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意味

2024-07-20

童话意味(共3篇)

篇1:童话意味

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话 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

1、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2、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3、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

4、每一个不努力的日子就是对生命的辜负。

5、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6、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7、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8、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9、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一三九、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10、这就是定力,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无上深妙禅!

11、花开再谢、人来又走。假若注定是过客,起初又何必招惹。

12、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3、求人不如求己这句话永远是不会错的。

14、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15、你可以选择坚持,也可以选择放弃。没有对错。我是说对爱情来说,但是重要的是坚持你的选择。

16、你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

17、我失望到顶点后,就再不会回头了。毕竟,你有你的执着,我也有我的洒脱。

18、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19、不识货,半世苦;不识人,一世苦。

20、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长相,因为能力不会写在脸上。

21、美丽的花朵是好种子长成的,光辉的人生是好思想导航的。

2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3、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24、时光荏苒,我自清欢,是否有一个地方,可以安置我漂泊的心灵港湾。

25、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6、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27、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28、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

29、如果你的面前有阴影,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30、世界上总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这是人生旅途中的真实存在。走不完的路适可而止,过不了的河及时掉头,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31、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只有自己强大,才不会被别人践踏。

32、我对青年的劝告只用三句话就可概括,那就是,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33、希望未来我的名字能成为你们口中的骄傲。

34、奋斗之路不可能都是坦途,它的上面有时布满了荆棘。

35、我会用我的行动,来证明我三年后的结果。

36、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37、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

38、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在现场直播。

3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40、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41、机会远比安稳重要,事业远比金钱重要,未来远比今天重要。

42、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43、老要靠别人的鼓励才去奋斗的人不算强者;有别人的鼓励还不去奋斗的人简直就是懦夫。

44、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多创新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多学一点点,就是进步的开始;每天多进步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

45、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

46、未遭拒绝的成功决不会长久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47、苦于现在,甜与未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48、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49、人生是一场单程的旅行,即使有些遗憾我们也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与其纠结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如微笑着珍惜未来。

50、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1、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小时候吹过的牛逼!

52、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

53、读书是学习,阅读自然,了解社会是更重要的学习。

54、永往直前路永远就在脚下,永往直前你永远是最高的那位,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55、刚强的柱石支撑起了百年不倒的大桥,坚韧的钢轨支撑起了呼啸奔驰的列车。因为它们都得益于三角形结构的支撑。

56、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57、人生如下棋,必须先看下一步才能获胜。

58、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59、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60、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篇2:文学“意味”浅观

早在1921年,雅各布森就明确指出,“文学的对象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而当下语境中的文学性则既包含语言、结构等形式方面的要求,也包含内容上所呈现的意义指向。这种整体观照可以升华为一种独特的审美要求——“意味”。它使文学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得以完美结合,整体上预示了一部作品可以成为文学作品。这种特质便是当下语境对“文学性”的科学阐释,也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要义之所在。

现实来看,当下文学作品“意味”的不明主要源于“文学性”的两种极端游弋:一种是“萎缩”,一种是“膨胀”。

首先是“萎缩”。它表现为文学作品中“意味”的缺失。这与当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消费主义的盛行是分不开的。时至今日“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于是文学也被赋予了“文化消费品”的异种光环。文学“在现实生活中只不过是个供人取乐的艺人,我们花钱买它为我们搞娱乐。”如今的文学走出了神圣殿堂,步入大众娱乐的集市。许多文学创作者亦步亦趋,由“创作”转为“制作”,“如果他们不向娱乐价值观念低头,他们的作品就找不到观众。”所以关于“文学何为”的追问在今天较以往更为艰难。这说明了“文学性”被商品经济、消费观念所离析抽取的尴尬命运。

其次是“膨胀”。它表现为“文学性”走出经典的文学作品而向生活空间无限制地扩张。近年来出现了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文学性向非文学领域全面扩张的普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当代世界的媒介革命。现代科技的发展引起了纸质的印刷媒介向电子数字媒质的巨大转变。它影响、改变、形构着我们日常工作、交往、休憩、娱乐以至内在心理世界的活动方式。也改变了文学与艺术的存在和流通方式。媒介社会或信息社会的出现、消费文化的巨大发展及其所导致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符号与图像的泛滥等。在严肃文学、精英文学、纯文学衰落的同时,“文学性”在疯狂扩散。如时下所流行的“广告美学”、“时装美学”等,显示了“文学性”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内涵在经典文本艺术之外的张扬。

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寻求当下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尤其是针对我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现状。具体说来应该有三个标准:

第一,个体的独特情感,此可谓之“个性意味”。一部优秀的原创文学作品,首要条件就是能够传达作者特殊的生存体验。这里的“特殊性”表现在绝不雷同,独一无二的。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所生存的空间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产生自己的思索与观照,表达富有个性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情感世界,才能够使文学作品具有此时此地性。在一个独特事物面前,主体的情感和判断才是文学作品所要着重表现的内容。这时的创作主体总是按照他的个性去掌握和表现其内心世界与外在事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王国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可以看作是对这种情形的精确概括。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读到“断肠春色在江南”(韦庄)、“老去悲秋强自宽”(杜甫)这样充满主体的个性化情感“意味”的诗句。

第二,文学作品要体现具有灵魂意义的审美价值,此可谓之“审美意味”。这种审美价值是与审美的现代性相联系的。审美现代性是指“现代性的反思、批评力量,它使主体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持着反思能力和超越品格,不至于丧失自觉性而成为盲目的存在。”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是一种不同于日常情感的“审美情感”。作者必须借助思想的理性手段对纷繁的日常情感提纯净化。这样,作品对情感的真挚表现必然显示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作品情感性所达到的高度往往也就成为作品思想深度的一个标志了,因此只有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才有可能成为“有意味”经典的文学,这也是任何时期、任何民族的文学作品具有经典性的必备因素。

第三,文学作品要体现出普遍意义上的情感关怀,此可谓之“普遍意味”。它是终极意义上的“超我”关怀,表现出具有人类普遍经验的情感。黑格尔曾说“人类信仰的最高深的普遍性的东西,就能引起感情。所以普遍性的观点,世界观中实体性因素以及人生观中的深刻理解都是优秀诗作所不排斥的。”正是那些在人生信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在作品中得以独特表现,才使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普遍的人生意义相联系,从而保证了作品超出对主体个人心情的展示而具有普遍的非个人化“意味”。当我们发现雪莱的《云》中的“我”只是一朵浮云时,我们才不会茫然失措;同样,我们才能读懂郭沫若的《天狗》和《炉中煤》。我们看到,“我”化身为一只天狗或一块乌煤,以其强烈的激情和磅礴的气势占据宇宙的中心,表达出人们对理想的热望与追求。它是使文学作品产生“共鸣”效果的重要基础,也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关键所在。正是在这三个层面上,我们认为一部作品承载了“意味”,也即蕴含了“文学性”。

篇3:童话意味

揭开了苹果的崭新一页

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此举揭开了苹果的崭新一页:消费电子产品融合成为其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新战略中的重点,而个人电脑产品将退居其次。

的确,苹果的这一宣布显示出公司已经从一家电脑产品生产商转变为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就在公司更名的同一天,苹果还推出了一款具有iPod音乐功能的iPhone手机,以及一种取名为“Apple TV”(苹果电视)的电视机顶盒,它可以将iTunes下载内容(视频、TV、音乐、电影等)输出到电视上。1月17日,苹果声称在截至2006年12月30日的第一个财政季度中,其iPod销量已经达到2100万台。在公司同期71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中,iPod和iTunes业务占到40亿美元。相比之下,Mac机的同期销量仅占24亿美元——Mac机在第一次财季的出货量为160万台,低于一些华尔街分析家预期的175万台。

沃顿商学院的专家指出,更名为“苹果公司”意味着其自2001年发布iPod时就启用的商业战略从此名正言顺。这一战略旨在打造数字客厅中枢设备,实现音频视频内容的点播,以及不同设备的无缝融合。然而正如竞争激烈的电脑市场,数字客厅之争同样残酷。要知道,微软同样在勾勒数字家庭的蓝图,就在iPhone首次亮相的同一周,微软也向公众展示了一款支持数字内容的“Home Server”(家庭服务器)。此外,制造电子客厅产品多年的索尼等巨头也会对苹果构成威胁。

除了应付竞争对手,苹果还得小心翼翼地既要牢牢抓在消费者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又要确保自己的产品便于兼容其他电子设备。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莎菈·凯普兰(Sarah Kaplan)提出,苹果更名之举并未给其业务带来任何直接的影响,但却一举多得:首先向员工表明了公司的长期战略,其次明确了营销口径,同时促使投资商重新认识苹果——不仅仅是一家电脑产品生产商,更是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此外,凯普兰说:“消费电子产品从来都重视设计元素,而这恰恰是苹果的强项。”

但是,在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彼得·菲德(Peter Fader)看来,苹果更名之举无异于向电脑市场举手投降。“苹果靠iPod卖了多少台电脑?”菲德问道,言下之意就是购买iPod的消费者可能会爱屋及乌地对苹果电脑产生兴趣,即所谓的“光环效应”。“事实上,苹果只占有个人电脑市场的一小部分,更名就意味着苹果已经在个人电脑市场失利。”

另一些观点则认为,随着个人电脑商品化,苹果的融合战略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沃顿商学院运营和信息管理教授艾瑞克·克莱蒙思(Eric Clemons)认为,电脑、家庭娱乐设备以及无线设备的融合趋势表明,苹果的iPhone和iPod之类的小玩意儿将变得日益重要。“苹果(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新鲜事物:轻盈小巧的硬件,功能齐全的软件以及眩目时尚的形象,”克莱蒙思说:“如今,苹果正着手将个人娱乐系统(iPod)、个人在线音乐商店(iTunes)以及越来越以家庭为中心的家用视听娱乐整合起来。”

如果苹果成功了——CFO彼得·奥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于1月17日透露截至12月底iPod已经掌控72%的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那么笑到最后的就是苹果,而非微软。“随着个人电脑与消费电子产品融合,你会看到很多错综复杂的局面,”凯普兰说:“微软能否独占鳌头很难说。倘若苹果在市场融合进程中胜出,即使因此失去了个人电脑市场,它也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一个。”

群雄竞逐,新老争锋

据菲德说,现在预言苹果能否战胜微软成为最后的大赢家,还为时过早。毕竟,数字融合领域对于苹果而言仍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它不仅要面对微软这个始终在操作系统、音乐播放器以及数字娱乐中枢与它较量的宿敌,还要迎接更多新的竞争对手的挑战。譬如,iPhone一经推出,摩托罗拉、三星、诺基亚以及轻型电话制造商Research In Motion(RIM)等竞争对手也随之而来。而且,苹果涉猎领域有限,尚不足以全面抗衡像索尼那样的公司。“苹果不同于索尼,”菲德说:“它瞄准自己的细分市场,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发。”

另外,iPhone的融合理念可能会让苹果遭遇一系列问题。菲德说,一方面,iPhone可能会夺去iPod的销售额;另一方面,它仍然无法与RIM的黑莓机(Blackberry)以及奔迈(Palm)的智能手机Treo一争高下。他还补充道:“手机往往是功能制胜,而非设计。”

菲德还提出,Apple TV设备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能坐享其成的事。譬如,我们仍不知晓消费者是否愿意从互联网上下载视频内容在电视上播放,也不清楚画面质量能否与大屏幕相媲美。“如果五年前你问我,2007年数字客厅能否发展成今天的样子,我会说‘是的’,”菲德说:“但是,市场是否需要(融合)就很难说了。现在看来,消费者似乎更愿意一边开着电视,一边蜷在沙发上鼓弄电脑。”

克莱蒙思可不那么悲观,他预言苹果不仅能够“降服”索尼之类的竞争对手,还会有更多的收获。事实上,克莱蒙思认为,苹果已经在很多关键领域胜出索尼。“索尼似乎大势已去,虽然它的技术实力强大,但已经不再为人们津津乐道。苹果则不同,小巧的白色耳塞式耳机(就是iPod的代名词)因为惹眼而成为小偷们垂涎觊觎的猎物,还因此得了一个‘惹祸上身的白色’头衔。索尼早已没有了苹果现在的风头。”而且,索尼借助PlayStation3游戏机来控制数字客厅的战略能否奏效,还要拭目以待。“实现个人电脑与消费电子产品融合,应该着眼于电脑或手机,而不是电视或游戏机。前两个领域,索尼都不占优势,而它们却是苹果的强项。”

沃顿商学院信息技术高级主管肯德尔·怀特豪斯(Kendall Whitehouse)补充说,微软仍然是苹果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虽然微软推出Zune音乐播放器之初并没有受到像iPod那样热烈的追捧,但是“慢热”的微软能够不断完善产品,循序渐进。此外,微软Xbox游戏机也能发挥娱乐中枢的作用,可以将视频从个人电脑上传输到大屏幕电视上观赏。

与此同时,凯普兰认为将苹果与对手之间的竞争进行划分愈发不易。譬如,苹果与微软之间的竞争就必须按照产品线来划分,二者的较量最终可能涉及多个细分市场。“苹果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不能单纯地与某个同行相比,而要看产品线,”凯普兰说:“譬如,就iPhone而言,苹果的竞争对手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就个人电脑而言,则是戴尔。就像通用,他们依据产品线来划分组建公司,各个产品之间相差甚远。”

苹果利器在手

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沃顿商学院专家承认苹果具备抗衡竞争对手的核心优势,而高超的设计能力是它的第一利器。此外,苹果还能化繁为简,让复杂深奥的技术——譬如限制内容播放和分享的数字权限管理软件——易于消费者使用。

然而,设计绝不仅仅是开发几款眩目的手持设备,沃顿商学院商业及公共政策教授贝特西·史蒂文森(Betsey Stevenson)如是说,她长期研究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纳过程。据史蒂文森说,以消费者为本的技术往往会加速新技术的普及。“看一看自动取款机,”她说:“这一技术变革曾经不为大众所接受,而现在呢,几乎无处不在。”

正如沃顿知识在线此前所讨论的,数字客厅的发展之路上仍然障碍重重。但是很多障碍——譬如不同娱乐设备的兼容问题——都可以通过优秀的设计予以扫除。史蒂文森认为,消费者正是通过一个个新鲜设备来学习积累相应的技术知识。自动取款机就为日后引入自助购物亭供消费者购买机票等物品铺平了道路。事实上,优秀的设计往往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普及速度,因为好的设计“不需要消费者掌握技术知识就能轻轻松松地使用产品。”史蒂文森说。

既然设计如此重要,苹果也许已经稳操胜券——能够成为数字客厅的技术引领者。克莱蒙思认为,苹果的设计能力不仅限于一些新颖奇特的手持设备,它的软件设计也有过人之处。苹果真正的设计绝招之一,就是消费者无需额外的数字权限管理软件就能合法购买音乐。“苹果将iPod和iTunes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极大地限制了盗用或非法转录的现象,”克莱蒙思说:“消费者很快就会忘记为什么要限制以及怎么实现限制这样的问题,快得惊人。”

凯普兰说,苹果不仅通过多种风格的iPod以及Apple TV和iPhone之类的新颖产品显示出卓越的设计能力,此外,它还拥有一个常常被人低估的财富,即苹果忠实的消费群体。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完善一个产品,她补充说,但是假如一家公司对于如何获取自己的第一批100万名客户手足无策,那就很难使产品得到尽快的完善。在这一点上,苹果无需担忧:它疯狂的拥趸们足以为苹果任何一款新品带来100万名客户。

这一忠诚的消费群体使得苹果的学习曲线时间短、速度快,让其他公司望尘莫及。譬如,iPhone有望于6月上市,届时的需求将十分火爆。而这些需求将使得苹果能够快速获得消费者的反馈,从而及时对产品进行改进。由此,必将带来最广大的消费群体。“那些始终不渝的拥趸们从不拒绝苹果任何一款新品,”凯普兰说:“当你毫不担心第一批100万名客户的来源时,你就可以迅速进入学习曲线,而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你能找到既是大家渴望、又便于人人使用的产品。”

纵向渗透大比拼

那么,苹果又会遭遇怎样的羁绊呢?沃顿商学院专家认为,苹果实行纵向合并、上下游互补——从而锁定用户——而非兼容其它设备的做法可能会让消费者不悦。所谓纵向合并,是指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组合。譬如,苹果既要运营iTunes音乐销售频道,又要控制数字权限管理软件,还要销售播放设备。正如沃顿知识在线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所报道的,微软也在对自己的Zune播放器和其他基于Windows平台的产品进行类似的纵向合并战略。

然而,我们还不能确定这种纵向战略能否最终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胜出,要知道消费者可能提出产品支持不同标准的要求。而眼下,苹果有自己的数字权限管理软件,而微软也有自己的数字权限管理方法,二者互不兼容。这就意味着,两个平台上的数据库很难得到分享。“只要微软和苹果使用不同的数字权限管理系统,他们就不太可能实现设备之间的内容无缝转移。”克莱蒙思说。

怀特豪斯提出,技术融合战略(以苹果iPod/iTunes和微软Windows平台为代表)与创造独立的“即插即用”消费电子产品,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他指出,苹果近日的宣布就体现出这种矛盾:既想兼容不同设备,又想锁定消费群体。

他特别提到1月9日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的讲话,乔布斯向大家展示Apple TV并说道:“Apple TV能让你在大屏幕电视上欣赏数字内容。你可以在iTunes音乐商店挑选最棒的内容。你还可以买一台宽屏电视,利用Apple TV将视频内容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电视上播放。就这么简单。”怀特豪斯认为,乔布斯的讲话十分谨慎,不偏不倚,一面激情洋溢地赞扬Apple TV的多端口功能,以取悦科技发烧友;一面强调设备的易操作性,以吸引消费大众。

“苹果似乎采用了一种混合纵向合并战略。”怀特豪斯补充说。他指出苹果一边着眼于iTunes,使其成为数字内容的唯一中枢;一边在开发一个可同时兼容Mac和Windows的系统。“由于苹果在操作系统市场所占份额较少,因此它必须考虑与其他系统的兼容问题。譬如,让iTunes和iPod同时兼容Windows和Mac系统。”

然而,正如菲德指出的,苹果还没有迈出下一步,即允许iTunes兼容多种不同的数字权限管理模式。菲德提出,苹果为了锁定更多的iTunes客户,将其软件向更多的平台开放,这是一个折衷的办法。“苹果既然已经向Windows开放了iTunes 和iPod,何妨再向前迈一步?”他问道。

据凯普兰说,这些问题——平台之争,纵向合并举措以及多种播放器——往往是不成熟市场的典型问题。她指出,之所以任何电视都可以兼容任何一款DVD机,就是因为随着市场的成熟,电子产品厂商已经就标准达成一致。但是,正如近期沃顿知识在线上一篇针对高清晰DVD格式的文章所言,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消费电子产品并不总能实现互相操作。

事实上,菲德并不期望数字客厅在短期内实现格式互融。眼下大家仍各行其道,微软将努力打造Windows系统的数字娱乐,苹果将力推iTunes,而索尼则期待PlayStation3成为其秘密武器。

沃顿商学院的专家指出,关键问题是数字客厅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这就意味着它还需要在更多的战略尝试和失败中前行。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www.marketingchina.com.cn

欢迎订阅《成功营销》杂志!

上一篇:2023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企业计划与决策下一篇:2011台湾问题专题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