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2024-06-22

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共14篇)

篇1: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摘 要:城市景观设计是一座城市文化内涵最直观的呈现。城市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城市中的建筑和景观设施则是一种现代标志,要将历史、文化、生活等象征性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形象之中,才能赋予景观更深层次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是一座城市景观设计的灵魂。 文化是一

关键词:中国论文发表网,网上论文中介,省市级论文发表

城市景观设计是一座城市文化内涵最直观的呈现。城市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城市中的建筑和景观设施则是一种现代标志,要将历史、文化、生活等象征性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形象之中,才能赋予景观更深层次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是一座城市景观设计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文化也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一旦将地域性文化特色融入城市景观设计,它就会变成了一座城市的灵魂。每一座城市都是历史的延续,城市中最著名的景观和建筑场所,成为其文化内涵最直接的呈现载体。

当一名外国人到一座城市后,最想看的往往是那些最具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如去埃及会想看金字塔,去巴黎想看卢浮宫,去威尼斯要看圣马可广场。这些是因为这些城市景观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体现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和风土民情,浓缩着城市的历史和祖辈们的记忆,是这座城市最骄傲的精神象征,因此景观设计一定要重视地域文化。

目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目前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存在着过度追求形式美,忽略了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性的现象。从北方平原到江南水乡,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内陆,不管地区的气候或自然条件差异,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了大量的城市景观及建筑物,导致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趋势,人文精神出现了严重缺失。

目前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各种相仿的景观设计作品,一些城市建筑也出现了崇拜、模仿欧美建筑及景观设计的倾向,把这些工业化复制的景观设计当作时尚的标志。文化特色的消失使这些城市失掉了自己的灵魂,也消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我国是一个地域文化特色十分鲜明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俗习惯及自然地理特征,这为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性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篇2: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若能够将生活、历史、文化等象征性元素更多地融入景观形象及设计布局之中,就能赋予景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从而使一个人能深刻地记住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途径

设计一个有灵魂的城市景观,需多方撷取各类地域性文化元素,提取后再以现代设计原则及手法分解、抽取意象并重构,生成一个新的景观作品,具体获取途径如下。

1.撷取当地最辉煌的历史中的象征性元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及地域性色彩。城市景观设计要从这些丰富、海量的地域文化元素中,搜寻设计的灵感和素材。如西安的大雁塔广场就是成功传承了地域审美性的示范,此广场所有景观小品及建筑都是仿唐设计的,如仿唐朝祥龙造型的路灯,有中国戏曲文化经典脸谱造型的灯柱等,让人对西安唐朝盛世文化印象深刻。

2.撷取当地传统建筑或工艺品中的文化元素

中国每个地区传统的建筑及工艺品,也是其宝贵的城市景观设计元素宝库。我们的建筑流派按地域性就可分为徽派、闽派、粤派等,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古民居更是文化内涵丰富。城市景观设计时从这些传统建筑或传统工艺品中,借鉴其造型元素用于现代景观设施的设计,如公交车站牌、路灯、街道围栏等景观,这些标志性文化元素最能唤起人的情感共鸣。

3.撷取当地传统纹样、图案、色彩中的象征元素

篇3: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景观,景观小品,地域文化特色,表达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出现了城市大同化现象, 面对这一现象,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 渴望生活在充满独特韵味的城市中。然而城市是否具有特色, 并不仅仅表现在城市主体建筑物层面, 还应是城市文化的表达, 在城市景观中, 景观小品不仅应作为公共艺术存在, 更应该表达城市文化, 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作为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而存在。

1 景观小品概念及属性

目前所定义的景观小品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 从广义上理解, 即是区别于大型建筑、山石、水面以及绿化元素, 设置在室外景观环境中的小型人造构筑物[1], 可分为建筑类小品、雕塑类小品、植物类小品以及室外家具类小品4大类;从狭义上理解, 景观小品便是雕塑类景观小品, 泛指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公共雕塑, 其具体使用功能被弱化, 强调其形态美与内在精神, 对整个空间场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的是狭义的景观小品, 即城市空间中的公共雕塑。

城市景观小品的属性最终是一种文化形态[2]。随着人类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进步, 景观小品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世界同一发展的趋势, 但只有那些承载当地环境、地域文化的设计作品, 任岁月如何流逝, 依旧能显出独特的韵味。

2 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意义

吴良镛院士曾说过:“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 世代耕耘经营、创造、演变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 传统地域文化的东西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艺术价值, 既是很多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 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来看, 越是富有民族地域性的作品, 越能为世界所接纳和承认[3]。

长期以来, 在建筑领域中地域文化特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安徽, 中国古建筑的瑰宝, 在错落有致的建筑中, 散发着隐隐的忧愁 (图1) ;江苏, 粉墙黛瓦, 亭台楼阁, 小桥流水, 精致到极致 (图2) ;福建, 客家土楼, 大型群居建筑, 易守难攻, 堪称建筑奇迹 (图3) 。

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特征, 对这一地域的人来说,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感归属, 更能反映这一区域的特色标志性文化[4]。景观小品是城市中供人们休息、欣赏及点缀环境的小型建筑物和装饰设施, 虽体量不大, 却是城市环境中的点睛之笔, 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不仅形象生动、为恢弘严肃的建筑增添情趣、丰富空间层次, 活跃整个景观环境的气氛, 更是城市的户外媒体, 承载和展现着城市文化的历史使命。

在城市建设和景观趋同的背景下, 景观小品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这样说, 城市景观能否被关注, 在于小品的影响力, 而这种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地域文化特色。

3 城市景观小品在景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国家, 每座城市都是不同的, 都有其自身特质, 就连城市中的湖泊、道路也都是不一样的, 这不仅仅是说它们的自然条件不同, 更主要的是表述其在人类活动范畴中所形成的特质不同, 是人类赋予其外加特性的不同[5]。在景观小品设计和表现时, 同样不能脱离城市的文化精神和地域特色, 不能与传统和精髓割裂开来。

但随着全球化及社会自身快速发展的进程, 景观小品的设计渐渐偏离了尊重地域文化的创作轨道, 缺乏独特性、文化性的考虑[6]。

3.1 多样性减少, 模式化现象严重

即小品以批量生产形式出现, 造型上表现为模板化、标准化[7]。在城市建设越发雷同的背景下, 许多小品似乎都约定俗成地按照同样的设计在出现, 出现了全球化、大同化的现象。例如在城市中雕塑、垃圾箱、休闲椅、街灯等景观小品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使人难以通过直观的视觉印象说明这一城市与其他城市有何异同。

3.2“欧陆风”现象严重, 设计定位盲目

不难发现, 在街道、公园、广场、住区等空间的景观小品越来越偏向西方, 或让现代化、欧式化阻碍了对地方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在一些地区的传统老街大兴西方咖啡厅、洋快餐店, 布置异域景观小品[8]。这些景观小品主题晦涩, 甚至为了小品而小品, 盲目跟风, 迎合市场, 全然不顾自身风格。尤其是现在住区打着某某洋房的口号, 体现其与众不同, 似乎西方的就是好的, 就是有品位的, 而这一问题实际是对于城市文化精神和地域特色挖掘得深度不够。

3.3 地域元素的机械复制

许多设计师在设计回归本土的思潮下, 将地方特色和环境文脉融于设计中, 但在创作中却仅仅将传统元素、风格机械地复制于现代景观构筑物之上, 结果与环境格格不入, 成为败笔。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社会, 设计师们应该汲取他国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但是这并不意味可以采取“拿来就用”的方法, 应切忌生搬硬套, 在设计语言和材料走向通用化的今天, 要体现自己国家、城市的精神和特色, 不能让所谓的现代化、欧式化阻碍了景观小品的历史文化继承。

4 城市景观小品地域文化特色的表达原则与方法

成功的城市景观小品应该是该城市的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 既能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物质表现, 本身又是城市巨大的精神财富, 分散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景观小品张起了文化氛围的巨网, 对地方文化的营造起着积极的作用[8]。

4.1 表达原则

在形式上, 应具有民族性和艺术性, 表达景观小品特色。景观小品应具有艺术观赏性, 通过其设计形式, 如造型、色彩、材质等向公众展示其形象特征, 表达在特定社会、地域、风俗下的某种特色和审美情趣, 创造富有特色的景观小品。如铜制雕塑、仿青铜雕塑的景观小品可显历史感, 而采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材料, 如玻璃钢、仿金属等材质, 则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

在内容上, 应是文化和特色的载体, 满足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城市景观小品如果失去其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令人痛心的, 每个地方都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 是标志性文化和乡土情感归属的重要表现。如果不能承载这些信息, 也许会导致其文脉符号的消失甚至是文化的衰落。

在表达上, 须尽量采用当地的材料和制作工艺, 去表达其地域性。浮躁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 多少对设计师的文艺修养产生影响, 很难与古代的造园师相提并论, 但至少可以做到对本土风俗的认可和对本土材料的运用, 往往某种特色的制作工艺、标志性的地方材料, 在有意识地运用和营造后, 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品的特色。

4.2 表达方法

4.2.1 主题法:

通过物化形式和直观表现, 即造型设计表达主题。在特色景观小品的创作中, 需要紧扣小品主题进行取材, 有重点地筛选, 避免与主题无关、过多和过杂造成的混乱感、堆砌感和平庸感。成都特色小品“同心协力” (图4) 两个小朋友一起把衣服拧干, 通过明确的主题, 让人印象深刻;为老年公寓设计特色的景观小品, 便可以在起入口或者活动场地中营造两个相互扶持的老年人, 喻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 共建美好家园。

4.2.2 撷取法:

撷取即采摘精华。由于一个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习俗不同, 总会形成不同的历史和特色。在景观小品创作中, 要有选择地继承文化传统, 取其精华部分, 可以是历史人物、传奇故事或生活情景, 进行选择性还原, 以体现小品的地域文化特色。天津五大道铸铜雕塑“马车” (图5) 、北京王府井步行街“骆驼祥子”, 松江区园林景观小品展览中“十鹿九回头”都是撷取法的表现, 是特色景观小品的代表, 极具文化地域特色。

4.2.3 重构法:

将代表文化、特色的本质即精神、灵魂的符号, 进行归纳与提炼, 通过变形、分裂或重组等艺术表现手法, 赋予设计新的内涵,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加以表现, 就可以达到体现特色、传承精神的目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设计师伯纳德·屈米所设计的“疯狂物”———folies (图6) , 通过分解、概括、抽象、引伸等设计, 造型奇特, 没有形式服从功能, 功能服从形式, 旨在使空间成为一种“诱发事件”, 建筑从提供空间转向组织社会活动。

5 结语

景观小品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 小品地域文化则是提高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关键, 在景观小品面临种种问题的今天, 对其进行特色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设计师们应该更多地尊重城市历史、体现文化精神和特色, 灵活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和技术, 设计出更具特色、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

参考文献

[1]华予.现代公园景观小品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2.

[2]初莎莎.城市景观小品艺术创意文化环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3]刘媛.论传统地域文化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 2010.06

[4]张枞.荆州古城景观小品的装饰文脉与地域特征[J].艺术探索, 2010, 24 (2) :101, 104.

[5]丁航.浅谈现代景观设计中历历史文脉的应用[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10, 40 (2) :11-13.

[6]王理阅.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小品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2

[7]李志国.突出地域文化的环境小品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篇4: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文化也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一旦将地域性文化特色融入城市景观设计,它就会变成了一座城市的灵魂。每一座城市都是历史的延续,城市中最著名的景观和建筑场所,成为其文化内涵最直接的呈现载体。

当一名外国人到一座城市后,最想看的往往是那些最具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如去埃及会想看金字塔,去巴黎想看卢浮宫,去威尼斯要看圣马可广场。这些是因为这些城市景观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体现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和风土民情,浓缩着城市的历史和祖辈们的记忆,是这座城市最骄傲的精神象征,因此景观设计一定要重视地域文化。

目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目前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存在着过度追求形式美,忽略了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性的现象。从北方平原到江南水乡,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内陆,不管地区的气候或自然条件差异,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了大量的城市景观及建筑物,导致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趋势,人文精神出现了严重缺失。

目前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各种相仿的景观设计作品,一些城市建筑也出现了崇拜、模仿欧美建筑及景观设计的倾向,把这些工业化复制的景观设计当作时尚的标志。文化特色的消失使这些城市失掉了自己的灵魂,也消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我国是一个地域文化特色十分鲜明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俗习惯及自然地理特征,这为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性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中国的城市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发展却非常迅猛,当前盲目的模仿使城市景观设计缺乏地域性。我们应把城市景观当成一个城市文化内涵呈现的载体,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文化象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城市景观设计领域。

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若能够将生活、历史、文化等象征性元素更多地融入景观形象及设计布局之中,就能赋予景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从而使一个人能深刻地记住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途径

设计一个有灵魂的城市景观,需多方撷取各类地域性文化元素,提取后再以现代设计原则及手法分解、抽取意象并重构,生成一个新的景观作品,具体获取途径如下。

1.撷取当地最辉煌的历史中的象征性元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及地域性色彩。城市景观设计要从这些丰富、海量的地域文化元素中,搜寻设计的灵感和素材。如西安的大雁塔广场就是成功传承了地域审美性的示范,此广场所有景观小品及建筑都是仿唐设计的,如仿唐朝祥龙造型的路灯,有中国戏曲文化经典脸谱造型的灯柱等,让人对西安唐朝盛世文化印象深刻。

2.撷取当地传统建筑或工艺品中的文化元素

中国每个地区传统的建筑及工艺品,也是其宝贵的城市景观设计元素宝库。我们的建筑流派按地域性就可分为徽派、闽派、粤派等,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古民居更是文化内涵丰富。城市景观设计时从这些传统建筑或传统工艺品中,借鉴其造型元素用于现代景观设施的设计,如公交车站牌、路灯、街道围栏等景观,这些标志性文化元素最能唤起人的情感共鸣。

3.撷取当地传统纹样、图案、色彩中的象征元素

我国每个地区往往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图案、纹样和民族色彩,它们是最能体现当地的民族地域性特征。如一些传统图案、纹样、色彩除了自身极具美感之外,往往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它们背后蕴含的“意”也是被当地人喜欢的关键性因素,如莲花纹样寓意宝贵吉祥等。因此,这些文化意蕴浓厚的象征性元素,也非常适于城市的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时,需要将地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能够使景观既具备地域文化特性,又具备现代城市景观的美感,因此应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撷取的地域文化元素不能简单照搬,要深入解析其文化内涵,使之与现代城市景观能够在和谐性、协调性、适宜性上都实现统一。其次,撷取的地域性文化元素,需是文明的、发展的、开放的,并不会与新兴的、现代的景观设计的精神内涵相冲突。再次,传承着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也需要融入城市的整体规划,能够整体的、立体的呈现出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城市的景观同样与是一个综合体,需要综合、立体、全面的设计规划。

总之,城市景观是一座城市文脉和灵魂的重要载体,合理继承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并营造出时代气息浓郁的城市景观风貌很重要。设计者能让城市景观设计融入更多的地域文化特色,激起更多观赏者的共鸣,寻回该城市的人文精神,是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历史重任。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篇5: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乡土植物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观赏特点,甚至许多种类为当地所独有。乡土植物姿态各异,不同姿态的树种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各地的乡土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呈现不同的四季季相景观;乡土植物的观花、观叶、观果、观枝等众多的观赏特性在植物配置中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美景观[2]。

2.2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整体,该整体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功能,经过长久的发展,每个地区都会建立的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若在该已建成的系统中引进1个新品种,导致的结果是外来物种不适应当地的环境,或由于没有天然限制其生长的因子而横生蔓延,影响其他物种的安全,造成地域生态失衡[3]。而乡土植物资源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适应当地的气候与土壤,生长势旺盛,能够自然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特别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土地上,种植乡土植物的优势会很快地显现出来,乡土植物平衡维系着植物生存和群落演替,可形成稳定和平衡的城市生态系统,其应用力度的加大必然会减小因“生物入侵”对本土生态环境及景观的破坏与改变的风险。

2.3更能体现地方文化和历史

植物文化是植物在漫长地利用历史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植物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信息的总和,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地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使各地的乡土植物衍生出绚丽多姿的植物文化。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固然可通过多种造景手法体现,但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础,而乡土植物又根植于地方文化,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根基。因此,以乡土植物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极富生命力[4]。

2.4符合节约型园林的发展趋势

首先,乡土植物造价成本低。乡土植物往往在当地有着更为广泛的栽培繁育基础,价格低廉,取材便利,更能节省运费、特殊防护开支及人力物力,极大地降低了栽植和管理的成本。其次,易于养护管理。应用乡土植物进行园林绿化,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抗逆性和耐受性都很强,生长发育良好,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大大降低养护管理难度和强度,与外来植物相比,更易于养护,减少了工作量,方便栽植管理,保证并提高绿化效果。

3乡土植物在地域特色景观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3.1选育研究方面

随着对乡土植物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各地对乡土植物资源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大都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鲜有成熟的乡土植物生态习性和繁殖技术的科学研究并获得大量的市场推广应用。而且由于园林苗木培育周期长、投资大,(下转第249页)

(上接第247页)

使得乡土植物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苗木需求量。

应加大对乡土植物资源的调查力度,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做好野生乡土植物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筛选适合当地城市环境的乡土植物种类,深入研究人工繁育和栽培技术,提高乡土园林树种资源的利用率,建立乡土苗木繁育基地,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苗木需求。

3.2设计应用方面

由于长期以来业内对乡土植物缺乏必要的科普宣传,另外,园林建设出资方及设计方自身的知识层次、审美情趣及对园林项目建设的利益出发点不一致等若干原因,存在对乡土植物普遍认识不足等现象。个别专业人员设计水平有限;一些施工单位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求速度不计生态习性,私自简化施工和管理,降低规格和质量,使乡土植物配置不科学,浪费植物资源。因此,导致乡土树种的效果和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使绿化设计缺乏新意,观赏价值不高,动摇了城市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生物基础,使生态系统面临着病虫害大面积传播蔓延的潜在风险。

应从多渠道大力开展对乡土植物的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以致喜爱乡土植物。在园林专业课程中增加相应的教学课程内容或讲座,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逐步培养和引导学生注重乡土植物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鼓励和扶持在园林绿化设计和施工中应用乡土植物。

4小结

在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要充分挖掘乡土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地域特色,将传统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精神相结合,探索在景观设计中利用乡土树种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贴近自然、贴近该地区的植物景观环境。

5参考文献

[1] 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65.

[2] 郭建斌.地域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应用[J].中外建筑,2010(2):98-100.

[3] 杨建虎,魏琰.浅析乡土植物在西安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35(28):343-344.

篇6: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从历史文脉延续与现代景观发展关系的角度分析,当代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的缺失,不仅是受到全球冲击下的西化影响,我国设计师对本土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也有所欠缺。于是现阶段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在全球一体化加速进程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处理地域文化与其周围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在延续地域历史文化的同时,又要符合现代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做到和而不同,美而迥异。

1 城市地域性文化的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因地理分布不同为基础的,以历史文化为主线的,以现实为表象的人文精神活动的总和。地域文化主要说的是一个地域与其他地域不同的地方如民间建筑、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说到地域就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一个城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特点正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地域性的概念要求必须是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等的结合。一个城市如果想很好地表达自身的历史文化,通过城市景观设计来表达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以地域文化为背景的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过去、回忆过去,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情结。

2 地域性文化设计元素的获取

城市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城市的文化,景观设计的元素可以从城市文化方面进行获取,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色建筑方面、材料及城市的彩色等。进行提取后可以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分解、抽象和重构,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设计元素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获取:

2.1 从历史文化方面获取

西安的大雁塔广场,祥龙造型的仿唐路灯,整个造型上是条大气磅礴的祥龙,灯柱的图案是中国典型的脸谱造型,色彩浓艳,造型大胆,让人仿佛回到盛世唐朝。除了路灯,几乎大雁塔广场上出现的所有建筑和小品都采用了仿唐设计,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上宣传城市文化。我国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这也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依据。

2.2 从传统建筑符合中提取

有时我们经过一个城市会看到一些城市的公交站牌的造型设计借鉴了该城市传统建筑的造型元素,这样就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同时也传达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如中国传统的合院空间、天井空间都是在历史文化与意识形态下共同建造的,是人们在实践的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在景观设计中运用这些具有标志性的元素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2.3 从传统图案纹样与色彩中提取

篇7: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作者姓名:杜浇 专业班级:环艺本科14班 指导老师:周勇

摘要

为应对全球化,同时传承本土文化,新地域主义思潮应运而生。通过对国内相关案例的分析,从城镇、住区和商业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3个层面探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合理应运新地域主义创作手法,创作与时俱进的城市景观之路。古为今用、洋为今用,结合未来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吸收地域环境文化的优秀传统,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以期改善人居环境,突出城市景观特色,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 新地域主义; 人居环境; 文化生态; 可持续发展

第1章 缘起

人类社会已踏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浪潮,人们普遍感觉到传统意识的断裂和生活意识的虚无,以至近年人们呼唤“传统复兴”和“社区生的回归”。当今世界进入多元化格局发展时期,在设计界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因而普遍追求一种地域文化的形式。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传统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为符号性、图案性,而未能在更深的层面上进行挖掘和深刻反映。

第2章 地域主义

2.1新地域主义的概念

相对于传统的地域主义而言,新地域主义着眼于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关注日常和方式和真实熟悉的生活轨迹,吸取文化中最本质的内涵,致力于把当地文化先进理念,技术表达出来,使城市景观和其所处的当地文化维持一种紧密与持续性的关系。“(新)地区主义建筑思想产生于抵抗单一的普遍模式的需要”,它是时代产物,更能体现出创造“丰富性、多样性”和身份确认的需要。笔者认为新地域主义是新历史主义与时代精神的体现。

2.2新地域主义特征

除了气候、土壤、植被、资源等自然环境条件以外,地域性更多的显示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地域人文精神,这些因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法式和生活环境。而相对于传统的地域主义而言,新的地域环境系统还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修复的能力。这种积极的性地域主义,其特点表现在开放性、批判性和共生性3个方面。

(1)新地域主义具有开放性。它具有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功能,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新地域主义具有批判性。新地域主义是对传统地域主义的反省和对全球化趋同的批判。

篇8: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一、城市广场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物质方面发展, 精神层次的发展紧随其后, 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让人们喘不过气, 因此人们更需要一个茶余饭后能够舒缓一天疲惫的心灵港湾, 城市广场变成了最好的去处。它离住宅近, 而且是室外的。但千人一面、似曾相识的广场随处可见, 不重视广场的特性塑造, 这是当前广场建设的最大弊端。

二、悠悠古韵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地域特色

1、概况

此设计位于浙江省, 考虑到浙江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地貌特点, 以中心圆为核心, 方形地块构架, 象征着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理念。融入了浙江面海背山的地理地貌, 浓郁的江南水乡和独特的茶文化特点, 设计里融入茶文化, 让人们在此交流、谈心, 感受茶文化, 发扬茶文化。

浙江的水系发达, 水网密布, 大运河纵贯南北, 古镇风貌至今犹存, 所以水景也是设计亮点。水景是冬、夏两用型, 在常温下可流淌涌动, 在无水时也具有艺术表现力。设计中特别考虑到人的参与, 使游客特别是儿童能够直接接触到水流, 感受动态的水景观, 这也符合人们的亲水性需求。悠悠古韵城市广场让人们在喧闹、拥挤的快节奏生活中放慢脚步, 使之驻留, 舒缓心情, 让勤奋、能吃苦的浙江人, 在广场感受生活中的小情趣, 使人们徜徉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惬意风景, 缓解工作的压力。

2、植物配置

根据浙江的气候特点, 在植物配置上选用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特征的植物, 既能保证成活率, 又能降低因运输外地树种时产生的高昂运输费。植物高低错落的组合使广场的空间层次更清晰;配植一些具有功能性的植物能吸附空气中的杂质, 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同时还可防风固沙;落叶与常绿植物组合, 四季有景的广场更受使用者的欢迎;气候炎热选择高大乔木, 形成树下小气候, 为人们在夏季提供了树荫, 又呈现出浓厚的自然风光。合理的植物配置能提升广场的设计水平。

3、应用色彩地理学理论

地域性影响色彩, 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气候, 生栖着不同的人种与习俗, 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如内蒙古的草原风光中, 多草绿和天蓝色;中东国家沙特阿拉伯的沙漠是土黄色的;南极的皑皑白雪, 是无彩色系的白色;位于浙江省的悠悠古韵城市广场中景观元素的色彩符合浙江当地人们的心理喜好, 充分地考虑地域性。

4、广场景观色彩的设计要素

广场景观的色彩分为自然色、半自然色、人工色三大类。

1) 天空属于自然色, 色彩是非恒定的, 随着时间和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是人类所无法控制的。天空作为广场景观的背景色出现时, 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 它是明色调的。位于浙江的悠悠古韵广场因冬季温暖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天空色以明色调为主。所以在设置广场景观的前景色时, 宜采用比较暗的色调, 通过明度上的差别形成空间感, 或者选用白、灰白、金黄、橙等色作为前景, 与天空色形成对比, 这样的色彩搭配比较和谐。形成了一幅以明色调的天空为背景, 浓绿的山体为中景, 嫩绿色的草坪为前景的和谐画面。背景和前景色之间是明度较低的绿色, 明暗的对比形成了深远感, 空间层次分明。

自然材料如石材、木材、沙土、水体、植物等都属于自然色。石材包括块石、卵石、河冲石、砂石、石板、条石等。在设计时, 一般选用浙江盛产的石材, 这样既可以体现地方石材特色, 又可以大大地节约运输的成本。自然石材多以灰白、灰黑、灰绿、灰红、褐红、褐黄色为主, 整体色调看起来虽是灰色, 但细看时, 色彩的倾向略有不同, 符合人眼在视觉上希望看到全色相的要求。

2) 人工材料是通过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人工材料的色彩可分为玻璃色、涂料色、路面色、人工光四类。在城市广场设计中, 善于利用人工光, 可改变夜晚灯光的色彩, 彩色的灯光可以丰富冬季夜晚的色彩。

5、色彩对人心理感知的影响

色彩对人心理感知的影响主要有如下的感觉: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诱目感、疲劳感、运动感、面积感、软硬感、质地感、透明感、湿度感等。

红、橙、黄色等属于暖色系, 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蓝、翠绿色等属于冷色系, 让人感觉到寒冷, 冷色可广泛应用在炎热的地区, 位于浙江的广场上冷色的景观小品会带给人们清凉的感觉。

高明度的暖色给人以凸出、扩大的感觉, 有拉近距离的作用;低明度的冷色给人以缩小、退后、距离远的感觉。在广场设计中, 可利用景观元素的明度变化来拉近人与目的地的距离, 在心理上感觉广场就在不远处。

高明度的冷色给人以灵活、轻快的感觉;较低明度的暖色给人以沉稳、安定的感觉。

色光的诱目感由强到弱的排序依次为红、青、黄、绿、白, 在城市广场中, 红色和青色的灯光更易引起人的注意;物体色的诱目感由强到弱的排序依次为红、橙、黄, 红色的景观小品最容易吸引人的视线, 引起人们的注意。

高饱和度的色彩强烈, 虽能很好地引起广场使用者的注意和停留, 但对视觉刺激大, 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所以在广场设计中, 要注意色相不宜过多和景观小品尺度的把握。

6、广场景观色彩设计方法

环境的整体色调统一, 在色彩的整体感觉上和谐;色彩的主、次明确;规模效应:对比与调和, 色彩的对比可增加视觉冲击力, 色彩的调和可柔化空间环境;在城市广场设计中重视焦点色彩的设计, 可突出广场的设计主题;柔化的设计方法;空间色彩等。

参考文献

[1]田勇.《城市广场及商业街景观设计》.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

篇9: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摘 要】 四川自贡素以井盐文化历史久远而扬名中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千年盐都”之美誉。历史上因产井盐而富商云集,属于典型的“先矿后城”式的资源型城市。井盐文化是自贡的灵魂和命脉,这一文化深刻的影响着自贡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文章主要探索自贡的井盐历史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对这一应用方法做出基本阐述。并就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现状和景观设计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基本的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 自贡;地域文化;盐文化;城市景观设计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city of Zigong in Landscape Design

Zhou Wei-xia,He Yu-ting,Yu lei

(Art Institute of Sichuan University Zigong Sichuan 643000) 

【Abstract】 Zigong Salt culture known for a long history and famous Chinese and foreign,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enjoy "Millennium salt" reputation. Salt production history and wealthy gathered because, typical of the "first mining town" type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Zigong Salt culture is the soul and lifeblood of this cultural profound impact on all aspects of Zigong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rts. The article explore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Zigong Salt application methods in urban landscape design, as well as make basic exposition of this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made basic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urban landscape of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landscape design features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Zigong;Regional culture;Salt culture;Urban landscape design

1. 自贡地域文化概述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由某一特定区域不同的地形地貌、民族种属、文化习俗、历史沿革等因素经过长时间的统一定性而形成的认识事物的独特视觉及心理感受。地域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含地域独特的历史、地理、物种及由此衍生的地域独特文化。[1]自贡市是一个“因盐而生”的城市,享有“千年盐都”的美誉。自东汉章帝凿井采盐以来,走过因盐设镇,因盐设县,因盐设市的历程。[2]盐就是自贡的灵魂和命脉,对自贡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和城市发展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盐业经济的荣枯与自贡这座城市的兴衰轨迹相同。悠久的盐业采贩经济活动,造就了自贡独特的地域盐业文化,并对自贡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艺术形态也产生了深远影响。[3]

2.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1)在探索自贡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中,系统的规划是关乎设计成败的第一举,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从整体研究自贡的城市景观设计,远比仅仅只考虑城市的景观雕塑或街道景观等一系列局部景观效果要好。所以,一定要将城市景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分析和研究,并将自贡地域文化运用到城市景观的系统架构、布局意象、审美体验等各方面。城市景观系统构架又是由各景观系统按照一定的层次和规律组成,从系统构架的角度出发,景观设计必须首先依托特定的山地自然环境,和城市空间系统构架以及山水道路布局等构成城市的总体景观。将城市系统构架里的城市外轮廓、城市鸟瞰全景、城市景观特色的中心标志、街道景观以及城市景观核心要素相统一。再者,将地域文化融入进城市景观系统构架中可以营造出城市景观总体的布局意象,虽然我们无法从某一角度的视场中获得完整的城市印象,但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空间中的主体,我们对城市景观的审美感受将成为心理空间的一部分并积累、沉淀为城市的历史记忆元素和城市文化的构成部分。

(2)就自贡城市历史的景观视角来说,记忆中的自贡外貌是天车林立,延绵各处的城市天际线。在景观设计中,我们也可以营造出这样一种从远处望去依稀可见天车林立的外援城市轮廓。从鸟瞰全景来看,自贡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瓦片相拥的老城区,散发着独具韵味的城市鸟瞰景观。如果可以搭建一两座可以眺望城市的景观塔或者依据地势营造出可以眺望城市的景观区,那么自贡这座依山傍水的山地城市景色将尽收眼底。在城市景观节点的营造中,将城市开放空间与重点文物建筑以及特色景区相结合作为城市景观特色的中心标志来构建,可以集中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面貌,譬如清乾隆年间陕西盐商在龙凤山北边修建的同乡会馆——西秦会馆,以及本地商贾主持修建的镇水王爷庙连及极具野趣的山林公园龙凤山片区可以统一规划的话,那么将其作为城市景观的中心标志,便可以很好的展现城市的精神面貌。地域文化要融入到城市的景观设计之中,街道景观是展现城市景观最集中、最重要的载体。就自贡来说,若将老街、滨江路、同心路以及五星街这一老城区繁荣地段的街道景观统一规划,创造出独特的街道景观,可以更好的展现城市景观魅力。

(3)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指出:“城市形象来源于城市公众印象的第一感觉上,是个别形象的叠加,城市形象的设计和分析不只是由客观的物质形象和标准判定,而是通过人的主观感受来表达的”[4]。所有在城市景观的营造中,对景观设计的审美体验可以作为重要的主观感受。对于景观设计的审美体验的营造可分两方面,即从景观自身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是凸显地域文化的点、线、面、体构成客观的物质形象的形式美感。另一方面是从观赏者的角度研究景观视觉环境,主要塑造景观观赏点、观赏路线、观赏角度、静态观赏和动态观赏的地域文化特征。同时作为主体的人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景观的主体,另一方面是城市中的人,人的行为也构成了城市人文景观的一部分。如向往闲适、自由的自贡人在初春的午后去古朴的茶楼里品茶、聊天、搓会儿麻将。便构成了城市地域特色的一部分。这种主观感受往往依靠的是对景观特征的把握、社会意蕴的把握,无论是反映这片地区的历史生活形态还是表现当代居民生活状况的时代文化脉搏,都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当地的民俗民风。要感受这种文化就必须感受、体验这种生活,并从中得到一种入乡随俗的快乐和美感以及更多的人生经历。正如去亲自体验盐工汲卤、钻井,从而感受自贡的千年盐文化;逛年节灯会,这一自唐宋以来便形成的民俗,体验曾富甲一方的盐商们娱乐的生活;更或者参与剪纸、扎染、龚扇等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感受手工艺术的妙趣横生,体验自贡人民的聪明智慧。

3. 意义

自贡历史悠久,地域井盐采贩文化独特。在自贡城市景观设计营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既要紧跟时代发展和满足功能要求,又要尽可能得保留景观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使得地域文化镶嵌、融合进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面对近年来各地兴起的大造形式及装潢均显拙劣的古城古镇之风,以及现代城市发展中“千城一面”的景观设计趋同现象,更觉有必要对传统古镇聚落的优秀景观设计加以发掘和整理,其研究成果无论是对于古镇的保护和更新,还是旅游开发,都极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平毅.城市公共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性关怀研究[J].艺术探索,2009,(5):23.

[2] 钟长永.黄健.林建宇.千年盐都[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18.

[3] 李平毅.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1.

[4] 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52.



[基金项目]四川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自贡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编号:CX20131202)之阶段成果。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6-23-846

篇10:关于城市街道特色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街道的空间景观构成中,街道是首要要素,是构成街道景观的主要部分。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主要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景观两种。对于动态景观,主要是指街道交通和人为活动。在街道交通景观中,不仅要解决由于街道带来的视觉狭窄问题,而且还要把街道周边的环境建设好,带动周围的经济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等。人为活动也是作为街道空间景观的主体存在,在设计前,要充分考虑人们在街道的主要行动和活动,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若是交通比较拥挤的街道路段,应以车辆通行顺畅为主要考虑因素;若行人为街道的主体,应该注重街道周边的环境建设,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舒适的行走环境。静态景观,顾名思义指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自然景观是指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靠这些自然资源,城市街道建设会更加优美;人工景观,实际上是街道空间的构成元素,例如建筑、道路交通设施等等。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点

2.1街道设计思路的多样化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街道交通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街道景观设计已经满足不了现今人们生活的需求,不仅在速度上要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美感,带来视觉的冲击和享受,应在古朴的街道文化中融入现代元素,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街道文化的同时,也给行人带来不一样的行走空间。因此,在进行街道景观设计时,要从不同的视角,多方面去设计街道,要结合当地街道的文化,在展现街道特色景观的同时,宣传城市的历史文化。这样不仅能从城市的历史中得到充分的设计素材,满足人们对过往经典的留念,而且街道文化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2.2林绿带化与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的绿化,对街道和人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改善街道周边生活小区的环境和气候,净化由于行车带来的空气污染,而且还能减少由于车辆和行人造成的嘈杂声响,对交通路线的划分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还能起到预防火灾和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在街道绿化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的设计:防护绿带,一般设置在人行道和街道旁边的建筑物中间,主要是降低由于行人和过往车辆产生的噪音;人行道绿带,又称步行街道绿带,位于人行道和行车道中间,一般种植乔木等,有助于防止尘埃飞扬和降低噪音;分车绿带,主要是把快车道与慢车道分开,保障行车的安全;最后是其它区域的绿化,如广场、停车场等位置,也要注意绿化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对于绿带的植被选择也很重要。一般选择树冠较大,树枝比较浓密、生命力顽强,并且不易引发虫害、落叶晚的植被,这样的植被不仅易于管理,而且能有助于城市街道的建设。

2.3标识系统和细节设计

在城市街道的通行过程中,必要的交通标识符不仅能帮助车辆的行驶,为其指引方向,而且完整的标识系统标志着一个城市交通体系的健全。随着交通系统的不断升级,标识也逐渐趋向于人性化、系统化和智能化,各种各样的交通标识符的出现,丰富了城市街道的建设,大大提高了行车和行人的通行效率,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在保障车辆通行的前提下,更加要注重对街道景观细节的设计,设计要呈现出人文气息和人性化的考量,因为街道细节的设计直接关乎着城市的特色和城市的文化。例如,铺在街道上的石头材料,在满足行人通行的前提下,要达到美观、环保的效果,同时还要和周围的环境设施相适应,起到相互辉映的效果。

3结束语

篇11: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摘要:本文着重对城市道路动态景观的设计及其与行车安全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从城市道路中央绿带,侧分隔绿带、红线绿带等绿地空间中,在设计与实践方面作了具体分析。

关健词:城市道路、动态景观、主景植物..1.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

1.1城市道路景观不同于公园小景观,后者多为一种驻足观赏的静态景观;道路景观的观赏主体主要是处于运动的汽车(人)、路上的行人,它是以园林植物为载体,通过植物在绿化带内的有序列的动态韵律设计配置,形成整条道路线型的相对动态景观带,给人以动态视觉美感,此为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也就是说,公园小区的静态景观不适宜设计到道路景观中来。值得一提的是,相类似的动态视觉设计也应用于地铁的动态广告中。

1.2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动态景观也是道路景观,符合以下设计原则:

①以人为本,安全导向:绿化设计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司机的驾驶疲劳度等,创建舒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②动态美学:动态景观是视觉运动变化中的景观,其决定因素就是视觉变化的速度,因为速度决定动态景观变化的尺度。

③适地适树:植物选择应因地制宜,多利用本土树种进行园林绿化。以本地树种为主,同时兼顾引种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合理搭配,并考虑城市土壤条件、养护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绿地植物,形成稳定优美的景观。

2.对道路园林认识及设计上的误区

① “要生态不要美感”,这其实只强调了功能性,而忽略了园林的艺术性。只要生态就好,忽略了道路内在的视觉美学要求。尤其是现在的快速路园林建设,只要求多种树,园林美学要求不高。

②对“自然生态”的理解有误解,植物配置设计粗糙,施工出来的效果凌乱无序,并将期当成所谓“自然”,其实是毫无观赏与动态美感,降低了园林艺术水平。

③动静态景观错位,将公园小区的静态美用于道路上,做得过于繁杂。不但可能影响交通安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就如前言所举的一个“陀螺”例子。

④植物生长有其本身的自然规律,城市道路绿化片面追求初期效果而种得过 1

密无视了植物未来自然生长的空间,或者对灌木加以修剪追求所谓人工美。

3.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3.1景观定位: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定位应根据其市政功能作用不同,分为主干道与一般道路,其中主干道中又根据设计时速不同分为城市景观路、城市快速路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以上道道路尤其是园林景观路及主干路的绿化进行整体的景观特色规划。

一般道路:道路在城市中处于次干道的地位,设计时速不高,除非特殊要求,观景要求一般不高,因此园林设计应满足安全与生态的要求。

4、动态园林景观与植物配置关系

景观分段从宏观上体现了一条道路的动态园林景观变化,而每一景观段的植物配置则从微观上构成了城市道路动态视觉变化的基础。

道路动态景观强调的是立面变化的感觉,即植物疏密感、高低错落感,这比漂亮的平面图案更有强烈视觉美感。其设计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等美学原则,植物配置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思想;

城市道路绿化带中与动态景观变化紧密关联的主要为中间绿化带、主辅分隔绿带、红线绿化带。每种绿化带根据视点所处位置不同其配置设计手法(韵律控制)也有所不同。

4.1中间绿化带动态景观

中间绿化带位于道路中央,与超车道相邻,它在所有绿带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起到防弦光的生态功能,因为在中间分车绿带上可合理配置灌木、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此外中央绿带还是体现一条道路景观特点的重要空间。

中间绿化带以双向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因此中间绿带应有两个观赏面。中间绿带主要由一个个主景植物串连而成,主景植物一般由大灌木、乔灌组团构成,每主景之间的差异通过配置形式(遵循美学原则)、植物种类来体现。这就要求设计者须熟悉每种植物的形态、特性及其相搭配后的生长状态等,才能把握好施工后的园林效果。

紧挨着超车道的中间绿植物主景变化尺度与交通安全(如超车)有密切关系。当道路定位为景观大道,设计时速一般低于60 km/h(16m/s),中间绿带主景植物变化可丰富些,每主景植物种类不低于3种。据研究,收费站前画的密密的白色减车带可使司机有效减速,丰富变化的主景也有同样作用。景观大道一个150米标准段里设计3-4组不同的植物主景,每主景延伸长度40-50米。其中主景长度,是由时速与视觉印象停留时间两个因素决定,低速运动中的人视觉在一个主景停留最多3-5秒就有印象了。当中间绿带更宽时达到8-10以上时,主景长度及

其间距相应加长。

4.2红线绿化带动态景观

红线绿化带位于道路外侧,与外部环境接壤,靠内紧挨着人行道,因此与人行道以人或自行车为观赏视点。行人与自行车移动速度一般有6-10 km/h每小时,大约每秒1.6-3m,相对于汽车慢很多。

当红线绿带大于4米时,同侧绿带相似,乔、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混交;当大于10米时,植物配置结构可分解为背景林、前景林,背景林主要由常绿乔木构成,前景林主要由可开花观乔木或灌木构成,背景林强调混交林,突出生态效益,前景林的植物景观则随人行视觉变化的,100米标准段可有3-4个配置变化,以丰富行人视觉感受。

5、当前城市道路园林设计趋势

5.1设计强调以自然配置的形式为基调,突出城市生态与景观效益。

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宽度可充许的条件下,将不同树姿、不同叶色、不同花期、不同花色园林植物以自然配置形式有机组合,并运用动态园林景观方法,形成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草花、草坪相结合的混交复层植物空间结构,植物林冠线此起彼伏、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突出城市的生态与景观效益。

5.2园林植物选择兼顾多样性,以自然粗放生长及养护的植物为主要选材。为保证城市道路自然景观效果,植物的选择设计是贯彻这一点的重要前提。园林植物中,多数乔木远期养护都比较简单,但是作为中低层小乔或大灌木,应扬长避短利用其自然形态来设计,做到少修剪少造型,既可发扬其茂盛的生长效果,又可降低远期的养护成本打造节约型社会。因此遵循园林植物的自然形态,加上低养护可有效保证远期园林稳定优美的景观。如武汉市江城大道及G318武汉沌口段植物设计几乎未采用造型灌木。

参考文献:①《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

②《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HB-CJJ75-97

篇12: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因为城市是由大量建筑所构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尽管如此,结合低碳概念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缺乏较全面的方法综述。因此,对低碳概念中与城市景观具体结合并加以实践利用的部分尤为值得我们关注与探索。

一、低碳概念的景观分类 低碳概念在景观中可以分为的减碳和固碳这两个方面对低碳生境进行营造。低碳是不仅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概念,也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不论在减碳或固碳环节,都需要同时从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上对其进行分析与探索。

二、营造减碳式景观生境的规划与设计手段 景观中的减碳概念,其落脚点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碳能源的循环与再利用,即低碳景观能量流的植入。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碳源来自土地利用和能源利用,因此减碳可以从其城市宏观战略上进行把控,同时在微观上对景观设计方法与技术进行改进。从规划战略方面,怀来的“零碳城”模式对低碳景观的营造具有启示意义,所谓零碳并非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碳源和碳汇可相互抵消的动态碳平衡。清洁能源、创意研发和红酒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构成了怀来基础产业的耦合结构,这种无碳影响的产业集群构建为零碳城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宏观层面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怀来借京张高速铁路建设之机,对风能观光等低碳景观旅游产业进行启动,通过营造此类非物质化的、自然的低碳旅游吸引物,来实现其新产业基础上的零碳城理念。 不仅在产业定位上如此,一个城市的景观交通体系也是减碳的重要环节。建设景区之间的零换乘系统,并结合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使其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能够在降低交通能耗的同时,鼓励更多的市民骑车或步行出行,形成绿色交通的良性循环。而且中国园林自古就具有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交通体系多以天然石材、草坡花境依随相伴,这种低碳式的景观体系也是今天的我们所值得借鉴的。 设计层面上,低碳景观则更多的体现在观念性的引导,即低碳场所精神的景观语汇营造。景观设计在担负着美化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功能的同时,还应该作为一种可以对居民进行潜移默化的科普性资源。为迎接第十七届省运会,江苏常州计划启用2.9亿实施“一路两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这无疑是在追求景观品质的同时进行着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而与此同时完善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结合景观设施在柏林遍地开花;哥本哈根则建立了广阔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同时大力发展兼具景观美化功能的风力发电等。可见景观的美化并不一定需要以碳能源为代价来进行打造。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身对低碳景观设计的忽视与不足。

篇13: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在现代文化中,滨河通常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 它会激发我们的想象,但是它本身不会跟城市居民建立紧密的实际关系。我们要利用这种滨河景观的设计来加强这种关系,打造真正的“生态走廊”, 把城市和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当今城市用地愈发紧张的同时,在滨水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成为目前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向。

但是在当今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地域性问题逐渐凸现出来。一方面,由于雷同的发展模式和单一的价值取向创造的 “全球文明”,正在不可挽回地侵蚀着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世界各个地方的城市和建筑在人们相雷同的设计目标下变得越来越像,从而使现代的城市丧失了以往各个历史时期赋予人们该场所的唯一性。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使人们有了“科技主宰地球”的心里,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全然不顾地域的自然气候、地理特征和一地方材料为基础的传统技术,使景观和地域、自然之间维系了几千年的朴素关系被截然断裂。

1. 对地域文化的诠释理解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独有的特色,是一个地方发展和演变的根基。一定的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文化、风俗、历史和生活习惯相互融合成为特定的地域文化代表,文化依托于地域环境,也产生于此。 除此之外,在社会条件的构筑下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发展。 而这种产生与发展最主要还是围绕着人,与人的生存特点息息相关。因此,地域文化产生了人,人的行为活动改变着地域文化。在这两者相互交融与应托之下,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建筑、景观等等。美国著名的城市学家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因此城市景观的每一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个城市居民的审美取向和文化需求,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最基本的精神追求。文化有地域性的特点,对地域性的狭义解释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的一切文化遗产。或者认为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诠释着一个地域自然环境下的各方面的演变和进展,是具有历史照影的文化形式。地域文化不仅仅是历史文脉的继承,也代表地方特色的变迁。 如同荒漠戈壁风情建立在西北浩瀚无垠的荒漠环境之下,古色古香的水乡之地诞生于江南诗情画意的小镇之中一样,自然环境将地域文化赋予了风情各异的色彩。城市的建设也依托于这些色彩基础之上, 将地域文化作为根基脉络延伸围绕才诞生出人们生活的城市化环境。

因此,本研究所论述的地域文化是指:人类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它影响着人类地域聚居发展的一系列思想和价值观念, 并集中体现在城市文化与城市形态特色等方面。

2 . 地域文化下的滨水景观

2.1影响因素

文化是人、地关系互动过程的呈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不同的顺利实施期和不同的地域空间,由于人、地关系的不同,文化地景的生存状态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探析地域文化景观还欠需要对人、地关系,有一个基础性、普遍性的认识。

2.1.1自然文化

无论人类居住发展的需求,还是一个庞大社会的运作,都会落实到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上。 因此每个居所都需要自然生态支撑体系,小到一座村庄需要方圆几十里的山林农田,大到一个城市需要成百上千平方公里的区域。自然界不但能给人类生存的场所,而且还供给大量的原料,使人类得以创造出舒适、富足的生活,可以说自然环境对于人类需求的给予是十分慷慨的。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使我们必须重视生态环境、自然空间的关系。 虽然在研究过程中要理性地避免“环境决定论”的陷阱,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2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以城市为载体的动态发展的文化范畴,是人居环境在通往未来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并集中体现在城市风貌的地域特色等方面。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具备民族地域的特点,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显示出深厚的民族地域性;其次,具有审美观赏价值;最后, 具有民族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底蕴, 同时显现出历史文化价值。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筑形式、景观小品、文学作品、历史典故等各种形式体现滨水设计中的民俗文化。

2.1.3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城市滨水景观的保护和建设。但就我国来说,人们并没有特别强调“城市滨水景观”的概念,人们进行城市滨水风景区建设的观念源于风水理论和儒家朴素的生态思想。随着人类社会开始向信息化时代迈进,城市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滨水区的复兴奠定了技术、物质和精神基础。但是每个地区在其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多次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设计,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以及聚居模式、建筑形态等地域文化的表征也主要以自我循环的方式缓慢演进。

2.1.4人的行为活动

人的行为活动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文化性,是以人为主题, 以满足自我的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是地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类的基本需求绝对不会禁锢与某一水平而停滞不前,一旦条件成熟势必会追求更好层次的满足。在滨水设计过程中,由于地域文化与当地民众有着极强的亲近感,因此各地必须努力挖掘群众文化中的本土化元素,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抓住重点,逐步突破,通过传承、 发展和创新地域文化,来不断丰富新时期的人们。

2.2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当今的地球已经相当脆弱,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失衡。善待自然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因此在滨水设计中将地域文化和生态学运用其中,结合自然,设计出一种文化性突出,且包含人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 以舒适性为特征的多样化滨水空间。

2.2.1阅读地域自然

对于滨水景观的地域性,自然景观的利用是构成地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构成滨水景观的设施元素可以进行模仿,但一定地域的自然景观是难以模仿的,它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应根据城市不同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植被、土壤、河流、海岸及已经成型的道路, 让它们从城市的背后以景观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

2.2.2尊重历史

在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各类问题中,都应注重地域历史文化与现在的融合。现代文化的发展都根源于过去的历史。重视地域历史文化和传统是设计师的根本方法,在当今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正是不同文化相互排斥与融合,才出现了不同地方文化的共生,同时获得地方个性。发扬不同地方的文化的差异,重点不在于文化表面上的特征,而在与地域文化的内在形态,即经过历史沿革沉淀下来的文化元素。因此,在地域性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中,重视保护地域文化形态,尊重当地历史,才能营造积极健康的地域文化氛围。

2.2.3解读生活

“地域文化”相对于一定地域的时空维度而存在,影响着人类聚居演进过程中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及其外在。然而地域文化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文化形态,它既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又有宏阔的未来。 然而,生活,不是我们可以设计的,也不是可以设计保护的。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渴望也不同。尊重居民选择,就是保护居民按照自己原有生活模式生活的权利,换言之,在不破坏和改变其生活方式并加以改善,就暗含了对地域文化的保护。

2.2.4水文化的保护和延续

所谓水文化就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 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人类在长期与水的接触过程中,形成了各种载体来表达水文化。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现在都缺乏清洁水。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全世界的谁都是可以百分百回收利用的。水是否能成为我们今天的人类所用,取决于我们如何处理它。随着我们的城市环境不断扩张,环境设计愈加得到重视,成功的水文化的保护和延续的结果就是实现统筹全局的设计以外,还力求改善动植物栖息地,优化人居空间。

3. 结语

篇14:城市人文景观地域性特色初探

关键词:城市CI城市景观地域性

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的地域空间分离,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商品化致使城市风貌逐渐衰落和缺失。人们开始在城市景观创作中反思和质疑现代主义,寻求新的创作表现手法和理论依据。

一、城市cl理论

㈠Cl概念形成及演进

Cl设计是英语Corporate Identity Design的缩写,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即企业形象设计。

这一概念最初主要用于企业,即通常所说的CIS(Corporate ldentity System)一一企业形象战略,指将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统一的识别设计加以整和和传播,使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营造一种最佳的企业运作环境。

Cl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开始阶段是Cl导人目的的探讨与企业现状分析;以后又经过Ml(Mind Identity概念识别)、Bl(BehaviorIdentity行为识别)的阶段,最后是把Cl进行视觉化,即Vl(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视觉设计阶段。企业是通过Vl设计使社会认识自己。

20世纪60年代企业形象设计理论(cls)在欧美企业界被广泛推广运用,最早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企业之间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使自己牢牢占有一定份额,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在社会上确立自己的形象。由德国一家“AEG”通用电气公司启端,1 907年“AEG”公司将培特伦斯设计的“AEG”3个字母形象的构成作为标记统一使用于产品及办公用品等方面,成为统一化的整体形象识别。1933-1940年由艾德瓦·琼斯顿等人完成的英国伦敦地铁建设中的整体形象设计,在票面、站牌、系列海报及环境设计方面导入统一化形象识别,被称为贯彻了一种“设计策略”。这可以说是这一理论最早用于城市建设上的例子。

(二)城市Cl概念理解

所谓城市Cl理论,是指城市决策者在认识到城市形象在城市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围绕塑造好城市形象这一主题,从全局角度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并付诸实施,以便有效的推进城市发展的一种战略形式。这里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借助企业CIS理论,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应用于地区和城市形象建设,从文化入手,找出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内在联系,建立一套城市的形象识别系统。借鉴企业Cl三要素的划分,城市Cl系统可分三部分:城市理念识别(City-M1)、城市规划识别(City-BI)和城市视觉识别(City-VI)。

二、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内涵

在弄明白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内涵之前,我们有必要理解“地域性”的概念。

(__一)地域性概念

地域性,即本土性,个性。

地域性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挪威建筑理论家C.诺伯格一舒尔兹把它概括为“地方精灵”一词是有很深刻含义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的“风水”和“气”的概念是与此相近。但是“地方精灵”所包含的不只是地理、气象等自然特征,也包括当地人文因素所创造的传统,如色彩、材料、建筑尺度和形态特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地域性往往不仅表达文化环境,如自信心、历史传承、社会性质和固有的文化基因,也会反映出特定的地域环境,如地理状况、气候条件等。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地域性是在一定范围的地方的自然条件、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要素特点的总称。

由此,地域性的概念可定义为: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建筑因其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特定关系而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对应城市景观也一样。

(二)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目的

寻求城市景观多样性的创作手法,发掘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融入传统精华,导入现代生活的内容,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地方特色文化与城市环境文脉得以延续,创造出既有地域特色又具有时代性的城市景观;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人们对环境文化的认同感和心理的归属感,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

三、城市Cl理论与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关系

(一)目标一致

不论是城市景观的地域性创作,还是城市Cl理论,目的都是为了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突现城市个性魅力。城市景观的地域性研究是针对当前城市面临“国际风”现象,对文化趋同与地方特色消失的反思。希望借助于城市景观的研究,寻求城市正在失去的记忆,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而城市Cl理论是通过宏观的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理念Ml,借助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对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确立城市的发展理念Bl,然后,对城市的视觉形象Vl进行整合,形成本城市的地域特色,解决城市个性问题,增強城市的吸引力。

(二)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

城市Cl理念里体现了整体性的原则要求,而城市景观景观的地域性研究是特性研究、个性研究。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两个矛盾的方面,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地域性本来就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即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建筑因其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特定关系而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从概念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形成的过程同样也是整体化的过程,只是地域范围大与小的关系。

1.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是城市Cl文化的具体内容反映。

城市景观作为城市Cl文化的载体,对其地域性的研究为城市Cl文化形成提供了依据,丰富了内容。一方面,对于城市景观的地域性创作使得城市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道路交通景观、商业景观、旅游景观、人文景观等,给人以最直观视觉感受。可以说,城市景观是城市Cl文化的部分体现。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也是城市Cl理论的执行者和体验者,城市cl理论往往是以景观的形式为人所认知。通过对城市景观的地域性创作的研究,了解自然环境、文化、经济技术对市民行为的影响,为城市的发展理念制定提供了反馈信息,极大的帮助了城市形象建设,所以说它丰富了城市Cl文化的内容。

2.城市cl理论是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指导方针。

上一篇:情系老年人群打造义工服务品牌下一篇:黑林小学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简要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