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故事

2024-06-26

趣味对联故事(精选10篇)

篇1:趣味对联故事

苏轼趣味对联故事

(一)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这人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便说:谁不知下句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

善,拿出一道吃吧”

(二)一次,苏轼与弟苏辙去见佛印。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轼即对:“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辙听了,对兄长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何水能如河水清’是否更好

些?”

佛印与苏轼听了,都表示赞同。

(三)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任地方官,浚湖筑堤,颇有政绩。他写过不少盛赞西湖的诗篇,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相传苏轼与其父苏洵及小妹,就有过一次“深浅随所得”的撰联比赛。这日,他们来到五云山之西的的云栖。此地因五彩云霞飞集停伫而名,向以清凉幽静、花香醉人著称。“云栖竹径”为西湖十八景之一。苏洵见此美景,要大家各作一联,并限定收尾之字为“冷”和“香”苏轼思维敏捷,当下说道:“拂石生来夜带

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小妹也不甘示弱,说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

香。”

苏洵听了,连连摇头说:句子都还不错,就是与此间景致离得太远了些。你们听我的:“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苏轼和小妹不得不叹服,直夸此联是神来之笔。

(四)相传,苏轼有次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阿兄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听了,又气又羞,要不是有客人来,真想过去捶阿兄几拳。

(五)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象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僧眠

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住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佳人汲水,绳牵井

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

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一个佳人望月,人

间天上两蝉娟。”

(六)苏东坡乘船出川,赴京赶考,因风急浪大延误了时辰,主考官自然不准入场应试。苏东坡诉说了延误时辰的原因,请求主考官破例。主考官觉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有心网开一面,但又觉得不可轻易放过,便出一上联为难于他:

一叶孤舟,载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上联嵌进数字一至十,对应难度甚大。苏东坡才华横溢,稍一思

索便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誓一定要进。

上联以顺序嵌数,下联以倒序嵌数,不落槽臼,官其为满意,准予他入场应试。

得工巧,主考

篇2:趣味对联故事

1、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代学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琼山(今广东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

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

青云足下生。

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

2、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趣味对联故事二

杨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进士,授编修(1)。为明代有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和杨士奇、杨荣、历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称内阁(三杨)。

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在这样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年纪虽小,文才却不凡。

1、有一次,县官派人捉他的父亲去服劳役,当时,他的父亲有病在身,杨溥到县衙里,再三恳求,请求免除劳役,县官看他是个小孩子,就刁难说:“我出个对子,如你对上了,我可以释放你的父亲。”

接着,出了上联: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这个上联,构思奇妙,县官利用“图”字的结构,折字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必须服从我的管辖。”小杨溥听了,得知这个县官喜欢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对了下联: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杨溥这个下联,也是运用“析字法”,拆开“伞”字,既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又恭维了县官,而且对仗工整,表达适切,因此,县官不得不点头称赞,终于赦免了他父亲的劳役。

趣味对联故事三

许将(一O四五--一一一一年)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宋仁宗喜佑八年(一O六三年)中首名状元。他小时候聪明灵悟,勤奋好学才气横溢,是闻名遐迩的“小神童”。

1、许将九岁那年夏天,跟随族亲游览白岩山后,返回途中,因食干粮,口渴难当,于是向正在菜园围篱笆的老伯讨茶喝。篱笆老人,早就知道,站在面前的这个小孩,是当地有名的“小神童”,并没有马上给茶,却提出条件对他说:“小哥,要喝茶当然可以,但要请你对对,我有一个藏在心里多年,对不出来的上联,你把下联对出来,我才给茶。”

小许将虽然口渴得很,但却懂得尊重长者,就很有礼貌谦逊地说:“请老伯赐教,让小童见识见识。”

这位老伯,就以自己围篱笆的事,念出上联:

一篱二纬三桩囿菜园,园种春夏秋冬菜;

与许将交游的族亲中,不乏文人雅土,他们听了上联,一时应对无句,帮不了小许将的忙,干着急,担心他对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许将,眨眨眼,拍拍小脑袋瓜,不慌不忙地对了下联:

百架千层万卷叠书馆,馆藏古今中外书。

2、许将话刚说完,众人拍手称妙。围篱笆的老伯听了,也暗暗佩服。“对得不错,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还是实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对试试。于是,老伯开口说:“小哥,让我再赐教一对如何?”小许将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还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请老伯教诲”。老伯就以他们今天游览胜地白岩山为题,侃侃念道:

白岩白雾白玫瑰,如观玉皿;

同游者听了上联,知道老伯用的是复字的修辞手法,绞尽脑汁,想助小许将一臂之力。然而,小许将可是心中有数,他回顾今日登山游览的情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又重现在眼前:莲花岩上的托红寺,红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开的红杜鹃,他想到这里,立刻得了下联,就慢条斯里对道:

红寺红霞红杜鹃,若赏金屏。

3、老伯听了,高兴得翘起大拇指,连声称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岩茶,小许将接过茶,正想喝,那老伯边叫:“慢!”边在茶杯里,加上香喷喷的茉莉花。就在这时,老伯发现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见景生情,又叫一声:“慢!再对一联。”随着念了出来:

茶饮客吞杯中月;

这上联,不但难住同游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确实难住了小许将。这时,小许将手捧香气诱人的茗茶,不敢往嘴里送,他低头苦苦思索,难得佳句,只好抬头,向四处寻找答对的素材,当他发现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时开窍!高兴地大叫:“有对了!”接着朗声念道:

水抽人吊井中星。

众人齐声叫好,听得老伯也高兴得连胡须都翘起来,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为他又要出难题了。原来他爱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许将茶杯里,添上桂圆肉,然后说:“小神童名不虚传,来日一定中状元啊!”

趣味对联故事四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句的故事。

1、写春联

有一年除夕,十岁出头的解缙,即景生情,挥毫写了一副春联:

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

这副春联,引来了四邻观看,众人称赞不已。解缙家的对面,是曹尚书的府第。这位尚书大人,久闻“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缙的文才,见了这副春联,也不由得暗自赞许了。只是心里总有些怀疑,于是,决定想个主意,来考考解缙。曹尚书下令,在解家大门正对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挡住解家的“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的景色。

2、第二年除夕,解缙又在大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3、曹尚书见了,不由得为之惊叹。为了再次考考解缙,马上令人将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联时,只见联尾各加一个字,成了:

门对干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4、曹尚书发了狠,令家人将竹子连根刨掉。这时,解缙又挥笔在联尾,再各添一个字,联文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可奈何,派人给解缙送去大红请帖,一定要当面见见这位“神童”的真本事。

5、智斗曹尚书

解缙接到曹尚书的大红请帖,就随来人到曹尚书家。只见大门紧闭,侧门大开,便转身回走。曹尚书在门内冷笑道:

小子无才嫌地仄;

缙听了,漫不经心哼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6、曹尚书只好打开大门迎进解缙。他望了望一身绿衣的解缙,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绿衣;

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

锅里虾公着红袍。

7、曹尚书恼羞成怒骂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也毫不客气地,马上还以颜色: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8、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

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幅墨迹,脱口就说:

醉爱羲之迹;

解缙随口吟就:

狂吟“白也”诗。

10、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11、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12、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13、一石三鸟

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技。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14、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15、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他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

16、解缙巧对朱元璋

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春天,解缙从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参加会试。当时的科举制度规定:会试通过后,要再经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试”,或称“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

解缙在会试中,所作的文章,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言词质朴,博得主考官刘三吾的好评,要点他为一甲状元。由于有人反对,理由是说他,对策言论过高。殿试就被点为第七名进士。解缙的大哥解纶、妹夫黄金华,同时高中三甲进土。

解家“一门三进士”,不仅轰动了江西吉水城,也轰动了京师。万岁爷朱元璋,得知这位江西矮子进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对对,便召进宫来,亲自出题面试。

朱元璋说;“皇宫中,有一大戏台,朕出上联,卿对下联。”解缙叩头道:“万岁,臣遵旨。”

17、朱元璋念道。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

解缙接口便应对:

日月灯,云霞彩, 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

18、“好!”朱元璋满心欢喜。并再出上联:

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缙立即续成下联: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连声赞赏。

趣味对联故事五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

1、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

天下口,天上口 志在吞吴;

谋臣刘基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吴”两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下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2、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

天作棋盘星作于,日月争光;

刘基脱口答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3、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见陶安以书作枕头,即景生情,乃一上联: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知其意,随即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4、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访,遇到一个农民在卖藕,立即出一上联:

一弯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农民是否能对。那农民望他一眼,笑着答首:

七窍比干心。

篇3:谈谈幼儿故事的趣味

一.有趣、有味、有趣味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幼儿故事:一类属于幼儿原创性质, 这类故事情节简单且重复性强, 如一个四岁男童自创的故事《机关枪》:“有一天, 我出去玩, 遇到了一群坏蛋。我拿起机关枪, “哒哒哒哒”把他们都打死了;我往前走, 又遇到一群坏蛋, 我又拿起机关枪, “哒哒哒哒”又把他们都打死了。”然而, 幼儿在倾听这类自创自演的故事时却表现出强烈的愉悦情绪;第二类是专为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的教学材料, 如《甜房子》。“小熊不爱吃饭和吃菜, 只爱吃糖和别的甜东西。这一天, 他看见一座用糖果、巧克力和奶油蛋糕造的甜房子。甜房子可漂亮了, 有奶油的屋顶、蛋糕的墙, 巧克力的门窗上挂着一颗一颗的糖……”这类故事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 却难以引发幼儿真正的兴趣。还有一类故事, 是作家所创作的幼儿文学作品, 如老舍先生的《小坡的生日》。“钓钓被偷偷灌了迷魂汤, 把家也忘了, 把我也忘了, 把什么都忘了, 一心愿住在山上。这迷魂汤居然是龙井茶叶里对点冰淇淋, 而要散开迷魂汤, 骨拉巴唧在钓钓脑门上吻了一下, 钓钓居然就醒来了。”这类故事让幼儿喜欢, 且让幼儿感怀。

三类故事含有一些共同的元素, 如特定的语言形式及用想象构筑故事情节, 但三类故事仍存有根本的不同, 亦即有趣无味、有味无趣和有趣有味的差异所在。在有趣、有味、有趣味之中涉及几个关键性问题:有趣无味关乎日常想象与艺术想象的差异问题;有味无趣则涉及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差异问题;而有趣有味则必须解决两个根本问题:其一是幼儿故事的文学属性问题。幼儿故事首先是文学, 其属性当从属于文学的本质, 而文学的本质是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示;其二是儿童审美心理的阶段性问题。因为幼儿故事又是幼儿的文学, 而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呈现语音层、语象层和意味层三个阶段。对低幼儿童, 语音层、语象层的表面构筑十分重要, 但表现手法、语言形式只是故事趣味构筑的必要条件, 并非充分条件。综上所述, 对幼儿故事趣味问题的探究, 将最终追溯到成人与幼儿审美意识的互契问题上。

二.互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对于创作者, 一方面确信自己在揭示, 另一方面又确信自己对于被揭示的对象并不重要, 而写作的重要动机之一当然在于我们需要感到自己对于世界而言是主要的。但是, 创作者在作品中遇到的只是它自己, 他 (她) 无法通过够不着的作品体会到自己的重要。于是, 写作行动中必然包含着阅读行动, 二者辨证地相互依存。写作者只有通过阅读者才能实现写作的那个主要动机, 即写作者以写作为媒介通过阅读者来体验这种主要性, 精神产品只有在作者和读者的联合努力下才能出现。只有为了别人, 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 才有艺术。因此,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种召唤。这种召唤揭示出互契的必要。

然而, 成人与幼儿确实是差异较大的两类个体, 互契如何成为可能?

成人不过是长大的幼童, 尽管他是健忘的。但任何知道一点精神生活的人都会意识到, 要丢弃曾尝试到的乐趣是再难不过的事。的确, 我们丢不掉一切, 我们丢不掉童年曾带给我们的快乐, 我们只是用一件事代替了另一件事。对成人而言, 写作就是这样一种替代物, 写作者用不尽相同的方式如童年复现、童年参照、童年补偿, 将童年经验渗透到创作活动中。同类的童年经验使得互契成为可能。其次是创作思维。除了理性思考之外, 创作思维还有这样一种特征, 即表现为全身心投入、近乎痴迷的状态。这种状态与幼儿游戏时的心理十分接近。创作思维的特征也为互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可是, 当我们来看《甜房子》时, 会发现它里面不乏童年经验, 也有一定的情感投入, 但仍弥漫着浓郁的道学气。这是因为写作者缺乏至关重要的一点———游戏性心态, 即将写作作为一种游戏。我们知道, 游戏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自成目的性, 也就是说它不是为达成某个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因此, 这个时候的写作已不再是对儿童客体的模仿, 不是为博一笑或为发射糖衣炮弹, 而是创作主体返回到自己生命的本身状态, 是主体自身心灵的释放和表达。

安徒生奖得主林格伦有这样一段话:“我写作品, 唯一的读者和批评者就是我自己, 只不过是童年时代的我自己。那个孩子一直活在我心灵中, 直活到如今, 亏得有这个孩子, 我才能为小朋友写作到现在。我总是让他过得快乐。”我是我, 我又不是我;我是童年时的我, 我只是一个孩子。写作因此而成为了游戏。我在写, 为我, 又不为我;为童年时的我, 为一直活在心灵中的孩子。写作因此而成为了合作。正是创作主体的游戏性心态, 方能产生真正的孩子气, 契合才有了可能。亦或, 这里面就有契合。

游戏性心态是互契能否成为可能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游戏性心态应当理解为游戏精神。两个问题应运而生:一是游戏精神与快乐主义等同吗?二是游戏精神与教育主义对立吗?游戏精神与快乐主义都是重体验的, 但前者具有超越性。超越是指超功利的, 因而具有一种诗性, 正是这诗性划出了个体生命生存容度和精神容度的界限;其次二者都是要自由的, 但前者的自由并非无拘无束, 而是倡导对规则的建设和尊重;快乐主义是轻松的, 游戏精神则与严肃有本质的联系, 具有创造性。因为它不仅处在当下, 而且面向未来;正是因为未来, 我们才谈希望。意义就在这创造中, 在希望里。而意义的重要性在于, 人只有凭借它才有可能对抗两种虚无。在真正理解了游戏、游戏精神的内涵之后, 必然将游戏精神与教育主义对立视为一个伪命题, 也将更深刻地思考这样一些话, 并努力地实践。这些话分别是柏拉图的“生活必须作为游戏来过”, 胡伊青加的“人是游戏者”以及当代教育领域的命题“游戏是教育的存在方式,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存在方式”。

三.平行与超越

创作者的游戏性心态是互契成为可能的关键, 但幼儿故事的本质乃是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示, 成人作者的自我不可能消解于表现对象中。这样是否意味着引发了一对矛盾, 即读者 (幼儿) 要求的作品的平行性与创作主体 (成人) 表达的超越性是彼此对立的两面?会不会出现以下情况:作者的意图幼儿不明白或者不完全明白?该如何看待这种平行与超越?

儿童文学作家周锐写到:我写童话的动机不是要去哄孩子、教训孩子, 而是试图用童话的形式诉说我对世界的一些感受。就跟一般人一样, 心里话总想找个人说。由于童话这种体裁的主要对象是孩子, 我就得考虑说得让孩子们乐于接受, 至少乐于接受这故事———我不要求小读者能一下子全部领会作品的深层意蕴。由此我们知道小读者不完全明白作者的意图的情形确实存在, 但我们接受这种情形, 如同周锐所言:并不要求小读者一下子全部领会作品的深层意蕴。既然幼儿不能领会, 多出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有没有必要存在呢?对于这类问题,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的回答是:阅读的能力和水准是一件和阅读的视野、习惯有些关系的事。阅读的视野和习惯又是最好从童年开始养育。童年的养育便是成年之后的能力和水准、趣味和智慧。没有人可以从无知一下到全知, 也没有人能够从不懂一下到全懂。不懂到懂是一个过程, 童年的不懂是将来的懂的基础, 阅读的能力和水准需要童年时代的养育。

幼儿故事带给孩子欢笑, 应被认为是一个美学;笑声中有久远的滋养和点拨, 则是并存的另一个美学。任何一个写给童年的故事, 都是向了那更高的地方的, 不腐朽, 不轻狂, 不沮丧, 不坠落。有笑声, 意味着成人自觉地吸纳了儿童的审美意识, 儿童正兴致勃勃地咀嚼着自己熟悉的一切;有滋养则意味着成人传递出自己的审美意识, 儿童则潜移默化地接触它们、体验它们。

这样, 与其将平行和超越看作是一对矛盾, 毋宁将它们看作是幼儿故事的特质, 正是这特质使得幼儿故事充满趣味。

摘要:“添趣”是幼儿故事的教育价值之一, 幼儿故事的趣味取决于成人与幼儿审美意识的互契程度, 创作者的游戏性心态是互契成为可能的决定性因素。平行与超越, 是幼儿故事的特质, 也是幼儿故事趣味的来源。

关键词:趣味,审美意识,游戏精神

参考文献

[1].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年.

[2].让-保罗?萨特:《萨特读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

篇4:对联小故事

据说上世纪初,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它的嫡系安徽督军倪嗣冲有一个女儿名叫倪妙。倪妙读过书,也懂得古诗与对联。她要找一个才貌双全的夫婿,经过许多人的介绍,都不合心意。于是她出了个“妙人儿,倪家少女”的上联,声称“只要有人能对出下联,不论家世,均可作配偶。”这下子引得安庆及全国各地不知多少痴情人煞费苦心想对出下联,以攀名门小姐,但却一直没人能对出。这是拆字对,“少女”联结为“妙”,“人儿”合起为“倪”,确是副绝对。

1981年4月,华老来合肥讲学,住在稻香楼宾馆。一天,在宾馆客厅踱步时,遇见女服务员小倪。华老脱口吟出上联,恰好科技大学派来照料华老的张医生在他身旁,华老灵感一来,便对出“搞长弓,张府高才”的下联。60年前的“绝对”,就这样被华老轻松地对出了。

二、一联思十年

明代著名文学家杨升庵榜中状元还乡时,与一武状元水路同行。水路不宽,须一船先,一船后。两人都不愿自己的船居后。

武状元对杨升庵说:“我有一联,你若对上,甘随尾后。”杨升庵便点头同意。武状元念出上联:“二舟同行,橹速哪及帆快。”

这上联利用谐音,既指物,又指三国时的鲁肃和西汉时的樊哙,意在“文不及武”。杨升庵苦思冥想,终不能对,只好随后。杨一直将此事记在心中。十年过去了,这天儿子娶亲,“拜堂”的鼓乐齐鸣,他叫道:“有了!”挥毫而就。对的是:“八音齐奏,笛清怎比萧和。”

这下联也利用谐音,既指物,亦指人,点出北宋中期武将狄青和西汉的萧何。狄青是武将,萧何是文官。含有“武不及文”之意。此联虽对上,然迟了十年。

三、贺龙咏对

贺龙常常自谦地对人说:“我是个没吃墨水的大老粗。”果真如此吗?不是。他天资聪明,才学过人,尤其是善作对联。

篇5:经典趣味对联故事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李白戏权臣趣味对联故事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篇6:春节趣味对联及故事

明代文坛“前七子”首领李梦阳督学江西时,见一生员之名与己相同,便以战国时代人蔺相如和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为题出上联考之: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生员知其话外之意,即以战国人魏无忌与唐初大臣长孙无忌为题对出下联: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李梦阳听了暗暗称奇,又出一“藏典联”上句考之:

杜诗汉名士,非唐朝杜甫之杜诗

话音刚落,生员即说出下句:

孟子吴淑姬,岂邹国孟轲之孟子

李梦阳很赞赏此人的才学,后来举荐他入了仕途。

35、

山阴绍兴人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十多岁的时候就已才名四扬。某年秋试,一位姓窦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入城那天,太师令手下人持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在前边喝道开路,自己坐在轿中游哉优哉地招摇过市。当时暑气未消,徐渭故意赤身露腹地躺在东郭门内的官道正中――他想杀一杀太师的傲气,头牌执事看见一小孩睡在官道当中,就禀告了太师,太师不想与小孩计较,就下了轿,亲自把徐渭唤醒,问曰:“何故卧热石板?”徐渭大大方方地答道:“晒晒肚中万卷书。”太师立即明白这孩子在向他“挑战”,便说:“既喜读书,必会对句。我出上句你来对,若对不出,就该让道回避。”徐渭却反问:“若是对得出呢?”太师随口说:“那就把全副执事停在此处,老夫徒步进学宫去。”于是太师随口占题:

南街三学士

徐渭立即应对:

东郭两军门

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文官对武将均很贴切,只好步行到学宫中去了。

36、

明人张居正幼年时应童子试,当时的湖北新任巡抚顾琳闻知张有才名,便把他召来出句索对以探其能,出句曰:

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

张居正应道:

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顾大喜,解下腰间金带赠张,并告左右:“这孩子将来肯定比我有出息!”

37、

明朝天启年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时留宿于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见上联全由“宝盖头”字组成,便亦“如法炮制”: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村边池塘时,叶说:翁公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您瞧:

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翁正春知道叶向高在反“将”他的军,便寻视池塘,很快做出反应:

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语毕,二人相视大笑。

38、

戴大宾5岁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曰:“阁老。”众人戏之曰:

未老思阁老

戴大声答道:

无才做秀才

13岁那年,戴大宾考中举人。一权贵心中不服,出题考戴,只二字为上联:月圆,戴应声道:风扁。权贵曰:“谬矣!风岂能扁?”戴反唇相讥:“莫不知风入门缝即扁?”权贵又出上句:凤鸣戴答:牛舞。权贵曰:“错哉!牛何能舞?”戴又反讥:”经书上说‘百兽率舞’,难道牛不在其中?”

39、

明代作家邱浚自幼好学。一日天雨屋漏,学堂里大多座位被淋湿,邱与一显贵之子争干位,彼此不让,塾师见状出一联命二人同时对答,对出者坐干位。师曰:

细雨肩头滴

显贵之子对答不出,邱浚朗声道:

青云足下生

遂坐了干位。显贵得知争位事后大怒,命人叫来邱浚,训斥道: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笑对:

焉知鱼不化为龙

40、

明人陈洽8岁时与父同行江滨,见两舟一迟一速行进于江面,父即景出句命对:

两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陈洽应声曰: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按:(鲁肃、樊啥、狄青、萧何俱古人名)

41、

明代状元梁储年轻时就颇具“公辅之量”。一天,他放学回家时不慎跌倒,父亲一边扶他起来一边说:

跌倒小书生

梁储应声道:

扶起大学士

又有一日,梁父带孩子们到池塘中沐浴,随口出句曰:

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

7岁的梁储对答道:

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42、

明代文学家边贡的继妻胡氏颇通文词。边贡多侍姬,与胡氏尝反目。一日边贡宴客,客出句曰:

讨小,老嫂恼

这显然是在开边的玩笑,用的又是“一韵对”法,对句颇有难度,边贡一时语塞。胡氏在屏风后听见,即以纸片书下联传出,语曰:

想娘,狂郎忙

“娘”者,美姬也。座客看了大笑。

春节趣味对联集锦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更多热门对联推荐参考:

1.新年搞笑对联大全

2.新年对联大全

3.2015新年立春对联大全

4.2015羊年新年对联

5.2015新春吉祥之对联大全

6.2015新年春节贺年对联

7.新春对联大全附横批

篇7:有故事的趣味对联

暗讽联

过去,某一村庄,有一位土财主,家有良田千顷,騾马成群,杖着有钱有势,鱼肉乡里,欺压百姓,横行霸道,百姓们敢怒不敢言。那年他五十四岁,看上了一家农户女儿,芳龄一十六岁,杖着自己财大气粗,强行娶农户女儿做妾,在结婚那天,有人送去一付对联,上联:“二八素装强红裹。” 下联:“六九乌鸦霸麻雀。” 土财主看罢,气昏了过去。

篇8:引入故事教学法打造趣味生态课堂

一、运用熟悉故事,加强词汇理解记忆

教学创设趣味故事情境,可以运用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学习和记忆词汇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创编趣味小故事,将需要记忆词汇的形、音与意义融入到小故事中,学生就能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提升词汇学习的质量。

如“On and off”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引入学生们较为熟悉的“小兔子乖乖”故事。首先,将学生们分为4人一组,让小组成员选派出一名学生复述该故事,用汉语的形式表达。之后,播放“小兔子乖乖”视频和英语歌曲,让学生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英语歌曲的大意。再次,在学生大致感受后,引导学生学习open为开,close为关。其次,引导学生思维发散,鼓励学生记忆同类型音、形与义的词汇,达到举一反三、推广拓展,提升学习能力的目标。如turn on,turn off。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大灰狼来啦,小兔子们是开门还是关门呢?”“关门,关门,close the door”,“那妈妈回来了,小兔子们该怎么做啊?”“开门开门,我这就把门开open the door”。结合熟悉的故事,引导学生加强词汇记忆,在趣味故事中不断的深化理解,再拓展延伸,记忆更多的词汇。

二、以丰富故事,引导口语表达运用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缺一不可的四个部分。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需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素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意识与能力。如此,需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大多都是学习的哑巴英语,不愿、不敢或不会开口说英语,是现阶段英语教学的难题。为了激发学生表达英语的兴趣,也为了鼓励学生爱表达、会表达,借助具有故事情节的英语故事,在具体内容引导下,创设趣味轻松的故事活动氛围,引导学生表达交流,能提升教学效果。

如创编“小猪历险记”趣味故事,“一只可爱的小猪趁着天气好,到野外游玩,他现在在干嘛?”教师展示出趣味漫画,学生答“跳舞”,教师引导“跳舞Dancing,dancing,I am dancing.”学生跟着表达。之后展示跳绳的动作“跳绳Jumping,jumping,I am jumping.”“突然,一只老虎出现了,把他当作最美味的食物,小猪跑了起来,怎么做呀”“奔跑Running,running,I am running.”结合趣味故事,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合作交流,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运用趣味故事,开启轻松听力训练

听与说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听的清楚才能更好地表达。小学英语阶段,需要加强语言输入的教学,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素材下,更好的展开听故事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创新想象,还能在故事的引导下,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开启趣味、轻松的听力训练。听力训练为阅读、表达和写作奠定了基础。运用故事实施听力训练,可以采用教师说故事,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故事或童话,以生动、形象的表达,借助多媒体设备的视频、音频工具,来丰富学生的听力活动。引导学生实施听力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故事教学法是一种轻松、愉快、活跃的趣味教学法。它契合了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在趣味的课堂中积极想象、创新。另外,故事教学法实施时,为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小学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素养,强化教学技能与方法。教师需要运用爱与关心,在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念的情况下,才能运用故事教学法,有效打造趣味生态的小学课堂。

篇9:杨乃武的对联故事

杨乃武,浙江余杭县余杭镇人,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生,咸丰十一年考取秀才,同治十二年(1873)八月考取举人。他是一位有才学并富有正义感的人。下面四则有关他的对联故事,即可见他为人的一斑。

一联救人命

鲁厩焚如,孔子问人不问马;

钱江潮涌,将军问马不问人。

这副联语,是杨乃武写给当时的杭州将军瑞澂,并由此而搭救了一位牧马人的性命。

清同治初,一牧马人给瑞澂牧马。有次,他把马放到钱塘江边的草地上。时值秋天,正遇涨潮,潮水突然汹涌滚来,牧马人驱马不及,有一匹马被潮水卷去,卷去的偏偏是瑞澂的爱马。瑞澂闻讯,大怒不已,下令将牧马人关起来,并声称要杀牧马人来祭他的爱马。牧马人的妻子心急如焚,四处奔走求人,均无办法。后来,她听说杨乃武急公好义,就赶到余杭镇去,跪在杨乃武前哭诉此事。杨乃武听后,恨恨地道:“朝廷提倡尊孔,却不懂孔子爱民的学说,从这件事看,民比马都不如!”他毅然写了一张呈状,并附上前面的那副联语,要她呈给瑞澂。

瑞澂看了呈状,尤其是那副对联,意识到杀人祭马是违背孔孟之道,又怕犯了众怒,就释放了那牧马人。从此,“一联救命”成了杭余一带的佳话。牧马人一家十分感激杨乃武,常去拜望,像亲戚一样,到儿孙辈仍来往如故。

·讽联刺贪官·

大清双王法,

浙省两抚台。

这是杨乃武贴在余杭县衙照壁上的讽联。

当时,余杭县百姓完粮,陋规很多:交银子有火耗,每两要加三分至五分;交粮要折耗,农户把粮食倒入斛中要堆得满尖,粮胥用脚踢三下,堆尖之粮溢在地上,不准农民扫取,俗称“踢斗淋尖”。这些所谓“火耗”、“折耗”都落入了贪官污吏的腰包中。实际上,清代从雍正开始就禁止这些陋规,但屡禁不止。那时,江浙一带的乡宦做京官的不少,这些陋规对于乡宦的利益也同样是受到侵害的。因此,他们纷纷联名上奏,要求取消陋规。后来,朝廷下了一道谕旨,明令取消“踢斗淋尖”,浙江巡抚也出布告,禁止这一陋规。但是,余杭县交粮集中地仓前镇的粮胥们,除了对一些大粮户(都是乡宦士绅)来交粮不敢再“踢斗淋尖”外,对大部分小粮户(主要是一般农户),仍照旧行事。杨乃武认为这是违犯了朝廷谕旨和巡抚布告,就到县里去控告粮官的舞弊。当时的县官,就是后来诬害杨乃武、小白菜的刘锡彤。粮官的舞弊,原是在他默许下进行的,并且他得的是“大头”,对此自然不理,并认为杨乃武是多管闲事。杨乃武生性鲠直,据理抗辩,并责备他包庇下属,不为小民作主。刘锡彤恼羞成怒,将他斥逐出衙。杨乃武愤恨交加,写下了上面的那副对联,亲自去贴在县衙的照壁上。由此,也种下了后来被诬入狱的祸根。

·愤联讽官场·

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

学台充刑台,乃武归天。

这是杨乃武被诬入狱在狱中写的一副对联。

同治十二年七月,杨乃武被知县刘锡彤诬陷入狱。他虽坚不屈供,但刘锡彤多方施毒计诱逼毕秀姑(即小白菜)、钱坦(即钱宝生)诬供杨乃武,并严刑拷问,将他们屈打成招。其姊两次京控,三司会审,均未能平反。后由翁同和出面上奏,慈禧才派筒放浙江学政、礼部侍郎胡瑞澜为钦差大臣,重审此案。但由于浙江巡抚杨昌(氵睿)官官相护威胁利诱,刘锡彤重金贿赂,胡瑞澜终于同流合污,用重刑拷逼不让杨乃武翻案。在杨双腿被夹断、昏迷不省人事时,胡命狱卒拿起杨手,在一份所谓的“供状”上按了手印,遂定“维持原判”,杨乃武斩立决。至此,杨乃武认为再无平反的希望,就写了上述这副对联,吐自己的怨气,讽胡瑞澜的昏愦,刺官场的腐败。后来,杨乃武案平反,胡瑞澜亦被罢官。

·赠联悼钱坦·

名场利场,即是戏场,做得出满天富贵;

寒药热药,无非良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横批:镜花水月。

这副对联,是杨乃武平反出狱后送给“钱宝生”药铺的。

“钱宝生”在所有杨乃武、小白菜的文艺作品中,是个为虎作伥的坏蛋。其实,在历史的真实中,“钱宝生”是杨毕冤案中的一个冤死者(唯一的)。“钱宝生”本无此人,是杨乃武屈打成招时乱供的一人。刘锡彤严刑逼供,要杨招出砒霜从何而来?杨在无奈中想起了仓前镇有个“爱仁堂”(即“宝生堂”),老板姓钱,他便随口而出。刘锡彤又问他名字,他并不知道,就编了个“宝生”的名字。刘锡彤就将“爱仁堂”钱老板抓来。钱坦上堂对证以实相供:一、自己不叫“宝生”,而是单名一个“坦”字;二、他和杨乃武、小白菜素无来往;三、他的“爱仁堂”是爿小药店,从不经营砒霜,有账可查;四、杨乃武虽过去来店撮过药,但他中举后从未再来过。但刘锡彤却不管这些,为了要致杨以死地,威胁逼钱作证,可钱仍坚否认卖过砒霜给杨乃武。刘叫一个地方痞绅陈竹山(此人和杨乃武有宿仇,也是制造这个冤案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后监毙)去劝诱,答应只要他承认卖给砒霜给杨乃武,即可给他无干的谕贴,释放回家,钱坦才违心地作了伪证。岂知此案一再反复,钱坦也无法脱去干系,一直系狱无法解脱,最后病死在狱中。后来,杨乃武出狱,他觉得虽然钱作了伪证,但钱之牵进此案还是由他乱供而起,心中终有歉意。他后来做蚕种生意,常乘船去桐乡等地,途径仓前,总要去钱家看望,并为钱家的爱仁堂写了这副对联。这联句,是借用杭州药王庙中的楹联,也是杨乃武的心声。

篇10:有故事的趣味对联

清朝年间,皇帝选派钦差奉旨到各地考察地方官员,政绩优者,可考虑晋升提拔。有一年,到了考察的时候,皇帝选派了一个叫张不正的钦差。这个张不正在翰林院供职,整天不务正业,好吃,好喝,好玩,好赌。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张不正。这一次,他奉旨来到江南考察,到了一个叫“千山县”。这个县的知县叫雷昌盛,由于他爱好打麻将,并对棋也有一番研究,时间一长,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垒长城。垒长城跟钦差张不正约好,安排了三人陪着玩麻将。这一来,真是臭味相投,便玩起了麻将。张不正出身翰林,随不务正业,但也有些文才。边玩麻将边以麻将为题出起了对联。雷已有准备,也胸有成竹。(以下简称“张”“雷”)

张:“天和,地和,天地和。”

雷:“仙乐,人乐,仙人乐。”

张:“山中孔雀东南飞。”

雷:“门外瑞雪西北飘。”

张:“幺鸡打鸣,东南西北中發白。”

雷:“红白高照,春夏秋冬万像新。”

张:“东风何等万事备。”

雷:“发财但求四喜临。”

张:“仰首敬牌神,万也和,茼也和,条也和,我今买醉长城内,胜过冷风弄月。”

雷:“大江流日月,南亦乐,东亦乐,西亦乐,但见孔雀风雪里,俨然花间美人。”

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桌上谈兵,犹日月。”

雷: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参没月落,不曾知。”

张: “足下起祥云,天底下唯有长城不倒。”

雷:“眼前无俗障,人世间还须麻将传情。”

张:“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雄风扙。”

雷: “姜女未死也!千秋恩怨一旦清。 ”

四圈牌下来,钦差大人赢了银子上千两,再加上此县令对联对的也很精彩,高兴万分,回朝后便奏明皇上,皇上将县令封为州官。

有一次,皇上召见雷,参拜之后。皇上便安排雷和自己下棋。(原来皇上爱下棋)在下棋时,皇上便以“棋”为题出一上联,让雷对下联。(以下简称“皇”。“雷”)

皇:“赌墅付传闻,叹青史成堆,千古河流棋一局。”

雷: “争墩笑事多,看画梁依旧,半湖烟雨燕双飞 .”

皇:“占全湖绿水芙蓉,胜固群臣棋一局。 ”

雷:“世事如棋一染雕,卢鸟进谷燕双飞。”

皇:“世事如棋,一朝争来千古业。”

雷: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

上一篇: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发言稿下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