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国家扶贫政策

2024-06-07

三个国家扶贫政策(共6篇)

篇1:三个国家扶贫政策

《城市管理学》作业

资源09110920208105李强

美国帮助穷人政策:提供公共救济。主要是以穷人为对象的医疗补助制度,专供穷人的粮票,针对残疾人的援助等等。这样的扶贫政策的优点是,给一些出卖廉价劳动力的贫困者提供了转机,这些救济项目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医疗补助、免费粮票以及健康保险等等,让他们在从事廉价工作的同时不至于捉襟见肘,还能够得到生活保障。而缺点就是贫困人群太庞大,这么多人接受救助,尽管已有成千上万的贫穷者从吃救济到找到工作谋生,但是他们还是不能完全自给自足,大部分贫困人口不得不干点儿低收入的工作糊口,很少能得到机会自食其力,获得发展。

印度帮助穷人政策:依赖财政转移支付。这种政策在提供生活必需品方面、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等方面都有详细措施。其优点是政府能从各个方面考虑到穷人的需要,穷人能迅速享受到惠民政策。而它的缺点是这种政策治标不治本,无法保证穷人获得基本生活必需品,贫困线以下的家庭获得的食物有时少于政府承诺提供的数量,而对那些收入高于贫困线但仍生活困苦的家庭却未提供最低食物保障。我国帮助穷人政策:减轻负担政策。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减轻负担,国家相继对贫困地区实行过核减粮食合同定购任务、放开农产品销售价格、减免农业税、免征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免征新办开发性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政策。有点是贫困人群减轻由于生产资料价格放开和粮食提价而增加的负担,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乡村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缺点就是税费改革后大多数乡村财政困难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减免农业税对基层压力很大,乡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将受到较大影响,农村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将进一步显现和激化。

自提政策:

1、完善城乡救助系统。我国现在出现的问题还是城乡差距太大,特别是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我国大部分的穷人集中在中西部的山区农村,这些地方由于交通等各个方面的不足被忽略,所以城市可以将一部分产业向这些地区转移,一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来可以给当地居民提供就业,保障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从而达到城市反哺农村的效果。

2、有限福利制度。像西方的贫穷问题主要通过发达的福利系统来解决的,虽然我国目前还不能和西方相比,但是我们完全有能力保障贫穷人员的温饱问题,同时再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交通、教育、卫生设施的改善,达到村容村貌整洁和通路、通水、通电、学校和医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篇2:三个国家扶贫政策

2017年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一、发展生产 1技能素质提升 1.雨露计划培训,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将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雨露计划”培训范围,到村、到户或在乡镇所在地举办的培训,按每人每天150元的标准核定经费预算;在县城举办的培训,按每人每天不超过200元的标准核定经费预算。

实施单位:县农业局

2.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将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列入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培训补助标准不低于1000元。实施单位:县农业局

3.免费学历教育。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优先选送为“省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对象,免费参加福建农林大学等大中专院校学历教育。实施单位:县农业局

4.免费实用技术培训。每年举办一次贫困户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免费培训。实施单位: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二、发展生产扶持 1.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下同)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农家乐”、林下经济等农村二、三产业项目补助或贷款贴息,单户一般不超过5000元,贴息资金每户不超过2500元。

直接带动30户以上贫困户或带动整个贫困村80%以上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生产性重点扶贫项目,每个项目按每带动一户补助3000-5000元计算,且每个项目的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30万元。实施单位:县农业局 2.发展林业生产

造林补贴:中央造林补助人工造林100元/亩;森林抚育100元/亩;木本油料林每亩补贴200元;水果、木本药材等其他林木、竹林每亩补贴100元;迹地人工更新、低产低效林改造每亩补贴100元。珍贵树种造林每亩补贴500;省级乡村景观林每亩补贴8000元;生物防火林带每亩补贴1000元。

竹林补助:南平市竹林优化改造项目,竹林机耕道:3.5m宽机耕道7500元/公里;竹林配方施肥:300元/亩;蓄水池:1万元/立方米;市级竹林示范片:念山村、高林村、竹业公司竹森基地、城关林业站站有林基地;竹林示范片内,水泥硬化10万元/公里,套种无患子800元/亩。

林下经济补助:开展林下种植中药材等或林下养殖蜜蜂及其它特色野生动物并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项目可列入林下经济扶持补助项目,项目业主可向当地乡镇林业站申报。实施单位:县林业局

三、生产技术支持

1.科技对接贫困户。对发展特色种养的贫困农户,组织县、乡技术干部,按贫困户生产发展的种类,把技术指导干部与贫困户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实施单位: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

2.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贫困户开展技术指导,每人每季度不少于2次,每年关键农事农时节点现场技术培训指导2次以上或驻村指导。每个选派科技人员至少开展一个种植、养殖或农产品加工方面的示范项目。实施单位:县农业局

四、生产风险保障

实施“三农”保险。对投保“三农”综合保险的农户,采取差别化保费补贴模式,水稻保费补贴10%;养殖业能繁母猪、育肥猪保费补贴10%;农房叠加保费补贴16.66%;森林(生态公益林及商品林(散户))保费补贴15%;自然人公众责任险1.5元/人保费补贴100%。以上项目为县级财政按承担比例、其余部分分别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按规定比例承担。实施单位:县财政局、县人保财险公司 2就业创业 1 职业技能提升

1.春潮行动。贫困劳动力参加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培训结业证书的给予350元培训补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给予500-2000元的培训补贴。

2.免费创业培训。在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求职、失业、就业等实名制登记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可免费参加定点培训机构组织的SYB创业培训。实施单位:县人社局 2扶贫对象社保补贴

对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求职登记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给予100元的社保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距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不足5年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可延长至60周岁。实施单位:县人社局施单位:社局 3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

以下对象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可享受其实际缴费额40%的基本养老费、医疗保险费补贴,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保补贴年龄为准),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1)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2)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实施单位:县人社局 4创业扶持

创业资助。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贫困对象租用经营场地的(在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已享受政府租金优惠政策的除外),可享受最长2年、不超过租金50%、每年最高3000元的创业资助。实施单位:县人社局 5吸纳就业奖励

1.社保补贴奖励。吸纳安置就业困难贫困对象或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贫困对象,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贫困对象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含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应缴纳的其它社会保险费。补贴期限除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年龄为准),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2.公益性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自享受之日起计算)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实施单位:县人社局 6民营企业、商会带动

2016年起,对接省、市工商联开展民营企业和商会精准扶贫“百企帮百村”,10家企业对接帮扶10个贫困村。同时,组织本县10家企业对接帮扶10个以上贫困村,时间为3-5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帮扶活动。实施单位: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

2017年起,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和商会帮扶10个以上贫困村,每个企业(商会)结对帮扶10户以上贫困户,时间为3-5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帮扶活动。实施单位:政和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就学资助 1教育资助

1.学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2.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和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按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进行营养餐补助;同时,对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标准补助生活费。3.普通高中教育阶段

(1)助学金。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按每生每年3000元国家助学金标准予以资助。

(2)免学杂费。从2016年秋季起,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对公办学校,免学杂费标准按照县人民政府及其物价、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不含住宿费)。4.中等职业教育阶段

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免除学费;并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标准予以资助。5.高等教育阶段

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需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即可申请本专科每生每年8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12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政府贴息;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本专科学生按每生每年4000元国家助学金标准予以资助,同时优先享受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6.少数民族

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按每生每年3000元国家助学金标准予以资助。实施单位:县教育局 2社会奖学

(1)希望工程。被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不含军校及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本科录取的贫困家庭应届高中毕业生(即大一新生),根据家庭贫困程度不同每人一次性奖励助学金1000至5000元不等。实施单位:团县委

(2)春蕾计划。资助一批贫困女大学生和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小学生为每人每年400元,初中生为每人每年600元,高中阶段为每人每年1200元,高等教育阶段为每人第一年2000元,后三年每年1000年。实施单位:县妇联

(3)光彩助学。每年为15名家庭贫困学生争取光彩助学金,每人5000元。实施单位:县委统战部 4医疗救助 1医疗救助

1.资助参合参保。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资助。2.特殊门诊救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给予医疗救助,救助比例为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的60%,资料共享平台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http://)。年累计最高限额2000元。

特殊病种及治疗项目范围参照我县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住院救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含住院分娩),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在救助限额内,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7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累计最高限额2万元。实施单位:县民政局 2大病保险

1.参加新农合患者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个人负担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累计超过1万元以上的,超过部分按84%的比例给予补偿;个人住院医疗总费用中,目录外费用(自费)部分超过5万元的,超出部分按20%的比例给予补偿,累计最高补偿封顶额为20万元。实施单位:县卫计局

2.当年内个人住院费中自付费用在10至14万元的给予一次性救助6000元、在15至19万元的给予一次性救助8000元、在2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救助10000元。实施单位:县慈善总会 3特殊群体医疗救助

1.特困急危重症孕产妇救助。参加新农合急危重症补贴金额每人3000元,特困户大额补贴个别申请,最高限额每例不超过1万元。实施单位:县卫计局

2.“母亲健康1+1”资助两癌贫困妇女。资助标准为:每人1000-5000元。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救助金额提升一个档次,但最高救助额不超过资助标准最高金额。实施单位:县妇联 5保障兜底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条件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给予政策性兜底保障。2016年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2650元。按照低保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发给低保金。实施单位:县民政局 6搬迁建房 1 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一是居住在条件恶劣偏远自然村的农户;二是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三是居住在江河源头、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需搬迁的农户;四是因遭受自然灾害房屋倒塌和损毁,经民政部门认定需要重建的农户;五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就地新建;六是五保户安置(如到幸福院、养老院等)。实施单位:县农业局

2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政策及要求

1.国定扶贫标准贫困户补助政策:属于国定扶贫标准的(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855元,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026元)搬迁人口每人补助25000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7000元;省级财政补助3000元;地方政府债券10000元,专项建设基金5000元。在集中安置区建房的国定贫困户,县级可从人均10000元的地方政府债和人均5000元的专项建设基金中切出不高于10%的额度统一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由农发行、国开行提供人均3.5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贷款期限20年,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贴息。

2.省定扶贫标准贫困户补助政策:属于省定扶贫标准的(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497元,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707元)搬迁人口每人补助1000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0000元;由农发行、国开行向搬迁户提供一定额度长期低息贷款,贷款期限20年,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

3.同步搬迁的非贫困户补助政策:省级财政每人补助3000元(困难计生户每户追加3000元补助,少数民族户按家庭人口每人追加1000元补助,贫困残疾人户按家庭人口每人追加1000元补助);由农发行、国开行向搬迁户提供一定额度长期低息贷款,贷款期限20年,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

4.五保户、鳏寡孤独群众补助政策:一是五保户安置。没有列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五保户,省级财政按每户15000元给予补助,鼓励五保户入住农村幸福院、养老院统一安置。二是鳏寡孤独等特困户。由县人民政府根据家庭实际人口统一提供相应的安置房,免费居住,产权归政府所有。

5.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对住房面积要求: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经济实用和“量力而行、保障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建筑面积。(1)一户一宅安置。易地搬迁自建户,原则上宅基地每户控制在80—110平方米以内。对国定扶贫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要用好国家安排的各项补助和政策性贷款,不得自行举债扩大建房面积。为从长计议,可以采取预留空间的办法,在确保贫困户不举债的前提下“打三建一”,即按3层打地基,今后根据自身条件改善状况和实际能力自主决定是否加层扩建。(2)套房(公寓)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则上人均住房面积控制在25平方米以内。实施单位:县农业局

3造福工程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补助政策

1.省级补助政策:对100户以上安置区,在补助150万元的基础上,每增加10户增加补助10万元,每增加100户增加补助150万元;对20—99户的安置区,以20户补助20万元为基础,每增加10户增加补助10万元。

对在集中安置区建房安置的国定扶贫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从地方政府债券(人均10000元)和专项建设基金(人均5000元)中切出不高于10%的额度,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2.市级补助政策:对百户以上集中安置区建设,每个安置区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万元;50户至99户集中安置区,每个安置区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万元。20户至49户集中安置区,每个安置区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万元。市财政按每个县(市、区)1000万元安排免息周转金借款,用于各乡镇(街道)统筹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借款于第二年开始分三年归还。

3.县级扶持政策: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免息周转金借款,用于各乡镇(街道)统筹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借款于第二年开始分三年归还。实施单位:县农业局

★地灾点搬迁农户在旧宅拆除并复垦后,可叠加享受国土资源渠道补助每户10000元。实施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4危房改造

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的,给予每户9800元中央补助资金。实施单位:县规划建设和旅游局 5搬迁建房用地

1.造福工程扶贫搬迁用地按照灾后重建政策执行,允许实施搬迁农户当年申请、当年建房,第二年安排指标。

2.减免贫困户土地交易服务费。在册贫困户到县国土资源交易评审中心办理土地转让,减免土地交易服务费一次。

3.减免贫困户土地勘测相关费用。在册贫困户因危旧房改造需要,到县土地勘测规划办理证明资料,免收资料费、测绘费;办理不动产登记减半收取有关测绘费用。

4.减免贫困户土地档案查询费。在册贫困户到县土地档案馆查询本人有关的土地登记资料,免收查询费、证明费。

5.减免贫困户不动产登记费和工本费。在册贫困户到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不动产登记时免收不动产登记费、工本费。

6.支持贫困户危旧土坯房改造。对农村贫困户危旧土坯房改造所需用地,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对用地计划指标实行专项安排、应保尽保,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实施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基础设施 1交通运输

1.贫困村的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优先列入计划,优先实施。2.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对贫困村优先安排补助资金。实施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2广电网络

1.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有线电视,免收安装费,赠送机顶盒与智能卡。实施单位: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政和县分公司

2.对应的扶贫挂点村给予免一部村部固话通讯费,全年最高减免3600元。3.对应的扶贫挂点村当年立项并建设4G基站,当年4G信号覆盖到位。4.对应的扶贫挂点村当年完成光纤宽带覆盖,并向上级公司审请减免挂点村里的用户宽带及电视套餐费10元/户(原来是套餐费30元/户,减免后是套餐费20元/户)。实施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政和分公司

5.对应的扶贫挂点村当年立项并建设4G基站,当年4G信号覆盖到位。6.对应的扶贫挂点村联通用户,联通公司将按现行套餐资费给予8折优惠。实施单位:对中国联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政和县分公司

7.完成对应的扶贫挂点村建设4G基站,当年4G信号覆盖到位。8.对应的扶贫挂点村完成光纤宽带覆盖。

9.向使用电信宽带的村民免费提供高清电视机顶盒(每户1台),并免收1年高清ITV电视收视费。

实施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政和分公司 3水利设施

1.人饮工程。优先解决贫困地区水厂提升改造和管网改造延伸。贫困户从主管至出水龙头所需费用列入项目预算或由地方自筹部分解决,贫困户个人不承担安装费用。2.项目申报优先。对重点扶贫村的水利项目,优先支持纳入规划、优先申报中央资金补助、优先安排实施。实施单位:县水利局 4电力设施

1.配电网规划。到2020年实现贫困乡村10千伏供电线路长度不超过15千米,变压器台区0.4千伏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500米,户均容量不低于3千伏安。

2.电网建设。将低压三相四线供电延伸至贫困户的接户杆,确保贫困乡村生产生活用电、村民农副产品加工和分布式能源送出等用电需求。

3.缴费网点建设。与邮政、信用社、农商行合作,利用他们设置的营业网点,以支付手续费形式,完成电费缴费“村村设点”建设。实施单位:国网政和县供电公司 金融支持 扶贫小额信贷

1.小额信贷风险担保。依托县扶贫小额信贷助推协会,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保证金,与相关的银行合作,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贷款担保。为能够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农林牧渔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从事种养加运商等生产服务业的提供的贷款,每带动1户贫困户可配套5万元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

实施单位:县农业局、县邮储银行、县农信社、县农行

2.小额信贷贴息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贷款贴息。每户贴息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按贫困户实际贷款额的5%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为1-2年,最长不超过3年。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每带动一户可申请贴息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贴息期限最长为1年。实施单位:县农业局

篇3:三个国家扶贫政策

一、精彩授课红土地的扶贫做法让非洲友人受益匪浅

在学员们热烈的掌声中,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涂俊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并就江西的省情,扶贫开发工作的历史沿革,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精准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作了详细介绍。非洲学员们对涂俊伟副主任生动而丰富的讲解反响强烈。

为使学员们对江西省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省扶贫和移民办原巡视员张志豪在学员们高涨的热情下开始了本次研修班的第一课——“江西省农村发展与减贫政策、实践及经验”。在随后的学习期间,省扶贫和移民办邓丰昌、徐国林、李林生、王桂楠四位处长也分别就“移民扶贫搬迁”、“雨露计划就业培训”、“贫困村存在整治”及“产业扶贫”几个主题对学员们进行授课。每一堂课,授课专家认真讲解,图文并茂,为每一位学员解答疑惑,帮助学员们更好地了解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与做法。在授课过程中,学员们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主动交流,并表示授课内容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受益匪浅。

二、实地考察红土地的扶贫成就让非洲友人赞不绝口

五彩斑斓,草长莺飞,5月11日学员们踏上了此次扶贫开发工作学习考察之旅。研修班学员们分别到安义县、南昌县、瑞昌市、武宁县及鄱阳县对当地的农村产业扶贫、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村庄整治、基础设施、移民安置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每到一处,当地群众热情欢迎,使远道而来的非洲朋友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江西人民的热情。

在南昌,研修班一行分别到安义县乌溪村和南昌县南洲村对当地的光伏扶贫及村庄整治项目进行实地考察。站在乌溪村的集体电站前,学员们仔细听取当地工作人员的讲解,认真记录着乌溪村光伏产业扶贫工作项目的实施措施。在了解到乌溪村的集体电站每年发电量近3万度电,并以每度电1.35元卖给国家电网村年收入近4万元,每户平均可收入3000多元时,学员们纷纷感叹光伏扶贫项目对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贫困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以及为农民带来的巨大收益。

在参观完乌溪村的集体电站后,几内亚青年部秘书长SANGARE MBANY说道:“在我们几内亚国家有两个电站分别到达240、250兆瓦,我们也将通过这两个电站对全国进行供电,随后还会相继为我们邻国,比如马里,塞内加尔、冈比亚等国家进行供电,我们衷心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中国人民对我们几内亚的支持和帮助!”

烈日炎炎,研修班一行以饱满的热情,不辞辛苦来到九江瑞昌市和武宁县,分别在瑞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胶乡小月村、白杨镇财政所、武宁城市规划馆、武宁武安锦城移民安置小区、石渡卫生院、石渡乡学校对我省的教育卫生、村庄整治、移民搬迁、社会保障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宁静的校园,干净的操场,飞扬的国旗。一进入瑞昌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座座别具一格的教学楼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员们相继参观了机电一体化、数控、计算机应用、幼儿师范、护理、客服、综合高考等专业教学现场。在机电一体化、数控教室里,学员们观看了老师教学的具体过程并与学生交流学习;在钢琴教室、舞蹈房里,学员们聆听,欣赏了学生们优美的琴声与美丽的舞姿……

马达加斯加人事部秘书长RAKOTOA RISON·JACQUES ROLAND深受感触地说:“在我们国家也有一些职业培训学校,但是我们非洲国家的职业学院课程专业单一,最多只有三个专业,而中国的职业中专学校的专业种类非常丰富,让我眼花缭乱,并且拥有高品质的课程内容和优秀的授课教师,所培养的学生也都是非常专业的职业人才,这对我们马达加斯加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嗅着清新的空气,踏着干净的道路,望着错落有致的楼房,研修班的学员们无不感慨武宁武安锦城移民安置小区的美丽与舒适。武宁县武安锦城移民安置小区工程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期实施,基础设施先行”的思路,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亿余元,目前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农贸市场、学校和幼儿园等公建项目和武安大道、四支路、狮子岩大道等基础设施已全面完工。移民扶贫搬迁工程极大提升了搬迁移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推进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提高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了搬迁区域的生态环境。

几内亚青年部秘书长SANGARE MBANY告诉我们:“在我们国家即便是最高级别的公务员也很难能够购买一套这种移民安置的房子,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还有如此丰富的配套设施,对我们几内亚来说,相当于是富人区了。”

三、十三天的学习考察,加深了相互的了解与友谊

在为期13天的学习考察过程中,学员们通过深入基层,参观基地,亲身体验,对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措施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充分体验到了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果,对他们本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作用。这次非洲法语国家研修班在江西的学习实践对中非两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4:三个国家扶贫政策

一、战略目标: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国家扶贫战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思想。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国家总体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国家总体战略思想,国家扶贫应该为实现“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这一战略目标而努力。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国家扶贫领域的核心体现。

国家扶贫战略目标要与扶贫的内在功能相吻合。扶贫有二大内在功能,一是直接功能,即减少贫困人口、缓解贫困程度;二是拓展功能,也是对当今我国发展更具深刻意义的功能,即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扶贫的内在功能标示着国家扶贫能够实现“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这一战略目标。

国家扶贫战略目标的确定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相吻合。我国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活动始于1986年,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到2006年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至214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8%下降到2.3%,我国政府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伟大成就。期间,国家扶贫战略目标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温饱”鲜明地写在了我国政府扶贫开发的大旗上。战略目标清晰准确是我国政府扶贫开发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因素。扶贫开发的伟大成就为我国政府农村“低保”政策的顺利出台创造了条件。农村“低保”政策的顺利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从制度上得到了解决。扶贫开发进入了“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的“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农村低收入人口进入扶贫的对象范围,意味着扶贫开发从此要由解决生存问题为主转入到解决发展问题为主,要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入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把国家扶贫战略目标定位为“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正是顺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

二、战略重点:不断提高扶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

战略重点要服从服务于战略目标,扶贫战略重点选择要为“缩小发展差距”服务。发展慢收入低是能力低的结果,能力低是发展慢收入低的原因。不断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是“缩小发展差距”的必经途径,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以通过发展教育、加强培训去实现,但更重要的是要牢固确立扶贫对象在反贫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让扶贫对象参与整个扶贫开发的议事、决策、干事的全过程。让他们在当家作主参与开发的过程中实现“三增”,一是增强自信,二是增长才干,三是增加收入。才干是收入的基础,自信是增长才干的基础,只有在“三增”基础上的发展和收入才能实现可持续。我们部署所有的扶贫开发工作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扶贫对象能力的提高、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从大局看,这牵涉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振兴。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村民的能力,二是村级组织(包括行政、经济、服务组织)的能力。相比之下,后者能力的提高更紧迫。

三、战略措施:构建“大扶贫”格局

战略措施也要服从服务于战略目标,扶贫战略措施要为“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构建“大扶贫”格局作为战略措施是实现“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这一战略目标的最有力保证。“大扶贫”格局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扶贫对象的“大”,二是扶贫力量的“大”。两者的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扶贫”格局。

扶贫对象的“大”,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扶贫对象,包括中央政府的扶贫对象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扶贫对象。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关注民生的大背景下,“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国家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后,2009年中央政府的扶贫对象是4007万人。地方各级政府在保民生、保稳定的过程中,也开展了大量的扶贫活动,其扶贫对象只有一部分,有的地方(发达地区)甚至只是小部分是中央政府的扶贫对象。也就是说整个国家的全部扶贫活动所包含的扶贫对象远大于中央政府确定的扶贫对象(4007万人)。这是我国当前全部扶贫工作的现实。把地方各级政府的扶贫成果计算进去,我国政府的扶贫成就对全球反贫困事业的贡献会更大,会更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大国形象。我认为,规范我国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扶贫活动已经势在必行。

要规范我国政府的全部扶贫活动,就要实行中央扶贫标准加地方扶贫标准的政策。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决定了只有中央扶贫标准是不够的。增加并规范地方扶贫标准,对增强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思想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十分有利。

“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标示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由解决生存问题为主到解决发展问题为主,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的新阶段。解决发展问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时,扶贫标准不宜继续采用绝对数指标,而适宜采用相对数指标,也就是用相对数划定贫困线。

中央政府的贫困线定在8%比较合适。按贫困线8%计算,线下人口约6500万人。今年全国农村“低保”人口约4300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4.5%),其中丧失生产经营能力的长期“低保”人口约1500万人。扣除长期“低保”人口后,中央政府的扶贫开发对象在5000万人左右。中央政府每年对5000万人实行扶贫政策,应该力所能及。今后中央政府专项安排的扶贫资源就要依据中央政府确定的扶贫对象的分布情况进行分配。地方政府接受了中央政府分配的扶贫资源后,其扶贫活动必须无条件覆盖并解决中央政府确定的扶贫对象的贫困问题。这样,不发达省(区、市)的贫困线就会高于8%,发达省(区、市)就会低于8%。低于8%的地方也要按8%(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提高标准)确定本级的扶贫对象,增加部分由自身筹集扶贫资源予以解决。由此类推至市、县,

这样,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贫困线和扶贫对象就分别确定下来了。逐级计算后,整个国家实际覆盖的扶贫对象将超过1亿人,和当前国际社会认可我国的贫困人口基本吻合。

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贫困线确定下来后,就要纳入各级统计部门的年度统计,每年得出贫困线收入数,再用贫困线收入数与当年农民平均收入数进行比较,得出“贫困收入线与平均收入线的差距”指标。年初逐级确定目标,年底逐级考核。

这个指标的意义,一是由于它是相对的,会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自动做出调整,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逐步提高扶贫标准”的精神,科学适用;二是现有评价体系中只有“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这只是一个平均数指标,如果没有“贫困收入线与平均收入线的差距”指标,很容易造成“平均水平掩盖不平衡”的结果;三是“贫困收入线与平均收入线的差距”是一个综合的结果性指标,体现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是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的标志性指标,是社会稳定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指标,可以反映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思想的成效和水平,对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各级各地政府分别制定具有本级本地特色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措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扶贫力量的“大”包括政府及政府各部门、民营组织和社会的全部扶贫力量。扶贫具有的“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内在功能,决定着扶贫投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不仅是政府的职能所在,也是民营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是构建“大扶贫”格局的理论依据。要据此建立和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

四、政策体系:政府的职能责任、民营组织的社会责任和全社会的志愿精神的统一

要紧紧围绕政府履行职能责任、民营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和全社会提倡志愿精神,去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

政府履行职能责任。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稳定的扶贫投入机制,政府扶贫投入要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政府各部门要从改善国家宏观发展环境高度去提高对扶贫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履行扶贫责任,制定落实扶贫的政策,形成政府完整的扶贫政策体系。

民营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民营组织要通过经济协议购买扶贫对象的产品和服务,为扶贫对象提供产品和服务,并力所能及地承担一部分经济风险,来履行社会责任,达到改善发展环境,提升组织形象,加快自身发展的目标。

全社会要提倡责任意识和志愿精神。社会扶贫的力量潜力巨大。要提倡、发动和鼓励财富拥有者回报社会。国家要以激发财富拥有者的社会责任和志愿精神为目标,以满足财富拥有者捐赠财富的意愿为内容,制定出台鼓励政策。积极探索财富社会分配管理的新机制,一方面要完善政府现有接收机构的管理制度,取信于财富捐赠人;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非政府接收管理组织,努力搭建爱心责任平台,为尽可能多的财富拥有者和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回报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科学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将推动社会尊重财富,尊重财富创造者,消除仇富心理,营造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为财富创造者带来更好的创富环境,加快创富步伐,推动社会财富持续增长。社会财富持续增长又为社会财富更好更公平分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特殊政策:加大对特殊地区的扶持力度。特殊地区是指革命老区、小小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特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制定特殊政策,加大对特殊地区的扶持力度,是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例如,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特别强调,要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但由于革命老区在界定标准和界定方法方面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加大扶持力度的措施迟迟落实不了。革命老区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而且在保护生态、优化环境方面还在继续做出牺牲和贡献。但就目前的情况看,革命老区无论在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社会发育,还是在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相对于周边地区都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还呈现着继续扩大的趋势。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势必造成这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土地上的人民心理上的不平衡,不平衡即不稳定。因此,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刻不容缓。我认为,可以打破行政区划,把革命老区纳入宏观经济区划的整体规划中去,让它在宏观经济区划中得到协调发展。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例,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承担着这两块经济区保护生态,优化环境的重任。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连片开发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总体规划中去,中央给予特殊的支持政策。这样,不仅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精神得到了落实,而且对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十分有利。

——政策的制定、执行、落实和监督。政府要成立强有力的扶贫部门,代表政府行使国家扶贫战略和扶贫政策的制定、执行、落实和监督的行政权力。当前我国政府扶贫部门的主要问题是,机构不统一、职级低,人员少、设备差、能力弱。二十多年来,全国扶贫系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为发展中国的扶贫事业在努力探索,积极工作。中央已经明确,“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要完成好这一长期历史任务,强化机构、明确职责、提升能力已经势在必行。今后政府扶贫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制定、执行、落实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2、指导、监督政府各部门扶贫政策的制定、执行、落实。

3、制定、执行、落实政府扶贫规划;分配、管理、使用政府专项扶贫资源。

4、宣传、发动、鼓励、组织民营组织履行扶贫社会责任。

篇5:国家扶贫开发的政策保障

日期:2011-08-31 02:56:46.0

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贫困地区的主要特征。基于对本国国情的把握,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际情况的认识,中国政府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扶贫开发政策,把扶贫开发的基本目标和中心任务放在主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上,从最紧迫的问题入手,量力而行,确保重点,分阶段推进。

制定符合国情的贫困标准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不发达,农村尤其不发达。就中国的贫困地区而言,这种不发达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薄弱。贫困地区较为集中的西部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但铁路、公路和民航设施所占比重却相对偏低。二是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低。与经济落后成为对比的是,贫困地区往往又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办学条件差,教育设施落后,适龄儿童失学和辍学率较高,青壮年文盲比例较大。卫生保健水平也很低。三是农业生产条件差,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严重不足。1986年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人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1993年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人均财政收入仅为60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左右。上述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中国扶贫工作要有一个比较现实的贫困标准。中国贫困人口的标准最初是1986年由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对6.7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即198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06元的标准。到1990年这一标准相当于300元,2000年为625元。中国的贫困标准是一个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可以确保农村贫困人口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因而是客观的,也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确定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为了集中使用扶贫资金,有效地扶持贫困人口,中国政府制定了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标准,确定了一批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国政府于1986年第一次确定了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标准:以县为单位,198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对贫困县的标准也及时作出调整。1994年,中国政府重新调整了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标准。具体标准是:以县为单位,凡是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县全部纳入国家重点贫困县扶持范围;凡是1992年人均纯收入高于700元的原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一律退出国家扶持范围(根据当时的典型测算,凡是超过700元的县,90%以上的贫困人口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依据这个标准,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共有592个,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了全国72%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此后,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措施,主要是围绕解决国家重点扶持县贫困群众温饱而制定的。通过对贫困县的集中有效扶持,带动了全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在扶贫资金方面,国家明确要求,中央的各项扶贫资金都用于这些贫困县。1996年中央政府又进一步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最低配套资金比例(30%至50%),以保证地方配套的扶贫资金用在国家重点贫困县。扶贫重点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 向中西部地区重点倾斜是中国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十分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率先发展,中部次之,西部相对落后。与此相关,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大多数集中在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并呈块状、片状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在1994年中国政府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中西部地区占82%。从1994年起,中国政府开始调整国家扶贫资金投放的地区结构:把用于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省的中央扶贫信贷资金调整出来,集中用于中西部贫困状况严重的省、自治区;中央新增的财政扶贫资金只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同时,国家从全局着眼,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推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横向联合和对口扶贫协作。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近年来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在西部地区优先安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等建设项目,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推动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近20年来,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中国政府安排的专项扶贫投入不断增加。2000年中央各项扶贫专项资金达到了248亿元,与1980年相比,增加了30倍。中国政府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累计达到了1680多亿元,其中财政资金800多亿元(含以工代赈资金390多亿元),信贷扶贫资金880亿元。按照中央要求的配套比例(1996年以后为30%至50%),地方政府扶贫投入的力度也相应加大。中国政府专项扶贫资金主要包括两大类:财政扶贫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又包括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1997年,国务院为了加强对各类扶贫资金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制定了统一的《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各类扶贫资金的扶持对象、条件等作了明确规定,强调各类扶贫资金要根据扶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配套使用,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不同渠道的扶贫资金的投入重点是: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基本农田、兴修小型水利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修建乡村道路、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等;扶贫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增加贫困户当年收入的种养业项目。同时,各级扶贫工作专门机构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检查、监督。审计部门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严格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这些措施,对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如期实现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发挥了关键作用。

制定支持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的优惠政策 中国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包括帮助贫困户解决温饱和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两个方面。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户,免除粮食定购任务;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扶贫贷款的使用期限,放宽抵押和担保条件;按照农业税条例的有关规定,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优惠政策有:中央政府逐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二级转移支付制度,为贫困地区提供财力支持。对贫困县新办企业和发达地区到贫困地区兴办的企业,在三年内免征所得税;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适当提高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维护基金标准,专项用于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

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 为使扶贫开发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中国政府于1986年6月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领导、协调、监督、检查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县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地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国的扶贫开发实行分级负责、以省为主的行政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是贫困面积较大的省、自治区,都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程,根据国家扶贫开发计划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扶贫工作,并负总责。中央的各项扶贫资金在每年年初一次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扶贫资金、权力、任务、责任“四个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到省的扶贫资金一律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并由各有关部门规划和实施项目。

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在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在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改变自身命运的扶贫开发中作用重大。中国政府在扶贫开发中强调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此提高农户的自我组织程度,引导农户积极参与扶贫开发。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村大力推行村委会直接选举制度,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将群众拥护、有能力带领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人选举为村干部。同时,严格实行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的各项收支、扶贫资金的发放使用、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变更等各项事务,都要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检查和监督。

中国扶贫开发政策

(一)开发式扶贫

开发工式扶贫是对传统的分散救济式扶贫改革与调整,是中国政府扶贫政策的核心和基础。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倡导和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贫困农户中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在这些年的实践中,先后在贫困地区涌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林州精神和不等不靠,“宁肯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

2、针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国家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鼓励、支持贫困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公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

3、国家安排优惠的扶贫专款贴息贷款和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相应的加工业项目,促进增产增收。

4、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加自我发展能力。

5、扶贫开发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加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发展后劲。

(二)重点向西部倾斜,集中扶持国定贫困县

1、重点向西部倾斜。改革开入以来,东部沿海省市充分利用国家的鼓励政策和自身优势,率先发展。中部次之,西部相对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十分明显。与此相关,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大数集中在中西部省区市,尤其是西部省份。因此,向西部地区重点倾斜是中国扶贫开发的基本政策。1994年国家“八七计划”明确指出:调整国家扶贫资金投放的地区结构,要求从1994年起,用一至两年把中央用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6个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省的扶贫信贷资金调整出来,集中用于中西部贫困状况严重的省区;中央新增的财政扶贫资金只在中西部省区分配。同时,中国政府始终从全局着眼,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推动东部省市与西部省份在政府、民间、企业等层次上的大跨度横向联合和扶贫协作,以便通过东部地区较发达的经济优势带动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

2、集中力量扶持国家贫困县。中国政府1986年和1994年先后两次确定了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这些贫困县都覆盖了当时全国贫困人口的70%以上。中国政府力图通过对这些贫困县的集中扶持,带动全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为此,中国的扶贫开发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这些贫困县而制定的。特别是在扶贫资金方面,明确规定:中央的各项扶贫资金全部用于这些贫困县。1996年中央政府又进一步对各省区市提出了配套资金比例最低要求(30-50%),为了保证重点地方配套的扶贫资金也要求用在国家重点贫困县。

这项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国定贫困县的扶持力度明显加大,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进程相对快于其他贫困地区。据统计,经过这些年的重点扶持,592年国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已经由1992年的5858万减少到1999年底的1800万,成立这一时期中国贫困人口减少幅度最大的区域,为实现“八七计划”确立的奋斗目标创造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扶贫投入不足,非国家重点扶持县解决温饱问题进展缓慢,也出现了全国扶贫开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强化扶贫资金管理

中国政府专项的扶贫资金分为三类: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1997年,国务院为了加强对各类不同性质扶贫资金的扶持对象、条件、标准以及使用程序、权力和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特别强调各项扶贫资金要根据扶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配套使用,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各项扶贫资金的投入重点是: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修田造地、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和科技培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基本农田、兴修小型水利和修建乡村道路。扶贫贷款主要用于有助于增加贫困户当年收入的种养业项目。同时,要求各级扶贫工作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检查、监督。审计部门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如期实现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发挥了关键作用。

——以工代赈计划

以工代赈计划是一项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扶贫计划。该计划于1984年开始实施

1995年以前,以工代赈计划的执行方式是,贫困地区的群众利用农闲季节投入劳动修建道路和水利工程,中央政府以库存积压较多的粮食、棉花、布匹、日用工业品等实物对劳动者进行补贴。从1996年开始,以工代赈列入中央财政预算,直接向劳动者支付货币,不再投入实物。

以工代赈计划将修建公路、水利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作为重点,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农闲季节的农提供了短期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截止1999年底,中央政府以工代赈计划累计投入349亿元(1995年前的实物折合资金169亿元)。1984年至1997年14年间,共修建县乡村道路20.72万公里,解决贫困人口饮水4330万人,解决牲畜饮水2310万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6031万亩,实施坡改梯83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46万亩,建设小水电27.49万千瓦,开发经济林果1580万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以省为主的扶贫工作负责制

中国扶贫开发实行分级负责的扶贫工作体制。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定,扶贫开发实行分级负责、以省为主的首长扶贫工作责任制。要求:各省区市特别是贫困面较大的省、区,要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日程,根据“八七”计划制定本省区市的具体实施计划。省区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及时协调解决重要问题。为进一步强化这一制度,1996年中国政府出台的《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要求,中央的各项扶贫资金要在年初一次下达到各省区市,实行扶贫资金、权力、任务、责任“四个到省(区、市)”。所有到省的扶贫资金一律由省政府统一安排使用,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规划和实施项目。在此基础上强调,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是贫困地区一切工作的中心。贫困地区的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贫困县的政府,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亲自抓扶贫开发,抓解决温饱问题,并要求各地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限期完成任务。

(五)发挥部门优势,共同支持贫困地区开发建设

在这些年的扶贫开发中,中央国家机关根据中央政府的统一要求,有关部门从尽快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大局和贫困地区的实行情况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支援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具体政策。1987年,为依靠科教进步振奋兴大别山经济,国家科委(后更名国家科技部)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参加大别山重点贫困县经济开发的试行办法》,制定了包括技术职称评定、工资福利、子女就业在内的优惠政策,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到大别山区开展科技服务。1994年“八七计划”要求,计划、贸易、农林水、科教、工交、劳动、民政、民委、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政府部门要分别制定本部门、本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为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作出贡献。此后,中国农业银行明确规定,对贫困农户的小额贷款适当放宽抵押、担保条件,实行信用放贷。铁道部提出:对贫困地区的煤炭、粮食、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的运输实行倾斜政策,对捐赠给灾区和贫困地区的救灾物资,积极搞好运输工作。其他部门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解决温饱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即是中国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特点。

(六)鼓励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的优惠政策

中国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包括帮助贫困户解决温饱和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两个层次:

——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对所有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户,免除粮食定购任务;根据扶贫开发的特点和需要,适当延长扶贫贷款的使用期限,放宽抵押和担保条件;对所有的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户,按照农业税条例有的关规定,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

——支持贫困地区开发的优惠政策有:逐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的力度,各有关省、自治区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二级转移支付制度,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大的财务和支持。对贫困县新办企业和发达地区到贫困地区兴办的企业,在三年内免征所得税;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适当提高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维护基金标准,专项用于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

国家发改委安排部署2012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扶贫开发工作

2012-01-06 12:32

近日,2012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范恒山司长、王新怀巡视员等司领导及扶贫处有关负责同志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一年来的发展改革系统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研究部署了2012年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工作任务。

会上,王新怀巡视员做了工作报告,回顾了2011年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2012年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

范恒山司长做了总结讲话,分析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基本形势,提出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任务:科学编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不断完善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体系;持续加大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力度;全力做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切实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同时要求,各级发展改革系统要认真履行工作使命,准确把握工作方向,不断完善工作方式,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协作加强联动,努力推动发展改革系统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2年扶贫办工作计划

2012年我办的工作思路我们必将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以整体推进为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在改变贫困村基础条件上实现新的突破;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实现产业化转移;进一步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在培养创业型农民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2012年工作安排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2012年扶贫办工作计划

2012年我办的工作思路我们必将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以整体推进为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在改变贫困村基础条件上实现新的突破;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实现产业化转移;进一步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在培养创业型农民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2012年工作安排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

(一)进一步加强重点村的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等六大建设,重点抓好重点村项目实施,确保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户运行。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确保8个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三)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崇仁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

(四)创新方式,“雨露计划”走近乡村,走进农民。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了“雨露计划”,走近乡村,走进农民。贫困群众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在**、**两个贫困乡(镇)利用寒、暑假中学闲置教室,聘请专业老师和技师授课,动员村民及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培训。把培训班办到群众家门口,实行“免费培训,确保就业”。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五)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将再举办一期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六)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继续在8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镇推广树莓栽培;在**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在相山镇陈坊村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七)抓好扶贫办自身建设

认真组织扶贫办干部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为贫困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清正廉明、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办事效率。在工作中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以自身的实际工作,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二、具体措施

(一)、瞄准目标,搞好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

认真做好了8个重点村2012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从切实改善重点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角度,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确定了实施兴建学校、修水泥路、卫生设施建设、种植业11个扶贫开发项目。

(二)、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

“雨露计划”,走近乡村,走进农民。贫困群众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在**、**两个贫困乡(镇)利用寒、暑假中学闲置教室,聘请专业老师和技师授课,把培训班办到群众家门口,实行“免费培训,确保就业”。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三)、做好直属机关定点扶贫工作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争取扶贫类组织,使其在充分了解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发挥其大的扶贫平台,解决部分重点贫困村的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问题。二是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定点扶贫的文件精神,大力开展扶贫结对力度,为需帮助的贫困农民牵线搭桥。三是落实党政部门和企业定点包扶重点村工作。在县直单位机关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确保全县“十一五”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县直机关单位或企业定点帮扶,挂点单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重点村建设献计献策,把定点帮扶重点村工作落到实处。四是继续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和县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1+1”结对帮扶贫困户的活动。动员广大村民自觉参与扶贫开发,8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

(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的工作

扶贫需要企业的参与,我们对扶贫企业进行贴息扶持,企业尽最大努力安排贫困村劳力就业,企业也严格兑现扶贫承诺。扶贫承诺实行公开、公示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2012年获扶贫贷款贴息的企业有三家,贴息额度11万元,其中的30%将分别用于孙坊月塘村,航埠镇航埠村的扶贫事业。

(五)、积极引导扶持村民发展生产,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我县八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开发村,他们各具特色,我们也在实践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如**村引进上海客商投资种植树莓、引导村民种植黄杞子;**村支部书记合股兴办粮食加工厂、机制砖厂,解决贫困劳力100人就业;**、**两村还发展板栗、茶树等种植业。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取得的新成效

2012年我办被市扶贫办评为全市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一)、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效果明显。兴建教学大楼一栋,修水泥路9.5公里。

(二)、通过扶贫贷款,繁荣了**经济,增加了**税收入,促进企业长足发展,使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发挥企业扶贫带动作用,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三)、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了贫困户的自身素质,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就业,增加了收入。

(四)、通过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从资金、信息、财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等问题。

四、存在问题

(一)、扶贫攻坚难度大

目前,贫困农户增收渠道狭窄。由于自然条件差,很难形成主导产业,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在当前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多重点乡村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又因今年情况特殊灾返贫现象严重,农村低保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救济保障,解决温饱问题和巩固扶贫成果难度大。

(二)、基础条件差

虽然今年做了很多农村基础设施的工作,但是大部分贫困乡村灌溉设施遭自然破坏严重,配套服务跟不上,有效灌溉面积少;乡村道路差,附属设施不到位,晴通雨阻现象比较严重;贫困乡村饮水难、上学难、耕作难、就医难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部分农村人口因灾返贫

贫困乡村自然条件差,易涝易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每年都存在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现象。

(四)、龙头企业弱小

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对优势产业和产品开发不足,加工转化率低,“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还不健全,辐射和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五)、资金投入少

按照“十一五”五年规划,我县8个重点村年均扶贫资金仅10万元,要实现贫困村脱贫目标,靠现在投入的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影响了扶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加之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足,全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进程缓慢。

(六)、各村项目实施不平衡

篇6:三个国家扶贫政策

结合农村实际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首位,没有贫困贫农村和贫苦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是很难实现的,国家为了推动贫困地区的快速发展,实施的精准扶贫发展战略。甘肃省委结合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的实际,在认真领会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同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准,坚持把中央的精准同甘肃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我作为甘肃省委向贫困地区派出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结合自己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体会,我就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积极宣传政策,发挥政策在精准扶贫中的目标导向作用。

通过几年的精准扶贫工作,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在扶贫工作中中,必须要把思想帮扶与经济帮扶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让老百姓的思想上得到彻底转化。变要我富为我要富,才能更好的开展扶贫工作,才能更好的激发群众以我为主,立足自身脱贫致富意愿。要利用每次进村入户时机,采取集中村两委班子成员专题学习、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座谈会、调查访问、技能培训等形式,为群众宣传党的强农惠惠农政策、甘肃省精准扶贫“1+17”实施方案和853挂图作业措施等,让老百姓了解熟悉党的政策,更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党的政策。通过政策宣讲、技能培训,提高了村干部理解和掌握政策的水平,提高了村民对国家大政方针、惠民政策的知晓度,凝聚了老百姓脱贫致富共识,也让群众从内心更加理解党、更加相信党、更加支持党,有效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活力。

二、严格落实制度,发挥制度在落实任务中的服务保障作用。

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长期驻村、轮流值班制度,始终保持村上时时有干部在位,事事有干部协调。深入农户了解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到地头看产业发展、访群众期盼、问社情民意,全面了解和掌握了猫川村产业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归纳群众的意见建议、发展意愿和政策需求,完善了贫困村的富民增收规划表及小康实现程度表,真正做到群众反映的问题立说立行、即知即改,真正实现群众建议个个有体现、群众关切件件有回应、群众利益事事有着落。平时注重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教育管理,积极搞好服务保障,改善办公环境和食宿条件,为他们创造安心干事的环境。坚持有效整合驻村帮扶工作队、大学生村官、挂职干部、村两委干部的力量,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真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采集的完善工作,对接落实”1+17”精准扶贫政策和”853”挂图作业措施,积极推动双联和精准扶贫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培育特色产业,发挥产业在增产增收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在扶贫工作中要坚持把经济帮扶与思想帮扶相结合,从“输血”与“造血”两个方面,重点在解决自我造血上下功夫。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攻方向,鼓励和引导农民,把核心产业向规模化、优势产业向示范化、适宜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本着巩固传统产业,发挥优势产业,培育新型产业原则大力推动猫川村产业发展,发挥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特色产业是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扩大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在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上多下功夫,有了好品种才能不断扩大市场,要采取项目补助、资金补助、政策引导等办法鼓励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把特色农产品向规模向发展。要结合市场需要和供需矛盾,大力发展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本着适宜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为农民创收增收拓宽渠道、创造条件。要加强农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要把创新理念体现到农村的生活中,要把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引导村民从网上销售农特产品,提高农特产品收益。在基地的建设中,既要支持企业的发展,又要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让村民真正脱贫致富。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打造成“宜居、宜业、易游”的新农村,努力推动农村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四、发展电子商务,发挥电商在脱贫致富中的有效辅助作用。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形势,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贫困村筹建网络学习室,为群众学习上网创造条件,并且组织群众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基础知识、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培训,让老百姓接触网络、应用网络、熟悉网络。积极探索贫困村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发挥市场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通过提高网络应用能力和网络应用意识。让老百姓通过网络,常握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市场动态。根据供求关系和供需矛盾,决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开展网络销售,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拭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实现增收。

五、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在脱贫致富中的辐射影响作用。

坚持把宣传党的政策同宣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引领、辐射作用。要通过编印“扶贫动态”简报,办扶贫攻坚工作信息动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宣传报道扶贫干部和农民群众在脱贫致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积极发挥典型在脱贫致富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和辐射渗透作用,逐渐形成学典型、争典型、当典型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组织建设,发挥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基层党组织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XXX党委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确立共建目标、共建内容、责任义务、共建要求。要指导贫困村党支部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党内监督等党建工作基本制度。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通过开展党课教育,落实党日制度,不断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支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通过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实现机关党组织和基层党组,两受益、两促进。切实发挥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发展中的核心领导地位,要在党员干部中积极宣传党的形势政策,激发党员在带动产业发展中的创先争优意识。

七、为民排忧解难,发挥情谊在搞好精准中的润滑促进作用。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诗歌教案风在哪里下一篇:java实习工作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