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摄影实践报告

2024-07-06

大学生摄影实践报告(精选6篇)

篇1:大学生摄影实践报告

大学摄影(古籍翻拍)实践报告:

时光,像滚滚而去的河流,波澜壮阔却不可逆转。美,往往就在生活中不经意的流逝。看着天空中那灿烂的云霞,美丽姑娘那嫣然的笑靥,或是闹市之中最平凡却又最真实和动人的一幕幕,总会有想要把它们记录下来的欲望。然而,当你拥有了一台相机,却拍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觉的照片时,那种感觉是无助的。中国古籍,是中国古人用来记录智慧,审美,和生活情操的载体,在漫漫岁月的淘砺中,显得更为璀璨珍贵。当古籍因为稀少和脆弱而不能被喜爱和需要的人们所利用时,这又叫人多么无奈。很庆幸有老师的摄影课,让我们开始了解和学会使用相机,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时光和记录时光留给我们的惊喜!

第一次拿相机在校园内实践时,那天天气有些阴沉,偶尔还飘着小雨,我们尝试着手动曝光,由于对光圈和快门的不熟悉,刚开始拍出来的照片不是曝光不足就是曝光过度。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熟悉起来,老师还让我们调一下感光度,并在拍照前进行测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果然曝光就更准确了。然后,我们还利用几个影响景深的因素,试着拍了些微距小景深的照片,找到了一点文艺片的感觉,不禁在心里窃喜。我们还拍了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利用快门速度和镜头的移动,在物体速度相当时,拍出感觉上速度差异很大的照片,又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了相机的神奇和摄影的魅力,同时对着门课的兴趣更浓厚了。

满城飘金的南京的秋天,无疑是最具有魅力的,第二次课外实践我们去了紫金山麓的琵琶湖。老师教我们如何取景,如何构图,如何利用光影的变化来拍出好的照片。古朴的小亭,垂钓的老人,参差的大树,以及秋风中依然娇媚的野花都定格在了同学们的镜头。城墙怀抱下的琵琶湖,在阳光的照射和微风的轻抚下波光粼粼,再点缀着些许芦苇和水鸟,显得慵懒而美好。只可惜,我们的拍摄技术还是太过稚拙,体现不出她这鲜活的美。

在学校实验室实践时,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解了相关器材的使用,例如反光板,三脚架等等。在室内拍摄人像时,老师着重给我们讲了基础的人工布光造型,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各自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具有怎样的效果。在每一个灯光布置好以后,老师都让我们从镜头里去感受比较一下,果然这样就更加深了我们对灯光造型的理解。在布好光后,我们自己当模特拍了好些照片,还真有了影楼照的感觉!我们后来还拍了具有国际标准的寸照,在五六盏大灯暖烘烘的照射下,果然显得特别高大上,人的面部特征一览无余。

翻拍古籍的时候,就没有平时那么随意了。我们要严格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还原古籍最真实的面貌,当然还要确保古籍信息内容的完整性。老师告诉我们,翻拍古籍的时候一般会使用标准镜头,因为这样变形较小。快门速度可以调到1/30秒,因为在我们的专业翻拍古籍的机器上,抖动较小,这样拍出的古籍更为润泽。然后再进行四个角灯的步光,设置白平衡,利用网格进行透视的调整,最后再用灰板进行测光。当机器布置妥当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拍古籍了,期间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拍封面的时候,同学发现对不了焦,后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关闭自动对焦使用手动对焦,果然就可以了,原来是因为古籍封面内容较少,机器识别不了。还有,对于满页都是字的古籍,我发现如果景深太小,会导致部分文字的模糊,所以这一点也应该注意一下。

扫描仪对于我们以后从事文献保护和文献的数据化相关工作有很大的作用。虽然平时接触得很少,但是熟悉了相关步骤后就会发现真的是超级好用呢。特别是把书籍扫描成PDF格式后,还能通过相关软件转换成文档,这样真的是让古籍数字化更加贴近了我们的生活,古籍的利用也变得更为简单方便起来。当然,在使用扫描仪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其相关的功能,这样才能灵活应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在这门课上真的学到了很多,技术不仅能为工作服务,也能为生活服务。正如古人用心的把他们智慧的结晶记录和传承下来一样,我辈在拥有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之后,更有责任把我们生活的精粹连同古人的遗馈一起传承下去并发扬开来!

篇2:大学生摄影实践报告

作者:宋子怡

广播电视新闻学121班 学号:1238050127

对于摄影,在没有接触的时候,是非常陌生的,以前总看到别人拿着单反相机去拍摄各种好看的照片,还有会摄影的人,哪怕只是用普通的数码相机,都能拍出很好看的照片,就非常羡慕。现在,自己终于有机会接触摄影,接触单反相机了,在一个学期的摄影课下来,也能算上是略懂皮毛了。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专业是被安排到了先接触摄像,到这个学期才开始接触摄影。到现在为止,摄影课也告一段落了。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对摄影方面也有了一些感想感悟。

由于每次的摄影作业老师对我们构图方面有了要求,一开始总有些不习惯,总觉得刻意把照片分结构会有点别扭。但是照片拍摄出来之后对比就非常明显了。构图正确的图片要明显比随便拍的图片要舒服,而且人物和主题都非常突出。所幸在构图方面,在大一的摄像课有过基础,逐渐地我们也能拍出构图水平好的照片了。还记得在有一会试拍的时候,横构图老师教我们用在了人像拍摄方面,竖构图让我们用来拍建筑物了。只是在拍摄有前景的照片时候,在调光圈时候还是不那么顺,调了好久才拍出来,而且拍出来的效果也不是预期的。到了后来,拍得多了,逐渐也上手了,调节光圈也变得得心应手,自然就能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了。

相对于拍大场景大画面,我更喜欢用光圈模式去捕捉场景的细节,但是因为自己水平还没达到,所以照片已经还是没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但是我相信,虽然摄影课结束了,但是我的摄影生活还在继续,以后还会继续摸索,探索,多尝试,因为通过这一学期的试拍让我懂得了,只有多拍,多尝试,才能提高摄影水平。

作为一个摄影师,还有一点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表现手法。同样是美,能表现出不一样的美,才是合格的摄影师。

而且玩摄影很必须雅致。摄影是一种审美,是一种对光的美化,是一个人修养内涵的好方式,它与打麻将、挖坑、喝酒截然不同,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编辑美化效果。摄影不需要熙熙攘攘的热闹,需要沉浸在冷静的的观察与思考之中,而且玩摄影还需要有耐心,因为有时候为了捕捉瞬间,为了拍出意境,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是需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重拍,不断地变换角度去找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心燥性急的人玩不了这行当。

选择新闻,必修摄影。掌握摄影技巧是新闻系学生必须完成的课题。我们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归类还是归于新闻类。假若以后就业方向是新闻类的话,掌握摄影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可是说是必须技能。所以老师也建议我们,要在生活中多拍,仔细想想,在生活中如果能做到随手拍的话,对我们的专业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一张图片,总能反映一段故事,一段故事即一段新闻。如果能在大学期间养成这样的习惯,相比在毕业之前,回想起这四年的时光,我们是充满收获的,我们有能拿得出手的摄影技术。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摄影也是如此。往往一副好的摄影作品是来自于各种细节的把握。在自己拍摄的时候通常会忽略一些小的细节,导致画面的不完美。所以我们在学习摄影阶段,也要多注重对细节的把握。比如在人像拍摄的时候,我们要多去观察被摄者的妆面是否到位,服装是否平整,整体环境是否搭调,拍摄过程中被摄者的姿态、表情等等等等,都会影响到你整个画面的完整性。总之要拍好摄影作品,我们一定要从小的细节抓起,谨慎构图,合理布光,力求使画面达到完美状态,使事物永远停留在最美的瞬间。

篇3:舞台摄影技巧与实践探讨

一、摄影器材的准备和选择

( 1) 对相机的选择。如果摄影师在拍摄现场可以自由活动, 那么拍摄时常用到的就是标准镜头和中长焦距镜头, 在对有情节的全景或者中景场面进行拍摄时, 主要用到的就是标准镜头, 中长焦距镜头则是用来进行辅助拍摄。例如, 在对单个演员的舞蹈、独奏或近景进行拍摄时, 如果演员动作幅度较大, 为了避免演员的动作出了镜头画面, 则需要用80毫米或者50 毫米焦距的镜头进行拍摄。 ( 2) 对胶片的选择。舞台表演的灯光一般较弱, 利用色光进行照明时, 舞台亮度就会更低, 这时就需要用感光度比较高的胶片, 尤其是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或者使用长焦距镜头或者变焦距镜头进行拍摄时, 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 一般快门速度不能太快, 常用的是ISO400 胶片。 ( 3) 对三脚架的选择。在对舞台演出进行拍摄时, 一般常用到三脚架, 但是有些时候剧场内不能使用三脚架, 这时就需要选择一只轻便的独脚架代替三脚架进行拍摄。 ( 4) 对测光表的选择。对剧场演出进行拍摄时, 由于剧场区域较宽, 除了照明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都很暗,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使用一般的测光表进行测光, 很难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为了克服这种问题, 可以使用特殊的测光表进行测量。即使摄影师距离演员过近, 也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曝光读数。

二、舞台摄影的基本技巧

( 1) 准备工作。在进行舞台拍摄之前, 要对摄像机三脚架、存储卡、电池等经行检查, 存储卡一般选择16G的高速存储卡, 为了保证正常拍摄, 一般需要多准备几块电池。 ( 2) 熟悉剧情。我国舞台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因此在进行拍摄之前, 要对演出形式和演出内容进行了解, 然后确定是按照标准进行拍摄还是进行即兴创作拍摄。 ( 3) 了解舞台灯光。为了拍摄出更加多彩的照片, 就需要摄影师具备一些专业的舞台灯光理论。现代舞台灯光一般会使用“换色器”, 舞台看起来五彩缤纷, 这时就需要摄影师最大限度的利用舞台灯光变化和不同的色彩, 把握正确的拍摄时机, 拍出更有质感的照片。 ( 4) 自动白平衡。一般相机都有自动白平衡的功能, 如果白平衡偏差较大, 就需要后期在电脑上进行调整。 ( 5) 控制舞台摄影曝光度。现代舞台表演中的多彩舞台效果, 对于舞台的整体亮度会产生影响, 光线的方向和不同区域的光源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因此在实际拍摄过程中, 对于曝光的补偿需要根据舞台整体色彩变化、舞台背景、拍摄对象在镜头中的大小比例、舞台氛围以及舞台光源的方向等来进行确定。 ( 6) 保持安静的拍摄环境。在拍摄过程中, 为了不影响观众, 一般确定拍摄位置后不能频繁发生移动, 如果一定要调整位置, 可以在休息时间进行位置调整, 并且关闭机器的提示音。 ( 7) 瞬间抓拍。进行舞台抓拍时, 要对表演内容的变化进行熟悉, 使用高速存储卡, 启动相机的快速连拍模式, 提升抓拍成功的效率。

三、舞台抓拍技巧

( 1) 选择合适的抓拍位置和视角。对剧场或者广场舞台剧进行拍照时, 要选择较好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视角, 一般来说, 选择位置比较偏僻的地方进行拍摄, 而对视角的选择, 一般不宜太高, 如果视角过高, 拍摄出来的人物会发生变形, 视角过低, 拍摄人物的脚就拍不到。 ( 2) 要保持相机稳定。为了对舞台画面进行更好的拍摄, 保持相机的稳定性很重要, 对于快门的速度应该掌握在1 /60 秒左右, 这样可以使拍出来的照片既突出主题形象, 又能使画面具有流动感。为了使画面具有虚实变化的效果, 一般要放大光圈, 如果相机有所晃动, 就会对影响画面的清晰度, 因此, 利用三脚架对相机进行固定很重要。 ( 3) 不能借助闪光灯进行舞台曝光。利用闪光灯进行曝光就是为了使拍摄画面更加清晰, 但是这样也会使得舞台的原有灯光和色彩被逐渐淡化, 失去原有的舞台效果。因此为了保持原有的舞台效果, 不宜使用闪光灯。 ( 4) 恰当设定光圈。光圈作为对景深进行控制的手段, 只有运用恰当, 才能拍摄出更好的作品。在对舞台表演进行拍摄时, 大多背景较为简易, 如果将背景也清晰的摄入画面, 就会影响照片的整体效果。这时如果利用大光圈对舞台景深进行控制, 就会使人有一种层次分明, 主体突出的美感。对于光圈的选择也要根据舞台光线的强弱进行调节, 在调节时, 要根据舞台演员的运动速度确定快门速度, 也要根据舞台的景深选择光圈的大小。

现代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随之而来的对摄影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摄影师具有极高的摄影技巧和敏捷的临场反应, 还要求摄影师在摄影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自己的美学和音乐修养, 要善于利用现场的舞台灯光, 才能拍出让观众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的摄影作品。因此摄影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丰富自己的摄影技巧和经验。

参考文献

[1]魏新萍, 林英卉.浅析舞台摄影的技巧与方法[J].杂技与魔术, 2015 (2) .

篇4:摄影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摘 要:国内摄影高校教育存在通病,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和社会的“供需”之间出现问题,摄影高校教育已不能顺应时代发展。通过10余年的摄影教学实践与探索,提出摄影教育当下的任务是革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适合社会需求。文章从明确摄影实践教学建设思路和建立“进阶实践+开放实践”的双轨交叉的摄影实践教学体系两方面,提出了摄影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摄影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教育

国内高校摄影专业的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实践,不尚空谈。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好的传统,符合摄影的专业特点。但在摄影领域中,特别是商业摄影行业,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应届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及一些未经过高等教育的年轻摄影从业人员,这种尴尬的状况,直观的折射出国内摄影高校教育的通病: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和社会的“供需”之间出现问题。所以,革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是高校摄影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是有效的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强化明确摄影实践教学的建设思路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下,如何调整我们摄影专业的本科教学,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适合社会需求,成为摄影本科教学关注的重要课题。

从2000年大连工业大学摄影建系至今,我们的摄影教育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在通过对大量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及对其他兄弟院校的摄影专业的调研、以及听取了行业前端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的论证与讨论,最终确定了 “培育以影像为艺术语言的优秀摄影工作者和具有较高视觉审美水准的应用型影像人才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建立“进阶实践+开放实践”的双轨交叉的摄影实践教学体系

国内高校摄影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大致相同,包括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环节两部分,集中实践环节是由摄影采风、毕业实习、毕业创作等部分组成。按照过去的教学观念,实践教学课程仅仅是理论性课程的辅助部分,主要通过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但今天看来,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逐渐显现:首先,课程实践与集中实践间缺乏过渡, 学生很难把多门基础性实践课程知识有效的整合运用;其次,学生在毕业前不能完成从“作业模式”到“工作模式”的转变;再次,这种统一的教学体系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设置,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更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重点拔尖, 特别是一些能力突出的学生,其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提升。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创造性、实践型摄影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按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层次递进,条块组合,良性互动”的构想,根据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教学的递进规律,设计了“进阶实践+开放实践”的双轨交叉的摄影实践教学体系。

表1 上述两个实践教学系统,形成双轨交叉的摄影实践教学体系。

1.进阶实践教学系统

进阶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课程计划、学分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框架内,按照教学计划层次递进的规律设计的实践教学系统。其特点是按照摄影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能力培养的规律,遵循专业教育质量要求来设计和安排。这一部分的实践教学,强调规范性、统一性和系统性,与理论教学协调一致,保持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连贯性。进展实践教学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老师示范、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进展实践教学,包括 “基础培育期”、“专业拓展期”、“专业整合期”。

(1)“基础培育期”——作为理论性课程的辅助基础性实践教学

“基础培育期”是指作为理论性课程的辅助部分的实践教学课程,主要通过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是一种基础性实践。基础培育期包含许多基础性的摄影课程:摄影基础、摄影用光、摄影构图、静物摄影、人物摄影、建筑摄影等。每门课程都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实践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当这些课程看似独立的实践训练的“点”联系在一起时,学生便获得了进入下一个阶段学习的基础。

(2) “专业拓展期”——以课程模块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

“专业拓展期”包括两个部分:以课程模块为主的综合性实践Ⅰ、以社会实践和专业考察为主的综合性实践Ⅱ。

以课程模块为主的综合性实践Ⅰ是“主题摄影综合训练”,课程包括:人物专访、广告摄影、时尚摄影等,具有十分明确而且有相当难度的要求。区别于“基础培育期”的实践教学,学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摄影设备、灯具等硬件的复杂操作,场景道具的安排,模特的调动与沟通、化妆师的协调等众多问题。学生已经从基础性的实践训练过渡到综合性训练, 就技术能力训练而言,这个阶段是“基础培育期”实践课程的一次总结,但是,技术技能的训练不是摄影教学的全部。前文我们提出,高校输出的毕业生与社会企业的需求之间出现了供需矛盾,我们培养的摄影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主题摄影综合训练”的设置,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主题摄影综合训练”,让学生感受从“作业模式”到“工作模式”的转变,教学重点已经从知识与技术的讲授转化为在特定条件与特殊限定下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的查阅资料、策划主题、准备拍摄方案,同时要与团队其他人员及时沟通、高效合作……。这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心理状态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而教师在这个环节,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更多是作为一个顾问的身份出现。endprint

以人物专题拍摄训练为例,课程要求学生对一位(一组)人物的造访与影像表现,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融合个人对对象的认识,确定影像表现的主体和方案。在训练的要求上,首先,在选定人物对象后应有计划地准备最初的交流,包括目的、方式、探讨等内容。其次,进行完整的文字整理,包括对象观点的记述和个人观点的阐述。再次,列出文字计划、预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个人心得体会。最后,根据个人创意运用恰当的影像语言,完成一组图片。要求超越普通意义上的人像摄影概念,在表现人物本身形象的同时兼顾与之相关的事物以及个人观点。

摄影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相关行业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不断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及应用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把企业和行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从业者邀请过来,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这是对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会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专业整合期——探索研究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

高校的摄影教学实践与社会的摄影实践之间的目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如选题的前瞻性、立意的创新性、研究的深入性等等。为了有效地建立校企良好的“供求”关系,在毕业设计环节,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既注重学生摄影实践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对影像的研究,对作为摄影实践能力的毕业设计作品与作为研究能力成果的论文进行严格把关。[3]

2.开放实践教学系统

(1)开放实践教学系统的硬件保障

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设施是大力推进教育质量的基础。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学校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创建摄影实验中心7间,购置了大量实验器材和设备,提升了摄影专业办学实力,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这些教学设备资料为实现“进阶实践+开放实践” 双轨交叉的摄影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设立“因材施教”、“兴趣培育”、“重点拔尖”开放实践教学系统

开放实践教学,主要是根据“因材施教”、“兴趣培育”、“重点拔尖”,的教学观点,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的自由开放的实践教学系统。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不是管理上的无序真空地带,实践教学既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做到有序设计、层次分明、目标清楚、效果到位。开放实践教学,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入手,通过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项目引导机制、典型示范机制、项目代训机制等,将实践教学开辟成为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发展空间。

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教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内教育领域不断获得美誉。学生连续五年参加一年一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平遥国际艺术大展;学生作品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屡获殊荣,仅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摄影大赛中获奖92人次;并于2011年、2012、2013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摄影教育十佳院校”称号。

人才的培养最终是为社会服务,社会的认可和评价是对我们教学成果最有效的检验和最有力的支持。在高年级的实践教学中,开展创业性实践教学,通过工作室的方式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由于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的深入,带动了学生的自主创业的精神劲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有效的人才对接。毕业生魏强同学创立了“扩弩数码创意工作室”;届毕业生唐旭在大连创建了“寒武纪摄影工作室”,经过几年的成长,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社会评价;毕业生冯努也创立了“努摄影工作室”,进行时尚摄影的拍摄和其他商业拍摄活动,都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还有很多学生在北京、广州等地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从事商业摄影拍摄活动,屡见不鲜。

三、结束语

当代的摄影产业高速发展,传统的说教式的、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不能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摄影的实践教学模式要不断的创新。总结“进阶实践+开放实践”的双轨交叉的摄影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处理好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第二,处理好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关系;第三,处理好大学摄影实践教育与社会摄影业界实践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乔丙武.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教育探索,2009,2:135~136.

[2]王龙江,姚璐,林铜,王川.商业摄影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

[3]陈亚楠,张建省.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33~134.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endprint

以人物专题拍摄训练为例,课程要求学生对一位(一组)人物的造访与影像表现,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融合个人对对象的认识,确定影像表现的主体和方案。在训练的要求上,首先,在选定人物对象后应有计划地准备最初的交流,包括目的、方式、探讨等内容。其次,进行完整的文字整理,包括对象观点的记述和个人观点的阐述。再次,列出文字计划、预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个人心得体会。最后,根据个人创意运用恰当的影像语言,完成一组图片。要求超越普通意义上的人像摄影概念,在表现人物本身形象的同时兼顾与之相关的事物以及个人观点。

摄影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相关行业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不断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及应用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把企业和行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从业者邀请过来,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这是对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会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专业整合期——探索研究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

高校的摄影教学实践与社会的摄影实践之间的目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如选题的前瞻性、立意的创新性、研究的深入性等等。为了有效地建立校企良好的“供求”关系,在毕业设计环节,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既注重学生摄影实践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对影像的研究,对作为摄影实践能力的毕业设计作品与作为研究能力成果的论文进行严格把关。[3]

2.开放实践教学系统

(1)开放实践教学系统的硬件保障

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设施是大力推进教育质量的基础。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学校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创建摄影实验中心7间,购置了大量实验器材和设备,提升了摄影专业办学实力,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这些教学设备资料为实现“进阶实践+开放实践” 双轨交叉的摄影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设立“因材施教”、“兴趣培育”、“重点拔尖”开放实践教学系统

开放实践教学,主要是根据“因材施教”、“兴趣培育”、“重点拔尖”,的教学观点,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的自由开放的实践教学系统。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不是管理上的无序真空地带,实践教学既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做到有序设计、层次分明、目标清楚、效果到位。开放实践教学,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入手,通过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项目引导机制、典型示范机制、项目代训机制等,将实践教学开辟成为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发展空间。

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教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内教育领域不断获得美誉。学生连续五年参加一年一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平遥国际艺术大展;学生作品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屡获殊荣,仅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摄影大赛中获奖92人次;并于2011年、2012、2013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摄影教育十佳院校”称号。

人才的培养最终是为社会服务,社会的认可和评价是对我们教学成果最有效的检验和最有力的支持。在高年级的实践教学中,开展创业性实践教学,通过工作室的方式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由于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的深入,带动了学生的自主创业的精神劲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有效的人才对接。毕业生魏强同学创立了“扩弩数码创意工作室”;届毕业生唐旭在大连创建了“寒武纪摄影工作室”,经过几年的成长,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社会评价;毕业生冯努也创立了“努摄影工作室”,进行时尚摄影的拍摄和其他商业拍摄活动,都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还有很多学生在北京、广州等地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从事商业摄影拍摄活动,屡见不鲜。

三、结束语

当代的摄影产业高速发展,传统的说教式的、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不能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摄影的实践教学模式要不断的创新。总结“进阶实践+开放实践”的双轨交叉的摄影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处理好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第二,处理好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关系;第三,处理好大学摄影实践教育与社会摄影业界实践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乔丙武.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教育探索,2009,2:135~136.

[2]王龙江,姚璐,林铜,王川.商业摄影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

[3]陈亚楠,张建省.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33~134.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endprint

以人物专题拍摄训练为例,课程要求学生对一位(一组)人物的造访与影像表现,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融合个人对对象的认识,确定影像表现的主体和方案。在训练的要求上,首先,在选定人物对象后应有计划地准备最初的交流,包括目的、方式、探讨等内容。其次,进行完整的文字整理,包括对象观点的记述和个人观点的阐述。再次,列出文字计划、预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个人心得体会。最后,根据个人创意运用恰当的影像语言,完成一组图片。要求超越普通意义上的人像摄影概念,在表现人物本身形象的同时兼顾与之相关的事物以及个人观点。

摄影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相关行业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不断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及应用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把企业和行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从业者邀请过来,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这是对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会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专业整合期——探索研究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

高校的摄影教学实践与社会的摄影实践之间的目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如选题的前瞻性、立意的创新性、研究的深入性等等。为了有效地建立校企良好的“供求”关系,在毕业设计环节,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既注重学生摄影实践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对影像的研究,对作为摄影实践能力的毕业设计作品与作为研究能力成果的论文进行严格把关。[3]

2.开放实践教学系统

(1)开放实践教学系统的硬件保障

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设施是大力推进教育质量的基础。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学校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创建摄影实验中心7间,购置了大量实验器材和设备,提升了摄影专业办学实力,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这些教学设备资料为实现“进阶实践+开放实践” 双轨交叉的摄影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设立“因材施教”、“兴趣培育”、“重点拔尖”开放实践教学系统

开放实践教学,主要是根据“因材施教”、“兴趣培育”、“重点拔尖”,的教学观点,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的自由开放的实践教学系统。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不是管理上的无序真空地带,实践教学既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做到有序设计、层次分明、目标清楚、效果到位。开放实践教学,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入手,通过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项目引导机制、典型示范机制、项目代训机制等,将实践教学开辟成为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发展空间。

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教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内教育领域不断获得美誉。学生连续五年参加一年一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平遥国际艺术大展;学生作品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屡获殊荣,仅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摄影大赛中获奖92人次;并于2011年、2012、2013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摄影教育十佳院校”称号。

人才的培养最终是为社会服务,社会的认可和评价是对我们教学成果最有效的检验和最有力的支持。在高年级的实践教学中,开展创业性实践教学,通过工作室的方式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由于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的深入,带动了学生的自主创业的精神劲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有效的人才对接。毕业生魏强同学创立了“扩弩数码创意工作室”;届毕业生唐旭在大连创建了“寒武纪摄影工作室”,经过几年的成长,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社会评价;毕业生冯努也创立了“努摄影工作室”,进行时尚摄影的拍摄和其他商业拍摄活动,都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还有很多学生在北京、广州等地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从事商业摄影拍摄活动,屡见不鲜。

三、结束语

当代的摄影产业高速发展,传统的说教式的、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不能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摄影的实践教学模式要不断的创新。总结“进阶实践+开放实践”的双轨交叉的摄影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处理好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第二,处理好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关系;第三,处理好大学摄影实践教育与社会摄影业界实践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乔丙武.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教育探索,2009,2:135~136.

[2]王龙江,姚璐,林铜,王川.商业摄影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

[3]陈亚楠,张建省.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33~134.

篇5:摄影实践报告

我们带着激动与渴望进行了这次摄影实践,在经过几天的拍摄后,此次摄影实践就算圆满完成了,带着实践与收获满载而归。通过此次的摄影实践,让我明白了摄影是一门不容小视的学科,它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没有艺术的眼观和思维不能拍出好的作品,但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来做后盾。只有两者结合,再加上一双善于发现美得眼睛,才能真正拍出好的作品。在此我说一点从此次摄影中体会到的事: 要学会欣赏所有你拍作品;在拍摄时要留心你在摄影时所思所想;学会同其他人交流;用心观察后,才开始正式拍摄,你要摄影地方;慢慢的找出你自己的风格;构思多一点,按快门少一点;打破固定的摄影方法与技巧;限制数量,提高质量;尽量避免软件的后期修改;了解与熟悉你的相机;重新访问你已经拍摄过的地方。

在摄影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古话说“十步之内 必有芳草”,身边的美在不起眼处就可以发现,只要合理运用,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充分发掘被摄物体的美点,把其转化成为创造性的画面形象,就可以得到很美的照片;平时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景色,只要有特定的条件都可以变得很漂亮;摄影者可以通过一些无生命的物体有机的安排和组合在一起,在静态中加入个人意图和技法来表达一定的含义,赋予一定的形式感和艺术气息的摄影。摄影注重的是艺术性,好的摄影作品必须要有高雅的艺术情趣作铺垫,这样才会得到摄影爱好者的共鸣。

另外通过此次的摄影实践,我发现一些关于摄影的更深层次的感觉。我认为摄影是从时间流程中剥离瞬间的一种视觉艺术。尤其是风光摄影,它是将自己的自然观和美学意识,甚至是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投影在摄影画面中,将个人对自然的理解,个人的思维方式等元素通过摄影语言来表达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心灵净化和情感享受的过程。我甚至以为,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它不仅是作者内在世界的物化,是反射作者精神的一面镜子,而且,从更高的层面看,它甚至可以燃烧人们对生命、生活的激情。摄影实践也告诉我们,摄影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提高鉴别力、洞察力和判断力,而且摄影人还可以在不同地域去吸收各地的精华来滋润我们的心灵和身体。这是我对摄影理解的一个观点和看法。

其次,在我看来照片的内涵赋予了照片的灵魂,照片的构图则赋予照片的灵气和生命力。就构图而言,不仅是拍摄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且它直接提供了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这两个问题。我个人以为,通过镜头看世界与我们的眼睛观察世界是不同步的。构图更多的是展示摄影人看世界的独特方式,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镜头后面的那双眼睛远比镜头更为锐利!我甚至认为,摄影创作,到最后的阶段不是比摄影技巧,而是比文化素养!因此,此次的摄影实践中,我注意追求用简练、大胆的构图、借助摄影语言来对环境气氛的渲染,并倾诉个人的情感思想来对主题的刻画。

篇6:摄影摄像实践报告

——井陉摄影摄像实践有感

5月4日到11日,我们10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到石家庄井陉县测鱼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摄影摄像采访实践。这次实践的目的是将摄影摄像课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配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练习,综合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实践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人物、历史、风光这几个主题展开。通过这一周的实践学习,不管是对摄影还是摄像,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样也有了很多感想。一. 实践中几件难忘的事

实践的第二天,行程是从测鱼到银峪村,再到朱会村,而且全程都是步行,算起来,有四个多小时。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有惊讶,有忐忑,还有期待。步行四个小时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我是来这里实践的,不能因为怕苦就退缩,而且前面的一切都还等着我去发现,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做好一切准备,只等出发。

一路上,我看到的是绵延不绝的大山,几湾浅溪,还有在田间劳作的人们。此刻的感受就是,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亲近自然,劳作于山间,颇有当年陶渊明归隐时的心境。

在银峪村恰巧赶上了一户人家在举办婚礼。这里的婚礼有自己的习俗,虽然没有市里的那么隆重,但是能让人感到浓浓的地域特色,人情味也很浓。来来往往的亲友,邻居,都喜气洋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参加婚礼的人都会被给一个小红布条,据村民介绍是为了避邪。我也有了一个,一直留到了现在,看到它,就能想到那天的婚礼,想到实践的那些日子。

离开了银峪,开始向朱会进发,当时已经要临近中午,天气开始热了起来。据说那天,石家庄的气温是北方最高的一个,37度,连中央气象预报都有提到,在那样一个初夏时节。

很难得的是,我们全部同学没有一个落后的,大家都紧跟队伍,坚持着。朱会是一个算得上落后的村子。一进村就能看到一所希望小学。那天是周日,我们没能进到学校里面去看看,学生都放假了。整个村子,充斥着的是一种破败的气息——许多废弃的窑洞,年轻人都到外面去打工了;砖瓦房,土坯墙,堆满秸秆的街道,以及穿着带补丁衣服的村民。尤其是见到一位老大爷,自己住在一个破窑洞里,老伴儿几年前去世了,孩子都在外面。看着大爷沧桑的面容,心里好难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也不敢相信还有这么艰苦的生活。黑漆漆的窑洞,简陋的摆设,还有一头牛,就是大爷的全部。朱会的周围都是山,不管是从山里向外望,还是站在山上看整个村子都会觉得很美,可是这只是外在。我用手里的相机记下了这里景象,希望有朝一日我还能回到这里,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朱会。

实践的第三天去的是苍岩山风景区。苍岩山是到现在为止我看到的最美的山了,尤其是在向上爬的时候观看苍岩山的全景,仿佛在画中,那一座小寺庙被层层树木包围,体会到了那种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在苍岩山拍了好多风景照,见到美丽的景色去拍照真的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冲动,想要把这美景留于永恒,印在脑海中。

实践的第五天,我们去了山西七亘村。这是我第一次出省,好多同学也和我一样。还记得我们跨过省界时的激动,高喊着“我们出省了”之类的话。出省的激动毕竟只是一时的,到达目的地之后的实践活动才是正经事。站在七亘大捷纪念碑的脚下,仿佛感受到了先烈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那些抗战时期的画面也不断在脑海中闪现,想着想着,对如今的安定生活也多了几分反思。站在山上看整个七亘村的全貌,这是一个如此安详的村庄,她将永远安详,在先烈的庇护之下。

剩下的两天是自由创作。我们组的选题是供销社。我们在测鱼对于发现供销社这个事实很好奇,因为现在能看到的都是大大小小的超市,供销社早已不属于我们这一代,所以我们决定对此展开采访。采访之前我们设想的很好,要问的问题,要采访的人,都很全面,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按预先想好到问题提问,对方不是说不知道,就是不接受我们的采访,要么就是每个人和每个人的说法不一样;而要找的那些比较权威的人士,要么不在家,要么也是不接受采访。忙活了一个上午,什么收获都没有,组里的每个人都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后来我们聚到一起再商量,都有些对我们的选题动摇了。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换选题已经来不及了,什么办法都没有,我们只能继续做下去。我们又重新设计了问题,至于那几个权威人士还是不能放弃。

这个艰难的过程真的是一种煎熬,为什么我们的计划会那么不顺利呢?其他的组也和我们一样吗?我不知道其他的组都是什么情况,我反思了一下我们的失利。首先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采访的经验也不足,没有和被采访者做很好的沟通;其次是我们的准备不充分,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料。我想即使是像《新闻调查》这样的栏目做节目的时候遇到做不下去的情况都是会有的,关键是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确定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就要做下去,一开始不经历几次挫折,那么以后又怎么办呢?

还记得某天早上,宿舍里的人都出来了,可是没有人带钥匙,当时的时间是很紧迫的,可是我们有没办法开门,在想尽了一切办法之后,还是没有一点效果,只好找来维修工帮我们开门。门最后是开开了,但这又是一次不小的教训。首先是负责拿钥匙的人没有做到位,其次是我们都太大意了,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好在,锁被打开只后,有人赶紧买来了新的锁,大家谁都没有责怪谁,抓紧时间收拾,就出发去拍摄了。二. 实践中的收获

收获最大是方面就是在专业技能方面。摄影也好,摄像也好,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课上老师讲过的理论知识真正的派上了用场,对各种理论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在摄影上的收获

首先是主题上。犹记得在刚开始上摄影课的时候,每次老师让自己去拍,就拍一些花花草草。不是说拍花啊草啊的就没什么深度,就不能拍出有价值的东西,但是经过这次实践之后我的认识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次实践中当然也包括风光摄影,但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事件摄影和人物摄影。当我用相机记录下老人们孤苦无依的生活的时候,我强烈的希望自己能有能力为他们改变这种现状。当我用相机记录下小学学校里孩子们纯真的表情的时候,我是多么怀念自己的童年时光。所以说,拍摄事件和人物,更能让人动容,更能引人思考,意义更丰富。

其次是构思上。不管是构图的原则,还是光线的选择,都要提前想好,不能等拿起相机的时候再想。有的时候要抓拍,来不及考虑那么多,但是各方面的注意事项也应在脑海中快速闪现,做到基本上符合要求。每到一个地方,要认真观察,看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者细微之处。尤其是事件的现场,最好能做到预测事件的发生,随时做好拍摄的准备,不错过任何一个画面。

再次是拍摄的原则问题上。拍摄虽说是一件相对自由的事,但是也有自己的原则,不能随便拍。但这个不能随便拍也没有一个特定的范畴,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说测鱼当地的多数老人不愿意被拍,他们认为被拍照是一件不好的事。这在我们看来,拍照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可是在这时我们就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即使是想要拍摄老人的主题,我们可以另外找人。

但是有的时候,比如说供销社的主任不让我们拍关于供销社情况的事,但这并不涉及原则问题,而且这对于我们供销社的选题来说很重要,所以我们想方设法也要拍到。

最后是对摄影本身的理解上。还记得老师说过,摄影是一件孤独的事。仔细想想这句话啊,确实有一定道理。从到完成一部作品,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完成的。摄影的成品,就是自己思想的体现。拍照不仅是一件记录的事,而且是一件见证的事。当画面定格的那一瞬间,多少的意义也都被定格下来。由此我也更加珍惜自己每次按下快门的机会,努力做一个好的记录者和见证者。2.在摄像上的收获

摄像同摄影一样,也是一件需要精心构思的工作。

在摄像上收获最明显的就是在机器的操作上。就这几天的摄像时间,比在学校里几周的时间都多,机器的各种操作,以及各种拍摄技法都有了进一步了解。我感触最深的是那天去山西七亘村实践。在七亘大捷纪念碑那里,王晓旭老师当场布置了一个拍摄作业,主题就是展现纪念碑。之后,王晓旭老师又亲自持机,现场讲述拍摄的技巧。我觉得这样的现场教学形式很好,让人印象深刻。现在都还记得老师当时所讲的仰拍体现憧憬,慢摇体现思考等这些要点。

摄像在拍摄之前也要有缜密的构思。当拍摄主体定下来之后,就要想自己需要什么样就画面,拍摄的角度,景别,等等。在拍摄现场原则就是尽量多拍,画面,声音,音响,都不能少,因为现在拍摄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后期剪辑。画面的完整性很重要,尤其是在做了后期剪辑之后,对这一点更是体会深刻。

回到学校,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后期实践。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睡好觉,每天早起晚睡,中午的时候也不回宿舍,只是在机房简单的吃点东西,吃完之后也没有休息,就又开始去剪片子了。在剪片子的构成中,我们遇到了素材不够的情况,遇到了想法不一样的情况,大家一开始都坚持认为自己的想法好,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统一了思想。第一遍剪辑最麻烦,剪了有两天时间。剪好之后给老师看过了,根据老师指出的不足再继续改。如此不断完善,终于做成了我们理想的片子。当时大家都好兴奋,而我看着我们做好的片子,竟然流下了眼泪。片子做好之后我终于坚持不住了,第二天,睡了一整天。3.共同的收获

不管是在摄影上还是在摄像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意在笔先”这个词。不管是做什么,盲目肯定是做不好的。在做事之前没有想法,不仅做不出东西,还很浪费时间,那种现场找灵感的做法是坚决要杜绝的。虽然有的时候现实状况并不会像预想的那样,但是大方向有了,即使有改动,也不至于慌乱。

另外就是体力上的准备。在山里实践的这一周,确实让人很疲惫。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没有好的体力是不行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样的采访,不知道自己要费多少周折,如果仅仅是因为体力的问题而没有采访到新闻,那么肯定会很遗憾,也有失自己的职业责任。所以,现在要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体力准备。三. 实践的感想

这真的是一次很难忘的实践,过程中的每一天,每一次集体活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这次实践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专业技能,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了。实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通过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去发现。除了在课上所学,还能自己去发现新的东西,去感受不同地方的人文,提高知识素养。

通过这次实践,也让我更懂得了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出去的,小组的成员要互相配合,尤其是在摄像拍摄的时候,要有拿机器的,有负责采访的,有拍摄的,有了问题大家也要互相讨论,交换意见。当大家真正团结起来的时候,也就发挥了1+1大于2的作用。

在这次实践中,和班里的同学也有了更多的接触,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和集体荣誉感。

这次实践,尤其要感谢的是三位随行老师。他们全程都跟着我们,一路上做各种指导。虽然是老师,可是却不搞特殊化,和我们一样步行,走同样的路。晚上的时候,老师还会集结同学们对一天的实践成果进行讲评,讲评很细致,很到位。认真对老师所指出的优缺点加以总结,又是不小的收获。

上一篇: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下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