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学记忆法

2024-07-2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学记忆法(精选5篇)

篇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学记忆法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重复多次的学习和复习虽是必要的,但机械被动,奉命行事,不知其乐地死记硬背永远是事与愿违,毫无裨益的,

锲而不舍的顽强学习精神固然难能可贵,但已经疲劳到极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之时,继续“坚持”学习,无疑是自我折磨,自欺欺人,

备考资料

要牢牢记住你学习的知识,必向其倾注你的全部感情,要像凝视你初恋的情人那样去“看书”,爱之越深,记之越牢。

千万不要强迫自己或他人去学习、钻研对之毫无兴趣的事物,要善于发现自己真正兴趣所在,对其献出你全部的爱。

永远不要埋怨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不要自叹“我的脑子不好”或“我老了,脑子记不住东西了”。应该记住:任何时候你脑子中的大部分地方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只要精耕耘,何愁不结累累果实?!

篇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学记忆法

近期有很多学员反应中药名很难记,而且总是记混,小编在去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为了减轻学员们的压力,医学|教育网小编特意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份中药对比的记忆法,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南沙参与北沙参:南沙参与北沙参之性能功用基本相似。但就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

麦冬与天冬:两者药性均为寒凉,均能养肺阴,常相须为用。但天冬寒润之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两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龟甲与鳖甲:两者均能滋阴清热,潜阳息风,用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与阴虚风动等证,常相须为 用。但比较其功力,相同之中略有差异,即滋阴以龟甲为主,潜阳则以鳖甲为长。故欲其滋阴为主之方多用龟甲;欲其退夜热早凉、骨蒸为主之方多用鳖甲。鳖甲能 软坚散结,常用治癥瘕积聚、疟母等症,则为鳖甲之所长,而龟甲则无此作用。但龟甲能补肾健骨,治腰膝酸软,囟门不合,及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等,鳖甲很少应 用。

当归与熟地黄:均为补血常用要药,用治血虚诸证。但当归又入心、脾两经,味辛,能活血,调经,止痛,润肠。又可止久咳气喘。对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证均为要药,对虚寒诸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证,亦可因其活血、止 痛、温散寒滞之功而有确实疗效。同时,血虚肠燥便秘,久咳气喘等,亦可用以为治。当归既可用于疮疡初期,以活血消肿止痛;又可用于疮疡溃后,气血亏虚,以 补血生肌,故是外科常用药。而熟地黄味甘厚,性微温,质地柔润,为滋补肝肾阴血不足的常用要药。既能补血,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 证;又善滋阴,治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证。对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又可益精填髓。

当归与白芍:均入肝、脾经均能补血养血调经止痛。同可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证。当归味甘,性温,入心经,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兼能补虚散寒,故血虚、血瘀、血寒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均可使用,为补血和妇科调经要药。且当 归偏于补血活血,散寒止痛,对虚寒诸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淤血作痛、跌打损伤、痈疽等证,又有润肠通便之功效,故还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白芍苦、甘 酸、微寒,重在养血敛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用于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肝脾不和所致的胸胁脘痛,四肢挛痛。又能平肝抑阳、敛阴止汗之功效,用于 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证;与桂枝同用,又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应为不和之汗出务风,也可用于阴虚盗汗等。

白芍与赤芍:白芍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入肝经,均能止痛。但白芍则长于敛阴、养血、平肝; 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散瘀和清泻肝火。在应用上,白芍则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如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虚汗不止,肝阳偏亢的眩晕耳鸣,烦躁易怒 等;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如热入营血的斑疹吐衄,血热瘀滞的经闭癥瘕、痈肿疮毒,肝火上炎的目赤翳障等;两者虽皆能止痛,但白芍主治血虚或 阴虚肝旺所致之痛,赤芍主治血热瘀滞所致之痛。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生地黄与熟地黄生地黄与熟地黄均能养阴滋阴。但生地黄甘苦性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以治温 病热入营血,舌绛烦渴,血热吐衄发斑,及阴虚内热消渴等为主。熟地黄则甘而微温。专主肝肾阴虚,补血滋阴而益精髓。以治血虚阴亏,精血不足的潮热骨蒸,盗 汗遗精,腰膝酸软,心悸失眠,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及消渴等为主,而无清热凉血之功。

五味子与乌梅二药均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作用。用于久咳、久泻不止、津伤口渴及消 渴。但五味子又能滋肾、固精、敛汗、益气及宁心安神,主治:肺肾两虚之喘咳;遗精、滑精;自汗、盗汗;而乌梅又具安蛔止痛、止血及消疮毒之功。主治:蛔厥 腹痛、崩漏下血,外用能消疮毒,治胬肉外突等。

肉豆蔻与白豆蔻两药均能温中形气,可用治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但肉豆蔻长于涩肠止泻,又能温中暖脾,适用于脾肾虚寒或脾胃虚寒久泻不止之证。白豆蔻主治湿滞中焦,胃寒气滞之呕吐,长于芳香化湿。

莲子与芡实两药性味甘涩平,主归脾、肾二经。两药均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补中兼涩,主治肾虚遗精、遗尿;脾虚食少、泄泻;脾肾虚带下。但莲子又能入心经以养心,用治虚烦、心悸、失眠。而芡实在益脾肾固涩之中,又能除湿止带,为虚实带下证常用药。

红花与桃仁共同点:1.心肝经2.破血之品有活血化瘀之功。常相须为用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瘀阻腹痛,内科胸痹心痛,及伤科跌打瘀痛。

不同点:红花:性温,辛散温通,又能化瘀消肿,治痈肿疮毒、麻疹、斑疹,色不红活。桃仁:性平,苦甘润降,破瘀生新为长;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痈、肺痈、蓄血发狂、津枯肠燥便秘;还能止咳平喘,治疗咳嗽气喘。

川芎与丹参共同点:1.均为活血调经常用之品;2.皆能活血形瘀止痛,治妇科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产后瘀阻,内科胸痹心痛、脘腹痛、外科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血滞证。

不同点:川芎:性温味辛,又能形气祛风止痛,故宜于血瘀有寒或兼气滞之诸证,并治肝郁气滞胁痛、各种头痛及风寒湿痹等。

丹参:味苦微寒,又善凉血,故宜于血瘀血热之妇内外诸证,并治风湿热痹;还能清心安神,治无论外感内伤之血热心烦不眠。

川贝与浙贝均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为治热痰、燥痰要经,也可用治瘰疬疮痈。但川贝母主产四川,性润而甘,尤宜于肺虚久咳;浙贝主产浙江象山,苦味较著,性偏苦泄,多用于外感、热毒的痰火咳嗽、风热咳嗽以及瘰疬、痈肿等证。

篇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学记忆法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通过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提供数据,获得广西中医药大学毕业生中医妇科学2011年至2014年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妇科笔试成绩、技能成绩及通过率等数据进行分析的依据。

1.2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代表差异无显著性,P<0.05代表差异有显著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前后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1)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笔试及全国平均水平都总体是呈上升的趋势,学校2013年分数最低,2011年分数最高,3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

表1是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全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近3年学校考生与全国考生各中医妇科平均掌握率对比表可见广西中医药大学3年中医妇科平均掌握率稍高于全国水平。

(2)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及全国平均水平认知层次都总体是呈上升的趋势,学校2013年分数最低,2014年分数最高,3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2)。

表2中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近3年学校考生与全国考生各中医妇科认知层次对比表可见,广西中医药大学3年中医妇科认知层次率稍高于全国水平。

(3)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及全国平均水平技能层次都总体是呈下降的趋势,学校2014年分数最低,2011年分数最高,3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

表3是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全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近3年学校考生与全国考生各中医妇科技能层次对比表可见,广西中医药大学3年中医妇科技能层次率稍高于全国水平。

3讨论

3.1广西中医药大学近年教学改革成果

一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技能层次较全国高,2000年制定了《实习量化考核实施方案》,通过10余年不断更新、完善,现把实习病种和技能分为三类。一类病种和技能是最常见、最重要,必须掌握;二类病种和技能是不常见、比较重要,必须熟悉;三类病种和技能是少见、非重要,需要了解。妇产科教研室实习病种,一类病种有17个,二类病种有12个,三类病种有7个。二是对实习病种和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即分掌握、熟悉和了解,分别赋予3分、2分和1分,妇产科实习技能要求掌握的有11项,熟悉的有12项,了解的有15项,并对每类病种和技能最低分数进行相应的限定,妇产科一类病种满分51分,及格31分,要求一类病种至少见过11个病种或以上,二类病种满分是36分,及格是22分,二类病种至少要求见过7个或以上,三类病种不做具体要求,但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该项病种满分为21分。低于规定分数和病种、技能未达标者,实习不合格,不得毕业,需要重新实习。保证学生在量的基础上,又有质的要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

3.2存在问题及改进

虽然总结广西中医药大学近3年的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情况,本专业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今年比值有下降趋势,做如下改进:

3.2.1进一步完善妇产科教学大纲

妇产科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师学术活动,通过教研室共同学习讨论,进一步完善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根据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修订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时紧扣教学大纲,做好教学设计及讲稿,对执业医师考试所涉及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在教学大纲中要重点标明,提示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点讲解,为学生毕业后参加的执业医师考试奠定基础。

3.2.2继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应不断的更新,通过教研室定期集体学习,主要改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革,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师授课时根据所授课对象适当加入PBL、翻转课堂、网络学习等授课方式,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时,改变以往“灌输式”授课方式,加入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教学方法,选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需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以便于学生不同多渠道、形式进行学习。

3.2.3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评价及反馈方式

教研室开展形成性评价,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特制定教研室形成性考核细则和评价方案,主要以课程作业、实践教学、课堂学习、专题讨论、终结性考试形式。进一步做好及丰富“中医专业主干课程-中医妇科学网络建设”,让学生能浏览网页、网上做作业等多渠道吸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上课老师及时和学生反馈,可通过QQ、邮箱、微信、电话、面对面等方式进行个性化多渠道反馈,及时了解所授班级学生动态,及时解决问题。

4结论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我国目前医学毕业生从事临床依法独立工作必需通过的考试,是国家认可的知识、技术的资质证明,它的最终目的是要求通过考试的考生,能够胜任岗位的基本工作,妇产科专业作为临床主干课程,教研室责任重大,需不断的根据新的教材及时更新知识,也需重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在学校每个阶段学习的重点,希望通过教研室的努力,提高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能进一步提高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刘子兰,师会军.医师资格考试情况分析[J].中国病案,2012,13(4):35-36.

篇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学记忆法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

九、胸痹

败毒散

1、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

2、风热犯肺证——银翘散 或 葱豉桔

2、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

梗汤

3、痰浊闭阻证——瓜蒌薤白半夏汤合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 涤痰汤

1、气虚感冒——参苏饮

4、寒凝心脉证——枳实薤白桂枝汤合2、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当归四物汤

二、咳嗽

5、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6、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炙甘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草汤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

7、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右归饮

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

十、不寐

养亲汤

1、肝火扰心证——龙胆泻肝汤

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2、痰热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3、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泻白散

3、心脾两虚证——归脾汤

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

4、心肾不交证—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三、哮病

5、心胆气虚证——安神定志丸合酸枣

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 或 小青龙汤 仁汤

2、热哮证—定喘汤 或 越婢加半夏汤

十一、癫狂

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癫证

或 厚朴麻黄汤

1、痰气郁结证—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

2、心脾两虚证—养心汤送服越鞠丸

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 狂证 缓解期

1、痰火扰神证——生铁落饮

1、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2、火盛伤阴证—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2、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

3、痰热瘀结证——癫狂梦醒汤

六君煎

十二、痫病

四、喘证

1、风痰闭阻证——定痫丸

1、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 2.、痰火绕神证—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2、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

3、瘀阻脑络证——通窍活血汤

3、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

4、心脾两虚证——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4、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

5、心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十三、痴呆

5、肺气郁痹证——五磨饮子

1、髓海不足证——七福饮

1、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

2、脾肾两虚证——还少丹

2、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痰浊蒙窍证——涤痰汤

3、正虚喘脱证——参附汤送服黑锡

4、瘀血内阻证——通窍活血汤

丹,配合蛤蚧粉

十四、厥证

五、肺痈

1、气厥

1、初期——银翘散 实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

2、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虚证——四味回阳饮、生脉注射液

3、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2、血厥

4、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实证——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

六、肺痨 虚证——独参汤 人参养营汤

1、肺阴亏损证——月华丸

3、痰厥——导痰汤

2、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艽

十五、胃痛

鳖甲散

1、寒邪客胃证——香苏散合良附丸

3、气阴耗伤证—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2、饮食伤胃证——保和丸

4、阴阳虚损证——补天大造丸

3、肝气犯胃证——柴胡疏肝散

七、肺胀

4、温热中阻证——清中汤

1、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合三子

5、瘀血停胃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养亲汤

6、胃阴亏耗证—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2、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或桑

7、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

白皮汤

十六、痞满

3、痰蒙神窍证——涤痰汤

1、饮食内停证——保和丸

4、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五苓散

2、痰湿中阻证——二陈平胃汤

5、肺肾气虚证—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3、湿热阻胃证——泻心汤合连朴饮

八、心悸

4、肝胃不和证——越鞠丸合枳术丸

1、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丸

5、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汤

2、心血不足证——归脾汤

6、胃阴不足证——益胃汤

3、心阳不振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十七、呕吐

汤合参附汤

1、外邪犯胃证——藿香正气散

4、水饮凌心证——苓桂术甘汤

2、食滞内停证——保和丸

5、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合朱砂

3、痰饮内停证——小半夏汤合苓桂术

安神丸 甘汤

6、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合桂枝

4、肝气犯胃证——四七汤

5、脾胃气虚证——香砂六君子汤

1、聚证——

6、脾胃阳虚证——理中汤(1)肝气郁结证—逍遥散、木香顺

7、胃阴不足证——麦门冬汤 气散

十八、噎膈(2)食滞痰阻证——六磨汤

1、痰气交阻证——启膈散

2、积证——

2、津亏热结证——沙参麦冬汤(1)气滞血阻证——柴胡疏肝散合3、瘀血内结证——通幽汤 失笑散

4、气虚阳微证——补气运脾汤(2)瘀血内结证—膈下逐瘀汤合六

十九、呃逆 君子汤

1、胃中寒冷证——丁香散(3)正虚瘀结证—八珍汤合化积丸

2、胃火上逆证——竹叶石膏汤 二

十七、鼓胀

3、气机郁滞证——五磨饮子

1、气滞湿阻证—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4、脾胃阳虚证——理中丸

2、水湿困脾证——实脾饮

5、胃阴不足证—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3、水热蕴结证——中满分消丸合茵陈

二十、腹痛 蒿汤

1、寒邪内阻证—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4、瘀结水留证——调营饮

2、湿热壅滞证——大承气汤

5、阳虚水盛证——附子理芩汤或济生

3、饮食积滞证——枳实导滞丸 肾气丸

4、肝气郁滞证——柴胡疏肝散

6、阴虚水停证—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5、淤血内停证——少腹逐瘀汤 二

十八、头痛

6、中虚脏寒证——小建中汤

1、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 二

十一、泄泻

2、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

1、寒湿内盛证——藿香正气散

3、风湿头痛——羌活盛湿汤

2、湿热伤中证——葛根芩连汤

4、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

3、食滞肠胃证——保和丸

5、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

4、肝气乘脾证——痛泻要方

6、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1、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

7、肾虚头痛——大补元煎

2、肾阳虚衰证——四神丸

8、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 二

十二、痢疾 二

十九、眩晕

1、湿热痢——芍药汤

1、肝阳上亢正——天麻钩藤饮

2、疫毒痢——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2、气血亏虚证——归脾汤

3、寒湿痢——不换金正气散

3、肾精不足证——左归丸

4、阴虚痢——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4、痰浊中阻证——半夏白术天麻汤

5、虚寒痢——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三

十、中风

6、休息痢——连理汤

(一)中经络 二

十三、便秘

1、风痰入络证——真方白丸子

1、热秘——麻子仁丸

2、风阳上扰证——天麻钩藤饮

2、气秘——六磨汤

3、阴虚风动证——镇肝熄风汤

3、冷秘——温脾汤合半硫丸

(二)中脏腑

4、虚秘——

1、闭证——(1)气虚秘——黄芪汤(1)阳闭——羚角钩藤汤(2)血虚秘——润肠丸(2)阴闭——涤痰汤(3)阴虚秘——增液汤

2、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4)阳虚秘——济川煎

(三)中风恢复期(了解)二

十四、胁痛

1、风痰瘀阻证——解语丹

1、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

2、气虚络瘀证——补阳还五汤

2、肝胆湿热证——龙胆泻肝汤

3、肝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3、瘀血阻络证——血府逐瘀汤合复元三

十一、疟疾

活血汤

1、正疟—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

4、肝络失养证—— 一贯煎

2、温疟——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二

十五、黄疸 参汤

1、阳黄——

3、寒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1)热重于湿证——茵陈蒿汤 宝饮

(2)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合甘

4、瘴疟—— 露消毒丹(1)热瘴——清瘴汤(3)胆腑郁热证——大柴胡汤(2)冷瘴——加味不换金正气散(4)疫毒炽盛证(急黄)—《千金》

5、劳疟——何人饮 犀角散 三

十二、水肿

2、阴黄——

1、风水相搏证——越婢加术汤(1)寒湿阻遏证——茵陈术附汤

2、湿毒侵淫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脾虚血亏证——黄芪建中汤 合五味消毒饮

3、黄疸消退后调治

3、水湿浸渍证——五皮饮合胃苓汤(1)湿热留恋——茵陈四苓散

4、湿热壅盛证——疏凿饮子(2)肝脾不调——柴胡疏肝饮或归

5、脾阳虚衰证——实脾饮 芍六君子汤

6、肾阳衰微证—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气滞血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7、瘀水互结证—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二

十六、积聚 三

十三、淋证

1、热淋——八正散

2、石淋——石韦散

3、血淋——小葪饮子

4、气淋——沉香散

5、膏淋——程氏萆薢分清饮

6、劳淋——无比山药丸 尿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三

十四、癃闭

1、膀胱湿热证——八正散

2、肺热壅盛证——清肺饮

3、肝郁气滞证——沉香散

4、浊瘀阻塞证——代抵挡丸

5、脾气不升证—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证——济生肾气丸 三

十五、郁证

1、肝气郁结证——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证——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证——半夏厚朴汤

4、心神失养证——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证——归脾汤

6、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六味

地黄丸 三

十六、血证(1)鼻衄

1、热邪犯肺证——桑菊饮

2、胃热炽盛证——玉女煎

3、肝火上炎证——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证——归脾汤(2)咳血

1、燥热伤肺证——桑杏汤

2、肝火犯肺证——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证——百合固金汤(3)吐血

1、胃热壅盛证——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证——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证——归脾汤(4)便血

1、肠道湿热证——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虚不摄证——归脾汤

3、脾胃虚寒证——黄土汤(5)尿血

1、下焦热盛证——小葪饮子

2、肾虚火旺证——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证——归脾汤

4、肾气不固证——无比山药丸 三

十七、痰 饮(1)痰饮

1、脾阳虚弱证——苓桂术甘汤合小半

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证——甘遂半夏汤或己椒

苈黄丸(2)悬饮

1、邪犯胸肺证——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证——椒目瓜蒌汤合十枣

汤或控涎丹

3、络气不和证——香附旋复花汤

4、阴虚内热证—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3)溢饮

表寒里饮证——小青龙汤

(4)支饮

1、寒饮伏肺证——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证——金匮肾气丸合苓桂

术甘汤 三

十八、消渴

(一)上消 肺热津伤证——消渴方

(二)中消

1、胃热炽盛证——玉女煎

2、气阴亏虚证——七味白术散

(三)下消

1、肾阴亏虚证——六味地黄丸

2、阴阳两虚证——金匮肾气丸 三

十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证—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

风散

2、心血不足证——归脾汤

3、阴虚火旺证——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证——龙胆泻肝汤 四

十、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消骨散

2、血虚发热——归脾汤

3、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金匮肾气丸

5、气郁发热——丹栀逍遥散

6、痰湿郁热证—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7、血瘀发热——血府逐瘀汤 四

十一、虚劳

(一)气虚

1、肺气虚证——补肺汤

2、心气虚证——七福饮

3、脾气虚证——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证——大补元煎

(二)血虚

1、心血虚证——养心汤

2、肝血虚证——四物汤

(三)阴虚

1、肺阴虚证——沙参麦冬汤

2、心阴虚证——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证——益胃汤

4、肝阴虚证——补肝汤

5、肾阴虚证——左归丸

(四)阳虚

1、心阳虚证——保元汤

2、脾阳虚证——附子理中汤

3、肾阳虚证——右归丸 四

十二、痹症

1、风寒湿痹——(1)行痹——防风汤(2)痛痹——乌头汤(3)着痹——薏苡仁汤

2、风湿热痹—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

3、痰瘀痹阻症——双合汤

4、肝肾两虚证——补血荣筋丸 四

十三、痉证

1、邪壅经络证——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证——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证—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4、心营热盛证——清营汤

5、痰浊阻滞证——导痰汤

6、阴血亏虚证——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四

十四、痿证

1、肺热津伤证——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证——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合补中

益气汤

4、肝肾亏损证——虎潜丸

5、脉络瘀阻证—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四

十五、腰痛

1、寒湿腰痛——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篇5: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学记忆法

第一单元 疮疡

一、疖

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痈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三、有头疽

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四、丹毒

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瘰疬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六、褥疮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第二单元 乳房疾病

一、乳痈

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2)成脓: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

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二、乳癖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三、乳核

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2、血瘀痰凝证: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四、乳衄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

五、乳岩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3、正虚毒炽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

4、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

5、脾虚胃弱证: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

第三单元 瘿

一.气瘿—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

二.肉瘿

1、气滞痰凝: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三、瘿痈:

1、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

2、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疏肝散

第四单元、瘤、岩

1、气郁痰凝——开郁散、通气散坚丸

2、寒痰凝聚——阳和汤、万灵丹

3、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芦荟丸

4、气血瘀滞——活血散瘀汤或散肿溃坚汤

5、正虚邪实——保元汤或生脉散合散肿溃坚汤

一、失荣:

1、气郁痰结:理气解郁,化痰散结—化痰开郁方

2、阴毒结聚:温阳散寒,花痰散结—阳和汤

3、瘀毒化热:清热解毒,化痰散瘀—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汤

4、气血两亏:补益气血,解毒化瘀—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

七、肾癌(阴茎癌):

1、湿浊瘀结:利湿化浊,解毒化瘀—三妙丸合散肿溃坚汤

2、火毒炽盛:清热泄火,解毒消肿—龙胆泻肝汤合四妙勇安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知柏地黄丸合大补阴丸

第五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一、蛇串疮

1、肝经郁热: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解毒消肿—除湿胃苓汤

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

二、癣

1、风湿毒聚: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消风散或苦参汤

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解毒消肿

——湿重于热用萆薢渗湿汤 ——湿热兼瘀用五神汤

——湿热并重用龙胆泻肝汤

三、湿疮

1、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

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3、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

物消风饮

四、接触性皮炎

1、风热蕴肤: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

2、湿热毒蕴: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

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

五、药毒(药物性皮炎)

1)湿毒蕴肤: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 2)热毒入营:清热凉血,解毒护阴—清营汤 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

六、瘾疹

1)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 2)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

3)肠胃湿热: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 4)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

七、牛皮癣

1)肝经化火:疏肝理气,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2)风湿蕴肤: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消风散 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当归饮子

八、猫眼疮(多形性红斑)

1)风寒阻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2)风热蕴肤: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消风散

3)火毒炽盛: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

4)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加减

九、白庀

1)血热内蕴证: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 2)血虚风燥证: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 3)气血瘀滞证: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桃红四物汤 4)湿毒蕴阻证: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解渗湿汤 5)火毒炽盛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温败毒饮

十、粉刺

1)肺经风热:疏风清肺—枇杷清肺饮 2)肠胃湿热:清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

3)痰湿瘀滞:除湿化痰,活血散结—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

十一.瓜藤缠(结节性红斑)

1)湿热瘀阻:清热利湿,祛瘀通络—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

2)寒湿入络:散寒祛湿,化瘀通络—阳和汤

十二.红蝴蝶疮

1)热毒炽盛: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

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4)脾虚肝旺:健脾清肝—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 5)脾肾阳虚: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

十三、淋病

1、湿热毒蕴:(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

2、阴虚毒恋:(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

十四、梅毒

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解毒驱梅—龙胆泻肝汤酌

2、血热蕴毒:凉血解毒,泻热散瘀—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3、毒结筋骨:活血解毒,通络止痛—五虎汤

4、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填髓熄风—地黄饮子

5、心肾亏虚:养心补肾,祛瘀通阳—苓桂术甘汤

十五、尖锐湿疣

1、湿热下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

2、湿热毒蕴: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

十六、艾滋病

1、肺胃受邪:宣肺祛风,清热解毒—银翘散

2、肺肾阴虚:滋补肺肾,解毒化瘀—百合固金汤合瓜蒌贝母汤

3、脾胃虚弱:扶正祛邪,培补脾胃—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

4、脾肾亏虚: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肾气丸合四神丸

5、气虚血瘀:补气化瘀,活血清热—补阳还五汤、犀角地黄汤合消瘰丸

紫雪丹、至宝丸

第六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一.痔

1)风热肠燥: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

3)气滞血瘀: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 4)脾虚气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痈)

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 2)火毒赤盛: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

3)阴虚毒恋:养阴清热、祛湿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

三、肛裂

1、血热肠燥:清热润肠通便—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

2、阴虚津亏:养阴清热润肠—润肠汤

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润肠通便—六磨汤

四、脱肛

1、脾气虚陷:补气升提,收敛固涩—补中益气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

第七单元.男性前阴病

一、子痈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

2、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橘核丸

二、子痰(睾丸结核)

1、浊痰凝结:温经通络,化痰散结—阳和汤加减配服小金丹

2、阴虚内热:养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毒—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

3、气血两亏:益气养血,化痰消肿—十全大补汤加减兼服小金丹

三、阴茎痰核

1、痰浊凝结:温阳通脉,化痰散结—阳和汤合化坚二陈汤加减

外治:以阳和解凝膏或黑退消外敷

四、尿石证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三金排石汤

2、气血瘀滞:理气活血,通淋排石—金铃子散合石韦散

3、肾气不足:补肾益气,通淋排石—济生肾气丸

五、男性不育证:

1、肾阳虚衰:温补肾阳,益肾填精—金匮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或羊睾丸汤

2、肾阴不足:滋补肾阴,益精养血—左归丸合五子衍宗丸

3、肝郁气滞:疏肝解郁,温肾益精—柴胡疏肝散合五子衍宗丸

4、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陈氏萆薢分清饮

5、气血两虚:补益气血—十全大补汤

六、慢性前列腺炎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八正散合龙胆泻肝汤

2、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

4、肾阳虚损:补肾助阳—济生肾气丸

七、前列腺增生症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消癃通闭—八正散

2、脾肾气虚:补脾益气,温肾利尿—补中益气汤

3、气滞血瘀: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

4、肾阴亏虚:滋补肾阴,通窍利尿—知柏地黄丸

5、肾阳不足:温补肾阳,通窍利尿—济生肾气丸

八、血精(精囊炎)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2、瘀血阻滞:行气化瘀,活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4、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合右归丸

第八单元周围血管疾病

一、股肿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2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血通脉汤 3气虚湿阻:益气健脾,祛湿通络—参苓白术散

二、血栓性浅静脉炎

1、湿热证:清热利湿,解毒通络—二妙散合茵陈赤小豆汤

2、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

3、肝郁证:疏肝解郁,活血解毒—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

三、臁疮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二妙丸合五神汤

2、气虚血瘀:益气活血,祛瘀生新—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

四、脱疽

1、寒湿阻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

2、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

3、湿热毒盛: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4、热毒伤阴: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黄芪鳖甲煎

第九单元.外科其他疾病

一.烧伤

1)火毒伤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

2)阴伤阳脱:回阳救逆,益气护阴—四逆汤、参附汤合生脉散 3)火毒内陷: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或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

热毒传心 ─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4)气血两虚:补气养血,兼清余毒—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

5脾虚阴伤:补气健脾,益胃养阴—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毒蛇咬伤:

1、风毒证:活血通络,驱风解毒—活血驱风解毒汤

2、火毒证:泻火解毒,凉血活血—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3、风火毒:清热解毒,凉血熄风—黄连解毒汤合五虎追风散

4、蛇毒内陷: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

四、肠痈:

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泻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通腑泻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上一篇:元旦小知识下一篇:幼儿学英语是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