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推进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24-07-04

街道推进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共6篇)

篇1:街道推进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推进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街道纪工委、监察室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六大任务之一。多年来,***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总体来看,我们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始终走在全区前列,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要组成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强基固本工程,新形势下只有认清其地位、找准其症结、抓牢其重点,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不断提高其工作质量和建设水平。为此,我们对辖区12个基层社区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当前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中需要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我们**街道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态势良好、趋势向好。重发展、重为民、重责任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形成,社区党员干部及广大社区工作者真抓真带、真作表率,“以班子带队伍、以党员带群众”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巩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共识合力得到增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进一步好转;紧密结合职能职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这些成效和趋势,是我们**街道各社区的主流,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是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齐抓共管的结果。

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感到我们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也还存在诸多问题。调研中,从相关职能部门到辖区服务单位,从机关干部到社区群众,对我们社区的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也还有这样那样的反映。这些问题,有的是共性问题,有的是个别现象;有的是由来已久的老问题,有的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阶段性问题,有的则是趋势性的问题。综合比较起来,我们感到以下三个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1、关于解放思想的热度与深度问题。从面上看,各社区求管理创新、求服务创新的氛围热烈浓厚,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出台后,这个特点更为明显。这其中,主流是真求、真做,推动了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嘴上热闹,说说而已,心里并不在乎、并不着急;二是“手电筒”对外,怨环境不好,“恨”别人的“铁不成钢”,唯独不怨自己、不“恨”自己;三是眼睛长在头顶上,只盯着上面,等上级出政策、靠领导出主意;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革、想创新,但平时学习研究少,缺乏必要的学识、见识、胆识,等等。有的人反映,现在最难应付且最要命的是思想观念问题。“过去已规定的东西难改变,没规定的东西难实现”,一些创新性的举措经常是反复协调,难以出台。

2、关于生活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关系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大基层社区工作者对个人、家庭的生活水平、质量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众所周知,我们的“居干”待遇较低,工作却十分繁重,一部分同志在家庭生活条件有较好保障的情况下,能够安心勤奋工作,比较注重工作质量。但也有一部分同志家庭经济基础较弱,生活得很清贫,难免心理失衡,影响了精神状态和工作质量。我们虽未发现社区工作者因经不起物质利益诱惑而走上违纪违法的事件,但由于待遇低而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却是有的。如,有的工作漫不经心,热衷干私活;有的上班懒洋洋,下班喜洋洋;有的公事敷衍应付,效率低下,私事全力以赴,不惜占用上班时间,更有少数人利用上班时间上网炒股、玩游戏等等。这部分人对工作的态度是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他们人数虽少,但影响不小。

3、关于互联网、社会关系网的影响问题。现在机关干部“上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社区工作者同样如此。当前,互联网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社区工作者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甚至社区生态环境。在通过网络浏览新闻、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对社区工作者的信念、信仰、信心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不少同志反映,互发手机短信、通过QQ聊天成为许多社区工作者每天的“必修课”,一些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灰色”信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另一张网,是社会关系网。现在社区工作者中,几乎每人的手机都存有几十个乃至几百个电话号码,这些号码就是一张社会关系的“互联网”。其中大多数人是为了方便办事、履职,但同样有部分人通过此网互通信息,互相聊天,联系应酬娱乐等。从调研情况看,该网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上班时间打电话、发信息、办私事,耗费工作时间和精力。二是少数社区工作者把不少心思用在构建和加强自身社会关系网上,导致党的组织观念弱化。三是有的网上关系良莠共存、优劣共生,带来不良影响。四是个别人员通过网上关系,联系吃喝玩乐,影响党风廉政建设。

二、推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同时,要立足我们**实际,针对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寻求新的思路、新的对策。

1、以建设学习型社区党组织为抓手,着力破解思想解放热度与深度不够问题。一要持续开展主题教育。近几年来,我们**街道党工委结合省、市、区开展的“先进性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先后举办了多场具有**特色的大论坛和大宣教活动,形成了良好氛围,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我们将努力以建设学习型社区党组织为抓手,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各个社区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学习实践教育活动,使之逐步成为各社区促进学习思考、促进解放思想的新抓手,成为激励社区党员干部研究实际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的新载体,也成为锻炼和发现人才的一个新平台。二要提升社区党委(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学习质量。建立街道党工委中心组成员挂钩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学习联系点、旁听等制度,引导、推动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定位于“学理论、议大事、谋全局、出思路”,使社区党组织学习成为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讨论问题,形成共识,酝酿决策思路的重要平台。三要积极开展团队集中学习。积极开展专题报告、辅导讲座、研讨交流、网络互动等活动,把个人学习上升为团队集中学习,引导社区广大党员居干通过团队集中学习把思想、理念、观点亮出来,把智慧、力量、信心凝聚起来,把加快建设和谐**的思路、举措、办法提出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促进思想交流和观念碰撞,将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巨大的创新力量。

2、以强化责任意识为动力,妥善处理生活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关系问题。前面提到的少数社区工作者存在的消极现象、消极行为、消极结果,归根到底都是责任心不强的缘故。因此,要紧密结合社区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教育、引导他们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一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二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内部民主建设;三要广泛开展强化责任意识主题教育;四要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在生活上、工作上、文化上提高社区“居干”待遇,用一定的待遇留住他们,切实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3、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关键,努力克服互联网、关系网的负面影响。一要不断加强对社区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紧密联系社区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敢于触及广大党员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既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又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机制,进一步增强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进一步做好关心、帮助和服务社区党员的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采取党员互助、党组织扶助等多种办法,重点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要开展积极向上的各类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一要健全完善社区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并实施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区党员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社区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讲评制度,通过分层次、经常性的讲评,把每一个社区党员干部工作情况臵于“阳光”之下,做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差清清楚楚,是勤是懒、是能是庸一目了然,着力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导向。二要建立健全社区居干“能上庸下”体制机制。要充分调动社区居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奖能治庸、奖勤罚懒。上级主管部门及街道、民政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合力作为,进一步加强调研,探索研究促进社区居干“能上庸下”的实施办法,切实克服社区中存在的松弛、消极现象。三要加强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研检查。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检查与巡视、效能检查、绩效考核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抓好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合力。

篇2:街道推进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 最新关于全市廉政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一:

一、当前农村精神文化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极腐朽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行为肆意在农村沉渣泛起。

(二)长期贫瘠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了各类教会的快速发展。

(三)基层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群众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多元。

二、解决路径:让文化礼堂成为新时代农民群众的精神殿堂。

(一)因地制宜“建”,彰显区域特色。

(二)因势利导“管”,提升运行质量。

(三)因众定制“用”,提升群众幸福感。

(四)文 因材施教“育”,筑牢文 化根基。

三、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一)突出主体,精神为魂,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定位。

(二)突出主线,内容为先,强化文化礼堂的内涵建设。

(三)突出主题,活动为要,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载体创新。

篇二:

一、廉政文化建设成效

二、廉政文化积极作用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 四、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无疑是先导和引领。乡村文化作为一种植根于乡村生活、迥异于城市文化的传统文化形态,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强烈人文色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让每个乡民真切地体会到“根脉”,寻找到乡愁。费孝通先生曾言,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绵延一生的文化记忆。乡愁在,人生尚有来处;记忆在,乡情仍有归途。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这理应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必答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定位,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全面推进文化大礼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文化大礼堂23家,正在建设51家,逐渐成为老百姓延续乡情乡愁、凝聚民风民心的“精神家园”。

一、当前农村精 神文化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消极腐朽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行为肆意在农村沉渣泛起。

当前,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地区呈泛滥趋势,一些农民在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把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归因于受到神灵的庇护,而不是党中央的惠民政策,这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工作的开展以及党的事业的发展,也给一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打着合法宗教的旗号,肆意散播蛊惑人心的言论,对农民的精神世界造成侵蚀,使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农民拒绝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此同时,随着宗教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很多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唯心主义有神论思想在农村蔓延滋长,在一些地方,重修祠堂、庙宇等成为时尚,严重干扰了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据统计显示,全县 60 岁以上老人约 23.2 万人,其中农村留守老人约 6

万人,加入教会的人数多达 3.7 万,约占全县老人总数的 16%,且呈现增长趋势。

(二)长期贫瘠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了各类教会的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政府送餐”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常态,从道具、舞台到服装、演员均由政府包办,基层干部没有变“送餐”为“点餐”的意识,更没有引导和培训群众自己动手做“快餐”。由于“菜不合胃口”,群众对“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不感兴趣,常出现“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的尴尬局面。虽然探索组织地方自产的“周末大舞台”等,但因各种原因,缺乏持久吸引力,群众多以扑克掼蛋、打小麻将日常娱乐。虽然各村都配备了农家书屋,但绝大多数是“金屋藏娇”。由于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致使部分群众转向宗教寻求慰藉。以立仓镇陆瓦房村为例,该村离市区较远,居民大多务农,户籍在册3700多人,但常住居民仅1800多人,且以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居多,固定信教群众达200多人。

(三)元 基层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群众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多元。

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精神原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了,文化却荒芜了,乡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有的把乡村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文化墙,忽视对村民的文化培训,一些老艺人、老匠人手头的手艺、民俗无人传承。有的村小楼建起来,环境美了,却没有富脑袋,市场经济追逐私利的特性,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农村群众原本淳朴善良的本真,代表正能量的道德约束力越来越微弱,金钱和权势在社会价值评价的权重上升。调查显示,有42%的农民赞同“想办法同时实现集体和个人利益”,只有9%的人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74%的人认为“有钱好办事”,38%的人

认为“有钱就有地位”,43%的人认为,当前农村缺乏创业精神,妄自菲薄、小富即安等思想严重,78%的村民选择“赚钱后盖房娶妻”,只有7%的村民选择“积累资金,扩大生产”。

二、解决路径:让文化礼堂成为新时代农民群众的精神殿堂。

2016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县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打造了集文体娱乐活动、思想道德建设、知识普及为一体的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已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一)因地制宜“建”,彰显区域特色。

农民文化大礼堂的建设,首先要弄清楚建在哪,怎么建?选址定位上,应优先考虑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位置。功能定位上,不管改建、扩建还是新建,布局应寻求村民文化需求与上级要求的契合点,以实用便民为原则。在区域特色方面,可利用辖区资源禀赋,广泛收集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等历史资料,合理布局展示。

目前,全县 23 个省级美丽新村均按照标准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比如,×××乡村文化大礼堂,设置了村民自治模块(党群活动中心、乡贤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应急广播室等)、文化娱乐模块(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讲堂模块及大礼堂模块。×××村文化大院,设置了综合文体广场模块(配置必要的户外健身器材和大舞台,供体育健身、文艺演出、露天电影放映等活动使用);文化墙模块(可展示村史村情、先贤故事、家谱家训、村规民约、好人榜等内容);乡贤展览室;居家养老活动中心等功能。×××社区文化大院,不仅具备公共服

务、居家养老,还建有北冡文史馆,让人们参观学习的同时,记住×××的历史根脉,在历史穿越中领略×××的沧桑巨变。更可贵的是,乡贤自建文化大院,带动群众自娱自乐。如×××社区文化能人王佑斌,利用 20 年前办日化工厂留下的 48 间房子,经过简单装修整理,无偿为乡邻办起集休闲、娱乐、健身、阅读于一体的佑斌文化大院。如今,遍布全县农村的大化大礼堂,就像一束束火炬照亮乡村大地,滋润群众心田。

(二)因势利导“管”,提升运行质量。

在推动文化阵地建设中,规范制度是关键。2016年9月,县政府较早编制了《×××县文化礼堂五年建设规划》,对全县文化礼堂布点做了总体规划设计,明确了各乡镇(街道)文化礼堂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先后印发了《×××县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县文化礼堂建设考核细则》《×××县文化礼堂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县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方案》等5个规范文件,使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更具方向性和指导性。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机制,如经费保障、活动开展、队伍建设等,为文化礼堂“定规矩”。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在管理经费方面,采取县级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补一点、村级能人捐一点的模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建立专项基金,确保转款专用。探索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县指导、乡统筹、村为主三级管理体制,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的方式,聘请“乡贤文化能人”专人负责广场、礼堂、文化活动室等场所的日常管理,落实好活动开展、设施维护、安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要开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文化礼堂建设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和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实行动态星级评定制度,评定结果作为发放补助、设备投入等依据。同时,每 年开展优秀管理员、志愿者、文化队伍等评选,激发工作热情,不断提升管理运行水平。截至目前,财政(县、乡)投入文化礼堂资金270多万元,专门用于文化礼堂提升、星级文化礼堂奖补、16名文化协管员工作经费等。

(三)感 因众定制“用”,提升群众幸福感。

农民文化礼堂贵在管理、重在使用。如何使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让大礼堂真正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蒙城县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一充分利用文化礼堂的场所和平台,根据传统节日、地方民俗,结合礼仪活动、荣誉表彰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娱活动。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道德、传新风、传文化、传科技等内容,每月开展集中宣讲、故事宣讲、文艺演出等各类传习活动。乡贤议事中心每周围绕矛盾纠纷化解、公共事务管理、乡风文明建设、村情民意调研等内容开展活动;文化娱乐中心鼓励村里老艺人、文艺爱好者举办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小文艺演出、乡村春晚、民俗活动,各种趣味、益智体育比赛等;党群议事中心每月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乡风文明评选表彰活动;红白理事会结合移风易俗、重大节日庆典,开展乡情乡宴等活动;文化部门开展“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今年以来,共开展送电影下乡1965场、送体育活动下乡1650场、“送戏进万村”演出410场,文化资源共享活动 1260 场,举行蒙城县首届农村文化礼堂健身舞巡演活动 2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二探索文化乐园的共建共享模式,如×××社区文化乐园,采取礼堂由演出公司负责管理,社区给予一定支持,实现演艺公司排练有场地,群众看戏有去处,管理资金少投入的多赢效果,形成“场地用起来,喇叭响起来,舞台跳起来,礼堂活起来”的生动局面。“一花

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放眼蒙城各乡镇,××ד村晚”扬琴表演、小车旱船舞、舞狮、唢呐、葫芦丝活动开展红火;双龙社区的段素兰、柳义和夫妇组建了“自乐班”草根文艺队到各村演出;×××集镇的12支唢呐班子,×××非遗传承人×××的大鼓书等等。如今,活动丰富的文化礼堂,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生活,一批充满乡土气息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不仅点燃了乡村文化的火种,也为乡民心灵安放提供了精神寄托。

(四)因材施教“育”,筑牢文化根基。

变“送文化”到“种文化”,真正让文化乐园“活”起来必须加强乡土文化人才培育。针对全县宣传文化队伍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分布不均的现状,×××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通知》,对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管理机制及工作要求等进行了顶层设计。《通知》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通过集中学习、技术比武、实训、交流、论坛等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员艺术创作、艺术编导、手工技艺等分类业务培训,推动群众文化体育辅导员不断提高综合素养,精通业务技能。一是加大对文化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挖掘草根文艺典型,提升文化大院的“文化味”,真正让农家小院“种”出大文化。截至目前,我县群众文化辅导员共有1090人(其中:文艺骨干207、社会文艺团队428人、教师226人、大学生村官29人、学生114人、基层文化工作者86人)。二是多领域借力文化志愿者。成立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牵头组建文艺团队,用政策吸纳当地文艺爱好者、退休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志愿者进入“朋友圈”,加入“交流群”。三是重视文化带头人培育。县文化部门牵头组建专家文化指导团队,与各村结对帮扶,挖掘培养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文艺骨干。目前,全县在册各类文艺组织 21 个,已入库书法、美术、民间文艺、演艺等各类艺术拔尖人才156人,其中国家级会员39人,并进行跟踪培养;重视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已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8个,市级项目6个,县级项目36个,并确定非遗项目传承人68人;成立校园曲艺社团 12 个,组织举办“曲艺进校园”、“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成果展示展演活动19场次;举办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班3期,受训360余人次。

三、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县农村文化大礼堂通过整合基层文化服务资源,传承了文化,留住了乡愁,凝聚了村民的集体归属感,焕发出乡风文明新气象,拓展了乡村自治的层次和内涵,成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但与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愿望,与上级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为此建议:

(一)突出主体,精神为魂,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定位。

人最可怕的是精神的缺失、信仰的丧失,建设文化大礼堂不能罔顾精神归宿缺失的问题。面对当下农村思想文化领域严峻形势,必须认识到农村文化礼堂不应只是一个由政府兴建,供大家开会、听报告、看演出、看电影、看宣传栏的空间设施,而应是从一个村庄的文化传统和民众需求里生长出来的、村民可以在此寄托情感、获得精神安慰的文化空间,是一个村的灵魂之所在。各级党委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将文化礼堂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从意识形态的高度,从党的思想舆论阵地的高度、从道德教化的高度,注重把握思想性、教育性和传承性,挖掘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突出价值引导。农村文化礼堂好比“村庄客厅”,在建设布局时,必须强化科学性、注重合理性,不论是新建的,还是改建的,要从有利于集聚人气的角度考虑好选址问题,也要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群众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避免搞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二)突出主线,内容为先,强化文化礼堂的内涵建设。

在礼堂的管理和使用上,怎么管、演什么、效果怎么样,群众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激发内生动力,把文化礼堂的事变成群众“自己的事”,切实让群众创造、让群众表现,这样才能真正动起来、用起来、火起来。农村文化礼堂推动几年来之所以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就是因为通过发掘和整合乡村的历史人文资源,充实文化礼堂的空间内容,为基层群众打造一个精神可以寄托的家园。许多文化礼堂皆因发掘了当地几乎消逝的文化根脉和人文事迹而激动民心,引发群众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和自己先人的缅怀,重拾中断已久的精神联系,心灵的归宿感变得生动具体起来。同时,要做好文化礼堂的“礼”字文章,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假日等文化礼仪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自觉参与,让文化建设与村庄精神汇聚一起,使农村文化建设魂归乡土,接上地气。

(三)要 突出主题,活动为要,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载体创新。

要把思想引导与价值观的引领有机融入到文化活动中,注重活动多元,让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有效融入群众生活。如举办“农民丰收节”“中秋·梦蝶诗会”,开展春节祈福、重阳敬老、儿童启蒙、成人仪式等礼仪活动,开展名医进村义诊、司法调解进村庄,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议事集会的重要场所。同时,培育和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热爱文化事业能人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来,重视对农村文化

能人的发掘和扶植,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发动、政策扶持,积极培养基层文化工作的带头人和热心人。此外,还要强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运行保障,政府提供必要经费保障的同时,要探索和完善农村文化礼堂“乡贤基金”“文化众筹”等机制,拓宽筹资渠道,有效补充日常运行经费。

时间在变、乡土再造刹那间,空间在变、乡村旧貌换新颜!愿我们温情脉脉的文化记忆与乡愁追思不变,让承载乡土、乡情、乡愁的文化大礼堂照亮返乡的“归途”。

篇一:

为全面了 解掌握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现状,提高廉政文化建设水平,今年 3 月 份开始,市纪委监委成立联合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生活交流探讨、明察暗访、常规与专项巡察等方式方法,对县区及市直部分部门单位廉政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 调研。调研中我们感到,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廉政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距离将廉政文化深深根植人们心中,形成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行为习惯,还有一定差距。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在长与常、细与实、严与深处着手,持续强化廉政宣传教育,打牢不想腐的思想基础。

一、廉政文化建设成效 (一)

形成了 抓廉政文化建设有效机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总体部署,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

政齐抓共管,纪委监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市委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市委常委会议、领导干部研讨班、警示教育大会、廉政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狠抓党规党纪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

市委、市政府每年对全市惩防体系、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等工作目 标进行细化、量化,将任务逐一分解到各部门单位,明确标准和时限; 加强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将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学习党纪条规等纳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对不认真抓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降低考核等次,追究责任领导。

(二)

丰富了 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

积极推行“看得见、记得深、学得来、见实效、能推动、有创新” 的廉政文化递进模式,将廉政文化融入人们工作生活中,营造了 “人人讲廉政、处处见廉政” 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时时处处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一是抓住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

突出抓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市纪委监委结合近年来全国各地查处的典型腐败案例,编辑了《警示教育资料汇编》,每年组织开展 1-2 次警示教育,用 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党员干部; 对新提拔的干部进行党风廉政考试和任前廉政谈话。

在全市干部培训网上设置党风廉政建设培训课程,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市纪委监委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将《党章》 《廉洁自 律准则》 《纪律处分条例》 《党内监督条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党纪条规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汇编成册,分发到各部门单位党员干部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二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入宣传主阵地。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市纪委监委与《XX 日报》 联合开设“送清风” 专栏,及时刊登党风

廉政教育文章。

市纪委监委报送的微电影和广告被评为省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优秀奖。

市检察院与机关工委在《XX 日报》 开设预防犯罪专栏 16 期。

XX 广播电视台将反腐倡廉内容纳入常态化、多层面宣传报道,并长期播放廉政公益广告,配合市纪委监委开展 2 次电视问政活动,制作播出 X 部廉政教育微电影和 18 条廉政公益广告,累计滚动播放 X 余次。

廉政小品荣获省百姓小品艺术节三等奖。

三是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作用。

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在“清明” “七一” “国庆” “烈士纪念日 ” “国家公祭日 ” “抗战胜利日 ” 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

2018 年在 XX 建成 12000平方米集预防、教育、宣传为一体的市级职务预防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不定期组织市、县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及邻近的 XXX 县、XX 县领导干部等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通过现场观摩、警示教育展板等,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

自2018 年 7 月 1 日投入使用至今,已组织 X 余家单位参观,受教育干部职工 X 余人。四是加强廉政网站建设。

市纪委监委和县区纪委监委均已在互联网建成纪检监察网站。

市纪委监委网站全年发布各类信息 2000 余篇,XXX 纪委监委开通微信公众号,XX 检察院以“互联网+预防职务犯罪” 为思路,以 XX 政务网为平台,建成了 网上警示教育馆,利用声、光、电、图等形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展示警示教育内容。展馆投入使用以来,已有 X 人点击参观,X 多人留下观后感言,先后被省、市电视台宣传报道。五是廉政短信微信及时发。

市纪委监委和县区纪委监委每逢节假日都要通过微信群、QQ 群下发相关纪律要求。及时点名道姓通报本市内违反八项规定精神、侵害群众利益、“四风” 问

题典型案例,及时转载中纪委监委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党风廉政建设》 及中央和省市重大会议、重要文件精神,典型案例剖析、忏悔录和党纪条文解释等,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县级干部中开通微信群,在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中开通微信群,分别由市纪委监委副书记和常委负责,做到了 天天都有新内容。

(三)

廉政文化建设的覆盖面持续扩大。

廉政文化进机关。

市 XX 局和市文广新局于 2019 年共同举办了 “以文化人• 清风塑廉” 廉政文化书画作品展。

市检察院、市法院、市文广新局等单位在办公楼大厅电子屏滚动播放党纪党规、廉政警句等。

市纪委监委结合读书日,为党员干部购买廉政书籍 200 余本,以廉政书籍奖励优秀征文征稿获奖作者。县公安局于 2019 年 6 月 份举办了 以“廉政建设、心系公安” 为主题的反腐倡廉剪纸作品大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市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社区、村镇建成道德讲堂 X 个,建立 XX 市道德讲堂总堂,累计开展活动 X 多场次,开展廉洁教育,受教育人数超过 X 万人次。

廉政文化进社区。

每逢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庆期间,在各社区组织开展有廉政文化内容的各类文艺演出及庆祝活动。

市文明办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 和“人信人守” 工程,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入楼栋活动。

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 X 万册,组织开展“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 主题系列活动,采取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画、编排宣传剧等形式,将核心价值文明理念做到抬头可见、驻足即观。

XXX 区所有镇、16 个社区设立了 廉政图书角。

XX 县和 XX 区在主要街道设置廉政文化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廉政文化知识。

廉政文化进家庭。

市文

明办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 主题活动的通知》,通过好家训好家规征集评选、好家训好家规传承、家风故事演绎、家风家训道德讲堂传诵、家风家规伴我成长等活动,引 导人们继承传统美德。

市妇联组织领导干部家属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反腐倡廉警示片,在评选推荐“最美家庭” 等文明家庭活动中,把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评选标准,大力推进家庭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进校园。

把廉政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借助校园网络、教室板报,廉政专题班会,编发专题板报,创作优秀廉政命题作文等,让广大师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市幼儿园通过校园广播每天广而告之每一位家长自 觉排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并与全市其他学校一同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不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

县一中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一周一警句” 征集播放活动,每周在校园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

县检察院与县教育局联合举办“青年检察官进校园” 活动,在县农中、五中通过模拟法庭、讲述廉政故事等方式为广大师生进行反腐倡廉教育。

廉政文化进企业。

县供电公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于 2019年 6 月 份举办了 以敬业、安全、廉洁为主题的干部职工书画摄影展。

县水电开发公司于 2019 年 3 月 举办第十届职工书画、摄影、手工等作品展,突出廉政内涵,展现了 公司职工自强不息、不畏艰难、执着向上的精神品质。廉政文化进农村。

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开设廉政文化宣传栏,建立廉政文化书屋,依托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廉政教育。

县委宣传部、文广局举办 X 次欢度春节百姓大舞台优秀节目 集中展演活动,把廉政文化融入春节社火表演中,使传统节日赋予更加新颖的时代气息。

XXX 镇组织开展送文化、送演出、送

图书、送书画、送电影等文化服务活动 X 场(次),为五个农民工文化服务工程项目 建设点送去图书 X 余册,书画 X 余副。

XX 镇运用 X 公众号等宣教平台,向农村党员发送廉政短信。

二、廉政文化积极作用明显 近年来,廉政文化以渗透、融入、结合的方式,在全市积极推进,彰显了 文化反腐的特有魅力,使反腐倡廉整体工作焕发出新活力,廉政文化的积极作用得以显现。

一是增强了 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

调查显示,由于廉政文化的深层次推进,特别是与网络、微信、漫画、微电影等传统和现代媒介的结合,使原来刻板、单一的廉政文化教育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形式上更加灵活、时效上更加快捷、效果上更加明显。

党员干部普遍认为,现在全市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做法好、效果明,通过网络、微信宣传使自 己学到了 大量的党纪、法律、道德等知识,及时了 解了 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及全国各地的反腐动态,通过耳濡目 染,使自 己经常主动自 觉思考如何廉洁从政、廉洁用权。

二是大力弘扬了 社会正气。

通过网络、QQ 群、微信群、报纸、电视、电台等公共媒体报道廉政动态和点名道姓曝光腐败行为,不断增强人们的监督意识,使相当多的干部群众从以前的“官官相护”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忍一时风平浪静” 等思想转变到敢于监督、勇 于监督。

绝大多数干部认为,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驰而不息纠“四风”,“老虎” “苍蝇” 一起打,现在党风政风有了 明显好转,公款吃喝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公务接待超标准问题解决了,超标配车现象没有了,借培训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的现

象没有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没有了。

党风政风的好转,直接带动了 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是不敢腐不想腐氛围已经形成。

调查显示,经过七年多时间的廉政文化教育,再加上全市上下大力反腐倡廉的实际行动,现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对贪污侵占行为“不想做” “不敢做”。

对一些介于一般作风问题和严重腐败行为之间,尚未触犯国家法律的问题,自 中央八项规定及反“四风” 以来,认识越来越深化,哪些该做、哪些坚决不能做,思想上有了 高度的警觉。

通过中央及各地反腐动真格、全覆盖,现在绝大多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敢腐、不想腐的意识明显增强。

四是对领导干部廉洁自 律模范作用 的期望值大幅上 升。

经调研发现,现在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绝大多数对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模范廉洁自 律有了 充分的认可,现在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准、法律素养和模范作用有了 质的提升。

“特权阶层” “飞扬跋扈” “独断专行” “一言堂” 等行为消失了。

三、存在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我市廉政文化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成效仍不可高估。

在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中,有以下五个问题需要认真面对。一是廉政文化建设受到封建腐朽文化的挑战。

主要是受官本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文化的影响。

这在少数农村表现较为突出,恨腐的同时又媚腐。二是一些党员干部对身边不担当、慢作为现象听之任之。

现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是不担当、慢作为现象依旧存在。

调查显示,面对身边同事不担当、慢作为时有少数干部会奉行“好人主义”。三是少数居民

对腐败现象斗争意识不强。

在明察暗访、巡察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农村居民对部分领导和村干部有意见,但不愿反映和举报。四是一些好做法没有形成制度予以严格落实。

一些廉政文化建设的好做法没有很好衔接。

一些单位制定了 好的制度,但有些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五是廉政文化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

之前市纪委监委、市监察局有过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但总体上廉政文化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

四、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健全体制机制。

健全工作机制。

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融入反腐倡廉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统筹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健全考核机制。

细化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改变只考核结果,不考核过程的问题。增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要充分运用公务员年底考核“基本称职” “不称职” 两大考核项,推动工作落实见效。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的廉政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开展重大廉政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

(二)

挖掘各类廉政资源。

继承和发扬我们党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挖掘和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廉政建设的有益成果,总结和推广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建设与历史文化相承接、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廉政文化。

(三)创新传播形式载体。既要注重运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

传统传播媒介,又要注重发挥网络、微信、广场大屏幕等新兴媒介的优势,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廉政文化传播平台。

既要注重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又要注重挖掘各类历史文化名胜、旅游景点中蕴含的廉政资源,设置与城乡 环境相协调、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廉政文化基地。

(四)拓展宣传覆盖范围。继续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 活动。

篇3:街道推进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深入了解广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状况,笔者选择了S街道作为观察样本,通过实地调查、个人访谈等方法,以期完整呈现S街道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广州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一种服务形式,服务对象为独居或高龄老人、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残障老人以及其他需要特殊照顾的老年人。

一、S街道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在与管理人员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目前该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工作人员一共有五位,其中三位是原街道服务的工作人员,一位是本科毕业一年的男性社工,除了负责社区老人的服务工作,还有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需要兼顾,另一位中年女性是刚刚雇佣的农村务工人员。管理者表示日后该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倾向于招聘年龄在40-50年龄段的下岗工人或农村务工人员为老年提供服务,因为一方面,下岗工人和农村务工人员相对的用工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下岗工人和农村务工人员珍惜这个工作岗位,人员流动相对小。

2、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满意度低

目前接受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居住在该社区的81位老人包括独居或同住成员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且子女不在跟前的独居老人;子女不在本地的高龄老人(80周岁以上);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残障老人以及其他需要特殊照顾的老年人。

该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以日常生活照料为主,如家政服务、代购物品等,目前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表示其最需要的服务是家务清洁和定期健康检查,其次是上门诊疗服务。然而,该社区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手不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简单且缺乏社区服务专业工作人员,上门服务频率低。

3、缺乏对护工进行专业培训

接受访谈的管理人员表示在社会工作人员的选择方面需要有相关经验、懂得且愿意与老人打交道。这样的任用标准缺乏对专业背景的考量,无法保证工作人员能够给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在培训方面,接受访谈的社会工作人员表示在上岗之前并未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该社区居家养老机构给社会工作人员提供的职业培训方式主要是由高年资的工作人员向低年资的人员传授技巧和经验。这种方式缺少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因而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只能为入住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难以满足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特殊需要。

此外,该社区未招聘受过正规培训的社会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节省用工成本。招聘经过正规岗前培训、具有相应上岗资质证书的社工,其用工成本势必增加,而该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没有能力承担增加的成本。

4、社会工作人员待遇低,积极性不高

接受访谈的社会工作人员认为其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一个社工自己表示一个人要负责二十个老人的居家服务,而工资却并不高。从管理者那里了解到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者的工资是按照社工所负责的老人个数及其所享有的福利(100,200,300)来计算的,然而通过与该社区的那名农村务工人员交谈,得知其工资每月固定只有1500元。这样的待遇水准很难吸引到更多人加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中来。

一位社工表示,如果某位老人要求一个月多上门几次陪着解闷聊天,由于忙不过来只能委婉拒绝。在一位老人家,社工在与老人协商上门服务打扫卫生的时间,老人希望能一个月四次,而该社工由于忙不过来最终只答应一月一次。待遇不高直接给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造成困难,从而影响老人获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频率和质量。

5、政府监管不到位

在整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政府只是充当一个选择合作的家政公司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给予其相关补贴费用的角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该家政公司承包,之后的监管非常缺失。有受访老人反映说几乎从来不会打电话来询问对服务是否满意,即使老人对服务不满意,也没有渠道反馈。有受访老人甚至直接质疑自己所应享受到的政府补贴没有实实在在的用在为自己服务上,因为社工只不过每月上门一次,而服务的内容也以闲聊居多,实质性的服务较少。老人普遍认为政府虽然给予相关补贴,但后续监督不够。同时,政府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无法发现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存在怎样的问题,不利于进一步改进服务。

6、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缺位

目前,非政府组织尚未参与到广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中来,虽然不定期有一些自发组织的养老服务活动,然而,参与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通常没有诸如护理、保健、紧急救助知识等相关专业知识,并不能为老人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该社区一位受访老人直接表示,志愿者一般也就是到家里坐坐,聊聊天拍拍照,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任何实际帮助,反而打扰了他们的清净和日常的生活安排。

二、S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问题的原因

1、资金短缺保障不足

资金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社区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补助、社会筹资、个人捐赠、适当收费几种类别。目前经费来源渠道太窄,就该社区而言,社区管理资金全部来自政府投入,社会筹资、个人捐赠都是缺失的,资金严重缺乏。而资金短缺直接导致社工人员不够、工资激励差,进而致使服务质量不高,服务项目单一,无法满足老人的需要。

2、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性质上是一种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应该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从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状况来看,政府只是选择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给予一定资金,剩下具体运作政府不闻不问,对于给予老人的补贴是否真正落实到为老人提供服务上不予监管,没有制定社区式居家养老的相应规范和评价标准,使工作的开展毫无章法,无法令到老人满意。诚然,政府无法渗透到每一个具体细节,但应该担任好管理监管角色,与此同时,还应培育非政府组织、为了促进民间资本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政府还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3、专业化社会服务缺位

要实现优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服务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就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社区的养老专业化社会服务是缺位的,专业性程度不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有待加强、社会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及培训也相对不足。许多专业化的项目,比如医疗护理、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徐迫切展开,然而由于社区管理及服务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社区工作的岗位培训,完全无法开展。

4、社会组织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参与不足

虽然有一些自发组织的慰问老人活动,然而这些活动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随机性比较强,没有形成定期服务的规划体系;第二,志愿者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第三,没有统一管理机制,服务不稳定。

同时,非营利组织参与不够,发展仍较为缓慢。社区中由居民自发成立的非营利性社区服务组织数量较少,居民也普遍没有组建自我服务组织的主观意愿和热情,居民对于各类非营利性社区服务组织大多缺乏参与动力。

5、社区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社区资源参与度不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一个社区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等资源,社区居家养老的本质就是动员社区内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目前,似乎仅仅是政府一个部门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尤其是在募集资金、吸引义工加入到服务队伍等方面的社区资源都没有调动起来。

三、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的对策

1、政府充分发挥好牵头作用,落实责任

就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政府在全面保障养老服务方面无法提供资金和财力保障,所以在社区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就应该正确地把自己定位为政策制定者,社会资源的动员者、整合者,保障和监督政策的有效落实。

第一,政府要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增加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资金投入,扩大比例,适当增加补贴;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各方人士广泛投资,以突破推进社区居家养老过程中资金严重不足的“瓶颈”。

第二,政府要严格为社区居家养老规定规章制度。根据我国社区发展实际情况,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标准,包括服务设施类型和规划、服务人才专业化培训制度、养老服务内容和方式等,于此同时建立养老服务老人评价措施,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

2、非营利组织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

仅依靠政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大力推进非营利部门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使其发挥不同的作用。政府应积极培育社区服务类非营利组织。通过广泛宣传,使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得到居民的认同和支持,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同时,政府部门在政策和经济上对其给予必要的扶持,为社区服务类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非营利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在部门之间形成彼此依托、平等合作的关系。

3、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队伍建设

从国际经验来看,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是优质养老服务的重要保证。国外非常重视对照顾者提供专门支持,如英国政府会给予照顾人员服务补贴。我国应该加强专业养老服务的教育培养工作,设置并完善相关的专业体系以确保能够源源不断的为社区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并对这一群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予以保障。

最迫切的是面向社会招聘专业社会工作者。其次,要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置相应的服务制度,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岗位设置、服务质量评估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与此同时,改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完善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不能忽视对志愿者的培训,确保每个志愿者在服务之前都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水平。

摘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挑战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得到了实践和推广。广州市自2005年开始进行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论文以广州S街道社区居家养老为个案,研究社会居家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深层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篇4:街道推进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 基层领导 廉政建设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否则,廉洁自律就将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看出,反腐倡廉,制度是根本,监督是关键,而落实制度的过程就是编紧“笼子”的过程。作为国有企业基层领导干部,其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价值导向如何,直接关系到反腐倡廉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稳定,关系到能否为广大员工服务好和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问题。下面,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就基层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谈几点意见。

1 国企基层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暴露问题剖析

国企基层领导干部直接接触群众,工作很具体很繁杂,职工的吃喝拉撒、福利待遇、作业环境都需要时时面对,并付诸精力、财力、物力去改善和实施,稍有不慎,轻者事倍功半,重者违规违纪。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倾向性的问题:

1.1 理想、信念的模糊

客观一点讲,有些违规违纪的领导干部,在职工群众中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之所以失足,主要是理想信念的模糊。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就产生了许多模糊的思想。侥幸地认为:有人违规没事,我违规也没事,难得糊涂,随波逐流。先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放松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最后导致步入歧途。

1.2 为政能力欠缺

面对市场经济的千变万化,有些干部鉴于工作经历单一或能力水平有限,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手足无措。这一点在一些拓展性工作、为职工谋福利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另外在一些干部的潜意识里总认为:要想为职工办好事,就要违规操作才行。疏于学法、懒于学法,沉溺于过去的老经验、老做法,不能够与时俱进,也是一些人栽跟头的原因。

1.3 监督约束不力

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监督方面,国家已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程序和制度,但是还不够规范,操作性也不强。在监督过程中,同级之间监督难,上级监督又有地域、时间上的不便,监督的效果也局限于监督者本身能力、水平、政策的把握等等。种种因素导致在现实工作中,对国企领导干部监督效果难以尽如人意。更有甚者,监督者碍于人情,或看在给企业办好事的份上,不予监督或不严格监督,有的还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使监督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1.4 精力毅力不足

有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常常得一心几用,拿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政策、钻研法律确实也是对个人意志的考验。有些同志并不是本质上想违规、想违法,而是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匆忙应付、简单从事,另一方面就是更多地考虑小集体的利益,如何完成任务、指标。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没往自己口袋里装,就不会有大问题,就不会犯大错误,等出了问题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2 深入推进基层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基层领导干部是一个单位的龙头,其作风、形象事关企业的文化导向和发展方向。“群众对党员干部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领导干部成员以身作则、廉洁从业,既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也是自身政治安全、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石,是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体现。“屋漏在下,止漏在上”,无数案例警示我们,廉政建设,不仅要靠严肃惩治,更要靠严密防范和严格制约。

2.1 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党纪学习和警示教育,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形成“羞于腐”的自律机制

理想信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的丧失就如大厦失去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另一方面,多年的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理想信念的丧失先于权力行为的腐败。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的扭曲,小到对小事、小利、小节放松警惕,为名利所累,为物欲所惑,为人情所动,都是思想意识腐败的表现和征兆。因此,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制度法规教育,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防止和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极其重要。

必须运用先进典型进行示范教育,运用腐败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运用廉政条规进行法纪教育,运用组织谈话进行预防教育,运用廉洁文化进行氛围教育,使领导干部自觉把党的方针政策作为生命线以自持,把法律法规作为高压线以自卫,把党纪政纪作为警戒线以自律,切实守住为官一任的道德底线,守住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守住内心世界的一片净土。

2.2 建设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和工作程序,形成“无法腐”的工作机制

在当前深化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制约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成为企业防范腐败的重大课题。实践证明,强化管理和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根本所在。消除漏洞,不给思想不健康者以可乘之机,在遏制腐败的斗争中远远重于事后监督。

要深入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适应现代公司发展要求的管理体系、运营机制。以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目标,更符合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管理要求为原则,完善优化制度流程;以制度体系为依托,打破部门壁垒,加强横向沟通,增强工作协同,减少管理链条,缩短管理流程。通过制度和流程上的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领导干部廉政风险。

2.3 发挥监督体系的警戒和震慑作用,形成“不敢腐”的警戒机制

加强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搞好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大国企监督制约机制的执行力度。对在国有企业实行多年的诫勉谈话制度、效能监察、廉政风险预警防控、领导干部两个“八小时”工作督察等好经验、好做法,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新规定、新办法,积极探索贯彻实施的有效途径,加大督察力度,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时化解廉政风险,要进一步拓宽企务公开渠道,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保密的事项和企业经营秘密外,凡是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方面的问题、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职工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与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的问题都要向职工公开,使权力的运作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进行。

2.4 完善经济激励与纪律惩戒并举的奖惩措施,形成“不必腐”的保障机制

要树立“勤廉兼优”典型,加大奖励力度,让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群众纪律、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表彰奖励,使其“名利双收”,让人心动;对违反法纪、顶风作案、贪污腐败、严重破坏党和企业形象的领导干部依据党纪国法坚决惩处,决不姑息,让越“红线”者胆寒,望而止步。

尝试“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将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利益同廉政建设项结合,让贪图蝇头小利、“蝇营狗苟”之辈后半生人财两空,让廉洁守法、真抓实干、一心为公者后半生衣食无忧。

国企基层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结合实际持续探索,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本文结合国企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办法,希望能够为后续实践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江风华.试论加强国有企业廉政建设[J].经营管理者,2009(10).

[2]吕雪锋.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及建设措施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9).

篇5:街道推进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基层社会结构面临着改革和调整,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十分重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要求非常迫切。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18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县民政局、南峰街道及锦绣社区、市桥社区,调研我县社区建设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城区面积9.65平方公里,有10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6万人,外来人口约1.8万人,合计7.4万人。城区村居混杂,社区建设起步比较迟。2003年撤城关镇设街道后,按照地域相邻、集中成片、规模适度的原则,并考虑历史延续、居民认同感等因素,我县将城区以村域为基础划定为10个社区,撤销居委会设立了东门、月塘、县前、周岩头、南门、小南门、水孔头、市桥、西门、西郭垟等10个社区。上述10个社区为村居混合型社区。为加强社区建设,从2003年以来,我县先后拟定了《关于开展社区建设的意见》、《仙居县“十一五”社区建设规划》,明确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部门职责,工作机制。但是由于我县城市化程度低,财政困难,对社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我县社区建设进展比较缓慢。2007年下半年,县政府向上级争取资金,重点抓福应街道锦绣社区、安洲街道市桥社区的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创建工作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锦绣社区共1503户,5012人,1个居委会,14个居民小组,现有办公用房380平方米,建立了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篮球场等,强化教育引导,开展了邻居节等文化活动;市桥社区共2183户,7101人,3个居民小区,59个居民小组,现有办公用房455平方米,专职工作人员6名,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组织开展了各类社区文化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基础条件差,管理服务功能弱,真正意义上社区还没有完全建立。我县社区建设与上级对社区建设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1、认识比较滞后,社区建设落后。对社区建设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没有将社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总体规划。2003年县政府虽然下发了撤居设社区文件,但实质性工作并没有开展。县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先后调整过三次,但没有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很少,社区建设方案并未付诸实施。我县社区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我省同类县(市、区)。有关社区工作宣传也比较少,广大居民的社区意识还不强,没有形成广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甚至错误地认为,社区工作仅仅是街道、居委会的事,与自己无关。

2、社区划分不科学,管理难度大。2003年,我县社区划分基本上是按照原来村的管辖范围来划定的,没有按照社区的地域划分原则进行,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也得不到大家的普遍认同。2005年,公安、卫生等部门根据线条上的考核要求及自己工作需要又设立不同名称的社区服务机构。这些社区划分范围不一致,名称不统一,区域相互交错,不仅给整个社会管理工作带来混乱,也使居民在办事过程中无所适从。没有真正形成县、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制,社区的管理不到位。县政府关于撤居建社区的文件下发后,形式上的社区已经设立,但原有传统的村居管理体制没有改变,仍然处于村委会管村民,居委会管居民的状况。这种村居分离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无法解决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目前,我县县城框架的不断扩大,城区周围的村已列入在拟建城区范围,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城区的10个村基本成为“城中村”,部分村处于城中心,形成地域交叉,村民、居民混杂居住的局面。在旧城拆建、新区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居住地域格局被打破,居住地的成员构成发生了变化,一些居民、村民离开了原有的居住地,进行重新组合,人户分离现象相当普遍。此外,县城还有近2万的流动人口,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社会管理难度比较大。

3、社区职能定位模糊,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目前,我县社区居委会主要从事户口、计生管理、出具证明等工作,没有真正发挥社区自治,服务功能的作用。社区建设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自治、社区文体卫生及社区组织体系等。但是,我县的社区服务工作与群众的期望差距很大,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网络没有建立,公共服务缺乏。社区思想文化建设缺乏阵地,群众性文体活动很难开展。

4、社区保障机制不健全,正常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一是社区工作人员不足。城区10个社区现行工作人员29人,平均每个社区不到3人,而且个别人员在编不在岗,由于人员不足,很难保障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社区办公经费严重缺乏。撤城关镇前县财政下拨给10个居委会人员工资经费每年8万元,设街道后下拨至每个街道每年约6万元,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及其他经费不足部分由街道负责。县、街道虽然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上给予落实,但社区办公经费上难以保证。三是社区办公用房紧张。目前,我县10个社区都是借用所在村的办公场所,没有一个拥有社区用房的产权,社区服务活动场地少,社区办公设施简陋,达不到社区办公条件要求,严重制约了社区功能的发挥。

三、几点建议

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不仅要靠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更为重要的是要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问题,要改善社区的环境和条件,发挥社区功能和作用,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的有效开展。

1、统一思想,形成社区建设良好氛围。县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中的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从管理体制、政策导向、检查考核等方面,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建设内容多、涉及面广,具体包括组织、文化、治安、卫生、计生、环境、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要加强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要帮助和支持建立各类社区组织,强化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机制。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区居民和单位转变观念,自觉自愿参与社区事务和活动,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界支持、居民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同时,要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优质的社区互助服务,创造温馨美好的社区环境,吸引广大居民主动参与,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2、加强调研,科学划定社区。科学划分社区是开展社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拟辖区域内驻地单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居民居住状况等情况。社区是在政府指导下,群众自治、社会参与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按照社区基本定义划定社区,应把握以下四个标准:一是要素定性标准。要以合理调整现行居委会管辖规模为前提,按照地域、人群、管理机构和认同感等四个构成社区的要素,以现存自然小区为基本单位,并充分考虑社区文化、教育、卫生等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划分。二是管辖定量标准。社区管辖范围要适中,一般以管辖1000-3000户为宜,便于服务和管理。三是面积比重标准。个别跨街道社区的划分,应尊重实际情况,以地域面积确定管辖权属。四是类别区分标准。将社区划分为地缘社区、单位社区、单元社区等三种类型。各社区划定后,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原有居委会的资产进行造册核查,防止流失。

3、加大投入,夯实社区工作基础。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县政府要将社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保证社区正常工作运转。在目前县财政难以按每百户居民8000元标准落实的情况下,可先每年有重点地按标准解决每个街道1—2个社区的经费。同时通过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等多元渠道筹措社区建设资金,弥补社区建设经费的不足。要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根据有关要求,每个社区专职工作者不少于5人,2000户以上的每增加400户配备1人。有关部门和街道可以通过街道下派、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村干部过渡等方式,充实一批年轻、有文化、懂管理、有奉献精神的社区工作者。优化年龄结构,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加快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社区用房关系到社区的长远发展。根据上级要求,每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以上。目前,可通过以下途径逐步解决社区的工作服务用房,以适应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需要。一是结合村居混合型社区的特点,利用村办公楼,实行村居合署办公,资源共享;二是对新建居住小区的社区,按有关规定在小区的服务用房中予以落实。三是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外迁腾出闲置的房屋,可以优先作为社区用房。

篇6:街道推进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现状

通过对街道25个社区进行调查,目前现有流动党员156名

。其中流出党员149名,流入党员7名。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近年来流动党员呈现出三个新的特点:

一是数量增多。社区流出党员中以大学毕业生党员和下岗职工的党员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党员具有一技之长。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和隐形党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是范围更广。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内和全国范围内流动。主要集中流入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从业的行业则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等服务业为主。

三是流动性大。部分流动党员虽然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但大多数流动党员因工作环境、待遇等原因,不断“跳槽”,形成新的不确定、难掌握的流动去向。

四是管理更难。大多数流动党员在外人生地不熟,不愿亮明身份,有的流入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流动党员找组织嫌麻烦;社区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上怕麻烦,造成管理“双难”的现状。

二、存在问题

主要存在“四难”问题:

一是去向掌握难。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二是活动开展难。流出党员远离所在社区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组织的活动。在当地又不愿亮明身份,多数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所去地党组织生活。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管理落实难。在流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所在社区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有的流动党员党费由其亲属代为交纳。

四是作用发挥难。外出期间对社工党组织的工作不闻不问,对社区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以及带动作用弱化。而且大多数流动党员不愿亮明身份,作用难显现。

三、对策措施

针对存在“四难”的问题,要着力破解“四难”,提高“四新”,实现“四化”:

(一)着眼于破解“去向掌握难”,创新组织设置,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

一是规范社区党组织设置。根据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管理网络。二是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社区党组织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人一挂钩。流动党员到达外地以后,必须及时地向原社区党组织和联系人提供电话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三是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可在党员流入地较为集中的地方,将三人以上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对持证流入党员及时编入党小组。

(二)着眼于破解“管理落实难”,创新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管理长效化。

一是明确管理责任。明确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起一个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以保证流动党员流出流入都在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二是健全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党员外出流动报告制度、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党员发展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使用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使流动党员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管理。对流动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从业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及时将其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实行“持证”管理。

(三)着眼于破解“活动开展难”,创新活动举措,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

上一篇:招聘人员压力面试题下一篇:日记观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