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情况报告

2024-07-08

安全生产情况报告(通用8篇)

篇1:安全生产情况报告

安全生产情况报告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你局前段时间到我厂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后对十项工作提出了整改处理建议和要求,我厂非常重实,及时整改和完善,各项工作于2013年8月10日前逐一整改落实 到位,敬请贵局检查验收。

冕宁县铁厂五一八采选厂

2013年8月12曰

篇2:安全生产情况报告

州政府召开全州政府系统维稳暨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会上,州长益西达瓦作了重要讲话,对敏感期政府系统维稳防控和今年安全生产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我县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微杜渐,周密部署,抓实抓好做好维稳工作

按照州委、州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制定了《县6至7月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案》,从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工作保障和工作效能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此基础上,6月10日,县政府专题召开政府系统维稳工作专题会,传达了全州政府系统维稳暨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对有关工作再作进一步强调,以“三严防、三确保”为总体目标要求,坚决做到“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可控”的目标。

(一)抓实群众工作,夯实维稳基础。把握好精准扶贫和民生工程两大核心,以发展凝聚民心、以发展转移注意力。同时,要求政府系统干部职工要以深化群众工作全覆盖为契机,进村入户与“结对亲戚”走动见面,全力落实“六必访”要求,掌握思想动态,宣讲政策法规,解决困难诉求。从意识形态入手,让每名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坚决防止群众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同时,结合“同心同向”行动,县政府领导带头入寺开展工作,对全县寺庙进行摸排分类,同时,强化治安消防、卫生防疫、人口户籍等监管。明确在敏感期结束之前,严禁举办跨地区、跨教派、跨寺庙的大型佛事活动,严格佛事活动审批程序,全程监控小型佛事活动,切实维护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

(二)抓实情报工作,提前预知预警。突出重点,广泛延伸情报信息触角。收集掌握内幕性、预警性、行动性的情报线索,收集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线索信息,收集掌握各类重点人员的思想动态、活动轨迹和滋事肇事的苗头倾向,收集掌握宗教领域影响稳定的动态迹象,收集掌握学校、医院涉稳信息,搜集掌握乡村治安问题、矛盾纠纷等不和谐因素,提高情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全面落实“每日研判、每周会商、半月分析、每月汇总”制度,做好情报的筛选、甄别、核实、分析、会商、研判做到防于未然、止于未发。

(三)抓实防控工作,严防涉稳事端。敏感期期间,全县执行二级戒备防范等级,坚持群专结合、动静结合、显隐结合、点面结合,切实做到防范稳控到位。充分研判我县境内信教群众煨桑、念经、祈福等敏感问题,准确把握其特点和趋势,发现涉稳隐患苗头,坚持“灵活应对、巧妙化解,的原则,及时妥善应对处置,防止演变转化成“为庆生”的规模性活动。并加强对重要桥梁、隧道和党政机关等重要目标,供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金融等要害部门,广场、学校、医院等人员聚集场所,以及桥、纪念碑公园、民爆公司仓库等重要部位的执勤巡逻和甘谷地、得妥两个卡点的检查;充分利用“红袖标”、“网格员”、基层民兵等群防群治队伍加强村社治安管理和巡逻防控。同时,强力整治成品油市场违法违规活动,规范散装汽油销售管理,加强公共安全管理。

(四)抓实管控工作,严防涉访事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重点排查水电开发、矿山开采、土地征用、移民安置、拆迁补偿、资源利用、工程建设等领域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隐患和突出问题,要求劳动人事部门加强对拖欠民工工资的工程清理,移民局和相关乡镇要加强电站移民的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住建、水务、环保、国土、林业等部门提前介入相关工程执法,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突出管控国保重点对象和信访重点人员。对高危重点人员,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的`24小时贴靠管控,一旦发现有闹事苗头,果断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处置。

(五)抓实舆情监测,占领舆论阵地。继续深化“爱国、守法、感恩、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和门户网站、之声微信公众平台、手机报等媒介,宣传党政风向标、大力弘扬正能量,有效抑制社会负面舆论,增强舆论反制力。对传播不良信息,煽动滋事肇事的,要及时落地查实,严格依法处理。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主动解疑释惑,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形成正确导向,努力净化舆论环境。

(六)抓实应急体系,从容应对事件。立足应对“最坏”情况,从情报信息、力量布防、装备配置、现场处置、舆论引导等入手,及时修订完善各部门应急处置预案,突出应急预案编制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明确处置原则、处置流程、处置责任等具体事项,确保责任明确。针对群体聚集、暴恐袭击、极端自焚、阻工阻路、持械斗殴等突发案(事)件,组织开展应急处置演练,着力练指挥、练协作、练队伍,进一步检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确保一旦有事,能快速从容应对、及时妥善处置。

(七)抓实效能问责,加强要素保障。层层分解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坚决做到工作无遗漏、责任无疏忽。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得力,酿成重大涉稳事件、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敏感期期间,政府系统干部职工原则上不请假、休假,一律不得请假离岗,严防缺位和失位,严格落实值班备勤和领导带班制度。重大隐患苗头、重大社情动态、重大矛盾纠纷和其他紧急情况要第一时间上报,对因瞒报、漏报、迟报、谎报,延误处置时机或造成重大影响的,实行责任倒查。同时,在人、财、物上做好充分准备,确保维稳工作落到实处。

二、高度重视,防患未然,抓深抓细确保安全生产

6月初,县政府召开安委会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今年防汛抗旱、地灾防治、防震减灾、火灾防控、交通安全等安全生产工作再次作出具体安排,突出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确保全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一)扩面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宣教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重点加强新《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推广典型经验,曝光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全面提升群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知晓率、关注度、参与面,营造社会广泛关注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坚持“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无防”的理念,切实按照年初计划加大防震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面向群众加大宣传。

(二)突出工作重心,尽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可控。将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开展道路交通“五整顿、三加强”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执行客运站点“五证、一牌、两单”发车制度和“三关、一监督”措施;对非法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从严从重处理,变事后调查处理为事前主动预防。在密集路段和重点环节安装智能化电子监控探头,实行全天候监控,积极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结合依法治县“10+1”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规范违法改拼装货运车辆,出重拳集中整治超载超速、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行为,尽最大努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三)严厉“打非治违”,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六打六治”专项整治活动,抓好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整治不留死角、不留真空;加大对小煤窑的打击力度,坚决防止死灰复燃,推动各行业打非治违工作常态化、机制化,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

(四)加强企业监管,逗硬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三个必须”要求,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参照省安委会安全生产警示和约谈制度,对相关责任人逗硬问责,并实行年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

(五)完善排查体系,巩固提升安全生产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体系,分层次、分行业建立完整的隐患排查整治台账。建立协查协管机制,延伸监管触角,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全面加强对各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培训,及时指导、督促企业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篇3:富源县生猪生产亏损情况调查报告

一、2009年1-8月全县生猪生产情况

2009年1-8月, 全县出栏肉猪71.98万头, 同比增长21.12%。猪肉产量达69422吨, 同比增长20.71%。

二、生猪价格变动情况

富源生猪活猪收购价格从2006年8月开始一路攀升, 到2008年4月, 活猪收购价每公斤达17.36元, 仔猪价格为每公斤34.91元, 猪粮比价为10.46∶1, 与2006年7月份 (最低点) 相比, 分别增了11.62元和30元, 增幅达到202.44%和611%, 创历史之最。从2008年5月, 猪价开始下行, 到2009年7月, 活猪收购价每公斤达8.18元, 仔猪价格为每公斤8.77元, 猪粮比价为4.76∶1, 为目前这一波下行行情的最低点, 与2008年4月相比, 分别下降了52.88%和74.88%。进入2009年8月, 猪价环比略有回升, 活猪收购价每公斤达9.64元, 仔猪价格为每公斤9.14元, 猪粮比价为5.39∶1, 但依然处于6∶1的警戒线以下, 农户养猪亏损。

三、农户养猪亏损情况

(一) 年出栏10头左右的散养农户亏损情况

此类农户饲养周期较长, 从购入仔猪到出栏肥猪, 约要10个月, 出栏猪体重也比较大, 都在130公斤以上。例如, 东堡村委会的夏小菊家, 现存栏生猪8头, 有4头可以出栏, 每头平均重140公斤, 按现价9.64计, 每头可卖1349.6元, 这4头猪是2008年8月购入, 当时仔猪平均重25公斤, 仔猪价格为每公斤25元, 购猪款为每头625元, 经过11个月的饲养, 每头消耗玉米402.5公斤, 按每公斤1.7元计, 玉米成本达684.25元。在不计水、电、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 出栏1头猪也只有40.75元的收入。按饲料成本占饲养成本的70%估算, 其他成本每头还需要293.26元, 初步估算, 年出栏10头左右的散养农户, 每出栏1头肥猪要亏损252.51元。

(二) 年出栏300头左右的规模养殖户亏损情况

此类农户饲养水平相对较高, 饲养周期为4个月左右, 出栏猪体重在100公斤左右。例如, 中安镇晨辉养殖场, 2009年4月购仔猪150头, 平均每头仔猪27公斤, 每公斤19元, 仔猪成本为每头513元, 饲料成本每头675元, 人工成本为60元每头, 各种成本共花费19万元, 2009年8月7日以每公斤9.2元的价格全部卖出, 销售收入13.8万元, 总亏损5.2万元, 每出栏1头肥猪亏损346元。

(三) 养殖小区农户亏损情况

富源县2008年在11个乡镇的37个村委会中建成生猪养殖小区53个, 涉及养猪户1248户。2009年1-8月, 养殖小区为市场提供仔猪4.3万头, 肥猪12.2万头。平均每出栏1头肥猪养殖户亏损400元左右, 其中育肥猪场 (户) 每头亏损650元左右, 而采用自繁自养的农户每头亏损在200元左右。例如, 都格大河乌猪养殖小区养殖户韩泽华, 2009年1月15用14500元购仔猪16头育肥, 到2009年7月28日出栏, 销售收入13500元, 在不计饲料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情况下, 还亏损1000元, 实际每头亏损达700余元。竹园镇大路养殖小区的陈学刚家, 1-8月出栏肥猪200头, 亏损35000元, 每头亏损175元。如果按目前活猪收购价格每公斤9.6元销售计, 现存栏的240头肥猪, 每头还要亏损50元左右, 也说是说年出栏500头肥猪的养殖户, 年亏损额将在5万元左右。

四、亏损的原因

(一) 客观方面

1、主要是生猪价格下跌造成的亏损。

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实体经济受到冲击, 民工等一线劳动者经济收入锐少, 猪肉食品消费受到影响, 购买力不足, 导致猪价下跌。二是由于前两年全国猪肉价格持续走高, 在利益的驱动下, 在国家、省、市、县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生猪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下, 养殖户饲养生猪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生猪生产发展迅猛, 生产规模得到扩大, 产品产量快速增加, 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供大于求, 导致猪价一路走低。从富源县来看, 仅2008年就新建万头猪场6个, 占累计建成万头猪场总数的60%;年饲养出栏肥猪500头以上的规模户新增18户, 占累计总数39户的46.15%;年饲养大河乌猪母猪100头以上的规模户新增11户, 占累计总数28户的39.28%。

2、屠宰商控制肉市, 屠宰利润过高, 间接造成养殖农户亏损。

当活猪价格下跌时, 下跌损失被及时传递给养殖户, 猪肉下跌速度和幅度小于活猪收购价下跌速度和幅度;当活猪价格上涨时, 猪肉市场快速上涨, 猪肉上涨速度和幅度远远大于活猪上涨速度和幅度。从生产到消费流程中, 中间商始终获取了最大利润。

(二) 主观方面

一是饲养管理方式落后。部分养猪农户依然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 还存在养大肥猪的现象, 适时出栏等畜牧科技措施还没有被采用, 导致饲养成本高, 亏损严重。部分规模养殖户还存在工人数量与生猪饲养量不配套的现象, 用工过多, 增加了养殖成本。

二是生猪生产过程中的疫病防治工作不到位, 生猪病死情况比较严重。规模养殖场和生猪养殖小区应该采取计划免疫进行疫病防制, 发生疾病要及时诊治。但部分养殖场和小区由于认识不到位, 不按规程操作, 疫病时有发生, 生猪死亡情况严重, 导致养猪亏损雪上加霜。例如, 营上镇都格大河乌猪养殖小区养殖户万国盛家, 养母猪76头, 1-8月共配种繁育15窝, 产仔120头, 病死60头, 育成仔猪60头, 育成率只达50%。

三是市场信息流动不畅, 部分养殖户对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不能及时掌握, 也是导致亏损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猪价已经开始下跌时, 部分养殖户沉浸于上一阶段的高价中, 不能及时出栏, 导致亏损;当猪价已然开始上涨时, 部分养殖户还沉浸于上一阶段的低价位中, 低价出售给猪贩子, 导致亏损。例如, 中安镇东堡村委会的丰建成家, 2009年8月6日出栏肥猪12头, 按每公斤8.6元卖给猪贩子, 但当时中安兽医站收购价已是每公斤9.2元, 仅此一项, 每头猪就损失80元左右, 总计损失960元左右。“养猪不如卖市”的情况还很常见。

(三) 养殖户目前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由于1-8月的全面亏损, 养殖户的资金流严重不足, 希望猪市快速回暖。散养农户希望在每公斤10元以上的价格抛售可出栏的生猪, 并降低存栏, 减少饲养量;规模户希望找到资金充裕的企业, 以生猪作抵押, 借款渡过难关, 等猪市回暖后相对高价出售生猪以达到少损失的目的。由于固定资产投入大, 规模场 (户) 暂时没有放弃发展生猪养殖的打算, 更希望政府出台补助措施, 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帮他们渡过难关。

五、对策和建议

第一, 提高思想认识。要站在“兴一项产业, 活一地经济, 富一方百姓”的高度, 政府、企业、农户都要从发展好大河乌猪产业的根本要求出发, 共克时艰。市场有起有落, 不能因市场一时的低迷而把多年建立起来的大河乌猪产业体系毁于一旦。

第二, 畜牧部门要加大先进实用的畜牧科技技术推广力度, 同时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对少数缺技术人员的规模养殖场, 畜牧局安排专人驻场指导, 减少因疫病造成的损失, 提高产业发展科技含量, 提高养猪效益。

第三, 强化“公司+基地+农户”的大河乌猪产业发展之路, 正确处理好畜牧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畜牧龙头企业要做好自己的市场, 做出品牌, 为大河乌猪产品找到出路, 并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四, 加大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畜牧局通过网站每周发布一次生猪销售市场价格, 使养殖户能够及时地掌握市场行情。

第五, 畜牧龙头企业和大河乌猪养殖户是大河乌猪产业发展的两条腿, 缺一不可。针对目前产业发展中的困难, 建议政府出台一定的补助政策, 对大河乌猪规模养殖户和畜牧龙头企业给予经济扶持。建议由畜牧局和东恒公司联合核定规模养殖户, 并签定供猪协议, 在两个月内向东恒公司提供肥猪1万头, 除按市场价格收购外, 政府对规模养殖户每出售给东恒公司1头肥猪补助养殖户80元。

第六, 金融部门要从信贷方面给予大河乌猪规模养殖户积极支持, 相关部门在发放小额信贷的过程中, 应优先发放给大河乌猪规模养殖户。

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畜牧业生产亏损情况的调查分析, 提出了当前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应对措施。

篇4:河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综合报告显示,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河南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在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构建了政府监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一是蔬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以来,农业部每年对河南省蔬菜进行5次监督抽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每年对全省蔬菜进行4次例行监测,历次检测结果显示,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全省水产品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农业部对河南省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平均合格率为97%。二是大宗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平稳。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连续4年风险评估,河南省小麦、玉米、花生等大宗作物平均合格率均在98%以上。2014年前三季度,经过21次集中抽检,以及对9566批次畜产品和兽药、饲料产品的例行监测等,猪肉平均合格率为98.6%,牛肉为99.3%,羊肉为98.5%,禽肉为95.2%,生鲜乳中三聚氰胺合格率为100%;农业部对全国大中城市的3次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河南省畜禽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99.7%。三是其他重点品种农产品质量良好。自2011年开始,河南对食用菌、茶叶和水果等重点品种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的专项监测结果是,食用菌合格率为99%,茶叶为99%,水果在96.5%以上,总体合格率位居全国前列。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县(市、区)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当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各地普遍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了各级政府和农业、畜牧等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如邓州市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分管副市长为副主任,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委员会,定期组织对全市农产品安全进行统一检查,形成以安委会统一牵头协调,成员单位相互配合,信息共享,职责明确,灵活高效运转的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新体制。

(二)重视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共治。2011年以来,省农业部门组织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水生动物检疫人员、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三品一标”认证检查员和企业内检员进行培训或轮训,累计培训各类执法监管人员20多万人次;各级农业、食药部门积极响应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了新闻媒体面对面、公开承诺行动和实验室开放日等系列宣传,提升了执法部门依法监管意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群众参与监督意识。

(三)紧抓重点环节,严把质量关口。各地按照“标本兼治、堵疏结合”的原则,执法监管和农业标准化生产“两手抓”,落实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监管,严防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一是执行法规标准,把好源头关。主要是通过全面加强药肥、水土样品、饲料等产地环境检测和综合治理,建立农业投入品准入制度,严格管理禁用农药、限用农药、违禁饲料添加剂等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并结合农时季节重点查处制假售假问题。如周口市始终保持对违法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沙汀胺醇”等违禁药品及售卖病死畜禽等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较好控制了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安全。

二是推动标准应用,把好生产关。各地以标准化“三园两场”(菜园、果园、茶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水产品健康养殖场)和整体示范市县建设为抓手,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机构,严格认证登记和后期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新野县先后出台了《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质量监控体系管理办法》、《出口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县20.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了省级认定,甘蓝、西瓜、四季豆、西红柿、茄子等18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甘蓝、大葱、胡萝卜等3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15个养殖场(小区)通过了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

三是严格产后控制,把好贮运关。各地严格执行农产品分级包装要求,加强贮运环节“三剂”(保鲜剂、添加剂、防腐剂)管理,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和重点环节“三剂”的监督检查,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贮存保鲜冷链物流。如沁阳市印发了《沁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各乡镇(办事处)均建立了检测站,固定检测人员,各项制度、工作流程上墙,2014年各乡级检测站对贮运农产品共抽检样品2300个,抽检合格率100%。

四是实施准出准入制度,把好市场关。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农产品安全相关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产品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能进入市场销售。目前全省已有18个市级城区和127个县级城区实行了蔬菜市场准入,8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331个农贸市场、330个超市被纳入市场准入日常监管范围。郑州等市已扩展到水产品、水果、食用菌、粮油等农产品,南阳的镇平、内乡两县已延伸到乡镇农村超市。

(四)落实保障制度,提升监管效果。着力从例行监测、风险评估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全面强化监管保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实行例行检测制度。各地把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按照省、市、县“三级检测,四季不断”的要求,组织开展辖区内的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准出准入检测。省财政每年投入检测经费900万元,监测样品近80万个。针对2013年山东“毒生姜”事件,三门峡、焦作、平顶山等地开展了专项检查和检测,及时堵塞漏洞,有效防控类似事件发生。

二是实行产地环境监测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区土壤污染普查,在全省布设监测点位2326个,对采集土样进行重金属的检测分析,目前已累计采集土壤样品6.4万个,布点面积达1.1亿亩。并于2012年对全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数据进行了动态更新,基本摸清了全省土壤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状况,为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南阳、新乡等市每年定期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条件及其产品进行监督检测,市级对全市范围内“三品一标”生产基地进行30%监督抽查,县区全年对所辖区域“三品一标”基地进行100%监督检测。

三是逐步实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全省制定实施了农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标识制度,督促指导农产品销售企业建立追溯信息平台,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进销台账制度和入市检测制度等,及时发现问题、查明责任,防止不合格产品混入。郑州市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鹤壁市建立了具有追溯功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信息平台。

存在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一法一办法”的要求和社会公众的预期还存在差距,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地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重数量、轻质量”和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法律意识淡薄,不但不履行法定义务,还想方设法逃避法律责任。

二是检测监测执法机构标准化装备水平差,缺乏科学手段,相关保障经费不足,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不健全,基层农业部门与食药部门在食用农产品的监管、检测、执法等方面职能划分不够明确,造成监管缺位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是面对违法犯罪分子制假售假场所的隐蔽和手段的不断翻新,农资监管执法力量普遍较弱。而有些地方对假劣农资案件的处理仍存在“以罚代刑”、“以罚代养”的问题。

四是由于认识、宣传及政策扶持不到位,制约了“三品一标”的发展,“三品一标”产品产地占比较低,群众没有真切感受到创建品牌带来的效益。标龄长、标准水平低的问题还普遍存在,现行有效的标准亟待修订更新,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也亟须健全完善。示范区建设后劲不足,带动能力亟须加强。

五是由于专业物流、口岸建设滞后,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河南作为全国农产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未能发挥出来。加上科研力量分散,部门分割、地区分割使产学研结合不紧密,资源和信息共享不够充分,部分设备设施又严重缺乏,制约了农产品科技创新和标准提高,突破性成果匮乏。

相关建议

(一)积极推动“一法一办法”的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深入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才能有效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不断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拓展优势农产品的市场潜力,让人民群众享用到质量安全信得过的农产品。

(二)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加强领导和工作协调,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配套资金,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考核评价等措施;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诚信经营体系;完善责任追究制,对监管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问责。

(三)提高监管水平。建立并完善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县级检测机制要实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有档案”的“五有”标准,乡级区域监管服务站要加紧配备仪器设备,充实技术人员,落实运转经费,确保工作开展。做好对达到考核标准的县(市)农产品检测机构进行考核验收和“双认证”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业务培训。完善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对于现行法规制度尚未完全明确的监管职责和监管事项,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避免重复监管或出现监管漏洞和盲区。

(四)注重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开展专项整治,突出解决违法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瘦肉精、三聚氰胺、抗生素和制假售假以及收储运环节非法添加等问题。建立检打联动机制,监督抽查不合格的及时立案查处并追溯制假源头;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涉及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严惩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犯罪行为。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投入品监管诚信体系建设,及时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件。

(五)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农业、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场)建设,不断扩大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建设规模。要切实采取措施支持农业、畜牧业、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三品一标”产品设立扶持专项资金,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证后监管,完善退出机制。

篇5:安全生产履职情况报告

我们德州天宇化学工业有限公司2010年在丙炔醇项目生产过程中,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履行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省、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部署,切实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管理,狠抓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着力建设安全生产机制,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在2010年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

我公司自2002年建厂以来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中,我公司仅仅围绕“安全发展,预防未主”为主题,积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我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我公司深刻的认识到“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环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我们就根据生产工艺操作等情况,专门研究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我们主要落实了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修订、完善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级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员工应负的责任。我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部分责任制、责任状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并得到公司自聘专家的认

可。同时公司组织专门人员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打分,作为年终奖惩和评优的主要条件。公司设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总经理担任组长。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公司配有3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都经安监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书。

2、修订、完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公司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员工骨干、专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讨论、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现在作业,严格执行作业规章制度。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绝不姑息,一经查出给予警告、现金处罚、开除三种处罚方式。

3、安全生产投入的落实情况。我公司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根据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办法规定,不低于全年销售收入的2%,2010年全年实际提取安全费用万元,安全生产费用严格按照本公司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适用。公司还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用,并缴存万元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4、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情况。每月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总结、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记录,使广大职工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生产警惕性。公司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厂区安全生产抽查,分管安全负责人严格按照公司制度要求,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厂区安全生产检查,从根本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5、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和演练情况,积极完善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预防突发事故。公司根据自身情况,针对事故发生率较高的事故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计划,于2010年7月份和11月份,分别进行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和重大危险源灭火应急救援演练。通过实战演练增强了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应急能力。根据演练情况,公司组织相关人员集合演练过程可能出现的纰漏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应急预案的修订得到了专家的确定,提高了其可操作性,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6、2010年公司为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一般事故都得了到良好的控制。

三、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

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公司设有隐患排查治理、举报奖励安全管理制度,经常性安全检查和举报奖励,有效的控制了事故隐患。对查处的安全隐患记录在档,并按照“五落实”的要求整改。定期聘请化工安全专家实施、落实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及安全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2、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情况。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相关要求确定我公司厂区西北方位的电石库为重大危险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并针对我公司及电石库的现实情况,建

立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对其进行了登记建档。安全责任承包到个人,并对电石库的防火防爆防水以及操作工个人劳动防护等安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电石库内装有乙炔气体报警器,随时对空气中的易燃气体进行检测。为应对突发事故在电石库的两侧分别设有干粉灭火器和防火沙。针对电石库这一特殊情况,公司单独编制了重大危险源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将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安监部门备案。

3、危化品新、改、扩建项目情况。无

4、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2010年我公司的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都按规定参加了培训、复训,并做到100%持证上岗。相关从业人员也都具备规定的安全生产从业资质条件。根据安全工作安排,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制定了年度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做到了每年不少于一次的全员安全培训和考核。按规定对新录用人员、转岗人员和外来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了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教育档案盒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卡”。对于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时间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施。

5、各级政府及其监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文件或会议精神,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指南。为此,我公司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会议及其他活动。每次文件下达或会议后,我定期组织学习会议和文件精神,并形成记录,重要的事情安排专人负责。坚决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文件和会议精神。

6、定期检测检验。我公司内部的所有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都按时交有相关资质的部门进行检测检验、定期校验,并登记在册;并根据公司内设备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专门的特种设备、安全设施台帐。

7、接受各级安监部门监督检查。2010年截止到今日,我公司共接受市安监局检查3次,区安监局检查6次。公司人员积极配合各级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都在规定期限内严格按要求进行了整改。

8、定期安全评价。做为危化品的生产单位,我公司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定期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并积极配合安全评价单位对安全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我公司现有的安全评价报告书已全部按规定到安监部门进行备案。

9、生产装置运行情况。试生产以来,公司的生产装置都在良好状态下正常运行。在正常的开、停车之前,公司都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制定并落实了装置开、停车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除了职能部门的检测外,还组织定期维护、保养。

安全生产工作是重中之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吸取教训,从严要求,使我公司的安全工作步入新的行列。

篇6:公司安全生产自查情况报告

公司安全生产及运行维护是通信企业的“两大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公司在省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2007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州《安全生产法》和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安全生产重要文件情况,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观念,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督,以加强监管制度、加大考核制度为2007年安全生产的切入点,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推动了公司经营工作的发展。

现将公司安全生产及运行维护作一简单汇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一)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公司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尤其是对我们通信行业来说,实现生产安全,保证网络畅通,就是保障社会稳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此,树立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建立先进的安全生产文化,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也就是推进公司做大做强的有力保证。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坚持管理、培训、落实并重,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改革、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全面加强安全管理,营造“关注安全,平安是福”的浓厚氛围,为建设“管理精细化”的平安公司奠定了基础,实现了长治久安。

(二)落实组织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

1、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以各县公司和各部门为成员的所组成的安全生产小组。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各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各级员工安全生产职责所在,并将绩效考核与之挂钩,严格执行,把它扩大到整个公司整个安全生产中,明确“责任不落实就是安全隐患”的全局观念。

2、我公司领导班子制定了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依据总部及省分公司相关文件精神,参照其他运营商的相关制度,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明确规定了各个岗位员工的职责与义务,同时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禁一切违反安全生产工作的现象,坚决杜绝违纪违章事故的发生,使我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3、按照总公司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公司的各类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人和员工认真学习预案的各项内容,熟悉掌握应急救援职责、事故报告及救援程序、步骤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好必需的物资储备,真正做到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尤其是做好生产经营一线的预警工作,从预测、预警、预防三个方面入手,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用科学完善的防范措施,建好事故防范的“防火墙”,坚决避免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安全意识,开展各项检查及整治工作。

1、本,我公司根据省分安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截至目前,开展了一月份“安全生产宣传周”活动、六月份“关注安全、平安是福”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进行了两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两次消防演练,讲解了各种消防知识,学习了各种消防器械的使用方法,传授了应对各种灾害时的自保、自救方法。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安全生产培训,并进行了考试。通过以上各项活动,帮助员工树立了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掌握了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大力开展检查及整治工作。一是切实抓好防火和重

大电器设备的安全工作,特别是通信机房、电力机房、库房、营业场所、客服等重要场所的消防安全,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加大排查力度,进一步理顺防火防灾的重要部位、环节和对象,彻底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公司网络稳定运行。二是随着近年来,我公司业务的迅速发展,各县市营业网点的不断增多,营业厅的资金管理、人身的安全等问题呈现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我公司立即调查解决,加强所有营业网点的安全防护措施。三是每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上年的实际开支情况,结合各部门上报的各项整改预算,制定的安全生产维护费用,确保能及时对生产中发现的隐患进行整改,有效的保证了安全设施的维护、维修工作。

二、狠抓运行维护工作: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公司牢固树立“工程部门为市场部服务,运维部为客服部服务”的理念,及时处理各类用户投诉,包括基站漏水等问题,加强运行维护基础管理工作,提高我公司网络维护、网络优化的水平。

(一)加大新规程、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从10月开始,多次组织新规程、制度的学习及考试,要求各专业不折不扣执行新规程、制度,并进行了多次培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立“全程全网”的运维管理体系,加强对干

线的维护管理,清理维护管理流程。认真贯彻落实总部及省分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总部有关光缆线路更新改造工作的安排,对一干、二干网络进行了改造和调整,以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防汛期间,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巡线计划和三盯措施,委派巡线人员认真填写巡检日志,定时上报外力情况,并建立应急处理体制,提高自维能力。

篇7:安全生产情况工作报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煤矿安全基础薄弱。 一是规模太小,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规定湖北煤矿最小规模9万吨;省经委停止批办30万吨以下的矿;湖北煤监局要淘汰3万吨以下的煤矿,改造规模最小6万吨。我县绝大多数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吨左右,属国家规定的20xx年应淘汰的对象,省政府提出今年以内关闭。我县许多烟煤矿实际生产能力不足1万吨。

二是基础条件差,科技含量低。国家要求壁式采煤法,刮板输送机运输,金属顶支护,机械化作业,取消木支护。我县在煤炭开采工艺上大多实行非正规采煤方法,拖篓运输,木支护,仍然是“人海战术”,科技含量较低,巷道质量和高度不够,采矿设备工艺落后,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职业病问题令人担忧,与国家标准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煤层太薄,是国家界定为不具备开采价值的资源,机械设备排不上用场。

篇8:安全生产情况报告

一、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

(一) 家庭人口状况

在1 221个农户中, 户籍人口为5 700人, 户均4.67人。其中, 在家留守人数3 833人, 占总人数的67.25%, 在外人数1 673人, 占总人数的29.35%;996户有外出务工者, 占总户数的81.57%, 其中常年外出务工者占53.82%, 其余多为农闲时零散短工。

(二) 农村户主的职业分布与受教育程度

所调查户主当前职业身份占较大比例的是务农和外出务工人员, 接着依次为种植经济作物、村干部、教师和乡镇干部, 农村居民分工分业的现象增多, 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户主很少识字的有97人, 占8.18%;小学及以下程度的有274人, 占23.1%;初中文化程度的有639人, 占53.8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76人, 占14.84%。户主的文化水平以初中及以下的人群为主, 留守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

(三) 家庭耕地和农作物种植状况

调查农户共有耕地6 391亩, 平均每户自有耕地5.23亩;承包耕地合计2 440.31亩, 平均每户承包耕地1.98亩, 占农户自有耕地总数的35.5%, 与调查点的农村外出人口比例大体相当, 表明调查点农村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在流转或小规模集中。从耕地经营内容看, 耕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其次种植大豆、大蒜、枣、果树、辣椒、土豆、蔬菜、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 耕地的农业经营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四) 家庭收支结构新变化

从农民家庭收入水平构成看, 大部分农户的家庭收入居于中等水平, 占59.6%, 其次为中下等水平和中上等水平, 而上等水平和下等水平的比例仅占7.5%。收入增长变化不大的家庭占59.02%, 收入增加的家庭占31.62%, 收入减少的家庭占9.36%。

农户家庭收入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 收入来源于粮食种植的农户占59.87%, 来源于外出打工的农户占56.76%, 来源于本地务工经商的农户占15.23%, 来源于子女寄回的农户占10.73%, 来源于养殖业的农户占7.94%, 来源于耕地或房屋出租的农户占5.00%, 来源于其他的农户占8.11%。

从粮食收入占全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看, 10%以内的比例最高, 占26.14%;91%-100%的比例最低, 仅占0.59%;从统计结果看, 81.2%的家庭粮食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内, 有18.8%的家庭在50%以上 (见表1) 。

单位:户、%

从调查数据看, 农户家庭收入来源中, 粮食等农作物种植收入占三成左右, 非农收入占到七成左右, 折射出城乡工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对农户收入来源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农户主要开支与占比结构看, 依次是日常消费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医疗开支、购买生产资料费用和人情往来开支等, 刻画出现行乡土社会农户的支出特征。

二、受访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分析

(一) 粮食收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调查区的农户的耕地大多属于旱地, 占60.93%, 仅1.85%的农户耕地属于水浇地。可见, 水利设施匮乏会直接威胁旱地农业的收成。粮食种植遭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病虫害、雹灾和涝灾等, 其中旱灾影响最为显著。若遭受自然灾害影响, 一般结果是:当年粮食减产10%以下的农户占70.66%, 当年粮食减产10%-50%的农户占25.55%, 当年粮食减产50%以上的农户占3.79%。因此, 发展农业保险是农户减灾保收的重要路径, 而目前粮食等农作物的低收益性妨碍了农户投保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二) 粮食生产成本不断增大

调查表明, 粮食生产所需的化肥、种子和农药等物资, 97.3%的农户依靠自己单独采购, 仅2.7%的农户是依靠村集体或是合作组织、协议企业统一采购。粮食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前五位依次是化肥、种子、农药、机械与人工费及水电费等。农民单家独户采购农用物资存在着价高质次甚至假冒伪劣等风险, 农户对现行农村合作组织的信任程度不高, 因此, 加强农村合作组织的信用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从粮食生产所投入的资金来源看, 1 060户存在着贷款行为, 占农户总数的86.81%, 其中, “自筹+贷款”的方式最为普遍, 占农户筹资比重最高。

从近两年主产的小麦和玉米二者的直接成本 (农资、灌溉、机械收获等) 看, 亩均呈小幅上升态势。2013年两者的亩产平均收入为: (785斤×1.3元) + (842斤×1.17元) =2005.64元, 两者的亩产平均成本为: (3.63亩×257元) + (4.01亩×265元) =1995.56元, 那么, 每亩地的平均净收益=2005.64元-1995.56元=10.08元。

当然, 上述计算中, 收入项未加上种粮补贴, 成本项未算进农民人工费。从调查总体结果看, 农民种粮处于微利甚至净亏损状态 (见表2) 。

(平均/户)

(三) 粮食销售情况

农户每年生产的粮食除了小部分留做口粮和畜牧饲料外, 大部分用于出售。粮食的销售渠道依次为小商贩、囤积待售、本地 (粮食加工) 企业、国有粮库和外地企业订单。近些年来, 尽管市场上粮价上升, 但往往不及农资价格的上升幅度, 因而, 超过70%的农户近两年的粮食收入变化不大。粮食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种子、化肥、柴油等价格的波动, 以及天气变化和机播机收成本的上升。

(四) 生产补贴政策

种粮的生产性补贴不断增加深受农户欢迎。2013年与2012年相比, 补贴农户数量增加, 补贴钱款增加;农机补贴和畜牧业补贴变化巨大。农户对于补贴落实情况绝大多数持肯定态度, 大部分农户认为粮食种植补贴达到了国家的补贴政策目的, 促进了粮食生产, 但也有一些农户认为效果还不明显, 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 绝大多数农户更希望农业科技部门多培育出能够抗旱抗病的高品质、高产量的良种。

(五) 农户积极参加种植技术培训

问卷汇总数据表明, 参加过种植业生产技术培训的家庭有909户, 占农户总数的74.48%。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时, 首先请教当地有经验的农民, 有56.23%的农户迫切希望参加有关农业技术培训, 以填补他们缺乏科学种植专业知识的不足, 向科技要效益。但也有一些农户存在着听天由命的传统观念。

三、受访农户生产经营意愿分析

(一) 农户对土地经营的打算

问及未来5年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时, 有489户认为依赖于外出务工经商, 占40%, 粮食种植不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 县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非农从业机会增多, 本地务工经商和家庭非农产业的发展, 增收渠道的多元化, 也客观上弱化了农户的种粮收入预期和种粮积极性。然而, 当问及未来是否继续经营土地时, 62%的农户却选择“是”, 不仅继续经营自家土地, 而且还想扩大投资增包他人土地, 反映了留守农民依然有很强的恋地情结;另有34%的农户则选择土地转包, 而想全部转包土地的农户占13%。超过四分之一的农户继续经营土地的原因是为了有最低生活保障, 有不到10%的农户打算扩大规模。由于粮食种植的劳动强度大且收入低微, 因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家庭会首先考虑放弃或减少土地经营, 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已有其他稳定收入来源的家庭愿意放弃种地或者减少土地经营。

(二) 影响农户粮食生产决策的因素

以往的种植习惯, 是农户安排未来种植生产结构最先考虑的决策因素, 接着是农作物轮作要求、价格行情、自身需要、随大流、国家政策与合同订单等。农户家庭现有的耕地和劳动力短缺状况, 是制约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根据种植习惯, 当农户面对农资涨价、种植成本被迫提高以及粮食需求弹性小、预期价格看好等因素交织时, 农户亦会考虑适当增加粮食生产的投资。

(三) 农户生产经营意愿

调研数据显示, 分别有超过40%的农户认为, 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强农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是政府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有力措施, 而兴修水利工程和扩大农技免费培训也分别占到了27%和17%。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最有力措施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推进农户进城务工落户政策法规的落实, 分别占比为56%和52%。在农户心目中, 家庭农场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更有利于粮食增产增收, 分别占比30%左右, 也有30%的家庭持保守态度, 愿意保持家庭经营现状。

四、影响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

(一) 土地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力不足。调查显示, 劳动力不足是阻碍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最大障碍, 占比34.65%, 种粮比较效益太低和水利基础设施不足, 也是阻碍农户种粮积极性的主要障碍, 分别占比23.52%和17.28%。二是种地重视程度下降。调查显示, 务工经商重视程度占比达到48.65%, 而土地经营重视程度占比仅为32.97%, 反映出农户更愿意去打工而不是去经营土地。三是缺乏市场信息。调查显示, 在困扰农户土地经营的因素中, 信息是最为缺乏的因素, 占比达30.69%, 其次为缺乏耕地、资金和劳力等, 各占20%左右。

(二) 粮食供需矛盾逐年加大

陕西属于国家确定的产销平衡省份。近年来, 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十一连丰”的好成绩, 但是无论是粮食单产还是粮食总产都没有达到国家平均水平。2013年陕西省粮食总产243亿斤, 全国粮食总产12 038.8亿斤, 陕西占全国粮食总产的2%;全国人均占有粮食888斤, 陕西人均占有646斤, 相差242斤。粮食总产量陕西倒数第13名, 人均占有粮食陕西倒数第12名, “十一五”期间, 陕西年均净调入粮食40多亿斤, 近两年增加到50亿斤, 随着粮食消费量的刚性增长, 粮食供需的区域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三)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一是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调查数据, 与1996年相比, 2013年全省耕地已从7 710万亩减少到5 996万亩, 17年间减少了1 714万亩;全省人均耕地已由2.15亩下降到1.59亩。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 耕地仍将继续减少,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 进一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极为有限。二是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陕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0%, 每年农业生产缺水20多亿立方米, 且水资源分布时间空间均不平衡, 水土资源不相匹配。三是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据统计, 我国耕地面积不到全世界一成, 却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 我国目前的农药使用量已达130万吨,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工业废物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和种子产品污染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陕西省由土壤侵蚀导致的农田土壤退化现象严重, 粮食重金属超标率达到9.2%, 耕地质量下降也直接威胁着粮食生产环境。

五、政策建议

(一) 调整区域布局, 实施陕西粮食安全的新战略

按照资源禀赋、生产条件和增产潜力等因素, 科学谋划粮食生产布局, 明确划分区域功能和发展目标, 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陕西今后的粮食生产应该确立“稳定关中, 提高陕南, 开发陕北”的工作方针。榆林具有关中和陕南无法比拟的粮食生产潜力, 曾创下多项全国粮食高产记录, 理应使其发挥陕西“第二粮仓”的作用, 把工作的重心由原先以关中为核心, 转变为以渭南、宝鸡、杨凌、榆林、延安为核心, 形成新的粮食主产区。同时, 应坚决遏制住粮食播种总面积继续下滑的势头。

(二)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提升粮食生产比较效益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打造一批粮食高产示范区,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的能力。培育新品种, 以提升小麦单产水平为重点, 推广高产集成配套技术, 提高良种覆盖率, 玉米是提高全省粮食缺口的希望所在, 应重点扩大玉米播种面积, 提高玉米单产, 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提高耕地基础地力, 改善耕地质量, 建立全省未来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三) 创新经营体制, 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

积极扶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 发展现代规模型效益型农业, 促进土地流转, 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培育扶持粮食生产经营合作社, 积极形成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 整合资源, 不断提高合作组织的信用程度。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建立高效、务实、精干的基层涉农机构, 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 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 大力培育和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粮食专业化生产水平。

(四) 加强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

在完善国家对农业专项补贴制度,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基础上, 结合全省实际, 重点开展对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研究和试点, 建立粮食保护价格与粮食生产成本同步调整的定价机制;开展按提供产品总量实行特殊奖励的政策试点, 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收入;完善和规范农业生产经营保险, 稳定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省级发改、财政、金融、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等部门, 应设立专项, 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 对土地流转流入方专门从事粮食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扶持。

(五) 培育和发展粮食物流产业, 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上一篇:纪检监察干部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高校招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