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 教师资格证说课

2024-08-02

中职 教师资格证说课(精选9篇)

篇1:中职 教师资格证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出自中等职业学校实用美术类的专业教材《图案》,第二章第三节“形式美在传统图案中的体现”。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图案装饰上的形式美法则、浪漫主义手法、构图形式和线型艺术等7个部分,是在学习了图案形式美的7个法则的内容的基础上,具有总结归纳性的意义。

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传统图案中的形式美是什么。

2)思维目标:让学生知道传统图案中的形式美是如何体现的。

3)情感目标:通过对传统图案形式美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确定传统图案上的形式美法则和浪漫主义手法为本节的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从而让学生们掌握图案形式美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或理解能力确定图案装饰上的线型艺术为本节难点。例如,如何结合实例讲清传统图案上S型虚实相生、阴阳交错的美,给人一种运动不息的艺术表现力。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掌握传统图案中的形式美,在教的过程中将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和循序渐进性的原则,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现有水平及接受能力才去因材施教。为落实重点将采用演示法来教学,范例结合引导探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难点采用练习法教法等、老师精讲和学生多练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所学知识将采用读图发现法,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老师要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还要用归纳总结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真正做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愿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包括复习和引入新课。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要重视复习的作用,只有温故才能做到透彻的知新。

2、讲授新课,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 导学 结合、因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过程,坚决避免老师在讲台上独唱。这一部分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我将采取分组教学,小组讨论。我将分成三组,第一组先讨论什么是形式美,第二组讨论图案中的形式美是什么,第三组讨论形式美在传统图案中式怎样体现的。在小组讨论之后,一定要做到教师点评,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又能发现学生知识或者既能上的缺陷,并且加以纠正,还要做出评价,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3、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传统图案中的形式美的概念,为今后的进一步

学习打下基础。

4、作业设置:作业是课堂的继续,目的在于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但是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作业的量也不能太多,要确保学生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或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说课和讲课不一样,只是要说清楚教学思路,而不是教学内容。

Good luck!

篇2:中职 教师资格证说课

说课人:xx 申请任教学科:旅游管理与服务

说课教材:《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旅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工作单位:xx 说课时间:二○一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说课目录

1.说教材 2.说学生 3.说教学目标 4.说课时

5.说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6.说教学过程 7.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

(一)基础

《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学生了解旅游的入门课程,其第一节旅游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更是基础的基础。它以旅游的定义、特征、本质及属性为主线,研究什么是旅游发展。课程基础

判断旅游的本性属性是什么,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以其为警示,如何成为一名文明旅游者。

(三)素质目标:具备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的行业价值观念和认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旅游行业兴趣和愿望。

四、说课时计划

计划用一课时(45分钟)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型进行教学,中间有1次学生讨论的环节。最后对本堂课有一个小结。大致的时间安排如下:

情境导入3min 课堂讲解35min 课堂讨论5min 课堂总结2min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一)重点: 旅游的定义、属性

(二)难点:

旅游与生活中所说的旅游之间的差异、旅游的本质属性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了解相应的

七、说教学反思

篇3:中职 教师资格证说课

浙江省明确要求,各地要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教师编制管理,及时调整学校教师编制,原则上每两年核定一次;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分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3类,为满足职业教育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逐步达到60%左右,其中实习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教师总数的10%;鼓励更多的专业课教师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并兼任实习指导教师。

浙江省还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应具有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大专毕业以上学历,并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工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发明、专利等所获成果应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应作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必备条件。

篇4:中职 教师资格证说课

这一规定的出台,是国家为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所采取的强制措施,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却是不小的冲击。长期以来,那种凭借学校开设的《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课程考试并在省级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就可以持毕业证及相关考试成绩单直接申请认定幼儿教师资格的宽松准入制度将从此打破。作为客观存在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为了持续发展,将不得不挑战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难度和高度。由此,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调整,做到课证融合。

一、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原有课程设置的反思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块。基础课分为综合基础、文化基础、通识基础。在专业课中,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践课。由于目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同时因为之前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比较宽松,学校过去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全面,在课时分配方面也出现偏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语数英等文化基础课,忽视了通识文化素养课

怀着为“升入高职”学生打好语英数基础的思想,学校在每个学期语数英的课时分配方面一直有所侧重。而对于幼师专业所需要的通识文化素养,一方面“升入高职”的学生并不急需,另一方面幼儿园从“就业”学生中选拔教师时也不考核此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幼师专业的通识文化素养课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二)偏重艺术技能课,专业理论课相对薄弱

目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一群“中考失利者”,这群幼师生在学习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词—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这也使他们逃避专业理论课的学习,而比较喜欢生动活泼的艺术技能课。在艺术技能课上,他们往往容易找到自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校也顺应学生的这个特点,开设了较多的艺术技能课。而对专业理论课的设置相对粗略,除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还有就是一门综合五大领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总体相对薄弱。

(三)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能力培养不全面

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基本是宏观的,虽然每个学期有到幼儿园见习的机会,但都集中在1~2周的时间内,缺少结合专业理论课的日常见习,这必然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在集中见习的时间,由于没有相关课程老师的跟踪指导,学生依旧不善于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甚至是在职幼儿教师,将专业能力等同于艺术技能,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弹、唱、跳、画”,这一狭义理解使学生对专业能力的学习产生偏差,平日在艺术技能方面耗费了大量时间。加上幼儿园在面试招聘考核上,也主要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技能水平去选拔,所以种种原因致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不足。

二、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价值取向分析

(一)突出综合素质取向,体现系统性

新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和《幼儿园教师面试》三个科目,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单独列为一个科目,突出了国家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要求的取向。

从考试的目标来看,《综合素质》科目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从《综合素质》科目考试的内容来看,它包含五大模块的内容。以2015年的国家考试大纲为例,各模块所占的比重如下: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考试的科目、考试的内容还是考试的形式来看,新教师资格考试对应试者的考核都突出了考察综合素质的取向,这就指导幼师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实施课程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突出专业能力取向,体现专业性

具备保育和教育的专业能力是从事幼教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新教师资格考试从考试的形式、内容和要求等各方面都对专业能力进行了考核。

从《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的考试目标来看,主要考察应试者“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幼儿生活指导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与能力、游戏指导与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等六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从《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来看,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以下七个模块。

考核的这七个模块内容完全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目标,是一项系统的建构工程。

(三)突出情境应用取向,体现实践性

实践能力的考核是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核心内容。新教师资格考试目标中明确提出:从业者要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

对近两年(2014 —2015 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保教知识与能力》试卷进行的分析发现:一般教学设计占30%的比重;案例分析占40%的比重。

教学设计试题中给出一定的教学材料,要求应试者设计教学活动名称、目标、过程和活动延伸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经过实践训练的应试者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设计,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新教师资格考试的情境应用取向促使学校将教育见习和实习落到实处,使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

三、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对三年制中职幼师课程设置的调整

建立新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任何观望和徘徊只能让学校的发展陷入被动。所以中等幼师学校必须采取措施以适应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导向性要求,依据新教师资格考试的价值取向,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调整。

目前,新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进行。依据××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拟准备在下半年即每年的11月份左右组织幼师三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实际上,学生从9月份进入三年级就不得不投入任务繁重的应试复习,所以在学生入校的头两年必须把所有“应知应会”的课程全部学完,这也迫使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周密安排,而且要充分利用选修课。调整后的课程设置如下表:

(一)加强师德教育,充实通识基础模块中文化素养方面的学科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理念。在学校以往的德育教学中,虽然每个学期都开设有德育课,但都没有针对幼师学生的专业特点。而在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明确提到师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法律法规、入职教育的讲授与考核,必须将与之有关的课程放到专业必修的地位。正因如此,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德育课做了补充,在二年级三、四学期分别增设《幼儿园教育法律法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两门课。而在选修课中新设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教师礼仪》的课程。

在《综合素质》这一笔试科目中,除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还提到了文化素养及教师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学生阅读与写作、艺术鉴赏及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强化通识课程模块中文化素养方面的学科教育,与此相应的,增开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课,主要训练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在通识基础课中新增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

(二)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加强幼儿教师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比重

新教师资格考试非常注重理论对幼儿园工作的指导作用,理论知识仍是新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并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岗位核心能力。这次课程调整把艺术类课程相对进行了压缩,主要是把《声乐》课和《乐视练》合并为一门课《声乐基础》,二年级原来每学期开设的三节《舞蹈》缩减为两个课时。以前学校在专业核心课模块开设比较粗略,这次课程调整细化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将其分解为五大领域:《幼儿园语言活动指导》《幼儿园健康活动指导》《幼儿园科学活动指导》《幼儿园艺术活动指导》《幼儿园社会活动指导》共五门课程。一方面使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尽可能让学生精学细练,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核心课模块,针对游戏能力的培养新增了《幼儿游戏与指导》。

此外还充分利用选修课,利用每周三下午六七节开设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和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具制作》《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加强幼儿教师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比重。学生可在一二年级的四个学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选修课。

在选修课方面,学校拟邀请幼儿园经验丰富的园长和骨干担任教师,凭借幼儿园一线教师丰富生动的实践经验,强化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突出教师教育实践取向

新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视实践导向。无论是《保教知识与能力》中考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幼儿园教师面试》中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都清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中等幼儿师范的课程设置中一定要保证学生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

其实,××学校在学生见习实习的实践课程方面一直做得不错。学校采用的是“2.5+0.5”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学习两年半,保证每一位幼师学生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分别有1~2周,第五学期有4周的见习时间,最后一学期是零距离的岗位实习,同时在每个学期安排有不同的见实习任务。但不足的是能结合课程的日常性见习难以落实到位,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学校要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另外在专业教师跟岗实践方面、见实习的跟踪指导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激励。

新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项难度较大的考试,尤其对中职三年制的幼师生来说。也许上述课程调整设置对于迎战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仍不完透,我们期待在以后的考证探索中一步步完善。前方路漫漫,我们将毅然前行。

篇5:中职 教师资格证说课

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证面试内容为自我介绍、说课和答辩,其中说课尤为重要,河南教师资格证面试最早于11月中下旬进行,河南教师资格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常考说课稿,助大家顺利备考面试。河南各个地市面试时间有所不同,面试、体检流程也有所不同,请广大考生及时关注河南招教网进行查询,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发布面试相关公告。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八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对多项式乘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因式分解》《配方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 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培养,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完全平方公式”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对公式(a+b)2=a2+2ab+b2的理解,包括它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学生自己的语言)、几何解释。

难点确定为: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符号含义,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2.在探索讨论、归结总结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设计意图:建构主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是本节课深入研究 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下一 环节。

(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河南各地市招教备考QQ群:点击查看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http://he.zgjsks.com

篇6: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的抽签号码是38号,学科为地理,我的说课题目是<<>>,课型为新授课.今天的说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是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首先说教材,本节课是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后面知识的学习起重要铺垫作用,在整个高中地理知识框架中起重要支撑作用,在历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中均有所体现.基于高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综合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我将设计三维目标.一是知识与能力的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二是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增强学生阅读图表的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树立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这样划分的原因是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基础知识起到了非常好的填充作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以后的知识联系非常密切.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也非常抽象,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是新课程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结合本节课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采用学案导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多媒体能够直观的展示图片,地图等,地图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使地理教学的灵魂,便于学生消化难点吸收重点.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小组合作法来学习,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说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将按照四个环节来进行,一是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向同学提出………问题.这样导入的好处是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自主预习探索新知:下发导学学案,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探讨以下问题……………………………………..三是:展示回馈 点拨升华:各小组负责人将本组讨论后的结果展示回馈,教师在此的作用是补充归纳总结,然后重点点拨……………..这一知识点.四是:随堂检测 及时反馈:设计四个题目分别对应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便于学生回顾刚刚学过的内容.然后再出一道中等难度的图形分析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是板书的设计,我们都知道板书具有全面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在黑板上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本节课我将黑板一分为二,一半用作概念规律的归纳总结,另一半用于作图分析.本节课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中心构建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篇7:教师资格证语文说课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说课。一 教学分析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

本文文质兼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情感陶冶的好教材。

五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但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仍有不足,需要老师加强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从三维目标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

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的表达手法(这是本课的重点)2.感受的精神或情感。(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为实现高效课堂,在教法上,我将采用景教学法和以读促讲法; 在学法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计划两课时完成,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

上课伊始,多媒体

提问

以此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目的。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约10分钟)

这个环节我分三个步骤: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

2,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重点对

进行书写指导。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读中明大义,读中理脉络。

3)精读课文,深入探究。(用时约20分钟)

这是本课重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本环节做如下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

自然段,并思考

划出相关语句并做好批注,随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则相机出示 这些精彩之处,让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抓住

等词,体会

2、对于课文

自然段,我则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

我则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3、为了进一步深化情感,我还会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用生动的画面再次引发学生共鸣。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

4、接着之前的学习我继续启发引导

这个问题稍有难度。我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进而融入文本,深切感受

至此,本课教学重难点就相机得到突破,同时也解决了课后练习()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升华情感(用时约5分钟)

在充分品读感悟后,我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入生活,采用的方式,请同学们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约2分钟)

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我则适时评价、激励,帮助学生明得失,求进步。

本节课的作业是:

此作业,既是对课文的延伸和反哺,又。

五 板书设计

篇8:中职 教师资格证说课

一、适应幼教发展,中职学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改革刻不容缓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改革是适应新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精神的必然举措。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国家考试办法》,确定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统一进行,所有申请人包括高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通过全国考试才能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出题,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和考试中心印发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由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组织,分为笔试和面试。上述举措是对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制度的重大调整,各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需及时对接,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改革迫在眉睫。

二、探索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创造机会升格大专,重新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1. 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

新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强调了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要求和专业水平标准,作为中职学校应以此为指导,在国家政策倡导的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过程中,积极与其他大专院校合作培养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人才,如探索“3+2”的培养模式,实施学生在中职学校三年高职学校两年进行就读,各级院校明确各自的培养任务,合作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这能提高中职学校探索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得到发展与进步,在这同时也为学校升格为大专院校打下基础。

2.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中职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中职教育特点,学前教育专业以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以教师教育为主,通过园校互动培养模式,利用产教一体、设施先进的专业实训基地,采用相适应的实训手段,并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模块化体验式课程体系,形成精艺乐业、产教研全面发展的教师发展机制,培养“特色型、实用型”幼教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德、先进的幼教理念、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具备“说唱做弹跳画”等基本素养,坚实的专业教育技能和善于交往、勇于创新、能够直接适应和胜任在学前教育机构中保育活动的中专学历的基层幼教工作者,这也能为中职学校升格大专院校开设其他专业进行有益探索。

三、针对人才素质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全程化”的课程实践体系

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在“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协作、园校互动的人才培养。比如与当地学前教育一线骨干教师和专家一起,制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技能测试方案》,与合作幼教机构共同参与专业技能考核。每年举办礼仪大赛、艺术技能节、超级幼师大赛、保育员风采活动等,每次活动由幼教集团参与或冠名赞助;每月开展一次“园长讲坛”或“校友报告会”等活动,定期请当地学前教育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来校讲座或上课。同时,专业建设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实施因材施教,在“学生优势定位”基础上注重个性培养。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教育基本能力课程,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升教育基本能力;按照细分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学生制订专门化发展方向,并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使学生达到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在某一细分领域内具有精湛的技能。学生进校之后,利用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的手段进行学习能力倾向诊断后,引导其结合专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

2. 构建核心课程、“全程化”实践课程和特色课程三维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贴近学前教育岗位实际工作,对接职业标准,突出“重德育、厚基础、精专业、扬特长”的课程理念,构建三维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特色课程。第一,构建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具体化特点的核心课程,由专业知识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和基本素养课程构成。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幼儿卫生保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以“必知、必会”为度,使学生具备从事保育、教育教学等工作的良好理论基础。专业能力课程包括以“先进、实用”为度的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学前儿童游戏等,在注重坚实的教育技能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懂得“教什么,怎么教”,形成幼儿园教师、保育员核心岗位需要的教育技能;同时,学校应开设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文化课程、品德课程和艺术课程等,学生经过学习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素养和道德修养。第二,构建“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分为校内实训、实践课程和实习基地的实践课程。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综合用人单位的意见、毕业生信息反馈以及对行业未来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的预测,构建“全程化”的课程实践体系,将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方式)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第三,构建“校企合作”的专班特色课程。如“诺贝尔摇篮”专班、“小新星DHR”双语专班、“万婴”专班以及保育员专班、幼儿机器人专班和美术、音乐、舞蹈方向幼师班的专业课程。专班课程由学校和合作单位共同开发、管理,具有很强的企业文化特色和专班特色。

四、采用多种途径,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

1. 多渠道引进教师,改善学历职称结构

中职学校要发展,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应以“立足培养、积极引进”为方针,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每年通过公开招聘、内部引进等途径引进一批有较高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教师,改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新老教师结对子,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培养选拔专业带头人,形成结构互补的团队式带头人队伍,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形成“老、中、青”梯队合理分布发展的态势,并形成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互补的良性发展势头。

2. 创新培训形式,园校互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改革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园校互动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专业教师获得和专业有关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实训和进行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利用合作幼儿园培训资源,开展幼儿园文化培训,每年集中组织一次教师培训与拓展训练,如引用诺贝尔摇篮集团员工培训课程等对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了解企业与行业文化,学习企业培训模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激发教师工作激情;建立教师下园实践制度,选派青年教师在实习基地参加实践和培训,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了解前沿学前教育理论、方法和新成果,探讨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另一方面积极请用人单位中有一线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幼儿教师、园长和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现代幼儿教育理念讲座,建立来自幼教机构的兼课教师资源库。

五、加强硬件建设,促进管理,不断提升专业办学条件和水平

1.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实训实习条件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训练非常重要,中职学校师资培养实习实训设施要先进,要有专业的音乐、键盘、舞蹈、美术、手工、语音教室,并建有幼儿园教学与保育模拟实训室、蒙氏教学实训室、奥尔夫教学实训室、感觉统合实训室等。所有实训基地全天候开放,安排专业教师值班指导,并合理利用资源面向行业和社会开展专项培训,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同时,要通过区域协作、园校互动方式建立稳固的校外见习与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见习或实习。

2.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中职学校要形成规范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必须实施备课组、教师、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形成教学责任机制,同时形成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幼儿园知名教师等成员组成的督导小组,形成专业督导小组督导、教师相互评教和学生民主评教的体系。比如建立《教学质量考核办法》《课程教学标准》《技能训练与测试标准》《专项实习考核制度》等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并实行精细化管理。如组织有幼儿教育专家参与的幼儿园教师面试考核模式,由当地语委、教育局相关主管部门主持普通话测试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考核等,保证专业培养质量;在实习实训方面,要关注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成立学校领导、由各级教育局学前教育负责人、各大幼教集团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实习领导小组,建立完整的专业实习(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立由就业科管理、幼儿园配合的顶岗实习跟踪机制和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以便能较全面地掌握毕业生发展状况。每年要及时调研社会需求和总结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思路和相关课程设置,强调教学的实用化效果,促进专业办学水平的提升。

总之,新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颁布为我们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依据。我们要努力提高师资水平,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促进学校的发展,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篇9:中职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现状调查

为了解教师资格制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施效果,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笔者对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北、湖南等22个省(市、自治区)1D0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98份。

为保证调查信度,调查组采取了整群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样本选择方面,特别考虑了经济、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地域方面,覆盖了东部、中部和西部22个省(市、自治区);年龄方面,30岁以下的教师占22.6%,31至40岁的教师占55.8‰41至50岁的教师占19.6%,51岁以上的教师占2.0%;性别方面,男性教师占58.6%,女性教师占41.4%。

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资格制度落实情况

中职教师资格证书持证情况比较理想,但尚未全面落实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据调查,91.15%的中职教师拥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教师资格证书,累积计算,68.33%的教师拥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7.49%的教师拥有实习指导教师资格,8.85%的教师尚未取得任何教师资格。但69.6%的教师是先上岗、后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只有30.4%的教师是先有教师资格证后上岗的。可见,作为教师的必要条件,中职学校较好地落实了教师资格制度,但尚未全面落实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特别是拥有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太低,而实际上承担实习指导教学任务的教师占了40.24%(含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兼实习指导教师),这说明大量的实习指导教师属于“无证上岗”。

教师结构性短缺影响了教师资格制度实施效果。以实际所学专业统计,普通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高于3:5,但以实际教学任务统计,普通文化课与专业课之比约为1:3至1:5。可见,中职学校存在专业课教师不足与普通文化课教师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为此,职业院校普遍采取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录用外聘教师、以普通文化课教师充任专业课教师等办法来缓解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这三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师资格制度的精神和教师专业化要求。

中职教师对教师资格制度的态度

教师资格证书的作用得到了中职教师的普遍认可。据调查,62.81%的教师认为教师资格证书有利于招聘上岗,51.45%的教师认为有利于职务(职称)晋升,23.94%的教师认为有利于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但也有12.36%的教师认为作用不明显。可见,在实践层面,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职教师普遍认为教师资格认定条件比较适中,但对具体认定条件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调查显示,75.6%的教师认为学历条件适中,93.5%的教师认为身体条件适中,74%的教师认为普通话条件适中,61.8%的教师认为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的难度适中,61.8%的教师认为面试、试讲的难度适合。另外,中职教师对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既有18.7%的教师认为难度“偏高”,也有21.6%的教师认为难度“偏低”。

中职教师普遍反映部分认定环节缺乏有效性。中职教师对试讲、说课、面试的有效性普遍表示认可,认为有效或非常有效的比例分别高达92.5%、90.5%和81.9%。但78.1%的教师认为现有教师资格认定中所采取的思想品德的评价方法不能审核出真实情况,50.8%的教师认为教育学、心理学测试环节效果不明显,甚至有87.7%的教师直接表示没必要设此环节。

中职教师对改进教师资格制度的建议

改进教师资格认定条件,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调查中,当问及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时,58.8%的教师选择了教师资格条件;12.5%的教师选择了资格认定专家委员会组成不合理。经过进一步的了解,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反映目前教师资格认定专家委员会主要是由领导和从事教育、语言研究的专家组成的,很少有教师所教专业方面的专家,忽视了专业的特殊性,不利于考核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另外,78.29%的教师认为中职教师资格认定应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可见,“职业教育教学特点”是中职教师最为关注的,也是目前教师资格认定中最突出的问题,而关于学历问题则更趋于理性,绝大多数教师并不主张提高学历条件。

加强教师候选人组织管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核。中职教师普遍认为,随着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的不断提高,作为分流教育的职业教育,其生源质量和素质越来越差,因此,教师不仅要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需要具有很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心理沟通能力来有效地管理学生,使学生能安于学习,不至于打架斗殴、违法乱纪,甚至有教师认为目前这方面的能力比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另外,50%的教师认为应该增加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环节。

打破教师资格证书的终身制和一次性获得制。部分中职教师认为教师资格证书不应一次性获得,而应设定一个试用期,即教师通过了所有认定环节后,先颁发一个临时性的教师资格证书,试用一段时间后,经学校及专家委员会考核合格后,再颁发正式的教师资格证书。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后,也不应终身有效,应定期进行注册,只有符合一定的注册附加条件(如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课时等)才能予以注册。

实习指导教师的认定标准应更加灵活。据调查,中职36.56%的专业课教师兼实习指导教师,另有3.68%的教师是单纯的实习指导教师,但拥有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只有7.49%。可见,绝大多数蒹实习指导的专业课教师并没有取得中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因此,部分中职学校教师认为关于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认定应更具灵活性,如对于申请专业课教师资格的教师,增加一项或两项附加条款,是否能自动取得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而对于企业来的能工巧匠在认定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方面,是否可以更加突出实践技能的考核,而淡化其他方面的考核。

思考与建议

教师资格制度应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特点。据中职教师反映,现行教师资格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基本上是套用普通中学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即“学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及基本师范技能”,但对于职业教育尤其突出的动手实践能力则欠考虑。因此,增加教师动手能力的考核,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特点,是完善中职教师资格制度的关键。

解决合格教师来源是落实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关键。虽然国家要求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并

将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教师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但我们的调查发现有近七成的中职教师是“先上岗,后取证”。这固然有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执行不严、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本身的缺陷等原因,但更为深层的原因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不健全,未能解决合格教师的来源问题。

据统计,2001年至2009年,招生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0.18%,在校生年均增长率为10.88%,但2001年至2007年,专任教师年均增长率仅为1.17%,生师比由2001年的15.03:1上升至2007年的23.95:1。若按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16:1计算,2009年,我国中职专任教师的缺口达36万,尤其是缺乏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因此,要真正落实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则必须解决中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解决合格教师来源问题。

应将兼职教师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范围。我国《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换言之,专任教师才需要取得教师资格,兼职教师则不需要。

目前兼职教师已成为职教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没有被纳入教师资格制度认定范围,实践中兼职教师的管理与任用往往偏离了教师资格制度的精神和专业化要求。一是虽然国家鼓励学校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做兼职教师,但由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经费有限,加之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是让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方面的法规),真正能来学校做兼职教师的,往往并不是企业的能工巧匠,这些人与教师资格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由于没有基本的资格准入要求,聘用兼职教师往往为权力“寻租”“设租”提供了方便,一些人不妨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来校任教。因此,有必要将兼职教师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范围,以规范兼职教师管理,确保兼职教师队伍质量。

逐步取消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调查反映实习指导教师持证率非常低,这与制度本身的缺陷不无关系。目前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将实习指导教师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单列,并在认定时强调学历要求,这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矛盾。

首先,部分实习指导教师来自企业或留校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有动手实践技能,但学历偏低,且由于缺乏正规的大学教育和师范训练,所以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讲情况都不是很理想,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一定困难;其次,目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课教师兼任实习指导教师,因为许多专业课很难将理论与实训严格区分开来,有些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能教理论,而且能指导实训。

一般而言,专业课教师获得了中职教师资格证书后,不太愿意再去申请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再次,一些学校对实习指导教师并不给予教师身份,而是将这部分人作为工人进行管理,一般不要求他们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在这种情况下,实习指导教师持证率低就不难理解了。因此,笔者建议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可以逐步取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职 教师资格证说课】相关文章:

中职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05-01

教师总结中职07-03

做好中职教师07-31

中职体育教师06-03

中职英语教师09-08

中职教师奖惩制度05-25

中职教师读书笔记05-12

中职教师学期总结07-06

中职教师年度论文07-17

中职教师 培训总结07-31

上一篇:开学初安全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小车违章扣分新规定