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2024-05-27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通用8篇)

篇1: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失败的课堂管理案例

一、背景介绍

此案例来自我个人的教学经历。2016年3月,某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培训中心的老师将一个校区的汉语课堂教学工作交付给我。当时我就读的是英语专业,由于我个人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学习发展计划偏向第二语言教学,所以平时在学校经常一对一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2015年11月我在学校汉语培训中心实习了一个月,实习内容为跟随老师听课、协助办公室面试前来应聘的汉语老师,实习结束时试讲了一节复习课,所以对汉语教学有了一点实践上的了解。我所负责的班有两个,一个为本科生班,一个为硕士博士混合的班,此案例来自硕博混合的这个课堂。该班有30人,5个学生是博士生,其他为硕士生。他们已经有了34个课时的学习,教材为《汉语会话361句》。学生有半数来自巴基斯坦,其他学生来自北非、东南亚和中东;学生年龄都偏大,有的甚至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学生上课很守纪律,有个别会经常迟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眼里的“懂事”和“听话”的学生。课后师生交流也比较频繁。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本科还未毕业的小女孩,尤其是对于巴基斯坦的学生来说,学校让一个任何学位都没有拿到的小女孩来给他们上课,来自传统文化的他们心里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二、案例

一般上课我都会按照教案和PPT的顺序讲解语法点和操练,学生很配合,偶尔碰到有学生问题比较多的语法点我会停下来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都是理工科专业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一旦有一个地方不“通顺”,学生是会主动发问直到理解为止,但是他们理解得都很快。一次,上课上到一半时,我正在讲解一个语法点,班里最活跃的一个男生突然“钻牛角尖”般地追着这个语法点问问题,他的思维是发散的,从一个问题跳到另外一个问题,而问题的内容越来越偏离这节课的内容。我明白课堂内容已经偏离正轨了,所以我心里非常不情愿去接着回答问题,因为这样问下去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当时为了答疑解惑,我还是耐着性子仔细地给他解释下去。但是真正的问题出来了,他问题问得越深,我越无法解释,毕竟超出了我的对外汉语知识水平,于是我开始紧张、生气,脸上的表情也开始变得不开心了,心里埋怨他怎么这么多问题。而这个学生依然不停止问问题,他的态度很诚恳,可以看出他不是故意的。其他学生都看着我,这时下课铃响了,我只能告诉学生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但是心里的怨气还是让我给他们布置了比原计划还要多的作业。在我收拾讲台的时候,班上最优秀的那位学生问我:“老师,你是不是生气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为什么要生气啊!”这位学生指了指那位问问题的学生说:“因为他问太多......”当教室里的学生快走完了的时候,那位问问题的学生很认真地向我道歉:“老师,对不起,我问你问题了。”我说:“没关系的。”然而我心里还是很失落,那时候我突然对自己的职业道路选择产生了质疑,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把课堂搞成这样。

三、失败原因

1、缺乏经验

首先第一点就是我的当时的经验不足,我虽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毕竟没有系统地带过班课,对于汉语课堂的特殊性还不了解,仅仅在实习期间听了一个月的课,但是真正试讲只有45分钟,经验严重不足。虽然之前跟留学生有一对一的辅导经历,但是毕竟和班课区别很大。一对一能保证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而班课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点是导致我对课堂失控的主要原因。在遭遇类似的问题后,我也没有去向办公室老师请教经验的意识。

2、性格缺陷

我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学生,性格中的一个缺点就是不会拒绝别人,总怕自己的拒绝会伤害别人,所以总是宁可让自己背负着压力也不让别人察觉我跟他们的不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我经常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的跨文化活动,因此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这些学生或学生的老乡,所以在潜意识当中我总觉得自己是为他们服务的,对于他们有需要的地方我不能说“不”。这个也是我后来意识到的严重问题,包括在这之后的面试中我总是会被充当学生的面试者牵着走,从而失去主导课堂的权利。

3、知识储备不够

当时我接受这份工作时,英语确实不错,但是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每次上课之前都是我自己看教材后面的解释,自己先学习一遍,然后再在课堂上以英语为媒介语来讲解。但是我明显感觉到我的知识储备不够,有时候学生问问题我回答不了。即使当时在课余时间在看《现代汉语》,但是个人自学的效果毕竟和专业课堂或培训的效果不一样。在这个案例中,那个学生不停地追问,我自己也回答不了就敷衍地解释,最后自己都解释不清楚导致自己紧张和失望。

4、对自己身份认识不到位

由于这个班上的学生的年龄都比我大,我当时心里有一种自卑感,总害怕他们会轻视我这个老师,所以我也一直在课上和课下努力地通过交谈来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总是提醒自己:我和他们一样,只不过是这个学校的一名学生。然而我没有意识到,一旦我站到讲台上,我就应该是他们的老师,应该具备一个老师的权威,而不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在此案例中,我没有做到一个老师的强大,反而自然流露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让学生来安慰自己,照顾自己的心情,这一点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现。

四、应对失败的措施

1、作为一个汉语老师,尤其是带成年留学生的班级,成熟的经验是必要的。在任教之前,即使没有足够的实实在在的教学经验,也需要在模拟课堂中锻炼一下,预知汉语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当然经验也不是全部靠老师自己去积累,向前辈或同事请教也是效率非常高的的渠道。

2、性格上的缺陷要在课堂上绝对避免,老师不能将自己性格当中负面的因素带到课堂上。因此在老师要在生活中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性格中有待改善的地方,同时也要请家人、同学或同事监督自己。

3、作为一名汉语老师,汉语本体知识一定要掌握牢固,对汉语学习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能回答自如,才能展现出一个汉语老师的自信。因此老师不管经验如何,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状态,通过书籍和网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带来符合其自身需要的精彩的汉语课。

4、汉语老师一定要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准确,老师在本质上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惯着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一定要有一个对课堂宏观的把握,最起码在中国的大学课堂中不能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其中的一员,从而失去一个老师的主导地位。因此老师最好多参加专业的培训,或多阅读与课堂管理相关的书籍。

篇2: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对外汉语近些年来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汉语地位逐年提高,来华留学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更好的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有必要对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让教师的教和留学生都能够后达到和谐高效的双赢目的。

关键词:留学生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教学管理

一.对外汉语教学背景

中国随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聚焦了全世界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和他们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希望在经济上能够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所合作,也希望通过对汉语的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所以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目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来中国学习汉语,他们认为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更有助于他们学习。这也让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近些年来有着异军突起之势,在其本身不断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有关对外汉语教育课堂管理方面的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管理远不只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课堂纪律,它有着更宽泛的内容(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等),是教师协调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1]

二.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所引发的因素

1.文化背景及教学环境对课堂影响因素

对于以上所列出的问题只是一小部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其引发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不能都归咎于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还有不同国家之间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不同国家在文化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差异,中国自古以来多受孔孟的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尊师重道,上课方式多为传授式,以教师讲为主。课堂上专心听讲,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有问题也是在课下提出,课堂气氛较为安静。而西方则不同,大多数为讨论型课堂,师生互动较为频繁,尽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课上学生发言较为随意。在桌椅摆放的方式上,中国的教室大多数都是桌椅统一面向黑板和讲台,排列有序,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认真听讲,而且便于作为课堂中心的教师监管学生们的动态;西方教室桌椅的摆放与中国也有所不同,为了显得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学生中去、为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问题分析和解答的能力,西方课堂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摆放桌椅或形成圆形或几个人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讨论小组的形式。

2.教师对课堂影响因素

在对外汉语教育课堂中,课堂教学管理的好坏与教师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教授过程中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实际知识点,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语法点讲解过程中不能贴近学生实际水平进行讲解,也会使课堂教学管理效果收获甚微;还有就是教师的关注度不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配合程度的高低会影响教师讲课的效果。学生配合程度越高越能够激发教师的激情,课堂效果也越有效,但往往这种师生相互互动的情况会让教师会过分关注与他互动良好的学生,从而忽略了其他不与之互动或互动少的同学。因为来华留学生国籍较多,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储备不足,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风俗习惯等不能一一了解,教师也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所以像这样照顾不到的情况也难免发生,但学生会觉得教师不喜欢我,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

3.学生自身对课堂影响因素

对外汉语教育课堂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留学生本身,而作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自己也是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主要原因。对于刚到中国的留学生来说,可能会遇到各种方面的问题,例如心理、环境方面等等,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留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还有就是他们可能在还没有来到中国之前,对中国的校园环境,课程设置、难易程度等等都充满了幻想,但是来到中国后发现自己见到的和想到的有所不同,心理多少会有一些变化,甚至会出现排斥的情绪;还有就是留学生随着对汉语学习的不断加深,难度也越来越大,逐渐失去了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和渴望,这些情况的发生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在课堂上做出一些与正常课堂教学不符的行为。

三.对外汉语教学管理策略分析

1.文化背景差异对课堂影响策略分析

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提高自己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是否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会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要求汉语教师“应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理解汉学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对语言教与学的影响,并能够将上述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2]留学生在来到中国前,就应该自主的查询一些有关中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避免来华后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和问题,从而影响正常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对于来华后的留学生,任课教师应主动提供一些有关中外跨文化问题的资料,帮助他们尽早适应现阶段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环境。对于招生教师来说,在招生时教师就应该告知留学生在到中国学习之前应该对中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要有所了解,并印发一些有关中外跨文化问题的宣传册发给学生,使留学生在来之前有所准备,不要贸然前行到中国。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能够更好的在中国学习生活,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来华留学生出现文化休克的几率,同时有利于教师进行正常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2.教师对课堂影响策略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大多实行小班教学,教师应该有能力和有时间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之前或之中,要提醒学生上课禁止玩手机等电子设备。如果有必要可以每次课前都有所提醒,虽然这种方法看似麻烦,但如果形成习惯后,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收到的效果还是不可估量的`。在每一科学习的过程中,出错是都不可避免的,当有留学生发音或对句子理解不当时引发错误的时候,如果班级同学多次发出了嘲笑似的笑声时,这时教师应该对这种行为给予严厉的制止和批评,这样做不但有效的保证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管理秩序,而且也及时的保护了回答问题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其以后受到更大的伤害,以至于不敢再在课堂上发言甚至对学习汉语失去信心。    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管理。首先,应该备好课。只有课程准备的充分了,才能使整节课的感觉看起是游刃有余、环环相扣的,而且也可能提前发现一些同学们不容易理解或者是易混的知识点,以便在授课中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备课中还能够通过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将要讲解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成更贴近他们实际的水平。其次,教师在课堂互动中,有的同学会与教师互动的很好,有的同学则较少互动或没有互动。这时教师更多的不应是将这两类学生进行比较,而是启发和引导他们,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课堂影响策略分析

留学生来到异国他乡求学,因环境改变心理上多少也会有些波动,这也要求留学生本身应该积极适应环境的改变,多交中国朋友。遇到问题或者对见到的事情心中存有疑惑时,应主动找教师谈心、交流,让自己尽早的找到自己于中国新环境的切合点。留学生也应该心情愉悦的加入到日常课堂学习中去。因为随着汉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势必要投入更多的经历,课上或课下有不理解的知识点也要及时的找教师解决,以免问题越积累越多影响学习的进度,最后产生厌学的情绪。在同一个对外汉语课堂中,留学生不一定都是来自同一个国家和地区,因为彼此的差异也许会引起一些冲突和矛盾。当出现问题是,也不应该是一味的去查找别人的错误,而是应多考虑一下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行为方式给他人带来的不便,使他们在碰撞中领悟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促使他们在这种差异中寻求与汉语教师、外国同学之间的和谐点,让自己在冲突中得到成长。[3]

四.总结

对外汉语教育课堂管理要想取得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后而制定出有效的方案;也需要教师和留学生在长时间不断磨合、适应后形成的一种和谐的状态。理想状态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在探索与总结中建立的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并且能达到双赢目的的一种课堂状态,只要我们不断进取、善于思索,我相信在未来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管理事业上必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彭丽.对外汉语课堂问题行为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

[2]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2

篇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总体流程概述

教师通过复习开启了本节课的学习之路。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3课的课文和生词,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王他怎么了?”

学生:“病了。”

教师:“第三张图, 他是谁?”

学生:“美国的警察。”

教师:“老王吃得惯吗?”“美国人吃的汉堡包, 还有呢?老王都爱吃吗?”“老王爱吃什么?”

学生:“臭豆腐。”

……

通过以上这些问答,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23课的生词和课文, 以及相关的语言知识点的运用。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 他们掌握得很不错。

接着, 教师又提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 同时又跟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

教师:“我要问问大家, 你在这儿什么食物吃得惯, 什么食物吃不惯。饺子?小笼包?北京烤鸭?蛇肉?马肉?臭豆腐呢?”“你们住在学生宿舍吗?住得惯吗?”“上海话听得懂吗?普通话听得懂吗?”

结合自身的经验回答了上述几个问题之后,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教师在这个时候提出, 请学生们用七八个句子来说一说老王出国的经历。之后, 请了几位同学按相关要求复述课文。在引导下, 这几位同学都用了课文里的重点句式。

接着, 通过PPT, 再次串出老王的出国经历:“1.因为时差的原因, 他总是睡不着。2.老王吃不惯美国的食物。3.在美国买不到他最爱吃的臭豆腐。4.老王这么大年纪, 怎么能记得住呢?5.警察怎么听得懂老王的话呢?”这五个句子暗含了接下来的语法点“可能补语”。

教师通过“吃得惯”、“记得住”、“睡得着”来进行教学, 提问学生们这三个短语的反义短语。学生们回答地很顺利:“吃不惯、记不住、睡不着。”接着把句子“你听得懂上海话吗?”转换成“你听得懂听不懂上海话?”, 教给学生们可能补语是怎样运用的。

随后, 教师给学生们布置了课堂练习, 请大家讨论第一次出国的情况, 提示学生们可以从语言、食物、交通、住宿、天气等方面着手。

学习和巩固之后, 教师安排学生们进行听写《北京欢迎你》的歌词。发下去的歌词纸上某些字词留白、听写。核对之后鼓励学生们一起唱。

最后, 教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1.短文——《我第一次出国》;2.查歌词中的生词。

二、课程整体评价

教师的教姿教态良好。针对汉语初级水平的学生, 根据学生们的年龄,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效果良好, 学生的课堂反应较好。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注重实际的语言运用, 有助于学生对汉语兴趣的培养, 和在生活中的运用。

接下来, 笔者将从课堂教学的几个阶段来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1. 导入阶段

如果说开头有关课文的问答复习归入导入阶段, 那这个导入阶段未免也太长, 长达十几分钟, 整节课才45分钟而已。

考虑到教师的年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样的方式也未尝不可, 尤其是对于一节以复习为主的课而言。但是还是不建议每次都这样直接地开始课堂教学, 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活泼的、有趣味的导入来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和呈现阶段

本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复习和新课讲解没有区分, 整节课都像是一节复习课。包括后面的语法讲解部分, 教师也是说“我们来复习一下可能补语”, 学生的反应也比较快, 对于知识点的相关问题都能正确答出来, 好像接触过, 并不陌生。

对于一节复习课而言, 给人这样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旧引新、以新温故、同时辅以合适的情境, 引导学生们用新的句式和语法点进行会话,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衔接自然, 难度得当, 值得学习。

3. 控制性练习、半控制性练习

整节课, 控制性联系主要体现在讲解可能补语时, 请学生们进行句式转换以及歌词听写两个方面。控制性联系相对较少, 给了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

整节课运用得较多的是半控制性练习。尤其体现在复述课文和给情境讨论出国经历。

4. 自由练习阶段

给情境讨论第一次出国经历可以归为半控制性练习, 但教师在最后没有过多限定, 只是给了方向, 让学生们自由发挥, 也可以视作自由练习。

5. 结束阶段

结束阶段应当有总结和布置作业两个方面组成。本节课没有进行总结, 直接布置了作业。

作业要求呈现在PPT上, 显得正式。作业紧密联系了课文, 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也兼顾了趣味性, 查歌词中的生词, 可以通过歌曲的学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建议

针对本节课各个阶段呈现出来的特点, 笔者试给出以下建议:

1. 适当利用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目的语学习情境, 使学生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精力集中于课堂学习。

2. 不忘总结。

在总结阶段,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一起简单回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示学习要点, 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并提示下次课的学习要点, 使学生们所学知识能够及时巩固, 并前后衔接。

总的来说, 这节课上得很流畅, 使得笔者受益匪浅, 一些建议和意见也是一家之见。要想上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 除了理论的学习和自己的实践, 这样的案例分析也必不可少。感谢前辈们的付出!

摘要:本文对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林晓勤老师的示范教学视频《第一次出国》进行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主要从教学总体流程概述、分阶段课程评价以及课程建议几个方面入手, 希望能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反思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巍.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与语法教学案例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1

[2]邵莉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情景设计案例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1

篇4: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关键词:翻转课堂;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可行性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理论来源

本意上的翻转课堂指的是对课堂内外教学时间以及课程结构的重新调整,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学习过程的决策者,让课堂内的宝贵时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练习的舞台,而教师的讲授将不再占用课堂时间,相反需要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基本知识掌握的过程。从理论上来说,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Aaron Sams与Jonathan Bermann首次在课堂上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相关概念,并为其从模型到基本确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說,“翻转课堂”就是经由教育猜测、模式探索并反复实践论证的一种教育手段①。

二、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硬件条件的具备

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环境已经具备了实施“翻转课堂”所需的硬件条件。笔者针对目前本校的23名来华留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所需的硬件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留学生中拥有电脑留学生中没有电脑

23人0人

课余时间能够自主到网上进行资料查询没有自主到网上进行资料查询的习惯

20人3人

该调查结果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及硬件实力,当所有从事汉语学习的留学生都已经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和网络学习能力时,课下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便存在可行性。

(二)“翻转课堂”的基本形式符合对外汉语的教学需求

一方面,“翻转课堂”提倡降低讲师口述的频率和时间比例,让大量的练习代替原有课堂上教师主导讲授的时间,让学生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预习、练习和复习,而教师则要扮演好辅助教学、指导学习的角色,在学生遇到理解障碍和认知困难时,略见点拨与指导,实现“高效学习”②。

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突出和强调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基于学生个性上的因素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必要的预习和复习,展开自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或学习工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网络视频资源等),进行自我学习进度的控制和调整,不必因为“一刀切”而造成个人学习进度的超前或延后,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主导自己学习活动的主体,全面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翻转课堂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路径

(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更加突出显示翻转课堂的教学路径,笔者将其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对比,并通过如表2将翻转课堂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呈现。

同时为了收获更为积极全面的反馈效果,教师要注重对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多元化的采用,保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样性③。

(二)教学反思

首先,“翻转课堂”构建在学生的绝对自主和自觉性的基础之上,换言之当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和态度达不到要求时,“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教学课件和教材的预习、进行网络视频以及微课的自主学习时,潜意识中也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其具体的自学成果如何,尚没有一个完整的流程或方式进行具体的检验和考察;

其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本较高。这里所谓的成本不仅包括相应的材料费用,更包括教师在课前制作课件、搜集网络资源所要耗费的大量时间与精力。虽说其从教学效果来说,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但是具体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果之间的比例核算,尚无法通过有效的数据来进行研究和体现④。同时,这些教学材料的准备和设计也为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教学之余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注释:

①孙瑞琪.浅谈对外汉语中阶段文化教学的方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01):4-6.

②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9):18.

③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08):5-10.

④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91-97.

参考文献:

[1]孙瑞,孟瑞森,文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03):34-39.

[2]陈小英.汉语课堂话语模式分析及其教学启示[D].硕士.暨南大学,2005,24-34.

[3]陈海芳,冯少中.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04):4-5.

[4]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55-61.

篇5: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2016-2017 学年第 学期考试卷

课程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考试形式

结课论文

学院 人文学院 专业

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学号 2111612056 姓名 马莉莉

中学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活动的拓展

案例呈现:《身临其境亲身体悟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教学对象:9年级汉语高水平学生。

对象特点:正处于认识社会、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发展阶段,非常好动,也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新颖的见解和看法,更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习得汉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提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了解中国文明及文化,主动地运用汉语,促使学生积极负责地参与不断变化、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

在中秋来临之际,计划用8个课时完成以下活动。对象是9年级汉语高水平学生。

1、学习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课时)

作业:根据自己对词的理解,选择恰当的音乐进行配乐词朗诵,并录音。

2、请糕点厂的师傅教学生做月饼,请糕点厂代烤(2课时)

作业:查找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和传说。

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学生们非常兴奋。他们其中有的曾经吃过月饼,但从没想过月饼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有的说从没有见过月饼,更没想到自己有机会亲手制作月饼。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他们还不断突发其想,用汉语向糕点厂的师傅提建议,比如把月饼做成心形的,把月饼做成奶酪的等等。

3、学唱经典民歌《明月几时有》(1课时)

4、欣赏同学们自己录制的配乐词朗诵(1课时)

5、茶话会喝茶、吃学生自己烤的月饼,讲述及讨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来历以及传说(2课时)

作业:制作以中秋佳话为主题的报告

在茶话会的讨论中,一位台湾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并展示了嫦娥仙子的年画,同学们对嫦娥为什么要奔月的心理活动和奔月后的生活有浓厚的兴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向学生展示了活动的实施细则和最终报告评估细则。同时,学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希望把一部分自己做的月饼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父母,邀请父母一起过中秋节,并在其他汉语班表演唱《明月几时有》。由于学生参与到了部分的活动策划中来,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回首我的中学时代,接受的是传统的、较刻板的中国式教育,当我在高中时期第一次听到流行歌《明月几时有》时,我开始搜寻初中时期学习这首词的记忆,而记忆中除了能背诵整首词和了解词作者之外,其他的教学内容却再也想不起来了。今天,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避免刻板学当中的弊端,我设计了以上教案。制作月饼、吃月饼、唱歌、讲故事等环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中秋节的内涵以及中秋节对中国人的意义,寓教于乐的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最后的评估报告中也体现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浓厚兴趣和较为深入的了解。案例分析:

中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一群11-18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认识社会、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发展阶段,针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促使学生积极负责地参与不断变化、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习得汉语言知识,更在于提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了解中国文明及文化,主动地运用汉语,融入当地华人社区。要达到上述两个目的,教师在讲习教材内容之外,还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很多同学选择学习汉语的理由是对中国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明感兴趣。那怎么在我们的教学中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广阔的了解和更深入的理解呢?显然,靠学生反复阅读一篇文章,靠老师的口述介绍,是远远不够也是行不通的。教师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感受。在拓展活动过程中学生既能享受乐趣,又能亲身体悟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在该案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们学唱民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且让同学们亲手去制作月饼,并开展茶话会来讲述及讨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来历以及传说,最后以制作以中秋佳话为主题的报告作为作业。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不仅提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生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到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中学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相对于成人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更象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因为,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对象主要是成人,而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到中国学习和生活的外籍人士大量涌入,为我们带来了一批小留学生。而且国外学习汉语的中学生数量也在逐年上升。面对着全新的市场,有待发展完善的新学科,较少的经验成果展示与交流,作为中学对外汉语教师的我们,在前进的路途中不免有很多的矛盾与困惑。根据中学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结合上述成功的案例,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活动拓展的必然性、重要性和以及在设计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中学阶段开展课堂活动的特点。

一、中学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要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必然性

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早期,他们非常好动,也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新颖的见解和看法,更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于他们来说传统的较为呆板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奏效,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采取以往的生词讲练、语法讲解、听力练习、造句、作文等传统的授课方法之外,更应该结合灵活多变的课内外活动,提起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创设实践性强的的语言氛围,给学生提供实际运用汉语的机会,在此过程中适当地赞赏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使用汉语的自信心。尤其对于欧美学生来说,他们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特别不适应,而更接受一种开放式实用性强的教学模式。如在该案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制作月饼的过程中,并用汉语向糕点厂的师傅提建议,比如把月饼做成心形的,把月饼做成奶酪的等等。而且让同学自己录制视频或音频展示自己的朗诵作品,并给与及时的点评,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大大提高的学生们的积极性。

中学生在学校学习汉语和社会上的外籍工作人员学习汉语不同。工作人士学习汉语大都为了方便工作,因此更注重语言功能的习得,只要学会听、说就可以。而中学生们不仅要参加学校的汉语考试,更多的学生学习汉语是为了将来申请大学和找工作之用,因此,不可避免要面对枯燥的生词、语法板块。然而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只会使学生失去对这门语言的学习兴趣。把单调的生词、语法板块变得“可爱”起来,是中学对外汉语教师的必然选择。其实,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任何阶段,汉语零起点、初级、中级、高级阶段,只要教师用心去拓展教材内容,巧妙引入中国历史文化,善于总结、积累和引入现代社会生活经验,要做到寓教于乐也是完全可行的。比如,有老师曾经把传统的猜字谜游戏引入到枯燥的生词评估中来。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把这一阶段的部分生字、生词编成谜语,把谜面写在五颜六色的彩带和气球上,悬置于教室中,学生一进教室就眼前一亮,精神振奋地开始猜起了谜语。猜字谜活动之前预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计算成绩。于是同组的同学就聚在一起,商讨、切磋谜底。有的在查字典,有的在不断朗读谜面。最后,成绩优异的组将获得一份礼物。猜谜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连平时最懒散、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了不牵累别的组员,也不停地奔走与老师和同学之间四处请教。通过简单的猜灯谜游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复习生词的效率,相比枯燥的听写生词或造句的复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活动显然是更加高效的。

二、中学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学材料、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是和教师的教育目标、教师在分析教学材料时是否进行深入思考息息相关的。这就仿佛教学材料是一张白纸,把它变成怎样的一幅图画,完全靠教师的匠心和巧手。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时间的能力以及严谨的思维;培养学生以积极负责的姿态参与不断变化、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光靠分析、讲评课文、完成课后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根据明确的目标,延伸教学材料内容,拓展教学活动。对外汉语教师在采取以往的生词讲练、语法讲解、听力练习、造句、作文等传统的授课方法之外,更应该结合灵活多变的课内外活动,提起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创设实践性强的的语言氛围,给学生提供实际运用汉语的机会,在此过程中适当地赞赏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使用汉语的自信心。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任何阶段只要教师用心去拓展教材内容,巧妙引入中国历史、文化,善于总结、积累和引入现代社会生活经验,丰富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寓教于乐中不断获得新知识。

三、中学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活动拓展时的注意事项

1、课堂活动拓展应该紧跟教材中的语言点

在上述案例中,该教师选在中秋节前教授高级班学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宋词是非常和时宜的,将中秋传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水调歌头》这首宋词的意义,更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中华传统节日理解。我们的课堂活动设计应该是根据教材中的语言点而设计的,毕竟我们教授的是一门语言,在教授语言时适当加入代表该语言的文化内容或当下生活时事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使活动处处能练习到所学的语言结构或生词,不能纯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活动而设计活动。

2、要合理设计课堂活动内容的比重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多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练习离不开生动丰富的课堂活动。我们设计课堂活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言点和文化的理解,在教师在将文化内容加入到课堂中时,要注意“以语言点为主,文化为辅”,即注意把握活动设计中加入文化内容的量,避免把一堂语言课完全变成文化课。

参考文献:

[1] 吕必松.《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2]国际文凭组织《语言A指南》2002年8月版

[3]国际文凭组织《语言B指南》2000年8月版

[4]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04-01.[5] 张慧敏.基于问题解决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3

[6] 刘纯旺.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西北大学,2012

篇6:对外汉语课堂教案

一、教学材料:课文《为什么把“福”字倒贴在门上》

二、教学时间:八个课时,每课时50分钟

三、教学目的:能够复述本课课文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上掌握把字句(1)S+把+O+V+在/到/给/成 的用法。

四、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语、句式来介绍一个通过动作使确定事物发生某些变化或产生某些结果的场景。并且能够正确运用“最好”、“可不是”答应、告诉、打扫”等词语以及 “把字句”句式。

五、教学道具:“圣诞——新年快乐”的彩色大字、彩带、彩灯、图片“音响、圣诞树、倒“福”字、对联、图片“水仙花”、“冰箱”、“洗衣机”、“空调”

六、组织教学:

1、引入并且讲解生词

简单引入今天要学的话题“如何过新年”,然后学习生词。由于生词太多,所以我决定把生词按课文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先讲前20个。每个学生按顺序读一个生词(检查预习情况了解难点个别纠音,突出难点),讲解生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老师:“新年快到了,在我们教室要开一个party,开完会前我们应该都做些什么呢”?

(1)动作演示法:

打扫

步骤1,老师:“我们教室有点乱,我们该怎么办呢?做出打扫的动作,问“我在做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打扫”,写在黑板的右上角,步骤2,“可以打扫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打扫 教室”,步骤3,老师问:“谁平时打扫我们的教室”,指班里的任何一个同学,叫另外一个学生来回答,XX打扫教室

步骤4,老师问:“打扫得干净吗?”找人来回答:“打扫得很干净” 步骤5,把这个句子写在黑板中间:xx打扫教室,打扫得很干净 依次展示其他动词:

步骤如上,在黑板中间写上:xx擦黑板擦得很干净(2)实物或图片展示名词:

黑板

步骤1,“圣诞——新年快乐”的彩色大字,让学生们读上面的字,步骤2,问“这个贴在哪”老师做动作,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回答“黑板”,把这个字写在右上角名词,按此类展示。带领大家读三遍。再重复刚才问题,让学生说出“圣诞——新年快乐被贴在黑板上”,老师把这个句子写在黑板的中间。

彩带,步骤1,问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然后把它写在黑板上,名词一列,领读三遍

彩带

步骤2,用这个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装饰教室”,步骤3,教室用彩灯装饰漂亮吗?引导学生说出“教室被彩灯彩带装饰的很漂亮”,并把它写在“圣诞——新年快乐被贴在黑板上”的下面。

音响

同上引导学生说出,“音响被XX搬到教室里来了”,写在黑板上。桌子 圆圈 引导学生说出,“ 桌子被摆成一个大圆圈” 布置 会场

步骤1,老师:“谁能用一个词说一下,我们现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布置”一词,若说不出,老师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领读三遍。

步骤2,“布置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布置会场”

步骤3“布置得漂亮吗?引导学生回答“教室被同学们布置得非常漂亮”,像一个会场吗?,引导学生说出,教室被同学们布置成一个会场。

品尝 特色

亲手

步骤1,老师:“晚会上,我们都做可以做些什么呢?有没有人表演节目?”引导学生回答“唱(中文)歌,(用汉语)讲故事,表演节目”

步骤2.老师:“有没有人愿意请大家吃你们国家的菜”,指班里的任何一个同学,叫另外一个学生来回答:“xx愿意”,步骤3.“你是怎么做的,请表演给大家看?”表演结束,菜做好了,让大家吃,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品尝”,跟老师一起说“请同学们品尝”。步骤4.老师:“这个菜是他自己做的吗?”

最后,每展示完一个生词都按照词类别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看书按照书上的顺序一起读,老师领读一遍,学生跟读两遍。然后再让同学们看黑板右上角的词,找同学认读并且纠音。

2、讲解课文

(一)(1)总共十三句话,找学生每个人读一句。如果没有读到的同学要重复读。先让未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读音纠错讨论,再由教师进行纠音。熟悉记忆上面提到的生词。

(2)提问有关课文的问题,找学生回答。比如:圣诞节和新年快到了,同学们准备怎么过?

开一个晚会的话,我们要怎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会场呢?

同学们都要可以表演哪些节目?

(3)学习语法“把”字句,请大家集中看写在黑板中间的句子:

①“圣诞—新年快乐”被同学们贴在黑板上——同学们把“圣诞快乐”贴在黑板上

②桌子被摆成一个大圆圈———————

同学们把桌子摆成了一个大圆圈 ③教室被同学们布置成一个会场——————同学们把教室布置成一个会场 ④xx打扫教室打扫得很干净————————— xx把教室打扫得很干净 ⑤xx擦黑板擦得很干净————————————xx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让同学们试着把总结一些这些句子有什么差异?给出肯定句与否定句“把字句”公式

肯定句

S+把+O+V+在/到/给/成

否定句

S+(没/ 不)把+O+V+在/到/给/成 给学生们讲清楚用把字句的条件,并举例给同学们说明,例如

①把字句后的宾语位置上的名词是有定的,不可以说“我把一个黑板擦得很干净”,应该说“我把这个黑板擦得很干净”。

②动词不能单独存在,要加成一定成分,今天所学的是,动作产生的结果。比如,*我把教室打扫

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把圣诞—新年快乐贴

我把圣诞—新年快乐贴在墙上。先把错误和正确的都写在黑板上做对比,对比之后,把错误的擦掉。

③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通过某动作使确定的某事物发生变化或产生某种结果,这时要用把字句。

比如:*她摆花儿在卧室里了

她把花儿摆在卧室里了。(4)操练把字句,步骤

1、老师做示范,比如,老师做出把书装进书包里的动作,让学生看着公式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把书放进书包里。

步骤

2、让同学们做一个事物位移的动作,找另一个学生用把字句回答。依次进行,每个同学都要操练一遍。(5)做课后练习部分的第一部分语音(2)朗读

找一个学生朗读,另一个做动作。然后跟老师齐读。

3、布置作业,复习课文

(一),记住重点词,下次课听写。预习课文

(二),找出课文中的把字句 课文

(二)讲解1、2同课文

(一)一样

3、介绍相关的对联的文化知识。

4、操练:做课后题第二题,操练替换部分。同桌两个任选其中一组互相对话,表演给大家看。课文

(三)讲解1、2同课文

(一)一样

3、介绍相关的倒“福”的文化知识。

4、操练课上做练习9题。一个人提问,找其他同学来回答,并且表演。

5、布置作业,把剩下的练习题做完。

再次上课时,把剩下的练习捡重点很难点给学生讲解。汉字教学(最后留一个课时)

首先,老师在黑板上按照笔顺,展示给学生们,让他们跟着写。

其次,部件拆分,让学生认读,读知道的汉字,并且让找出形声字,归类,并组词。例:

形声字:理=王+里

管理

管=竹+管

管理 置=四+直

布置

擦=扌(手)+察 擦黑板 圆=口+员

圆圈 旺=日+王

兴旺

祥=礻+羊

吉祥 板=木+反

木板 诉=言+斥

告诉 幸=土+羊

幸福

并且联想还学过与之类似的字,或者老师给出,让学生猜,增加课堂有趣味性,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说,鲤,让学生猜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会意字:联=耳+关

关联

结合字源和发挥自己的联想帮助学生记忆,比如:“耳”和人最关键的“头”联在一起,所以读“联”

象形字:窗=穴+囱

窗户

象形字给学生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例如,窗,是洞穴里的一个小洞,其实是就是现在的窗户。最后:布置作业

篇7:对外汉语课堂听课记录

本次教学案例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老师所讲授的一节中级汉语的综合课。

使用教材

《发展汉语 中级》 教学内容

掌握“这山望着那山高”课文的实际运用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掌握句子用法,学习新的词汇。熟练使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使用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情况

来到中国已有两年的蒙古国留学生,具有较好的汉语水平及较好的预习能力。教师情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新老师,教学经验不太丰富 上课地点

海航伯曼酒店汉语国际教育系611室 教学时间

9:00-9:50(50分钟)

教学目标:

1.使学习者学会本课四个生词组,并能够熟练运用在句子中 2.使学习者能够熟练使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用法。

1.使学习者学会本课四个生词组,并能够熟练运用在句子中 2.使学习者能够熟练使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用法。

教学方法

“这山望着那山高”主要内容是大卫和王楠对话。

通过两个人的对话让学生掌握日常会话以及“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含义和适合使用的位置。并且由于使用PPT教材,不仅能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有兴趣。另外,在不断的复述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逐渐的掌握了句子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的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这节课的安排如下。1.展示对话,老师先念读,然后让学生集体跟读,轮流认读。

2.让两组学生组成一队,联系对话。A当做大卫,B当做王楠,再反过来B当做大卫,A当做王楠。

3.联系完对话,展示PPT资料,放映课文中出现生词,解释生词的意思与词法。用例句来让学生掌握词法。

4.让学生运用生词填空。并反复寻找学生练习。5.展示课文,把之前的对话串成课文进行联系。

6.这里是比较特别的一步,老师把句子中比较常用的词语抹去,让学生进行联系。试着说出缺少的部分。先从比较短的词语开始,再到相对较长的词语。最后可以对课文进行复述。

7.布置作业

主题

讲课内容是精读课本中的“这山望着那山高”。这是中级班的综合课,总的来说应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实际能力。但是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听、说、读的能力,写没有涉及。课本内容比较简单,生词以及语言点也不多。本案例试图探索如下问题。

(1)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管理课堂以及课堂教授策略。(2)教师如何提高词汇复现率。

(3)教师如何增加每一个学生训练的机会,纠正学生的错误。

课堂实录

片断一:刚刚开始上课。学生仍有些没有进入课堂状态。师:老师来读一下这段对话,请大家和老师一起重复。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生:(自顾自,各忙各的)

师:我们一、二、三,一起开始读就可以了。最近,“剩女”这个词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课文内容)。预备,开始。

生:最近,“剩女”这个词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 师: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学生可能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互相用蒙语交流,没有响应)师:好的,老师来一个词一个词的复述,“剩女” 生:剩女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剩女吗 生:不知道

师:剩女呢,就是指年纪比较大了还没有结婚,没有男朋友的女青年。生:偷笑 „„

片断二:

师:给大家展示PPT 【词目】频频 【拼音】pín pín 【释义】

1、副词。表示连续发生:贵宾们频频点头,表示赞许。

2、反复、连续地(做某件事)。

3、表示动作或情况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反复的,多次的连续出现。【英译】frequently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或情况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重复出现,相当于“屡次”、“连续多次”、“经常”、“频繁”。的意思,大家明白吗?

生:(一直在互相交头接耳,并没有听课;且在相互用蒙语进行交谈。同时用笔指着PPT某处。)有的人面露难色,觉得听不懂

师:大家知道frequently吗? 生:(继续相互讨论)知道 师:中文中的frequently基本上就是频频的意思。大家理解吗?

就是经常、连续出现的意思。比如一个人频频出入酒吧

生:点头表示明白 „„

片断三:

师:咱们熟悉了这篇课文之后,老师要将一些词去掉,大家来试一试能不能说出来缺了什么呢? 生:好的

师:最近,“剩女”这个词_____出现在网络 生:(一直在互相交头接耳,有些在摇头)师:大家想一想,我们刚刚学过,经常 生:若有所思的点头,频频 „„ 片段四

师:大家来看PPT,请把老师例出的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大卫:_____________? 王楠:所谓“剩女”,就是指那些想结婚,但又找不到结婚对象的女孩。

大卫:_______。

王楠:一点儿都不错。现在不但有剩女,还有剩男。

大卫:________?

王楠:是啊。其实这些人自身的条件都相当不错,可以说是男才女貌。可是朋友谈了一个又一个,总是看不上人家。

大卫:_______。

王楠:我也这么看。最近媒体老报道毕业

生就业难,我看也跟这句话有很大关系。

生:最近,“剩女”这个词频频(阴平)出现在网络、恩„„等媒体上,是什么意思啊?

师:对的,非常不错,跟老师读“频频”(阳平)生:频频(阳平)师:很好,来,报刊 生:报刊 师:对,非常好 „„

教学效果

学生掌握了“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用法,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学习的四个词语,但是需要老师在旁边引导

案例分析 成功之处

(1)作为综合科的课程教学,教师注重让学生训练听说读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课文的复现率非常之高,正因为如此,在课文学习之后学生掌握的非常熟练,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点,并且掌握了常用单词。

(2)开始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明显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知道这节课的主要地方在哪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恰当的控制课堂,对学生的指示也很明确。学生一出错,教师就纠正,学生能知道自己在哪里不正确。并且,教师不断问学生能否或者是否,试探学生究竟是否理解。(3)教师很注重让学生怎样容易理解讲课的内容。

(4)老师在学生填充课文时,对于学生想不起来的词,老师没有直接说出词语而是用刚才学习的近义词帮助学生回忆,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这个词语,更直白的理解课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性。这个环节非常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操练度,不足之处

(1)课文欠缺生词学习环节,有很多字还不认识就开始了课文的学习。课堂用语涉及了较难理解的句式或不懂的词汇。对外汉语的课堂与普通的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学习的课堂不大相同,教师所使用的课堂用语应主要以学过的语句、词汇为主,以免造成学生听课的困难。同时在讲解生词时应以学过的词去解释待学的生词,而案例课堂中出现了用未知解释未知的情况。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困难,对他们理解造成一定的阻碍。

(2)和学生互动有待提高,很多问题都是教师自己回答的 改进建议

(1)不仅是对于这位新老师,更是对于我们自己,真正上了讲台才会知道,在课堂上,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需要学习把握的地方,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还很稚嫩。所以我们要多多上网寻找视频学习,尤其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光盘,使我们学习的不可多得的资料

(2)在课文学习中,首先要做的一定是生词的学习,只有把基础夯实,才能进行后续更多更好的学习,所以,一定不要急躁,要稳扎稳打。对生词熟练掌握。

篇8: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指示现象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 是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语言现象集中体现了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被认为是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最明显、最直接的语言反映 (费尔默, 1971) 。列文森 (1983) 把指示语分为五类:人称、地点、时间、社会和篇章指示。人称指示是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时的称呼, 通过人称代词标示参与会话或会话中涉及的角色, 使这些角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基本的会话系统, 同时为区分主体、受话人和其他人提供了语言手段。

与第一人称相关的指示现象是人称指示现象中很常见又比较特殊而复杂的一个类型, 不仅涉及语法范畴上人称代词的内容, 而且在会话角色、语用表达等方面都有所影响。根据对相关人称指示现象的分析可以得知, 一般情况下, 第一人称指示系统, 在言语会话的结构上指示说话者, 主要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咱们”等进行标示。在实际的会话表达中, 说话者会根据自己的表达意图和实际情况, 选择是否直接使用原有的会话结构, 即所谓的“常规表达”, 这就可以具体划分为两种情况:第一, 说话者选择使用原有会话结构, 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等仅仅标示自己, 即说话者角色;第二, 不选择这一原有结构, 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在一定情况下标示对方, 即听话者角色。这可以用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关于人称指示语功能的研究分类进行表述, 即“常规用法”和“非常规用法”。因此, 本文主要就这一部分的第一人称指示现象进行陈述、归纳, 根据说话者所表达的会话意图与人称代词之间的会话情况, 从意义和内涵出发, 以对其反映的语用移情功能进行分析。

二、与第一人称相关的指示现象分析

第一人称指示现象所涉及的一个中心性问题是指示语的语法范畴和会话、言语行为中参与者角色范畴之间关系问题。常规用法中, 第一人称指示语作为其所在语句表达内容的一部分, 与具体语境中的参与者角色相对应, “我”就是我, “我们”就是我们, 这是第一人称的典型指示用法。非常规用法, 则是说话人为达到一定的语用目的, 故意违背或不遵守人称指示语的数量和性质准则, 即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不以自我为中心, 把指示的中心从自我转移到听话人或其他听众身上, 达到说话者预期的人际及语用目的。

这一关于“人称指示”的理论在日常交际和教学过程中都有所触及和反映, 因此, 我们以对外汉语的课堂用语为例, 对课堂环境下的第一人称指示现象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 并重点对“非常规用法”中所体现出的语用移情现象进行解释。

本文主要选取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5位教师的10节汉语课, 约15个小时, 总计12万字的课堂教学转写材料作为数据对象进行筛选和分析。结合相关学者对部分指示语的归类, 将转写的语言材料中第一人称指示现象进行具体划分, 如下:

(一) 基本指称关系

这是第一人称指示语中最基本的形式, 即“我”、“我们”等第一人称代词指代说话人自己或自己一方, 在课堂语境之中, 它们的指代关系是确定且一一对应的。

例1:我刚刚发给同学们的是昨天的小考试卷, 大家先看看出错的题目。

例2:我觉得刚刚的对话中, 迈克尔说得最好。

例3:可是在我们中国, 大家都喜欢吃米饭和炒菜。

在以上几个例子中, 无论是单数还是复数形式, 人称指示系统中都是用“我”、“我们”等第一人称代词强调说话者角色, 将自己与听话一方的角色进行突出。这一最基本、最单纯的指示关系是最常见和容易被学生等听话者理解的现象。一般情况下, 发话一方并没有显现出特殊的会话意图, 只是在言语中流露出自己作为说话人这一身份的信息, 表明自己一方是会话的中心方, 透过这一信息可以看出, 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下, 第一人称的指代关系确定, 听说双方的关系处于对立和统一之中, 这就是前文表述中提到的“常规用法”中最典型的一个方面。

(二) “复合式”指称关系

在汉语课堂中, 尤其是汉语教师, 有时还会选择另一种方式指示自己这一说话者角色:在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的同时搭配使用其他语言成分。

例4: (学生) 老师, 我们留学生也要参加下午的表彰大会吗?

例5: (教师) 请大家看前面, 刚刚老师我的表情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例6: (教师) 同学们可以怎么说?恩, 对, 连我这个外国人都能找得到, 更何况你呢?

这一类型中的“复合式”指示形式更复杂, 用这种第一人称代词加上其他成分构成整体的形式进行表达, 第一人称代词一方面起到修饰作用, 另一方面突出反映发话者这一角色及其特定的会话意图。如例6中, “我+这个+外国人”的结构中, 可以看出学生这一说话者有在特意强调自身的身份和角色地位, 在“连”字句结构中妥当使用, 突出显示出自己话语表达中的中心地位。

(三) “非常规”指称关系

在第一人称“非常规”指示现象中, 最突出的是“我们”“咱们”等这一复数形式的表达。在日常交际过程中, 这一复数指称存在三种用法 (冉永平2006) :

(1) 包括交际的双方或多方, 对方可以在场也可以不在场, 或根本不存在;

(2) 不包括交际的对方;

(3) 仅指交际的对方或听话人一方, 不包括说话人一方。

耶夫在《语用学诠释》中曾经指出, “我们”是一个有多种用途的索引语, 分为排他性、包容性和礼节性的“我们”三种情况。

因此, 这一类型是第一人称指示现象中最复杂的一类, 也是汉语课堂中使用最多、表现最丰富的一类。以前面的分类为依据, 结合汉语课堂教学用语的特色, 把语言材料中的“非常规”指示现象筛选归类如下:

(1) 第一人称复数借指第一人称单数, 如:

例7:我们昨天给大家留的预习生词的任务, 都有没有完成?

例8:听了朴同学的介绍, 我们感觉韩国和中国在文化传统上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在例7中, 很明显“我们”指教师本人, 是老师给大家布置的预习任务, 在这里, 教师选择用“我们”这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 借指“我”。例8同样如此, 听了同学的介绍, 教师自己感觉到中韩两国文化上的共同性, 在这里将其理解成用复数借指单数形式。因此, 这一类指称现象是汉语中尤其是汉语课堂中尤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教师采用这种表述, 以期与同学取得一致共鸣, 得到同学的认同, 进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更方便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

(2) 第一人称复数借指第二人称, 且仅指听话人一方;

例9:昨天的小考试卷中出现过这道题, 我们再思考一下, 用“不管”该怎么说。

例10:我们是中级2班的同学, 那毕业的时候HSK应该达到几级水平了呀?

例11:我们昨天学习了“把”字句, 那下面一起来回忆一下。

这是人称指示中角色非对应的一种情况, 第一人称代词“我们”仅仅指听话者或听话一方, 而正常情况下, 在对话过程中, 听话一方应用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等进行表述, 因此, 这是这是一类非常规的人称代词借用指示现象。如例10中, 很明显, 教师的话强调的是在座的各位同学, 即听课的一方是中级2的同学, 这里的“我们”不包括说话者教师在内。一般情况下, 这类角色不对应的情况中, 说话者的地位要高于听话者的地位, 如汉语课堂中, 一般只有教师会使用这种表达方式, 而较少或几乎不出现在学生的话语中。

(3) 第一人称复数, 包含听、说双方在内;

例12:来, 我们一起看一下昨天没说完的练习。

例13:那用“不管”怎么说?恩, 对, 不管我们有钱还是没钱, 都应该保护环境。

例14:我们听一下录音里马克怎么说, 他们要组建一支什么队?恩, 篮球队。

在这一类中, 教师选用的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我们”都可以用“咱们”来代替, 即这是一种“包容性”的我们, 表示既包括说话者又含有听话者一方在内的复数形式。可以说, 说话者将自己也置于听话者的角色地位中, 与听话者一起完成话语指示的行为动作。如例14所示, “我们”则指示听录音的主体所在, 既包括在听课的学生, 又包括教师本人在内, 因此是指听说双方均在内的一种潜在指示现象。

(4) 习惯性用法、模糊性指示或其他。

例15:我们书上也把它归为时间名词。

例16:这是我们今天的10个生词, 回去大家再复习一下。

例17:我们这句话用被字句怎么说?

很多对话中, 发话者自身可能并没有特意要说明“我们”的具体所指, 或是并不能确定“我们”所指的一方具体是谁, 不能被识别或没有被明确识别的必要。发话者只是出于习惯性的表达方式, 在话语中自然流露出“我们”这一人称指示标识。以例16为例, 我们可以认为这里的“我们”是教师的习惯性表达方式的一种, 而不把它归于前面的几种分类。在汉语课堂中, 这类情况其实并不在少数,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使用“我们”这一表述, 创造较为平等的话语环境, 不仅使自己的话语态度显得亲切、自然, 而且会在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便于师生之间进一步的交流和互动。

三、第一人称指示现象的语用移情功能

“移情”从概念上看, 是指情感的转移, 将内心的情绪、感受移到他人或他物上。通俗地讲, 移情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从语用学的角度可将移情定为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 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 (何自然, 1991) 。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功能则主要体现在说话人能从对方的角度着想, 灵活运用人称指示语, 使利益中心偏向听话人, 从而创设出一种易于听话人接受的交际情境 (刘澍心2007) 。

仍以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教师用语为例进行分析。如前文提到的, 一种案例是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指示听话者一方, 即教师在课堂中用“我们”指代同学们, 在引起大家注意、布置课堂任务等话语中出现。这类用法一般是教师为了表示对学生的重视或尊重, 缩短与听话人的距离, 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交际关系, 同时创造共融平等的师生话语交流环境。当然, 除却布置任务等环节, 一般情况下, 当老师准备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关心和教育时, 这类指示现象也较为常见, 如:“我们好多同学都是公费生, 是优秀的留学生同学, 就应该努力学习……”在这里, 用“我们”这一人称指示词语, 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 态度显得更亲切、自然, 虽然是言语教育类的话语, 但通过这一角色转化的方式提高了话语的可接受性和劝说力, 是一种交流上的移情, 教师将自己置于学生角色之中, 让学生感受到双方的平等性或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 这样更缩短了师生距离, 达到了良好效果。

另一类情况是“我们”暗含听、说双方在内, 或是教师的习惯性表述。如“我们来看一下课文”, 这里的“我们”是包容性的用法, 听、说双方均包含在内, 也就意味着教师的表达中暗含有自己将和学生共同完成这一项任务。与一般的课堂中“教师下指示、学生听命令”的模式相比较, 这一表述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感受到师生的交融和平等, 听说双方处于同一个集群之中, 心理趋同感则有所上升, 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话语的可接受度, 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具备普通的人际交往关系特征的同时, 还持有一些独特的部分, 如:留学生同学更加注重平等的观念, 在认知活动和课堂互动中希望师生双方能够平等交流, 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相比于中国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同学, 部分外籍同学尤其是欧美留学生独立意识更强一些, 在课堂交际中不一定是被动的角色, 更希望能够主动参与到各项对话和互动之中。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双方的地位均等问题, 并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营造愉快、轻松和易于学生接受的汉语课堂氛围,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课堂用语中的移情策略的使用, 教师适当运用具有移情功能的指示语, 避免指向性过强的现象出现, 在提高教师语言的说服性和可接受性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 营造平等合作的课堂语境和氛围。

四、结语

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反映了说话者对语言编码的含意指向。在体现说话者的个人信念和表达意图的反映了具体语境对话语的要求。与第一人称指示相关的指示现象是其中较为复杂的一类,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人称指示选择同样是语用移情功能得到较充分体现的例证。考虑到对外汉语课堂的专有特色, 结合具有移情功能的指示语的使用, 汉语教师的话语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提高, 师生双方的情感和心理距离有所缩短, 这就能够相应地保证对外汉语课堂上融洽的交际和互动氛围, 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顺畅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姜望琪.当代语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4]林数勤.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C].福建.

[5]刘澍心, 袁涤非.论指示语对语境的构建功能[J].语言文字应用.

[6]陈国华.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J].当代语言学.

[7]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

[8]冉永平.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歌颂 老师诗词下一篇:初三班主任工作总结——课堂落实,重视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