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本知识一

2024-04-26

国学基本知识一(精选6篇)

篇1:国学基本知识一

国学基础知识题库一

1、“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出自《史记》中的()A、《淮阴侯列传》 B、《苏秦列传》 C、《商君列传》 D、《伯夷列传》

2、按我国传统风俗,在农历哪一天喝“腊八粥”()A、二月初八 B、十二月初八 C、正月初八 D、三月初八

3、与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照汗青”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彪炳史册 B、千古流芳 C、揆诸史乘 D、名垂青史

4、《史记》的作者是()A、司马迁 B、班固 C、屈原 D、司马昭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说哪一部名著的思想内容的?()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家》 D、《左传》

6、古琴最初有几根弦?()A、5 B、3 C、6 D、7

7、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日。A、元宵节 B、中秋节 C、清明节

8、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9、成语“笑容可掬”中“掬”字的意思。()A、谦虚 B、捧起 C、生动 D、弯腰

10、《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 C、形神合一五脏统一 D、天人合一,五脏一体

11、“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A、《管子》 B、《孟子》 C、《论语》 D、《大学》

12、《忠义水浒传》中,林冲被刺配沧州,他供职的第一个地点是()A、天王堂 B、天王殿 C、草料场 D、山神庙

13、古代书画按风格来讲,“工笔”绘画注重()。A、挥洒随意 B、细致写实 C、场面宏大 D、用笔简练

14、《明夷待访录》的作者是谁?()A、黄宗羲 B、周敦颐 C、王阳明 D、刘元卿

1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哪位诗人写的?()A、王维 B、林升 C、辛弃疾 D、陆游

16、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C、《天工开物》 D、《山海经》

17、“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班固的《两都赋》 D、张衡的《二京赋》

18、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澈”是什么意思?()A、清澈 B、水底 C、照到 D、透射

19、《百家姓》编于哪个朝代?()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哪一章?()A、泰伯 B、学而 C、八佾 D、宪问

21、“恩欲报,怨欲忘”这句话出现在《弟子规》里的哪一章()。A、泛爱众 B、信 C、谨

D、余力学文

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游山西村 B、乡村四月 C、天净沙•秋思 D、已亥杂诗

23、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时期

24、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A、颐和园 B、圆明园 C、古漪园 D、拙政园

2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26、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叙事抒怀 B、描景写意 C、用事用典 D、议论说理

27、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A、苏轼 B、王昌龄 C、陆游 D、李商隐

28、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29、神话的基本特性之一是()A、幻想性 B、现实性 C、理论性 D、逻辑性 30、孟子以()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A、人性恶 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1、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中哪一个部门负责掌管全国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A、吏部 B、工部 C、礼部 D、户部

3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33、下列小说不属于明代四大奇书的是?()A、《金瓶梅》 B、《西游记》 C、《醒世恒言》 D、《水浒传》

34、杜甫一首诗里写:“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的是哪里?()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西湖

35、“文武二圣”指的是()。A、孔子、曹操 B、老子、关羽 C、孔子、刘备 D、孔子、关羽

36、“诗书易,礼春秋”指的是()。A、六经 B、六书 C、六畜

37、《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38、在上古社会,古人把“五音”与“五方”、“五行”相配。请问:“五音”中的“商”与“五行”中的哪一行相配?()A、木 B、金 C、水 D、土

39、“荡胸生层云,决眦如归鸟”出自()A、《望岳》 B、《旅夜书怀》 C、《登岳阳楼》 D、《月夜忆舍弟》

40、“楚人渡河”这一语言故事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吕氏春秋》 B、《后汉书》 C、《孟子》 D、《战国策》

篇2:国学基本知识一

高昂的诗句,振奋人心,让人热血沸腾。抒情的诗句,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动人的诗句,感人肺腑,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国学知识比赛带给我们的感受。

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丰厚孩子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月23日和5月24日下午,我校举办了首届“国学伴成长,书香溢校园”国学知识竞赛。本次比赛旨在普及国学知识,扩大国学影响力,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小学生学国学、用国学,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加深文化积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比赛内容紧扣“国学”二字,涉及到中国古今的教育制度的、历史文典、文化人物分析及中国民俗等方面。比赛分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三个环节进行。各班参赛队伍热情投入,积极参与,选手们表现出了较高的国学知识素养,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沉着应对,对答如流,用丰富的国学知识为自己的团队赢得宝贵的分数,令台下的各班观众同学也为之叹服。抢答题环节为观众们呈现了他们独特的风采,观众们掌声、喝彩声不断。经过两个半天的激烈比拼,最终各班的成绩如下:

国学知识就在你的身边,国学文化与你擦肩而过,中华民族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首届国学知识竞赛,学识的可贵在于学以致用,竞赛的精彩在于过程,这是一场触摸文明的竞赛。当然首届比赛尚有不足,比如我们以后将加入各班同学国学表演展示环节等。

篇3:国学基本知识一

一、深刻领会将国学知识融入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一方面为学习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科学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价值观念的输出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工作,主动抵制西方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当前,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化,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活动屡禁不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在部分人群中滋长蔓延,给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迫切需要从国学中汲取“正能量”,确保学生在复杂的社会思潮前不迷失方向。学校作为国学传播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在文化教育、传承和传播方面比社会、家庭更具有集中性和高效性的优势。尽管近年来学校在国学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例如:在教育模式方面,传统的文化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全面培养逐渐被“才”的专业训练所替代;在教育内容方面,政治性的内容所占比例过重,道德性、文化性的内容偏少,国学教育没有占到一席之地;在教育的方式方法方面,学校学生思想工作与国学教育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还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实效性不突出等问题,迫切需要从国学中吸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经验提供借鉴。

二、科学把握国学与学生思想工作的内在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和人类文明深层积淀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思想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二者都具有相同的文化属性等深层次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不但为将优秀国学融入学校学生思想工作提供了可能,而且为从整体上提高学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实效性奠定了基础。

国学与学生思想工作具有相同的文化属性。“文化”一词古已有之,其原意为“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西方,“文化”一词发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慧。一般来说,文化可以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的文化即人化,它反映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狭义的文化特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政治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这表明一切文化活动,都自觉不自觉地指向一定的道德价值。思想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教人“学会做人”为目的的文化教育活动。文化在“化人”的过程中,与思想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是一致的,它隐性地执行着思想工作的功能,思想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的产物,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思想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无一能离开对文化的继承、借鉴和创新,思想工作目标实质上是把一个人塑造成属于特定文化群体和文化环境的“文化人”。可见,思想工作具有内在的文化属性,只有把思想工作放到文化的视野中加以思考,才能实现文化先进性和思想工作实效性的双重建构。

“思想工作为先”是国学与学生思想工作的共同特征。坚持“思想工作为先”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根本要求,同样也是学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首要特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思想工作为先,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而国学自始以来就是一种崇德重德型的文化,道德文化是国学的显著特征,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之首。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重伦理、倡道德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德教为先,育人重德。从孔孟荀一直到宋明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都始终把伦理道德教育作为中心,在中国的国学中,伦理思想贯穿其始终,融汇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教育思想中,并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中的爱国、正义、礼貌、诚信、孝敬、奉公、天下为公等精髓,不但与学校思想工作教育要求相一致,也与学校道德价值体系相契合。

国学与学生思想工作共同统一于人才培养。国学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之内倾,主要从理想上创造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德。这样的人,就必然要具有一个人格,中国人谓之德性。国学最看重这些有理想与德行的人。”思想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化人”与思想工作的“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指向“人”,也就是学生。从广义上讲,一切精神文化活动都会对人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因而一切精神文化活动都可以称为“思想工作”。“文化”是对人的熏陶和教化,“化人”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同时,思想工作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活动,“育人”的过程是有目的地、自觉地以特定的文化“化人”的过程。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与思想工作的育人功能本来就具有共同的相通之处。因此,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探索将国学融入学生思想工作的途径

思想工作为先,全面融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将优秀国学融入学校学生思想工作,要始终围绕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既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又要将优秀国学的文化因子以实践活动融入学校学生思想工作中,同时还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用优秀国学的内容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价值取向方面,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在教育过程方面,要将优秀国学这一宝贵历史、文化财富融入学生思想工作,在引领学校学生思想工作创新发展的同时,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谨、意蕴深厚的有机整体,进一步充实到新时期学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内容体系之中;在工作途径方面,要将优秀国学融入贯穿到课程教材、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贯穿到教学、管理、服务、氛围营造等各个环节,不断拓展学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从整体上提高学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继承精华,批判融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会有相应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与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形态相对应。国学有着五千多年的优秀历史,也是与传统农耕经济相适应的。受历史的局限,国学既有其精华的内涵,也有其糟粕的部分,例如:忠君思想、鬼神思想、宿命论等。因此,将国学中精华的部分融入学校学生思想工作中去,不是笼统地、囊括性地融入,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性、批判性地继承与融入,将国学中精华的部分融入学校学生思想工作中。在目标的设定方面,要将学生的道德素质、品质的教育摆在首位,培养学生温文尔雅、德才兼备、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要合理选取国学中的核心内核。

以文化人,渐进融入。从本质上来说,文化即“化人”的过程,即通过系统的培养、教育、教化,使一个自然人变成具有一定素质、能力和规范的社会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形成了辉煌灿烂的国学,塑造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自然观念、民族精神、国家意识、社会理想和人生取向,表现出极大的生存智慧和民族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学是一种以“化人”为主要功能的文化系统。在将国学融入学校学生思想工作中,要紧紧把握“化人”这一重要功能,整体规划大中小学思想工作体系,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思想工作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思想工作课程,积极开展思想工作活动,努力拓展思想工作途径,使学校学生思想工作更具科学性。例如,在国学教育内容的设置方面,小学阶段可考虑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中学阶段要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大学阶段要加强国学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开展国学科学研究等。使国学在融入学校学生思想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在目标、内容、活动等方面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层次递进、螺旋上升,切实做到与时代发展要求、与教育和学生思想成长规律、与学校学生思想工作实践有机统一,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篇4:论国学教育与新闻知识

国学教育与新闻知识的联系

国学彰显的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在我国主要是以儒家为主体。我国的国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沉淀和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结,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国学教育和新闻知识相互影响

至今为止,对国学的定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学在《英汉词典》中被翻译为汉学,当然此处的“汉”是指中华民族。通常认为,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家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诸子百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把国学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的国学是指经、史、子、集;广义上的国学则包括中国所有的学术与文化总和。国学教育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道德的操守、知识的学习、语言表达及综合表达的能力。其中,国学的教育以道德为基础和中心。进行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个人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底蕴的积累。它时时刻刻影响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对新闻知识的理解把握。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必然有着对新闻知识通透的理解,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他是深受国学思想影响的。国学是一个历史沉积的过程,其博大精深经历了千百年的时代熏陶和检验,而新闻是为历史作准备的。新闻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可以说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到每家每户,大到国家之间。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也成为了未来时代发展的一个向导,也为国学增添了内容,丰富了国学体系,使得国学更有活力。

(二)国学教育和新闻知识相互补充

国学是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学术为研究的对象,它还有两个称呼:“古学”、“旧学”。而新闻知识突出在一个“新”字上。新闻知识的广泛性也涉及了对他国新闻知识的把握,这是国学内容里面欠缺的地方。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通晓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等新闻知识,还要对新闻业发达的西方新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会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闻知识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学内容的不足,也扩展了国学的教育体系。

国学教育的现状

(一)国学教育的发展在衰退

在某一时间段里,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工商业文明的入侵致使国内兴起了崇洋媚外和全盘西化的高潮,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一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在国内传播所做的努力,而导致国学教育衰退的主要原因就是当今教育体系的不完善。

(二)国人对国学教育的渴求程度在上升

2005年,新浪网关于国学教育渴求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4%的调查对象希望他们的孩子接受国学教育。相关调查数据显示:73%的家长和77%的教师认为孩子在国学教育中受到了不少优良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近90%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表明国学教育对孩子人格修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由于西方文化,在今天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国人渐渐意识到重振本国文化迫在眉睫。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和积累,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素质、提高文化底蕴和陶冶情操。国人对国学教育的渴求程度提升还跟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有关。

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大国学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一切反对中华民族文化大整合的言论和舆论,都是对民族文化的践踏,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中国有着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文化,它并不是仅供炫耀的资本,而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

其次,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沉淀和千百年來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国学作为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国学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不仅体现在它的历史性、民族性,还体现在综合性、全球性。一个国家有没有自己的学术文化特征,与这个国家有没有自己强劲的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不再只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更多的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当然,文化实力的竞争也被列入了竞争的范围。

最后,进行国学教育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前,我国的新闻界沿存诸多问题,有偿新闻、假新闻时时刻刻影响着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国学教育的熏陶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素质起着很好的提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新闻工作者该如何理性地对待国学教育

(一)新闻工作者需要系统地学习国学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积极学习新闻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马克思主义知识来分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学术,扬长避短,立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予以取舍。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现阶段一些文化快餐所带来的问题,如:没有深度思维,没有文化内涵,知识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较为空洞。虽然,现在国学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传播国学思想的书籍也应运而生,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接受国学教育的途径主要还是靠媒体的传播,媒体渠道大大加快了传播速度。若因为新闻工作者相关的新闻知识缺乏,对国学的教育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国学教育扭曲化或让民众长期停留在文化快餐上是不利于人们精神文化健康发展的。所以,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化自身对国学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对历史文化的解释才能经得住民众的考验,同时有利于对国学教育的接受程度。

(二)对国学教育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

所谓开放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树立民族意识又要对外来文化进行正确取舍,善于学习和引进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学习先进的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本国文化,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开拓视野的新途径,有利于对新闻知识的全面把握,又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三)要时时刻刻维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加以宣传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新闻工作者对于弘扬先进的优秀文化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兴起的“国学热”,新闻工作者不能陷入热炒的泥潭,新闻工作者的报道和产生的舆论效应不能仅仅是一场无意义甚至破坏社会秩序的炒作。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千百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而骄傲和自豪。现阶段,国学教育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安邦定国了,在社会生活中,国学教育体现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个人生活伦理方面。国学教育是一个历史性的任务,是一场深厚的民族文化运动,它不同于当前的电脑热、明星热,进行国学教育需要理性的心态,它的发展、弘扬和创新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体力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

|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编校:王 姣

篇5:国学知识大赛

国学知识大赛初赛试题一

1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如何得名?

A.给农作物杀虫的时期 B.昆虫结束冬眠的时期 答案:B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春雷响动,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

2宣纸得名于它的:

A.用途 B.材质 C.产地 答案:C 得名于宣纸的产地——安徽宣城。

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C随机排序 答案:B 《百家姓》编写于宋朝,当时的皇帝姓赵

4.下列哪项不是“五谷”中的作物: A.黍 B.稷 C.糠 D.麦 答案:C 关于“五谷”古代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公认为“稻,麦,豆,稷,黍”

5古人用什么方法保持口腔清洁?

A.口服某种药物 B.嚼杨柳枝擦牙刮舌 C.用清水漱口 答案:B 古人的洁齿习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就已有了保护牙齿、清洁口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礼记》中就说“鸡初鸣,咸盥漱。”除了漱口以外,古代还有咬杨枝清洁口腔的习惯。根据佛教经典记载,僧侣们“每日旦朝,须啮齿木,揩齿刮舌”。即依靠咬嚼一种叫做“齿木”的枝条,摩擦牙齿表面,同时还用它刮舌,确保祛除细菌,保持卫生。佛经《华严经》上还归纳了嚼杨枝的十大好处,如消宿食、除痰疾、解众毒、去齿垢、发口香等。

6.下列哪项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A.定窑 B.汝窑 C.官窑.D弟窑 答案:D 宋代五大官窑分别是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评论墨家的“兼爱非攻”时说的。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请问张骞出使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答案:对抗匈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普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0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1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甲洗客袍?银字声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国学知识大赛初赛试题二

1在宫殿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请问按建筑方位,古代宫殿大门前成

对的石狮一般都是(石狮子在大门两侧的摆放都是以人从大门里出来的方向为参照的):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答案:A 左雄右雌(石狮子在大门两侧的摆放都是以人从大门里出来的方向为参照的),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放一个绣球(也有雕成张着嘴的);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也有雕成闭着嘴的)。大家也可以从狮子爪下的东西来辨别:如果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是雌狮。

2小张即将大学毕业,整天为找工作而发愁,他父亲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他的意思是让小张:

A.坚持不懈 B.自我提高 C.自立门户 答案:B 自我提高。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愁得不到职位,该愁自己拿什么来立在这位上。不要愁没人知道我,该求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

3以下说法时间最短的是: A.一须臾 B.一刹那 C.一弹指 答案:B “须臾”、“弹指”、“刹那”都是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于印度的梵语。《僧只律》上解释说:“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所以,时间最短的应该是“一刹那”。

4“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C.七仙女和董永 答案:B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晚唐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诗是他有感于唐玄宗(即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5“干支纪日”发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它于哪个朝代成型: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答案:B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成,甲乙丙丁等十干和子丑寅卯等十二支相配,共60组,一直沿用至今。

6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请问这是谁的名言? A.顾炎武 B.关天培 C.林则徐 D 严复 答案:C 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这首诗作于1842年8月,林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诗中表明了林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意是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春秋时郑国子产受到诽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趋:迎受。“苟利”二句是林则徐最喜爱、经常吟咏的诗句。董仲舒向谁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景帝 D 汉高祖 答案:B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对原来孔子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融进了法家和阴阳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首先是思想上的统一,即独尊儒家的学说。其他有宣扬君主权利来自上天的赐予,使皇权神化,以及实施仁政,强调法制,即“德主刑辅”,先对百姓进行教育,教育无效时再用刑罚来镇压,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治国方针,在被武帝采用之后,成为此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8下列判词中描写的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谁?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答案:秦可卿

详解:1.“情天”二句——太虚幻境宫门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额,意思是借幻境说人世间风月情多。这是为了揭露封建大家族黑暗所用的托词。“幻情身”,幻化出一个象征着风月之情的女身,这暗示警幻仙姑称为“吾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的那位仙姬,就是秦可卿所幻化的形象。程高本作“幻情深”,“深”是错字。“幻”在这里是动词,与“幻形入世”、“幻来亲就臭皮囊”用法相同。作者讳言秦可卿引诱宝玉,假托梦魂游仙,说这是两个多情的碰在一起的结果。

2.“漫言”句——不要说不肖子孙都出于荣国府(指宝玉)。3.“造衅”句——坏事的开端实在还在宁国府。《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前出塞》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11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轻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国学知识大赛初赛试题三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史记》 B 《左传》 C 《春秋》 答案:C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有明确的时间顺序的特点,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腊八节除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以下哪个教派的节日? A.佛教 B.印度教 C.道教 答案:A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3为什么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A.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B.把自己孩子都舍弃了,形容决心大 C.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

答案:A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古代“鞋子”谐音“孩子”,这种语言现象目前在西南地区的一些方言中仍然存在。

4“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A.秦可卿 B.妙玉 C.小红 答案:A 《红楼梦》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5以下哪位女性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外太空环形山? A.蔡文姬 B.王昭君 C.李清照 答案:C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环形山”通常指月球表面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

A.生活贫困 B.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D为政清简 答案:D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瘦金体”是以下哪位皇帝创立的字体: A 宋真宗 B 宋徽宗 C 宋神宗 D 宋钦宗 答案:B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师从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孟子提出:人性本善。历史上谁最先提出与孟子相悖的理论,人性本恶? 答案:荀子 荀子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伪”。

9《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10《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1《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篇6:国学知识讲座感想

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通过昨天下午听吕老师两个小时的国学讲座,我对国学有了比较深刻的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我真的觉得我们这一代现在已经迷失了,应该好好学习国学经典并将其传承下去。

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学会感恩,懂得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懂得待人接物。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浓缩,讲的是:孝,悌,谨,信。

有一句话是: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诗》,《书》等经典。”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孔子的`《论语》里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的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

只有再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

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我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那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升自己,也要始终相信只有亲身付出,才会有回报,天上不会掉馅饼。

学习《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和工作,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国学基本知识一】相关文章:

国学知识一段美文07-02

国学知识竞赛试题一05-17

国学基本知识试题07-02

高考国学知识04-30

国学知识考试05-05

国学知识题库答案07-02

国学知识题库免费05-09

国学知识朗诵范文05-10

国学经典知识集05-16

国学知识200题05-30

上一篇:发现平凡中的美下一篇:三会一课支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