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自己优秀作文

2024-06-04

描写自己优秀作文(共17篇)

篇1:描写自己优秀作文

我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一米三五的个子,梳着齐耳的短发,乌黑发亮。水汪汪的的大眼睛,闪烁着光芒。圆圆的脸蛋上,甜甜的微笑着,露出不太整齐的牙齿,充满对生活的热爱。我性格文静,爸爸?妈妈都和喜欢我。这就是我——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

我,天生就是一副公主模样。长得眉清眼秀,许多人都说我长得漂亮,像个公主。我最喜欢吃的东西是苹果。因为苹果又脆又甜,很好吃,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我非常爱看书。一下课,别人都出去疯跑玩耍,而我,只坐在位子上好好看书。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在书中去“游玩”,当一条快乐的小书虫。由于我太爱看书了,我坐在车子上也看,躺在床上也看,随时随地的看书。从书中得到了乐趣,也付出了代价——由1.5的眼睛变成了1.0的眼睛。

这就是我,一个文静,爱看书,喜欢吃苹果的我。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篇2:描写自己优秀作文

我们班有这么一个女孩,扎着马尾辫;她并不高却偏偏坐在最后一排;她虽然是一个好学生但也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她的一双手不会做手工但会写作文。

她从不因为困难而退缩但有些自大,每次名列前茅就扬扬得意,使得许多人都在她背后说闲话,父母也曾引导过她,可她总把这种小事当浮云,没一会儿就随着烦恼烟消云散了。也不知她是怎么做到的,一个学期总要写两本日记,弄得大家都目瞪口呆!还让一些优等生开始学习自大这种”优良“传统。

她并不斯文,而是一个女汉子,甚至一段时间还因为打架、吵架成为老师办公室的常客。其实她也想当一个窈窕淑女,可是嘴里一直说着:“做不到,做不到~~!”

她喜欢可爱的小狗,自从养死两只迷你吉娃娃后就再也不敢再”害狗“了。

篇3: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一、巡视评改,及时指导

在学生进行习作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无所事事,或利用这些时间改其他的作业,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习作的时候, 应该是教师最忙的时候。

教师在不断地巡视中,可以发现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特别是一些糟糕的开头或是离题的习作,我们可以适当地提醒点拨,及时地将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让他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启发进步,这远比批在作文本上的评语更及时、有效。如在进行《难忘的第一次》 习作时,就有学生写的并不是第一次,而是写了很多第一次以后的事情,离题了。这个时候,就要引导他们重新审题,及时而有效的避免了后面的无用功。

教师的巡视过程,也是解决错别字、错句、病句最经济的时刻。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错别字或错句时,可进行适当的提醒,如“你这段话中有错别字”等,但不说明是哪个,让学生自己去查、去纠正,培养他们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教师的巡视会让有些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关注,特别是一些在班级中极少展现自己,默默无闻的学生,在旁巡视,适当点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劲头。

二、集体修改,示范引导

在学生习作后,教师可发挥刚才巡视的优势,将巡视中学生存在普遍性问题的文章,在大屏幕上投影出来,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写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然后直接在大屏幕上修改。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修改中,不但知道了“为什么”、“改什么”,还知道了“怎么改”。这样的评价方式,既改变了以往教师单一评价的做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有助于学生习作修改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如在缩写的习作中,要求学生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学生动手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巡视, 有的学生抓不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懂哪些该保留,哪些该删减,针对发现的问题,可以选其中的一篇让学生来交流修改。在不断的修改中,学生渐渐地明白了缩写的要领。

三、自改习作,反复斟酌

文章不厌百回改。在习作教学 中,学生自改习作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也是习作讲评的基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改习作能力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应该在学生自我修改前提出一些具体的修改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如习作中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当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还应根据每篇习作的特点提出一些特定的要求。

例如以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就可以根据主题制定几条修改要求:语句通顺, 没有错别字 (基本要求);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合适的称呼 (特定要求);主要内容结合具体材料,把观点表达清楚 (特定要求);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表达真情实感 (特定要求)。学生只有在清楚要求后, 才会有目地性地进行修改,也才能把习作改好。

其次,自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 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因此,朗读法是最有效、最简单的修改方法。在反复读中许多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便显露出来,若发现不妥便及时提笔修改,改完后再读,读后再改,直到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在反复的斟酌中,学生的习作水平会得到更多的提高。

四、互评互改,取长补短

篇4:如何描写自己的性格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如果摸不清自己的性格,怎么办?别急,咱们有“秘密武器”呀。第一个“秘密武器”,咱们可以找一些关于性格的心理测试题,认真如实地回答上面的问题,最后看看答案,呀!怎么会这么准呢?甚至有些咱们平时没发现的性格特点都被“发现”啦。第二个“秘密武器”,仔细观察那些抓拍的照片,因为抓拍的照片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咱们可以仔细观察自己的神态、动作,从中也能发现咱们的性格秘密。

其次,选择典型事件把自己的性格写明白。比如余丽小朋友就选取了早晨上学快要迟到了自己还在磨磨蹭蹭的事例来表现自己“蜗牛”般的性格——“十分钟过去了,她还在不紧不慢地梳头,就差没把头发一根一根地梳”“先把袜子仔细拉直,还闻了闻,那阵势好像要把脚趾头掰下来一个个往袜子里面塞。最后洗脸,简直是一厘米一厘米地洗”。如果换做是那些急性子的小朋友,早都恨不得坐着火箭赶到学校了,所以用这样的典型事件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真是太有说服力啦。

再次,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有了典型的事例,再用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表现手段,就可以准确地诠释咱们的性格特点啦。比如许远丽小朋友虽然没有直接说明自己的性格特点,但咱们从她的语言描写——我用左手擦了一下汗珠,斩钉截铁地说:“不,无论怎样都要抄写完再休息,要不就耽误大家做作业了,这怎么行呢?”——以及心理描写——“正当老师审视全班同学的时候,我想:我一定要承担这个责任”——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她的性格特点:勇敢、自信、坚强。

篇5:描写自己的作文

平时我喜欢梳着长长的马尾辫,乌黑发亮的像涂了一层黑色的颜料。最引人注目的是我的牙齿,上面还算整齐的,但是下面的牙齿歪歪扭扭,就像W形,我妈妈说:“你长大了以后做了牙齿矫正。”我心想:矫正一定很疼很可怕。

爸爸说我是一个坚强的孩子。记得5岁的时候,有一次爸爸推我荡秋千,结果秋千荡的太高了,几乎和秋千的杆子一平了,结果我手没抓紧,掉了下来,摔倒了大树旁边,后背上红了一大片,都破皮了,快要流血了,结果我都没有哭。还有一次玩滑板车的时候,我滑的太快了,撞到了沙堆,“啪”的一声,我摔倒了,那白白嫩嫩的腿顿时流下了一滴滴血,但是我没有哭,一瘸一拐地走回了家。爸爸心疼的问我:“痛不痛?”我说:“不痛。”爸爸又问:“下次还敢不敢了?”我坚定的说:“我下次还敢玩滑板车,但是我不敢滑得太快。”

我的爱好是弹古筝,一看见古筝就忍不住想弹出优美的琴声,我家里的人全都围着古筝对我说:“再弹一曲,再弹一曲!”我也没有办法,只好听他们的话,一首接一首的弹起来了。平时我上台表演的时候,每个观众都会拿出手机拍照,这时候,我心里美滋滋的。

篇6:描写我自己作文

至于身材嘛……中等,但我长着一双大眼睛,有一个直挺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留着一个齐刘海,整个人看起来像个洋娃娃。

我的性格死倔死倔的。记得有一次写同步作业时,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去问刘老师,刘老师告诉我应该这样写,可是我坚持自己的答案非不改,结果第二天,老师批作业,这道题错了!我当时真不应该不听刘老师的话,其实有时候听人劝也是一件对自己好的事。

我还有一个小缺点就是上课好动,就连不上课在家时也很好动。做作业时,我坐在桌前,这儿抓抓,那儿摸摸,腿也踢来踢去,全家人都没给我改掉这个坏毛病。姥爷说:“真是太好动了。”姥姥说:“这孩子,应该是多动症。”哈哈,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爱动,控制不了自己,但这个毛病真的是挺不好,但愿以后我能把它改掉吧!

我是一个十分关心妹妹的好姐姐。有一次妹妹生病了,她嗓子很哑,我就按照电视上演过的办法,给妹妹做了一杯柠檬蜂蜜水。第一次我加了柠檬、蜂蜜、白砂糖、还有一点牛初乳,可妹妹说好难喝。第二次,我哄她说:“喜宝,我要为你再量身定做一杯!”这次我没用牛初乳,而是用柠檬、蜂蜜、生姜和白砂糖做的,果然,去掉了牛初乳,这次妹妹说:“太好喝了。”我忙说:“给姐姐喝一口,就一口。”妹妹说:“姐姐,别喝完了。”我们俩最后抢着喝了起来。第二天早上,妹妹的嗓子就好多了。

篇7:描写我自己作文

池塘里有一只癞蛤蟆,他总是认为自己不够漂亮。有一天他不小心得到了一个魔瓶,那是一个魔瓶。只要对它说你的愿望,它就会实现。癞蛤蟆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跃三尺高。飞翔的蝴蝶多美啊!我要成为她。癞蛤蟆晃了晃手中的魔瓶,喊道:“瓶子,瓶子,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一道耀眼的金色闪光刺穿了他的眼睛。耶稣基督!这是我吗?癞蛤蟆变成一只蝴蝶飞向天空。

柳树姑娘小心翼翼地梳理着自己的长发,鸟儿们围着他欢快地起舞。蛤蟆变成了蝴蝶,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五颜六色的翅膀飞翔,他在空中飞来飞去。突然,他想,蝴蝶的生命很短暂,但我想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或者变成乌龟,他可以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想到这,他拿出魔语瓶,小心翼翼地说:“瓶子,瓶子,我要做一只长命的象龟!”又一道金光,他变成了象龟。太阳似乎变得特别耀眼,每一步都变得沉重而艰难。沉重的龟壳使他无法动弹。长寿有必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吗?这时候他更愿意变轻。乌龟(蛤蟆)痛苦地想:我还是变成原来的自己吧!我能跑能跳,我轻盈的身体比这个龟壳好多了!想到这,蛤蟆破涕为笑,对魔瓶说:“瓶子,瓶子,我要变回原来的自己!”金色闪光,他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我不需要这个瓶子,”蛤蟆自言自语,把瓶子放在草丛里。“我喜欢做我自己!”蛤蟆大叫一声,跳进池塘消失了。

篇8: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所牵挂

(1) 选材陈旧。“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原以为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会“百花齐放”, 甚至不乏感人之作, 结果学生写的是一些老掉牙的故事, 什么第一次学炒菜, 爸爸教“我”学骑车, 深夜母亲送“我”就医, 等等, 让人读来, 味同嚼蜡。这些似曾相识的素材, 毫无新鲜之感, 使人倍感悲哀:我们学生的生活竟是如此单调且枯燥无味吗?

(2) 语言表达无个性。学生文中表达方式多采用记叙, 记帐式的讲述, 直接抑制人的阅读愿望;偶有几处抒情议论, 也是无关痛痒的“呻吟”, 或是干巴巴的“呐喊”。

以上两个问题归纳起来, 似乎也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这已经是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了。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 我们语文老师在这些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作为教育的一方, 老师是煞费苦心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受教育的一方也是这样对作文“满腔热情”吗?如果作文教学成了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那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成功吗?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联系到自己的写作经历, 自己哪一次成功的写作少得了一番如妇女生产般的苦痛呢?而学生的作文练习会有如一个母亲十月怀胎般的期待吗?会体会到一位母亲听到婴儿啼哭时的那种幸福吗?没有!他们既没有等待中的付出, 也没有太多成功后的快乐。你看学生现在的作文现状, 基本就是面对文题, 根据老师的分析和指导, 当堂写就作文。

作文伊始, 如果我不横加阻拦, 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很多前后左右的同学会交头接耳, 窃窃私语──他们在互相倾诉不知该写什么的苦恼──真是其情也哀;还有一些同学在忙着翻各种“作文选”———倒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不管怎样, 在一番搜索枯肠之后, 大家都“有话”可写了, 一篇“大作”就此诞生。写的是什么呢?前文已有描述, 这个“馍”不管是别人嚼过的, 还是自己嚼过的, 反正一次作文结束了, 万事大吉。等到下一次作文, 看看分数和评语, 再受一次“煎熬”, 又一次作文过了, 又解放了。学生对上一次的作文牵挂了吗?没有!学生会牵挂下一次作文吗?也没有。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这一次作文都唯恐避之不及, 谁又会期待下一次写作的到来呢!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不热心于作文, 对作文当然也就无所“牵挂”。我想这正是学生作文水平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写作。对写作“心事重重”的人, 他会有写不完的事, 说不尽的话。即使日子平常单调, 好像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他也会发现其中微妙的变化与差异, 甚至在似曾相识的时空里有所感悟。

牵挂作文, 其实就是牵挂生活。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从作文角度讲, 我相信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学生总是琢磨着今天有什么值得我写作, 有什么去作为我的笔底收藏, 那么他就会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譬如路边的一草一木, 譬如身边那个人的一颦一蹙。他也就会主动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会及时捕捉自己哪怕是一瞬间的想法。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他就会拥有一颗敏感的心, 一双明察秋毫的眼, 也就有了洞悉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把世间的一切都纳入自己的思维之中, 不经意间他也会“妙手偶得”, 见别人之所未见。如果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那么这种积极的对生活的牵挂就是对写作最好的准备。这是一种思维的准备, 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相反, 一个对生活没有牵挂的人, 即使是再美好的事物, 看在眼里, 也会视而不见;再美妙的天籁, 听在耳边, 也会充耳不闻。如果学生听凭好事物悄悄在眼前溜走, 久而久之, 面对再好的东西, 他不会也不懂得珍惜。他的心早已裹上一层厚厚的茧, 思维也僵化得没有一丝缝隙, 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我们有的家长, 一片苦心, 带着孩子满世界找“生活”, 以为孩子的生活不够丰富, 天南海北领着孩子“长见识”, 结果长城也攀了, 沙漠也去了, 回到家一写作文, 还是没得写, 还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说作文离不开生活, 不是说要刻意摆弄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样式, 也不是说外面的世界才精彩, 应该说生活就在身边, 我们就在生活之中, 只是需要你一颗关注的心。如果我们漠然地看着世界, 把作文看作是游离于生活圈之外的事, 那么就是走遍地球, 又有什么话好写呢?

写作会使人目光敏锐起来, 认识清醒, 对生活更亲近, 更洒脱。我们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的好作文, 说人家写得好, 文中这个事儿, 自己也经历过, 就是这个样子的, 但自己怎么就没写出来呢?你让他也学着写一篇, 他又会说好像除了这些事儿, 也没什么好写的了。这就是虽在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外的人。天天生活, 偏偏又没有生活。

如何让学生“记住”生活呢?很多语文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做法, 那就是让学生写日记。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不能让学生的日记成为一种“苦记”, 成为一种心理负担, 尤其是在有升学压力的情形之下。日记可以写成“一句话记事”, 或是冰心小诗式的“零碎的思想”, 这样做表面看是让学生积累一些材料, 实则让学生“牵挂”着生活, 保持着一种写作状态。

以上谈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 有的学生明明有表达的欲望, 却表达不好, 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说这还是“牵挂”的问题, 只不过“牵挂”的方向不一样罢了。一个牵挂写好作文的人, 一定会揣摩如何去表达。就像一个孩子如果想要得到心爱的玩具, 他会想如何向家长开口呢?怎样的措词怎样的句式才会让他如愿以偿呢?他会充分考虑表达的效果, 哪怕他失败了。同样, 我们的学生如果在意他的写作, 他就会留心语言的积累, 语言的表达技巧, 并且在习作中运用它。有一次我带学生欣赏《母亲的诗》一文,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这几句很美, 学生也很喜欢, 我激发学生说, 把诗中的意象换了, 重写这首诗怎么样?在我的示范和指导之下, 大家当堂写出了以下几句:“燕儿呢喃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知了声声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枫叶飘零把秋天的门推开了/寒梅绽放把冬天的门推开了……”同学们乐了, 说大家都是诗人了, 作诗就这么简单呢。我想学生如能把这样的尝试坚持下来该多好啊!

我总认为, 牵挂写作的学生, 会有意无意地吸收别人的语言, 把别人的话“据为己有”, 哪怕开始是依葫芦画瓢。坚持阅读, 寻章摘句, 模仿借鉴, 丰富语汇, 提高认识, 进而有自己独特的表达, 这正是许多学生的作文成功之路。梁启超先生在《治国学杂语》中说:“若问学习方法, 我想向诸君上陈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是极陈旧, 极笨, 极麻烦的, 然而却是必要的。什么方法呢?就是抄录或笔记……这种工作, 笨是笨极了, 苦是苦极了, 但真正做学问的人, 总离不开这条路。”我想在读书中养成积累的习惯, 集腋成裘, 写文章时就会信手拈来, 不会有语言表达之尴尬。学生能否坚持阅读和积累, 会做到什么程度, 说到底还在于他牵挂到什么样儿了。

事实上, “会”作文的学生, 往住对以上两方面都时刻“牵肠挂肚”, 并能巧妙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为什么有的学生脑中有佳句, 笔下无妙文呢?因为摘录、诵读是吸收, 是静态的积累, 作文是释放, 是动态的组合, 这不是简单的“一进一出”的问题。作文说到底就是用个人所掌握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来传递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并遵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将之联缀成篇。它的实质就是在语言和生活 (思想) 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结合如果贴切自然, 那么文章就文从字顺, 摇曳生姿;结合得勉强、生硬、粗糙, 则言不由衷, 辞不达意。作文“讲究”的学生, 总是很注重用恰当的语言来再现生活。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过:“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 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 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它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惟一的句子、惟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种寻求注定了是一种艰辛的过程, 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的学生肯为找到这样的“惟一”而“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而另一些学生却不愿为此劳神费心。结果同叙一事, 共写一景, 有的学生语言鲜活如生活, 充盈着灵气, 有的则文句不通, 如清汤寡水, 淡而无味。语言与生活的结合是一个于他人难以察觉的隐性过程, 至今好像还没有人能够指出这其中的普遍规律来。但一个肯为作文倾心的学生, 他的丰富积累在特定情境的激发下会与相应的生活不期而遇, 成就佳作。相反, 一篇不如人意的学生作文, 做老师的可以指出修改方向, 但能帮他跳出原来的窠臼吗?往往不能, 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最好还是用他自身的语言储备去完成, 如果硬是这么做了, 也是越俎代庖, 于事无补。作文精批细改了, 为什么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在原地踏步呢?所以如何引导学生“牵挂”着寻求语言与生活的结合, 又当引起我们语文老师足够的重视。

虽然如何让学生“牵挂”作文, 还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我们探索, 但如果我们从写作教育 (而非写作教学) 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去研究对策, 必定会有较大的收获。

篇9:描写自己作文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不断在成长,褪去稚气,渐渐成熟,你遇事不再慌慌张张,取而代之的是沉着冷静,你慢慢学会去体谅别人,而不是一味地让别人满足你的无理要求,你慢慢地变化,这无声无息的变化也许连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可事实是,你的确变了,你把最初的自己藏在心中最深、最柔软的地方,你用初生的脚趾试探这混沌的世界,试探这片你从未到过的黑森林。

最初的自己被你隐藏在内心深处,当你迷失了自己后,转身,你会发现来时的自己,他是那么的纯真,以至于你自己都不知道那是谁,别诧异,他就是最初的你,他微笑地看着你,他带你回到过去,回忆你成长的路途,看着你为一些小事哭,为一些小小的欢乐而笑,你成长的经历一直在你的脑中倒带,你发现,他从始至终在你身边,从未离开,他一直在你记忆的最深处,只是被你遗忘了,然后,你才发现你变了,你不会再为一些芝麻大小的事而哭泣,不会再为一些小小的喜悦而满足,不再像从前那样幼稚,不再吵吵闹闹。慢慢地,你的思想被禁锢,因为你真正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悄无声息。

一次回忆的旅途使你明白了许多,你再也坐不住了,你带着他启程了。这只是你人生的插叙。

篇10:描写自己作文

还记得有一次更加离谱的事情。那天,我在家里津津有味地读着书,刚看到精彩处,可恶的门铃声传来了,我不得不跑去开门,心里抱怨是谁呀,这么讨厌把我从书里拉了出来。开门一看,原来是我的好朋友小文,他冲我一笑说:“小羽,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一听到玩,我立刻打起了精神,兴奋得很,穿上鞋就准备走。刚要关门时,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刹住脚,对朋友说:“我要拿一本书去,无聊的时候咱们还可以看看书,我最喜欢那本书了。”朋友说:“好吧,赶紧。”

到了楼下,我们和其他朋友会合后便开始了玩捉迷藏的游戏。我和朋友躲到了隐蔽的草丛里,可过了很久都没人来找我们,我觉得无聊,便想起了我的书。我看了看双手,两手空空的,就开始四处找了起来。朋友小文在旁边好奇地说:“小羽,怎么啦?”我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一样,回答道:我从家里带的书不见了,刚买的新书,等下妈妈知道了肯定又会批评我,说我丢三落四。”听了我的话,小文召集其他小伙伴一起过来帮我寻找书本,可无论怎么找都找不到。因为没有找到书本,我也没有心情再玩下去,于是我悻悻然地回家了。当我开了家门准备换鞋,打开鞋柜的时候,才发现那本书原来在鞋柜里面,并没有被我带出去。

篇11:描写自己的作文

我是一个做事情毛毛糙糙,特别马虎的人。因为马虎,妈妈都不知道说了我多少次了,可我总是过几天又忘了。

有一天,妈妈让我去帮她买包老酒,我飞快的穿上鞋冲出了家门。你们猜我为什么那么快出门吗,因为我可以在操场上和小朋友们稍微玩一下,要是让妈妈知道我这个小九九估计就该不让我出门了。操场上果然有小伙伴在玩,我虽然很想在操场上多玩一会但是一想到回去晚了妈妈该发火了也只能兴冲冲的往小卖店跑去了。当我拿了老酒准备付钱的时候发现兜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这是我才想去来光想着出门忘了拿妈妈放在鞋柜上的钱了。好吧,我只好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再来买一次老酒了,当然还少不了妈妈的一顿唠叨,你们说我是不是很马虎呀。

我这马虎的毛病不仅在生活中,在我的学习上同样也经常会犯,有的时候考试会漏题,有的时候抄题目也会抄错,不过我已经在努力的改掉这个坏毛病了,希望不久的将来大家能看到一个不马虎的我。

篇12:描写自己优秀作文

一、帮助学生寻找动情点

白居易说,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要想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问世间情为何物, 长使英雄泪满襟;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桃李笑春风;问世间情为何物, 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种让人感动的东西就是动情点, 即感情的出发点, 简单地说, 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击中你心里最柔软部分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眼神, 一句话语, 一个微笑, 一根白发;也可能是风花雪月, 虫鱼鸟兽;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 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

朱自清, 人品与文品交相辉映, 他的《背影》感动国人数十年, 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就在于望父买橘时的背影刻画。

生活中感动我们往往是一些小细节, 关注了这些小细节, 就找到了动情点。

有位同学在谈“动情点”说, 妈妈的手切菜受伤了。第二天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 而校服又很脏, 家里没洗衣机, 妈妈用手洗校服, 一不留神, 血丝漂在水面上, 那一瞬间我泪湿双眼。

还有位同学是语文课代表, 说有一次抱一大摞练习册, 上面几本掉地下, 弯不下腰去捡。有位路过的同学弯腰捡起来给我放好, 那一瞬间, 特别的感动。

作文的动情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与捕捉, 来自于偶然的灵光一现。

二、设置动情点的具体情境

人来人往中那么多背影, 是不是每一个背影都感人?

显然不是, 我们需要特定的情境。什么情境下的背影?望父买橘时的背影。更进一步, 什么情境买橘?环境如何, 人物的心情如何?我们就明白了, 前面的祸不单行, 家境惨淡都是为后边做铺垫的, 买橘子要到那边月台上去, 父亲又是一个胖子, 步履蹒跚, 在生活的重压下还要送孩子上学, 还有心买橘子, 怎么不让人感动?

《背影》结尾写到:我读到此处, 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也是典型的情景呈现, 催人泪下。

所以, 作文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要设置好动情点的具体环境,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动情点爆发出来。必要时作好铺垫, 安排好伏笔, 文章看山不喜平。

三、通过细节描写来感人

找到了动情点, 设置了情景, 我们还要通过什么来实现感染人呢?

很显然, 特写镜头最感人, 文字表现为细节描写, 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细腻的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段。如《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动作描写, 把父亲买橘的背影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四、品读教师下水作文, 学生学习“动真情, 写自己”。

找到了动情点, 怎么来写成一篇好文章呢, 文无定法, 我想用我写的一篇习作《看鱼不是鱼》来抛砖引玉。 (作文《看鱼不是鱼》附后)

1. 学生读《看鱼不是鱼》, 谈一谈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共鸣。

2. 师结合图片介绍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

文章所写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今年春节, 我刚读完杨绛的《我们仨》, 103岁的杨绛, 女儿钱瑷、丈夫钱钟书都先她而去, 我被她们一家三口的快乐与艰难深深感动, 她们一家三口的故事再次证明, 家是人生最好的港湾。

3. 寻找文章的动情点, 把细节描写找出来。

4. 指导写法:学生谈, 老师归纳

(1) 交代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 注重细节描写。 (语言、动作、神态、心里、外貌等)

篇13:描写自己的作文

有一次春节,我去奶奶家给弟弟送书。我边走边哼着歌。突然一只大狼狗像箭一样朝我扑了过来,后面又来了两只大狼狗,它们三个以泰山压顶之势朝我扑来,我明明知道它们不会咬人,但还是哭了起来。直到奶奶把它们赶走后我才松了口气。

我不仅胆小,而且非常要面子。有一次,我的同学带着我和小博去地下超市玩。忽然,他看见一家玩具店里面玩具琳琅满目。我的同学说:“你们俩快过来!”听完,我们俩就飞一般地跑过去。“给你们每人买一个玩具吧。”他说。小博拿了个积木,而我想要,却没有拿。然后,两手空空地走了。

这就是我,一个胆小又要面子的男孩。

李老师一句话评语:

篇14:描写自己的作文

古韵之趣

你给我清风与明月,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碧海与明朗的天空。伴着你我看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宁静的田园生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的这种自然、平和的超逸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使我感受到了龚自珍的的崇高自我奉献精神;诗有味,那是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日田野里丰收的喜讯。

风雅之趣

伴着你,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美的田园。

元宵佳节的晚上,仿佛一阵东风吹来,催开了树茂花繁,原来是焰火流光,在夜空中绽放千重繁华,又纷纷被风吹落,像一场不期而来的流星雨。

宝贵的名马,华丽的雕车,载着美丽的人儿驶过,香气弥漫了整条街。萧声如歌,明月皎洁,时光悄悄流转,整晚上花灯都在绽放光华,美不胜收。美人如花她们一路上娇笑俏语,带着若有若无的幽香渐渐远去。可是,她们都不是他心底的那人。夜深了,他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他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一边是一夜鱼龙舞,可他只愿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在诗的风雅里,我哀感天地。

水墨之趣

汉字作为文学的精华,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生平我喜欢舞文弄墨,虽然我笔力未见成熟,谈不上“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但鉴赏使我陶醉。翻开书册王羲之的《兰亭序》行书如行云流水,用笔细腻,结构多变;每次看到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心中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那端方厚重的文字无不透露着一股浩然正气。

篇15:描写自己的作文

我是一个小书迷,还因此得了一个绰号———“马上好”。放学回到家,写完作业,我就爱捧着一本书看。一天晚上,我在认真地看书,看到精彩部分的时候,妈妈突然端来一杯水,很亲热地对我说:“宝贝,喝口水!”我被打扰了,很不耐烦,就敷衍妈妈:“马上好。”妈妈把水杯放在一边。我继续看书,看着看着,便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完全要“飞”进书里时,妈妈又来了,她轻声细语地问:“好了吗?”我想都没想,头也不抬,张口就答:“马上好。”半晌,妈妈又来了,提高了声调问我:“好了吗?”我还是回应道:“马上好。”在一旁的爸爸看不过去了,替我总结道:“你这都几个马上好了啊?”从此,只要我去看书,爸爸妈妈就笑我:“‘马上好’要去看书,今天喊她,会有几个马上好呢?”

我还挺有爱心的,很会照顾小孩。有一次,我和表妹要从一个很高的台阶上下去玩。这台阶很窄,一边有围墙,一边没有围墙,没有围墙的那边地势较高,比较危险。我把表妹放在安全的一边,而我走在危险的一边。表妹走在那边时而嬉闹,时而问这问那,很是开心。而我,每走一步,都胆战心惊,还得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去呵护小表妹。我一步一步地走着,一次又一次地被惊吓,终于走完了这段台阶,时间仿佛有几年之久。可看着生龙活虎的小表妹,我心里还是很高兴。

我想象力丰富,爱画画。那天,我画了许多漂亮的儿童画,有樱桃、葡萄、小猫、小狐狸,这些画受到了美术老师———妈妈的称赞。于是,我又画了一幅画,草地上有只熊,它穿着蓝衣裳,在花丛中追蝴蝶。远处,一列火车正飞快地驶过。表妹看见了,对这幅画爱不释手。

当然,我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脾气大、娇气、学乐器的时候耐性不够……哎,掰着手指头数,都数不过来啊!

篇16:遵循惯例写好自己的作文

一、遵循惯例作文题目一定要和内容相一致

文不对题的情况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是普遍,有的是作文题目和内容是两张皮,也许是学生先写作文之后随便按个题目;有的可能起初想好了题目,在写的过程中走题了,没有修改就交上来了;有的开头一段和题目相关,后面的就文不对题了;有的前半部分好,与题目相关写的也好,但是后半部分就跑题了,让人感觉是虎头蛇尾,没有一条线索贯穿到底;有的收尾部分写的不好,感觉是美中不足,诸如此类的情况五花八门,举不胜举。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一个学生一个作文面貌,大致的情况就是前面谈的几种,我们在教学中要预设这几种情况的解决措施,就是说在上写作课时要把这些情况给学生讲明白,告诉他们写作文时不能犯的错误,如果犯了就写不好作文。比如,写人的作文是经常训练的题材,教师最爱布置的就是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亲,如果不详细强调的话,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维就混乱了,前面写自己的妈妈,写着写着就改成写爸爸了,由于时间的原因,学生写完不再读第二遍,马上上交作文本,这样的作文在阅卷的时候出现的非常多。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务必给学生反复强调,遵循写作的惯例,写好自己的作文。

二、遵循惯例作文一定要层次清晰、分段合理

作文写作的惯例很多,这里先说说分段的问题。小学生作文时,从作文的整体结构看,他们对分段分层认识不清楚,有的学生本来就对作文不感兴趣,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就随意分段,写上几句就分段,再写几句再分段,这样的作文一看就是为了应付差事。有的学生是想当然地就分段了,认为在某个地方分段是合理的,这种情况只要教师给他们讲清楚就可以了。有的是不分段,整篇作文就一段,这就是说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比如,有个学生分段分层很琐碎,几乎是写上一行或者是两行他就分段,最多的写了三行,我批评他后,第二次他就没有分段,我追问原因,他说不会分段。如果从思想的角度看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如果从教学的角度看,是教师没有把写作的惯例给他们讲清楚。怎样才能给学生讲清楚呢?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说一件事情写一段,写另一件事的时候就分段。事实上,教师在作文课上讲这些干巴巴的理论学生根本听不明白,虽然一件事情写一段这个逻辑思维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依然逻辑混乱分段不明,这个问题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稍加训练就能解决。如选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教师专门就写作的思路给学生讲讲,为什么这里分段了,我们在写作我们的作文该如何分段,等等。我想多讲几次,学生自然会知道分段的概念,慢慢地,学生作文中不分段或者是乱分段的现象就销声匿迹了。

三、遵循惯例作文一定要语言清晰表达明了

作文写出来是让别人看的,别人看了说好才是真正的好,只有自己说写的好是不行的。如果写出来的作文让人看后如坠云里雾里,这样的作文还不如不写。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写作水平就无法提高。作文要语言清晰、表达明了,我以为还是用词要准确,关于词语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时候一组近义词里某个词语在一句话中表情达意是最恰当的,但是到了其他的语言环境里就不一定恰当了。有的时候学生分不清词语的感情色彩,把贬义词用来描写正面人物。有的时候,本来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或者是成语就能表达清楚,但学生绕了半天还是没有说清楚。有的学生积累的词汇量丰富,写出来的语句不但通顺而且还生动形象,修辞的运用更使作文锦上添花。因此,语言的运用是个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务必给学生讲清楚,让他们写作文时按照惯例把句子写明白。

四、遵循惯例作文在书写、标点等方面要准确无误

一篇好的作文各个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书写标点是最基本的要求,书写犹如一个人的穿着打扮,页面不整洁、字迹潦草的作文首先给人的印象不好。写字好看不好看,这是个基本功的问题,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堆积如山的作业背后就是书写的潦草,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的粉笔字也不过关。标点符号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教师空洞的讲解是没有用的,不如找篇课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揣摩,揣摩的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如何使用了。

篇17:描写自己的作文

我是丁诗怡,今年9岁了。我很喜欢看书。我家别的东西不多,就是书到处都是。我已经收拾了满满一柜子,还是那么多。我每一次拿到书,都会不由自主地看起来。

就说说今天吧。今天,我早早地完作业,吃完午饭,我答应爸爸要睡午觉。可是,我又在床上拿上起了一本作文书,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一直到上学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作文书,背上书包上学去。虽然差一点儿上学就以致了,但我很开心。我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上一篇:我来变一变午睡随笔下一篇:2022寒假实践活动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