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024-07-20

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精选11篇)

篇1: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的体现,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区别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的“基因身份证”。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丧失了独特性,就意味着丧失内聚力,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数千年来,尽管曾经多次被外族侵略,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薪火相传,越发兴盛,靠的是什么?就是文化。如果没有了文化精髓,这个民族就是一盘散沙,甚至种族肤色都不管用。像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虽然也是黄皮肤、黑眼睛,但是骆家辉自我定位很清楚,是真正的美国人,信奉的是基督教文化下的美国精神,你想把人家拉进来做“龙的传人”,人家还不买账。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善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按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建立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加强制度建设。应不断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规范公共权力行使,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和监督制度、科学决策制度,为全面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提供坚强保障。

传统文化不是软实力,需要对其进行现代性转化。中国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宝贵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冶炼,它永远不可能“兑现”它的能量和价值。就像地下的煤矿、石油,我们要把它挖出来,经过冶炼转化成能源才能推动火车前进,需要开采、深化、转化的过程,或者说需要这么一个机制。

篇2: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制度、文化、国民、意识形态等所具有的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及其所释放出来的影响力。从其外延上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国家制度模式的优越性、国家的国际形象、历史文化传统和底蕴、国民的文化素质、精神风貌及对外交往能力等。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呢?第一,我们要以开放、自信、乐观的心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批评,提升我们社会和国民的人文素质,在对话与交流中释放我们的真诚与善意,谋求合作与谅解,从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第二,我们要利用重大的国际赛事、博览会等,不失时机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真正优秀的文化成果,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赢取国际社会的尊重。

为什么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不如美日等发大国家呢?人们热衷于看外国大片,吃西餐,就是外国文化软实力强于中国,向中国渗透的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我认为我们太不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宁可过西方的节日也不过我国的传统节日。幸好我国开始注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要主要外国文化的入侵,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各种途径,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核心问题是不断提高文化生产的原创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推进文化创新,打造文化精品,是我们不断增强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正确途径。

篇3:浅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纵观历史, 不难发现, 凡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大国, 不仅拥有超强的经济、军事硬实力, 同时兼具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做后盾。对于我国来说, 中华民族确实曾经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不仅促使中华民族得以壮大, 更惠及到日本、韩国等东亚、东南亚国家, 甚至横渡海洋, 传递到了大洋彼岸, 转化成一种强大的感召力。然而近代的中国贫穷落后, 在帝国主义国家“烧、杀、抢、掠”政策下, 逐渐丧失了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优势, 成为了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难以弥补的创伤。当前形势下, 虽然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建国初期相比, 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 但总体来说,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基础薄弱, 发展滞后,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 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新的历史时期下,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重要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那么, 如何从实际国情出发, 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呢?笔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1 重视主流文化的建设, 增强主流意识的感召力

主流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与凝聚力, 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特征, 也是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水平能否得以提高, 关键在于其本身的主流意识能否与其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有着强大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并在我国近现代革命战争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 充分展示了其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统领作用。我们应当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感召力。

2 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提升民族文化的吸引力

我们拥有光辉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 拥有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 应当充分发挥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 提升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主要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2.1 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

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是文化软实力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前提。在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重建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虽然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也是极少数的民族文化得以完整传承的国家之一, 但是近代中国由于贫穷落后, 使得传统文化倍受摧残和打击, 使得人们曾一度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否定甚至是排斥的心理。加上改革开放以来, 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及社会转型的影响, 我国人民群众在文化取向上也出现了忧虑和迷茫, 甚至出现了可怕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这种危机感的产生, 主要是缘于人们没有真正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丧失了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不再将民族文化中的价值理念视为一种信仰, 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地迷失了自我。事实上, 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 而且具有无限的价值, 更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性。这样优秀的民族文化, 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我们应当加强文化教育, 培养人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2 加强文化传播和交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的话语权, 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其本身文化实力和交流能力。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尊重, 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这是我们开展文化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文化交流能力则决定着国家与世界交往的密切程度, 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亲和力和影响力。因此, 在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将我国和平共处的国际理念传递到世界, 使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平理念和科学发展观, 从而搭建一座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文化交流的桥梁, 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2.3 提升我国外交形象

国家的外交形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水平的象征和集中体现。友好、亲切、不卑不亢的国家外交形象无疑是争取国际信任、吸引国际关注的关键。这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良好的外交形象, 能够有效推动国家参与各种国际竞争, 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感召力。因此, 在推进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 应当提升国家的外交形象。

3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突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3.1 促进经济建设, 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物质保障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必须以经济作为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物质保障。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增长,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对于经济发达国家, 还有较大差距。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强大后盾, 因此, 我们必须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进一步协调地区间的差异问题,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3.2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 为文化软实力提供体制保障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体制保障。我们应当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审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存在的问题, 要用积极的态度, 稳健的脚步, 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治国, 始终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方向。

3.3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为文化软实力提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可以为文化软实力提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促进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 促进不同地区和谐发展、促进各族人民和谐共处。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本身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4创新文化产业, 强化综合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 更是新时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4.1 打造创新型文化品牌

创新是当前我国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成果, 还要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要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情况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 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牢牢把握文化主权, 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的文化品牌, 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增强我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只有如此, 才能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才能扩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4.2 加强创新人才教育

文化软实力建设, 人才是关键。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人民群众不再满足落后的文化供给, 而追求更加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我们必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 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文化需求。创造文化产品, 最重要的是培育创新型人才。要在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去发现人才、吸纳人才、信任人才, 同时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 从而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4.3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虽然文化并不等于文化软实力, 但是任何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都需要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基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 我们拥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然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却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差距甚远, 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并没有有效地将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优势。当前, 我们必须要合理配置文化资源,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提升文化生产力, 才能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吸引优秀的创新文化人才, 生产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才能推动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创新。

4.4 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新时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 文化软实力建设最紧迫和最根本的问题是我国文化体制僵硬, 结构不合理。因此, 首先, 要对我国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既强调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加强依法监管, 同时也要促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变为企业, 政企分开, 突出市场对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资机制。既要加强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同时鼓励社会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 实现投融资主体和投融资方的多元化;再次, 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 要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意识与能力, 多管齐下, 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从而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涂成林, 史啸虎, 等.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李齐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现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 2010 (6) .

[3]俞新天.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对外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4]肖永明, 张天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冋顾与前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

篇4: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儒家文化;软实力;文化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日趋重要,在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大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弘扬儒家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以提高我国国民形象的魅力和国家的国际威信力,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近年来,软实力这个概念颇为流行,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力中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他在书中介绍了软实力的概念和其在当今世界的重要作用。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则包括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民族凝聚力等要素。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不是以强迫或收买等手段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想要其他国家以自己为榜样,向自己学习,谋求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那就必须用自己合理的制度、深厚的文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来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以此吸引别国来仿效学习,因为只有通过其魅力的吸引和感召才是能使其在国际地位中占据优势的唯一持久的影响力。软实力的主要来源就是文化的吸引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感召力。所以,在构成软实力的各要素中,文化要素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可以说,文化软实力就是软实力的核心部分。

所谓“文化软实力”指的就是:依靠文化、价值观念等建造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根本性、长期性、广泛性的。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和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也都对其引起了重视。

二、我国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软实力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的软实力还相对匮乏。康晓光认为中国软实力匮乏表现在缺少核心价值观、有效的意识形态、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的制度,而以上软实力的提升依赖普世体系的构建,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具有普世价值,是中国普世体系建设的核心。现时代,当西方科技危机、信任危机、伦理危机、生态危机一并爆发,影响到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而不得不向中国的儒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却很不明朗。我们明知儒家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大力研究,大力发掘的,但我们在行动中却总是不能很好体现。这与儒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在今后提升我国软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意义和价值很不相称。我们的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基本上还是儒家的,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仁义礼智,诚信和合。但我们表面上、口头上却不敢承认,这不仅使优良的合理的道德伦理、行为方式得不到彰显,而且为各种不合理行为敞开了大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为儒家正名,让国人的良知充分彰显并发挥作用。

其次,中国经济、政治、法制建设的不平衡导致的国内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完善、法治难以有效贯彻等社会问题日益凸现,这些不仅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也影响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再次,在外交上,中国的外交软实力只是一种观念软实力,缺乏国际舆论影响力、国际组织领导力。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国际影响力无人能撼;世界的三大全球经济组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西方大国垄断;相比之下中国真正能对国际组织发挥影响力的比较屈指可数。

(二)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五四以来,主流社会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漠视和抛弃。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五四开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先河。但其对传统全盘抛弃,一味求新求变。在五四诸君及其后继者眼里,凡是西方的,就是新的,进步的,革命的;而凡是传统的,必是旧的,落后的,保守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传统基本上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造成了严重后果。道德本位的意识形态不再起作用,国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已被打碎,于是出现了信仰的真空。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亟待进一步深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儒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很多相容共通之处。儒学的大同理想,公平正义、以民为本的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规划、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本是殊途同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该是一种强势文化征服本土文化,而应该寻求并进共荣,共同发展,乃至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需要大张旗鼓地吸收、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为我所用,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上。

再次,我们的硬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是软实力,必须要有硬实力支撑,它才能够发挥作用。如果硬实力不硬,再好的文化,一到国际上也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压迫,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年我们的硬实力确实提升了不少,但和发达国家比较仍然是有差距的,我们的硬实力亟需进一步提高。

三、儒家文化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中国传统儒家优良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发掘儒家文化资源、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传统儒家思想中“仁爱”价值观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一)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强调人的修身养性、立德立功,引导人追求较高的道德境界和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理想“仁爱”思想的内化能较好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同时也能正确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儒家在对待自身方面、强调修身律己,儒家历来主张靠自己的自觉、先正己后正人社会和谐的首要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儒家鼓励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的方法修身,目的在于培养践礼体仁的君子,儒家君子是社会的人格典范,能够怀“仁心”谦恭有礼。君子关心的是伦理体系的道德原则,那么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宁都建基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只有这样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这种要求,儒家在对待他人关系方面“责己严,待人宽”要求“爱人”“忠”“恕”。儒家对待他人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要求人们能站在他人角度考虑自己的需求,推己及人地帮助他人、既达到自己所需要求,也不对他人需求的获得产生阻碍。忠恕之道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对于团结社会力量,增进社会吸引力有重要思想作用。

(二)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

传统儒家思想中“以义为上”的义利观对促进现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由于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尤其在商业道德层面上更是多样纷杂,违反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强调“以义为上”,有时甚至“舍生取义”,主张人们去追求合乎道义的利益,不能见利忘义。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道德环境,树立正确的义利价值观从市场经济宏观的角度讲,义利也要求现代企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利”的道德性,不能一味追求“利”的最大化,还要考虑利润的道义性在符合道德规范、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合理获取企业利润。推而广之,如按此道德思维考虑,整个社会也会形成风气正、秩序稳的竞争环境。实现义利的统一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可以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儒家思想中所强调的义利观并不是完全否认利益,它是强调要平衡好义与利的关系。同时要求在不触犯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合理获得个人的私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市场经济秩序的良好发展关系到社会文化建设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义利的和谐统一能规范市场道德的形成,这样才能为良性市场秩序的形成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三)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传统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对建立和谐世界起促进作用。儒家文化倡导人际和谐,它教导人们要互相理解、互相宽容、时时事事以“和为贵”。不同事物相互结合而达到平衡,就叫做“和”,"儒家以“和为贵”作为为人处世的方法,彰显出儒家的处世智慧。在儒家思想那里,它认为人生来就不是孤单的个体,而是群体的一部分。具有维护群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与动物相区别:人有道德观念,有内在自尊心和廉耻感。所以他们强调的“天人合一”和谐理念包括两层面的含义: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然、一切物类之间都是平等的。同时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过君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达到它所提倡的“中和思想”“中和思想”是强调人要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和思维方式。同时塑造了谦虚、仁慈、宽厚的国民性格。儒家思想中关于“和谐”的观念启迪我们,虽然不同国家由于客观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不同,但全世界和谐共处是全球共同的心愿。文明之间冲突与对抗既不是人类的发展趋势,也不是人类的必经之路。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和谐”“和谐中国”“和谐世界”双念必将赢得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认同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约瑟夫·耐,硬实力与软实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7

[2]盧新华,对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57-58

[3]李学勤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篇5: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一)必须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任何文化都不是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它贯穿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批判继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同时,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保护和发掘文化遗产。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因此,我们应当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之成为超越民族的先进文化。

(二)积极吸纳外来优秀文化,传播中国和谐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竞争力

文化具有包容性、普世性。这就需要我们吸纳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包括吸收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价值:如保障人权、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政治价值;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等社会文化价值。与此同时,还必须增强文化竞争力,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势文化借助经济全球化平台,利用其国际分工的高端优势,垄断文化内容的传播,输出文化资本,整合全球文化资源,占领全球文化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市场。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优势,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加强硬实力同时并重

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有密切的相关性,任何软实力都是以硬实力为基础的;反过来,软实力可以对国家硬实力的提升产生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否强大,往往主要依据它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来判断。同时,一个具有强大硬实力的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自然是有影响力和渗透力的。中国正在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民族复兴。所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和硬实力的建设同时推进,“软”、“硬”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大力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正视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大量涌入并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构成,社会上还大量存在着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由此带来不同的利益观和价值观。

篇6: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高校“两课”及其意义

“两课”指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两课”课程包括8门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邓小平理论概论》(4)《毛泽东思想概论》

2、思想品德课(1)《思想道德修养》(2)《法律基础》

3、政策与形势知识普及(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形势与政策》

这些课程设置可分为三个层面:

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两个原理课; ②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两个历史性飞跃,形成两个伟大理论成果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两个概论课; ③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促进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等。

二、高校两课与《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宣传、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一个国家文化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软实力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奈提出来的。2004 年4 月,约瑟夫 · 奈新书《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引起世界热谈。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 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 软实力”。在21 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各国的胜负决定于文化产业。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软实力的特点是让别人自愿支持本国政府的价值观与政策。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让别人自愿接受。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产业属于社会文化中的经营性文化部分,是文化经济属性(也称之为“文化经济”)的集中体现,一般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以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业务,以创造利润为核心,以文化企业为骨干,以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协作关系为纽带,所组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

四、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我们的着装看 从我们的说话看 从我们的生活看 从我们的信仰看 从我们的价值观看

美国用三大片(薯片、芯片、影片)策略就征服了世界。从1996年开始,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超过航空、重工业等传统领域,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占美国GDP的25%左右。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借鉴西方的模式,如制作模式、宣传模式、广告模式、营销模式、收回成本模式等。

亚洲正在崛起,其动向大致有三:一是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二是日本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欲与中国的“孔子学院”抗衡,三是印度的文化很早就输出到世界各地,似乎在“龙象之争”中印度已然高出一筹。

以日本为例,1995年确立“文化立国”战略,直接组建、参与和支持设立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组织,疏通、拓宽资金流入渠道,保障文化资金供给充足。瞄准迪斯尼在东京和香港登陆,日本迎头而上,强力启动动漫产业。先是用自己创造的“口袋妖怪”、“皮卡丘”、“Kitty猫”等围攻“米老鼠”,把国内的少年儿童拉拢过来,然后直“袭”美国本土。之后,日本动漫席卷全球。动漫出口利润一举超过汽车和钢铁工业,带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高歌猛进。

韩国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大国。1998年,韩国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明确提出“两个五”: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其中10%有外销的能力。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十几部法律法规,又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并且每年获得政府500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大长今》的热播,绝非一个电视剧而已,而是事关韩国的文化输出、文化战略。而且,他们要把“韩流”变成“亚流”,甚至“世流”。韩国只有4900万人口,却在海外有12个韩国文化院。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韩国成功地输出了自己的文化,拯救了韩国经济。为了塑造东亚大国形象,韩国新办的“世宗学院”将面向世界,尤其是东亚民众免费教韩国文字和文化,使得现有学习韩语的百万余人借“韩流”大潮迅速膨胀。

从1985年日本的文化输出到1998年韩国的文化输出,其间我们中国重点在发展经济,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应该根据世界新格局有所调整,怎样让中国人信服自己的文化,然后才是拿什么让世界人民欣赏。论实力,中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但论观念和策略,中国却没有跟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在推进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有更多的作为。

五、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办法

中国可输出的文化种类:社会制度、儒家文化、陶瓷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中国功夫。社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一国两制 儒家文化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07年5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55所,分布在5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陶瓷文化

我们都知道„CHINA‟是中国也是瓷器的意思,早在汉代中国的文化就已经沿着„丝绸之路‟走出国门。瓷器中国的代称,外观精美的瓷器一直是国内外收藏家的座上宾。

景德镇的瓷器闻名天下,瓷都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饮食文化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八大菜系更是一绝。戏曲文化

它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历经上千年生生不息;它曾是亿万人的感性生活的寄托与情感的沉醉之所,积淀着中国人的根和魂;在它那里,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最全面、最形象、最精美的体现。第一次赋予它“戏曲”概念的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藉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

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也称中国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功夫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

中国功夫的神秘面纱:七大拳系,诡秘的暗器,武学的种种境界,独特的武林江湖,中国人独有的武侠情结以及所衍生的武侠文化。

篇7:浅谈如何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电子信息工程1102班 张玮康 20113118

中华文明浩浩汤汤,文化底蕴深厚富有内涵。但较之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而言,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亟待提升。石家庄城市化历史不是很长,文化传统已经比较少。所以,下面我就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从家乡目前的所做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处理好主导和百花齐放的关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应该不忘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主流文化,并做到中西合璧,主次分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本应肩负起发扬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所以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而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官员应该积极努力推动社会向发扬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向发展。

二、处理好学习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我的家乡石家庄在这方面就做的不是十分的好,不只是石家庄,这在全国都是一个通病。在七夕等传统佳节之际,社会舆论报道的多是与情人节大体无异的形式:打折、玫瑰、送礼、钻石戒指等等……传统节日如同虚设,成为商家宣传促销,人们娱乐休闲的理由。我觉得我们可以在一下几方面努力

1.平时的生活中增加中国文化元素

软实力主要表现在其政治价值观、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共享性等方面。这些都是要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做起的,在人们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做到对中华传统主流文化的加深与渗透,对此方面,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比如功夫熊猫等影视作品。石家庄的电影产业比较发达,人们在平时休闲时很多时候都会选择去看电影。所以,对于石家庄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认为可以多制作一些插入渗透有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或传统文化元素的电影,哪怕是在一些票房率比较高的电影播放前的广告中多涉及一些有关的内容,在观众心中多多的留下一些印象,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这种效果,假以时日,则中国元素在人们的心中则会建立不可动摇的印象,而这些的成本也不是特别的巨大,显然是我们的制造商、政府可以接受的。

2.在传统节日时由地方政府举办中国特色的活动。提升对当地民众思想的影响。

石家庄政府每年的春节都会举行迎新春长跑活动,旨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市人民共同庆祝元旦佳节。像这种节日,如果在其他节日的时候能够也举办类似的活动,在宣扬相关文化方面就会做到深入人心。

篇8: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一、文化软实力的含义及重要性

1. 文化软实力的含义

文化软实力既表示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民素质、发展模式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等精神动力, 也显示出对外产生的吸引力、感召力等国际影响力。[3]文化软实力一词尽管常常被官方文件和媒体提及, 已成为社会热词, 但是,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文化软实力是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词, 它虽然难以用单一的指标来表现, 但同样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背景下, 只有拥有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才能更好地保持优势。

2.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着眼点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在改革开放初期, 为了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经济被摆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只有经济快速发展了, 整个国家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国民的素质、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挥、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等, 既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潜力, 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速度。文化软实力如果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 就会像一个人不能迈开两条腿快速走路一样, 发展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二、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

1. 对文化软实力重要性认识不足, 使得软硬实力相差悬殊

与经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结构性失衡, [4]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之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2010年以来,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 更是受到举世瞩目。但是, 与此不相匹配的是, 我国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则非常有限, 文化产业所占比重和文化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偏低。按照管理木桶原理, 最短的木板实际上决定了整体的实力。文化产业正是那块发展中的短板。如何缩短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差距, 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 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 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宝藏。在当前发展过程中,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资源的利用。上个世纪之初, 处于计划经济中的中国经济确实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西方的政治文明、科学技术、先进思想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是, 学习西方好的东西并不能代表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是处。相反, 经过几千年发展沉淀下来的文化正是中华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智慧的浓缩和写照, 需要我们进行深度的挖掘、整理和利用。忽略传统文化的价值, 对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 一味地引入西方的文化, 迎合西方的审美观, 本国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根基, 失去个性和特色。

3. 文化创新能力弱

我国文化软实力还存在文化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既要有传统的内容, 又要通过添加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元素, 使文化产品、文化内容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我国文化的创新能力明显较弱。以动画产业为例, 儿童动画片市场大部分受欢迎的产品都是引进的“舶来品”。我们有庞大的市场、庞大的人口基数, 为什么创造不出引人入胜、享誉全球的动画产品, 是因为没有相应的人才, 还是管理体制有问题?值得深思。近几年, 文化产业创新能力薄弱问题已引起人们关注, 国家也从产业发展层面进行了一定的引导。

4. 文化输出逆差严重

我国文化软实力还存在对外输出能力薄弱的问题。[5]纵观影视片市场, 欧美大片、日剧韩剧充斥我国文化市场, 而本土的文化产业发展却不那么景气, 文化产品输出能力明显不足。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庞大的文化市场, 但在文化产业发展、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中却处于劣势。模仿欧美人过各种各样的“洋节”, 比如, 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已成为中国年轻人追捧的新的生活方式。很多韩剧、日剧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1. 软硬实力兼顾, 增强文化软实力

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需要软硬实力兼顾, 并在软实力提升上下更大功夫。硬实力非常重要, 没有经济和军事硬实力做基础和后盾, 别说提升软实力, 就是一个国家的独立和发展都很难保证。因此, 强调软实力并不是要否定硬实力, 而是要在硬实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为了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必须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国家十分重视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素质, 已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 我们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保证文化软实力与经济软实力齐头并进, 共同发展, 将中国打造成为一个软硬实力兼备的现代化国家。

2. 将传统文化资源价值, 转化为现实竞争力

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需要对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 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化文化需求的转化。[6]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 又有糟粕。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 提炼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 要有意识地进行转化和加工, 使传统文化贴近现代社会需求, 让更多年轻人喜爱。从总体上看, 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一些材料和资源, 需要我们的文化创作人员, 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运用现代化方法和技术, 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创造, 将其转化为贴合现实需要的精神产品。比如, 我国古代有很多富有教育寓意的历史故事, 我们将这些故事以制作动画片的形式来呈现, 声情并茂, 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再如, 我们将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编写成电视剧本, 拍摄成影视片, 经过对剧情合理编撰, 故事情节更丰富, 内容更具吸引力, 不仅能满足人们精神和休闲需要, 也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3. 促进文化创新, 增强文化影响力

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需要制定文化创新规划, 增强中华文化的创新力, [7]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进行文化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先, 需要培养一批影视制作、出版印刷、软件开发等创新型人才, 为文化产业人才成长营造出宽松环境。同时, 要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是创意, 创意表现为原创的、民族的、特色的东西。针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景气的现实, 要进行合理的产业发展引导和规划。再则, 还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与满足人们的需要切实结合起来, 这样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

4. 走进国际市场, 增强文化的开放性

文化既要具有民族特色, 又要具有开放性, 能够与其他的文化进行交流。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还要推动文化产业走进国际市场, 增强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营造一个开放性的文化市场。近年来, 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孔子学院。随着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 中华5000年传统文化的种子也被撒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其实, 影视作品、留学生、国际性会议、国际性体育赛事等都可以作为重要媒介, 承载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任。文化软实力除了具有向世界传播的功能外, 还体现在参与国际规制制定的能力, 有了这些规则的制定权、解释权、参与权, 我们掌握了国际话语权, 世界能听到的中国声音更多, 我们的文化传播范围也会更广。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期, 这一时期的发展既关系到已有的成果能否巩固, 也关系到未来能否取得更大发展。党中央提出要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缺一不可, 二者相辅相成, 才能共同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经济硬实力取得显著成就的背景下, 文化软实力建设更显得迫切和重要。近几年, 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 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只有走一条软硬实力兼顾的发展之路, 中国才能真正成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参考文献

[1]梁晓宇.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体会[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1 (6) :3.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07-10-25.

[3]魏恩政, 张锦.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理论学刊, 2009 (3) .

[4]刘鹏.文化软实力竞争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1 (5) :103.

[5]郝俊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 :51.

[6]贾磊磊.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J].东岳论丛, 2012 (1) :41.

篇9: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政策对他国、他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有助于通过文化或是制度上的吸引力增强一个国家的有形的硬实力。文化軟实力渗透于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这就必然要求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我们现在正阔步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走好这条道路,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文化发展成效显著,但是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却不太协调、不很匹配,文化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显现出的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联系尚待加强。

现在,我们的城乡文化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城里人平时可以上图书馆、文化馆,孩子很小就学画画、弹钢琴;大城市里的人周末可以看芭蕾舞、歌剧,听交响乐。可是,广大农村虽然说有文化站这个阵地,但投入相对较少,导致相当部分的文化站常年没有或很少有活动经费,设备简陋,很多文化站名存实亡。农村基层文化生活单调,多数农户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有些家庭文化生活年支出几乎为零。农民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乡村的文化生活仍是比较贫乏。偶尔看场电影,听场戏等等,而这些活动大多逢年过节才有。文化生活品味不高,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之中。在农村,不健康文化活动在农村依然大有市场,一些乡村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有出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城市与农村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要改变当前城乡文化发展的这种不均衡、不协调局面,靠的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什么?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和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好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断言,虽然听起来刺耳,但却发人深省,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

到底什么是大国?美国的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重量级智囊人物之一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中提出了大国的四个标志: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繁荣。最终,民族的复兴需要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发展主流是军事竞赛,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发展主流是经济竞争。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文化对于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的作用。

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很重要,军事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中华民族能不能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民来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华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复兴,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在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应对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权挑战的战略举措

篇10: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摘要: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文化软实力和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与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称的。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创新文化对外传播的手段,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承力。

关键词:软实力 硬实力 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提出的。他指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当在别人眼里我们的政策合法、正当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1]我国学者们对软实力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在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中文化堪称其核心。文化软实力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21 世纪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X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文化软实力格局中处于弱势,与国家的整体实力不相称,亟待加强。

一、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发展不协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1978年到,经济连续33年以平均每年9、5%的速度在增长,我国的硬实力发展很快,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落后于硬实力,两者之间的落差还比较大,这种落差突出反映在文化产业领域。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20%以上, 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4%。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和居民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休闲时间延长,文化消费需求也将大大提高,据专家预测到期间,我们国家每年的文化消费需求呈现6、7%的增幅,市场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但“十一五”以来,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仍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同我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也不相适应。[2]

2、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

文化产品的出口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新产品出口能力较弱,文化的对外贸易存在相当程度的“文化赤字”现象。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上,发达国家占据了文化市场的主导地位,仅仅日本、德国、美国、英国这几大国家出口的文化产品占到全球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一半以上。我国虽然已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文明古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但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20我国文化产品贸易额年仅为145、3亿美元,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3、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文化的能力不强

现时代,整个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频繁出现的地沟油事件、皮胶囊事件、毒奶粉事件和在白酒当中发现塑化剂超标的事件,集中凸显了中国人在思想层次、精神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带来的一些落后文化时,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无法有效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潮和文化,这就造成公民对国家的忠诚感和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减弱,社会文化整合难度进一步加大。

4、对中华文化的创新不足,文化传播力不强

篇11: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严昭柱 太湖文化论坛执行主席、秘书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

贾磊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辛 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于运全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赵鸿文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国力的竞争早已从单纯的军事较量转向了软实力的角逐,其中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竞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要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赢得国际话语权,占领国际舆论制高点,就要认清我们的现状,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方针,创造性地落实各项决策部署。

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 但与我国国际地位仍不相称

主持人:从党的十七大到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怎么看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严昭柱:总的来说,近些年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2010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 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 15.1%,文化逆差有所缓解。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绩突出,当然也有利于我们软实力的增长。从国外反映来看,包括约瑟夫•奈等知名人士也承认中国软实力在不断提高。

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文化软实力建设仍相对滞后,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

严昭柱 太湖文化论坛执行主席、秘书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

一看实效。尽管我们文化产业规模增长很快,但从实效来看,文化逆差依然存在。中国商品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 ,但文化产品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进口影片仍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相比之下 ,美国电影产量仅占世界总量的 7%,却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 90%以上的份额。中美文化软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二看人才流向。人才流向可以成为软实力状况的重要标识。软实力增强了,一方面反映在来华留学的学生增加上,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留学生回国的也在增多。2009年,在中国 61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留学的人数共有 23.8万人,与 1997年相比增长 4.5倍。这个数字反映了随着我们国家国力的增长,文化软实力确实增强了。但还不够,比如马来西亚目前在整个中国大陆大概有 1000多留学生,但比起他们传统留学目的地新加坡和我国台湾,这些学生仍只是一小部分。从留学生回国情况看,有数据显示,20多年来中国赴美攻读理工科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获得学位后九成人留在了美国,而不到一成的人回国。近几年,回国比例有所提高,但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留在美国的人数仍在 60%以上。

三看汉语学习热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从这方面来看,我们近几年软实力增强比较突出。但是也要看到,来华学习的,确实有文化因素,想学习中国文化,但是第一位的原因还是经济发展,要跟中国做经济伙伴,好找工作,经济实用方面的目的很强。

辛鸣:文化之所以被称为软实力是与经济军事等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相对而言。但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不等于就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一个社会的文化倘使没有了指向、没有了根本、没有了基石,就只有“软”而没“实力”可言了。坦率地讲,从软实力角度分析我们的文化建设现状并不太让人乐观,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面对国际社会,缺乏核心的文化符号。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有外国学者提了一个问题:“代表现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是什么?”问题很简单,但真把我们给问住了。是汉字吗?中国有汉字,西方还有拉丁文呢。这就好比当我们说一个人不是人的时候,他还厚着脸皮说,谁说我不是人,我也有两条胳膊两条腿,我怎么不是人呢?谈文化符号不能降低到拿底线来说事。是“功夫”吗?确实,国际社会对“功夫”这个中国文化符号还是很认同的,但“功夫”是我们老祖宗创造的,为国际社会所认知主要是李小龙的功劳,从哪一方面看现代中国人都搭不上边。我们应该反思,现代中国人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新发明新创造,现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什么样新的文化观念。

第二,就中国国内文化发展态势来看,各种文化激荡冲撞严重。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转型,各种各样的文化纷纷在中国社会粉墨登场 :中国文化当仁不让,西方文化也咄咄逼人;传统文化重振旗鼓,现代文化也风生水起;革命文化高调亮相,庸俗文化也颇有市场,当然还有一些腐朽文化沉渣泛起。总之世界上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社会总能或多或少找到影子。但问题是在一个国度里文化“多”了的时候,也未见得真有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相互之间是会打架的,打起来后的结果甚至还不如本来没有文化。固然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需要融汇各方精华,但是交融之前的冲撞是会很难受的,甚至还很危险,中国今天恰好属于这个文化冲撞阶段。我们打个比方,温水很好喝,喝起来很舒服,开水加点儿冰块就变成了温水,但是如果我们不等它们融合好,就把冰块跟热水同时放到嘴里面,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第三,积极健康进步的先进文化缺位,怪力乱神的伪文化盛行。现代社会什么最不可缺?文化。现代社会的人们相信文化,也追随文化,但当真正的文化缺位的时候,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就会越俎代庖,想方设法打扮成文化来骗人,像鼓吹绿豆包治百病造出了所谓的“食疗”文化,故弄玄虚的雕虫小技包装成“养生”文化。当这样一些残渣大行其道的时候,说明我们的先进文化建设急需加强。

于运全:现在大家对中国的软实力,各有各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总体的共识是现在我们的硬实力不够硬,软实力不够软,软硬两个实力协调也不够巧。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课题组前不久在国内的文化官员和学者中做过一个调查,针对世界 12个主要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打分。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平均得分最高,为 88.95分,明显领先其他国家。中国的平均得分为 65.66分,排第 9位,并且与排在第 10位的澳大利亚相近。而且,官员和学者对我国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评价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提高文化软实力,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有一套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这样,很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才有依据。

文化软实力要解决对内对外两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如何把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辛鸣:文化软实力与军事硬实力最大的差别在哪里?是力量发挥功能的方式不同。军事硬实力是让人口服,你不服不行,我把你打趴下了,但是这个服只能是口服,不是心服。文化软实力解决什么问题呢?解决我比你好的问题。文化的力量不在于厉害,而在于好。文化软实力最终体现就是让你既心服又口服。

文化软实力能干什么?应该从对内、对外两方面来说。

辛 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对内要解决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的体现,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区别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的“基因身份证”。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丧失了独特性,就意味着丧失内聚力,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数千年来,尽管曾经多次被外族侵略,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薪火相传,越发兴盛,靠的是什么?就是文化。如果没有了文化精髓,这个民族就是一盘散沙,甚至种族肤色都不管用。像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虽然也是黄皮肤、黑眼睛,但是骆家辉自我定位很清楚,是真正的美国人,信奉的是基督教文化下的美国精神,你想把人家拉进来做“龙的传人”,人家还不买账。

对内还有一个创造力的问题。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有活力?如何才能不断发展?尽管从最基础来看,物质利益是一个社会往前走的动力,但是当物质利益满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起作用的就不是物质利益,而是价值追求了。如何形成价值追求?只能靠文化来产生。

对外也要解决两个“力”的问题。

首先是阐释力。要对国际社会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性,告诉别人,你们的好,我们这个也好,而且我们的好是有道理的。通过传播让他们能接受我们这种好。靠什么解释?意识形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全部功能属性发挥出来,多层面、全方位去“风雨化人”。这样才能让国际社会更理解中国、信任中国,感觉到有亲和力,对中国的发展不感觉到恐惧,中国威胁论不再生长。

其次是解决参与力问题。我们现在的一些文化元素到了国际上不是被当做文物搁在博物馆里面,就是被人家当做猎奇的东西。瓷器好,兵马俑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小脚绣鞋、大红灯笼别有一番风味,就成为人家下午茶的谈资,等等。这样的文化就算传播出去了,对我们有什么价值?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争奇斗艳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首要的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主持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体说来,应该怎么做?

严昭柱: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际上一个人走出去,就是一个国家形象的代表。我们有些国人在国外比较张扬,喜欢炫富,这跟中国文化的含蓄性、包容性恰好相反,在国外这个样子对国家形象是有影响的。

辛鸣:我认为关键是六个字——塑魂、健体、传承。

首先要让软实力背后有魂。文化本身就是精神产品,但是文化背后还有精神,这是文化的灵魂,文化的主心骨,文化的精气神。今日中国社会文化精神最核心的东西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试想,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还能叫社会主义国家吗?快速发展转型的中国社会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吗?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何去鼓舞斗志?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怎能引领社会风尚?

我们还回到文化传播上来说,一个社会的文化如果没有了灵魂做根基,文化符号再多也只是一些庞杂的文化材料,那是不管用的。比如,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整个片子的文化元素都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画面场景也是中国的,但当我们看到熊猫阿宝的形象的时候,怎么看都是一个典型的美国西部牛仔,哪有一星半点中国大侠的神态?为什么?人家虽然用的是中国的材料,但是传达的是好莱坞的价值观,好莱坞的文化精神。这个例子形象地说明,我们的文化不仅仅要文化符号走出去,更主要的是要文化精神走出去。

其次要健体,就是文化产品要真正有文化的味道。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大家对搞文化产业积极性很高,这很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好事要做好。我们过去有一句话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赶时髦叫“文化搭台文化唱戏”,但是唱来唱去眼睛还是只盯住钱。当一门心思地想用文化产业去赚钱的时候,文化产业是否还有文化的味道就让人怀疑了。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以文化的名义开始,做到最后却是离文化越来越远。我们还举好莱坞的例子。好莱坞电影是文化产业,也赚了不少钱,但好莱坞电影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赚钱,好莱坞把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当成己任,从不懈怠,而且宣传得很好。

第三,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现在创新很时髦,不管干什么都讲创新,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肯定是有差别的,社会往前走文化肯定要发展,但是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传统的滋养。不是说把旧文化抛弃掉了,新文化就自然出现了,真正的新文化和文化创新应该是把具有历史厚度的文化接续下来之后赋予新时代的新内容。

最后讲一点,增强文化软实力,一定要增强文化自信,要发自内心地认为我们的文化好。如果连我们都认为自己的文化不好,还谈什么发扬光大?如果大家都认为西方交响乐是高雅的艺术,中国京剧是跟不上时代的人才听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能“硬起来”吗?

文化自信之后就是文化自强,不能光说好,还得真拿出好东西来。我们可以说好莱坞电影是煽情和骗人眼泪的,好吃但没有营养,但是说句老实话,仅就文化制作角度说,人家确实搞得很有文化味,骗人骗得也很有文化,让我们很多人甘心去被骗。在文化自强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流行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主持人:我们是文化大国,文化资源特别丰富,传统文化怎样才能变成我们强大的软实力?

贾磊磊:传统文化不是软实力,需要对其进行现代性转化。中国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宝贵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冶炼,它永远不可能“兑现”它的能量和价值。就像地下的煤矿、石油,我们要把它挖出来,经过冶炼转化成能源才能推动火车前进,需要开采、深化、转化的过程,或者说需要这么一个机制。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的转换,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做得非常好,比如日本,日本现在动漫产品在美国的销售收入超过50亿美元,是日本钢铁在美国销售额的4倍。我们许多人了解日本文化同样是通过铁臂阿童木,通过聪明的一休。日本在这些作品中不会去追求那种深奥的哲理,而只是把那些容易被人识别与认同的文化意义表达出来。

贾磊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对这些资源应当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涵养,尤其要防止对其进行破坏性开采,特别是像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资源,对其开采更应当慎之又慎。

主持人:怎么看流行文化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贾磊磊: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关注流行文化,2009年他访华时,羽泉受邀以中国流行音乐界代表身份,参加欢迎晚会并献唱,效果特别好。流行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战略力量。只有在流行文化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才能够使其文化价值观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世界知道中国文化有武术、中医,但是流行文化,就是中国电影、电视剧等不能作为品牌来推销,只能作为产品来推销。我们还没有一种能够被国际市场普遍接受的流行文化产品,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对海外受众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力。现在实际上对流行文化批评太多,扶植提升不够。固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流行文化产品都变成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工具,但是,那些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力作必定会在流行文化作品中产生,而不能期望还有另外一个专门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品的机构来完成这个使命。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构筑软实力传播的硬实力平台

主持人:文化软实力的增强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完善,离不开具体的平台,如何从这方面下工夫?

严昭柱:经济体制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要发展公共外交,创新创立文化交流平台,国家层面、政府层面、中央的、地方的,半政府的、民间的,都要有,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这样才能够逐渐取得好的效果。

贾磊磊:文化依然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如果我们经济没有这么发达,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文化一定要有经济的支持才能够有力量。没有经济支持的文化,可以成为一种传统,可以保留下来,但是它不会变成软实力。软实力的传播一定要有硬实力平台的支撑,比如咱们国家卫星上天的数量大概跟印度接近,比日本、英国、法国、美国都差很远。经济的硬性指标实际上也是衡量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尺度。一部电影具有再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果没有人观看,那么它的文化价值也无从体现。所以硬实力一定是软实力的平台。以市场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主持人:对外宣传,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国际社会接受我们?

贾磊磊:文化的传播一定是建筑在市场化的通道上,做商业性推广最有效。你光送票给别人,免费请人家来看,人家也许都不看。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文化产品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单纯的文化理念并不能够直接地转变成文化软实力。美国文化如果离开了好莱坞电影、百老汇歌舞、麦当劳快餐、可口可乐饮料,它在哪里呢?它不会在天上。我们的文化传播也是一样,需要一系列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中国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适应海外文化市场的商业取向。否则,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

严昭柱:需要改进宣传文化工作方式,多考虑接受者。软实力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最软,最亲和,最不需要设防。中华文化要让世界人民觉得非常值得亲近,值得尊重,值得学习。亲和力越强,强到人家对你根本就不设防,欢迎你来,这样的文化才更具有影响力和渗透力,而不是有多“硬”。一些地方的宣传文化工作方式还是要注意,防止形式主义、政绩工程,不要搞比赛,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做一些事儿。

于运全:对外宣传中国,要学会讲故事,讲生动、鲜活、具体的“中国故事”。在与美国人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几乎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讲故事不仅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好办法,更是展示文化软实力最易为人接受的手段。如何讲好文化领域的故事,又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你的话题得让人家能接受,要有共同的价值在里面,比如像生态文明、气候变化,类似这样的话题,得从中国文化中提炼出一些能为世界文化共同接受的议题,才能讲清楚。从传播角度讲,民族的东西如何变成世界的,需要一个话语转换和知识创新的过程,不是所有民族的东西都能成为世界的。

于运全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建议从学校层面整体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下一篇:时间可以淡忘一切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