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2024-07-29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精选8篇)

篇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努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诸城经济开发区小学 周桂莲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努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机会均等地享受到与时代同步的优质教育,这是教育的最美好境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育发展观。它的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毫无疑问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作为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如何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而有成效的作用?我在努力思考着,我在不断探索中,也有了一些收获。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并实行分层次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等措施,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一)、全面了解学生,是实现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教育、都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熟识每一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做好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要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根据学生不同资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当前,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使面对的全体学生,共同前进。在实践中,我校通过进行家访、举行“家长学校”、“家校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反馈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联系、沟通而去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开展队日活动、举办兴趣小组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对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也就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

(二)学生全体、全面的发展,是学生均衡发展的目的所在

学生全体、全面的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所以,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着力于学生的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全程、主动、和谐发展。不管是“天份”、智力、身体、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或是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有差距,都要同等对待、一同施教,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面向全体,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好统一要求与适应差异的关系,要在落实教育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同时,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适应每一位同学的不同需要,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进行家访、举行“家长学校”、“家校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反馈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联系、沟通而去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开展队日活动、举办兴趣小组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对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也就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

(三)鼓励教师分层教学,是学生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首先,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即:暗中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学生间只有组的差别而没有类的差别。其次,教学分层,即:教学内容因学生层次不同而有适当的变化;最后,评价分层,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因材施教,还要注重教学方法。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正确制订教学目标、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大纲、教材和教育对象的研究,把教学目标分解为基础目标、较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四)注重学生个性特长,是实现学生均衡发展的关键

我常常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培养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我们采取学校组队,集中展示的方式开展活动。课外活动进行特长训练,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一年一度的学生广播操竞赛活动、校园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愉悦了他们的身心,而且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尤其是对一些学有特长的学生来说,学校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作为教师,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培养其个人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均衡健康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样一代新人辈出之日,即是中华民族腾飞之时!

篇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摘要: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决策,为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基础教育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多渠道探索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均衡发展。因此,文章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建立数学教师的均衡发展意识,促进学生均衡发展;适时保护学生数学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初中学生;均衡发展;促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倡: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教育效果达到相对均衡,接受教育条件达到相对均衡,享受教育资源达到相对均衡。那么,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思想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1.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1.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1.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都是初中数学的几何图形,有的是依据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初中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建立数学教师的均衡发展意识,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2.1克服教师对教育均衡发展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教育均衡发展,大多教师往往想到的是对学生实施的平等教育,在课堂上一刀切,传授知识平等、培养能力平等、布置作业平等、对学生的平价上平等,不顾学生的个性特点,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教育均衡发展提倡的是相对均衡,让学生在获得教育的效果相对均衡,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的资源相对均衡。一个人的爱好、特长、性格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这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初中生的不同知识层次、个性特点对教学的要求有所不同、要求学生获得的能力有所不同。布置的数学练习和作业要有梯度,基础差的学生完成一般的练习和作业,基础好的学生所做的练习和作业要有一定的难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评价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只要他们有进步,得到了发展就是一个好学生。

2.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共同的合作中得到均衡发展。首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堂的共同合作,就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均衡发展;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篇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为了寻找适合我校实际的最佳教学模式, 我校于2015年开始了一项名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分层导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 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探索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及课堂评价体系, 打造出科学、和谐、高效、具有个性特色的轻松、高效课堂, 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有效开发, 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我校提出了“分层导学”的智慧“五环”教学流程, 这五个环节依次是新课导入, 展示目标的“导入”环节;知识导航, 自主学习的“导学”环节;组织讨论, 活动探究的“探究”环节;问题解决, 释疑解难的“释疑”环节和当堂练习, 反馈矫正的“反馈”环节。 教学策略流程的确定为我校的新型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指明了方向。 在接下来的实验探究过程中, 我们要辨析几个关键的问题, 并在解决关键问题的前提下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入, 使细节得到修正, 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一、科学分层是先决

“分层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这一点毫无疑问。 单就字面义看, “导学”并不新鲜, 反而“分层”容易让人产生疑问, 比如说什么是分层? 如何分层? 分成什么样的层次, 又是如何地区别辅导?等等。 所以, 要很好地把分层导学这种先进的设想贯彻落到实处, 首要的事情就是先把分层的概念及诸多细节辨析清楚。 只有把分层这个问题搞清楚了, 导学才能顺利地开展。 因此, 可以说, 科学分层是顺利实施导学的先决条件。

关于分层的含义, 教育界普遍定义为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素质和潜力倾向等综合因素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在能力、兴趣爱好等相近的群体以便更好地进行集中辅导。 含义具有普适性, 关键是如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修正。 在进行“分层导学教学模式”实验探究的过程中, 我们的做法是先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情感、思维方面的问卷调查, 在综合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主申报、自由组合的方式对实验班级进行分层。 分层后, 全班学生按1:3:2的比例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拓展组。 需要学生进行集中讨论的时候或是需要教师进行集体辅导时, 就以小组为单位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有区别的引领。

二、阶梯辅导是关键

科学分层为顺利实施导学提供了可能, 但是如果仅是停留在分层的基础上, 那么不能在阶梯辅导上做出应有的突破是不行的。 毕竟, 课堂教学的中心和重心在于学生到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到了什么, 解决了什么疑问, 获得了什么体会? 在这个问题上, 我校进行了慎重的考虑并做了一些尝试。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验证, 我们发现, 为了保证阶梯辅导的实效, 较好的办法是发挥在学案的编写、使用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为例。 在编写学案的时候,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力和情感上的差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体现分层次的学习任务。 比如我能读懂生字, 把难写的字写好,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判断对错等基础的知识属于基础组必须完成的任务, 我能理解词句, 在课文上批注和句、段、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等问题就属于提高组应该完成的任务。 又如教学“读了《桂林山水》一文, “我发现了什么”和“学习完《桂林山水》一文后, 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等问题可以鼓励拓展组的学生积极探讨。 这样的话,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能得到强化, 在保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学有所得也激发他们进阶的愿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相互合作, 进行活动探究, 既培养合作意识, 又解决相应的疑难, 共同提高。

三、全面提高是目标

“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以分层导学和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为主要理论依据, 立足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全面提高就成为本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 因此, 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 我们要积极探索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 教学策略及课堂评价体系, 尽可能地将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 致力于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打造轻松、高效、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优质课堂,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有效开发,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分层导学教学模式”是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指引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从实验探究的过程看, 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强的生命力, 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并不断完善。 但是一个成熟、高效的教学模式不是轻易就能够形成的, 还需要我们大胆探索, 深入论证, 不断修正。

摘要:分层导学实践研究的目的是打造科学、和谐、高效、具有个性特色的高效课堂, 期望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挖掘, 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分层导学实践研究要辨析清楚科学分层是先决、阶梯辅导是关键和全面提高是目标等基本问题。

关键词:分层导学,阶梯辅导,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国网, 2010.

[2]王锡连.“分层导学”的实践与研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

篇4: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一、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促进教育公平

自2004年秋季起,我们县从小学3年级起全部开设英语课。但师资状况、教师队伍、教学评价、社会效益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相距甚远。部分教师学历达标率低,有些是从其他学科转岗而来,不少“懂点英语”的语文、数学或思品、社会、体育教师都正在从事小学英语教学。根据教育调研抽查考试,满分为100分的小学英语试题,县城小学平均分两极差17.8分,个别农村小学英语成绩更差。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在小学三四年级已提早出现,开设小学英语课程,虽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但是城镇与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极不均衡。为此,为顺利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能促进教育公平,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了积极的尝试。1.统一认识,重视科研教学。学校积极宣传开设小学英语课的重要性,并要求学校领导要关注小学英语教学,着力解决一些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教学光盘等,为英语教学创设条件。以重点课题《小学英语大班额分层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为依托,以全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有目的、有重点的研究小学英语教学。2.抓好培训,提高师资水平。采取选聘专职英语教师,岗前培训,评聘小学英语兼职教研员等形式多方位、多途径培训英语教师;3.开展活动,促进质量提高。举行授课、说课和评课竞赛,进行备教材教法研讨、开展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展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活动,从而提高师资水平。

二、利用大班额教学优势,努力创建和谐课堂

现在小学英语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困惑教师的主要问题:一是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很难组织教学活动。有的班级人数是七十几个,甚至多达八十几,在这样的班级里要想上好一节课是非常难的;二是教室空间相对狭小,教学中全班学生活动起来时教室里空间太小,不利于活动组织;三是学生人数多教师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要想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教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又不可能去辅导那么多学生完成活动内容。那么,我们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克服大班额教学的弊端,去努力创建和谐课堂呢?1.反思研究大班额教学,沉着应对大班额教学,上课立刻抓住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抓住课堂前五分钟,用打招呼的语言、唱英文歌曲或英语歌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在大班额教学中,应发挥大班额教学的优势,并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大班额英语课堂成为学习的“大擂台”。 如可以将班级划分成四个或八个小组,比比哪个组的纪律好,哪个组的学习好,给每个获胜小组得红花,或记分值。下课后,评选出“英语之星”。

三、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层层发展,公平学习,均衡发展

为了改观小学英语大班额班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采取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策略可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能真正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公平学习,并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下面就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作一探讨。分层教学的预设策略:根据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心理特质等非智力因素及潜在水平进行分层,大致可将学生分为以下三层: A层:学习基础差,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B层: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基础一般,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教师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基本功扎实,能主动学习,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再把这三种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教师不公布分层结果,仅做到心中有数。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区别施教,最终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分层训练策略:编制合理的训练程序,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尖子”类的A层学生主要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对“中间”类的B层学生主要以阶段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尾巴”类的C层学生要采用多鼓励、多表扬为主,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优等生吃好、中间生吃饱、差等生不落伍,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所以,分层教学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以平等的受教育权的重要手段。

总之,教育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课题《小学英语大班额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应用》的提出,使我们在基层工作的普通小学英语教师,尽可能通过适当的做法在可能的范围内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的公平教育,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篇5: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因为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像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正视、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学生与生俱来就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我认为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能力差异等引起的,这种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高低优劣,而且这种差异也可能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教学设计时充分预想学生差异

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教育要做到“目中有人”。所谓“目中有人”,落实到备课这个环节,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类”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组成这些“类”、“群”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有差异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预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教学设计不仅包括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时,还应该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一方面,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教师应加强课件的交互性,使得(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在课堂教学中,课件能顺应学生学的思路,而不是教师教的思路。用课件辅助学生的学,而不是用课件牵制学生的学。例如,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二册“确定位置”一课,在设计“小动物在第几排第几个”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充分预想学生在找第几排第几个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或从前往后数排数,或从后往前数排数;或横着数排数,或竖着数排数;或从左往右数个数,或从右往左数个数等。学生数的顺序不同,数的结果也就不相同。因此,在课件设计时,加强了课件的交互性,当学生说到哪个小动物时,教师马上就能圈出那个小动物,说明学生说的是对的。这样,使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件的设计能尽可能顺应学生的学,以学导教,以教促学。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差异

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决定的,它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情境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作为教师,可以预想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但是,决不能规定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

三、学习方式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学数学。” 新课标理念中的“算法多样化”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认识和理解数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允许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有的方法在成人看来是最好的,但不同的学生却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的机会,不要把成人的学习方式强加给学生。

四、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差异

在作业的设计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安排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进行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能够融会贯通,他们有能力完成选做题。而且选做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只要能完成模仿性的练习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作业设计灵活性比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学习情况进行选择,体现了练习的分层设计,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篇6: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黄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教育转化学困生,对学困生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就成了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学困生的因材施教,必须在对学困原因进行科学分析、禀赋和特长的发现和引导及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上下功夫,才是积极主动的方法。

一、基于学困生的科学分析。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循规蹈矩,死啃书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好学生;而不服教导、淘气、顽皮、不负责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差生,就其学习成绩而言就是学困生,这种观念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也是不科学的。

试想,一个对别人言听计从,行动上循规蹈矩的人,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怎么会不受制约呢?即使是学习成绩好,也只能是人云亦停留在别人已有的创造成果上,难能有什么创新和创造。而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他们在品行上的某些不良行为,多是由其心理年龄的特点决定的,并不是他们的本质问题。在青少年发育的某些心理特征上,多会表现出一些与社会公认的观念及家长和教师的期望不一致的行为,他们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蕴含着可贵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美国教育家对有创造力的孩子的描述是顽皮、淘气,所作所为常逾常规。这应该不是无稽之谈。多少具有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发

展的巨人中小学时代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点。至于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承认人的智力水平有差异,智力显现有早晚,禀赋特长有彼此,但先天的低能者毕竟是少数。大发明家瓦特上完小学就被迫辍学,原因是“不爱学习”、“脑子笨”;十九世纪的伟人读书时被列为差生。一律将这些有差异的学生视为“学困生”,打入另册是极不科学的,极有可能错把人才当蠢才,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重在其“材”的发现和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适用于全体学生,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重视优秀生的因材施教,而对学困生束手无策。因为优秀生的“材”相对外现,有“材”可因,而学困生其“材美不外现”,无“材”可因。这就是要求我们对学困生因材施教,首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禀赋和特长,这正是我们因材施教中的“材”。应该说人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禀赋和特长,没有任何才能的人是没有的。有特殊禀赋和特长的学生,在学困生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有的学生多门学科的学习都十分吃力,但他在绘画方面却是个天才;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差,却写得一手好文章;有的学生读书不行,却能歌善舞。当然,要发现学生的禀赋和特长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为学生表现施展他们的才华创造条件。这对发现学困生的“材“更是必要的。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禀赋和特长,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教师要给不同特长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条件,让他们的才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引导、支持、扶植他们在自己有特长的领域里探索、求知、发挥,这是对学困生因材施教的重中之重,是因材施教成败的关键。那些学困生常常比其他学生更强烈的表现欲,在他们有特长的领域里,必然会投注更大的热情去奋发努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热情的扶持,那些与他们的特长领域相关的基础学科,也会成为他们刻苦学习的科目。教师切不可轻易去扭转他们的爱好,转移他们的兴趣,要求他们成为自己所教学科的佼佼者,甚至要求他们成为全才。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现实的。须知,“各个领域都行的全才是没有的“。以扼杀学生个性特长为代价,强行要学生做什么,不是因材施教。学生不是这种“材”,怎么施教呢?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更是不可取得。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学困生通常表现出对学习缺乏热情,对知识不感兴趣,在困难面前没有信心,没有顽强的学习毅力,这正是他们非智力素质较差的表现。非智力素质直接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莎士比亚有句名言“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因材施教,就要特别注重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以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当然,这种教育要把学习目的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把社会的需要同他们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而不能只是空洞抽象的说教;可以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闻,精心设计知识的“趣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有计划地把整个教育活动变成他们意志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顽强的学习毅力。只要我们重视了这一点,用极大的热情去投入,培养他们的非智力素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对学困生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还要十分重视干扰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不良因素的确良影响。由于种种原因,社会风气尚存不少弊端。色情、赌博、吃喝赠送、“一切向钱看”等不良风气,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困生的非智力素质本来就差,如果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诱发,教育转化中好不容易取得的一点成果又将化为乌有。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篇7: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柴湖镇大同小学位于柴湖镇西五公里处,美丽的汉江之滨。近年来,大同小学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及推行代理家长制工作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留守学生、特别是特困学生和孤儿在这里享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这些工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学校校长王德育同志对教育事业的痴情和热爱、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厚爱。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前提

“ 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劳务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护工作,为农民外出打工解除后顾之忧不仅是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更是我们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学校关注留守儿童动员大会上王校长的一段发言,正是因为站在了这样的高度,大同小学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和学校分管人员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关注的工作格局。

(二)、摸清情况探索途径是做好关爱工作的基础

由王校长牵头,开始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该校共有216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0.8%,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或父母离异无人监管的儿童共81名,占学生总数的15.3%,这些留守儿童按监护类别可分为四种类型:父母单方监护型,祖辈隔代监护型,委托亲戚代管型,兄弟姐妹互助型;按照留守类别可分为:父母单方外出务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父母离异(单亲)、无人(孤儿)监管型。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在生活中表现出自卑、孤僻、逆反等不良心理。他们为留守儿童建立起了包括他们的户籍情况、父母务工情况、现有监护人基本情况在内的详细个人信息档案,这为实施关爱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初步找出了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严重的亲情关爱缺失、无人辅导作业;二是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脱节;三是生活条件差,课余活动内容贫乏。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经过领导小组分析研究后,决定从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开始,探索为这些儿童寻找一名代理家长,推行“代理家长制”,积极开展关爱行动。

三、推行代理家长制,开展关爱行动

为了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困难有帮、安全有保、心灵有润”的工作目标,学校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代理家长选任标准、代理与被代理方的责任和义务,代理关系的解除等工作细则,制定了“八个一”的代理家长职责。为了使代理家长制工作顺利推进,王校长带头担任了三年级黄静同学的代理家长,在广泛宣传动员、坚持自愿原则,首批共挑选了78名干部、教师担任代理家长。目前,代理家长队伍已增至94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在代理家长的关爱下重新找回了自信,在他们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多了,逃学、拖欠作业的现象少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王校长代理的留守儿童三年级学生徐士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父母外出务工多年未归,与六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心灵上的孤单寂寞,经济上的穷困无助,使他形成了自卑、封闭、寡言的性格,卫生习惯差,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成绩不好。自从王校长担当他的代理家长后,带他一块儿生活,教他学会了洗头、洗澡、待人接物等生活习惯,经常与他促膝谈心,给他辅导作业,给他改善生活补充营

养„„。现在,徐士才渐渐地变得讲卫生了,话也多了,性格开朗了,学习兴趣变浓厚了,期末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象这样“留守不孤单,爱心促成长”的事例在校不胜枚举。

春节前,王校长还亲自给代理家长发了倡议书,建议各位代理家长将关爱工作当做自己的社会责任,当做爱心和慈善事业常抓不懈,共同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为了规范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符合留守儿童成长特点的行为准则,建立起了《留守儿童安全纪律制度》、《留守儿童一日常规》、《留守儿童行为要求》,对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还制定完善了《留守儿童辅导员职责》、《留守儿童辅导教师职责》等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建设,真正起到了指导约束管理人员履行好职责的作用,保证了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人关心,学习上有人辅导,身心能够健康快乐。

学校在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推行代理家长制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要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管护工作水平还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面对新学期开学在即,王校长又有了新的思路:

1、进一步健全完善留守学生档案,做好基础工作。在学期初,学校分班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花名册,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实行动态管理,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相关信息。

2、建设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心,并早日投入使用,改善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同时、学校将成立专职的留守儿童管扶办公室,抽调素质过硬、关心热爱孩子的教师2—3名,兼职教师数名实行24小时照管,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3、动员多方力量、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各种救助项目,给特困留守儿童的衣、食、学习提供保彰。

4、完善代理家长制度。

5、发挥好家长学校作用。学校每学期举办不少于2次的代理家长、监护人培训班,并及时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6、进一步发挥“亲情热线电话”作用,架起留守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学校公开每位教师的手机号码,便于让留守学生家长、代理家长与孩

子联系沟通,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就在身边,快乐有人分享,困难有人分担。

7、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互助活动。以班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让那些条件好表现好的学生结对帮助一名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的友情、集体的温暖。

8、健全完善留守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排除不良心理情绪,弥补情感缺失,培养文明健康的心态。

9、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是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控能力,抵制违法行为。

10、实行节假日托管。为解决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留守学生双休日,甚至寒、暑假期间无处去、无人管、无人辅导学习、无亲情关爱的困难,“健康成长中心”将实行双休日、节假日管理教师轮流值班,并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孩子按时休息,统一时间吃饭,统一参加活动。

11、学校协助相关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如网吧、游戏厅、赌博),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2、高度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独立生活,勤奋学习的良好品格,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和无奈,从小培养勤奋学习,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品质。开展留守儿童“我的留守故事”,“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

篇8: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一、学生英语差异化原因及对策分析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主观上因自身的语言学习理解能力欠缺, 再加之课程教学量大, 学习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学生往往因英语学习有阻力, 久而久之形成一定的畏难学习心理, 产生自暴自弃的学习思想;部分学生死记硬背, 不能正确掌握语言使用规则, 致使学习习惯方法不正确;课程教学因各地教学实施设备资源影响, 对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产生影响;教师未能针对学生的学习不同需求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策略, 使得学生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这样的差异现象给传统的课堂统一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为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学习发展的方法和策略则是课程教学的首要前提。根据学生的差异不同来制定相应的分层施教策略,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各自最近的发展区域内得以进步, 还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学习潜能。

二、层次化教学策略对消除差异化现象的指导意义

运用层次化教学, 能有效体现课程的“面向全体学生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价值理念。对消除差异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愿意靠近教师, 从而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并能在和润的课堂中快乐的学习。 (2) 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发展需求, 能充分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和主动探究动力。 (3) 提高了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运用能力, 促进他们知识技能有效内化生成。

三、层次化教学策略运用

1. 合理分层, 让学生能学

造成差异性现象主要是学生未能在各自学习能力范围内获得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容易产生厌学畏难学习心理, 导致他们不想学, 不愿学。给学生合理分层和组团, 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这些学生的共同个性, 更能够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打好基础。

教师在实施分层过程中, 应处理好“同质”和“异质”的关系, 即为学生合理划分相同学习类型的小组, 形成相同的学习群体, 同时, 在每个相同小组内产生一至两名的优秀学生, 为同质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把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基础上, 可建议学生运用“一带一”、“一帮一”等多种形式来搭建学习小组, 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和正能量。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 像内向型和外向型、腼腆型和热情型等不同来优化组合, 让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学习小组, 使得他们愿意学习和有能力学习。

通过这样的合理分层, 让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能力差异得以充分满足, 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愿望。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学中, 可根据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能力差异, 建议学生能够资源组合, 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来适当归类划分。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 可通过单词理解记忆和综合运用、文本语篇大意掌握、课堂语言表达等来合理划分小组。同时, 要求学生能够就“What informationdowe get from the ORBIS doctor?”来组织各个学习小组来学习探究, 然后各个小组进行互补交流, 以加深理解感知。

2. 优化目标, 使学生参学

合理分层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 而分层式目标则是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的重要参照和依据。优化学习目标能够让课程教学在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语言学习发展需要基础上,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匹配性。

优化课程学习目标,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差异和课程知识要点体系来合理划分。特别是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需要, 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则是要求他们能够掌握课程教材中的应知内容, 掌握必备的语言知识和语法内容;对一般学生则是应该做到应知应会, 能够较为灵活地对语言知识进行正确运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熟练掌握使用规则的基础上能全面灵活运用课程知识。同时, 建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可参照目标, 让学生在结合自己自定目标和教师分配目标中能够有效综合运用。

通过这些目标的优化, 能够让学生有的放矢地予以参照执行。例如在8B Unit4的“Reading Hosting a charity show.”教学中, 可要求后进生能够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并能够阅读文章;一般学生则能够流利阅读课文, 能够知晓文章表达大意, 掌握语法运用方法;优秀学生则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章。同时, 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的测试题目, 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3. 合作探究, 帮学生互学

运用任务式教学方法来优化课程教学过程, 更能够将不同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予以体现。结合前面的分层, 可要求学生在小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相互表达交流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深化教学, 更利于学生接受。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 教师应该设计好学习任务。可针对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学习任务, 建议学生能够运用同桌讨论来消除相互间的疑难;运用小组讨论来相互学习, 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环境氛围;运用情景再现方式来引导学生能够活化学习内容, 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优化调整教学思维策略, 让学生在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基础上, 相互配合与学习, 为每个层次和类型的学生提供可表达交流的机会。像在7A Unit 3Let's celebrate!的“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运用小组交流形式围绕“What is Halloween?”“When is it?”“How do people celebrate?”来交流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了解万圣节的文化背景, 提高他们跨文化学习意识和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不同差异的学生能够有学习交流运用的机会。

四、层次化教学策略运用的几点反思

1. 层次化教学应该多尊重学生的学习表达意志。鼓励学生在自愿互助的前提下, 合理组建学习团队, 形成我要学习的主动性。

2. 层次化教学应该多给后进生和性格内向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这些学生大胆表达交流, 激活他们内在学习潜能和动力。

3. 层次化教学应该做到兼顾整体。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全员参与, 为他们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任务, 满足各自的能动发展需求。

如前所述, 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需要基础上的综合协调运用, 体现了生本主义和人文关怀的课程理念。层次式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差异成为发展需要的基础而非障碍, 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探寻适合各自的学习策略方法, 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在差异发展中获得齐头并进的力量和勇气。分层施教更是建构和谐课堂和高效教学方法的有效方法。

摘要:英语课程教学理念倡导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突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英语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获取丰富语言文化知识。本文从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化存在原因以及破解策略来分析层次化教学方法对解决学生学习发展不平衡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层次化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了解和尊重学生, 让学生获得更为积极主动的权利。分层施教则对学生的内在动力激活和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与品质具有积极借鉴运用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差异,分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张鹏.如何实施农村初中英语的差异化教学[J].发考试与评价·教师版, 2012年08期.

[3]吴雪.基于中学生英语差异化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J].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2期.

上一篇:宜家调查报告下一篇:环境信访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