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大赛活动方案

2024-07-27

麻将大赛活动方案(精选6篇)

篇1:麻将大赛活动方案

**单位团拜会棋牌类节目

(每人只能报名参加一项)

一、麻将大赛规程

4桌麻将,参赛人员16人,每桌一名裁判

第一轮:每桌比赛4圈,由各自裁判计分,4圈后分数前两名可进入下一轮比赛(第一轮胜出者每人可获纪念品一份,共8份;参与者纪念品,共8份)

第二轮:由每桌的前两名选手抽签组成A组和B组,比赛4圈,按第一轮的规则选出4名选手进入第三轮决赛; 第三轮:由最后4名选手组成一桌麻将,同样比赛4圈,分数最高者获得总冠军,获得冠军奖品;并按分数选出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分别获得奖品。

第四轮:领导颁奖二、三人斗地主大赛规程

9人报名,分两轮比赛

第一轮:9名参赛选手抽签分为ABC三组,每组3人,比赛6圈,计分定输赢(裁判计分),若有分数相等出现,加赛1圈;每组第一名进入下一轮,其他参赛者获得参赛纪念品一份。

第二轮:由第一轮胜出者组成一组参加总决赛,比赛6圈,计分定名次,分第一、第二、第三名分别获得奖品。第三轮:领导颁奖

篇2:麻将大赛活动方案

本届大赛分初赛、复赛、网络票选和现场决赛四个阶段进行。

1.初赛:10月13日前为初赛征稿阶段, 初赛由各县 (市、区) 教育局或学校组织初评, 而后将推荐入围的作文及学生信息统一发送至czszwds@126.com。推荐数为参赛人数的千分之五。

《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将对报送的学生作文进行复评, 并于10月下旬在江苏教育新闻网 (http://www.jsenews.cn) 、《初中生世界》主页 (http://www.czssj.cn) 等媒体公布入围复赛的选手名单。

2.复赛:复赛时间为10月26日, 届时以大市为单位组织现场作文, 全省统一命题, 统一开赛。大赛组委会将邀请有关专家对复赛作文集中进行匿名评审, 确定来宁参加现场决赛的人选。获得现场决赛资格的选手同时成为“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候选人。

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 (初中组) 特等奖获奖选手所在学校, 可按特等奖获奖人数推荐同等数量的学生直接参加现场决赛。

所有入围现场决赛学生的信息将上网公示。

3.网络票选:11月18日至12月18日为网络票选阶段。本届大赛将评选20名“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点击《初中生世界》主页 (http://www.czssj.cn) , 浏览入围现场决赛选手的信息, 给你心目中的“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投票。《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将实时公布票选动态, 并统计出结果。

4.现场决赛:现场决赛时间为12月28日。评委会专家现场命题、匿名评审, 确定各个奖项。同时综合选手复赛作文、现场决赛作文、网络票选结果等因素, 评出本届大赛的“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现场决赛后举行颁奖仪式及专家、选手交流活动。

二、初赛题目

1.走出来, 真好

2.说两件好玩的事

3.我的风景

三、征文要求

文章内容须观点鲜明, 健康向上, 生动有趣, 富有生活气息。要求原创, 严禁抄袭。文体、字数均不限。入围作品将上网公示。

四、奖励办法

大赛设“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20名, 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 颁发相应的获奖证书, 并向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获得者将获得由评委会专家亲笔签名的证书, 并被吸纳为《初中生世界》签约小作者, 可优先在《初中生世界》发表作品, 参加编辑部组织的“院士大家采访”“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夏令营”等活动。《初中生世界》编辑部还将向“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获得者所在学校寄发喜报。另根据各地组织参赛的情况, 评选出优秀组织奖若干个。部分优秀作品以及专家点评将在《初中生世界》杂志刊登。《初中生世界》编辑部还将编辑出版大赛专辑。

篇3:中国为啥输了麻将大赛

提起“国粹”麻将,国人那是相当自豪。民间有云:“十亿人口九亿麻,剩下一亿在观察。”虽说有点夸张,但麻将起源于中国且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却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最近,中国麻将却闹出一点小尴尬。第五届欧洲麻将锦标赛日前落幕,代表中国参赛的中国国花队没能载誉而归,成绩表上写着个人最好名次第30名,团体第37名。另一支代表中国参赛的长安队也仅获得团体第39名。

中国麻将队折戟欧洲麻坛,让很多中国网友hold不住了,吐槽声不绝于耳:“比国足1:5泰国更耻辱,国足可以松一口气了”。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建议:麻將进高考吧!……有人甚至认为,中国麻将队惨败于国际麻将大赛,意味着“国粹”正在沉沦。

有网友说“在成都大街上随便找一个穿着背心、抠着脚丫的大叔那都是高手。”此话吐槽可以,却不能当真的听。像欧洲麻将锦标赛这样的国际赛事采用的是竞技麻将,与我们平常所玩的地方麻将完全是两码事。竞技麻将会尽可能地抑制“牌运”的成分,突出选手记忆力和攻防策略等麻将技术的决定作用,比赛规则比各地的地方规则更复杂。北京、天津、青岛、山西介休等地是竞技麻将高手较多的地区。四川因为地方麻将盛行,恰恰是竞技麻将发展最差的地区。摘自《每日新报》

篇4:关于麻将

麻将真是非常容易让人沉迷的。一副麻将, 144张牌, 却有着无数种打法。湖南有湖南的打法, 广东有广东的打法, 四川有四川的打法, 吉林亦有吉林的一套规矩, 香港、台湾, 或是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 则又各有各的打法。好多地方在同一座城市还有好多种打法, 自成体系。即使在同一个麻将馆里, 各个房间的打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144张牌全部用上, 打法十分繁复, 有的地方却要去掉“花”, 去掉“饼子”, 去掉“万子”, 只留“东”、“南”、“西”、“北”、“中”、“發”、“白板”和“索子”, 精精简简的一小撮牌, 那种打法想必又是相当简约的。而无论繁复, 无论简约, 或是不繁不简, 中规中矩, 却都有一套规则。这些规则都是人制定出来的, 是各地的不同的人制定出来的。如果有好事者作个统计, 麻将打法至少不低于一千种。那么, 参与制定规则的又该有多少人呢?无法统计。这些规则都是基本固定的, 约定俗成的。还有那些在旅途中, 在会议期间, 在参加各种活动的间隙杂凑起来的“麻友”, 这些人来自天南海北, 只能大家合议, 临时制定规则。虽然是临时制定游戏规则, 却是谁都乐于参与, 十分投入。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发言踊跃。也有建议, 也有争吵, 常常还争得面红筋暴, 但很快就能达成共识。我经历过好多次这一类议定政策的过程, 我非常讶异, 每一个人都是那样认真, 神情无比庄严、专注, 对每一个环节都作了反复思考, 反复推敲。我无端地推想他们从未参与过类似制定政策的过程, 所以才会如此郑重其事, 缜密周到。能够亲自参与制定政策, 在某种程度上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尊。他们当然都明白, 这牵涉到公平原则, 牵涉到自身利益。想起来有点儿奇怪, 虽说是临时性的七嘴八舌修修补补拼凑而成的规则, 接下来挑好方位各自坐下鏖战时, 却基本上是公平的, 没有什么漏洞, 畅行无阻。

牌场如战场, 这是谁都清楚的。开战之前大家都有点兴奋, 两颊潮红, 两眼放光, 一面嘻嘻哈哈地说些诸如“你今天要多发点奖金”之类的屁话, 一面把麻将牌在桌上拍得啪啪地响。这时候每个人都充满了豪气。其实在这闹闹哄哄的气氛中已经有了硝烟味暗暗浮动。这从打骰子挑方位就已见端倪。这时候每个人打骰子都是站着, 都是斜欠着身子, 眼睛觑着自己打出的点数, 心里暗暗作着比较。打出了最大的点数的人得到了首先挑选方位的资格, 东南西北任他选, 顿时气壮起来。双手抱胸, 抬头看看天花板, 又转头看看窗户、走道、门, 略一凝神, 伸手在一个位置上一拍, “就是这里了!”待他坐好了, 其他三人再依次坐下。于是, 开战。

现在的棋牌室里, 已经没有了手洗麻将, 全部是自动的。这就少了一种亲切的手感, 却更多了一种运气, 多了一种公平;节奏也更快, “战斗”遂更加紧张、激烈。那些平日里在生活中常感觉不得志的人, 下决心要从牌桌中找回自信来。这些人往往总想着要做大牌。自己的一十三张牌在面前一字排开, 豪情也随之升腾而起, 感觉这十三张牌就是千军万马, 就是一个乱哄哄的部门, 由我摆布任我驱遣。想着工作时对哪怕是最操蛋的员工也奈何不得, 此时却可以任凭自己的设想将麻将牌吃进打出, 能者留废者丢, 心情是何等畅快。他一眼往十三张牌上扫过去, 不需跟任何人商量, 瞬间就决定了这盘牌是哪样打法。那当然是尽量往大里做, 要把自己的兵力、技巧、智慧、运气, 发挥到极致。可是麻将桌上有四个人, 都是各怀了心思的, 打的是“人盯人”的战术, 不会是有人想做大牌而轻易就让人得逞的。上家卡, 下家拦, 对家顶, 这都是牌桌上常用的手段。就是在生活中, 也不是没有经见过, 不必在意, 也不必大惊小怪。何况他们不光跟自己是对手, 他们互相之间也是对手, 也要防着拦着哩。于是依然不管不顾一门心思地做大牌。其实这种人在生活中就是吃了不会变通的亏, 在牌桌上也没能吸取经验教训, 一切照旧。这种人甚至连一点儿掩饰和伪装都没有, 他们的企图都明明白白写在脸上。摸上一张牌来, 没用, 打掉;又摸上一张牌来, 没用, 又打掉;再又摸上一张牌, 哈, 好牌, 立即换了一张牌打出去。眼看着面前的牌势照着自己的设想艰难地一步一步地码过去, 正沉浸在一种即将到达光辉顶点的喜悦中, 忽听旁边一声欢呼:“和了!”双手把十三张牌一齐推倒, 一局“小和” (俗话又称“鸡和”或“屁和”) 轻易就把即将实现的理想瓦解了。

他们很不屑于做这种“小和”。他们自嘲:“与其做小和, 毋宁输。”可是他们往往就输在别人的“小和”上。

输了一盘没关系, 还有下一盘, 下下一盘哩, 甚至还有下一圈, 下下一圈哩, 总有做成“大和”的时候。牌局不像人生。人生只有一次, 牌局却可以有无数次, 可以失败了再来, 再失败再又来, 总能有做成的时候。

当然有做成“大和”的时候。很多地方的顶尖“大和”是“十三幺”。要把“东”、“西”、“南”、“北”、“中”、“發”、“白”以及“万子”、“饼子”、“索子”的“一”、“九”各摸一张在手里, 确实不容易。正是不容易, 才是要做, 霸蛮也要做。这些人的精神让人慨叹。十三个“幺”牌都抓到手, “听牌”的时候, 不由人不心跳加快, 燥热异常, 连呼吸都变得短促起来。这时候十根手指都微微发抖, 但又必须努力压抑心里的兴奋, 尽量不形之于色。我见识过好几种“大和”牌和“听牌”时的神态。一种是陡然站起, 又噔地坐下, 再站起, 再坐下。一种是双手抠紧桌角, 脑袋前倾, 眼睛瞪得浑圆。一种人很奇怪, 是把手探下去伸进鞋子里, 在脚丫上摸呀摸, 摸得脚臭弥漫。还有一种十分镇定, 只把十三张牌轻轻扑倒, 缓缓点上一支烟, 眯起眼睛吞吐烟雾。左右三家都打过“炮”出来了, 他不理, 看都不看一眼, 他要博自摸。眼看只剩下最后一墩牌了, 他用三个指头把牌夹上来, 大拇指在面牌上一搓, 再一搓, 略一凝神, 猛然暴喊一声:“和了!”把麻将翻砸在桌上的同时, 一阵大笑, 感觉半生的辛劳奋斗都得到了补偿。此后的大半年时间看到他都是笑脸常开, 心情畅快, 效率奇高。

我是不提倡打麻将的。但从某种意义上看, 麻将消解了一些人人生中的诸多遗憾, 让他们获得了另一种成就感。

篇5:农村麻将桌上的代际交流

关键词:麻将,代际交流,娱乐,传播

一、农村代际之间交流的发展状况

代际交流是农村人际传播中的一种, 也是农村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农村中的代际交流分为三种, 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代际交流, 即代代相传的模式。老一辈将自己的思想体系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 而新一辈也欣然接受这样的传递, 即“老一辈→新一辈”;一种是二者对抗的形式, 即新一辈不再满足于对老一辈的言听计从, 而是开始有自己的主张, 开始同老一辈的思想进行抗争, 即“新一辈→←老一辈”;第三种就是新老对话的形式, 这一形式是比较理想的, 新一辈和老一辈之间的交流是有效的, 对于老一辈接受新事物、新一辈接受传统思想都极有帮助, 即“新一辈圹老一辈”。农村社会的代际关系始终跳不出这三种情况, 都是沿着这三种轨迹不断发展变化。

虽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 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 但是在农村, 仍然是传统的宗族观念在维系着家庭的成长兴衰。在这样的制约下, 农村代际之间的交流是缺乏平等性的, 遇到重大事件只能是长辈说了算, 晚辈只有惟命是从或者是提建议的权利, 没有做决定的权利。“后象征文化完全是代代相传的。它的延续既依靠老一代的期望, 又依靠幼辈对老一代期望的复制, 而这种复制的能力几乎是根深蒂固的”。[1]

但在宗族关系作为一种传统的力量影响着农村代际交流的同时, 现代性的因素也在逐渐渗入到农村中, 比如国家法律对农村的控制、现代思想价值的传播、外出务工人员所带来的现代性价值因素等等。农村的人际交流处于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之中。现代社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化, 而这种多元化同传统观念上的同质性、一元性的统治本性是冲突的。[2]

现代农村社会中之所以出现代际之间沟通的困难, 重要原有还在于老一辈没有认识到应造就与青年人对话的条件。美国学者米德说过, 真正的交流是一种对话, 而对话的双方却缺乏共同的语言。“我们总是不停地说, 不停地写, 仿佛每个人都在听似的。现在的要求则是, 让每一个人都听, 同时也要听每一个人在说什么, 这就是我们这个充满危险的, 但有潜在自愈力的世界的希望。”[3]

农村的老年一代和青年一代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知识储备等的不同, 造成了他们在思想认识、价值判断、伦理道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因此, 建立代际之间交流的信任机制, 寻找代际之间交流的有效渠道, 对于代际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媒介开始进入农村社会, 老一辈开始通过广播、电视接触到新的事物, 一些新鲜的玩意儿也成为他们的娱乐工具, 尤其是一些老少皆能玩的游戏, 更是成为代际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开创了代际交流的新局面。麻将在中国虽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但是对于农民来讲, 能够有大把的时间来玩麻将还是近几年的事,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农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农民们的娱乐时间也更为充沛。

二、麻将改变农村代际之间的交流

麻将作为一种娱乐工具, 不仅仅能娱乐身心, 对于改善农村代际之间的交流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 娱乐空间———长幼之序的淡化

其实, 麻将之所以能够改变代际之间交流的状态, 原因之一在于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公共空间, 这一公共空间可以满足代际之间的交流需要。

首先, 农村的麻将摊一般是在某个村民的家里, 而不是像城市中的娱乐室一样具有单独的门面, 很商业化。尤其是一些老人, 经常聚在某个老人的家里搓搓麻, 谈谈心。麻将为搓麻者创造了一个狭小的公共空间, 在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里, 几乎都是村里的熟人, 这一点同城市来来往往不断变化的游戏者也有很大不同, 因此农村麻将桌其实就是一个狭小的“熟人社会”。[5]在这样一个娱乐空间里, 代际与年龄的界限已经被一种游戏的氛围笼罩, 逐渐地被淡化, 二者之间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长幼之序, 而是同为游戏者, 游戏者的身份暂时遮蔽了他们在现实伦理社会中的身份, 双方共同遵守麻将的游戏规则, 而不是服从于现实的家长制伦理规范。

麻将摊所形成的公共空间是娱乐性质的, 也是公共性的。从西方的经典公共性理论来看, 公共空间是一种提供了自由、平等交流的空间, 空间中的交流者能够暂时摆脱自己的等级身份而进入一种共同协商、交流的状态。在麻将所形成的娱乐空间里, 传统观念当中的长幼之序就会被淡化, 甚至进入一个长幼无序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长幼之间的地位就达到了平衡, 也就是说二者在交流的时候地位是平等的。前文中已经论述, 农村中代际之间的交流之所以不能顺利进行, 重要原因就在于“现在还和过去一样, 老一辈仍然掌握着控制权。”[6]他们之间进行的交流是不平等的。那么, 麻将桌就为他们营造了这样一个理想的交流状态。

人们在打麻将的时候, 往往不仅仅关注麻将本身, 麻将的乐趣还在于它可以传播信息, 麻将所塑造的娱乐空间就如同酒桌空间一样, 酒桌上人们感兴趣的并不仅仅是酒和饭, 而是在吃饭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交流。通过麻将, 长辈可以将自己的知识或者是对于事物的看法轻松地传递给幼辈, 幼辈也可以针对长辈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即使此时二者在观念上有不同之处, 但是由于是在一种娱乐的空间和氛围下进行的, 双方很快就会在娱乐的掩饰下暂时接受对方的观点, 而不是像传统长幼有序这样一个空间里立刻将冲突激化, 等到游戏结束的时候, 二者之间尖锐的冲突已经得到了缓解。

(二) 麻将术语———交流语言

在打麻将的过程中, 游戏者使用的语言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 而是一种新的交流媒介———麻将术语。有很多人并不认为麻将术语对于人际传播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传播思想家麦克卢汉早就指出媒介本身对社会文明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都是为了交流, 交流是语言产生的根本推动力, 因此, 麻将术语的产生同样是为了满足游戏者在搓麻过程中的交流。

农村百姓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有的甚至一个字都不认识, 但是现在的农村却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很大一部分不识字的人都会打麻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长辈与晚辈之间“教与学”麻将术语的过程。新一辈们的接触能力一般来讲比长辈们要强, 他们会将麻将术语传给长辈, 这一“教与学”的过程也是代际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此时他们之间的长幼之序进一步被弱化, 同时具有了游戏者与教师、游戏者与学生这样的双重身份, 此时的身份更为代际之间的平等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的麻将术语同麻将本身一样, 成为二者之间进行交流的中介。而且通过麻将语言进行的代际交流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教———学”这一阶段, 而是贯穿于整个游戏过程。人们在打麻将的时候一般是边聊天边出牌, 等到牌打完了, 大家的事情也讲完了。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聊天的语言和麻将术语是相互交替着出现的, 当人们专注地谈论某一事件或者是传输某一思想的时候, 持反对意见的人很容易立刻表示反对。但是在麻将桌上, 由于麻将术语的存在, 将人们正常交流的语言分割成不同的短句, 人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就会被分割成几个部分, 随着麻将活动的进行而逐步展示出来, 有的只是断断续续的思想片段, 这样就缓解了双方意见的强烈对撞。同时, 人们在使用麻将术语的时候, 伴随着思维活动, 麻将本身就是一个思维性质的游戏, 这样, 人们就不会集中精神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驳, 或者是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去批驳, 即使双方的意见不统一, 也只是在娱乐的过程中进行潜意识的批判, 而不是像正常交流状态下的尖锐对立。

农村中的传统聚集地正在逐步的退化, 比如说“饭市”、“庙会”等等。“饭市”和“庙会”曾是传统的村落社会里的一个主要和活跃的信息平台, 在这里人们彼此交流着获得的信息, 也交流着对社会变化的不同理解。[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 很少有人会在傍晚的时候端着饭碗坐在村子里的大榕树下边聊天边吃饭了, 原来热闹的庙会, 规模也越来越小, 而参与者也大多是老年人。由于很多幼辈出去打工或者是忙于养家糊口, 他们陪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 他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新, 老人们需要一个媒介来与他们进行交流。麻将与麻将术语就成为了二者之间交流的有利工具。在麻将空间中, 老人开始自己淡化身份, 努力融入到游戏的氛围, 建立与幼辈交流的平台。随着“饭市”和“庙会”的衰落, 麻将摊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聚集地, 替代了原来前者的作用, 成为新的舆论空间。

(三) 舆论领袖的转变

前文中我们提到, 农村中原来的“饭市”、“庙会”都是思想的集散地, 那么它们一般起到什么作用呢?农忙时节, 幼辈会趁着吃饭的空余去听一下种地老把式们如何预测今年的收成, 决定该种什么, 不该种什么, 老人则会听取幼辈的问题, 及时地给予指导。遇到了红白事, 幼辈也经常会到这些地方来请教老一辈礼节上的问题, 此时农村中的舆论领袖的地位是由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对现实的把握共同决定的, 传统意义上权威的形成往往与家长制观念有关, 老一辈一般充当了舆论领袖的角色。

然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幼辈走到了外面, 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老一辈的唯命是从, 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 而且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已经不是老一辈能够掌握, 甚至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大众媒介进入农村以后, 农民们从广播、电视等媒介上获得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了老一辈的解释范围。相反, 幼辈由于自身的特点, 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老一辈要强要快, 他们身上形成的新风气也被老一辈认为是“伤风败俗”, 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幼辈由于紧跟时代的步伐, 思想自然成为舆论环境中的强者成活下来, 被大多数人接受, 此时的农村其实已经完成了舆论领袖的更新换代, 幼辈已经逐渐替代老一辈成为信息的发散者, 成为新的舆论领袖。

麻将作为农村新兴起来的一种老少皆宜的娱乐工具, 为新的舆论领袖创造了一个新的舆论领地。由于幼辈对于麻将的接受能力以及玩麻将的思维能力都比老一辈要强, 他们在使用麻将术语的时候比长辈们更为熟练, 这也在无形中树立了他们在麻将桌上的权威, 尽管这种权威是一种虚拟的、游戏中的权威, 但是对于他们此时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是很有帮助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讲, 幼辈们正是借助于麻将术语来巧妙地使自己的想法渗入到长辈们的心里。

老一辈的权威地位在麻将环境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此时的舆论方向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成为“新一辈圹老一辈”的状态, 此时, 二者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 二者是一种对话,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播。

当然, 农村代际之间交流状态的改变以及农村中舆论领袖的改变是整个农村广泛的社会变革的结果, 比如外出务工人员对于农村家长制权威的影响等等。麻将空间中的舆论领袖的地位是相对而言的, 老一辈在农业种植、传统礼仪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权威地位新一辈还是应该尊重的。

三、以麻将为媒介的代际交流之间存在的弊端

尽管麻将为农村中的代际交流创造了新的空间和环境, 很好地促进了二者之间的交流, 但是由于麻将本身的特点, 以麻将作为媒介的交流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一) 带有盈利的性质, 可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破坏交流

麻将毕竟是一种带有盈利性质的游戏, 在一定意义上是以金钱作为衡量输赢的标准, 麻将桌上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但凡跟金钱相关的, 总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稳定程度。金钱利益在以麻将桌为基础建立的人际关系中,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8]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交流是不稳定的, 因此麻将为农村代际交流所做的贡献也是建立在双方的利益没有受到极大损害地前提下, 如果双方利益分配不均, 不但不会促进代际之间的交流, 反而会阻碍二者之间原有的交流, 甚至使处于代际两端的新老辈彻底不愿意交流。

(二) 容易形成刻板印象

“牌品即人品”, 很多人会因为一个人在牌桌上的表现来猜测他在生活中其它方面的表现, 即用他的“牌品”来验证他的“人品”, 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认识的牌友。在麻将桌上, 一旦新一辈或者是老一辈在言行上有某些不妥, 很容易让对方形成刻板印象, 从而推断他们的人品优劣。一旦形成了刻板印象, 二者之间的交流就会因为刻板印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如果刻板印象较差, 老一辈会很少甚至是拒绝同幼辈进行交流, 这样就深刻影响到代际之间的信息沟通, 不利于信息的传播。一般来讲, 很多人都会注意到老一辈对新一辈的刻板印象对于二者交流的影响, 其实新一辈对老一辈的刻板印象好坏似乎更为重要。因为在新一辈心中已经有一个标准在衡量, 如果老一辈的形象和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不符合, 甚至是更差, 他们会更抵触同老一辈进行交流。

麻将作为近几年来农村良好的经济条件催生出来的新的娱乐工具, 对于农村社会代际之间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麻将桌上舆论领袖的改变, 也使我们认识到农村社会阶层的不断变化。了解农村的人际关系和代际交流, 对于我们传播学界认识农业知识传播、农村传播现状、农民传播心态有很大的帮助。但是, 我们还应认识到, 农村中的代际交流始终是传播学研究的课题, 这不仅仅涉及到传播媒介、传播途径, 还涉及到代际之间不同人群的心态、知识水平、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 不能将它同整个社会和传播学研究割裂开来。当然, 我们不能完全神化麻将在人际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麻将对于代际交流的作用是有限的,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模式。

参考文献

[1]廖小平.论道德价值观代际沟通的条件和机制[J].长沙: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9 (3) :20-23.该话原引自: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曾胡, 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152.

[2]廖小平.论道德价值观代际沟通的条件和机制[J].长沙: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9 (3) :20-23..

[3]廖小平.论道德价值观代际沟通的条件和机制[J].长沙: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9 (3) :20-23.该话原引自:玛格丽特·米德, 代沟[M].曾胡, 译,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152.

[4]成伟.论代际沟通与协调[J].哈尔滨:学术交流, 2008 (, 1) :120-123.

[5]戴利朝.茶馆观察:农村公共空间的复兴与基层社会整合[J].上海:社会, 2005 (243) :96-117.

[6]廖小平.论道德价值观代际沟通的条件和机制[J].长沙: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9 (3) :20-23.

[7]陈新民, 王旭升.电视的普及与村落“饭市”的衰落——对古坡大坪村的田野调查[J].北京:国际新闻界, 2009 (4) :63-67.

篇6:由“麻将”重新解读《喜福会》

麻将作为一种轮流坐庄的形式, 在《喜福会》中这种轮流坐庄形式被巧妙地运用在章回体的叙述中。作者将全书的人物叙述构建在一张麻将桌上, 四户人家作为参与麻将的四方, 轮流坐庄。同一个家庭的母亲和女儿作为一方, 分为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故事, 然后从一个家庭转向另一个家庭。这种独具匠心的布局, 是的小说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麻将在《喜福会》中的内容作用。

(一) 、从“喜福会”的来源看:

小说开篇通过吴晶妹对母亲的回忆, 讲述了喜福会的由

来。”I thought up Joy Luck on a summer night that was so hot even the moths fainted to the ground, their wings were so heavy with the damp heat.”由此可见“喜福会”是吴宿愿在战乱环境中队这种生活的逃离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It's no that we had no heart or eyes for pain.We were all afraid.We all had our miseries.But to despair was to wish back for something already lost.Or to prolong what was already unbearable.”在愁眉苦脸的坐在那里等死和选择自己的快乐之间, 她们选择了后者。这样既可以打法难捱的时间, 又希望可以交好运。麻将在书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以母亲为代表的中国妇女的乐观进取、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的肯定。

(二) 从麻将的“东西南北”座位来看:

在吴晶妹的母亲吴宿愿去世之后, 她被要求代替母亲在喜福会的位置———东方。“It's her place on the table.Withouthaving anyone tell me, I know her corner on the table was the East.The East is where things begin, my mother once told me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the sun rises, where the wind comesfrom.”东方是一切事物的开始。作者通过“东方”麻将和地理位置的双重特征, 将母亲和祖国的特征同时赋予在她们华裔子女的身上。母亲、故乡、祖国、根基是孕育她们躯体和生命的源头。

(三) 通过女儿对中国麻将和犹太麻将的认识来看:

当吴晶妹坐在母亲的麻将桌上, 想起了母亲曾经告诉她中国麻将和犹太麻将的区别——“Chinese mah jong, you mus play using your head, very tricky.You must watch what everybody else throws away and keep that in your head as well.And if nobody plays well, then the game becomes like Jewish mah jong.”中国麻将讲究的是一种“知己知彼”的态度, 即要“用脑袋、动心眼”, 而犹太麻将只是简单的等待别人犯错误。而中国麻将的技巧其实也解释了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出发点, 其中就包括了母女的关系, 而女儿们只是将母女关系简单地看成了犹太麻将, 即“只盯自己的牌, 全凭眼睛”。

总结:

作者谭恩美通过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麻将的独特理解和阐释创造性地贯穿在小说《喜福会》的结构和内容中, 使得整部小说在麻将这一陌生的表现手法下实现了内容与结构的浑然统一。

摘要:作为雄踞美国《纽约时报》长达十九周之久的畅销书《喜福会》 (The Joy Luck Club) , 小说作者谭恩美 (Amy Tan) , 通过对四对母女在教育方式和婚姻观念上种种矛盾冲突的故事入手, 表现了在美国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身上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的冲突。本文通过选取“麻将”这一独特角度, 分别从“结构”与“内容”两个角度来重新解读。

关键词:麻将,解读,喜福会

参考文献

[1]、Amy Tan, the joy luck club, Ballantine Books., 1989

[2]、Ling, Amy.Between worlds: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estry, Pergamon Press Inc., 199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麻将大赛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跟麻将有关的随笔:麻将人生04-07

打麻将技巧 打麻将游戏规则04-19

麻将番范文05-15

解读麻将范文05-16

麻将讲解范文05-17

麻将需要范文05-17

麻将利弊范文05-17

麻将诗 诗歌05-01

搞笑《麻将诗》05-02

麻将技巧教学08-29

上一篇:消息写作下一篇:大年三十吃年夜饭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