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全驾驶的心得体会

2024-05-10

如何安全驾驶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如何安全驾驶的心得体会

论汽车驾驶员如何做到安全驾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道路上汽车日益增多,道路的交通安全问题受到政府、人民的广大关注,这种形势下安全行车便成为一个重要准则。交通系统是由人、道路和车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运作系统,三者相辅相成,必须相互合作、协调,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一旦这个和谐失调,那就造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交通事故。追其原因,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分客观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因素指的是道路状况和驾驶技术等方面;主观因素指的是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和行人的行为等等。其中种种因素中人为因素居高,例如酒驾这一以危险方法威胁社会公共安全的罪行,如果驾驶员能多加注意,并具备良好的驾车素质,那么事故发生的几率将大为下降。反之,驾驶员安全驾驶意识不强烈,技术不达标,那么事故就很容易发生,这一随机事件不仅危害自身健康,更会危害他人身安全和财产。

一、安全行车中的心理因素

据统计表明,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交通安全的关键是人。大约每年有80%到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造成的,其中包括驾驶技术的失误、违规行驶等等。当然其中也不乏骑自行车的和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但是在机动车面前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算是弱者。所以,驾驶员是道路交通的核心,必须做到安全驾驶,如何做到安全驾驶需要注意如下五个部分:

(一)切勿疲劳驾驶

驾驶员在紧张情况下,会出现越来越紧张的机能不协调情况。这种状况是人类正常的一种身体机能衰弱。所以在道路行车中必须尽量避免这种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驾驶员保证足够的休息,一旦由于疲劳产生头晕目眩、判断力下降,者产生的后果不可估量。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因小失大,切忌疲劳驾驶。

(二)切忌酒后驾车

酒后驾车是指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每100毫升20毫克,并小于每100毫升80毫克为酒后驾车,如大于每100毫升80毫克为醉酒驾车。酒精是一种化学成分的产物,它能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就无法正常运作,这就会使人们的感官能力下降,随之视力情况、运动能力、判断能力下降,这是十分可怕的一件事。近年来,酒驾入刑已经是广为人知的一项遏制驾驶员正常道路运行的措施。在酒驾行驶中,酒精浓度被检测出超过0.3%时,被判为驾驶能力下降,达到1.5%时,驾驶能力会下降30%。可见,即使一点酒精也会造成大祸,切忌酒后驾车。

(三)切忌带着不良情绪驾驶

情感是人们最难控制的一种感觉,同时这种感觉对驾驶员来说正是影响颇大的一个因素,积极的情感可以调动驾驶员的积极性,比如在音乐的熏陶、优雅的环境下人们的心情自然好,办事效率自然高很多。消极的情感会使驾驶员做事消极,没有干劲,甚至会使自制力、应变能力下降,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两者对比,不难看出,消极情感是行车驾驶不可具备的,切不可为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左右。对于驾驶员来说,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不为外物左右。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驾驶能力,养成沉着冷静的好习惯,尽量避免驾驶中消极的情绪。

(四)切勿带病驾驶

驾驶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高级工作,这就需要驾驶员有一个沉着冷静的大脑,和一个精力充沛的体魄。然而病魔会使驾驶的驾车综合能力下降。驾驶员一旦带病工作,不仅仅大脑反应能力下降,精力不足造成手脚反应能力下降,在事故发生时判断不及时、身体跟不上拍而错过最佳反应时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再者,生病期间服用的药物中含抗生素、抗组织胺类成分,这些都会使驾驶员产生嗜睡的欲望,一不注意力不集中便会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这在道路行驶中是十分严重的,很容力造成连环交通事故。所以,切忌带病驾驶。

(五)要注意把握和控制自身生命节律的影响

人的生命周期指的是人的体力、智力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作周期变化。通常,人的正常生理周期是23~33天,这种周期科学家称为正常的心里现象,科学家并研究其运转曲线,发现在高潮生命周期时,人的精力充沛、情绪高亢、随之记忆力强,反应能力好、采取措施也迅速;而在低谷期,表现为情绪低落,反应迟钝、记忆减退、工作效率不佳,还易疲劳,且心理平衡能力差。从中可以看出,自身的生命节律对驾车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伴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低谷时期,变化即为情绪消极期;高潮时期,变化即为情绪高亢时期。我们要对此多加利用,找出其优势,避免其劣势。所以,要注意把握和控制自身生命节律的影响。

二、安全行车应始终保持车况良好

车辆自身的技术问题和道路状况是道路交通问题的一大诱因。车辆是驾驶员最忠诚的伙伴。如果你不去爱护、保养它,那么车辆就会与你唱反调,不听使唤。所以,不管时间多么紧迫,我们都要做好车的保养与维修,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都要勤检查,勤保养。支持年检制度,定期进行车检等等,一旦发现故障,驾驶员要及时排除,哪怕是一个螺丝的松动,都要及时处理,事故往往是由于一个小的细节而酿成的。自觉养成或做到心中无数不出车,故障不排除不出车的良好习惯。细节决定成败,这有专心细致才会一路平安,做到真正的安全驾驶。综上所述,安全行车要始终保持车况良好。

三、安全行车要具备良好的综合应变能力

(一)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洞察能力

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洞察能力,比如,前方车辆打左闪灯时,你要了解它在几秒后要进行什么轨迹的运动,了解你需要与前方保持多远的车间距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个驾驶员需要具备的洞察能力。听起来很简单,很容易做到,但在真正驾驶中,很难做出冷静的思考、判断。这就需要在观察中,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和车辆性能来指导自身的观察活动,形成独特的经验。在这当中,需要驾驶员细腻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洞察能力。观察不仅仅考验的是视力,而是观察后的判断。驾驶员要在观察后及时的作出判断,因此,安全驾车在掌握过硬的驾车技能同时,也需要驾驶员具备良好的驾车素质。多观察、多分析、快行动。

(二)驾驶员要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

天气的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自然多变,无法掌控。所以就要求驾驶员根据天气、环境的变化来调整。比如夏天炎热干燥,驾驶员心情低落,会产生烦躁的情绪,疲劳会让人们反应迟钝。冬天也是,寒冷常常让人们四肢麻僵,此时就应该注意保暖工作。秋季大雾天气时常发生,大雾会使路面能见度下降,严重影响了行车驾驶的安全。这个时候驾驶员需要要给自已的车辆配备合格的防雾灯,它可以让后面的车辆很清晰地看到你的车,并保持车恰当的间距,这便提高了道路的能见度,为自己的出行上了个保险。当然最好是能住在雾散去后再行车。等等类似的道路环境还有很多很多,自然规律不可以改变,我们能做的就只是预防自然状况下的自身的行为和后果。在危险来临之前做好万全之策,学会预防和感知风险,将道路风险化降到最低,甚至为零。只有这样,驾驶员才能安心上路,安心行车,这不仅仅是对自身的负责,更是对他人的负责。让家里人少一分担心,让单位少一分忧心。这点点预防能力就能换来巨大的宝藏,何不人人都去实施呢,让天气状况不成为我们交通事故的借口,不成为交通压力的沉重包袱。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成为每一个驾驶员共同的必修课,让这种随机应变能力更为固本。

由此可见,安全驾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考研驾驶员心理素质的要求。这些不仅仅是对我们机关单位大车驾驶员的要求,而是对全体驾驶员的要求,值得引起全体驾驶员的高度重视。在行驶中牢记以上准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将国家和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为社会稳定作贡献。

篇2:如何安全驾驶的心得体会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主任龚标介绍,我国特大交通事故的特点存在普遍性,除了道路、车辆等客观原因外,驾驶员在危险情况出现时控制车辆的能力很弱也是一大因素。我国有70%的车祸与驾龄在3年之内的新手驾驶有关,而我国驾驶员培训、考试也存在盲区。社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则表示,新驾驶员和有经验的驾驶员在信息整合、临变处置、情境意识方面有很大的差距,新驾驶员遇到环境变化时更容易紧张、疲劳,最后导致事故。“在驾驶初级培训中,我国的驾驶员缺乏特殊道路、气候条件、应急避险驾驶的理论知识和驾驶技能,没有形成遇险应急处置的能力,缺乏高速公路安全驾驶技术。而这些危险情况在道路上进行培训和考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龚标说。

要从新手成为老手,就需要多次练习,但在驾驶员成长的过程也有几方面缺陷。“首先,熟能生巧,需要反复练习驾驶技巧,这会增加磨损、燃料和环境成本。其次,新手在复杂道路条件下练习,还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某业内人士介绍。

因此,汽车模拟驾驶成为了非常实际的替代品。

助力驾驶安全

汽车驾驶模拟器如何保障驾驶安全?

近日,同育推出的动感型紧急避险模拟培训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针对卡车和轿车的模拟培训系统。

在这套系统上,有上千组不同道路和气候条件下的突发情况,需要驾驶员进行应对处理。这些突发情况来自上千起真实交通事故案例。该系统可以使新驾驶员在较短时间内经历和体验各种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包括阴天、雨天、雾天、雪天等条件下的交通环境;行人横穿马路、前后车辆间距不够时前车忽然刹车导致追尾等虚拟场景。通过在驾驶模拟器上进行体验,达到使驾驶员经历各种道路交通状况,积累经验、提高驾驶技能的目的。

此外,在驾驶员操作的同时,通过视线跟踪系统和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汽车驾驶模拟系统还能对驾驶行为的过程回放,细化分析,完成技能综合评估。通过分析判断驾驶人在处理道路情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驾驶能力,对驾驶员的事故倾向性进行综合评价。

篇3:如何提高驾驶员长途行驶的安全

1 驾驶员长途行车事故倾向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驾驶员在长途驾驶过程中, 造成事故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其中直接因素主要来在事故发生前瞬间的故障和行为, 及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决策失误或者知晓延误等。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决策错误和知觉错误是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中间接事故可以从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经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 比如在心理的层面上, 社会压力、情绪波动、惊慌等对会对驾驶员长途嘉实事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因此,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驾驶员驾驶长途驾驶事故的发生可以从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二个方面进行量化。本文的分析就是依据这样的理论基础, 建立的针对驾驶员长途驾驶事故倾向性影响因素模型 (见表1) 。

2 驾驶员长途行车事故倾向性评价过程分析

2.1 实验设计

根据上文分析的评价模型, 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 并且采用了五级量表的方式, 对驾驶员长度驾驶的相关情况进行描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一共发放问卷187份, 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问卷回收率为96.25%, 利用SPSS 18.0对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可以看出, 本指标体系的信度达到了0.82.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证明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2 驾驶员长途行车事故倾向性关键因子的提取

利用SPSS中的因子相关统计分析, 获得驾驶员长途行车事故倾向性关键因子相关度情况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 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度都比较高, 说明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进而符合因子分析法的使用条件, 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法来进行分析。

通过表3驾驶员长途行车事故倾向性关键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情况可以看出, 在全部样本中, 由于多个指标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使得Initial Eigen values指标大于1的变量有三个, 这就表明, 可以利用这三个标量来表示样本的基本情况, 通过Cumulative指标分析来看, 这三个标量一共可以解释样本总体特征的89.973%, 说明这三个变量可以代表全部样本指标的89.973%的样本特征, 对元数据解释的程度比较好, 可以利用这三个指标对元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在本统计表中第二部分描述了提取后的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情况。通过对表的分析可以提取三个因子作为本文的主因子。

其中驾驶员长途行车事故倾向性关键因子的情况可以利用碎石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通过碎石图可以清晰的帮助选取主因子。在碎石图中, 因子数目可以利用横坐标来表示, 特征根则在纵坐标表示。通过对图1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前三个因子的特征值都很大, 可以解释样本的89%的情况, 而从第四个因子开始, 因子的特征值均小于1, 根据统计学原理, 本文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三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0.01 level (2-tailed)

为了解释提取的主因子对那些指标具有解释意义, 可以针对上文提取的驾驶员长途行车事故倾向性关键因子载荷矩阵进行表示, 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通过对该进行分析, 可以详细的了解到提取的每一个因子对那些指标的解释作用比较强, 也就是说, 可以利公因子来表示那些指标的数据特征。下面针对提取的三个公因子对指标的解释意义进行分析。

首先, 提取的第一个公因子对X12, X13, X41, X42, X51指标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其解释程度均达到了0.9以上。同时参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该公因子表示了整体样本的72.430%的样本特征。从解释变量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 这些被解释的变量大部分都是对驾驶员长途行车过程中疲劳情况的描述, 表示的是疲劳因素对驾驶员事故倾向性的影响。因此, 对第一个公因子可以用“驾驶疲劳”为该公因子命名。同理, 第二个公因子对X32, X33, X33, X52, X53指标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根据上文的数据可以看出, 该因子可以解释原始数据的10.201%。反映了驾驶员的情绪心态对事故倾向性的影响, 因此针对第二个公因子可以用“心理素质”对该公因子进行命名。最后, 可以看出, 第三个公因子对X21, X22, X23, X43的解释能力比较强, 可以表示原始数据7.342%的样本特征。这些指标均是从驾驶员经验层面上来进行描述的。因此可以用“驾驶经验”为因子命名。

2.3 主因子与事故倾向性的相关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 找到了影响驾驶员长途行车过程中事故倾向性的关键因素, 那么这些关键因素是如何影响事故倾向的成为本部分讨论的关键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 本部分利用相关分析, 深入的分析提取的主因子与长途行车过程中的事故形象性问题。

利用SPSS18.0中的Pearson Correlation检验。获得相关三个主因子与溯古形象性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 并且其显著性水平SIG均小于0.05。所以三个主因子与事故形象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 (见表5) 。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 嘉实疲劳与事故倾向性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说明驾驶员在嘉实过程中的疲劳程度对长度形成安全具有显著的影响。心理素质与事故倾向性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驾驶经验则与事故倾向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驾驶员经验丰富, 可以很好的对周围环境进行判断, 进而有效的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 降低驾驶员长途行车事故倾向性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 在这个驾驶员长途行车过程中, 驾驶疲劳、情绪波动以及驾驶经验成为影响驾驶员长途行车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并且驾驶疲劳、情绪波动与事故倾向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驾驶经验与事故倾向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因此为了降低驾驶员长途行车事故倾向性就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 树立安全意识, 避免嘉实疲劳。

长途行车过程中, 疲劳驾驶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中疲劳驾驶分为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 但是无论是那种疲劳都会影响驾驶员对首位环境的判断能力, 进而提高了发生事故的倾向性。因此, 在长途行车过程中, 应该合理的安排行程安排。避免驾驶疲劳。提高安全意识。彻底从心理上认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其次, 控制驾驶情绪,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

根据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驾驶员的驾驶心理情绪对长途行车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我们要提交驾驶员的心理素质, 通过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 达到提高驾驶员感知能力、应激能力、判断能、性格、自制力等一系列的反应特性。提高驾驶员情绪掌控能力, 避免在形成过程中形成焦虑等心理。进而达到降低长途行车过程中的事故倾向性的目的。

最后, 建立培训机制, 提交驾驶员驾驶经验。

驾驶经验对驾驶员长途行车安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应该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 对长途驾驶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对驾驶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判断能力。通过“传帮代”的方式, 促进驾驶员之间相互交流, 共同学习。同时, 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相关的监控机制, 对长途行车的驾驶员进行必要的资格认证, 严格从驾驶经验把关, 切实的降低因为驾驶经验不足产生的交通事故。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驾驶疲劳、心理素质和驾驶经验是影响驾驶员长途行车事故倾向性的三个关键因子, 因此, 降低驾驶员长途行车事故倾向性不仅需要驾驶员树立安全意识, 避免疲劳驾驶, 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通过资格认证的方式, 对从事长途行车的驾驶员进行认证考核。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和认证机制, 从从业资格角度来严控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和驾驶经验, 进而达到降低事故倾向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军, 严宝杰.交通调查与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郭忠印, 方守恩等.道路安全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3]乔维高, 谢京丹.交通事故心理倾向及对策的研究[J].北京汽车, 2009 (3) .

[4]郑建湖.道路交通事故危险因素辨识与控制技术之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 2004.

[5]袁华东.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谈[J].辽宁警专学报, 2006 (5) .

[6]刘贵萍.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09 (10) .

[7]王延忠.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事故[J].青海交通科技, 2007 (1) .

篇4:不同性格的驾驶员如何安全驾驶

据最新的交通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心理状态对交通安全隐患的影响非常重要,不同气质类型的驾车人交通事故发生率会有所不同。较早的心理学将人分为四种气质,即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心理咨询公司对其所在地的交通事故做了长期的调查发现,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司机,大多是胆汁质的人。

胆汁质驾驶员——马路第一杀手

胆汁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是操作动作干脆有力,处理情况果断,开车速度较快;严格要求自己的愿望很强烈,但这种愿望往往会被自己的一时冲动所破坏。行车中易被对方不礼貌的行为激怒,一旦激怒将会做出危险的报复行动;处理危险情况时不够沉着仔细,喜欢冒险尝试,危险系数比较大。车辆的恶性事故中,这种类型的驾驶员比较多。

在对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时,人们往往更注重驾驶员的技术和对交通规则的遵守,而忽略了心理因素的作用。交通心理学研究认为,相对于技术因素,人的心理状态对交通安全隐患的影响更重要。胆汁质驾车时,争强好胜的超越心理、生活中压力积聚而成的挫折感和一些无意识驾车的心理状态,都比较容易引起一时冲动,造成交通事故。这些心理情绪的形成,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又密切相关。

这类驾驶员不适宜长距离驾驶车辆,因为他们很难在长时间的驾驶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容易发生意外。

粘液质驾驶员

粘液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是操作动作稳定自如,行车中不急躁,不开快车,车速具有较强的节奏性,驾驶员不易受外界的干扰,能较严格地执行交通规则;驾车的工作节奏较慢,车队行进时经常掉队;对情况处理不够果断,发生危险情况时,常因优柔寡断而错失良机。这种人发生行车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遇情况犹豫,自信心不足。

这类驾驶员性子慢,适宜在道路情况不复杂的条件下长途驾驶,而不适宜在情况复杂的条件下短途驾驶。

抑郁质驾驶员

抑郁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是操作动作较正规,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交通规则驾驶车辆,车速会比较稳定,行车中有主动礼让的精神。但这种人处理情况有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对一些交通状况观察得不够细致全面,思路比较狭窄,致使处理意外情况时不知所措;行车中情绪虽稳定,但一种意念产生后,就非要付诸实现,不易改变主意,一旦遇到超车、让车、会车不顺心而产生固执情绪时,便会强行付诸行动而容易导致意外。

这类驾驶员积极性低,易疲劳,工作效率不高,在紧张情况下尤其如此。因此,他们不适宜做专用汽车驾驶员,如救护车、消防车等。

多血质驾驶员

多血质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特点是操作动作敏捷,反应较快,处理情况准确,行车中能坚持礼让,并且乐于帮助其他驾驶员解决困难,遇紧急情况采取的措施也比较果断有力。但这种人的驾驶特点表现得不稳定,车辆驾驶的平顺性随着情绪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车速时快时慢,有时车开得十分平顺,有时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当别人讲奉承话或心情高兴时,经常忘乎所以地开快车;经常耍小聪明蒙混对方或有关人员,对一些重要的情况观察得不细致,导致行车中险情和小事故不断。

这类性格的驾驶员,应注意锻炼和培养自己坚定顽强的意志,努力克服那种轻浮好胜的性格。

不愿与人结伴的人易发事故

最新的心理学将人的特质分为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等16种,称为16维度。其中对驾驶员情绪影响比较大的有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独立性和紧张性。

乐群性是指一个人与他人结伴的愿望程度。乐群性越低的人,社会适应性也就越差,可能会带有一些反社会人格和攻击性人格,这种人在驾驶车辆时容易因一点小事而冲动,发生交通事故。

稳定性则决定了人的情绪波动情况,稳定性高的人比较中规中矩,情绪的起伏小,开车时的安全系数也相对高。相反,稳定性差的人驾车的安全系数就低。

恃强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好胜心理,通常开车时喜欢超车的人恃强性比较强。交通管理部门有“十次车祸九次快”的说法,说明这些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敢为性,顾名思义,表现人做事的勇敢度,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冲动和富有攻击性。

在以上这些属性上表现较差的人,可能会在驾车时做出攻击性驾驶的行为。攻击性驾驶行为是由开车时的急躁、烦恼,或带有愤怒的情绪引起的,是驾车安全的最大危险因素。

紧张性高的人开车最危险

幻想性高的人容易“走神儿”。这样的人容易处于无意识驾驶的状态,给驾车带来一定的危险。独立性差的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比较低,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帮助。这些人在开长途车的时候比较容易心理疲劳,最好配有副驾驶。所有属性中,紧张性高的人开车最危险,因此,这些人尽量不要自己驾驶车辆。

篇5:安全驾驶的个人体会

现如今,汽车已经成为日益普及的交通工具,每年新增的驾驶员也是成千上万。同时各种交通事故也是层出不穷,但如果掌握了基本的安全行车常识,就可以避免很多事故,减少很多麻烦。

1.基本操作一定要熟练。起步和停车及换挡(手动)这些基本操作一定要非常熟练。对新手而言,一定要练到和走路吃饭一样熟练才行。否则,哪有精力应付瞬息万变的路况。除了开车之外,没事的时候也可以模拟操作,就是脑袋想,手脚配合练习这些动作,就像练习武术一样,时间长了,就会非常熟练了。2.在路上开车,只要在自己的车道内直线行驶,是最安全的,但要和前车保持车距。这时你可以不必理会其它的车辆。但要是变道或拐弯,就要小心了。要先打转向灯,再观察左右的车辆,然后缓慢变线,给其它车辆反应的时间,切忌突然变道或拐弯。拐弯时特别要注意A柱两侧有盲区,这时可以通过上身的前后左右的移动改变观察角度,可以发现盲区外的行人。

3.无特别情况,不要在行车道上突然停车。有些司机错过了路口或接听电话,就在路中间急停,使得后面的车辆纷纷刹车或避让,极易发生事故。要是遇到后面是超载的大货车,后果不堪设想!其实,错过路口根本不必惊慌,到前方掉头或重新换一条路线,也就多走几里路。现在导航都有重新规划路线的功能。那些在高速上急停或倒车的,完全是不要命了,还害了别人!

4.和前车保持足够的车距。车速越快,距离应该越大。最坏的情况是前方紧急刹车,你就可以从容停车,不必急刹车,不但不会追人家的尾,也能让后车有时间反应而不至于撞到你!

5.开车精神要集中不能做其他事情,特别是视线不能离开车的前方,视线离开再回来,人有个反应过程,但路况瞬息万变的。前方可能刹车,旁边可能有车并线,自己的车也可能跑偏方向了。有很多在车内捡掉落的物品(如手机)出事故的,一定要再停车后再做这些事情(网上还有一个事例,高速上因为孩子喊了一声妈妈,女司机回头导致汽车撞护栏)。

6.过十字路口、红绿灯路口和巷子口这些地方一定要减速慢行,这些地方人多车多,路况复杂,就算是绿灯也要缓慢通过,因为行人和自行车电动车闯红灯的很多,很多人眼里就没有交通规则的,或认为警察管不了他。在新修的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更要小心,缓慢通过或停车观察后通过。很多车辆在这些路口都是呼啸而过,这些地方都是事故高发地。

7.还有一种叫做鬼探头情况也要特别注意。就是路边停靠的车辆或其它障碍物后面会突然冲出一个人或自行车,让你防不胜防。所以,为防范于未然,我们开车经过这些路边障碍物时,应减慢车速,并按喇叭,可能的话,尽量离这些东西远些。

8.夜晚开车因为光线不好,只能看到前方一、二十米,所以在路况不熟的道路上,速度不能快。否则,突然出现的路障或坑洼会让你措手不及。或者突然横过马路的行人和自行车也会让你手忙脚乱,发生危险。路上车灯光照射到马路上,呈灰白色。如果路面是黑色的,千万不要走,因为要么前面是大坑(或没有路了),要么前面路上都是水。这时,千万要停车查看,不能贸然前行!下雨天是最难开车的,因为路面上雨水对灯光的反射作用,路面全是黑的,很难看清,而且玻璃上都是雨水和雾气,视线极差。下雨的夜晚事故特别多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下雨的夜晚尽量不要开车外出,不得已开车也要很小心。

9.对车辆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开车前,需要检查的有轮胎的气压,简单点可以目测或用手进行按压,和平时的差别不大一般不要紧,如果减震不是很好的车,胎压可以适当低些,这样走不平的路会舒服很多。还有机油也要不定期检查,因为机油是有损耗的,油面在油尺上下刻度间偏上较好,低于中间位置就要添加(检查时车辆要停在平地),平时保养时注意修理厂是如何加机油的。还有防冻液也是会有损耗的,发现接近最低刻度就要添加(夏天可以用冷开水代替,冬天要买同型号的防冻液添加)。

10.停车时要注意拉好手刹,手动档的车最好挂上档(一档二档或倒档)。溜车的事故也很多。点火发动的时候最好养成踩离合和刹车的习惯,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还要记得检查灯光是否关掉,否则会把电瓶的电放光,电瓶也会寿命大减。最后检查玻璃是否关严实了,离开前要记得锁车。

11.现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车有价,人无价。车撞了不要紧,有保险公司,可以修理。但是人千万不能碰,因为无论是不是你的责任,你都是肇事车,而且会相当麻烦。所以,在路上不能和行人抢道,人多的地方,车速要慢,随时准备刹车避让。

篇6:如何安全驾驶的心得体会

安全驾驶的心得体会!!--转-2

安全驾驶的心得体会!!--转-2 bbs.qichelian.net/post_1865706_1.html ・ 第三节 安全驾驶根本道理 ――当快则快,该慢则慢 人在江湖当我们对路面的情况做了及时仔细的观察以后,再来分析判断一下路面情况,前方路面有情况就慢一点,没有任何情况就开快一点;开车,就这么简单,自已看,自已提前控制好车速,就这么简单的两点。开车时,对前方的路面情况,理所当然的要及时的分析判断,迅速的作出正确决定,但很明显的,我们有时在路上开车,根本是不动脑子,不很好的思考判断,这个问题,值得注意改进。平时说的用心开车,也就是说开车要靠自己用脑子,开车不用脑子,危险。想开车开得很好,想开车开得非常安全,就是要多动脑子,多及时正确判断决定,及时根据路面情况调整好车速。前方有情况,马上就减速慢了下来,这就叫反应快,如不减速,对情况不作任何判断处理,简单的说是反应慢,严重的话,便是极有可能会发生很危险的事故了。象有时明明该及时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却只是含糊的减一下速度,像这种情况,就是措施不力、措施不到位;措施的效果究竞怎么样,当然要分清,反应判断不好含糊。反应由慢到快 路考时,考官坐在我们的身边,他考核我们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看看我们对路面的情况,是如何反应如何处理的,有时,我们天生的反应慢了那么一点点,如没有及时减速刹车,没有响喇叭,那么,考官就可能相当不满意了。其实,在开始学车时,大家的反应一律都是很慢的,因为不熟悉,不熟悉,一时手忙脚乱,就来不及反应。后来慢慢的熟悉了,反应也就变得越来越快了,前面有情况,就自然知道一脚刹车,毫不犹豫的踩下去。嘻嘻,原来跟师傅学车,也就是在学,反应怎样由慢到快。总的来说,在路上的原则,就是前面有情况,就慢一点,没情况,就快一点。有时当我们车速很快时,这时遇到了前面有情况,或前方是个有车辆行人通过的小支叉路口等,一般是不怎么提前减速,总是想跟着车速的惯性冲过去,到最后迫不得已不得不很危险的刹车制动,这其实就是反应慢,思想和手脚的动作都慢了半步,实际上规范的应该是,该慢则慢。前面有情况,不肯提前慢一点,这就是比较迟钝,唉,我有时也是这样的,反应总是慢了半步,为什么慢了这么半步?懒!路上的情况,有时懒得理它,司空见惯,心理上有点麻木了,不主动关注路面情况,不主动处理路面情况,只是被动的应付路面情况,被动的开车。开车时思想和动作都懒,反应就慢,呵呵,还有这就是为什么不提倡疲劳驾驶,疲劳时,精神差一点的时候,反应也慢。   开始不熟练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熟练,精力差,我们可以先休息一会再来开车,但是,懒,怎么办?懒,也就是眼里明明看到前方有情况,明明看到前方是交叉路口,明明看到前方有小支叉路口,还有明明前方马上要转弯了,这时心里也知道,最好是慢一点,但就是懒得提前松油门,懒得响喇叭,懒得刹车。懒,就是一个懒字。懒,怎么办?懒?嘻嘻,回家跪搓衣板呗。说到底,简单的一条,看见前面路上有情况,应马上反应过来,应马上就减速慢下来,开车时应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在公路上通行时,对路面情况观察清楚后一定要迅速分析判断,马上作出决定,如何前进。如果只是茫然地看,不去认真分析,那就没有完全起到观察的作用;前面有情况,这时我们要看一下,有没有危险,然后决定是否继续前进;开车时观察与分析、判断、操作,应该是紧紧相连的,缺一不可,各方面都要及时做好。当快则快,该慢则慢,这是开车时对路面情况分析后作判断的准则,这是开车的基本常识,也是开车的根本道理,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总不至于前面有情况,还照样加油门向前开吧。但公理也常常被违背,常识也会被置之脑后。在上海法制报上看到过一个事故案例,有个开中巴车的驾驶员,为了多做点生意,想抢在公交车前面停靠站点,到了一个路口,就违章闯红灯,结果与一辆摩托车发生事故,摩托车驾驶员不幸身亡。金钱固然重要,但作为开车来说,确保安全更重要。开车时有抢时间的意识,也会使我们的判断摇摇晃晃。有时只要进入危险地带,即使有浑身的本事,也没有用。如果我们作判断的原则是确保安全,不开危险车,那么,进入交叉路口前我们会慢一点,遇到红灯我们会停下来。但有时我们的大脑好像没有派上正确的用场,理智没有强硬的做主,结果,别人有时就会问我们“你开车时有没有用脑子?”用脑子?科学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女士只要一进入购物商场,大脑负责理智判断的区域,便会减少活动或自动关闭。另外,“情人眼里出西施”,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时,大脑负责批评思维的那部分区域,便完全舒舒服服睡眠休息了。那么,只要往车上一坐,有时驾驶员便也有可能失去理智清醒的判断,这在科学上也应该是讲得通了。但,在这里,也可以这么说,开车是一项有思维的运动。开车时要注意不思维和思维不正确的危险误区,要养成良好的驾驶思维习惯。小心实际的等候远胜于冒险犯难之前行。故说“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智勇双全”,在开车时,在智慧和勇气之间,让理智一直准确的主导感情,仍然是我们唯一的对策。智者不乱。快有快的条件如果道路宽阔,路两边视线良好,两边又没有骑自行车的或是骑摩托车的,也没有行人,对面又没有来车,也就是说,不存在任何隐患,那当然可以开快一点,而且应该开快一点,大可放心,此时不可能发生任何事故,不具备发生事故的条件;另外,路上虽然有别的情况,但和这些情况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的时候,也可以快一点。当快则快,该慢则慢,这一条在跟教练学车时,师傅应该经常说过,只是不知考到驾驶证以后,自己单独开车时,“当快则快,该慢则慢”,有没有做得更好,开车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照这一句话去开,也不可能发生事故。有一次向一个师傅请教:怎样开才能保证不出事故?他说:“不出事故,只能说是不出责任事故,你该开二十迈,你不要开三十多迈,象雨雾天气,你只开二十多迈,总不会出事。”当前面有情况,不提前减点速,不提前慢一点,还是开快车,就出事了,就这么简单。   理所当然   当前方路面有情况的时候,应该慢一点,还有什么情况下应该慢一点?觉得有点危险的时候,就慢一点。 车辆不熟悉的时候,就慢一点。 觉得路面情况有点复杂的时候,就慢一点。 觉得很紧张,有点恐慌的时候,就慢一点。 觉得没把握的时候,就慢一点。 雨雾冰雪天气的时候,就好好慢一点。 与前后左右靠得太近的时候,就慢一点。 很生气的时候,就慢一点。 视线不清的时候,就好好慢一点。 觉得不安全的时候,就好好慢一点。一慢二看三通过在车辆起步时,要慢一点,看清楚了再起步。 在通过交叉路口前,要慢一点,要看清楚。 在进出非机动车道前,在转弯时,要好好慢一点,好好看清楚。 在打方向变更车道前,要好慢一点,好好看清楚。 在夜晚要慢一点,要看清楚。 在视线不清、视线受阻、视线隐蔽的地方,要好好慢一点,好好看清楚。 在和周围的车辆与行人靠得太近的时候,要好好慢一点,好好看清楚。 在前方道路边上有人,路上车多,觉得不安全、不踏实的时候,要慢一点。 在超车前,在会车前,要慢一点,看看好,要选择安全的超车会车。 在路况好的.时候,也不要太快,要预防万一。这样开,就是很安全了。开车有快的时候,当然也有应该慢的时候,在这些该慢的时候,是的的确确、实实在在应该慢一点的,不慢,万一的话就会发生车祸,无法保证安全。有很多很多的事故,都很平常,都是因为在这些该慢的时候没提前慢下来。到了该慢的时候就慢一点,尽好我们的职责。说小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好好小心。一慢二看三通过,开车时,这句话是经典中的精典。有个朋友,刚学开车,替他亲戚开车。他亲戚夫妻两个都开车,他单独跟女的开车子,女的安全意识特别好,朋友开的时候,她总是说:“你慢点,你慢点。”预防意识特别强。单独跟男的开车,男的时间观念比较强,男的总是说:“你加油,你加油门呀。”一个叫快,一个叫慢,弄得他有点不知如何是好,两天下来,不得要领。后来正好要从南通到无锡去,叫我一起去,我说:“你来开”。从南通到无锡,他开我说,说来说去,无非是该快的时候就开快点,该慢的时候就开慢点。没有任何危险情况的时候就开快点,前方路面有行人,有骑自行车的人,有骑摩托车的人,就慢点。他拿证以后在南通才开了两三天,开的路也不多,但觉得非常吃力,有时开得浑身是汗,紧张不熟练。同我到无锡去,一来一去,对他来说,路也算不少,我问他,他说倒不觉得太吃力;没情况,放心朝前开,当然不吃力;前面有情况,就提前减速,提前慢下来,这样一来,也就将情况化解掉了,也就没有多少情况好处理了,所以也不觉得吃力。万变不离其宗该让的时候就让,该走的时候就走,该静观其变的时候就静观其变,不该超车的时候就不要超车;开车时,我们所作的决定应该对自己或别人不会造成任何危险。曾经有一次经过一个小镇,小镇的中心是个小小的十字路口,路口的四个角上都是房屋,经过这样的地段应该好好慢点,但当时没有注意好好提前减速,没有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车速偏快了一点,等过了这个路口,才后悔,这样开不对,很危险。还有一次,是在一条比较窄的公路上,当时前方路两边都有自行车,这时对面又过来一辆小货车,本来看见前方路面是空的,就没有怎么减速,但当和小货车交会时

 

篇7:如何安全驾驶的心得体会

专业技术论文

题:浅谈如何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水平关 键 词: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坐姿、超车 论文编号: 作

者:钱 敏

工作单位:浙江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 培训单位:杭州技师学院 交稿日期:2012年10月

浅谈如何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给富裕起来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受,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快乐。但是,普通百姓对汽车还是十分生疏,特别是汽车的特性、功用、结构及操作方法等。汽车带给我们方便、快捷、舒适、气派等正面影响的同时,还伴随着痛苦和灾难等负面影响。交通事故逐年增加,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造成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引发这些并不是汽车本身的错,而是驾驶员的操作不当、不熟练、不规范以及不遵守各项交通规则所产生的。由此可见,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水平,是迫切且必要的。根据多年的汽车教练工作及十几年的行车经验,我认为着重应该提高驾驶员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知识,从根本上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水平。从学员阶段开始,就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方面的知识:

一、基础知识方面

(一)、汽车的原理及性能

简单的说,汽车是由燃料的燃烧产生热能,通过机械的作用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经过传动结构转化为动能,从而使车轮受到动能的作用,进行水平距离的移动。位置的移动是有方向的,那么汽车必定有方向系统,它主要由方向盘和方向轮等组成。方向轮决定了汽车的移动方向。汽车的移动不是永恒的,而是暂时的,那么,就有了汽车的制动系统,它主要由制动踏板和制动装置等组成,由这些来控制汽车移动的时间和间隔。移动位置和移动时间,产生了汽车的速度。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移动的距离,就出现了快与慢的感觉,而快与慢,与汽车的性能、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性能和结构是由科技性、经济性和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二)、交通道路知识

我国现有的道路分为城市道路和公路。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高速公路设计的行车速度,在野外按地形的特点分为80km/h、100km/h、120km/h、140km/h等几个等级。城市道路大多用60km/h、80km/h两个等级。高速公路按其布局形式分为平面立体交叉告诉公路、路堤式高速公路、路堑式高速公路、高架高速公路和隧道高速公路。交通控制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动态控制和静态控制。交叉路上的交通信号控制包括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公路上有桥梁、隧道、涵洞,路面上有泥泞、翻浆、涉水、过渡等状况,气候有

驾驶员会立即抬起脚,猛踩制动踏板,这时,大腿、小腿、脚掌会成一直线。如果,右脚养成了摆放不合适的位置,就非常可能一脚下去踩在加速踏板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是生命。

2.右脚在驾驶过程中,接受大脑的指令进行动作。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练用的口令是刹车、油门,学员在右脚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就已经接受了刹车、油门的概念。其实这是不合适的教学口令,我认为比较合适的应该用减速和加速,这更符合人的思维逻辑。因为在行车中遇到突发状况,刹车、油门两个概念会造成人的思维迟疑(需不需要停车?油门是什么?)。如果是减速和加速两个清晰的概念,大脑就会做出果断的反应,加速或者是减速。其实许多时候加速通过是最正确、较合适的选择。所以在给右脚注入新的习惯之初,就应该提供明了、清晰、正确的信息源,使其在习惯养成后,毫不犹豫的作出果断正确的反应。

(三)、超 车:

这是我们在行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交通事故中,由超车引起的事故不是少数,原因是在不正确的位置、不合适的时间、不恰当的速度、不明了的视线,做了不该做的事。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以下经验可供参考:

1.高速公路:告诉公路是全封闭的。常设有二车道、三车道、四车道,在高速公路上超车,一般比较容易控制。当需要超车时,观察前方道路有无近距离的行车,有无也需要改变车道的行车,道路是否畅通。在二个车道上的超车,特别注意被超越的车辆,有无改变车道驶入前进路道的可能,决定超车时,视线留意被超行车的左前方向轮的变化,提速通过即可。在同一车道上的超车,也就是要改变车道超车,首先,应通过后视镜,观察清楚,所需驶入的车道上有无后方来车,如果有,特别判断清楚,来车的车型、性能,性能比你的优越,速度又很快,应让其先行通过。当后方来车情况许可,开启转向灯,控制适当的速度,再观察后视镜,判断后方来车有无变化,确保安全地改变车道,完成超车。

篇8:如何安全驾驶的心得体会

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由很多因素导致。在驾驶技术相近,驾驶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却大相径庭,有的驾驶员频繁肇事,有的却很少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与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交通环境因素有关,更重要的还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个性特征等密切相关。纵观国内关于驾驶员心理特征与安全驾驶方面的文章,我们发现文章大多集中于研究驾驶员的能力、性格、气质、需要与动机、注意力、情绪和意志等方面的探讨[1],而忽视了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与安全驾驶之间的关系,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对于安全驾驶极为重要。本课题组从交通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心理预测与检测分析出发,通过实证研究与分析,深入探讨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对安全驾驶的影响,以期完善驾驶员的心理建设,进一步预防交通肇事犯罪。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设计

课题组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一些驾驶员进行访谈,同时征求一些专家的意见,编制了驾驶员社会责任感调查量表,问卷共计30题,预测检验得该问卷总体分半信度α=0.627,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这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性度分别为0.558,0.523,0.566和0.634,四个因子总负载量为48.09%,因此该量表总体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进一步调查的依据。

2.2 调查对象

本课题调查对象为安徽省合肥市各类汽车驾驶员,包括非职业汽车驾驶员(含公车、私家车)194人,职业汽车驾驶员(出租车驾驶员)173人;男318人,女48人(1人未填);各年龄段分布为20~30岁98人;30~40岁174人;40~50岁80人;50~60岁13人(2人未填)。调查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367份,回收率为91.75%。

2.3 调查内容

所有被调查驾驶员在匿名的情况下独立完成1份自呈式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驾驶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和驾驶员社会责任感量表。其中驾驶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一是人口学变量(如职业、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等);二是驾驶熟练程度(驾龄、驾驶频率);三是安全驾驶情况(事故次数、事故程度等)。驾驶员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分为驾驶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四个部分。

3 数据分析

3.1 人口学变量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1)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性别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女性的安全驾驶(M=11.55,SD=1.28)显著高于男性(M=11.09,SD=0.95),F(1/353)=18.31,p<0.05。

(2)利用单因素ANOVA分析,比较不同年龄对安全驾驶的影响,结果发现年龄对安全驾驶有着显著影响,F(3/356)=3.301,p<0.05。其中40~50岁的驾驶员安全驾驶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其他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3)利用多层回归分析控制驾驶熟悉度、社会责任感对安全驾驶的影响,探讨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对安全驾驶的影响。结果发现性别及年龄对安全驾驶性都没有显著影响(β=0.062,p=0.265;β=0.022,p=0.706)。

由此可知,虽然平均数比较发现人口学变量与安全驾驶有关,但是在控制其他两个变量后其影响不再明显,因此人口学变量并非独立对安全驾驶产生影响而有可能通过驾龄以及社会责任感产生影响。

3.2 熟练程度、驾龄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3.2.1 熟练程度的影响

熟练程度以驾龄×驾驶频率作为指标,安全驾驶的指标为12-事故次数×事故程度。

(1)熟练程度与安全驾驶之间的相关分析

对两者做person相关分析,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r=-0.118,P=0.026),说明个体的熟练程度越高,安全驾驶程度越低。进一步分析熟练程度与事故程度的关系发现,熟练程度高的驾驶员是由于发生轻微事故的可能显著大于熟练程度低的个体而导致安全程度较低的(MD=-1.432,p=0.023)。

(2)控制其他变量后熟练程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控制人口学变量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利用多层回归分析探讨熟练程度对安全驾驶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其对安全驾驶仍然有显著的影响,但成负相关关系,即驾驶熟练程度越高,安全驾驶性越低(β= -0.137,p=0.025)。

3.2.2 驾龄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驾龄之间与安全程度差异负显著,F(3,355)=4.341,p=0.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得到驾龄2年以下的安全程度显著高于10年以上,尤其是比5~10年的驾驶员要高(p=0.043 ,p<0.001),并且随着驾龄的上升,个体的安全驾驶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如表1所示:

3.2.3 驾驶频率的影响

驾驶频率对安全驾驶性没有显著影响,F(3,356)=1.355,p =0.263,如表2 所示:

3.3 社会责任感对安全驾驶性的影响

控制人口学变量、熟练程度的影响(β= 0.017,p=0.029)下,利用多层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社会责任感对安全驾驶有显著影响,正相关(β= 0.142,p=0.008),即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越高,安全驾驶程度也就越高。

进一步分析社会责任感中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4个子维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将个体的安全程度评分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安全程度评分中前27%和后27%的驾驶员分别组成安全组和不安全组,对两组驾驶员的四个社会责任感子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图: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对安全驾驶有显著的影响;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与安全驾驶无关。**代表sig(2-tailed)的值小于0.01。如表3所示:

3.4 人口学变量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社会责任感可以分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4个子维度。

3.4.1 性别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女性在法律意识方面明显好于男性,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如表4所示:

3.4.2 年龄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不同年龄在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方面都有显著差异,F(3,361)=5.909,p=0.001;F(3,361)=4.086,p=0.007;F(3,361)=3.843,p=0.010。在公德意识上差异不显著F(3,361)=0.328,p=0.805,进一步两两比较得,其中40~50岁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显著大于20~30岁,高于其他组别但没有达到显著;责任意识30~40岁和40~50岁显著高于20~30岁组,高于其他组别但不显著;法律意识40~50岁显著高于50~60岁组,高于其他组别但不显著。如表5所示:

**P<0.01;*P<0.05

3.5 熟练程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1)分析熟练程度与社会责任感发现,两者相关性并不显著,但是进一步将熟练程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各个子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熟练程度越高的个体,安全意识越高,责任意识越高,法律意识越低,但熟练程度与公德意识并没有显著相关。如表6所示:

(2)进一步分析驾龄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不同驾龄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有显著差异,F(3,360)=5.875,p=0.001;F(3,360)=6.056,p<0.001,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发现3~5年的驾驶员安全意识最低(M=16.856,SD=2.84),10年以上的驾驶员安全意识最高,并且显著高于3~5年组(MD= -1.34;p=0.001),2年以下的驾驶员法律意识最高,10年以上的驾驶员法律意识最低,2年以下驾驶员的法律意识显著大于5~10年的驾驶员和10年以上的驾驶员(MD=0.760,P=0.008;MS=1.097,P<0.001)。如表7所示:

(3)不同驾驶频率的驾驶员其法律意识有显著差异,F(3,361)=3.370,p=0.019。进一步分析显示,最低(偶尔)和最高(每天)的个体法律意识低,每周1~2次及每月10次组的法律意识要显著高于偶尔开车组,每周1~2次法律意识略比每天开车的高,每月10次左右的比每天开车组法律意识显著高。每周开车组的法律意识和偶尔开车组无显著差异。如表8所示:

4 讨论

4.1 安全驾驶和事故高发的人群分布特点

4.1.1 安全驾驶的人群分布特点

(1)驾龄在2年以下的驾驶员其驾驶安全性较高。

2年以下驾龄的驾驶员由于驾驶经验算不上丰富,没有驾龄在10年以上驾驶员的轻率,也不会像驾龄在1年以下的新手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因此他们发生事故的几率小于驾龄在5~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驾驶员,驾驶的安全性较高。

(2)年龄在40~50岁的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高。

40~50岁的人正处于人生的中年时期,人生的经历算是丰富,对待事情的处理态度也非常成熟,家庭里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做事不再仅凭个人的喜好,而是更多的从家庭利益和幸福方面考虑问题。一方面,有父母要赡养,另一方面,孩子也快成年,生活压力大,这些往往使得驾驶员在开车的时候会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同时40~50岁的驾驶员,开车比较熟练,上路不会像新手因为没有多少开车经验而感到恐惧和害怕,遇到紧急情况手足无措,也不会像年龄大的驾驶员在反应速度方面会稍慢一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驾驶员,驾驶经验丰富,遇到紧急情况知道如何处理,而且反应也够快,使得他们驾驶的安全性较高。

(3)女性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较高。

一般来说,女性较为胆小,比较细心谨慎,开车时注意力集中专一,不易造成事故,而男性相对来说,较为粗心和大胆,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女性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较高。

4.1.2 事故高发人群分布特点

驾龄在5~10年及10年以上的男性驾驶员是事故的高危人群。一方面是因为驾驶员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另一方面,驾龄在5~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驾驶员算得上是经验丰富,往往会自以为技术熟练,而出现忽视安全的倾向,以致于事故发生率高于驾龄在2年以下的驾驶员。

4.2 社会责任感对安全驾驶的影响评价

(1)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越高,安全驾驶程度也就越高。在社会责任感的四个维度中,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对安全驾驶有显著的影响,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与安全驾驶无太大关系。

(2)熟练程度高的个体,安全意识越高,责任意识越高,法律意识越低,但熟练程度与公德意识并没有显著相关性。

4.3 社会责任感影响安全驾驶的原因分析

(1)驾驶员的熟练程度越高,驾驶技术越好,其在驾驶过程中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越强,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也就更加了然于心,因而其安全意识往往也就越强。但与之相对应的,其法律意识却越低,这主要可能是因为一方面驾驶员本身的法律素养不是很高;另一方面,对于老驾驶员,即驾驶技术很好的驾驶员而言,在驾驶过程中只要保证安全,也就不会产生什么法律问题了。因此,对他们来说,安全意识要强于法律意识。

(2)由于驾驶员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自身安全意识更多地影响了其安全驾驶,而法律意识则逐渐降低,出现过度自信的现象,导致事故增多,安全性下降。这一结论恰恰体现了驾驶员在交通肇事前的一种典型心理。在交通肇事犯罪中,很多肇事的驾驶员往往是驾龄较长,驾驶经验比较丰富,因而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已经非常高超,对驾驶技术过于自信。同时,他们可能不当地估计了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对避免危害结果的作用,或者误以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可以避免结果发生。在很多的交通肇事犯罪中,驾驶员都存有这样的侥幸心理。但实际上往往由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忽略客观条件的变化而造成事故。

5 启示与建议

5.1 驾驶员培训制度的完善

(1)加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理论教学。

目前合肥市的驾校培训首先进行的是驾驶理论考试,驾驶员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记住书中的内容即可通过考试。这样的理论考试以通过为目的,比较强调机械记忆,而非通过系统讲授的方式,所以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职业素养等都缺乏正确的引导。所以,建议在驾驶人驾驶理论学习和考试中增加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等内容的比重,同时可以通过现场授课的形式,播放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视频,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等。

(2)完善驾校培训的环境条件。

目前的驾训主要针对考试,应试性较强,实用性较差。其交通环境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现代城市道路状况日益复杂,交通环境拥堵多变,因而驾驶员在驾驶训练场上往往可以轻松驾驶,但是到了道路上实际操作时却又不知所措,无形中“马路杀手”增多。所以,应当提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难度,增加考试的科目和内容[1],提高考试标准。例如,由于夜间交通环境较差,驾驶员夜间行车时比较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应增加夜间驾驶考试内容,将夜考作为必考项目。据了解,目前合肥市大路考这一项目采用的是夜考抽考的形式,并非必考。同时,要加强对驾驶人的安全管理,设置复杂路面的驾驶技能考核,目前合肥市进行驾驶技能考试的路面较好,考试环境较为理性化,因此,要加大考试难度,如增加路障的设置,充分考核驾驶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驾驶技能和对车辆操作能力及应急反应。

(3)实行新驾驶人素质跟踪和责任倒查制度。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落实新驾驶人素质跟踪和责任倒查制度,建立3年以内驾龄驾驶人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情况统计平台,每年对本辖区内通过直接考试获得机动车驾驶证的驾驶人所导致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新驾驶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中负有同等以上责任的情况进行责任倒查,进行适当的处理或处罚[2]。实行责任倒查制度不仅能够督促驾校学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驾驶技能,同时也能增强驾校教练员的责任感,对学员从严要求,提高其驾驶技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和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5.2 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1)将交通安全的宣传资料下发到各个乡镇、社区,要求各地适时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进行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要求各地区做好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

(2)印制《安全行车》小册子,在向驾驶员颁发驾驶证时可以一同下发到驾驶员手中。同时可以要求驾驶员在驾驶室内张贴安全小贴士。

(3)3~5年的驾驶员安全意识最低,可以定期组织这部分驾驶员走上街头,协助驻地交警指挥交通、处理交通事故,并观看车辆事故警示教育片。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让驾驶员更深刻地认识到按章驾驶的重要性[2]。通过开展这种“一日交警体验”活动,强化驾驶员的法规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督促驾驶员更加自觉地维护交通秩序,筑牢安全防线。

(4)交警支队在处理一些交通事故时,应注意做好教育工作,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如对超载车辆,可以要求驾驶员书面检查,进行深刻的反省,同时对被处罚的车辆所属单位提出整改要求,督促其加强管理。

(5)加强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与法院的联系,增强司机的法律意识。对于10年以上的驾驶员,由于其法律意识最低,因此可以要求公交公司与出租车公司定期组织这部分驾驶员,去旁听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或者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以案论法,使旁听的驾驶员通过鲜活的案例接受深刻的法制教育,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5.3 定期组织考核,提高驾驶人员心理素质和驾驶能力

在对驾驶证进行审验时,应当组织驾驶人员进行考核,从车辆一般故障排除到突发复杂情况判断处置,严格按照驾驶执照考核标准,人人参加达标考试,人人通过电子测试,改善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提高驾驶人员心理素质和驾驶能力[2]。

6 结语

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肇事案件日益增多,其中一部分是由于驾驶人员的原因导致的。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对安全驾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相关措施的完善和法律政策的制定,来努力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肇事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平.试论我国机动车驾驶证培训考试制度的完善[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1,(2).

上一篇:化学期中考试试卷模板下一篇:中国钢铁企业转型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