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2024-07-24

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共6篇)

篇1: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签约仪式

为推动市级“三园”与高校“多点”分园资源联动共享,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服务平台,按照“一街三园多点”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的整体工作部署,5月23日, 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第二批)签约仪式暨工作座谈会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611路演大厅成功举办。市教委学生处处长刘新军、副处长周凯,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匡校震、副主任王效斌及来自16所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上进行了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第二批高校分园的签约仪式。各高校分园负责同志就各自运行情况、存在的困难进行了交流发言,并从本校分园优势、特色资源出发,就如何与其他高校分园、市级三园及周边其他高校更好地联动,提出了具体的联动共享举措,同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提出了意见建议。

市教委学生处处长刘新军认真倾听了各分园负责人的交流发言,并做总结讲话,与大家分享了三点感受。

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颇有成效。从思想认识到工作机制,再到工作成效方面都体现出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

二是感受到了各高校对双创工作的共识。希望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统筹资源,形成合力,继续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三是剖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和要求。

刘新军指出,从工作层面,要形成定期沟通的工作惯例,加强高校分园的交流互动;要协调校内及校际之间特色资源,促进合作共享;要注重培训工作,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入门工作;要培养一批集“教授+企业家+高级咨询师”特质于一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要在更深层次注重创新创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高校教师参与度、校友会资源利用度、校地合作融入度的方式方法,并探索建立创业基金的方式方法。他认为看到问题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同时也要看到成绩、坚定信心,创造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成绩。

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是“一街三园多点”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实施《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领域及地理位置优势,进一步扩大北京地区高校市级大学生创业园辐射能力,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全方位创业指导与孵化服务,20至20,市教委分两批遴选出16所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纳入“一街三园多点”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

篇2: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209月12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北石化仿人机器人创新团队正式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为大学生倾力建设的“一街三园”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各园区内汇聚了众多诸如联想,腾讯之类的国内外知名IT企业。依托强大的资源优势,各高校的优秀团队在这里进行创新创业,拥有浓厚的创业氛围,为国家的互联网和信息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团队经过一年的努力与探索,在年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评选中荣获“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称号,并获得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的资格。

理工园即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厦,位于西三环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园内,共11层,总建筑面积17000平米,12月由市教委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共建框架协议。理工园位于中关村核心地段,面积最大,交通便利,设计容纳团队200余支。未来理工园将形成集办公、政策咨询、服务指导、信息发布、就业招聘、培训交流、创业指导、创业孵化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大厦。

篇3:大学生创业与高校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最早开始于美国, 20世纪中期, 美国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大学校园中也兴起了创业热潮, 先后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使得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 产生了许多高科技创业公司。有专家认为1980年以后, 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是由大变革中新兴的中小企业创造的。[2]

在1998年我国正式引入了创业教育一词之后, 创业教育很快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广泛展开:创业大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 高等学校陆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高等院校相继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和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等。

自从创业教育一词诞生以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组织都给其下过定义, 虽然表达因人而异, 但是本质的东西大都是一致的。曾有人总结如下: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想、开发学生的创业技能的教育, 它包括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两层内涵,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3]但我们认为, 创业教育不应是面对所有学生的, 使所有学生都培养创业意识, 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因为具有创业潜力的学生在学生总数中只占很小的一个比例。它更应是针对有创业思想、有创业意愿和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培养这部分大学生的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开创性个性, 使其成为能够创造就业岗位的创造性人才。

一、大学生创业企业现状分析

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 我们需要从结果来看。因此我们对全国6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徐州和无锡的18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方法主要为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这里所指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是以高校在读及毕业五年之内的大学生 (含研究生) 为企业主要创始人的, 创立时间在2005年以后的科技型创业企业。

(一) 企业创始人创业动机大多是追求事业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根据我们的调查, 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 追求事业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比例达到了93.7%, 而缓解就业压力与改变以前的生活状况仅各占2.5% (如图1) 。

自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 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呈逐步增长趋势, 毕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突出。一些政府官员和教育工作者认为, 提倡让毕业生出去自主创业, 既能解决就业问题, 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来缓解社会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关系。但实际情况是, 真正实现创业的大学生中, 只有2.5%的学生才是因为就业压力, 93.7%的学生是为了追求事业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而选择了创业。这部分大学生是对创业有较透彻的理解, 对创业所必须的知识, 能力, 素质都兼具的人。正如调研的过程中, 有一位创业者所说:“如果你连一个500强企业的offer都拿不到的话, 如何来创业?怎么负责你的公司那么多员工的生计?”

因此, 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也需要适当改变。现今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自我就业型创业与专业服务型创业, 而且要向科技创新型创业方向发展。科技创新型创业是指大学生 (团队) 以其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 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方式创办的企业, 进行产品服务的生产、制造与销售的。这类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属高新技术产业, 是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代表一种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社会非常认同,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 但也不可忽略其技术含量高、门槛高、投资和风险大的问题。

(二) 大学生创业企业绝大部分是以团队的形式创业

在我们的调查中, 大学生创业企业都是团队创业企业, 2~4人创业占54.7%, 5~7人创业占33.3%, 7人以上占12%。企业创始人认为一个创业团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根据各选项被选中的频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凝聚力占79.87%、能力互补占74.84%、共同理想占67.92%, 然后是核心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与专业互补。

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与社会阅历的不足, 需要互补和相互支持, 大学生适合以小规模的团队形式创业, 而这个团队的形成是以共同理想为基础, 能力互补的前提下, 以绝对的凝聚力聚到一起开创企业。

(三) 具有团队领导与协调能力是企业创始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

如图2所示, 企业创始人认为优秀领导人应具备的素质中具有团队领导与协调能力占71.07%, 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位居第二, 占65.41%, 具有与企业涉及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排第三, 占52.83%。

对于一个刚起步的企业来说, 领导者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他一人身兼数职, 须为企业劳动奔波, 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维持团队的和平与协调, 提高工作效率。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凝聚力, 而这凝聚力往往是因为一个领导者的作风而更加的牢固。因此具有团队领导与协调能力是成为企业创始人首先必须要有的素质。

1、具有与企业涉及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2、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3、个人魅力;4、具有团队领导与协调能力;5、控制风险的能力;6、良好的信誉;7、大局意识;8、一定的人际关系;9、其他

(四) 具有默契的创业团队是创业中最重要作用的因素

如图3所示, 在创业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因素中默契的创业团队以50.94%的绝对优势占据了第一位。其次是拥有核心技术占37.7%。第三是充足的资金占35.85%。可见默契的创业团队在一个大学生创业企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创业的过程是艰苦的, 采访中当我们问到创业最苦的地方是什么的时候, 曾经有一位创业者说:“你得问, 创业什么时候是不苦的。做企业每天每时每刻都是在过一个又一个的坎。”创业初创期的企业市场定位的不稳定, 产品设计开发的不顺畅, 资金链断裂, 客户爽约等诸多问题, 需要创始人去解决,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默契的团队, 互相扶持, 共同度过难关的话, 没有一个企业是能存活下来的。

拥有一项核心技术, 专利产品, 相当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筹码, 也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条件。

1、充足的资金;2、拥有核心技术;3、默契的创业团队;4、良好的商业模式;5、前景广阔的市场;6、广泛的人脉关系网络;7、较高的创业者素质;8、合适的营销策略;9、完善的管理模式;10、合适的机会;11、良好的创业环境;12、有利的政府政策;13、良好的家庭背景;14、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五) 融资和打造品牌是创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难点

1、融资;2、选人和留人;3、市场销售;4、技术升级;5、打造品牌;6、市场竞争;7、企业管理;8、信息获取;9、扩大规模;10、与政府打交道;11、外界认可;12、凝聚力

在我们的调查中, 企业认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中很困难的第一是融资, 占23.3%;第二是打造品牌, 占18.9%;第三是与政府打交道, 占13.2%。融资是每个企业到达一定发展阶段的时候发生的问题, 企业需要开发新产品, 开拓市场, 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 但是往往很多时候, 融资很困难, 大学生创业企业属于初创阶段, 社会信任度不高, 且其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融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企业要打响名气, 其品牌打造是一个漫长又艰苦的过程, 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

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中较困难的是选人和留人, 占40.3%。大部分企业觉得选人和留人是比较困难的。其中选人比留人更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人员, 这对于希望开发新产品, 需要高科技人员, 但是又无法支付相应报酬的企业来说, 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所受访的企业中, 都觉得留人并非太困难, 这种初创企业的特点, 凝聚力高, 所以一般人员流动不是很大。

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中最不困难的是凝聚力, 占27.7%。企业发展中最不困难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述, 企业的凝聚力是最不用发愁的。企业大部分是以团队合作创业, 都是同甘共苦的兄弟, 凝聚力比较强。

现在高校创业教育真正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大学生出去创业能尽量避免这些问题, 即使遇到了也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六) 社会认可度低是造成企业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图5所示, 造成企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中很重要的是:第一, 社会认可度低, 占22%;第二管理者及员工素质局限, 占18.2%;第三技术局限, 占16.4%。较重要的原因有三, 分别是管理者及员工素质局限、技术局限、企业规模局限, 各占37.7%。认为造成企业困难原因中最不重要的是政府政策少、扶持不到位, 占1.9%。

社会认可度低是大学生创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过也因地区而不一样。就如上海, 上海的大多数创业者认为, 带着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光环对创业并没有什么影响, 在商场上看的是实力, 只要有实力, 一切都不是问题。

其次, 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及员工素质局限。大学生创业者, 并没有多少社会阅历, 很多人也都是初次创立企业, 对于企业的管理并不是很擅长, 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不是很成熟, 全凭着一股热情和兄弟情义在经营。这样的状态初创时期还是比较适应的, 但长久看来, 显然很不适合企业。这里也有一定的地区差异, 上海的创业者在面对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还能做什么, 如何解决问题。一位受访的创业者曾说:“我们要换位思考一下, 不要问学校、政府对我们提供了多少帮助, 我们要想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我们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毕竟企业是自己的, 企业终究是要面向市场, 经受市场的考验。”不过相反的, 在其他城市采访的时候, 很多创业者的思想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还在抱怨社会, 抱怨政府, 抱怨学校。

高校的创业教育应积极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减少对外界的依赖性, 学校培养的是学生, 终究是要面向社会的, 面向社会, 意味着要经受的市场的考验, 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地开红灯, 都应遵守市场法则。

1、社会认可度低;2、同行恶性竞争;3、政府政策少、扶持不到位;4、社会服务机构发育不足;5、管理者及员工素质局限;6、技术局限;7、企业规模局限

二、国内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与高校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最直接受益对象是这些在校大学生, 为了准确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态度和需求, 我们对6个城市的在校生进行了调研。一共发放了700份问卷, 回收689份, 有效问卷673份, 有效回收率为96.14%。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与在读研究生。

(一) 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开创事业

据调研, 63%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创一份事业, 而只有3%的学生认为创业是拥有自己的店面。说明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为自我创业型的创业并不属于一般所说的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自己认为的大学生创业, 应该是科技型创业。

在689名学生中对创业很感兴趣的学生仅占18.6%, 毕业后有想过创业, 且计划实行的学生占15.9%。其中很感兴趣且有想过创业, 并计划实行的学生只有63名, 占总数比例为9.36%。大部分学生是对创业感兴趣, 但并不想创业。甚至很多人是对创业不感兴趣, 且根本不曾想过创业。因此, 我们认为高校的创业教育需要的并非是普遍教育, 而是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高校的创业教育, 首先要选好对象。只有那些对创业感兴趣, 有创业思想、有创业意愿和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对象, 并且创业成功率也较高。能真正的起到创业教育的目标。

(二) 创业动机是实现理想

如图7所示, 50.8%的学生创业的动机是干一番事业, 实现理想, 29.8%的学生的创业动机是积累财富, 仅有2.8%的人才会因为就业压力而选择创业。

首先, “就业不了, 就去创业”是错误的想法。近年来就业压力日趋严重, 但是有能力的人还是可以找到好工作的, 如果连就业的本事都没有, 根本不适合创业。

第二, 创业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创业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并且创业所要面临的困难是局外人根本不能理解的困难。许多创业者们给在校大学生给的建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理性创业。2、坚持。3、还是坚持。说明创业这条路不好走, 如果选择了, 就要不管有多么困难, 一定要坚持下去。

(三) 大学生认为创业最大的障碍是缺乏经验

据我们调查,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是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占38.9%, 其次是资金不足, 占31.65%, 第三是对创业选择盲目, 没有明确的方向 (如图8) 。

这个结果真实地反应了当代大学生对创业看法的现状, 并且也反应出了现今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 不能有效解决学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障碍。

(四) 学校的创业教育的效果与参与情况不理想

如图9和图10所示, 知道学校有创业教育的人占47.5%, 但是经常去参加的人仅占2.4%。不去参加创业教育的人占60.8%之多。

这需要我们高校创业教育好好思考, 为什么大部分知道创业教育的人也不愿意来参加创业教育。有两种可能, 一是对创业不感兴趣, 所以不愿意去参加创业教育;二是对创业感兴趣, 但是觉得学校的创业教育枯燥无味, 认为学不到实在的东西, 所以不愿意去。

若是第一种, 学校可以理解, 毕竟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有创业愿望的。但是第二种的时候, 说明大学创业教育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如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等不被学生所接纳。但是上述情况也有一些地区、学校的差异。

三、高校的创业教育

(一)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目前,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正普遍处在启动和探索阶段。虽有很多不足, 也已经有一些经验的积累, 高校中也逐步形成了一些创业教育的示范点和实验区, 正积极展开着高校创业教育。国内创业教育的典型之一就是创业计划大赛。自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以来,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 形成了“挑战杯”等全国性的竞赛项目。随后在各个高校里也出现形式各异、种类繁多的创业计划大赛。

一些高校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业指导中心, 提供创业指导服务, 举办各类名人讲座, 开办创业指导选修课等等。

创业教育毕竟还处于初创阶段, 很多创业教育方式并不是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育结果也不是很理想。创业教育对于一个高校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面临很多挑战, 也有一些问题。

第一, 创业教育的功利性, 以就业为目标来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应该是针对少数有创业理想, 创业能力的学生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连就业都不能解决的人, 更不适合创业。对于不适合创业的人进行创业教育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第二, 高校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局限性。许多高校并没有强大的基金会、联合会等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并且教育重理论, 缺乏实践性。学校里很少有创业基地, 没有能为这些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能起“孵化器”作用的地方。

第三, 学校教育课程的单一性。在大多数实行创业教育的高校中, 创业教育课程也只是鼓励的单门课程, 且大多是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课程的内容笼统, 所提供的多是陈述性的、枯燥的理论, 而缺乏操作性的知识, 尤其是缺乏能指导学生解决创业中可能遇到具体问题的内容。由于缺乏实践性, 许多在创业教育中燃烧激情的同学都最终无奈地选择了放弃。

第四, 学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落后。大多数进行创业教育的老师自己没有创业经历, 甚至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 只能教书本知识。在这么注重实践的一门课上, 讲不了关于实践的内容。这也是制约创业教育的一大瓶颈。

(二) 高校创业教育较成功的案例———复旦大学

我们在走访全国6个城市, 十几所高校中, 对复旦大学的创业教育印象比较深刻。复旦大学的创业教育是高校中做得比较好的, 其优势比较突出。复旦大学的创业教育理念是:不是特别鼓励创业, 但也不反对, 不是把不想创业的人培养为想创业的人, 而是培养有创业思想的人怎么去创业, 怎么使企业更好, 怎么去解决困难。为有创业梦想的同学提供服务。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主要分三大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由学校产业化办公室承担。校产业化办公室是一个管理实际创业工作的地方。它管理着所有校产, 校办企业。复旦大学有上海市科技创业基金复旦分基金, 主要是由校产办管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运作方式为“政府推动, 市场运作”。每年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资金达一亿元, 创业基金以项目为单位划拨资金, 评审通过的项目可以获得创业基金会3—30万不等的资金支持, 创业基金在创业企业中只占股不分红, 创业基金将会在两年之后全额回收, 回收后的基金在创业基金会中循环运作。

复旦大学的学生申请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每年差不多会有30~40个项目申请基金, 能获批的有十几个项目。当然, 审批程序也是很严格的。审批过程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看项目。项目是否具有经济效益, 是否以市场为导向, 回报率能有多少。其二是看创业者及他的团队。看这个领导人是否具有领导者才能, 团队组合是否合理、强大, 是否有能力将这个企业运营下去。从2005年开始, 到目前为止, 还生存的企业就有75家左右。说明复旦大学的选拔制度还是比较合理的, 生存的企业比较多。

第二部分由团委承担。 (1) 组织所有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 “挑战杯”是两年一次, 学校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是1年一次。2010年学校参加了上海市的创业计划大赛, 在大赛中拿了2个金奖和3个银奖, 在上海市高校中比较突出。 (2) (1) 组织复旦大学创新与创业课程。课程持续一个学期, 共十次活动, 20个课时。学校主要会请成功企业家, 或者有名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 一共有5-6场。 (2) 开展实际交流项目, 参观企业, 并也去了上海电视台录制了有关创业的节目, 经常举办小组交流讨论, 使同学们思想碰撞, 蹦出更多有用的信息。课程进行下来反映较好, 今年已经是第三期, 每次都差不多能有100同学, 能从头参加到尾。

第三部分是由就业指导中心承担, 主要进行创业指导工作。虽说大学生创业比例不高, 但每年还是有一些学生创业, 就业指导中心会帮助办理企业手续, 毕业流程, 企业落户, 工商注册等有关工作。

复旦大学认为, 学校创办企业应该是一种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的一个盈利性企业。要经过市场的磨练, 遵循市场守则。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 学校不给大学生创业企业以特殊的照顾, 全部一视同仁。企业获得成功, 可能会在学校做一点宣传, 其他什么都不要求。当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 也不会刻意的去帮助, 例如提供资金服务, 这些都需要企业自己来解决。学校只要求顺其自然。

最后复旦大学团委的老师给我们讲:“作为创业同学来想, 绝对不能把创业作为快速致富的通道, 要时刻准备面临困难。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战胜苦难的勇气。这是对一个创业者, 创业团队最重要的。”

四、高校创业教育要加强实践性和科学性

国内的高校创业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相比国外的创业教育我们还有许多不足。根据中国特殊国情, 我们需要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 国外的一些优秀的创业教育方案也可以引进,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一) 高校创业教育要有针对性, 根据教育的规律进行

高校创业教育应根据教育的规律培养人, 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 创业能力, 创业素质。光靠学校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或者一个优秀的企业, 需要创业者自己去摸索、实践。

对于大学生自己希望获得关于创业哪些方面的知识及希望以何种途径获得这些知识, 我们做了调研。结果如图10所示:

调研中发现, 大学生最渴望得到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占了63.2%。其次是如何培养团队精神, 在团队里如何做协调工作, 达到1+1>2的效应, 占了43.6%。第三需要得到的教育有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 现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不容易适应大学这种集体生活, 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个创业者的综合素质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图11所示, 学生最希望获得创业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中, 亲身实践最受欢迎, 占51.6%。其次是活动、培训, 占26.5%。而通过老师授课、看书获取创业知识和技能, 仅占6.8%, 当选为学生们最不喜欢的一种授课方式。

根据上的分析, 高校的创业教育方向应该改变以往的选修课、讲座等枯燥的方式,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以大学生希望得到的创业教育为基础, 重视实践, 进行课程设置, 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技能。作为以知识信息为中心的高校, 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指导, 多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走向高校与师生进行双向互动。实现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基础上的独特优势。

(二) 开展创业教育研究, 积极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整合课程结构与围绕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目标开设核心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据了解, 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课程, 鼓励有“点子”的学生能够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还经常邀请名人名士来学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 这使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培养创业的自信以及长远的目光。

根据我们的国情, 无法实施美国式的一些政策, 但在高等教育方面形成一个创业教育, 创业支持体系是有必要的, 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 能力的同时, 也需要各方面的系统的知识培训, 使学生们能够成为创业者的佼佼者。

(三) 建立创业教育的强大支撑机构, 规范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在创业教育的强大支撑机构方面, 英国的做法比较先进, 也适合中国高校学习。

为推进大学生创业, 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 (UK—SEC) 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 后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 (NCGE) , 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其任务是将创业融入大学传统教学之中, 实现大学文化的革新。每一个创业中心主要在四个领域开展活动:第一、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以科学和技术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并将创业学作为辅修课推广到其他专业中。也开设一些非学分的创业课程。第二, 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利用企业提升大学的竞争力, 让企业为大学提供资金,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 赞助商业计划竞赛等。第三、支持创办企业, 并鼓励新企业成长, 主要支持大学师生创办的知识衍生型企业, 第四, 鼓励技术转化。创业中心为大学技术转化提供种子基金、天使资本、创业孵化和科学区的服务等。[4]

我国高校应学习英国的有效方法, 使国内的创业教育能够更贴近生活, 起到真正能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作用。

(四)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

我国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是我国发展创业教育的一大瓶颈。我国高校应努力培养一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扎实的创业教育能力, 能够勇于探索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首先, 教师应进行角色的转变。要从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变成“引导”地位,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 运用启发式、实践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来开发学生创业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 教师要加强实践锻炼, 除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外。学校提供时间和实习场所来鼓励教师参加实践锻炼, 教师可通过到企业兼职的方式接触市场, 积累创业经验;再次, 教师还可建立自己的工作室, 进行对外开展工作。工作室是教师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又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并且, 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参加工作室的对外服务来获取创业经验。

最后, 学校可以聘请知名企业的总经理或创业成功人士当兼职教师, 指导师生的创业活动。也可把有创业激情和创业才能的师生组织起来进行培训, 并进行模拟或实战训练, 增强师资队伍的创业实战性。[4]

五、结语

美国的创业教育协会强调:创业是一项终身的学习过程, 包括基础阶段、能力意识阶段、创造性事件阶段、启动阶段和完善阶段。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 创业教育非常重要, 它在新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下产生并发展起来, 反映着现在社会经济的多变与竞争。

在我国, 从1998年清华大学的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始, 国内流传着“大学生创业”一词。很多人将之冠以“催生中国的比尔盖茨”。但是我国的创业教育, 尚没有创造出像美国硅谷的一样的神话。我们国内创业教育离真正系统性的创业教育还有很大距离。

创业过程是曲折的, 创业环境是瞬息万变的, 挫折与失败是常有的。面对严峻的创业形式, 创业教育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努力改善国内创业环境, 改善创业教育模式, 培养出更多有能力, 有魄力, 有责任心的创业者。

参考文献

[1]赵霞.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支持措施的比较分析[J].科教文汇, 2010, (06) :1.

[2][美]Jefhy A.Timmons.战略与商业机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56.

[3]赵霞.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支持措施的比较分析[J].科教文汇, 2010, (06) :2.

[4]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07, (04) .

[5]陈碧娥, 李德平.英国创业教育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08) :193.

篇4: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影响因素 创业能力 对策

我国创业教育开展得较迟,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引入创业教育理论。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最早始于清华大学。至今,国内许多高校已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并鼓励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然而,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是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是高校创业教育活动项目相对匮乏,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有限等因素,都造成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活动沦为学生具有负担性或者功利性的参与项目,而非兴趣使然。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一)资金因素

企业资本资源最关键的表现形式为资金,其也是企业运作的血液,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条件。缺少充足的资金,就无法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作用很大,其不但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主要生产要素,还组成了企业的三大要素,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资金不足常常掣肘了大学生的创业起步和发展。

(二)制度因素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创新型社会的国家政策为人们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国鼓励创业,国家也颁布了很多推动创业的政策。创业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创业型经济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制度倾向可以有效优化创业环境,为创业提供很多有利条件。

二、高校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积极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第一,设计自我学习的目标。只有正确树立自我学习的目标,才可以激发刻苦学习的动力,获得良好的成绩。大学生应当联系自己的真实情况,综合社会市场需求,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

第二,善于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大学生必须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准确判断学习目标、方法以及效果,不能盲目为了达到目标而忽略质量,可以联系真实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习目标。

第三,提升转化学习知识的能力。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最多的就是专业知识,缺少实践活动。大学生进入校園之后,必须坚持一种思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利用学习的知识对实践积极指导,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二)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有效解决具体问题,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大学生应当充分应用这部分时间,踊跃参与到社会创新实践活动中,让自己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实践能力,积累大量经验。

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有很多途径,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设计职业生涯比赛、勤工俭学、社会调查报告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中寻找实践机会,例如,利用假期到企业中实习,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

1.科学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

建设大学生创业平台,需要形成清晰的构建思路。首先需要根据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的需求情况,进一步明确投资规模,提供服务项目。其次是在提供服务时,设置对应的服务项目操作程序、服务方式等。

2.优化学校资源,整合机构

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独立中心,配置独立人员,聘请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教师对创业课程教育以及实践活动进行指导,进而使创业与就业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3.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由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带头,教务处辅助,设置大学生创业教育专业,鼓励有创业意识以及符合创业要求的学生学习该专业,学习之后学校对其颁发大学生创业教育结业证,这一证书是学生在校创业以及享受创业优惠政策的凭证。

其次,综合学生特征以及学校科学设置的大学生创业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具体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活动以及专业报告三部分。理论知识部分:综合设置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会计学等课程专业,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实践活动部分:包括参与创业规划比赛、设计职业生涯、管理校园后勤、寻找创业项目等,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专业报告:定期邀请创业较为成功的学生、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等到校演讲,以提升大学生创业动力。

综上所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便是发展创业经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而鼓励大学生创业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虽然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然而创业成功率却不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今后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敬宝.2009年北京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人才,2010(07):76-77.

[2]徐小洲,叶映华.大学生创业认知影响因素与调整策略[J].教育研究,2010(06):83-88.

篇5: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为了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在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学生的自主意识增长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却并不多,这就彻底打消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想法。但是伴随着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长,失业人数越来越多,社会迫切地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创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更多的行业,从而全面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更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激发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应用的意义

(一)能够优化创业工作资源配置

大学生创业与项目管理的结合,在客观上要求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和经费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提升创业项目的整体效率。在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中,经常出现由于缺乏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而造成的资金浪费、项目重复工作、项目延缓等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创业工作的最终效果。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应用,主要以重视成本控制为主,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尽量避免目标不明,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能够健全创业工作管理制度

大学生创业与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客观上要求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创业管理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等等。相对完善的创业管理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便于对创业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对项目成员进行绩效考核管理,为创业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三)能够强化创业工作负责人制度

将项目管理切实应用到大学生创业中去,能够形成明确的项目负责人制度。在创业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负责人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管理项目成员,统筹项目实施。创业项目负责人不仅要负责内部管理,还要负责外部沟通等事务,还要负责项目的计划实施、进度和质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项目负责人的综合能力,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能够增强创业团队内部分工协作

项目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项目的团队必须充分发挥团队成员自身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共享,实现在明确分工基础上的进一步合作沟通,从而实现创业的最终目标。而且,将项目管理切实应用到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去,能够有效克服创业项目内部经常出现的内部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

(五)能够实现创业工作全面质量控制

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应用,在客观上要求创业项目进行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全面的监督控制,不仅要监督项目中资源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等,还要保证这种监督控制自始至终处于创业项目的真格过程,这样将有利于及时地纠正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创业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六)能够形成有效的创业工作管理模式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应用,能够形成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创业项目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效率。并且进行规范化的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团队的内部团结和谐,降低创业成本,从根本上建立一个系统的创业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应用研究

二、项目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应用的保障

(一)科学的创业文化保障

在实施大学生创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宣传形成科学的创业文化保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多元化的宣传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创业观念,还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宣传环节,学校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和创业相关的信息和具体流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创业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二)完备的创业资源保障

首先,必须具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创业是大学生运用知识展开实践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专业的教师指导。所以,高校应该积极建立专门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创业教师队伍,以便于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正确的引导,进而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实现最终目标。其次,还要具备必要的场地经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需要更多的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而且成员之间还要明确分工合作才能实现创业目标,这就要求成员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源,以此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所以团队中的成员需要有良好的经济条件。而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从而促进创业活动的进行。再次,还需要具有科学的组织形式。大学生创业项目必须进行明确分工协作,才能实现创业目标,这就直接关系到创业项目的组织问题。而相对完善的创业组织结构是成员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构建的权利责任系统,成员必须要根据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划分,从而有助于成员能够有效完成任务,这样就能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就能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最后,还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想要顺利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客观上必须要有健全的创业项目管理制度,以此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三、结语

篇6: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2009-04-09 07:17:51

图片说明:张桄源、丁宁、肖伟智(由右至左)经常在一起商讨公司业务项目。大连的四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日前,在解放广场落成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已经接纳完毕首批入驻的创业大学生。这22名大学生来自举办于2008年12月的高校毕业生首期自主创业培训班,在56个学员的38个创业项目中,他们是经专家评审团层层选拔的优秀者。每个人都是在兴奋的状态下完成入驻的所有规定程序,不仅是因为孵化基地提供的免费办公场所和物业管理,更是因为这里的创业氛围让曾经经历过创业艰辛的大学生们找到了归属感。在这里,他们不再是孤独的创业者,而是互惠的创业伙伴。张桄源、丁宁、肖伟智就是其中把整合资源诠释得有声有色的合作创业者,他们利用彼此的优势资源,创办了注册资本100万的大连嘉腾科技传媒有限公司。以前各自为战现在合作创业

走进刚刚完成首批入驻的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还感觉不到客户往来的热闹气氛,宽敞的走廊里,更多的是创业大学生们彼此交流的身影。张桄源至今还记得自己在首批创业培训班结业典礼上说过的话:“今天我们在这里结业,但绝不是结束,而是彼此交流、沟通、信任和合作的开始!”入驻孵化基地后,这句话真的兑现了。日前,一个校园餐饮连锁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参与这个项目的除张桄源之外,还有同样入驻孵化基地的丁宁和肖伟智。

张桄源、丁宁、肖伟智三人曾经都是各自为战的创业大学生。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的张桄源,2007年开始创业,创办以电子杂志和传媒为主业的大连卓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毕业于大连大学的丁宁,早在2007年就注册成立了大连校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他的液晶电视联播网覆盖了大连市23所高校,安装液晶电视400块;大连交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肖伟智,2008年毕业后成立大连贝萨设计有限公司。他们都曾经历创业时间短、经验不足、资金短缺、市场信息匮乏等大学生创业的“瓶颈”,而首批自主创业培训班,促成他们达成整合资源的共识。“只有合作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三人在尝到合作甜头后的心声。

合作创业让他们各有所得

结识丁宁和肖伟智后,张桄源产生了成立一家新公司的念头。他毫不讳言合作的初衷:“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在金融、地产等行业经历震荡的同时,传媒行业也步履维艰。环境变了,公司靠单一经营DM杂志,在危机中恐怕难以生存„„”张桄源由此确定了多元发展的思路。今年,他另外注册了大连嘉腾科技传媒有限公司,“过去公司在传媒行业积累了很多客户和资源,在此基础上,我觉得新的业务拓展需要同样掌握一定资源的合作伙伴,一个人的奋斗成本太高,把大家的资源整合起来路子更宽。”于是,肖伟智成了他的第一个协议合作伙伴。

肖伟智非常热爱工业设计专业,早在大二时,他就有了较强的创业意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很多设计项目。然而,由于创业时间短,市场占有量小,信息资源有限,尽管团队对本身的专业技术很有信心,但公司业务却扩展较慢。“和桄源合作,我们的业务量一下子增加了,我们辅助他完成一些项目,彼此的实力都得到扩大。”肖伟智说,在他与张桄源的协议合作中,嘉腾公司校园餐饮连锁、灯箱户外广告、移动通讯及无线增值、原创音乐网等经营项目,所有与设计和产品包装有关的业务,全部由他的贝萨设计公司承担。

紧随其后,已经具备较强创业实力的丁宁也介入了嘉腾公司的运营,他和张桄源采取了参股的合作模式。利用校对传媒雄厚的广告渠道资源优势,负责“嘉腾”所有业务的推广。“目前我们正在筹划成立一个无线事业部,主做wap游戏、音乐彩铃、大型网站等,伟智主要负责前台的产品包装,我通过北京凤凰网等资源负责提供推广渠道,桄源负责公司的管理„„”丁宁说,股份合作,大大降低了公司发展新业务的成本和风险。

合作办公司 大家一起做

记者了解到,嘉腾公司成立后,三个共同创业人的第一个合作项目是校园餐饮连锁店,如今已经运行1个月了。丁宁“校对传媒”的每一个校园分众电视下方,都有一页由肖伟智“贝萨设计”设计的平面餐饮广告,东财和理工大学已经分别有了张桄源的连锁店。业务拓展一个月来,一家连锁店一天的纯利润就是三四百元,同时吸纳就业20人。目前,工业大学的连锁店正在装修建设中。

在这个注册资本已达100万的公司,张桄源、丁宁、肖伟智的资源互补,在广告、餐饮、无线事业等领域形成了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他们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并探索着新的创业之路。在很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他们的合作创业打破了以往“单兵作战”的创业模式。

王春燕 张瑜 鲁艺

责编:戴显龙

上一篇:教学评价设计量规下一篇:杂志销售渠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