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物理试卷

2024-07-20

理综物理试卷(精选8篇)

篇1:理综物理试卷

最新理综物理试卷评析

同学们好,我来点评今年理综物理试卷,总体来说,物理试卷,今年难度适中,与去年相比,难度稍微大了一点,主要体现在最后一题、最后一问,区分度应该说有所增强,总体的感觉这一份题要比去年的那一份物理试题质量上要高。

从单选题来看,13、14、15、16这四道单选题,13、14考察的是热学,包括分子引力、气体做功、热力学定律,那么这两题直接判断就可以得出正确的选项;15题考察的是电磁感应、多匝线圈、磁通量变化,也是直接通过读题就可以得出结果;16题考察的是力的合成与分解,判断F1、F2、F3这三个力的大小与关系,那通过简单的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也很快可以得出正确的选项,所以单选题这四道题都是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

至于多选题,多选题17题考察的是平抛,那平抛它考察的是一个是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还有是在空中运动的位移,那么这一道题通过简单的公式的运算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18题考察的是光电效应,考察了二子电压,光电流强度,通过判断也很容易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19题考察的是交流电、变压器,那么这一道题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从最大值计算有效值,再由电流的比值计算匝数的比,也可以得出正确的选项;20题考察的是地球同步卫星,虽然这里有一个选项是需要通过计算判断距离的,但这一道题可以利用排除法找出两个正确的选项从而避开了计算;21题考察的是电场、静电除尘器这样一个常用的生活用具,这一道题通过读题,把题目理解清楚,用阴极阳极,注意看电源的正负接线柱,可以判断出来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电场力的大小。

总体来讲,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双项选择,总体难度都不高,基本上都是容易的题,少数一两道属于中档的题,所以选择题来说跟去年的难度基本持平,难度稍有下降了一点点。

至于实验题34题,第一小题考察的是子弹,物体拉着子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其中第一小问问的是OD中间的距离,这是刻度尺直接可以读出来,那么第二小题已经给出了S和T平方的图,由图中要我们判断斜率表示什么,还有是它的大小是什么,那么这个也是显而易见的,斜率也就是加速度的一半,这个数值直接由图上找两个点可以很快的算出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题目最后有个小括号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这地方要看清楚来,这一道实验题也属于很基本的,比较容易的题,那么第二小题这一道实验题考察的是测量小灯泡的伏安特征曲线,那么这一道题有一定的新意,它组合了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要你估算一下它的电阻,然后用万用表的欧姆档粗测它的电阻,那么这里包括了怎么选档位、怎么读数,那题目给的是额定电压2.5伏,功率是0.6瓦,我们估算可以得出电流是0.24安培,电阻大约10欧左右,那由这我们可以得到欧姆表的档位应该是曲成1档,因为指针在7.5欧姆这一刻度上,所以读数也就是7.5欧姆,这一个读数跟10欧的估算值为什么不一样,也就是小灯泡是在没有正常工作的时候,用万用表测量的,那么正常工作的时候,这个电阻应该会更大一些。

这一道题的第二问,它问的是一个实物连接,这也是很常考的一个问题,但实物连接里有几项考点,一个是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还有一个是欧姆表当作是电压表使用,那么它连接了有红表笔、黑表笔,这个要对万用表红表笔表示正接线柱,黑表笔表示负接线柱这个要清晰,那么应该说实物连接就不会很困难了;第3小题考察的是滑动变阻器怎么使用,这也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问;第4小题考察有一些新颖性,以前比较少出现这类的题目,那么在数据表格当中,它已经连续的等电压测出了对应的小灯泡的`电流,那么要问的是为了把这一个图线画的更加完整,更加科学符合实际,那么应该是在哪两点之间多测几组数据,那么这一个在平时如果实验素质培养的比较好,有很好的实验习惯,那这一题也很容易可以判断出来,应该是在这个曲线弯曲点,也就是说当电压变化相同的时候,电流变化很大的这一段应该多测几组数据,那我们通过这个表可以判断:也就是AB之间这一个电流变化比较大,而后面的BC、CD等等,它们之间电流变化基本是线性变化的,所以这一问我们可以选择AB两点,这个是34题。

35题第一道计算题应该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道题,当然它也在一个很好的模型的包装下,如果同学们对于这个审题能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话,有可能会蒙在这里,因为题目出现了一个辐射性的电场,加上圆环形的磁场,那么这两种模型,包括辐射状的电场和圆环形的磁场,在平时的高三复习当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当然理解题目之后,做第一问也很简单,由内环出来到外环之间的这个过程,只有电场做功,所以利用动能定理很容易把第一问解出来,那至于第二问和第三问已经撤去了辐射状的电场,就光是在纯磁场当中,也就变成一个很常规的题目,唯一有点新的地方是这个磁场的边界是由两个圆围成的,那么按照原来做这类题的方法,画了它的运动轨迹,那很容易得出第二小题的解法,这带电粒子进去的这一点和出来的那一点连线也就是这个圆周运动这个圆轨迹的一条弦,那么做它的中垂线,再做射出来这个速度的垂线,也就把圆心找到,也就很容易把速度跟半径的关系找出来,也就可以得到求解;那么第三问问的是磁感应强度最小值有个什么限制,要求带电粒子能够飞离磁场区,那在这里要注意的这个带电粒子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竖直向上飞的是时候从右边界出来,竖直向下飞的是时候从左边界出来,那么这里画出两个圆,跟两个外面的大圆相切,这个是个临界的状态,那么可以得出来圆半径大的对应的感应强度就小,所以应该是从向下飞,向左边偏转,从左边界出来的这一个是我们这一道题得出的结果,所以说这35题把这个新的模型理解清楚之后,也就是一道很常规的题目。

至于最后一题36题,应该说这两问当中,第一问还是比较简单的,那么这一道题的模型也属于在很多旧模型当中把它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比较新颖的题目,像一开始物块放在皮带轮上,这个也属于很常见的模型,那跟着进了这个半圆形的轨道,光滑的滑下来到B点,那么第一问要求的是这个B点的速度,滑块去到B点的速度,那么从一开始放到最终去到B点,因为整个过程当中,这个皮带轮和这滑块只是在分离瞬间才达到共同速度,所以皮带轮一直在对这个滑块做正功,通过摩擦力做正功,跟着这个滑块由半圆形轨道滑下来,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第一问很简单,通过动能定理,把整个过程,摩擦力做了功,重力做了功,列出滑块动能的增加量,由动能定理就可以得出第一问。

第二问要复杂很多,第二问要考虑的是这个滑块滑上这个木板之后,在木板上的运动会有两个可能的状态,一个是滑的过程当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物块做减速,滑块做加速,有可能在没到达C点之前,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又一起运动,到达C点之后,发生碰撞,木板停下来,滑块继续再往前运动,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木板到达C点的时候,滑块和木板始终没有达到共同的速度,这两种情况都要进行分别的讨论,那我们可以利用刚好到达C点具有共同速度这个临界状态进行计算,那么可以得到计算出来这个滑块和木板的共同速度是等于根号GR,然后可以算到这个L,就是这个木板右端到C点的距离L刚好等于2R,这是个临界状态,当这个距离L大于2R的时候,那意味着滑块在木板上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往下向C点滑动,这是第一种情况,那么当这个L是小于2R大于R的时候,那么是第二种情况,是这个滑块在木板上一直滑动,没有达到共同速度,所以根据这两种情况分别求出这个滑块对地的位移,那么就可以利用摩擦力***乘以对地的位移,算出这两种情况下滑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那么计算出来的结果是:第一种情况有共同速度的时候,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4.25mgr,第二种情况滑块做的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0.5mg(6.5R+L),跟着这一问还有一小问,是要讨论这个滑块离开木板之后冲上右边的半圆形轨道,能否到达轨道的终点,CD轨道的终点这个条件是怎么样的,那么这个判断的依据是可以先算出来是刚好到达终点,这时候滑块的速度至少要等于根号2GR,再通过前面讨论出来的两种结果,分别计算出摩擦力做的功,滑块到达C点,它的末动能,也就是由C到D终点的初动能,得到这个速度,两种情况,滑块都不能到达终点。

整一份物理试卷来看,最难也就是在于这36题的第二问,所以我们说36题第二问这12分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题,区分度主要体现在这12分,一般同学由于在做前面生物化学用了比较多的时间,真正做到物理的这35、36、37题,所剩的时间并不多,大部分同学可能只剩下3、4分钟,那么3、4分钟做这三道题是比较困难的,能够完全把它拿下来,所以最后一问这12分也只有少数做题比较快、比较严谨、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能才可以拿下来,所以我们说这一份题是体现了比较大的区分度,应该说也是对尖子学生是好的一方面。

总体来讲,这整份物理试题质量上是蛮好的一份题,但也存在几个我个人感觉有遗憾的地方,一个是考察的知识点并不是十分的完整,比如我们常说的物理学史,这份题目没有牵涉到,还有原子物理,这份题目也没有出现,还有是对于电磁感应这一种牵涉到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动量、能量这类的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在这两年也基本上没有出现,今年也只是在单选题考了一道很简单的电磁感应,不管怎么样,我们觉得这份试题还是份质量比较高的试题,如果说考生在考前听了我们华附在线爱学网临门一脚的课程,知道在理综的考试过程当中要有所取舍,把难的题目、烦的题目留到最后面才做,在做前面的生物、化学过程中适当的有所取舍,保留一定的时间给物理,跳跃难题烦题,那我想物理这个试题保证了一定时间,那它的得分会更高一些,整份理综试题的得分也会高一些,好,我们的点评就点评到这里,再见!

篇2:理综物理试卷

全卷按照考纲规定的试题“易、中、难”比例为3:5:2的难度比例,以不同层次的试题考察学生对高中知识点的掌握度和运用力,全面考察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五大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切合目前四川省中学课改教学的实际。

就“知识与技能”而言,14年高考物理试题设计仍然采取了“低起点(选择题、实验题较易),多层次(计算较难,分层设问)”的命题策略。而在命题素材的选取上,全卷对来自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超过40%,来自教材以外的素材占到50%;并且试题贴近时代,引导中学物理教学,关注物理学对现代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篇3:理综物理试卷

探究性试题可分为:方法探究、实验探究、现象探究、数据探究、阅读情景探究等。解答此类试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生活经验基础。下面通过实例作出粗浅的分析。

一、方法探究

此类试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掌握研究物理问题几种方法的内涵。初中物理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科学猜想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化法、转换法等。

例如, 下面是物理学习中的几个事例, 这些问题分别采用了一定的研究方法。

(1) 在研究多个用电器组成电路时引入了“等效电阻”概念———等效法。

(2) 在研究磁场对引入“磁感线”——建立模型法。

(3) 研究欧姆定律时, 先保持电阻不变, 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控制变量法。

(4) 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理想化法。

(5) 利用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是否存在——转换法。

二、现象探究

这类题目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想将要发生的物理现象。解题时要分析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知识, 并充分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题。例如, 一个钢球放进液体里后, 令人惊讶的是钢球居然没有下沉。设想发生此现象的原因。请作出两种可能性的推断, 并说明理由。

推断 (1) 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

推断 (2) 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

此类题目一般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来得出一定的结论。解这类题目需明确题目要考查的知识, 合理地运用器材, 从而设计出探究的方案。例如, 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以下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除了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空空气的流速有关之外, 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 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器材:1.大小相同的两个烧杯;2.少量的水;3.与水等量的酒精;4.两个相同的碟子;5.电风扇;6.温度计。

你所用的器材:__________。

简述主要的步骤:________。

四、数据探究

此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而不是结论。结论是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的普遍规律。这就要求学生运用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 要抓住数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从而得出结论。例如, 某同学使用水和酒精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时”, 实验数据如下:

分析表中1、2、3或4、5、6次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表中1、4或2、3两次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理综物理试卷

◆一、试卷突出稳定性、连续性和基础性,平常所练即高考所考

《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内容上要体现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本卷试题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基础性正是这些新课标理念的体现,主要有以下两点:

1.通过对常见模型的考查,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

试卷中的此类题目,不论是选材还是思维形式,基本上与平时所练题目相似,能有效考查这部分知识点的内容和与之相对应的能力.

例1.(16题)如图1,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由于重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可知N1、N2的合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当木板向下转动时,N1、N2变化如图2所示,即N1、N2都减小,所以正确选项为B.

点评: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可考查学生利用矢量三角形处理动态平衡下物体受力分析的能力,又可考查学生利用正交分解法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的能力.

例2.([选修3—5] 35题第(1)小题)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

■■H+■■H?邛■■He+x,式中x是某种粒子.已知:■■H、■■H、■■He和粒子x的质量分别为2.0141u、3.0161u、4.0026u和1.0087u;1u=931.5MeV/c2,c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是____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 MeV(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根据■■H+■■H?邛■■He+x并结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x为■■n;由质能方程得?驻E=?驻mc2得

?驻E=m■+m■—m■—m■c■

=m■+m■—m■—m■■=17.6MeV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书写核反应方程所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原则的掌握,还考查了学生对微观粒子符号的记忆,以及正确理解和利用质能方程的能力.

2.通过对学生熟悉题型的巧妙变化,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推理能力.

这类题型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题目看起来很眼熟。实际上,出题者对这些题目都进行了巧妙的处理:或是内容相同条件不同、或是知识点常见而说法不常见、或是题型常见但思维形式却有变化、或情景相同但考查的侧重点不同。这类题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战术.

例3.(14题)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解析:惯性的定义就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也就是“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所以A正确;如果没有力,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错误;行星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的圆周运动的原因是合外力与需要的向心力总是相等,所以C错误;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D正确.

点评:“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是平时训练的一个常考知识点,但是本题通过巧妙的文字设计考查了学生是否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如选项B,考查了学生对“物体平衡”这一概念的准确记忆;如C中的“速率”与概念中的“速度”的区别;A中的“抵抗”和D中的“继续”与定义中的“保持”的关系.

例4.(15题)如图3,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

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

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

D.b的初速度比c的大

解析:根据平抛运动的物体规律,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gt2可知t=■,所以tavb>vc,所以C错误,D正确.

点评:运动学知识是高考题的高频考点.以前的试题常考查学生对运动函数图象的理解,本题却将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的轨迹图象呈现出来,既是对平抛运动知识的考查,又是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例5.(18题)如图4,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粒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动能减小,所以A、C错误,D正确;因为电场力与速度方向夹角为钝角,所以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即B正确.

点评:在平时做题时,电场中运动的粒子,常常不考虑重力,如果学生沿着以前的习惯思路,不认真审题,忽略了“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和“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等条件,就容易陷入误区.

例6.(22题)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5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6所示.图5所示读数为_________mm,图6所示读数为_________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________mm.

解析:图5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步骤如下:首先,确定从主尺读出毫米数为0.000mm,可动刻度与主尺对齐个数为1.0(格),读数为0.010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000mm+0.010mm=0.010mm,图6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步骤如下.首先,确定从主尺读出毫米数为6.500mm,可动刻度与主尺对齐个数为37.0(格),读数为0.370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6.500mm+0.370mm=6.870mm,考虑调零问题金属板实际厚度d=6.870—0.100=6.860mm.

点评:调零问题是平时训练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较少涉及的一个问题,即使对零误差不知怎么处理的学生,也能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的理解,完成前两问.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以非主流模型考查主干知识,引导教学内容均衡发展

例7.(17题)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7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kW.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

A.380V和5.3A

B.380V和9.1A

C.240V和5.3A

D.240V和9.1A

解析:由■=■得:U2=■U1=■×220V=380V,由P1=P2=U1I1=U2I2得I1=■=■A=9.1A,所以B正确.

例8.(20题)如图8,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侧,且其长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已知在t=0到t=t1的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i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设电流i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则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解析:由楞次定律可知:线框受力水平向左时,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减弱,说明导线中的电流正在减弱;线框受力水平向右时,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增强,说明导线中的电流正在增强;所以导线中的电流先减弱后增强,所以C、D错误;又因线圈中的电流为顺时针方向,所以由右手螺旋定则知线圈产生磁场为垂直纸面向里,因为线圈中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引起的磁通量的减弱,故导线初始状态在导线右侧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由右手螺旋定则知导线中电流方向为正方向,所以A正确,B错误.

点评:对于变压器知识的考查,通常是以一个原线圈和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为依托与电磁感应等知识点联系,考查变压器的规律、有效值等知识点,而自耦变压器则很少涉及,导致平常的训练中,老师们对这个知识点总是一带而过.

电磁感应部分,高考试题的常考点包括: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的函数图象;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所产生的感应电流或安培力的变化关系。对于通电导线的磁场则少有涉及.

这两个题目提醒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均衡地对待考试涉及的知识点.

◆三、逆向思维,打破定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的均衡发展

《2012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要求试题考查时“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本试卷通过对常见知识解题思维和形式进行逆向处理,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是本卷的亮点,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是有效贯彻考纲的有意尝试.

例9.(21题)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1—■ B.1+■

C.(■)2 D.(■)2

解析:在地球表面mg=G■m,又M=?籽■?仔R3,所以g=G■=■?仔G?籽R,因为球壳对球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所以在深为d的矿井内mg'=G■m,得

g'=G■=■?仔G?籽(R—d),所以■=■=1—■.

点评:本题从知识点上看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它是本套试卷的一个亮点,突出了新课标对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考查,它一改常见卫星、变轨、对接、北斗系列热点问题,从最基本的应用入手,与学生平时训练最多的地球表面及某一高度处重力加速度问题不同,逆向而出,考查地表下d处的重力加速度,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本卷的选择题第20题也是如此,对于电磁感应部分的图象考查,通常是考查感应电流的i—t图象及安培力的F—t图象,而20题是告知“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之一结果的条件下,要求学生逆向思维,判断引起这一原因的通电导线的电流的变化.

◆四、试题注重创新,突出对物理学科的科学素养

创新型试题是对考纲中“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的有力贯彻,也是新课标三维目标的重要体现.

例10.(19题)如图9,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 .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的大小应为

A.■ B.■

C.■ D.■

解析:线圈匀速转动过程中,I=■=■=

■■;要使线圈产生相同电流,I=■=■■=■■=■?仔■■,所以■=■,所以C正确.

点评:本题是一个创新题,它巧妙地将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结合起来,既考查了电磁感应知识,又考查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同时也能考查学生面对新变化的应对能力.

例11.(23题)图10中虚线框内存在一沿水平方向、且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现通过测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来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并判定其方向.所用部分器材已在图中给出,其中D为位于纸面内的U形金属框,其底边水平,两侧边竖直且等长;E为直流电源;R为电阻箱;■为电流表;S为开关.此外还有细沙、天平、米尺和若干轻质导线.

(1)在图中画线连接成实验电路图.

(2)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按图接线.

②保持开关S断开,在托盘内加入适量细沙,使D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用天平称出细沙质量m1.

③闭合开关S,调节R的值使电流大小适当,在托盘内重新加入适量细沙,使D________;然后读出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天平称出____________.

④用米尺测量_______________.

(3)用测量的物理量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以得出B=_________.

(4)判定磁感应强度方向的方法是:若________,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反之,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解析:测磁感应强度原理:开关断开时,线框的重力等于砝码的重力,所以m0g=m1g,得m0=m1;接通电源后,若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则安培力向上,则有m0g—BIl=m2g,所以B=■;接通电源后,若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则安培力向下,则有m0g+BIl=m2g,所以B=■;所以⑶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根据以上分析,其结论如下:

(1)应将几个原件串联起来,控制电流大小,故连线如图11所示.

(2)③重新处于平衡状态;电流表的示数I;此时细沙的质量m2.

④D的底边长度l.

(3)B=■.

(4)m2>m1.

点评:本卷的实验试题的内容不是考试大纲中《实验与探究》中提到的11个实验,但它却属于考纲中“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是对考纲创新性的挖掘和解读.本实验的原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2010年第3版)第94页《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

◆五、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考纲要求物理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例12.(24题)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12).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θ0=?姿.

解析:(1)设该同学沿拖杆方向用大小为F的力推拖把.将推拖把的力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解,按平衡条件有

Fcosθ+mg=N ①

Fsinθ=f ②

式中N和f分别为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按摩擦定律有f=μN ③

联立①②③得F=■mg④

(2)若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应有Fsinθ≤λN ⑤

这时①式仍满足,联立①⑤得

sinθ—λcosθ≤λ■⑥

现考查使上式成立的θ角的取值范围,注意到上式右边总是大于零,且当F无限大时极限为零,有 sinθ—λcosθ≤0 ⑦

使上式成立的θ角满足θ≤θ0,这里θ0是题中所定义的临界角,即当θ≤θ0时,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推不动拖把.临界角的正切为:tanθ0=λ.

◆六、试题强调知识间的联系与融合,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物理考纲中要求学生“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程目标也要求学生掌握“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此,通过对知识的融合,考查学生的能力就成为高考试题的必然.

例13.(25题)如图13,一半径为R的圆表示一柱形区域的横截面(纸面).在柱形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沿图中直线在圆上的a点射入柱形区域,在圆上的b点离开该区域,离开时速度方向与直线垂直.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R.现将磁场换为平等于纸面且垂直于直线的匀强电场,同一粒子以同样速度沿直线在a点射入柱形区域,也在b点离开该区域.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的大小.

解析: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设圆周的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得qvB=m■ ①

式中v为粒子在a点的速度

过b点和O点作直线的垂线,分别与直线交于c和d点,如图14.由几何关系知,线段ac、bc和过a、b两点的轨迹圆弧的两条半径(未画出)围成一正方形.因此

ac=bc=r ②

设cd=x,由几何关系得 ac=■R+x ③

bc=■R+■ ④

联立②③④式得r=■R ⑤

再考虑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公式得

qE=ma ⑥

粒子在电场方向和直线方向所走的距离均为r由运动学公式得 r=■ar2⑦

r=vt⑧

式中t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联立①⑤⑥⑦⑧式得

E=■ ⑨

点评:2011年的新课标卷的压轴卷是考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的运动,今年的最后一题则是“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的运动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融合”,其难度与去年相当,考查学生“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例14.([物理——选修3—5]35题第(2)小题)如图15,小球a、b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让球a静止下垂,将球b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忽略空气阻力,求

(i)两球a、b的质量之比;

(ii)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球b在碰前的最大动能之比.

解析:(i)设球b的质量为m2,细线长为L,球b下落至最低点、但未与球a相碰时的速率为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2gL=■m2v2 ① 式中g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设球a的质量为m1,在两球碰后的瞬间,两球共同速度为v';以向左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2v=(m1+m2)v' ②

设两球共同向左运动到最高处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1+m2)v'2=(m1+m2)gL(1—cos?兹) ③

联立①②③式 得■=■—1④

代入数据得 ■=■—1 ⑤

(ii)两球在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是

Q=m2gL—(m1+m2)gL(1—cos?兹)⑥

联立①⑥式知,Q与碰前球的最大动能EK(EK=

■m2v2)之比为

■=1—■(1—cos?兹) ⑦

联立⑤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1—■

点评: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选修3—5》必考内容.试题在考查动量守恒定律时,常常和机械能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要想正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需要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的习惯,所以说,该题还检验了学生的综合应用力学知识的能力.

◆七、选做题搭配合理,比较稳定,难度适中

今年高考试题中,选做题以新面孔出现,考生需要适应.此套物理试题在考点的搭配和答题的难易程度上都做到了合理搭配,基本延续了2011年新课标卷的思路,试题内容稳定,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的发挥.

总之,本套试卷对接课改,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考纲对综合性能力的考查,大部分试题似曾相似,但相似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创新,让人感到“入手易,满分难”,突出课改,均衡选考,全面贯彻课改理念,选材新颖,重视图像处理能力,考查信息提炼整合能力,考查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倡导数理有机结合,考查学生的建模能力,突出试题的选拔功能,注重实验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5:理综物理试卷

从总体上看,2014年高考物理中各知识模块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以力学和电学内容为主,光学与近代物理只占少部分,而实验题命题形式依然保持稳定。这也是天津物理试题的一贯特点:在突出能力考查的同时依然照顾知识覆盖面。

在对能力的考查上,今年依然是以理解和推理能力为主,同时夹杂着对分析能力、数学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察。难度上,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的难度整体上较前几年要稍难,而且近三年的高考物理平均分是逐年递减,也就是说难度在逐年递增。进一步分析,我们能发现2014年天津高考物理试题更多的细微变化:

一、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突出主干知识的应用考查,减少了多概念“穿插”题

近几年天津高考的考查都侧重于基础知识,虽然内容涵盖了从力学、电磁学到光学、近代物理等多个领域,其余各知识模块均涵盖到了。2014年在知识模块上的覆盖面上基本也保持了这一规律,但与往年非常明显的差异是:今年的试题不是通过简单的情景把多个相关概念“穿插”起来考查学生分辨概念的能力,而是更倾向于对主干知识(动量,能量,电磁力等)的应用能力考查,学生答题时推理的强度加大了。好在今年也没有出现太复杂的模型,知识点考查的非常纯粹。不怕难,就怕繁,2014年的高考依然没在试题的复杂度上为难学生。

二、难度上难题增多,中等题缩水

往前看2012年和2011年的高考物理题的难度分布,我们发现,基本上都是简单题最多,将近一半左右。剩下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中等题,其余是难题。而2013年天津的物理高考容易题变少了,而中等题目增多,整张试卷上有大约一半的中等题目,而难题也较往年多了一些。但是我们看2014年的高考物理,对比于去年的高考题,难题增多,中等题减少。虽然难题增多,但是考查的也不是太复杂的模型。这也要求学生们没必要过多钻研偏难怪的题目,把常规题目都能做好,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对高考是很有帮助的。

三、加强了实验能力的考查,重视实验对学习效果的提升

实验题是高考每年必考的一类题目,而且一定是一道大题,还是头一道大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一道题是考查实验能力的。在很多的选择题中,其实都有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如第2题选择题,第12题计算题等,里面都包含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核。

四、突出命题与实际生活、与现代科技发展的紧密结合,突出天津特色

纵观最近的几年天津卷,一定有大量考题,其情景来源于实际的生活,或者来源于前沿科技,比如2013年的超导体,以及今年的同步加速器。这些试题很好的迎合了新课标高考改革的导向,能让学生在学习物理中体会到更好的成就感,感受物理学科之美从而提升学科素养。可以肯定,在未来的高考命题这个大趋势一定会继续发扬光大,这对我们中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

整体上,2014年的天津物理高考难度上有了一些调整,但基本上也是在学生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难度提高也没有到大家都不会做的程度。因此我们通过分析,也是能够看出来每年命题特点的蛛丝马迹,帮助我们去准备迎接下一年的高考。

篇6:理综试卷答题技巧

第Ⅰ卷选择题126分第Ⅱ卷非选择题174分总分300分

题号学科分值题号学科分值

1-6生物36分22—25物理47分

7-13化学42分26—28化学43分

14-21物理48分29—31生物39分

选考题45分33-35物理15分

36-38化学15分

39-40生物15分

二、时间分配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总分300分,理论上每分钟应该做出两分题。

其中:生物90分,理论用时45分钟,

化学100分,理论用时50分钟,

物理110分,理论用时55分钟。

按试题编排顺序做题时,选择题21个,约占45分钟,非选择题10个,约占105分钟,注意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遇到难题绕过去,不要纠缠费时。

三、答题顺序

1、按题目顺序从头做到尾

优点:避免漏题

缺点:可能会因为试卷中间的难题耽误了解后面容易题的时间

解决方法:通览试卷,开考前总会提前发卷,虽然不能动手写,但是可以动眼看、动脑想。拿到试卷后,先通览试卷,熟悉书卷布局排版、题目数量;大致确定一下答题顺序。通览全卷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某一道或某一类题目上用时过多,耽误整体考试效果;也防止了“漏做题”。

2、先易后难

每科试题一般都是先易后难,如大部分学生觉得第Ⅱ卷物理科目最后一道或两道题难,如果一道题花了5分钟都没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或没有解题思路,同学们就应该跳过,先做后面的化学和生物部分,然后再回过头来做物理这道难题。

在总分300分中,中、低档题得分数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即使有难题不会做,只要保证会做的中低档题都得分,最后的理综得分也是很高的。所以不要因为试卷中间部分的难题就影响了你的做题节奏,甚至是做题心态。

四、答题技巧

1、审题

审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做题时要再一次审题,并且要细、要慢,审出题干中题眼、关键词和隐含的信息,准确找出答题的突破口。找到关键词是正确解答的关键的一步解题时,如果能找到关键词,准确定位知识点,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2、确保选择题的正确率

选择题分值高,做题时要求稳,特别是前五个生物选择题,开始考试时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答好。

另外在选择题中注意“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无关的是”等字眼,往往是高考设置的陷阱。

3、规范答题

非选择题部分注意解题的规范化。考生解题不规范是高考理综评卷老师时常议论的一个话题。这种失分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不好”。具体表现为:文字表达不严谨,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太草,涂抹太多,卷面太脏等。

高考阅卷老师没有耐心,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推敲那些拖沓繁杂,不规范的答案,极有可能直接判它是错答。所以,答案要求用规范的科学术语(关键词)进行描述,最后形成的答案要尽量简洁。

4、检查

篇7:理综物理试卷

选择题应该在2分或者不超过3分钟的时间里面解决,到了后面计算题中也要大致按照这样的.策略,每一分钟大概完成两分,对大题原则上要8、9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

理综试卷中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从考试时间上最好依次控制在1、1、0.5小时左右(可以有正负十分钟的浮动,根据学生科目的强弱调节),也就是说生物应该保持在半个小时尽可能拿到自己会做的分数为宜。

先做哪个理综学科可按自己习惯,也可先答自己的优势学科及基础试题,不要在某一道难题上停留时间过久,使本来会的题目由于时间分配不好或者答题技巧掌握不好影响到理综成绩。事实证明,做得过慢直接丢掉整道大题的话,得分往往都比做得快但是正确率略微下降要低,而我们在练习中,需要有意识的提升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一次正确率”。

篇8:理综物理试卷

2009年浙江高考理综 (物理) 试题, 依据《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命题, 不拘泥于教材, 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密切联系考生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 综合考查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的同时, 注重了对考生基本科学素养的考查.试题难度适中, 区分度合理, 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试题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2009年浙江高考理综 (物理) 试题知识点分析

由上表可见, 试题所考查的学科知识结构、试题的结构、题型和题量都延续了近几年来理综 (物理) 试题的特点, 但把原来的选择题分成单一选择题与不定选项两组选择题.试题涉及的考试内容和计算量比往年略有减少.这为减少考生的心理压力, 提高得分点, 为“平稳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试题评价

1.立足基础, 凸显了人才选拨的公平性

2009年浙江高考理综 (物理) 试题, 在内容选择上, 注重主干知识、核心内容检测的同时, 突出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例如, 第14题、16题以考生熟知的经典物理模型为背景, 考查考生对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等基础知识和隔离法与整体法等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第17、18、21、23、24题立足于考查考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功能关系、楞次定律、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等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特别是22题中的两个“描绘小灯泡的伏安曲线”与“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题, 都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教材中的实验为背景, 经过适当的拓展整合成题, 考查考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起点低、入手易, 又不失灵活性与区分度, 对帮助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观念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很好地体现“源于教材, 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 从而使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性和公平性, 给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指明了方向.

2.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有利于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试题的情境设计注重加强物理与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 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许多试题情境和设问角度新颖独到, 构思巧妙, 不落俗套.如第19题, 一个“讨论地球潮汐成因”的问题, 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面, 也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与综合问题的能力.第20题中, AOB三点电势高低与电势差大小的判断问题, 需要考生具有通过画示意图展示物理情景、提取相关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意识与能力.第22题“描绘小灯泡的伏安曲线”实验中对小灯泡“标称电阻”的设问中, 如果考生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不知道“小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比其冷态电阻大得多”的道理, 是很容易犯错误的, 对考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次很好的考查.

(2) 注重实验探究、创新和迁移能力的考查

随着我省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 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加强, 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试题中也注重了对考生实验探究、创新和迁移能力的考查.

命题关注知识获取的过程, 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如22题第Ⅱ小题“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对基本测量仪器游标卡尺使用情况的考查, 只有做过实验的考生, 才能很快地进行确认.该题中, 引入了“光敏电阻”、“自动记录仪”、“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变换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等实验信息与要求, 只有对实验原理有深刻的理解, 并具有一定的信息的识别、提取与加工处理能力的考生才能顺利完成答题过程.

3.体现了“在继承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创新”的命题风格

2009年高考浙江理综卷 (物理) 试题, 选择题、实验题与前面的两个计算题, 注重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 题目设计思路清晰, 难度设置合理, 符合当前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 与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是合拍的.但试题中也注意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第25题, 带电微粒在电场、重力场和磁场三场共存的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 是对近年来常考不衰的问题进行调动、整合与创新后的精品题, 对考生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展示物理情景,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握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的要求都比较高, 也要求考生具有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的策略和运用动态思维的方法把握物理过程大方向的能力.第 (3) 小题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问题, 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也要求考生具有较高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水平.这样的题, 对发挥优秀考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考试的区分度, 对高校选拨人才来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9年高考浙江理综 (物理) 试题, 无论从考试内容, 还是从考试形式来看, 都延续了近几年来全国高考理综 (物理) 试题的风格, 试题的难度与2008年基本持平, 较好地体现了“平稳过渡"思想, 也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对10年高考备考的启示

1.立足基础, 努力形成知识系统, 提高知识的可提取化程度

2009年浙江高考理综 (物理) 试题, 从知识内容方面看, 着重于教材中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 如果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维方法的理解都比较到位, 也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实际情况, 形成一套准确有序的思维策略, 并能熟练的掌握相关的典型例题, 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就一定可以在高考中有上乘的表现.但要达到这样的层次, 单靠做题是万万不行的, 而要通过多思、多想和多总结, 努力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与应变机制.

高一、高二的学习中, 每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少, 对知识学习的要求也基本上停留于识记、领会和简单理解的层面上, 对学习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在高三的复习中, 我们已经具备或储存着本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方法, 如何把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一个有机的、可以及时提取的信息系统是首要的问题.为此, 在高三的复习中, 一定重视搞清楚知识间的联系, 要站在整个高中物理的高度上以审视的眼光重新认识知识, 将知识重新分类, 通过列知识分类表, 充分揭露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将在高一、高二学习中获得的近乎“散装”的知识建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形成现实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譬如, 动力学的观点、能量的观点和动量的观点贯穿于整个力学体系中, 对力学的各部分知识起到了统帅作用.因此, 复习力学知识时, 应该紧紧抓住这条知识线索建构知识系统, 使自己对运用力学知识处理问题的着眼点和思想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并用典型题去充实这个系统, 使其形成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站在一定的知识高度去领会各部分知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联系, 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和技巧.

把握了整体的知识结构后, 各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都清楚了, 复习时就容易在把握重点、难点、关键和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各个突破, 强化各知识点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譬如, 对于力学知识, 我们根据各部分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联系, 可分成四个单元组织复习: (一) 运动和力.包括: (1) 各种机械运动; (2) 力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3)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中的应用. (二) 机械能.包括: (1) 功和能的概念; (2) 动能定理及其在物理学各部分中的应用;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 (三) 动量.包括: (1) 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2) 动量定理及其在物理学各部分中的应用; (3)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物理学各部分中的应用. (四) 振动和波.在实施每块内容的复习时, 还应该更具体地把它们按一定的知识线索展开, 把握它们在各个侧面、各个方向的特点, 抓住本质的东西.

2.把功夫用在刀刃上, 努力攻克关键性的知识堡垒, 提高应变能力

高三的复习中, 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平均用力, 在切实有效地解决一些关键性的实际问题中, 提高应变能力.

“理综”考试中, 就单科来说, 题量少, 又体现能力立意的理念.这就决定了考的只能是主干内容, 考一些核心的东西.在高考“理综”的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中, 实验题要“求变化、重拓展”, 计算题要注重学科内知识内容的综合、研究对象的综合、运动过程的综合、能力要求的综合和解题方法的综合上.因此, 考试大纲中有许多次要或较难体现较高层次能力的题目考查到的概率是几近于零的, 不可能出计算题的内容就不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高考试题是众多专家认真研究的结晶, 较之其他个人命题或地区性命题具有更大的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因此, 在高考复习备考中, 选历届高考的精品题通过变式、拓展和重组创新等方式进行重点突破性训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

3.抓住关键, 把握好重点内容

实验题是关键, 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动量与能量、能量转化分析、守恒条件分析、电场与磁场等内容就是考试的重点, 要高效地完成对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的检测, 多个运动过程与重力场、电场、磁场等多场结合的问题情景, 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内容.在对主干内容的复习中, 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归类, 譬如以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构成一条贯穿整个中学物理的主线, 或者对物理模型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归整, 然后进行复习.也要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主要是力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的综合,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作为非主干知识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内容的知识点则要以题型为纲、考点为线, 逐一进行梳理, 强化记忆和理解, 努力提高高考闯关能力.为此,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在形成思路、提高能力上下功夫.典型题的分析应细致、透彻.譬如, 怎样审题?怎么构建物理模型?在一个具体过程中应如何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否其它的解题途径?最佳的方法是什么等等, 都要具体地进行研究, 以达到开拓思路、形成方法和掌握技巧的目的.

(2) 善于运用“知识集成块”提高解题的速度.类似于电子线路上的集成块, 一些相互关联的基础知识经过组合、推演, 能形成包含有一系列逻辑关系的“知识集成块”.运用“知识集成块”直接处理某些问题时, 由于解题步骤的合并、省略和简化, 使知识概括化程度提高, 从而容易发生迁移、形成思维的捷径, 提高解题速度.所以, 在复习中要善于建构“知识集成块”.譬如,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可推出:Δs=aT2:当 v0=0时, 有SⅠ∶SⅡ∶SⅢ∶……=1∶3∶5∶……;物体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时, a=gsinθ;人造卫星中:ω21R3v21RΤ2R3;次级有几组线圈的变压器中原副线圈间电流的关系为 n1I1=n2I2+n3I3;感应电流总是要用各种方式反抗引起它的原因;……

(3) 尽可能用关键知识带动整体知识.分析典型题时, 要善于根据知识间的内在关系, 通过思维加工, 用关键环节带动整体知识.譬如, 可以用运动学的三个基本公式统帅所有的匀变速运动:用圆锥摆的规律去概括所有的倾斜性转动问题;用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的观点去驾驭机械能的全章内容, 并为以后的复习打下通路等等.

4.努力提高实验闯关能力

实验考试的得失是“理综”考试成败的关键.实验考试的目标已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的考查演变到了“科学探究”过程的考查.从近几年“高考理综”实验考查的要求来看, 主要着力于应变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中所列的十五个实验“知识点”只能算是能力的载体, 复习中抓住这些知识点老生常谈般地“过”一遍不可能形成能力, 也就不可能在“理综”的实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高考命题中, 实验题的设置是分层次的:来于课本——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层次递进) .因此, 对拓宽前景不大或能力层次比较低的实验可以少花一些力气.可以从赋分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 测折射率实验应该有拓展空间, 但试卷不大可能在光学这一知识点上赋太多的分, 既能拓展又值得下本钱赋分的实验内容是电学实验和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的力学实验.对这些实验的复习, 我们必须下狠劲, 牢固地树立好过关意识.

5.重视对压轴题的开发与训练

对优秀生来说, 能否突破压轴题是其高考成败的又一个关键.经验表明, 理综 (物理) 试题的压轴题势必落在能够使学科内知识内容、研究对象、运动过程、能力要求和解题方法进行综合的内容与情境中.而在物理知识块的形成中, 在删除动量部分的知识内容, 只剩下力与运动及功能关系的内容后, 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内容就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 (或复合场) 中的运动及电磁感应中的力电综合问题.在这两类问题的分析中, 需要考生具有井然有序的解题思路.在碰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中, 能通过认真审题 (通过“细读慢看”弄清题意, 特别要注意题中隐含条件.在关键语、附图或附表中进行挖掘) →展示情景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时, 应特别注意分析运动的连续性、阶段性和可能性, 尽可能用“分镜头图”将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基本题) →分析条件选择规律 (充分注意到规律与条件的对应性) →列式求解 (用分析法列出规律方程和关系方程) →分析拓展反思总结 (通过反思总结形成解题技能) 的方法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要求考生具有问题意识, 具有善于根据题文画示意图的习惯和能力, 具有定量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注重规范解题, 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努力提高得分率

一些考生在高考答题时常常不使用题给的符号而乱用符号又不加说明;表述能力和论述

能力欠佳;方程与运算过程混乱, 说理不清, 逻辑性不强;简单的运算错误很多.建议在平时的训练中重视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即针对题意作出必要的分析说明, 写出每个解题步骤的理论依据和物理规律的原始表达式, 再通过公式变形得到需要的表达式, 代入数据进行计算, 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些物理问题还要对结论进行分析讨论.

7.适时地进行反思与总结

每次作业后, 都要做好分析研究,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做好纠错工作.作业纠错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是如道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为什么?第二是通过某个错误找出自己在知识背景上到底存在什么本质的问题;第三, 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并对题目进行扩展或变形,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8.努力培养钻研精神, 提高学习的水平

在平时的学习中, 一定有钻研精神.什么问题都不经过自己去思考、去钻研, 一切的一切都期望到老师那里去索取, 这样的学习状态, 行吗?如果这样, 长此以往, 结果使自己形成了思维惯性, 遇到常规题可能表现不错, 碰到命题者精心构思而成的题时就会手忙脚乱, 甚至可能会陷入无从下手的困境.因此, 在高三的复习中, 一定要培养自己的钻研精力, 在不断地思考与感悟中, 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方法上升为理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在高考中夺得高分打下坚实地基础.

浙江省义乌中学

上一篇:难忘的剪影作文下一篇:业务领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