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

2024-08-03

202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共8篇)

篇1:202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忧与爱”(完整版)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2012高考作文《忧与爱》解析

江苏卷:《忧与爱》。题目很大,需要落地:忧什么?爱什么?切忌忧与爱的对象大而空。就题目本身而论,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作文。关系型作文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舍弃一方,单写一方。如果考生的题目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忧”,中间主要写“爱”,那么文章一定会跌倒三类。反之亦然。当然,关系型作文,从忧或爱中更看重一方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结合着对方行文。比如,如果观点是“重爱贬忧”(让我想到最近当评委的一个辩题:爱国主义应该强调自豪感还是危机感),也要在写“爱”重要的同时写“忧”的问题,切忌扔到一方。当然,深入地探讨“忧”与“爱”的关系,会推动立意更深刻。最后,如果我们略微较真一点的话:为什么这个题目把“忧”放在了前面,把“爱”放在后面?由“忧”及“爱”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能够作用于哪些方面?除了比较容易想到的“忧国忧民”到“爱国主义”之外,“忧”到“爱”是否也是一种感情认知的通式?简言之,这个题目伸缩性很强,很验功力。(刘纯)

风格相承,思路有变

——2012江苏高考作文随谈

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与往年相比,可谓整体风格一脉相承,具体思路稍有变化。纵观近十年来的江苏自主命题作文题目,基本上是沿着一条大气、空灵的路在走,有时诗意一点(如04、05、07、09、10年),有时平实一点(如06、08、11年),今年的作文题依然大气而空灵。题目表现形式是平实的,但导语却是诗意的。

但从微观上来推敲,今年的题目还是有很大变化的。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它的外在结构方式引起的,它摒弃了近5年的主谓、动宾、偏正结构方式,重新回到了06年前的并列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方式的改变,势必影响我们审题、构

思时对具体内容的敲定。

从08年到11年,五年的作文题目结构方式,基本上是一种“大偏正”形式,我们在审题时,只要将其中一个重点词语审透审准(如“天空”“时尚”“绿色”“平庸”,),写作时立足于此,另外一个词语适当顾及,就万事大吉了。

而今年的作文,却是个并列式结构题目,而这和04年到06年的并列式结构题目,要求还不一样。04、05年分别是两并列与三并列,但它在写作时是可以割裂的,它是允许你选一个方面单独写的,这样操作起来就相对简单些。06年的“人与路”看上去是并列式结构,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并不需要也无法按照并列式关系型方式去写。

今年的“忧与爱”,是个地道的并列式关系型题目,我们在审题时,“忧”与“爱”,必须统筹兼顾,写作时两者也必须并重,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两者在篇幅上完全可以有主次之分。另外,在审题时,我们还要注意这道题目,“忧”与“爱”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矛盾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撑关系。

事前大家都在猜测今年可能是骆冬青命题,据说他对美学很有研究,所以题目可能会很诗意,或如04、05,或如07、10。没想到是这样一个平实但又不缺乏诗意的题目。大家都没有猜到,大家都觉得不难写,大家也都觉得不容易写好。

所以,我觉得这题目出的不错!

附录:江苏自主命题的作文题目:

04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05凤头、猪肚、豹尾;

06人与路

07怀想天空、08好奇心、09品味时尚

10绿色生活、11拒绝平庸忧与爱

略看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有以下几点想法: 1.从审题上来看,此命题必须快速搜索令己或令人既忧又爱的东西,然后构思成文,不然开始容易懵了;2.从立意上来看,忧是因为爱,爱则必然忧,于国于家,于人于物,皆然;3.从命题形式来看,这是关系型命题,写作时就要二者兼顾,否则难免偏题。4.从文体选择上来看,既然是关系型作文,不管你写什么文体,你写什么内容,都要把这关系说清楚,只是说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写“于国于家”方面,议论文较适宜,写“于人于物”方面,记叙文较适宜。

提示语中暗示很多,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现状。

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提示考生从忧患中体现爱,爱,不仅只是赞美,付出,还有为之忧虑,为之悲伤,为之批评。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忧爱关系的最朴实最崇高的境界。

知名作家、学者点评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

2012高考作文点评——蔡肇基:可能更适合成年人写

就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记者第一时间约请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蔡肇基对此进行点评。以下为蔡老师的点评:

要说“忧”与“爱”,首先得看到,二者并非对立关系。“忧”,对立的词语是“乐”,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是如此;“爱”,对立的词语是“憎”,所谓“爱憎分明”就是这样。“忧”与“爱”,自然也非同义关系。现在的作文题是“忧与爱”,这就要想想“忧”与“爱”为什么能联系到一起。原来,“忧”是源于“爱”,“爱”得越切,也就“忧”得越深。“忧”得越深,就显示“爱”得越切。提示语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就表现了“忧”与“爱”的这种关系。就此题作文,得在审题上下点功夫,不审题不行,而审题的难度也并不很大。从这个角度看,这道作文题是比较理想的。“忧”或“爱”的对象是什么?应该是同一的,同一也比较好写。按我的看法,最好不要写成“忧甲爱乙”,除非确实能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且能有一点发人深思的东西在里面,难度不小。“忧”或“爱”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相识或不相识,上对下或下对上,家人亲友或整个炎黄同胞。要问今天谈“忧与爱”有没有现实意义,应该说是有的,人们常说“居安思危”,实际上就含有“忧与爱”的意思,选材天地比较广阔。从这个角度看,这道作文题也是比较理想的。

写“忧与爱”,可能重点应该在“忧”字上,“忧”中见“爱”。如果重点在“爱”,“爱”中有“忧”,那就不太好了。

蔡老师说:比较而言,这道题可能更适合成年人写,因为成年人“忧与爱”的情感经历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生感悟可能远比青少年多。青少年“忧与爱”,自然也是有的,较之于成年人肯定要少一点,这或许是这道题的不足之处。青少年当然也可体谅成年人的“忧与爱”,那可见功力了。

人物简介:蔡肇基,南京市第一中学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及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曾两次荣获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2012高考作文点评——朱大可:《忧与爱》太装逼

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朱大可

主持人:你怎么看2012年江苏作文《忧与爱》高考题目?

朱大可(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忧与爱》很像余秋雨的风格,过于老成,有点装逼;像之前网传的全国卷题目《细节决定成败》,这样的题目是一个简单的定论,给考生自由发挥得空间太小。

推荐阅读:

2012年江苏作文题《忧与爱》命题太空泛

比如江苏题目《忧与爱》,再比如福建题目《人生赛跑》。此类命题真的是太空泛了,貌似立意深远格调高雅,其实仔细破题起来让人不知所云。在紧张有限的时间里,让考生就如此空洞的命题进行个人表达,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最炫民族风》与高考作文题

05年「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

06年「人与路」一路边走边唱才是最自在。

07年「怀想天空」永远的唱着最炫的民族风,是整片天空最美的姿态。

08年「好奇心 」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

09年「绿色生活」我听见你心中那动人的天籁,就忽如一夜春风袭来满面桃花开。10年「品味时尚」火辣辣的歌谣是我们的最爱。

11年「拒绝平庸」我们要唱就要唱得最痛快。

12年「忧与爱」忧忧地唱着最炫的民族风,让爱卷走左右的尘埃„„

江苏高考作文点评:命题作文以来第二个好题

人民网江苏视窗南京6月7日电(唐璐璐)7日上午,2012年高考(微博)正式开始,高考第一科是语文。历年来,作文都被社会高度关注。201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是《忧与爱》,多位学生都反映今年作文题目比较简单,很好写。专家对此题目也予以高度评价,称是“江苏高考命题作文以来第二个好题。”

金陵中学特级教师、语文教学专家喻旭初说,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出得很好”,仅次于2004年的高考作文“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喻旭初说,虽然2004年的高考作文比较难写,但是个好题目。

喻旭初认为2012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让大家有话好说。“如果说很多人没什么可说的,这个题目就不好。”此外,喻旭初分析,这一题目可写的东西也很多,可以写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也可以写现实,还可以写历史。第三,这个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要热爱生活,也要思考生活。“这主要体现在‘忧’字,忧是一种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生活、家庭、社会就会充满爱。有了忧患意识,忧患的最终是为了爱,这样文章就会有深度。”

喻旭初认为,这个题目也对中小学的教学有一些启示。他认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了解生活,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生活,增强公民意识。喻旭初认为,现在社会欠缺公民意识,对很多事情都麻木了。而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会促进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改变。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写作学会会长凌焕新也向人民网江苏视窗解析,《忧与爱》这样的题目主要是反映人性方面的寓意,选取感情的角度,比较感性一些,贴近学生,“比较好写,也不容易跑题。”凌教授说,这个题目要把“忧”与“爱”结合起来写,“忧”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与身边同学的事,家庭的事,甚至国家的事,“爱”则侧重爱心。凌教授分析,“有些时候忧就是爱的体现,忧是爱的原因,每个人都为了爱有所忧虑。”因此,写作的时候可以把两方面结合。

不过凌教授也指出,这个题目人人都能写,但要写得生动、漂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是不容易做到的。他说,关键在于选取的事例能否打动读者。

点评江苏高考作文题:立意中庸 易写难攻

常州武进网讯(记者 镇晓丹)6月7日上午12点,随着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2012年高考的第一门考试科目——语文宣告顺利结束。陆续走出考场的考生们神色平静,一考生表示,“考卷难度适中,答下来感觉还可以。”

而一直以来广受社会关注和议论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也随之新鲜出炉,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的题目为“忧与爱”。

为了防止考生在三天考试期间因为听到一些有关已考科目的评论,而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所以今年,从区招生办到各所学校,都纷纷向老师下达了不在考生中间评论试卷难易的要求。

当然,茶余饭后,语文老师们总也免不了在自己办公室小小议论一番,而表达的观点则是出奇的一致,“这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立意很一般,主旨基本不会偏离‘因为爱所以担忧’,切入面则很窄,无非是忧国爱民或父母因爱而忧之类的题材,类似的典故很多,但却容易造成大面积空洞的情感泛滥,总而言之,上手容易,想要写的出彩比较困难。”

就如老师们说的一般,在采访一位考生时,该考生就表示这个作文题目不难理解,自己就是将主旨上升到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来写这篇作文的。

2012江苏卷高考作文教师下水作文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

忧与爱

严寒的冷冬,漫天的飞雪。我突然接到一个不常联系的电话:

“是天籁吗?我是白雪的家人,她突遇车祸,在某某医院,你能否来一下吗?” 我的家人极力阻止我去,担心我会做彭宇。

我心忧如焚,在漫天飞舞的大雪里,跨上我的摩托,奔向那家医院。

雪白的墙,飘舞的白大褂,雪白而转蜡黄的脸。

“很唐突,我们不知你和白雪的关系,她也很少提及你,但是,在她入院来偶然的一次语言中,她几次念叨‘天籁’,所以我们翻看她的手机通讯录,查到了你的电话。能否问一下,你们什么关系?”

“什么关系?陌生的朋友吧。”

我们的结识是在三年前„„

那个中午,我骑摩托给快递送货,冷不防地撞上了急速穿行斑马线的一个骑车姑娘。急刹车,我摔倒,她也摔倒。我的货物飞舞,她的车轮扭秧歌,好在我扶起她时,看到双方还都无大碍。她帮我拾起散落的货物,我帮她扛车到修车铺。师傅在有点扭曲的车轮上一阵乱踩,5分钟不到,收我50块。我要带她去医院检查,她阻止,说,就手上一点皮肤擦破,没必要小题大做。我把身上仅剩下的150元拿给她,算是陪她摔坏的眼镜。又写下我的身份证信息和我的电话号码给她,算是如果有问题,我依然负责。但是在临分别时,那150元她又回塞给了我。

以后我曾经担心她打我的电话,始终没有。

一年后的一次送货中,我被车撞。醒来后见到的居然是她。她坐朋友的车,拐弯处朋友一个喷嚏冷不防撞上了我。观察三天后我要回家,姐姐要和对方讲赔偿,我告诉她去年的事,她也作罢了。

以后就不断接到她的电话和短信,我告诉她不必担忧,短信里我回复道:“人穷命硬,无需担心。”

想不到造化弄人,今年,今天,在医院再次见到她„„

临走的时候,我掏出200元表示心意,被她的家人拒绝。她的家人想说什么,最终没有说,我知道。作别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我会经常来的,也希望他们及时给我短信或电话,以解我的担忧。

回家的路上,雪花依然飞舞,一片美丽而洁白的世界。我在回味这个城市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忧与爱„„

篇2:202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

编写:卞建容审阅:王高春2012-6-9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写作指导】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主要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为了帮助考生打开思路,前几年江苏卷的命题者们常常要在题目前加上一段提示语,但提示语也是个双刃剑,提示语框死了或是提示得不周密,反而弄巧成拙。有人因提示语而打开了思路,有人也因提示语而误入歧途。

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题者打破常规,没有费尽心思拟什么提示语,而是在文题前提供了三则材料,这三则材料很有代表性,有中有外,有古有今;既有家庭人伦的忧与爱,也有国家民族的忧与爱,更有广泛意义上的忧与爱,给了考生诸多提示与启发。这种材料加命题的方式不知是不是将来转为材料作文的一个过渡,反正江苏的命题模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总是命题作文,命题者也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的。

文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引发考生对“忧”与“爱”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这种关系型的作文题更有利于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忧”或“爱”的对象是什么?应该是同一的。忧是一种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生活、家庭、社会就会充满爱。“忧”中要有“爱”,“爱”中又要有“忧”,忧国与爱国,要写出忧与爱的逻辑联系,先有忧后有爱,爱从忧中来。这是对学子们水平与智慧以及人性与品德的综合大考验,任何一个方面的肤浅与缺失,都或多或少影响着精彩作品的诞生。

同时,文题的发散性又很强,既可写小忧小爱,对亲人、对同胞,体现亲人、同学、师生、邻里之间的关心和爱护,对生命个体的忧与爱,也可写大忧大爱,写对祖国、对民族命运忧与爱,不同层次的考生也都有话可说。人们常说“居安思危”,实际上就含有“忧与爱”的意思,有了忧患意识,忧患的最终是为了爱,这样文章选材比较广阔,自然就会有深度。在文体的选择上还是比较公平的,考生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可成文。写记叙文,你可以叙写生活中的点滴片断;写议论文,你可以纵论“忧”与“爱”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要扣住两点写,如果阅卷老师能从你的文章中感觉到你的“忧”是因爱而生的,而你的“爱”又因为“忧”而显得更加浓烈,那你的文章就一定能获得高分!金陵中学特级教师、语文教学专家喻旭初认为,这个题目也对中小学的教学有一些启示。他认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了解生活,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生活,增强公民意识。喻旭初认为,现在社会欠缺公民意识,对很多事情都麻木了。而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会促进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改变。

南京一中特级教师孙芳铭如果考生在考场上不是胡编乱造,不是像往年一样靠引用古人、死人过日子的话,好好去写这个题目,写作过程就会是一次灵魂的洗涤。据我了解,今年考生中很多都是从大的方面来写,写忧国忧民的不少;也有一部分从小的方面来写,写忧父母,比如忧父母年龄大、责任重等,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写。但是这样写很可能写出来的就是“大路货”。考生写自己有真切体验的“忧与爱”会更好。例如一高二的学生作文《吃饭》,写的是他爸爸在一个大饭店请人吃饭,结果人一个也没来,他爸爸就打电话给他爷爷奶奶,谁知爷爷奶奶开心地一路跟别人说。直到回家后还在讲儿子今天请我吃饭。结果小作者看到爸爸回家后痛哭流涕,感触很深。这种文章就很好。如果考生能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写一点真切的体验,就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尉天骄认为这个题目很多学生都有话说,写得好却不太容易。因为很多学生很容易走到套路上,拿屈原、文天祥等等来举例。这个题目要写好,怎么写呢?比如抓住孟郊的诗,是母亲对儿子的爱,可以反过来写儿子对母亲的爱;也可以取自己熟悉的入手,比如农村学生可以写河流的污染、土地的减少,比如“我为什么忧患河流污染呢?因为我太爱我门前这条小河了。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所以看到河流污染忧心忡忡。”城市学生可以写因为居住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亲情淡化。但很多学生想不到这些,容易写到套路上。我还担心一个问题,这个题目可能有的学生会把忧和爱写分离了。只写爱不写忧、只写忧不写爱,或者将两者写脱离了都是属于跑题了。

【素材推荐】

“忧”者?为何?无非是“爱之深”也!故乃“忧之切”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犹记得耳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摄人心魄的感慨,那是诗人杜甫心系祖国、眷怀家人时感情的喷发;“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那是一个母亲对子女永不消逝的关爱与牵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是江水隔不断的友情的涟漪在幽幽地荡漾;“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是词人李清照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思夫心切时暗自忧愁的无言心声。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爱,便没有忧虑凄清的眼神,没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热切盼望,更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忧思悲伤。忧与爱,常常是形影不离的伙伴,在人生的凄风苦雨中,相伴相行。直至“国泰民安”、“有情人终成了眷属”,“子成龙、女成风”,“报得三春晖”,“左手握着右手的温暖”,所有的眉宇间的惆怅才会凝成那束迷人满足的微笑。

汶川地震中那个感天动地的母亲。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去多时。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这位伟大的母亲根本无暇思考自己的安危,本能地用自己的身体全力护住自己的孩子,那深深扎根在心底的母爱,换做那一个无与伦比的母爱的姿势,还有那充满爱意和担忧以及祝福的短信。谁能说这不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忧与爱?

杭州司机“平民英雄”吴斌,驾驶大客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在面对对向车道上突然飞来的铁块造成肝脏多处碎裂、多根肋骨骨折、肺、肠挫伤的危急时刻,强忍剧烈的疼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之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从驾驶室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当做完这些以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的他,瘫坐在座位上。24名旅客安然无恙,但年仅48岁的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毫无疑问,吴斌在生命遭遇重创的关键时刻,脑海中第一忧的是24个乘客的安危。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大忧大爱,才造成他今日的大义之举。以致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让我在想象他深受重伤依然从容不迫地停车画面时,心疼得眼泪簌簌地跌落。

“忧”是这世界上最朴素最本真的思考,“爱”是这世界上最美好最动人的语言。只要这个

世界多一些忧与爱,生活处处皆是春天。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身边的忧与爱,无时无刻不在感动、亦震撼着我们日益淡漠的心灵。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陌生人之间的情谊,都是那么弥足珍贵而令人难忘,令人敬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因为有那么一些心怀大忧大爱真挚善良的最可爱的人。

【类文赏析】

忧与爱

老井

老张披一件夹克坐在村头小河边。不远处一座化工厂正散发着臭鸡蛋的味道,脚下的小河漂流着大块大块的泡沫。虽是秋收季节,可老张的眼前竟是荒烟漫草。“村人撂荒得太久了!”老张愤愤地将还有半寸长的烟头踩灭。

老张是刚和老婆红梅吵了一架才出来散步的。“要回来你一个人回来,我可不想再回到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这句话,老张已记不清红梅跟他说过多少次了。

当初老张还是小张的时候,村里的日子确实不好过。那时老张带着新婚不久的红梅南下,老张有一手好瓦工活,老张做大工,红梅做小工。慢慢地他们有了自己的建筑队,有了自己的房产公司。可老张不管生意做得有多大,有一个习惯几十年来不改,抽烟只抽一个牌子——五元一包的红梅。

早年忙于生计,对家乡关心不够。后来听说村里有外乡人来办了个化工厂。老张想:村里人也能半工半农了,好!后来听说村头小河的水黑了,臭了,老张心理咯噔了一下;再后来他回村里的次数多了,不为别的,就为奔丧。哪一次不是伤心的回,揪心的去?村里的亲戚本家中,老的小的死因都是肝癌。

那次到二叔家奔丧,他坐在二叔的灵柩旁一宿没睡,一夜整整抽了两包红梅。

早晨,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三叔。三叔说“大侄啊,你爱村里人,你为村里人担忧,叔理解。可村里三年换了五个村主任,村里有点本事的早走了。”

中午,他打电话给南方的朋友。朋友说“你爱你的故乡,你想为村里人分忧,我理解。可那是一笔不小的无回报的投资,请三思。”

晚上,他把想法告诉红梅,红梅说“要回来你一个人回来,我可不想回到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

老张点燃一支红梅,缓缓地站起,前面不远处河水较浅,那是他儿时与小伙伴戏水的地方。那时的水多清啊,她分明是上苍赐予村里人的从九天上涌下的银河之水。那时只觉得《上甘岭》中的插曲《一条大河》的词作者,分明是看到了这条小河才写成的。跟他差不多年纪的,谁没在这河里捞过鱼摸过虾;村里的女人,有谁没在这河里洗过衣服、淘过米。就这小河边,又留下了他跟红梅的多少足迹。河边的小树又偷听了他与红梅的多少悄悄话。

那时,这河水灌溉着岸边的一片绿油油的禾苗。就在这脚下的田地里,他跟红梅比过插秧。可眼下哪有庄稼啊,荒草长得比人还高。

望着眼前的荒草,远眺村里稀稀落落的炊烟,老张的眼睛有点湿了。

老张掏出手机,坚定的拨了个号码。

篇3:202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

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为命题作文《品味时尚》, 沿袭近几年来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呈现形式, 此命题明确了考生的思维方向———“品味”, 酸、甜、苦、辣由考生自己感受体会, “时尚”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 有物质的和精神的, 有“美与丑, 雅与俗, 好与坏”, 每位考生心中自然都有自己的评价尺度, 所以看似命题作文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但实际上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人人都有得写, 而且都要“自己写”, 因此, 这个命题是个难得的好题材, 完美地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中学作文试题的基本要求:时代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思想性。

一、当今时代的标签———时尚

高考是时代的产物, 在各科的高考试卷中都能看到时代的信息, 这是理所当然的。刚恢复高考时高考作文可看到“阶级斗争”痕迹;后来出现了议论文“一统天下”, 对考生的“思辨”的能力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相关的话题一般“大而空”;前几年各省、市有了高考命题权, 作文命题可谓是“百家争鸣”、“争奇斗艳”, 大有向“玄学”、“另类”方向发展的趋势, 因此, 近年来有许多省、市的作文命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非议, 甚至有人建议废弃作文这一高考形式, 因为它对汉语的教育有害无益。2009年我省的高考命题摈弃了往年高高在上的、空洞的话题, 向考生传达的信息很实在, 贴近了考生的生活实际, 走进了考生的内心世界, 真正实现了“落地为本”的高考作文命题思想。特别是现在“90后”的学生对“时尚”这个词更不陌生, 他们生活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最为迅速的时代,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多元化促成了社会潮流最上层的漂浮物———时尚的蓬勃发展, 从每年“歌坛”“影坛”的风起云涌、时装服饰的五彩缤纷, 到抗震救灾英雄的感人故事, 再到“神七飞天”的神州梦想, 林林总总的时尚的人物和事件时刻都在撞击着人们的心灵。时尚浸润和感化了我们的思想和躯体, 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具现代气息, 也使我们的头脑无所适从……如何让我们关注这段历史, 200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试题提供了诠释这一时代标签———时尚的空间, 借用考生的笔触记录、铭记这段中华文明史光辉的历程。

时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感染力、时代性, 青年的生理和思想处于人生转折期、萌动期, 此时他们最具有求新精神和冒险意识, 最容易受到新事物、新观点、新思想的熏陶和鼓动, 一定是时尚文化的勇敢追求者、演绎者、创造者, 是时尚真正的“粉丝”, 其笔下的文字最能深切地体现时尚的精彩与无奈, 真实与虚拟。

二、巧妙地避开了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的影响

现阶段, 我国家庭之间的经济收入差异是悬殊的, 这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阅历影响很大。高考作文一定不能嫌贫爱富, 不能只顾及城市学生而边缘化农村学生, 当然也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高考只有从人性的角度或社会基础文化的角度命题, 才能保证高考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时尚是考生身边的时尚, 不是巴黎或上海的时尚, 在不同地域和时代, 时尚所承载的内涵不一样, 考生们在各自生活的环境中感受身边和心中的时尚, 各有所得, 各有所感, 各有所悟。这个话题不是只偏爱能描写“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的学生, 生活在只见清山与绿水偏远农村的学生也能品味“处涸辙以犹欢”的情怀;家境富裕的学生可以以穿名牌服饰为时尚, 家境贫寒的学生也可以以饮啜“心灵鸡汤”为时尚。所以“时尚”这个话题巧妙地最大限度地避开了社会阶层与经济地位对学生心理、生活习惯的影响, 只要学生心中真的“有枝笔”, 就一定在会在短短的三四十分钟内把心中的“时尚”以语言文字刻画出来, 完成一篇上乘之作。可见, 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者对生活不同社会背景下考生的人文关怀。

三、对应试作文一声棒喝

前几年, 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作文时引今博古, 雄辩大论, 教师都让学生熟记已经选定十几乃至几十个作文素材, 美其名曰“核心素材”, 更有甚者让学生牢记几篇成型的范文, 在高考时给“核心素材”“穿靴戴帽”并“不断点题”, 一篇成绩中上等的高考作文就“新鲜出炉”了。这一“秘技”现已在大江南北得了大力的推广, 使得很多学校在高考作文考试中屡次创造“历史性辉煌成绩”。仔细分析一下一些高考“美文”, 我们会发现, 作文的思想不是习作者自己的, 而是“核心素材”和“范文”作者的, 只不过是考生比较“灵巧”地把相关的素材套用了, 但堆砌素材的痕迹十分明显。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的教师更加明白这一现象———许多考生的作品都似曾相识, 或者极其相似, “屈原含冤投江”“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等素材在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 是“抄袭作品”还是“独立作品”难以确定。“天下文章一大抄”成为当今高考作文一个“潜规则”。也有人说, 难道这些优秀的素材在高考时就一个都不可以用吗?引经据典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亲和力, 是的, 有许多素材确实表达人性的真、善、美, 是人类不屈灵魂的写照, 但如果高考作文中都以这种程式化堆砌这些素材的方法进行写作, 那就不能真实地体现考生的写作水平, 失去了高考的测试功能和选拔意义, 正如精彩的多媒体课件能掩盖教师专业知识和组织教学能力的缺陷一样。

如何改变这一“有目共睹”的现象是各个省、市考试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命题方向上下功夫, 要让考生无法用现成的素材进行写作, “强迫”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想要说的东西, 虽然这类文章看上去不那么有“文采”, 但能真实地体现考生的写作水平。江苏2009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人人都能见到, 人人都能体会的社会文化现象———时尚命题, 而且品味时尚是考生对时尚文化的自我再加工, 是考生“个体”内心思想的积淀, 这个话题杜绝了“假大空”的说教, 使得学生的习作具有强烈的独特性和自我性, 目前流行的作文素材还不能“前卫”到能为今天的“时尚”说理的程度, 所以很难做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如果2009年某学生还遵循老师的教导“故伎重演”, 那他写的作文就太牵强附会而不靠谱。所以200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试题是对一些学校前些年高考作文走“捷径”教学方法的棒喝, 遏制住了这种流行甚广的作文应试教育模式, 促使各学校充分地运用高考的指挥棒功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汉语言修养。

四、对当代中学生个性的一次广视角的调查

有人认为作文考查的只是学生的汉语言的水平, 是所谓的纯文学, 不必带上对学生道德与伦理的拷问, 这绝对是个伪命题。语言的功能就是在特定的时代下叙情、叙理、叙事、叙人, 离开了时代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滕王阁序》这样的骈体文之所以流芳千古, 绝不仅仅是华丽的词澡, 精辟的典故, 工整的句法, 更重要是作者将个人的思想个性融入了这个华丽外衣之中。让学生说真话、写真情, 写出自己的个性特色, 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指标之一。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一方面是对学生汉语言自主应用水平的一次检测, 另一方面是国家和社会对当代中学生个性的考察, 虽然当今无需把思想政治提高到“文革”时期的高度, 但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对我们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还是至关重要的。时尚某种程度上就是张扬个性的代名词, 考生通过笔触能不经意地流露出当代中学生对生活、理想和信念的真实个性情感, 从而有助于政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当代学生的精神思想, 采用更有效的教育和行政措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因此, 200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很好地解决了中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知识性、时代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老问题, 而且向全社会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强化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写作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母语的运用能力和欣赏能力。这样我们民族的基因———汉语言才能在二十一世纪很好地传承并让华夏儿女感受到讲汉语的尊严和荣耀, 从这一角度上说, 2009年江苏高考的作文命题很好地完成了时代交给中学语文教学的某一阶段的历史使命。

摘要: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品味时尚》人人都有得写, 而且都要“自己写”, 因此是个难得的好题材, 完美地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中学作文试题的基本要求:时代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思想性。

篇4:202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 评点 忧与爱 借鉴

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是社会关注目的焦点。评点各地的作文题,成为了“后高考”时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笔者也不免俗,谈谈我对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的忧与爱。

爱之一:审题无障碍

审题无障碍,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人人都有话可说,这是高考作文的总体趋势,也是对考生人文关怀的必然体现。试想,哪位作家的杰作是煞费苦心审题之后写出来的呢?实际上,高考考场上,考生至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写作文,如果在审题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尤其是浪费了时间还审不出个子午卯酉来,岂不是在无谓地受折磨和摧残!令人爱的是,今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不少题目平白朴素,几乎没有审题障碍。比如:

天津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天津作文题不需要审题,抓住“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材料后的引导语直接就可写作。题目平易,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符合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能让大多数考生有内容、有兴趣写,考生是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写出好的作文来的。

爱之二:考题来自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考题从学生生活中来学生才会感到亲切,才会有话说。事实上,日常生活中蕴藏着生命最奇崛的波澜。人生的千姿百态,都在日常时光里光怪陆离。困惑、迷惘、坚忍、刚强,都在日常生活中点滴汇聚。生活中的故事,生活中的感喟,能使文字绝不雷同,呈现出万千气象。比如:

大纲卷题(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来自学生生活,既没有“寓言类”题目的造作之嫌,也没有“政治类”题目的空泛之嫌,学生感到亲切,容易引发思考,引起共鸣,相信能够写出好文章来。

爱之三:思辨类题目走俏

2011年美国高考作文题:Do people truly benefit from hardship and misfortune?(我们真的能从苦难和不幸中获益吗?)可以看出,美国作文题使学生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不仅仅是对历史掌故的熟悉,很重要的一点、或者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反映出学生个体的思辨色彩。命题者希望考生可以开发出与众不同的智力思维,希望考生可以对看似普通,看似平常的话题有自己独特的,全面的深刻的理解,这应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江苏高考作文题体现了这一特点:

江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这是一道典型的思辨类题目,也是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以来继“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凤头·猪肚·豹尾”和“人与路”之后,第四次考查此类的作文。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样一道思辨类题目都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这类题目能够真正与语文、生活和考生的生命与心灵深度对接,引导中学生关心现实、思考现实、改变现实,有一种充满热情的拥抱现实的人文精神情怀,理应走俏,已经走俏,必然走俏。

爱之愈深,忧之愈切。高考作文题分值高,对考生成绩和前途影响大,作为一个语文人,尤其是那些担负着来年出高考作文题目的语文要人,更应该为之忧,为之解困,这是我们的良心所在,职责所在。

忧之一:考题大无边

这类题目与政治挂钩,与道德相连,文以载道的功利倾向表现得过了头,题目不像是作文题,像是政治考题,它政治性倾向太强,主题先行,范围太大,导致学生说空话、说假话。比如山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山东题大而无边,显得空泛,脱离学生实际。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绝不只有一个声音。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生命体验,是构成好文章的主要基础。全体考生都去歌功颂德,都去极力表现思想高尚,实质上不是作文的行为,而是政治行为。

忧之二:诗歌靠边站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小学教材中数量也不少,诗歌对学生的灵魂滋养是其它文学体裁所无法替代的,然而高考作文却把诗歌体裁排除在外。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材料部分就选用了古今中外三首诗句,为什么却偏偏不让我们的学生用诗歌写作。一个缺乏诗歌的国度是可怕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才应该是高考的正确方向,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尽快到来。

忧之三:读写考分离

社会人不读书,校园内也难见读书的。学生忙于做题不读书,老师忙于编题,也不读书。即使有读的,上网读书似乎很时髦,然后是一些薄薄的杂志,像《读者》,仅此而已。长此以往,恐怕国人要先天性地“缺钙”了。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读书,读不同类型的书,读厚书,高考作文这个指挥棒要有所作为。现在的作文题,不读书或者读书少,对作文分数影响不大,学生自然不去读了。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提升民族素养,引导学生读书是必然选择。高考作文题要走在前面。如何命题,需要研究。

篇5:202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

雪花飘爱,漫天藏忧

我积攒了满满地记忆。埋入冬日深深得雪中。放下你,放下爱。而雪花依旧片片飞舞,依旧可以忘记悲伤。

--题记

【一】雪花纷飞,谁的情思飘落一地?

期待许久的雪花终于飘落了,静静地立在窗前,看着窗外雪花纷扬、雪片飞舞,飘飘洒洒,好美,伸出一只手,让雪花轻盈地、悄无声息地飘落到手心,若有若无的惨白,指尖跳跃的冰凉,定格此刻的记忆。

我的心里萌发无法平静的思绪,犹如零散纷扬飘落的雪花……

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一份倾心倾世的相遇,一句不离不弃的誓言,就这样飘然而逝。我在想念、想念我们莫名其妙的相遇,想念我们开心的那些日子,你都还记得么?至今,我依然无法忘记当年那些悠悠往事里的爱情。那像是一株会开花的树,生长在格格不入的城市。在霓虹灯下开花,在不见星月的夜空下枯萎。

忘不了与你的相遇,忘不了你对我的温柔,更忘不了你的微笑。

静静的,静静的就这样一直站在相爱的地方,久久不肯挪动离去的脚步,是因为太爱,还是因为太想?

也许,遇见你,在雪花纷飞的季节,注定了我的悲伤。

爱上你,在柳絮飘飞的季节,演绎了我的忧伤。

只是,我依旧在期待你的到来,依旧在深深的守候,这样也许可以让我走出一段长长的旅程。因为想找到你,纵使寒风凛冽,我的心,也会因为想到你而感到一丝温暖。

低头,一片积雪。茫然,恍惚你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窗外,大雪依旧在纷飞,把整个北京盖上了一层白纱。雪可以那样纯洁,静静地、无声地、真真切切地飘落着我心中的爱,心中的思念,心中的守候。

那年的冬天,温暖如春,因为有你。今天的冬天,白雪皑皑,独守一座空城。

是喜,是悲?

【二】雪花如絮,谁的忧伤漫天铺盖?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雪地里,置身于飞雪中。雪花,一片紧跟一片,一团追着一团,直坠人间。向我飘来,落在发梢。

是啊,雪花永远是冬日的精灵,她的出现让沉睡的梦燃起希望,思绪随着雪花飞舞,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她的舞姿是如此优雅。

不知怎地,看着这样的雪景,看着云朵洒落的泪花,心却不知飞向何处?翻滚的思绪,一瞬间,思念开始伸展,如万千藤条缠绕在心。

看着大地白茫茫的一片,那洁白无瑕的颜色,不带任何杂质,是我的喜爱;空中,飘飞的雪花如那柳絮,又似梨花落满地。纷乱的雪花,如我之相思般飘飘洒洒,编织着我的记忆。而我的思念,始终在空间里流转,找不到停靠的岸。

回望身后一串重叠的脚印,那纯白的雪痕下,有着隐约的半帘忧伤。我多想,在这样的雪地里有你陪我印上幸福的脚印。

记得,那天在雪中,你对我说你要离开的的那一瞬间,就把曾经所有的梦都破灭。我却在,仅仅苟延残喘的回忆里湿了眼,还紧紧拥抱着你给过的誓言。

就这样,一直不肯放弃对你的等待,紧紧守住旧爱留下的余温,是因为太傻,还是因为太恋? 那些,等待苍老了谁?

那些,柔情眷恋了谁?

那些,往事蹉跎了谁?

记忆,清晰而明亮。转身,一转眼成了回忆落入沉思里,支离破碎看不见完整,往事洒满一地;依稀,看见那张笑脸;伸手,是冰冷的空气和失落的心情。

原来,你一直都是我最深的牵挂。

原来,你一直都是我放不下的人。

原来,想你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我还是记着你侧脸笑的模样,依然记得你为我暖手的情景。

只是,那年的冬天,有你的陪伴,我欣喜若狂。今天的冬天,你却离我而去,让我伤心欲绝。

【三】夜的凄凉,谁的残殇弥漫天地间?

伴着夜幕,雪花依旧在纷飞。这是一个思念的季节,满天的飞雪盘旋着恋人的思绪,蘼离而凄婉,默默地纷飞了永恒。

昏暗的灯光下,看着缺角的照片,消失的风景重现。记忆蔓延着,再一次让回忆窒息。每一朵雪花飘下的时候,每一次烟火燃起的时候,我的每一份思念也在悄悄的传送。

那年的冬天,我为你开启那尘封已久的心门,准备陪你繁华落尽。今天的冬天,我却让它冻结成冰,开始冬眠。

看着窗外的的雪花,轻盈的从我眼前飘然而落,它用它的柔情记录着那段似水流年的往事,在城市路边昏暗的灯光下,抬头向上看去,分明都是你的身影,灯光下它们闪着光徐徐落下,湿润的路面分明写的是对往日的记忆……那份晶莹剔透的冰凉让我彻悟,你已经离开,而我必须重生。

大地渐渐厚重,已经变得模糊,一如我昨日的忧虑,在岁月的光芒中,悄然隐退。

《雪花飘》一直在重复着放着,听着熟悉的歌声,挣扎着感觉。绕着仅仅剩下的一点点空间,占据着悲寂心间。不愿意去想,不愿意去看,不愿意去感受,不愿意去……。一直抵不住透亮的痛。好多好多的思绪在那里滞留着。夜色暗了路人稀少,我却在风中摇

走了多久还要多久,才能够找到依靠

这样的事我们都已经走过了不少

这样的心你能够体会多少

雪花飘了迎风飘渺,心也在风中烧

这样的你这样的我才能够相互依靠

这样的心我们都已经承受起多少

暮色之中方向却无处寻找

雪花飘吧假装着自在逍遥

话到了嘴边欲言又止

别说了好不好,走就走吧别管我心情多糟

这样的时候总不忘说声

祝你幸福安好

雪花飘吧假装着自在逍遥

话到嘴边欲言又止

别说了好不好,走就走吧别管我心情多糟

记得来年一起笑看

风中的雪花飘

这是一曲伤怀的歌曲,诞生在冬日而随时间流淌。思绪不断阻挡着回忆播放,盲目的追寻仍然空空荡荡。是喜,是悲?已是无从感知。

雪花飘爱,漫天藏忧。

后记:

等待下一个飘雪的季节,等待一个与我一起看雪花纷飞的女子!

篇6: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我拂开茶叶盒的`盖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叶撒进圆滚滚的茶壶,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如碎玉落进深涧。滚烫的开水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仿佛迫不及待去拥抱一个早已注定的誓言。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一瞬间充斥了茶壶中的天地。

爱茶,不仅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圣虔诚无比的茶道,关于茶的一切。

爱茶,大概源于茶的普适性。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饮一壶,那些自不必说的情分或人生感怀,都沏进小小的杯里;与世无争的雅士,禅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氲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开茶壶的盖子,茶叶已完全舒展,清绿的水面上浮着泡沫。一切归于寂静,我仿佛听到了一声细细的叹息。

谁在叹息?谁在手捧着温热的茶杯,满怀忧愁地叹息?

既爱,又怎能不忧?

不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讲究四个字:和、静、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韵的今天,谁又能褪去铅华,闭门喧嚣,再为自己沏一盏茶。

他们互相炫耀,自己茶叶的尊贵,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得担忧,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想起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希遇羲皇,亦可匹俦秘阮。”真的,“茶不求精”,只要“壶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担忧,虚夸和浮华污染了那一壶清茶,最终遮蔽了曾经向往的真实的人生。

爱茶,却也忧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热爱永远不变,那种沉甸甸的忧愁也真实存在。忧与爱不论如何交错,最终无言,就都化进杯中,啜饮,细品茶中的苦与甜。

篇7:202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手中的细线牵制着另一头高高飞翔的风筝,风儿擦着耳朵而过,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哈哈,慢点儿,脚下„„”关切声。

八岁时

过马路时,你悄悄松开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妈妈温柔的大手。不高兴地撅着小嘴。“哎呀,过马路怎么还牵着我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你怎么还叫我的乳名啊,同学都在呢,丢死人了„„”

十三岁时

漆黑的夜空,泛白的灯光下,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一只手抓挠着头发,一只手握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心里像那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这时,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你烦不烦,不见我在写作业么?!”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你拿走!真烦!”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吱呀”一声„„十八岁时

“妈,我紧张。”你紧锁着眉头。“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像平时一样,放松。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

三十岁时

“你瞧你那样,还像个三十岁的大男人么?怎么,这么点小挫折你就受不了了?不就是被炒了,咋了,再找个工作不就完事了?!你瞧瞧你那样儿„„”父亲坐在对面的沙发,吐着烟圈,为你干着急。这算什么呢?

四十五岁时

“妈,我在这边儿好着呢,嗯,不用担心。哦,对了,上次给您带去的水果啊,你和爸要想着吃。还有那盒西洋人参,不要舍不得吃,反正是花了钱的东西,不能退。对,不能退,搁的时间长了会坏的„„”电话这头你焦虑地叮咛,电话那头母亲安静地听着。五十五岁时

丁零零„„“哎呀,妈,不是让你不要忙着接电话嘛,你和爸都这把年纪了,要是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下次拨两遍,第一遍您慢慢走,第二遍您再接。还有,让我爸不要忘记下星期的高血糖的复查;那药要按时吃,不要心疼钱,您身体不好,儿子我心疼呐!”爱就像一件破大衣,担忧就是大衣上的补丁。虽然它样式旧了,也褪了色,但它却越穿越舒适,越穿越暖和。

忧与爱

鸡吃饱了蹲在架子上打盹,猪挺着滚圆的肚子窝在一角直哼哼;太阳还恋在山头,天边一抹酡红,里面幸福满满的。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车刚满,刚才还是试探性的月夜,现在已妥妥帖帖的是夜了。半瞎埋头拉车,心里却一阵担忧:该不该叫儿子明天一起去卖瓜呢?自己又不善言语,儿子会不会生气?丑儿在后面推着车,忧虑着:应不应该陪爹卖瓜?可自己是个学生,爹却又瞎又丑又老又穷,丢不丢人呢?

“明儿个跟爹去城里卖瓜不?”半瞎还是怯怯地问了句。“唉。”丑儿不觉竟应了。可他心里又矛盾了。

第二天凌晨,鞭子撕开夜幕,驴车“吱呀”上路了。半瞎心里兴奋极了,一路上和着驴蹄敲击地面的声音哼着小曲;丑儿盯了一路脚趾,像是赴刑。

摆好摊子后,半瞎蹲在旁边用仅剩的左眼温柔地迎着三三两两的行人。丑儿却躲在驴影里,仿佛驴影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这时的他,简直就似害病的眼怕光,破碎的皮怕汗。

驴子嘶叫了一通,甩走了叮在尾巴上的苍蝇。

这时一个早起买菜的妇人绕过一辆装满瓜的机动三轮车走向驴车。“老乡哪里的瓜啊?”“汴塘瓜,不甜不要钱!”半瞎起身应道,每个字像下了保证金似的,他身为农人确是从不吹牛。“哟,你儿子帮忙卖瓜啊,看你多幸福啊!”妇人道。丑儿脸像红透的番茄,他的担忧还是应验了。

日头渐渐高了,毒辣辣地审视世间百态。

半瞎又是称瓜又是找零,忙得一身汗。丑儿看父亲泛着盐渍的黄衬衫贴在背上,衬出根根骨头,像极了干瘪的茄子。丑儿看到驴子瞪着自己,滚圆的驴眼里自己扭曲了。买瓜的人愈来愈多,驴子烦躁不堪。日头越来越烈。

丑儿终于走向父亲,“爹,我来找零吧!”半瞎愣了一下,那瞎了的像蒙灰的劣质珠宝的右眼却泛起了光。

果然今天快多了,没到一点就剩俩瓜了。这时一汉子赶过来,包圆了,说买个汴塘瓜不易,又去驴车找。果然又抱出个大西瓜。突然半瞎一把夺下,宝贝似的搂着说此瓜不卖。汉子无奈地走了。

半瞎坐下,用力掐开瓜递给丑儿说:“多好的瓜,留着咱爷俩吃!”丑儿眼湿了,他知道父亲今天是真高兴。

日头突然温情起来。

小城里,大街上,驴车边,依偎着的父子,还有那驴,啃着瓜。丑儿不再感觉丢人,不再感觉父亲令人生畏;半瞎不再担忧儿子不接受自己,转而觉得心里满满的。

驴子开心地又唱起了戏,天上太阳幸福地洒下温暖的光。

忧与爱

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总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忧国忧民而名留青史的杜甫何止一个“忧”字了得!在他的每一声叹息中,在他的每一份忧愁中,爱国爱民的思想始终闪耀着最夺目的光芒。爱之深,所以忧之切。

还有那位被唐宪宗当做一块破砖随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自己满腔尚未实现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对当地百姓浓烈的爱。

于是,他用爱来承担浓重的忧愁,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他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边境更需要发展。几年的时间里,他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绩。他自己甘为愚人,任劳任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

一位教育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深刻。我不得不说,因忧而生的爱更显得深沉。因为那是饱含泪水的爱。

舒婷的诗《写给我的同代人》,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的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落,仍有来自大地的点点回音。北岛、顾城、海子,这些在忧虑中前行的诗人,这些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的诗人,这些甘为后来者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光明大道的贤者,因为爱,他们的忧才有了意义。

我不得不想起那位蹙着眉头,在电视荧屏上,在新闻的风口浪尖上坚持着的主持人——白岩松。他用他的睿智与机敏,责任与博爱,看得比我们更远更深,他深知社会的黑暗与落后,他深谙人心的叵测,他知道“这是一条最遥远的路。”他知道以一己之力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立马改善某些地区落后的现状。因此,他将眉头紧锁,然而,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我却分明感到有一股向上之力支撑着他,他永远不会倒下——那就是他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耳畔依旧回响着杜甫先圣的:“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那份不亚于青年人的担当,那一颗滚烫滚烫的爱之心,在历史的忧患之中是心里的一方晴空,千百年后酝酿成一弯七彩之虹!

忧与爱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

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兴致。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如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渺小而可卑。人们面对着宇宙的捉弄、灾难,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

再看小虫,突然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同样置身于茫茫天地间,竟有着同样的可悲之处,陡然心生怜爱之情,将它用笔尖挑起,轻轻放在栀子花叶上。幽幽的香气仿佛给它重注了活力,小家伙很快藏到浓绿万枝中。一阵微风吹过,将一朵栀子花吹到我的鼻下,白色的蝶儿在花上歇了片刻,歇到我的肩膀上。此刻,花、蝶、我融为一体,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怀之美!仿佛是为了感谢我对虫子的爱,“平等”在心空放彩,是我此刻最大荣光。人生天地间,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过分相信个人与思想的力量,生命的天平竟然慢慢倾斜。人类只有学会对万事万物抱以爱的哲学,平等相待,才会对精神的藩篱成功突围,获得一种最真实的感动。

拔人于苦,谓之慈。授人以乐,谓之悲。“慈悲”一词,便是人间至道。同样,设身处地去担忧别人的生存状态,并毫不吝啬地施以平等之爱,获得的将是生命的尊重与敬仰;而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则是将亲人对自己的忧心转化为对亲人的挚爱与回报。感谢一只意外爬上我书页的小虫,竟帮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

望着窗外的栀子花丛,以及头顶上最玄学的星空,不禁感慨万千。若不能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小心着花开花落的浪漫,将“关忧”置于“关爱”之中,如此浩渺神秘的宇宙,人类又将怎样生活得诗意惬意?

忧与爱

严格地说,没有忧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正如没有异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乡。你应该知道,我爱着北方的故乡,忧伤地爱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直到我一个人在南方小城张家港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时候,我才明白,上半句诗就是写的我。风又从北方吹来了,越过广阔麦田与茫茫天空,越过水瘦山寒的旷野,越过苍凉的秃树林,越过积雪的路、结冰的河,一路向南一路向南,如同我一路向南一样,来到这潮湿、多雨的南方。北方,北方,不觉之间,家乡已经在千里之外了,自己已经是江南人了。

梦想总是在别处,总是在我们没有到达或已经离开的地方。当时我不是坚定地来到南方吗?当时我不是确实看不惯家乡的一些丑恶吗?当时我不是对故乡交织着忧或愤吗?那我为什么在南方会真诚地想念北方想念着北方的生活、北方的风景呢?

你要晓得,曾经付出过精力、时间与心血的地方你很难忘记;毕竟,付出过“爱”的地方,才能“能长出金麦穗与赶车谣”。

我的爱在千里之外,我的忧在咫尺寸心。你不责备我离开吧?如果都不离开,那故乡就永远不会自省。这是另一种真爱,织着忧伤的爱,但愿你也懂得。

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潸然泪下。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又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掩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吹裂口子吧?

风从北方来,同样的风,吹着北方的友人,也吹着南方的我,他们想到我了吗?农村老家,小孩子们又在旷野中奔跑听着风声过耳盼望着春天到来。故乡的春天多美丽啊,只是我爱不到。

你也明白,中国式的美学总是与愁思在一起,中国式的爱,也常常与泪水与忧伤交织无尽。

风从北方吹来,我在南方生活着,估计我回北方的机会不可能太多,以后会越来越少。我的许多北方老乡也都愉快地生活在南方,有的也是多年没有回去过,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有时还会真诚地回忆起遥远的北方,那片生长的地方,留下过欢喜与伤痛的地方,乡音难改的故土。

篇8:202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

江苏省生物高考自2008年开始, 实行等级评定, 至今已走过四个年头。认真分析近四年的江苏高考卷, 一股强烈的新课程理念及对生物学科理科属性的还原呼唤扑面而来, 尤其是2011年的江苏生物试题, 让人眼睛一亮, 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智慧, 对新一届高三复习启发颇多。本文就2011年的江苏高考生物卷进行分析, 并对新一届的高三生物复习提出建议, 供大家参考。

一、试卷结构

全卷共34题, 包括20道单项选择题 (1~20题) 、5道多项选择题 (21~25题) 和8道非选择题 (26~33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计40分;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共计15分;非选择题部分共计65分。与前两年的试卷结构上的最大不同点是:非选择题由原来的9道减为8道, 其目的是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推理, 进而组织答案, 这也体现了江苏生物高考的人性关怀。在分值分配上, 考查必修1模块内容的有29分, 占24.17%;考查必修2模块内容的有20分, 占16.67%;考查必修3模块内容的有29分, 占24.13%;考查选修1模块、选修3模块内容的有31分, 占22.4%。其中, 考查实验方面的有27分, 占22.5%。

二、试卷特点

1.遵循考试说明, 体现教学要求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说明 (生物学科) 》是命题的依据, 教材是命题的蓝本, 试卷尊重江苏不同地区的教材差异:有的学校选用的是人教版, 有的学校选用的是江苏版, 但考查的试题很好地兼顾了两种教材的差异。试卷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所列知识点, 且知识点的考查遵循《考试说明》中的相关等级要求。如选修1 “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等级要求为A, 即了解所列知识点, 并能在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命题者尊重《考试说明》的要求, 选择题第3题就以“发酵技术的应用”为背景, 考查的内容较为基础;又如“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属于B等级, 要达到“理解”水平, 选择题第4题设计角度新颖, 虽然考查的知识点是“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功能”, 但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 让学生去单纯地记忆叶绿素吸收什么光, 类胡萝卜素吸收什么光, 而是巧妙地引入了“突变体”这个新概念, 增加学生的思维强度, 达到“理解”和“在新情境中运用它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要求。

2011年的《考试说明》与2010年相比较, 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也能在高考试卷找到它们的“影子”。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由B级要求上升到C级要求, 旨在唤起民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强烈责任。选择题第20题较富江苏特色, 以江苏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为素材, 考查学生的甄别能力。

2.设问角度新颖, 突出考查主干知识

从整卷来看, 没有一道题直接设问“是什么”, 而是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例如第1题, 考查的是“元素和化合物”, 本题跳出常规, 以往常考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功能, 而今年以“功能”为切入点, 考查哪些化合物合成时需要模板, 这样的设问角度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第22题以“可遗传变异”为切入点, 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存在的可遗传变异类型进行分类与筛选,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比较能力, 角度新, 立意高。

整卷从命题的分值分布来看, “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调节”依然是必考点, 但考查的形式又作了变换。如每年必考的遗传系谱图今年在多选题中出现, 而在遗传题中安排的第32题, 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本是一道难度不大的常规题, 而题中再加上“染色体缺失导致花粉不育”这一新情境, 情况就变得稍许复杂了。对于“基因工程”部分, 今年没有考查“双酶切”的问题, 但最后一道题以PCR技术为背景, 提供图表与文字信息, 让学生调动思维,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能力考查, 力求还原生物学科的理科属性

多年来, 生物学科被较多同学和老师误解:生物只要记一记, 只需背一背, 就能考高分, 一时生物学科被烙上了很深的“文科”印迹。其实,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有着很强的理科思维, 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卷, 一年一个台阶, “能力立意”的考查逐年显现, 尤其是2011年的江苏卷, 对于纯靠记忆的学生就很难得高分。能力考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对学生图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 试卷尤其注重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处理。全卷33道题中图表题有14道, 非选择题除32题外, 每题都有图或曲线或表格。如第33题有4个图解, 一页纸, 还要求学生画图;第27、28、30题都分别有两幅图或表格或曲线。信息量大而且隐蔽, 考生需看懂题意, 完成图文转换, 方可作答。要想准确转化图文信息, 既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又要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

例1. (2011年江苏生物卷-8) 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 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下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试题立意:本题命题者试着通过图表, 让学生来理解实验, 重在考查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是一道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

解析:图示可见放射性的亲核蛋白能从细胞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 放射性的尾部也能从细胞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 但放射性的头部却不能从细胞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可见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是由放射性的尾部决定的, A项错误。亲核蛋白需与特定的载体结合后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消耗能量, 方式类似主动运输, B项错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D项错误。

答案:C

例2. (2011年江苏生物卷-25) 在野外试验站, 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 (1和20头/叶) 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 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 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 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 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试题立意:本题曲线多, 且涉及两组变量——开放与封闭、初始密度不同。读懂图, 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此题对曲线的解读和相关生态学知识的结合要求高, 需反复察看曲线中蕴含的信息, 紧密联系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析:A、B两选项在初始密度相同的背景下, 分析开放或封闭条件下的有关指标, 其实可以理解为:与封闭条件相比, 开放状态下存在着棉蚜的迁入或迁出问题, 因此A、B的描述合乎情理, 均正确。而C、D两项更强调读懂图中曲线, 其中C项, 可观察开放条件下1头/叶的曲线, 它达到K值后稳定一定时间后才开始衰退, 故C项描述错误;种群的衰退指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表现为年幼个体数量少于老年个体数量, 而种内斗争则与种群个体数量 (或种群密度) 呈正相关, 因此种内斗争未必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答案:AB

(2)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考查应用能力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联系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现江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这是《考试说明》力求高考达到的目标之一, 试卷在设计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选择题第3题, 此题考查的是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意在考查考生的辨别比较能力;选择题第15题, 综合考查了棉织物与加酶洗衣粉的关系、“多酶片”片剂的设计与消化的关系。试卷充分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 及时渗透科普知识和人文思想, 如第20题以江苏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为纽带,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落实课程的情感目标, 体现高考“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价值追求。

本份试卷十分重视与生产生活、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联系, 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中“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要求。

(3) 突出生物学科的实验属性, 考查实验技能

高考中如何考查实验, 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命题者的难题。如何增加区分度, 让做过实验和不做实验的学生在高考题中有所区别呢?今年的高考题, 加大了对实验考核的力度, 一改以往“背实验”给中学生物教学带来的伤害。对比近三年高考的实验题可以看出, 尽管对实验题的考查内容都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之内, 但考查的方式有所变化, 由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的考查向对探究过程的考查转变, 更加注重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这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实施和落实。

2011年试题大多以实验或科研素材为背景, 情境新, 试题灵活, 体现学科特点又联系实际, 加大考查考生的学科知识在新情境下的运用能力和实验能力。选择题中有4道题 (第4、10、12、19题) 考查课本相关实验, 还有一些以实验为背景的试题;非选择题的第28题是实验题, 源于教材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及“低温或化学物质诱导染色体变异”, 考查学生对本实验中试剂特点、试剂的作用、正确规范的显微镜使用操作、得到科学可靠实验结果的基本策略方法、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述的能力等。

例3. (2011年江苏生物卷-11)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试题立意:此题考查的是教材一系列基础实验的内容, 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分析能力。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教材实验中实验材料与试剂的选择。A项正确, 菠菜叶片的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含有多个绿色扁平的叶绿体, 可不需染色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B项花生的子叶细胞需制成临时装片再经苏丹Ⅲ染色才能观察到;C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也需用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后观察;D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中清晰可见的是紫色的大液泡。

答案:A

三、对高三复习的启示

1.剖析教材, 研读教学要求

教师对教材上的生物学科主干知识及相应的教学要求应烂熟于胸, 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 再把这些线连成知识网络, 通过不同的知识网路的交叉连接, 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除此以外, 还要关注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一个问题上的不同呈现方式。我们要将目前的《教学要求》和以前的版本进行彻底对比, 搞清楚修订的《教学要求》增加了哪些知识点, 删除了哪些知识点, 还有哪些说法发生了改变, 这些改变的说法是提高了教学要求, 还是降低了教学要求, 如果是提高, 提高到什么程度, 如果是降低, 降低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 我们在高考复习中要准确把握, 确保既不增加学生负担, 枉做无用功, 又不遗漏知识点, 造成遗憾。

如2011年第17题, 较多学生对“群落”、“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等概念理解不清, 有不少同学误选了B项, 他们误认为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不同是空间结构特征, 这就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时, 一定要分析到位, 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并且要结合特定的情境去理解这些概念。

2.适应高考要求, 提升学科能力

高考强调以知识为载体, 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能力范围很广, 主要是理解知识的能力、从新材料新情境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图文信息转换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 (包括图、表等) 表达能力等等。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是把知识教活, 把发展能力作为复习教学的重点。因此, 在复习时或小考后, 都要有针对性地总结, 尤其是那些易错题,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本题考了哪些知识点?题目是怎样综合这些知识点的?题目又考了哪几方面的能力要求?等等。

3.加强实验, 关注实践

新课程生物高考实验试题的分值比重会逐年上升, 考查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实验, 素材来自生活、生产和高新科技, 具有广泛性和新颖性。命题方式可能有对实验步骤的正确与否进行评判, 或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等等。首先, 对课本实验要系统、细致地梳理, 条件许可, 部分实验可以重新到实验室复习一下。对于素材性实验题, 训练学生根据题干确定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 让学生养成在实验设计中自觉遵循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的习惯,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

平时的复习, 要紧扣生活、生产实践,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温室栽培蔬菜如何提高产量、污水处理和自净化问题、癌症、艾滋病等问题。要联系生产生活, 关注热点, 并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复习时, 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上一篇:工作自我介绍书面格式下一篇:工会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