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堤乡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2024-04-17

高堤乡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通用14篇)

篇1:高堤乡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1、为切实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一体化教书育人的工作,在学校的指导下,成立家长委员会。

2、本委员会旨在配合学校,抓好子女的校外学习,共同探讨新时期子女教育的新特点和新方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子女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本委员会系学生家长自愿组织,受学校统一领导和安排。

4、本委员会组成成员由学校、班主任与家长协商提名产生,计委员若干人,其中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主任和副主任由委员会民主推举产生。

5、本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凡属委员会的统一活动,须经委员会共同研究决定。

6、认真听取学校对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要求,按学校部署组织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为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校园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

范文网

7、认真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并对学校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8、全面关心子女的思想和学习,督促子女认真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和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教育子女要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有关管理规定,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文明学生。

9、努力营造教育子女的良好环境,相互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要教育子女成才报国,为配合学校培养新世纪接班人而共同努力。

11、本制度经委员会讨论通过,自即日起试行。

篇2:高堤乡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为了本委员会有效的开展工作,为了配合学校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结合本校家长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条例。

一、工作制度

1、本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必须遵守国家政策、法律,必须遵守家长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工作,架起学校和家长的桥梁,作好家长们的代表,团结在学校的周围,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己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本委员会在每学期工作两次,时间分别为学期开头和期末。具体由委员会的组织委员召集,要求每一个委员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准时参加。

3、每次例会,各个委员都要准备自己的发言材料,带着自己的“问题”参与会议,使会议成为一个讨论、决策的重要场所。

4、每次会议由委员会的主任主持,全体委员会通过会议的主要议题,民主讨论,形成统一的认识,并由五名委员与学校的领导进行沟通,及时取得共识。

5、家长委员会的每次会议,要制定本委员会的这个学期的工作计划、讨论通过上学期的工作总结。

二、选举制度

1、本委员会实行选举制度,按照家长人数的比例(3%)每年调整三分之一。

2、家长委员会实行提名制和间接选举制相结合。先从学校的各年级的家长中选举家长代表(6%),然后家长代表中投票选举出委员。

3、委员会的组织成员每2年改选一次。实行职位轮换制度。

三、资料保管制度

篇3:高堤乡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人和小学全校师生及家长。

2研究方法及运用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3研究成果

1)课题组通过调研,形成了我校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研究前后的对比分析报告。课题组为求数据全面,特从全校六个年级中各抽取一个班来调查,总共派发300份问卷,收回300份,其中11份问卷无效(原因是父母不在家,没填写),形成分析报告;梳理出城乡结合学校的特点及存在的具体问题。

通过研究前后的调研报告,反映出我校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由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家庭收入、户口以及家庭组成这些客观因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家长主观方面的改变显而易见。

(1)家长提高教育孩子能力的途径进一步拓宽。

(2)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业成绩,家长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研究后家长参加学校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

2)在实践中形成了符合我校城乡特色的家长委员会制度。

(1)制定了“和之家”家长委员会章程。

(2)制定了“和之家”家长委员会管理运行的各项制度。

(3)“和之家”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的校本特色——“和”。

“秉悠悠历史之精髓,立现代教育之创造”,悠久的历史铸造了立校之魂的“人和精神”,形成校园“和”文化。“和”字不仅把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民族性情等文明传统浓缩成一个可感可知的符号,同时也传递出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和”是教育真谛和规律的本质体现。学校践行的文化系统的兼容并蓄、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唤醒家长、社会参与学校的管理激情等,均体现了学校各层面的和谐统一。

和韵·家长委员会组织制度:家委会设学校、班级两级,校家委会由学校每班家长代表组成。设主任一名,副主任委员二名。班级家委会由5人组成。两级家委会间的关系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其成员一般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家长代表协商产生,委员产生后,校、班二级家委会实行“一年一调整”制度。

和洽·家委会议事制度:重大事情由学校、教师代表、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商量决定(三方成员缺一不可)。会议一般一个月进行一次,有特殊情况由校长、书记临时召集。

和灵·家委会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听课、评课。每周三为校长接待群众来访日,由学校安排一名校级干部负责接待工作。家长评议教师的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评议的时间范围为一个学期。每学期期末检测各班邀请一名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督考,接受家委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验查。

和畅·家委会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家委会成立了“大黄帽”人和校园平安志愿者护校队,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参与安全管理的作用,为学生的安全成长撑起了坚实的保护伞。

和美·家委会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结合校园的“和”文化,志在培养品行美,心灵美的好少年,制定《家委会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爱心志愿者联盟制度》,开展德育工作。

和乐·家委会激励制度:为营建“家校同心,和谐共育”这种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制定《家委会优秀成员评选制度》《家长同学会优秀家长评选制度》,在家长中间开展比学赶超,推介优秀经验等各种活动。

3)探索出了城乡结合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家校共育的运行途径。

途径一:成立家委会常务理事会,参与学校重大、重要事情的决策,提高学校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水平。

学校校级家委会由全校各班一名学生家长代表组成,选举产生主任一名,副主任委员二名,下设多个工作组(如爱心志愿者联盟、大黄帽平安志愿者护校队、教育教学评估组、安全工作督查组等),家委会主任及各工作组组长为常务理事,在每学年初建立,实行“一年一调整”。理事会经常列席学校各类会议,了解学校管理与发展,对涉及到学校发展的重大工作决策、重大事项安排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如参与学校扩建工作中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参与学校校服的采购监督,参与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估检查等。家委会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主动配合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督促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沟通学校与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同时,一般一个月召开一次家校联席会议,有特殊情况由校长、书记临时召集,以保证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

途径二:依托教学开放日、接待日、家长评校等活动,构建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通道。

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全校家长听课、评课,参与亲子活动等。每位教师全员参与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开放日当天有序组织家长、嘉宾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有主题、有重点地展示学校的特色和亮点。全体教师认真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把优质的教学活动展示给到访者及家长,活动结束后,由学校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收集家长反馈的意见书,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工作,全面促进教学课程的实施和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每学期参与开放日活动的家长达六七百人之多。

每周三为校长接待日,由学校安排一名校级干部负责接待工作,及时听取和解决学校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批评,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诉求,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学校工作,推进教育行风建设,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家长评议教师的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每年6月份、12月份为集中开展评议活动。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与家委会评估组一起组织学生家长以班级为单位对本班所有任课老师进行无记名问卷测评,学生家长参评率必须90%以上,力求100%。家长评议教师活动作为年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议结束后,学校要将评议结果以适当方式反馈给教师本人,对评议满意率低的个别同志要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

每学期期末检测各班邀请一名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督考,接受家委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验查。

途径三:成立“和之家”爱心志愿者联盟,提升家长参与学校德育管理的水平,形成家校共育的机制。

爱心志愿者联盟是由我校热心公益事业、具有爱心、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家长自愿担任,爱心志愿者联盟设组长2人,组员长期有近30人左右。爱心志愿者联盟服务的宗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及成长需求,组织和指导志愿者对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了解家长教育困惑,围绕孩子成长主题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家庭亲子关系培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到学校各类教育活动中。

举办“爱心家长”系列讲座。爱心志愿者联盟每期至少4次以上,爱心志愿者联盟与教师一起收集优秀学生成长的个案,积极推广他们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通过对这些家庭教育的宣传,树立榜样,提供了正面案例。

开展“爱心”亲子共读活动。爱心志愿者联盟每期开展一次“亲子共读”交流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探讨热点问题,强化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了学生及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开展“爱心”亲子活动。爱心志愿者联盟每学期协助学校开展运动会,动员家长参与运动、游戏,让孩子和家长在互动中学会合作、沟通与理解,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同时让家长在互动中感受和谐亲子关系的美好。

开展“爱心”主题活动。由于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很多家长是异地务工人员,学校与爱心志愿者联盟每个学期都会组织2次学生给家长写信、打电话、发短信、聊视频等活动,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动态,拉近了在外务工子女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开展家长讲坛活动。在开展日常家教经验交流的基础上,由爱心志愿者联盟每年开办1~2次“家长讲坛”,引导家长就“孩子好习惯培养”“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青春期的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等方面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增强家长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从而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

开展爱心互助活动。引导爱心志愿者联盟对特殊家庭儿童实施关怀与帮助,培养孩子的爱心,弘扬扶危济困、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爱心志愿者联盟先后对二十几名特殊儿童进行了资助和帮扶。

途径四:成立“大黄帽”平安志愿者护校队等团体,为城乡结合学校学生的安全成长撑起坚实的保护伞。

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处的环境人员复杂,同时地理位置上处于华福大道道路主干线上,校门口道路交通极不安全。而家长们大都外出务工,为保证我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健康成长,杜绝或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学校以“注意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的原则,通过家校合作,积极发挥家委会作用,取得家长委员会的通力协助,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大黄帽”护卫学生平安。成立“大黄帽”人和平安志愿者护校队,常年有志愿者二十多人,每天上学、放学时间就可以看见他们在路口、校门等地方密切巡视校园周边环境,处理突发事件,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安全工作督查小组成员在发现有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学校反馈。在发现有学生不遵守交通安全时应及时制止并向其班主任或者学校反映。

安全教育多样开展。家委会安全工作督查小组协助定学校制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和各方面的安全措施,让学校师生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家委会安全工作小组协助学校每学期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紧急情况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教育、紧急电话(如110、119、122、120等)等使用常识的教育。

保障饮食安全随时监管。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家长们大都外出务工,除中午全部学生都在学校用餐,学生的早餐和晚餐大都在外吃,家委会成员如果发现学校周边存在有饮食安全的问题时应及时向学校反映。针对学校的中餐,家委会成员应定期、不定期到学校食堂进行查看,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家委会成员有义务向学校反馈可采取的相关措施,并尽可能为学生安全提供必要的帮助。

途径五:构建网络平台,使家校共育无缝链接。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在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优势逐渐成为拉近家校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学校与家长委员会一起建立了班级家长QQ群、微信公众号、家校通、学校邮箱等家校沟通途径,在这其中,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参与功能、配合功能、督促功能、沟通功能,通过上传家教经验文章、分享家庭教育心得、交流学生教育方法、学校重大事项或活动公示通知、分享活动心得等方式,培训家长,温馨建议,平等沟通,建立起友好、和谐的家校关系。

针对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特殊教学形式。家长委员会筹划创办网络家长学校,利用节假日召开网络家长学校,创立家长办公室,家长、学生、老师每月定期视频交流,并通过校讯通发送家教知识及孩子的在校情况。有效地解决了常年在外务工家长的学习问题。

4)完善了家长委员会系列制度,形成了《城乡结合部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汇编》。紧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制度框架下,在活动开展中不断印证,不断完善制度构建,在每一个制度板块下细化具体的制度,使家长委员会制度更加具体完善,并形成了家长委员会制度汇编。

5)形成了教师关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感言集。

参考文献

[1]刘孙渊,马超.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治理[J].外国教育研究,2008,(6):15-19.

[2]李保强.学校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00.

篇4:高堤乡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家长委员会;本质属性;核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5-0018-06

2012年2月17日,《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标志着中国大陆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以此为“坐标”回溯,从2011年开始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学校制度中家长委员会研究——基于山东省家长委员会建设实践》,是在现代学校制度视野中对家长委员会进行全面研究的开始;2009年12月2日颁布实施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及随后两年多以山东省教育厅主导下的家长委员会建设实践,则为我国密集生成了省域内整体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的系统资源,为在全国推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再往前,中国大陆的家长委员会实践一般限于区县或学校个体的草根行动,缺乏规范和层次,也缺乏独立、成系统的相关研究。

笔者鹿永建作为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参与家长委员会研究和推进工作一年之后,从某省主管德育的一位教育部门官员口中听到了这样的问话:家长委员会是不是家长学校?这样的误解颇有代表性,不少教育工作者把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学校混为一谈,或者根本没有清晰把握家长委员会的本质,更别谈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了。本文意以现代学校制度的视野,厘清家长委员会的本质、特征与功能,从而打破众多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对于家长委员会的陌生与隔膜。

一、家长委员会的本质: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

首先,现代学校制度必须有家长委员会。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就其内涵而言,它是一种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以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一种调整学校职能主体与其内外环境关系,遵循学校教育生态规律的学校制度,民主性、平衡性、人本性、开放性是其基本特征。现代学校制度强调通过提高学校的民主性,可以使更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可以使好的建议转化为决策,可以少犯错误,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倡通过学校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互相制约,实现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方向、同时间、同力度移动;倡导以人为本,高度尊重所有与学校有利益关系的人的人格,高度尊重他们的合法权利;主张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相互开放和学校内外部的相互开放。学校民主决策机制、监督制衡机制、参与合作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要形成的基本机制。[1]

家长委员会之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构架的必要性,在近年来得到不断的强化和认同,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国家领导层面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中得到强烈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并最终完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目标和要求(第十三章)。《意见》提出“建立家长委员会,对于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创新,正作为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推进。

其次,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是家长委员会的本质所在。家长委员会与现代学校制度的关系是多层面的,其中最关键、最基础的层面即指向家长委员会的本质。笔者以为,家长委员会的本质是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

学校是谁的?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公立中小学校是谁的?从最直观的来看,校长在学校事务中担当着主要的角色,他负责日常管理,决定人事任命,统领招生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而就产权和隶属关系而言学校是属于政府的,校长是政府任命的,政府是学校的主宰。因此,看上去在学校的权力结构中,政府最强势,其次是校长,再次是教师,最弱势的是学生和家长。但是,学校是为学生而设的,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家长则是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公立学校其实是政府用纳税人即广大家长的钱举办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讲,处于最弱势的家长从其最终本质而言应是最强势的。然而,现实是,在广大家长对集体教育的参与权的认识还未觉醒或未被唤醒之前,家长无疑处于弱势。目前,我们的教育法只规定了家长的义务而没有明确家长的权利,而相对于作为个体的家长的教育参与权而言,家长的集体教育参与权特别容易受到忽视。

现代教育法学观点认为,学校教育权是受家长的委托而产生的。儿童的教育本来属于家长的自然权利。在现代社会,由于单靠家长力量已经不可能完全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为了儿童的发展,家长把一部分教育权委托给学校行使,这种观点在当前日本和欧美学术界较为普遍。这一法理一方面意味着,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学校等负有尊重家长教育权利的义务,只要条件允许,学校教育必须在尊重多数家长意见的基础上运行,同时意味着由于家长具有“原始的教育委托者”的资格,作为教育委托契约的当事者一方,有权参与公共教育的运营和管理,有权对“受委托者”提出合理希望和要求,行使教育契约上的多种权利。只有深刻理解这种教育契约关系,才能真正打破由学校一方专制管理学校的局面。[2]

由此可知,学校教育中有属于家长的权力,除了作为个体的家长有对自己子女的教育知情权、对于学校教育的参与权外,家长作为一个群体还有对于学校管理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家长群体对于教育教学的参与权利在法学上被称之为家长的集体教育参与权,实现这种权利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和运营。[3]这样的权利实现方式对于学校教育有益,有了家长委员会,学校实际上就有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帮手和伙伴,家长们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也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通过学习交流和参与管理而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特别是在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设方面能够起到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效果。

再次,忽视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将会给家长委员会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属于家长的自然权利,然而由于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学校教育的权威性和家长教育的依附性,另一方面是许多家长对家长教育权利表现出了推卸和放任以及畏难情绪,使得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利越来越被削弱。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广大家长行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实际上是对家长自身权利的尊重和积极维护,是家长教育参与权的回归。山东家委会建设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参与,从山东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参与同时具有全员性、志愿性、特长性和不干预性的特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进这项工作,如果不切实认识到这是把家长的教育参与权还给家长,而只是希望家长更多地贡献资源、提供帮助,那就是对于家长委员会本质属性的背离,必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教育部文件发出之后,家长委员会的社会关注度快速升温,社会质疑的焦点就包括“家长委员会将成为官员俱乐部”“家长委员会会成为敛钱利器”。这些质疑客观上提醒我们,有些学校没有意识到家长委员会必须代表所有家长行使权利,所以必须具有代表性;有些学校没有意识到家长委员会是所有家长的家长委员会,如果有成员不同意而以此组织名义收钱就行不通。这些学校意识的缺位其实质是表现出了对家长权利的漠视,同时也是对家长委员会组织构架的误解。只有意识到家长委员会本质是家长参与权的实现平台,才可能推进家长委员会健康发展,从而与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及社区委员会共同构建现代学校教育运行的体制环境,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贡献构架上的支持。

二、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特殊公民自治组织的双重特征

与政府有关的机构被称为社会的第一部门,与市场有关的企业被称为社会的第二部门,与市民有关的社会组织被称为第三部门。在教育部门备案而成立、在街道一级政府备案而开展活动的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草根型社会组织,属于第三部门的一部分,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社会组织;与需要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才能成立的社会团体、基金会组织、民办非企业机构相区别,有时被称为群众性自治组织,也可以称为公民自治组织。

《意见》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对照教育部和山东教育厅的有关文件对家长委员会属性的界定,我们可以认定,家长委员会可以称之为群体自治组织,其实质是公民自治组织。而这种公民自治组织有一种特征,就是它的双重特征:依附于学校而又独立于学校。

(一)依附性

有学校才能有学生和家生家长,然后才能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在组织的建立、运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校和年级、班级的平台,因此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组织对于学校组织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家长委员会依附于学校而产生,依附于学校而存在,依附于学校而发展。

由于这种依附性,学校的校长如果对于家长委员会建设不积极,不支持,初期的家长委员会就很难建起来,即使建起来也可能会被搁置和萎缩。正是由于这种依附性的客观制约,在家长委员会建设初期,必须借助深入的培训和强力的推动来解决校长的意识问题。而从长远看,则要通过增加家长委员会成员在校长考核甚至任命中的投票权来加以根本解决。

由于这种依附性使然,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不仅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家长委员会建设预置了成长基因。因此,校长的态度对于家长委员会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校长一定要有眼光、有胸襟、有勇气、有作为,在家长委员会的组建与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善意地理解家长的动机,善于保护和放大家长的热情,擅长引领家长逐渐担当起职责,进而肩负起社会责任。山东省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实践表明,凡是学校重视,特别是校长理念到位的,家长委员会的建立都比较顺利;凡是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与家长委员会主任关系融洽的,家长委员会的后续运作和管理都相对比较规范,发挥的作用也就更加明显;凡是家校之间机制规范、合作顺畅、活动有序的,都达到了家校和谐、家长拥护、社会满意的效果。在这里,家长委员会之于学校的依附性,得到正面的体现。

从这个特点里派生出其他特点,比如成员的流动性。家长委员会成员必须由现任学生家长组成,成员的流动性不言而喻,建设的难度由此而增加,所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继星研究员称,现代学校制建设是一块“硬骨头”,而家长委员会则是“硬中之硬”。由于成员的流动性强,所以家长委员会建设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学校内部制度建设。因此,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和研究必须更加强调制度性、文化的传承性、情感的凝聚力,从而克服成员流动性所带来的价值和资源的流失。当然,也正是由于这种流动性,一个好的家长委员会可以成为义工精神和义工能力的学校和训练营,成为公民成长的基地。

(二)独立性

家长委员会不是学校的下级组织,而是学校的伙伴组织。台湾一位从事三十多年中小学教育的校长为家长委员会与学校的关系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探戈舞的舞伴。也就是说家长委员会虽不是学校的一个部门,但它是学校的伙伴,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相互配合,才能精彩。比如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是主角,家长委员会是配角和帮助者,就要注意支持而不盲从;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是主导,家长委员会是监督者和咨询者,就要做到监督而不越位;在提升家庭教育和家长水平及一些校外实践活动方面,家长委员会应敢于当主角,学校也要敢于当配角,家长委员会要做到帮忙而不添乱,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一个好的家长委员会必将是学校形象的维护者,学校品牌的宣传者,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教育特色的建设者,教育教学的智囊团。

家长委员会是依附于学校的组织,却又不是附属于学校的组织,更不是学校管理和领导下的教育组织。家长委员会的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委员会的产生机制。家长委员会是由广大家长选举产生的,而不是由学校任命的。它的人员构成不是追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领导层的意图,而是最大限度地代表学生家长的心声、意愿和诉求。

家长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家长委员会虽然从物理存在上常处于学校之内,却具有自我管理的属性。家长委员会有组织章程、有制度、有约束、有机制,可以自我运行,自我管理,民主管理。

家长委员会开展活动的自主性。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带领学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开展家长教育和家庭锻造活动等等,都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一定事事都要与学校商议。

家长委员会的这两大特点,决定了它与学校的关系是目标一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同盟军,是协同者,是同路人。

三、家长委员会核心功能的潜力与张力

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多元性和丰富性,概言之,其核心功能在于向内推动教育改革,向外发育公民社会——具体表现为向内-显性功能和向外-隐性功能。

(一)向内-显性功能

目前人们更多地关注家长委员会对于教育内部的推进作用。作为依附于学校而又独立于学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家长委员会的第一层次的功能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也就是说围绕着培育下一代,主要体现以下四种功能:

第一,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是家长委员会最有制度意义的功能。

没有家长委员会参与的教育不能算是现代教育。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有三个层次,最表层是参与一些会议,听取学校的意见;第二层是家长委员会对于教职工特别是校长的绩效考核可以有切实的发言权;最深层次,是家长委员会代表在校长的选、聘用上可以有投票权。

目前我国大陆家长委员会发挥参与管理的功能还处于前两个层次上,而且主要是在第一层次上。具体体现在: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定期沟通协调的议事机制,就学生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

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家长委员会组织已在三个层次上参与管理。1996年台湾《教育基本法》第八条规定:“在国民教育阶段内,家长有参与子女学校教育事务的权利。”《台北市中小学校学生家长会设置自治条例》第十一条把“参与学校教育发展及提供改进建议事项”作为家长会的任务之首。这里提到的家长会其实是一种类似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在台湾地区,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对学校的重大及日常管理工作,例如校长遴选、学生奖惩、校务会议等等,家长会都拥有广泛的参与权。基于此,各级学校纷纷成立“学生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笔者鹿永建于2012年1月在香港沙田循道卫理公会中学座谈时得知,这个学校的校长三年一聘,有三名家长教师会(香港地区建立的是家长教师会)成员参与投票。在台湾,具有推选公立学校校长权利的委员会成员中,也至少有两至三位是家长会的成员。

第二,支持教育教学,这是家长委员会最日常化的参教方式。

家长是潜在的巨大教育资源,家长资源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学校家长委员会支持教育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支持和协助学校的课程改革、校本培训、课程建设、教育信息化科技化建设;尊重支持和协助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帮助学校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参与或帮助学校编写校本课程和专业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开展职业技术技能教学等;提供校外实践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帮助;提供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其他支持,比如尊师活动、优秀家长评比等等。

第三,沟通家校关系,这是家长委员会的常规强项。

实践表明,家校携手是提高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家长委员会是沟通家校关系的重要平台,有了家长委员会,校长就可以向家长及时通报学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重要举措,同时,家长委员会可以听取并转达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家长的意愿,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了解学生家庭及其生活社区的环境,对弱势家庭(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遇灾家庭以及其他特殊家庭等)进行帮助扶持;协助学校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调动社区资源力保学生的合法权利得到实现。

沟通家校关系就要构建家校沟通的平台。从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项目组获得的信息来看,这种平台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建立家长QQ群;协助学校召开家长会、家长接待日;设置家长课程,举办家长学校或家长培训班;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开办家庭教育论坛、教育沙龙等;甚至以开办家长委员会刊物、建立家长委员会网站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开展家庭教育,这是家长委员会的潜在优势领域。

很多家长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有了家长委员会,就可以帮助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动员所有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培训,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一致。

(二)向外-隐性功能

作为依附于学校而又独立于学校的公民自治组织,家长委员会在完成以上帮助学校,服务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向内-显性功能之外,还有向外-隐性功能,其主要内在机理是在助人中自助,在助人时互助,建设优质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在个体成长和家庭和谐中促进公民社会成长成熟。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志愿服务中提高个人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志愿服务能力。第二,在家庭互助中建设各自的家庭,提升婚姻幸福感和家庭幸福度。第三,在公民组织的成长过程中,培育各项公民意识,从而间接提升所在社区的建设水平,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支撑。

目前我国的社区建设很不成熟,相当多的社区建设比较落后,这与社区中居民参与意愿比较低有很大关系。而广大中国家长普遍拥有对于培育下一代的极大热情,参与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动力更足,潜力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后发的家长委员会建设极可能在建设水平上后来居上,也就是说,将来可能会出现一个局面:众多公民在家长委员会中积极参与,学习做好公民,回过头来再在本社区中做一个好公民。

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为新时期家长委员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使命,家长委员会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转型时期的新行动,有它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发育规律,其中包含了许多新理念、新追求、新期冀、新突破,所孕育出的巨大能量和作用有待成为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一翼。

参考文献

[1]朱小曼.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9-26,175-176.

[2]郭礼智,李小兰.论我国公共教育体系中的家长教育权利[J].教育探索.2007,(11):60.

[3]申素平.教育法学原理、规范与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35-137.

篇5:高堤乡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工 作 制 度

一、每学期家长学校校长组织召开2—3次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工作会议,研究、布置家长学校工作和家长学员的意见建议。

二、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主动与学生家庭建立联系,指导帮助家长科学地教育子女。

三、每学期,各成员向学校提供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五条。

四、每学期对家长学员进行两次系统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实现家庭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的转变,由单纯关心孩子知识学习向重视教育孩子做人的转变。

篇6:东街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方案

一、家长委员会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优良的思想品质和文明行为;学校是孩子们的乐园,老师是孩子的朋友和引路人,成功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网络,从而达到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学生成才的目的。

二、家长委员会工作职责

1、架起学校、家庭的桥梁,参与学校工作的管理。

①了解家长意愿,把家长合理化的建议、正当的要求及时向学校、老师反映。②了解学校工作意图,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学校工作思路。理解、支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

2、关心教育大事,支持教育工作,为我校提高办学水平出谋划策。

3、协助学校组织家长参加我校的相关活动,共同教育好孩子。

三、家长委员会的组成经各班老师宣传动员,按家长自荐或他人推荐,学校审批的程序,吸收关心、支持学校教育,有社会责任感、工作能力强、重视子女健康成长的家长担任家长委员会成员。

四、家长委员会机构:

1、学校设家长委员会:会长1人,副会长2人,联络员2人,成员12人。

篇7: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简报

会议由大队辅导员刘迎春主持。会上,家委会成员首先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以便日后家委会工作的顺利进行。随后,吴校长作了对本次会议的欢迎词,骆书记向家长委员们颁发了聘书并宣读了家委会的制度及职责;详细介绍了我校的一些基本情况,说明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学校在家校沟通方面开展的系列工作,让所有家长委员会成员都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真正做到“家校”同步。同时诚恳的邀请在座的各位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家委会选举产生了两名家长代表作为家委会的副主任,希望家委会的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不断谱写家校共育的新篇章。

篇8:高堤乡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昆明金康园小学在班级家委会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委会监督学校的教学成果, 参与教师的考核;监督教师的考试内容;决定孩子们在学校吃什么;参与学校部分管理工作。

家委会共有一会七部, 其中的生活部可以配合学校交通安全协管员, 做好学生上放学时间段的交通安全与道路顺畅, 帮忙监管路边摊, 让孩子们在放学路上更加安全。金康园小学德育主任告诉记者:“家长中有许多全职妈妈, 她们学历并不低, 只是想多照顾孩子就没有继续工作, 这些家长无论在精力还是能力上都非常适合家委会的工作, 她们将成为我们家委会的中坚力量。”

摘自《云南日报》

篇9: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简报

月9日晚上八点,春光小学召开了—第一次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设立旨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体的全方位教育体制,保证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和有效监督。各年级家委会的重要成员共40多位家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上,陈丹副校长向家长介绍学校的领导及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黄晨芬校长也向家长们宣传了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方法,以教育的新理念促进家长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德育处还向家长们宣读了家委会的职责与年度的工作计划;学生家长代表也在会上交流了自己对家庭教育的一些心得和对学校教育的一些建议;会后,各年级的家长委员们还与学校领导合影留念。

篇10: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协调发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靠全体教师的努力及全体家长的支持,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2、帮助家长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

4、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养家长的先进典型。

三、领导小组

长:王维利 副组长:陈昌功 成员:全体班主任

三、具体工作:

(一)抓好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全体教师及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1.兼任家长学校的教师应认真学习新理论,了解新信息,掌握新知识,形成新观念,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2.组织家长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及相关文件,使家长了解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当今的孩子有哪些迫切的需要,从而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二)抓常规管理,切实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1、继续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切实做到“六有’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家长学校的常规工作,健全家长学校档案、奖励、考核、教学等各项制度。

2、丰富授课内容及活动形式,加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为使家长学校的授课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

3、向家长们传授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办法,使家长们在提高家教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家教水平。

4、利用家长学校的授课及相关问卷了解家长的需求,针对家长们的热点意见相应调整授课内容。安排一些课程,继续向家长们宣传教育上的有关法规、大事。

5、使家长认识到学校创建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要求家长全力支持学校的创建工作,形成学校、家庭在思想上、行动上一致的创建热潮。

6、通过家访、网络平台、短信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联系,注重信息反馈。(三)教育措施:

家长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成人教育,针对家长实际,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1、面授。面授针对性较强,能面对面交流,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家长会、专题讲座)

2、自学:家长学校的各个学员处在不同的区域和单位,因此,将相关家庭教育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作为面授的补充,供家长学习与参考。为保证其效果,学校通过反馈问卷等形式以加强效果。

3、亲子活动。寓教于乐,把教育渗透到由家长参与的活动中去,增加教育的实践性。此形式主要针对低年级家长。本学期工作安排: 2012/9:

1.制定家长学校计划。2.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2012/10:

篇11: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

一、宗旨

坚持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网络,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支持、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家长委员会性质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咨询性的社会群众性组织,是学校的参谋,是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功能的组织,又是学生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校教育有益的补充和发展,是学校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人力、物力)办好学校的重要途径。

三、家长委员会的职能

1.参与功能: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

2.配合功能:主动配合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素质教育。

3.督促功能:督促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沟通功能:沟通学校与家庭、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

四、家长委员会的组织

1.家长委员会委员由家长自愿报名,凡热爱教育、热心公益事业,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号召力,能保障参与活动的时间的家长,经老师、家长协商,学校领导研究,可以聘请为委员会委员。

2.家长委员会组织分学校、年段、班级三级。班级家长委员会由五至六名家长组成,设委员长一名;班级家委会委员长为年段家委会成员;学校家长委员会由各年段推荐两名委员组成。

3.各级家长委员会须通过学校德育处协商而开展活动。

4.非会议与集体活动时间,应积极与学校、年段、班级加强个别联系,主动配合开展有关工作。

5.根据学生变动情况,每年对家长委员会进行调整、增补。

五、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1、与学校紧密协作,发动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各项教育工作。

2、配合学校教育,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传播、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家长创设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家庭方法。对所在社区家庭教育进行咨询,提高家长的认识,树立新时代的家长形象,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积极作用,做孩子的表率、典范。

3、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增强教育的合力。动员所有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和家长培训。

4、广泛搜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分析、归纳家长们所反映的问题,将有关意见、建议及时提供给学校。

5、通过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或组织听课等,关心、了解学校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质量、教师工作、行政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做出适当的评价,实行必要的监督。

6、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家长协助解决学校、年级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篇12:高堤乡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1 研究区概况

1.1 区位及资源分析

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位于阳朔县城北部,距县城39km,离桂林市区50km,总面积102.80km2。东与兴坪镇交界,西南与葡萄镇相连接,北与桂林市雁山区接壤。现辖杨堤、忠南、土岭、唐家、地水、浪洲七个村委及杨堤居委会,38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2721户,总人口1.1万多人。

杨堤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境内群山耸立,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乡仅有耕地10009hm2,其中水田6394hm,旱地3615hm。经济作物主要有沙田柚、黄皮果、柑桔、柿子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盛产方解石矿。

1.2 气候条件

杨堤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年均温15~25℃。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350~2380mm,由于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降雨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干湿季分明;3、4月份为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5~10月份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83%。

1.3 社会经济

在农业方面,杨堤乡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红薯、水稻和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桔、桃子、柚子、花生、季节蔬菜等。在林业方面,杨堤乡几年来大力发展金桔和金槐,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采取封山育林方式,努力提高地区植被覆盖率,使单一的林地结构层次向多元稳定化发展,固水保土,提高土地肥力,增加土地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2.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实地样地调查分析和访谈调查等方法。笔者于2016年2月对杨堤乡的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的恢复调查,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朗洲村和沙子岩村调查植被的种类、绿地覆盖率、植被的生长情况等,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地勘察后,我们选取了3个典型的植被恢复模式进行细致调查(见表1)。3个样地在造林前林地类型都是石质荒地,岩石的裸露占50%左右。从2008年开始,将朗洲村和沙子岩的3块石质荒地改种了金桔、金槐经济林和灌木丛地。

在每个调查样地区内,分别设置3块10m×10m金桔样方、3块10m×10m金槐样方和3块灌木丛样方作为对比分析,记录样方里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名称、株数、高度、胸径、冠幅、生长情况等数据(见表2)。

从调查得知:在经济效益方面,经济林的经济收益较大,平均667m2毛收入28500元,其中667m2金桔20000元,金槐37000元,灌木林政府补贴80元/667m2。由于农民出劳动力去管护经济林(包括种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收果等人工),在人工费方面比较难计算准确,因此经济林毛收入里包含了人工费在内。在生态效益方面,金槐林种植后,其林下植被恢复较好,整体生态效益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金桔种植后,为了保证果树的营养,需要经常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林下植被不易生长,昆虫等生物也会在人工的干预下明显减少,因此植被的丰富度较差。灌木林属自然地被恢复,政府进行退耕还林补足政策,整体植被恢复相比经济林更为良好,植被的丰富度最好。在社会效益方面,金桔销路广,农民满意度最高;金槐经济效益较高,未形成大规模种植,销路未能全面打开,农户满意度较好;灌木林的恢复,政府给予一定退耕还林补助,未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农户满意度一般。政府在喀斯特荒漠化治理的政策帮扶方面,给予人力、物力、资金、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杨堤乡政府推广金桔和金槐种植,金桔补助苗木5元/株,化肥补助300元/667m2,石质土地植被恢复补助5元/坑,开荒土地100元/667m2。此外,政府还有专职人员对石漠化地区的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技术人员深入到当地,指导农户果树种植、养护、病虫害等日常管理工作。

总之,杨堤乡浪洲村和沙子岩主要以种植果树经济林作为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模式,2个村的生态植被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每年森林覆盖率保持持续增长,荒山石林的状况得到有效科学的治理,植物层次结构多样性增加,植物群落逐渐丰富。

3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浪洲村和沙子岩村对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经验,但治理石漠化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其涉及生态恢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多方面构成的复杂过程,就当前来说,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较差,道路不畅,村民出行困难

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以恢复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为主,发展农业类经济为辅,而农业经济作物和非经济作物都需要通过运输才能将农作物出售,因此必须要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农产品的运输时间,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石漠化治理。同时,公路建设也有利于石漠化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石漠化治理方案。

3.2 投资力度不够,相关石漠化治理措施不够完善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项目投资是一种经济行为,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力等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分配,它能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与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石漠化治理的过程中,既要有经济方面的支持,又要有相关规定的约束,督促农民按照既定的石漠化治理方案稳步进行下去。

3.3 配套水利工程不够,开展石漠化治理难度较大

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决定了农业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水利工程来进行生产作业,况且石漠化地区本来就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没有一定的水利工程就不可能对石漠化地区进行高效快速的治理。

3.4 知识相对匮乏,意识淡薄

由于社会环境的迅速发展,人类获得了空前规模上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使用不当或过于轻率,就会给人类自身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石漠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人为活动的结果,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得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石漠化的不断扩张其实质就是反映了人类与环境间的不协调,从而出现了人类和环境的一系列矛盾的体现,群众环境意识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石漠化恢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

4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4.1 加大试点工程覆盖面,探索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理模式

通过试点工作,广西实践并丰富了石漠化治理经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3],通过试点工程,我们可以了解石漠化治理的成效,是否符合当地的情况,避免盲目套用的局面发生。

4.2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动农民治理石漠化积极性

群众是石漠化治理的主体,也是石漠化治理的根基所在,如何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到石漠化治理的过程中去是石漠化治理的关键性一步,基于我们石漠化范围广、治理速度慢等因素,我们必须让广大的群众投身到石漠化治理的工作中去,才能快速地恢复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植被覆盖率。

4.3 加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

目前各地扶贫实际效果来看,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不明确、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工作难点仍未解决等问题突出,扶贫石漠化地区,解决粗放扶贫带来的诸多弊端和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才是对石漠化地区的恢复最大的帮助。

4.4 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通过植被恢复与保护、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把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当地的环境形势,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与长远、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建立不同的石漠化治理方案,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共进、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4.5 规范石漠化地区治理补偿机制,让农民在治理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利益

在走访调查过程中,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关于补偿的落实,希望相关的补偿及时到位,精确落实在农户身上,让农户对治理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中国岩溶,2002,21(2):101-105.

[2]杜鹰.认真总结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经验全面推进工程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1(11):5-8.

篇13:高堤乡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的组成之一。学校要积极主动、认真地做好家长工作,充分发挥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并争取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

2、家长委员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普及家庭知识,提高家长对家教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家教水平,对子女科学地实施家教

3、家长委员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处理好学校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争取家长单位、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和家长的积极参与。

4、家长委员会应完善其组织形式。家长委员会的主任、成员由学校的领导和关心支持家长学校工作的有关社会人士担任,并视情况配备兼职管理人员。

5、家长委员会定期研究制订切合本校实际情的指导家教工作计划,确定入学方式、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考察办法等,并组织实施。同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便于开展工作。

6、家长委员会开展教育活动,运用举办讲座、观看录像、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家长咨询服务等形式。

7、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

篇14:胜利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上级有关文件,落实“3+1”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现就近本学期家长委员会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回顾本学期开展情况

开学初就召开家委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目标,并向家长汇报上学期所取得的成绩,还通过与家长学习相关家教文章,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本学期还结合学校实际和需要,邀请家长委员会深入课堂,促进家长与学校的联系。通过面对面交谈,使学生及时听到家长的呼叫,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意见、建议和要求,也使家长及时掌握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密切家庭与学校联系。

有计划的开设教育理论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辅导讲座。通过邀请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帮助家长端正教育子女思想,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子女的成长、进步。

二、工作的做法以及取得的成绩

1.针对校园安全问题,我校家长委员会积极召集家长召开家长会,从三个方面强调了学校安全的重要性:一是向家长们通报发生的校园事件,使家长们认识到学生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二是汇报学校安全工作的做法和管理措施,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三是通过集中交流学习后,学校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又组织各位家长到班级进行深入交流。家长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护和教育,保证学生能够健康、安全学习和成长。2.通过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教师自觉按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自觉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

3.我校家长委员会的构成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小商小贩、农民、医生等,涉及工作范围广、影响力大,正是通过家长委员会我校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及时的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的办学声誉一直处于领先行列。

三、存在的问题

1.关于召开家长委员会例会时,因为涉及到的家长工作特点,参加例会的时间不好确定,从而导致参加人员不够。

2.在家长委员会任职的家长,在权利的使用以及相关的待遇方面,学校因财力物力有限,无法予以解决。

3.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来了解班级内的一些情况时,因为家长的工作环境原因,导致对班级工作的情况不好征集。

四、下步打算

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得到了全体家长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家长提出要加入此项活动,以发挥家长的参与监督作用。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努力,要进一步配合学校开展好各项工作,发挥好家委会参与、监督、评议、促进的作用,争取更好的成绩。

德育学科渗透课(科)竞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开展本次竞赛活动。

二、组织机构及评委 组长:杜生 副组长:付尚春

三、参赛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报名参加。

四、参赛时间

2013年4月1日至4月15日

五、赛课要求

1、课堂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渗透德育。

参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特殊和风采。

5、6、参赛教师必须使用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充分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六、赛课具体安排1、2、参赛内容和授课班级由参赛教师自行确定。上课时间、节次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注意事项:

1、各教研组于4月1日 前将参赛教师名单、参赛课题交到付尚春处。由学校确定赛课时间,上课节次确定后参赛教师主动安排好调课事宜。

2、每位参赛教师于4月1日前将赛课教案打印2份交到付尚春教师处。

3、赛课活动结束后请上课教师在4月17日前写好反思并上交。

德育学科渗透课(科)竞赛总结

为了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开展德育学科渗透课(科)竞赛活动。活动圆满结束,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本次活动切实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凸现了我校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特点。

2、各科教师展示了各教研组的风采。老师们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恰当地在课堂上渗透了德育内容。他们用心备课、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真正做到了德育和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广大教师通过听课活动提高了德育意识和德育工作水平。

3、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评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

上一篇:敬老爱老,让温暖长存”敬老院活动策划书下一篇:让公平之光照进现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