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评审文章

2024-08-20

二级评审文章(共7篇)

篇1:二级评审文章

扎实工作 奋发努力 积极迎接二级医院复评

外一科喻建王燕蓉

我院将于2011年10月30日至31日接受湖北省卫生厅组织的二级甲等医院复评验收。目前,全院上下正以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计划、按步骤地顺利开展各项迎评准备工作。

2011年9月中旬,按照医院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要求全院积极行动起来,迎接湖北省二级医院复评。外一科立即召开科室会,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等级评审条例、细则,要求全体医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迎接检查,提出了“以等级评审要求为标准,促进科室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

为了做到评审准备与日常工作两不误,在医院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对照标准,外一科医务人员利用大量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积极整理有关资料,补充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科室技术项目,规范各项操作流程,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加强业务学习,强化人员整体素质培养,科室采取晨会提问、平时督查、适时演练等各种形式,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同时还在细节上加以关注,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各种安全提示标识,醒目又温馨;健康宣教栏,实用又美观;便民设施细心又周全。通过创建活动,医务人员问候更多了、解释更详细了、病人更满意了„„

“二甲复评”是挑战,同时带来压力。通过这段时间的自评,看到了我们的不足:如三基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有待加强;病历书写有待继续规范化;制度流程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实到实处;规范抗生素的应用等等。复评既全面提高了医院的内涵质量,明确了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协调着各级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又全面提升医院在整个医疗市场的竞争力,可谓一举多得。通过评审,我们的工作更有目标了,制度更健全了,管理更规范了,住院环境更美观了,硬件设施更齐全了,大家的心更齐了。

我们将 “以评为动力、以评促建设、以评促改进、以评促发展”,以此为锲机使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

院兴我荣,院衰我耻!让我们满怀豪情,信心百倍,全身心投入到创建工作之中,在创建中学习,学习中求发展!

我相信——“二甲复评”一定会圆满成功!

夯实基础 争创等级医院提升护理品牌

护理部曹晓燕

在我院 “三好一满意”活动和“优质护理示范”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又迎来了湖北省二级甲等医院复评工作。护理部将三项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

在迎接等级复评审准备过程中,护理部紧扣《湖北省二级医院管理评审标准》查漏补缺,不断完善,使护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一、修改、完善了规章制度、新制定规章制度、职责、修订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各种工作流程、常用护理规范及护理风险预案。

二、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不断完善,下发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三、修订、完善了各种报告登记表,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了输液卡、三测单的书写,印制了“护理温馨提示语”,“健康宣教流程”,加强了各类药品及无菌物品的保管,重视对毒麻药品、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制定护理规范及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缺陷处理程序》、各种应急预案、护理安全相关知识,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四、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针对护患沟通、基础护理落实评估、各种制度流程、2010版心肺复苏术、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护士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技能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演练。深挖其中精髓,提高了护理人员技能。

五、进一步规范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原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按我院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要求,成立了《护理质量考核小组》,每季度对全院各科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六、以评审为契机、扩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范围,新增了内二科、妇产科、小儿科。组织全院护士长对评审标准的各类指标逐条学习,帮助大家明确工作重点与方向,确保我院等级评审工作顺利开展。全面贯彻落实《湖北省护理质量标准》(2011年7月颁布)。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积极主动参与我院“二甲”复评工作,推进优质护理示范工作。

以复评活动为契机,使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度、规范逐步完善,更重要的是执行与落实。时间短、任务重。全院护理人员将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为我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而努力奋斗!

篇2:二级评审文章

2、1.2.2.1有保证所有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制度。

3、1.3.2.1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4、1.3.2.1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

5、1.3.4.1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6、1.4.2.1有信息报告和发布相关制度。

7、1.4.2.1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

8、1.4.5.1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

9、1.5.1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10、1.5.3.1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11、1.5.4.1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根据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

12、1.6.2.1医院有相关的工作制度与程序予以保障(建立与完善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13、1.6.2.1有以本医院为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工协作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工作制度与程序。

14、4.15.2.1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

15、4.15.2.1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16、4.15.2.4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17、4.15.2.9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18、4.15.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19、4.15.4.2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

20、4.15.4.2制定复检制度并保留相关的复检记录。

21、4.15.4.4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有书写制度。

22、4.15.4.5建立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每年1~2次,共同改进检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23、4.15.5.1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的相关制度。

24、4.15.5.1有试剂及校准品使用登记制度。

25、4.18.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输血科或血库。

26、4.18.1.1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27、4.18.1.2有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1)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2)有应急用血预案。(3)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4)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8、4.18.1.2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等主要用血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共同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

29、4.18.4.1有用血申报登记、血液入出库管理、血液核对、血液贮存及相容性检测的制度,服务项目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30、4.18.4.2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

31、4.18.4.2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再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各项内容,执行双人、双

核对、签字制度。

32、4.18.5.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33、4.18.5.1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

34、4.18.5.3医院有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35、4.18.5.4有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并记录。

36、4.18.5.4开展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制度和执行记录。

37、4.18.5.4有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等相关制度,登记记录规范、完整。

38、4.18.5.4当引起或可能已经引起输血传播性疾病时,要有通知血站并随访的制度与流程。还应说明是如何通知和随访输入了可能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的受血者。

39、4.18.5.5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40、4.18.6.1有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与程序。

41、4.18.6.1有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

应急预案汇编1、1.4.1.1各级各类人员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的内容。

2、1.4.1.1有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以及医院的执行流程。

3、1.4.3医院有明确的应对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4、1.4.3.1定期进行灾害易损性分析,对应对的重点进行调整,对相应预案进行修订,并开展再培训与教育。

5、1.4.3.2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6、1.4.3.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7、1.4.3.2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8、1.4.4.1医院有安全知识及应急技能培训及考核计划,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及应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训,组织考核。

9、1.4.4.2有停电的医院总体预案和主要部门应急预案。

10、4.15.2.5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11、4.15.2.8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实验室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

12、4.15.2.9有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

13、4.18.1.2有应急用血预案。

14、4.18.4.3医院有紧急用血预案,有具体保障措施。(1)有紧急用血的应对预案文件。

(2)有关键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

15、4.18.5.5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培训考核1、4.15.2.1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2、4.15.2.3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4.15.2.5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及演练,并作相关记录。

4、4.15.3.1医院若设置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 初筛实验室等”,则检验人员经培训考核后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方可独立工作。

5、4.15.3.2不同实验室应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6、4.15.3.2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评价培训效果。

7、4.15.3.2培训及考核记录完整,有授权人员的定期评价,工作人员无超权限范围操作。

8、4.15.4.5定期对咨询情况和沟通信息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培训。

9、4.15.6.2对临床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10、4.18.1.1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11、4.18.1.2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

12、4.18.2.1工作人员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并接受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13、4.18.2.3为临床医师、护士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14、4.18.5.3为患者输血的护士须经输血过程的全方位培训。

15、4.18.5.5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16、4.18.5.5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17、4.18.5.5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涉及“督导”的条款1、1.4.4.2A有主管职能部门的督导检查和持续改进资料。(医院有停电事件的应急对策)

2、4.18.1.1B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与改进成效评价,有记录。(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3、4.18.1.2A职能部门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持续改进有成效。(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血标本等制度与流程,并遵循)

4、4.18.3.1B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血库)对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血液科等主要用血部门)合理用血,落实输血适应证的规范要求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用血合理)

涉及“监管”的条款1、1.4.5.1B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记录。(制定应急物质和设备计划,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有适量应急物资储备,有应对应急物资设备短缺的紧急供应渠道)

2、1.5.4.1B职能部门对工作有监管,有追踪、有评估与持续改进。(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根据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相关调查研究的,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取得成果)。

3、4.15.1.4B有职能部门监管记录。(有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78、4.15.2.7B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要求)

4、4.15.2.8B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人进行监督)

5、4.15.2.9B有职能部门监管的记录。(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6、4.15.2.9A针对监管情况,持续改进危险品管理工作。(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7、4.15.6.2B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有监管流程与记录。(有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交接规范,检验回报时间控制等制度)

8、4.15.6.2B根据监管情况,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有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交接规范,检验回报时间控制等制度)

篇3:二级评审文章

为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 规范安全管理,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保障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 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从2012年底开始实施二级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 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补充完善了《岗位安全操作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 进一步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培训, 补充完善了现场安全设施, 并认真组织实施二级安全标准化创建, 扎实落实各项要求, 多次开展自检、整改和评价工作, 提高安全标准化实施水平和安全绩效, 为顺利通过现场达标评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8月13耀14日, 昆明阳光安全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有关评审专家、评审人员组成现场评审组, 邀请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员对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进行达标评审。现场评审组听取了公司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情况介绍、自评情况汇报, 审查了相关资料, 现场查验了水泥生产、储存、相关装置及安全设施的运行、管理和安全标准化的运行情况后, 认为公司提交的安全标准化达标评审申报资料基本齐全, 满足评审要求;公司安全标准化工作能够依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并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9006-2010)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通知》 (安监总管四〔2011〕55号) 进行建设和运行, 各个要素评审结果和百分制标准化得分满足规定条件, 达到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要求。

篇4: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一)院领导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协调与落实全院各部门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二)执行二级(医院-科室)护理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

(三)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四)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有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岗位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同工同酬。

(二)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三)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

(四)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实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

(五)有护士在职培训计划、保障措施到位,并有实施记录。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一)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

(二)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要求,规范护理行为,措施落实到位。

(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四)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五)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六)遵照医嘱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

(七)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治疗、用药等护理措施,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和治疗服务的反应。

(八)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

(九)保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有效使用。

(十)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十一)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按流程提供符合规范的护理服务。

(十二)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

(十三)建立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四、护理安全管理

(一)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相关安全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

(二)有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改进措施到位。

(三)有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机制。

(四)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如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等。

(五)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六)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有培训与演练。

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一)有手术部(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二)有消毒供应中心(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三)有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篇5:二级评审 医务科

第二章

科室设置

五、专业科室设置

1、临床科室: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含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门诊)、皮肤科(门诊)、麻醉科,正在建设的ICU; 下设普外、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呼吸、消化、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妇科、产科、新生儿、儿内等14个二级专业组。

无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 第四章

医院运行管理

七、依法执业

1、执业医师均已按规定注册,无超范围执业。未取得执业证书的不得独立执业。

2、已制定并实行医疗技术人员操作准入制度,各诊疗岗位由具备法定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诊疗服务,禁止超范围执业和技术操作。

3、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医疗人员岗位职责及医疗核心制度,大多数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建立健全。已将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汇编成册,并下发到各科室,八、职能管理

2、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学术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等九个委员会。

各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实行科室质量

管理工作,实行院科两级管理。

7、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九、人力资源管理

3、有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计划及考核计划,贯彻执行继续教育制度。

5、建立医务人员科技成果档案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奖励机制。

十四、信息管理

5、设立图书馆,有足够数量的医学图书和期刊。根据临床、教学和管理的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地收集国内外各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文献;保持藏书数量。

第五章 医疗质量与安全

十五、组织管理

1、建立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实行院科两级监管“三基三严” 培训、考核及核心制度的落实。

2、制定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

十六、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医疗制度,医疗业务工作计划、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2.严格执行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

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查对制度、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

3、认真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病历质量检查考核制度

4.严格执行卫生部相关技术准入制度。

6.建立健全医疗安全报告制度和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尤其针对关键医疗质量的环节、岗位和部门,建立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7.建立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应对措施或预案。

十七、“三基、三严”培训与管理

1.制定开展全体医疗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培训和考核的整体计划,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简称“三严”)的作风组织实施,有完整的培训和考核记录。

2.全体医疗人员“三基”培训与考核的达标率应为100%。

3.建立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将“三基”培训与考核结果,以及临床工作中的主要事件记入业务档案,以促进临床质量和服务的不断提升。4.医护全员应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术。

十八、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3.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的沟通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4.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病人、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5.严格执行手术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6.规范药物管理,合理配伍和使用,提高用药安全,确保疗效。7.落实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常见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提升诊治水平,确保医疗安全与质量,提高诊治效率。8.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根据医院情况设立“危急值”项目(至少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肌酐、尿素氮、心肌酶谱以及危及生命的检验指标)。

十九、临床医学、医技技术能力

1、二级综合医院临床医学技术要求

我院能独立开展的二级综合医院临床医学技术项目

项,占

%。

二十、急诊管理

已和科室共同督查

2、急诊科室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安全齐备,能够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

5、制定急诊质量监控与管理的措施,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尤其是急诊检诊、分诊,首诊负责制、会诊制度和病历规范书写和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6.建立和完善重点病种、重症(创伤、大出血、昏迷、休克、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急腹症、难产、脑挫伤等)的急诊服务流程,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提升临床诊断和急救处置能力。

二十三、手术管理

2.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各级专业人员技术和资质情况,界定其手术范围,并建立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

3.严格执行手术前讨论制度,建立手术过程管理规范,开展手术质量的持续改进。

4.建立和落实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5.建立和落实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二十五、麻醉管理

已下发科室要求落实

要求制定适合本院的麻醉工作标准及规范,麻醉科医生进行术前访视,正确评估病情,制定麻醉方案,参与疑难危重病人的术前讨论。麻醉死亡率为0。

1.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明确界定各级麻醉医师的技术权限。2.严格执行麻醉技术操作常规。

3.建立手术麻醉前、镇痛治疗前病情评估制度及与其对应的风险评估。4.落实患者麻醉与镇痛前的知情同意制度,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它可能的选择。

5.建立和落实术后镇痛管理的规范与程序。

十四、病案管理

1.遵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

2.门诊、急诊、住院病人建立并保存就诊记录/住院病案,按规定及时归档,保持病案的可获得性,建立病历资料借阅、复印或复制制度。

3.保护病案及信息的安全性,制定安全防护制度,配置相应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使用和病人隐私的泄漏。4.宜由病案管理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从事专业化的病案管理,应经过培训和考核,规范病案管理。

5.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并按照有关规定,准确统计、上报相关报表。

6.建立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

第七章

对口支援工作

十九、与三级医院建立对口关系

2.与三级医院建立紧密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去年毓璜顶医院,今年莱阳医院。市医院多科室对口支援。

十、业务工作管理

1.在支援医院的指导与帮扶下,组织开展重点专科建设。

2.组织支援人员开展查房、会诊、手术示范、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等,提高疾病诊治水平。

3、选派医务人员赴三级医院进修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刘延科、薛飞、哈立新等多名医疗人员至支援医院进修学习。

7.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信息收集与报送工作,已按时上报。

8.完善对口支援工作的管理,为支援人员工作与生活提供便利条件,负责对支援人员日常管理和考核。按要求接待。

十一、发挥对乡镇卫生院的辐射作用

3.选派技术人员,完成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任务。

第九章

统计指标

十六、统计指标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床位、急诊留观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员数)

3.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4.年住院病人入院、出院病人数,出院病人实际占用总床日 5.年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6.每医师担负门急诊人次 7.每医师担负住院床日数 8.急诊科危重抢救、死亡例数 9.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10.医院抢救成功率 11.归档病历合格率 12.入院病人3日确诊率 13.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1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15.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16.临床与影像诊断符合率

17.院内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血管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率、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率、不同类型手术切口感染率)

18.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发生例数和如实报告率 19.年医疗服务投诉事件数 20.抗生素处方数/百张门诊处方

21.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指标:总例数、死亡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

院费用、一月内再住院例数、转归、并发症发生率

21.1急性心肌梗塞 ICD-10:I21-I22 21.2充血性心力衰竭 ICD-10:I50.0 21.3脑出血和脑梗塞 ICD-10:I60-I63 21.4创伤性颅脑损伤 ICD-10:S06 21.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ICD-10:K25-K28 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 21.6肺炎(成人、无并发症)ICD-10: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

2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CD-10:J44 21.8高血压(成人)ICD-10:I10-I15 21.9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 ICD-10:K35.0,K35.1 21.10急性胰腺炎 ICD-10:K85 21.11恶性肿瘤化学治疗 ICD-10:Z51.1 21.12异位妊娠 ICD-10:O00 21.13白内障 ICD-10:H25-H26,H28.0*-H28.2* 21.14新生儿窒息 ICD-10:P21-P22 22.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指标:总例数、死亡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后一月内非预期再住院例数、转归、并发症发生率

22.1胃切除术 ICD-9-CM-3:43.5-43.9 22.2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22.3剖宫产 ICD-9-CM-3:74.0,74.1,74.2,74.4,74.99 22.4子宫切除术ICD-9-CM-3:68.4-68.7 22.5髋、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

篇6: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

第一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 队伍建设

一、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 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四、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五、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六、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八、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和中医综合治疗。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门诊中药处方数、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中药饮 片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处方数与门诊人次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十一、住院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第四章 重点专科建设

一、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达到一定级别,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四、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五、开展专科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

第五章 中药药事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

二、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三、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四、按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六、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规定。

七、临床药师参与中药药物治疗,促进安全与合理用药。

第六章 中医护理

一、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二、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

三、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第七章 文化建设

一、医院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

二、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中医药文化。

三、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四、参照中医医院环境形象建设范例,开展中医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

第八章 “治未病”服务

一、为发展“治未病”服务提供支撑。

二、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合理设置和建设“治未病”服务平台。

三、按照要求规范提供“治未病”服务。

四、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技术,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范。

第二部分 综合服务功能

第一章 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二)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100张。

二、医院服务

(一)医院有改善诊疗环境,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具体措施,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三)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加强投诉管理。

(四)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指导、配餐、煎药等相关服务。

(五)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

三、应急管理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主管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认真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要求,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三)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应急队伍,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

(四)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的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五)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四、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

(一)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专科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二)承担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或承担本地区中医骨伤科医师培养任务。

(三)有制度保障开展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四)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中医药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开展与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

第二章 患者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二、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三、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四、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和压疮发生。

第三章 医疗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

(一)建立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合理设置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三)医疗、护理等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医疗技术管理

(一)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有指定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有完整的管理资料,有统一的审批、管理流程。

(二)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与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按规定报批。

(三)制定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 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

(一)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2.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遵照实施并记录。

3.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5.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所有POCT(床边检验)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和院内比对实验,并参加室间质评。

(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1.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2.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3.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和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并落实。4.制定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

(一)手术治疗管理

1.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分级授权管理。手术医师对授权知晓率100%。

2.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并记录在病历中。

3.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安全。

4.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有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5.手术的全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的离体组织按规定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二)麻醉治疗管理

1.制定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

2.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订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3.履行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

4.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三)感染性疾病管理

1.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健全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实行首诊负责制,及时报告疫情。3.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

4.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5.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1.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

2.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3.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定并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4.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5.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 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五)医院感染管理

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

2.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3.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4.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5.制定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

6.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

7.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五、病历(案)质量管理

(一)病历(案)管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

(二)按规定保存病历资料,保证可获得性。

(三)建立病历书写质量的评估机制,定期提供质量评估报告。

(四)采用国际疾病分类与代码(ICD-10)、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功能。

第四章 药事管理

一、加强药剂管理,有效控制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二、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

三、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合理使用药品,并有监督机制。

四、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

第五章 护理质量管理

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实施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规范,落实责任制护理措施。

二、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理人员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三、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定期评估。

四、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基础护理和 专业技术服务,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五、有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室)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与监测措施。

第六章 医院管理

一、依法开展执业活动。

二、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满足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需要。

三、加强财务与价格管理,规范医院经济运行。

四、成立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建立并完善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篇7:二级医院评审标准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我院取得二级优秀医院四年之际,今天我们有幸迎来了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组领导和专家来我院检查和指导工作。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来我院检查评审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院位于美丽的澴河河畔,原为孝感市第二人民医院,1993年孝昌建县后更名为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医院于2003年12月整体搬迁,新址位于孝昌县站前一路107国道旁。

新医院占地面积60余亩,绿化面积达50%。业务用房面积22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九千万元,医疗设备总值四千万元,编制床位220张,开放床位300张。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体检、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优秀医院,肩负着全县及邻近辖区近70余万人的医疗重任及基层的转诊任务。

医院现有在岗职工551人,专业技术人员463人。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192人,各级医师计180人、各级护士185人、医技科室主管技师30人、主管药师20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84%。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感染疾病科、康复科、急诊科、体检中心等13个临床一级科室,下设有普外科、骨外科、脑胸泌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呼吸、消化内科、产科、妇科、血液净化室、ICU等11个二级科室。

医技科室有:药剂科、检验科、输血科、放射科、病理室、手术室、超声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内镜室、消毒供应室等11个必设科室,各科室具备开展正常工作的条件和设备。

医院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了GE双排螺旋CT机及后处理工作站、西门子数字化摄影DR机和CR机、GE全自动化乳腺钼靶摄影机、500MA电视透视机、GE800MA数字化胃肠机、C臂X光机;东芝120及东芝40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XT1800全自动血球五分类计数仪;GE730、GES5型、日立550彩超,长程心电工作站、心电监护系统、脑血管多普勒(TCD);血气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药敏检测仪、尿沉渣分析仪;电子胃镜、结肠镜、电子阴道镜、纤支镜、蔡司眼科显微镜、蔡司手术显微镜;史赛克及XTORZ腹腔镜、蛇牌膝关节镜、强生全自动超声手术刀、MTT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科伊人钬激光机、欧美达麻醉机等60余台大中型设备。

2010年门(急)诊202153人次,住院20424人次,急诊抢救13203人次,手术8526台次,全年业务收入10400万元,圆满完成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指标。

今年以来,我院对照《湖北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全方位地开展了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预计今年门诊量达到215200人次,住院21450人次,手术台次突破万人大关,全年总业务收入超过1.2亿元,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达到98%,病床使用率达到95.12%,甲级病历率达到92%,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度达到95%,无任何一项否决指标情况,准入指标全部通过,现将我院开展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情况汇报如下:

一、巩固“创优成果”,开展创建“二甲”,领导重视,稳步推进。2007年我院被评为二级优秀医院,是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开展创建活动所取得的。这一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提升了我院的综合院力。为使我院进入同级医院的先进行列,院党总支号召全院干部职工要再接再励,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巩固二优成果,开展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今年将我院申报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列入县人民政府、县卫生局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我院申报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顺利进行,我院具体落实了三项措施。一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创二甲医院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各科室主任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制定了创二级甲等医院实施方案,将创建“二甲”主题、内容、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实施步骤进行细化,明确分工,任务到科、到人,并绘制出创建“二甲”职责图发到科室,使之一目了然各自的职责。三是召开全院干部职工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广泛宣传,采取院刊、横幅、黑板报、电视台、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做到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人人知晓,提高每个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全院上下积极参与创二甲活动的热烈氛围。为确保创二甲活动稳步推进,院委会及各科室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讨论创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分解标准,对照标准组织自查,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要求整改,不断完善达标。

二、健全各项制度,完善考核标准,创先观念,制度管人。针对我院与二级甲等医院标准有差距的现状,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拟制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严字当头,严格执业资格,严格规范财务管理,严格规范药品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院务公开制度,坚持医院总值班制度。修订了常见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和质量考核标准,如医务科、护理部分别制定了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技质量、病历质量、医疗护理日常工作管理、中间终末质控、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等10余项考核标准。强力推行院科两级管理规章制度,重大问题由院办公会讨论、院委会与职代会讨论决定。各职能科室根据工作职责认真履行职能督导检查,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人人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考核有标准、奖惩有措施的管理体系。在管理方面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各项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医疗管理,定期监督检查,关注质量,确保安全。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多年来,医院紧扣质量这一主题,优化服务流程,瞄准重点部门,把关重要环节,立足质量考核与监督,注重奖惩结合,促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1.建立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我院成立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各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质控小组,科主任作为科室第一责任人,使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协作机制健全。医务科、护理部分别制定相关质量考核标准。成立了质量考核小组,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督导职能,每季度开展1-2次医疗、护理质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进行反馈、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责任科室限期整改到位,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2.加强基础质量管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为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各临床科室建有医疗质量质控本,会诊、疑难病例讨论、业务培训学习、交接班、医疗缺陷等几个必备记录本,及时作好相关的登记或活动记录。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是基础质量的根本,为此每年医院组织学术讲座10余次,各科室每月开展业务学习1--2次。通过培训学习使卫生技术人会员医疗技术不断提高。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重点是落实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制定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科主任查房,着眼查房内容:病人诊断、诊断依据、治疗原则、诊断和治疗措施、知情同意;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关注医疗安全、护理质量、病人对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意见等。规范医疗文书:重点是病历和处方的书写要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注重质量的评定,即诊断、诊疗计划是否适宜、及时有效,病程记录能否及时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及上级医师查房情况。

医院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制度编印成册,临床每位医务人员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尤其是新上岗的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做到人人知晓、落实到位,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效性。3.全面推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推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今年我院各临床科室全面实施了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并纳入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指标,纳入了责任追究,与科室及个人绩效工资挂钩。医务科制定20余项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与流程下发到各科室,并有考核评分标准。各临床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手术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建有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与伤情认定制度程序,有防范制度与防范措施。近两年来我院未发生一起患者坠床与跌倒事件。未发生一例手术部位识别错误。

4.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依法执业。为了做到依法执业、依法行医,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建立了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有手术分级目录。每级医师只能作相应级别的手术。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把申请、论证关,逐级审批后方可开展。

5、加强重点科室的监督与管理,规范重点科室建设。

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科医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今年更进一步充实了急诊医师和护士,制定了规范化的急诊科管理方案,使急诊科人员相对固定,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基本到位,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较好的满足急诊工作需要。建立了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孕产妇急诊“绿色通道”,急诊服务能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开展了“三基三严”、急诊知识培训、院内急诊演练,值班医生能胜任急诊抢救工作。2010年急诊13203人次,急诊抢救成功率96%。手术科室管理得到重视。手术科室是医疗安全的重点科室,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手术资格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得到较好落实。手术科室住院患者有合理的诊疗计划、诊断及时准确,检查合理适宜、治疗规范恰当、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安全;手术指征明确、手术方式正确,手术安全有效,围手术期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到位,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手术、麻醉、有创检查均向患者告知,让患者知情同意。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单病种质量控制。建立了较为规范的ICU、血透室。我院于2007年底成立了血透室,2008年5月建立了ICU病房。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的要求,我院2010年对血液透析室进行了整改,2010年省卫生厅开展“血液透析质量安全专项督导检查”,血透室通过验收达标。这两个科室设置符合效益原则,布局合理,人力资源配备专业化,医务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设备设施配备齐全,服务功能能较好的保证临床工作的需要,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执行患者入、出标准,院感措施到位。2010年血透室有透析机10台,收治血透患者56人;ICU收治患者200人。加强输血管理,规范临床用血。医院设有单独的输血科,有专人从事输血工作。为规范临床用血的管理,保证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输血安全,我院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防止临床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

6、夯实护理基础,规范院感管理。

强化护理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病房2个,2011年增加到5个。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加强晨晚间护理工作,落实对每日转入、危重、抢救、手术病人等实行严格的护理床头交接班制度;坚持加大护理和督导检查力度,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对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坚持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8%,专科护理合格率达97%,病人满意率超过95%;坚持开展护士岗前培训及在岗教育培训工作,三基三严培训率达100%。实行护士长夜查房制度,达到与科室、护士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目的。强化院感各项规章制度。每月派专人对重点科室和医疗器械进行细菌监测。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科室进行分类回收,每天由专人下到科室分类收集并由孝感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加强了重点科室管理,如对供应室的工作流程、物品供应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在科室张贴手卫生的宣传标语、警示语、洗手方法等,提高了院感控制质量。定期组织院内院感知识讲座,对全体相关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及岗前培训,有效地防止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四、加强投资建设,优化服务流程,重视投入,提供保障。近几年来,我院每年投资近1000万元,用于购买医疗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自2009年以来医院购置100万元以上设备6台,购置50万元以上设备4台,20万元以上设备20余台,满足了临床辅助检查需要,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的诊疗手段。二是投资100余万元修建了内科简易病房,增加了80余张病床,缓解了病房床位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投资100万元修建了车库、医保药剂楼,方便医院职工车辆的存放,方便了患者进行医保、农合结账报销。三是投资数十万元为所有病房安装了空调,改善了住院环境,每个病区及门诊大厅安装了电能热水炉,保证了患者24小时有开水供应及使用。四是购置了500kw大功能发电机,解决了医院应急用电,后勤保障下收下送,落实水电气“三通”,确保临床需要。五是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门诊有就医咨询及便民服务设施,设有导医台、分诊处,各种服务标识醒目。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布局合理,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凡急诊、危急重症病人、孤寡残疾病人、三无人员、特殊困难病人、参与医保人员等,我院提供“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流程。医院保洁社会化,确保了全院各病房、各区域清洁、卫生、温馨。

五、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服务功能,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一是注重院级重点专科建设,近五年来增设了新生儿病房、血透室、ICU、消化内科、体检中心,并将妇科与产科分开,耳鼻喉科与眼科分开设置,目前医院有13个一级科室,10个二级科室,各专业设置较齐,标志着医院服务不断向专科专业方向深化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制定了中长期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的建设思路,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院普外科、神经内科、骨外科、耳鼻喉科、护理等5个专科被先后评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从而带动了全县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了学术和科研的进步。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主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积极培训人才。一是抓住“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机遇,通过孝感市中心医院近6年来的对口支援,尤其是专家的学术讲座、手术示范、教学查房、医疗管理指导等,有效地拓宽了服务项目,提升了服务功能,促进我院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加大投入,医院每年投资30-50万元,先后派出100余名技术骨干分别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学术活动和培训班,使我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三是狠抓学习,开展“三基三严”培训、考试,要求所有医技药护人员参加,不定期举办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讲座,落实技术练兵活动。四抓人才招聘,近几年来,我院招聘临床本科毕业生30余人、护士60余人,这些招聘人员通过临床学习、轮转培训,绝大多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护士全部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以上招聘的人才不仅缓解了当前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而且为今后医院的发展储备了人才,使专科人才梯队初步形成。四是依法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继我院开展腹腔镜、脑出血微创术、血透、ICU等新技术新业务之后,我院通过请同济、协和医院教授来院手术示范指导、孝感市中心医院下派医师支援、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等途径,自2008年以来,我院又相继开展了妇科腔镜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膝关节腔镜术、钬激光碎石术、白内障超乳术、脑膜瘤切除术、支气管镜检查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腹水浓缩回输术等2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开展创优争先,推进文明建设,重视医德,狠抓医风。我院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医德医风教育、行风建设纳入工作目标。自2009年以来,相继开展了行风评议、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治庸问责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实施。1.严格执行卫生部八不准规定,把八不准内容在县电视台向社会公示,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2.定期召开行风评议座谈会,聘请行风监督员长期进行监督评议,收集意见,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3.狠抓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医德医风考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建立科室和个人医德医风档案,开展“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活动。签名上交“拒收红包及商业贿赂、倡导廉洁行医”承诺书,在职工的思想上牢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了行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七、建立对口支援,开展技术协作,服务基层,便民利民。为贯彻落实省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工作”,孝感市中心医院对口支援孝昌县医院,对口支援6年,孝感市中心医院共计35名支援医师来院支援医疗工作,在我院开展学术讲座100余次,业务培训2500余人次,教学查房1600余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近20项,建立特色专科6个,接受进修人员15人。通过支援,提高了我院的医技水平,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促进了二个效益的提高。2008--2010年我院与协和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单位,开展了双向转诊。2010年在市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我院对口支援孝昌县花西乡卫生院、小悟乡卫生院。派出一名外科医师、一名妇产科医师、一名公卫医师分别到每个受援卫生院支援医疗工作,2011年又对口支援周巷中心卫生院护理项目,使受援卫生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卫生技术人员诊疗水平有所提高,农村居民能够就近获得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八、举办多种文体活动,促进医院文化建设,外塑形象,增加活力。医院文化是医院精神凝聚的载体。医院文化的核心是医院的观念、宗旨与定位。共同的医院理念能使不同经历、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员工达成共识,产生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合力。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先后组建了医院篮球队、礼仪队、文娱活动队、老年协会等。几年来先后多次成功举办迎春晚会、庆“5.12”护士节文艺演出、卡拉ok比赛、篮球赛、优质服务年演讲比赛、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演讲活动等,尤其是2010年5.12护士节,我院在县广场成功举办了“天使之歌”大型文艺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展现了我院医务工作者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鞭策了我院医务工作者爱岗敬业、求实创先、无私奉献,找到了医院联系、团结职工的纽带,是外塑医院形象、倡导医院文化、弘扬主旋律的舆论工具,加强了医患沟通,融洽了气氛,凝聚了人心,展示了卫生人的风采。

九、推行院务公开,创建平安医院,综合治理,坚持维稳。根据《湖北省医院院务公开制度》的要求,推进和规范院务公开工作,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1.向社会和患者公开:医院投资8万元,在县电视台开设“医院之窗”,每日播放,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各科医务人员、设备、医疗技术、诊疗范围等情况。通过设立专栏、电子显示屏、网站、电话、投诉信箱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医院基本信息,医疗服务信息,行业作风建设情况。通过价格上墙、专家值班上墙、主要医务人员上墙、医院布局图、流程图上墙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2.向内部职工公开,通过院务公开栏、召开会议、工会职工座谈会、发放各类资料等形式,向院内部职工公开医院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情况、业务管理、廉政建设等职工关注的事项。

3.通过OA网向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所需信息,严格使用统一医疗服务上报软件,统一统计口径,由医务科、信息科、财务科等科室及时做好医疗服务上报工作。如:医疗服务信息综合指标、单病种指标、惠民医院医疗业务统计、社区中心信息、医疗应急月报、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情况等。

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创建平安医院,事关医疗执业环境,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医院财产安全,医患和谐关系,医疗可持续发展。我院在综治部门指导下,全院职工共同努力为创建平安医院谱写新篇章。医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平安医院的创建。

1.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与医院周边社区建立联防关系,共建保安队伍,自联防队伍组建以来,保安坚持24小时值班,加强院内巡逻守护,使院内盗窃活动减少、车辆乱停乱放规范、医闹等现象遏制,保障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2.开展医疗安全教育,举办经验交流会,我院每年举办一次注意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经验交流会,会上医务科对全年医院发生赔偿医疗纠纷进行总结分析,由医疗安全、医疗纠纷做得较好的科室、个人在会上进行经验交流,提高了临床科室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3.完善医疗纠纷协调处理机制。医患纠纷处置组织体系完整,有接待投诉和处理的专门场所,投诉处理及时,程序到位,记录完善。制定医疗纠纷防范和应急处理预案,及时报告医疗事故,2010年7月孝昌县成立了医疗纠纷调处中心,我院积极配合县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处理医疗纠纷,成立以来共处理医疗投诉、医疗纠纷40余起。4.投资30余万元,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在全院各医疗科室、重点科室、医院进出口、大门、通道安装摄像镜头共计39个,及时发现、监控违法犯罪、盗窃活动,为确保医院平安打下良好基础。5.加强安全管理,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关键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保养,保障安全运行,防止漏气、漏水,经常性开展放射科、消防、氧气供应,危险品仓库、配电房、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检查和指导,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十、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我院在医院管理年、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在各级领导重视指导下、全院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所取得的。同时我们对照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还有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底子薄,由于医院正处发展期,医院业务用房面积严重不足,病房、床位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传染病门诊设置不规范,高学历、高职称卫生专业人才不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待加强,部分考核指标不达标,存在扣分的地方。

我们深信通过这次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经过评审专家的认真检查和指导,必将对我院今后的工作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我们存在的问题再加力度、再添举措,查漏补缺,拿出具体整改措施,整改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让广大患者信任而来,满意而归,使医院各项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使我院成为一所名符其实的二级甲等医院。

最后,我代表全体干部职工,以诚挚的敬意感谢各位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并衷心祝愿您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由于我院起步晚、底子薄,在工作和接待中难免存在很多不足,在此我也向各位领导专家深表歉意,并敬请各位海涵。谢谢!

上一篇:实训周实训教案模板下一篇:在生活中得到启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