乐府古诗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文是第四首。

2、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

3、自由诵读,加深印象。

4、思考讨论诗人的情感基调(郁愤)

二、知人论诗,把握主旨

1、启发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本诗。

2、交流有关鲍照的生平经历和写诗的背景

鲍照,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

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领悟诗歌主旨:

问题导入:诗人的人生之路有怎样的艰难?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领悟情感

1、领悟作者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问题探究:诗人认命不认命?

结论: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认命”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乎还是“认命”了。

2、具体品味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矛盾的思想情感的?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②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③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④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接下去写借酒浇愁: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从下面这首诗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出鲍照的形象特征。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释】

1.案:放食器的小几。

2.蹀躞(diéxiè):小步走路的样子。垂羽翼:失意丧气的样子。

3.孤且直:孤寒而又正直。

【评析】使诗人吃不下、坐不着、拔剑击柱、叹息不已的,不正是因为自己有才不能为国家效力,有翼不能在蓝天奋飞吗?结句自宽自解,对门阀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现象作了不平之鸣,写得情横古今,感慨淋漓。在封建门阀等级制度的桎梏下,或因身世寒微,或因为人正直。曾使多少圣贤、志士困顿终身,壮志难酬。“弃官”以下六句,尽力发挥想象,以还家的乐趣陪衬出行路多艰,仕途多险。语言愈通俗,意思愈高雅;极沉痛的感情,用极诙谐的语调表现出来,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赏析技巧

概括本诗的写作风格: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以七言为主,杂以五言句式,这种乐府歌行体裁是鲍照的创新,极大地扩展了诗歌的表现力。他的诗歌融合了汉魏乐府的刚健质朴与南方民歌的艳丽浅俗,加以辞采,灌注激情,形象飞扬,极大地影响了李白杜甫。

五、拓展:

背出搜集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的不同态度。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六、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七、布置作业,齐背课文,下课

篇3:继续教育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等的影响。也就是说, 课程除了学校的课程表所示的正式课程之外, 还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对学生整个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的非制度层面;不仅包含有书本的知识内容, 还应该对学生各种课内外的活动做出明确的安排, 不断地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结合。课程及其顺序构成了达到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所应学习的基本内容体系。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也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要使继续教育工作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就必须重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科目的设置、课程的实施、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一、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

1. 课程设置要有明确的目的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 是一定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因此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在岗教师进行的再教育, 既包括对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进行的旨在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 提升教学能力和行业实践技能水平的再教育;也包括对那些已经在岗工作, 尚不符合教师资格要求的高职教师进行的学历补偿教育。教师继续教育部门在设置课程时, 就要考虑教育培训的目的及课程的前后联系与深化, 关注培训目标的达成性。

2. 课程设置要关注受教育者的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 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虽然“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继续教育情况也是职称评聘必备条件, 但是教师培训应该基于教师发展的潜力与愿望, 而不是任务或形式的强迫。总的来说, 在职教师有解决问题和获得提高两方面的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主要来源于有效、高效、快乐工作的需要, 如, 教学艺术、听课与说课及评课指导、课堂管理的技巧、了解与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与技巧、家长工作方法、家庭工作冲突、职业倦怠的预防与缓解等;获得提高的需要主要源于教师职业成长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 如, 科学先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科研的方法与途径。调查表明教师认为需要加强培养的从高到低依次是教学艺术 (45%) 、校本教研 (42%) 、听课与评课指导 (39%) 、新课程改革 (37%) 、教师心理健康调适 (36%) 。关于培训方式, 大多教师选择集中学习与考查相结合 (70%) 、专家专题讲座 (45%) 、研讨与交流 (36%) 。

在做到了解与满足教师需要的同时, 继续教育还要引导教师的需要。需要有高低之分, 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继续教育就要把教师的积极需要激发与引导出来。换句话说, 教师继续教育科目的设置, 不仅要做到教师的当前需要, 还要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来设置课程, 做到与时俱进。

3. 课程的设置要有针对性

不同学段的教师需要相似但会有所不同, 如在“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这门公需课中, 小学教师可能希望知道如何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经验, 中学教师可能希望了解如何用新的教学理论或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 大学教师可能更关注科研申报立项与具体研究的操作流程。因此, 继续教育基地就要了解不同学段教师的需要, 并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 分阶段分层次满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需要, 提高培训的质量。

二、继续教育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确保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得以落实的重要环节。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 起决定性的因素是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听课学生对教师所传递信息的理解。

1. 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

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 包括对课程本身的理解, 对教师继续教育目的与意义的理解。授课教师多为某一领域的权威, 不存在对课程本身理解的问题, 问题就在于如何看待教师继续教育的。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多为在岗教师。按其所掌握知识的类型, 可把在岗教师分为新手教师、一般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知识结构以原理知识、明确的知识 (包括学科原理、规则和一般教学法的知识等) 为主的教师为新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案例知识 (如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等) 的为一般教师;专家型教师还具备丰富的“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原理运用于特殊案例中”的教学策略, 即策略知识。基于此, 顾泠沅认为“现代教师培训应当继续开发在行动中学习的思路, 采用‘基本课程+案例比较+实践反思’的模式, 这才是造就有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必由之路”。

2. 听课学生对教师所传递信息的理解

只有学生准确接受并深刻理解了的信息才是有效信息。关注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 对提高教师培训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了解听课者的一般职业成长经历, 纠正错误观念、点拨其困惑、引导正确需要, 从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这一点上, 培训双方的交流就显得异常重要了。那么继续教育就不能再局限于现场授课的方式, 可以采用视频与网络教学的方式, 要求学生质疑、教师答疑、全体受训者互动交流, 最后以提交心得或论文的方式来考查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

三、继续教育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课程管理是以课程为主要管理对象, 就课程的设置、实施及评价所进行的全方位的管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管理有其特殊性, 主要涉及课程的设置、授课教师的聘请、受训者的编班与课业的评价。

授课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 他不仅会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 而且会影响听课教师对继续教育本身以及所授课程的认识, 换句话来说, 授课教师会显性或潜在地对听课教师产生影响。因此, 继续教育基地要做好授课教师的聘请工作。授课教师不仅要对所授课程有恰当的认识, 还要对继续教育本身有正确的理解;不仅要学识渊博, 还要有相当水平的教学艺术。与此同时, 了解并监督授课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应要求教师提前写出讲课提纲或说课, 坚决杜绝没有备课的教师、不合格的课程在讲台上出现的现象。

受训者的编班主要是把同一行业的或具有相同水平的人员编在一起, 同时考虑班额大小适宜、授课时间恰当等因素, 尽可能避免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人员同时听课的情形。如果条件适宜, 完全可以送教上门, 到县区或某学校集中授课。这样做不仅方便了听课教师, 也方便授课教师了解学员的整体情况, 培训效果可能更好。

学员的课业评价目前基本采用课堂考勤与作业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评价模式忽视了学员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与个体差异性, 尤其是无法了解本次培训对教师的影响、受训教师对培训的认同度与内化程度, 这完全脱离了继续教育的目的。

篇4:继续教育教学设计

摘 要:继续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结合校外教学站点的教学特点和管理特点,构建一套能够促进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能够促进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在教学质量、教学规模以及教学效益上能够健康、稳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学监控;校外教学站点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经明确指出:必须加快发展我国的继续教育,积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并能够灵活开放终身教育管理体系,促进我国人民能够建立终生学习的桥梁,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举措,就要在社会中建设有效的和谐环境,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继续教育能够促进我国人民全面发展,是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前进的主力军。因此,在校外设置教学站点能够体现出继续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在新的时代如何能够加强校外教学站点的管理规范,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能够为我国公民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我国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继续教育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对我国开展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规范化管理进行积极的探索,共同发现新思路和新对策,对我国在新时期建立全民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保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提供了保障。

一、继续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学资源相对紧缺,教学过程管理不力

在继续教育中,学生要在校外进行学习,基本脱离了主办学校的视线,在管理模式上只能要依赖教学站点和函授站点的有效配合。而主办学校虽然要求十分严格,但对于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要求不能够有效落实,对于教学质量的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是哪所学校或哪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在继续教育质量管理的共同责任。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在培养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方面都相对陈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种“炒冷饭”的感觉,而且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对于教材的更新不够及时,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缺乏最基本的兴趣。另外,由于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质量和管理都处于松懈的状态,并且与教学配套的基础性设施不健全,特别是对实验设备以及仪器的缺乏,造成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教学资源非常紧缺,在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也相对简单。

(二)学校与校外点管理制度陈旧

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在管理制度教学、教育模式以及管理理念上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教学过程的更新非常缓慢。由于主办学校对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管理不到位,对于教师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很多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在办学形式上都以盈利为目的,而且在学生学习的考核体系、退学制度以及学生休学的状况方面治理不够完善,特别是针对于学生的考勤制度形同虚设,有的教学站点甚至为了应付主办学校的检查工作而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很多问题都需要亟待解决。

(三)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成人学习需求

很多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投入精力十分有限,对继续教育的重视度相对较差,很多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为了节约教学经费,会聘用一些教学经验浅薄的青年教师承担教学,并且缺少必要的课前教学培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引导性的教学环境较为缺乏,而在教学模式上依旧按照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的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并且对于备课不够认真,教学方法十分僵化和呆板。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十分松懈,对于上课睡觉、旷课或开小差的同学抱着置之不理的态度,在考试之前给学生画勾重点和考试范围,对于作弊的学生视而不见,以教谋私的现象时常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谋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课认真听讲活跃气氛,同时,也限制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瓶颈。

(四)学生定位不准,自觉性较差

很多学生报考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原因是为了单纯的混文凭,这些学生缺少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积极的学习动力,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有些学生不能够正确的处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有些学生承担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责任,在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精力不集中的现象,而自主学习的部分主要依靠家庭和工作单位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这也是在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学生在考试中出现舞弊现象的主要问题。

(五)继续教育教学效果考核机制单一

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学生大多是岗位从业人员,他们报考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因为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学历而进行学习,这些学生主要关心的问题就是考试是否及格,能否拿到毕业证书,而对于自己能否对教师引导的知识全面掌握以及考试成绩的高低不够重视。而且在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时间相对较短,教师集中性教学相对较少,学校对于学院的考核情况还是以考试分数作为基准,只要考试成绩合格就可以毕业,没有综合考核的限制。因此,学生在临近考试时会要求教师画勾重点和考试范围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另外,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等方面相对缺失,因此学生在毕业之后没有任何教师的跟踪信息作为查询。

二、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教学监控体系的建设

(一)成立领导决策和管理团队

在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主办学校校长、专家作为督导,并和继续教育学院的院长和院系的各个主管院长组成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指挥领导体系,双管齐下,加强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教学部门的领导保障体系,由主办学校教务科、函授办事处、校外教学站点、部门负责人以及教师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组成教学管理领导班子,并明确管理团队的相关成员共同担任工作职责。

(二)明确教学质量目标

根据主办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规定,对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根据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质量标准体系,以保证最终实现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主办学校的教学质量。而对于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质量标准体系可以包括:试卷标准、教材配备及选用标准、实践经验标准、教学管理质量标准、继续教育培养目标标准以及毕业论文标准等。

(三)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

在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中要完善各种条例管理制度,例如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守则、教师工作条例、站点管理条例等,明确规定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在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中的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主办学校的制定标准,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文档的保存、实践课程的实训、调课停课标准以及试卷的复查和保存的都要建立一系列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四)建立严密的过程监控

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的教学过程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管理的最重要的核心环节,而对继续教育实施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也是全面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最根本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确定以及对继续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各个环节建立严密的过程监控,通过检查教师教学的日常运行管理、教师教学效果以及对于毕业论文的质量检查,能够实现对于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的提高。

(五)建立灵活的信息反馈与评价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并将网络体系运用于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教学过程中,形成有管理人员、任课老师、导员、学生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评价、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管理效果等信息进行收集,并建立领导小组对评价系统做出反馈,根据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体系进行分析,以达到教学过程中监控的目的,同时对学生的单位信息和社会信息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张宝玉,于春艳等.新形势下继续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及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

[2]刘志.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5(8).

[3]郭富强,赵春林,李顺光等.陕西高等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站点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篇5:继续教育教学设计李燕玲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 李燕玲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6 地点:二楼多媒体教室 年级:二年级(1)班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9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具:多媒体演示软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知

小朋友们,星期天、节假日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出示情景图)这是什么地方呀?你喜欢玩什么?

其实呀,游乐园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你发现了吗?

小朋友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答这三个问题吧。依次出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解答,教师板书算式。问题一:火车上有多少人? 算式:3+3+3+3=12。问题二: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算式:2+2+2+2+2+2=12。问题三:摩天轮上有多少人? 算式:4+4+4+4+4=20。

二、探索交流,发现新知 1.寻找加法算式的共同点。

继续教育研讨课、三高课教学教学设计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黑板上加法算式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点? 让各小组讨论、发言。

师小结:每一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叫做相同加数,可以简单说成几个几相加。

2.学习写乘法算式。

有100个2怎么写加法,如果让你写你会怎么写? 看第一个算式你能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算吗? 师板书出乘法算式:2×6=12,这是一种新的方法,叫乘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认识“×”: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数学家们把加号一斜就变成了乘号。

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这个算是表示什么?还可以这样表示:6×2=12,并说说每个数字的意思,计算式的意思?

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2乘6等于12,6乘2等于12。同样列出第二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乘法算式中的数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生发言。

你能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用乘法表示 4+4+4+4+4=20这个加法算式吗?

生答,师板书:4×5=20,5×4=20。乘法算式中的“4”表示什么?“5”呢? 谁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100个4相加? 生答,师板书:4×100,100×4。3.练习。

继续教育研讨课、三高课教学教学设计

请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 5+5+5=□×□ 7+7=□×□

课件逐一出示,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操作练习。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吧。请你们用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漂亮。

学生操作完毕,找三名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请你(生1)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好吗?

他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你能根据他摆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指名读算式。

让生

2、生3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根据他们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小组交流答案。)2.看图题问题:

(1)看着荡秋千的小朋友你能提一个问题吗?(2)看着玩跷跷板的小朋友你能提一个问题吗?(看书写算式,并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2×6=12 读作:2乘6等于12 6×2=12 读作:6乘2等于12

篇6:中学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设计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培 训

思想品德

主讲教师:XX 《“一德四新”与中学思品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 “一德四新”,中学思品课与“一德四新”的有效结合必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措施。使中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学科育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等的综合素质,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2.能力目标:

具体教学生活中如何将“一德四新”精神灌注于教学活动的能力。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强化教师备课、研课、上课、观课、说课及议课的能力,增强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倾听、思考、交流、提问和应对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目标,以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主要内容,树立新的价值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鼓励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中学思品课课堂问题诊断与“一德四新”的指导解决。教学难点:

“一德四新”的概念理解

教学时间: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学习,才会不挺的收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这一行业更是如此,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必须实力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而在新时代“一德四新”的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中学教师也应将这“一德四新”思想与实际思品课教学活动长期有效的结合起来。

二,新课讲授。<一> “一德四新”。

“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

1、师德教育

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目标,以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主要内容,树立新的价值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鼓励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实践成果,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学科育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等的综合素质,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4、新方法

要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参与式,任务驱动式,体验式等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力、知识建构力及学习实践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创造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5、新技能

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强化教师备课、研课、上课、观课、说课及议课的能力,增强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倾听、思考、交流、提问和应对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

<二>中学思品课课堂问题诊断与“一德四新”的指导解决。1.学生不重视主题探究活动怎么办?

学生不重视主题探究活动有形式无效果,甚至课堂秩序较乱,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是在探究,问题原因也讲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分析。

学生方面: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养成了以来的习惯,不愿意动脑筋。

(2)学生积极主动和参与性未充分调动起来,认为活动课即游戏课。

(3)学生综合能力不够强,知识积累少,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

教师方面:

(1)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在安排和组织上不得法。(2)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引导不够得法。

(3)没有采取有效的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4)教学手段有些陈旧,无法开启学生的心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又弄到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主题活动注重学生的各种生活经验,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认真对待生活,愉快对待生活,提高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新《课标》教学建议中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应道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解决策略:

一是准备时间要充分。二是过程管理要到位。三是注重效果的课外延伸性。四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活动。五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案例讲解及评析。

思想品德课中的“主题探究”教学的几个步骤:(1)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赢遵循的几个原则。第一,启发性;第二,层次性;第三,可行性。

(2)明确目的。一是理解巩固知识。

二是要解决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觉悟。

三是要提高学生的或送能力,包括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分组探究。

分组过程中赢注意的几个环节: 一是科学分组。二是适时指导。三是及时反馈。(4)成果交流。(5)评价探究。第一,重过程;第二,重参与; 第三,重效果; 第四,多元化。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探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处理好“主题探究”与本但愿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2)要优选教学方法。

(3)要应道学生学会手机和处理信息。(4)要建立“主题探究”教学资源库。2.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不强怎么办? 学生参与度不强原因分析: 学生方面:

(1)学生认认为思想品德是实行开卷考试,到时候借同学笔记抄一下,就可以应付了事。

(2)学生对一些理性性的东西觉得枯燥,没意思,不感兴趣。学生方面的原因则主要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2)教师的教学方式既陈旧又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若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人屈指可数,整个教学具有严重的局限性,那么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不强这种现象必须要改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知道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新《课标》作为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它追求的是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为此,作为一个教育者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想方设法动员权益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学的知识,不同的人可以学习不同的知识。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结构得到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教育,要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思想品德课程,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积极自主的感悟人生的意义,提升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的善、恶、是、非的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如果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恐怕是难以到达教学目的的,那我们的教学就是不成功。

解决策略:

(1)情景教学法——燃起参与欲望(2)活动教学法——提高参与的热情(3)激励性教学——唤起学生的表现欲

(4)运用多种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诱发学生的激情 成功案例讲解及评析。

三,课堂小结:

“一德四新”是一个贯穿我们整个教师工作与生活的主干骨,“一德四新”就是要对我们教师继续进行师德教育,让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和接受新的知识,采取新的方法,运用新的技能去教新时代的书去育新时代的人。

四,学习讨论交流。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一德四新”学习心得。《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思想品德学科听评课存在的现实局限与问题; 善于反思和批判传统听课制度,努力避免走入听课活动中的常见误区。

教学重难点: 思品课听课问题解决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只有清醒的认识低效率听课的现实局限问题,才能痛定思痛,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听课评课。而这些正本书要探讨的改革传统听课评课的原因,本话题也正是我们对“为什么要改革传统的听评课,走课堂观察之路”的回答。

二,新课讲授。

1.思想品德听课的认识误区。

传统的思想品德学科听评课活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下五大误区:

(1)事不关己,高高挂起(2)当面一套,背后一套(3)缺乏主见,人云亦云(4)有色眼镜,感情用事(5)不负责任,片面虚夸

事实上,一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即使是名教师也总会有不足之处,“良药苦口利于病”,在评课既要肯定有点,也要之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有所长进。评课时要坚持“优点谈足,缺点抓准”的原则,实事求是,切忌片面性何庸俗化,既要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揭露问题,提出不足。如果只谈成绩不谈缺点,或者对一些明显存在的缺陷,讲一通模棱两可的话,甚至把缺点也说成有点,讲假话,吹捧,无论对授课教师本人,还是对于参加评课的其他教师,都是有害无益的,要坚决避免。

2.思想品德课听课的症状。症状一:散漫 症状二:粗放 症状三:离散 症状四:表层 症状五:作秀 症状六:范式化 症状七:一刀切 症状八:少对话

3.鉴于思品课传统听课出现的汇总中问题,我们在课堂观察中要努力促进三项转变,实现三个传统,追求三种品质。(1)促进三项转变: 教师个人理论的自觉转变 教学研究方式的根本转变 学校科研功能的重要转变(2)实现三个统一: 目的和方法的统一 描述和诠释的统一 建构和行动的统一(3)追求三种品质。一线的。学术的。持续的。案列讲解及评析: 听课评课要先“备课” 评课岂能带着“面具” 评课,究竟谁说了算

三,学习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传统的听课存在着散漫、粗放、离散、表层、作秀、范式化、“一刀切”、少对话等症状,其长生的原因是重要形式,轻内涵;重数量,请质量;中流程,轻跟进;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炭。所以,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教师扮演着“温水中的青蛙”这一角色,研究的效率低下。这就需要我们彻底地变革,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五,作业布置:

回顾自己尽力的一次极其日常化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研活动,根据案例分析讲解,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

《走向促进发展的课堂观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效开展课堂观察对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发展、教研组建设及思品课学科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2、理解思想品德学科课堂观察的基本内涵、程序及主要特征。

3、能根据思品课课堂观察的基本要义组织课堂观察活动。教学重难点:

课堂观察多方面的功能。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而不是一种形式。在我们描述与分析的听评课的“症状”中,核心问题在于我们流于形式而忘记目的,忘记了“促进发展”这个根本目的,观课议课就会出现种种问题,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形式化”。课堂观察形式化的表现:

1、重程序,轻内涵:

传统意义的听评课或是科研意义上的课堂观察,总有一些基本的程序,我们通常也按照这样的程序开展活动。但是,形式化的观课议课的“程序”是缺少内涵关注的,缺少内涵关注的“程序”就是走过场。这样“走程序”的听评课活动,必然低效,所以,丰富内涵是提高观课议课效率的当务之急。

2、重场面,轻日常: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总结”,说我们这学期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多少多少次。这种“非日常”的、“做样子”的、“礼节性”的听评课必然是形式化的。

3、重应付,轻实质:

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考核,就下发若干“课堂观察表”让教师填写,表填完了,任务也就完成了。

二,新课讲授

(一)关于认识(课堂观察是什么)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二)关于价值(为什么要观察)

观察是为了研究,观察是为了改进,观察是为了学生,观察是为了自己,教师要观察自己,解放自己,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关于操作(如何观察)之一:程序 之二:关键点 案列讲解及评析.三,学习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研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创新教研方式,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五,作业布置:

上一篇:你的筷子好温暖阅读理解答案下一篇:幼儿园近期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