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2024-07-14

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精选15篇)

篇1: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马铃薯新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初报

黑龙江省绥棱县地处高纬度的小兴安岭西簏,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短热,秋季早霜,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124天,有效积温2 460℃,土壤类型以黑土为主,土层深厚,年平均降水量544 min,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

作 者:宋德禄 房磊 高佳缘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黑龙江绥棱,152204刊 名:中国农村小康科技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年,卷(期):“”(4)分类号:S5关键词:

篇2: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摘 要] 据2002年9月份调查,在怒江州普遍种植的玉米均在不同程度上感玉米“植株烫伤”病,致使玉米产量几乎绝收,已经严重制约着怒江州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杂交玉米推广种植难以达到区域性表现尤为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着解决怒江州农民购买玉米杂交种存在着较多困难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优选的25个玉米品种进行筛选繁殖,以便提供农民在生产上所急需的玉米新品系,主要目的是让农民减少购买种子的负担。

[关键词] 相对具有性状稳定、成熟期一致、抗病、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等量式混合杂交 提纯保纯 轮回选择

试验观察分析鉴定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5-0148-02

课题来源

为解决怒江地区农民购买玉米杂交种较困难的实际,自2002年起,在泸水县段家寨大田坝村征集到在当地种植时限较早的中海拔玉米品种12个、低海拔玉米品种13个。产生课题的原因

据2002年9月份调查,在怒江州普遍种植的玉米均在不同程度上感玉米“植株烫伤”病,致使玉米产量几乎绝收,已经严重制约着怒江州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杂交玉米推广种植难以达到区域性表现尤为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着解决怒江州农民购买玉米杂交种存在着较多困难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优选的25个玉米品种进行筛选繁殖,以便提供农民在生产上所急需的玉米新品系,主要目的是让农民减少购买种子的负担。玉米新品系“260”的筛选过程

2003年原始基础材料表现平均株高337.1cm,平均穗位高156.9cm,每亩单产337.1?K,在过去由于与其它玉米品种混合种植后,表现出植株生长高矮不一致,成熟期不一致,产量不稳定形成了种性混杂的情况,由于种植时间较长,它具有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即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较好的抗病性、品质优良的特点,在我州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通过了五年六代的等量式混合杂交,提纯保纯,轮回选择,试验观察分析鉴定,到2007年300个株系穗行中有两个株系表现较好,它们是“260”和“161”相对具有性状稳定、成熟期一致、抗病、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2007年内,“260”表现为平均株高276.96cm,平均穗位高119.1cm,每亩单产401.4kg;“161”表现为平均株高237.5cm,平均穗位高110.9cm,每亩单产430.5kg,比原始材料增产19―28%。

2007年对“260”和“161”进行室内考种的结果是:表0

示范结果

2008年在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晒低示范结果是:260示范25亩获平均单产482 kg,161示范25亩获平均单产465 kg。由于群众对“161”不感兴趣,目前还在继续进行筛选阶段。

2009年对“260”示范推广田块进行六点田间取样调查结果是幼苗期叶色绿,整齐度中上,长势健壮。综合性状考察平均植株总数94.83,平均株高257.6cm,平均穗位高101.4cm,平均总穗数91.5cm,平均有效果穗0.96,植株整齐度中上,空杆率3.7%,倒伏率3.1%,倒折率0.98%,耐旱性强,耐肥能力强,抗病性强。

六点平均值为室内考察结果是:穗长19.3 cm,穗粗5.1cm,穗型柱型,穗?渡?白色,穗行数12.9,行粒数34.8,籽粒出产率85.32%,千粒重343.1kg,单穗重180.43g,单株生产力154.05g,秃顶度2.3cm,鲜重1.62kg,干穗重1.09kg,籽粒0.93kg,小区产量14.6kg,折合亩产436.39kg。

而对照种(常规品种烂地花):穗长19.1cm,穗粗4.9cm,穗型雏形,穗轴色白色,穗行数10.7,行粒数33.7,籽粒色泽黑白,粒型偏硬,籽粒出产率83.5kg,千籽重361.9kg,单穗重161.7kg,单株生产力135g,秃顶度2.2cm,鲜重1.44kg,干穗重0.97 kg,籽粒重0,81kg,小区产量9.45kg,折合亩产347.2kg。

在2009年里将群该种“260”安排在泸水县老窝镇,进行品种实验,其结果是,比对照种路单8号和罗单9号426.9kg减少23.4kg。(比兴单

12、怒试7号、红轴的产量还要高)种植海拔高度为1780m。

今年在泸水县上江镇、六库镇赖茂村、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晒低村知洛社、泸水县大兴地乡示范推广了群体改良新品系684亩。

在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晒低村知洛社种植的调查情况是:260调查点1、18.7m2,实收产量8.73kg,折合亩产355.45kg;调查点2、29.24m2实收产量14.7kg,折合亩产308.71kg。两点平均亩产332.08 kg,比对照(罗单3号)13.34?O实收产量11.62kg,折合亩产352.9kg。调查点1的产量高于对照2.55kg,调查点2的产量低于对照44.19kg,两点平均低于对照种罗单3号20.82kg。就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晒低村知洛社100亩示范区而言获得玉米总产33208kg,详见附表1、2.。

福贡县出现低产原因分析:①种植密度过稀;农户随意种植,不听技术人员的指导。②肥料使用不当。③天气过于干旱无雨时间过长。

在泸水县赖茅50亩示范区的情况是:调查点1、25.75m2,实收产量20.48kg,折合亩产499.62kg;调查点2、38.22m2,实收产量26.16kg折合亩产295.8kg;调查点3、46.5m2,实收产量28.79kg折合亩产量415.46kg。三点平均折合亩产403.63kg。而对照种是当地常年种植的烂地花玉米25.96m2,实收产量9.75kg,折合亩产287.5kg。调查点1的产量比对照种高出212.12kg,调查点2的产量比对照种高出8.3kg,调查点3的产量比对照种高出127.96kg,三个点的平均产量比对照种高出116.13kg。50亩示范区获得玉米总产20181.5kg详见附录3、4。

在上江镇、大兴地镇推广玉米新品系“260”面积为534亩,经调查平均玉米亩产是,上江镇436.45kg,大兴地镇465kg。大兴地镇推广了20亩,上江镇推广了514亩,两地共为泸水县获得玉米总产(465kg×20亩)+(436.45kg×514亩),总计为22442830kg的干玉米籽粒,为农民增收粮食80×864=69120kg玉米,为农户增加经济收入111456元。

在2009年里共为泸水县及福贡县生产出玉米22496219.5kg。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做了一点微薄的贡献。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不仅积极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作着,还在不同程度上为怒江的农业生产做了一点微薄的贡献。结论

篇3: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一、采用正确的方法,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

学生的上网习惯大多由中学时期开设养成, 由于年少好奇心强, 因此一旦被网络游戏吸引, 就失去控制力;加上中学学习压力比较大, 自身控制力本来就比较弱, 高中老师在高考的压力下, 也无力顾及此类不太自觉的学生, 导致一部分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 以至于形成一种恶习。 这种不良习惯, 造成学生不能自拔, 长此以往, 既耽误学习又错过其他社会活动, 造成身体和身心双方面的损害, 家长对此深恶痛绝, 学校老师对于此类学生也束手无策。

进入大学学习后, 依然有少数学生还有这种习惯, 改正学生的上网习惯, 是大学计算机老师的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 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研究。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活动, 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在于引导与管理相结合。 “洪水益疏不益堵”, 正确的引导能够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适当的管理能够让学生走到正确的道路上。 比如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 开展一些有益的电子游戏活动, 利用电脑进行一些有益的电子竞赛,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之中, 加强互动游戏的开展, 尽可能地增强社会活动性,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防止死灰复燃, 在学校和老师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 学生的价值得到体现, 学生的兴趣也就转移到学习之中。

二、利用计算机软件, 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

学生沉迷于网络, 有很复杂的原因。 有的是学习上得不到教师的肯定, 有的是个人价值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有的纯粹是为了好玩, 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知识的欠缺, 特别是计算机知识的欠缺。 试想一下一个计算机知识十分丰富的人, 怎么可能长期沉迷于一个操作又十分简单的网络游戏?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在网吧里, 在网络上所进行的无外乎是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 通过不断晋级获得现实生活中不能获得的满足感。 如果在计算机课堂上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计算机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另外一个色彩缤纷的计算机世界, 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 体验到计算机的知识浩如烟海, 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网络游戏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连大海中的一点浪花也算不上, 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学习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才是人间正道。

学生常感兴趣的计算机软件很多, 社交网络, 在线网络游戏, 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进行, 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些活动在中学无法做到, 但是在大学是很容易做到的。 同时提升计算机活动的水平, 开展计算机制作活动, 用创造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存在感、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网瘾少年并不是一无是处, 多年沉迷于网络, 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熟悉程度还是要超过常人的, 利用他们的特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在校园内开展一些有益的网络游戏竞赛, 当然要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 发挥这部分学生的特长, 进行有组织、有安排的竞赛活动, 更多地体现学生活动的社会性和价值观, 让学生只关心网络游戏上升到一种价值观的层面。 通过这些活动和熏陶, 在现代这种日新月异的时代, 既能让学生得到质的升华, 又能丰富我们的课堂和校园文化生活, 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最喜闻乐见的。

如开展PPT演讲比赛、 网页制作大赛、PS游戏比赛及计算机制作大赛等活动。 这些活动安排要有序, 重要的是要有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知识水平能给学生以比较大的震撼作用, 教师的安排, 在时间上有序控制学生时间上的无序性, 活动的随意性, 有效控制学生对网游的依赖性和依恋性, 长此以往, 就能逐步改掉学生的上网习惯, 把学生引导到正确习惯上。 同时, 也要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 给学生指明方向, 让学生学到更多计算机知识, 了解更多计算机发展方向。

四、体会与思考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教育工作者把学生教育好是重要责任, 也是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的事情。 如果我们把一个曾经是问题少年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可用之材, 就是最大的幸福。 可以说, 网瘾少年并不可怕, 只要不放弃不抛弃, 就能把暂时出现方向偏差的少年引到一条正确的轨道上。 通过多年工作, 我们能够发现有些少年可能只是走偏了或者是被耽误了, 但是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工作, 就一定能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摘要: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 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也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益, 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所以有人说, 网络是一场技术革命。然而, 也有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 在网络游戏中浪费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更有甚者, 成瘾成痴;严重伤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也严重影响了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作者从课堂教学和课外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借助网络平台,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 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改正学生的不良上网习惯, 从工作效果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平台,网络游戏,网瘾少年,计算机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4: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及来源 参试品种丹玉96、海禾17、豫单101、郑单23、临奥4号、奥玉3202、吉单27、沈单10号均来自于延安市农科所,先玉252来自于山东登海种业.本试验以沈单10号为对照品种.

作 者:郭超 作者单位:陕西省宜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716200刊 名:种子世界英文刊名:SEED WORLD年,卷(期):“”(10)分类号:S5关键词:

篇5: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再生稻苗、落粒谷苗、杂草是影响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的瓶颈.采用农民乐、草甘膦、克无踪等3种除草剂进行2年4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农民乐和草甘膦药效均较稳定,除草灭茬较彻底,比常耕增产4.3%~12.5%,每667m2增收节支78~120元,增收百分率达16.4%~24.7%,适合当地推广应用.克无踪在同等条件下使用,除草灭茬效果不理想,不宜在免耕田上单独使用.

作 者:明凤恩 杨爱梅 Ming Fen-gen Yang Ai-mei 作者单位:明凤恩,Ming Fen-gen(田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百色市,533300)

杨爱梅,Yang Ai-mei(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农技站,广西,百色市,533300)

篇6: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厦门大学教授 许经勇

《 人民日报 》(2011年09月06日07 版)

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举措之一是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几个经济特区。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同样引人注目的举措之一是设立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一些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刻认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经济特区的异同,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使市场取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从计划经济体制最为薄弱、市场经济体制较易建立的地方开始改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济特区应运而生。经济特区是以引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地区,一般设置在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同时是计划经济体制较为薄弱的地区。这些地区受原有体制的束缚与影响较小,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外资经济比较容易发展起来。在实践中,经济特区发挥了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作用,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诸如要素流通体制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设立了一些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以往的重点突破、单方面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的必然产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性选择。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在于“综合配套”,即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以及经济、社会、城乡、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多领域进行创新,形成相互补充、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协调性,使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把解决该地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攻克全国性难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面系统的体制创新,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其他地区的综合改革发挥示范作用。

篇7: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关键词:高职,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开发与研究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生源状况

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本地区的服务外包企业,特别是为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输送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定位在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程序文档编制、客户服务、软件技术支持及业务流程外包的数据录入和数据挖掘等岗位,学生生源质量在省内属于中等。我院2009级录取的新生,第一志愿选择软件技术专业的占70%,第二、第三志愿选择软件技术专业的占7%,服从分配进入软件技术专业的占23%。

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从其他专业调剂到软件技术专业的,占近30%的比例。这些学生对软件技术不感兴趣,经过第一轮逻辑测试,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足50%,也说明了这一点,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以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为依托,分设专业方向,面向不同的外包企业岗位对学生进行分流,开发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课程包”,使学生“因材定位,因能定向”,明确目标,各就其位。

高职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开发的实践

“课程包”的概念“课程包”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群定制的系统化课程方案,可以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也可以是职业技能实训包或实训方案,其特质是围绕某一职业岗位群或某项技能。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是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软件服务外包职业能力分析通过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外包人才需求调研发现,由于服务外包领域的多样性,加之该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国际化特点,软件服务外包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对外包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有行业自身的特征,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对代码和文档方面的规范性、技能和工具的熟练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并要求熟悉和遵守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具有大型软件项目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态度;(2)外包技术和管理人员须掌握外语(英语、日语、朝鲜语等)的读写和口语交流技能。由于服务的客户来自国外,对外语水平和交流沟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3)要有扎实的行业技能和项目经验,掌握外包软件开发、设计、测试和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管理和行业知识应有广泛的了解;(4)应融入多元文化氛围,理解、尊重国外客户在文化、传统、习俗、思维和时差等方面的不同,并与他们密切交流和沟通,解决外包项目的具体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要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软件服务外包的职业技能,必须坚持“以用为本,不用不学,学了就用,学用结合”的指导思想,将软件服务外包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及职业素质嵌入课程方案中,营造服务外包职业活动环境,开展真实项目的生产性实训,在外包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

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的结构要以需求为导向,针对服务外包行业需求设计课程,以用为本,学用结合,学了就用,综合运用,增加实用真实的案例内容,与日常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建立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案例内容;要以动手能力为突破点,坚持“动手,动手,再动手”,积累项目经验,建立与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直接对接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体系,吸纳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元素,将部分职业培训课程前置或项目式嵌入,以“课程包”的形式,分阶段规划和组织实施,形成服务外包行业认可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软件服务外包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经系统集成和完善移植到软件技术专业。我院开发了职业素质PREV“课程包”、分方向的专业技能BPO业务流程“课程包”、JAVA软件工程师“课程包”、.NET工程师“课程包”及JP1网络工程师“课程包”等5个“课程包”,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学生先学习职业素质“课程包”,内容包括IT职业行为与优化、思维与逻辑训练、素质拓展、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平面美学欣赏与制作、网络技术初步等,这一“课程包”是为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按方向分流做准备的。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以自愿与测试相结合为原则,对学生进行方向分流,分层教学,分段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包”,各专业技能“课程包”全部嵌入软件服务外包行业规范等内容,如软件质量品质管理学专业技能“课程包”的教学时间为1年,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模拟实训。最后一个“课程包”是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培训与生产课程,经过面试和考试,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将其编入不同的外包项目组,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实行“定岗双元”,以岗定薪,由企业支付一定的薪酬,进行生产性实训。其中BPO项目组的培训时间为3个月,其余项目组的培训时间为6个月,该培训“课程包”学习结束后,经考核录取学生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一般实习期为6~12个月,考核不合格的学生留在基地继续实训,或进入其他实习岗位。

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的职业活动环境建设由于服务外包行业的特殊性,发包项目与发包行业的关联度很高,服务外包公司在接包时必须严格执行发包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依据其流程制定项目方案,外包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与服务外包相关的“职业活动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1)硬环境建设。硬件环境要符合服务外包行业的要求,如BPO业务流程外包需要的“数据安全、网络行为审计系统”等。我院依托省外包培训基地,借助丰富的服务外包企业资源,将外包项目作为教学实训项目,围绕服务外包项目建设了ITO工作室与BPO工作室,其环境完全按照服务外包行业工作环境的要求,集教学与外包项目于一体,上午开展教学,下午进行项目实战。每一个工作室内配置20台计算机,能同时容纳20人进行软件开发,BPO工作室配备双屏以适应业务流程外包的需要。(2)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包括企业文化、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渗透,职业素质训练在课程教学中的嵌入方案设计包括守时、踏实、耐心的习惯,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规范意识、协作意识、沟通意识等要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工作能力的训练方式等。

高职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开发的思考

在服务外包“课程包”的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制定软件服务外包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印度是全球服务外包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印度有一个由九百多家服务外包企业组成的行业协会——全印软件业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作为印度IT服务产业的“市场部”,在印度乃至全球服务外包领域地位显赫,在政策推动、顾问咨询、行业协调、转业培训、资格认证及沟通政企关系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印度确立了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领先地位。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业的迅速发展,从国家、省到地方都已经建有软件或服务外包协会,这些协会是高等院校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及服务外包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政府立法或制定相关制度、政策等手段,赋予服务外包行业协会更多的职能,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协会的行业引领、协调产业发展的作用,协调行业与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构的关系,制定从事服务外包行业的职业资格体系,对于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建立服务外包“课程包”的动态更新机制“课程包”开发基于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需求,首先,应由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工程师、专业教师会同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资深工程师,对各家软件服务外包公司进行人才培训需求的深入分析,提取行业需要的共性技能和知识以及每个企业具体的人才需求。其次,应由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牵头召开协调会,共同制定人才培训标准、培训内容及考核方案。由于服务外包行业发展速度快,技术更新频率高,外包项目的变化也较快,不同时间所接受的外包项目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课程包”的更新必须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特别是要加强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岗位,尽管“课程包”的教学项目是实训项目或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但教师对软件外包企业技术更新的适应始终滞后,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行开发项目,自行设计开发软件或承担外包项目,在项目工作实践过程中更新知识和技术。

培养具备行业一线技术经验的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包”的内容经过多方认证,才能符合服务外包的行业需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学习与辅导并重的方式,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实施理论联系实践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专业技能“课程包”的教学主体是专业教师,多数教师缺乏软件开发的实际经验,特别是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和服务外包的经验不足,导致对行业标准和规范等内容的教学与行业一线存在差距,教学组织或实施过程由于过分强调内容的逻辑性,偏离了工作过程系统化整体设计的初衷,与服务外包企业的实际工作之间仍然存在缝隙。因此,亟需培养一批具备行业一线技术经验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养在企业”或开展外包业务等方式培养实战型教师队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是顺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需要。外包行业涉及面广,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没有现成的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校企联盟,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将职业教育与开展外包业务结合起来,培养一批工程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燕.职业技术教育何以应对职业发展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0) :10-11.

[2]杨正校.基于“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0) :139-140.

[3]杨正校.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实施问题及其对策——以高职《网络技术》课程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12-14.

篇8: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根据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育种试验基地-宁春39号田间生物学调查资料、室内考种资料、品质化验资料和各地试验种植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春39号的.群体动态、产量结构等都与众不同.此外,它还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条锈病、适应性广的突出优点.

作 者:孙占波 唐健 李奇峰 曹彦龙 汤忠 李前荣 伍昌  作者单位: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宁夏,永宁,750100 刊 名:宁夏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S512.1+20.29 关键词:春小麦   宁春39号   生育特性  

篇9: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摘要:本文对成渝两地在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成渝实验区所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挑战,总结成都和重庆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探索和实践,进而比较分析两大区域推进城乡统筹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以及战略举措,提出在统筹城6综合配套改革中实现两地的互动和合作。

关键词:成渝实验区,统筹城乡改革,比较研究

一直以来,我国城乡之间未能建立起均衡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失衡。重庆和成 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差距大,集合和叠加了我国东部现象与西部现象。选择西部地区这两个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特大中 心城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具有全局和典型意义。成都和重庆两地在城乡发展差距、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既有共 性,也存在着差异性;两地各有优势,但也有诸多劣势,在统筹城乡改革的过程中,双方都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各具特色的经验,但都存在着不 足。因此,对成渝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两地在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相互吸取经验,加强合作互动,共同推进成渝实验区建设。

一、成渝两地在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优势和劣势

成渝两地城市的规模和经济实力相当。但成都整体发展水平高于重庆,目前成都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高于重庆。成都的改革试验是在1.24万平公里、以平原为主体的区域内进行,没有山体、丘陵的自然阻隔,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相对紧密,统筹城乡的改革和探索更多地体现为大城市带大郊区,总人口也不到1200万,城市和农村人口基本相当,压力比重庆要小很多,是“大马拉小车”。然而,在其内部也分为三个圈次:主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目前,近郊区正向主城区靠近,但远郊区依然是典型的农村。重庆兼具中等省构架和欠发达省的特征。其改革试验是在8.2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内进行,大城市带着大农村,再加一个大库区,700万城市人口带2500万农村人口,“小马拉大车”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中心城市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有待健全。因此,重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任务更加艰巨。

重庆作为直辖市,其管理体制在西部地区具有优势。与重庆相比,成都不论在人口还是地域上均显得较为单薄,显然不利 于与重庆的竞争。

但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近年来一直进行城乡统筹的改革实验,已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综合配套改革经验:一是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上,成都的认识 比重庆深刻、措施更得力;二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成都的目标比重庆明确、特色鲜明;三是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方面,成都的政策比重庆灵活,效果更明 显;四是在提升软实力上,成都的意识比重庆强烈,举措更实在。

二、成渝实验区所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挑战

三、成渝两地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

2.成都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探索

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探索并实施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

(1)大力实施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强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制定了城乡一体的工业布局规划,将原规模小、布局散的116个工业开发区调整、归并为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通过规划调控、政策引导,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目前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105个,集中度达到59.9%。

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实施规模化、集约经营。到2006年底,共实施土地规模经营153.8万亩,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80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联系带动农户123.5万户。梯度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有组织分层次地引导农民多种形式地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全市规划建设了600个农村新型社区。到2006年底,近27万农民住进了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

为了积极创造条件实施“三个集中”,成都市在农村大力开展了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农村扶贫开发“三大工程”。

(2)推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努力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推进规划体制机制改革,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探索“城市规划”变“城乡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城乡一体发展的各类规划,并建立起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管理体制,实现了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实施管理、监督管理满覆盖。

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一是稳步推进市和区(市)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撤并、重组、延伸等办法,先后实施了30多个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二是积极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市、县、乡三级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加大了市级财政对困难区(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了“乡财县管”。三是全面实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撤乡(镇)并村,精简乡镇机构各类人员。实施了“村改居”的农村社区管理办法。

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城乡均衡的社会事业发展机制。率先在全国提出“实行一元化户籍制度”,将全市户籍 人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培训、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援助、就业工作责任等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推进 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形成了农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疾病预防控制等体系,全面实施乡镇(村)卫生院(站)标准化建设;推进科技、文化事业改革,推动了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推进投(融)资 体制改革,规范和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制定配套政策,降低市场门槛;建立规范的城市经营机制,全面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规 范和实施了特许经营权的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农业农村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多渠道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自上而下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融资平台。推进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改革,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推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变,切实解决政府管理上存在的缺位、越位和不到位问题;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从市到村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政府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 了民主决策、政务公开、群众评价的人民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促进了政府依法、高效行政: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基层民主管理。探索了公推差额直选、开 放基层“三会”、“民评官”等形式。

四、成渝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设想比较研究

成渝两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关系上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各有优势和劣势,尽管其统筹城乡的目标——致,但改革的探索和试验在方向和内容上有所区别。

2.成都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设想

根据中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成都将进一步深化对城乡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坚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和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增强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成都将按照“1年启动,3年取得新突破,5年开创新局面,10年基本实现总目标”的要求分步推进实验区建设。力争到2017年,“三个集中”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城乡差距得到明显缩小,科学发展体制初步形成。

(1)成都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是深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土地规模经营率达75%,工业集中度达到80%,150万农民转变为市民,城市化率达到70%,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

二是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可持续动力。促进城乡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增强城乡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加强区域互动合作。

三是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城乡发展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

四是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群众基础。健全公推差额直选制度;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民主监督制度。

(2)深化改革,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完善城乡一体的发展规划。用“全域成都”的理念,着眼于建设

1.24万平方公里的现代化都市区,高起点、满覆盖编制和完善城乡经济

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健全城乡规划的管理体制机制,确保科学规划,严格执行。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体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城乡发展的基础环境。建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和管理体制、投入机制。

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民直接受益的方面倾斜配置,建立城乡统一、市民与农民公平享受、城市与农村软硬件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基本平等化,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生活条件基本同质化。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不合理的社会管理功能,消除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制度障碍,保障其合法的经济政治权利。

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平等、机会均等。建立农村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和更加规范的社会救济制度。实现城市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把进城务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范围,并统一发放标准。

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制。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政策,促进城乡生态环境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行城乡分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把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由城市延伸到农村。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行政管理模式。

健全基层自治组织。推进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的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探索新时期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模式。

篇10: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一、项目综述

二、市场状况与市场前景分析

三、项目风险分析

四、投资计划概算

五、投资回报分析

一项目综述

本项目以种植优质高产禾本科牧草皇竹草为饲料基础,配套饲养竹鼠和黑豚鼠。项目前期以发展壮大养殖规模开拓本地市场为主,后续以带动农户加盟,开展产品深加工和发展外地市场为主。皇竹草是目前世界上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牧草品种,在桂北地区种植水肥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年亩产鲜草加茎杆可达25吨左右。皇竹草茎杆是饲喂竹鼠的优质原料,利用叶片饲喂黑豚鼠,竹鼠和豚鼠粪经发酵处理成有机肥料返回草地,形成生态链式生产模式,资源可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二市场状况与前景分析

1、竹鼠养殖业在国内经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南方各省的种群已初具规模,但还处在中小个体养殖户

分散经营的状态,部分地方已形成合作社的经营形式,大部分养殖场的饲养规模在200只母鼠以下。由于商品竹鼠市场需求旺盛,近几年来商品鼠价格稳步上升,中小养殖户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目前正处于一个炒种期。目前在竹鼠养殖业内还没有龙头企业形成,整个行业的发展空间比较大。竹鼠在桂林及周边县市已形成了相当成熟消费需求,目前商品竹鼠售价在120元/公斤左右,体重1公斤规格的种鼠售价在400元/对左右。

2、黑豚鼠作为餐馆原材料也是近几年才新兴起来的品种,目前饲养的规模还比较少,其肉质鲜美,在南方作为中端消费菜品消费者接受度较高。母豚鼠年产5~6胎,平均胎产3只,仔豚鼠养成商品率在可达90%左右,成活率高,没有群发性的急性传染病(如兔瘟、禽瘟等),黑豚食物以青草为主(冬天也采食干稻草),食性与兔相近,其肉质口感比兔肉更细嫩鲜美,目前在餐馆的售价是兔肉的2倍以上。饲料回报率要远高于养兔。当前肉用豚鼠的养殖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分散在农户家饲养,还没有规模化养殖企业出现,更容易抢得先机占领市场。

三项目风险分析

1、不可控制因素有:国家大的经济环境、瘟疫等。如出现大的经济萧条,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的改变。如非典这样的重大瘟疫也会严重影响到特种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

2、饲养的竹鼠、豚鼠本身发生重大烈性疫病。尽管十多年来在这两个品种动物的养殖过程中还没有发现如兔瘟那样的烈性疫病,但随着各地饲养总量的增加,是否会象1983年国内始发兔瘟一样出现烈性疫病不能肯定。

3、豚鼠养殖投资起步资金门槛较低,农户投入几千元也可进行饲养,在高利润的驱使下难免出现饲养总量快速上升的可能性,这样容易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造成价格低落的局面,影响投资收益。

四投资计划概算

根据现有的土地及房屋建筑设施,以及目前同行的规模状况分析,起步生产的规模竹鼠可定在600只(400只母鼠,200只公鼠),豚鼠可定在1500只(1200母豚,300只公豚),这样的规模起步才能在同行中争取优势,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按以上起步规模概算投资如下:

1、竹鼠栏舍建造资金:1000间×20元/间=2万元

2、豚鼠栏舍建造资金:1500间×20元/间=3万元

3、引进草种0.7万元

4、犁地、栽种人工、肥料:30亩×300元/亩=0.9万元

5、办理相关证照费用0.6万元

6、竹鼠引种资金:600只×200元/只=12万元

7、豚鼠引种资金:300对×50元/对+900只母×40元/只母=5.1万元

8、第一年饲料流动资金12万元

9、第一年8名劳动力工资计18万元

10、购生产用车及第一年用车支出计6万元

11、第一年土地及场地租金3万元

预计项目第一年需投入资金11项总合计:62.7万元

五投资回报分析

本项目投入生产前期周期较长,前三个月引种培植牧草,三个月后引进种鼠和种豚,种鼠种豚预计在引进4个月后开产,预计开产5个月后才能出售产品,因此预计本项目需在启动一年后才能开始回收资金。预计第二年产值如下:

1、竹鼠出售2200只×150元/只(按商品鼠计价)=33万元

2、豚鼠出售16000只×28元/只(按商品豚计价)=44.8万元

预计第二年总产值77.8万元

预计第二年支出

1、饲料成本:总产值77.8×30%=23.34万元

2、牧草种植成本0.9万元

3、土地及房屋租金:3万元

4、营销成本:3万元

5、生产用车支出:1.8万元

6、人力成本:20万元

7、其他零星支出1.2万元

预计第二年支出53.24万元

预计第二年收益:77.8—53.24=24.6万元

六本项目与养鸡项目对比

篇11: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主动地设置矛盾, 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已知领域转圈, 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愤愤悱悱”中进行思考和交锋, 从而活化学生的思维, 实现洞达通彻的教学超越。

黄厚江老师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 巧妙地利用“矛盾”的激化与释放, 不断和学生共生共长。

一、在文本“疑难”处设置矛盾

盛唐的边塞诗裹挟着荒漠戈壁的朔风, 夹杂着铁马冰河剑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兼有文人的柔情和军人的阳刚, 写送别却无颓意, 虽惆怅却不失豪迈。把握这首诗个性化的情感基调, 理解这首诗与一般送别诗的不同, 是教学本诗绕不过去的一个难点。

对于这个难点, 黄老师巧妙地设置了矛盾:师生比读课文, 看谁读得好。在一名学生朗读后, 黄老师故意读得节奏低缓, 感情悲凉。有部分学生认为黄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也有部分学生则认为他读得不对。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思维震荡, 此时引导学生回读课文, 捕捉红旗的暖色调、边塞乐曲的粗犷豪放以及用春写冬、梨花喻雪的壮美意境和乐观情怀等, 学生就对盛唐边塞诗的豪迈气象有了较深的认知。

在本课中, 黄老师还组织了这样一个语文活动:有人说, 细读全诗, 留两联四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足矣, 你认为呢?有学生支持, 说只留两联四句更脍炙人口, 有同学则不认同。黄老师于难点处穷追, 巧设矛盾, 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愤悱状态。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 学生渐渐捋清了本诗的结构层次, 感受到了本诗作为边塞诗的鲜明特点, 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烘托、正面表现和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 难点在矛盾冲突中得以化解。

在文本“疑难”处设置矛盾,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 引导学生不断对文本内容或形式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 从而真正进入阅读欣赏主体的角色,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或别人的欣赏结论。

二、在学生“误读”处激化矛盾

本堂课有一个重要的共生活动:描述诗句所表现的画面。这个活动, 黄老师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学生自由选择诗句描述, 二是大家一起描述“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和“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联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一位学生在说到“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时, 这样描述:“……听不到猎猎的响声, 只看见红旗轻轻地在风中抖动……”黄老师敏锐地发现了学生的错误解读, 进而追问:“他这样说, 对吗?”生与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锋中, 准确地理解了这一描写边塞奇寒的惊人之笔。

黄老师还在学生易误读处, 用故意出错的方法来制造矛盾。比如, 在体会“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时, 黄老师这样描述:“一片无边的大海上, 到处漂浮着大片大片的冰块, 天上一片一片、一团一团的云滚来滚去……”这一描述似一味诱饵, 勾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在质疑、纠错、校补中, 走进了那个浩瀚沙漠中的冰雪世界, 探寻到了万里彤云背后凝聚的缕缕愁绪, 也懂得了应抓住诗句的关键字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

一个“目中有人”的教师常常会在学生面前“大智若愚”, “逼”着学生去反思自己现有的结论, 或给予学生质疑的自由。当学生都在为自己的发现摇旗呐喊时, 阅读的体验便准确、多彩且丰盈了。

三、在课堂“分歧”处缓释矛盾

在想象“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时, 有学生认为画面上是有人的, 有学生却不这么认为。面对这一分歧, 黄老师先不作评论, 只是引导学生在文本的支撑下, 表达自己的“思考”。学生沉吟于诗句的细微之处悉心玩味, 细细咂摸“不见君”“空”等词, 觉得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更好, 每一个足印都是远去的友人留下的。这个画面中, 既有目送的深情, 又有担忧与挂念, 也有再难相见的惆怅, 人去雪地空, 作者的心中也是“空荡荡”的。这样, 学生不仅从诗读到了画面, 更从画面读到了情思。在“分歧”处凝眸顾盼, 千回百转, 学生的所获所得由简单渐次丰富, 思考亦渐趋深入。

在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所构筑的绝美意境时, 有一个学生“旁逸斜出”, 提出疑惑:“树上有叶子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众说纷纭。黄老师并不急着下结论, 而是让学生自由言说。其中有一位学生联系首句“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认为:白草这种北方特别坚韧的草竟都被吹折了, 树上怎还会有树叶?黄老师借“有没有树叶”这一突兀之问形成的分歧, 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 走进了北地风势猛烈、暴雪飞舞、雪压冬林的奇景, 同时也感受到了本诗开篇奇突、起音陡促的笔法。

在课堂“分歧”处, 不急于消解矛盾, 而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他们划着思维的桨橹, 在语言的细节里不断探寻, 这样就能拓出一条路, 一步步抵达文本的核心, 深入文本的精髓。

篇12: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当今二氧化碳减排措施的综合分析与比较

摘要:全面分析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国内的各大措施,包括:国际气候变化协议体系、国际区域间碳排放交易体系等国际措施,征收碳税、企业间碳排放交易体系、政府补助等市场化手段,森林减排、地质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新能源等非市场化手段.通过对这些措施的特点研究、可行性分析和利弊比较,为二氧化碳的减排提供了优化选择的.前瞻性思路,并指出国际间的合作与国内政策落实应当有机结合,市场化与非市场化手段需要相互渗透,各大减排措施的合理有效利用,逐步实现国家乃至世界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作 者:姜砺砺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学校,上海,83期 刊:能源研究与信息 Journal:ENERG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年,卷(期):,26(1)分类号:X511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 减排 碳税

篇13: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知道漱口有利于清洁牙齿。

2、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芝麻糖、调羹、镜子、杯子、水。

活动过程:

一、请客吃芝麻糖

今天是小熊的生日,熊妈妈点了好多好吃的东西,请你们吃,我们一起到小熊家去好吗?

二、送礼物 照镜子

瞧,熊妈妈还准备了小礼物送给你们,你们看看是什么?“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镜子)我们来照一照,你的嘴巴里有什么?牙齿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发现牙齿上的黑芝麻)黑芝麻爬到牙齿上去了,牙齿变脏了,你有什么办法把黑芝麻从牙齿上赶去呢?

三、幼儿自由讨论清洁牙齿的方法

小结:牙齿脏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办法,可是幼儿园里没牙刷,就让我们漱口吧。

四、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1、教师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幼儿念儿歌,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个别幼儿听口令做动作集体听口令做动作。

五、漱口

请小朋友拿好杯子到水池边漱口,如果水笼头前面没有人你就可以去漱口了,如果有人请你等他,漱完了再去。

六、让客人老师和小朋友看看,谁的牙齿最干净。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很集中,他们积极参与观察和探讨,并且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意愿。并且知道了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由于许多幼儿都有保护牙齿的常识,所以本次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纪律也很好,较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篇14: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摘要现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两种经济体制,分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和以中、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已经爆发的世界五大经济危机中,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与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都是由美国爆发。我们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这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再利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理论,总结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

关键词 世界经济危机 金融经济 次贷危机 实体经济

前言

金融危机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因货币大幅贬值或银行、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变动所引起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现象[1]。金融危机的实质是金融界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然后影响到其他行业。金融危机使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丧失为经济活动分配资本的功能,从而导致经济震荡或经济危机。据不完全统计,1900~2008年,全世界共发生各类比较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有20多次[2]。其中,1929年10月24日.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美国金融市场崩溃,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伴随股市暴跌的是大量银行破产,金融危机爆发[3],其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并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是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2007年8月开始浮现到2008年上半年正式爆发,并蔓延到其他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是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4]。2008年金融危机它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其“震中”是金融行业,因此对虚拟经济影响很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两次危机历史背景的不同

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后是长达10年的“柯立芝繁荣”,借助宽松的生产信贷政策,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张。而[5]

在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的同时,消费需求能力并没有跟上,这种扩张远远超过了消费需求能力。这样,作为生产信贷扩张过度的美国,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其庞大的生产能力找不到消费者。最终导致银行亏损以及大规模的银行倒闭,金融危机发生。

2008年的次贷危机发生前的经济情况是,2001年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美联储采用低利率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发展。到2007年年利率降低为-1.7%。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以“两房”为主的金融机构在住房按揭贷款上创新,发行了大量的消费信贷,贷款给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即次级贷款人)买房,使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迅速扩大,次级贷款也迅速发展。但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美联储为防止通货膨胀,不断提高利率,次级贷款人无力偿还房贷,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使金融机构面临资金短缺.引发次贷危机[6]。次贷危机使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购买的各种次级房贷衍生品大幅缩水,投资公司因资不抵债而破产,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7]。

1.2 两次危机的背景相似之处

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采取的都是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引发了危机。危机产生的原因比较

2.1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

1929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能够更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由于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资本主义本身具有一种盲目提高生产能力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生产的社会化为扩大生产的趋势提供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劳动者的实际需要,不是社会产品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相对过剩。马克思从社会制度层面去

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金融资产的无限扩张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进一步揭示危机的根源。美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金融经济,它通过金融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最早对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进行过系统论述。马克思认为金融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它们只是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资本的纸制副本并不创造价值。金融资本实际上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的想象的或虚幻的资本。在正常情况下,有价证券作为资本的虚拟性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一旦有价证券的价格暴跌,甚至成为一张废纸时,其资本的虚拟性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因此,金融资本的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的运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金融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最终将催生泡沫经济。

2.2 两次危机产生原因的相同之处

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与1929年经济危机各具不同的特点,导致危机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两次危机都是由经济比例失调,“生产过剩”而导致的。

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商品生产的盲目扩大严重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造成的结果,是实体经济内部不均衡发展的外在表现;而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样表现为“生产过剩”——资本证券化规模盲目扩大而导致的金融资本“过剩”,虽然金融业不生产实体产品,“过剩”比较隐蔽,但如果金融资本发行量盲目扩大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则会形成经济泡沫引发危机。不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经济的“生产过剩”,都是经济自由化发展的结果,其背后的推动力都是资本的趋利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就是在运动中无限增值。在实体经济中它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而在金融经济中则表现为金融资本的无限量发行,二者的发展都为资本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活动场所,使其跨越了制度的约束和道德的界限无限扩张,最终实体资本或金融资本的“过剩”必然导致危机的爆发。[8]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危机的比较分析,可以认识到:一方面,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基础,社会生产与需求一定要保持平衡的比例关系;

另一方面,金融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效的金融工具,但是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容易导致泡沫经济,政府必须建立严格的金融经济发展法规和政策,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防止金融经济过度膨胀可能引发的泡沫经济。参考文献:

[1]魏慧敏.论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危害[J].时代金融,2012(9)

[2]姜爱林.20世纪以来三次国际金融危机比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3):10-14

[3]何龙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4)

[4]张维武.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对比分析[EB/OL].http:///Article/Archive/2008/10/12/138106.html,2008-10-12

[5]何龙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4)

[6]何龙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4)

[7]叶莉苹.金融危机暴露美国体制弊端[N].中国财经报,2008-11-24

篇15: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之所以受到上市公司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首先是因为财务风险控制的对象—财务风险是上市公司理财环境中特殊而重要的因素。上市公司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业务活动以财务运作为核心, 而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 上市公司无法避免和彻底消除, 但可以通过必要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因而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就成为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必然内容。其次, 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 促使上市公司针对潜在的风险类别做好处理的准备工作, 提高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 保证了财务稳定, 而财务稳定则是上市公司一切理财活动的基础。再次, 财务风险控制作为一项管理工作, 是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结合体, 其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财务体系的科学化。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管理的共识, 各公司也建立了不同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但从众多上市公司财务案件发生来看, 其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存在诸多或大或小的问题, 隐含着多个环节的漏洞。

(一)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制度的完善和组织结构的科学为先导, 制度保障了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 组织结构保障了财务风险控制活动层层的有序开展。而现实中, 很多上市公司这两个方面都未能实现健全。从制度建设来讲, 上市公司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有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 但制度内容多是空泛的理论说明, 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明确指引, 有关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流程规定的不严格, 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控制活动无序状况。从组织结构来讲,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健全, 财务风险控制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 责任权利界定还不够清晰, 一些下设分支公司的上市集团公司往往对分支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力较弱, 风险控制未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 无法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指导, 而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不足也使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切实按照相关的制度流程进行, 对风险因素警惕性差, 处理措施不及时不得当, 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 财务风险分析与识别不足

财务风险控制的前提是上市公司能够全面的识别理财活动中的凤险因素, 而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决策。而很多上市公司一是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全面, 相关人员往往只注重了显露在外的一些风险因素, 而未能深入挖掘潜在的风险影响, 相关信息的搜集、辨别不充分, 对风险的汇总与分类不谨慎, 未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发展趋势预测, 使得一些财务风险未被识别出来, 或者错误的识别了某些风险, 导致意料之外的损失。二是财务风险计量不够准确, 一些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大小的判断或基于经验数据, 或采用简单的概率统计, 没有根据各种风险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最有效的计量方式, 因此精确度不高, 给后续的风险监测与管理带来难度。

(三) 财务风险事中监控和预警不到位

在财务风险识别与计量的基础上, 上市公司要做的是建立财务风险的监控和预警, 这是决定上市公司能否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初阶段及时处理的关键, 而这个环节往往成为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点。首先, 要实施财务风险监测就要有财务风险监测的指标, 上市公司在有关风险监测指标的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过于依赖定量的财务指标, 而忽视了实际上影响重大的定性指标, 这些非财务的指标虽然有时难以把握, 但一旦出现则产生的影响甚至会比财务指标的恶化影响大些;二是财务风险监测的指标的可控范围把握不到位, 缺乏灵活的监测指标合理的值域范围, 给监控带来困难。其次,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不强, 增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一方面, 很多上市公司不重视财务风险自动预警机制的建设, 缺乏灵活的风险预警技术支持, 将风险监测的责任过多的集中在人员身上, 使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受到极大的人为因素制约。另一方面, 财务风险有效预警效率不高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上市公司的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缺乏重点, 未能够针对公司财务风险的轻重确立控制的关键点开展重点监控, 而是全面撒网, 往往会因小失大。

(四) 缺乏灵活的财务风险控制和处理实力

财务风险处理的及时和有效充分体现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效果。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在两个方面做得不到位, 降低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效率。首先, 在财务风险预防措施的准备上做得不充分。主要是有些上市公司前瞻性不足, 对于各种财务风险虽然上市公司可能都加以了有效识别, 但却未针对风险发生明确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或方案, 因而在实际风险发生时, 现讨论处理措施会受到时间的制约, 风险损失面会有所扩大, 而且相关人员可能对措施缺乏充分的理解, 执行中出现一些偏差。其次, 在财务风险应对举措上做得不全面, 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快速的风险应对构架, 比如未预先设置风险应急处理小组, 人员配置未事先明确, 决策程序也不清晰等等, 这些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迟钝的风险应对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意见

(一)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基础

完善的制度和组织体系将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提供良好的指引, 稳固财务风险控制的开展基础, 因而上市公司要始终把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架构放在财务风险控制的首位。要与时俱进, 根据财务风险控制理论的发展, 及时梳理风险控制制度, 更新有关规范, 填补不足的漏洞, 要借鉴财务风险控制实务的经验, 不断修正财务风险控制流程, 在制度中予以体现。加强组织管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的独立机构, 配备相应素质的人员, 要健全分层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上下各级部门及总分公司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机制, 强化财务总监的职责。

(二) 重视财务风险分析, 全方位识别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全面风险识别机制, 首先要从全方位的信息搜集着手, 充分分析公司财务内外部环境表层及潜在的风险因素, 并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准进行汇总归类, 形成条理清晰的风险分析框架。其次, 保持前瞻性的态度, 开展财务风险趋势分析, 把握各财务风险的预期发展走势, 以便确定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大小。三是做好财务风险计量, 在风险控制经验数据基础上, 结合对财务风险趋势预测, 选择科学的方法计算各种风险的大小, 注意非财务风险的计量要采用相应的估计方式, 尽量保证风险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 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

财务风险的实时控制需要严密的监控和敏感的预警机制保障。上市公司一方面要建立严密的日常监测机制, 完善监测指标体系。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风险指标体系, 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适当调整, 确定财务风险指标合理的阈值范围, 分类建立风险档案。另一方面要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建立财务风险自动检测与预警机制, 及时报告财务风险指标变动状态。针对财务风险预测和计量结果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 委派专门人员密切监控重点风险的波动, 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效率。

(四) 做好财务风险应对的良好准备

为避免突发财务风险时紧张的局面, 防止出现手足无措, 上市公司必须对如何应付风险状况作出事先的安排。一是要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体系, 结合财务风险自身特点制定多个风险预防措施和可选方案, 并传达给各风险的监控人员, 使其充分掌握风险发生时该如何有效的控制风险扩大。二是要完善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事先配备一支财务风险紧急应对临时小组, 由财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控制部门及管理层人员组成, 保证风险意外发生时可以随时组织应急处理人员, 并有明确的风险应急决策程序, 以此提高公司风险应对的灵活性和抵御能力。三是在选择风险处理措施时要有综合考评的机制, 公司内部要有专人对应急小组的处理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衡量, 从中选择出最大化减少风险损失的方案, 必要时可借助外部风险处理专家, 以便获得最理想的控制结果。

参考文献

[1]祁爱玲.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09;7

[2]田新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2

[3]李海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J].财经界 (学术版) .2010;12

上一篇:新年快乐的初中作文下一篇:如何培养优秀高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